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

高校武术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武术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武术教学

第1篇:高校武术教学范文

摘 要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高校武术发展也是武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人格的重塑和品行的修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应而合理的对策,以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教学 研究

一、武术教学的界定

武术教学是指武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学生传授武术道德、技术、技能,使学生通过身体的反复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掌握这些技术与技能,收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武术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武术教学统一活动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中教与学彼此依存。武术教学分动态教学、静态教学和动静结合教学,动态教学是指在一定的场地进行技术技能的教授,静态教学是指在一定的场所进行理论讲授。

二、武术教学的价值

(一)武术教学的文化价值

在武术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武术文化内涵和健身效果的认同感,能够传弘扬武术民族特征,增强广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通过各种方式的武术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武术文化内涵和健身效果。大学生通过练习武术,增加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体悟,培养他们对民族的认同。

(二)武术教学的德育价值

武德,主要是指在武术学习、演练过程中所形成的品德、风尚及理念、意识等相对稳定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品质。武德的形成需要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改造,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在道德上达到较高水平和境界。在武术教学中可加强武礼的传授和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方法,明确其涵义,还要善于利用师生问候,递接器械以及辅导、练习、考核等渠道使学生养成应用武礼的良好习惯。在武术教学中,不仅能教给学生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能把礼仪教学贯穿教学过程中,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武德培养。

(三)武术教学的体育价值

武术运动具有健身强体的作用,它不仅是是形体上的锻炼,而且使人身心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府、通经脉、调精神,尤其是武术许多功法注意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和增强体质是十分有益的。

三、武术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陈旧,缺乏科学手段与创新

目前,高校武术课教学基本还是以初级长拳、初级刀和太极拳为主。套路教学是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内容比较单调,已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武术套路动作千变万化,对于人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要求较高,学习起来繁冗复杂、枯燥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缺少科学手段

目前,高校武术课教学大多数采用的是指导法、练习法和评价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传统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仍然发挥着很大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多媒体以其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综合性和趣味性以及能够资源共享等特点给整个学校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武术教学同样也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给武术教学带来高效率,同时也能满足现代学生对新事物产生的极强求知欲。但在我省体育院系武术课教学中,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未普及。

(三)场地、器械不能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的需求

场地、器械的缺乏也是影响武术教学的一大因素。在目前大学扩招的情况下,武术授课班级的人数不同程度的增加,场地、器械设施影响武术教学的问题更加突出。在有限的场地上进行武术器械教学就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而且也限制了长器械的开展,特别是散打类武术教学,没有良好的护具作安全保障,教学就无法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缺乏应有的武术环境

我国普通高校的武术氛围严重匾乏,武术比赛、武术交流活动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全国高校的武术竞赛也很少,这也是武术之花在大学校园不能夺目开放的原因之一。

(五)武术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在高校里,武术教师师资水平不高,武术专业教师更是凤毛麟角,零星点缀。武术教师本身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是影响武术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培养一支造诣深、人文素质好、责任心强、作风正、对学生起表率作用的武术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四、增强高校武术教学的途径

(一)强化武术的文化魅力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特色、人文特色和民族特色,是中华体育的典型代表项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武术这一与其它项目明显不同的项目魅力即文化魅力,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内涵魅力

武术教学要想吸引学生,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增强武术教学的内涵,提高有效知识的数量,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所获,有所进步。武术教学内容就要进行较大的调整,改变现在武术教学只传授套路的状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攻防技术内容或女生喜欢的防身术的练习,尽量选择能适应青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动作简练易被学生在课内掌握和平时健身锻炼中较实用的短打套路与健身强身功法,也完全可以选择对抗性武术内容进行教学。如武术散打、太极推手、传统擒拿术等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

(三)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法

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增强武术教学的过程魅力,使学生愉快、主动地获得武术知识、技术技能。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通过体育游戏、教学竞赛、相互观摩、欣赏教学竞赛录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及相互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新。在武术教学的考核中,采用富有弹性的多次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以增强武术评价魅力,增强学生学习武术的信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师资水平

武术教师是武术教学的主力军,武术教学的成功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武术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武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身体力行地参加武术锻炼对学生起到楷模作用;另一方面,武术教师的知识水平、人格素质、品行作用对学生武术知识的接受乃至整个武术兴趣的培养及能否使校园武术文化具有高层次特征和创造性起着重要作用。

(五)加强校园武术文化的环境建设

良好的校园武术文化环境,是校园环境建设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趋于完善。因此,必须重视校园武术文化环境建设项目的规划。在校园总体建设的框架内,规划好校园师生开展武术文化活动必须的场所,在校园武术文化环境的建设上,应从本校的传统、培养目标出发,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武术文化环境。

(六)建立武术社团组织,建设好学校武术运动队

高校应逐步建立武术俱乐部,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武术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根据学校的运动项目水平和师资条件,组织校武术代表队,加强训练。通过参加武术竞赛和对外武术交流,以武术为“名片”,一方面向外界展示学校的形象和学校武术工作的成绩,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武术交流,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并寻找自身的差距,取长补短,促使学校武术教学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大力.关于中国武术继承、改革与发展的思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

[2] 朱丽萍.中华武术发展展望[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6).

[3] 唐军.浅析现代武术的发展[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7).

[4] 王静.中华武术发展战略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8(12).

[5] 李成银,孙金玉.中华武术发展新思路[J].山东体育科技.2000(3).

[6] 张东宇.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12).

第2篇:高校武术教学范文

关键字:高校;武术教学;问题对策

中国分类号:G852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重点。武术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对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有不言而喻的现实意义。现阶段,随着课改的实施,武术体育教学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其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也层出不穷,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涨,缺乏对武术教学的正确认知。武术教学理论教材老化,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打破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析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专职武术教师数量不足

武术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业务水平,而且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讲解、示范能力和优秀的业务素质,不仅思想上要充分认识武术教学的重要性,而且能认真钻研武术课程的教材、教法。每年从体育学院培养出来的武术专业人才有限,能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更是寥寥无几。目前高等院校绝大部分武术教师不是武术专业出身,教师本身对传统武术的理论和技能理解得不够深刻,学历普遍较低,且水平良莠不齐,远不能满足现行武术教学的需要。某些高校虽有武术专业教师,但兼职情况比较严重,责任心不强,上课流于形式,敷衍了事。

(2)教学内容陈旧、繁难,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武术教学内容一般以初级长拳第三路、初级剑和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主,套路、动作和运动方向变化多,由于大学生普遍没有练习武术的基础,加之年龄偏大,身体的柔韧性差,在学习动作复杂的武术套路时极易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很多学生对学习武术产生了畏难情绪。同时,教学内容单调、枯燥,这与现代体育课教学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客观要求不符,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再创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限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缺乏创新。

(3)武术教材滞后

目前高校武术课教材内容各异,存在着不平衡状况。有的高校采纳自编讲义,有的高校甚至没有体育教材。重技术轻理论和重动作轻技击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甚至根本不上理论课。片面的认为体育教学就是锻炼身体素质,教会学生体育技能,其实这是很不合理的。武术是优秀的民族文化,它包含着许多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整个思想文化,包括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都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武术教学不同于一般体育课教学,学生学习武术不但是学习武术技术、技术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习、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由于一些高校教材滞后,理论传授匾乏,导致学生认为武术是花架子、不实用,学武术只是为了拿学分,导致学生只学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而没有真正领会武术的真正含义,从而影响整个教学效果。

(4)教学方法呆板

当前高校中武术课程仍然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法,自始至终采用“复习--学习--复习”的单一方法,课堂教学死板单调,教法老化。与现代教学方法结合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录像、VCD、电脑多媒体演示的优势等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扩大知识面。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锻炼能力,学生觉得武术的动作有名无实,是“花架子”、“花拳绣腿”,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接受。

(5)高校缺乏相应的武术氛围与环境

运动竞赛是推动体育工作的有力杠杆,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促进因素。但当前普通高校的武术氛围相当匾乏,经常有篮球、排球、足球等联赛,但武术比赛、武术交流活动很少,全国高校的武术竞赛也几乎没有。场地、器械的缺乏也是影响武术教学的一大因素。除了一些重点院校外,大多数一般院校的场地、器材都无法保证武术课的需要,直接影响武术课的进行。武术课的教学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如遇雨天则难以保障教学计划的正常实施。由于扩招的原因,武术授课班级的人数较以前有大幅度增加,场地、器械设施影响武术教学的问题尤为突出。

二、高校武术教学对策研究

(1)加大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体育高校开设武术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如初级长拳(第三路)、简化24式太极拳、初级刀、剑、棍和枪整套24--32个动作等。但毕竟这些套路是在50年代编排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学生并不再对这些传统套路产生兴趣。再加上这么短课时,让学生去吃透这些传统套路有很大难度,教师只有在固定的课时内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显然这种武术教学并没有多大意思。在校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突显个性、富于挑战。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更喜欢进行对抗性强的武术教学。但部分高校片面认为套路学习才是真正的武术教学,造成了武术内容过于单一,并没随时展而发展。因此,体育高校有必要进行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而改革的内容应抓住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兴趣进行合理安排,在武术教学中适当增设散打、短兵等搏击、对抗技术的教学内容,通过体现武术的竞技性来激发学生习武的兴趣和动力。

(2)应用多媒体教学,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高校老师进行武术教学时仍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即使有多媒体资源也未在武术教学中得到应用,这种教学效果并不好,教师和学生都会感觉疲惫。而多媒体教学方式则相反,鉴于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资源丰富、可重复性强,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相当轻松,尤其对学生来说,各种组合动作都可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动作全过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武术技术要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武术教学的效果。因此,应加强对武术老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培训,转变武术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

(3)领导高度重视,设备更新完善

高校的武术教学,领导的高度重视极其重要。中国教育体制,一直是重视文化学习,而武术显然不是这一范畴。在现阶段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领导也在不断改变观念。如果能重视武术教学,在资金不太充足的情况下,仍能对武术教学设施进行购买,武术场地加以广大,无疑会调动武术教师的积极性,会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武术场地的扩大,教学器械的更新。又能吸引更多学生投入到武术练习与活动,人数的增加,氛围的增强,学生课内课外便都愿意去进行武术训练,武术教学的效果自然便会上去了。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武术教学中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尤其重要。这支队伍不仅要数量充足,而且要技术水平高强,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开足武术教学课程,充分发挥武术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械的作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使学生学有所获。武术教师专业性强,高校应在聘请教师时既要注重高学历,更应要求专业水平能力强。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要组织现有教师到武术学校进修,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多组织教学教研活动,让教师们相互切磋、比武,以提高业务能力,搞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应该在用人上任人为贤,只能这样刁一能建设好一支强有力的武术教师队伍。

(5)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与技能并进

中国武术在于强身健体、防身御敌高校开设武术课程,一方面弘扬中华武术;另一方而增强学生体质。为弘扬中华武术,武术教学中就应让学生多读武术书籍,从理沦上感悟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在情感上热爱中国武术再在武术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中国武术的力量从而在内心深处想学习中华武术,并愿意将其发扬光大武术教学在基本功和基本套路教学和练习中,让学生身体力量得以提高,体质获得增强而如果武术教学中加入技击训练,同时再开展一些技击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能力和技能。学生又能在其中自我检测、自我展示,也得以自我认可这样不仅体现了中华武术较高的强身健体价值,而且也体现它的防身御敌价值,同时还有艺术欣赏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腊秀.高校体育教育创新问题的思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02).

[2]李太平.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魅力中国,2010(08).

[3]蒋海龙.中外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比较[J].中国学校体育,2008(09).

第3篇:高校武术教学范文

摘要 武术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武术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本文试分析高校武术教学的弊端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教学 魅力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历几千年的发展,不仅具备了相当成熟的系统理论和技巧方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武术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高校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武术教学在高校的开展是传承中国武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原因,使武术的魅力大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因此增强高校武术教学的魅力已经迫在眉睫。

一、增强武术教学魅力的重要性

(一)武术有利于身心健康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户外活动减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大学生由于抗诱惑能力弱,极易网络成瘾,由此引发的身体疾病和心理问题屡见不鲜。中国武术讲究自然、自由,使形体和精神达到双重的冶化,练习武术不仅能够增强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调节心理。因此,增强武术教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极有益的。

(二)武术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在当代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崇洋的思想日益严重,相反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却很匮乏,因此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很必要的。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武术的一招一式都包含着深刻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例如:中国的太极拳讲究动静相生、刚柔相济等充分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可以深刻的领会到这些思想的精髓,这对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传承传统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三)武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中国武术特别注重武德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中国是礼仪之邦,师生之间、对手之间都是有严格的礼仪规范的,在平时学习武术的过程中重视礼仪可以使学生养成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第二,侠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武之人历来以惩奸除恶、扶弱济贫为己任,有着强烈的道德感,因此学习武术可以培养大学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陈旧,重技术轻理论

目前高校的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多数为五步拳、少年拳、初级长拳、简化太极拳、剑术等,而且这些武术的套路基本定型,很少改变,单调而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都去选修国外的跆拳道以及具有娱乐性的街舞、健美操等项目,选修武术的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高校的武术教师只注重武术技术的传授,而轻视武术理论,我们说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很大程度上这些传统文化都是渗透在武术理论当中的,没有理论基础,没有了文化魅力的武术是没有灵魂的,使武术变成了单纯的套路的记忆。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武术教学都是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机械的模仿使得原本充满娱乐性、对抗性的武术变得索然无味,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了各个领域,然而在武术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因此,高校武术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创新改革武术教学方法。

三、增强高校武术教学魅力的对策

(一)改革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武术的魅力

第一,重视武术理论知识,充分发挥武术的文化魅力。每个学生内心都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都渴望了解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对武术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的发展历史,领悟武术中包含的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不仅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而且也使武术有了灵魂。通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有了自主性,更有了使命感,而且有了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武术有了宏观的把握,对日常的练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第二,创新武术套路,与时俱进。当代大学生都有求新求异的心理,一尘不变的事物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研发新的武术招式,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中国武术注入了新的血液。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的事物中,从跆拳道、击剑、舞蹈等不同的项目中得到启发,不断地创新武术套路。

(二)改进教学方法,让武术课堂精彩起来

第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冲击学生的视听感受。当代大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的一代,对于互联网有着特殊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此外,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对武术的动作进行分解,慢镜头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动作的细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第二,改变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法,增设一些游戏性的课堂环节。武术本身具有对抗性、娱乐性、保健性的特点,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将这些特点发挥出来。

第三,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新的课改理念突出了学生主体性的地位,教师只是引导者,因此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武术招式的自主探究、研发和创新。此外,还应注重过程教学而非结果教学,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考评上,教师应该设置多元化的考核制度,不仅包括期末的一套动作的完成情况,还应包括武术理论知识、课堂表现、平时所体现出来的武德等等方面。

总之,中国武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的发展需要广大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武术教学的改革可以让武术发挥出它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武术,从而促进中国武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高校武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武术 高校 内因 外因 对策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武术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优美的技术动作、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学生的欢迎。这样一个优秀的项目在传承和发展中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高校武术教学陷入困境的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即内部的,自身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因素。外因即外部的,在事物发展中对事物的发展起增速和减缓的作用。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 造成高校武术教学陷入困境的外因问题

1.1域外搏击项目的冲击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文化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交融。中国人走出中国到外国去发展,与此同时外国的一些项目也进入中国。目前跆拳道在国内发展较好,其对武术在国内的发展发起了强大的挑战。胡凯,杨汉等对湖北、北京、江苏、广东、湖南、上海、宁夏、等44所高等院校就武术及跆拳道开课情况、武术和跆拳道协会开展情况等进行调查。在被调查的学校中,既开设了跆拳道课又开设有武术课的28所学校中有18所学校跆拳道选课情况好于武术,有10所学校武术选课的情况和跆拳道选课情况相比差不多,且跆拳道协会比武术协会办得火的学校所占比例颇大,达到有协会学校数量的85%,说明学生更喜欢去练跆拳道。

1.2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较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逐渐提高,可供大家娱乐和观赏的体育项目也随之增多,很多时尚项目被广大高校学生所接受。武术已经有些跟不上潮流,不能引起期少年的兴趣。在对陕西5所高校的50明男生体育运动选择情况的调查中,其中篮球和乒乓的小球项目比较受欢迎,表示对于武术有兴趣的26人占总数的52%练习武术的人数为2人仅占总人数的4%,其中主要原因是武术趣味性不足,而且比较难学。加之学校没有练习武术的氛围,等因素造成了学生喜欢武术确没人练习的现状。

1.3升学压力增大对于武术教学的影响

想解决高校武术发展的问题还要从根源做起,让孩子从小接接纳武术形成练习习惯。对陕陕西5所小学的50名小学生业余时间从事活动情况的调查表明,学生在业余时间除了写作业外还在上英语、数学等的辅导班,同时进行一些钢琴等艺术项目的学习,能从事体育活动的时间有限。88%的家长愿意学生从事体育活动,但是真能从事体育活动的只占32%。这说明体育运动在今天学生强大的社会压力和升学压力面前,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

2 造成高校武术教学陷入困境的内因问题

2.1高校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来看,武术课在各高校整个培养方案中的课时有限,内容比例在8%左右。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武术课,但项目很单调学生基本是不选择武术课程进行学习。高校学生在打篮球,以及踢足球的同时几乎意识不到武术是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高校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其中的一条主要因素。加之以跆拳道等为代表的域外搏击项目的冲击,使得武术在高校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2.2武术项目自身特点以及考评制度的限制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并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技术复杂方向变化较多。武术课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判多为学期末的“技术考试”为主。造成学生片面的重视技术的学习而忽略的文化的传承,而对于不影响成绩的理论课程视而不见。以至于学生学习了很久的武术,但是对于武术的基本理论、文化内涵等以及武术特有的健身原理和功能知之甚少。

2.3优秀武术师资缺乏以及教材的限制

武术项目不同于其他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内外兼修,比较侧重于内修。高水平武术师资的匮乏,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从各个学校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开展武术课的内容为初级长拳第三路和24式简化太极拳,部分高校教授初级剑。部分学生反映渴求学到更多的武术项目以及知识,但由于学校的课程和教材安排,进而造成武术项目的选择面不宽缺乏吸引力,使得学生上课时学习情绪不高。对陕师大体育学院各专业2010年研究生导师师资调查情况,表明民族传统体育学(武术)师资还相对薄弱。

3 如何解决高校武术教学困境的建议

3.1加强武术的宣传包装,提高民众对于武术的认可度

想要解决武术在高校发展的整体问题,眼光必须放在整个社会。首先要提高武术在民众心中的认可度,人大多数人尤其是社会的高层先重视武术。只有这样,武术才能被更多的人多接纳,才能在社会上发展,以致影响到高校学生。解决高校武术教学问题关键不单纯在于高校,还在于整个社会的态度。只有解决好了社会对于武术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才能解决好高校武术教学的问题。

3.2充分发挥高校武术社团的作用

高校当中形形的社团对于相应项目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很多同学对于武术的学习很有兴趣,只是没有人引导往往就荒废掉了。社团在高校中起到了一个团结这些有共同爱好的人,把喜欢武术的同学组合到一起互相进行学习和了解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3.3武术的推陈出新,让武术时尚起来

武术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其中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就是既要发扬又要继承。继承前人留下的经典的文化,和传统养生知识等。同时为了适合这个社会的需要又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开发出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项目。因此在武术服装的设计上应该做出一定的改革,设计出适用且时尚的武术服装。最后加强广告宣传,促进武术文化的培育。

3.4解决好武术发展的内因问题

首先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武术文化的引导和教学若是想学习好一门知识必须先了解其背后蕴藏的文化,武术作为传统项目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次武术课教学形式的改变现在的高校武术课程重技能轻文化,上课的强度和负荷较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提高高校武术教学的科学性,不过分的强调基本功。武术动作的学习应该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学习。

武术想要在中国继续发展就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让自己在这个时代中处于优势地位。在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强势文化的同时又要迎合时代的潮流发展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凯,杨汉.应对域外搏击项目对中国武术的冲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邱丕相.文化争夺的时代:传统武术的无奈[J].西安体育学学报,2006,(5).

[3]邱丕相,马文国.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6):1-3.

[4]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5]王岗,邱丕相.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61-66.

[6]杨建营,邱丕相,杨建英.生态文明视域下武术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及实践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6):31-35.

第5篇:高校武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形神论

一、研究目的

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形神论”的角度,对高校武术教学中诸要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武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形”与“神”的关系。以期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把握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使高校武术教学达到真正的“形神合一”。

二、“形神论”的基本论点

“形神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形——与神相对,指可被感知的实体、外形、外在表现;神——与形相对,指内在的精神、事物之统领、艺术审美之极高境界。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依附于形而存在,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夭,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对形、神关系的论述多见于养生哲学、古典美学、武术理论和气功理论之中。

三、“形”与“神”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的开放性动态系统,影响和制约这一系统的因素多、变化大、随机性强,各要素之间关系十分复杂。运用形神论的观点处理体育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矛盾,可较好的理顺系统中各种纷繁复杂要素之间的主次关系,从而能较好把握系统的状态,使其向优化方向发展。

高校武术教学系统所有要素的“形神”,最终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学生这一教育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做不到这一点。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自己显得“神”气十足,而学生却无精打采;有的教师把场地器材布置的“神”灵活现,可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并不高。要真正处理好系统诸要素的形神关系,首先必须弄清各要素中哪些属于“形”,哪些属于“神”,以及各要素间的形神关系;其次,要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

四、体育教学系统中诸因素形神关系的分析

体育教学整体系统是由学生、体育教师、教学内容(教材)、场地器材(教学的硬环境)、教学过程等要素组成的动态系统。这一动态系统的运转是否和谐与诸要素之间矛盾关系的处理是否恰当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1.学生的形与神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反映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学生的“形”指其外在的表现,包括:课堂上的言行举止、体育学习态度、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以及良好的姿态等;学生的“神”指其内在的素质,包括:对体育的认识及其内涵的正确理解、体育学习的内驱力、对体育科学知识及运动技能的渴求、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及对健康体魄的追求等。

要把学生培养成符合21世纪发展要求的“四有”人才,在其自身“形与神”关系的处理上,必须强调“形神兼备”。对于在校学生,主要任务是培养其良好的体育学习态度和品质,传授健身技能,使其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从外表看,似乎“形”方面的要求较多,其实不然,因为“形恃神以立”,学生只有有了内在素质的“神”,才可能产生良好的外在表现的“形”。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研究如何提高和激发学生的“神”,绝不可用“管、卡、压”来强迫学生表现出所谓的“形”,否则必将导致学生厌烦体育学习的后果。

学生的“形、神”受以下因素影响:①教师(不仅是体育教师,有时班主任和其他教师更为重要)的言传身教以及为人师表的垂范作用;②体育课堂常规的贯彻;③教学内容的选择;④全校及班级体育活动的氛围;⑤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总之,影响学生形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自身的“形与神”对学生的影响起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意自身“形神”的修炼。

2.体育教师的形与神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整体系统中,起着调控作用,是诸要素之“魂”。体育教师的“形”是指其外在的表现,包括:言行举止、衣着服饰、授课语言艺术、教学方法手段、运动技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体育教师的“神”是指其能力和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行为素质以及教育教学能力、运动能力、组织管理领导能力等。根据职业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好自身的“形与神”的关系。

首先,在“形”的方面,教师对学生会产生较大影响。由于职业特点,体育教师和学生接触面最广、时间最多;因此,他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看来也应是最合标准规范的,对学生有极大的示范性。①仪表风度是其“形”的初级表现。准确、清晰、富有感染力的谈吐,清脆、果断、洪亮的口令,健壮的体魄以及“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的姿态,整洁、象征生命活力的运动服饰,都会给学生极大的感染力。②教学艺术性是其“形”的重要表现方式。通过精炼、准确的讲解,生动形象的描述,幽默恢谐的语言,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来充分展现当代体育教师的风采。③运动技能是其“形”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在学生中建立威信的最基础要素。一个运动技能较差的教师是很难让学生“服气”的。教师要“以身立教”,必须重视自身运动技能的学习、保持和提高。现在,一些中青年体育教师出现“吃老本”现象,他们不注意运动技能的进步提高,这将对其“形”造成极大的损害,必须加以警示。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体育教师的美德,是“形”之最高表现。它会对学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的“形”。

其次,在“神”的方面,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努力“炼神”。武术教学以身体运动为媒介,特点有:在户外进行、受外界干扰较大、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活动中学生表现出“真实的我”、偶发事件多等。这就给教师在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①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教育能力是教师“神”之统帅。②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是教师“神”之筋骨。③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教师“神”之基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运动能力是体育教师展示体育技能的前提,也是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一个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低的教师,是不可能表现出应有的“精、气、神”的。④心理、行为素质和组织、管理、领导能力是教师“神”之辅助。体育教学看似简单,实则是复杂的动态系统。

3.教学内容(教材)的形与神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载体,它的“形”指可视可见的体育项目,包括:项目特点、技术结构、技术复杂程度等;它的“神”指蕴涵在教材之中的价值,包括:教育价值、健身价值、审美价值等。首先,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它在培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精神方面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其次,健身价值方面,武术追求的是壮内强外,体现的是劲;再次,武术具有防身制敌的攻防价值;第四,在审美方面,武术讲求的是刚柔并济、动静相间、形神兼备的传神美。不同教材存在较大的“形神”差异,在选编教材时须考虑“形神兼备”。对于那些“有形无神或少神”的项目不应作为主要教材或尽可能不选为教材。

现在,多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形”把握的还可以,而对教学内容的“神”掌握的却不尽人意。特别是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两大方面,大多数教师不以为然。这也是武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难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够,认为武术教学就是要增强学生体质,其他的都是别的教师的事,没必要管;二是教师自身这些方面的修养不够(如审美修养),知识匮乏,做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欲发挥体育课程在教育中的巨大功能,体育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否则实施素质教育只能是空谈。

4.场地器材(教学的硬环境)的形与神

场地器材即体育教学的硬环境,是体育教学得以实施的条件。其“形”指场地器材的布置和利用情况;其“神”指合理程度、美观、安全等。在处理场地器材“形神”关系时,首先考虑的是“神”的问题。因为场地器材布置利用的合理与否、安全性如何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美观大方的场地器材的布置会对学生的审美修养有直接的熏染、陶冶作用。这里的“合理程度”是指场地器材的布置使用是否考虑场地的大小、形状、方位以及与器材摆放和教学队形是否协调,器材利用率如何,器材布置是否便于教学等;“美观”指整体的和谐、教学环境的清洁,而不是指外形上的好看,就像浓妆艳抹之人并不一定有内在的美;“安全”指场地是否平整、器材是否牢固、有无危险隐患等。教学中,有些教师不太注重场地的利用和器材的布置,认为只要学生能活动开就可以了。有些教师为了所谓的美观,在堂课中利用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器材,让学生搬来进去;而安全因素更易被一些教师忽视。因此富于“神”的场地器材布置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师绝不可等闲视之。

5.教学过程的形与神

这里所说的教学过程,是指武术教学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教学过程的“形”是指队形和队伍的调动等体现出的直观感觉;“神”是指学生学习的气氛、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师精神状态。

教学过程的形神属较高层次的要求。它是在以上四方面形神关系把握好的前提下,进一步体现出来的。此时形神关系的处理,最好是形神兼备,若不能兼备时,应存“神”弃“形”。如:教学过程的队形不能成为制约学生感受体育乐趣的枷锁,因为,只有学生从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乐趣,才会体现出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气氛才会高涨。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纪律和队形整齐,要求学生每次做完动作后都必须规规矩矩的站好;特别是有上级领导检查教学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做法只能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压抑,让学生厌恶体育学习。

教师精神状态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起着直接的影响和调控作用,一个精神萎靡,对学生的行为不理不睬,甚至把器材一发,自己旁边一坐或几个教师云山雾罩地侃大山、谈生意的教师,是不可能上好体育课的;这些行为会对体育教师的形象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提起了“神”,其他方面的神和形才能体现出来。对于青年教师,开始时应在形上下功夫;因为“神是在形的积累基础之上出现的”。

6.武术教学整体系统的形与神

武术课程教学整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这一整体系统中,教学质量以及素质教育的效果属于“神”,组成武术教学系统诸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属于武术教学整体系统的“形”。

武术教学整体系统诸要素之间的“形神”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统一于学生的形神这一最终目标上。教学质量的高低,素质教育的效果如何,都与武术教学系统内诸要素的形神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处理好系统中诸要素的形神关系,才能使系统的形神完美的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汪梅.论武术套路与创造力[J].搏击·武术科学,2007,6(4).

[2]刘建国.试论武术套路动作节奏[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8(3).

第6篇:高校武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教学 现状 教改措施

中图分类号:G852-4 文献标识码:A

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以其自身辉煌推动着华夏文明的进步,谱写着人类劳动生活的灿烂诗篇。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竞技化发展,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传统武术逐渐失去本源,武术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下面就对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做出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提供必要帮助。

1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师专业水平较低

武术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但当前很多高校武术教师是由其他体育教师兼任的,缺乏一定专业能力,虽然有些教师是武术专业出身,受到自身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的限制,武术课程无法顺利开展。此外,很长时间以来,高校武术教学都比较注重技术教学,很少甚至完全不开展理论教学,而事实上,中国武术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只有将传统文化理论同武术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学生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需求,促进他们理论知识和武术技能的共同进步。

1.2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大多是教师一边示范,一边向学生讲解,之后让学生模仿相应的动作,在教材方面,采用的也是旧教材,内容单一、陈旧,这种缺乏创新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需求,也无法激起学生兴趣。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场地和设备无法满足武术教学需求,比如缺乏配套设施、室内外练习场地等,教师也很少采用多媒体、光盘等辅助教学手段,使得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限制了武术教学的发展。在教学考评方面,主要将期中、期末、平时、理论考核成绩作为依据,单单从学生动作的完成情况和熟练程度评价,这种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忽视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全面的。

1.3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武术教学无法得以顺利实施归根到底是没有一个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武术教学作为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要求武术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理论贯穿其中,但是在当前武术教学课堂上,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往往忽视了武术理论教学,只注重动作技术的传授,学生在没有对武术内涵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直接学习技术,不利于学生动作记忆的强化,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措施

2.1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高校武术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坚持与时俱进,充分将现代教学理念融入武术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自主、探究、合作、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主了解武术课程,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协调,比如安排学生自主按照武术图谱进行学习,或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学习,也可根据武术动作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以更好适应学生发展需要,跟随时展步伐。

2.2改革考评方法

在高校中,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就是考评,而考评手段合理与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应对传统的考评方法进行改革,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主体。在考评内容方面,不仅要对学生的动作技术进行评价,还要进行心理、身体素质、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确保评价方法的科学合理,充分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2.3重视理论教学

在武术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进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挖掘武术特点,重视理论教学,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武术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瑰宝,只有学习相关传统文化,学生才能加深对武术的印象,其学习欲望才会更加强烈,在实际学习中,他们才能够充分利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摸索武术规律。

2.4重视民族精神的塑造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深受传统民族精神的影响,使其具备一定的道德规范,即武德,表现出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这是武术文化的精髓所在。所以,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必须将中国武术发展的规律、道德规范、民族精神贯穿其中,不应只注重表面的培育,还应重视武术内在精神的强化,使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形成积极进取、助人为乐、艰苦奋斗、互助合作、宽宏大量、爱国爱家的精神,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语

中国武术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做好对中国武术的传承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当今,我们在逐渐远离传统时代,而原有的武术本真也逐渐消失,高校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集聚地,应当义不容辞承担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近年来,虽然很多高校逐渐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了武术这一课程并取得了不错成绩,但是也应充分认识到武术教学中的存在问题,针对问题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考核体系,塑造民族精神,将武术返璞归真,使武术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提升,进一步促进中国武术这一传统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也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 姚丽华.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44(8).

第7篇:高校武术教学范文

一、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状况分析

从表1、2可知,现代大学生对于武术总体上比较喜欢,但是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武术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认为现代武术教学“技术动作复杂,难以掌握”, 确实武术相对于其它运动项目来说,动作较为复杂,特别是学练一个动作时,由于上、下肢动作的不同,运动路线、方向变化较多,若体育基础能力较差,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或教师的教法不当,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练的兴趣和积极性,造成选择人数下降。同时现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其吃苦精神也不如以前,在这样的现实下教授武术规定套路,学生不喜欢武术课是无可厚非的。武术套路的学习及技击、表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一、两个学期的武术教学中要想达到上述目的,显然不是一件易事,而学生在教学中看不到自己能力的提高自然也会对武术课失去兴趣。长此以往,自然也会影响武术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对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引导,明确其武术特有健身价值,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个项目学习中来。

二、现行的武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分析

(一)教学方式不适应武术教学的要求。武术教学一般离不开套路教学,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武术课也都是以套路教学为主。套路虽然具有丰富的技击性与很高的健身价值,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将这些优点分析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了解套路动作的技击性以及套路的锻炼价值。在调查中发现有17.46%的学生在学完一个套路后对套路中动作的技击作用完全不了解。这与目前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是分不开的。目前高校中的教学过程呈两种现象:一是重视动作质量型,即从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开始,先把手型、步型、直摆性腿法、伸曲性腿法等基本功和套路中的难度动作进行教学,然后再学习套路。可是由于公选课的课时短根本无法完成教学计划中的整套动作。二是完成任务型,先把一些有关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大致介绍一遍,即开始套路教学,虽然学生能勉强学完整套动作,但动作的正确性、规范性却明显不理想,这两种过程有利有弊,但结果都不能令人满意。教学的重点一般只强调动作的外形,注重动作的过程和路线,而对于套路中动作的技击作用讲解得很少。[8]让学生觉得武术动作有名无实,是“花架子”、“花拳绣腿”这是学生对武术教学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适应当前套路教学要求。目前高校的武术教学基本上采用了单一的模仿教师的动作,学生自己练习的方法和手段,很少采用其他如娱乐性、对抗性、电化教学等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感到教学课非常单调乏味。根本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运动心理学的观点看练习方式要多样化。多样化的练习不但能够激起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如能结合运用录相教学、观摩教学等教学手段能明显提高动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教学中利用沙袋、护具等器材实施对抗教学有助于学生领会动作,并加深对动作的记忆和提高对武术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教学场地差、教学器材不足影响武术教学效果。场地、器械的缺乏也是影响武术教学的一大因素。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教学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 如遇雨天就难以保障教学计划的正常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缺乏应有的武术环境。普通高校的武术氛围严重匮乏, 各高校内经常有篮球、排球、足球等联赛, 但武术比赛、武术交流活动很少, 甚至可以说是没有, 高校的武术竞赛也很少, 这也是武术之花在大学校园不能夺目开放的一个原因。因此, 在高校如何发展与繁荣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三、结论与建议

普通高校均将武术作为选项课内容进行教学,其中有所高校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开始选项,有5所高校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选项。有12所高校成立了校武术协会,只有2所高校组建了校武术队。武术教学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陈旧缺乏,现代气息激不起学生学习兴趣。武术教学时数少,学生所学内容不全面,理论教学明显滞后,忽视或不重视武德的培养,教学方式和方法不适应现代武术教学的需要。

建议:

(1)更新高校武术教学内容,编写系统的武术教材。建立合理的课程设置,根据要求,结合各高校的具体条件和师资力量,结合武术自身的特点挖掘武术运动的功能,采用多样化的,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习武的自觉性和兴趣,从而提高武术课的教学质量。

(2)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加快场馆、器材、设施建设。

第8篇:高校武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 高校武术;武术教学;武德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263-02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武德是武术运动在上千年历史长河中实践和发展的结果,是习武者不断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的营养和智慧精髓,逐步形成传统的道德准则,是武术理论中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高校学生中习武的人数占相当高的比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道德意识渐渐薄弱;所以加强大学生道德意识的教育尤为重要。武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对习武者进行爱国爱民、仁爱守礼、忠诚、谦让、诚实守信等品德教育,在当今我国大力推行公民道德教育形势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所以,我们应加强高校武术学生的武德教育,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同时,加强高校学生的武德教育,也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抓好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对武术教学、进一步推广武术运动在高校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一、高校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武术运动的快速发展、普及,各大高校武术课的开设,各种武馆的兴起,习武者数量大大增加,一方面对武术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出现了武术教育者、习武者只重视技术教学而忽略了武德的教育,这势必会对武术运动的发展起到消极的影响。“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修德。”武德教育是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高校学生是武术运动发展的后备军,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8―23岁左右,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待事物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此阶段也是品德迅速发展的时期,如果受到外界不健康、错误的思想及事物的影响,又不及时、正确的加以引导、教育,很容易养成很多恶习,进而会形成错误消极的人生观、自私狭隘的价值观、卑劣败坏的道德观,势必会对社会稳定、武术运动在高校的发展起到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二、武德在武术教学中的作用

(一)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文以评心,武以观德。”通过武德教育可使学生明白习武的真正目的,并非为了逞强斗狠,而是为了懂得做人的道理。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诸如尊师爱友、互教互学、以武会友、讲礼守信、见义勇为等品质,都是武术传统观念的体现。 “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果断、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同时又能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武术教学提倡武德教育不仅能很好地陶冶学生情操,更能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提高审美观

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赛场上运动员斗智较勇的对抗性项目及刀飞剑舞的套路演练,其动作舒展大方,造型优美,引人入胜,给人以启迪教育和乐趣。通过武术演练和观赏能培养学生热爱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提高智力和文化素养

武术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乳汁的滋养,不仅有精湛多彩的技术,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哲学、养生学、美学、伦理学、中医学、兵法学、宗教学等文化内涵。所以,通过武术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还可为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和提高智力、创造良好的生理和环境条件;并从中了解和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促进文化素养的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武德教育的途径

(一)将武德教育列入教学计划

全面推进武术教学的基本条件就是将武术技术和武德教育一起抓,开设武德教育课是进行武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武术教师要把武德教育课与技术课摆在同等的位置上。通过武德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中华武德的传统内涵与现代内涵,明确习武的真正目的,树立正确的习武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并使学生在了解武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发扬尚武崇德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要将学生武德操行按照一定比例的分值列入专项考核标准中,对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训练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武德操行评分。

(二)在武术实践教学中进行武德教育

武术教师在武术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首先,在上课时师生问好要行抱拳礼,在器械练习时要行器械礼和器械递接礼,使学生逐渐了解抱拳礼、器械礼、递接礼的内涵与意义,培养学生以礼待人、尊师重道的思想品德。其次,在实践教学中,一些技术动作的练习对一部分后进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不能够独立完成,需要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完成,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指导,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思想品质。武术练习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教学过程中,武术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适应各种训练环境,并在各种环境中练出强健的体魄,练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三)利用竞赛等活动进行武德教育

德育的渗透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应该是课堂内、外相互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交流技艺、增进友谊是武术内涵的又一特点,武术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组织教学比赛等活动使武术套路成为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崇尚以武会友、切磋技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武德武风,培养学生努力向上、积极拼搏、精益求精、不怕失败的精神,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集体观念和良好的作风。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对武德的认识和提高。如开展班级间、年级间、系与系之间的武术文化知识、武德知识竞赛,进一步提高、巩固学生对武术文化、武德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组织有关武德方面的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安排学生观看有一定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武术影视片,使学生正确认识武术运动,端正学生学习武术的态度,并从影视片中提炼出武术运动的作用、武德内容的精髓,以促使学生更深地了解、认识武术。

(四)利用优秀人文素材进行武德教育

历代武林豪杰为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质,一直教育和激励习武者。笔者在武术教学中注重武术人文精神的宣传,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楷模。武术史中有以下一些优秀品德可为习武者不断输送精神养料,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忠于国家民族是中华武术的优良传统之一。抗击金兵的岳飞,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关天培,以及“灭洋”的众,均出身于武林,是武林爱国爱民族的杰出英雄。中华武术的另一优良传统是仗义济民。他们既不畏惧恶霸地痞,也不畏惧土匪强盗;既不畏惧凶恶的侵略者,也不畏惧残暴的统治者。中华武术还以勤学苦练为本。凡是到少林寺参观的人,看到练功堂里武僧站立的地方陷下去几寸深,无不为他们的勤奋、刻苦的练功精神所感动,无不衷心地啧啧赞叹。的确,少林武功之所以出类拔萃、名扬天下,完全是由于代代武僧的勤奋、刻苦的练习。以上这些品德对学生一生良好品质的形成都能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

(五)提高武术教师自身的武德修养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最活跃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教师的行为具有示范性,而高校学生又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教师本身或教师所倡导的思想、行为、言行、品质往往都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模仿对象,在这方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作为武术教师,自身的武德风范无时不在影响每一位习武学生的行为,特别是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多,教师表现出来的口德、公德等行为规范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高校武术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专业素质,扎实的专业技术,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体育教学实践证明,身教重于言教,武术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正派的武德、武风,才能有说服力,感染学生。

结语

武术教学是学校体育内容的重要部分。弘扬民族精神,崇德尚武,是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在武术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武德作用。促进道德教育的广泛开展,提高学生的自我道德意识,为社会造就高标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门惠丰.武德修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2] 李成银,刘逢翔.中国武术研究[M].北京:银河出版社,2003.

[3] 乔凤杰.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 陈益群.高校学生习武过程中的武德教育[J].搏击・武术科学,2006,(8).

[5] 康任侠.选修武术的高校学生武德教育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05,(9).

[6] 刘维芳.武术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11).

第9篇:高校武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散打 普通高校 武术套路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203-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精神追求的提高,以及西方文化的入侵,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比较喜欢时尚、自由、刺激一点的体育项目。而武术套路的教学相对其他运动项目的教学在这几点上也有所欠缺,同类项目的跆拳道有脚靶可以踢来劈去,带上护具可以踢躲闪攻,比赛竞技,为什么中华武术套路不能比赛对抗呢?很多高校领导担心对抗的安全性而不敢尝试,其实,只要比赛规则合理,安全措施到位,其安全性是完全可以得到保障的。完全可以把中华武术散打融入到套路中去,把散打脚靶作为武术套路功力练习的器械,这样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武术课的互动性,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一、武术套路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普通高校的武术套路教学内容单调、枯燥,缺乏实用性

通过笔者对普通高校开设武术套路课的现状调查发现,现行的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内容基本上以五步拳、初级长拳三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主,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对武术课的客观要求不符,大学生接受事物的心理和小学生不同,他们希望对所学的事物能学以致用,结果他们学到的只是武术套路的动作,并且还不知道其动作的攻防含义,导致他们认为武术套路只是花架子而已,没有实用性。因此学生对学习武术套路的积极性不高,是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内容难度较大,缺乏互动和自由

通过对普通高校学过初级长拳三路的100名大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结果完全掌握的学生占5%,基本掌握的学生占15%,没有掌握的学生占80%。通过调查结果证明,70%的学生认为初级长拳三路动作难度较大,63%的学生认为动作内容太多,不容易记住,74%的学生认为武术套路缺乏互动性,在整节课中一直在学在练,没有时间自由探讨和自由学习。这种状况很难达到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很难激发学生对武术套路的兴趣和爱好,更别说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体育的意识。

二、普通高校武术套路结合散打运动进行教学的探析

(一)散打融入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可行性

散打具有很强的攻防作用,在散打实战中双方总想办法击中对手,而不被对手击中,学习者总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训练的。经过长期的体能技术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机智勇敢遇敌而不慌的防身自卫能力。如果能把散打各种腿法技术和踢靶技术融进普通高校武术套路的教学内容中去,可以弥补武术套路教学内容单调不实用的缺点,还能激发对那些隐含在传统武术套路中有着攻防含义动作的挖掘。并且散打早已作为选修课在普通高校试行了多年,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欢迎,但由于普通高校散打教学模式过于竞技化,只练习几种拳法、腿法和简单的摔法,就别无其他,内容相对武术套路也显得单调无趣,幸好还有个脚靶可以踢来踢去,增加了一点互动趣味和实战性质。因此,散打教学一直在打,而武术套路一直在练,只练不打的教学模式和只打不练的教学模式,都是不符合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也不符合普通大学生对武术套路的认识。所以,把散打教学融入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中去,既是外在学生对武术的需求,也是武术套路本身内在的要求,还是现代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理念的要求。

(二)普通高校武术套路结合散打教学的方式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一些人士提出把散打融入套路的建议,并且还做了各种尝试,让专业套路运动员也练习散打,散打运动员也参加套路比赛,但终因两者技术类型悬殊太大而未能融为一体。但特别提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实验对象是专业的运动员,他们习武的目的就是比赛,获取最好的成绩,其训练单调而枯燥是必然的。而本文所选的对象是普通高校大学生,他们的身体基础差,训练目标主要是为了健身,从武术中体验体育所带来的快乐和有趣。因此,“打练结合”的模式完全有可能对他们的胃口,所以本文主要建议:散打可以先以半融入的方式先把散打的基本技术融入武术套路教学中去,与此同时,要从传统武术套路中选出具有攻防实战意义的、经典易学简单的动作来丰富散打的基本技术动作,并且武术套路中散打的基本打靶技术和竞技散打中的基本打靶技术应有所不同,前者可以更接近生活中的防身自卫之术,而后者是必须在规定的比赛规则内追求技术的科学实用。然后,再不断地通过实验探索散打融入到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中更好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