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汽车检测维修实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编号:GXGZJG2016A058),《依托区域行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编号:2013JA04)。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为汽车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在汽车制造和售后过程中需要大量掌握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的人才,因此该专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调研和分析过程中,该专业具有高入学率和高就业率的特点[1]。为了更好地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需要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实施创新,以适应与促进汽车行业发展。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主要工作之一。专业教师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即岗位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然后确定岗位职业能力,包括岗位需求、能力需求和素质需求[2]。
(一)岗位需求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能适应的岗位包括汽车生产、汽车装配、汽车检测以及汽车服务等,以及汽车行业后市场中的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销售、汽车美容、汽车信贷等,主要的岗位工种有汽车维修工、汽车油漆工、汽车美容师、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理赔师等,专业的发展岗位有车间主管、技术总监等。
(二)能力需求
该专业人才要适应岗位能力要求,需具备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以及通用能力。三者相辅相成,专业基础能力是基础,核心能力是关键也是保障,是通用能力发展的关键,包括汽车发动机技术、汽车地盘、汽车构造、汽车原理以及汽车电气结构故障诊断、检测、维修等专业知识,能理解检测设备原理,掌握检测设备的使用,能够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和故障诊断与排除,同时具备从事汽车相关行业需要的生产、维修、管理、服务的能力。
(三)素质需求
该专业培养出来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包括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售前、售中、售后的要求。
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应当充分考虑岗位需求、能力需求、素|需求来实施课程体系的创新(如图1)。
二、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目标
首先,以人才市场为导向,社会需求为根据,由专业负责人和专业任课教师,征询企业建议来确定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和培养目标,对人才的岗位进行定位。
其次,符合教育规范,注重素质教育,提升综合素质,通过调研企业行业对该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充分分析总结,制定职业能力培养标准体系和目标,并对其进行创新性规划。
三、组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
以岗位汽车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对任课教师要求更高。如何将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有效联系起来,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以及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设计单元课程。
在教学目标构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分析,从单项素质和能力逐一分析、分解,以形成素质、技能和知识模块。依据模块的性质、内容以及功能和互相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为原则,组织课程内容、教学以及实习,优化互相间的衔接,合理配置教学任务,整体考虑,优化排序,结合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凸显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模块化课程结构,形成素质、理论与实践教学互相融合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公共课、岗位职业能力基础课、岗位职业能力核心课以及岗位职业能力拓展课。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达到专业能力的“专”,在专业下细化学习领域,学生可根据兴趣或就业方向重点学习。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及设备》《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汽车装饰与美容》等培养岗位职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细分整合为四大学习领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技术》《汽车美容》,以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竞争力[3]。
四、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也是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设计教学情境,突出能力培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让抽象化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以及生动化,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
其次,认真贯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整合的四大学习领域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时间比例,让学生学习后会动手,理解原理。实施方法如下:细分教学责任人制,让每个教学模块项目化,每个项目的目标都是“懂(原理)会(操作)”。在项目计划之初,根据项目特点,融合理论与实践,合理安排时间和顺序,与两者之间的衔接,能够让学生自主动脑动手,学会后知识和技能都能得到提升。
再者,积极和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需求,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不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为之后的工作选择提供很好的参考,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和企业建立相应的实践基地,有机地结合理论与实践,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理论中体现实践。
五、建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评价体系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评价体系应多元化,从单一课程试卷考试中脱离出来,把实践能力纳入考核方式,同时建立学校与企业双重评价体系。即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由学校教师负责评价(理论与实践能力),在校外实习期间由企业导师负责评价(以综合素质为主)。
在学历教育中,融入“双证书”制度。 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毕业的学分制,毕业离校前取得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汽车维修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如汽车维修工证、二手车评估师等可以抵扣相应学分。同时制定毕业生在工作后的跟踪调查制度,对毕业生实行跟踪调查,评价学校办学效果,听取毕业生意见,加强重点课程和技能的培养。制定企业随访制度,定期开展企业随访,了解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情况,以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改革。
总之,实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评价体系,应当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摒弃单一的由一份试卷或者一次实践操作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建立理论考试、技能考核以及企业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六、结语
本文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对其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施进行了分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要适应汽车产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必须在实践过程中坚持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出能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锂婷.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实施创新研究[J]. 科技展望, 2015, 25(29).
摘 要:2006年9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成立 “北京奔驰汽车技术培训中心”,随着合作的深入,2011年9月学院与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根据奔驰售后服务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该领域的职业能力,通过对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分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为校企合作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 :职业能力 汽车检测与维修 专业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造就了一大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设置的专业往往涉及某个技术领域或某个行业,涵盖多种职业,这些职业往往对技能的要求较高。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主动适应汽车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主线,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突出汽车职业教育特色,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就业岗位要求相适应,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学校自2006年起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组建奔驰售后服务实验班(以下简称奔驰售后班)。奔驰售后班面向奔驰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相应的职业是奔驰汽车维修接待员、维修工、保修员、调度员、配件管理员与工具管理员,主要从事奔驰汽车维修接待、维修保养、保修、调度、配件管理与工具管理等岗位工作。因此,奔驰售后班提出以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基准,并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对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重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一、奔驰售后班职业能力培养特点
从职业能力的结构上分析,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包括三个层面,呈现金字塔式。职业能力的基层是面对所有职业必备的关键能力,如:交流表达能力、问题处理能力、自我实现能力、管理能力、竞争能力、逻辑运算与空间想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形成框架是定向的通用职业能力,即某种职业领域一般应有的、具有共性的普通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专门的特定职业能力,即形成在专门职业岗位上,在专业范围内,符合专门工作要求的职业能力,它是职业岗位的最终表现。奔驰售后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前两个层面,分别为关键能力和奔驰售后服务职业领域一般应具有的专业能力。前者为职业核心能力、素质能力,也被称为非专业能力,后者被称为专业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
奔驰售后班主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良好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中英文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等。奔驰售后班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能够独自完成奔驰汽车A、B类维护保养,能够使用奔驰专用诊断仪STAR-D对车辆进行快速检查,能够独自完成奔驰新车检查(PDI),能够熟练使用WIS(车间信息系统),能够使用EPC(配件管理系统)和ASRA(工时计算系统)等。
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奔驰售后班采用“2.5+0.5”的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其中前五个学期主要在校学习,第二至第五学期中每学期在奔驰4S店实习三周,第六学期到4S店进行顶岗实习。在此基础上,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群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标准”的原则,进行反向设计,制订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奔驰售后班在校学习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均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1.专业基础课
奔驰售后班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汽车机械基础和电工电子基础。
(1)汽车机械基础课以制作F1赛车为载体,融入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基础以及液压传动的部分理论知识。通过制作F1赛车,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量、画线、锯削、锉削、钻孔和攻套螺纹等基本技能。
(2)电工电子基础课以制作万用表为载体,根据实用性、适度性、严密性和职业性的原则选择部分理论知识。通过制作万用表,掌握电烙铁、万用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电路绘图、读图和焊接等基本技能。
2.专业课程
奔驰售后班打破传统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将其内容结合奔驰汽车技术特点进行重组,该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奔驰汽车非技术、汽车保养、汽车电器、奔驰发动机构造与管理系统、制动系、传动系和行驶系。
(1)奔驰汽车非技术课主要包括梅赛德斯—奔驰的历史、车型与底盘的分类、WIS系统、ASRA系统、EPC系统和DAS(诊断辅助系统)。通过对各个系统的反复操作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奔驰各个系统。
(2)汽车保养课包括奔驰汽车的各种保养油品和辅料、新车PDI、A级与B级保养、ASSYST/ASSYST PLUS(主动保养/升级版主动保养提示)系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与保养练习,学生能够独自完成奔驰汽车的新车PDI及车辆A级与B级保养。
(3)汽车电器课主要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启动机、照明系统、空调系统、汽车电路、TELEMACTIC(娱乐影音)系统、CAN(控制器局域网)通讯系统和DAS(进入许可)系统等内容。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了解奔驰汽车各个电器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能够利用奔驰专用诊断仪STAR-D完成各个电器系统的保养、检测与基本故障的排除。
(4)奔驰发动机构造与管理系统课以奔驰M272发动机为例,详细学习发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整体拆装、主要零部件的检测、总成的检测、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管理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完成奔驰发动机的解体与组装,能够完成部分零件及总成的测量,并能够利用STAR-D、万用表和HMS990对管理系统进行检测与故障诊断。
(5)制动系课以奔驰汽车制动系统为例,学习制动基础、ABS(制动防抱死系统)与ASR(驱动防滑系统)、ESP(电子车身稳定系统)、BAS(制动辅助系统)、SBC(电磁感应制动系统)和ABR(自适应制动系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制动器及电液控制系统的主要元件进行拆装,了解各个电液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能够利用STAR-D对各个电液控制系统进行检测,并排除常见故障。
(6)传动系课以奔驰汽车传动系统为例,主要讲解离合器、万向传动装置、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和驱动桥等内容。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传动系各个组成部件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拆装各个主要部件,并能够利用专用工具对各个部件进行检查与故障排除。
(7)行驶系课以奔驰汽车行驶系统为例,主要讲解悬架、空气悬架、ADS(可调式悬架系统)、ABC(主动车身控制)系统、助力转向系统、车轮与轮胎和四轮定位。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奔驰汽车行驶系统各个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能够拆装各个主要部件,并能够利用奔驰专用诊断仪对各个电控系统进行检查与故障排除,能够对奔驰汽车进行四轮定位。
3.实践课程
奔驰售后班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4S店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4S店实习安排在第二至第五学期,共四次,每次三周。通过4S店实习,学生认识奔驰4S店的车间环境、修理工具,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责要求,了解奔驰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生产管理程序及经营管理部门的组成,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生产实践,参与保养项目、发动机大修、自动变速器大修、空调系统的检测与故障排除等在学校难以遇到的典型工作项目,并对4S店常见工作项目进行反复练习,提高工作效率。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通过之前的4S店实习,此时学生对奔驰4S店及各个岗位已经熟悉,4S店对某些学生也已经有一定了解。学生经过与4S店双向选择,确定顶岗实习地点与实习岗位,并能够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管理。毕业论文与顶岗实习同时进行,根据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题目必须与顶岗实习岗位相关,由学校教师指导完成。
三、关键能力培养
关键职业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奔驰售后班非常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甚至可以说所有专业课程是在以培养专业能力为载体,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专业课的学习均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分组学习、分组工作,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合作意识;通过阅读英文专业技术资料,完成工作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英文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通过查询WIS,完成工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安全与环保意识;通过小组成果展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与准确表达的能力。
四、效果反馈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汽车维修专业
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对被国家第一批列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的汽车维修专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趋势,而多媒体教学正是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实现职业教学改革目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能有效地解决汽修专业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学员易接受、掌握汽车各系统工作原理和进行汽车各部分模拟拆装、故障诊断及排除,能变教师费力地教为学生主动地学,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致盎然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从根本上切实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能力。
1. 汽修专业课改课程、教学对象浅析 现代汽车是集机械、电子、通讯和液压传动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因此现代汽车维修涉及面广,学科跨度大,特别与通讯和电子技术结合日趋紧密。传统的汽车机械修理已越来越少并大多由专业机械加工部门完成,现代汽车修理厂的主要任务是故障诊断、换件修理及维护保养。汽车维修这种职业功能的变换,掀起了近期的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对该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课程改革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凸现模块性、实践性,原理理论课大量压缩,实践技能课时大大增加,比以往突出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
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的教学对象大多是中考落榜者,他们中大多数文化基础薄弱、思维面狭窄、对学习信心缺乏,所以在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表现得相当困难,特别是对于汽修专业中的一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的学习,更是束手无策。他们大多虽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形象思维能力比相对要强些,他们虽对抽象的理论的理解常表现出没有耐心、甚至没有信心,但他们对技能实践却表现出相对浓厚的、持续的兴趣。
针对课改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凸现的原理性、实践性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高效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如何实现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教学目标,还有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应发挥出怎样的作用。
2. 多媒体教学在实现汽修专业课改目标过程中的意义 汽车维修专业课改突出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但我们要正确理解汽车维修专业新课程改革下的专业原理性和技术性、实践性的关系。对技能要求大大提高本身就包含了对实用性理论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如忽视了学生对大量实用性原理的理解,而光谈所谓的技能,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只能充当汽修企业中无应变能力的“机械手”,难以满足现代汽修企业和社会的对汽修技术需求,更难以说明我们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取得成功。
在缺乏多媒体和实习设备、检测仪器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顶多加上一张挂图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只能让学生对照教材、挂图凭想象去理解汽车知识原理,抽象的诊断维修教学过程只会导致教学内容的难以理解,只会体现汽修专业课程难度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等特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理论与实践难以对号。而且传统的汽修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不但给中职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本专业课课堂教学质量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缺乏生动和吸引的说教课堂,同样也会导致教师难教,甚至教师产生怕教、厌教的情绪,完成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核心任务便无从谈起。
现代汽车维修涉及面广,越来越体现出本专业的学科跨度大、与通讯和电子技术结合日趋紧密的特征。最近有专家提出的“原理修车”新概念,这个新概念使得实用性的理论更显在汽修中的重要性。我们绝不能认为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对理论原理的暗弱和忽视,我们不能认为两者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要求我们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在相对以往被大量压缩的课程和有限的课时中对理论原理部分内容进行高效的解说,才能有效地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进行打下基础。而运用各式各类的多媒体课件、软件进行灵活多样的直观教学,在发达国家的机械、汽修类专业课教学中应用得非常成功、非常广泛,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3. 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汽车修理行业是很重视操作经验的,尤其是近年来汽车检测设备在现代汽车维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汽修专业教学设备有限,根据本修专业课程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尽力贯彻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的直观性教学原则:通过学生观看汽车多媒体仿真教学软件,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通过各种多媒体感性、形象地展现具体知识,加以教师语言的形象解说,引导学生对各零件、部件及工作原理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汽车理论及原理,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减轻学习过程中理解抽象理论的困难,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汽车各大部分的结构、相互关系,发展本专业学生认识能力。只有认识到更好地深化认识和运用实用的知识原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才能在随后的实践中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解决汽修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缺陷,就要将理论课堂与实验课堂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即把理论教学课堂搬到实验室去,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领会、验证理论知识。前不久,南京某校成功地示范了“多媒体汽车构造理实一体化”教学公开课。该公开课上采用“多媒体理实一体化”的新颖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并把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使三者相互融合与补充,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课堂上一位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和实物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内容,让学生熟悉配气机构的作用、分类、工作原理以及拆装的步骤;接着由另一位老师对桑塔纳发动机配气机构进行实际拆装的示范讲解。两位老师默契的配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了实物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不难想象缺少多媒体手段的条件下,欲实现上面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并获得如此好的教学效果将是不可能的。多媒体教学在理论实践结合教学中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对理论知识直观展现,在实践操作之前必须通过多媒体讲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过渡衔接,不仅使学生轻松、直观理解本节课的相关理论原理,而且克服了随后实践中的盲从性,提高了学生实践的自主性、探究性,更增多了学生实践中的成功因素。
在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一般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直观演示法、视频展示现场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包括利用现代制作的各类多媒体课件、影视资料。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是教师以多媒体展示各种实物或者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如采用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软件,能采用二维与三维结合的方式生动、详尽地展示电控发动机各零部件的结构和动态工作过程和原理,学生们看的尽心,听得尽情,兴趣盎然。多媒体教学在理论实践结合教学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对理论知识直观展现,在实践操作之前必须通过多媒体讲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过渡衔接,不仅使学生轻松、直观理解本节课的相关理论原理,而且克服了随后实践中的盲从性,提高了学生实践的自主性、探究性,更增多了学生实践中的成功因素。
视频展示现场法:视频展示现场法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拍摄的生产一线的老师傅的操作,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或反思、巩固学过的技能知识,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方法。这也是汽修专业课教学中比较典型的方法。当然,根据汽修专业的特殊性,必要时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有目的的、计划明确的参观,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维修工作氛围,回校后做好参观总结,并以视频重点回顾操作过程,附以解说突出技术要点,加深体验和印象。
计算机仿真模拟法:计算机仿真模拟法对理论原理高效的学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同样对汽车检测、排故实训教学有着巨大的效益。仿真模拟教学在汽修专业教学中主要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具体的汽车工作原理、技能操作的仿真模拟系统,通过模拟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趣味性的情景中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达到掌握基本原理或模拟进入生产现场实际操作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宜于汽修专业理论认知和技能实习前的教学,通过模拟系统的使用,不仅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汽车各部工作原理、各类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而且缩短了实习教学的适应时间,提高了实习教学的效率,有效地提高了实习教学的目的性和实习效果。
一些中职校的专业设备较为陈旧,供学生实习的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四轮定位仪、侧滑和制动实验台,以及适合现代汽车的检测设备,如解码器、示波器等设备几乎没有。而现在的汽车排故实训模拟系统实现了多种功能:包括远程故障设置、线路电压实时检测、多人实时读取故障码及数据流、联机故障诊断考核及考核自动记录与评估等功能――这是以前教学条件所无法想象的。使用汽车检测设备真实情境的模拟器能模拟汽车检测设备如解码器、示波仪、编程器、汽车专业万用表等汽车故障诊断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工作的真实情境,能为学生今后进入企业在实际情境中使用一些现代检测设备打下可靠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实践证明: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仿真技术,这应当是目前实验、实习设备不足的职校进行汽修专业教学的一个较为经济而有效的选择:实训与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教学与实训成本大为降低,实现了汽车各部系统实训与教学方式的新突破,不仅能实现学生接受知识“多”而“趣”、教学效果“好”而“快”,节省了理论课时数、多参与实践,而且节省了大量重复设备的投入费用,并提高有限实验实习设备的使用率。
4. 中职汽修专业课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大量教学实践证实有效的现代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如何走进我们的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怎样让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更有效地应用于本专业教学,多媒体教学在其中究竟应扮演什么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也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时应当注意和必须考虑的问题。
现代中职课堂教学同样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在汽修课堂教学实践中也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得到贯彻落实的。上好汽修专业课,使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自然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如何“引导”学生,我认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意识基本上决定了多媒体课件发挥的效应与作用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教学效果的走向。
解决中职汽修专业课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弊端,有效减少教学中的“不良”现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当然,较为理想的选择绝不是一层不变的选择,任何一个优秀课件、一项技术都有它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运用多媒体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教学过程中必须从本专业课程改革的整体上去把握多媒体教学,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多媒体教学就能做到灵活运用,扬长弊端,务求实效。也只有让多媒体教学方法与汽修专业自身的特点充分有机结合,这样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才能翻开新的一页!
5. 结束语 如果说目前的汽修专业课程改革是为适应现代汽车维修的社会需求的而制定的本专业战略、战役目标,多媒体教学就是实现这一战略、战役目标的灵活多变的有效战术。 多媒体教学是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实现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目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它最终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替代本专业的实践实习环节――汽车检测与排故。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必须融入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学改革目标中去,融入到现代先进的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模式、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工厂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去,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应有作用。只有结合本专业教学特点充分适时、适地地使用多媒体、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尽可能多掌握一些的实用性理论,并在充足的实习实践中运用原理、提高维修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职汽修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命力,才能使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得以可靠实现,“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 《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2] 刘万年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程》
[3] 关文达. 汽车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 张建俊.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关键词:青年教师;汽车维修;企业实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维修人员紧缺,汽车维修专人人才培养被列为教育部实施的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重点之一,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出一批,专业强,素质高,技术高超的维修人员。高职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自行进行汽车配件更换、汽车故障检测、车身修复、汽车美容等技术操作。这就需要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手都要硬的专业任课教师。但目前,汽车维修专业青年教师并不具备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出现力不从心、实际指导技能缺乏的现象。2016年5月份,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教师[2016]3号,其目的是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1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1.1资源匮乏,企业难找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教师[2016]3号,要求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鼓励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以及有规模的企业,积极接收教师企业实践。但是目前来看没有一个独立行政机构或组织,搭建这样的资源共享平台,组建优质汽车维修企业,提供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活动。青年教师本人由于入行时间短,社会资源少,不能短时间找到合适的实习实践单位。
1.2实践内容针对性不强
汽车维修,大体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汽车检测与维修(维修方向),一个是汽车车身维修与涂装美容(钣金喷漆方向)。由于没有一个有效优质资源的提供,实践企业难求,所以很多青年教师,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能降低标准,导致校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与实际企业实践内容脱钩现象。比如说教师去实践的汽车维修企业主要从事汽车检测、维修的业务的,以更换配件、给车辆做保养收稿日期:2017-03-13作者简介:翟静(1982-),女,辽宁辽阳市人,硕士,讲师,现在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任教。为主,但是这位老师承担的主要校内课程是车身维修的,主要授课方向为钣金和喷漆,而实践企业的这项业务量很少,就导致教师企业实践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1.3企业不愿配合指导
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教师实践需要企业支持配合的规定,但是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鼓励政策,企业不愿因为指导培训教师而耽误自己的业绩,更不愿因为需要培训指导教师而担负更多的责任,一般都把教师安排到比较容易的岗位,学习形式也仅限于观看、考察,轻易不让动手实际操作。这样就导致实践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技能增长。
2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保障措施
2.1学校应整合资源,搭建资源平台
学校作为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应积极为教师提供优质的企业进行实践活动。一方面,学校可以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以官方形式,与汽车维修行业主管部门沟通,组建一批不同资质、不同规模、不同维修性质的优质汽车维修企业。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和各个系部联系,通过个人渠道,找到能提供教师企业实践的优质汽车维修企业资源,从而真正解决教师寻求有针对性实践岗位难的问题。
2.2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应纳入职称评审范围
对于每个教师来说,职务职称评聘都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好的政策措施可以促进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潜在能力,从而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教师评聘制度上,依然采取重视学历、科研项目、学士论文、专利,很少把实际实践能力纳入教师评聘工作中,这无疑会削弱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积极性,阻碍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因此,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把实践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职称评审中。
2.3提高企业实践教师工资福利待遇
鼓励教师更好地进行企业实践,必须有一系列的工资福利待遇制度,以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首先,由于企业实习占用大量的时间,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应在学时上给予一定补助;其次,学校应给予企业实践教师一定的补助,如,差旅费、公交补助、餐饮补助等;三是,实践期间享受学校在岗人员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影响职称评聘。
2.4建立合理的实践考评体系
教师实际技能的提高跟合理的考评制度有很大关系。学校应组织相关专家实地考察实习单位的设施水平、实训能力,与此同时,更要注重考察企业实践教师在具体汽车维修实践岗位上的技能操作以及设备使用情况,更换配件的连续性、熟练性等情况,以及考查独立检测汽车故障的能力。学校应定期抽查教师的实践工作日志,查看记录维修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自我总结过程。在企业实践结束后,及时收取相关考核表格。最终结合对教师的实地考察、维修日志检查、企业意见的反馈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实践质量等级。
3总结
教师企业实践能够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想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术人才,只有政府、行业(汽车维修行业)、企业(汽车维修企业)、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相互扶持,才能有效推进教师企业实践工作,从而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作者:翟静 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摘 要:本文以“丰田普锐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电路故障诊断”工作任务为例,进行了一体化教学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学习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
关键词 :工作任务 新能源汽车 课程设计
笔者学校为了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检修课程。要教好这门课,任课老师需要不断学习、加强实践,提高专业水平,带领学生钻研新的领域。
一、课程学情分析
1.课程内容分析
新能源汽车检修虽然是一门不同于传统汽车检修的课程,但也是建立在传统汽车检修基础上的。学生在学习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以及传统汽车检修等基本课程后,方可学习新能源汽车检修课程。新能源汽车检修课程主要学习丰田普锐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比亚迪E6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内容,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两大类汽车动力系统的构造、电路分析以及故障诊断。
2.学生与教材分析
新能源汽车检修课程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汽车理论基础和动手实践能力,授课对象是五年制(高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该类学生已经在校学习三年,掌握了基本的汽车理论以及常见车辆故障诊断技术。授课教材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崔胜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该教材全面系统论述新能源汽车技术,重点介绍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动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等,比较适合高年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使用。
3.课程目标分析
在新能源汽车检修课程的培训过程中,教师采用“行动引导型教学法”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重点掌握油电混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提高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认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案设计
笔者以丰田普锐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电路故障诊断为例,介绍如何应用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电路项目。
1.课程任务制定
教师事先用三组线束将丰田普锐斯教学车与其配套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电路测试面板相连,一组学生利用故障设置盒在原车设置故障,另一组学生在电路测试面板上找出故障点并排除。具体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1)排除丰田普锐斯油电混合动力系统两个故障点;(2)实车诊断故障在20分钟之内完成;(3)查阅丰田普锐斯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维修手册;(4)使用丰田汽车专用检测仪(型号Intelligent TesterⅡ)和万用表等设备;(5)实车操作动作符合人身、车辆的安全规范。
2.课程组织实施
在课堂上,教师依据教学流程,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该课程一体化教学按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以及评价总结等学习法来组织教学,课程组织实施过程如下图所示。
(1)复习课程,引出项目。教师在布置工作任务之前,利用汽车零部件实物、PPT课件,向学生讲解丰田普锐斯汽车动力系统中的驱动桥机械组成和工作原理,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出动力系统的控制电路,研究其组成、工作特点。
(2)分组定岗,布置任务。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一小组4~5人。每辆教学车配2组人员,老师向小组派发工作任务书。设置故障组人员通过讨论后,利用故障设置盒设置2个故障点,同时评价另一组成员在实车排除故障的实操行为。而排除故障小组接到任务书后,查阅动力系统电路图,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准备车辆保护五件套、丰田汽车专用检测仪、万用表和常用工具等。
(3)任务驱动,分工合作。
故障排除组:①检查车辆的安全状况,拉手刹,挂空挡,安装保护五件套。②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观察教学车的故障现象并记录。经过小组成员大脑风暴,分析可能引起故障的原因。③利用丰田汽车专用检测仪检测故障码,读取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数据流。④使用万用表检测动力系统线路的断路或短路,在规定的时间内排除故障,认真填写工作任务书。⑤在工作任务完成后或由于时间关系结束实操行为,恢复车辆的整体原貌,清洁车辆和场地,整理专用设备和工具。
故障设置组:通过小组讨论设置故障点,并保持车辆的清洁,不准故意破坏有关车辆安全性能的零部件;在旁边观察故障排除组成员的每一个细节动作,把优缺点认真记录在工作任务书上,如果出现违规操作要立刻制止;根据故障排除组成员在排故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综合评价每一位故障排除组成员学习情况,并给予合理的建议。
(4)检查控制,排忧解难。学生在实车排除故障过程当中,记录重要的实操步骤和检测结果。教师时刻监督实习场地的变化,排除一些影响教学进度的因素,发现违规操作,特别是安全问题要立刻要求学生改正。
(5)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车故障排除后,开展组内成员自评、小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成员自评主要是提高学生对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电路的认识。小组互评可以使得学生在动力系统电路排故的操作过程中,明白自己的不足。老师点评学生动力系统电路排故的思路、步骤,避免学生走弯路。三种评价有效理顺每位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听取别人的建议,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优化完成项目的方案,灵活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三、课程成绩评定
该门课程的成绩评定由过程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组成,二者分值各占50%。过程性评定通过小组成员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三种方式共同完成,整个过程必须公正和公开。终结性评定通过平时课后作业和期末闭卷笔试成绩两种方式共同完成。过程性评定是重视学生电路检测、总成拆装的实操行为,而终结性评定是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两者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专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体会
1.学生收获
任务驱动是该课程实施的主干,学生主动,教师引导,将“教、学、做”适当地融为一体。学生可以在模拟的汽车维修情境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快速掌握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个别学生学习能力较差,通过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互帮互带来完成任务,增强其自信心。
2.师资要求
教师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做大量的工作,例如车辆、工具和设备准备,设计工作任务书和理论课件用的PPT。该课程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及时在教学过程中排除影响教学的因素。
3.存在的不足
新能源汽车检修课程是新开课程,教具和设备数量少,而学生多,例如在学习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桥结构的项目中,很难开展驱动桥总成的拆装。由于汽修专业学生未进行高压电工(380V)的技术培训,维修新能源汽车高压电部件的技能尚欠缺。
参考文献:
[1]冯莉群.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设计[J].广州:广东技工教育研究,2012(2).
[2]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马会杰. 技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23).
[4]陈永芳. 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电控发动机 应用
一、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概述
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及维修的方法。
在传统的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再进行实操学习与技能训练。随着现代社会对汽车维修人才在职业能力和规范等方面要求的日益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理论与实习脱节的缺点日渐显露,已愈加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所在学校紧跟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在所有班级中都实施了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笔者任教的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也进行了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
二、在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
1.精心进行课前准备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历,坚持认为,如果要上好一堂课,课前准备是必需的,其中教案是最主要的。教案是一体化教学活动的依据,写好教案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案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好在整个一体化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只有认真地对待备课与教案的编写,才能真正上好一体化的课程。因此笔者在接到教学任务后,针对学生、教材、大纲及学校实习设备等情况,认真编写教案。在进行整个教案编写时,笔者对不同专业学生各自不同的理论知识基础、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进行综合考虑后再设计教学过程,并确定在一体化教学方法中如何进行教学、课后自我评价、总结等。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勤于思考,编写好教案、备好课,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2.遵循现代教学理念,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方式
“三位一体”即人才培养规格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人才培养内容融学生“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为一体,人才培养途径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的教育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充分理解“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后,笔者将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的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排除故障和模拟故障进行有机地结合,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针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六步教学法”
笔者在进行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教学时,参照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下面以电控发动机中的电子点火系统的讲解为例做一介绍。
第一步:视频播放或实际工作情景演示。采用视频或是两位老师进行实际工作情景演示的形式,呈现点火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汽车无法启动的故障现象,提出本次的教学任务及目的,即对出现汽车点火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汽车无法启动的问题如何解决。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汽车电子点火系统的相关资料及学习任务信息的收集与原因分析,并填写电子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任务书。
第二步:引导学生进行故障分析,并分组制定任务解决方案。在学生对第一步所提的电子点火系统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并搜集相关资料填写任务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各个教学小组为单位制定各自的维修方案。
第三步:分享各小组的维修思路及方案。在学生制定好各自的维修方案后,由教师主持,各小组推举代表陈述本组的针对电子点火系统的检查检测方法、维修思路及维修方案,提交其他各组进行维修方案的评审论证,同时进行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维修方案的实际实施与验证。教师指导各组学生按各自方案进行电子点火系统的检测与诊断,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验证各自的维修方案的合理性,最后查出故障点并排除故障。
第五步:任务实施情况验收与评价。教师对各个小组任务实施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根据完成情况给予评价。
第六步:教学总结与实施过程评价。
关键词:院办企业;教学;实践;建设模式
高职院校的院办企业模式,主要体现了职业技术办学特色,突出专业实践和技术开发功能,重在立足区域经济,以产业兴专业,以贡献求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职业化、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特色发展目标,增强自主发展和参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青海省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思想。随着全省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潜在的汽车市场非常巨大。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相继投资建成青海海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一汽大众4S店)、青海省海达汽车检测有限公司、青海通瑞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三家院办企业。依托院办企业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的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也是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坚实平台。
一、院办企业的管理机制
院办企业和学院是一个整体,在学院的统一管理下,直接参与办学过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已成为院办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办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次的参与。院办企业不能脱离教学,不能脱离学院管理;教学必须依靠院办企业,既把院办企业当做必要的教学环节,又要为院办企业提供人力的支持。汽车专业主任参与院办企业领导工作,协调教学与实习性生产的关系,既能加强教学需要的专业师资,又能充实企业的人员;既把前沿技术和市场信息及时传入课堂,弥补教材的不足,又能把生产问题反馈于课堂,调整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
院办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保证了院办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而且保证了汽车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由此,保证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二、院办企业对教学的支持
院办企业与教学挂钩,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理论结合实际,培养生产、管理、经营能力的任务。这个任务,在实训室、在校外实训基地都不能完全完成,要获得真正的实践能力,只有在自己的企业里严格按照培养目标进行,才能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实践技能。
1.理论与实践教学
聘请院办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汽车专业兼职教师,院办企业技术人员与汽车专业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同时,及时地调整、完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院办企业技术人员将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纳总结,作为教学的素材。这些典型案例也被汽车专业教师广泛运用到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等理论教学当中。
院办企业突出专业实践功能。针对不同实践教学项目,院办企业技术人员与汽车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实践教学实施计划和实践教学指导书。原则上按照企业生产计划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按照企业生产实际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按照企业生产活动进行组织实践教学,积极推进实践教学与生产深度融合。安排院办企业技术人员与汽车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完成实训日记,指导教师完成实训总结。使学生加强了专业技能的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尽量把必要的实训课程安排到院办企业进行,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企业、教室合一,技术人员、专业教师合一,企业经营、学生实训合一”,充分体现了“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2.精品课程建设
依托院办企业,开发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优势,使汽车专业精品课程的开发得到不断深入。建设有工学结合的省级精品课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
3.学生顶岗实习
院办企业针对汽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有效安排多种技能、多种岗位的实习,有效克服了校外实训基地受生产制约大、轮岗机会少的缺陷,使顶岗实习计划和要求能够真正得到落实,为顶岗实习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4.技能竞赛
针对不同技能竞赛项目,院办企业技术人员与汽车专业教师共同制定竞赛规程、技术规范、竞赛须知等,力求赛项与汽车维修、汽车营销等实际的生产项目相吻合。主要承办了2005年青海省交通厅青年岗位技能汽车技能大赛、2006年西宁市汽车维修工技能大赛、2007年全国钣喷大赛青海分赛区决赛、2007年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2010年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同时,每年承办学院举行的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板金焊接技能大赛。
三、院办企业对培训的支持
有了院办企业,专业教师的顶岗实践锻炼落到实处,每学期选派一名汽车专业教师以企业员工身份到院办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到生产一线组织和管理生产,并且及时开展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实践锻炼教师的考核由院办企业进行评定。从而使教师不仅丰富了实践经验,而且增强了专业技能。同时,全体汽车专业教师参加院办企业对员工举办的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如新车型的培训。院办企业为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提供了有效支撑,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师资专业水平。
为了提高院办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专业教师定期为院办企业员工进行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培训。
四、院办企业对科研的支持
积极开发和增加科研项目,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形成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科学研究氛围。汽车专业教师与院办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科研小组,合作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进行了“高原环境汽油机改装CNG性能对比研究”、“高原环境下乙醇和普通汽油最佳配比研究”、“汽油机简易稳态工况模拟关键技术的研究”、“汽车发动机燃用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在青海高原环境下的对比性研究”等多个课题的研究。
五、学生就业
院办企业面向学生,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物质保证,使学生真正掌握了一门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的专业技能本领。所以,学生比较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几年达到95%以上。
六、社会服务
院办企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提供了服务。借助腾讯QQ网络平台,面向企业员工、专业教师、在校学生、毕业学生建立汽车专业群,及时前沿技术、市场信息、就业信息等各类信息,同时满足在线答疑的需求。
院办企业3年来对外培训考评汽车驾驶员和汽车维修工3777人,2008年完成青海省中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25人,2010年完成青海省维修企业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300人。较好地发挥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七、结语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道路,实现学院、企业、学生互动和多赢的局面,这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学院和院办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技能培养;“基地‘加’企业”;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29—02
为了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全面的就业竞争力、从业适应力,全面实现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成了学校各专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探索新型的技能培养模式,也成了每个职业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科研目标。
一、新型技能培养模式的提出
学校针对注册入学、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生源,通过对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研究,对目前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对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实践与完善,总结出适合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满足企业用人需要的技能培养模式——“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在三年短暂的学历教育年限内,把他们培养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均符合当今生产第一线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建立生源基础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教育“接合点”,为学生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进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内容
“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内容是从技能分析、教学要求、组织形式、培养途径以及师资、经费和设备等着手,初步构建“基地‘加’企业”式的技能培养模式链,然后依据企业调研和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培养方案,并加以实施。“基地”指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指校内、外对口生产企业。为了解决多数学校校内实训基地条件差、与生产实际脱节,不能满足技能训练要求,而直接到企业上岗又满足不了生产技能要求的实际问题,探索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有效途径,根据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我们把专业技能分解为基础技能与基本技能而进行分阶段培养。基础技能为掌握和运用某项专门技术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单元,如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专用设备的规范使用等等。基本技能为应用已经掌握的基础技能完成企业某项生产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或设备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完成生产任务等等。基础技能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基本技能是在生产实践中对基础技能的熟练运用和巩固提高。基础技能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或项目教学等模式进行训练培养,基本技能在有条件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战或模拟训练培养。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技能、初步掌握基本技能的条件下,再到校内外对口企业的生产岗位上,在师傅指导下通过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等训练方式,对已经掌握的基础技能和基本技能进行应用、巩固和提高,最终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基地+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架构如图1(“品字”型结构)所示:
图1 技能培养模式内容链图
三、“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教学环节
从以上“结构图”可以看出,两个小“品”字沿着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教学结构链,每一个教学环节与其相连的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互相补充、不可分割。从链条的始端到链条的终端,学生完成了对职业技能的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生疏到娴熟的过程。其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基础技能环节
在这个教学环节,汽修专业学生要掌握钳工操作技能、机械识图技能、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及设备使用技能和汽车维修常用电气检测仪器仪表使用技能,主要涉及到的课程是《汽车机械基础》、《钳工实习》、《机械制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和《汽车结构认识拆装实习》。其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课堂与实训车间融为一体,老师和师傅互为角色。专业课教师要具有现代企业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通过在实践的观摩和体验中“有的放矢”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去掌握某些“概念”和“公式”。即便是一些比较适宜课堂知识传授的基础知识课程,也要尽可能地通过与实践、实物、实例的结合上来学习掌握。各个基础技能的培养目标如下:
钳工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钳工常用设备、工具、量具和仪表;能进行测量、划线、錾削、锉削、锯割、钻孔、攻丝、套丝、刮削、研磨规范操作。
机械识图技能:能运用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公差配合基础知识及标注方法,识读较复杂的汽车零件图和装配图,检测发动机、底盘各总成的基础零件。
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及设备使用技能:能正确选择与规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和机具(设备)。
汽车维修常用电气检测仪器仪表使用技能:能正确选择与规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电气仪器、仪表。
(二)基本技能训练环节
学生在掌握技能基础后,就进入了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环节。基本技能包括:汽车驾驶操作技能、汽车维护作业技能、汽车修理作业技能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业技能。主要涉及到的课程及实习有《汽车驾驶实习》、《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二级维护实习》和《维修企业顶岗实习》。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产教结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里所讲的“产教结合”教学,不是边生产边教学,也不是生产+教学,而是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是以教为主、以产辅教的教学过程。其教学过程始终渗透着生产过程,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与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在学校实训基地学习的技能到企业能够直接用得上,达到“无缝对接”。在这个教学环节,老师即是老师又是师傅,学生即是学生又是学徒,教学相长,共同克难攻坚,使学生在既定的教学计划和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掌握基本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各个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如下:
汽车驾驶操作技能:达到汽车驾驶员C1执照考核要求。
汽车维护作业技能:能按照汽车维修手册独立完成汽车一、二级维护作业项目,并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
汽车修理作业技能:能够按照汽车修理作业的相关修理、装配标准和工艺规范完成汽车零件的检测分类、总成部件检修、总成大修和竣工验收工作。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业技能:能够利用仪器仪表检测、诊断与排除汽车使用中发生的常见故障。
(三)基本技能在生产岗位上的体验与应用环节
校内实训基地再“必真”,与企业生产的环境、过程、条件、工艺对接得再一致,也赶不上企业快速发展对岗位技能的高标准要求。因此,已在校内实训基地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学生,还需要到企业生产岗位“真刀真枪”地体验和感悟,直接在生产岗位上真正完成对技能基础的运用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在这一环节,学生虽然是直接在企业生产岗位上体验,但还不能像一个企业职工那样独立担负起生产任务,还有一个对岗位生产技能边体验、边感悟、边掌握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环节仍然是教学环节,或称之谓岗位生产性教学环节。也只有在这一阶段,学生才能完成在直接生产岗位上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使其所学技能成为生产技能。根据汽车生产岗位分为:诊断工位、机修工位、电器工位、完检工位。这一环节,各个工位的培训目标如下:
诊断工位:主要负责对客户车辆进行常规检查,包括以下检查内容:第一,清洗气门积碳,清洗喷油嘴,以及更换火花塞。第二,检查空调、清洗空气滤清器;第三,检查刹车油和刹车片。第四,车轮动平衡和胎压。根据检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需要维修或更换的零部件。
机修工位:能够对车辆发动机、车身、悬架、转向等部位的零部件或总成进行正确的拆装工序,按照工人师傅的指导,完成对汽车零部件的维修数据的测量与统计工作。
电器工位:要求实践学生能够读懂汽车电气线路图,熟悉电气零部件的组织按照部位,按照电路图判断出故障点。
完检工位:要求实践学生熟悉二级维护的所有检测项目,能够熟练完成汽车灯光、制动、动力、电气等方面的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全面掌握汽车电路、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方面的理论知识结构。
(四)对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环节
学生初步掌握了企业生产的基本技能,还要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完成对基本技能的巩固和提高环节。在这一环节,学生到企业在师傅的指导下,直接顶岗进行做工,在反反复复的工作中来完成由生疏—熟练—精确的熟能生巧过程,锻炼成为一名毕业后到企业直接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的技术能手。这一环节与前三个环节不同的是,前三个环节从总体上讲都属于教学环节,是在老师和师傅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的。而这一环节是直接在生产岗位上在师傅的总体引导下,完成对前三个环节所掌握的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过程。这一环节的岗位,称之为企业生产岗位,我们同样分成四个工位,各个工位的技能目标将按照实际生产来定,比企业实训岗位技能目标稍高。
诊断工位:主要负责对客户车辆进行初步的故障诊断。确定车辆故障产生原因,并且能够初步估算出针对故障或损坏的部分的维修成本;同时,要编写出维修工艺卡,为下一步维修做好工艺卡片。
机修工位:主要针对车辆发动机、车身、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架、转向等部位进行检测维修,同时,可进行汽车二级维护及油路、气路的检修与日常维护。
电器工位:主要针对蓄电池、交流发电机与电压调节器、起动机、点火系统、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汽车电器仪表与显示系统、汽车车身电器装置、汽车空调系统等做检修与零配件的修复与更换。
完检工位:主要针对修复过的车辆进行系统完整的检测,包括车辆外观、内部及性能方面,确定检测数据符合规定范围后,由完检负责员工签字,交付客户验收。
完成了这一环节的巩固提高过程,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了到企业能够用得上、留得住、站得稳、发展快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总结
职业教育主张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基地+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用岗位技能,实现了由传统教学方法向技能型教学方法的根本转变。通过四个教学环节对学生培养,学生对职业技能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企业安全操作意识增强,并具备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G].
【关键词】教改迫切性;教改目标;教改方案;教改方向
一、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暑期的汽修实践,使我对我们的汽修专业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需添置更多的教学设施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汽车专业的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它的教学模式要与汽车专业的特点相适应其他专业的教学理论课的讲授时间可以多一点,但汽修专业的教学就大不一样。举个例子,机电专业学车工在了解车床结构的情况下就可学好车床的操作,而汽修专业必须在学好汽车结构的情况下才能学好汽车的修理。因此,老的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是:老师千方百计、挖空心思想搞好教学,但由于学生见不到实物或原理似懂非懂,听得一头雾水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便失去了学习劲头;原来学生满怀希望要学好这个专业课,由于基础差,上课又听不懂,想学就是学不会就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于是厌学、上课睡觉、讲话。针对这种状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教改不能一蹴而就,应分步骤稳步进行,逐步达到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1.近期目标 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增添一些急需的实物零件,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达到学生应有的能力:
。(1)能熟练应用检测仪器及设备进行车辆的常规性检查和检测。
(2)具有对汽车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具备较好的汽车维修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2.远期目标 学校应追加教学设备投资,完善各项教学及学生学习所需设备、设施。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作为实习指导老师,继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使我们的学生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
(1)能熟练应用检测仪器及设备进行车辆的常规性检查和检测。
(2)具有对汽车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具备一定的解决汽车疑难杂症的能力。
(4)真正具备中级维修工的水平和能力。
三、改革的方案
根据我校设备资源及师生的素质状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1.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加之汽运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各学校都在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都在大力推行“双证制”教育,“双证制”教育是好事,但一定要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否则“双证制”就成了一个花瓶。而其前提就是在研究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时间足够,然后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现有学生的人数,提高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认为理论课应占总学时的30%,实践课应占总课时的70%。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汽修专业的专业实习设置及时间安排提出以下建议。由于学制与教学时间的限制,实践教学时间的保证势必会使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受到很大影响。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精减优化专业课的设置。我认为必开的专业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修工艺、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新技术、汽修钳工等,其他课程应作相应修减。
(2)处理好各专业课内容之间的衔接问题,避免重复学习。由于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加之教材编者考虑到专业课程知识的完整性,使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很多交叉、重复、甚至互相矛盾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①选择合适的教材,避免重复。②如没有合适的教材,应从整个专业的教学出发,根据各专业课的教学需要,对互相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努力做到互不重复、互不矛盾、互相补充,从而精减优化专业课程的知识结构。
2.理论课与实践课应有各有所长的老师分开授课,有的老师理论课讲得有条有理,但是实践上动手能力并不强,缺乏实践经验,这些老师很适合担任理论教学及初步的实践教学。深层次的实践教学应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承担,他们虽然不能把理论讲得很透彻、精辟,但是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适合做实践课的指导老师,而我校又缺乏这样的老师。可用如下方法解决:
(1)适时引进这样的老师。
(2)一时解决不了也可临时聘请。
(3)与汽车修理厂联手实现校企合作,互惠互利,资源共享。
3.多采用实物教学
由于汽车的零部件很多,结构又非常复杂,对于汽车专业的教学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用手比画、在黑板上画图、看挂图是很难把内容表达清楚的。所以,用实物教学就显得非常简单、易懂。
4.结合多媒体软件辅助教学。
有些汽车局部结构的工作原理,单看懂实物的结构是不容易理解的,因为这些结构不能动,能工作的又被外壳遮挡,看不到。如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就简单多了。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形式,就会使内部零件的工作情况和局部结构的工
作原理看得一清二楚,肯定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5.教案的形式和内容应因需而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案的要求要有标准的格式,教案的内容也要紧扣书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由于课时和授课内容的限制,使得教师对授课内容很少有新知识的添加。对于这种教师授课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的矛盾,授课内容与实际的脱节,要求我们对教案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手写的讲义、提纲、课件等等。只要是便于学生接受的形式都可以;教案的内容也不一定非是课本内容不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写出使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对于那些理论性强,学生听不明白的内容可以适当地省去,给学生增加一些通俗易懂、又经常应用到的内容。同时,由于汽车行业发展很快,很多新知识教材上是没有的,这些又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就要及时补充,便于学生就业后能很快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
6.学生的作业形式也可不拘一格。
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要改革,作业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学生制作的电路控制,也可以是社会实践;作业的题目设计不搞一刀切、统一化,作业课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制订个性化的课题,即作业题可以设计多个,供各类学生进行选择。作业题的内容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对书本知识的巩固,也可以是实验、实践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汽车某一部件或机构的新设想等。只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及应用都可以作为学生的作业。
四、今后改革的方向
1.要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教师,在学生实践课上能确实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2.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实践课的课时比例,专业课学完以后安排学生到有规模的汽修厂去实习一段时间,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把未学到的实践带回来。
3.用多媒体软件教学,这样既节省资源又使学生易学易懂。
4.基础课的内容应精减,适当增加专业课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