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惩防体系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1年,市国资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国资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体要求,坚持标本兼治、 8.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和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是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核心工作,也是做好纠风工作抓手,我委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来抓,做到党风廉政建设时时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抓,明确反腐败和纠风工作的领导责任,做到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我委成立不久,积极申请建立党支部工会组织,同时把党建及廉政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根据我委实际,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年初我委将国资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国资委与各科室长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与科级以上干部签订《家庭廉洁承诺书》、与每位党员签订了《党员拒赌保证书》;处级以上干部还填写了《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要求领导干部从严要求自己、从严要求下属、从严要求家人。
(二)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加强自身作风建设
《廉政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基础性党内法规,我委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参加培训、答题测试等形式,学习《廉政准则》具体内容,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世界石油城、实现我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我委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对于加强和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特殊重要意义。党员领导干部按照《廉政准则》“八个严禁”、“52个不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关于严禁领导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要求,对照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查自纠。通过自查,领导干部能够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有关规定,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能够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积极倡导社会新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持婚丧喜庆事宜简办,自觉做到“两带头”、“八不准”、“两报告”;对涉及到领导干部自身需要报告的事项能够自觉申报,不隐瞒,不迟报。通过检查对比,我委没有发生违犯《廉政准
则》的行为。8月30日我委召开党员干部大会,采取背靠背的形式,征求干部职工对领导班子落实《廉政准则》情况的意见。党员干部本着对领导班子的负责,实事求是地对领导班子遵守《廉政准则》“八个严禁”、“52个不准”、执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执行《关于严禁领导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情况进行评价。干部职工一致认为,班子及班子成员能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及相关规定,没有违规违纪行为。但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如理论学习不够扎实、企业调研不够深入、工作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等,这些不足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通过强化学习制度,特别要加强对《廉政准则》的进一步学习,改进我委的工作作风,增强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三)围绕重点关键岗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
一要继续解放思想。近年来,我市惩防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在一些领域和环节,创新的力度不够大,防范的措施还很比较薄弱。比如,在招投标工作中串标、挂靠、陪标等问题,防不胜防,体制机制制度的漏洞还比较明显。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进行深入研究,大胆创新,破解难题,树立起欠发达地区更要在体系构建上有所建树的观念,以奋发进取的锐气,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工作。
二要坚持提高认识。中央《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惩防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科学回答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什么、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把完善惩防体系作为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一项具体任务,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最大程度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降低腐败发生率、最大幅度提高群众满意度”这一总体目标,加大源头防范的力度,为我市实施“两创”总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治和纪律保障。
二、注重结合,彰显特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惩防体系建设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以创新的思路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这既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近年来,我市突出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这一重点,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操作机制,既实现了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又有效防范了腐败,实现了体系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实践证明,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深刻认识到惩防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创新的过程,在深化改革上下力气,在源头治理上做文章,进一步提高防治腐败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推动工作创新。针对新形势、新问题,大胆破解难题,以重点问题的解决带动全局,以关键环节的突破推动整体,这是一条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同样适用于我们反腐倡廉工作。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针对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新特点,以及反腐倡廉建设的薄弱环节,大胆探索实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把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
二要推动制度创新。惩防体系建设要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各地各部门要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切实管用的制度体系,实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目标。比如,在行政审批方面,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效率问题,要进一步优化流程、精简环节,依法审批的原则不能松,高效快捷的要求也不能忘,不断创新审批制度。
三要推动理论创新。市委近期将召开全市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对今后五年的工作进行部署。在这个会议召开前,各地各部门要对近年来惩防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和评估,一方面,要总结经验,把好的做法上升为理论,形成长效制度;另一方面,要找差距、找不足,分析原因,理清思路,为今后五年的工作打好理论基础。[NextPage]三、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惩防体系建设
中央《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实质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惩防体系建设。
一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风政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惩防体系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要把关注民生、关注群众利益,贯穿于惩防体系建设的全过程。一方面,紧紧围绕我市“农民增收六大目标”、项目建设“两大千亿”工程、“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等民生工程,完善相关的监管配套制度,作为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确保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另一方面,要把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保障市委市政府为民、利民各项措施的落实,通过惩防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要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中央《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中,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个部分内容,既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惩防体系建设的六大支撑点。教育侧重于教化,是基础;制度侧重于规范,是保障;监督侧重于制约,是关键;改革侧重于创新,是动力;纠风侧重于遏制,是抓手;惩处侧重于处罚,是手段。六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套,相互促进,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地各部门下阶段要根据市委出台的实施细则,出台相关的工作方案,在市委实施细则的框架内,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动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分别提出要求和目标,提高惩防体系的整体效果。
三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涉及的工作任务、工作要素、工作对象、工作主体很多,必须分清轻重缓急,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基本构架上,要坚持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在工作对象上,要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着力解决好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工作措施上,要进一步细化、深化廉政教育社会化、行政权力公开化、操作行为规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监督方式民主化的具体措施,提出具体的目标。在主攻方向上,要抓住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重视预防和解决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及其他公共资金管理使用中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当前,尤其要加强对抗震救灾款物的监管。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以有力的措施保障惩防体系建设
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要抓好学习宣传。要把学习中央《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以及市委即将出台的《实施细则》,纳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内容,认真部署、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各级纪委领导班子要带头学习,成为“内行人”。各地各部门要采取培训、研讨等形式,集中一段时间系统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掌握规划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形成体系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要落实工作责任。党委(党组)书记要对贯彻落实《工作规划》负总责,其他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责,协助党委抓好落实工作。市委出台《实施细则》后,年底前,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要出台工作方案,细化贯彻落实措施,及时分解任务,明确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落实具体责任人员,量化工作标准,明确完成时限,在增强责任、全面推进、细化措施、形成亮点上下功夫。
近几年来,全国大中型城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市级以上城市的城市防洪工程设施得到了有效加固和治理,防洪能力明显提高,促进了城市建设和发展。当前,随着市以上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阶段性完成,县城的防洪工程建设已摆上各级政府议事日程,县城的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已掀起。在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地要因地制宜,坚持江堤建设与河道清障整治相结合,与城区道路修建相结合,与城区经济开发相结合,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与城市绿化美化相结合,与文化旅游景观相结合,改善城市环境,不断提高城市品味。结合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实际工作实践,笔者就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1、要科学规划,充分做好防洪工程
城市防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建设、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征地拆迁、城市排涝、流域防洪和城市自身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因此必须对防洪标准、防洪方案和工程总体布置等进行充分论证、综合规划。特别是各县(市)城镇以前基本上都是不设防城市,并且大多没有系统的防洪规划。因此,县(市)城镇在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认真系统地做好规划论证和工程设计等前期工作,切忌盲目冒进,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技术保证,有利于选择重点分期分阶段实施,从而避免边施工边设计造成的工程考虑不周的情况,杜绝工程建设随长官意志随意变更和浪费资金现象的发生,确保工程建设科学、规范、有序进行。
2、要依法依规,耐心细致地做好城市防洪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
城市防洪工程一旦立项实施,面临的最大、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征地拆迁问题,征迁工作进度如何,往往决定防洪工程建设进度和效果,由于历史原因,城镇临河、濒江一带往往民居和工厂企业很多,造成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征地拆迁工作量很大,问题也很多,遇到的矛盾也很集中,处理不好,往往会触发集体性的群众上访事件,既不利社会稳定,又使工程建设难于实施。由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涉及到与洪水竞赛问题,施工期季节性要求很强,工程一旦开工,工期就必须有可靠保证。为此,地方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城市防洪工程的征迁工作,加强领导和协调,并一定做到: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合适的拆迁安置和补偿办法,合理妥善做好拆迁安置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注意化解矛盾,切忌急燥、粗暴;要保障拆迁补偿费用及时到位,切忌挪用、挤占老百姓的征地、拆迁补偿费用;从事城市拆迁的单位一定要有资质。
3、要拓宽思路,走市场之路筹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资金
城市防洪工程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公益性、基础性投资项目,县城的防洪工程投资少则几千万元,多则超亿元,与县(市)自身财政状况相比较,投资非常巨大。靠以往那种单一的政府投资方式将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地方财政也无力承担。同时,由于县城大都不靠大江、大河,且城市规模小,中央的资金支持也非常有限。因此,县城进行防洪工程建设一定要解放思想,打破墨守成规和“等、靠、要”的陈旧思想,拓宽思路,以城市经营理念,依据城市防洪工程建成和环境改善后城市土地会大幅度升值的市场因素,大胆采取“以地抵资、招商引资”方式,通过市场运作,从市场上筹措建设资金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4、要规范管理,切实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要建管结合,重视工程建成后的管理。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一定要严格按基建程序进行,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管理,严格按“四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来组织工程建设,把项目法人责任制乃至终身负责制放在突出位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主管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现代化的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一定要在工程建设之初就考虑到工程建成后的管理工作,绝不能再走以往“重建轻管”的老路。由于县(市)城镇以往都基本上是不设防城市,基本没有什么城市防洪设施,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因此在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立项后就要按建管结合的原则尽快组建城市防洪工程管理机构。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所增加的土地,要优先考虑用于工程建设和今后的管理需要,保证管理机构及人员工作、生活用地需要,并留有发展余地,以避免管理单位出现生存困难的现象。城市防洪工程管理机构在工程建设时可为项目法人单位,承担建设管理职责,工程建成后则为防洪工程管理维护单位,确保工程建成后能得到应有的管理和维护,保障工程效益的实现。
5、城市防洪工程应给流经市区的河道留有充分的行洪空间,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区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寸土寸金,出现了土地开发向河滩要地,向河道争空间的现象,为了与河争地,就不断地把堤防向河道推进,修筑高堤。从眼前看扩大了城市建设用地,可能是利大于弊,但是从可持续发展,从生态水利的角度看,却是不利的。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对防洪标准的要求将逐渐提高,但是河道的堤防却不能无限制地加高,而且堤防的防洪安全总有一定的限度。同时缩窄河道,人为地改变了河流的流速、泥沙输移、宽深比的动态平衡,也造成河流两岸原有的生态和城市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受到破坏,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已有这方面经验教训,正研究退堤和扩大河漫滩,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因此在城市防洪建设中应对占用河道进行充分的论证和报批,把眼前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结合好,应留有充分的河流空间以满足将来城市发展所要达到相应的防御洪水的能力或水平的需要,即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6、城市防洪工程应重视生态环境景观,要充分认识到滨江空间的作用,要全面更新观念,从多功能、综合性考虑,城市防洪工程应和城市排水、排污建设有机结合,城市防洪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水利防洪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转变,水利行业也正在逐步以环境水利、资源水利取代单一的工程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人们的环境意识已日益增强,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那种单一的防洪保安功能的防洪建设与管理已远远跟不上时代要求了。因此,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必须把防洪减灾与城市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及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使防洪工程建成后既是一条防洪线,同时也是城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城市防洪工程设计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大。城市防洪工程的建筑物不仅要带给居民安全保障,还要给居民一个充分展示景观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因为流经城市的河流两岸的绿地、树林是城市中最自然的风景,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堤防的结构型式进行技术与经济的论证,也要重视堤防工程与生态环境景观充分结合,要充分发挥滨水空间的作用,让其在高水位时用以行洪,在平时则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自然景观。在实践中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观念已被许多城市所接受,并把它作为工程设计者格守的一项重要准则。
城市防洪工程包括堤防工程和排涝工程两大部分,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回顾几年来防洪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发现多数城市有两个方面未能与城市的总体规划很好地统一起来。一是没有和城市排水工程相结合。究其原因,根源在于管理体制上人为地将城市排水规划与城市防洪规划截然-分开,由城建部门负责市区的排水规划,水利部门负责河道防洪规划,两者在工程设计或水文计算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一些省份制定了《城市排水排涝设计规定》,但仍有概念上的差异,造成防洪工程的总体布局(主要是排涝工程)难趋合理,甚至出现排涝泵站无水可抽,而涝水却漫溢市区街头的怪现象。二是未能和城市排污处理工程相结合。目前城市排污工程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防洪工程建设,往往是城市污水直接穿堤排放于河流中,这样不仅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污染,也留下了汛期洪水穿堤倒灌造成涝灾的隐患,严重影响了堤防功能正常发挥。因此,在将来的城市建设中必须把城市排水与城市防洪工程结合起来,统一实施;对污水应进行集中处理,与城市防洪工程结合考虑。
7、加强非工程或其它工程防洪措施
修堤建闸是城市防洪的一项直接有效办法,但并非唯一措施。从1990年代频繁的洪水可知,流域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洪水频繁肆虐的主要因素之一。某些县市修高堤建大闸,不仅投资大,而且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造成堤防工程难以顺利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广开思路,从其它角度来思考城市防洪问题的解决办法。如以削峰、错峰为目的,可以采取如上游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分片种植保水植物和产流时间不同的植物,规划河流走向,兴建调洪水库、水闸、排洪渠等其它水利设施,尽可能错开洪峰的相叠,增设预警调度系统,完善抗洪抢险组织管理等。通过多行业、多部门共同协调,采取综合治理,加强非工程措施,建立起多层次多领域的防灾减灾体系,来提高城市的防洪标准。
[摘 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在系统的目标下协调好各项条件,促进和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通过对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系统工程要求的分析,明确了以系统工程方法建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所要开展的六项工作。
[关键词]系统工程 专业实践 教学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高等院校开设了专业实践课程,尤其对于培养理工科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尤为重要。它是训练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的重要途径,可以衔接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用人环节。要实现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训练目的,高校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全方位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协调好各项工作的关系,不仅要投入硬件,还要投入软件,包括高校内部资源和高校外部的社会资源。
一、专业实践的内容
根据专业特点的不同,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内容和形式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对于IT类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具备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和技能。课程的开展形式是安排在大三、大四学年的教学计划中,分为两部分进行:上课期间的校内训练和寒暑假期间的企业实践。
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不同于课程实验训练。课程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验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模仿书本描述的过程进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科学研究和基本操作技能。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具有环境复杂、要求具体、过程较长等特点,往往还需要团队合作。
专业实践课程的计划制定、教学组织、学业考核等需要结合专业特点、校内外资源条件而实施。要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建设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系统工程的要求
所谓系统工程,就是为了实现一个工程目的或目标,具备了一个或多个输入条件,经过系统处理,得到一个理想的输出结果。这里的“工程”意即具体的项目、活动、任务或过程等,用英文表达可以是“item,active,project,process,task”等,而并非只是通常意义上的建设工程(engineering)。系统工程理论起源于工业领域,尤其在生产自动化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得到了深入广泛的应用,它具有系统组织的严谨性、运行过程中的可控制性,以及系统周期循环的稳健性。
现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在管理工作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可以基于管理目标,分析实现目标的各种条件(系统工程的输入项)、各项条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所起到的影响作用,以及最终的处理结果。以系统工程的方法,重要的是确定输入项,并及时协调好各输入项之间的关系,让系统能够有序、按时、保质、按量输出结果。对于一项“工程”一旦形成模式后就可以周期性地循环反复工作。
专业实践课程活动涉及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也可以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目的性很明确,在于提供学生的专业工作技能,能够在生产实际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作为一个系统,它必然有输入条件、输出结果,系统也有反馈性能。要实现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系统中起作用的条件即系统工程的输入项也较多,有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教材、师资、实践环境、设备、原材料,以及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等。涉及到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事业单位。为了保证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和可持续性发展,就应该按照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协调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各项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就是重视每一项工作,将每一项工作做到位。
三、以系统工程方法建设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是确保稳定的教学质量。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工业领域或管理领域的系统工程。系统目标的实现效果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涉及到的是最活跃的因素:人。“物”可以被动地接受输入、处理、输出,而“人”需要互动、需要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利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在专业实践课程进行过程中,辅以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进行大学生涯计划、人生职业规划。激励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因为,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诱惑较多,各种信息充斥耳边,非常容易干扰学生的学习。
2.制定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它要体现当今企事业单位对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要综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水平,要考虑实践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要求等。计划要周全,在整个系统中它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
3.加强学生学业水平的考核工作。避免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以考核促动学习。如果没有恰当的考核,就无法准确地判断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也无法检验老师的教学效果。可以将最终考核,分解到过程中,在工作节点上设定“里程碑”。要求学生当前阶段的工作达到了考核要求的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工作,全部里程碑结束了,实践任务就完成了,要求也就达到了。改变终了一次性考核的做法。在教学活动中,考核的方法具有导向性,往往是你怎么考,他就怎么学。作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要合理设计考核方法,包括考核内容和考核时间节点等,充分利用考核手段推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4.注意发挥“软输入项”的作用。专业实践教学的系统工程中很多 “软输入项”,例如,教师对学生恰当的表扬、激励或批评、处罚等,有时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也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
5.协调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企事业单位可以为专业实践教学提出目标需求、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为学生提高实践环境。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企事业单位是极其重要的输入条件,高校、学生应该与企事业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6.系统工程的不断优化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应该能够接受系统外反馈信息,具有自我约束、自主完善的能力。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根据机械工程专业的特点,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总体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了“四层十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四层”是指综合素质培养层、专业能力培养层、创新能力培养层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层,这4个层次的培养通过通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特色教育、创新知识教育、工程知识教育5个阶段完成。“十四模块”是指人文管法社会知识模块、质量安全环保意识模块、基本技能模块、自然科学知识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应用模块、专业训练模块、工程机械模块、起重与运输机械模块、创新知识模块、创新训练模块、工程认知实践模块、工程项目实践模块、工程岗位实践模块。“四层十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程体系课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合素质培养综新能力培养创业能力培养专程实践能力培养工通识教育(1-4学期)专业知识教育(4-6学期)专业特色教育(5-7学期)创新知识教育(1-8学期)工程知识教育(3-8学期)人文管法社会知识质量安全环保意识自然科学知识基本技能专业基础专业应用专业训练工程机械创新知识创新训练工程认知实践工程岗位实践工程项目实践思想政治、法规政策、文体卫生、艺术修养课程群质量控制管理、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与制造课程群外语类、计算机类、信息检索、企业经营管理课程群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电子学课程群机械制图、机械原理与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动、控制理论课程群机械设计、机电系统设计、控制技术、工程测试技术、机器人、CAD/CAM课程群各门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周、毕业设计等TRIZ创新理论与方法、专利写作与申请课程群结构力学、工程机械概论、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混凝土机械课程群起重机与运输机械、电梯设计原理、电梯控制技术课程群教授讲坛、企业家讲坛、各类工程认知实习、实验、设计等前沿知识讲座、各类工程项目训练、实践、各类竞赛等企业管理讲座、工程岗位生产实训、岗前培训、实习等起重与运输机械各类创新实践、科研项目等。
14个模块对应着不同的课程群,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完成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培养。人文管法社会知识模块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人文修养,通过这个课程群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质量安全环保意识模块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基本技能模块是通过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能较熟练地应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尤其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及其应用实践,使学生具备应用计算机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分析、模拟和计算夯实基础;通过信息检索课程的学习,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知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持续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自然科学知识模块是通过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电子学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建模求解、设计计算、系统分析与预测能力,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工科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底。专业基础模块是通过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制图、设计、计算、实验、测试、工艺、操作等基本能力。专业应用模块、专业训练模块是通过机械设计、机电系统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掌握机械工程设计、制造、性能检测、质量管理的原理与方法,通晓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标准、安全技术规范等,使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机械模块、起重与运输机械模块是在综合掌握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工程机械、起重与运输机械、电梯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加强工程机械、起重与运输机械的设计制造、检测控制、组织管理等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具备本行业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及管理能力。创新知识模块、创新训练模块是通过TRIZ理论与方法、专利写作与申请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机械工程专业创新设计与创新制造能力,能够跟踪本领域科技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工程认知实践模块、工程项目实践模块、工程岗位实践模块是通过各种教授讲坛、企业家讲坛、前沿知识讲座、企业管理讲座,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机械工程企业和经济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初步培养学生从事机械工程领域新产品开发、生产组织管理、市场经营工作的能力。
根据学校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产学研合作教育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四层十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建立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相匹配的课程群,推进人才培养与企业相结合的模式,利用企业高技能人才和专家参与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高质量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机械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
本文作者:董明晓李瑞川张明勤张瑞军工作单位: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以建筑施工、城市燃气、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供发电、船舶修造、特种设备等工贸行业领域为重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激励约束,促进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依规、诚实守信加强安全生产工作。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园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并实现有效运行。
二、部门分工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分工,各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负责部门分工如下:
安监分局负责化工园区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园负责中小企业园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船舶工业园负责船舶工业园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燕尾港镇负责镇上各商铺、店面的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各负责单位要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制订本行业领域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开展信息系统及信息平台建设,指导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三、体系建设主要内容
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三方面内容。
(一)制度建设
1.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各行业领域负责部门分别制订。结合行业领域特点,明确本行业领域企业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安全承诺的具体内容、承诺的方式方法、监督贯彻执行的规定要求等。
2.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安监分局制订,各有关部门配合。明确企业违反承诺及其他列入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的内容,不良信用记录管理期限,责任事故不良信用记录的分级管理办法。
3.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安监分局制订,各相关部门配合。以不良信用记录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的主要判定依据,明确纳入省、市、县级管理的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的条件,并根据企业存在问题严重程度、整改情况和责任事故的等级确定列入“黑名单”管理期限,明确信息采集、信息告知、信息公布、信息删除的方式方法。
4.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各行业领域的负责部门分别制订。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的等级作为安全生产诚信等级,明确授信主体和方式方法,根据诚信等级确定各企业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办法。
5.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和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各行业领域的负责部门分别制订。明确企业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安全生产诚信履行情况的内容、方式方法,各有关部门向社会公示企业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等,接受社会监督。
(二)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各行业领域的负责部门整合现有的部门信息系统,建立监管行业领域企业基础信息平台,以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构建完备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大数据,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档案,全面、真实、及时记录征信和失信等数据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推进园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平台与县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县政府信用平台的对接,实现与社会信用建设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及时通过网络平台和文件告知等形式,向财政、投资、国土资源、建设、工商、银行、证券、保险、工会等部门和单位以及相关企业通报有关情况,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的即时检索查询。
(三)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各企业,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本企业实际,认真研究制订安全生产诚实守信企业的激励扶持政策,加强安全生产诚信结果的运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失信企业纠错激励制度。要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严格惩戒安全生产失信企业,加强行业自律,鼓励社会监督,推动企业加强安全生产诚信建设。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底前,各企业,各相关部门要分别制订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和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制订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相关政策规定。各企业,各相关部门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方案,请于2015年7月20日前报送安监分局汇总;各企业,各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诚信体系的制度建设,请于2015年10月20日前完成。
第二阶段:2016年底前,市级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信息化平台(即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依托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实现我县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和“黑名单”与市级信用平台对接,与各企业,各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按照分级监管和属地监管相结合原则,各企业,各相关部门分别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记录、档案,完善基础数据。
第三阶段:2017年底前,各企业,各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信用档案信息全面进入平台运营,能够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的即时检索查询,积极推进相关部门、单位的互联互通。
第四阶段:2020年底前,各企业,各相关部门全面建成安全生产诚信体系。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扎实有序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是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能、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各企业,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精心制订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细化激励与惩戒措施,加快推进步伐,建立健全各地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如期完成任务。企业要把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作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依法依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关键词】:工程建设;防雷工程;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8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建设的防雷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得建筑的安全性能也有所提高。然而就我国建筑工程防雷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防雷的水平,甚至还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防雷水平,加大对其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一、雷电的形成及其危害;
雷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当太阳把地面晒得很热时,地面的热空气携带大量的水汽不断地上升到高空,形成大范围的积雨云,积雨云的不同部位聚集着大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形成雷雨云,而地面因受到近地面雷雨云的电荷感应,也会带上与云底相反极性的电荷。当云层里的电荷越积越多,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把空气击穿,打开一条狭窄的通道强行放电。闪电的高温会使空气急剧膨胀,同时也会使水滴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强烈的冲击波活动形成了雷声。
雷云放电时,引起很大的雷电流,可达几百千安,从而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雷电流通过被雷击物体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物体燃烧。被击物体内的水分由于突然受热,急骤膨胀,还可能使被击物劈裂。所以当雷云向地面放电时,常常发生建筑物损坏或者引起火灾,发生人畜伤亡。雷云在建筑物和架空线路上空形成很强的电场,在建筑物和架空线路上便会感应出与雷云电荷相反的电荷。在雷云向其他地方放电后,云与大地之间的电场突然消失,但聚集在建筑物的顶部或架空线路上的电荷不能很快全部泄入大地,残留下来的大量电荷,相互排斥而产生强大的能量使建筑物震裂。同时,残留电荷形成的高电位,往往造成屋内电线、金属管道和大型金属设备放电,击穿电气绝缘层或引起火灾、爆炸。
二、防雷工程及防雷技术在我国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不断落实,对建筑物的防雷效力要求的愈来愈高,要求我们防雷工程的专业性要求也愈来愈高。在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日趋大型化、复杂化的形势底下,其防雷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要点一旦出现问题,都会严重滞碍了整个防雷工程的进度,影响建筑物使用安全,甚至引生大型的雷击事故,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损失。防雷工程与传统防雷工作的根本性区别就在于防雷工程还实现了防雷工程的系统化建设,这给建筑物带来了更大的安全保障。
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与之配套的防雷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则未能得到全方位的落实,这就使得我国的防雷工程的实效得不到有效保障了:防雷技术的应用是将防雷技术联合防雷工程,加快我国防雷工程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本人从事工程建设多年的经验,工程建设防雷应从,图纸设计,图纸审查,施工过程管理,工程验收的施工全程做好细致的工作,而这些过程中都容易出现问题。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加强过程监督检查,认真做好工程验收,确保工程建设安全。
三、建筑防雷措施;
1、外部防雷装置与内部防雷装置;
国际电工委员会编制的标准,将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分为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是指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它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其作用是引雷或叫截获闪电,即把雷电流引下。引下线,上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连接,它的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位于地下一定深度之处,它的作用是使雷电流顺利流散到大地中去。内部防雷装置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为达到此目的所采用的设施、手段和措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它包括等电位连接设施(物)、屏蔽设施、加装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线和良好接地等措施。;
2、防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
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因此被保护建筑物内的金属物接地,是防雷电感应的主要措施。首先,是做好等电位联结。按照GB50057-2010有关规定对一、二类防雷建筑物内平行或交叉敷设的金属管道,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是防止电磁感应所造成的电位差能将小空隙击穿,而产生电火花,每隔≤30m做好接地。
由于雷电对架空线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因此,做好进线端的防雷保护,做好均压环及防侧击雷是防雷电波侵入的主要措施。;一、二类防雷建筑低压进线全线采用直埋地引入,将线路架空引入户内时不少于15m的一段应换电缆(金属铠装电缆直埋地,护套电缆穿钢管)进户,并在架空与电缆换接处做好避雷保护。二类防雷建筑当架空线直接引入时,除在入户处加装避雷器,并将进户装置铁件做好接地外,靠近建筑物的两根电杆上的铁件也应做好接地,且冲击接地电阻≤30Ω,所有弱电进线的保护应同强电进线。防雷建筑要做好均压环及防侧击雷保护。均压环从三层开始,环间垂直距离≤12m,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均与环可靠连接,均压环可利用结构圈梁内的钢筋(钢筋必须贯通成环路)。一类防雷建筑30m以上,二类防雷建筑45m以上,三类防雷建筑60m以上,要做好防侧击雷保护,沿建筑物外墙做一周水平避雷带,带与带间垂直距离≤6m,外墙上所有金属栏杆,门窗均与避雷带可靠连接,避雷带再与引下线可靠连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可靠连接,目的是在于等电位,并且由于两端连接使其与引下线形成并联线路,使雷电流更讯速的入地。
3、防雷电流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时产生高电位对金属设备或电气线路反击的措施;
目前建筑物内大多采用共同接地装置,当雷直击于本建筑物防雷装置时,假设流经靠近低压电气装置处接地装置的雷电流为20KA,当冲击接地电阻=1Ω时,接地装置上电位升高为20KV,而一般室内低压装置的耐冲击电压最高为8KV。其结果就使低压电气装置绝缘较弱处可能被击穿而造成短路,发生火灾、损坏设备,这是非常危险的。
4、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技术协调链
关键词:金沟河流域;防洪规划;防洪工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U6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金沟河流域位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境内,发源于天山北坡的依连哈比尔尕山,水流由南向北,流经山区、冲洪积平原区,最终汇入玛纳斯河,流归尾闾玛纳斯湖,全程194公里,流域总面积2460km2。
近年来,金沟河遭遇连续丰水年,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原有的防洪堤水毁严重、工程老化、河床泥沙淤积抬升严重,对两岸的居民、耕地及建筑物造成很大的危害和威胁。因此修建防洪工程迫在眉睫,同时防洪工程的建设不仅能减少洪水灾害,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洪水资源,为本流域的经济发展服务。
1金沟河流域灾害情况及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
1.1洪灾及损失
金沟河夏季洪水历时长,洪峰流量大,常有突发性洪水发生。建国以来各单位在防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缺乏系统的防洪规划,在防洪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加之上游山区无控制性调洪工程,年复一年的防洪抢险,加重了流域内人民的负担,影响流域各业的整体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几年来,防洪工作年平均投入资金150万元。1990年至2003年,洪水造成的间接和直接经济损失达104245.96万元,特别是1999年洪水造成间接和直接经济损失达79600万元。洪水已成为金沟河流域的主要灾害之一。
1.2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
1.2.1现有防洪工程设施简陋,防洪标准低
建国后,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防洪工程也逐渐增加,修建堤坝,加固险工段,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限于当时资金困难等客观条件,绝大部分堤防及护岸工程为临时性的梢木土石及梢料草皮筑堤,或为编织袋装砂压梢坝,也有少数采用铅丝石笼护坝。
因此,防守被动,抢护维修频繁、费用高,是流域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且一直未能建成统一防洪体系,没从根本上解决流域的防洪问题。
1.2.2防洪工程不连续,达不到整体防洪效果
温泉度假村至玛纳斯河河段全长130km,现有护岸及防洪堤工程主要分布于温泉度假村至青年电站和金沟河渠首至沙湾县城之间,现状防洪堤与护岸总长17.5km,大部分河段无防洪设施,防洪工程不连续,远远不能满足防洪要求,达不到整体防洪效果。
1.2.3防洪、泄洪体系不完善,排洪不畅,洪水无出路。
1.2.4防洪战线长、灌区单位和农民负担过重
每年灌区单位和农民投入流域防洪资金近千万元,负担较重。
1.2.5工程的防洪能力严重不足,现有防洪工程规模小;部分已建防洪堤破损严重,部分防洪堤高度不够,河岸坍塌严重,一处发洪水将多处遭殃。
2防洪规划
2.1规划范围
流域防洪范围:由温泉度假村至玛纳斯河入口处之间的金沟河河道(包括支流大南沟)。沙温公路、金沟河渠首电站引水渠首、金沟河渠首电站、金沟河一级电站、青年电站、国防公路桥、大南沟团结渠首、人蓄引水管线、团结干渠、出山口金沟河渠首、金沟河总干渠及渠系建筑物、仓房沟总干渠及渠系建筑物、143团引水渠首、南丰产渠、良种场干渠沙湾县城的工业区、洪沟水库、海子湾水库、西岸大渠。
2.2规划原则
2.2.1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分期实施”的原则,根据河流的特点,研究各种治理措施,包括蓄、滞、泄之间的合理关系,完善防洪工程体系。
2.2.2遵循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考虑洪水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防洪的要求。
2.2.3按照防洪规划服从流域规划的原则,协调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2.2.4以防为主,防治并重,针对河床性质、洪水特点及保护对象的不同,采取丁坝和防洪堤相结合,导流工程和顺流工程相结合,永久性工程和临时性工程相结合,重点治理和分散防护相结合的工程措施。
2.2.5以现有流域规划成果为基础,采用新的基础资料,对规划方案进行补充、调整。重视防洪体系中非工程措施建设规划和现有工程的除险加固及维护,提高工程的安全度。
3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3.1工程总体规划布置
防洪工程主要由防洪堤及护岸组成。结合现状防洪工程规划如下:
3.1.1规划洪沟水库除险加固,与海子湾水库联合调洪,解决下游防洪问题。
3.1.2温泉度假村至玛纳斯河入口处全长130km,规划护岸和防洪堤长57.8km,加高护岸和防洪堤长5.2km,设丁坝75座;支流大南沟规划防洪堤长16.8km,加高防洪堤长2.0 km,设丁坝26座。
3.1.3在海子湾水库溢洪闸出口段规划泄洪工程1.1km。
3.1.4疏浚1#渡槽(以渡槽中心线为准)上游1km,下游2km的河段,纵坡为1/500,疏浚排洪河床宽60m,深1.1m,边坡1:3。
3.1.5从温泉度假村至玛纳斯河入口处的河段,规划跨金沟河的渡槽8座(其中1座为改建),涵洞1个,桥6座,过水路面6处,跌水8座。
3.1.6呼克公路以南1.5km至玛纳斯河入口处的河段,利用原干沟疏通行洪通道29km,纵坡1/2500,确定行洪通道底宽为50m,边坡1:3,深2.3m,行洪通道占用耕地256亩。
3.2主要控制性工程
3.2.1红山水库
金沟河流域规划的红山水库枢纽位于金沟河出山口红山头处,红山水库可控制金沟河干流和大南沟支流所有水量,是流域龙头性工程。
红山水库总库容4775.0万m3,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标准》SL252-2000,规模确定为中型,属Ⅲ等工程,确定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洪水,相应洪峰流量为275m3/s,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相应洪峰流量为404.8m3/s。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
3.2.2洪沟水库除险加固规划
洪沟水库为拦河式中型水库,初建于1961年,经过三期扩建,竣工库容为1230万m3 (其中兴利库容1080万m3),现有效库容只有637万m3,基本无防洪能力,已严重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
洪沟水库主要拦蓄金沟河洪水,以灌溉、防洪为主。根据工程总体规划,水库除险加固后总库容达到1317.2万m3。
关键词:宜居 建筑 防灾 设施
1. 引言
适宜于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宜居城市现在成为国内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很多省市以是否评上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建设评价的最终目标。宜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安全、健康、便捷、舒适等涉及城市生活质量的很多内容。过去城市宜居问题更多的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完整统一,深层次的宜居建设却成为忽略的因素。很多数据表明震灾、涝灾、火灾、地质灾害成为城市发展的羁绊,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并不能代表城市真正的适合人的居住,城市安全才是城市宜居的基石。
震灾因其无法预测、涉及面广、灾害严重在城市灾害中首当其中。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国内主要分布台湾、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五个地震区。河北省位于华北地震区,省内分布着三条地震带,华北震区强度和频度位居全国第二。
2. 分析与探讨
由于河北省的地理位置,城市涝灾基本没有,但地震灾害却频频发生。纵观国际上的频发地震的国家和区域,很多地震影响虽大,但是造成的伤亡数字并不多。地震不可怕,可怕的是建筑材料对人的伤害!这些经验与教训告诫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建筑成为人们安全庇护的场所,而不是助纣为虐的空间。
2.1. 提高设防标准:建筑规范是建筑设计的重要指导标准,国内的建筑无不以它为一个定性指标。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吸取历次大地震震害的经验教训,摸索出了适合国情的抗震技术:1966年邢台地震提出 “基础深一点、墙壁厚一点、屋顶轻一点”的概念; 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创造的砖房加“构造柱圈梁”技术;当前的抗震设防理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但在汶川大地震中依然凸显现行的具体抗震安全设计指标过低。毕竟原有的抗震技术只针对当时的建筑高度与当时使用的人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建筑楼层的提高,抗震技术也应该与时俱进。
城市建设应当避开地震断裂带,断裂带附近区域以及地震高发区域,建筑设计应设定特殊的防范标准。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栋30层以上的建筑在地震中倒塌过。这说明从工程技术层面上讲,人们有能力建造抗震的房屋。提高设防标准就是将高层中应用的可靠技术推广到小高层与多层建筑中。
2.1.1特殊人群使用的重要场所尽量限制其层数。养老院、医院、学校,托幼建筑应考虑使用者行动迟缓或人员密集的情况,限制其最高层数。在河北省内城市涝灾基本没有,因此养老院与学校应主要考虑多层建筑,方便逃生。
2.1.2控制建筑密度。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周边需预留大于建筑高度一定范围的逃生空间,并在城市相应区域设定避难空间。城市避难空间位置选择应根据人员密集程度,避开断裂带,并相应提高一级设防标准。
2.1.3.地震高发区建筑应以坚固为主。我国的建筑方针一直是“实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美观”,建筑以经济为主旨,初衷是本着节约的前提,但也限制了建筑的良性发展。在经济条件制约和私利诱导下,开发者降低的往往是结构造价。没有圈梁、混凝土标号不足,钢筋过细都成了建筑倒坍的主要因素。
2.2.建筑结构应对震灾。城市化进程造成人口密集度增大,灾害一旦发生,就有可能死伤众多,同时地震发生区域基本处于山区,不利于救援,所以城市建设中建筑设计应以预防为主。
2.2.1.建筑增设防震设施:加大建筑防震技术研究,在地震高发区----唐山、邢台、张家口,积极推行防震建筑。根据建筑不同特点,采用合理的抗震构造,地震高发区建筑加入防震垫、减振器或韧性、延展性材料连接带,利用“柔构造”,让建筑有效吸收地震的能量。
2.2.2采用轻质与高强材料。除钢材外,积极开发研究轻质建筑材料,并对房屋建筑的抗震加固,可以利用碳纤维布、高强结构胶、高强钢绞线等材料和预应力技术,加固建筑结构,增强抗震能力。
2. 3增设相关设施
2. 3.1增设逃生设施。在学校人员众多、集中的特殊场所,增设逃生设施,例如利用飞机逃生垫的方式,减少伤亡。
2.3.2建筑设置危险速报系统。在重点地段设置地下震波探测仪,可提前几秒钟预知地壳微小移动,同时危险速报系统可以使家庭和办公室的家电产品、房门等和网络连接,由电脑自动控制,当地震计捕捉到震源的纵波后,3-5秒内紧急预报,系统即刻自动切断火与气源。
2.4.建筑施工与监理制度
严格监理和督查制度,在施工中引入审计与公众参与制度,建筑的设计、施工、材料的选用全部备案,具体责任具体落实,让建筑的做到安全设计、安全施工,才能为人们提供安全的使用与生活空间。
3. 结语
在河北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建设中,面对城市功能集约化发展,应将防灾做为城市宜居建设的主要问题。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让更多使用者体会到真正的宜居。
(本文为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09年河北省建设科技研究指导性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09-255)
参考文献:
[1]金磊.城市综合防灾体系[J].北京规划建设,1990(4)
[2]吴竹涟.建设震不倒的学校[J].建筑创作,2008(6)
[3]楚建群,董黎明.创造良好的城市宜居环境[J].北京规划建设,2007(1)
[4]刘维新.以“三大标准”看北京宜居之路[J].北京规划建设,2007(1)
作者简介:
任彬彬 李建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08级博士研究生,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