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

辅导员工作职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辅导员工作职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辅导员工作职责

第1篇: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

服装导购员工作职责

1、通过在货场与消费者交流向消费者宣传货品和专卖店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

2、做好货场、货品的陈列以及安全维护工作,保持货品与助销用品的摆放整齐、清洁、有序。

3、时刻保持货在场良好的服务心态,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积极向消费者推介,帮助其正确选择满足他们需求的商品。

4、利用各种销售技巧,营造货场顾客参与气氛,提高顾客购买愿望,增加专卖店的营业额。

5、收集顾客对货品和专卖店意见、建议与期望,及时妥善的处理顾客投诉,并向主管汇报。

6、收集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市场活动等信息,并向主管汇报。

7、 完成日、周、月(如销售、补货、盘点)报表等工作,并向主管汇报。

8、完成上级主管交办的各项工作,并坚定实行专卖店的各项零售政策。

兼职导购员的职责

把商品卖出去是导购员的天然职责,但成就一个好的导购员决不只是把商品卖出去这么简单。销售既然是涉及到买卖双方的事,因此,站在顾客与企业的角度,导购员的职责包括以下方面。

站在顾客的角度,导购员的工作就是帮助顾客在购物时作出明智的选择。因此,导购员的工作职责包括两个方面:为顾客提供服务;帮助顾客在购买商品时作出最佳的选择。

一是为顾客提供服务。由于顾客能在多个品牌中挑选到他们需要的商品,所以导购员礼貌热情地对待顾客变得非常重要了。

二是帮助顾客作出最佳的选择。顾客不是专家,对商品的优点、利益并不了解,并且顾客面对众多商品,不知道哪一个商品最适合自己。导购员在了解顾客需求心理的基础上,使顾客相信购买某种商品能使他获得最大的利益。导购员是顾客购买商品的导师、顾问、参谋。顾客能否买到合适的商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购员。

导购员如何帮助顾客呢

(1)询问顾客对商品的兴趣和爱好;

(2)帮助顾客选择最能满足他们需要的商品;

(3)向顾客介绍商品的特点;

(4)向顾客说明买到此种商品后将会给他带来的利益;

(5)回答顾客对商品提出的疑问;

(6)说服顾客下决心购买此商品;

(7)向顾客推荐别的商品和服务项目;

商场导购员岗位职责

一、工作时间:

不迟到早退,具体上下班时间根据商场规定执行。

二、形象:

上岗时必须穿着超市/商场制度上班,保持工作服整洁,发型美观大方,过肩长发须扎起,指甲必须保持清洁,不得佩戴过分夸张的配饰,上岗时必须施淡妆。

二、纪律:

1、导购员必须遵守商场的规章制度,如有违反,商场处理后,公司也将进行制度规定进行处理。在没有顾客时,所有导购员应该定岗定位,不与其他专柜人员扎堆聊天。

2、每天交接班时,每班必须交流虽遇到的事宜,确定上一班同事或公司有无最新信息并负责跟进各种事项,交接内容请填写与交接本上。

3、员工不得擅自更换上班时间,特殊情况可在部门经理批准后,安排好替班人员后方可进行换班。

4、员工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必须提前3天向部门经理提出书面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请假,如果是病假必须在上班前2小时通知部门经理,并在事后提交正规医院开具的有效病假单,无病假单的作为普通事假处理。

5、业务员留有暂时更改导购员工作时间的权利,以配合专柜营业工作(如每月导购员理会或促销)。

6、导购员上岗必须持有健康证及商场上岗证,两项费用均由导购员自行承担。

四、销售:

1、每日清楚记录每一笔销售,将产品型号、数量、金额登记在日报表上。

2、尽可能留下客人正确详细的联系资料,以便日后的客户服务工作。

3、顾客要求退换货,必须及时同时业务主管确定后方可进行相关处理,不得擅自处理,如发生上述情况的,导购员须进行赔偿。

第2篇: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专业化发展 策略

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当前, 从中央、地方到高校对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均采取了一些有益措施, 然而在我国高校的现实处境下,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目前仍处于缓慢甚至滞后的状态,队伍建设任务紧迫而艰巨。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内涵

目前,我国的学生工作作为一项职业, 它离成熟的专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从业人员, 辅导员的专业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专业, 辅导员专业化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应该包括辅导员群体专业化发展和辅导员个体专业化发展。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一般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有清晰的自我角色意识和明确的角色定位, 要认识到辅导员的基本职责、工作性质、专业要求、行为准则、角色地位,并且愿意为做好这项工作而积极主动学习和参加培训, 要认识到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专业人员, 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二是要通过主动的学习和培训,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 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精神品质, 增强专业影响力等等。这些都需要贯穿辅导员整个职业生涯,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期间不断渗透和伴随着辅导员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心理以及职业信念、价值追求等的形成、成熟。总之, 辅导员专业化既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 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辅导员职业群体专业化和辅导员职业个体专业化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共同构成了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总体内涵。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现存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政策落实不到位。新时期, 还有很多高校对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各高校间对辅导员政策落实力度不一, 工作合力形成水平不一, 高校间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同时, 在高校自主办学背景下, 高校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而科研和教学成为高校之间竞争的主旋律, 辅导员从事的学生事务工作往往被边缘化。

(二)辅导员实际工作职责扩大, 地位认识模糊, 工作内容泛化。近年来, 从国家的文件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 辅导员应该定位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任教师, 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是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多重领导则加剧了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泛化。除了学工部、校团委和院(系)向辅导员发号施令之外,教务、保卫、财务等职能部门也经常安排辅导员工作,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都是辅导员的工作。

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展的推进策略

(一)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强调:“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既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引路人, 又是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知心朋友,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和建设直接关系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因此, 我们要牢记高等学校应“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积极促进辅导员队伍整体和辅导员个体的专业化发展,造就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二)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工作职责及工作内容。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必须强化角色意识, 其着力点就在于: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是学生的“人生导师”,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 是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社会化转变的促进者, 是学生需求与学生成长的研究者,还是学生事务管理者和服务者。同时,辅导员专业化必然要求科学界定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并对辅导员工作内容进行专业化细分与优化。当前造成辅导员工作繁重、沉溺于学生日常事务而无法脱身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作职责不明确,虽然《规定》对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已作相关规定,现在则需要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明确的、操作性强的工作职责,保证辅导员的工作重心不偏移。对于主要职责之外的事务性学生工作,应由学工部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各职能部门“千条线”对辅导员“一根针”的情况发生。同时学校在统筹协调下,应支持并鼓励辅导员根据个人意向和专业背景,在党建团建、资助管理、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方面中择其分工领域与专业发展方向。

(三)提高对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重视,完善辅导员培训系统。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努力建立以省级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主体,学习考察、研讨交流、学位进修、科学研究等形式相结合的分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特别需要高校领导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落实政策文件精神,“将辅导员的培训纳入学校师资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切实加大对辅导员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李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年3月.

[2]杨建义.高校辅导员专业定位、标准及其达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1).

[3]史慧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理论诉求一对辅导员专业化的几个热点问题综述[J].江苏高教, 2009 (4).

[4]李贵平.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途径[J].教育评论,2010 (6).

[5]朱洁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 (2).

[6]元毅.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之出路[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1(6)

第3篇: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寝室文化建设

高校辅导团队工作模式是指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以团队的形式对专项学生工作进行研究与探索,团队成员根据自身特点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模式。学校通过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近年来我校学工系统通过辅导员团队项目建设推动寝室文化建设,在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辅导员团队建设推动寝室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必要性

(1)当前高校公寓生活区已成为大学生相对集中和比较确定的活动空间,公寓区的学生往往专业不同,他们有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内在需求,因此,迫切需要规范公寓区内学生的课余学习和生活活动安排,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对其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近年来,高校寝室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很多都体现为人际关系矛盾,但本质上却有着更深刻原因。加强公寓文化建设无疑是当代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辅导员团队建设项目中最佳的选题之一。

(2)辅导员建设团队是辅导员队伍研究团队,它围绕学生工作专题开展分类研究,从更高层理论次把握工作的规律与特点,用来指导工作、提升工作水平。将辅导员团队建设工作与公寓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使公寓文化建设能利用辅导员团队建设这个有效的载体获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辅导员团队能在公寓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更有效地开展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辅导员团队建设推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分工

在以寝室文化建设辅导员团队工作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团队成员的结构,学科专业、年龄、职务、性别以及学历结构等因素。辅导员团队必须根据寝室文化建设的工作特点做到分工清晰,而且要权责分明,使得工作各项事务都有责任人,在相应领域实现专家化是高职院辅导员团队专项工作建设的最高层次。

(1)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职责:了解社会发展变化给学生带来各方面影响,不断地捕捉各种社会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生交流沟通,与学生保持“零距离”的接触,分析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疑难、困惑和模糊问题,观察学生言行中所出现的各种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使学生达到认识上的升华,行为上的实践。

(2)制度建设辅导员工作职责:在制度建设上着眼于公寓基础文明建设,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作为工作的基础。在团队各成员推进专项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规章制度,并设立公寓信息联络员进行监督,强化对学生的基础管理,改善楼层风气,逐步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3)党、团建设辅导员工作职责:以党团为引领,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在公寓”的工作路径,为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搭建平台。在公寓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寝室,以寝室为单位建立团小组,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宣传能力的学生党员和骨干分子,促进全体同学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同时配合系部各年级党支部做好党建发展的培养考察工作,及时推荐政治素质好,学习表现优的同学入党。

(4)文体建设辅导员工作职责:专项辅导员根据自身特长,以大学生寝室为战线,以各种文体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大型活动与特色主题月活动在公寓开展各色活动,并形成自己独有的示范品牌。在工作过程中注重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寝室文化建设的目的。

(5)网络建设辅导员工作职责:充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辅助学习、健康娱乐,并利用如QQ 群,飞信,微博、大学城空间等网络优势与学生沟通。

(6)公寓学生干部培养辅导员工作职责:加强对公寓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使其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起好带头作用、助手作用、桥梁作用、凝聚作用、服务作用,促进校风、学风建设,为推进我公寓文明创建工作做出贡献;为提高公寓学生干部的管理水平,专职辅导员须定时对干部队伍进行培训,包括校园安全知识普及、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沟通技巧、公寓区心理危机干预等内容。

(7)学风建设辅导员工作职责:使学生明白创建学习型寝室文化的重要意义,把创建学习型寝室文化的目标转化为每一位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专职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寝室中去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引导,对学习有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协助任课老师进行重点辅导;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人相处之道,在寝室中形成一个学习风气浓厚、人际关系融洽、充满正能量的小集体。

(8)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工作职责: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寝室为单位、公寓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将公寓文化活动可以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公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避免突发事件发生,使学生中的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得到切实解决;充分把握学生心理,有效帮助学生修复人际关系危机和心理危机。

三、辅导员团队寝室文化建设中的工作重点

(1)引导寝室文化中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团队专项辅导员为引导者,学生当主角,培育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强化“自律、自立、自强”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优势,及时反映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切实维护同学的正当权益,通过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理清工作思路,畅通信息渠道,在引导、服务同学的过程中实现寝室文化建没的总体目标。

(2)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寝室文化建设的成果。建立完善的、可操作的项目管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围绕辅导员团队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要求,改革工作方法,开发德育资源,促进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探索团队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合作运行模式,提供可推广、借鉴的辅导员团队建设的示范性经验,充分发挥优秀辅导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3)加强对学生政治思想的引导。辅导员在寝室开展的一系列政治思想工作中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将校园文化建设向学生寝室过渡与融合:在公寓文化建设过程队中,辅导员团队须以寝室学生干部队伍和社团为依托,并以各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以公寓活动中心和校园文化场所为舞台,以寝室为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体现当代大学生风彩的寝室文化氛围,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成果有目标地向寝室过渡与融合,大力扶持和推动公寓文化建设。

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辅导员在寝室工作的深入度成为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高校应更加重视辅导员团队建设这一新兴事物对寝室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使理念创新带动实践创新,更好的促进新时期合格的大学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操菊华,邓新洲,桂展鹏. 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研究团队理念概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14) : 61 -62.

[2]陈军科.高职院校学生宿舍沟通方式的调查和分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作者简介:

宋利敏:(1979- ),女,湖南常德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研究。

洪亮:(1979- ),男,湖南常德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第4篇: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

作者简介:于晓霞(1981-),女,辽宁普兰店人,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讲师。(辽宁 沈阳 110034)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大学生思政专项课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证研究”(项目编号:JGZXS1006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95-02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教育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处在什么位置,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高校辅导员就是学生的“高级保姆”,主管学生的吃、喝、拉、撒、睡;有人不认可辅导员这份职业,认为能力不行才干这一行。而在绩效考核方面,各高校也缺少一套理论性、系统性的考核体系。因此,缺乏合理、准确的职业定位是目前各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一大“职业尴尬”。同样,沈阳医学院辅导员也面临着这一职业尴尬。为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势在必行。

一、从“职务”到“职业”,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定位

1.找准角色定位,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辅导员的工作状态取决于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和理解,面对自己所从事的思想政治工作,视其为谋生的“职业”,还是视其为毕生的“事业”,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的工作状态。辅导员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性质,辅导员的工作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正如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包涵心语》序言中所说: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事关民族兴衰和国家的前途,辅导员的工作非常平凡,大家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一件件小事,却联系着学生的成长,联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联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平凡之中体现着伟大。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导员的工作与家庭息息相关,与国家息息相关。辅导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职业,一份事业。只有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才能使辅导员在其职责范围内更好地开展工作。为此,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给辅导员以合理的角色定位显的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定期开展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增强辅导员对这份职业的责任心、对学生的爱心和耐心,引导辅导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明确工作职责,完善辅导员的管理体制

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是将辅导员的工作具体化、事物化,是打造职业化辅导员队伍的重要基础。

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首先要让辅导员了解自己应该干什么。一般来讲,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包括: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理想信念教育,考研与就业的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实践的指导,学生团建、党建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包括奖处情况的管理,心理健康咨询等等。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能够让辅导员找到自己的工作“归属”,从而增强工作的自我认同感,激发工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多数高校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只是一个服务者,没有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严重偏离了辅导员的工作主线。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引导是辅导员工作的主线,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及日常的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人际交往及其他方面的辅导则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从“杂家”到“专家”,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理念

1.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

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辅导员队伍结构合理化,其团队的整体优势就能得以很好地发挥,反之则不能。因此,沈阳医学院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始终把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作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

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主要包括辅导员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工作年限等。以沈阳医学院为例,2006年之前,沈阳医学院的辅导员主要是本校的留校生,工作中出现了专业局限性等问题。自2006年开始,沈阳医学院开始注重辅导员学历和专业的要求,并面向社会招聘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其他专业人员担任辅导员。通过两年的努力,改变了以往留本校优秀的本科生担任辅导员的传统方式,也弥补了沈阳医学院辅导员专业单一性的缺点。学历层次的提高,专业的多样性,带动了沈阳医学院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两年来,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需继续研究开展该方面的工作。

2.完善辅导员的培训机制,提升辅导员的业务素质

(1)加强辅导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即对辅导员设立专项培养计划,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其内容包括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还有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就业指导、新生入学指导、共青团工作等具体工作内容。同时,还应为辅导员提供到外面学习的机会,选送辅导员到其他高校参观、访问学习,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理论工作水平。

(2)加强辅导员实践能力的培训。一方面,为辅导员建立互相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将辅导员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通过论坛、探讨会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分享,从而启发出实践的思考。例如,沈阳医学院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经验交流,执行辅导员每周例会制度;执行辅导员工作交流制度,召开辅导员论坛、工作研讨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老辅导员对新辅导员的“传、帮、带”作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另一方面,在重视理论水平提升的基础上,还应组织辅导员开展相应的校外实践能力的培训,比如通过社会实践、考察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等。

(3)注重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受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复杂,心理问题、考研就业困惑等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较高的科研素养去解决问题。为此,鼓励辅导员参与科研项目,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理念,使辅导员由“杂家”到“专家”的转变势在必行。

3.注重辅导员的思想教育,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质

所谓思想教育,就是组织辅导员参加一些关于辅导员的事迹报告会、座谈会或观看影片等等,以现实生活中的先进典型事迹引导辅导员教师对照身边的楷模,深入剖析自己,从思想上培养辅导员的职业素养。比如通过省“十佳辅导员”、“省优秀辅导员”巡回演讲、做报告,从心灵上帮助辅导员正视自己的职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例如,在辽宁省教科工委组织的学习邵春亮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在场的每一位辅导员教师无不为这位白发老人的事迹所激励和感染。报告带给辅导员的不仅仅是一位辅导员所应具有的工作态度,更多的是对这份职业的追求和热爱。同样,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更是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从“一元”到“多元”,完善辅导员的职业考核

目前,多数高校在辅导员队伍的绩效考核中,没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聘制度,辅导员的晋级、职称评定等更是缺乏相应的考核依据。为此,建设一套完整、科学、可操作的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是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1.考核内容“多元化”

宏观上,辅导员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德”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法纪观念、奉献精神和育人意识等方面;“能”包括组织和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突发事件和学生殊问题的能力,以及政策水平、科研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勤”包括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服务育人意识等方面;“绩”主要包括完成本岗位职责和实际工作效果等方面。

微观上,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教育、学风建设、党团组织建设、班级建设、学困生教育、贫困生帮扶、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指导、奖惩工作、日常安全教育、突发事件处理、创新工作、特色工作等。例如,沈阳医学院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将辅导员工作交流制度、辅导员“四个一”工作制度纳入辅导员量化考核的范围内。“四个一”工作制度,即:每学期与每个学生要至少谈一次话,每周要至少深入一次班级,每周至少要到班级听一次课,每周走访一次学生寝室。“四个一”工作现已成为沈阳医学院辅导员绩效考核的重要量化依据。

2.考核方法“多元化”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许多工作难以量化,因此在制定辅导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时,应注意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科学与公正相结合、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结合,同时,要保证师生公认,注重工作实绩,从而避免“无事就是功,有事功全无”的现象出现。考核方式分为本人述职自评、辅导员互评、学生测评、考核领导小组评议的方式。每学年考核一次,其中学生测评占整个测评的40%、同行互评占30%、考核小组评议占20%、年级主任评议占10%。测评方式的多样化正是科学与公正相结合原则的重要体现。另外,考核结果要与岗位津贴、岗位聘任等挂钩,对考核优秀的辅导员给予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应进行限期整改,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则应考虑给予转岗或辞退。

四、结束语

总之,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需要辅导员准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尽快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职业素质,更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真正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政策,坚持不懈地大力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华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工商雪大学报,2008,(4).

[2]马晓红,李雪艳.构建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J].现代教育,2008,(4).

第5篇: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

【关键词】高职 辅导员 现状 对策

一、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结构不合理,人员流动性较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年来才迅速发展起来,不少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成人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的。由此,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起步较晚,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从年龄结构上看,辅导员年龄结构过于年轻。据调查,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其中21岁至40岁占总数的85%,这部分辅导员大多数都来自高校毕业生,缺乏人生阅历,工作实践经验,工作起来往往难以得心应手,取得好的效果。从学科结构上看,许多辅导员毕业于体育、艺术或者工科专业,仅仅具备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缺乏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 。

二是角色定位模糊,事务性工作过多。 辅导员工作的职责范围包括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文体、社会实践、就业等方方面,可以说是高校中承担的工作职责最多,工作范围最宽,做的事情最杂,工作时间最长的岗位。辅导员被确定为“双重身份”,既不像专任教师那样承担着确定和稳定的课程教学和研究,也不像机关行政管理干部那样有明确的职能分工,而是同时要做教育教学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往往临时性、突击性工作状态是辅导员工作的常态。另外,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跟本科院校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问题学生相对较多,学生的违纪问题、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交织在一起,使本来工作繁忙的辅导员雪上加霜,不堪重负。

三是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力度不够。高职教育是是一种具有特殊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理论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担负起高职辅导员的职责。但现实中,不少高职院校招聘辅导员时,一般强调的是综合素质,对相关专业要求不高,忽略了辅导员的思政职能,而在使用过程中又培训不够,导致他们缺乏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专业素质和能力,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据调查,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70%以上为工作时间5年以下的大学毕业生,专业背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专业的辅导员只有17%,大多是经过短期的岗前培训即上岗。

四是地位待遇偏低,职业倦怠现象明显。高职辅导员的工资待遇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承担的责任和实际付出相差甚远。一般来说,高校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能从国家分配、单位分配和市场分配三方面获得收入。而由于工作性质和相关的规定与要求,辅导员既无科研项目,又不能从事第二职业,只能获得国家和单位的分配,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工资待遇显著低于同期毕业的教师。但是政策的规定和政策的执行存在较大的差距,各省高职院校的执行力度也完全不同,行政级别晋升的出口较窄,僧多粥少,不能解决大部分辅导员的晋升问题。因此,较低的待遇以及缺乏职业安全感,使辅导员感觉地位低下、工作繁重、压力大、工作职责不明确,后顾之忧较多,难以产生职业认同感,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二、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队伍素质结构 。选对人,选好人,是建立一支合格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的前提。选人的目的,不仅仅要让有素质有能力的人进来,更重要的是要让热爱辅导员岗位的人进来。 对此,高职院校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广纳贤才,新聘任的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职业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辅导员入口关,应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行聘任,采用竞聘上岗的方法,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体系。对于在辅导员工作中表现比较突出、热爱本职岗位、善于钻研业务、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辅导员,高职院校应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二是明确职责定位,降低辅导员工作强度。高职院校办校决策人要从思想上提高对辅导员在办学和人才培养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的认识,明确辅导员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要严格依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明确有关领导部门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确定辅导员的工作要求。这样做一方面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辅导员能够从繁重琐碎的工作中适度解放出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效率,创新辅导员工作思路,增进师生的沟通与理解。最后,对于辅导员工作本身,也要看到辅导员的作用归根结底是“领导”,是“引领和指导”学生工作,而非“管理”学生,是把自己所知、所学应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而不是具体事务性的工作事事亲力亲为。要学会指导学生自主管理,放手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辅导员把有限精力投入到关键点。

三是加强职业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要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必须加强专业化培训和考核,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严格职业准入制度,要求辅导员除具备相应条件外,还应具有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强化岗中考核,进一步健全辅导员队伍管理制度,按照专业化、职业化要求,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管理,研究制定客观、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形成完善的辅导员考核办法,并制订一定的奖惩和激励措施,促进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四是提升收入待遇,增强职业认同感归属感。一是在薪酬待遇上要更加公平合理。辅导员因没有像专业教师那样有教学工作量的保证和充足的时间进行学术研究而难评职称,从而导致待遇、住房等与专业教师差距较大。有鉴于此。高校应建立专门的辅导员工资体系,使其收入与绩效挂钩,努力缩小与专业教师的收入差距。 二是在职业后续发展上要有统筹规划。目前辅导员队伍中的学历逐渐升高,对专业基础扎实、有学术造诣且愿意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辅导员,同时考虑把一些政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业绩突出的优秀辅导员,输送到党政管理岗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对适应并热爱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要留作骨干加以培养,引导他们走职业化、专家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第6篇: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157-01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辅导员要做好工作,就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然而,在现实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往往处于应付事务性工作中,角色定位不明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对辅导员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不断较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使辅导员更好为学校育人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具有多重性

辅导员具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高校学生管理的主力军和大学生成长的引航者的多重角色。简而言之,辅导员具有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三重基本角色。

1、高校思想政教育的骨干力量―教育者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重在日常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这使得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直接性、经常性,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2、高校学生管理的主力军―管理者

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在扮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的同时也是高校学生的管理者。目前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中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是由辅导员来完成的,这使得辅导员成为了高校学生管理队伍中的主力军。

3、大学生成长的引航者―服务者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思想开放、崇尚自由、不拘一格,但也存在的自律性不强、容易偏激等等的弱点。大学生因自身生理和心理成长的特点,他们在成长的路上需要辅导员的引航,辅导员需要在思想、学业、生活、情感等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辅导、引领,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高校辅导员多重角色转换中的问题

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因为面对处理的问题繁多,需要经常性的进行角色转换,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因对角色定位的不明晰,导致顾此失彼,不能很好灵活进行角色的转换,工作也难以取得成效。

1、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晰

一般来说,辅导员具有教育和管理的职能,但是教育和管理的界限不明晰,工作内容没有具体化。在具体的工作中,辅导员似乎是无所不管,一旦有什么事情,都会想到辅导员,这使得辅导员成为全能手,变得想起来的时候很重要,平时变得不中重要,最终导致了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混乱。

2、辅导员工作权责不明确

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不明晰直接导致了辅导员工作权责的不明确。伴随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学生的人生安全和稳定的责任都落到了辅导员的身上,使辅导员工作责任无限大,权责不明确,导致辅导员工作任务较大的随意性。

3、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往往是陷在处理各种事务性的工作,导致工作偏离重心。与此同时,辅导员也是高校中流动性最大的一个群体,许多辅导员干了几年之后就调离了此岗位,辅导员队伍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这种更替导致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总是一些新手,他们只是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个工作岗位而不是一项长期从事的职业.

三、多措并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1、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提高辅导员角色的认同感

各高校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明确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规定》,结合各高校自身实际制定详细的辅导员岗位职责,突出为学生成才成长服务的工作重点,明确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通过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制定详细的工作岗位职责,使大家对辅导员这一职业取得认同,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养

辅导员队伍存在着角色定位不明确、工作职责不清晰、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流动性大等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方面,要求辅导员首先要不断加强学习,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职业规划和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专家学者型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要针对辅导员从事的工作性质,积极组织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使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得到不断地更新,职业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从而使辅导员能够更好的履行自己所担当的角色的工作任务。

3、完善工作机制,为辅导员发展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要使辅导员队伍刚好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思考如何增加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使更多人愿意并长期坚持从事这一工作。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完善辅导员发展的各项工作机制,为辅导员发展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是要完善辅导员的选用机制,切实将热爱辅导员工作的人选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二是要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包括上岗前培训、学习学位的提高等等方面,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三是建立健全辅导员的考核晋升机制,制定详细的辅导员职责,按照岗位职责进行严格考核,同时在完善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辅导员自身工作特点的晋升机制,拓宽辅导员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第7篇: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几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高效,但依然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体制建设仍需完善、学科结构尚不合理、职责有待明晰等等。

同时,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也有着自身优势:

1.年龄优势

辅导员多为刚毕业的研究生,年纪轻、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与学生年龄相仿,他们的思想、行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进而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力和感染力。

2.观念优势

辅导员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与党的改革开放同时成长起来的,他们沐浴和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阳光和成果,思维活跃,受陈旧落后思想观念影响较小。既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又能够接受新知识、新观点,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有说服力。

3. 经历优势

具备了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而且具有积极上进,勇于创新,永不服输的精神。这些宝贵的优势使得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时,能快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4. 态度优势

年轻人初入职场,热情和干劲都很充足,工作积极,具有主动性,比起个人利益,更看重长远发展,较少计较眼前得失,对工作尽心尽力,敢闯敢拼,对学生管理工作绩效的提高和院校整体的综合发展是极大的助推动力。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稳定性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自身社会阅历及专业理论不足

缺乏社会阅历和相应的历练,在某些问题的处理方面,难以做到思路周全、应对得体、游刃有余。另外,辅导员大多非思政专业和专业科班出身,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实际效果可能很好,但仍然难以掩盖政治理论欠缺的事实,在学生专业学习方面助力不强,间接对就业工作略有影响。

2.发展平台

目前,就高校整体情况来看,从能力锻炼的角度,辅导员岗位相对于其他岗位,是比较开放的,能够全方位的锻炼自我。从发展前景的角度,辅导员岗位相对于其他岗位,是相对滞后的。

诸多因素制约着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前景。制度上、体系上、机制上、操作上等多方面的原因造就了现在的局面。辅导员的出路,在于不做辅导员,转岗、不带班才能有发展,这样的尴尬境地是目前辅导员队伍整体所面临的问题,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根本问题。有没有能够解决整体辅导员队伍发展问题的办法,是辅导员队伍能不能真真正正的在高校内成为有吸引力岗位的重要因素。

3.精神懈怠

“工作无边界,每天像打架”是用来形容辅导员的词语之一,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工作,辅导员极易产生压力,困则思变,引发自我解放,循环下去,就会产生精神懈怠。

4.考核机制

简而言之,辅导员的考核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整体;其二,个人。就整体而言,辅导员队伍的考核奖惩机制在高校中有待健全;就个人而言,目前的考评机制,需要将考评与辅导员工作的真实情况紧密结合。

三、保持辅导员队伍建设稳定性的举措和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依据学习辅导员的总体情况,我们建议如下:

1.明确界定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改变全能型辅导员现状。一方面,辅以数量增加或社区辅导员规划减轻专职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安排,适度释放其时间和精力完成政治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对辅导员工作职责范围进行界定。协调各部门岗位职责的划分

2.注重实践锻炼,拓宽发展方向

鼓励尤其是年轻辅导员学位深造和业务进修。例如继续鼓励攻读博士学位、增加辅导员挂职锻炼机会、辅导员带队企业实习、辅导员参与上课、举办各级别范围的辅导员论坛和辅导员培训等等。

第8篇: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 队伍建设 制度伦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立学院的兴起,其辅导员队伍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独立学院辅导员主要职责包含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帮助学生规划其学业及人生道路、促进学生的学生健康成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担负着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在取得工作成效的同时,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也面临许多问题。

1.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存在问题

1.1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晰、缺乏激励机制

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辅导员的工作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自身的职责和工作边界仍较为模糊,作为学生管理的一线人员,在承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承担着很多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与学生有关的一切事务,很多职业部门往往直接“丢”给辅导员去做。“有事就找辅导员”的惯性思维,致使辅导员身陷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而无法抽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质量,使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产生困惑。

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对辅导员来说,在职业化过程中如何调动工作积极性,将是队伍建设的重点,有的高校通过放开转编的名额,来激励辅导员的积极性,效果也较为明显,但是转编工作涉及到高校体制改革,无法立即进入常态化、制度化的状态,激励机制运用不当将会导致辅导员无所适从、信念倒塌。

1.2辅导员归属感低、流动性大、考评机制不完善

在高校人事体制上,很多独立学院辅导员都属于聘用制人员,在待遇、职业评定、职业规划等方面与高校同类人员存在差距,这是造成辅导员归属感低、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之一。不少事业单位辅导员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直接享受的是事业编制待遇,虽然这两种体制内的经济待遇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是政治待遇却对独立学院聘任制辅导员的心理产生很大的现实落差。归属感的缺乏,导致部分辅导员甚至把目前工作当作一种过渡性的职业,只是为了在学校享有良好的学术环境以准备考公务员或考研究生,一旦有机会将随时准备辞职或转岗,以谋求更好的发展,由此导致辅导员队伍出现“不熟悉工作的来了,熟悉工作的又走了”尴尬局面。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稳定性,使得工作无法深入,缺乏连贯性。

同时,对辅导员的各项工作的考察,科学的考评机制是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由于辅导员制度本身发展的时间性和局限性的问题,导致了辅导员的考评机制不完善,并不能反映出辅导员的整体工作水平,考评机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考评的结果与辅导员工作技能的针对性不强,有考评的甚至超出辅导员相关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都会影响到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1.3辅导员心理压力大

辅导员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学校、学生群体和自身长远发展两方面的压力。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已经步入90后,独立学院学生一般经济条件较好,除了有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个性突出等有点外,还存在自我要求不高、自制能力较弱、做事缺乏恒心、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素质,面对管理对象快速的变化,学校管理往往滞后,在管理体制没有大的转型前,按照一贯的管理经验,将使责权有加大分离的趋势,责任下移而权力却相对向上集中,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可能转变成对辅导员工作要求日益严格化,甚至变的苛刻,长期如此必将影响辅导员的心理健康,致使辅导员出现心理疲劳和心理负担较重的问题。同时由于独立学院辅导员大多是聘任制,学院对其长远职业生涯发展没有保障,由此导致聘任制辅导员对其前途感到迷茫,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也是其压力来源的重要方面。

2.制度伦理化的启示

制度伦理化是将制度伦理化和伦理的制度化相结合的观点,即认为制度伦理是以上两者共同结合而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笔者认为制度伦理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制度的伦理化和伦理的制度化;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其一制度的伦理化是指根据一定的伦理规范对建设中的制度进行伦理价值选择和对建成的制度进行伦理价值评价、监督的过程。制度是用以协调在社会资源进行分析时所产生的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利益分配格局合理与否,取决于制度中所包含的价值观是否符合伦理规范的评价标准。因此,制度伦理的首要任务即为制度伦理化,即对制度进行伦理价值评价,找出其中的制度伦理缺失问题。

其二伦理的制度化是指将伦理规范注入正在建设中的制度和对现在制度存在的制度伦理缺失问题进行修缮的过程。将制度的“硬”与伦理的“软”结合起来,把软的道德理论、伦理规范转变为具有法律效力的作用的“硬”的制度,指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合理分配利益格局。

制度的伦理化和伦理的制度化是双向互动的辩证统一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并为后者提供伦理价值规范,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将伦理价值规范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制度伦理的实现必须以实现制度的伦理化为前提,即必须先对制度进行伦理价值评价,发现伦理缺失问题,然后再通过伦理制度化,以伦理规范为引导并将其转变为制度,从而有效地解决制度伦理缺失问题,如果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促进制度不断趋于完善。

制度的公正问题是制度伦理的首要体现,正如罗尔斯在正义论里所强调的,公平是社会体制的首要价值。社会正义的原则,规定了在社会基本体制中分配权利和义务的方法,同时也规定了对社会合作的利益和负担的恰当分配。

将制度伦理理论运用于解决独立学院辅导员实践问题当中,对于解决存在于独立学院聘任制辅导员的权利和义务分配中的价值问题,有效解决在辅导员工作当中出现的利益冲突问题,维持并促进高校的稳定、有效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其根本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公平有效的利益体系制度,从而保障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得以充分实现。

3.基于制度伦理化角度的对策

从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可以看出,现行的辅导员相关的制度还存在着制度伦理缺失的情况。因此,有必要站在制度伦理公正的角度,对现行的制度做出调整与完善,从而解决辅导员存在的问题,为辅导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1辅导员准入制度化

一方面对于高校自身而言,应该坚持以“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为其选拔标准,坚决抑制“辅导员是人都能干”的错误思想。在选拔的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做过学生干部、热爱学生工作并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人,真正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一支“招之则来,则之则战,战之能胜”的队伍。并且以制度的形式将其选拔标准固定下来,作为选拔的刚性原则。

另一方面,制度方面的激励机制对于调动聘任制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方法运用不当,将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制度伦理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由相关因素比如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科学研究和工作经历等组成的综合表现评定来进行转正,并将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化并贯彻执行,让聘任制辅导员看到希望、让聘任制辅导员有努力工作的方向,从而进一步调动辅导员积极性、稳定辅导员队伍。

3.2工作考评制度化

辅导员考评制度是对辅导员诸项工作的考察,科学的辅导员考评制度是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的重要杠杆。科学的考试制度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稳定辅导员队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并且可行性较高的辅导员考核标准;其次,将考核的标准与工资奖励挂钩,避免大锅饭的平均分配模式,将激励真正落到实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考核的制度一旦建立必须有效执行,并在日常工作当中贯彻到位,从而更好地体现“能者上庸者下”和“多劳多得”的原则。

3.3工作职责制度化

独立学院要进一步规范辅导员工作职责,明确工作范围,界定工作领域,并将其制度化,这样有利于让辅导员从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而出,有更多的精力来从事本职工作,有更多的精力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进而提高工作中的业务水平,促进辅导员向管理型、服务型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基于独立学院内涵式发展角度”(编号:2011F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孙娇艳.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归属感建设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1,(11)

[2]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谢延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版

[3]吴莉,白建民,周波.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4]马印普.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5]杨丽卿.独立学院辅导员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13)

作者简介:

第9篇:辅导员工作职责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辅导员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建立一支能力过强,专业过硬,结构合理,职业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不仅有利于高校的持久稳定和谐发展,而且对于国家人才战略的培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的分析

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状况是好的,他们大都能以较高的工作热情对待本职工作,工作中尽职尽责,体现出较强的敬业精神。但是,不可否认,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完成和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岗位职责不清。辅导员是高校管理结构的最底层,他们不仅要从事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还要承担许多事务性工作,接受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团委、宣传部等各党政机关的任务。总之,只要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少不了辅导员,整天忙于琐事忙于杂务导致辅导员无暇顾及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教育问题,造成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出现了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2、发展前景不明。在学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处于中心地位,无容置疑,教学人员的优势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在工作量的考核、知识结构的完善、进修学习、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占有优势,但辅导员实行坐班制,工作不计算课时量,没有课时津贴,其待遇比专业教师低很多,无形之中形成了辅导员地位比专业教师低的印象。就政治前途而言,现在一个院系有十多个辅导员,而行政职位是有限的,况且,能真正考虑从辅导员队伍中提拔人选的更是微乎其微。据调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辅导员不想从事本职工作。3、业务能力不高。高校中一些辅导员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没有时间去学习,没有时间去思考,还有一部分人安于现状,时间长了,业务能力下降了,更别说提高了。辅导员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如果不进行管理观念的更新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他们将很难驾驭当代大学生,很难做到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生活心里的关怀者。4、理论水平偏低。目前,随着高校辅导员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比较高,但由于辅导员忙于日常杂务,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就放松了政治理论与业务的学习,造成了掌握政治理论知识不够,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导致教育缺乏说服力。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1、明确辅导员职责,完善辅导员准入制度辅导员的职责必须明确。辅导员的全称是思想政治辅导员,顾名思义,就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对学生在引导中给予教育,以学生日常管理为基础, 在管理中给予学生以服务。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理顺了辅导员与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才能避免事无巨细地把各种事务分派给辅导员。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好辅导员的选聘配备工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在选聘时,既要强调应聘者的政治素质,还要强调业务素质;既要强调应聘者自身的素质,还要对应聘者的学科背景作进一步要求。2、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发挥激励作用。建立一套符合辅导员队伍要求的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对辅导员的激励作用,激励既包括表扬也包括批评,表扬属于正激励,批评属于负激励。由于辅导员工作的多元性所导致的量化考核难度大,现有的职称评定标准无法体现辅导员岗位性质和工作特点,使专职辅导员在职称评定和岗位竞聘中往往处于劣势。笔者认为学校要根据辅导员工作特点制定符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事务管理要求的考核体系,考核评价标准不但要具体,考核结果更要使其有现实意义,要根据考核结果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彻底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现象,让辅导员根据其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得到其应得的岗位津贴和加班津贴,优秀的辅导员也可以给与其工作上的提拔,激发辅导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3、重视职业发展,解决出路问题。解决出路问题,是安定辅导员工作情绪的基本保证,也是辅导员队伍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要使得辅导员队伍获得更加持续稳定的良性发展,就必须跳出学生工作系统,跳出学校,拓宽视野,将辅导员的发展放到全校、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考虑。要把优秀辅导员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对有专业发展前途的辅导员创造条件,培养他们成为骨干教师。不同辅导员有不同的职业规划,因此应根据辅导员的不同发展方向而寻找不同的出路。比如,对适应并愿意从事学生工作的留作骨干加以培养,使他们成为专业化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对有意从事教学科研或其他工作的,高校要认真协调安排,优先推荐他们参加国内外学术进修;对能力强、业绩突出的辅导员提到党政管理岗位等措施。高校应尽量采取各种措施,使辅导员感到发展有前途、工作有奔头。4、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辅导员在入行时往往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大多数辅导员没有经过必要的学习和实践就匆忙的走上了工作岗位,行业培训的缺失和课程体系的不健全制约了辅导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这导致他们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信心不足、能力欠缺。而加强职业培训,是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尽快使他们适应角色,满足特定岗位需求的必要手段。

总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事务性工作的进展,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的成长,更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国家人才战略的培养。要针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根据他们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制,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明确职业目标,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业务能力;明确工作职责,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只有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才能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保证这支队伍走上素质精良、动态稳定、结构合理、工作高效的良性循环轨道。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