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凿壁偷光的典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十乘书
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十年窗下
形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间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带经而锄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挟策读书
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策,写书的竹简。博塞,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高凤流麦
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著述等身
形容读书或著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砒(中幼父名王比)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来形容著述极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黄生借书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随园主人把书交给他并且告诉他说:“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洛阳纸贵
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三,与《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国旗下讲话:欣逢盛世好读书
同学们:早上好!当你们跨入**一中的大门时,你们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现在至少是进入第四所学校了。你或许觉得读书首先是玩,接着是苦,到现在是有点累了。
但同学们要知道,不累不苦,不叫寒窗苦读,不苦不累青春热血定会东流枉费。那么就让我们早立大志,努力读书!古人读书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废寝忘食已成典故,他们艰难而执着。读书的苦与累,读书的艰难,我是深有体会的。小时候在石桥湾小学读书,家住高高的山垭上,早上牧放牛羊后草草吃点东西一路小跑上学,下午放学饿着肚子爬那高高的山梁,有时还要背上从生产队分的洋芋红薯,那背篓几乎和我等长,弯腰陀背地爬山,满腹的委曲和辛酸。初中十一岁每个星期天,就一个人背着苞谷面、黄豆、菜油、咸菜步行近二十里山路,穿县城到七里坪中学读书,吃的是苞谷饭、映得见人影的合渣汤和两星期一次的又咸又肥的水盐肉。睡的是老师丈量的一尺二寸宽的地铺。同学们的父母应该或多或少都体验过读书的艰难。但你们赶上了读书的好时代。在站的同学,城市里的是独生子,乡村里的最多是两姊妹,负担轻,家庭富裕,父母可以全心全意攻你们读书,甚至有些同学从小学、初中到现在父母还天天接送。想想你们父母的艰辛劳作,想想阿富汗、利比亚、伊拉克的动荡和灾难,你们作为中国九零后、零零后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国家强盛,你们读书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家庭富裕,你们读书没有后顾之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你们读书劲头就足。建始一中一校两区,巍巍朝阳观,悠悠广润河,依山傍水,场地广,佳木秀,人文好,真是读书的好地方!学校高考成绩稳步上升,书香氛围日渐浓厚,“实施平民教育,锻造精英品质”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责任文化深深浸润师生的心灵!高效课堂红红火火开展,师生教学相长,劲头高昂!同学们正赶上建始一中发展和奋进的好时机!希望同学们养成好的习惯形成好的品质。所谓行为形成习惯,习惯锻造品质,品质成就未来。我希望大家从走进建始一中这天起,就做到从思想上断奶。
无论多么思念父母,不管在电话里喊爸妈泪水涟涟,但理智上要割舍这份思念。学会独立生活,学会理性思考。一定要制订学习计划,一定要设计美好人生,一定要有自己切合实际的一些想法,一定要把这些想法落到实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让你们飞出温暖的掌心,老师对你们的爱是引导你们找准人生的路。同学们,修业、修身、修性都要潜心,都要吃苦,都要持之以恒,还要学会领悟。高中阶段,时间紧、作业多、任务重、知识难,希望大家根据各科的特点,及早适应老师的教法,思考和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我认为好的学习习惯、品质比学习成绩更重要。要务实不要务虚,虚名浮利不如脚踏实地,虚荣好强不如诚实谦卑。希望同学们早立大志,祝愿大家三年后定成正果!谢谢大家!
人的一生总会有一些小插曲,就想动物一样,刚开始只是一只到处碰壁的雏鸟,长大后却是一只展翅飞翔、俯瞰大地的苍鹰。犹如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甚至想放弃自己对梦想的追逐。可是,回头一想,曾经你为走过前面的那一段路,去拼搏过,去努力过,现在的你甘心放弃吗?不,我不甘心,我们自己鼓励。人的一生应该由自己主宰,而不是所谓的命运。
看看现在,我已是一名中学生,不再是傻傻呆呆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不再是学业轻松的小学生,在这个阶段,自己遇到过好几次几乎让自己崩溃的事。考试失利,作业难题,烦闷不已。盘旋在心头上的一种强烈的念头是“不想读书”。这个强烈的念头,心中的两个自己不停地争执着。一个说:“不读书多好啊”又一个说不用背单词,不用做作业,多爽,整天待在家里,吃喝玩乐。另一个自己说:“不务正业的家伙,你不读书能干啥啊,做小工吗?好好读书,将来你就轻松了。你想想是坐在空调下办公,还是顶着毒辣的阳光在工地当小工。为了前途与未来,好好读书吧!我思索了一会儿,决定采用好好读书这个未来之路。因此,我找来一些书,还有音乐和名言,当然还有不可缺少的植物,让它们能够帮我铺好自信之路。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坚强。凭什么人家鲁滨逊经过那么多挫折,我又何尝不是,可是我却不能像他一样获得成功,让自己的人生处在最辉煌而又珍贵的时刻呢?不,没有。我想成功,那么就需要像鲁滨逊一样拥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倘若没有,那么有何来自己想要的人生浓墨抹彩的重要一笔呢?《典故大全》中穷苦人家匡衡为了读书,凿壁偷光。而我呢?有好好的学习机会却不去珍惜。看,现在的孩子还需要为买不起一根蜡烛而绞尽脑汁吗?根本补血药,在现代买蜡烛的钱就等于几颗糖的价钱罢了。我为何不好好珍惜这等宝贵的机会呢?读好书将来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而铺路的。加油!带着自己的热情与信念去读书,我坚信这样读书一定能读好的,前方光明而又灿烂的未来等着你。
音乐让我的思绪随着它慢慢的摇摆,快乐男声的《追梦赤子心》使我感受到了那首歌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拼搏与不想他人屈服的精神,就像歌词中那几句:“向前跑,带着赤子的骄傲吗,生命的广阔不经历磨难怎能感到。生命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就算鲜血洒满怀抱……与其苟延残喘,不如尽情燃烧吧!”让我们重新振奋,有了自信的感觉,因为你有自信,就能把前方的荆棘除去。
比尔盖茨的名言:刚从学校走出来时你不可能一个月挣6万美元,更不会成为那家公司的副总裁,还拥有一副汽车,知道你将这些都挣到手的那一天。我知道了,深深地懂得了,这个世界生每个人都想拥有财富,但财富是靠双手得来的,而不是你的想象。天上永远不可能掉馅饼的,有付出才有收获。我们要努力地往上读,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的用到可用之处。
现在的我不是胜者,也不是败者,是一个正在努力的学者。中学的学习是人生知识基础奠定的开始,我一定要守护好它,让自己“大名鼎鼎”的姓名可以出现在新一届的优秀人才名单上还有去泉州的定向单上出现。我坚信,只要我真的真的努力了,这一天肯定理我不远了。
1.1在吃的方面:民间美术在食品的造型上,根据季节不同、地域的不同、民俗的不同等食品的样式也不相同,比如春节的花馍、端午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等;南方的各式糕点与北方的各种面食都寄托着人民美好的希望和虔诚的祝祷;还有与民俗相关的幼儿满月、结婚、过节等做的各种美食都是寄物言情,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倾注于食品之中,这些形形的民间美食既有观赏性,也有好吃的实用性,反映了人民对生命生存繁衍的无限珍重,构成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
1.2在穿的方面:民间美术的服装以工艺精湛、造型别致等民间元素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如儿时头上戴的虎头帽、身上系的小肚兜、脚下穿的虎头鞋;结婚时的穿戴更是美不胜收;死亡时的着装等都是取其逢凶化吉、遇难成祥、避邪祛灾这之意,体现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总之,人的一生,从生、嫁、娶、老、直到告别人间都有特殊的民族风俗习俗和乡土气息,民间美术的服装是民族的审美延续的艺术。
1.3在玩具方面:民间玩具是为了适应生活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娱乐器具,民间玩具与游戏、宗教、民俗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最为古老的玩具是泥塑玩具,如泥咕咕、泥泥狗、泥娃娃等。民间玩具的性能很多,如季节玩具:元宵节的灯、清明节的风筝、端午节的香包等;实用玩具:糖人、面花、布虎枕等;音响玩具:拨浪鼓、泥哨等;观赏玩具:泥人、面人等。民间玩具有着鲜明的个性,充满着生命的智慧与灵气,民间玩具使人们在游玩和观赏时,感受到民族美的教育。
2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教育价值
民间美术以一种纯真、质朴的审美形式作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其丰富的内容对人们起到历史、文化、道德、生活的教化作用,成为大众化的教科书。
2.1美术教学让学生通过民间美术学习,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加深对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可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民间美术保留了几千年传统的民族文化,凝聚了深厚的民族精神。民间美术的传承性,记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民间美术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神话传说、、民俗文化、历史典故、戏曲故事、文学名著等等。如神话传说:女娲伏羲、夸父追日等,戏曲故事:天仙配、牛郎织女等,文学名著:《西游记》、《牡丹亭》等,这些都经常出现在民间美术作品中。通过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传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民间美术作品的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完整圆满、偶数对称等太极阴阳的哲学观念。另外,民间美术的材料与工艺的演变也记载着社会科技文化的进步。在美术教学中对民间美术的发生发展,民间美术作品深入的探索,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2.2民间美术的审美标准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民间美术的审美标准、造型观念与色彩特点对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民间美术的作者虽然是劳动人民,他们创作民间美术作品的出发点是“好看”,但民间美术作品在形式上构图饱满对称、色彩明快、造型完整,在视觉上讲究色彩与造型搭配的美感,每一件民间美术作品都体现着和谐统一的美学境界。如刺绣在色彩上经常用原色对比,会显得喜庆鲜亮;剪纸在造型上简练,经常用虚实对比,给人以节奏和谐、韵律优美的感觉。所以,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美学规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3民间美术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和行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民间美术是通过美术作品将价值标准传递给人,潜移默化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导向。民间美术作品大部分都是劝善戒恶,宣传的是儒家理论道德思想,把忠臣贤士和孝子烈女作为楷模来表现。民间美术经常把民间传说、历史典故、戏曲人物等等作为表现主题,是借助忠孝贤良等侠义行为的方式宣道施教,宣传信仰观念和道德思想。如:“二十四孝图”是劝诫世人尊老敬老的良好道德品质;“三娘教子”是劝诫世人知书达理的良好道德品质;“悬梁苦读”、“凿壁偷光”是劝诫世人发愤图强的良好道德品质。民间美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2.4开展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美术教学可以通过增设授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科学知识和文化情感相联系,这些可以结合民间美术得以实施,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民间美术作品是劳动人民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体现,它表现了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个性化,以及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民间美术的创作者不以理性的眼光看待被描绘的对象,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他们用直率、朴实的方式,直接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些正是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表现。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到现实中没有的动物,如龙、凤、麒麟等;还有民间美术作品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人物,如葫芦娃、人参娃等。民间美术对自然形象的意象和拟人化的手法,以想象替代实物、情感替性的观念,随意自由的创作态度,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个性发展起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对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3总结
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我们的学习行为往往带有很多的严肃性。中国文化里有许多典故,诸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闻鸡起舞等,都在说明,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辛苦无趣,而且很功利的事情。
与中国的农耕文化不同,西方以游牧文化为主。马背上的民族,走到哪里歇到哪里,很多习惯和国人差异巨大,学习习惯自然也不例外。咖啡厅、走廊、厨房、公园、实验室,甚至草地上面,都会看到看书的人。
也许,正是由于这种看似散漫的学习习惯,美国的教育者们,才开发了许多适合美国人的学习方法,基本的思路就是寓教于乐。寓教于乐是一种教学方法,Edutainment。我不知道怎么翻译,暂且翻译成娱教吧。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在台北吸引了非常多的研究者。
总体来说,由于声音识别、视频识别、人机互动和多媒体相关技术的成熟,快乐学习已经从概念和方法逐渐转变成为一种技术工具。
目前的娱教研究大概可以分成以下热点问题:娱教的行为学分析、教育机器人研究、娱教设计、游戏性培训、数据分析与挖掘、游戏与学习、语言学习、中小学教育。
在教育行为学研究方面,东西方理念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的学习行为带有浓厚的道德和纪律色彩,西方带有浓厚的实证原则。但是,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还适合这种方式,就未可知了。美国的教室很随便,中国的教室则是等级式的,尤其是许多新建的大学,根本就没有考虑教育地产的需求。
德国的Seminar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变革,对当今教育影响巨大。为什么桌子用六角的?学生是否一定应该如此呢?日本学者做了一项很有意思的调查,根据视频和行为证明,优化过的座位布置确实对学习行为有很大的帮助,临座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针对PBL网络学习的新影响,台湾学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互动、提供真实世界的问题、自组织。”德国研究学者通过课堂录像发现,在通过移动终端的学习方面,男孩和女孩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男孩子学习快,任务性强,需要正反馈;女孩子耐性强,集中精力但是学习功能慢。台湾学者用一个行为学实验证明,在游戏学习中加入自我解释,确实能够提高学习的效果;针对几百名体育系的学生的社会化网络日志,台北学者分析了他们的头脑风暴、互惠、情绪表达、小组等各项指标,以研究面向毕业的社会化网络人物的学习行为。
教育行为学研究一般通过行为试验来完成。基于网络的学习,为得到大量的行为日志,提供了另外的途径。在这方面,国内的研究务实性差距比较大。教育数据分析和教育数据挖掘,在社会化网络中成为必要和可能。
台湾政治大学的研究者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手机日志收集系统,为研究移动学习行为提供了基础;国力台北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对在线游戏辅助学习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得出新学习效果性别、班级和学科的规律;台北立仁小学和台北教育大学针对初中和小学的老师的行为挖掘表明,在线课程培训方卖弄教育动机的成分比教育成果表现得更为突出且互相影响。
由于形象性思维的学习、人的本能学习行为是和游戏更加相关与亲近,语言学习、中小学娱教与博物馆娱教在领域中研究较多。自闭症的诊断和治疗更能够反映人的网络认知的本质,意大利和以色列的学者开发一种3人的触摸游戏,训练自闭症患儿的沟通;台北一家国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游戏,来测试和治疗自闭症,取得一定效果;台北师范大学的研究者研究了教育玩具在科学师范中的作用。
在道德领域,鲜活的案例和游戏总是比说教更加具有吸引力。台北中央大学的学者通过对动画、游戏和讨论的设计,对中学生防治欺凌的教育进行了实证分析;台湾昆山大学的研究学者设计一套基于WEB的专家建议系统,利用数据库和问卷达到指导学术的作用;龙华科技大学的研究者针对11年级的学生搭建一个包含物联网云计算在内的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通过游戏式的启发教育,研究自然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游戏学习的技术研究上,中央大学的学者研究了基于网页的视频检索实现方式,以提高在线学习效果;台湾清华大学的研究学者研究如何搭建一个云环境为学习者;韩国学者研究了混合文件的数字化匹配问题;台湾信息通讯研究所通过集成改造将普通课桌改成多点触碰的多媒体课桌,提供了一种工程方法;台湾大学的研究学者讨论了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学的应用与实例;铭传大学的研究学者进一步研究了现实增强技术的动作准确性实现方式。
在学习方法的研究上,岭东科技大学的研究者提出了基于建构注意和体验教学的ACIA方法(真实学习、互动学习、社区学习、评估)的游戏学习设计框架。
基于问题的电子讨论教学一般需要指导教师,中原大学的研究者建立起一个无指导的评估模型,使用参与度、互动认知、发贴等动作模型评估参与性和互动性,把数据挖掘和行为分析集中在教学设计中;亚洲大学的研究学者设计一套基于MOODLE和云环境的娱教管理系统并进行教育的诊断评估;台北教育大学的研究者研究一套基于音乐旋律学习的移动游戏学习系统,并详细阐述了设计流程;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保护环境的游戏课程,用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国立台湾教育大学的研究学者研究了如何通过游戏提高人的空间感。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
一、利用灵活多变的新课引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妙制演示,激发求知欲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调动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大气压强”一课时,表演“纸杯托水”等实验.这样的引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主动性强,引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故事生趣,引发好奇心
用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集中.例如,在讲“浮力”一课时,可引入古罗马帝国统帅狄杜把俘虏来的战俘三次抛入死海,确无一人死亡的故事.
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使之处于最佳状态.
二、利用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及生产,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例如,讲授“光的折射”一节时,可先创设以下情境:透过老花镜看书上的字会怎样?看远处的物体又会怎样呢?透过圆形金鱼缸看缸里的鱼,发现鱼会如何?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子,发现筷子会在分界处折弯,这又是为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听课的兴致更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以“变”设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的时间不太长的特点,穿插使用讲授、实验、举例、设疑、投影、多媒体课件等不同的教学手段是很有用的.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应采取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课本上“想一想”、 “做一做”、“议一议”、 “生活·物理·社会”和“信息库”等栏目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谈话法、讨论法、调查法、文献法、上网查寻资料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一节课中设计一个或若干个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阶段,使学生一直处在研究、分析、探讨问题的兴奋之中.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是指与某些具体情境融合在一起的问题.将物理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能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新知学习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浮力”这节时,我运用多媒体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泰坦尼克号”的片断,号称当时最大的游轮,鸣笛徐徐驶来时,把同学们带到影片中的境界,欢呼之余,问同学们它与本节有什么关系呢?至此不少同学已在纷纷议论:这么大的船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而不沉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呢?……这时已把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同时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通过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说话能力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简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丰富学生的想像,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语言的感染力是极其重要的.用语言的感染力去吸引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引入一些成语典故来吸引学生,讲平面镜这一节先引导学生回忆儿时学习过的“猴子捞月亮”,成语“杯弓蛇影”等.学光的直线传播时讲“凿壁偷光”的故事.还有在举例的时候,经常举一些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而又容易理解错的现象,并把这些例子形象化使他们听起来觉得浅显易懂,又感兴趣.
一、让学生在爱意浓浓的氛围里产生激情。
语文教育家汪广仁教授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情感与思想交流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接受的关系。”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人与人的灵与肉的交流活动”,而不是“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用满腔的热情去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并不仅仅是教师鞭辟入理的讲解,而应是教师发自内心的撒播给学生的浓浓爱意。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热心去融化学生冰冻的心池,用耐心去叩开学生闭锁的心扉,用爱心去打开学生心灵的闸门。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博大的情怀:如果我们的学生是骏马,那么教师就应化作辽阔的草原,任他们纵横驰骋;如果我们的学生是水手,那么教师就应化作舟楫渡他们到成功的彼岸!充满爱意的师生关系的作用主要在于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不会因我们教师的因素受到压抑和限制。
热爱学生,善于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乐于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尤其要对后进生备加关爱,包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们能从一只丑陋的毛毛虫联想到美丽的蝴蝶,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由一名淘气的学生想见到一位圣人呢?因此教师对学生们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热情洋溢的表扬,使学生视你为最可爱的人;使学生在爱意浓浓的课堂氛围里“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产生乐于求知,勇于探索并自主建构知识的激情。
二、让学生在意趣盎然的氛围里感受快乐。
在建构主义教育中,人才的定义被赋予新的内涵,以往那种高知识容量、高记忆力和高应试能力的学生已经不再符合人才的标准。建构主义认为,真正的人才不仅应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同时应具有较强人文素质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谈到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要尽可能地营造意趣盎然的课堂氛围,要想方设法地将物理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到欣喜而乐于接受老师所传递的信息。本来物理教材中有自主探究,有物理学史,有STS世界,有信息浏览,这些都是饶有趣味的。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和利用,不要将物理课上得枯燥、乏味、呆板、平庸。
为了营造意趣盎然并且充满人文精神的鲜活的物理课堂氛围,教师也可以进行泛学科的联系和美学渗透。因为物理学的美可以说渗透于艺术美的方方面面:读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看引人入胜的戏剧电影,听韵律悠扬的优秀乐曲,无不可引起人们对物理问题美的联想与遐思。
例如,学习《声现象》,可结合虞世南的《蝉》进行:“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问:(1)流响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为什么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呢?
又如:学习《光现象》时,结合几个典故展开教学:囊萤夜读――光源;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孙康映雪――光的反射。
以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新奇而快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上非智力因素对他们的不良影响,感召他们以古人为榜样,发奋求知,从而为学好物理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提问:为何会发生“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的蜀国憾事?
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分析:上方谷地势狭长,冲天的火势使这一带的空气受热膨胀,气压降低。周围高气压区的空气平流过来,从而使上方谷低气压区的气体被抬升而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雨。这是科学使然,而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所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本部分教材如此处理,足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陡射出智慧的灵光,并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之广泛和神妙,使学生感受求知的快乐,增强学生建构知识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在营造意趣盎然的课堂氛围时,我们还可以给丹青留一席地,让歌声缭绕于柱梁间。
在这样的充满人文色彩的物理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以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从而建构起对相关物理现象鲜活而本质性的认识,效果自然会是相当不错的。
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而不疲。
为了发展学生的各种智能,教师就要以观察者、协助者及情景提供者的身份把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并且节奏鲜明,让学生大脑皮层里的听、视、思等区域不断地处于兴奋状态,即让学生在课堂中脑、手、口、耳均得到能力上的发展。要有节奏地穿插“自学、实验、讨论、点拨、训练、反思”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同时要注意他们的智能差异,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这应当是我们贯彻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提高课堂效率不会成为一句空谈。
由此,这不由地让我想起了历史上的“藏王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的美好传说。当时唐王给求婚的各民族使团出了一道难题:每个使团按人发给一只肥羊、一坛酒……,一天一夜内必须吃喝干净,不得剩下。藏族使节禄东赞很聪明,采用穿插手段,让部下跳舞唱歌,杀羊烹煮,吃肉喝酒,然后又是劳作:鞣制羊皮,熬油制烛。吃、喝、唱、跳,如是不断地交替,结果他们完成了任务。而其他使团均因单一的方式吃肉喝酒,而吃伤、醉死未能完成任务。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对当前物理课堂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原则及自主建构知识的教学实践也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汪广仁教授说:“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语言智能的优势,努力做到教学语言强弱适宜,快慢适中,抑扬顿挫,使教学语言或妙言隽语,或风趣幽默,或舒缓畅意;使导语富有启发性、渲染性和挑战性,力求练达与雅致;使学习活动的开展如景色初展,鲜花含露,紧紧扣住学生求知的心弦;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既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及主动建构知识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发展他们的多项智能,提高自主建构知识的效率,使学生乐学不疲。
四、让学生在感受成功的氛围里奋发向上。
马克・吐温曾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赞美与表扬是非常必要的,它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添师生间的亲和力和向心力,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当然,对学生的评价要把握分寸,语言得体,恰到好处,不能随意夸奖,否则适得其反,事与愿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事无巨细都应贯彻“适度”原则,而且这个“度”要因人而异。教师应以让学生成功为出发点,然后创造条件,设置台阶,营造氛围,烘托情景,让学生触景生情,投入到自主建构知识和发展智能的过程中,并努力促其获得成功。
这段话详细地叙述了《千字文》成书的前后经过。《千字文》成篇之后,很快就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千字文》的内容
《千字文》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天文、伦理、历史、农业、祭祀、饮食等。具体来讲,纵观《千字文》全文,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天地、宇宙的诞生和日月星辰讲起。而后谈到早期历史和商周武王时期盛世的表现。这一部分内容共有三十六句。《千字文》的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道德修养准则。该内容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如《千字文》中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接着文中又深入阐述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内容。这部分内容共有六十六句。《千字文》第三部分首先谈到京城行胜、都邑华丽,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以及将相公卿们丰厚的待遇和富足的生活。而后列举一系列文臣武将策功茂实的事迹。这部分内容共有五十二句。《千字文》第四部分首先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其次谈到日常理家,最后讲到人生的价值在于有益社会。这部分内容共有九十六句。
三、《千字文》的体例特点
(一)句式简短整齐,讲究押韵对仗
《千字文》句式不仅短小精悍,结构整齐,通俗易懂,而且音律和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如“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兹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细读《千字文》,不难发现,其句式还注重对仗。有人做过统计,“《千字文》计一百二十五组,对偶句有八十五组,占百分之六十八,其中对仗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组内两句自为对偶,如‘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另一种是两组互为对偶,如‘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1]同时,《千字文》的句式也讲究押韵。“《千字文》是每两句为一组,每组双句均押韵。如开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押韵。最后,‘布射僚丸,嵇琴阮啸……孤陋寡闻,愚蒙等诮’押韵”。[2]
(二)在内容上将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总的来说,古代蒙学教材的编写都注重将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文以载道的原则。毋庸置疑的是《千字文》作为古代蒙学教材之一,也具有该特点。熟读《千字文》,可以发现,该教材内容丰富,囊括了诸多方面的知识。首先,作者开篇讲天文气象的自然运作现象,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其次,讲人类早期的历史,如“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再次,介绍与古代统治相关的问题,如“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最后,介绍自然风景、农艺、饮食等文化常识。由此可见,该童蒙读本是一部汇集古代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此外《千字文》十分重视孩童的道德教育。在《千字文》中,作者首先规劝孩童学会修五常之事,了解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如“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其次劝诫孩童要珍惜时间,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再次谈到孝亲、夫妇人伦、兄弟和睦、朋友之谊、忠孝之心等人伦关系。可见,诵读《千字文》既有利于孩童提高语文素养,又有利于孩童从小树立良好的品德。
四、《千字文》的教育功能
(一)《千字文》的德育功能
《千字文》作为古代语文启蒙教材,除了以识字为主要功能以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对童蒙进行德育的浸染和渗透。简单来讲,《千字文》中所涉及的德育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1.仁爱向善思想《千字文》提倡仁爱教育,提倡与人为善。《千字文》中多处出现描述劝善的语句,如“祸因恶积,福缘善庆”,意思是说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福禄是乐善好施的回报;“仁慈隐恻,造次弗离”,意思是说在任何繁忙和紧急的情况下,都不可失去仁慈和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千字文》道出了一连串的为人处世的准则:“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庶几中庸,劳谦谨敕。”“易攸畏,属耳垣墙。”很明显,这些内容都是劝善的教育,劝我们存有善良之心。劝我们有过错要及时改正,诚信做人,心胸宽广。劝我们在待人接物时应谦虚谨慎,为人处世时尽量做到不偏不倚。劝我们应洁身自好,保持善良正直的本性。劝我们要珍惜时间。2.孝悌友爱观念俗语称,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一切道德教育的根本。在儒家思想中,孝悌观念是其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孝悌友爱的教育。毫无疑问,《千字文》作为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之一,自然少不了尊师敬长、孝顺父母和对他人友善仁爱的思想意识。首先,《千字文》对孝父忠君做出了叙说,如“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意思是说以侍奉父亲的态度去侍奉君主,对父亲要亲爱与恭敬,对君主要恭敬。孝敬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忠诚于国家,应当不遗余力,甚至献出生命。其次,《千字文》讲到兄弟之情,如“孔怀兄弟,同气连枝”,指出兄弟之间要相互关爱,因为同受父母气血,如同树枝同根相连。再次,《千字文》对朋友之道进行劝诫,如“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劝诫我们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在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最后,《千字文》推崇推己及人的爱人之道,如“诸姑伯叔,犹子比儿”,意思是说对待姑母、伯父、叔父要同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侄儿侄女,要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这句话从狭义层面讲,我们要将孝道、爱心扩展到父母以外的家人。从广义层次讲,我们还要将父母之爱、兄弟之爱、朋友之爱扩展到对社会他人的爱。3.提倡注重礼仪“礼”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孔子认为“礼”是“仁”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孔子所提倡的“礼”是指周礼,即上下有别、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和社会秩序,所以他主张“礼”就是一种制度,是一种规范。那么,以宣扬儒家思想为主的《千字文》自然少不了对礼仪的倡导和弘扬。例如,《千字文》中“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明显是倡导礼仪的。其中“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讲的是一种社会规范。“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讲的是一种长幼有序的道德规范。4.劝勉勤奋刻苦列宁曾经说过“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就是说人立志后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有勤奋刻苦的实干精神。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如“映雪囊萤”的孙康与车胤、“立雪程门”的程颐、“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凿壁偷光”的匡衡,等等。《千字文》既然是古代蒙学教材,那么劝勤就成了它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例如,“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意思是说东汉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都是书袋和书箱。显然,作者周兴嗣借用王充刻苦读书的精神,教育学童在学业上要持有勤奋刻苦的毅力,才能取得进步。5.加强理想教育理想是对未来的想象和希望,也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因此,对孩童加强理想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阶段是其理想教育的黄金期,儿童时期理想教育会对他们今后的道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千字文》作为古代启蒙教材,自然也少不了理想教育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多处教化儿童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品德、有成就的人。例如《千字文》中“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劝告大家,作为女子要讲究“贞洁”,而男子要追求才德。“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要求人们要改过自新,不要忘记对品德才能的追求,待人要谦虚,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短处,更不能恃才傲物,恃强凌弱。“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告诫人们作为人子要竭力敬父,作为人臣要尽命忠君。
(二)千字文的智育功能
1.知识教学。首先,前面已经提到过《千字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孩童在童蒙时期学习这些内容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能够提升其语文素养。其内容涉及历史、天文、地理、伦理、教育、农艺、园林、祭祀、饮食等各个方面。如伦理类内容有“墨悲丝染,诗赞羔羊;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下和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等。历史类内容有“推位让国,有虞陶唐;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存以甘棠,去而益咏”等。饮食类内容有“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其次,《千字文》具有集中识字的特点。在隋唐五代、两宋、明朝、清朝时期都把其作为官方认可的重点识字教材。在用字方面,《千字文》所选用的字都是南北朝时期常用的汉字,这些汉字在今天依旧常用。“对照《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年由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千字文》含现代常用汉字约88.4%,其中常用汉字占81%,次常用汉字占7.4%,非常用字占11.6%。”[3]2.写作教学。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写作之难,其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缺乏材料,言之无物。而在写作过程恰当地、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可以提高文章的艺术性,增强文化厚重感和事例典型性。《千字文》作为古代语文教材之一,其文中含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千字文》中出现的名人典典如“推位让国,有虞陶唐;绮回汉惠,说感武丁;耽读玩市,寓目囊箱;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存以甘棠,去而益咏。桓公匡合,济弱扶倾;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孟轲敦素,史鱼秉直;毛施淑姿,工颦妍笑。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难能可贵的是,《千字文》中引用的典故大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德人物,他们身上具备勇敢、仁慈、诚实守信、勤奋好学、为国效忠、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对于当前中小学生来说,这些典故不仅会成为写作的优秀素材,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3.书法教学。书法是一门艺术,它以汉字为基本载体,以其充满情感与幻想线条美传递着文化,传输着文明。书法艺术历来被看作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的美是汉字特有的。“《千字文》是作者集‘书圣’王羲之一千字而成,这就决定它从诞生之初就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体现了那一时期的学者和统治阶级对书法艺术的重视。后世历代书法家对《千字文》的书写也更加说明了这一点。南梁以来的书家,大都喜好书写《千字文》,如隋代的智永,唐代的张旭、怀素、高闲,宋代的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明代的文徽明、董其昌,清代的傅山、赵之谦等,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千字文》书迹。在古代众多《千字文》书迹中,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是不容忽视的一件书法杰作。”[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能够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5]不难发现,书法教学在中小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在中小学推广《千字文》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学生学习《千字文》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又可以训练书写技能。
(三)《千字文》的美育功能
所谓美育,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6]《千字文》作为一部通行的蒙学教材,除了具有德育功能、智育功能之外,还具有美育功能。其通过对自然之美、人格之美等方面的叙述引发孩童阅读兴趣,体验美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1.自然美自然生态的美,是最普遍、最具魅力的美,在《千字文》中有不少描述自然景物的语句。这些内容会成为儿童心目中的“精神家园”,铭刻在儿童心灵深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鸣凤在竹,白驹食场。”这些是《千字文》中描写自然生态之美的句子。从宏观的天、地、宇宙、日月、辰宿、春夏秋冬,到微观的云、雨、露、霜、金子、水、玉石、剑、夜光珠、李柰等,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仿佛再现了如画一般的美景。《千字文》以华丽的文字再现了自然生态之美,使儿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纯真与美好,有利于培养儿童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并从中得到了美的熏陶。2.人格美《千字文》中塑造了大量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充满着积淀深厚的古典审美特征:有的具有崇高的品质,如推位让国的尧、舜;有的体现为勤政爱民、体恤百姓,如去而益咏的召伯;有的体现为一诺千金,如济弱扶倾的齐桓公;有的表现为勤奋刻苦,如耽读玩市的王充,等等。诵读这些富有人格美的语句,能够荡涤与洗礼儿童的灵魂,陶冶儿童的情操,完善儿童的人格。
五、《千字文》对当今语文教材编写的借鉴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7]“现在儿童的童年时期都是在学校度过的,选择哪些东西进入儿童的头脑对其一生都是有深远影响的,语文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语文课程功能的发挥,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人生。”[8]对此,笔者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与《千字文》进行对比,发现这些教材在编写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内容上缺少礼仪规范教育、历史知识教育等。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下册教材为例,从多角度剖析其在内容选取上需要改进的具体表现。
(一)加强同伴之间友爱的观念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同伴之间的交往是儿童在处于父母类人往之外最具平等性相似性的社会交往。同伴之间的交往恰好满足了儿童较低层次的安全、归属、爱以及尊重等方面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实现无疑对儿童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尤其是社会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9]有关研究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成就感、有效性、帮助他人、情感、适用性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会使儿童产生诸如焦虑、孤独、忧郁、学校社交不适等一系列困难。“根据同伴交往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前者指那些比儿童拥有更多知识和更大权力的成人(主要包括父母和老师)。后者指儿童与那些和他具有相同社会权利的同伴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10]通过对照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下册教材,笔者发现这两册教材以水平关系划分的同伴关系课文为零,这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在这一阶段,他们大都表现出能合群,喜欢与同学交往,对人富有同情心和友好的行为,在集体中能够愉快地生活。但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教育与引导,之后其同伴之间的友爱观念指数会降低。因此,儿童在这一时期阅读一些与同伴交往相关的文学作品十分有利于他们为今后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反观《千字文》,它作为古代的启蒙教材,自然不乏对这一内容的介绍,如“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这两句话劝诫童蒙,兄弟之间要相互关爱,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在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相互告勉。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可以适当增加同伴之间和谐相处的内容。
(二)适当增加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宋代以后逐步形成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主的蒙学教材,这三部教材中都含有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古人言:“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这句话一语道破了解历史的好处。首先,读史能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其次,“了解过去历史,总结国家兴败的历史教训,能够为当下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借鉴”。[11]对于《千字文》而言,作者在文中道出了一些历史知识,如“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等。以上句式既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夸张的修饰,只选用了一些便于儿童理解的文字,儿童学习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史的更替,更能够追本溯源其兴衰成败的原因。这样的编写方式,既教授了儿童历史知识,又方便儿童的记忆。对照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下册教材,笔者发现这两册教材对中国古代历史知识内容的介绍没有涉及。通过以上论述,笔者认为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应适当增加一些历史知识,原因如下:首先,从学习历史年龄特征来讲,古代学生入学年龄或童蒙教育年龄段为八至十五岁。也就是说,在古代,童蒙大致从八岁开始接触蒙学,跟随老师从蒙学教材中学习历史知识。而现代二年级学生的入学年龄通常也是七八岁,因此该学段学生适当了解历史知识与其身心发展特点是相符的。其次,相关文件指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教材在编写时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再次,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习历史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来看,儿童时期,其情感的发展随年龄的递增而不断分化,是一个从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的情感变化过程。儿童的低级情感如快乐、兴奋、悲伤等,儿童的高级情感如道德感、集体感、责任感等。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二年级学段学生的情感逐渐地从低级向高级转变。因此,该学段学生了解历史知识不仅有利于增加他们的文史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三)加强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礼仪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及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修养的综合反映,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期是礼仪教育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能够使儿童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对培养儿童健全人格将起到重要的作用”[13]。《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对小学生的礼仪要求涉及四个方面:个人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礼仪。而古代蒙学教材《千字文》是从三个方面对童蒙礼仪规范教育进行叙述,如“容止若思,言辞安定”这是从个人礼仪角度劝诫儿童在与别人交谈时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言语措辞要稳重。“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这是从家庭礼仪角度指出上下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和谐相处。童蒙在家里要听从父母的教导。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外受傅训”这是从学校礼仪角度要求儿童在学校要听从老师的教导。浏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下册教材,笔者发现这两册教材对礼仪规范教育内容的选取十分匮乏。然而,当前该学段学生呈现出不文明的现象层出不穷,如个人礼仪层面,学生对于仪容、仪表方面的客观标准认识模糊,对于形象美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知。平时不注重自身的站相、坐相与走相。家庭礼仪层面,离家或归家不与家长打招呼,饭桌上缺少用餐礼仪。学校层面,纪律观念淡薄,参加升旗仪式奇装异服,在校园内不讲普通话。如果这些不文明现象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将对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中适当增加基本的礼仪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孙丽敏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2]李良品.试论古代蒙学教材的类型、特点及教育功能[J].甘肃社会科学,2004(3).
[3]董晓慧.《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4]百川.《千字文》与书法的不解之缘[N].人民日报,2014-07-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郭勇.美育思想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苏]B.A.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11]李唯.《三字经》与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D].固原:宁厦师范学院,2015.
[9]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0]戴丽敏,胡雨杰.婴儿异龄同伴交往的内涵、意蕴与价值[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