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军校毕业学员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军校;第二外语;文化;韩国语
一、序言
外语是我军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部分。深化军校外语教学改革,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军人外语素质,是军校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以英语为第一外语的主流形势下,部分军校相继开设了各种形式的第二外语课程,然而大多数课程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对语言所属国文化的导入和对学员文化意识的培养。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不可割舍的关系,学习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才能在相应文化背景下对语言的正确运用。笔者认为,将文化导入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使之共同服务于同一教学目的,可以更好的提高军校学员的外语综合能力。
二、军校第二外语教学现状分析
在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为深入推进军事院校外语教学改革,培养符合世界军事发展趋势要求的复合型军事人才,全军30多所院校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开设了分别针对本科学员及硕、博研究生的第二外语课程,然而大多数二外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强调语音、语法和词汇三要素的掌握,仅把语言作为符号进行传授,忽视了对语言所属国文化的导入和对学员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教员问题。外语教员普遍仅限于专业知识的研究,而对教学本身以及文化方面知识的研究甚少,同时军校非英语外语教员力量单薄,一般每个语种只有1至2名教员,不利于教学交流的开展。
其次,教材问题。市面上的外语教材非常多,然而没有专门的文化教材,使得文化课程不成体系。同时,几乎所有军事院校照直接引进地方大学教材,导致军校二外教学没有“军味”,无法满足军队需要。
最后,教学模式问题。几乎所有院校都具备多媒体语音室,然而由于军校的特殊性,学员自主使用的机会有限。同时军校学员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交流活动的机会几乎没有,教学形式只能限于单一。
三、军校学员主体的特殊性与知识需求
军校学员是军校教育和管理的主要对象,相比于地方大学生具有其特殊性。从学员构成上看,军校学员是由地方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和从各部队选拔士兵参加军校招生考试产生,学员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方法、效率等差异较大;从学习动机上看,军校学员享受供给制生活,没有找工作的压力,而且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外语学习的土壤和环境将逐渐减少,导致学员外语学习动力不足,同时军校学员几乎没有出国的机会,因此容易轻视外国文化的学习。
未来的军事人才只懂英语是不够的,第二外语课程的开设无疑是为军校学员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其他国家语言、军事、文化的明窗。在二外课程中导入文化教育对我军对外军事交流,提升维和能力等将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军人掌握他国文化,对提升信息获取处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展示良好军队形象有重要意义。
四、文化教育方法与策略建议
首先,外语教员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在重视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文化教育;教员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员视野,启迪学员思维;与国内其他优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交流。
其次,编写适合军校二外文化课程的教材。二外教员可以总结本校教学经验,借鉴其他优秀专业教材,编写符合军校学员知识需求的文化课教材,形成具有军事特色的二外文化课体系。
再次,不断拓宽教学模式。利用电教、音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员直观地了解外国社会的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等社会文化知识;引导学员自主利用网络、书籍等渠道主动接触外国文化;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员从这些具体活动形式中对所学文化知识有更深刻的感悟。
参考文献:
[1]李艳华.论高校韩国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教育与职业,2011.12
[2]马志媛.军校外语教学应突出军队特色[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4
[3]崔红男.浅谈韩国语教学现状及改进方案[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9
[关键词] 军事院校; 年轻教员; 初授课; 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76
[中图分类号] E2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144- 02
0 引 言
随着新军革的逐渐深入,军校教员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大批青年教员开始走上讲台,成为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大都学历较高,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为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军校发展的一支潜在生力军。但是,由于他们大多是从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没有经过专门而系统的军事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并且参加工作时间短,职业素养和能力欠缺,尽管有教学热情和较好的业务基础,但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新教员在初次授课时有很多事项需要注意,它们体现在授课前、授课中以及授课后的每个阶段,只要合理解决这些注意事项,便能顺利度过初上讲台的磨合期,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授课前
目前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员多为“80后”,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可塑性强,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宽,有较高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这些都是新教员的优势。虽然具有如此多的优势,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几乎所有新教员初授课时都会感到力不从心,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如此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教员没有处理好授课前的一些事情,从心理状态到专业素质都没有到位,出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1.1 端正态度,准确定位
大多数新教员都是从院校毕业即直接走上了讲台,此时他们已经完成了从一名学员到教员的转变,但最初只是物理身份的转变,要想从根本上完成这个转变,最关键的还是从思想方面入手,不能一味地按照之前的思维定势行事。
目前的新教员大多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历,并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同等学历人员在军队和地方上的待遇差距越来越明显,这就容易造成新教员产生失落感,如果没有足够强的信仰去坚持致力于军队教育事业,很容易使新教员对于自己的岗位不关心、不珍惜,甚至动摇在军队内部工作的信心。所以对于新教员来说,一定要正确对待这种物质上的差距,努力用武装自己的思想,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军队教育事业,并愿意为之奋斗终生,同时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影响。
1.2 虚心学习,积极调查
作为年轻教员最大的问题不是教学内容方面的东西,而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方面的东西,这些知识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专业文章获取,也可以通过向有经验的老教员请教学习获得,但更多的是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积累获得。新教员初始授课之前,有目的地听课,尤其是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员的课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听课可以从中学习授课的技巧与方法,掌控课堂的能力,以及为人师表的仪态,并且根据个人的特点将这些好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
授课之前,还要对授课对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教员授课不只是把自己所准备的东西在课堂上宣讲出来,而是要把自己所准备的东西让学员了解接受,所以要先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知识背景,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这样才有可能使学员掌握教员所准备的相关内容。
1.3 精心准备,积极备课
很多时候,所授课程和自己所学专业具有很大的差距,军校的专业课程与基层部队以及各种实际装备具有密切的联系,而这恰恰是刚从院校毕业的新教员的“弱项”,如果碰到这种情况,那么在接受授课任务初始就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例如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等,做到对所讲授的内容有清楚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上述过程实际上是备课的一部分内容,授课前的精心备课是高质量授课的必要前提。教员备课,如同影视导演编写脚本,事前所功夫的多少,直接决定着未来操作的成败。而对于新教员来说,缺乏备课的经验是非常普遍的。提高备课水平的有效途径一般如下:首要问题是端正备课思想,前提条件是钻研课程标准,基础保证是吃透学科教材,关键所在是设计教学方法,客观需要是深入了解学生,辅助环节是写好教学档案。同时对于年轻教员还要特别注重集体备课,孤军作战显然不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在自主实践反思中,在与专家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中,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技能。
2 授课中
多数青年教员初授课时未能视教学具体情况而采用合理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化的趋势明显,致使教学互动效果差,同时课堂驾驭能力不高,并且课堂教学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随意性很大,课堂缺少活跃气氛。
2.1 克服紧张情绪,合理缓解压力
新教员初次授课具有紧张情绪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种紧张情绪与台下的学员数量正相关。适当的紧张有利于授课的正常开展,但是如果过分紧张则可能导致一堂课的失败。紧张情绪因人而异,克服紧张情绪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向其他教员请教,学习别人克服紧张情绪的好方法,同时在课下以及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多和学员接触,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克服紧张情绪,适当地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也是克服紧张情绪的有效方法。
授课是一项考验体力与脑力的活动,对于教员来说,既要具备充沛的体力,同时还要具备思维敏捷的大脑。新教员对于这种双重考验带来的压力体会得会更加深刻。缓解高强度的授课给新教员带来的压力,一要合理安排时间;二要注意方式方法,提高效率;三要有饱满的情绪和平衡的心理状态。
教学督导也是导致新教员压力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新教员来说存在着急于表现和教学技能欠缺的矛盾,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如果有教学督导或者其他各级领导来听课,都会增加新教员的紧张情绪,使得新教员感觉压力重重。对于各级层次的听查课,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但同时不要为了迎合专家的口味而丧失了自己的特色。对于领导和各级专家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并且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或途径与之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以期达到一致。
2.2 融洽关系,注重积累
军校学员有别于地方院校的学生,他们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学员和教员的关系,除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外,同时还存在着一种军队特有的等级观念,这种等级观念一方面可以加强课堂纪律,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得学员和教员之间的隔膜加深,这样不利于课程的顺利讲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作为教员应该不要让学员有教员高高在上、不易接近的感觉,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课下要多和学员进行交流,在学习以外的方面多对学员予以帮助和指导。
融洽关系并不意味着与学员打成一片,没有师生之分,融洽关系的同时还要树立教员的威信,在军队院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教员与学员不仅是师生关系,还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教员在学员心目中建立起来的威信大部分是因级别所致,这样的威信是脆弱的。教员的威信是其资历、声望、才能与品德等决定的,这种威信是教员有效影响学员的重要条件,学员对有威信教员的课,总会认真地学习;对他的劝导,也更容易接纳。因此,形成和维护良好的威信,对军校教员来说意义重大。
授课过程中还要注重经验的积累,每一次授课无论对于新教员,还是老教员来说,都是积累教学经验的一个绝佳机会,尤其是对新教员而言,更要做到每次授课完毕进行总结回顾,总结一下本次授课之中好的方法,同时也要总结一下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在授课中出现的错误,避免同样的错误重复出现,这就是经验积累的过程。
2.3 与时俱进,合理安排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作为年轻教员一般都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于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如果不合理安排的话就会出现上述的弊端。在接受使用新方法、新理念的同时,不能抛弃优秀的老传统,尤其是那些在常年教育中得到肯定的优秀做法。作为青年教员,应该做到新老合理搭配,将优秀的新方法和老传统恰如其分地糅合在一起,比如要充分利用PPT的直观性,同时不忽视板书的强调作用,如此一来就能做到与时俱进,合理安排,使自己的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3 授课后
3.1 善始善终,严格考核
很多情况下,授课初期可能从精神上和体力上都比较充沛,上课情绪也较为高涨,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尤其是到了课程的结束阶段,难免会有放松的心态出现,对于自己和学员的要求也不如开始了。这种虎头蛇尾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年轻教员自身的成长,对于个人师德师风的塑造危害极大。所以从各个角度考虑,年轻教员对于自己独立承担的第一门课一定要做到善始善终,越到最后越要高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迈开走向合格教员的第一步。
授课后一般都要组织考试或者考核,这往往是学员最为关心的事情。考试不是手段,是目的,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方法,要让学员从思想上认清考核的真正涵义,消除对考核的抵触和恐惧心理,要把学员那种传统的划重点、背答案的陈旧思想废除,针对课程特色,传授复习、应考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从育人角度出发,教育学员不要作弊,正确对待考试。并且在阅卷打分的时候,做到公平公正,避免人情分、同情分的情况出现。
3.2 分析总结,展望未来
对于初授课的年轻教员来讲,大多数在上完第一次课以后,都有一种解脱、胜利的感觉,然后便将和课程相关的一切束之高阁。这种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做法却是不可取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应该在课程全部结束以后,进行一次细致的大梳理,并且最好有一份深刻的分析总结报告,这样对于自己的授课将是一次升华,能够有效提高自己的授课质量,同时可以使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理念。
分析总结要贯穿整个授课过程,对课前备课与课上实践进行总结,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程资源是否整合、对未预见言行的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置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分析总结其实就是分析问题,总结经验,部署计划,好的经验做法要保留,同时注意要发扬改进;失败的做法要查究原因,同时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最后要对下一次课的讲授有一个系统的蓝图,提前做好下次课的规划,以便再次登上讲台时,少一些初上讲台的青涩,多一份游刃有余的信心。
4 结 语
年轻教员的初次授课在其职业生涯中是重要的一步,如果这一步没有处理好,有可能对自己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可能产生厌烦的情绪,最终导致自己不能在教育之路上走得太远。教育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军事院校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色,作为年轻教员,尤其是初次授课的年轻教员,除了要拥有对军校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外,还要处理好整个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希望上述几点拙见能够引起年轻教员的共鸣,帮助年轻教员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 赵文华. 高等教育系统理论[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宏煊. 军校教育研究[M]. 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
【关键词】目标管理 学员管理 队干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59-02
在军校中,学员队队干部是从事学员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是学员管理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监督者。队干部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整个学员队的成绩,进而影响整个高校学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如何做好学员管理工作,是军校学员队队干部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到队干部的学员管理工作中,既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也是一种创新。
一、目标管理的内涵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MBO),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首先提出的。其基本内涵是企业组织或管理者运用激励机制的作用,以组织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执行过程中的跟踪控制、目标执行成果的奖惩为主要手段,把组织目标转化成被管理者的目标,通过员工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实现组织经营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1]它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理论的提出,是对管理学的一大重要贡献。哈佛大学的理查德•巴斯柯克认为它具有类似于哥白尼“日心说”的突破性效应。[2]该理论内容丰富,对军校学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很强,为队干部在新形势下做好军校学员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思路。
二、目标管理在军校学员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目标管理已被证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从目标管理的内容看,对军校学员实行目标管理,不仅可行,而且必要。因为一方面它有利于队干部变压制式管理为参与式管理。军校教育的科学系统性、严密计划性和学员学习、训练、生活的高强度、快节奏,要求学员的学习和生活必须在严格规范的令行禁止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很多队干部为了减少麻烦就采取简单的压制式管理方法来管理学员。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学员无条件地接受了这种压制式的管理,但实际上这种管理方法既不利于发挥学员的创新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员的第一任职能力。而目标管理特别重视人的因素,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在目标的制定和分解中,它要求全员参与,即队干部和学员骨干及学员一起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各层次目标的制定。它重视学员的主体地位,学员在其中有充分的发言权和自。此外,在目标执行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学员的自我控制,即学员在控制自我行为中带有主动性,而不是被迫或者压制着去控制,因而学员更具有创造性和学习、训练的激情,从而真正实现参与式管理。
另一方面,目标管理有利于队干部变“保姆式”管理为“导师式”管理。一般情况下,队干部从学员大一入学开始就和学员朝夕相处长达四年时间,从帮助学员熟悉、适应学校环境,到日常生活中琐碎细微事情的处理,从专业学习的鼓励与支持,到军事训练、模拟演习等的全程陪同,队干部基本处于一个繁杂忙碌的怪圈中,在对学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承担着一个类似全职“保姆”的角色。一旦实行目标管理,将有利于队干部摆脱日常杂乱无序的事务,成为学员的“导师”。因为一旦学员确定目标,队干部就充分放权,由学员实行自我管理,即由学员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和训练,并以目标为依据,不断地检查对比,分析问题,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实行自我控制。在学员自我管理的过程中,队干部的责任:一是深入基层,对学员的学习、训练情况按照既定目标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如有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二是当好学员的参谋和顾问,以商议、劝告的方式帮助学员解决问题,最终顺利实现导师式管理。
三、目标管理在学员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孔茨认为,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很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和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3]
在军校学员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一般从制定目标、执行目标和成果评价三方面展开,具体步骤如下:
1.制定目标
目标的设定是目标管理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执行目标和成果评价的基础。首先队干部根据大学全年的工作计划、战略任务和对学员的总体要求制定学员队的目标。学员队的目标一旦确定,队干部就要和学员队骨干一起研究讨论确定各区队、各班级的分目标。分目标是学员队目标和学员个人目标之间的一座桥梁。因此队干部在区队、班级目标设计和管理中,既要充分体现大学的方针政策,又要充分考虑每个区队、班级的差异性,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目标。在确定每名学员个人目标的过程中,队干部不能像传统的目标设定那样,单向由上级给下级规定目标,然后分解成子目标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而是用参与的方式决定目标。因为目标管理强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平等,强调尊重被管理者的权力、地位、价值和尊严。因此在实施目标管理时,队干部应和学员队骨干们一起结合每名学员的性格特征、志向、价值观等个体差异,采取与每一名学员共同探讨、协商的方法,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氛围内与学员一起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个人奋斗目标。这样的目标制定既是“自上而下”的,又是“自下而上”的,既能与学校、学员队、区队和班级的总目标保持方向一致,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目标体系,又能体现出学员的差异而各具特色。
在学员目标设置的过程中,每名学员的目标设置都应遵循SMART原则。S就是Specific,意思是设定学员个人考核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具体,不可抽象模糊。例如提高学习能力这一块,不能模糊、笼统地说本学期要努力提高自身学习能力,而应将学习能力具体化成学习成绩,最终具体到某门功课和类似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科目上。M就是Measurable,即目标要可衡量、能量化,能用数据表示的一定要用数据。例如某门功课的考试成绩就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合格,一定要有分值区间,到底是70~80分之间,还是80~90分之间,一定要具体量化。A就是Attainable,即设定的目标要适度,既不能超越学员的实际能力设置过高的目标,使其可望不可及;也不能设置太低,指手可摘,缺乏挑战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学员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队干部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对待那些自身条件较差的学员的目标,不能因为其影响了全队的成绩就心生怨言,而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其每一次进步。R是Relevant,即设定的目标要与学员的学习、训练、生活等重要事情紧密相关联,而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则不需设定目标。T就是Time-related,即时间期限,对设定的目标,要规定学员在什么期限内一定要完成,否则就是不合格。最后每一名学员都要将其制订的目标书面化,最终形成目标管理卡。此外,在目标设置的过程中,队干部要积极宣传目标管理的相关内容,使每一名学员都能理解、掌握目标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要让每名学员都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每个人完成了自己的个人目标,整个学员队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2.执行目标
目标制定后的关键步骤在于践行。在这一阶段,队干部和学员骨干要做好过程控制工作。
(1)分门别类、抓住重点。在目标管理实施的过程中,队干部既不能对所有学员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过分寄希望于学员的自我管理而任其发展,必须要按照ABC分类法的要求对学员实行分类管理。A类学员是指学业基础、综合体能和发展潜质等方面都非常优秀,且学有余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学员,他们的数量一般占整个学员的15%左右。A类学员一般都是学员队骨干。B类学员是指能够按照军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能够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的学员,他们的数量一般占整个学员队的75%左右。C类学员是指那些由于学习态度或者来自偏远地区其学习基础较差或者由于身体等原因,学习和训练等跟不上正常步伐,有可能不能正常或顺利毕业的学员,他们的数量一般占整个学员队的10%左右。对于A类学员,队干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大胆授权,让他们有充分的自来围绕自身目标和学员队目标开展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使队干部逐步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脱身,用更多的精力思考学员队管理问题,又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完成目标任务,真正实现自我管理。对于数量众多的B类学员,一方面队干部要借助学员骨干的力量来督促其完成既定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定时地采取抽查的方法来检查其目标完成情况,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对于C类学员,队干部要舍得下功夫、花力气来重点辅导。首先要积极通过调查研究,在与学员骨干和学员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分析、掌握每名C类学员的现状,并将C类学员的现状与目标要求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并根据差距分析原因,最终与学员一起针对原因共同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对策措施。在此过程中,要以学员为主体,队干部既要给予其适当的压力又要注意充分调动C类学员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积极倡导和扶持他们开展自我管理,最终实现由过去的“要你改变”到“我要改变”的目的。
(2)构建畅通的咨询指导渠道。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学员队骨干和普通学员们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心理问题和学术思想问题等。对此队干部一方面要积极协调上级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要和各级任课教员、学术专家等取得联系,寻求其理解和帮助,共同为学员建立一个专家智囊团,帮助、指导学员克服困难。在此过程中,队干部要积极将专家智囊团的能力、作用、联系方式和位置等描绘成知识地图,发放到每一名学员的手中,使其明白一旦遇到困难应如何寻求帮助。
(3)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目标管理是一个不间断的反复动态的循环过程,应随着学员学习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队干部要努力掌握各层次目标实施进度,为学员提供精确的反馈,以便学员了解他达到目标的程度及存在的差距,并按此调整他的努力程度或策略,以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每实施一个小目标,要让学员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情况,对于其取得的成绩要给予肯定和赞赏,对于其失误要及时批评指正。同时对于学员骨干和学员们在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创新方法和管理理念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3.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意味着一个目标管理周期的结束,也是下一周期的开始。该阶段主要应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对目标执行者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并决定奖罚。例如对班长的评价,可以首先由班长进行自我评估,如果可能最好提交书面报告。评估成绩按照优(90分~100分)、良(80分~90分)、中(70分~80分)、合格(60分~70分)、不合格(60分以下)五个层次进行。然后可以借鉴采用360°绩效评估方法,由三个围度的人对班长进行综合评价。第一是班长的上级主官,即区队长;第二是班长的下级,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班长可以自主选取两三位班组成员;第三是班长的平行合作者,班长可以指定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和其合作的其他班的两到三位班长。由他们对班长共同进行匿名评估,评估后的成绩与自我评估的成绩进行综合平均,即为班长的最终得分。所有学员的成绩都由此得出。只不过普通学员没有下级这一评估围度。评估成绩一定要及时反馈给每一名学员,如果学员有异议,还可以向队干部反映,申请一次复议。最后队干部和学员骨干一起对全体学员的实际评估成绩与事先设定的目标值进行对比检查,作出最终评价,并据此对每一名学员做出奖励或处罚的决策。奖罚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无论是对学员骨干们还是对学员,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奖罚一定要合理,否则会影响他们行为的改善。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对骨干或学员们实行处罚方案,也应以分析原因和总结教训为主,切忌过分指责,从而有利于保持相互信任的气氛。二是总结经验教训,把成功的经验、好的做法固定下来,并不断地加以完善,使之科学化、制度化。对不足之处则要细致地分析原因,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为今后顺利地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学员管理中引入目标管理,既是对学员队队干部工作思路的一种创新和挑战,也是当前军校学员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学员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员队队干部的辛勤工作,更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队干部必须要把握目标管理的规律,分清主次,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才能按照目标管理的要求做好学员管理工作,促进军校学员管理工作迈向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范诚梅.论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2009(11):43
【关键词】军校;人文教育;战斗精神
培养和强化军校学员的战斗精神,是部队建设极其重要的内容。战斗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加强人文教育不仅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更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军队院校来说,
人文教育在培养学员的战斗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思想层面、心理层面、情感层面等维度上,都为学员战斗精神培育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和充足的精神养料,成为激发学员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人文教育可以熏染勇敢精神,培养阳刚气魄,塑造血性人格,锤炼坚强意志,铸就强力民族魂。所以,在军校人文教育中突出战斗精神培育,构建未来具备“血性”精神的军官队伍,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只有建构合理的、可行的军校人文教育培育战斗精神模式,才能够极大提升战斗精神培育效果。
一、加强人文课程课堂教学,拓宽战斗精神培育渠道
人文课程是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载体,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哲学、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教员在授课过程中,除了传授人文知识外,在对古今经典战争进行分析表述时,既可以有对战争策略和胜负的剖析总结,还可以有对爱国将士同仇敌忾、前赴后继、捐躯为国难的大无畏精神的赞颂;在对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讲解概括时,可以对其价值信念、道德情操、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和借鉴;在引导学员赏析边塞诗时,可以深入挖掘诗人那一往无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战斗精神的培育就是感情的陶冶,灵魂的洗礼,人文课堂就是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文化意蕴,引导学员自觉汲取中外历史上优秀战争文化的养料;通过一系列饱含情感,性格鲜活的历史英雄人物形象和他们生动感人的事例来感染和鼓舞学员,使学员更好的把握战斗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树立献身国防建设的使命意识,强化他们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
所以对于军校领导和教员来说,要对人文课程培育战斗精神加以重视,要遵循学员战斗精神生成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把战斗精神培养纳入人文课程教学规划和学科建设之中,将战斗精神教育渗透于整个人文课程体系,要突出人文课培育战斗精神的针对性,让每一堂人文课都成为学员的战斗精神培育阵地;要优化整合人文课程教学内容,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同时,加大战斗精神培育的针对性,要深入挖掘人文课程课堂教学培育战斗精神潜力,使人文课程成为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支撑。
二、拓展战斗精神培育的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军校人文教育培育学员战斗精神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要拓展军校文化的内涵,围绕战斗精神培育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系列人文教育主题活动,将战斗精神培育引向深入。比如可以定期举办专题军事学术报告,邀请军事专家分析国际安全局势、我军军事斗争准备发展现状等,强化学员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使能打仗、打胜仗的思想在学员头脑中固化,随时做好奔赴战场的心理准备;可以经常聘请战斗英雄做报告,使学员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和体会英雄壮举,激发坚忍不拔、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和敢打硬仗、恶仗的战斗精神;要组织学员定期召开军事题材的优秀作品研讨会,不断提高学员的鉴赏能力,通过这些作品强烈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力,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培养他们奋斗不息、奉献不止的高尚情操;组织学员观看优秀的军事影视作品,然后撰写影评或读后感,通过感受影视作品中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来体会英雄人物的大智、大勇、大爱,从而培育学员足智多谋、敢于亮剑的战斗精神;要让铿锵嘹亮的军歌旋律时常回荡在校园上空,军旅歌曲节奏遒劲有力、音调高亢激昂,通过豪迈的歌声可以使学员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有效强化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战斗精神;文艺晚会、绘画书法、板报墙报等活动的熏陶、引导、激励功能,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营造“军味”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学员的战斗精神
环境熏陶是战斗精神培育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军校的硬件环境对于培养学员的战斗精神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是军校办学的物质基础,是构建战斗精神培养的物质条件,所以军校要突出军事特征,积极打造具有浓厚“军味”的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环境这一无形的力量,在其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用下,提高学员对院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首先,要将战斗精神融入到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管理哲学、价值追求等大学精神文化的内容之中,才能铸造出具有我军特色尚武精神的军校灵魂,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学员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军事斗争准备而奋斗与奉献的热情与干劲。其次要使校园环境具有浓郁的军事特色,如建造具有军事内容的雕塑园,标语牌,张贴古今中外著名军事家的画像、名人名言,悬挂献身国防,扎根基层等内容的标语口号等等,使学员时时处处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强化军人的角色意识,激发发奋读书,献身国防的强烈责任感和使用感。
再者,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不断发展的要求,强化心理战的物质技术建设。军队院校应建立现代心理战研究、试验中心,从事心理战研究,研制开发心理战试验设备,培养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四、加强人文教员合作教研,提高战斗精神培育实效
在传统的人文课程教学观中,课程往往体现着以知识为主要内容,以相对独立的课程为形态的特点,教学以教员为中心,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在这种状态中,教员是作为独立个体进行教学,具有“专业个人主人”的特点,“你备你的课,我上我的课”,这种教学方式之下,教员分别注重本门课程知识的逻辑系统,长期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缺乏教员间的相互合作,尤其是教学上的相互沟通与对话。如今,学员战斗精神培育成为了人文教员肩负的历史责任,它要求改变过去人文课程教学每门课程“单打独斗”的方式,而强化多门课程战斗精神教育内容交叉整合;要求改变过去人文课程教学一味注重人文知识传授的状况,教学中战斗精神培育的成分大为增加,这种变化给教员创新的空间与余地大大增加,同时教学中人文知识与战斗精神解读之间如何衔接是对每个教员的新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员个人的知识技能是有限的,靠单枪匹马去迎接挑战,实在是势单力薄。所以,教员合作教研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大家坐下来,畅所欲言,做真正的交流,让相同的、互异的教学理念在教研中融合,达到教员思想上的转变和共识,只有思想上的转变,才能使教员在行为上发生相应的变化,思想在碰撞中成熟,成熟的思想指导教员的行为,有了行为上的转变,才能在实施中采用新的理念、新的目标来培养学员。现实中,人文教员确实面临着很多困难,诸如“人们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习惯等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它已渗透到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因而教员的教学方式要由个人单独工作转变为与他人共同合作,教员要将自身教学的差异性变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达到共享,达到沟通。
人文课程培育学员战斗精神所具有的开放的,跨学科的特征,使得教员“单兵作战”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多元化的教育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人文教员教学合作的模式,建立同行互助的人文性合作的专业发展机制就具有客观必然性。对军校来说,不但新教员在教学成长中,会关注自己是否得到同事的认可,而且老教员的课堂驾驭能力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的对象、工作上的同事相互切磋、仔细摸索,才会有所领悟。尤其对于人文教员来说,绝大多数毕业于地方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战斗精神培育,对所有的教员来说都需要适应,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人文教员都是在教研活动的“摇篮”中成长起来的,教研组就是教员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基地。
总之,教员之间如果加强合作教研,形成合作的人文教员团队,营造出合作的氛围,构筑成学习型组织,培育学员战斗精神就必定能取得巨大成效。
参考文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教学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以某士官学校为例,大专学员学制三年,第一年在校进行基础课学习,第二年在校进行专业课学习,第三年在部队实习。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在校学习期间专业学习的时间较少,据统计,学员在校期间各课程占总学时比例分别是,基础课占60.6%,专业基础课占16.3%,装备专业课占23.1%,两年时间内学员能接触装备以及学习装备的时间为8个月左右。开展以装备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时间较少必然会影响学员掌握装备维修技能的效果。另一方面,学员部队实习基本上流于形式。据了解,部队对实习学员在装备学习上没有要求和监管,学校对学员实习也没有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和任务,学员处于部队和学校双方脱管的状态,使实习没有起到锻炼学员实践经验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士官教育研究不够,没有深入研究士官教育与大学学历教育的不同,没有设计符合士官学员的认知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学员入学文化水平不适应学习需求
据调研,以2013年至2015年某士官学校通信专业大专学员为样本,学员总人数为52人,大学学历3人,占5.8%,初高中学历49人,占94.2%,文化水平偏低是士官学员存在的一个普遍突出问题。通过与学员交流发现,他们对典型电路、电台原理维修等课程的学习感到很吃力,很难理解其中涉及到的模拟电子电路和高频电子电路理论基础知识,制约学员电台维修能力的培养。与其他专业不同,通信专业涉及到难度较大高频电子电路和抽象的通信原理,学员不仅要掌握电工电子、模电数电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具有知识牵引和总结的能力。目前生源的现实情况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要求。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招生条件的制定不满足专业需求,同时存在招生把关不严的情况。
(三)学员学习动力不足
有些学员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的甚至一心想退学退伍,逆反心理很强。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队送学制度不健全,基层部队对送学对象把关不严,导致有些学员专业不对口。大部分基层单位对送学人员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没有奖惩措施,导致学员没有适当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是学员主观意识原因。有的学员是为避免部队训练和享受学校假期而来校学习的,有的学员是被迫来学习,家庭矛盾较大,学习态度消极。
(四)教员队伍缺乏部队实践经验
从事士官教育的教员大多数来自军队院校培养的生长干部和地方院校培养的国防生,毕业后分配到士官教育岗位,对于部队实践的了解严重不足。缺乏部队实践经验的教员很难准确把握部队实战化人才的需求,对部队装备战术勤务应用方面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重点内容、实战化训练组织方式上存在“想当然”与“闭门造车”的情况,未能很好地贴近实战进行教学。存在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员来源单一。士官院校教员的来源主要是军校毕业生分配、国防生、地方大学生入伍,少部分是引入的部队技术岗位人员。分配的军校毕业生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的任职经历,虽然在军事环境中时间较长,但部队实践经历仍然不足。国防生和地方大学生入伍的教员更加缺乏对部队实际的认识和经历。调入的部队技术岗位人员相对而言对部队相关岗位比较熟悉,有一定的部队实践经验,但主要从事技术工作,对部队训练情况了解不多。另一方面是师资培训机制不全面。院校和部队之间的人员交流较少,互相代职的时间最多一年,调研多采用参观、座谈等形式。通过这种代职和调研可以获取一定的部队实际情况信息,但与参与实践所获得的认识仍然有较大差距。
二、改进教学的对策
(一)院校和部队形成合力,把学员实习落到实处要想扩展学员的实践能力,去部队实习的一年尤为关键。要解决当前学员部队实习流于形式的问题,关键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院校应为学员部队实习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下达学习任务,教员定期通过电话和军队网络进行回访和检查,让学员带着任务去部队,在部队实践中锻炼战术使用和装备维修能力。另一方面,部队应对学员实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为学员安排专业对口的岗位,采用可行的促学措施,与院校形成合力,使学员在实习中获得扎实的实践经验。
(二)教学管理相辅相成,解决学员存在的主观问题
针对学员文化基础不扎实的问题,首先从生源方面解决,学员入学后严格组织复试,对于复试不合格的学员退回部队,从源头上提升生源质量。其次,要针对学员文化基础的特点,完善和调整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授课中插入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点,利用自习课时间为学员补课,确保学员能听得懂、跟得上。针对学员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队干部和教员要共同做好学员的思想工作,及时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深入了解学员的学习、生活、家庭以及交往圈等各类信息,切实为学员解决困难问题、让学员从思想上摆正心态,从根本上“爱学、乐学”,以利于学员能力素质的培养。
(三)调整教学侧重点,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从实战化要求和部队需求出发,结合士官学员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点,把装备的战场应用作为教学重点。目前通信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装备功能上的操作、检测和维修,没有涉及到装备的战术勤务和战场运用,而在实战环境下战士熟练的战术性能操作远比功能性应用重要。因此,应将电台通信勤务、通信法规、战场抢修等内容列入教学重点。并且,按照实用性原则,精选出能满足维修的专业基础知识,如电路基础、焊接技能、仪器仪表使用等;挑选出实战环境下用到的专业技术知识,如电台的一般操作、通用检测仪器的使用、原理维修等,删掉其他与实战化联系不紧密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 弹药保障;人才成长;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16-02
0 引言
军校教育阶段是弹药保障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其以后事业发展和成就都有重要影响。追踪和分析弹药保障人才成长过程,研究其规律性特点,对于军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军校教学评价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应当顺应弹药人才成长规律,着眼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早出人才、多出人才的科学的育人环境。
1 弹药保障人才成才评价标准
研究弹药保障人才成长过程和规律,首先应明确成才的评价标准。笔者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衡量弹药保障人才成才的标准。
1.1 做出过突出贡献或成绩突出 贡献大小和工作成绩是对工作精神、态度、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量,弹药保障人才通过努力,在各自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或取得有目共睹成绩,这是对个人工作态度和能力的最有力、最直观的综合性的证明,标示着他已成为弹药保障领域的有用
人才。
1.2 多次获得过奖励或荣誉 弹药保障人才获得奖励或荣誉,往往与其做出的突出贡献或成绩相伴而来,是用人单位对该人才的全方位肯定。目前奖励和荣誉的种类很多,比如立功、嘉奖、优秀人才奖、荣誉称号、科技进步奖等。有的是从某一方面进行奖励,有的是综合性奖励,总之都是对人才成才的肯定。获奖次数越多,说明人才越优秀。
1.3 独挡一面或胜任重要岗位 成绩的取得或荣誉的获得跟环境、机遇等因素都有关系,有的弹药保障人才受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虽然没有取得瞩目的成绩或耀眼的荣誉,但经过锻炼和努力,在弹药保障的某一领域或岗位能够独挡一面,成为骨干分子,得到单位的认可和同事的肯定,仍然可以认为是该领域的优秀保障
人才。
1.4 进步较快 “进步快”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工作方面,短时间内取得较大进步,二是职务、级别晋升较快,这里主要指后者。进步快慢同样受到制度、环境、机遇等因素影响,不宜独立作为评判成才的标准,但可以作为参考依据。进步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弹药保障人才不仅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而且还得到了回报。
2 弹药保障人才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规律性特点
2.1 军校教育阶段是弹药保障人才成长的孕育期 院校是人才的摇篮。对于学历教育的学员,从一名普通高中毕业生成长为一名优秀弹药保障人才,军校四年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弹药保障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积累,二是弹药保障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三是信念、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成熟。这些都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的素质。对于任职教育人才,至少时间的缩短,三个方面的教育内容都是不可或缺的。
2.2 特定的工作环境是弹药保障人才成长的土壤 弹药保障人才的成长,里不开特定的弹药保障工作环境。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长期以来弹药保障的各个岗位大都处于人才饥渴状态,对弹药保障人才的需求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为弹药保障人才快速成长创造了先天条件;弹药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也对人才自身的知识更新和能力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为人才施展才华、快速成长提供了广阔天地。院校的教学环境也是弹药保障人才成长的初始环境,为人才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2.3 明确的目标是弹药保障人才成长的原动力 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从十几岁就进入了自导期,对外界信息自主取舍,自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而弹药保障的客观环境使人才能够根据主客观条件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自觉地强制性地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汇聚在这一目标上深入开掘,希望在这个领域走在所有人的前面。这种正确的自我引导、自我调控、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是成才的一个关键因素。实际调查表明,95%的优秀弹药保障人才在成长阶段都具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
3 弹药保障人才成长对军校教学评价改革的要求
3.1 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应着眼部队弹药保障发展需要 军校培养的弹药保障人才是为部队服务的,人才所学要为部队所用,因此教学评价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制定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制作的教案和课件等,不能脱离部队实际,闭门造车,而要紧贴弹药装备,紧贴部队弹药保障需求,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有用武之地。由于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弹药保障理念、保障方式等也不断推陈出新,教学内容的更新必须跟上弹药装备发展的步伐,甚至超前于装备发展。
3.2 对教学主体的评价应侧重弹药保障人才成长效果 教员是教学组织的主体。一直以来,对教员的评价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于注重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效果,评价时把重点放在了检查教材、教案、课件等是否规范、美观上,而对其内容和产生的教学效果却不闻不问;二是过于注重课堂教学检查而忽视课下学习效果,仅通过组织专家听查课就对教员的教学能力给出评价,对学员的实际学习效果、课下学习情况等未加评判,这样未免显得有些片面;三是只注重院校教育阶段对教员的评价而忽视人才后续发展的反馈作用,一名教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如何,最有说服力的是他培养出了多少优秀的弹药保障人才,对教员评价最有发言权的是成才后的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一名优秀的教员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他的精神、态度,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
因此,教学评价应从弹药保障人才成长的实际效果出发,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对教员做出准确的评价。评价标准上应全面客观,评价模式上应不拘一格,评价时间上应前延后伸。
3.3 对教学对象的评价应遵循弹药保障人才成长规律 对教学对象的评价对人才成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从弹药保障人才的成才标准和成长过程来看,优秀保障人才应具备专业过硬、不怕吃苦、善于协调关系、有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能力或素质,在军校学习阶段就应该向这些方面努力。因此对教学对象——学员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应以优秀弹药保障人才为参照,首先应熟练掌握弹药保障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达到“会组织、会讲解、会演示、会操作”的“四会”要求,这是日后立足之本;其次应具备综合素质,除了对感知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等智能因素进行评价外,对于理想、志向、兴趣、毅力等在成才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非智能因素也不能遗漏,良好的非智能因素可以使智能因素沿着正确的方向充分发挥其潜力。在评价模式上,应打破常规,充分听取任课教员、毕业设计指导教员、毕业实习带队教员、综合演练指挥教员、同学、学员队干部、实习单位等多方面意见,给全方位立体性评价,敦促学生在军校学习阶段就主动向优秀弹药保障人才目标
靠拢。
参考文献:
[1]张辉,李斌斌,吴艳.军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初探[J].科技信息,2007(07).
(中国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25)
【摘 要】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军革,走有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努力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这是摆在我军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完成这一重大课题,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随着军队院校教育改革与编制体制调整深入推进,院校教育更加注重紧贴部队需要,向战斗力聚焦,对学员领导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很多院校学员培养与管理向旅营模式转变,设立兼职骨干岗位,实行学员自我管理,以此作为培养学员领导能力的主渠道。但在实际运行中,学员兼职骨干的作用发挥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员领导力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 军校学员领导力;精兵之路;中国特色军革
1 学员兼职骨干作用发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近年来对我校兼职骨干制度运行情况总结分析,影响和制约兼职骨干作用发挥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营队干部管理教育理念、学员骨干本身认识和兼职骨干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三个方面。
1.1 营队干部对学员兼职骨干培养使用方面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现象
如在骨干选拔上没有经过细致考核,对任命的骨干没有系统的进行岗前培训,只进行简单的队列训练或骨干训话,导致新骨干上手慢,管理上出现脱节现象。这反映出一些营队干部在学员领导力培养理念上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还停留在把学员骨干充当传话筒和被动执行者层面,满足于把学员管住管死,而不是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思考开展工作,久而久之,学员骨干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被动服从和唯上的等靠思维,管理上大小事都依赖营队干部发话做决策,丧失了主动思考决策的能力,因此,常常出现一些骨干工作能力不足,不会管的现象。
1.2 学员骨干本身囿于等级意识不强而存在不敢管、不愿管现象
从调查中了解到,尤其是没有实行高低年级混编的营队,一些班排骨干反映学员之间都是同学关系,朝夕相处都在一起,而且骨干基本上军校四年都要轮换当一次的,所以等级观念不是很强,没有学员与干部之间等级那么明显,平时骨干在管理中,对于一些违反纪律和平时作风不强的学员,总抹不开面子,有迁就照顾的情谊在里面,所以在管理力度上不是很大。这种情况需要学员营队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强化普通学员和学员兼职骨干等级意识和职责意识,而且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才能达到。
1.3 兼职骨干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骨干考核方面时间周期较长,考核评优数量较少,也影响和制约着骨干积极性的发挥,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骨干尤其是班排级骨干,工作也很认真踏实,但因为奖励评优名额局限而得不到表彰,从而使学员对骨干任职的兴趣大打折扣。
2 发挥兼职骨干作用,着力把握三个环节
学员领导力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而学员兼职骨干作为培养领导力的重要平台和主渠道,兼职骨干作用发挥直接关系到领导力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如何发挥兼职骨干作用是关键。
2.1 把握选人用人环节,切实做到选准配强骨干
狠抓兼职骨干选拔环节,激发骨干竞争上岗意识。要遵循学员岗位锻炼和成长规律,结合岗位需要的特质,突出竞争上岗意味,有区分的进行选拔。(1)遵循逐级选拔的原则。骨干选拔带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是塑造学员等级观念的重要过程。在实际骨干选拔中,还存在从班级到连级骨干的跨越,导致了个别骨干能力素质与现任岗位不匹配,上手慢,群众中威信不足,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必须严格遵循逐级提拔培养的原则,即从副班长到营参谋乃至机关兼职参谋,排长要从优秀班长中产生,连干要从优秀排长中产生,营参谋干事要从优秀连干产生,优秀的营参谋干事要向旅机关和学校大机关进行推荐的程序,要排除各种干扰,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骨干,多岗位锤炼,才能够锻造学员的组织指挥与管理能力。(2)增加考试与考核项目。为了激发学员竞争上岗意识,要从开始就注重培养学员以实力能力取胜的理念,通过选拔的学员骨干至少会在个人素质方面足以服众,为下步的管理实践打下坚实基础。考试与考核项目分为普考共同项目和岗位区别类项目。普考共同科目设置为条令法规知识(包含各级职责)和队列指挥(重在组织指挥和口令)、体能五公里和单杠。岗位区别类项目,连长考核拟制训练计划,指导员考核情景动员讲话,副连长考核卫生区划分与内务检查。(3)结合岗位特质需要筛选。结合岗位需求的特质,对候选人进行筛选。连长侧重于组织指挥及性格方面筛选,指导员则主要是政工潜质的筛选,副连长则注重工作细致任劳任怨型的性格筛选。如连长岗位要选拔性格刚毅,作风泼辣的学员,而指导员要选择性格活泼,善文口才好的学员。
2.2 把握培训上岗环节,切实进行系统培训。
对新任骨干进行系统培训是确保骨干及时掌握套路,为下一步管理能力提高打下坚实基础的主要途径,尤其是新骨干接手岗位后要及时进行培训和帮带。(1)岗前教方法。新任骨干有热情但普遍不会干,学员营干部要区分连级、排级、班级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的重点是熟悉掌握人员职责及各项法规制度,实际工作中发现许多新骨干对法规制度不熟悉,不能够以条令条例及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和进行管理,造成了管理无依据,往往靠一些土办法或者不成熟的经验去管理,靠命令去压服,用一次两次还管用,时间长了人员也疲了,指挥不动了。所以骨干培训重在灌输依法治军思想,靠规章制度办事。除此之外,还要讲授各个兼职岗位的特点和规律,各级管理的内容和重点难点问题都要涉及到,让新任骨干发挥积极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引导大家当好一个连级骨干、排级骨干、班级骨干。(2)搞好传帮带。组织新老骨干座谈会,让优秀骨干谈体会,有条件的邀请高年级优秀学员骨干来作辅导,让老骨干的经验教训通过座谈,传授给新骨干,发挥学员教育帮带学员的最大效益,这也是解决新骨干经验不足,能力不强的重要手段。(3)工作实践中常指导。在日常管理中,学员营干部要通过定期骨干管理形势分析会或骨干座谈会,主动了解骨干在管理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梳理共性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耐心讲解方法,多表扬,多鼓励;平时要注重强化骨干职责意识和等级意识,克服面子问题,给予他们支持,引导学员大胆管理,敢管愿意管。对于能力弱的骨干要重点关注,指定专人进行帮带指导,不要动不动就责骂骨干,挫伤骨干积极性。
2.3 把握政策激励环节,激发骨干创先争优热情
骨干考评牵涉骨干评优评先利益,是激发骨干热情的重要因素。(1)要每学期期中和期末都要组织对骨干进行考核测评。采取个人述职与民主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取公示的手段将测评结果及时反馈给骨干,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优秀骨干评选的重要依据。对测评中排名靠后的骨干进行重点帮带,督促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对责任心不强,管理能力弱的骨干进行批评教育,对群众意见较大的及时进行调整。(2)要完善骨干奖惩制度,提升兼职骨干荣誉值和奖励含金量。在提升骨干荣誉值方面,以旅为单位组织任命仪式。在奖励方面,适当增大优秀兼职骨干评选比例和名额,并将优秀骨干评选同立功受奖、入党、考研加分、评优等生、毕业分配等挂起钩来,并作为重要参考,让大多数骨干看到希望,有奔头,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骨干创先争优热情。
关键词:分级教学,i+1理论,任职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分级教学又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环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 这一《要求》明确体现了传统教学中一直重视,却又尚未从根本上解决的“因材施教”的问题。尤其是在目前军队院校正面临着从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的这一现状下,分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的实施意义略作分析探讨,以期使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为在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1、 从教育学层面分析:分级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从哲学角度讲,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实践这一原则的教育家。他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使弟子扬长避短,学有所得,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培养出了各具千秋的七十二位贤人。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对孔孟的因材施教思想倍加赞赏,他总结孔子的教育经验说:“圣贤施教 ,各因其才 ,小以小成 ,大以大成 ,无弃人也。 ”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最大弊端是“教学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是针对学习者不同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施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承认差异、张扬个性,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员,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员,使每个学员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
2、 从语言习得层面分析:分级教学,能使学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起点。美国着名的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中的i+1理论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i+1理论指出,i(input)是指与语言习得者语言水平相当的语言输入,即这种输入为语言习得者已有的语言知识。i+1是指高出语言习得者语言水平一个级别的语言输入,这是最易接受的语言输入。如果语言输入内容太难即 i + 2,则无法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相沟通,他们就会失去自信心,从而进不了语言习得机制进行内化处理,最终导致学习的失败。另外,语言输入的内容也不能太接近甚至低于学生的已有水平即 i + 0,否则内容太贫乏,没有挑战性,学生就学不到新的知识和技能。按传统的自然班组织教学,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无法在同一课堂上将自己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控制在“i+1”的水平上,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只有按照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组织的分级教学,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语言输入是“可理解性输入”,并且最大限度地避免学习者的情感障碍,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高的效率。
二、在军校任职教育体系下推行英语分级教学的重要意义
任职教育是军队院校为满足受教育者担任某一新的职务需要而进行的教育,包括军官和军士的任职教育,是在学历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任职教育具有鲜明的岗位和专业特色,其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既包括进修、培训,也包括军事硕士专业研究生等高等学位教育。从军事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现实与发展看,任职教育的本质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创新教育为灵魂、岗位任职为目的的,因此英语分级教学在任职教育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分级教学有利于学员个性发展
任职教育是以学员为中心的教育,所以在教学中以学员为本,按照学员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制定相对折衷的教学目标,这样致使基础好的学员学习很轻松,而基础差的学员学习吃力,直至丧失学习积极性。而分级教学是按照不同的级别制定不同教学目标,不要求所有学员一定达到同一教学目标。分级教学为不同起点的学员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有助于学员学习英语的外在压力转化成内在动力,取得个人真正意义上的进步,符合军队院校促进学员个性和谐发展的要求。
2、分级教学有利于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员教学的积极性
任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岗位任职是学员接受培训的目的和方向。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针对毕业后走上的不同岗位需求而进行分班,这样有的放矢的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从内在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另一方面,分级教学也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由于授课对象层次趋于统一,在教学素材和教学手段的选用上,也为教员们带来了了极大的便利。教员授课时便可游刃有余,不必再为如何头尾兼顾而大伤脑筋。这样有针对性的备课,大大方便了教员授课,也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分级教学有利于师资合理配备
分级教学从内在上优化了师资配置,为任课教师创造了充分发挥授课才能的空间。在笔者围绕这一议题的调研中了解到,有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员,擅长把语法概念讲得生动活泼,学院安排他在C班(笔者所在院校的英语教学按照学员的水平从高到低,依次分为A班,B班和C班)任课,他说:“在C班进行教学,我讲课有针对性,学生易于接受。”而教授A班的任课教员也对教学效果表示满意,认为学生们基础好,接受力强,即使加快进度,学生们仍然理解得很好。这样,分级教学除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不同外,在师资等方面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平等地享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
4、分级教学成功推动我院素质教育
分级教学,也称差别化教学是在我院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理念下开始实施的。成功素质教学观认为:大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塑造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要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在新阶段,军队院校教育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任职教育为主转型,任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任职人员胜任某一岗位的任职能力,而分级教学对学员个性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小结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作为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都有适合它生长的土壤。但是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例如,对学员心理上的影响,教学管理中的缺陷,教材选用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等等。然而在以任职教育为主的军校教育中,分级教学是利大于弊的。在军校教育转型过程中,我们应牢牢抓住任职教育的核心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贯彻分级教学这一可行性理念,同时这也顺应了大学英语教改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提到宝洁公司,我们肯定会想到其著名的多品牌策略。
在市场上你找不到任何一种产品和商标名称为P&G(宝洁公司的英文名称),但几乎在每个家庭里,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产品,“舒肤佳”香皂,“佳洁士”牙膏,“海飞丝”、“飘柔”、“潘婷”洗发水,“汰渍”、“碧浪”洗衣粉,“护舒宝”卫生巾……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是宝洁公司的杰作。
“飘柔”顺滑,“海飞丝”去屑,“潘婷”营养,这些产品的特点深入人心,人们已经习惯在这几个品牌中进行选择。宝洁公司也依靠多品牌、差异化营销,在日用品的诸多市场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市场占有率。宝洁的市场竞争口号是:如果某一个种类的市场还有空间,最好那些“其它品牌”也是宝洁公司的产品。着实令其它公司望而生畏。
然而,这并不是宝洁公司获此殊荣的原因。
当宝洁遇到海豹突击队
同时获得奖项的,是宝洁公司CEO麦睿博(Bob McDonald)。“我把自己看作公司的‘首席人才官’。”他这样说道,“在成为公司CEO后,我一直认为领导力是保证我们成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麦睿博,这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坚信,开发领导力是使宝洁这个消费品巨头在全球经济增长停滞时期,仍能保持盈利和现金流双双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1980年代,宝洁公司创立了一个领导力模式――3E模式,即Envision(想象),Enable(实现),Execute(完成)。“现在我们发现还可以加上一个新的E,就是Engage(融合),今天没有任何一个领导者可以做到孑然一身,他需要合作。领导者必须将周围的人加以融合以共同完成工作。因此,我们对如何合作进行实际训练,把它作为我们领导学院培训的一部分。对于自己的合作能力,大家可以从各自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回馈。”麦睿博说。
从174年前诞生至今,宝洁已经形成了自己十分鲜明的特征,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人才培养制度。而当西点军校出身的麦睿博参与到这个制度中的时候,很明显,宝洁的管理层开始借鉴美国海豹突击队的管理模式。
这些培训不仅包括正式的,甚至各种非正式的培训都包含在公司人才培养制度之内。2000年,当雷富礼担任宝洁CEO时,他要求当时任公司首席运营官的麦睿博开设总经理学院,向每位学员教授基于价值观的领导力课程,这个课程是由麦睿博本人创立的。他所教授的学员累计超过250人。很多局外人认为公司CEO把自己的时间用于授课简直是疯狂之举,麦睿博回应道:“这是公司最有价值的资源,这就是宝洁公司与其它公司的根本区别。”
是CEO,更是授业者
麦睿博始终关注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中300至400名重点人员的学习情况,并对公司董事会候选人员的课程进行评估。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防止公司“脱轨”――公司设置的包含360度全方位评估在内的快速反馈系统,会及时发现并分析哪里出现问题。“我们在课程中会随时进行测验,让学员保持紧张状态,但不会让他们感觉崩溃。”外表谦逊温和的麦睿博时刻体现着他的军人品质,“我们经常会将最优秀的学员安排在最棘手的岗位上,因为课程的难度很大,他们通常不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这些课程的设置来源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宝洁加拿大公司任职时,他参与到一些核心小组的工作中,曾经提议用薄型环保材料包装液体产品,这种包装在当时的市场上还没有被使用过,而且被认为注定会失败,他的提议最终被搁置了。
“我发现核心小组的成员并不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我认为和通用电气、IBM、3M公司一样,宝洁是一个学习型的公司。我们生活在一个UVCA(多变的、不确定的、错综复杂的、含混不清的)世界中,无法预知未来。我们能做的是建立一个提倡柔性的、顺应社会的学习型系统,一个乐于承担错误的机构。”
每年7月,麦睿博都会带领来自全球各地的150名管理者到西点军校或美国创造性领导力中心这样的地方进行领导力方面的培训。宝洁每年的研发支出达到20亿美元,其中的半数用于领导力培训,而把领导力培训放在研发费用里,不知道是否是宝洁的独家算法。
麦睿博将他的课程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对于每一位有前途的管理者,他会尽量安排更多的岗位,令他们拥有更全面的领导能力,同时也对公司有更全面的理解。他本人就是受益者,除了在宝洁的美国、加拿大公司担任多项职务外,他还在亚洲――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工作了数年。
在相同中创造不同
宝洁一直把创新视为生存之源。在公司总结的五大优势中,创新便是其中之一。公司希望每一名员工都有责任传递创新理念。“身为一个企业,在必须保持相同的使命和价值观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让每一件事不同寻常,这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因此,即便是工厂生产线的一名工人,也要想方设法地改进产品生产的方法。或者你是总部办公室的行政助理,同样需要对工作有所创新,以持续改进我们的交流效率,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在麦睿博看来,如果一名员工的目的是想改善自己的生活,那么他就应该意识到自己就是消费者,这样就可以设身处地地去解决工作中准备解决的问题。“我们会走入家庭,会和消费者一同购物,努力去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惑,一项大创意的诞生就来源于对生活的洞察。”
现今的市场变得更加的现实,消费者面对一个新品牌或产品时,会非常挑剔,为什么要买这些产品?他们不光看品牌,还要了解品牌后面的生产企业。因此,重要的是让消费者了解宝洁是一家注重社会使命感的公司,公司不仅宣传品牌,而且注重慈善事业。“我们鼓励员工参与社区服务,这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与之前相比,即使放弃了部分私人时间,那些参与到社区服务的员工也认为他们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取得了更好的平衡。”麦睿博说道。
创造不同的“白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