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田间管理范文

田间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田间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田间管理

第1篇:田间管理范文

关键词 小麦;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后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2.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85-01

小麦是安徽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是小麦栽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田间管理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小麦能否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现将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冬前管理(出苗—越冬)

此时期是小麦一生中的开始,是简单的初期营养生长,此时矛盾并不突出。此时期主攻目标是培育壮苗。在此期间要进行如下田间管理。

1.1 查苗与补苗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疏苗,确保苗全、苗匀。个别缺苗断垄或漏播,及时浸种带水补种。待麦苗长到四至五叶期,结合间苗,进行1次带水移栽补苗。

1.2 化学除草

出苗后,应抓紧利用冬前的温暖天气,进行化学除草,以防春后杂草基数过大造成防除困难。冬前除草最佳时间为小麦三至五叶期。在猪秧秧、泽漆等杂草重发田块,在猪秧秧二至四叶期或泽漆二至三叶期用10%苯黄隆可湿性粉剂150 g/hm2+20%使它隆乳油300~450 mL/hm2进行茎叶喷雾;以荠菜、麦家公、播娘蒿、盖草为主的麦田,可使用10%苯黄隆可湿性粉剂195 g/hm2左右或5.8%麦喜悬乳剂225 mL/hm2,对水450 kg在杂草二至四叶期茎叶喷雾[1]。

1.3 中耕松土

冬灌后要对麦田进行中耕;对肥水较高和有旺盛趋势的田块适当深锄些,以控制无效分蘖;对弱苗适当浅锄,促使其转化升级;对群体过大、过旺麦田,可采取深中耕或镇压的措施,控旺转壮,保苗安全越冬;对因晚播形成的苗小、苗弱的地块,也可进行浅中耕,以促弱转壮;对浇过蒙头水和分蘖水的麦田,要及时中耕,以破除板结、除掉杂草、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根蘖发育[2]。

1.4 及时浇好越冬水

小麦适时浇灌越冬水能够稳定地温,提高耕作层含水量,是培育壮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播种后30~50 d,依据土壤墒情、苗势强弱,浇足越冬水。冬灌一般在日消夜冻时进行,灌水后适时中耕松土。对基施氮肥不足的地块和苗稀、苗弱地段,结合浇越冬水适量施肥。一般浇水450 m3/hm2左右,未分蘖盘墩的麦田不宜浇越冬水。在冬季干旱的情况下,每次寒潮来临之前,一定要浇好迎潮水,以防冻害[3]。

2 春季管理(返青—挑旗)

这一时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即发根、长叶、长秆又长穗,是决定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矛盾突出,需水、需肥的最多时期。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协调地上部和地下部、群体和个体、营养生殖和生长生殖之间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光合生产率,达到穗足穗大,同时要根据麦苗长势长相、前期肥料基础和天气情况等进行管理。

2.1 化学除草

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小麦起身期进行化学除草,但是拔节后就不能使用化学除草。

2.2 追施拔节孕穗肥

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小麦基部第一节间定长、分蘖开始死亡、群体叶色褪淡、分蘖高峰已过时施用。具体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初。追施方法一般为随雨水撒施,遇旱时浇水与施肥相结合[4]。可施用尿素75~150 kg/hm2。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期进行施肥;群体偏小、苗情偏弱、茎蘖数不足的可适当提早施用。

2.3 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拔节初期(3月中旬),对小麦纹枯病株率达20%以上的田块,用20%井·蜡芽(纹真清)悬浮剂1 500 mL/hm2,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450~600 kg喷雾防治。蚜虫达到500头/百株的田块,同时加施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或20%啶虫眯可湿性粉剂225 g/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大功臣、蚜虱净)450 g/hm2进行综合防治。麦蜘蛛达到600头/m行长的田块,同时加5%阿维菌素乳油450 mL/hm2喷雾防治[5]。

2.4 预防倒春寒

淮北地区属于南北过渡气候带,春季往往有强寒流或寒潮侵袭。因此,要随时掌握天气情况,在寒潮来临前可采取喷施磷酸二氢钾等防冻剂、灌水、熏烟等措施进行预防。寒潮过后要及时检查苗情,发现冻害现象,及时采取喷施生长调节剂、激素及补施氮肥或叶面喷肥等措施补救[6]。

3 后期管理(开花—成熟)

此时期是小麦从混合生长转入纯生殖生长期,是小麦花授粉受精和籽粒形成及灌浆时期,是决定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时期。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做好护根保叶工作,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和充分灌浆,提高千粒重,达到粒多、粒饱。

3.1 加强肥水管理

小麦抽穗期至籽粒灌浆期是叶面喷肥的最佳时期。可叶面喷洒1%~2%尿素溶液,对缺磷田块可加喷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7 d喷1次,连喷2~3次。加强抗旱排涝护根,遇旱时及时浇水,但不能浇多,要及时排涝降渍护根。

3.2 拔除杂麦杂草

对于部分麦田野杂麦和杂草偏重发生,造成麦田整齐度降低,影响个体发育。麦田野杂麦和杂草除治的最有效办法是人工拔除,要做到“见1株拔除1株”、“连根拔除”,确保野杂麦和恶性禾本科杂草得到有效根除。

3.3 病虫害防治

小麦生育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时期。小麦扬花初期防治赤霉病,可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对水450 kg进行喷雾[7]。在小麦抽穗期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吸浆虫、麦蚜等,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 g/hm2+40%毒死蜱乳油450 mL/hm2+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450~675 kg进行田间喷雾。

3.4 适时收获

收获过早,籽粒灌浆不充分,千粒重低;收获过晚,落粒、掉穗增加损失。农谚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就是这个道理。适时收获是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8]。据试验证明,小麦千粒重在蜡熟末期为最高,因此此期收获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收获越晚千粒重越低。收获后,有条件的地方应晾晒1~2 d后再脱粒,这样一般可以提高千粒重2 g左右。优质专用小麦还应注意在收获时要单收单脱,单独晾晒,单贮单运,防止混杂。

4 参考文献

[1] 刘淑君,崔艳红,刘素爱.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8):71.

[2] 何宪平,李明芳,薛凤梅,等.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81,83.

[3] 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等.基本苗和氮肥运筹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J].华北农学报,2010,25(5):182-186.

[4] 李顺乾.旱寒区黄绵土冬小麦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例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1):47-48.

[5] 赵慧芳,潘一展.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8):49.

[6] 韩宝文,邢素丽,刘孟朝.中高肥力壤土小麦氮钾肥相互效应关系定量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6,21(S1):34-37.

第2篇:田间管理范文

1 播前准备

1,1土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结构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10~15g/kg,碱解氮60mg/kg,速效磷8~10mg/kg,总盐含量4-6g/kg,地下水位低,灌排条件好的沙壤土或轻粘土。前茬作物以麦类、豆类、亚麻、油菜、玉米等浅根作物为宜,严禁重茬、迎茬,实行4年以上轮作。

1,2播前整地

以“墒”字为中心,适时整地,适墒(手捏成团,扔地易散)。秋耕冬灌地早春应及时耙耱保墒;春灌地应根据灌水时间和土壤质地,适墒耙耱整地,耙深5~6cm。整地质量达到“墒、平、松、碎、净、齐”六字标准,有利于机械操作和保全苗。

饲用甜菜要求土层疏松,透气性好,水肥供应充足,杂草少。因此必须深耕,一般耕深20~25cm,要求秋翻冬灌,耕后及时灌水,为第二年春季早播打好基础。未秋翻的地块,可带茬灌水蓄墒,灌水应在土壤封冻前结束,灌水量1200~1500m3/667m2。翻地前施有机肥3t/667m2以上,春季整地前施磷酸二铵15kg/667m2、尿素10kg/667m2、钾肥5kg/667m2,深耙于土壤中。

2 播种

2,1适时早播

春季当5cm地温稳定通过5℃时为最佳播种期。新疆除焉耆地区为2月底至3月初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在4月上、中旬。一般是机车能进地作业就开始播种。

2,2种子处理

为防止苗期病虫害,播前用呋喃丹800~1000倍液浸种10~12h,晾至半干即可播种。

2,3播种方式

2,3,1机械点播

调整好播种穴距,一般穴距为10~12cm,行距为50cm。出苗后,可间隔穴距挖掉多余的苗。

2,3,2人工穴播

这种播种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冬灌或春灌抢墒播种,一种是开沟覆膜干播湿出法,即平整土地后按60cm+40cm宽窄行,在60cm行中间开沟覆膜,并在两边膜上按20-24cm株距打孔加刨穴,播深2~3cm,再用特制的铁锹尖覆土2-3cm,随后进水,使水在沟中,不直接浇在种穴上,不易形成板结,利于出苗。

2,4种植方式

饲用甜菜种植方式可灵活多样:整块地平地种植;地头、地埂零星种植;间套作,可在葡萄行间作,果树行、枸杞行,甚至棉花行间套作。

3 苗期管理

3,1苗期松土

若播种后遇雨造成板结,可人工用耙与播行星90°垂直方向进行耙地破除板结,不能顺行破除,以免造成缺苗断垄。

3,2间苗定苗

及时间苗、定苗,培育壮苗是提高饲料甜菜产量、质量的重要环节,一般两对真叶时间苗,每穴留苗2~3株;间苗后10~15d,可按不同产量目标要求确定株距进行定苗。间苗、定苗时要除去弱苗、病苗、虫害苗,留下壮苗,不留靠苗、双苗。

3,3查苗移栽

幼苗现行后,发现缺苗断垄现象要及时查苗移栽。查苗移栽可采用幼苗稠密行中的苗,或在播种时随意在地边播1~2行,以便移苗时备用。将待移行上开小沟浇少量底水,将幼苗取出移入缺苗行中,及时浇水。移苗时,可将真叶剪去一半叶片,防止叶片自身的呼吸消耗,一般移苗应在下午。

3,4中耕除草

一般要求饲料甜菜中耕3次。第一次中耕在甜菜现行。耕深6~8cm;第二次中耕在定苗后进行。耕深12~14cm;第三次中耕可结合开沟追肥进行。中耕松土质量要求:表土松碎,不埋苗、压苗、伤苗、不漏耕,田间无杂草。

4 中期管理

4,1追肥

第三次中耕追肥时,饲料甜菜已进入起身期。这一时期追入肥料,将促使块根快速膨大生长。中等肥力地块,追施尿素15kg~20kg/667m2、硫酸钾5kg/667m2。追肥方法有顺行条施和穴施两种,施入肥料后,需将肥料用土覆盖,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4,2灌水

饲料甜菜对水肥的要求较高。全生育期一般浇水5~6次,饲料甜菜的第一水比糖甜菜早,6~7叶即可浇头水。收获前提前20d左右控水,以便冬季储藏。灌水质量:灌水均匀,不漏灌、不积水,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

4,3病虫害防治

饲料甜菜的苗期病虫害,可通过种子处理来防治。在植株生长至5月中下旬,有些地区发生甜菜夜蛾,中期出现甘兰夜蛾、菜青虫等害虫。要及时采用菊酯类杀虫药叶面喷施。褐斑病在发病初期(在个别叶片出现零星蛇眼状褐色病斑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喷药时选择无风的晴天,连续喷药2次,间隔3d。

5 后期管理

5,1擗叶

饲料甜菜叶丛生长很快,8月中旬后,可每隔10d每株擗老叶3~4片放置1h后作鲜饲料饲喂(喷施过农药的茎叶15日以内不可作饲料,以防家畜中毒)。

第3篇:田间管理范文

要特别注意蔬菜瓜果类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疫病和枯萎病及菜青虫、黄守瓜、美洲斑潜蝇等,注意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红蜘蛛等害虫和其他病害发生,适时开展药剂防治。

大棚蔬菜已进入生长后期,果实变小、品质变差、易发病害,但有些仍处在盛果期,可根据蔬菜行情和自己的计划安排继续采收还是换茬,继续采收的做好施肥、整枝、病虫防治等工作,提高产量、品质;换茬改种,以耐热、生长期短的叶菜类为佳,可以播种早熟芹菜、夏白菜、早熟花菜和小白菜等蔬菜。单体大棚可利用棚架采取不同的覆盖方式,或取走裙膜利用顶膜遮雨,或去掉全部薄膜,或换成防虫网、遮阳网,以进行部分特殊育苗或用于夏季喜阴蔬菜生产。

对已用塑料薄膜覆盖2年及2年以上或土壤已出现返盐情况的大棚,尽量揭掉顶膜,通过雨水淋刷,降低地表盐分浓度。

第4篇:田间管理范文

1 因地制宜,科学调控肥水,加快苗情转化

对苗小苗弱、次生根少、群体不足、受到干旱和冻害的田块,要抓住春季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肥水齐攻,两肥并用;一类、二类苗早追施拔节肥,喷施叶面肥,因地制宜应用肥水调控措施,加快苗情转化升级。一是早施返青肥,肥水齐攻,加快三类苗转化升级。返青期是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实行肥水齐攻,促进三类苗转化升级。旱情较重的田块,要及时浇水并结合施肥,追施尿素120~150kg/hm2,如有降雨,可趁雨撒施,确保麦苗返青生长有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促进春生分蘖和次生根的生长,促进分蘖成穗,争取较多的有效穗数。二是早施、普施拔节肥,争取穗大粒多。追施拔节肥可以提高分蘖成穗,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由于2008年小麦受到干旱和冻害的影响,群体普遍偏少,所以要早施、普施拔节肥,对于一类、二类苗要早施拔节肥,可以提早到3月初趁雨或结合浇水撒施尿素120~150kg/hm2。对于施过返青肥的三类苗,拔节肥应推迟到3月下旬,追施尿素90~120kg/hm2,巩固分蘖成穗,争取穗大粒多。三是喷施叶面肥,加快灾后恢复。受旱、受冻的麦田,立春后可结合病虫草害防治,喷施美洲星450mL/hm2对水187.5kg,或喷施容大丰生态活性肥300mL/hm2对水300kg,或喷施庄福星900mL/hm2对水375kg,隔7~10d可再喷1次。以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后效果最佳。

2 中耕划锄,清理苗脚

中耕划锄既能疏松土壤,消除板结,提高地温,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又能消除杂草,减少病虫发生,深锄可控制旺长。特别是大水浇灌的麦田容易出现板结,在浇水后地面泛白时,及时中耕划锄,也可用独腿耧结合追肥一并进行。中耕划锄要根据苗情、墒情及耕作质量掌握划锄深度,一般中耕3~5cm。对群体过大田块,必须进行深锄断根,减少春季分蘖量,控制旺长;对群体适中、壮苗田块,进行适当中耕,损伤部分根系,抑制无效分蘖;对弱苗田应浅中耕,以免伤根,以达到提温保墒、促进生长的作用。

3 化学调控

对播种偏晚的弱苗田块,要普遍喷施百施利等生长调节剂,增强抗逆性,促苗早发。对播量偏大苗数过多的旺长田块,要采取化控促壮措施,喷施200mg/kg多效唑溶液450kg/hm2,要在拔节前使用,亦可在拔节期用助壮素225~300mL/hm2对水750kg喷施,防止后期倒伏。

4 预防春霜冻害

一般3~4月份淮北地区常出现倒春寒天气,要做好小麦春霜冻的预防。灌溉是预防小麦春霜冻的有效措施,寒流过后要及时检查苗情,发现叶片有冻害现象,要及时采取补施氮肥或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等措施,促苗快发,最大限度降低冻害损失。

5 化学除草

对于年前未化除的麦田,日平均气温达到5℃时,要及时化学除草。以阔叶类杂草为主的田块,可用75%巨星(阔叶净)15.0~22.5g/hm2或20%使它隆乳油750~900mL/hm2,对水600kg喷雾防治;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用6.9%骠马乳油600~900mL/hm2防治;以阔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可用75%巨星乳油15g/hm2加6.9%骠马乳油600~900mL/hm2,对水450~600kg,于小麦拔节前均匀喷雾防治。

第5篇:田间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 介绍了油菜早春田间管理中的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来安县新安镇属于皖东丘陵地区。近几年来,该镇主要种植皖油18号、陕油10号、秦优7号等“双低”油菜品种。开春后,油菜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双旺”期,这段时期油菜需肥量大,病虫害多,加强早春管理,促使油菜春发,稳长,搭好丰产架子,是夺取油菜丰收的关键。

1稳施薹肥

薹肥是油菜抽薹前或刚开始抽薹时施用,供薹期吸收利用的一次追肥。施好薹肥,有利于油菜植株营养和生殖器官旺盛稳健生长,促进大分枝上花序的分化,减少花蕾脱落,提高结籽率,达到枝多,蕾多,角多,产量高的目的。一般于2月中下旬,薹高10cm左右时追施。对于生长强壮的高产田块,由于前期生长量大,肥料消耗多,提早施薹肥可以预防早衰,夯实高产基础。薹肥以氮肥为主,一般施尿素150~180kg/hm2,利用阴雨天气施于油菜行间。对苗小、苗弱,全株呈紫色严重脱肥的田块以及年前抽薹开花的田块更应早施、重施薹肥,并在年后浇施粪水促进生长。在施用薹肥的同时需配施氯化钾75~112.5kg/hm2,有利于油脂的形成和促进氮肥的吸收,增强植株抗倒、抗寒、抗病能力。根据春后气候多变的特点,薹肥还要分批使用,留有余地,这样既能防贪青,又可防早春冻害,从而促进油菜稳健生长。

2巧施硼肥

油菜缺硼就会出现“花儿不实”,导致油菜严重减产。来安县新安镇土壤有效硼含量均低于缺硼临界值(0.5mg/kg),属于严重缺硼地区。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造成补硼不到位,油菜缺硼减产十分普遍,因此,应在油菜薹高15~30cm时,喷0.2%硼砂水溶液750kg/hm2,在晴天傍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施,喷后遇雨应重喷。

3中耕培土

立春后,抓住封行前的有利时机,进行中耕培土,可以清除杂草,提高地温,增强抗倒伏能力。还能减轻菌核病危害,促进油菜生长。对移栽迟,根系活力差,冬发基础差,单株绿叶小而少的弱苗,在做好清沟排水的同时,还应抢晴及早进行中耕松土、培土,雍根增温,促进新根生长,防止根茎早春冻害,同时看苗补施早春肥,促使生长,一般施碳铵300kg/hm2左右,加磷钾肥75kg/hm2左右。

4清沟沥水

春季一般雨水较多,尤其稻茬油菜地下水位偏高,不利于根系活动,易造成早衰,还容易造成病菌蔓延,加剧菌核病的危害,从而影响油菜的高产稳产。应清理和开通田间沟渠,保持“三沟”(腰沟、圩沟、墒沟)畅通,排水降温,保证雨停田干无积水。

5防治病虫害

春季是油菜病虫害大发生时期,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对症采取措施。

5.1预防油菜霜霉病油菜霜霉病主要危害油菜的叶、茎、花果,流行年份或地区发病率在10%~50%,严重导致油菜减产。其症状是在被害叶片正面初生淡黄色不明显的病斑,呈多角形,叶背病部上长出白色的霜状霉(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故称霜霉病。以后病斑变褐,病叶枯死早落。在茎枝上,病斑初为水渍状,后为不定形的黑色病斑,长出白色的霜状霉,常引致茎、枝弯曲肿胀。在油菜开花期喷下列任何一种药剂进行防治。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连喷2次,相隔7~10d,多雨时应抢晴喷药,并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5.2预防油菜菌核病菌核病是早春时期油菜的主要病害,一般可使油菜产量损失20%~30%,病情严重的产量将损失60%~70%。此病主要为害茎秆,亦为害叶片、花和荚果。可摘除黄叶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源。在初花期,可选用25%多菌灵250倍液,40%纹枯利或菌核利1000倍液;65%代森锌400~600倍液;40%菌核净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一般要连续防治2次。

5.3预防蚜虫为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桃蚜和甘蓝蚜3种,萝卜蚜和桃蚜在我国各省(区)普遍发生。这3种蚜虫在油菜上常混合发生,成、若虫聚集在植物的叶片和嫩茎或嫩枝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卷曲绉缩、变黄,植株矮小至萎缩而死,同时传播病毒。可用10%的蚜虱净300g/hm2对水750kg/hm2;或选用40%巨雷乳油1000~12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1000~1500倍液。同时对迟栽油菜在转青长叶期也要进行药剂预防,可选用大功臣、一遍净或灭蚜净,药剂防治后可控制蚜虫30d内不发生。

参考文献

[1]胡文秀,李中秀,徐宝庆,等.稻田免耕直播油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82,2905.

第6篇:田间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摘要:提高播种质量是绿豆高产的基础,加强田间管理则是高产的保障。只有精细管理,才能充分发挥绿豆的生产潜能,确保高产优质。绿豆从发芽出苗至成熟收获经历55~90d,短的仅55~60d。根据绿豆生长发育特征,绿豆一生分为幼苗期、分枝期、蕾期、花荚期和豉粒成熟期等5个生育阶段。为了管理方便,生产上又将绿豆生产分为3个阶段管理,即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绿豆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耐荫蔽,生育期短,播种适期长,并有根瘤固氮、培肥土壤的能力,是补种、填闲和救荒的优良作物。绿豆常被作为开荒先锋作物种植于丘陵、岗坡、田边地角、沟边渠沿、房前屋后的闲散地,在其他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种植绿豆仍能获得一定产量。它不仅能单作,也可和禾谷类、烟草等作物间作套种,或种植于林、果行间。实践证实,绿豆和其他作物间作套种,可构成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绿豆茎叶生长快,封垄早,能控制杂草生长,保存土壤水分,且有大量残根、落叶来丰富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根还能吸收土壤中一些难以被其他作物吸收利用的磷、钾、钙元素,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在不影响主栽作物产量的情况下,1hm2可多收绿豆750~2250kg,其经济价值基本上能解决主栽作物的生产投资,对抵御自然灾难,发展高效农业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功能。

1前期管理

前期管理是指从出苗到现蕾这一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分枝期。

生育特征前期主要以长根、茎、叶、分优质高产绿豆枝等营养器官为主,其中幼苗期以根为生长中心;分枝期则以长分枝和发棵为主,同时又是由营养生长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转折时期。

主攻目标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根生长,培育壮苗,促进发棵长分枝,促进早现蕾。

管理办法①视情镇压。在我国绿豆多为填闲种植,经常抢时播种,一般播种质量较差。对播种时墒情较差、坷垃较多和土壤砂性较大的地块,要及时镇压,随种随压,碾碎坷垃,减少土壤空隙,使种子和土壤密切接触,增加表层水分,促进种子发芽和发育。②及时查苗补苗。一定的群体是提高绿豆产量的关键,在绿豆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如发现缺苗断垄现象,应在7d补种或移栽完毕。③适时间苗定苗。为使幼苗分布均匀,个体发育良好,应在第1片复叶展开后间苗,在第2片复叶展开后定苗。按既定的密度要求,去弱苗、病苗、小苗及杂草,留大苗和壮苗。实行留单株苗,以利于根系及植株健壮生长。一般单株苗比双苗或丛集苗产量高。把好间苗定苗关是简便易行的增产办法。④及时中耕除草。绿豆是喜温作物,多在暖和、多雨的夏季播种,在绿豆生长初期,行、株间易生杂草,如不及时清除会造成草荒。杂草和绿豆争肥、争水、争光,使绿豆严重减产。另外,绿豆播种后遇雨造成地面板结,影响出苗和幼苗生长,因此绿豆在苗期应及时中耕除草。中耕不仅能消灭杂草,还可破除板结,疏松土壤,减少蒸发,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植株和根瘤活动,是绿豆增产的有效办法。一般在绿豆开花封垄前应中耕3次,在第1片复叶展开后结合间苗进行第1次浅锄;在第2片复叶展开后,开始定苗,并进行第2次中耕;到分枝期进行第3次深中耕,并进行培土。中耕应把握根际浅、行间深的原则,以防切根、伤根,保证根系良好发育。绿豆开花后枝叶繁茂可以封垄覆盖杂草,无须再中耕除草。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除草剂,一般常用的除草剂有豆科威、甲草胺、草不绿、杜耳、草耐胺等。⑤追施苗肥。绿豆幼苗期,尚未形成根瘤,而幼苗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的能力又弱,因此,应追施苗肥。一般1hm2可追尿素30~45kg。假如底肥未施磷肥,还要1hm2施过磷酸钙375~450kg。追肥应结合浇水或趁降雨土壤有墒时进行。

2中期管理

中期管理是指从现蕾到鼓粒期,包括蕾期、花荚期和鼓粒期。

中期生育特征。中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根、茎、叶生长旺盛,均达高峰,大量花荚出现,并进入鼓粒灌浆期。此期是个体及器官对养分、水分和光照争夺最激烈的时期。

主攻目标以增花保荚为心,促控结合,使茎、叶稳长,植株健壮,争取花多、荚多、荚大、粒饱。

管理办法①适当培土。绿豆枝叶繁茂,地上部分比重较大,尤其是到了花荚期,荚果都集中在植株顶部,头重脚轻,易发生倒伏。绿豆倒伏后根系受损,植株荫蔽,通风透光不良,引起大量花荚脱落,下部荚果霉烂或遭鼠、虫等危害,严重影响绿豆产量和品质。培土后不仅可以护根防倒,还能促进根系生长。培土工作应在封垄前进行,可用犁在绿豆行间冲沟或用锄头、铁锹在行间开沟,将土翻向两边绿豆根旁。培土不宜过高,以10cm左右为宜。另外,绿豆怕涝,培土后有利于将田间多余的水分排出。②适时灌水。绿豆耐旱主要表现在苗期,三叶期以后需水量逐渐增加,现蕾期为绿豆的需水临界期,花荚期达到需水高峰。实践证实,当土壤最大持水量为30%时,开花期浇水可增产32.7%,若推迟到结荚期浇水仅18.9%,如开花和结荚两期都浇水,比不浇水增产62.3%。当土壤持水量在20%时,开花期灌水可增产59.8%,推迟到结荚期灌水仅增产36.6%,若两期都灌水比不灌水的增产106.1%。因此在绿豆生长期,如遇干旱应适当灌水,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开花前灌1次,以促单株荚及单荚粒数;在结荚期再灌水1次,以增加粒重并延长开花时间。在水源紧张时,应集中在盛花期灌水1次。在没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可适当调节播种期,使绿豆花荚期赶在雨季。③及时排水防涝。绿豆不耐涝、怕水淹。如苗期水分过多,会使根病加重,引起烂根死苗,造成缺苗断垄,或发生徒长导致后期倒伏。

后期遇涝,根系及植株生长不良,出现早衰,花荚脱落,产量下降。地面积水2~3d,会导致植株死亡。另外,土壤过湿,根瘤菌活动差,固氮能力减弱。对根瘤菌最适宜的土壤水分是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0%~60%。因此,绿豆的排水除渍工作很重要。在一些多雨、潮湿地区流传有"只要开好沟,绿豆年年收"的农谚,是有一定道理的。采用深沟高畦沟厢种植是绿豆高产的一项重要办法。但夏播时因时间紧迫,往往来不及做畦,可在三叶期或封垄前用,在绿豆行间冲沟或用锄头、铁锹开沟培土,使明水能排暗水能泄,不仅防旱防涝,还能减轻根腐病的发生。

3后期管理

后期是指从第一批熟荚收摘至收获完毕。

生育特征。后期纯属生殖生长阶段。根、茎、叶逐渐衰退,表现为下部叶片逐渐变黄、脱落,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光合产物不断向生殖器官运转。

第7篇:田间管理范文

关键词:青贮玉米;田间管理;苗期;灌溉;施肥;授粉;病虫害防治

青贮玉米是近年来普遍种植的一种玉米品种,尤其是在牧草资源较为缺乏的农区,种植面积越来越广,青贮玉米的特点是全株均可被利用。青贮饲料是饲喂畜禽的主要饲料,可以缓解农区因牧草缺乏的难题,可以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青贮玉米通常植株较为高大,因此产量较高,但是要想获得较为理想的产量,需要掌握关键的种植技术,其中加强田间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青贮玉米种植涉及的田间管理主要包括苗期管理、中耕除草、灌溉、施肥、人工授粉以及病虫害防治,现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加强苗期管理

苗期的管理对于后期的生长非常重要,对于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为了保证青贮玉米出苗整齐,在苗期首先要做好查苗、补苗的工作,如果发现田间缺苗要及时补苗,或者可以利用田间多余的苗进行补苗。间苗是为了避免田间玉米苗密度过大,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当玉米苗长出2~3片真叶时就需要间苗,间苗的原则是将小苗、弱苗、病苗、杂苗拔除,将大苗、壮苗留下。间苗后需要定苗,定苗在青贮玉米长出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需要掌握好间距和密度,以保持田间合理的密度,定苗需要根据玉米的品种、地力等因素来确定,做到合理密植,一般植株高大的品种要求密度适当的小一些,一般在44.5万株/hm2左右,植株较为矮小品种的数量为67万株/hm2。这样可以保证青贮玉米在生长过程避免密度过大发生遮光和通风不良的现象,而影响植株生长。

2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青贮玉米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在青贮玉米的生长过程中会长出杂草,如果不及时的清除会与玉米发生争取阳光、生长空间、养分和水分的现象,从而影响青贮玉米的生长,进而影响到产量,另外杂草中还易存在大量的虫害,引起青贮玉米患多种虫害。此外,土壤易发生板结,会影响到土壤的通透性,从而影响根系和植株的生长,因此,需要及时的进行中耕,可以清除杂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还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进而增加土壤中有机肥的含量。一般青贮玉米需要中耕除草至少3次,第一次选择在间苗后定苗前,不宜过深,一般为4cm左右即可,第2次选择在定苗后,深度要深一些,一般在10cm左右,第3次则需要结合追肥,并进行培土,可以防止植株发生倒伏。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耕时要避免伤到根系。

3合理灌溉

青贮玉米对水分表现的较为敏感,在整个生育期的不同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一般在苗期的需水量较少,尤其是在4叶期前不宜进行灌溉,否则会造成幼苗徒长,导致玉米苗细弱,极易在后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倒伏。青贮玉米到了拔节期和抽穗期等关键期需要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灌溉。玉米在抽雄期的前后10天对水分的需求量最大,这一阶段也称为需水临界期,这个时期需要灌溉,灌溉的方法主要有喷灌、滴灌等,无论选择何种方法都要保证灌溉均匀。玉米极不耐涝,因此,在种植时要尽可能的避免在低洼地种植,并在地下水位高或者是连雨季节要做好排水的工作,否则青贮玉米受涝后植株会发生死亡,严重影响产量。

4科学施肥

青贮玉米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养分,并且青贮玉米的植株一般较大,茎叶较为繁茂,因此,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要对青贮玉米进行科学的施肥。首先要施足基肥,基肥要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一般占总施肥量的70%,使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使玉米达到持续增产的目的。基肥的施入需要在整地时结合翻地施入。剩下的30%的施肥量则是青贮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追肥。追肥则需要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来确定用量和使用时间,一般在每一次追肥选择在拔节期,占总追肥量的25%,第二次追肥一般在青贮玉米进入营养期,这阶段气温升高,植株的生长速度变快,对养分的需求量增加,需要及时的追肥。青贮玉米主要需要氮、钾、磷三种元素,其中氮元素可以使植株高大、粗壮,增加叶片数,钾元素则增强抗倒伏能力,磷元素具有抗旱作用。因此,追肥要以氮肥为主,钾肥和磷肥为辅。追肥时要注意在下雨后进行,如果不降雨则需要浇水。

5人工授粉

第8篇:田间管理范文

  

关键词 :小麦;春季;科学调控肥水;中耕划锄;化学调控;化学除草

 

自2008年小麦播种以来出现了几十年未有的连续干旱,加之越冬期几次寒流,淮北地区小麦苗情较历年群体偏少,个体生长偏弱,尤其是旋耕整地、镇压不实和整地质量差的田块,根系由于得不到水分供给而逐渐干枯。立春季节已过,气温逐渐回升,小麦进入旺盛生长期,为了使麦田苗情由弱转壮,稳健生长,夺取午季丰收,现将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因地制宜,科学调控肥水,加快苗情转化  

  

对苗小苗弱、次生根少、群体不足、受到干旱和冻害的田块,要抓住春季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肥水齐攻,两肥并用;一类、二类苗早追施拔节肥,喷施叶面肥,因地制宜应用肥水调控措施,加快苗情转化升级。一是早施返青肥,肥水齐攻,加快三类苗转化升级。返青期是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实行肥水齐攻,促进三类苗转化升级。旱情较重的田块,要及时浇水并结合施肥,追施尿素120~150kg/hm2,如有降雨,可趁雨撒施,确保麦苗返青生长有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促进春生分蘖和次生根的生长,促进分蘖成穗,争取较多的有效穗数。二是早施、普施拔节肥,争取穗大粒多。追施拔节肥可以提高分蘖成穗,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由于2008年小麦受到干旱和冻害的影响,群体普遍偏少,所以要早施、普施拔节肥,对于一类、二类苗要早施拔节肥,可以提早到3月初趁雨或结合浇水撒施尿素120~150kg/hm2。对于施过返青肥的三类苗,拔节肥应推迟到3月下旬,追施尿素90~120kg/hm2,巩固分蘖成穗,争取穗大粒多。三是喷施叶面肥,加快灾后恢复。受旱、受冻的麦田,立春后可结合病虫草害防治,喷施美洲星450mL/hm2对水187.5kg,或喷施容大丰生态活性肥300mL/hm2对水300 kg,或喷施庄福星900mL/hm2对水375kg,隔7~10d可再喷1次。以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后效果最佳。  

  

2 中耕划锄,清理苗脚  

  

中耕划锄既能疏松土壤,消除板结,提高地温,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又能消除杂草,减少病虫发生,深锄可控制旺长。特别是大水浇灌的麦田容易出现板结,在浇水后地面泛白时,及时中耕划锄,也可用独腿耧结合追肥一并进行。中耕划锄要根据苗情、墒情及耕作质量掌握划锄深度,一般中耕3~5cm。对群体过大田块,必须进行深锄断根,减少春季分蘖量,控制旺长;对群体适中、壮苗田块,进行适当中耕,损伤部分根系,抑制无效分蘖;对弱苗田应浅中耕,以免伤根,以达到提温保墒、促进生长的作用。  

  

3 化学调控  

  

对播种偏晚的弱苗田块,要普遍喷施百施利等生长调节剂,增强抗逆性,促苗早发。对播量偏大苗数过多的旺长田块,要采取化控促壮措施,喷施200mg/kg多效唑溶液450 kg/hm2,要在拔节前使用,亦可在拔节期用助壮素225~300 mL/hm2对水750kg喷施,防止后期倒伏。 

4 预防春霜冻害  

  

一般3~4月份淮北地区常出现倒春寒天气,要做好小麦春霜冻的预防。灌溉是预防小麦春霜冻的有效措施,寒流过后要及时检查苗情,发现叶片有冻害现象,要及时采取补施氮肥或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等措施,促苗快发,最大限度降低冻害损失。  

  

5 化学除草  

  

对于年前未化除的麦田,日平均气温达到5℃时,要及时化学除草。以阔叶类杂草为主的田块,可用75%巨星(阔叶净)15.0~22.5g/hm2或20%使它隆乳油750~900mL/hm2,对水600kg喷雾防治;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用6.9%骠马乳油600~900mL/hm2防治;以阔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可用75%巨星乳油15g/hm2加6.9%骠马乳油600~900mL/hm2,对水450~600kg,于小麦拔节前均匀喷雾防治。 

6 病虫害防治  

  

随着气温的上升,纹枯病、锈病、麦蜘蛛和红蜘蛛等小麦的病虫害也随之发生。在纹枯病防治上,当麦田病株率达15%时,用12.5%禾果利225~300g/hm2对水600~750kg,或用15%三唑酮1.5kg/hm2对水375kg喷雾,或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600g/hm2对水600~750kg喷雾防治。防治叶枯病、锈病、赤霉病等用70%甲基托布津1.5kg/hm2或50%多菌灵乳油1 500mL/hm2,对水750kg喷雾。在麦蜘蛛防治上,每0.33m单行麦株上有虫200头以上进行喷药防治,可用1.8%虫螨克乳油90~120mL/hm2对水750kg,或20%扫螨净300g/hm2对水750kg,或氧化乐果1 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红蜘蛛用15%达螨灵乳油3 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吸浆虫用50%辛硫磷乳剂750mL/hm2或40%氧化乐果600mL/hm2对水600~750kg喷雾。防治蚜虫、粘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25%快杀灵乳油375~525mL/hm2对水600~750kg混喷。  

  

参考文献  

第9篇:田间管理范文

1 追肥

穗期追肥一般分2次进行。

1.1 攻秆肥 指拔节前后的追肥,其作用是保证玉米健壮生长,秆壮叶茂,促进雌、雄穗的分化和形成。秆肥的施用要因地、因苗灵活掌握。地力肥沃、基肥足,应控制攻秆肥的数量,宜少施或不施,以免引起茎叶徒长;在地力差、底肥少、幼苗生长瘦弱的情况下,要适当多施、早施。攻秆肥应以速效性氮肥为主,但在施磷、钾肥有效的土壤上,可酌量追施磷肥、钾肥。

1.2 攻穗肥 指抽雄前10~15天即大喇叭口期的追肥。此时重施攻穗肥,肥水齐攻,既能满足穗分化的肥水需要,又能提高中上部叶片的光合生产率,使运输到果穗的有机养分增多,促使粒多、粒饱。

玉米穗期一般追肥2次,其追肥数量的多少,与地力、底肥、苗情、密度等有关,应灵活掌握。一般春玉米基肥充足,应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即轻施攻秆肥、重施攻穗肥,追施量分别占30%~40%、60%~70%。中产水平的夏玉米应掌握“前重后轻”的原则,2次施肥量分别占60%、40%。

穗期追肥应在行侧适当距离深施,并及时覆土。一般在距植株10~15厘米处开沟深8~10厘米,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2 浇水

玉米穗期气温高,植株生长迅速,需水量大,要求及时供应水分,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

玉米耐涝性差,当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80%时,土壤通气状况和根系生长均受到不良影响。如田间积水又未及时排出,植株则会变黄,甚至烂根死亡,所以遇涝应及时排水。

3 使用玉米健壮素

喷洒玉米健壮素能够实现矮化栽培,缩短节间长度,促进根系发育,降低株高和穗粒,是高密度高产玉米防止倒伏、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玉米健壮素应均匀喷洒到上部叶片上,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如喷后6小时遇雨应重喷1次,但药量减半。现在市场上类似的调节剂很多,在生产中要注意喷施时期和浓度。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