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陶瓷艺术设计范文

陶瓷艺术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陶瓷艺术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陶瓷艺术设计

第1篇:陶瓷艺术设计范文

1依据与原则

1.1依据

根据陶瓷艺术设计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深入进行企业岗位调研,与企业专家一起,深入进行企业岗位调研,认真分析课程体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企业专家共同继续深化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典型表现形式的课程改革,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岗位针对性和技术应用性的要求,逐步加强陶瓷装饰相关课程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类课程的设置。树立国际视野,开拓创新思想,将前沿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并融入课程体系当中,形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

1.2原则

1)差异性与适应性原则。美国弗兰克•H•T•罗德斯在《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一书中所说:“没有任何一所大学的课程体系是完全相同的”。那么,在构建陶瓷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时就要考虑区域行业特征与其它陶瓷产区的不同,将这些差异性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出来,并构建适应区域、学校、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2)实践性与拓展性原则。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目标指向更不只是学习系统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更强调专业领域的实践应用性。但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因延续与承载历史和文化更多,与绘画、化学、机械等学科交叉更多,融合古今中外的设计思想与理念更多,因此,必然要求其课程体系构建的拓展性更强。

3)反思性与发展性原则。反思也是批判性回顾,任何课程体系的构建都不可能脱离历史。相反,它是从历史的课程体系中延伸、发展、改革出来的。正是由于不断地发展和改革,才使得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因此,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反思既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继承、改革、甚至重构。

2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2.1课程体系构建的层面

课程架构是课程体系构建的首要问题,而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的第二层面,课程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则属于第三层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既需要根据人才素质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来构建,也需要据此来选择适应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与内容,从而形成结构合理、体系优化和内容现代的基于职业教育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2.2我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架构

我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架构分为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一般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五部分。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与定位,具体执行中要理清三个关系:一是,基础与专业的关系。这里的基础包括通视文化知识、陶瓷基础理论知识及陶瓷基础技术三个层次,它们在承担为专业服务的同时,还支撑着学生综合素质、个性发展和增强学生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二是,一般专业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关系。一般专业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发展过程中的组成和过度,对专业核心课程起到辅助和推进作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进行专业教学的时候,不能因为核心课程的重要而忽略一般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一般在3~6门,但这些课程对学生最终的职业选择也并非同等重要。三是,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在开设规定数量的必修课同时,也需要安排相适应的选修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为不同个性特长、发展方向与发展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而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挖掘。

2.3课程设置

通识类课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大学语文》《英语》《应用文写作》《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指导》等。将专业核心课程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组建成造型基础、色彩基础、装饰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构成、国画装饰技法训练、图案设计、图像处理、设计概论等。根据职业岗位和专业技术要求,结合企业调研,本专业设置10门专业课程,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全面的职业素养教育为核心与素质拓展为辅助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创新性设计能力,满足学生在专业发展方向上的多元选择。分别为:⑴《中国陶瓷》,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宋元明清制瓷的辉煌历史,重点介绍各类窑口以及景德镇瓷器的发展演变过程。⑵《日用陶瓷造型设计》,主要讲授日用陶瓷的分类及特点、日用陶瓷造型设计图纸的绘制方法及设计中的若干问题。⑶《计算机辅助陶瓷设计photoshop》,主要讲授该软件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技巧及图像图像处理技术。⑷《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主要讲授现代陶瓷产品的装饰方法和特殊技巧、古典图式的再运用学习、各类油料性及颜料的配制以及烧制的技巧。⑸《釉上彩绘画》,主要讲授传统新、粉彩的绘画与技巧,古典绘画的学习,各类油料性及颜料的配制以及烧制的技巧。⑹《计算机辅助陶瓷设计Illustrator》,讲授利用该矢量软件徒手绘制轻工类产品的矢量纹样及图案等,运用在陶瓷花纸设计中,同时讲授企业标志创意,高级排版,海报制作技巧实例及各种印刷品制作技巧。⑺《计算机辅助陶瓷设计CAD》,主要讲授CAD基本绘图与编辑命令,利用该软件将设计草图做成工作图(三视图)的方法程序。⑻《计算机辅助陶瓷设计3Dsmax》,主要讲授陶瓷造型的三维建模、车削、渲染、材质赋予、贴图使用和灯光创建以及动画的基本制作。⑼《陶瓷工艺》,主要使学生明确陶瓷与艺术、工艺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掌握陶瓷在设备、制作工具、泥料、色料、坯体的干燥与收缩、作品的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制作陶瓷之前对陶瓷工艺流程有一个整体认知。⑽《现代陶艺》,主要讲授公共现、当代陶瓷艺术在环境设施中的本土化形成与发展,东西方公共现、当代陶瓷艺术环境设施的差异以及类型与特征。根据本专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经过企业专业论证,结合毕业生追踪调查,将《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釉上彩绘画》《现代陶艺》《计算机辅助设计Illustrator》《计算机辅助陶瓷设计3Dsmax》等5门专业课程定位核心课程。在以企业需要为核心的基础上,向满足学生专长培养、个人职业发展和兴趣爱好的方向上倾斜,使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更加人性化。开设心理健康、中华传统文化、美学欣赏等相关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重视心理素质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传统艺术修养教育,达到提升学生抵抗风险压力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发展方向和道德准则,使学生具备发展的可持续性。

2.4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课程内容

陶瓷艺术设计课程项目化的核心任务是要在设计基础知识、陶瓷工艺基本知识与陶瓷产品设计任务之间建立联系,以陶瓷设计与生产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强调引导本专业学生在完成典型产品设计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按照典型产品的生产要求形成一门综合的项目课程。典型产品选取既要充分考虑其典型性,达到让学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要充分考虑唐山地区陶瓷产品的生产与需求现状。如在《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复制花鸟装饰瓷盘,釉下瓷瓶装饰,咖啡具(花纸)装饰设计等几个项目进行,在这些具体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师生把操作经验、操作诀窍都融入进去。在每一个具体项目中,务必让学生认真观察把握各个项目实施的细小环节,因为在陶瓷工艺领域,细节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职业能力的形成。在内容组织方面,打破传统陶瓷造型与装饰等的思维模式,围绕职业能力的实现,以满足理解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将课程中有关的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配渗透各项目中。要求每个项目的设置不宜过大,比如在进行《日用陶瓷造型》,先以“单一日用瓷器皿的设计及注浆成型”为项目着手,避免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太多,导致教学组织困难。同时我们注意到每个项目应该有其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并将最核心的专业技能,比如陶瓷釉上彩装饰技法在不同的项目中多次出现,用以提升并巩固职业能力。

3课程实施

3.1体现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依托唐山地区陶瓷产业优势,紧密围绕校企合作内涵,逐步深化“产学一体、内外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产业升级需要以及行业企业对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用人需求,以培养适于行业企业需求的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内实习工厂、校外引进企业和校外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在与校内外企业深度融合、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生产性与综合性学习项目相结合的专业实践教学。在践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优化课程体系,使之符合现代产业体系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3.2“1+1+0.5+0.5”的实施要点

在实施大类招生的前提下,我们将本专业分成四个学习阶段,对应三个学年六个学期,形成“1+1+0.5+0.5”的教学实施模式。其中,第一个“1”代表第一年的大类基础课学习,实践课为走岗认识实习;第二个“1”代表专业基础课阶段,本阶段安排陶瓷专业基础课程,及少部分专业课程,实践课对应贴岗实习;两个“0.5”分别对应第5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第6学期的综合实践学习,实践课对应顶岗实习。第一、第二两个学期,为走岗实习阶段。学生在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还要在校内专业实习工厂熟悉生产环境,实行校内集中授课与走岗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入学教育及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期间,由专任教师带领,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认识车间设备;认识原料、成型、注浆、磨具、装饰、烧成、彩烤等工序的工艺及管理;了解陶瓷工艺流程,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其中,公共基础课程根据专业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大学语文》《英语》《应用文写作》等。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专业核心课程所共同需要的基础知识技能而设定,开设《设计概论》《设计色彩》《图案设计》《国画装饰技法训练》《图像处理》等课程。努力探索陶瓷艺术设计教学基于大类招生情况下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侧重及教学方法,发挥专业工作室融兴趣培养、知识传授、项目开发、专业实践于一体的独特作用,为学生基础技能培养创设灵活性、开放性的良好条件。开设艺术鉴赏、传统文化、创新实践相等关选修课程,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学者开展专业学术讲座,拓宽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度。

第2篇:陶瓷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审美研究

随着时代的不断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也在逐步地加深,我国的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也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充分的研究在陶瓷雕塑艺术设计过程之中融合西方文化的可行性,同时,还要充分的保证我国陶瓷雕塑艺术的独特性和传统特色,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来促进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的研究。通过本文,笔者希望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1 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的基本内涵

所谓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顾名思义主要指的是通过使用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将这些材料采用各式各样的处理手法制作成为陶瓷雕塑,充分传达陶瓷雕塑创作者的观念、情感以及思想意识的过程。作为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陶瓷雕塑是雕塑艺术的关键部分之一。具体的来说,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主要是集中在瓷雕之上,重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即以人物雕塑为主的设计、以山水花鸟为主的设计、以亭台楼阁为主的设计、以花鸟虫鱼为主的设计等等。这就构造了陶瓷雕塑艺术设计的形式多样性,构成了中国陶瓷雕塑的主流方向。

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也得益于我国各个艺术专业院校对于陶瓷雕塑专业教育成功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相应的优秀的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人员的精湛技艺的不断传承也是保证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不断进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我国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传统的陶瓷雕塑的艺术设计与审美研究,这些陶瓷雕塑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人物的形象,讲究的是将深远的意境蕴含在画面之中,体现出陶瓷雕塑艺术设计的意境之美。第二个方面是现代的陶瓷雕塑的艺术设计与审美研究,这些陶瓷雕塑主要反映的是结合了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造型,更加注意从艺术家的角度关注陶瓷雕塑的艺术表现,设计过程之中更加注重的是对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人员的思想意识和个性特征的表达。针对这样的情况,目前的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可以分为学院派和市场派两类,这些不同的陶瓷雕塑艺术设计风格形成了别样的艺术美,充分地体现了陶瓷雕塑艺术传统和时尚的有机结合。

2 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研究

(1)陶瓷雕塑艺术设计研究。根据上文之中对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的基本内涵的阐释,进行现代陶瓷雕塑的创作,要正确处理好先进的西方文化经验和传统的中国文化思想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研究关系。一般情况下,探讨起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会想起陶瓷雕塑艺术品的设计包装,抑或者是常用的陶瓷雕塑产品的设计,很少有人将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和工艺艺术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陶瓷雕塑艺术设计是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陶瓷雕塑通过不断塑造新的造型来展示出艺术之美,与此同时,还可以将色彩的魅力以及材料科学的内涵,美术学的角度进行对陶瓷雕塑的设计,充分丰富陶瓷雕塑的艺术内涵。陶瓷雕塑的制作材料无论是从软到硬,还是从热到冷,还是从意境美到形态美,陶瓷雕塑都充分地展示了艺术的魅力。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主要是对陶瓷雕塑的造型进行巧妙的构思,并不断地对陶瓷雕塑的形势做出勾勒和改变,升华艺术之美,在陶瓷雕塑的艺术设计过程之中,将绘画艺术的美感延伸开来,平衡建筑学之中的力学美感,实现人们造物的构想。陶瓷雕塑艺术设计有着很宽广的艺术设计空间,陶瓷雕塑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之中,不仅仅吸取传统的雕塑模式的精髓。例如,借鉴石雕、牙雕、木雕等雕塑艺术的精华之所在,又可以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之中将这些手法之中存在的不足去除。具体的来说,陶瓷雕塑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之中完善自身的设计理念,还可以充满艺术的弹性,为工艺美术家制作出工艺品创作出极大的创作空间,也对陶瓷雕塑艺术设计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截至目前,陶瓷雕塑艺术设计研究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传统的陶瓷雕塑的艺术设计与审美研究,这种方式是我国陶瓷雕塑设计的主流形式,在我国国内有着深厚的基础,在海外也是声名远扬,我国许多的陶瓷雕塑艺术家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陶瓷雕塑艺术结合在一起,赋予了陶瓷雕塑艺术新的生命力。第二个方面是现代的陶瓷雕塑的艺术设计与审美研究,这些陶瓷雕塑主要反映的是结合了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造型,充分借鉴了来自西方的创新性雕塑设计手法,主要是通过抽象的设计来宣泄出自身的内心情感。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快速发展,又有一部分陶瓷雕塑艺术家发现了将传统的中国文化艺术和现代的西方文化艺术的结合的优越性,通过不同的陶瓷雕塑艺术设计方式,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投身于陶瓷雕塑的艺术创作之中,将他们的艺术设计理念充分的融合进陶瓷雕塑之中来,造就出了各种形式不同的陶瓷雕塑,使得中国的陶瓷雕塑精彩纷呈。

(2)陶瓷雕塑艺术审美研究。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在中国的工艺美术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我国古代著名的陶瓷雕塑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兵马俑、唐代三彩瓷雕、宋元陶瓷雕塑都是世界文明的成果结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审美研究是陶瓷雕塑行业研究的重点话题之一,也是我国工艺美术行业的旗帜,是一个时代文化思想内涵的集中体现。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审美具有启新转折的节奏美、丰富多样的形式美、韵律曲线的曲线美、陶瓷材料洁白光滑的材质美等多个方面。与此同时,陶瓷雕塑艺术设计过程之中融合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也宣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之美,是整个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

3 结论

陶瓷雕塑艺术是工艺美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工艺美术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时代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的陶瓷雕塑艺术也正在逐步地经受着来自市场的考验。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逐步扩张,陶瓷雕塑艺术的收藏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就需要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人员能够平心静气,经受住考验,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思考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价值和内涵的作品。与此同时,陶瓷雕塑艺术还要吸取来自西方的先进文化经验,不断地接受来自西方的先进文化思想,促进和国外的交流,提升陶瓷雕塑艺术的艺术水平。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的过程之中,结合优秀的西方文化和传统的中国文化,提升在陶瓷雕塑艺术的艺术水平。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处,还望各位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 邱振亮.中国美术史[J].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17):56-57.

[2] 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M].岳麓书社,2010.

第3篇:陶瓷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态;陶瓷艺术设计;设计

1陶瓷艺术设计中的生态问题

陶瓷艺术设计包含着陶瓷原料制作、产品成型、施釉、彩绘、干燥、乃至烧成等多道工艺流程,是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生态问题。陶瓷艺术设计的工艺流程中,首先是原料的选择。陶瓷原料的采掘不仅会造成土地和植被的破坏,甚至会造成资源枯竭;陶瓷原料的运输、加工过程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陶瓷原料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材料的浪费。陶瓷产品的成型过程要排放大量废水、粉尘。其中废水主要产生于生产过程中的球磨(洗球)、压滤机滤布清洗、施釉(清洗)、喷雾干燥、磨边抛光等工序,多为冲洗水形成。废水大多直接排放,河道污染较严重。粉尘在陶瓷原料开采、粉碎、碾磨,到混料、修坯、施釉等工序中都会产生,陶瓷产品烧制好后,切边、抛光、打磨的工序也会产生粉尘。粉尘扩散到空气中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陶瓷产品的烧制过程要消耗大量能源,并排放出有害气体。废气主要来源于窑炉烧成及部份干燥阶段的烟气,废气中有毒气体的种类和数量与燃料的品种有关。陶瓷艺术设计在成型、干燥、施釉、搬运、焙烧、抛光及贮存等工艺阶段都会产生一些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坯废料、施釉废品、素烧废品、烧成废品及彩烤废品等。这些废弃物既是对资源的浪费又污染环境。

2解决陶瓷艺术设计中生态问题的途径

把生态设计法则应用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可以尽可能的降低陶瓷产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高生态效益。具体说来,就是从选材、成型、施釉、彩绘、干燥、烧成、乃至产品回收全过程来规划陶瓷艺术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陶瓷艺术设计的生态设计方法主要有:材尽其用的设计、节能减排的技术设计、延长使用寿命的设计、废弃品再利用的循环设计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陶瓷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矛盾。

2.1材尽其用的设计

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合理选材,使材料最大化的实现自身价值,符合生态设计的理念。陶瓷艺术设计的材料主要是经过炼制的泥料、釉料、彩料等,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物理及化学特性。陶瓷产品的种类主要有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等,不同种类的陶瓷产品因其功用不同,在选材和设计风格上也应不同。日用陶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瓷,其功能实用性重于艺术审美性,所以日用陶瓷应该选择耐高温的泥料和釉彩,用这种材料烧成的成品具有一定的耐酸、碱、盐及大气中碳酸气侵蚀的能力和无铅中毒的危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艺术陶瓷注重的是产品的欣赏性而非实用性,重要的是它的艺术价值,所以一般在没有特殊艺术风格限定的情况下艺术陶瓷在选材时应该选择中低温的泥料和釉彩,这样既可以减少对优质高温材料的浪费又可以减少烧成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污染。不同种类的陶瓷产品选择好合适的材料后,设计制作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节约材料,用最少的材料创造最大的物质和审美价值。日用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应摒弃无用的功能和纯装饰性构件,减少材料的消耗;艺术陶瓷在能充分表达创作者的艺术理念的情况下,作品尺寸宜小不宜大,装饰宜简不宜繁,做到充分节约材料,减少无谓的浪费。

2.2节能减排的技术设计

陶瓷艺术设计过程中,通过技术再设计,既能减少陶瓷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又能减少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首先研发新型陶瓷材料,减少传统陶瓷原料的采掘,从而降低土地和植被的破坏,保护环境。如利用钢铁工业废渣、磷矿渣、铬盐废渣、粉煤灰、硅灰、稀土废渣、萤石矿渣等工业废弃物生产具有优异性能的陶瓷产品;研制无铅无镉的陶瓷颜料及无铅低温釉料,使陶瓷产品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减少,从而减小产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其次通过改进成型技术降低能耗。如建筑卫生陶瓷采用高中压注浆成型技术,日用陶瓷采用等静压成型,这些成型方法具有生产周期短,能耗低的特点。最后通过先进的烧成技术实现节能减排:选择节能型陶瓷窑炉,轻质的窑炉保温耐火材料及新型涂料可以降低能耗;采用高速烧嘴,用富氧燃烧技术、微波烧结技术、自控烧成技术等对节能降耗也有很大影响;采用清洁的气体、液体燃料。同传统燃料相比,其燃烧充分,能源利用率高,而且可以提高陶瓷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废气对环境的污染;采用低温快烧技术。研究表明,当烧成温度从1400℃降至1200℃时,能耗可降低50~60%。[1]应用低温快烧技术,可以增加产量,节约能耗,降低成本;采用一次烧成技术。一次烧成工艺与二次烧成相比较,减少了素烧工序,烧成的综合能耗和电耗显著下降。

2.3延长使用寿命的设计

产品使用寿命越长,其更新换代过程中所带来的物质和能源消耗就越少,对陶瓷艺术设计来说,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设计方法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艺术层面的。从化学角度来看,陶瓷产品具有一定的耐热、耐潮、耐酸、碱、盐及大气中碳酸气侵蚀的性能,在自然状态下其使用寿命相当长;从物理角度看,陶瓷产品容易碎裂,一旦发生较大的物理冲击,很容易破损;从艺术角度看,某些陶瓷产品虽然完好无损,但因为设计风格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审美需要而被人为淘汰。延长陶瓷产品使用寿命的设计,从技术层面,需要不断研发高强度的、具有高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陶瓷材料,提高陶瓷产品的耐用性、耐磨性与耐物理冲击性,使产品能够耐久和持续使用;从艺术层面,需要提高陶瓷产品的设计水准,使其设计风格不仅能引领当代的时尚潮流,更能满足未来若干年内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需要陶瓷设计者具有较高的设计能力和艺术修养,好的陶瓷设计品不仅仅是具备功能,还要造型优美、色彩宜人、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诉求,才能减少消费者更换陶瓷产品的频率,避免因厌烦而替换,从而更有效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减轻环境的负荷。

2.4废弃品再利用的循环设计

陶瓷艺术设计过程中的废品主要有生坯废料、施釉废品、素烧废品、烧成废品及彩烤废品等,利用这些废料可以生产陶瓷砖、多孔砖、陶粒、水泥、固体混凝土材料等。对于没有上釉的生坯废料可以全部化浆回收利用;对于上釉的生坯废品,通常不能混入泥料重新利用,特别是日用陶瓷,否则会影响釉烧的质量,但粗陶产品可适当按比例混入泥料重复使用;对于已经高温烧成的废品,可进行粉碎加工,清洁粉碎后当骨料利用,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到其他产品的配料中,可以制备免烧型广场道路砖,也可以制备混凝土和墙体保温板等。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废弃品还包括那些虽然完好无损,但因为艺术风格跟不上时代需要而被人为淘汰的弃品。这些人为的淘汰品,其使用功能并未损坏,只是艺术风格不够时尚而已,可以通过再设计,赋予它新的功能与形式,以实现产品的再使用,如一个被淘汰的陶瓷花瓶可以用来做存钱罐,一个废弃的陶瓷杯可以种植花草。废弃品再使用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体现了可持续设计思想,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创意与惊喜。

参考文献:

[1] 冼志勇,刘树,曾令可.陶瓷行业应对节能减排的措施[J].佛山陶瓷,2009(06):1316.

[2]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J].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01):203.

[3] 黄利榆,林少敏.陶瓷行业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科技信息,2008(18):645646.

[4] 王继杰,李旭.中国陶瓷产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发展[J].中国陶瓷,2006(10):36.

第4篇:陶瓷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陶瓷工艺 项目工作室 特色 发展 

 

高职教育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着立足地方办专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以下简称江职院艺术系)于2006年设立了陶瓷工艺专业方向,培养区域急需的陶瓷工艺专门人才。在专业方向建设初期,采取传统学科体系结构的课程设置。虽然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但是将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割裂,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技能训练与企业应用的脱节。学生即使完成各课程的学习,也不知道如何在岗位实践中去应用它们,更无法覆盖职业标准和企业应用标准,达不到毕业生走出校门就是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力推动下,我们与陶瓷行业的专家、学者、技术骨干一起,以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大环境为背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组建能力分层、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平台,实施专业教学和职业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这种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把教学、求知、做事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陶瓷工艺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现象,需要总结和调整。 

一、教学改革的先行条件 

陶瓷工艺专业方向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先行条件就是系列化实践教学平台的组建。该平台能够涵盖陶瓷工艺制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所涉及的核心能力与关键工作过程。包括:校内的陶瓷工艺车间、数字化陶瓷设计工作站、陶瓷作品展示厅和学生作品销售门市;校外的陶瓷装饰集训营,以及在景德镇、江门、佛山、潮州等多家陶瓷企业所建立的多间校外实训基地。 

其中,校内的陶瓷工艺车间近300平方米,内有拉坯机、燃气梭式窑、模具车床等多种设备和制作材料;按照企业生产流程来划分和设定室内空间。能够实现从“泥料配置、釉料配置、装饰造型、模具制作、装窑烧制”等陶瓷设计制作的整个工作环节。数字化陶瓷设计工作站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维扫描仪、学生电脑、多功能一体机等设施,配置平面、立体设计软件及数据管理软件,满足数字化教学与设计训练的需要。能够承接花砖腰线图案设计、景观陶瓷设计等多个项目工作。学生作品销售门市主要为学生小组活动提供场地。在近50平方米的工作室范围内,由学生自主筹谋策划与接洽、自主搭配人员组成项目小组,全权负责店面的方式和氛围设计、作品的摆放与销售计划设计。而校外的综合装饰集训营则为合作企业内设的实训工作室,地点邻近景德镇陶瓷学院。通过完成限定的综合装饰项目设计任务,使学生在具体而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学习和掌握陶坯雕刻、施釉上色、青花等综合装饰技法,了解装窑烧制的陶瓷产品整体制作过程。同时利用景德镇“瓷都”的优势,开展渗透式的专业考察和行业调研。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对景德镇的陶瓷行业、高校进行考察,使学生了解陶瓷工艺及造型特点,感受行业顶尖发展趋势及其辐射面,使认知、体验和实践三位一体。 

陶瓷工艺专业方向的各个项目工作室在能力培养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能力分层且优势互补:校内的系列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行业通用的陶瓷工艺基础知识、岗位核心技术能力以及跨行业职业能力。突出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的培育,强调工具性,体现发展性。特别突出培养学生将设计构思具体化、最终转化为现实产品的过程实施能力。校外的多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则主要培养学生面向岗位的职业特定能力,是校内项目工作室教学的有力补充。强调利用企业真实的实践环境和行业氛围,促使学生将专业学习与行业发展规律、职业岗位能力点相结合,在任务目标的要求下,积极地实践、参与、探究和创新。 

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教学平台的搭建,使陶瓷工艺专业方向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融合为一体;使一系列特色教学项目的实施得以融会贯通;使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呈现职业性和开放性特征,为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先行条件。 

第5篇:陶瓷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陶瓷;形式;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58-01

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艺术陶便伴随陶器的产生而出现。其后,陶器经过商周原始瓷的出现,于东汉时期形成瓷器,艺术瓷也因而得以问世。当我们审视那些敦厚质朴的彩陶器物时,便很可能从中发掘出丰富的人文思想。在这里我便从艺术设计史论的角度,对历代陶艺的演变历程做一简要的总结分析与比较,通过对艺术瓷进行划时代,即三个阶段,主要从艺术瓷的雕塑形式与人文文化方面来探究。

一、东汉至隋唐时期

在东汉至隋唐时期的第一个阶段,东汉晚期的艺术瓷制品,受同时期艺术陶制品的影响,结构较为复杂,情节雕画得十分丰满细腻,因而具有整体的宏大与壮美。三国时期的陶艺往往形体不大,但却十分饱满壮实[1]。西晋时期的陶瓷结构,表现为雕塑形象与实用器皿的巧妙协调,无论大小都很具有分量感。东晋与西晋相比,更趋向于注重刻画的细巧方式,反映出一种崇尚典雅景致风格的倾向。南朝时,陶瓷的装饰多由单线纹饰演变成细腻的浮雕形式,布局华丽规整,因受佛教艺术的影响,多以莲花为主,反映出一种华美和虚静的审美倾向。隋代时,艺术陶瓷的面貌更注重向现实人物的本来面目靠近,精雕细致的刻画呈现出朴实自然的风貌,反映出返归自然、追求朴实真切、反对虚浮夸耀的时代风尚。

二、唐宋时期

在唐宋时期的第二个阶段,唐代时的青瓷装饰性较强,白釉瓷器的造型也很多,在长沙窑、寿州窑制品中,风格粗朴、手法简略,这种兼有许多形式的现象,体现了唐代的文化精神,因为唐代时期的繁荣昌盛,对外开放,甚者柳宗元《天说》中讲:“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之暑者,世谓之阴阳。”[2]使唐代文化具有刚柔并济、包容万象的饱满精神,这种精神对陶瓷艺术的创作和表现手法有深远的影响。宋代时,耀州窑制品以浅浮雕的刻画为多,其手法细腻,线条曲转自如,具有独特的魅力。[3]这些陶瓷艺术的展现更反映了宋代文化注重礼禅结合,强调修心,讲究淡泊,轻视豪壮之情。

三、元明清时期

在元明清的第三个阶段,元代时的陶瓷制品大多具有佛家境界,明器一类的俑和模型的制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从传统的直面人生向明清远避现实的制作意味过渡的趋势,因此其精神世界处于渐入麻醉状态,但仍多少保有传统精神的痕迹。明代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的陶瓷制品,其主要特色是以达摩、观音、弥勒佛、关羽、孔子等佛像神像为表现特色,此外龙泉窑中的陶瓷制品中也有像“牧童骑牛”类的反映生活内容的例子[4]。

从这些陶瓷艺术创作中,反映出了明代思想尤重视继承宋学,强调“修心”、“天道”。清代的艺术陶瓷制品多以康熙、雍正之时为主,乾隆则以装饰性陶瓷为主,晚清时则以浮雕为主。[5]从精神意义上来讲,康熙、雍正时的陶瓷制品还遗留着明代时期的痕迹,讲究内心的修养和祝福的境界;乾隆时期的陶瓷装饰中更多地增添了福、禄、寿意味的成分;而晚清制品则注重思古与自然世界,“隐逸”情调较浓,反映出清代前期与晚清两者不同的文化环境与陶瓷艺术精神所在。

四、总结

众所周知,我们在区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瓷器时,首先是从瓷质和釉色的不同和发展着眼的,可以说,中国瓷器工艺的发展过程中,质与色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两者不可分离、相互应衬。对瓷质与釉色的追求不仅标志着一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体现着中国人在审美追求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正如我们上述三个阶段的分析,它是与中国人的精神实质相关联的,譬如白瓷的洁净,影青瓷的素雅,青花的简朴优美以及釉里红的富贵不俗等不正是民族审美精神的体现吗?

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伴随着人的自身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显现了人的一种本质力量,同时又反过来促成了人自身的完善。我们在做艺术史论的研究中,要从对这一时代器物的观察出发,从物质层面进而深入到精神层面,去感悟这件器物背后的时代特征,这也会对我们研究其它领域的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当然,假使我们在了解这件作品的时代背景后,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眼前的作品,相信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吧。

参考文献:

[1].美学文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知识出版社,1988.

[3]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4]李砚祖.装饰之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M].文物出版社,1986.

第6篇:陶瓷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陶瓷壁画;建筑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文化建设因而蓬勃发展。现代陶瓷壁画作为一种时尚文化艺术形式,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享受,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

1、陶瓷壁画的发展

陶瓷是用天然矿物原料经过高温烧结制成的,具有质地坚硬、无铅无毒、极强的抗潮、耐腐蚀和不变形、永不褪色等性能。陶瓷壁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融陶瓷工艺和艺术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设计,同时又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文化特征。

陶瓷作为装饰的载体,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最初是由于陶瓷的特性,把它应用到生活用品领域,后来延伸到建筑领域,形成大批量的陶瓷砖,自此开始形成了陶瓷壁画。之后陶瓷壁画的表现特点和表现内容与传统相比有所创新,与现代的建筑有了相融合的装饰意义,并与现代人追求的心理和情感有一定的沟通作用,因此陶瓷壁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万物有颠覆,在20世纪初,引领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建筑大师们提出对建筑的新阐释,认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主张与传统建筑决裂,更加趋向于利用建筑本身来装饰建筑的艺术效果,因此对壁画这种外来辅助装饰品产生极大的厌恶感,陶瓷壁画的发展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在陶瓷壁画受到一定的排挤、现代建筑得到一定发展时,人们的思想又一次改变了陶瓷壁画的命运。在机械的、简洁的现代建筑身上找不到那种本该附有的文化属性,装饰的作用再一次被重视起来。因此,经过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双重洗礼的陶瓷壁画深深地镶嵌在装饰设计的领域中。

2、陶瓷壁画的表现形式

陶瓷壁画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手工艺术,由于陶瓷原始材料的可塑性,使作者在创作成型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相应地表现个体思想感情。从这点表现出陶瓷壁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点,而且起到对现代人情感抚慰作用的载体。陶瓷壁画按照绘画的技法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五类:釉上彩壁画,釉下彩壁画,高温花釉壁画,陶瓷素坯浮雕壁画,综合装饰陶瓷壁画。表现技法的多样性使陶瓷壁画的设计方法也不尽相同。

2.1、构图

陶瓷壁画是一种以墙壁为功能载体、以陶瓷为绘画载体的艺术,因此陶瓷壁画的设计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构图是其中的骨干结构,设计中的形状、色彩、材质肌理等若干视觉形式要素,要根据形式美法则形成一种外在形状和内在精神的和谐,空间与壁画之间的高度统一,达成有意识的形式和有规律的变化。例如,大型陶瓷壁画中比较常见的是并列式构图,每一个局部的表现内容不一样,甚至表现形式也会有差异,但是整体的效果又是同一个主题、同一种风格。

2.2、色彩

在陶瓷壁画设计中,色釉是最为常见的绘画材料之一,因此色彩是陶瓷壁画设计中最具表现力的感情语言,色彩的应用在设计中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陶瓷壁画的色彩设计就是根据多种材料不同的发色特点来搭配、创造的一种效果,例如色釉壁画往往会有情中见景意想不到的视觉享受。当然,陶瓷壁画的色调需要考虑建筑室内空间的环境色彩和空间的功能特点并与之相融合,根据空间环境的要求,充分发挥绘画材料的特点来渲染环境空间的气氛,让壁画不仅在空间功能上达到和谐,也要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心理上更高层次的需要。从设计角度讲,陶瓷壁画在室内空间的色彩设计基本因素有以下三种:

2.2.1、空间的环境色,就是指室内空间客观的色彩。在陶瓷壁画设计中要充分了解或是利用客观环境的色彩,让陶瓷壁画很好地融入空间环境和空间功能。

2.2.2、画面的主题色,是根据画面内容进行的大色调设计,目的是为了充分表达中心思想。艺术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因此从观者的角度讲陶瓷壁画的观赏一般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在大色调上需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在视觉上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近看有细微的内容,远观有遐想的意境,整体画面丰富而又不杂乱。

2.2.3、当地的人文色,是强调当地的人文特点的色彩设计。目的是为了突出陶瓷壁画的文化内涵,让整体环境空间品质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

2.3、灯光

在室内空间环境因素中,光源是比较难把握的,而它又直接影响陶瓷壁画的最终观赏效果。如果光源的设计和利用不合理,会对陶瓷壁画的观赏造成障碍,所以光源的设计是不可忽视的。当光线照射陶瓷壁画时就会产生折射、反射、漫射和阴影等现象,要充分掌握或利用光源对陶瓷壁画的影响,创造出好的效果。室内空间的光环境一般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有时候两种光源会同时存在。我们肉眼所能观看到的色彩是RGB的图像模式发色效果,但因灯光的影响,我们观看到的效果和作品真正的效果又会有差距,因此在陶瓷壁画设计中,光源的设计是不容忽视的,它在装饰设计中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3、现代陶艺在室内空间的表现形式

在室内设计中,现代陶艺的表现形式要更多地考虑其实用性、艺术性、观赏性和装饰性特点,以提升在室内环境和空间的气氛,它是美化室内空间的窗口。让艺术空间氛围形成主要有下面几种表现方式:

3.1、悬挂式陶艺

悬挂式陶瓷注重侧壁鲜明的主题,它有多种表现的艺术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悬挂方式加以不同的陶瓷色彩,再结合每一个挂体的功能和个人的爱好进行设计,并且将功能各异的悬挂式陶艺瓷盘一并设计进去。陶瓷壁画是较好的挂件选择,陶瓷灯也是较好的一种吊件选择。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注重和谐统一的风格,在这方面应该灵活机动,不能呆板和一概而论。

3.2、陈列式陶艺

陈列式陶器分为单倍型组合和组合型组合。单倍型表现为一个单一的装饰性的陶罐,组合型陶器是指集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陶瓷作为装饰,根据空间的大小安排适合陈列架。陶器的装饰环境和风格要注意协调,要平衡家居的颜色、文化、品位、特色及整体的风格。放置较小的陶器以便显示出有更

大的室内空间,一些笨重的陈列式陶器适合安排在一个更大、更开放的户外空间或室内空间,如广场、庭院入口、门廊和人行道的左右两侧,以及大厅的角落里等。这样可以美化空间,增强设计空间的内在含蕴,使其凸显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氛围,从而大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意识。

3.3、铺贴式陶艺

在建筑及装饰材料中使用铺贴式的陶艺作品不失为明智之举,常见的有瓷砖、玻璃制品、陶瓷板和陶瓷壁画等。这种类型的陶艺作品,具有多种的表现形式,其显示效果灵活,可以有完美的发展空间。通过巧妙的组合和变换设计,可以在每个空间每一部分,创造出形形的空间艺术结构,从而显示出需求不尽相同的艺术空间。室内空间设计须要根据不同大小的图案、颜色和肌理以及形状进行多种组合的设计,使其像一种拼图游戏,让生存空间结构得到多元配置。不仅地板上可以使用,墙壁甚至天花板都可以使用。

4、结语

当今社会陶艺作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在室内设计以及任何形式环境的艺术设计中,现代陶艺的加入为室内环境空间设计增添了崭新的内容。同时,现代陶艺也必须和艺术设计相结合,才能展现其巨大的艺术魅力,二者应当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相信随着现代陶艺的快速发展,现代陶艺与艺术设计相互交融得更加紧密,陶艺在空间的表现形式会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余小荔,胡祥蓉.陶瓷壁画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佛山陶瓷,2010,11.

[2]詹和平.中西传统居住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06.

第7篇:陶瓷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陶瓷;景观设计;建筑;道路;标识

一、陶瓷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1、陶瓷的特征

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陶瓷就已经产生,从当初彩陶,再到夏、商、周时期的高温陶器,直至汉代中国人已经可以成功烧制瓷器,比日本早1500多年,比欧洲早1600多年,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一直以来,我们称呼的陶瓷,确切的来说,可以分为陶器与瓷器,他们区别在于:陶器烧制在500°-1100左右;而瓷器需要的温度大概在1200°以上。另外使用的材料也不同,陶器是用陶土,而瓷器需要的是瓷土。

2、陶瓷的美学特征

陶瓷色泽鲜明且不容易褪色,具有永久性、耐高温、耐腐蚀等属性,同时不会损害人体安全,便于清洗、保养。从艺术和美学的角度来看,陶瓷已经开始上升到陶瓷艺术,它的光洁的质感美和丰富多彩的色彩美,以及形状多变,造型自由,线条生动,都已经体现出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3、陶瓷与景观

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是面对室外环境的建设,笼统地说,就是通过对室外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创造出适合人们居住,带来舒适感,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丰富人们在精神方面的愉悦与追求。而陶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不仅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更可以体现出其艺术美感。随着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与理论基础,无论从室内设计装饰、装潢再到室外景观都体现出其特殊的艺术性。在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中,建筑师与艺术家运用不同的语言与方式将陶瓷艺术融入到建筑与环境当中,使陶瓷艺术从传统艺术走向户外环境中,与大自然和建筑共同构筑起人类生活的环境并表现出人文氛围。

二、陶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1、建筑

在室外环境设计中,建筑是设计的主体成分,没有了建筑自然而然也没有了景观设计,陶瓷作为一种外表装饰物,它不仅仅可以以整体的形成出现,更能可以用废弃的陶瓷碎片来装饰整个建筑物,给人带来别样的创新美。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设计手法,例如重构、拼接、打散等方式,对陶瓷进行重组形成各种有机图案。

2、道路

景观设计中道路是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的构成中具有主导作用,同时道路的铺设也是一个费劲的难题。在道路铺设材料的选用上,大多都需要考虑是否具有使用寿命和耐磨、防滑、防水、防火等因素,而这些要素都与陶瓷相符合。陶瓷作为道路表面的铺设材料,主要运用于公园的小道、广场中的走道等,可以起到美化作用,营造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氛围。另外陶瓷拼贴的道路路面,还具有导向性,如果部分区域碎瓷片排列组合得和人们日常认知不一样的话,则表示这一部分区域是区分于其他部分的,设计师也能够通过陶瓷碎片的图案来对人们进行引导。

3、景观雕塑

景观雕塑在景观设计中属于造型独特新颖,具有标志性,视觉冲击力强,适合人们全方位的观赏,也是景观设计中靓丽的风景线。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陶瓷雕塑可以采用一次成型也可以采用多次成型。一次成型的雕塑是直接从泥土中塑造出来的,是没有经过拼接的,这种做法可以使雕塑放大化,形成大而粗犷的艺术品,其特点是整体效果气势雄伟视觉冲击力强。

4、街道标识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街道标识设计也成为一个靓丽的风景线,为了方便人们正常生活及出行,一般在城市现代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会设置诸多标识,这些标识包括银行、医院、方向、站牌等各个方面使用领域,而陶瓷的造型新颖、色泽鲜明、细腻的质感等特点广泛的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艺术感,更为城市增加亮点特色,有效的提高了环境效益。

三、陶瓷在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陶瓷在景观设计中还存在着局限性,随着陶艺的发展,这种局限性虽说可以减少许多,但是目前设计者更加青睐与金属、石材、木材等材料。主要原因是缺乏宣传陶瓷在环境设计中的宣传,以及很多客户不了解陶瓷产品,对其有偏见,认为陶瓷只是属于工艺品,不应该大面积的使用。其次景观设计中在使用陶瓷作为装饰材料,还需考虑到陶瓷的基本属性,陶瓷易碎、运输难度大,以至于很多设计师在运用材料不愿意使用陶瓷作为装饰材料。除此之外,一些设计者在使用陶瓷材料作为装饰材料,对陶瓷理解不够透彻,往往滥用或者过多的使用陶瓷材料,造成整体装饰效果较差。所以在未来设计中,我们应该加强陶瓷在景观设计中的宣传,使人们更多的了解陶瓷艺术和陶瓷材料中的一些独特新颖的优点,更好的、合理的把陶瓷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去。

作者:何旭峰 单位:池州学院

参考文献:

[1]秦蕾.陶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百家.2010(12)

[2]曾利.论住宅小区景观中环境陶瓷的设计介入[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4)

[3]翁梅.论废品陶瓷的美学意义及其在环艺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张玉山.建筑陶艺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J].中国陶瓷,2008(05)

第8篇:陶瓷艺术设计范文

关键词:一次设备;智能技术;智能变电站;探讨

中图分类号: TM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152-2

0 引言

自我国步入电气时代以来,一次设备智能技术的应用效率也逐步得到了提升。为了能够让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需要对一次设备智能技术进行全面性分析。在目前,一次设备智能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智能变电站的结构体系也在逐步优化和更新。所以,对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进行全面的探讨,意义深远。

1 智能变电站的结构

智能变电站的结构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

①过程层:过程层的主要功能就是测量电力运行过程中的实时电气量,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大多数状态就是采用栓测,在操作控制的执行过程中进行。

②间隔层:间隔层的主要功能就是将间隔过程中的实时数据信息汇总在一起,能够对一次设备启用保护控制功能,在实施操作期间能够使用其他控制功能,控制具有优先级别的命令,例如,统计运算、数据采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通信功能,能够与过程层和站控层的网络一起起到通信功能。在上下网络的接口具有全双工的方式,使得信息通道的冗余度提高,可以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得到保证。

③站控层:站控层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高速网络能够将实时数据信息汇总在一起,对于实时数据库的不断刷新,可以将相关的各种数据信息传向调度控制中心,通过接收到的调度能够控制中心命令,通过间隔层和过程层进行执行,另外,在线编程的操作团具有控制功能:在站内能够进行监控,使人机取得联系,在线修改、在线组态、在线维护间隔层、过程层的设备功能。通过原有的变电站能够自动地分析变电功能。

2 一次设备智能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

2.1 智能化变电体系的构建

过程层设备是一次设备和二次系统取得联系的桥梁,能够提供给间隔层设备获取一次设备的数据,然后通过间隔层和站控层来进行调节和控制功能。间隔层设备能够进行一次设备的测量工作,进行检测、计量、保护、控制等功能。智能组件的主要特征为:信息互动化、功能一体化、状态可视化、控制网络化、测量数字化等,将过程层和间隔层的部分功能集合在一起,使得计量、保护、控制、检测中的全部功能能够得以实现。这样一次设备与相关的智能组件能够有机的构成智能化一次设备,对于这种高上设备的内嵌部分还能够进行智能组建工作,这样还能够获取智能化的一次设备,例如,母线、互感器、断路器、变止器等,二次设备主要包括智能组件、辅助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智能变电站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一次设备智能化。通过以标准的信息为借口,能够将信息通信、测控保护、状态监测等技术集于一体的智能化一次设备。可以将整个智能电网的业务流、信息流、电力流一体化的需求结合在一起,通过智能化的一次设备能够对先进的状态监测手段进行评价,科学地对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根据识别出的早期故障来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合理地安排检修和调度部门对运行方式进行调整,以便于能够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2.2 故障自动诊断功能的实现

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地对设备进行故障分析,评估出故障的部位以及产重程度。通过大规模的间隙发电得知电网需要具有极高的灵活性,一次设备智能化能够满足此类要求。通过一次设备能够将智能化的信息传输到信息一体化平台中,对变电站的状态监测系统进行建设,对于一次设备重要参数的在线监测,能够提供给电网管理设备基础的数据支撑。对于实时状态信息可以在专家进行系统的分析处理工作后作出初步的判定决策,使得站内的智能设备自诊断功能能够得以实现。将智能组件的投入使用,不应该对一次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智能组件能够自动连续地进行存储、监测和数据处理工作;在智能组件中应具备自检和报警的功能;使得智能组件能够具有合理的监测灵敏度和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使得监测结果能够更佳可靠。

2.3 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

2.3.1 主变压器的智能化

在油中的溶解气体应具有在线监测功能,例如,温度负荷在线监测、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套管绝缘在线盗测等单元,能够通过变压器将油溶解气体,产生局部放电,在套管的绝缘介损应具有一些在线检测功能,例如,油泵状态、风扇状态、油位、油温、温度负荷趋势、泄漏电流值、电容值等。

2.3.2 开关设备智能化。

在GIS密度的微水在线监测系统中能够对SF6气体的密度作出微水的监测,GIS的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现GIS局放的在线监测功能。通过温度传感器能够对GlS的内部温度数据进行采集,直观地对GIS内部温度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局部放电监测是GIS的在线监测方法,通过制造GIS设备,能够对其他杂物和导电粒子进行安装和维修工作,使得电极的表面会产生的毛刺、耐伤等损伤。断路器在在线监测系统中能够测量出SF6气体的密度,通过断路器的储能时间、储能状态、储能电机电流波形、特征分合闸速度等参数在线监测出来。

2.3.3 道雷器设备的智能化

通过避雷器的在线监测系统,使得避雷器的计数器动作次数、泄漏电流值的在线路测功能能够得以实现。

2.3.4 电容性的设备营能化

通过此项特性能够将三相不平衡电流的监测、电容量、介质损耗因数测量出来;电缆。能够监测出电力电缆的局部放电情况,将直流分量、介质损耗因数等情况进行测量。

2.3.5 电子式互感器

对于变电站运行的实时信息测量数字化的主要设备之一就是电子式互感器。对于电网的动态观测情况,能够使得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得到提高。为了能够将电力系统的运行整体水平得到提高,需要具有准确的电压动态测量和电流。电子式互感器的原理就是电磁感应,采用罗氏线圈的方式,能够对电感、电容、电阻等方式进行分止。罗氏线圈缠绕在环状的非铁磁性的骨架上。对于电子式互感器的高压平台,需要具备电源供电的电子电路方式,通过模拟的形式来采集数值,然后通过光纤将数字信号传输到二次的计量、保护、测控系统中。

3 一次设备智能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的技术要求

①一次设备采用的是在线监测的方式,能够对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测,使设备的状态为可视化;对于在线检测和保护装置可以采取智能组件的形式,对于信号和控制电缆的长度能够减少;使得监测参量的状态能够符合通信标准。

②对于智能变电站的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建设以在线监测为基础,再准确选择在线监测参量。

③对于在线监测智能终端的安装方式采用就近安装,智能单元是属于电子元件,工作年限一般小于12年,对于时长运行的测编精确性还有待检验。要建立相应的设备维修和保养机制,需要成立相应的设备部门,对设备进行整体的维护管理,从而有效地降低电力设备出现的各种故障。

4 结语

一次设备智能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十分重要,在进行一次智能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其变电站的结构进行全面性分析,然后构建相应的自动变电体系,让一次智能化变电技术得到综合性的应用。最后还要结合各种技术要求,让一次设备智能技术能够得到规范性的应用。从而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周晓龙.智能变电站保护测控装置[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08).

[2] 付国新,戴超金,侍昌江,张明勇.智能变电站故障录波系统设计与探索[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07).

[3] 张保会,郝治国,Zhiqian BO.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研究的进展(三)――保护功能的发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03).

第9篇:陶瓷艺术设计范文

1.1艺术设计的概念

艺术设计不是艺术创作,它指的是非艺术的特别是非纯艺术的物质产品设计,之所以要冠上“艺术”二字,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审美性质。

1.2关于艺术设计专业

艺术设计用于专业分类是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在定制高校专业新目录时正式提出来的,把以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家具与室内设计等相关专业拼合成一个,即艺术设计①。现在也有的根据学校自身需要来调整专业设置,总体来说是一些以设计为主的专业名称的总称。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中国的艺术设计领域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艺术设计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市场所需求的设计人才越来越多。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艺术设计专业在一些综合大学、工科、师范院校和高职院校中纷纷开设起来。

2艺术设计与经济的关系

艺术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艺术设计的经济性是区别于其他艺术活动及手工艺的首要特征。艺术设计与经济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社会经济是基础,艺术设计必须在社会经济中实现价值。经济的发展决定艺术设计的方向,同时艺术设计又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一定层面上促进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可以说“设计就是经济效益”。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设计与市场二者关系非常密切。设计者以艺术的手法把一种规划、设计、设想、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的过程。它是一个满足生产者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环境与社会的需求与责任的过程。③设计更多地服务于人的物质生活,不仅要使产品便利实用,更要跟人带来美的感受。在市场竞争日激烈的今天,艺术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把设计列为重要的战略手段。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设计产业和设计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来把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也为拓展产品价值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而且要求产品具有相应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④市场竞争中单凭质量取胜已经远远不够,设计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源,艺术设计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一件产品通过精美的包装设计和造型设计能够吸引消费者来购买,古代郑人买椟还珠的故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好的设计能够唤起消费者潜在的购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个精美包装去购买并不必须的商品,或者某种电器因为设计的美观销量远远胜于同类产品,同时又促使同类产品去关注设计,这样就形成了艺术设计与市场周而复始的相互作用。

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与普通院校艺术

设计专业教育模式上的区别市场经济时代,艺术设计可以为企业及整个地区的市场经济服务。艺术设计的发展需要艺术设计教育的支持,艺术设计教育要有相应的针对性,专业设置上要面向社会需要,符合经济发展方向。注重实践,为用人单位培养实用性人才。目前,多数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都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但在教育模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3.1专业设置上的区别

普通院校艺术设计类的专业设置多是“大一统”的模式,根据教育部门制定的专业目录来设置的。专业沿袭过去的情况比较严重,专业重叠、因循守旧,通常包括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这些专业一但设置多年不变,并不能与市场的变化相接轨。一些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也曾沿袭普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方式,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尝试打破“大一统”的专业设置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进行专业设置,根据地方产业特点来设置专业。如:一些家具产地的高职院校设置家具设计专业、一些旅游区的高职院校设置旅游产品设计专业等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根据区域的经济特点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培养地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更好的为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3.2课程模式上的区别

普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一般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不注重理论的实践。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等形式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更适应市场的需求。

4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劳动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社会需求状态,地区、行业或者产业的需求信息具有不对称性,所以专业建设不能“大一统”。社会需求制约着职业教育的供给,劳动力的流向影响着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艺术设计能够拓展产品价值、提升企业形象。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经济特点,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情况也各不相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只有根据地区经济特点设置专业,才能培养真正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唐山地区地处沿海,资源丰厚,形成陶瓷、钢铁、煤炭、临海工业等几大支柱产业。除此之外,房地产、旅游、各种文化产业也迅速发展。唐山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北方瓷都”,陶瓷产业与艺术设计密不可分。近年来,国营陶瓷企业并不是很景气,原因是国营陶瓷企业的陶瓷设计人才缺乏,陶瓷艺术从业人员老化,设计与研发力量不强,具有创新设计能力、高素质的年轻设计人才严重匮乏,出现了“断档”现象,处于青黄不接状态。导致一些国有陶瓷企业生产的陶瓷画面和造型十几年不变,多数陶瓷企业长期处在贴标之痛中,使国营陶瓷产业一度处于低迷状态。支撑陶瓷产业发展的主要是一些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引进设计人才、注重产品的创新,经过创新设计的陶瓷产品附加值保守估算明显高出同类产品三倍以上,由此可见艺术设计对于陶瓷产业的重要性。煤炭、钢铁、临海工业以工业生产为主,似乎与艺术设计关系不大,但企业需要市场的竞争力,艺术设计在企业提升竞争力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艺术设计可以以艺术形式来宣传产品、塑造企业形象。如:企业的画册设计、企业的产品手册设计、VI设计、标志设计、产品包装设计、海报设计、报纸广告设计、户外广告牌招牌设计、名片设计、以及其他有关于视觉方面的设计等对于企业来讲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企业外在视觉形象传达可以令企业形象规范化、整体化、标准化,使企业品牌易于记忆,使企业产生无形的品牌价值,有利于市场竞争。房地产是最大的装饰装潢市场,虽然目前房地产处于调控状态,由于前几年的火热新楼盘不断竣工,装潢市场仍然热度不减。另外还有一些政府的形象工程,好多老小区拆迁改造,由于装潢设计的影响,使城市形象更新更美。唐山周边的旅游业迅猛发展,各景区都凝聚了艺术设计的丰硕成果。丰南的惠丰湖景区是最为典型的一例,景区内布满仿古建筑、民俗景观以及艺术造型,创造的商业价值无不与艺术设计息息相关。此外,各种文化产业同样需要艺术设计的参与。如:一些企业利用影视广告及网站宣传产品和企业理念,一些早教机构布置活动场景、宣传机构形象等等,都通过艺术设计的某方面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