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

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

一、读书,词要准确

1.学好拼音是关键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工具,掌握好拼音,对于民族地区低段学生学好语文是关键。

汉语拼音中,声母比较容易掌握。容易混淆的有几对,比如:b-d、p-q、f-t、n-l,还有平翘舌声母:z、c、s和zh、ch、sh。在教学声母时,要求学生从字形和发音方法上区别,也容易区分。比较困难的是韵母,特别是复韵母,前后鼻韵母。在教学中,我采用对比练习。如:a-ai-ao-an-ang,e-ai-en-eng,u-ui-un-ong,i-in-ing。把单韵母、复韵母和前后鼻韵母编成组,通过对比练习体会口形的变化。教师要作好范读,由于受他们自身母语的影响,彝族低段学生经常容易把“ai”读成“ao”,把“a”读成“an”,“ang”读成“an”。所以,在教学时,要多作对比练习。

2.读字、词要准确

由于彝族学生对韵母掌握得不是很牢固,主要是容易混淆,在读字词的时候就会闹笑话。比如:“片(pian)”读成“pia”,把“an”读成“a”;“树叶黄了(huang)”读成“树叶黄了(huan)”,又把“ang”读成“an”;还有“司马光(guang)”读成“司马光(guan)”等。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纠正。教师要多次范读学生读错的字,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口形,体会“a-ai-ao-an-ang”的发音。

在词语中,学生也容易把前鼻韵母和后鼻单纯混淆在一起。比如:“弹钢琴”读成“tan gan qin”,前后鼻韵母连在一起都读成前鼻韵母,有的读成“tang gang qin”,把前两个字都读成后鼻韵母。比如:“搭瓜架”读成“dan guan jian”,“返回”读成“fang hui”,“放学”读成“fan xie”。由此可见,彝族学生掌握得不好的就是“a-ai-ao-an-ang”这组韵母,而这组韵母的字又较多,因而,彝族学生读书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腔调不好。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切实抓好拼音和字词的训练,就会给读句子和读课文带来很大的帮助。

二、读句子要注意断句

彝族学生在掌握了字词的读法以后,开始接触句子的读法。由于学生刚接触句子,他们还不能连起来读得很通顺,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独立的认读,谈不上重读、停顿,更谈不上有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独立的认读,要求是:每个字的音都要正确。如:“我是中国人”,先一个字一个字独立认读,然后,读“我/是/中/国/人”。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体会停顿和语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一册中的学词学句。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就会给彝族学生学习朗读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读课文要有感情

1.听故事培养兴趣

彝族学生在未入学前就已经听过不少彝族民间故事,他们对故事是很有兴趣的。在学生入学以后,要注重培养学生听汉语故事的能力,在学习拼音的时候,每周抽出几节课外活动的时间放故事磁带给学生听,特别是和课文有关的故事反复地放给学生听。然后,利用语文兴趣活动课给学生讲故事,我采用边讲边画的办法,让学生既理解故事内容,又了解了所讲的动、植物的特征,还能体会到教师语言的轻重美感以及动作表情,通过培养和锻炼,很多学生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表演培养学生读的兴趣

在学生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表演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小学低年级教材中选入的课文都是有很强故事性并接近学生的实际的。在学课文的同时,通过表演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比如《乌鸦喝水》一文,我就在讲台上放上一个装了大半瓶水的瓶子,另外再摆上一些小石子,让学生上台表演,体会乌鸦是如何把水喝到的。通过表演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学生都能有感情地读课文了。

3.体会心情读出感情

让学生体会课文中小动物的心情,才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感情。比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心里很难过,在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啊!”这一句时,要读出难过的心情,读“多”的时候,速度要慢,声音拖长一点,读“啊”字时声音要上扬,表现出小壁虎抑制不住的内心难过的心情。教师反复范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再让学生读。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2篇: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

一、 精彩的句子――提示语境,巧妙引渡

每篇课文都有典型句式,教者要认真权衡,选择一两个以往课文未曾出现的句式作为结合点。先引导对典型句子认真品读,在语言情感与语言形式的联系中,体会句式对情感表达的作用;接着提供语境,让学生运用相关句式进行表达;最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仿写。如:“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上述片段中第二句两个分句结构相同,前一分句描述了我们的祖先在海上“出没风波里”捕鱼的艰辛场面,“搏击风浪”让我们看到了祖先的顽强毅力,他们是生活的强者;后一分句形象地写出了我们的祖先在南沙的生活状况,进一步说明南沙与我们的密切关系。

一教师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想象描述画面,继而叙谈阅读后的感受,以感受句式的情感内涵和语言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导仿写。先让学生补充句子:①几年来,我们的筑路工人每天天刚亮,就忙着测量、绘图,平整土地、铺平石子。烈日炎炎,他们埋头苦干;寒风阵阵,他们辛勤劳作。②为了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我国的体操健儿卧薪尝胆,在高低杠上上下翻飞,在平衡木上来回走动。训练场上,他们刻苦练习;比赛场上,他们奋力拼搏。再让学生自由叙述。有学生这样描写:①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我们的老师每天在黑板上板书、画图,在作业本上打勾、圈画。三尺讲台,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八开试卷,倾注了他们的心血。②为了给市民们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每天天刚亮,清洁工人就在马路上挥动扫帚,在垃圾箱旁清除垃圾。大街上,洒下他们的汗水;小巷里,出现他们的身影。③辛勤的园丁像爱护孩子一样侍弄着花草。清晨,他们忙着除草、施肥;黄昏,他们忙着洒水、治虫。棵棵绿草,向他们点头;朵朵红花,向他们微笑。

二、 精彩的段落――拓展空间,促进内化

有些课文的语言特质,集中体现在精彩片段上,可抓住这些片段,把读写结合的工作做细、做实,让精彩的语言形式在运用中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库存,一旦需要,就能招之即来,用之自如。如:“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这里的一系列比喻,具体、真实、形象地展现了庐山云雾的神奇姿态。这样的“系列比喻”,学生以前没有见过。为此,一教师先引导学生读句子,想云雾,体会云雾的美;接着读句子,品句式,感受语言的美。此后这样引导:“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具体、形象、准确、传神地再现了庐山云雾的神奇,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喻,在习作中不少同学已能运用,但用一系列比喻描写事物的很少。今天我们就来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身边的事物,哪些事物可以用系列比喻描述呢?”学生先后列举了“天上的云朵”“公园的花儿”“海上的浪花”“草原的景色”等。拓展思路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回忆画面,具体描述,学生笔下出现了很多精彩片段:①草原真是美不胜收。那蓝蓝的天空,就像是巨大的蓝宝石;那碧绿的草地,就像一条硕大无朋的地毯;那些在草地上吃草的羊群,又像是绣在地毯上的大白花。②傍晚,西边的天空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云彩。那淡淡的黑云,多像一只奔跑的黑狗啊!那一大片红云,仿佛一片火海,又像无数面红旗在飘扬。那淡淡的黄云,像成熟的稻子,铺满田野。云彩五颜六色,它是绚丽的织锦;云彩连在一起,它又是巨大的窗帘。

三、 精彩的思路――提供雏形,让其完善

不少课文,在叙事、写景、状物上,思路推进也有独到之处,这也是重要的语言特质。随着年级的增高,这样的语言形式也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在运用中吸收。由于教学时间有限,阅读课可提供文章雏形,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习作课可引导全面尝试,让学生全方位迁移。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有这四句话:①汤姆小心翼翼地把鱼竿拖出水面。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②“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③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④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这样的句子,表达了情感变化,推进了故事情节。

整体阅读后,教者出示上述句子,先引导学生朗读思考:这一组句子分别描写了汤姆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的?你觉得心理活动描写真实吗?通过朗读感悟,学生理顺了课文思路,明白了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下列文章的横线上借助动作、语言和神情,写出人物心情的变化。

“不允许你参加同学的生日宴会!”

放学时,张云霞对刘丽娜说:“明天是我十岁生日,请你明天下午六点钟到银光大酒店参加我的生日宴会。”

刘丽娜一听,眉开眼笑:“好的,我一定准时参加!”

路上,刘丽娜脚是仿佛踩了一朵幸福的云,她要把这一好消息在第一时间告诉妈妈。

“妈妈,明天是张云霞十岁生日,她要我去参加她的生日宴会。”还没跨进家门,刘丽娜就高兴地嚷起来。

“孩子,不允许你参加同学的生日宴会!”

“为什么?”刘丽娜带着哭腔问。

“你去参加同学的生日宴会,马上你生日了,也得请人家吃饭,那得花多少钱啊!”

“你太吝啬了!”刘丽娜噘着小嘴,瞟了妈妈一眼。

“要知道,你们学生摆宴过生日一旦形成风气,就会助长攀比风气,就会分散你们的精力,影响你们的学习呀!”

刘丽娜拉着妈妈的手,恳求地说:“张云霞和我是最要好的朋友,不去不行!我就去这一次,以后有同学约我,我一定不答应。妈妈,好不好啊?”

“不管是谁的生日宴会,都不准你参加!”妈妈斩钉截铁地说。

刘丽娜听了,那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她只好垂头丧气地去房间做作业了。

以后,教者又借助习作课,向学生提出“根据事情发展,写出心理变化”的要求,写生活中的一件事。从学生习作看,多数同学都较好地把握了上述写作方法。

四、 精彩的篇章――提示方式,引导运用

小学生对篇章语言特质的把握和运用是个难点,这方面的要求不能很高,可对相关语言形式加以提示,以明晰标度,降低难度,保证效果。如《谈礼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三、四自然段都是先描写一个有关礼貌方面的事例,然后就这件事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引导模仿,教者先让学生阅读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前面写事,后面说理)接着,把每段最后一句去掉与原文比较,体会事与理的关系(事是理的基础,理是事的提炼)。此后,又对每段最后一句作易位比较,体会事与理的匹配关系。最后,要学生仿照课文,叙述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写对这件事的看法。

第3篇: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

著名教授钱理群说:“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可见说起作文,孩子们都很头疼。这其中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低段忽视作文的渗透教学,造成写作起步晚,没有做好低中段写作教学的衔接工作,一到中段就手忙脚乱,以致于到高段还是写不好作文。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提倡作文教学低起点、早起步。这样,可大大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有益处,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对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语文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实施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计划呢?下面我就肤浅地谈一谈自己分阶段摸索低段作文起步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说好一句话,写通一句话

(一)口头表达。

低年级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句子结构形式的把握正处在培养、发展、提高的时候,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注重言语的规范。他们对“句”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头脑中有“完整句”的印象:“谁(什么)干什么”、“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怎么样”。当然,这要由浅入深地进行,也就是先说后写。说话,这对学生来说,是件极其容易的事,在上学前,他们已拥有一定的经验,但并不一定规范,为了让学生的头脑中有扎实的句子的概念,可以从下面的两点入手:

1、识别句子的各部分要素。比如:老师说出一句话:“小鸟在树上叫”,让学生找出“什么”“怎么样”这两部分。

2、判断句子的完整性。“(1)下雪 (2)春风吹醒了笋芽儿(3)我的妈妈”让学生判断一下,哪些是完整的句子,哪些是不完整的句子,并说说理由,给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二)书面练写。

口头表达到位后,更重要的是书面练写。低年级书面语言的练习要从兴趣着手,立足生活与教材,设计一些轻松、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得到发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练写四素句,句式是“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内容不限,自由发挥,心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2、变换句式。如“把字句”改写成“被字句”,把表示时间、地点的词提到句子前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等一些简单的句式变换。

3、扩句。如:出示句子“娃娃哭了。”再写“娃娃( )地哭了。”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时间和地点。

4、随意写句。如给定一个词语,写一句话日记,我曾让学生用“长大”写一句话日记,有学生写到:“我长大了,一个人睡觉不怕了。”“我家门前的小树长大了。”所写的句子不但完整,而且富有情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后,让他们任意挑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内容的题材可以是学校生活,也可以是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度,这样他们写起来特别来劲。

这样的练习起点低,坡度小,学生的兴趣浓厚。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学生完全有能力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部分优秀的学生并不满足于一二句话,能写一段话。

二、说好一串话,写通一段话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训练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这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取学生喜于接受、愿于表达、乐于动笔的话题和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使学生敢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产生最优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提供一些词语,练习连词成句。

从每课中挑几个词语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由于给熟悉的字词筛选、重组、加工、整合,学生从未感到这是一件苦差使,反而每次坐在那儿苦思冥想,想方设法找到这些词语间的联系,产生出全新的的信息。这不单单是巩固字词,而且是张扬个性、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好方法,更是提高写话能力的好途径。如:选用下面的词语中2-3个词语写几句话――“打扮、地板、能干、干干净净、懂事、尽管、仍然”,学生经过酝酿,站在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词,写出异彩纷呈的语句:“尽管我不太爱学习,但我很爱劳动,经常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时,妈妈总是竖起大拇指说:‘如果学习上也这么能干,我就非常高兴了。’我想,以后我要向这个方向努力”;“我的妈妈特别爱打扮,老是不做家务。家里的事都是爸爸干的,他总是把地板拖得干干净净。我想:能干的爸爸,这辈子有你苦的了”;“我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常常把地板弄得一塌糊涂。尽管这样,奶奶还在别人面前夸我能干。我想:这是为什么?”

2、创设生活情境,学写简单句群。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是的,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话”源泉,只是学生不曾留意而己。因此,我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睁大眼睛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使他们懂得观察越认真、越仔细、越深入,内容就写得越具体、越生动、越感人、越富有生活气息。

3、仿照课文句式,编写儿歌短文。

模仿是创新的开始。仿写也是扶着学生走向成功作文的一条捷径。有课文句式作铺垫,学生写起来就觉得轻而易举。如:教材中有一段话“爸爸是高山,妈妈是河流,我是一条小溪,一条欢乐的小溪。”在弄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后,我让学生仿编“爸爸是(),妈妈是( ),我是( ),( )。”过了一会儿,一段段精彩有话语便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有的说:“爸爸是太阳,妈妈是月亮,我是一颗小星星,一颗亮晶晶的小星星。”有的说:“爸爸是大树,妈妈是花儿,我是一棵小草,一棵绿油油的小草。”……对于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则不局限于“爸爸、妈妈和我”之间,可以扩展到社会上、家庭中的各层关系,以扩展学生创造思维。

4、充分发挥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课文中有许多地方是作者留给读者揣摩、回味的空白之处,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对此挖掘、延伸。如:学习《春雨的色彩》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群小鸟中的一员,与麻雀、燕子、小黄莺一起争论春雨的色彩。有的学生争着说:“我是一只小杜鹃,我觉得春雨是白色的,瞧,春雨落在梨树上,梨花白了;春雨落在李树上,李花白了,还引来许多嗡嗡的小蜜蜂呢……”在填补空白之时,学生必定要联系上下文来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倾吐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可谓一举多得。

三、多读课外书,丰富语言积累

第4篇: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

一、以读带写提高写话水平

小学低年级的读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能学好普通话,能规范语言。而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口语表达为主,在朗读课文时能把读音发正确,能有一定的节奏。我对学生的这些能力非常关注,并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写话的训练,让他们能写出完整的话,能表达出人物的特点。

如学了《春笋》《小池塘》《草原的早晨》等描写春天的课文后,我让学生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春天来了,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的朗读有一定的感情,就能感受到春天美好的景色,把当时的景色与心情完整地表达出来,提高能力。“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桃花、杏花、梨花开了。”“春姑娘来了,她为大地批上了一层美丽的绿妆。”“春天来了,小草长出了嫩芽,燕子从北方飞回来了。”……

二、通过文本中的插图激发写话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插图,每篇文章都会有,就连基础训练中都有插图相配套,这些插图具有非常鲜明的针对性,色彩鲜明,对于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应该说,这些图片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写话训练时,我经常以这些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图为载体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图片进行认真的观察,并进行思考,了解图中表达了什么图意,你看到图片时想到了什么?能不能把这些想到的变成文字?用什么样的词语表达最好呢?如学习《小池塘》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然后让学生说说从这幅图上看到了小池塘里的哪些景物?学生有的说:“我看到了鲜红的太阳倒映在池塘里。”有的说:“我看到了两位小朋友在乐呵呵地看着美丽的小池塘。”学生语言流畅,兴趣高涨。

三、常写日记,培养写话习惯

低年级学生已学会了一定数量的生字,我们可以让他们开始练习写写日记,目的是引导他们留心生活,自由记述自己的生活、见闻。我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要求无错别字、句子通顺,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表示。例如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心情好不好?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好玩的?或一天中看到的、闻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等,让学生用简单的一句或几句话写下来。同时,通过每天一事记,逐步培养学生的写话习惯。

四、在积累中让写话素材丰富起来

第5篇: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

摘要: 本文着重分析河南省中考英语试题的七大题型――听力理解、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词语运用、补全对话、书面表达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各个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中考英语;解题思维

十年来笔者一直在分析研究中考英语试题的特点。下面就针对中考英语试题的解题思路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听力理解题

听力理解是河南省中考英语试题的第一大题。在中考中做好听力题应掌握以下几点:

1.放松心情,提前进入英语语境。试卷发放前,不要紧张,如果比较紧张可以做几次深呼吸,放松一下心情。想想自己熟悉的英语故事或英文歌曲,让自己提前进入英语语境中,用英语的思维去解题。

2.预读和预判。拿到试卷应把题目要求、每个问题的题干和选项仔细阅读一遍。

3.学会速记。听录音时要做到笔不离手,听到与题相关的重要信息时,要快速地记录在演草纸上。记得时候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缩写、符号等来记录,例如:听到Thank you 可以记录成3KU

4.把握整体。听录音时可能有个别的地方听不懂或者听不清楚,不要纠缠于此,接着往下听把握听力材料的整体内容。

5.大胆猜测,不要空题。对于没有听清的题目,不要放弃,要通过题目的信息,联系生活常识选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答案,不要不做。

二、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比较灵活,有三种方法:

1.切入法。单项选择大部分题目的语境中都有一两个关键词,这称为题眼。它对解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只要找准题眼,就能快速地找到正确答案。这种方法称为切入法――由题眼切入。

2.代入法。就是把四个选项逐一代入题目中,最适合题干的是正确选项。这种方法最适合做考查词意和从属连词的题目。

3.排除法。就是对四个选项进行对比,一项一项的排除,剩下的一项即正确答案。

三、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考查的是考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做题方法是:

第一步,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做题时应先把文章快速通读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对整体有个认识,但不要急于确定答案,否则可能会影响对全文的理解。

第二步,利用语境、先易后难、初选答案。理解全文大意之后,结合每个题所在的句子及上下句的语境选出一个答案。做时,先易后难,对不好确定答案的题放到最后做。

第三步,还原文章、检查核对。把选择的答案代入原文,再重新阅读文章。检查上下文是否通顺、合理,如上下文有冲突、矛盾或歧义,应调整自己的选择,直到全文通顺、理解无误为止。

四、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重点考查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有四种类型。

做题时应做到四点:第一、先读问题,弄清题目要求。这样便于在阅读时注意到与问题有关的句子。第二点、通读全文,了解大意。这要求考生进行快速阅读,最快地掌握文章的大意。读时应注意首句和尾句。第三、仔细阅读,初选答案。根据前两点,这时对与大部分题目有关的句子已有所了解,就要认真、仔细筛选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是干扰信息,初步选定答案。第四、复读全文,核对答案。利用全文的主题意思去检查每个小题,不要让答案远离文章的主题,确保答案准确无误。

五、词语运用

词语运用提供12个单词,要求考生填在文中十个空白处,每词限用一次,每空限填一词。该题型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

做该题时,首先应认清所给几个单词的词性、词义,了解其常见变化形式。然后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这时对有些答案比较明显的空可以先填上答案,帮助理解上下文。接下来仔细阅读全文,依据文章的大意和上下文来确定每个空所需的词意,再根据每篇文章的体裁和时态及每个空所在句子的语法关系来确定该空所需的词性和词形。最后把填好的文章复读一边,核对调整答案。

六、补全对话

补全对话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情景交际能力。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该题型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语法结构式,即要求问句和答句上严格的语法对应。另一种是交际式命题,要求上、下句按照特定的语言情景、场合来选择语言。

做补全对话题时,一定要注意对话的语言场合、人物关系,要利用上下句的关系来推测空上应填上什么意思的句子。然后在演草纸上写出来并翻译成英语,将答案修改无误后填在试卷上。

七、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描述事物的能力。该题主观性很强、答案灵活,做该题的策略是:

第一步,认真审题并仔细分析出题人提供的写作提示和要求,确定写作的体裁和主题。

第二步,列出提纲。审清题目要求后,根据提示列出写作提纲,设计写作的段落安排及每个段落要表达的主题和采用的主要时态。

第三步,列出要点,翻译成句。根据提纲把每段要写的要点写在演草纸上并翻译成英语。

第四步,连句成篇。把翻译要点按照文章的逻辑关系和表达的需要连成整段话,再用适当的词或句子衔接起来构成一片完整的文章。

第五步,仔细检查、修改,认真誊写。把写好的短文仔细检查一两遍,看主谓是否一致,语序、时态等是否有误,拼写有无错误。修改无误后认真誊写在试卷上,书写要工整、干净,给评卷人好印象。

第6篇: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即使是文章写得一般也要尽量展出好的地方,哪怕是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用得好,画上表示用得好的符号或写几句鼓励性、启发性的评语。如“能灵活运用平时积累到的词语”“过渡句能很好的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即使有不当之处也会写上“想一想,换上哪个近义词会更合适”。学生看到了老师认真的态度,明白了自己哪儿写的不好,怎样修改。这样的批改,不但使学生的写作热情越来越高,而且调动学生自我反思,他们从中分也获得了学习的能力。

二、谈心评语,激发兴趣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在学生心目中就象征着最终裁决,老师若妄下断语很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我们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积极要求上进,爱好表扬的特点批改作文,对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一定要向学生指出,通过“扬长”树立学生的信心。如我在批改一位学生《学校的花园》作文时,评语是这样写的:“你有丰富的想象力,句子有创新,把花儿都写活了,你用心感受,语句优美。‘在晨雾中,朵朵花儿就像一位位身着白纱的新娘。’这句话写得多好啊!让老师忍不住读了一遍又一遍,也和你一起感受校园的美丽。”从那以后这个学生的作文越写越好,我所期盼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其实对待学生文章中写的不好的地方,也可以使用商量的口吻与其谈谈如何修改,改变以往常用的“内容不合理”“选材不恰当”“中心不明确”这种生硬、打击学生积极性而无指导性的评语。教育学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和词语。”写评语是就应把这作为第一考虑的因素,促使他们看完评语后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修改作文。如我在批改《我和书的故事》一文时对待一个作文一贯写得较差学生的评语,是这样写的:“这次你的作文有了很大进步,错别字少了,懂得引用一些学过的词语,你的事情叙述的很清楚,我一看就知道你为了得到心爱的书在妈妈跟前使过很多‘高招’,看得出你是个很有心计的孩子,我想既然你文章中写到自己为了买书想了很多办法,那你在买书前、买书时和得到书后的想法、心情一定也各不相同,是吗?试着修改时把这些也写进来告诉我,相信你能把作文写得更生动。”平心静气,以满腔热情去肯定学生作文成功之处,诚恳指出其不足,并介绍一些学生可实施的修改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殷切希望和爱心,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习作的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改变评价标准

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多就少改。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李吉林老师曾经介绍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句:“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不是大废话吗?但李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这难道错了吗?多么细心的呵护啊,孩子当然愿意对李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给同样的等级却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兴趣的良药。记得教育杂志上有这样一个发生在国外的真实的故事:一位美国老师在接到了一个成绩很差、学生没有丝毫学习热情的班时,仅仅采用了另外一种批改作业的方法,就改变了现状,他把原有的“甲、乙、丙”三种作业等级变成“甲+、甲、甲-”,这样一来全班为甲,那些从没得过甲的学生看见后高兴极了,渐渐地兴趣有了,成绩也随之提高了。这样的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到批改中使用,对于那些未达到及格水平的学生,尽量不打上“不及格”的字样,从其他方面引导学生重写。

第7篇: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

关键词:模因;模因论;网络流行语;翻译

一、模因论及网络流行语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状况

道金斯首先提出“模因”这个概念来描述人类文化的进化,在他看来,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单位,或者说是一种模仿单位。他在《自私的基因》一书里写到模因包括“曲调、概念、妙句、时装”等,在《自私的基因》出版后的短期内,并没有人在这个领域再做研究。直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出版了《意识的解释》和《达尔文的危险观念》,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个领域。还有一个为模因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苏珊-布莱克摩尔,她在1999年出版了《谜米机器》一书,从模因的角度来解释人类文化的进化。电脑和网络最先出现于美国,所以,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在美国先行发起。1997年,美国哈特福德大学世界语言问题研究和资料中心主持召开了一次“网络和语言”研讨会,探讨了英语作为网络通用语的地位及基于网络的语言教学问题。2003年9月,第一届国际网络语言研究大会在西班牙召开,这是一次真正意义的网络和语言国际研讨会。这两次会议标志着网络语言研究开始引起世界语言学界的关注。

(二)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的模因研究要比国外晚一些。在模因研究上做出巨大贡献的是何自然教授,他发表了很多关于模因论和语用学的文章,探讨了模因论在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分析了语言中的模因现象。其他学者还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模因论,包括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研究广告的翻译,分析切斯特曼认知模因的贡献与局限等等,这些研究大大推进了模因论在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国内的网络语研究也要比国外晚一些,但发展很迅速。这些研究也引起了语言学家、教育家以及社会学家的注意,国内学者从各个方面来研究网络流行语,其中包括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网络流行语及其广告传播价值研究,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研究,等等。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研究要更晚一些,吕奇将翻译目的论引入网络流行语的汉英翻译,对其翻译策略进行探析,有效地传递了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和文化内涵,从而传播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

二、模因论及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分析

(一)翻译模因论

切斯特曼在《翻译模因论:翻译理论中的思想传播》一书中提出翻译规范,用来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规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他将翻译规范分为四类:期待规范、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关系规范。将网络流行语打造成强势模因也需要遵守这些规范。

期待规范是由读者建立的,他们对翻译文本有一定的期待,包括文本的风格、语法的准确性、词汇的选择和搭配、文本的体裁等等。这些期待会受到当时文化、经济、政治和翻译传统的影响,所以,我们才会选择更加“合适”的翻译,虽然有时它并非是“最好”的翻译。责任规范是道德规范,即翻译者接受委托人赋予他的翻译工作的责任。翻译者需要对原作者忠实,并且要对委托人、译者自己、可能的读者忠实。交际规范是一种社会规范,指译者应致力于使参与交际的各方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交际。因此,译者不仅是源语言和目标语的中介,而且也是交际专家。在翻译过程中并非要逐字逐句翻译,这种交际更像是一种共享的语言游戏和美学体验。关系规范是一种语言规范,主要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此规范要求源语言和目标语之问有一定的关联性或者相似性,而何种关系更加合适则由译者来决定。有的文本可能要求文体相近,而有的文本则需要语义相近,还有的文本可能要求功能相近,等等。

(二)网络流行语的分析

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符合“强势模因论”,它就像病毒一样感染人的大脑。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

1.基因型的网络流行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相同信息直接传递和用相同的信息表达不同内容。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是指网络流行语通过直接引用的方式,通过使用人们熟悉的汉语词语让大家有种亲切的感觉。例如“小伙伴”“孤独寂寞冷”,它们表现的词义均为表面意义。相同的信息表达不同的内容是指网络流行语已经不再是原来词语的意思,而是有其特定的意义。例如“醉了”并非指喝酒过度之后的身体反应,而是表达一种无奈的感觉。

2.表现型的网络流行语。分为两种:(1)同音近音异义传播:如“支付婊”,因其音像“支付宝”而大肆流传,但其意义已经完全不同。“支付婊”指的是不公平对待用户,完全忽略用户的感受。(2)同构异义传播:指在原来固有模式下,把新词加入其中。这类流行语不限于单个词语,有时是语句,甚至是整段篇章。如2014年很流行的“马上体”,如“马上有房”“马上有钱”“马上有对象”。

三、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

切斯特曼将翻译策略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句法/语法策略,语义策略和语用策略,这些策略对网络流行语模因翻译具有指导意义。

(一)句法/语法策略

该层面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直译、借词、改变词组结构等。这些翻译策略可以用来指导部分基因型网络流行语(相同信息直接传递)的翻译,使其充分达意,有利于其传播。

例1:我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

I just wanna be a 1ady-killer quietly.

这句话出自一部网络搞笑剧《万万没想到》,“叫兽易小星”扮演的唐僧经常把这句口头禅挂在嘴边,全句为“我想我还是安静地当一个美男子算了”,后来这句话便在网络上大量流传。网民用其表达的意思是“不想受到外界干扰,只想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情,而且自身已经长得非常帅,别无他求”,与其字面意思没有什么差别。译文采用直译的方式,不仅传达原文的内容,还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修辞风格及组句形式,把解读留给读者,避免越权。

例2: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The scene is too beautiful tO bear witness.

这句话出自蔡依林的《布拉格广场》一曲,本义是说“景色太美,怕自己之后会因为再也看不到如此美景而难过”。但是后来该句歌词被网民广泛运用来表达自己无奈的心情。译文采用改变词组结构的策略――汉语中的主语是“我”,而译文的主语改成了“scene”。汉语趋向于主观视角,重人称,而英语趋向于客观视角,重物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做相应的调整来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更加有利于其传播。

(二)语义策略

该层面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使用同义词、反译和抽象化以及具体化等等。这些策略可以用来指导部分基因型网络流行语(用相同的信息表达不同的内容)的翻译,将其打造成强势模因。

例3:你那么牛你家人知道吗?

Does your family know that you are so awesome?

该网络语来自一个在网吧里看新闻联播的网友,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流行了起来。句子里的“拧辈⒎且表达其原意(dick),而是想表达一种强大、牛人的意思,所以,在翻译时要想表达出原句的意思,将其抽象化是比较好的选择。抽象化是指将其一般化和概括化,更能表达出句子的本质意思,使读者了解得更加清晰。

例4:整个人都不好了。

I have goose flesh.

这句话原出处为《红楼梦》,意思是说“某人突然重病,情况很不好”,后来被网民恶搞引申,成为了网络流行语。现在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某人在看到或者听到什么事情之后产生比较郁闷或者无奈的心情”。在此句中,“不好了”三个字表达的感觉比较模糊,而译文选择将“不好了”三字具体化,译为“goose flesh”,更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与接受。

(三)语用策略

该层面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文化过滤、改变信息和人际关系等。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强调译文应再现原文的语用潜力,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这些策略可以用来指导某些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网络流行语,使读者准确理解其隐含意义,促进文化交流。

例5:人生为棋,我愿为卒。

Life is complex and keeps changing.but I am not going to move back.

上述句子被广大网民用来做励志的座右铭。人生就像是下一盘象棋,变幻不定。而我们要像象棋里的“卒”,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中国象棋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人生如棋,是一种竞争,也是一种调和,漫漫人生,变换不定。而象棋里的“卒”只能按着棋盘的纹路向前走,不能后退,就像我们自己,虽然渺小,但在人生路上只能向前。译文采用了文化过滤的策略,将“棋”和“卒”这两个词翻译出在中文里特有的含义,使读者更加明了句子的意思。原作者和读者处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中,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考虑文化因素是很有必要的。

第8篇: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

关键词 创设情境;口语教学;朗读背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接轨频繁,英语作为一种世界化的语言,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而作为一种语言,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就是说,最快捷的方式也是说。作为初中学生,开始逐渐的由浅入深的接触英语。说的位置就更加重要了。然而,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所以当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最困惑的就是口语教学,我们常受着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影响,片面注重语法教学和单词词汇句型的记忆,而忽视了口语的教学, 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是薄弱环节,学生口语得不到充分的练习,常说出中国式英语的句子,又怕犯错误,而学生越怕犯错误,就越不敢开口,口语水平就越低,犯的错误也就越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过七八年学习,听说能力仍然很薄弱,仍是“哑巴”英语,这种现象着实令人堪忧。我们一直说英语教学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缺一不可,这足以证明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全面发展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它是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智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转变教育思想,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英语口语的教学呢?在实践中,我做出了如下的尝试:效果可观,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 合理利用各种情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英语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交流和合作对锻炼听说交流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课前口语练习

把机会放手给同学,由开始的简单英语口语到后来的英语歇后语以及英语小故事,这样不但克服了语言学习的枯燥感,使语言学习充满了活力。同时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提高

2.悄悄话

这个过程比较简单。 要求学生将我耳语给第一排的第一个学生的话一个接一个向后传, 直到每一排的最后一个学生。然后。请最后一个学生把听到的信息写在黑板上。有时口传的信息完全或部分地失去了本来的面貌。最后看哪个组传的最好。好的组给予掌声或者是别的小物质奖励,这样,全员参与进来了。每个学生都成为事情的主人,全民参与,热情高涨,势必为后来的课堂教学带来好的开端。

3.英语演讲比赛

英语演讲比赛是课堂的有效延伸对它为学生尝试运用英语提供了机会。英语演讲比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自己的热情, 使学生更增加了学习英语的热情: 看,我都能用英语来演讲了。学生也会产生一种自豪的心情,从而增加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热情,更喜爱口头英语了。实践证明,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评比活动,并能将它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不但对学生产生一种教学魅力,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教学磁场里,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及喜欢竞争的心理,还能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二、 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对锻炼学生的口语交谈能力

1.把好语音教学关

教师要严格把好语音关,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拼读习惯, 抓好口语第一关。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人人开口,勇干实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初学外语的第一大障碍就是发音问题。发不好音,会给进一步学习外语造成一连串的困难。发音不正确就听不准,读不好,更谈不上用英语交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语汇的记忆和积累。随着学习上拦路虎的增多,成绩会逐步下降,甚至会对外语失去信心。因此,语音教学对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来说都是一样,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把好朗读和背诵训练关

学习外语也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和途径。需要对症下药。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是外语教学的常用法宝。对于英语口语表达帮助很大,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 大致可以分为齐声朗读、 角色朗读和个别朗读。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三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朗读和背诵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课前还是课后,饭前还是饭后,甚至于在上下学的路上,学生都可以自由的选材,自由的大声朗读或小声的低吟,日久天长,一定有效果。

3.援有针对性地创造各种语境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创造各种语境化抽象为具体。例如, 在学习 Where’s my backpack?时,可以让学生拿着自己身边的东西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增强学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运用白板让学生深入其境。

三、运用各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口语,不仅语音、语调要准,而且要有节奏,听起来流畅。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l.录音跟读和教师领读相结合

教师领读易于被学生所接受,但由于教师水平有限, 难免存在一些诸如发音不准的问题,而利用录音跟渎是学生纠正发音的良好机会。在录音跟读时,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不能毫无目的。首先,我让学生看着课文,跟着录音机一句一句轻轻地跟着读,其次,让学生不看课文, 跟着录音机轻轻地读,最后让学生放声地跟读。教师要求学生在跟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要抛弃害羞。尽量模仿录音带读者的发音标准,并有意识地用铅笔标出所读句子的重读、连读、 升降调,以便课后模仿。

2.提倡集体口语。又不忘记个别口语

第9篇: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

思维指理性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相对于存在而言,指意识、精神。系统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论,即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结合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其内容就是系统论或者系统学。系统论作为一遍的认识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高级思维模式。系统思维是指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能极大的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我们带来整体观。通俗说系统思维就是分析整体和局部相互之间的内在客观联系。

具体说系统思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就是整体到部分再到具体的思路进行,可以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对于语文课文,事前让学生预习一下课文,让学生心里大致有个数,引导学生提炼课文大意,也就是课文中心思想,接着下一步对课文的段落大意和段内的各层意思分析时,可以用系统思维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简单说就是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的,相当于简略化的段落大意,这几个方面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及他们与课文中心思想之间的联系,作者为啥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层次。这办法开始时对学生可能存在有一定难度,学生往往显得有些盲目,会感觉无所适从,对小学生更是如此,基于此,不妨变换一下思路,让学生有的放矢,减少他们的盲目性。具体说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 ,老师给几个简略化的段落大意选项让学生选择,其中要有干扰项,至于有几个干扰项,要视课文的难度和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酌情而定。

第二步,接着让学生根据选出来的段落大意选项划分课文段落。对划分后的段落进一步充实段落大意。

第三步,前两步完成后,试着引导学生理解这几个简略化的段落意思选项之间相互间有什么关系,他们与课文的中心大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作者为啥这样安排文章结构和层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等等。

第二阶段,段落划分好后,接着对段内进行层次意思的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大致一样,也是分三步,区别只是对段落意思选项的分析换成了段内层次的意思分析。说明一点,对于一个段就是一个自然段的,直接把这个段内的句子当做自然段就行了。

第一步,老师对于每个段落给几个段内各层意思的选项让学生选择,其中也要有干扰项

第二步,根据选出的段内各层意思选项划分段内层次。

第三步,学生做好后,试着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段落内各层意思选项相互间有什么关系,他们与这个段落的大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作者为啥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等。

第三阶段,在学生大致明白课文的段落和段内各层的大意后,试着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段落内句子、句式、标点和词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功以及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举例说明: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草原的自然之美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借景抒情,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按意思可分为三大段,第一段就是第一自然段,作者描述看到的草原的样子,这是写景,第二段就是第二自然段,这段写去草原路上的所见所闻,这段从写景到写人,为后面抒发内心感受埋下伏笔,这段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为一段,这主要写蒙古人热情好客,体现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如果用系统思维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可以按上面给的三阶段方法做。

第一阶段,学生预习过课文后,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一步,给学生几个选项让他们选,就是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相当于简略化的段落大意,如草原的景、蒙古人的热情招待、蒙古包、蒙古马和去草原路上的见闻等5个选项,让他们选其中的三个,选出草原的景、去草原路上的见闻和蒙古人的热情好客即可。

第二步,让学生根据选出来的简略化后的段落意思选项划分课文段落。划分好后,草原的景可以改成草原的样子,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可以改为蒙古人是如何热情招待远方来的客人

第三步,前两步完成后,让学生试着说说这三个选项之间的关系,对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有什么作用。例如开始描述草原让文章直奔主题,能一下抓住读者的心,也符合课文标题。去草原的路上所见所闻这段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让文章显得很紧凑,前后衔接,而不脱节。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这段内容作者抒发内心情感,真情实感 又让阳光下的草原显的更美。整篇文章结构紧凑,借景抒情,以情促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不愧为大家之作。

第二阶段, 接着对划分好的段落进一步作段内层次的意思的划分,这里只对第一段做分析,其他段参考这一段即可。文章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句就是第一层,文章开宗明义,直接说看到了草原,后面的几句话可以看做一层,作者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描述草原的美。

第一步,可以给学生四个选择,让他们选其中的两个,如直接点题、多方面描述草原、草原的空气很清鲜、明朗以及草原的羊群等四个选项。学生选出直接点题、多方面描述草原即可。

第二步,对着选项划分段内层次

第三步,让学生理解各层之间的一些关系。从写空气到写小丘,再写看到羊群,最后写悠然自得吃草的马和牛。整体上作者是从多个・角度由远及近,由静到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草原的美,用文字把草原的美立体、饱满的呈现给读者。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