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蛙养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引言
林蛙在我国主要有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和黑龙江林蛙(R.amurensis)。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为多,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山西、陕西、青海等省。雌性林蛙的输卵管,是历史悠久的名贵的中药材,有滋补、健身、防病、治病之功效,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以来自天然、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材料所生产的具有丰富营养保健功能的产品更加关注和青睐,林蛙活体及其制品的市场需求日趋旺盛,因而林蛙养殖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已经成为当地林区职工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但现实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因此,解决林蛙养殖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对于保护林蛙这一野生物种和大力发展林蛙产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林蛙养殖的关键性技术
中国林蛙是水陆两栖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野生林蛙在林区积水或雨后水坑中配对产卵,因此,水源不足,水质混浊,饲料不足,天敌危害等,使蝌蚪成活率仅在10~20%左右,投放幼蛙回捕率仅也仅在5%左右。
根据林蛙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人为的为林蛙栖息繁衍创造条件就能够提高成品蛙的产量,调查区域主要林蛙养殖主要以养蛙专业户为主体,采用人工促进放养,即在适合林蛙生长繁殖的林地内,修建产卵孵化饲养池、越冬池和看护房。每年春季选择优良种蛙或蛙卵,进行孵化、饲养,蝌蚪变态后自行上山,秋季回捕三年以上林蛙,选择商品蛙出售,其余放回越冬池越冬。
林蛙养殖的保障性工程主要有长年固定式管护房、产卵池、孵化池、变态池、越冬池等;措施主要有安排大量管护人员,林蛙林蛙孵化期间管护,上山、下山期间重点看护,河流秋冬季重点看护。
本人从事林蛙养殖管理多年,从实践经验来看,主要影响林蛙森林放养养殖成果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春季孵化,二是冬季越冬,其它因素也有,但这两个方面如果按照技术方法得到控制,养殖成果将有很大的提升。
2.1 春季孵化
将在野生环境中林蛙产的卵团进行筛选和集中,选取林蛙良种蛙卵按照一定的数量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其常用办法是用塑料布围成4平方米的池子,其水温在零上5~12度之间,然后将蛙卵每池40团放入池中,蛙卵在水中开使变态,其中,控制水温、清捞浮油、饲料喂养(饲料以一龄幼鸡雏或貉子饲料为主)、大约在六月一日蝌蚪在孵化池开始转向变态池,变态池(1m深,4m2)其主要是在养殖面积的上半部分,放到变态池内仍然继续喂食,饲料投足,使幼蛙成长良好,体力健壮,上山后可大量觅食和抵御天敌,水温和孵化一样,6月20日蝌蚪开始长出腿,期间,要管护好各种天敌对蛙卵和蝌蚪的侵害。在有好的条件下,可将山沟系上游的水用管道引至孵化场地(象自来水一样常流水),孵化池建成自动进出水的2米宽10米长的长条型,可大量节省人力和提高蛙卵孵化成活率。
2.2 冬季越冬
越冬的方法主要有:越冬窖(技术要求非常强);林间小溪越冬;水库网箱越冬。现主要多采用第二种方法,人工对小溪进行部分改造,依据山势地型和水源条件用机械挖成宽4m长8m(或更长)深2m发上的越冬池,达到冬季不冻或上结薄冰下流水的标准,即可安全越冬。技术在于秋季收捕成蛙和幼蛙的时候,一定筛选好,将一龄和二龄蛙及部分成蛙(留作明年种蛙)集中放到多年经验认为非常好的越冬地点的越冬池内,认为不太准的要少放,越冬池数量要多,不至于立春节气后部分河段流冰(延水),影响蛙场全局的越冬。
3 林蛙养殖无法控制的技术性难题
现阶段养殖户无法控制的影响林蛙产业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是使其大范围活动觅食的充沛雨量。蝌蚪长成幼蛙后上山放养,林地主要以阔叶疏林地反背坡为主。最好,两山夹一沟,沟内有小溪,放养时间在7月1日左右,需下雨天,幼蛙上山觅食。如在此期间,天气干燥,不利于幼蛙上山,天敌大量入侵,幼蛙无法活动觅食,幼蛙活动时蛙体失水而死亡,现阶段该环节无法人为控制,是制约林蛙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我们野生动物养殖的专家和学者们共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暗埋明挖 深基坑 临时支护技术
1 工程概况
浏阳河隧道全长10.115Km,出口明挖结构设计全长为1198m,共分为三段,分别为拱形明挖暗埋段498米(DIIK1569+650~DIIK1570+148),矩形明挖暗埋段520米(DIIK1570+200~DIIK1570+720),出口引道180米(DIIK1570+720~DIIK1570+900),开挖深度2.57m~24.18m,基坑顶部开挖宽度20m~34m,特殊地段开挖宽度达到50m,基坑底部开挖宽度15.3~19.4m。
2 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其评价
2.1 DIIK1569+650~DIIK1570+148段拱形明挖段岩性从上往下依次为种植土、冲积粉质粘土、冲积粉土、砂砾石层、弱风化泥质砂岩等,因此在隧道开挖时会产生涌水等现象,导致基坑失稳。
2.2 DIIK1570+200~DIIK1570+720段矩形明挖段,基坑冲上往下依次为粉质粘土、砂砾石层,含水量丰富,压缩性高,承载力低。
2.3 DIIK1570+720~DIIK1570+900段出口引道段,基底为粉质粘土,压缩性高、承载力低。
由以上地质条件可知,拱形、矩形明挖段高边坡开挖容易使边坡失稳,应及时支护,封闭。
3 高边坡基坑临时支护设计原则
3.1 基坑开挖采用从上到下的逐级分层开挖方法,及时施做支护。
3.2 临时支护结构要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控制其变形和沉降,防止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4 高边坡施工临时支护施工技术
4.1 放坡减载施工技术。从设计院图纸的岩土性质计算来看,松散层内摩擦角约10°,基岩内摩擦角约为40°,要想增强坡体的自稳性,又要尽量减少开挖工程量,高边坡地带采用1:0.3坡度进行放坡,并设置1.5m宽碎落台,防止坡面零星碎石掉落伤人。
4.2 土钉墙施工技术
4.2.1 土钉墙临时加固坡面原理:钢筋网沿坡面铺设并喷射10cm厚混凝土形成防护,防止土体向坡面发生位移,土钉锚固土体一定深度为网喷面层提供拉拨力。
4.2.2 施工工序
4.2.2.1 测量放线: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结合原始地面标高,准确放样处边坡开挖边缘线。
4.2.2.2 按照设计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埋设喷砼厚度控制标准,同时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边坡基坑应分层、分段进行开挖,分层、分段深度和长度、施工顺序应确保坡体在支护完成前保持自稳为宜。②当上层土钉墙支护强度达到设计的70%后,才能进行下一层开挖支护。③在容易坍塌和滑塌的地段应当先施工网喷层,再施作土钉。④每开挖深度8~10m设置1.5m宽平台。
4.2.2.3 钻孔。钻孔偏斜度不大于3°,孔深允许偏差为(+20mm,-50mm)。钻孔过程中遇有障碍物需调整孔位时,不得影响支护安全。钻孔后要进行清孔,清查对于孔中出现局部塌落土立即处理。终孔后,应及时安设土钉,以防止塌孔。
4.2.2.4 注浆。土钉注浆液为M20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配合比宜为1:1~1:1.2(重量比),遇砂层应二次注浆,提高注浆压力,二次注浆液采用水泥砂浆,水灰比控制在0.5左右。以孔口溢浆为准。注浆压力0.5~1.0MPa。注浆前,将孔内残留及松动的废土清理干净,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不能超过30min,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注浆泵及管路。为了提高土钉抗拔力采用二次挤裂注浆法,即在首次注浆终凝后2~4小时后,用高压2~3MPa向钻孔中的二次注浆管注入水泥净浆,注满后保持压力5~8min。在二次注浆管的边壁带孔且与钻孔等长,在首次注浆前与土钉钢筋同时送入孔中。孔内注入浆体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注浆用水灰比不宜超过0.45~0.5并加入适量的速凝剂用以促进早凝和控制泌水。注浆的砂浆强度用70mm×70mm×70mm立方体试件经标准养护后测定,每批至少留取三组,给出3天和28天强度。
4.2.2.5 钢筋网。边坡钢筋网均采用Φ8钢筋制作,采用单层钢筋网;网格大小均为20×20cm。安装时,钢筋网紧贴受喷岩面的起伏铺设。钢筋网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20mm,钢筋网片之间、钢筋网与土钉之间均采用焊接,网片之间搭接不少于一个网格宽度,且连接牢固,保证在进行喷射作业时不松动、不脱落。在安装网片完成后立即施做土钉连接件,做喷射混凝土施工准备。
4.2.2.6 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20,由2#拌和站集中拌料,采用TK―500C型湿喷机进行作业,喷层厚度为10cm。在进行喷射作业前,先用高压风吹扫坡面,清除浮土。湿喷机在进行操作时,应先开风,再开机,然后送料;结束时,应先停机、再关风,工作风压控制在0.5MPa左右;供料必须连续均匀。喷射时分段、分片由下而上进行,喷射可站在未曾开挖的岩土上进行操作,喷嘴与受喷面的距离以1.5~2.0m为宜,尽量保持与岩面垂直,喷射时作均匀顺时针方向螺旋转动,以使砼喷射密实。当岩面有较大坑洼时,先喷凹处,然后找平,按照设计厚度喷射成型。喷射混凝土终凝后,开始喷水养护,时间保持7天以上,以减少由于水化热引起的开裂。
5 总结
通过以上临时支护后,高边坡施工坡体稳定,没出现个垮塌、滑坡,确保现场施工的安全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刘艳滨.不良地质深基坑维护结构设计优化思路,铁道标准设计,2005.
可用黄粉虫喂养林蛙两年后,朱志明一算账,发觉这样养下去也不是个好办法。朱志明:“成本太高了,那你讲你不说多,你养10万只蛙,每只蛙最低的成本,就是从幼蛙长到20克,最低是1.8元,有的是达到了3元多钱,那平均就是2元钱的话,你说,我得多少钱,我养10万只蛙,我得需要多少做资金周转啊。”
当时其他的养殖户也觉得用黄粉虫养林蛙成本太高了。
北京养殖户石伟:“你要进到这个养黄粉虫的屋子,几十平方米吧,你要一进去之后,马上耳朵就听到,“咔嚓、咔嚓、咔嚓”,全是这声,一说几千斤麸子。几天,反正一天你要,你比如喂菜吧,一天就要四五百斤菜吧。”
光养黄粉虫的成本都超过了林蛙主项的2-3倍,朱志明养林蛙的成本非但没有降下来反而一路攀升,差点还把老本也给赔上去了。
朱志明:“反正黄粉虫这一块呢,是赔钱了,放弃了以后,但你蛙得要吃的,当时咱们不管怎么做,也必须要把它这个,饵料这问题解决。”
怎样才能尽快找到一种成本低于黄粉虫的替代品,成了他最棘手的事儿。这时候一则灯光诱虫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半信半疑之间,他决定在蛙圈里也装上几盏灯。
朱志明:“引下来以后,这个昆虫在灯光来回飞,你飞的时候的话,蛙根本捕捉不到它,想吃上这一个虫子,它蹦跳大约得几次,甚至十几次。”
用灯光诱捕昆虫,虽然给林蛙提供许多免费的美味,可这却是份“吃力不讨好”的活,因为昆虫在灯管附近飞来飞去,林蛙捕虫特别费力,而且还经常碰上灯管容易受伤。怎样才能引来昆虫而又不伤害林蛙呢,朱志明围绕灯管做起了试验。
朱志明:“在灯光两侧架这个1米长,大约是30厘米高的诱虫网,不影响蛙从底下来回钻入,诱虫网呢,是纱窗做的,昆虫呢,它飞累以后,必然就得要落到诱虫网上,这样它一爬,它本身就是一个活动物体,蛙呢,就能及时的捕捉到。”
果然,用诱虫网来捕捉昆虫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朱志明:“灯光一给以后,你就看着吧,那蛙一排排就跟看电影的观众似的,都露个小脑袋,站那儿瞅着,一看昆虫了,有的就像那个特种部队,有的就像爬进障碍似的,一起往上扑。”
诱虫网不仅为朱志明解决了一半的饵料,最关键的是养殖成本下降了不少,原来用黄粉虫养林蛙时,为黄粉虫新建附属设施、购买原料不说,还得搭上不少人工。而改用灯光诱虫后,每天晚上只需要插上电,什么都不用管。不过这个方法只能在傍晚进行,林蛙的活饵仍存在很大的缺口。
朱志明:“琢磨来琢磨去,我记得是有一回在做饭,把这个刷锅水泼到外头去了,泼到外头去以后,不一会儿就感到有很多苍蝇扑过去。”
这个在平日里不被人注意的现象,引起了朱志明极大的兴趣,他叫员工到市场上去捡各种烂水果,看看哪一种气味更能吸引昆虫。
员工王莹:“那种感觉就像捡破烂一样,不好意思,到那块,因为这个你说去买烂桃子,烂水果,就那种的,去捡那些东西,就是这一块,心里边就是觉得是不是有病呀。”
朱志明开始用这些带着异味的东西来吸引昆虫,但他发现,有的异味能保持5、6天,有的只保住1、2天,有的则一天的时间都保不住。怎样让这些异味保留时间更长一些,他也想了很多办法。
朱志明:“我用地毯,用布啊,各种有花的,黑的,白的,当时人家说,你这个蛙圈呢,搞什么万国旗呢。”
夏天,扎兰屯白天的气温比较高,用气味能引来很多昆虫,加上晚上的灯光诱虫,林蛙的活饵得到了解决。可每年到了8月底,扎兰屯的天气开始转凉,在野外的昆虫逐渐减少,林蛙的饵料又成了问题。朱志明开始在自己的阳台琢磨用动物的粪便培养一些蛆虫顶替野外昆虫。
朱志明:“那个有猪粪,有鸡粪,有牛粪,有酒糟,有屠宰场一些下脚料,我都分箱装,分箱装。”
妻子葛丽霞:“他这个阳台,这个痕迹还有呢,它这个桌子,这个破了点乱了点,他在这儿摆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又是粪呀,饵料呀。”
朱志明:“反正阳台你那门你不能打开,臭味太大了,有一回好像是那个是装猪粪的是鸡粪那个箱有点破孔,我晚上我在客厅睡觉,完了那虫子那蛆,爬得满客厅都是。蛆,当时就在那里头,哎哟我的天哪,这屋里更是啥了,早上起来爬那儿都是。”
经过两年的摸索,朱志明针对每个月不同的气候,繁殖不同的饵料,低成本解决林蛙饵料问题,他把这种方法称为月差投喂法。
朱志明:“去年采用了这种技术,成本我核算了一下,也是分圈养,当时成本有的高的达到了6分钱。”
2004年9月,朱志明接到一份境外传来的订单传真。
朱志明:“当时看了这个订单,可以跟你这么讲,我看不下于几十遍,拢了一下,如果一只我就按照最低保守算,一只我就挣1元钱的话,我得6000多万,6000多万我后半生,我可以这么讲,我什么都不用去做。”
朱志明既兴奋又疑惑,这么大一个订单怎么说来就来呢?会不会是一个骗局?经过多方打听他才知道。原来,这几年他一直兼任着扎兰屯国际经济贸易促进会会长的职务,这个单子就是国外的一个会员介绍的。了解到真实情况后,他急忙统计自己的林蛙看看够不够数。
朱志明:“拢了一下,大约咱们就是两年生的,三年生的,甚至把一年生的都算上,一年生的根本也提不了,不到100万只,这样的话,按照我原来所算的那个天地之差,咱们自己手里有多少蛙咱自己不知道吗,心就凉了。”
眼看着到嘴边的肥肉却吃不着,朱志明心急如焚。好在对方长期需要林蛙,这多少让他松了一口气,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扩大养殖规模。
朱志明:“你这么大的量,得需要很大的一块面积去养去,所以的话,咱们惟一的办法,我就要采取优势整合,优势互补,我寻找合作伙伴。”
在东北地区,林蛙养殖大多数为放养或者半放养的状态,从没有人说圈养的,当他想在当地发展农户养殖林蛙时,许多人对这种养殖方式持怀疑态度。此时,他的研究所已经成为市科技局的一个科研基地,科技局认为可以先扶持一些养殖示范户。
朱志明:“给她扶持成功,他不是能带动很多户吗,那些户我场地不需要投资了,管理我也不需要给他开工资了。
我按照市场价回收,他多交一只蛙不等于跟我交钱一样吗,我一转手我就可以把钱赚到手。”
秀水居的李玉兰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进了他的视野,李玉兰也想养林蛙。朱志明建议她利用现有的庭院来养殖。
李玉兰:“养蛙养好的话,一年像我们这么大的地方,比较好的话,保守也得有四五万元钱吧。”
刚开始时,没有养殖过林蛙的李玉兰心里也是直打鼓,原以为养殖林蛙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可在朱志明的指导下却变得简单了。
李玉兰:“我养这些蛙,种什么都不耽误,你像菜,而且这边都是果树,果树下边也可以养蛙,那平时以前的话,果树底下都闲着。”
朱志明:“很多现在认为人工圈养林蛙,不能成功如何如何,事实昨天刚看到,事实在这儿摆着呢,它怎么越冬过来的,你看它都从小养大的,现在达到30克,40克,50克的,那些蛙你看那些你都下不了脚,事实在这儿摆着呢。”
看到李玉兰养殖林蛙赚了钱,周围的人也跟着养起了林蛙。
扎兰屯市科技局副局长张伟:“现在我们这个联科东北林蛙研究所跟农户应该说是一种订单的方式,它负责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整个林蛙产品的收购,目前扎兰屯市林蛙养殖有200多户。”
2005年,利用这种合作方式,朱志明赚到了2000多万元。而这份收入也只是完成了那份订单的三分之一,尽管朱志明在当地发展了200多户农户养殖林蛙。但因为都是进行庭院式养殖,规模都不算大,要达到那家公司的需求量,还得向外发展。
朱志明:“你是山东的对吧,你是?”
石伟:“北京的。”
朱志明:“北京的,你是吉林的吧,三地它肯定不同的气温,不同的温差肯定都不一样。你们肯定关心,在不同的地区的温差,所产生的不同的技术是否是一样。”
孔令臣夫妇都是从小在大北岔村长大,深知农民要想创业致富,仅靠种庄稼打粮食是不行的,还要敢于开发前景好的致富项目。早在二十年前,他们就响应村委会号召,开始承包小北岔沟峪搞林蛙养殖。“我们夫妻俩都是实在人,干啥都要干出个样子来。那时候村里没有互联网,林蛙养殖的技术一窍不通,但是为了干好这个项目,我和老孔多方收集资料,到外地考察,常年吃住在山里,一边干一边学,最后掌握了林蛙养殖的全套技术。”高云凤对笔者说。
养林蛙成本高、风险大,1995年是孔令臣夫妇养林蛙的第二年,一场大水冲毁了他们精心建造的十多口蛙塘。孔令臣说:“当时我劝爱人,只要山沟还在、经验还在,受点损失不算个啥!后来我们在亲属和村民的帮助下,没用几天就修复了全部蛙塘。当年秋天,就创下了20万元的产值,赢得了第一桶金。”
“他们两口子都是热心肠,我们村有几家人看到养殖林蛙能赚钱,都想干。孔老弟挨家挨户地指导他们建蛙塘、孵蛙卵,从来没要过乡亲们一分钱。”大北岔村一个姓王的老汉对笔者说。
小北岔沟峪是寸土寸金的好地方,孔令臣夫妇在养林蛙的同时,又把目光投入到新的项目上,相继开展了香菇、山野菜栽培。尽管有赔有赚,但多年的奋斗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
人参、五味子等林下经济作物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下,2009年,孔令臣、高云凤利用小北岔沟峪五百多亩土地,开始种植中药材。2013年,夫妻俩又开发四百多亩土地,种植君迁子、毛榛子、山楂、山葡萄等果树,梦想打造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果树林场”。同时,他们将村里的零散劳动力整合起来,组成一支专门耕作在“果树林场”的队伍,每月按人头发给工资,满足了一部分农村零散劳动力的就近就业需求。
近几年,孙令臣养殖的林蛙和种植的五味子收入可观,其他药材和果树也呈现出诱人的美好前景。
笔者来到孔令臣家的“果树林场”,见到沿途用石杆、细铁丝搭起的架子上,爬满了君迁子的藤蔓,放眼望去,这片石杆架起的君迁子藤和藤下兼种毛榛子的林地,有一百多亩。高云凤说:“这是今年刚上的项目,春天的时候我带着二十多个姐妹挖坑、插杆、绑铁丝。那段日子真叫累,我都心疼得哭了,心想,明年这两个项目见了成效,一定要给她们涨工资。”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孔令臣、高云凤夫妇已经掌握了果树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经常帮助有致富创业愿望的村民,指导他们果树栽培管理和防治病虫害,成为全村的果树“专家”。村里有几户人家的孩子在外地上大学,学的就是农业技术,为了让他们暑期有个实习的好场地,孔令臣和高云凤根据几个大学生所学专业,安排他们到果园的不同果林观察果树的长势和特点,向他们介绍实践经验。“大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有时候也让我很受启发,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也愿意长期为大学生们提供免费的实习环境,同时充实自己。”孔令臣说。
摘要: 目的: 对哈蟆油的真伪进行鉴别。 方法: 用原动物检索法、性状比较法、理化鉴别法来鉴别真伪哈蟆油。 结果: 通过原动物检索法,可以将干燥原只中国林蛙与其类似品黑龙江林蛙、伪品黑斑蛙、中华大蟾蜍区别开来;通过性状比较法及理化鉴别法可以将已制成商品的正品哈蟆油与其类似品黑龙江林蛙油、伪品青蛙油、蟾蜍油区别开来。 结论: 利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基本鉴别市场上销售的哈蟆油的真伪。
关键词: 哈蟆油; 真伪; 检索; 性状; 鉴别
哈蟆油是中国林蛙雌蛙的输卵管,又称林蛙油、哈士蟆油、雪哈油是滋补强壮的名贵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 蟆”,列为上品。先用以食用,后来转为常用滋补药。《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记载:“哈蟆油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用于阴虚体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桦甸县志》卷六记载:“哈蟆一田鸡,壮与蛙一致,惟背明黑,腹或黄或黑,……生有粘质物与其腹中,人所珍视,称为田鸡油(哈蟆油)。清时岁取入贡”。被视为滋补强身的珍品。
经现代科学分析鉴定,其主要含有蛋白质9种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化合物、多种维生素、核酸、激素及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钾、钠、铁、锰、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现代医学也证明了它有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耐力及抗应激能力、镇静抗焦虑、提高脑组织供氧与利用氧能力、增强性功能、降血脂、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抗癌辅助作用及调节体内激素平衡滋阴养颜等医疗保健作用。
随着哈蟆油的食用与药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看好,市场需求量也日益增大,但因其货源基本仍来自野生,且由于捕捉过度,农药、化肥污染水源等因素,影响中国林蛙的繁殖与生境,资源大幅减少。供需矛盾促使价格飞涨,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每千克不足百元,到现在的每千克超过三千元大关。不法商贩为利益驱使,用假冒伪劣商品来冒充中国林蛙,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就曾碰到过 以类似品黑龙江林蛙、伪品黑斑蛙、中华大蟾蜍来假冒的情况。
市场上现销售的商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干燥原只的;一种是已剥好的油(输卵管)。
1 干燥原只品的种类及鉴别
1.1 干燥原只品的种类
1.1.1 中国林蛙
1.1.1.1 来源
系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雌蛙。
1.1.1.2 原动物特性
中国林蛙系卵生两栖动物,外形很像青蛙。雌蛙体长约7~9cm,雄蛙较小;头长宽相等或略宽,扁平;吻端钝圆略突出于下颌,吻棱较明显;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而与上眼睑等宽;鼓膜显著,明显大于眼径之半;前肢较粗短;指端圆,指较细长,第1、3指近等长,指长顺序为3、1、4、2;关节下瘤、指基下瘤及内外掌突均显著;后肢长,胫跗关节前达或超过眼,左右跟部重叠;胫长超过体长一半,足与胫等长或略长;趾端钝圆,趾细长,第3、5趾达第4趾的第2、3关节下瘤中部;蹼发达,除第4趾外其余各趾的蹼多少达趾端而蹼缘缺刻较大,外侧 间具蹼而不发达;关节小瘤小而明显;内跖突窄长,外 突小而圆。皮肤上细小疣粒很多,口角后端颌腺十分明显,背侧褶在颞部不平直而成曲折状,在鼓膜上方侧褶略斜向外侧,随即又折向中线,再向后延伸至胯部;两侧褶间有少数分散的疣粒,在肩部排成“∧”;腹面皮肤光滑。 褶二。皮肤颜色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秋季和冬季为褐色,夏季为黄褐色。
哈蟆油的采收时节一般有:中国林蛙入水冬眠前可用灯光诱捕;下水后筑坝下笼围捕或网捕;也有下河翻石、摸洞穴捕捉。霜降前后体肥油足,捕捉最好。雌蛙腹内有油(输卵管)而雄蛙腹内无油,故应注意辨别:雌蛙腹部肥满,雄蛙则形体瘦小,腹部瘟,下部尖形。
中国林蛙野生于我国东北地区,海拔1100m以下的长白山区及小兴安岭。此外,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山西、陕西、青海等地亦有分布。
1.1.2 黑龙江林蛙
1.1.2.1 来源
为蛙科动物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ansis Eoulenger)雌蛙蛙。
1.1.2.2 原动物特性
黑龙江林蛙其形状与中国林蛙相似而稍小,雌蛙体长6~7cm左右。头较扁平,长宽几相等;吻端尖圆,稍突出于下颌;吻棱较明显;颊部向外侧倾斜;鼻孔位于眼吻之间,眼间距小于鼻间距,而与上眼睑等宽,鼓膜显著,大于眼径之半;锄骨齿为椭圆形,位于鼻孔内后方。前肢较短壮;指端圆;指较细长,指长顺序3、1、4、2;关节下瘤显著,第2、3、4指常有指基下瘤;内外掌突均显著。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胫短。左右跟部稍重叠,足长于胫;趾端钝圆而略尖;第3、5趾达第四趾的第2、3关节下瘤之间;蹼发达,除第五趾外,其余各趾的蹼虽未达端,而蹼缘的缺刻不深,外侧 间蹼几达基部,第五趾外侧无缘膜;内 突较细长,外 突圆小或无。皮肤为林蛙群中最粗糙者;背侧褶不平直,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随又略折向中线,然后向后延伸达胯部;两侧褶间有分散的疣或长或圆,大致成行排列,后部的疣多而小,一般不成行;体侧、腹部两侧及后肢背面有许多小疣。口角后端有一显著的颌腺;跗褶二,颇显著,褶上小白刺较多;腹面一般光滑,仅腹侧及腹后端有刺粒。皮肤颜色变异颇大。背侧褶及背部疣上或附近多有黑色斑点;鼓膜上的三角形黑色斑大而显著;四肢背面有黑横纹。咽、喉及腹部有鲜艳的朱红色与深灰色花斑,二色多少的比例相差很大;四肢腹面多为深灰色,间有少量朱红色小点,体侧也有,甚至背面也有,但这种情况很少(这种朱红色在保存二三年多的标本上仍能看到)。
黑龙江林蛙与中国林蛙同生活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所以商品哈士蟆中有时会夹杂一些黑龙江林蛙。
1.1.3 黑斑蛙(青蛙)
1.1.3.1 来源
系蛙科动物黑斑蛙(青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雌蛙。
1.1.3.2 原动物特性
黑斑蛙(青蛙),其背面的基色为黄棕色或深绿色或带灰棕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背中央常有一条宽窄不一的浅色的纵脊线;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股后方无纵纹,而只有几条横纹。腹面白色无斑。此种为我国常见的蛙类,常栖于池塘、水沟或小河内;产卵季节为3~6月。
1.1.4 中华大蟾蜍
1.1.4.1 来源
为蟾蜍科(Bufonidae)动物雌性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1.1.4.2 原动物特性
中华大蟾蜍俗称癞蛤蟆。形似蛙而较大,躯干粗短,无尾。头宽大于长,头部无骨质棱,鼓膜显著;口中无齿,颈不明显。前肢长而粗壮,指趾略扁具缘膜;后肢粗壮而短,趾侧趾在基部相连成瓣蹼。皮肤极粗糙,背部密布瘰疣,腹部疣粒较小,头部较光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体色随季节和性别不同而变化,生殖季节雄性背部多黑绿色,体侧浅色斑纹;雌性背部颜色较浅,瘰疣乳黄色,腹部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纹。雄性较小,内侧3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为两栖类动物。广布于我国温暖带、亚热带地区。
1.2 干燥原只品的鉴别
干燥原只哈士蟆的真伪鉴别只要掌握好此四种动物的原动物特性,利用下面提供的原动物的检索表,就能将正品哈士蟆 ――中国林蛙与其类似品黑龙江林蛙、伪品黑斑蛙、中华大蟾蜍 区别开来:四种原动物检索 1.上颌无齿,有耳后腺…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1.上颌有齿,无耳后腺……
2 2.背侧褶在颈部不作曲折状,股后方无纵纹,而只有几条横纹,雄蛙有外声带………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 2.背侧褶在颈部作曲折状,3 3.体扁平而略小,后背及体侧疣粒多而显著,胫跗关节不达眼部;腹部有明显的朱红色斑点,黑龙江林蛙Rans amurensis 3.体略粗圆而大,后背及体侧无显著疣粒;胫跗关节前达眼部;腹部无显明的朱红色斑点,中国林蛙R.temporaria chensinensis
2 哈蟆油与类似品、伪品的种类及鉴别
2.1 哈蟆油
系将捕捉到的中国林蛙的雌蛙用绳穿过眼、鼻、颈部位,悬挂于通风阴凉处阴干成哈士蟆干。剥油时先将原只干用热水浸泡1~2min,立即装入麻袋内闷一夜,皮肉回润后剖开腹部,取出输卵管(俗称“油”),同时除去黑子(卵细胞),放在通风处阴干即为蛤蟆油。
2.1.1 性状鉴定
商品哈蟆油呈不规则弯曲团块状,输卵管呈脑样回沟状镶嵌排列,相互重叠成特有的凹窝状为不规则弯曲、相互重叠的厚块,略呈卵形,长约1.5~2cm,厚约1.5~3mmg。外表色白或黄白色,显脂肪样光泽,摸之有滑腻感,有不规则的裂纹,用手指甲可划出痕迹。一般左右各一块,当中由皮膜连接。皮膜灰黑色,无网眼,有分枝状微细管。质硬脆,易碎成小块,折断面整齐多棱角,碎块间常有灰白色薄膜牵连。如有未去净卵,为多面体,棱角钝圆,长径1.5~1.6mm,短径1.0~1.3mm,黑色,光滑。气特殊,味微甘,嚼之黏滑。以块大、肥厚、黄白色、有光泽、不带皮膜、无血筋和卵子者为佳。
2.1.2 理化鉴定
2.1.2.1 水试
遇水可膨胀至10~15倍,膨胀时输卵管壁破裂;24h后呈白色棉絮状。据研究,蛤士蟆油水浸12h后,平均体积增大91.08倍;加热煮沸不溶化,手捏不粘手。脱水干燥后可恢复原样,但失去光泽。
2.1.2.2 火试
蛤士蟆油遇火易燃烧,离火自熄;燃烧时发泡,并有噼啪之响声,无烟,有焦糊气不刺鼻。
2.1.2.3 荧光反应
采用直接观察法,进行荧光观察,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荧光是稳定的。
2.2 黑龙江林蛙油
系用同科动物黑龙江林蛙雌蛙的输卵管来冒充哈蟆油。《中国药典》曾将蛙科动物黑龙江林蛙雌蛙的输卵管作为哈蟆油的来源之一收载过,由于黑龙江林蛙个体小,生长到4~5年的成蛙剥出的油也很小,产量小而不成气候,形不成商品,故《中国药典》从2000版开始就不再作为哈蟆油的来源收载。由于与中国林蛙生活区域相近,药农在采收哈蟆油的过程中有时会捕捉到黑龙江林蛙。个别药农怕麻烦或为了增加数量存心不将其剔除,剥油作为哈蟆油出售。
2.2.1 性状鉴别
黑龙江林蛙油与正品哈蟆油性状极其相似,就个体稍小些。输卵管粗细也均匀,色白色或黄白色,也有油脂样光泽。质脆易碎,手摸之有感。
2.2.2 理化鉴别
2.2.2.1 水试
遇水膨胀速度比哈蟆油稍逊,增大8~12倍。膨胀时输卵管壁破裂成棉絮状。
2.3 青蛙油
系用蛙科动物黑斑蛙(青蛙)雌性的输卵管来冒充哈蟆油。曾有资料记载“其表面土黄色,不透明,膨胀度极差”。事实是笔者曾在实际工作中碰到过此类商品,由于其形实在相似哈蟆油,笔者也曾怀疑过其的真伪,会否是中国林蛙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造成了如此性状上的极微差异,笔者捉来10只中国林蛙原动物,通过穿眼、穿鼻、穿颈三种不同的方法晾干,然后剥油,结果均符合正品哈蟆油的形状特征,而与此商品有所区别。后经深入调查,得知有些地区养殖一种俗称”田鸡”的蛙类,此蛙2~3年就可剥取其输卵管作哈蟆油。笔者通过关系捉到原动物10只,通过对原动物的鉴定,确定此蛙为蛙科动物黑斑蛙。又对其同样采用穿眼、穿鼻、穿颈三种不同的方法晾干,然后剥油,结果剥出的油与此商品有通一性,由此确定此为黑斑蛙油俗称青蛙油。由于其成本低廉,利润空间大,性状又与正品哈蟆油不易区分,所以好多不法商人用它来冒充正品哈蟆油。
2.3.1 性状鉴别
其商品形状与哈蟆油非常相似,也由粗细均匀的管状输卵管呈镶嵌状弯曲排列。色白或黄白,也具哈蟆油一样的油脂样光泽。只是通常不左右成对出现,而且左右两片形状不对称。整个形状呈扁平无凹窝或稍有浅凹窝。皮膜灰黑色,少见。味辛辣,麻嘴,粘牙。 2.3.2 理化鉴别
2.3.2.1 水试
遇水膨胀速度较慢,增大约7~8倍。
2.4 蟾蜍油
系用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雌性的输卵管来冒充哈蟆油,习称癞蛤蟆油。此品不入药。
2.4.1 性状鉴别
其商品形状呈盘旋扭曲状(形似鸡肠)或压成块状和块片状,无哈蟆油特有的凹窝状。其输卵管粗细不均。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无油脂样光泽,半透明。质较硬,不易碎裂。手摸之无感。具特异腥臭。遇水膨胀慢,膨大体不呈棉絮状,膨胀后仍较硬,嚼之有脆性。与正品哈蟆油较易区别。 2.4.2 理化鉴定
2.4.2.1 水试
遇水稍膨胀,增大4―5倍。输卵管管坚不破裂,只见粉条状物加粗,但形态不变。遇水虽变软,但不能将其拉直。断裂处呈狮子头样膨胀,但不呈棉絮状。
2.4.2.2 火试
遇火燃烧,与蛤士蟆油相似。
对已剥好油制成商品的哈蟆油、黑龙江林蛙油、蟾蜍油、黑斑蛙油,由于它们的性状极为相似,为了方便读者快速而准确地将黑龙江林蛙油、蟾蜍油、黑斑蛙油与正品哈蟆油――中国林蛙油加以区别,见表1。表1 真伪哈蟆油形状对照表(略)
3 讨论与结论
现在市场上作为哈蟆油商品的从商品形式上分,有原只干和已剥好的油(雌蛙输卵管)2种;从原动物物种上来分,除了《中国药典》收载的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temporaria chensinensis)的雌蛙外,还存在着用蛙科动物黑龙江林蛙(Rana.amurensis)的雌蛙、蛙科动物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的雌蛙和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b.gargarizgans)的雌体等多种情况。其中黑龙江林蛙油作为曾被《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其功能主治应与正品哈蟆油相同,只因价格比正品哈蟆油低,用其冒充正品哈蟆油出售,有牟取暴利之嫌,现版《中国药典》未于收载,只能作为类似品处理;至于青蛙油和蟾蜍油,它们的药用功效还未有证明,由于成本低廉而大肆养殖与捕捉,剥取其输卵管加工冒充正品哈蟆油出售,更应作为伪品予以严厉查处。市场鱼目混杂,这就要求我们药业鉴别人员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明辨市场上哈蟆油的真伪,保证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笔者将在鉴别哈蟆油的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与发现论述如上,目的是为了使广大读者能掌握简单快捷的识别市场上哈蟆油商品的方法,使伪劣商品无容身之地。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中国两栖类爬行动物系统检索[M].成都:科学出版社,1977:34-44.
产业效益大幅增长。按照省政府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把棚膜经济、人参、林蛙、食用菌等园艺特产重点产业作为突破口,强化组织推动,加大各种要素投入,促进全省园艺特产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全省园艺特产总产值实现1050 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农民人均园艺特产业收入1800 元,比上年增长15.7%。蔬菜、人参、食用菌、林蛙等重点产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各业产值持续增长。全省蔬菜产值实现240 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人参业总产值超过204.5 亿元,比上年增长53.8%;食用菌产值实现45 亿元,比上年增长13%;林蛙养殖及加工总产值达到28.5 亿元,比上年增长30%。园艺特产业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较大突破。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工程实现了阶段性目标,2012年新建棚室3667 公顷,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全省棚膜蔬菜总规模突破6.7 万公顷。全省6.7 公顷以上的棚膜园区发展到400多个,棚膜蔬菜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全省棚膜蔬菜新增产能20 万吨,棚膜蔬菜总产量达到400 万吨,有效缓解了大中城市冬春季节蔬菜供应紧张问题,丰富了城乡居民“菜篮子”。全省振兴人参产业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生产规模得到科学调控,年度新增采伐迹地栽参面积控制在1000 公顷以内,预计今年全省人参留存面积5200 万m2,比2007年减少了1500 万m2。精深加工能力显著增强,开发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精深加工产品,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多肽、人参蛋白、人参挥发油等多种有效成分提取和产品开发取得了新突破。评定“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生产企业21 户,品牌产品达到108 种,品牌产品种类愈加丰富,内在品质持续提高,包装品位不断提升,在市场营销中呈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全省确定“药食同源”试点企业76 家,批准进入食品生产的品种257 个。开发出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日用化工品等500多种系列产品,开启了人参产品应用由过去进药房向进厨房乃至保健、美容等多领域延伸的新时代。深入贯彻落实林蛙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扶持长白山优质种蛙繁育基地、标准化封沟养蛙示范基地及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林蛙回捕量达到4.5 亿只,比上年增长18.4%。马铃薯原种扩繁补贴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争取国家补贴资金670 万元,落实试点面积3333 公顷。
标准化生产水平持续提高。在按照农业部相关标准推进标准园建设的基础上,对于规模较大的棚膜园区,建立了生产、投入品、收获、销售等管理档案,实行了品种、施药、技术、检测、标识、销售等关键环节的统一管理,切实提高了质量安全水平。2012年,全省创建国家级园艺作物标准园32 个,争取国家资金1600 万元。全面实施人参质量提升计划,深入推进省级人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开展测土栽参,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严格实行人参种植职业资格认证、品牌产品原料基地认证、种植档案登记和田间记录等标准化生产规范制度,改变了过去传统种植、自然发展的粗放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全省人参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水平明显提高,农残超标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区域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按照东部以中药材、经济动物、食用菌和长白山山珍食品为重点,西部以瓜菜、油料及特色经济作物为重点,中部以棚膜经济及露地瓜菜类为重点的总体规划布局,加快推进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经济作物、经济动物及长白山山珍食品六大北方园艺特产业基地。一是按照“九区五线”的规划要求,重点围绕9 个城市周边和省内5 条主要公铁路沿线,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5.3 万公顷,蔬菜总产量达到1300 万吨。二是充分发挥东部山区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人参、贝母、细辛、北五味子、龙胆草等项目,加快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5.5 万公顷。三是充分利用吉林省冷凉气候条件,以发展黑木耳、香菇、滑菇、平菇、金针菇等品种为重点,加快建设食用菌产业基地,2012年总产量达到50 万吨,比上年增加6 万吨;四是以西部风沙干旱区为主,以马铃薯、花生、烟叶、向日葵、红干椒等产品为重点,加快建设北方经济作物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66 万公顷,规模稳中有升、结构进一步优化;五是积极发展极具东北特色和发展优势的养殖项目,加快建设经济动物产业基地,经济毛皮动物存栏328 万只(头)。六是依托长白山绿色生态食品和立体资源宝库,继续推进长白山山珍食品产业基地建设,红松果仁、榛子和山野菜等山珍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销售形势很好。
靖宇县特产管理办公室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工作人员精诚合作,齐心协力,认真履行职责,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认真研究解决特产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了特产科技优势,开创了特产工作新局面。
为了进一步了解靖宇县特产业发展情况,本刊记者采访了靖宇县特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彩庆。
张主任首先介绍了2011年靖宇县特产管理办公室所取得的工作成绩。
1.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产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1.1各基地建设情况 参业生产基地:2011年春根据人参产业发展实际,重新调整了人参产业发展规划,两参留存面积200万平方米,其中吉林人参100万平方米,西洋参100万平方米。全县种植高丽参3万平方米,林下参面积达到80060亩;经济林基地:全县经济果林面积达到11985亩,其中山葡萄5200亩、蓝莓4006亩;经济动物养殖基地:全县封沟养蛙153条,放养面积64万亩,林蛙贮量2亿只;食用菌基地:全县发展食用菌350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44万平方米,品种主要为地栽黑木耳、香菇、榆黄蘑、平菇等;中药材基地:全县以平贝母(8434亩)、北五味子(13534亩)、细辛(2214亩)、返魂草(1280亩)、日本当归等为主的中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2060亩,其中新增面积2000亩。在新增面积中,返魂草面积1000亩、蒲公英面积500亩、龙胆草面积400亩、天麻100亩。
1.2 特产产业发展情况 根据省财政厅、省农委对东部人参主产区和林蛙养殖区的要求,业务科组织全县9户人参加工大户和林蛙养殖大户编写人参加工及林蛙养殖项目建议书,申报项目6个。申报金额570万元左右,其中:人参项目申报510万元,林蛙项目申报60万元。根据白山市靖宇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县特产管理办公室举行了2011年靖宇县“退粮进特”科技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蓝莓、大果榛子栽培技术,鲜食葡萄、山葡萄栽培技术,返魂草、龙胆草、蒲公英栽培技术。
2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培育法人工作进展情况
2.1 招商引资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2011年靖宇县特产办的招商引资任务为5000万元,实际完成招商引资9567万元。
2.2 项目建设 中国医保靖宇美康人参基地有限公司人参精加工建设项目,2011年发展12万平方米人参,顺利完成了产品从产出、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条, 该公司2011年工农业总产值达2800万元,比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均增长10%。修正药业靖宇天池制药有限公司二期生产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01万元,该公司生产线改制后,效益显著提高,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2.9亿元,实现利润756万元,上缴税金1080万元。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比2010年增长18%。
另外还有两项新开工项目正在进行中,包括吉林林村中药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长白山人参及北药资源合作项目、投资设立吉林省瑞富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项目。
2.3固定资产投资、培育个体工商户完成情况 2011年靖宇县特产办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是6000万元,实际完成8350万元。
2011年县委、县府政下达的培育个体工商户任务是2户,在特产管理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已完成了任务。
3.绿色食品工作发展势头良好
3.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 “三品”认证数量 继续加强对 “三品”宣传的推广力度,进一步开拓绿色食品市场,引导绿色消费。2011年5月份先后参加了省举办的地理标志检查员培训班、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训班、全省无公害检查员与内检员培训班、全国绿色食品检查员、标志监督管理员培训班。2011年5月末已获“三品”认证证书的企业已经达到9个,其中宝蓝公司申报的食用菌类、果仁类获得机食品认证,人参系列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其余8家企业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
3.2以参展为契机,搭建绿色桥梁 在省、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组织下,靖宇县绿色食品办公室组织了有关获证企业先后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海)、第十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成都)、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广州)。不但展示了靖宇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也提升了企业品牌价值,拓展了企业市场,对靖宇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依靠科技优势引领经济快速发展
4.1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积极开展技术跟踪服务 2011年春季靖宇县特产办结合县委、县政府组织的“科技下乡”活动,在全县开展了林下参栽培技术、吉林人参、高丽参和西洋参农田土规范化栽培技术,规范化封沟养蛙技术,地道药材培训,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为了扩大受训范围,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2011年共接待上门咨询和电话咨询人数达500余人次,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服务300余人次。
4.2继续大力支持乡镇及民营企业发展,搞好技术服务工作 2011年,靖宇县特产办为了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人员紧缺、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想办法、挖潜力,克服困难帮助重点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对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长白山宏瑞平贝母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靖宇县天源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民营企业的科技项目、技术指导、培训等都做了大量工作 ,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和全县特产业的发展。
4.3积极开展各项试验及技术推广 2011年,靖宇县特产办积极开展各种科学试验,取得很大进展,一是进行了山野菜“大叶芹的大田人工栽培”实验; 二是“返魂草人工栽培育苗关键技术实验”;三是返魂草大面积、规范化人工栽培技术推广;四是继续对“喜马拉雅红景天引种驯化栽培”进行试验跟踪研究。
张主任向记者介绍了2012年的几项工作重点:
一是特产工作的主要工作措施。突出抓好人参产业,人参产量、质量方面要实现突破。加强人参低农残、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制定《人参标准化栽培操作规程》,并印发宣传手册,争取发放到每个人参大户手中。稳定压缩人参面积,扩大林下栽参规模,逐步提高人参产量和内在质量,提高人参产业效益。实施科技兴特,依靠科技提高基地建设水平。2012年全县新增规模化(100亩以上)、规范化特产业基地达到2处以上,规范化基地30处,原有特色产业基地要加强标准化管理,逐步提高基地标准化水平,进而提高基地产品的科技含量;积极培育特产业典型。重点抓好林下参、平贝母、五味子、返魂草、林蛙、食用菌等生产典型大户,总结推广各种典型5个以上,以点带面,推动全县特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完成相关产业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县里要求,认真组织编写《靖宇县“十二五”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靖宇县“十二五”人参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并负责组织规划的实施;积极做好产业服务工作。围绕全县特色产业种植、养殖及加工园区建设和“长白山特产城”特产品交易大市场建设,积极做好服务工作。认真抓好人参产业等相关项目工作。要利用各种产业政策,多渠道申报特色产业项目,争取得到国家人参产业资金支持,积极为修正药业、中国医保、林村中药、瑞富德、长白山皇封参等招商引资企业做好服务。
二是绿色食品工作再上新台阶。继续加大力度抓好绿色食品宣传和培训工作,引导绿色消费,推动绿色食品的发展。继续抓好绿色食品的标志管理、认证等工作,保障靖宇县绿色食品持续、稳定地发展,充分发挥绿色食品对带动农产品质量水平提高的作用。到2012年末,计划完成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要达到8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1个。要坚持为企业服务的原则,增强参与意识,认真履行好绿色食品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全年会展工作,帮助参展企业搞好产销衔接,使企业参与国内外的绿色食品技术交流与合作,扩大靖宇县绿色食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
[关键词] 林业 服务业 现状 设想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144-01
一、设置服务机构
1.林业技术推广站情况
为加强林业技术服务,舒兰市林业局在产业科技科设立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局主要领导负责此项目工作,产业科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建立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站28个,其中林场建立13个,各乡镇街林业站建立15个,并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其他领导配合抓、设一名副场(站)长负责具体工作,由技术人员对林业技术推广项目进行培训、指导。领导组织机构人员是3-5人。
2.林业产业协会情况
为加强林业服务机构职能,舒兰市林业局还在产业科技科设立林业产业协会,由产业科技科负责具体工作,协会坚持联系、协调、服务宗旨,不断加强与林场 、林业站、林农、企业的联系,做到搞好服务,提高效率,解决需要产业协会支持的具体问题。
二、建立健全服务机制
1.完成基础工作
通过设立林业技术推广站与林业产业协会组织机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等工作,构建了林业技术推广网络,逐步完善了林业技术服务职能。
2.建立长效机制
每年宣传工作做到了深入林业基层单位和农林户当中针对林业新技术成果等内容进行宣传,做到服务到位。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介绍适宜本地区的林业新技术成果。
3.做好咨询服务
一方面做到对前来咨询的客户做好详尽的问题解答,另一方面组织技术骨干深入基层单位对林业新技术成果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现场讲解指导,服务到位。
三、确定服务项目
1.面向社会、组织形式多样的科技宣传、科技培训;传播科技成果、应用技术;普及林业技术知识。
2.开展林业科技项目推广工作。紧紧围绕林业产业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增加林业工程项目和林业产品科技含量,增加高附加值,选择具有实用性强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加以推广。
3.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质量,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提高我市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为实施林业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做好项目建设所需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向省级财政争取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与发展所需的资金扶持。
四、主要工作情况
1.人员培训情况
几年来,局机关病防、造林、产业等科室都面向基层林场讲解相关知识,每年办科技造林、生产、资源管理、检疫、检验、森防、林蛙、食用菌、野生动物养殖等产业培训班20期以上,参加培训人员4600多人次。并定期的编制和发放舒兰市林业产业信息,为企业搞好服务。
2.科技宣传情况
坚持面向社会开展林业科技宣传活动共计36次,其中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介绍适宜本地区的林业新技术成果20次,散发传单30000张;传播推广科技成果应用技术15项。即红松果树林营建、白僵菌生物防治;珍贵大径级材造林、ABT生根粉应用技术、高分子吸水剂造林、化学除草剂应用、树优良品种造林、混交林营造技术、速生丰产林营造、鼠害综合防治、林蛙养殖、五味子栽培、山葡萄栽培、移山参栽培、食用菌栽培等实用技术。
3.资金投入情况
通过不断加大林业科技资金投入,为林业科技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共投入240万元用于林业科技宣传、培训、指导及林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其中宣传、培训工作投入75万元,培训林业技术骨干70人次。林业实用技术推广投入165万元。
4.主要成果情况
4.1通过GGR吸水剂、ABT生根粉的推广,使造林成活率由86%提高到95%。
4.2通过物理防治采取灯光诱捕栗山天牛技术的推广,极大提高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栗山天牛防治面积达100%。
4.3通过优质种苗的引进和培育,提高了抗病率,为培育森林资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4进行林蛙性别控制试验,通过水温和PH值调节,使幼蛙雌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试验前的4:6达到了试验后的5:5。
这些工作的开展,使企业及广大林业生产经营户进一步掌握了林业实用技术,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使企业、林农增加了收入,极大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充分依托我市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坚持立足资源、突出特色、市场引导、科技支撑的原则,以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集群发展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自主创新,强化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突出传统产业的集成和特色资源保健品的研发,重点实施“一带、双百、三区”计划,构建以人参、林蛙、山葡萄、鹿、蜂、蓝莓、果仁等为基源的特色保健食品为基础,以生物技术保健食品为主导,以保健用品、特殊化妆品为补充的独具特色的保健品产业体系,打造长白山功能保健品基地,壮大一批集团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加快产业园区、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市场体系建设,建立集原料供给、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商贸物流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保健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协调和不断完善各项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引导扶持作用,创造有利于保健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宽松环境。
市场定位原则。充分考虑国内外保健品市场需求和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突出发展重点,明确发展时序,重点发展以长白山中药材资源为基源的保健品。
企业主体原则。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推进骨干保健品企业壮大,带动中药材基地建设和销售市场与网络发展,加快保健品产业发展。
科技支撑原则。加强保健品企业与省内外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力推进保健品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为保健品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引领。
突出特色原则。围绕具有长白山特色中药材资源和生态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保护,打造“长白山”保健品品牌,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生态保护原则。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实现特色生态资源开发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永续利用。
(三)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到2015年,保健品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其中保健食品达到80亿元、保健用品和特殊化妆品达到20亿元;新取得保健品注册文号50个,引进保健品转让注册文号50个,全市国家保健品注册文号新增100个。
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到2015年,形成一批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品牌知名的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功能突出、市场美誉度高的名牌产品;促进保健品产业与医药、食品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信息、资源、市场共享。培育12个产值5亿元以上的大型保健品集团、35个产值1亿元以上的大型保健品企业,创建510个保健品知名品牌。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到2015年,建成一批水平先进的技术创新平台,突破并掌握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转化一批技术领先的创新成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整体创新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若干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四)发展布局。重点实施“一带、双百、三区”培育计划,着力建设长白山特色保健品产业基地。“一带”即建设环长白山麓西南带状分布的标准化(GAP)种植(养殖)基地。“双百”即推进百种产品落户、百户企业投产。申请保健品新注册或转让注册,使全市国健字、卫健字保健产品新增100种以上;鼓励医药、食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多元化经营,全市新增主营或兼营保健品企业100户。“三区”即建设保健品产业核心区、集聚区、商贸物流区。以医药高新区核心区为载体,搭建医药、保健品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保健品核心区;以市、县(市、区)开发区为载体,规划建设六大保健品产业园;以县医药物流中心、梅河口果仁交易中心为平台,建设两大保健品商贸物流区。
二、着力规范长白山保健食品基地建设
(五)积极推进药食同源标准化基地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特色生态资源产品,尽快建成特色鲜明的环长白山麓西南带状分布的标准化(GAP)种植、养殖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重点培育梅河口、辉南、柳河、集安、县千亩以上的人参、山葡萄、五味子、蓝莓、道地药材、山野菜规模种植基地和万只蛙、千头鹿、百箱蜂规模养殖小区。按照中药材GAP和绿色食品标准,积极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加强人参、五味子等中药材和山葡萄、蓝莓等特色资源的种植基地建设,促进林蛙、鹿、蜂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和培育,努力在基地建设上实现突破。
(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中的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形式,按标准建设一批与加工企业相配套、示范效应大、标准化程度高、带动面广的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加强企业和基地(农户)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企业和农户互惠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积极发展以特色资源为基源的保健食品
(七)大力发展以人参为基源的保健食品。加大人参保健品的研发力度,加强加工生产工艺科技攻关,重点在功能性食品、饮品、化妆品以及人参茎、叶、花、果提取物上进行深层次研究和开发。
(八)大力发展以林蛙为基源的保健食品。加强对林蛙油生物活体性学科药理作用研究,研发林蛙骨素、保湿素、抗血凝因子等高端保健品,在林蛙油高蛋白系列饮料、林蛙油茶、林蛙油精冲剂、林蛙油口服液等方面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产品。同时,搞好蛙皮、蛙肉、蛙骨、蛙卵的综合开发。
(九)大力发展以长白山葡萄为基源的保健食品。充分发挥长白山葡萄籽黄酮素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强的独特优势,对葡萄籽进行深度开发,精深加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加强对葡萄皮、茎的研发,最大限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十)大力发展以梅花鹿为基源的保健食品。推广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加快肉、茸、骨、鞭、血的深度开发,提高鹿茸胶囊、基因营养液、鹿鞭精胶囊、混胎素胶囊等一批精深加工产品的生产规模和附加值。
(十一)大力发展以中药材为基源的保健酒。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阜康、大泉源、通葡股份、通天酒业等一批实力雄厚的酿酒企业,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加快研发各种功能的保健酒,抢占保健酒市场。
(十二)大力发展以其他特色生态资源为基源的保健食品。依托蜂、蓝莓、食用真菌、五味子、道地中药材等长白山特色生态资源,努力在功效研究、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寻求突破。
四、大力培育企业集团和长白山保健品品牌
(十三)努力推进集团企业培育计划。积极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要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市场前景好的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保健品企业走集团化发展道路。积极推动企业跨行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打造一批知识产权明晰、品牌优势明显、产业链条较长、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积极引进域外大企业、大集团,凭借其先进理念、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推进我市保健品产业做大做强。
(十四)全力支持医药、食品企业从事保健品生产。鼓励有实力的医药和食品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在不放松药品和食品研发、生产的同时,积极进入保健品领域;大力支持停产、半停产医药和食品企业,通过开发、经营保健品,重新启动生产,寻求发展生机。
(十五)着力打造长白山保健品品牌。建立健全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创牌意识和品牌经营能力,形成一批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加强对“长白山特色保健品”整体品牌的塑造,着力在绿色、质量、标准、技术、管理、信用等品牌策划宣传上下功夫。加大对新开河、元秘D等已有知名品牌的保护和开发,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利用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的影响力,加大品牌宣传营销力度,尽快将小品种培育成大品牌,激发传统保健品的生机与活力。
(十六)大力支持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对近3年销售收入达3亿元以上的保健品企业,可优先推荐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对以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作价出资组建股份公司的保健品企业,不受出资比例限制。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国家、省、市工商行政部门确认的“守合同、重信用”保健品企业实行年检免审制度。开展“长白山优质保健品”评选活动,推介我市保健品产业知名品牌,不断提升保健品产业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不断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十七)加快企业自身研发能力建设。大力扶持优势保健品生产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协作,引导并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引导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12个保健品科研和成果转化工程中心,对保健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发中心等国家级自主创新平台项目给予政策扶持,并优先向国家和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十八)加快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瞄准国内外知名学术带头人和研发机构,加大引进和合作力度;探索整合人参研究院、林蛙研究所、药检所及企业研发机构等科研资源,建立集中选题、分头攻关、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机制,加快特色中药保健品和生物技术保健品的研发。
(十九)加快推进保健品产业标准化建设。鼓励我市保健品企业、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加快保健品产品标准制订工作,建立保健品技术标准体系。紧紧抓住人参药食同源试点的机遇,努力在人参、林蛙、五味子、梅花鹿茸等特色资源功效标准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加快保健品安全性评价机构建设,增加评价机构的数量,满足保健品的检验申报需求,加大技术和人才投入,切实提高其评价认证能力。
(二十)加快传统保健品的提升。针对保健产品定位不清、功效宽泛、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加强保健品原料科技含量等相关问题研究,对传统保健产品进行二次开发,赋予科技内涵,明确市场定位和特定消费群体,提升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六、切实加强保健品产业园区建设
(二十一)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布局。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和完善鼓励扶持保健品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加强规划指导,确保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市、县(市、区)开发区为载体,规划建设市区、梅河口、集安、辉南、柳河、县六大保健品产业园。依托修正集团、康美新开河、紫鑫药业等龙头企业,加快人参产业等特色专业园区建设。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二十二)依托园区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充分发挥保健品产业园区的核心作用,鼓励企业向上下游延伸,加强与区内外企业的协作配套,培育若干个产业特色突出、协作配套完善、创新能力强劲的现代保健品产业集群。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在产业集群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保健品产业与其他优势、特色产业间的市场链接和协同发展。
七、努力健全保健品流通体系
(二十三)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我市医药产业面向全国的网络资源,推进流通企业资源整合,建设保健品物流体系,加快保健品专业市场建设,探索构建药品、保健品储运中心,建立与药品、保健品交易平台直接对接的物流信息网。
(二十四)大力开拓国内外消费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重要营销策略和手段,把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确定一批主打产品,有重点、有目的地培育包装,以优质优势产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八、全力推进服务平台建设
(二十五)加快推进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拓展医药产业融资服务平台服务范围,将保健品企业纳入融资服务对象,解决保健品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保健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十六)加快推进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其功能,形成药品与保健品共用的研发服务平台,为全市保健品行业提供实验、中试、检验等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对经省有关部门认定的省级以上公共研发平台,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相关专项补助资金。
(二十七)加快推进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为保健品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产品转让、人才培训、对外交流等全方位信息服务,促进企业资源共享,提高我市保健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
九、合力完善政策保障措施
(二十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保健品产业发展推进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为成员,对全市保健品产业发展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推进保健品产业加快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牵头落实,加强协作,加大基地、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和创品牌等方面工作力度,全力推进保健品产业快速发展。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高度重视,根据本意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推进保健品产业发展。
(二十九)实施财政扶持政策。建立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设立市级保健品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保健品产业重大成果转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等财政补助和支持。加强对保健品领域发展、重大项目建设、道地保健品培育、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支持。对新购买和自主研发获得国家级批准文号的产品,投产后按当年新增产值给予分档计奖。对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和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保健品企业,根据《市实施名牌战略和商标战略奖励办法》给予奖励。从2012年起,全市各级财政计划每年拿出5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保健品产业发展,其中市直安排1000万元、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各安排500万元。
(三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国家和省对保健品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新办保健品企业,经认定后,自纳税年度起,前2年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后3年缴纳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由同级财政专项投入原企业。根据《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管理办法》(吉地税发〔2009〕63号),做好企业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工作。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营业税。
(三十一)实施土地优惠政策。优化要素配置,简化保健品产业的用地审批程序,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优先安排保健品产业发展用地。对保健品园区建设用地要予以优先安排,并预留长远发展用地;对园区内新建保健品企业,项目建设用地享受重点项目用地有关优惠政策。实行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政策,对已出让的工业用地,鼓励企业在用地上提高容积率,容积率提高部分不再收取土地出让金。对医药、食品等企业转产保健品、保健品企业扩能改造所需土地,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原则,最大限度落实土地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