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业实训财务总监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商战实训平台”是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实践教学的一款经典系统,也是近几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省赛、国赛的专用平台,首先总结了多次参加该项对抗赛的经验和感受,然后谈了由“商战”实训和对抗赛对商科专业实践教学引发的思考与探究,希望能为商科专业的学生和承担实践教学的老师提供些许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商战;实践教学
当今,各大高校特别是商科类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实现大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是学校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就是这关键中的关键。为此,商科类院校无一例外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在传统讲授、哈佛案例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实战演练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强了实践实训课程的比重。于是,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平台应运而生。本文结合以往组织与参加“商战实训平台”(以下简称“商战”)对抗赛的经验与感受,为学生实训或参赛提供些许参考,同时,谈谈通过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实训或比赛对实践教学模式引发的认识与思考。
1. “商战”对抗赛经验与感受
“商战”是用友公司在erp以及“创业者”这两套企业沙盘模拟经营系统的基础上,推出的一新版企业沙盘模拟经营系统。“商战”继承并吸取了各同类软件的优点,但他又独具特色,更侧重于模拟企业经营过程,更适用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体验、感知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商战”对实践教学与竞赛两相宜,是目前“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指定平台。
1.1 专业理论知识是取胜基础
“商战”绝不是掌握游戏规则即可取胜的一场游戏。它虽然只是模拟,只是企业经营真实情境的不完全反应,但它却集中了产品研发、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资金筹措、物资采购以及客户签约、银行筹资等真实商业环境中的关键环节。“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公司战略的制定与执行至关重要,经营初期首先要制定公司的长期战略、短期战略;在经营中如何去判断竞争环境,如何分析竞争对手,采用怎样的市场营销策略,盈亏平衡点怎么计算,另外还必须要有准确高效的资金预决算以便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等等,这些经营过程与决策都需要有过强的理论知识做后盾,如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化等竞争战略,定价理论、市场营销4P影响因素、生产运作、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或者干脆脱离理论知识,盲目地进行企业经营必将是以失败告终。
1.2 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成参赛团队为上策
“商战”按照实体企业划分了研发、生产、物流、市场营销、财务等职能部门,学生分别担任不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如总裁CEO、市场营销总监CMO、财务总监CFO等,“商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竞争性与合作性,所以,无论是实训或是比赛,都首先需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术业有专攻”,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建队伍,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将是其所经营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基础。尤其是财务总监以及市场营销总监,建议吸纳专业出身的学生来担当此任。
1.3 利用EXECL预算先行,做到用数据说话,精细化经营企业的经营决策要做到用数据说话,精细化经营,才能避免经营的盲目性,而企业的经营决策离不开财务预决算为其提供数据支持,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是企业战略的量化表述。企业经营不仅要对一定期限内各项经营指标进行全面预测,还要坚持“近细远粗,长计划,短安排”的理念,逐期调整和编制下一期预算,滚动推进预算,确保经营战略和决策的可行性,做到洞察全局,胸有成竹。
“商战”中财务预算以及其它企业经营指标,如市场占有率,利润率,产品投资回报率,机会成本,原料优惠折扣对利润的影响,产能的统计等,计算量很大,若靠手工,效率低、准确性差,还无法集中精力做决策。因此,赛前要理清经营过程中各种数据指标间的勾稽关系,利用EXECL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图表功能,建立统计模型辅助决策,将会事半功倍,如虎添翼。
1.4 时刻关注竞争对手,方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商战”的所有参赛团队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格局中,斗智斗勇,步步为营,一着不慎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可谓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这种博弈也正是“商战”的魅力所在。因此,“商战”中切忌的是只盯着自己的盘面埋头做战略规划,全然不顾竞争对手,亦或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缺乏敏锐的洞察力。那么,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首先要善于利用SWOT法分析竞争环境,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外部的机遇与威胁,才能扬长避短,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再者,要适当地做情报投资,还可从对手拿订单情况等尽可能多的渠道获取并判断分析对手经营状况,如他们的战略风格,研况,产能,产品结构,财务状况,知彼方可更好地调整、优化自身的经营战略。
2. 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对实践教学引发的思考与探究
ERP、“商战”等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实训平台引入我校实践教学中已有几年,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近些年来,我校学生又多次参加省级以及全国的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对抗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往日的实训与比赛,我们也在不断地对商科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总结,思考,探究。
2.1 实践教学是隐性知识学习的必要途径
英国物理化学家波兰尼说:“隐性知识是指那些无法言传的一类知识。”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对隐性知识的学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隐性知识只能被演示证明它是存在的,学习这种技能的唯一方法是领悟和练习。”商科类专业学生需要培养和提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正属于隐性知识范畴,而实践教学无疑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体验、尝试、探究的平台。“商战”的对抗竞争性,激发学生积极热情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知识和隐性知识在实践体验中都得到巩固和升华。
2.2 依靠几套软件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商科院校非常一致地重视实践教学,大家都在努力探索实践教学的途径与模式。以往只有理工类专业才会有实验室,才会开设实验课,而现在商科类专业也在积极探索,投资建设实验室,安装了各种教学软件,然后从理论教学中抽出几个课时让学生去机房用用软件,在期末总成绩里实验成绩占点比例即了事,收效甚微。分析其原因:传统理工类实验的设计重在验证理论,而商科特别是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实训重在体验与探究,是要让学生在实验实训中升华理论,培养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创新性。目前铺天盖地的各种教学软件,大多只针对某门专业课程开发设计,只是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管理理论或流程的再现,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无法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实,只是换到机房里上去上理论课程。因此,我们要从商科类实验实训的目标出发,以“商战”等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平台为典范,探究、设计具有综合性、体验性,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实验实训项目。
2.3 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可尝试跨专业教学
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一般都在大三、大四专业课开设之后才进行的综合性实训。这门实训课涉及到了多个专业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等,涵盖了这些专业的多门课程,如《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战略管理》、《管理学》等等。目前的教学模式仍是按照传统的按专业分班级,由同班同学分成几个团队来参加实训。我们在思考并尝试突破专业壁垒,由不同专业学生自行组成4-6人的团队来参加实训。这样,既有利于发挥不同专业学生在企业模拟经营中的专业特长,更有利用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这也是企业沙盘模拟经营这门综合性实训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2.4 开创理论基础+实践教学+企业实习层层推进的闭环式教学模式
重视或强调实践教学,并不等于可以忽视或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训或比赛中,很多学生对“商战”这类课程表现出大大超乎理论课的兴致,甚至如学生所反映的做梦都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经营的企业发展壮大,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从理论中寻求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商战”这类模拟实训课虽很经典,但毕竟是模拟,有别于企业真实环境,所以,学校要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到企业实习搭建平台,这样,在经过理论学习之后,再经过实验实训课的能力提高,然后让学生去相关单位实习,实习中遇到问题又会自然而然地渴求理论指导。正如很多企业会寻求专业管理咨询公司为自己诊脉,很多企业家在自己的企业很辉煌时仍回到课堂去学习一样。实验实训作为理论学习与实地工作之间的一个桥梁,为学生能更容易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因此,理论基础、实践教学、企业实习这三个教学环节关联紧密,不应分隔或独立考虑,而当开创理论基础+实践教学+企业实习层层推进的闭环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小结
通过总结了多次参加该项比赛的经验和感受,为学生参加“商战”实训或比赛提供些许参考和建议;另外,由“商战”实训和对抗赛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学生隐性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再者,实践教学仅靠几套软件是无法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目标的,本文进一步提出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打破专业限制,跨专业教学的新思路,以及理论基础+实践教学+企业实习层层推进的闭环式实践教学模式。希望这些认识与思考能对商科院校实践教学有所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朝晖. ERP沙盘模拟对抗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
[2] 刘平. 管理综合实训[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 沙盘模拟 实践教学 模拟经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沙盘模拟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沙盘模拟课程是以重复性的操作为主要内容、以提炼操作熟练程度为目的;知识性模拟,以知识讲解和传授为主要内容,以知识积淀和知识结构建立为目的;博弈性模拟,以学习经验、知识应用,提高学习者识别、判断、处理事务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模拟。学生通过亲自操练模拟,掌控模拟企业的经营决策,改进模拟企业的管理绩效,推动模拟企业的经营,达成预定的实训进程。老师根据实训进程的需要,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当学生陷入经营困境时提出建议,对关键问题进行解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沙盘模拟实训课程通过搭建一个模拟企业的平台,用来模拟企业经营环境、经营流程、职能岗位,以达到在实战操练中培养管理人才的目的。促进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了相关专业课程结构的合理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提升了学生的经营管理技能。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企业经营战略、企业产品研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市场营销、企业品牌建设、企业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通过完整的课程实训环节,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提升了学生的经营管理技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学生自己动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使学生在沙盘实训课程中涉及到的各方面的企业管理知识得以巩固扎实。而动手能力的运用,对于学生其他的素质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全局的系统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通过沙盘实训课程,学生在模拟企业相应岗位上进行实务性操作,接受企业经营管理各种技能训练,能全面了解企业各个部门工作程序,进而更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2 沙盘模拟课程实训方法
(1)首先组建模拟企业。老师将学生分成6~8个小组,规定每个小组代表一个模拟经营企业,并让学生为自己的企业取一个名,制定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企业组织机构,明确企业岗位职责。然后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定位,明确每个成员的岗位责任,一般为首席执行官(CEO)、营销总监(CSO)、财务总监(CFO)等主要角色。模拟企业要在一个开放的模拟市场环境中进行模拟经营,因此要了解一定的市场规则,综合考虑各种市场竞争因素,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为企业谋求发展。
(2)然后进行模拟经营。首先,模拟企业开始要商讨6年经营周期的经营策略,每年四个季度,每个季度10项工作:短期贷款/支付利息、更新应收款/归还应付款、接受并支付一定的货物、下原料订单、产品研发投资、更新生产/完工入库、开始新的生产、交货给客户、支付管理费用。年初3项工作:支付应交税、制定广告方案、参加竟单。年末6项工作:长期贷款、支付设备维修费、购买厂房、折旧、新市场开拓/ISO资格认证投资、关账。通过这个流程的练习,学生体会到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及实践性。
(3)最后做好沙盘模拟分析总结。学生进行完一个模拟经营周期后,各组进行沙盘模拟分析和总结,对各个模拟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分析自己的企业策略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有没有破产,破产的原因在哪。每个成员的岗位职责是否明确,企业今后应该怎么改进。通过分析总结,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能力进一步提高。这样,不断反复,连续进行一至两个星期的实训,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大大提高,相关的知识也渐渐巩固,综合素质也迅速提高。
3 沙盘模拟课程实训的注意事项
沙盘模拟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要求的技能比较全面,学生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沙盘模拟才有一定的效果。基于此,高职院校建议在第四或第五学期开设沙盘课程。
(1)课前准备,课后延伸拓展。课前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好人才培养方案,前期理论课程教学。二是实训开始时对学生进行知识强化,使学生快速巩固达到沙盘模拟要求的基础知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达成课堂沙盘实训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与此相联系,必要的课后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训中的实际问题,也是达成沙盘课堂实训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
(2)突出学生主体。倡导学生对课程的自主自导和主动实践是实施沙盘实训的关键。沙盘模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实训,它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的自主自导、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是沙盘模拟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3)老师角色的转换。沙盘模拟过程中,实训教师是关键。实训指导老师在客观上需担负起下列角色:实训教学管理人员、实训指导师、公关人员、专业师傅、良师益友等。专任教师在带实训中需要进行角色转换。教师的任务主要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和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老师不但要以师傅的角色传授学生经营管理技能,还要教会他们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培养合作意识。在沙盘模拟过程中,应该有一个观点,就是彰显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学生团队模拟共同讨论操作,有效地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但必须明确的是,在团队操练中,除了资源共享外,每个学生个体必须承担各自的岗位责任和义务。团队必须形成有领导力、决策力、执行力不同层次上的一个强强联合体,如果不是最佳组合就难以在经营战略的竞争中发挥协同性。
4 总结
沙盘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对实践课程实施的设想、计划、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付诸教学实践的切入点,是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操作平台。为此,教师在进行沙盘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应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促进有特色的课程模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来指导,根据应用型高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再结合高校自身能提供的理论教学条件和实践教学条件,应用型高校宜建立横向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横向目标体系是从创业教育的内容角度来划分的,包括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三大目标。
1.1创新创业知识是理论基础
创新和创业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创新是创业的源泉,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创业,而创业为创新提供了实现的平台,创业的实质就是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过程,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应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起来。关于创业知识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开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根据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条件来评价自己是否适合于创办企业,适合创办什么样的企业;如何产生一个好的企业构思,并检验自己的企业构思是否切实可行;学会市场评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方案;让学生知道创业团队由哪些人员组成,并学会如何组建高效的创业团队;学会选择企业的法律形态,并掌握企业应该履行哪些法律责任;使学生掌握企业启动资金的类型及其预测方法;学会制定产品的销售单价,预测销售收入,学会制定销售成本计划。这样,才能准确知道企业是否在盈利。
1.2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保证
高校创业教育应以学生创业能力的拓展和提高为核心,因为创业能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更是成功创业的有力保障。应用型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尤其要注重创业能力的拓展和提高。
1.2.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自愿组成创业团队,创业团队成员要有共同的创业愿景,个性要相融,技能要优势互补。以创业团队为单位模拟一个创业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体验成功与失败,一起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技能,这种模式体现了“教、学、做”的结合与统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2.2培养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经常给每个创业小组下达相关任务,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发言。在创业课堂上,学生是主角,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以培养他们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1.2.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业最重要的资本,创业者应不断自我挑战,不断追求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为创业注入活力。创新教育旨在传授学生多种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可以特别设计真实的创业故事分析环节,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站在创业主人公的角度思考在创业过程中所采用的创新方法,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2.4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书面的创业计划书是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较好方法,要求学生以创业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书面创业计划书。教师要针对各小组的模拟创业项目进行个性化辅导,通过制作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创业计划书,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
1.2.5打造学生的领导和管理才能创业团队中各成员分别担任CEO、财务总监、市场经理、生产经理和采购经理等管理角色,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角色轮换,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切身体会创业者应具备的领导和管理才能。指导教师也可以此为契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领导和管理才能。
1.3创业精神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哈佛大学商学院提出,创业精神是一种突破现有资源限制,通过创新来寻求创业机会的行为。创业精神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与教育而获得,通过针对性的创业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和应对失败的心理素质,还可以培养创业中的自信心和开放性思维能力等。
1.3.1创业机会识别创业学最重要的基础在于如何发现机会、评估机会并利用机会。为此,对机会的识别成为创业课程的核心。
1.3.2应对失败的心理素质创业暗藏很大的风险,创业的成功率是很低的,因此,在创业课堂上要教会学生如何判断失败的可能性,如何从失败中总结教训等。学生要意识到企业处于复杂的经济大环境下,国家制度的变迁、经济环境的变化、新技术的发明既给新创企业带来各种机会,也给新创企业带来生存的压力。为此,应特别提倡案例教学法,从案例分析中吸取失败的教训,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1.3.3保持良好的心态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要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会给创业者带来焦虑、悲观、自我怀疑的不良情绪。应用型高校应开设相关的创业心理课程,帮助学生排解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提高他们应对各种压力的挑战能力。
2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一方面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依靠高校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要将相关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另一方面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以创业实践活动为抓手。应用型高校都建设了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因此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依托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这个平台。例如,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十分重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全校上下多举措、多途径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氛围,不仅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学校还投资兴建了多个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应用型高校可以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从以下几方面出发,探索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1举办创业讲座
邀请创业成功人士走进创业课堂,与同学们分享他们的创业历程。在讲座之前,校内创业教育课程主讲教师要与讲座专家充分交流,共同拟定讲座提纲,以便专家在讲座的过程中把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创业实战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校内外授课一体化。
2.2组织创业规划大赛
应用型高校可以举办创业规划比赛,让学生加深对创业的感性认识。通过创业比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的目的,让学生施展创业才华,放飞创业梦想,从而提高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为例,该校每年都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一次创新创业规划大赛,参加比赛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以模拟的创业项目为背景展示PPT版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包含项目概述、项目创意、市场及竞争分析、营销策略、赢利模式、财务状况、融资方案、经营管理方案等内容。
2.3开辟创业孵化基地
应用型高校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设法为学生打造创业实践孵化基地,以创业基地的规范运作来促进企业孵化。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为例,该校与多家企业合作,不仅开辟了大学生创业园,还专门投资兴建了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中心,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出一批优秀项目入住“三创”中心。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要求入驻创业基地的创业团队进行准公司化运作,在创业基地孵化、孕育一段时间之后,鼓励和帮助那些已经具备参与市场竞争实力,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比较成熟的创业项目正式注册为公司,开始市场化运作。
2.4校外创业拓展实训
带领学生到校外创新创业基地进行拓展实训。拓展实训的内容应丰富多彩,如参观企业生产运作全过程,接受企业安排的创新创业培训,由企业负责人讲述他们的创业历程,与企业负责人现场交流互动等。实训后续辅导工作由校内主讲教师和企业负责人共同完成,包括布置相关的思考问题,总结实训后的体会并互相交流。通过创业拓展实训,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2.5校外顶岗实训
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训,顶岗实训时间不少于一个月。高校应充分发掘和利用创业实践载体,增加与企业对接的机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支持。比如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与浙江十足商贸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将该公司作为校企合作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和平台,每年组织一批学生到该企业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训。实训期间,由企业兼职教师现场授课,学生在验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对创业的感性认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
3结束语
1.1基于职业能力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传统高职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能力,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这种体制培养的学生在适应社会等方面具有较大的问题,谈不上具有职业能力。须知,工作亦是为了生活,专业离不开基础素养,因此现代高职教学体系的构建纠正了一个偏颇之处,从过度关注专业能力转为关注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综合起来称之为职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可以细分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就会计而言,笔者通过与走访的企业会计主管深入交谈和对历届会计专业学生的跟踪了解,以及结合自己的会计兼职经验,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了细致研究后,总结出会计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如表1。方法能力,即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社会能力,即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可理解为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革新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调整原有的教学计划,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结合学院“1+N”课程包的开发,“1”是专业核心能力,“N”是资源整合能力,针对会计领班岗位所应具备的专业职业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具体见表2。
1.2会计实训项目体系针对前面提到的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会计宜采用“411”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即“4”是指前四个学期在校学习理实一体化课程,“1”是指一个学期进行校内岗位实训,“1”是指一个学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一、二、三、四学期安排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有出纳业务操作、会计职业认知、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成本计算与分析、会计制度设计等,这些课程再开展课程同步实训,也即单项技能实训。除课程同步实训外,还要开展分岗综合实训,如下:第一学期进行专业认知实训,包括产业认知、行业认知、职业认知、企业认知、自我认知、专业方向认知和求职/创业认知,实现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相互贯通认知。其中强调会计职业认知,内容包括认知职业环境、认知职业岗位、认知会计资料、认知会计工具。第二学期进行企业创设实训,包括工商注册实训、银行开户实训、税务登记实训、社保办理实训。第五学期为校内岗位仿真实训,主要有会计分岗位实训、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操作实训、会计综合实训、ERP沙盘模拟演练、企业财务报告审计。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主要岗位有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会计管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税务管理岗位、统计岗位等。经过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进入企业真刀真枪地演练,为上岗前作好实地准备,顶岗实习结束后撰写毕业论文,但目前高职会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根本谈不上新意,都是互相抄袭,高职院校可对毕业论文环节做出改革,变毕业论文为会计岗位分析报告,变论文答辩为实习心得交流会。教师根据学生在各个顶岗实习岗位上反馈的岗位特点、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再调整授课计划,从而更好地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
1.3会计实训项目教学设计本着“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行动)驱动课程”,围绕项目实施课程,会计实训项目教学设计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项目设计:进行工作过程、职业活动调查,找到适合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工作项目,如模拟企业财务科,把会计核算流程逐一分解成各个项目,每一项目设计包括项目名称、实训对象、实训目的、实训地点与条件要求、耗材准备、实训内容与流程、实训成果要求、实施操作注意事项、考核方式与方法。项目教学:在实训项目开发上,采用基于账务处理工作过程开发与设计的理念,开展项目教学。就会计基础学科而言,可分为四大项目: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大项目下又可以设小项目,每一项目设计任务单,让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变上课为上班,变教室为工厂。项目实施:设置制单、出纳、记账、会计主管等四个岗位来建立工作情境、模拟会计职业活动——通过项目委托、项目自主完成实践、项目完成中的探究式学习和教师启发、点播式引导,在“教、学、做”一体化中以能力训练带动知识学习,获得会计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
2服务于会计实践教学的实训资源建设
2.1校内实训室建设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内实训室是高职会计学生进行技能型实践操作的最主要平台,它是为了满足学生专业认知和基本技能训练、仿真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在建设之前必须先调研同行,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按技能模块和生产流程布局,同时也要调研企业,实现资源、利益互补,归纳起来,按照“一个核心、两方合作、三个贴近、四个目标”的要求搭建,它们是:一个核心:围绕会计核心技能;两方合作:校企共建,互利互惠;三个贴近:贴近产业真实工作环境,贴近行业技术水平,贴近企业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四个目标:服务会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培训,服务创新。
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培养合格的应用性会计人才,缩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差距,光靠校内实训基地还不够,必须建立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首先,进行行业、企业调查,把双方的合作意愿摸清楚;第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要实现资源错位利用,如人员、设备、软件、环境等资源的互补,费用、宣传、授牌、服务、招生等利益的互补;第三,保证各个环节、各个业态都有代表,保证大中小三种企业都有典型;第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有利于学生实习、就业,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企业成长,有利于行业发展。因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是长期性的任务,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搞校企合作大多是走走过场,并没有实质性开展。如何建好、用好校外实训基地,为企业输送会操作、直接上岗的会计人才,笔者认为要做到四个关键:一是实习基地建设关键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校企舍得投入;二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关键是先深入了解企业资源,有针对性地去利用企业资源;三是抓几家关键企业为支撑,以质带量,以量保质,激活专业建设多方面工作;四是抓企业关键人物,建立实训基地联络人机制,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有效使用。
2.3实训项目开发鼓励校内指导老师、校外专家共同研究开发实训项目。研究阶段先设计出课程实训项目的模板、综合实训方案的模板,模板试运行良好后,再进入开发阶段,教师可自主申报,立项开发,学校评比验收,分档给予奖励,也可滚动开发,行业企业学校家庭各方专家给予指导。
2.4专业技能大赛促进实训资源建设高职院校应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种会计类技能大赛,对学生而言,每一次荣誉的获得,就如一剂“兴奋剂”,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对教师而言,为了更好的指导比赛,要联系企业、行业、产业实际,采取下企业锻炼、进修、培训等手段,不断促进、开发实训资源建设,使实践教学内容与大赛对接。
3高职会计专业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的机制建设
3.1服务于会计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技术,会计教师必须既擅长理论教学,又要精通企业会计实务,因此高职院校应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可采用校外聘请和校内选拔的方式。校外资源丰富,可从有代表性的企业聘请中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来校作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也可聘请会计专业管理委员会成员做客座教授或会计顾问,亦可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但是由于兼职教师本身事务较忙,在管理上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高职院校也可考虑对校内教师进行选拔,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规定新教师两年内须脱产下企业半年,老教师每年下企业10天,可采取观摩学习或应聘顶岗的方式,带回企业的合作信息、就业信息、科研信息、行业动态信息和课程建设信息,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为培养合格的会计应用性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构建校、政、企合作教育平台,提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校政企合作教育机制与人才交流中心、会计管理中心等有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构建稳定的校政企合作教学平台。将企业需要与学校培养目标紧密相连,提出由方向导引机制、教学实施机制、质量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构成的校政企合作教育机制,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职业集群课程模块;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
一、引言
近几年,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重视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传统实验教学分为基础性实验教学和专业性实验教学。[1]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通常实验教师只负责讲授知识点、实验步骤,实验课仅仅被视为验证和加深理解理论课讲授的知识的手段,大部分的本科学生在上独立实验课的时候,容易将理论与实践相割裂,无法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致使实验教学效果一般,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完善的呼声日益高涨。而现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已经逐步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做法,开始意识到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本文以广东金融学院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独立实验课为例,探索在职业集群模块下实践“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二、职业集群课程模块的内涵及其对实验教学体系的要求
“职业集群课程模块”源于职业教育集群模块课程,后者是一种以市场寻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将有联系的职业(岗位)集结为一个职业(岗位)群,通过分析该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并加以系统地组合,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2]职业集群课程模块是将职业教育集群模块课程的思路和做法融入到本科教育中, 形成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及就业能力为中心、以就业导向课程设置、突出实践环节为主要特点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与职业教育集群式模块有异曲同工之处,即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加入以职业岗位理论与实务课程、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从业职业资格考证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块。[3]
2010年,广东金融学院提出在职业集群模块下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目的是为了能给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突破口,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为此,广东金融学院在近几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措施, 提出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明确了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路和目标,以构建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梯阶式”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以面向经济学科的金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面向管理学科的ERP实验中心为主体、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英语自主学习中心为两翼、其他专业仿真模拟实验室为补充的实验教学中心”。目前,广东金融学院已建成各类实验室30多间,为在职业集群课程模式下建设实验教学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学校还开始优化实验课程结构,逐渐形成“实训、实验、实习”三位一体的“递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实验课程的结构上形成课程单项实验、课程综合实验、专业模拟综合实验、跨专业跨学科综合实验、职业实践课程实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等多层面的“递阶式”实验课程体系。[4]
三、《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实验课的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对于保证专业性人才的培养质量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根据广东金融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模拟综合实验课,《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又称为《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模拟实验》或《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实验》)采取综合性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综合性实验是专业课教学达到一定阶段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及创新,主要用于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性、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及调动学生的创造力。[5]
《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 是广东金融学院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于2010年开设的一门独立实验课,该门实验课是以“用人之道——人力资源电子对抗”系统作为教学平台,是人事管理领域中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具备鲜明特色与优势,是教学与自学、理论与实践、分工与协作、训练与评测通过软件系统功能的结合。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增强知识复合程度,全面培养学生综合业务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核心业务,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社会科学课程。理论课程的学习有利于系统掌握从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到“选、育、用、留”等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知识复合程度高,业务综合训练能力强,属于典型的综合性实验项目,能使学生提前换位、融入岗位角色,全面培养组织设计、战略规划、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团队合作、沟通、执行力等多职能领域的管理知识与综合技能,在模拟操作中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有效补充实务知识,为未来踏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2.将理论规则融入实验操作,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独立实验课学习容易将理论与实践相割裂,无法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致使实验教学效果不佳。根据广东金融学院“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CPE人才培养课程模式”和在职业集群课程模块下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理论课与独立实验课相脱节的问题:改革教学方法和流程,在每次实验课开课前先做好相关理论知识的铺垫和设计管理问题,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思考、动手实验,并及时对学生进行点评总结,感受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联系与区别;改革教学手段,实验教师采用多种综合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营造良好的讨论气氛;将理论规则融入实验教学软件与实验操作题目的设计当中,让学生们在实操过程中,发现理论规则与实验实践中的内在联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人-机”模式存在局限,与现实管理仍有脱节
《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 实验教学平台采用国际上最为流行的商业模拟教学技术来实现培训课程和实践工具,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企业中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各阶段价值的体现与评估。但软件的操作注重学生操作技巧的培养,缺乏对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人-机”模式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选、用、育、留”的操作有很大的区别,再好的模拟教学技术都无法体现现实管理当中的沟通、协调、人际交往关系的微妙。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仍应进一步优化实验项目,突破原有教学软件的局限,用情景模拟和实地参观弥补软件教学“人-机”模式的不足,借此提升学生创业思维和综合能力。
四、“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我国高校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发展很快的管理课程。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其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当中,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理论课的配套课程实验课,在教学中要随时跟踪学科的最新发展潮流,将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实到实验教学体系中,体现知识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更高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也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实验项目的整体性、连贯性、操作性,突出并加强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使用企业真实案例在课堂中进行模拟运营操作,通过模拟运营实战对抗等方式,提升学生管理决策能力与综合运用管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创业仿真实训、到企业参观考察,使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激情增强,提高对创新、创业课程群的理解。为了更好的实现在职业集群课程模块下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实验课在构建实验教学体系过程中,可按照“宽基础、多方向、重实践”的专业发展定位和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专业发展要求,探索和归纳总结出在职业集群课程模块下的“四位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突破《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的局限性。
茅以升曾针对职业教育提出“习而学”教学法,即先实践后学习再实习的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教学法本质上也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螺旋上升式学习过程。在职业集群课程模块下建立“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应从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出发,遵循“感性认识-理性认知”的人类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式活动,先产生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通过模拟实践强化学习效果,最后再到真实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实践,加强学习效果。[6] “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是实验教学模块、模式和方法的创造性组合,是在职业集群课程模式下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有益探索,是教学实践后对实验教学的不断反思、修正和升华的结果。
(一)“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内容
“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包含两个层面的创新,一是基于课程体系改革,即“四位一体”实验教学体系(图1)。课程模块集专项实验、协同设计、模拟演练和实地考察于一体;学习模式集体验式、研究式、情景式和实践式于一体;学习方法集自我决策、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和参观企业于一体;课程教学与学习遵循“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模拟运营-感性认识”的心理认知规律。二是在传统“人-机”互动模式基础上,在第二轮的模拟运营实战中增加真实案例分析,并根据这个案例分角色进行模拟运营,使学生学习到人力资源管理各大模块的理论知识和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综合知识,同时在实际操练中体会综合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人才培养的综合性。
图1《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
此实验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第三、四个模块——模拟演练模块和实地考察模块。其中第三个模块是“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难度最高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设计建立的模拟虚拟企业进行模拟运营,检验自己大学三年学过的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综合知识。具体操作方法是:学生按不同角色对以前学过的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选、育、用、留”等知识进行模拟演练,通过自身决策和团队合作,与其他小组模拟实战对抗,经过5-8个月的连续运营,从而得出自己小组创建的企业的运营状况——成为模拟运营环境中的佼佼者或失败者,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此模块属于理性认识后的实践阶段,其特点是情景模拟贯穿全过程,要求教师对情景模拟技术熟练掌握并能恰当而准确地评价。最后,教师会利用一次课(2学时)带领学生到第二轮模拟运营介绍的真实企业里参观,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和主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学生们在模拟运营实战中遇到的疑惑进行现场的解答,从而使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实验内容的复合性,有助于学生掌握综合的知识,培养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运用综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体现人才综合性。
图2“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流程
(二)“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流程
本项目使用真实企业案例将第一轮的模拟运营实战9个单独实验课程贯穿起来成为一个综合实验,课程本身就是在一个真实的案例背景下分组连续不间断模拟运营5-8个月的实战对抗的过程。同时,需要学生对前一模块中协作讨论出的运营方案再一次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运营实战,对第一轮的模拟实战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化理解,教师的指导体现为对模拟运营实战的监控、引导和对理论知识进行穿针引线。
(三)“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的指导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实验指导方式和教学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分角色扮演企业的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研发总监、销售总监、客服总监和财务总监;教师提供情境及案例企业的背景材料,监控模拟运营过程。它要求明确师生角色定位,迎合学生求职需求,构建师生互动、学生互助的高效学习平台。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倡导“教师讲授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创新创业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综合项目的负责人,责任重在讲解实验规则和相关理论,说明 “用人之道——人力资源电子对抗” 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而每一项具体模拟企业的管理决策,需要学生们根据操作规则和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流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做相应的管理决策,通过实验体验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加深对业务规则和理论的理解,以此达到在职业集群课程模块下发展“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和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能力。
同时,依托实验助教,建立运营能手辅导其他组员的团队的互助学习模式,倡导模拟运营胜利者与其他同学分享成功的经验的教学模式。在每一轮模拟运营实战中,将会产生一组(一家公司)获胜,因此,每轮实战结束后,教师会要求这个获胜小组与其他小组共同分享成功的诀窍,并请这些学生作为教师的助教,配合教师对其他小组的组员进行业务辅导,做到大家互助学习,共同进步,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弥补理论课程忽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缺陷。
(四)“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的结果评价办法
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教学平台中自带有考核模块,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模拟运营情况自动反馈结果,此方法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同时根据情景模拟的特殊性,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同时考虑学生自评、系统评分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根据课时分配,可于最后三次课进行最后一次模拟运营,进行阶段考核。平时两轮的模拟运营实战的结果和学生们上课的表现将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67.
[2] 陈明.集群式模块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启示[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05(5):70-72.
[3] 马粤娴.职业集群课程模块下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5).
[4] 马龙海,范忠宝.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构建CPE人才培养课程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33-34.
我国职业教育在近十年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职业教育在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市场需要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事业发展,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江苏无锡作为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和现代乡镇企业发祥地,历来有着重视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的优良传统。在近百年的历程中,无锡的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随着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无锡职业教育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近年来,无锡市通过扩大办学规模、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内涵建设、完善办学体制和增强服务水平等具体措施,吸引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无锡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加快优化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无锡职业教育重视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点和行业企业特色的专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强化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在江苏甚至全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特别研究制订了《无锡市属职业院校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1~2013)》,目标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内涵、提升质量,形成具有全国先进水平和经济发达地区特征的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特别强调职业院校要紧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结合本校产业发展实际,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校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与布局较好地适应无锡区域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实现学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协调,形成以品牌专业为龙头、特色专业为纽带、骨干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2012年7月,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高职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提高市属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市属职业院校要开展职业系谱建设,为在校生谋划好就业前景。建设职业系谱可以让每一位职业院校的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技能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以及就业单位的分布情况,合理找准就业定位,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从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发,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理念为指导,首创性地提出开展职业系谱项目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市属职业院校的竞争力、服务力和影响力,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无疑是极富创新和坚实的举措。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一)职业系谱 “职业系谱”作为一个全新的名词,以行政公文的形式首次提出,作为学校管理机构布置的任务下达到各市属职业院校。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对“职业系谱”的官方解释是:某一专业所对应的本区域范围内的就职单位、就业层次、就业流程的关系总和。看到“系谱”,人们不由得会联想到“家谱”、“族谱”,以图表串联的形式展现家族的发展脉络、层级关系及历史轨迹。基于这样的观念,以专业为核心内容的某一职业也有其特有的发展图谱,每个从事这一职业的个体要给自己准确的定位,从而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然而,与家谱不同的是,系谱不仅要清晰地反映过去,准确地定位现在,还要帮助学生(就职人员)展望未来,真正做到“心中有谱”!专业是学业门类,职业是工作门类,职业院校培养上岗即能用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基本目标是学以致用,并能以专业为核心发展职业。职业系谱建设是职业教育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工作,具体包括:对专业、职业进行科学诠释;对本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准确判断;对职业院校学生面向的就业单位、就业层次进行合理定位;对学生就业流程和职业发展做出明确指引。
(二)会计职业系谱 首先,“会计”是一种职业、一个岗位,也指代一种人群。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职业进行的分类,会计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中的经济业务人员,会计人员是“从事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专业人员”。其次,“会计”是一门学科,一个专业。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会计专业归属于财经大类下的财务会计类,与之相近的专业还包括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会计与审计、财务管理等,它们同属一个专业群。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专业本身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会计制度日趋完善,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财务与会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既掌握现代会计、财务、税法、金融、财政、计算机理论和技术,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会计专业的就业方向比较广,像内资企业银行、保险、外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等。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做到知己知彼,从容、自信地挑战未来的职业。会计职业系谱是展现会计专业(群)文化、指导职业发展的综合性成果,它对会计专业进行充分的职业分析,既总结过去的辉煌,也展现当下的繁荣,更要与时俱进,前瞻性地描绘将来的发展趋势,为在校生谋划好就业前景,为地方经济服务。
(三)会计职业系谱研究现状 无锡市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从规模发展转向更注重质量的内涵发展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训条件、教学团队建设和运行管理构成了职业教育六项核心建设指标。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无锡市各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下足功夫,取得了不少成绩。专家指出,职业教育要构建与地区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各专业规模比重也应与本地区产业结构中各行业比重大体相同。无锡职业教育应重点围绕第二、三产业确定规模和设置专业,并围绕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形成和发展特色专业。同时,要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使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更趋科学合理。内涵发展的建设成果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和顺利就业,以上建议正是职业系谱的建设的基本思路――厘清本专业在本地区的就业单位分布、学生就业层次和职后发展等情况,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系谱”虽是一个新名词,其专业建设的内涵和实践就业的指南却与职业教育改革的各项工作密不可分,需要深入挖掘专业内涵,仔细探究职业前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把握人才培养要求,构建完整的谱线系统。
国内许多职业院校在专业文化建设方面颇有成绩,宣传手段包括文化墙、实物陈列及校园网等。相比于专业课程教学,专业文化以宣传为主,专业文化思想主要靠课程渗透或学生自觉学习,学生并没有形成强烈的专业意识和准确的职业定位。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职业院校必须提前对学生做好专业教育和职业定位。社会分工、经济发展对职业岗位提出更高更细的要求,说明除专业思想教育外,一份科学完整的就业指南也是职业教育的内涵。以会计专业为例,其专业内涵丰富,职业发展前景良好。然而,不同于其他专业能对应特定行业,会计专业的就业面向各个行业,包括企事业等不同性质的单位。会计核算与监督又属于企事业单位重要的管理工作,因此会计人员技能素质要求高于一般的技术人员。一直以来,会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就业指导等均不同于其他专业,难度很大。因此,学校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通过会计职业系谱建设,用明了的语言和关系图清晰地呈现本专业的职业关系,无疑是非常重要且非常必要的工作。
三、会计职业系谱建设意义
系谱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厘清本专业在本地区的就业单位分布、学生就业层次和职后发展等情况,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入职和升职的准备。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承担会计职业系谱建设的研究。会计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会计、涉税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业务,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年报审计等业务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会计职业系谱的建设,在加强专业建设,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新生入学教育 系谱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专业文化建设,系谱研究成果最终将以物化的形式呈现给师生,最直接的方式是建成一个会计文化展示厅。展示厅内高度精炼地表现会计的内涵,使学生很直观地了解会计专业和会计职业,知道在校要学什么,毕业能进入什么岗位,将来有什么发展前景,从而产生专业认同感、职业自豪感和求知渴望感。过去,新生的入学教育侧重于管理条例的灌输,在专业思想教育上花的功夫少,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专门的老师做这项工作,也缺乏系统资源。系谱建设成果可以通过赏心悦目的形式传递专业文化思想,有利于新生入学教育。系谱展厅也可以长期对学生开放,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会计文化。
(二)有利于毕业生就业 系谱建设必须对本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本地区就业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或是政府规划的搜集分析,或是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解读经济形势并阐述用人需求,或是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各种途径取得充分的资料,从而形成科学的就业指南,帮助学生合理定位并顺利就业。会计专业看似就业面广,但无法像其他专业那样“批量”就业,因此建立多方面的就业渠道极为重要。不同行业会计核算要求不同,不同会计岗位会计工作重点不同,越是细致的调查越有利于学生就业。借助系谱建设,形成校企合力,学校与市场成功对接,是理想的教育和就业模式。反过来,系谱建设过程中建立的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又为今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有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 以职业系谱为指导,新生经过专业入学教育后完成一份相对不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经过几年在校学习和实践,在毕业前对早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反思和修订,形成更实际的职业规划。学院以及系部制定毕业生就业跟踪计划,根据毕业生职后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即人才适应社会的质量。将毕业生职后发展受到的评价及其个人感想纳入系谱建设系统,促使职业院校更好地改革创新,适应社会需求,实现培养目标。会计岗位更需要及时反馈用人信息,以便于教育部门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
四、会计职业系谱内容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系谱建设团队通过调研论证,充分考虑高职会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设计四条谱线来展示会计系谱(见表1)。
(一)会计专业发展谱 会计专业发展谱是了解会计文化的入口,通过图片、纪录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现会计发展史,使之了解会计职能、工作手段的变化,并展望未来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可介绍会计及经济领域知名学者(包括国内外、近现代),推荐专业著作,以提升学生的专业修养。展厅的一角辟出图书角,陈列推荐书籍,联合学生会开展经济读物借阅和知识讨论活动。
(二)会计职业发展谱 会计职业发展谱是一份详细的职业发展指南,帮助学生准确定位、顺利就业。系谱建设团队通过深入细致的学习和调研,具体了解无锡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会计人才需求及职业前景等,使学生有基本的入职和升职准备,形成强烈的职业自豪感。会计岗位是公认的管理工作岗位,其人才素质要求高,职业前景广阔。可根据区域规划,测算岗位需求人数,使学生就业有信心。职业发展谱展现客观且美好的未来,学生看到自己的事业前途,坚定了认真学习、勤练技能的信念。
(三)会计系发展谱 会计系发展谱展现学院会计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也是会计系未来的展望。本版块介绍优秀毕业生,展现当前的教学管理团队、优秀教师,还可将优秀在校生写入系部发展谱,使学生形成强烈的专业认同感。系部每年评选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其精彩的表现促进了会计系发展壮大。会计系发展谱让师生主动关心系部建设,同系部共成长。可以想象,这条谱线随着学院和系部的发展会越来越丰富。
(四)专业学习发展谱 专业学习发展谱是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大众版。本版块清晰地告知学生高职的主要课程、技能要求和必备证书,指导其完成第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在毕业前再进行反思和修订,形成更实际的职业规划。学校以此为契机,建立起科学的毕业生跟踪计划,以反馈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学生从一开始就知道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及考核要求,并对照了解会计岗位素质要求,主动完成职业规划,从而钻研专业知识,练习专业技能。院系通过毕业生追踪,将就业发展情况反馈到系谱中,促使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
五、会计职业系谱建设过程
职业系谱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成果体现,也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手段,从概念的探索形成到第一期成果的完成,历时约一年时间。
(一)领会精神,学习探讨 作为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直属职业院校,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开展职业系谱建设的探索实践工作。各院校系部领导及骨干教师参加学校管理中心组织的系谱建设动员会议,准确领会精神,并与兄弟院校一同讨论系谱含义,确立建设思路。作为一个首创的概念和项目,各院校一致认为系谱建设可以集成和完善专业文化建设,可以向学生、家长及社会提供有说服力的就业清单,对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满意度等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组建团队,制定方案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具体负责会计职业系谱项目建设。系部在接受任务后立即组建了项目建设团队,团队成员包括资深专业教师、招生就业指导教师以及优秀的撰稿人员,系谱建设团队分成三个工作小组开展研究:规划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确定成果目标;行动组,负责调研搜集数据,完成定性定量的分析;组织组,负责协调开展工作,保证文案撰写顺利完成。项目建设团队积极开展考察学习及头脑风暴活动,设计关于会计职业系谱的四条谱线,并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大家共同探讨,深入挖掘各条谱线的内涵,细化实质内容。
(三)调研论证,文字备案 项目建设团队根据四条谱线的设计思路,分工协作,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或是查找历史资料,或是走访具体的单位,或是学习最新文件资料,或是立即组织开展活动。系谱建设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谱线是会计职业发展谱。团队特别邀请市级经济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认真解读国家、省直到市级经济发展规划,既拓宽了师生的思路,又为系谱建设提供了科学资料。并针对性发出上千份调查表,仔细了解无锡地区会计岗位(包括财务总监、财务经理、会计主管、总账、成本、出纳等)的招聘要求及薪酬水平,获取最新的市场行情。
(四)细致研讨,规划展厅 系谱建设团队整合了初步的文字稿,使历史资料既简洁又震撼,让调研资料越发科学完善,也让大家对未来发展思路更清晰。系谱建设最终要为学生服务,需要将电子文档资料转化为视觉效果好、简洁清晰又极具思考价值的实物资料,如何布置一个美观、实用且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展厅是本阶段的具体任务。团队成员集思广益,探讨和研究了大量不在专业范围的展馆建设内容,逐渐形成预想的展厅形象。根据设计思路,展厅以“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样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会计专业、会计职业的内涵。
(五)招标建设,物化成果 系谱资料充实完善的同时,文化展示厅工程建设也正式开始。会计系建设团队主要负责资料物化的确认工作,后勤处主要负责工程硬件装修协调。展厅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莫过于视频资料,为了使之图文并茂,音像俱佳,团队一遍又一遍修改背景词。视频资料分触屏互动和大屏滚动播出两种形式,在展板、实物等静态资料的映衬下,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辛苦而卓有成效的努力,会计系完成系谱项目硬件建设,会计系学生成为系谱展示厅第一批参观学生,每个学生在展厅内通过参观都得到很大的启发。
六、职业系谱建设收获与展望
(一)系谱建设的收获 首先,系谱建设激发工作斗志。系谱展厅是一个有效的宣传窗口,该窗口能动态地呈现专业建设成果,并根据系部发展不断增添新内容。通过会计职业系谱建设,促使会计系全体师生回顾历史,审视今天,展望未来。职业系谱建设告诉师生,只有加强专业建设,打造品牌,搞出特色,系部乃至学院发展才有希望。其次,系谱建设提升职教理念。建设系谱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建设团队细致学习会计发展史,明确会计人员职业规划,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动向,分析会计职业前景。系谱建设团队专业地诠释了会计专业及会计职业的内涵,引领全系教师(包括教辅人员)直观全面地理解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建设的意义,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理念。再次,系谱建设打造宣传平台。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学院多次向全院通报会计系谱建设项目进展,积极宣传系部专业建设实绩。作为承担系谱建设任务的职业院校之一,接受并完成会计职业系谱建设,无疑是对学院会计专业的肯定和支持。系谱研究建设成果除了文化展厅,更快捷的方式是学校宣传网站,丰富的系谱资料让未进入校园的学生和家长也有了解学校、系部及专业的窗口。
(二)系谱建设的展望 囿于经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系谱建设工作尚有很多不足。首先,限于展室面积,展板不能承载太多内容。动态的视屏由于成本及技术方面的原因,数量及质量还可以再提高。对此,还要不断补充各种专业技能训练画面、学生实训作品、获奖证书等,以增强荣誉感。其次,区域经济发展的数据资料需要及时更新,可联络招生就业等部门协同开展专业调研,使其指导作用更强。清晰地分析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这样人才培养才是科学合理的。
系谱建设是专业建设、招生就业、校企对接等具体工作的集合与凝练,要充分发挥系谱展室的教育宣传功能,将其建设成一个有意义的活动教室,让更多学生以及家长走进教室,了解专业以及职业,寻找自己在谱线中的位置,争取成为亮点。另一方面,展厅是系谱的表现形式之一,完善以系谱为核心内容的网站或网页也是系谱建设的重要任务。让系谱成为专业教育的良好助手,丰富教育内容、巩固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同时系谱也要在招生宣传方面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