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意美术教案范文

创意美术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意美术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意美术教案

第1篇:创意美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案 预设 生产

一、存在问题

问题一:对课堂生成的预见性不够,教案的撰写“写、用”脱节。

所谓计划,既包括意料之中的计划,也包括预料之外的计划。只有预先做好计划,才能在那些意外发生的时候有额外的选择,来确保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那些用于教学的工具也需要事先准备好,才可以在使用的时候随手拈来。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随时做好教学过程偏离原定计划的准备,对学科问题的深入掌握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

问题二:没有备学生,忽略学生主体。

教学中应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改变教学目标中只重视认知目标,而忽视能力与情意目标的现状,重视学生的发展。认识到自己的主要职责在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地从情境和互动中去形成知识,唤起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分析问题

教师的备课不是为了“预设”,是为了“生成”。给学生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才能真正地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

编写美术教案的目的主要在于:

第一,整合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由于美术教案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过程设计、教法实施等的总体设计方案,因此它对课堂教学起着全面统整的作用。

第二,增进教师对美术教学目标与程序的思考。由于撰写美术教案时,教师必须设想多种教学活动,并明确体现在教案的图文中,因此能促使教师对教学目标与程序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思考。

第三,记录教师对美术教学观念的理解及班级教学活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

第四,了解课堂美术教学活动情况。通过美术教案,人们可以了解与讨论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教学过程是集知识传授、师生合作、多样方式、时间安排、需求评定、课堂评估以及责任心于一体的综合性过程。该过程本身的特点已经显示出了教学本身的复杂性,缺乏规划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一个反复摸索、极为忙乱、盲目乐观的过程。大量的、细致的计划是良好教学的关键。另外,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将有助于教师做好计划。

三、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一:教师的备课不是为了“预设”,是为了“生成”。

就教师而言,要努力做有思想的备课者,设计有创意的教案。如果只是为写教案而写,写、用脱节,就失去了写教案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备课兼收博取,培养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问题的能力;在备课信息的储备上,不仅是量的增加,还要有质的提高,更要有思想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自身的知识更新。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好自身的情绪、情感、风度和仪表等。这样,才能生成独具个性的、有创意的教案,才能消除“脸谱化”“模式化”的弊病;教师的备课能力也能不断生成和提高。

解决问题二:在备课时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

1.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鼓励探究与创新,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在备课时就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与“不教”、“讲”与“不讲”、“帮”与“不帮”的“度”的掌握,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学与玩”、“制作与创造”相结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出发,培养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重视思考的过程和综合信息的交流,关键要有新奇的创意,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起来。教学过程对学生造成的感受是学生能否积极学习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应突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

2.在美术教学中把其他学科知识带到到美术课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巧妙融合。新教材、新课标使美术课必须会涉及到其他学科或其他范畴,基础美术教育既要关注美术本体,更要关注教育功能。因此美术课程要努力与其他学科的内容和广泛的社会生活发生联系,增加自身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并以次增加美术课程的魅力。

四、思考与拓展

1.加强集体备课,优化教案。教师可以通过经常性的集体备课,进行全员的交流研讨,提倡实事求是的找问题,杜绝回避问题的现象。集思广益,科学扬弃、优化教案,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课前多说课,课后多写教后感。教师通过课前的说课锤炼教学语言、把握时间的分配、发现并修正教案中的不足……通过写教后感,反观教学实践。在反思失败和教训中,获得“吃一堑,长一智”的启迪;在反思成功和经验中,感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意。

3.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如: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第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如: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第2篇:创意美术教案范文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最为重要的,而对于前置性作业的完成即是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对艺术教育的探索!对于美术课,这样的安排再恰当不过了。所以美术课设置前置性作业非常重要。

下面就谈谈我对美术课设置前置性作业的重要性的看法:

一、学生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完成让学生有了思想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

(1)思想上的准备: 学生如果认真完成了前置性作业,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如一些美术欣赏与评述课 ,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完成,学生们就会有备而来,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对课上分析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不会有陌生感,上课能够更加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增加自信。

(2)知识上的准备:学生如果认认真真完成了前置性作业,就能够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而把不懂的地方,还有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些自己疑惑的地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交流。这样一来,老师就能根据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来教学。

二、美术前置性作业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听课水平。 由于完成前置性作业时扫除了新课中的障碍,课堂上学生能按照自己想学的内容学,在很大程度上会调动其积极性,听课时就会感到轻松,就能够把精力放在理解和思考问题上。学生学得高兴,教师教得轻松,这样自然就会提高美术课的效率。

三、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前置性作业的完成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前置性作业是学生在自学新知识的前提下,自己独立动手、动脑,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内容。这种学习方法如能长期坚持,可以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其独立性,还能够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坚持这种方法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对其他课程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将受益终生。完成前置性作业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艺术作品的独特效果是怎么产生的?作品是什么材料制作的等等!学生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查阅各种资料,如运用各种报刊书籍或是上网进行查阅,总结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不仅能够解决疑难,还丰富了课外知识,另外,可以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是一举而多得。

四、前置性作业的设置是生本课堂成功的关键要素。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假如在教学前,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就做不到以上几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民间已为人们所熟知。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做好了生本课堂中的前置性学习,就如工匠有了精良的工具,才能把事情做好一样。

另外,巧用前置性作业,也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课的学科特点: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少,学生操作、活动的时间多。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呢?前置性作业能较有效的、积极的提高学生的这种主动性。学生可以在收集材料、动手操作、提前思考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但又比较有趣、创新的材料。这类材料能吸引学生们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劲头。特别是一些创意画、手工类的资料,不必要让学生去做一遍,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思考自己觉得资料中有价值的或感兴趣的部分,学生在深入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有了些许的想法后,自然会想学、想交流、想做,这就达到了激发主动学习的目的。所以在设计前置性作业的时候,可以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设计,让学生收集他们有兴趣的的资料,让学生的大脑、双手自愿的动起来。

有效的前置性作业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前置性作业还可以设计成必答题和选答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也可以把作业要求提到预习阶段,让学生通过作业初步了解知识。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整理出典型的预习作业,把布置作业的权利也交给学生。

第3篇:创意美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乡土造型资源 美术教学 创造能力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所谓的“创造材料”,是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所借助的造型媒材(如造型媒材的形、色、质和肌理),由于造型媒材的不同,促进了造型新技法的研发和作品新创意的孕育。

为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从地区造型资源出发,挖掘乡土造型媒材,把乡土造型媒材引入美术课堂,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绘画创造空间,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实践表明,以“挖掘本土美术造型新媒材,研发学生绘画创作新技法,培养学生美术作品新创意”为指导思想的乡土美术教学已成为南汇区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乡土美术教学,升华了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乡土美术特色资源来自于学生校园、学生生活,学生对之有一种亲情、乡情,如学生用彩豆、芦苇、稻草等乡土资源进行大胆构思、技法创新,创作出一幅幅《芦洋大桥》、《滴水湖》、《野生动物园》、《桃花源》等反映家乡新貌的创意作品。因此,学生在“因材造型”和“造型抒情”的自主性活动中,升华了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二、乡土美术教学,提高了学生综合创意能力

美术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乡土资源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们以美学规律,形式美的要求,用充满探究精神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发现、身边材料的形状、材质、色彩、肌理,为我所用,探索独特的表现技法,注重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使作品淋漓尽致地表露主客体的精神。学生们利用身边的彩豆、芦苇、稻草创作了个性化的《升国旗》、《我给爷爷敲背》、《老师,您好》等充满创意的作品。

三、乡土美术教学,提高了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广大教师在参与乡土教学特色课程开发和特色课程试点的教师,在“乡土资源的收集——教案的设计——教学的实施——课后的研讨反思——修正整理——再实践反思”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开发课程、用好教材和评价教材,而且,提高了教师理论研究水平,不少教师撰写的乡土美术教学经验文章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多项开发乡土美术特色资源的课题被列为区级研究课题。

四、乡土美术教学,打造了地区著名度

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不仅提供了学生新课程,创设了学校新特色,而且打造了地区品牌,提高了本区的知名度。如《彩豆画》作品被指定为上海桃花节旅游特产和新场古镇旅游纪念品。《彩豆画》美术教学多次被《上海电视台》、《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新闻媒体作专题报道。《满山红叶》等三幅《彩豆画》学生作品由市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宾。2005年2月,上海市副市长、市博物馆馆长陈燮君等领导、专家在参观《新场镇坦直小学学生“彩豆画”作品展》时,对《彩豆画》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金山农民画,南汇彩豆画”。《彩豆画》已成为南汇区的品牌。

由此,在乡土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充满探究精神的眼睛和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去观察、思考、发现身边各乡土造型材料的形状、材质、色彩、肌理的审美价值、造型价值和创新价值,探索其独特的表现技法,探究其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凸显作品主题,张扬作品创意。

下面,笔者就“物尽所能、因材造型”,指导学生利用乡土美术造型媒材,实施个性化创作的乡土美术造型“五方法”“五原则”向大家谈一些新的实践体会。

1.乡土美术造型五方法

(1)形状造型。外形特征是造型的先决条件,是因材造型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和利用原材料的形状特征,巧妙雕琢,制成巧夺天工之作。如《我心中的京剧脸谱》是一节因材造型的创作课。我启发学生在蚕豆板的形状上发挥奇思妙想,把蚕豆板想象成一个人的头,高高的额头,弯弯的鼻子,宽宽的下巴,平稳的后脑……学生们利用水粉颜料,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设计了神态各异的京剧脸谱造型。有的学生还利用剪贴等综合的表现手法,制作了头饰和服饰……新材质的应用,培养了学生想象力、探究力和创造力。

(2)质地造型。乡土美术造型材质有厚重、轻薄、粗糙、古朴、松软等特征。因此,在学生创作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材质产生联想,构思画面,赋予创作,这样就会使作品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木屑画》,我引导学生利用木屑松软、粗糙的特点,塑造沙漠之中的骆驼;再如,《可爱的小动物》,学生用丝瓜筋毛茸茸、金灿灿的质地,制作小鸡、小鸭……

(3)色彩造型。每一个客体都有它鲜明的色彩面貌,因此,在美术造型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色彩材料,构思与之相配的题材内容,寻找独特的表现技法,就能使作品巧夺天工,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如《彩豆画》,我鼓励学生采用家园里的毛豆、黄豆、赤豆、绿豆、刀豆、蚕豆、扁豆等丰富色彩的豆,进行色彩构成,创作出一幅幅富有装饰感的作品。

(4)肌理造型。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将自然界里的漂亮纹理搬进我们的画面,为我所用,进行再创造,美化我们的生活。如《肌理—创造心中的美》一课,本课以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肌理为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因此,该课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学录象评比上海赛区比赛中学组一等奖,并且参加了全国比赛。

(5)综合造型。乡土美术造型材质进入美术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创造空间,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不同材料进行综合创造,创意凸显。如《羽毛创意制作》一课,我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利用鸡毛、硬纸板以及各种金属细丝综合造型,制作出一件件刚柔结合、新颖别致的工艺品,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境地。

2.乡土美术造型“五原则”

(1)选择性原则: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利用乡土造型材料进行个性化的造型表现、创造实践。

(2)审美性原则:指导学生注重乡土美术作品的美感表现和自我思想情感的宣泄与升华。

(3)趣味性原则:在趣味性、可塑性的乡土造型美术创作活动中,关注学生快乐有趣的学习。

(4)知识性原则:注重学生利用点、线、面、色彩等基本的造型元素进行综合创造,化腐朽为神奇。

(5)探究性原则:注重学生想象力、探究力、创造力的培养。

第4篇:创意美术教案范文

一、巧用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手段

1.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欣赏是美术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执教三年级美术“对称美、秩序美”一课中,当我用ppt出示“几片树叶”“一片花丛”“一条林荫道”“一群斑马”“一片茶园”这些高清晰的美丽图片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住了,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大家面前一幅幅展现时,学生大声赞叹:大自然真是位高超的艺术家。欣赏这些图片,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从而在美的熏陶下产生想要表现的欲望,激发出潜在的创造力。

2.感受美的世界,变抽象为形象

学生对“秩序”“对称”这些抽象概念一时不能理解,我搜索大自然和生活中各类典型的代表性图片,上课时,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不仅感受了秩序和对称带来的美感,还了解了有序和对称是美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拓展了学生的审美。良好的视听感觉和鲜明的色彩,使学生能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生用各种感官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展现美的画面,提高课堂效率

接下来学生通过欣赏大自然中的叶子,向日葵、老鹰、蜻蜓以及有代表性的中外建筑,感受到对称给人一种端庄、均衡的美。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对称的知识,我通过一段视频清晰地展示对称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镜面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这让学生大开眼界,没想到对称还有这么多种类型,真神奇。短短几分钟,就解决了一个教学难点。在视频中,有动画,有解说,可谓非常清晰、直观,学生一目了然,轻松地学到了关于对称的方法,也打开了原有的思维,丰富了美术知识。

二、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

1.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开展

电脑美术操作灵活多样,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业完成后学生很自然地产生成就感。运用电脑设计还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执教“漂亮的房间”一课时,我故意把家具零乱摆放,出示这样的图片问学生喜不喜欢这样的房间,然后我请一位学生上前,让他用白板软件的拖动笔直接移动家具位置,重新摆放。当有其他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我也请他再来摆一摆,随后发现有的家具体积太大,我示范用笔的放大缩小功能,调整家具的大小,使之和其他家具搭配协调。这一过程,就是利用白板软件方便拖动和缩放技术,引导学生探讨在房间内如何摆放家具的问题。

2.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把信息技术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不仅帮助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美术知识的海洋中,提高了美术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如,传统工艺图案中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反转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利用绘画工具呈现出来。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信息技术。

3.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表现作品

第5篇:创意美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教学;运用

前言

21世纪的美术教学,是由以“技法培训”为主的传统美术教学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现代美术教学。当前美术课堂教学改革中,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的介入,为现代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关系出现新的转变,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它不仅是直观形象、光色绚丽和悦耳动听,还能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所产生的“动”—生动直观的电影播放、“变”—多样变化教学手段、“趣”—妙趣横生的媒体转换、“美”—美不胜收的构图变幻,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就像为美术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提升了美术教育教学的品位。为当前所进行的提高广大学生的美育素质和创造能力的美术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保证。下面我来谈谈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特殊用途。

一、多媒体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丰富教学内容

一堂好的美术课是从备课开始的,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备课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以前备课只是备教师和学生的内容,现在教师要在美术备课内容中加入多媒体教学的内容。随着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不断地把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到教学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正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多地占据美术课堂教学探索和研究这一块阵地,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入,涉及范围也不断拓宽。

1、运用多媒体备课易于修改,提高效率。

用电脑写教案具有可以随意增添、删除,存贮容量大的特点,它能很好地保留原教案里教学的精华,删除自己认为不太满意的地方,增加更合理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师从过去不断的书写转化为以提高教学效果的创造性劳动中来,这样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设计教案,查找资料上,大大节省抄抄写写的无谓劳动。

2、运用多媒体备课可享用网上信息资源。

用电脑书写和管理的教案,可以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下载所需要的资料,拓宽教学空间,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这对实施新课程提出的打破过去过分强调学科中心原则,提倡知识的综合性、兼容性、应用性都非常有帮助。例如在备《图形.联想.创意》一课时,可在网上看到例如福田繁雄,靳埭强等平面设计大师的作品,以此拓展教师的视野。

3、运用多媒体利于美术教师网上交流、研讨。

在校的美术教师一般为数不多,难以分享群体智慧。采取横向的网上交流形式,大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使自己的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局部走向整体,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使美术教学更趋丰富,充实。 譬如浏览其他老师的网页博客,观赏教学视频等,吸收别人的教学经验。

4、运用多媒体便于以图片为主丰富备课内容。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美术课的教材中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资料来进行。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安排的教学内容,寻找图片资料,选择有助教学任务完成的图片整理到教学过程中直接展示给学生。例如在我备《吉祥物的设计》一课中,能从网上获取从1972年德国慕尼黑第二十届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第二奥运会的吉祥物图片,这样就能轻松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多媒体的出现提供多样化、有层次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资源。使教师在课前准备的大量不同类型的资料,(视频、音频、文字、图像、动画等)被集成到软件中在电脑多媒体供教师随意使用,通过多种多媒体的优化组合,动静相兼,视听组合,发挥视听媒体深刻的表现力,良好的重现力,拓展了教学信息传输渠道。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一定的感性材料支持。每一个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平台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相应的内容进行探索,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目标的方向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教学初二美术课《外国美术作品》就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有了欣赏各地绘画大师的优秀传世作品,以此作为很好的媒介,既激发了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也为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提供很好的契机。

5、运用多媒体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审美素质。

传播学者威廉.施拉姆(W.L.Schramm)曾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是信息源,学生是接受者,但老师的个人水平是有限的,而网络资源的知识包容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和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①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美术欣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同学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感觉,唤起丰富的表象,从而让学生在美的领域里,能鉴别出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社会美、什么艺术美,开阔了视野,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审美素质。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②美的形象性特点,决定着人们审美活动是用形象思维方法。电化教学为此创造了契机。

二、加强直观性,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与创造力

美术教学中,我们常常通过实物或对景写生等方法,让学生捕捉事物的特征,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法会受到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教学之所以要使用教学媒体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能强调直观性原则,增进具体的学习经验,减少抽象的学习。

1、增进具体的学习经验,减少抽象学习。

投影、录像(录音)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演示的事物、现象、过程,通过光色绚丽的画面,欢人的乐曲,丰富的动感,迅速、直观的再现于课堂,并对那些需要学生掌握,平时用语言等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完整地表达的事物特征,利用电教手段的特长予以显现、强调、留住和还原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同时用几个感官去接受,去学习,这样感知更充分、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清楚,学得更实用、快捷、有趣。为使学生充分感知,获得丰富的比较鲜明和稳定的表象,易理解掌握知识,开拓思维,培养创造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媒体技术表达空间使学生能力得到肯定、思想得到锻炼的场所,而广阔的想象空间则是使学生畅所欲言、打破思想 束缚、自由发挥想象力的肥沃土壤。③这正是传统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正是新的电教手段表现出旺盛活力的方面所在。由于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从知识点和新颖性、趣味性方面作了多方面的思考和精心的策划,生动活泼的画面以及多种媒体的共同参与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从而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这样,在多媒体技术下的学生,美术想象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

初中学生比较不容易做到注意力集中。而电教手段的形象直观在教学中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助学生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幻灯、挂图,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运用CAI软件可以变静为动,超越时空,化抽象为具体,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图像,激发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索欲,使学生通过思索引发创新的思维过程。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电教手段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多媒体在教学中增强电教手段的趣味性,把它作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手段。④例如,我在实习上《汽车的造型》一课时,先播放好莱坞动画《汽车总动员》的一小段视频,为了使学生更加了解汽车的内外部构造,我运用又多媒体展示了各种汽车的造型以及汽车构成的四个主要部分,并且以CAI软件将零部件自动拼装成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好奇、兴趣激起了大家学习和创造的欲望。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创造性……

三、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机作为学生美术学习的载体,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使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变得快捷而更有创意。

1、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中形成了界面友好、形象 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超文本、超链接形式构成的网络教学资源,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睛。不同性格、习惯,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能在 Internet网络中寻找到自己学习的位置。多媒体在教学中正是培养学生能够形成这些必备的技能和素养的有效途径。众多的美术网站既提供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也提供美术技法指导和考试辅导,学生在关注技能学习的同时,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落实新课标,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美术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的能力是引导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将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欣赏课程的整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是多媒体环境下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多媒体的即时性、便利互性、开放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和教师知识局限性的束缚,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活动过程,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师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进行“独角戏”似的教学活动的模式。⑤所以学生不仅仅是多媒体教学中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使学生受益最大化,最优化。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美术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美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探究问题。学生个人或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征求各种意见后,由自己决定研究内容、方式,结果的表达展示方式。多媒体技术为初中学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了资源库,为初中学生围绕美术欣赏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基础,使中小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我们所有中小学美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方便。

四、结论

只要我们按照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使教师能在短时间内展示较多的教学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发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和创新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创造发明,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使他们成为我国科技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注释:

① 张有录.媒体教学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7,28.

② 李学农.多媒体媒体教学优化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109.

③ 叶良明.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实验指导--多媒体技术及教育应用实践课程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54.

④ 李书明.多媒体技术及教育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06.

⑤ 赵淑芬.多媒体技术实验与指导(高等院校计算机教材系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36.

参考文献:

[1] 张晓燕.网络多媒体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 高 珏.多媒体应用技术实验与实践教程[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4] 李 方.现代教育技术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学出版社,2006.

[5] 沈德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

[6] 张有录.媒体教学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7] 李学农.多媒体媒体教学优化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6篇:创意美术教案范文

一、本学期教学工作回顾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2、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在教学之余,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继续教育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

二、工作亮点------从兴趣入手,让学生爱上美术课

对于不是美术专职老师的我来说,已经教了一年的美术了。虽然没有专职美术老师扎实过硬的美术基本功,但我明白:在美术教学中,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这一个学期来,经过自己的努力,从学生每天下课了就跑到我身边问“老师,今天美术课我们做什么?是画画还是剪纸啊?”和每节课学习材料准备充分等可以看出,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我做到了,并且做得较好!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根据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所以我在结合学生各自兴趣爱好的同时,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泥工、布贴、拓印、剪纸、图案设计等多种美术活动,让学生喜欢手工制作课。如:《盘泥条》是一节泥工课,为了激发兴趣,我首先自制各种泥工教具,启发学生盘压捏搓等捏泥方法,对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兴趣可高了,大家都踊跃地捏制。捏出了各种器皿。这样不仅学会了美术的手工制作,而且大大地增强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对美术课起到了推动作用。又如学生对布贴画很喜欢,我就鼓励学生收集一些零碎的花布,根据各种花布的纹样进行布贴画设计,多数学生的作品都很形象,学生互相欣赏作品,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都感到这样的课总也上不够。

三、主要教学经验及措施:

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推行发展性评价,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在玩中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展望未来的教学工作,扬长避短,好好的利用教学环境,取得更大成绩。

四、本学期存在的主要不足与反思:

1、组织教学还要狠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美术工具盒材料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去搜集,并带齐。

第7篇:创意美术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一节“造型·表现”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利用彩泥捏、揉、搓等方法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体验彩泥形、色带来的美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尝试把生活中原有的物体形象加以变形、夸张或改变,打破原有的色彩定势,通过彩泥的捏、搓、团、压、堆塑等制作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彩泥造型活动的乐趣。在美术游戏中、在团结合作中达到心灵的愉悦,达到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提高。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少,动手和运用工具的能力较低。但孩子们对美术本身的认识和对艺术创作的思维是自由的,学生在制作活动中,以四人为一小组,尝试着用各种手段进行有趣的造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

设计理念: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节课主要是从对彩泥的感官体验入手,以启发的方式让学生看看、想想、做做,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使学生对彩泥的特性及表现手法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对彩泥的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保持下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彩泥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情感目标: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彩泥制作方法的掌握及其运用。彩泥的色彩搭配以及利用彩泥大胆地造型。

教具选择:各种食物、各种蛋糕、植物和房子的彩泥教具,彩泥、彩色卡纸、水彩笔、牙签、铅笔、尺、剪刀等

、课件。

学具准备:彩泥、垫板、水彩笔、彩色卡纸及其制作彩泥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出示彩泥捏制的是食物、鲜花、小动物等作品送给同学们,同学们观察礼物的特点。

2、揭示课题──《彩泥世界快乐多》

二、探索新知

1、同学们说出作品的造型特征、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彩泥作品的制作方法。(发小奖品)

3、课件出示老师的制作方法。

4、学习彩泥制作方法。板书:捏一捏,搓一搓,揉一揉,压一压

5、欣赏一些优秀的轻黏土作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课件)

三、教师示范

1、欣赏小熊图片,观察小熊的外形特征。

2、教师制作

四、学生制作

1.小组讨论想制作的内容 。[通过交流,激发出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2、 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学生制作

五、展示作品,总结评析。

教师在旁补充、点评,并及时鼓励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第8篇:创意美术教案范文

2005年,首届中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起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立国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确立了32所高校为试点单位开始招生工作。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是中国艺术教育高层次专业实践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试点工作开始四年多来,随着首届艺术硕士的招生、培养以及毕业,人们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越加关注。

一、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背景

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教育理论从以往只重视精致艺术转向重视日常的审美经验,强调艺术教育要以充满弹性的胸襟,接纳各种新知,融入自己的教学情境中,注重前瞻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21世纪将是我国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期,亟需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现今,我国文化系统从业人员过剩,但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却十分紧缺,从业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即便在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学科,也存在专职教师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偏低。艺术类高级专门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艺术类人才的培养,进而影响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同时,艺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学术型为主,没有很好地体现艺术的特点和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雏形――中央音乐学院“表演型”研修班取得了成功,进行十分顺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非常好。

因此,为适应艺术学科特点、人才成长规律及社会需求,国家调整艺术学学位类型,在保留原有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增设了艺术学专业学位。

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与定位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区别于艺术理论、学术研究的文学硕士,招生对象一般为具有艺术实践经验的学士学位获得者,培养过程中突出专业特点,注重创作表演技能的提高,培养“艺术领域的创作者”,其突出特点是强调“实践性”。“实践性”既呈现了艺术的本质特征,连接了“应用型”人才的指向,同时也从时空上丰富了文化的物质产品,预示着中国艺术教育观念从此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比文学硕士,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招收了更多具有艺术实践经验的人员,其中不乏具有艺术成就的人才。首届报名人数达到4000多人,最后录取1017人。报考人员有艺术界有名望的人员,也有艺术教育领域的教授,甚至博士生导师。第二届艺术硕士报名人数接近6000人,最后录取1243人。从中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首次实地考察研究来看,学员专业技能普遍优于学术型人才,不少在全国乃至在世界艺术大赛上获奖的优秀人才进入院校学习。①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培养方案中着重突出实践性,以实践性为主,强调创作与应用能力。《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研究生指导方案》指出: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是艺术硕士的重要特点,各学科应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为此在设定教学计划时紧扣专业特点,强调课程的应用性和表演作品的广泛性,同时兼顾理论修养的提升。在教学方法上,因特别强调实践性,故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导师与每位学生尽可能真实面对艺术,彼此互动和沟通,共同实践。因为强调实践性,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形式更为灵活,第一年应集中于学院接受“学位”课程的教学,后一年则主要为艺术实践教学。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重视毕业展示,将其作为检验综合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与文学硕士毕业展示由本校组织不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毕业展由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实行美术展示、音乐演出、戏剧专场集中举办,有更大的声势。毕业作品是专业实践能力的专门展示,如表演专场、展映专场等。②MFA教育旨在提高研究生实际的创作能力,其毕业答辩形式不是以论文,而是以作品展示为主。③

三、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创办时间不长,因经验缺乏,目前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从入口管理看,如何通过考核招收到能最终培养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学员?一些学校和学员对艺术多学科汇集的学习、考核问题有明显的抱怨,如考试要不要涉及自身学科之外的其他艺术基础知识,但是分门别类的考试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入学的标准和统一性。有些学校和考生提出外语测试的比例,是否考虑取消外语考试考核,用汉语考核替代,或以更有实际价值的分析写作等文化考核来替代,但“培养要求”中“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如何实现?还有的人提出政治考试只作为录取时的合格参考,合格后就过关,不计入总分,但这与“培养要求”中“具备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是否有矛盾?

从教学过程看,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难以突出实践性。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虽具有实践性特点,但培养方案特色不明显,课程设计大部分围绕学术型文学硕士的培养目标与内容设计、配置,教学资源根据现有师资力量进行设计,导致与学术型文学硕士培养雷同,无法体现特色,进而在简化理论课的同时因无法增加相应的应用课程,使得培养质量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社会声誉。

从出口管理看,如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相比文学硕士特色不明显,日常评估和毕业审核过于模糊,无明确标准,难以实际把关。中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早期考察时发现: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学员普遍期待“双证”(学位证和学历证)要求。这其实也是源于专业学位的培养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特色,而教学质量却不及文学硕士。

综上所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上,文学硕士培养模式的惯性思维给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带来了许多问题,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需要突破文学硕士培养模式的藩篱,寻找艺术实践人才培养的真途。

四、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发展的建议

从国外艺术硕士教育发展情况看,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我国目前的状况分析,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在职人员的培训或是学历的提高,而应该区别于文学硕士,突出高层次、应用型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就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招生入口方面。首先,招生考核要发挥导师的作用。清华大学教授陈丹青曾说:对于艺术教育现状,实践和老师都很重要。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导师应该有更大程度的决定权。美国大学美术专业研究生招生经审查学历和成绩单后,由美术专业的教授组成招生委员会观看所有申请人作品的幻灯片,经过几番评议筛选,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录取名单和备用录取名单。

同时,综合性大学和专业院校在招生、培养人才方面应各显特色。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带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很强的学术性,拥有多学科优势互补的坚实基础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招生考试可以提高英语水平和政治水平的要求,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于为专业机构培养专门人才、培养高层次的艺术教师。专业艺术院校的专业优势十分突出,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于培养更高水平的专业艺术人才,在报考条件上有一定的倾向性,考核标准也可以更具灵活性,招收更有实践经验的、更具艺术天分的和以艺术为事业的学员。

(二)专业设置须与文化创意行业绑定,有利于引导教学方向、实现培养目标。目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专业设置名称及培养方向与文学硕士基本相同,不利于体现两者的区别和突出艺术硕士的特色。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09年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指导思想。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 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 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 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动漫、设计、出版、软件、影视等行业, 该产业属新兴的现代服务业。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有专家认为, 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创意人才匮乏已严重制约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在专业设置上与文化创意产业绑定,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综合素质要求等方面努力与文化创意行业吻合,其发展将更符合市场需求,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培养过程要勇于创新。培养院校要突破学术型文学硕士由学校培养专业知识的模式,要与企业、政府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大力推进学研产结合,培养更多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发挥指导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宏观设计,对培养制度、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优秀教案等。教学上要积极吸收专业机构优秀的艺术家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导师组的作用,推进学员之间互动式交流,使学员获得更多实践能力。

(三)毕业资格的认可上应与相应职业岗位(职位)衔接,吸引更多真正以艺术为职业的人,以取得职业资格为毕业标准。我国《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各专业学位所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应逐步把专业学位作为相应职业岗位(职位)任职资格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是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职能的主要标志,也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质量。政府及相关人事部门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实现专业学位与从业人员资格挂钩,在人事、组织任职方面享受与学术学位平等的待遇,提高专业学位高等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⑤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要获得发展的生命力也要以行业为切入点,专业设置与职业资格内容实行对接,在课程设置、学分、教学等方面进行评估认可,逐步提高其在行业资格认定中的地位。

[注: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青年基金课题“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匹配的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编号:CDA060062)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周星.关于艺术硕士培养问题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

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2006.

③曹意强. 全国艺术硕士(MFA)研究生美术与艺术设计优秀作品集[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

④引自《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京统函〔2006〕183号).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于2006 年12月的定义。《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 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 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 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⑤陈学敏.对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3(3).

参考文献:

[1]曹意强. 全国艺术硕士(MFA)研究生美术与艺术设计优秀作品集[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

[2]陈晓光.在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9).

[3]方仪.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回归――谈中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J].艺术百家,2006(1).

[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2006.

[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2007-04-05.

[6]周星.关于艺术硕士培养问题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

[7]周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中国艺术教育高层次专业实践人才培养的新途径[J].艺术教育,2007(10).

第9篇:创意美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绘画;兴趣;培养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动笔画画是一件难事。因为这时的幼儿手部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动作很难控制,他们的绘画水平还停留在涂鸦阶段。美术课上总有些幼儿乱涂乱画,有的说:“老师,我不会画,你来帮帮我。”还有些孩子因为画不好、画不像而不敢下笔。这种情况如果一直存在下去,那么渐渐地他们就失去了对绘画活动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绘画的兴趣呢?

一、多重元素的情况分析,消除幼儿绘画障碍

1.外在因素――不敢画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眼里的画画就是拿彩色的蜡笔在纸上乱涂乱画。在上幼儿园前,部分家长不能真正理解幼儿涂鸦的特点,往往不断制止幼儿的乱涂乱画以至于孩子来园后不敢画。例如,我们班孩子在第一次接触幼儿园美术活动“慢慢走”时,许多孩子都坐在那望着我,有的甚至眼泪汪汪地看着我说:“老师,我不会。”这主要源于小班幼儿初次接触正规的美术教学,对幼儿园环境不熟悉且胆子比较小,所看所想的经验很有限,往往拿到了纸和笔不知如何画起。对于这些外在因素,需要家长的配合,老师和家长的及时沟通,让家长了解涂鸦对孩子发展的意义,不要轻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多鼓励、多表扬孩子,这些工作可以在家长会上让家长们共同讨论,也可以在接园时与家长个别交流。

2.自身因素――不想画

在晨间的涂色活动或是班级美术特色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拿着油画棒在画纸上就绕着一个点不停地转圈,不敢大面积地涂色、绘画。这是由于小班孩子年龄较小,小肌肉发展不完善,加上拿油画棒的方法不对,所以画得非常费力。因此如何正确地握蜡笔,对每位幼儿都很重要。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掌握握笔方法。手指肌肉的发展,手指的灵活度,也影响幼儿参与绘画的兴趣,对于小班的孩子我们就让孩子玩喜欢的橡皮泥,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指肌肉,还可以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中表现此物体。

二、多元丰富的美术环境,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1.室内环境创意多

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而教室内外的装饰,特别是墙壁的装饰都应注意构思的形象,画面内容,色彩鲜艳协调,具有童趣,从而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小班的孩子喜欢鲜艳明亮的色彩,所以在布置主题版面以及区域版面时我就根据这一特点,采用一些鲜艳、明快的颜色进行搭配装饰。例如:五颜六色的花和青青的小草,立体的大树与红艳艳的苹果等,让孩子在与色彩斑斓的墙饰互动中感知、认识色彩。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例如:在色彩和形状方面,凡涉及的内容都会让孩子用小眼睛找一找、看一看,这需要班级环境与活动的紧密配合,让孩子沉浸在多彩的美术环境中。

2.室外环境大探索

孩子长期被圈在教室里,思路难免受局限。经常并适当带领孩子走出教室,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除了教室环境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自己穿的衣服的颜色,饭后散步时让孩子们说说不同季节中树叶、小草、花等自然界的颜色。引导幼儿观察千变万化的天空的奇妙色彩,如天空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从而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

三、精彩纷呈的绘画活动,引发幼儿绘画兴趣

1.生动有趣的美术语言

活动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使幼儿感到绘画是一种很快乐的游戏,并乐意、积极地参加。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小班幼儿对情节简单的有关小动物的故事特别有兴趣。于是,我就以讲故事为突破口,根据小班幼儿绘画发展特点,引导其从无意识涂鸦步入有意识涂鸦。

在练习画直线时,我给孩子们讲故事《老鼠的笼子》,听完故事后,幼儿都很愤慨,决定做出更多的老鼠笼子,关住老鼠,保护庄稼。这样,幼儿带着一份责任感和一颗爱心,认真地去画老鼠笼子。在幼儿作画过程中,当笼子中间缝隙太宽时,我就会说:“缝隙太宽了,老鼠会跑出来的。赶快在中间再装一根铁丝。”当线画斜了,我就会说:“笼子歪了,站不住的,赶快扶正。”练习画圆形时,例如,在美术活动“慢慢走”中,我采用故事的形式让孩子学习画鸡蛋线:小兔、小狗、小猪要盖房子,房子盖的牢固才不会被大灰狼抓走。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引导幼儿画鸡蛋线,小兔的房子没有盖牢固,有一个大缺口,大灰狼从大缺口里进去一下就抓走了小兔;小狗的房子多出了一点,大灰狼从缝隙中钻进去抓走了小狗。小猪的房子盖得最牢固,大灰狼想尽办法都进不了小猪家。就这样在愉悦、轻松的绘画环境中,孩子们更好地掌握了绘画的顺序和方法。

故事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当他们在画某种东西的时候,不是为自己画,也不是为画而画,而是为了故事中的小动物,为了帮助别人而画。幼儿的主动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同时教师给幼儿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表现,幼儿画得既认真又大胆。

2.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语言,喜欢绘画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然地、充分地、无拘无束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内心蕴藏的丰富情感,表达他们对周围事物、周围世界的看法和态度,表达他们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根据组织形式不同,还可以分集体和个别活动。集体或小组活动,就是全班或其中一个组的幼儿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如《小手拓印》这幅大画,就是用每人的手印做成树叶,印成一棵茂盛的大树。孩子们第一次看到通过自己和全班小朋友合作能制出这么美丽的画,无不兴奋地大叫,使他们感到了集体的力量是很大的。

另外,还可以采用竞赛、游戏等形式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始终有一种绘画的“饥饿感”。多种形式的活动,不仅使幼儿尽情尽兴地“玩”,也在“玩”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大胆的表现能力,提高表现的准确性和速度,还培养了幼儿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大胆创新的自由创作,碰撞幼儿艺术火花

教师在命题画活动中,要认真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若发现有幼儿更感兴趣的内容,就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大胆自由地创作。如活动“纸盘宝宝”时,首先让幼儿观察小动物的面部特征,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地想象、创作。然后在纸盘上添加耳朵,添画眼睛、鼻子、嘴巴等。只要是幼儿能说出的,都可以添画在自己的画面上。活动中使幼儿展开想象,大胆创作,从而更好地发挥幼儿的绘画积极性。这样一来,幼儿创新的意识开始得到了培养,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自信心又增加了,兴趣也会随之增加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能真正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引导幼儿对美术产生兴趣,同时为他们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活动中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一定的鼓励,多给予幼儿一些爱心和耐心,更多的是多一份责任心,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幼儿的绘画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念芸.特级教师教案集:学前儿童绘画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李慰宜.特级教师教案集:幼儿绘画教学活动设计[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