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思想政治表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创新思路,搭建平台,增强融入服务的主动性
“连心卡”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是疏通个人思想、解决每个人思想问题的渠道,有效地规范了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了融入职工服务职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双融入双服务”工作调研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每年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的主题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大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大宣教工作,有效地理顺了职工情绪,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聚集了合力,充分为企业改革、安全、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格局的调整,职工思想观念的变化,各种诉求愿望日趋强烈,个体思想问题明显增多,各种矛盾不断凸现,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日趋繁重和紧迫。而推行“连心卡”,正是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方法。一是“连心卡”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化。由传统的单一灌输方式改为双向心灵交流沟通,职工容易接受。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准确地把握脉搏,对症下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二是“连心卡”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规范。不仅明确了谈话人、谈话内容、双向确认,还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最终效果的检验,增强了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连心卡”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融入,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以往都是职工有思想问题找上门才做思想工作,推行“连心卡”后,各单位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职工有什么思想问题能够及时向支部反馈,记录在案。由支部书记按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分工和职工反映问题,明确谈话人,亲自交代任务,限定时间主动找职工谈心,增强了及时性和主动性。
二、创新方法,规范程序,增强融入服务的针对性
一是延伸触角,全面“摸脉”。为了找准员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全矿以党支部为主导,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拓展思想政治工作触角,充分发挥行政班长、政治班长、安全班长和宣传报道通讯员、联络员、计生宣传员、工会信息员、青安岗员、群监网员、治安员、家属安全协管员、离退休思想政治工作员、党风廉政监督员三长十大员作用,多角度、全方位地在融入职工中“摸脉”,掌握职工的思想状况。由支部书记根据每名职工的思想状况,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档案,填写“连心卡”,将被谈话人的基本情况、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等基本情况填写清楚,按职责分工明确谈话人。
二是准确“诊断”,双向交流。谈话人接到“连心卡”后,深入到职工中去,及时了解被谈话人的基本情况,把住被谈话人的思想动态,认真调查分析产生思想问题和矛盾的原因和症结,积极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制定谈话程序、谈话内容、谈话提纲等,采取面对面谈心、家访等方法与被谈话人交流沟通,对症下药,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和诉求。如,机电区一名青工因一次误操作被罚款后,思想产生波动。认为误操作没产生什么后果,不应该罚款,今后注意就行了,为此,闹情绪、工作不专心。支部得到班长的信息反馈后,及时找来主管副区长,共同分析这名青工思想,制定帮教措施,实施“连心卡”方法。指定主管副区长与其谈心,做其思想政治工作,主管副区长通过与青工聊天、下棋、家访等方法,与其贴心交流,既谈误操作的后果和罚款制度的刚性要求及约束性,又谈了矿上罚款返还有关规定,使青工既认识到误操作的危害性,又坚定了信心,振奋了精神,消除了思想不良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三是检验“疗效”,闭环控制。我们在实施“连心卡”过程中,不仅重视事前和事中的工作质量,而且讲求最终效果。我们在推行“连心卡”过程中,纳入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对思想政治工作实施PDCA循环闭合控制,做到跟踪检验,双向确认,确保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每次谈话人和被谈话人谈心结束后,在“连心卡”上双方签字,由支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了解谈心效果,解疑释惑工作做得好,被谈话人没有异常反映,本次“连心卡”工作终结存档;如职工思想问题没有解决或解决的不好,则重新制定措施进入“连心卡”第二个循环继续进行,直至终结。对由于各种原因一时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注意研究对策,采取措施,搞好针对性的再工作、再循环,并注重事后准确地反馈信息。
[关键词] 辅导员流动站 思想政治教育 新载体
辅导员流动站,顾名思义是指专门设置的一个流动站点,该站点是一个组织与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机构。以后的高校中的辅导员不在隶属于某一个高校或院系,而是统一任职于一定的辅导员流动站。流动站会统一组织与调配各个辅导员在不同时期前往不同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辅导员流动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优势
1.便于辅导员间相互交流,及时更新教育信息
辅导员流动站给辅导员们提供了相互交流教育心得与教育方法的场所,辅导员不再局限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内而能够不断的得到来自其他人的经验与意见。这使得辅导员不再仅仅通过直接经验获得工作方法,也可通过间接经验进行不断的学习。
高校中的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面对每天铺天盖地的信息,他们思想上的波动是在所难免的。作为教育者的辅导员群体必须适应新形势,及时地更新自己的信息以掌握并找出最好的教育方式。然而,一个人的信息量毕竟有限,辅导员可以通过流动站里的交流与学习从而了解与更新教育信息。这样的过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以节省辅导员再学习和提高能力的时间。
2.便于发挥不同辅导员的个性特征,教育形式常换常新
辅导员作为一个教育主体,其本质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然而,人是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的。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中必定显示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因为思政工作的对象也是人,所以工作过程中无法完全做到价值中立。这种个性特征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也会被教育者自身所忽略。辅导员们可以通过流动站这个平台进行流动,深入到各个高校的大学生中去发挥各自的个性特征,利用个性特征优势开展工作。个性各异决定着教育形式的不同,各种教育形式的冲撞与磨合会促进教育形式的常换常新。
3.便于学生在交叉教育中找到容易接受教育的方式
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哪种教育方式是比较愿意接受的方式,是通过比较而得出的。传统的固定辅导员的方式,使得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既定的教育方式,容易从心理上产生排斥感。尤其对于现在彰显个性的一代大学生,他们尤其强调自主与灵活的受教育方式的重要性。辅导员流动站给他们提供了交叉教育的机会,他们可以在与不同个性与风格的辅导员接触的机会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受教育方式,感受不同辅导员带给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最适合自己的受教育方式的发现也为日后的自我教育提供了条件。此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注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讲求教育,更要讲求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载体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发挥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在活动中,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接受教育,从自发到自觉,进而增加学生受教育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4.便于学生适应不同教育者的教育风格
不同的辅导员有不同的教育风格。其采用的教育具体措施可能包括:循循善诱式的开导、生动活泼式的启发和义正言辞式的批评等。高校中的大学生终有走向社会的那一天,辅导员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培养其适应各种情况和各种人群的能力。对于不同的辅导员的教育风格的适应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为适应社会提前做好了准备。学生在校时有老师的教诲、有辅导员的关爱,走出校门时,也一定会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二、运用辅导员流动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辅导员流动站要有效而持续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要坚持自己的基本原则。
1.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储备辅导员后备力量
长期以来,辅导员队伍建设上比较注重学历教育,这使得无论在职的和兼职的辅导员都把很大的精力放在继续深造上,辅导员们都在为了更高的文凭而努力奋斗。这种现象和近几年来各个高校都相继提高了担任辅导员工作的学历门槛有很大的关系。学历层次的提高和辅导员队伍中高学历人员数量的增加是辅导员整体素质提高的标志,但并不意味着辅导员取得了高学历和高学位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在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中,个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管理能力素质次之,专业知识素质再次。高校辅导员的个人思想素质、管理能力素质、专业知识素质是密切相关的,而个人思想素质与专业知识素质相关程度相对低一些。对辅导员队伍实施培训的目标是把辅导员变成知识的储备库,使其不断的释放资源,同时又不间断地得到补充,这使得我们对流动站的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流动站不再仅仅是对现有的辅导员进行培训的场所,更是储备辅导员后备力量的机构。
2.加强辅导员间交流,灵活辅导员工作方法
伴着社会的进步、高校的扩招,对辅导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高校学生专职辅导员,面对的是层次相对比较高的学生,这个群体的特点或者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同年级之间存在不同,同一年级的不同专业也存在差异。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不仅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和经历的丰富而变化,而且其思想观念、人生价值取向也随着社会的多元化而不断变化。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适应并且洞察出这种种变化,而且要不断的探索,这就需要辅导员们不再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开展工作。辅导员的个人能力和工作方法毕竟有限,但在学生身上发现的问题却是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可以通过流动站这样一个交流平台有效地加强辅导员们之间的经验交流,不断地学习新的工作方法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加强辅导员与流动站之间的沟通,掌握辅导员本身的思想状况
高校辅导员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们从辅导员身上看到的、从辅导员言语中听到的,从辅导员工作中体会到的是关爱、是理解、是学校制度的维护、是做人的准则。学生会因为尊重辅导员而更热爱学习,因为热爱学习而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高校辅导员本身这种教育主体的地位和角色使得其自身的思想状况和再教育往往被忽略。现在的高校辅导员普遍比较年轻,年轻有年轻的优势,他们普遍比较有活力、精力充沛、上进心强、有抱负、可塑性强,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给他们以施展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然而,在部分年轻辅导员身上也存在和当今大学生一样的满足现状、贪图名利和不思进取等不足,这就离不开辅导员流动站里经验丰富的老辅导员的传、帮、带作用。另外,通过辅导员与流动站的沟通,可以使流动站随时掌握辅导员们的思想波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情况,时时了解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培养和教育内容。好的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三、充分利用辅导员流动站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新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当今高校中的大学生受到的思想上的冲击也越来越大,追求个性与自由成为他们的口号,如何在这种条件下满足被教育者的要求是我们教育者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对于我们不仅仅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
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自己的校训,自己的办学方针,自己的指导思想,从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出现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一个体系。通过辅导员流动站这个平台,会使学校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一种融合,而且不是简简单单的融合,在长时间的交流中,使每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慢慢的会被别的学校的教育理念所渗透,最后形成一种新的更有活力的教育理念,最终使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形成一个新的体系。
为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新体系的作用,完善新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发挥辅导员流动站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发挥辅导员流动站在大学校园管理和活动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高等院校不但承担着教育者的角色,而且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来说,高校也是一个管理机构。辅导员流动站能够在高校管理学生的工作中起到辅助作用。它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如社区服务和定点实习的机会等。在管理中融入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通过管理活动使大学生感受到书本以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内容。对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用更显著。
辅导员流动站在高校校园活动工作中的作用发挥的尤其明显。流动站的站内活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流动站在组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地与各个院系活动相结合,也可以使活动扩展到各个高校之间。随着活动规模的扩展,活动所覆盖的人群也就更加广泛,受教育的面也就更广。流动站就提供了这样一个高校之间流动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但是人员流动的平台,而且是活动流动的平台,最终应当是思想交流的平台。
2.发挥辅导员流动站在大学校园文化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内容。辅导员流动站中不同辅导员通过了解学生,能够着眼于大学生的不同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每个学校都有每个学校的文化建设,通过流动站可以使不同学校的的文化内容充实到每个学校,再加上每个辅导员自身的观察思考和其在原来学校中的文化实践,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校园文化工作方式。
参考文献:
[1]赵群.依据大学生特点找寻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9,2(11).
【关键词】 煤矿;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煤矿企业改革的加快,职工的思想也变得异常活跃,矿井的稳定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因此,做好煤矿思想政治工作是引导和激励职工踏实干好本质工作的基础。
一、煤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煤矿职工的传统观念与矿井形势发展不太相适应.职工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较弱,竞争和重新分配岗位的观念没有根本转变。特别是我们煤矿职工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技能单一等问题,给矿井管理体制改革带来一定的困难,也给职工个人思想带来一定压力。作为从事井下工作的煤矿工人,文化程度和整体素养参差不齐,加上工作环境较差,生活不规律,重体力劳动时间长,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和急躁情绪,甚至发展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据初步调查,井下从业人员中存在心理障碍的约占三成,主要表现为:空虚感明显,工作机械且效率低下;应付工作,缺乏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妒忌先进,缺乏积极性;个人成就感降低,消极怠SE;自以为是,对他人不信任,嫌苦怕难,对“三违”现象无动于衷;出了问题迁怒他人,极端的情况下会出现只自保,不互保、联保的自私行为。因此,井下从业人员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
二、围绕存在的问题,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的一些对策
(1)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现实性,增强凝聚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的具体实践活动。因此,我们要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全体职工的精神和力量凝聚到矿井的健康发展上来。
一是要坚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与注重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企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是企业工作能否正常运转的保证:而业务工作又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两者互为条件。如果片面地抓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业务工作,企业效益就无从体现。职工福利得不到很好改善,是不行的。反之我们只注重业务工作,轻视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那么一些职工有可能会出现工作散漫,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不良倾向,从而导致企业无法向前迈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与注重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的原则,才能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二是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辅之以相应的纪律约束。做思想政治工作,目的在于统一职工的思想。提高职工的觉悟,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矿井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贯彻落实,使全体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然而,由于广大职工的政治素质、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的高低不尽相同,单靠苦口婆心地做其思想政治工作,也难完全奏效。因此,还必须辅之以相应的纪律和规章来约束,对违规违纪职工进行处罚的同时,在矿井公开的“曝光台”上曝光,让其即丢票子又丢面子,从而督促其遵章守纪,强制其改变不良习惯。
三是广开思路,活动引导。要想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懂得对职工的关爱,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业务工作中去,利用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搞活工作,以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目的。如:今年以来,为切实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我们先后开展了“渡难关,做贡献和岗位练兵,共同提高”等技术比武活动,活动中做到了内容新、形式活、方法多。以此,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不断促进职工政治素质和
业务素质的提高。
(2)加强形势任务教育。转变职工思想观念,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通过多种方式,如召开季度形势教育报告会、职工座谈会等,来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纲领的教育,加强对企业当前形势的教育。引导职工在解决思想困惑的基础上.逐步消除认识上的疑虑、心态上的不平衡。从旧观念中解放出来,帮助职工加深对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了解。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职工群众,帮助他们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掌握政策精神,熟悉政策内容,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在形势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引导职工一分为二地看形势.看到支流与主流,看到不利的一面与有利的一面,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树立信心。
(3)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煤矿企业应该通过搭建煤矿企业与职工相互沟通和联系的平台,建立健全煤矿企业职工群众组织.使煤矿企业信息反馈渠道更加畅通,对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科学决策机制进行构建,并且实施资格审查、民主评议等等制度,使它们更好地发挥对煤矿企业的监督作用,从而保证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纯洁性,使煤矿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切实遵循职工意见,’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这样做不仅仅对完善煤矿企业领导机制有很大好处,还能够使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得到很好的落实,最终有效地促进煤矿企业更好的展开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煤矿企业职工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建立依法治企、以德治企、二者合一、相辅相成的煤矿管理机制。依法治企就是运用各种专项规章制度、奖罚措施来管理煤矿; 以德治企就是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手段来管理煤矿。因此,在制定专项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职工的思想动态、心理素质、承受能力等,使制度切实可行:在制定、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时,要充分保证煤矿目标的实现,保证专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从而使两种手段相互促进,共起作用。
(4)增强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更多地表现为较强的自主意识和民主观念。这一新情况反映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就必然要求摆正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确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平等地位.增强民主观念,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改变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组织化、权力化的主角意识以及习惯形成的居高临下强制性单向灌输模式,将双方的等级影响关系转换为平等互动关系,使双方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中,达到平等沟通、相互影响、自觉转化、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才能使煤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启刚. 浅析如何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 河南建材 , 2009,(05)
【关键词】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1 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临复杂社会环境
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与条件的同时,也因为社会变革涉及范围和程度的广泛性、复杂性和深刻性,将不可避免地对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
1.1 社会多元化冲击着社会主义价值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社会仍具有不成熟和不完善性。经济政治的转型也促促使社会文化的转型,社会存在多变性的特点,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
1.2 消极的社会现象与思想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成熟,造成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衍生了各种社会腐败和消极现象。这些社会消极现象和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极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使他们的人生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所有这些都在侵蚀着尚未成熟的青年中职生的思想,
并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可能也是困扰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问题的症结所在。
2 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
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为中心,以疏导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塑造人的灵魂为目的,以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完善人、发展人为宗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健全,长期的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社会本位、集体本位,忽视了对中职生个人思想动机的尊重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从而缺乏人文关怀。
2.1 教育目标定位不恰当。
当前我国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往往忽视个性差异,企图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学生,对于中职生来说,一些政治术语和德育要求过于抽象,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更别说内化为其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动机了;为应付检查和考试,他们甚至养成了说空话、假话的习惯。对于教育者来说,由于自身认识不够和思想上并不认同,虽然口头上一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中职教育的首要地位,但实际上却将其Z于首而不要的境地;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他们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取得思想政治课的高分,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至上,这使得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其本来存在的意义,而沦为可有可无的陪衬。
2.2 教育内容编排不合理。
当前的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相对滞后性。首先,中职思想政 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这些内容往往理论深刻、高度抽象、缺乏具体化和灵活性的实例,这使得中职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理解和接受,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也难见实效;其次,当前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这就严重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其理论内容难以解释日趋多变而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与实际脱节。
2.3 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应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互动的过程,其主体不仅包括教育者,也包括被教育者。但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由教育者进行单向的灌输与说教,偏重认知、注重说理、忽视践行[2];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大降低。
3 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存在学校忽视、教师厌教、学生逆反的问题
3.1 学校的重视不够。
由于中职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学校更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取得高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表现在:
3.1.1 总量上,思想政治课的总课时总量不够;
3.1.2 时间安排上,不是在34节,就是在下午,有时还被一些所谓的主干课程占用;
3.1.3 在师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专业的教师教学;即使有专业教师,由于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和培训等得不到保证,教师无心钻研此课程的教学。
3.2 学生的逆反心理。
由于自身心智尚不成熟,以及易受家庭、同龄人、大众传播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一些中职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存在逆反心理。主要变现在:反感思想政治课,认为其假大空;在犯错受教育时,不能虚心面对;崇拜西方思想,认为价值观已经过时等等。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想政治、实效性
一、前言
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不仅仅是为了征服人心,还能对协调人际关系。情感是人际关系的剂,是征服心灵的渗透剂,是加强团结的粘合剂,是转化思想的催化剂。情感的力量,是神奇、无形而持久的,它不仅具有激励人求知奋进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撼人心魄的作用。
二、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更需注重情感教育
1、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既是思想交流的过程,也是感情交流的过程,情感投入是进行有效情感交流的先决条件。感情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的无形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能以深厚的真挚的感情去影响人、感化人,就会使受教育者受感染,引起双方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振”,受教育者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相反,就会引起受教育者的排斥和抵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以情感人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传统指令性教育方式已难以在职工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如何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迎接新挑战,除了要进一步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之外,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也必须有更大的改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与职工的思想与情感的双向平等交流,这样,才能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思想达到自我调整,自我升华的目的。
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正确处理情与理的辩证关系
浓厚的感情是以深刻认识为基础的,情是职工情感世界的综合反映,理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教育哲理,情与理总是相互渗透,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情感人是手段,以理服人是目的。只有情中有理,理中蕴情,情真理切,情理交融,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情感教育要严爱相济
以情感人并不能代替一切,还应严爱相济。严格管理与情感交流,是矛盾的统一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仅要有爱人之心,动之以情,而且要严爱相济,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工作方式
“动之以情”就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激发职工的内心情感,引起共鸣。 “晓之以理”就是帮助职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高度重视正确原则的理性认识在职工思想品质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导之以行”就是在情感感染、思想指引的基础上,对职工进行行为的引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情、理、行三者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只有把这三者融为一体,才能培育出积极向上、团结协调、生动活泼的良好企业文化。
四、把握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特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只有全面了解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才能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也只有把握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特征,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从变化了的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出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人的需要特征相联系,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是客观性。人本身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直接受到人所存在的社会环境的制约,人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也是如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内容来自于社会关系的内在规定性。人们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何种期待,是以社会关系本身的性质为根据的。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被满足的方式和手段有赖于社会关系的发展程度。
其次是主体性。人的需要本质上是有意识支配的,即所谓“被意识到的需要”。因此,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总是一种被意识到的心理状态,它是人们参与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根据和动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生成和满足表明一定主体在其活动中会展现出人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来看,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也正是人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即主体性展开的结果。
第三是能动性。人的需要主要靠发挥主体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是一种能主动创造需要的生命体。人的能动性可以促进实践活动的不断扩展和深入,从而创造新的需要,也创造出满足需要的新的方式和手段。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也总是与人的能动性相关联。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总是通过人的意识展现出来的,同时它也通过人的能动性来实现。人通过自己的能动性不断开拓着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潜力,同时也在孕育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更多的需要。
第四是社会历史性。人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人的需要具有社会历史性,这是人的需要的最根本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并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历史地存在着的。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结构中,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具体形态是相对稳定的,不能够超越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的许可限度而满足某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社会历史性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只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结构中生成,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历史中产生但不会总是停留在一个固定水平上,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有一种自觉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它通过自己的对象化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不断地超越原有的需要。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逐步产生、不断丰富和发展,恰恰是其社会历史性的表现。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深刻的、持久的,情感在一个人思想品质形成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一条贯穿始终的血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运用其情感去感化职工,从而激发和增强职工追求真善美的积极性,择其善而行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李静:《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教育和引导调查研究》,《党史博采(理论)》,2013年10期
关键词:档案;思想政治教育;开发;运用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7-0032-04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理论性强是其基本特点。如何将理论性的东西内化为人的认识并指导其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普遍遇到的问题甚至是难题。较之于传统的理论说教,本土及其周围一些活生生的教育资源无疑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土教育资源种类多、内容广。本文拟对档案这一本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合理运用问题加以探究,抛砖引玉,求教各位方家。
一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由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组成。[1]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属社会资源,内容既有人物,也有事物;形式既体现为物质,也表现为精神。著名学者钱学森认为,档案是一种信息。而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其地位和作用比能源、材料更重要,这在直接依赖于信息产生、扩散和应用的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2](P67)
何为档案?档案,是指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3]经过鉴别、整理、加工,体现为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档案在日常存放的静态下,功能是潜在的,只有在档案利用实践中,档案的各种功能才能现实地表现出来。作为反映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信息资源,不同的档案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总体而言,也呈现出一些共性的特点:
一是资证。资证,即提供凭证。凭证,就是证据,这是档案保持生命力的根源。档案是原始文件的转化物,留有人类社会活动的印记,对以往的历史情况有客观的记录,属历史证据,令人信服。从表征上看,档案材料保留了其原有的质地和状态,保留了当事人的亲笔手稿、署名、批示、印章等历史标记,这些都是档案作为原始材料和历史证件的确凿凭证。原始记录性特征,决定了档案具有记录和反映事物及历史原貌的功能,具有弥足珍贵的资证价值。
“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4](P51),档案的原始记录有“社会的活化石”之称[3](P140)。作为凭证,档案既不会因时间的变迁而降低其功能,也不会因历史的积淀而弱化其价值。作为真实与诚信的重要载体,档案的本质是“真”。借助档案的“真”,人们得以昭示自身的诚实,取得社会的信任,把握他人的言行。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和历史传承性特征,在给人神秘感的同时,也给人以心理上的信任感。同样一份材料的拷贝,来自档案的那一份更易给人以依赖感。这种普遍而稳定的社会认同,赋予档案以社会凭证的使用价值。可以说,凭证作用是档案最根本的功能,因此是目前发挥功能最突出,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认识的。档案的一切作用都来源或衍生于凭证作用。
二是存史。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6](P40),忠实地记载了人类社会活动的点滴和留下的脚印,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史料,对编史修志十分重要。可以说,离开了档案,史志编修就成了无水之源、无米之炊,举步维艰。档案还是人类文化的“记忆宫殿”,档案馆是“记忆的保存场所”[5](P140)。大千世界的人、事、物在汹涌澎湃的历史长河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逝,后人对其记忆更多是借助作为历史原始记录的档案来实现。了解过去、审视现在、谋划未来,离开历史的记录——档案,别无他途。档案,是“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7](P70、73)的唯一条件。同志指出:“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8]
人类贮存知识的载体有多种,档案是其中一种。一地或一人的档案,反映了其历史沿革或人生轨迹,反映了其各历史时代的方方面面或各人生阶段的点点滴滴,反映了其民俗风情、代表人物、社会贡献、历史影响或个人思想、社会交往、社会成就、社会评价等等。这些档案翔实地记载着大量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既蕴含理性又饱含感性,既凝聚经验又闪烁智慧。因此,档案为历代有学之士所珍重。
三是教化。档案是一种寄存有大量文化信息的资源。档案有国家的,也有社团,还有私人的,不管其权属于谁,文化的教育、感化特性决定了档案的教化功能是客观存在的。档案中所传递出的文化信息可以满足社会的客观需求。档案的功效,大体上可分为社会和经济两个层面。其社会功效,除了档案利用过程中的资证作用和本身所具有的存史作用,更多的就是教化作用。通过编研,深层次地开发档案的教育资源,准确地反映历史与国情,从中看到国家、集体事业开创以来改革和发展过程,展望集体、个人与中华民族荣辱息息相关的历史。利用档案资料著书立说或举办展览,通过本单位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大家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可以起到前人之鉴后世之师的作用。
档案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记录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客观事物、现象留给人们的认识,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档案记录着过去又孕育着未来,可以世代流传,资治通鉴。人们翻阅档案,必有所获。具体生动、真实、深刻、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档案史料,使人既获得感性的体悟,也获得理性的认知。
一、知人要知心――准确把握员工思想脉搏,做他们的知心人
要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必须要深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在风里雨里抢修管网、室内维修更换闸门管线以及清理小区环境卫生等工作。多年的基层实践,使我们对员工有了深入的了解。他们中的大部分关心企业发展,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深为自己是油田中的一员而自豪,对工作也勤奋、负责。虽然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大庆油田的光荣传统,但油田毕竟不是世外桃源。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大气候”随时影响着企业的“小气候”,使有的班组人员的思想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部分人员大局意识减弱,考虑较多的是小团队或者个人利益,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时习惯从个人利益出发,对集体利益考虑得少;部分人员以偏概全,过分看重网络等媒体上的社会上的腐败、不公等阴暗面,对企业发展没有信心,影响工作劲头;近些年新增的员工大多是80后的独生子女,部分人由于家庭条件优越,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团队协作意识,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心气不足,工作无为。这些思想症结,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望闻问切,准确把脉,再对症下药,逐一化解。
二、育人要育魂――坚持正面引导,教育员工树立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
坚持正面引导,用先进、积极的文化理念育人塑魂,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法。运用到班组人员,措施上还要符合岗位和人员的实际。
1.少说多做,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实干的形象。“工人身上有多少泥,干部身上就有多少泥”,这是大庆油田多年创业和发展的实践中总结出的工作方法。“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平时的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和班组成员同甘共苦,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要冲在前,干在先。既是生产的行家,又是技术的能手,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才能让班组成员尊敬和信服。
2.创新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光荣传统教育。“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油田的文化之根、队伍之魂,是大庆油田育人铸魂的政治优势和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必须继承和发扬。在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员工中,要多开展灵活、新颖的活动,不断丰富教育载体,才能达到效果。近年来,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员工参观两馆等教育基地,组织观看电影《铁人》,纪录片《担当》等,在青年中进行好书推荐、交流,开展乒乓球、台球、征文、演讲等活动,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唱响主旋律,培育铁人精神。
3.选树典型,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带动作用。积极学习身边典型徐红霞先进事迹,徐红霞是我们分公司的一名环卫工,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默默奉献在物业环卫一线,用勤劳的双手把小区装扮的清晰整洁,用辛勤的汗水为小区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她曾获得省劳动模范、大庆石油管理局劳动模范、大庆石油管理局新时期五大标兵之一,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大力宣传她的先进事例,营造学、赶、超的氛围。
三、聚人要聚气――创造和谐、进取的环境,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造和谐、友爱、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是统一员工思想,增强团队凝聚力,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
1.维护好员工的利益。物业员工一年到头工作非常艰苦,劳动强度大,在各种津贴、奖金、劳保方面,要向他们倾斜,做到多劳多得。历年的奖金分配方案,都是把维修岗位和环卫岗位放在首位,提高奖金系数,优秀员工、优秀党员等评选和奖励都向他们倾斜,进一步激励了员工的干劲,确保了生产、服务任务的完成。
2.切实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健康。当员工遇到工作、生活上的困难时,必然会影响情绪,分散精力。坚持“五到场”、“六必访”的做法,对稳定员工思想,凝聚力量是很有效的。关注他们的健康也是必不可少的。长期从事环卫岗位的员工,很多人患有眼睛、呼吸、腰腿病等,我们定期组织他们体检,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们,遇到员工家里有困难时,我们及时的帮助协调解决,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一、教学和谐
和谐是指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教学和谐是指教学要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教学实践证明,要想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就必须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各要素达到和谐统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和谐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与学气氛的和谐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灌输教育,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例外,在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和谐的教与学气氛,可以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教师轻松快乐地教,从而达到增强教与学效果的目标。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师是主导和学生是主体的定位,采取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为核心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积极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正确启发引导,创造一种师生乐教乐学的和谐气氛。
2.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和谐
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把握高职教育的够用、适用原则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科学可行。目标制定过低学生会缺乏动力,目标制定过高又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要具有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两者的和谐统一,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3.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的和谐
根据学生的兴趣、素质的实际情况和不同教学内容特点,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和谐统一,更有利于提升教学实效。改灌输式为启发式,改教师枯燥说教为学生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改封闭式、固定式为研究式、开放式教学。如讲授到“现代化企业”时,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企业,让学生在参观实践中理解消化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4.教学环境的和谐
根据不同教材内容与教学任务,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实践已证明,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所产生的声音、图像等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能产生一种新的教学效果。它可增强教学的信息量和传递速度,使学生情绪高昂和精神振奋,全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引发学生兴趣,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思想觉悟
思想觉悟就是对事物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一个人思想觉悟的高低决定了其参与自身及社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最终决定其社会活动效率和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思想觉悟就是意识态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由于人的个体经验积累途径和认识活动等等方面存在差异,思想觉悟也存在个性差异。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然而,学生的一切行为依据来自本身的思想认识;努力发展学生的聪明才干和个性特点,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思想觉悟”应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任务。为此,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师是教学的导演,学生是教学的演员。要从思想意识方面出发,使学生深刻理解学习该教学内容的目的、意义,感受到它的实际价值,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要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觉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转化。
2.变“学懂”为“会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教师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学生也不是单单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办法,真正从能力上完成由“学懂”到“会学”的转变,这是新时期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问题为驱动,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共同深入分析问题,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调研、讨论交流、写体会、听教师指导等自主学习等过程,不但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知识,而且提高了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理论”到“实践”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当面向社会实践,让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和触摸社会脉搏,懂得学以致用的道理,从实践中去汲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并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服务社会。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火热的实践中,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才干,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自觉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注意做到形式务实、符合高职特点,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活动任务与党办、团委、学生处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联合部署,最终形成教育合力。让高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到半工半读、勤工助学、假期打工、社会调查、军训、社会劳动等实践活动中去,并回到校园交流。这样有利于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最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徐菲(1987.1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学历,硕士,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教师教育中思想道德理论与实践。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过去的思想政治环境表现为:封闭性,稳定性。而在当代,一定的的教育环境总是与教育紧密相连并形成互动,表现为环境的复杂性,多维性,开放性进一步增强,并出现了媒介环境,虚拟环境和竞争环境等一系列新的环境因素。
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环境我们可以按其影响范围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又称为大环境,主要指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宏观环境是指个人的思想行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或国际环境。中观环境是指影响具体个人思想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特殊阶段。家庭社区环境,学校环境,企业环境和大众传媒环境,互联网环境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微观环境又称为小环境比如:儿童生活的家庭、学校生活或者班级生活。其中微观环境是宏观环境发挥作用的奠基石,对宏观环境具有反作用。共同结合,共同影响着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
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环境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良性环境和恶性环境。良性环境是指对人的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作用的环境。例如:大课堂、大家庭等就是指良性环境。相反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起相反作用的环境就是恶性环境。由于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选择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环境,因而,同样面对良性环境与恶性环境,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些人会出淤泥而不染,有些人会在逆境中成才。其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形成不同的教育效果。而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社会稳定,经济持续的发展以及独生子女时代,就显得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尤为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状态可以分为开放环境和封闭环境。所谓开放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外界进行思想信息交流和行为交换和环境。封闭环境是指教育活动不与外界进行思想信息交流和行为交换的环境。例如闭关锁国,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指日常生活的封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指学校环境的封闭。开放环境和封闭环境是分不开的,在当代,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而言,环境为一个开放自由的大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按其内容可以划分为社会物质环境和社会精神环境。社会物质环境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物质总和。社会精神环境是指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精神总和。
当代的社会,国内和国际环境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内的经济成分和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的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国际上,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不断的加紧对我过的“西化”和“分化”渗透和反渗透、颠覆和反颠覆的斗争长期存在,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加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趋势。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把学校变成一个典型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要铭记,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一套环境论的原理,知道哪些环境有利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哪些环境有利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见在当代社会条件下,人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引起教育者们的关注,我们教育者应该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般特征。首先,多维性。各种元素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其客观原因是社会存在的多样差异性,环境分的细致因为社会发展越来越复杂,在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力,改造能力有限,社会处在一个简单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能力的提高,当代社会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环境的多元性也体现出来。与此同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导致人的主观选择出现了多维化。传统的社会,人的自主选择权受到严格的限制。社会主义社会里,人的需要随着物质的丰富而丰富,进而推动了自主选择的多样性,所以社会环境愈加复杂。
其次,复杂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家庭,交往的有关系的一切因素都可以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的目的。环境的影响中的良性与恶性、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等一系列的因素交杂在一起,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本身。所有的影响交织在一起,工作作用着,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
再次,开放性。时间与空间对于人都是不断的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一种影响人的环境。在空间上说对人的影响没有固定的界限,在当今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里,便捷的交通工具,互联网以及其他咨询工具加大人与人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影响人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的空间上就没有了固定的限制,大大的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的开放性;而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与社会发展并不是同步的,出现了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体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并不是一个静态的产物,是一个动态的环境,社会不断的进步发展,社会的基本矛盾也随着不断的发展变化,因为环境的变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方方面面进而发展。教育环境的开放性推动着变化的速度,使政治教育的环境出现了更加复杂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变化而变化。随着教育对象的年龄而发生着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我们可以说是最直接作用于当代大学生的感觉器官,在当代社会,人们通过模仿、舆论、集群等群众的心理影响和作用约束着并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加快了人们对感官的需求。情绪感染、形象感染、群体感染都属于社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感染,社会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着人们的情绪,特别是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时,环境对人们的影响也表现的尤为突出,先进的、积极的、正面的具体形象易于被人接受和效仿,具有较强的感召力。相反,消极的负面的形象会给人们带来更加消极的影响,必须加以制止。
在我们所知道的的众多环境影响因素中,媒介环境,虚拟环境和竞争环境是新环境因素的集中具有代表性的新环境。过去,大众传媒环境对人们的影响小,覆盖面窄,信息量也不大。但当代社会,人们时时都处于媒介环境之中,强大的视觉系统,听觉系统,生动形象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可忽视问题,我们要对其给予一定的重视,注重其两面性,发挥其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