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同标准化管理范文

合同标准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同标准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合同标准化管理

第1篇:合同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核电设计与技术服务 合同管理标准化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and technical services in the nuclear power projects under EPC Mode contract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issues are discusse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clear power project design and technical services contract in category, sort out the nuclear power project design and technical services 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ke a few suggestions to the design and technical service contract management of nuclear power projects standardized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nuclear power; design and technical services; standardization

中图分类号:[TL4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核电工程项目EPC(设计、采购、施工)模式是国际通用的一种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合同管理模式,依托设计的核电项目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因其充分发挥设计主导作用,在设计、采购、施工进度上合理交叉,能有效的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质量、费用和进度进行综合控制,成为核电工程总承包的主要模式。

在ECP模式下的核电工程公司作为核电项目的总承包方须承担包括从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图设计、调试运行文件编制等在内的设计工作,核电工程公司既要满足业主对工程设计的需求,又要协调并管理其分包设计单位的设计工作,同时为满足工程项目需要,其所需要的技术服务和维护的需求必将不断增长。因此,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与技术服务合同管理模式对保障核电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是核电EPC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阶段之一,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现业主的建设目标,还要考虑项目实施的需要,要对业主提供方案和思路进行深化和优化,需要在设计阶段,对每个细节考虑周全,以免对总承包现场施工造成损失,在实现业主建设功能的同时获取合理利润[1]。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在签订时需要充分结合项目的复杂程度、项目的设计深度、项目的工期、施工进度的紧迫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的合同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活动,标准化的目的是最终实现对工程项目质量、进度、费用的有效控制,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2]。标准化的合同管理能够有效解决在合同管理中出现的重复性问题,可以更为有效的避免签订对企业不利的合同,降低合同风险,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内容

3.1合同管理模式

合同管理是合同双方依法进行的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的、动态的。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合同类管理是指,在完成立项审批之后,开始进行的合同发包、询价、合同谈判、合同签订、验收和支付、合同变更等一系列对合同建立过程的管理。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合同类管理按照需求不同,通常采用的发包方式有单一来源、询价、竞争性谈判、招标、紧急采购、直接委托等。合同发包之后,由各归口部门协同委派相应人员组成合同谈判工作小组,共同完成合同管理全过程的相关工作。通常由下列部门的人员组成合同谈判工作小组:设计及技术归口管理部门,商务合同部门,质量保证部门,财会部等,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来实现合同管理的效率与效益的双重提升。

3.2合同文本标准化

合同文本标准化是为了在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签订过程中,对于同一类别重复出现的合同条款采用通用的规范化的合同条款进行制约,这既有利于合同管理人员在签订合同时有的放矢,又能够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通常的合同文本审查业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3]:1)决策审查,2)合同主体内容审查,3)合法性审查,4)风险性审查,5)完整性审查。各归口部门相互配合,以实现合同审核业务过程。合同审核工作流模型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合同审核工作需要由各归口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合同文本,总结经验,形成适用于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的标准化合同文本,为此类合同提供参考和依据,避免合同签订过程中条款不统一的情况,规避合同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

3.3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程序标准化

核电工程项目各归口管理部门之间需建立统一的标准化合同管理程序,统筹规划,制定统一的规范操作。需要规范宏观的上下级指导及查新工作,并且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划分,规范各归口部门之间的接口关系。各部门之间需要协作配合,共同制定标准化的合同管理程序。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程序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在合同管理程序执行过程中建立程序梳理制度和意见反馈渠道,定期整理反馈意见,对不适用的程序及时进行升版或增补,逐步建立标准化的合同管理程序,规范工作流程。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建议

4.1制定合理的工作程序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任务多,接口复杂,制定合理的工作程序是保证合同管理高效运行的关键。核电工程项目各归口部门需要加强配合,实际调研,综合考虑各部门之间的接口,以确保工程质量,精简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共同协商制定合理的工作程序。

4.2激励机制

合同管理标准化离不开激励机制,核电工程公司可以通过考核和评比的形式,按照不同岗位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检验成效、激励干劲,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和员工都能以积极主动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企业可以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荣誉激励或工作激励等方式来激励员工投入到合同标准化管理中。

4.3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是合同管理活动的重要工具,需要建立与合同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项目文化相结合的,并且能够满足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需要的标准化信息系统[4]。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需要以数据为基础,结合管理岗位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分析合同管理中各部分的管理业务及相关接口,整合和优化系统的组织体系,从合同发包、询价、询价评审、合同谈判、合同签订、合同变更、合同支付及合同索赔等各个环节,以信息化的方式建立起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使其能够有效服务于合同管理,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建立起有序的信息化合同管理机制。

4.4合同管理标准化与实际性相结合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标准化在管理的职责、内容及程序等方面具有规范性,但是考虑到每个合同在签约时的相对方、地点、时间、内容的不同,需要充分考虑合同管理标准化与实际性相结合。对于合同管理中通用的重复出现的问题,按照标准化的方式进行管理,而对于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又要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发挥合同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创造性,签订有利于企业的合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结束语

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标准化对企业签订合同具有明确的指导性作用,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能有效的规避合同风险,提高合同管理工作质量。核电项目设计与技术服务类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实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和完善管理程序,实施标准化的合同管理,才能真正构建精细的管控模式,打造精准的业务流程。

参考文献

[1]杨水琴.浅析设计院EPC总承包项目分包合同管理[J],科技资讯,2012年18期.

[2]岳振宇.标准化建设-供电企业管理提升之本[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16期.

[3]王松波.基于面向服务的合同审核工作流[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9年08期.

[4]肖磊,邱占洪,冯金荣.面向信息化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管理标准化探析[J],建筑经济,2012年08期.

第2篇:合同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1.更新观念,转换机制

从机构上,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市场合同部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物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于一体,有利于突出合同管理的中心地位,强化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克服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脱离的弊端。对于施工管理部,赋予其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有利于形成现场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解决现场调度长期存在的重进度、轻管理,重投入、轻核算的问题,改变“管干的不管算、管算的不管干”的局面,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专设工程技术部,以适应工程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需要,加强对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超前研究和科研攻关,为建设一流工程和创造最佳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实践证明,机关报的机构设置和职能界定,与我们预期的目标基本一致,新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已初步实现转换,并显示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2.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有效灵活的组织体系是实现工程项目的四控制(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四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保证工程项目三大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

3.实行标准化管理

3.1基本框架

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活动要素,可以构建筑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框架,其包括工作标准、工程技术标准以及管理标准,细化到每个系列的具体工作、具体事务以及技术要求和施工工序,与工程项目的特点相结合,制定出合理、适用的标准。其中工作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各类组织机构、职能业务工作以及项目工程所有相关人员的岗位工作等标准;技术标准是按照工程的施工范围,按照不同的项目、工序制定对应的操作规范;管理标准则是对各级、各部门、各工序进行综合性管理所遵照的标准。这三类标准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同时具备三类标准才能构成一个比较完整、严谨的项目管理标准体系,从而实现标准化的项目管理。

3.2项目管理标准化的实施

3.2.1建立与工程项目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并对工程相关部门、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基层班组长进行宣传教育,将标准化管理的精神传达至项目的每个人,要求每个工程项目从开始的组织上场直到最后的竣工结算,均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对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实施细则进一步的健全与完善,使得标准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2.2加强思想指导,营造标准化管理的组织环境

在实行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时,组织保证及组织管理的理念是保证其有效性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要加强项目相关人员的思想指导,营造一个适用于标准化管理的组织环境。具体而言可以由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正确的导向,在实行标准化管理初期,针对项目员工思想中存在的模糊认识与消极反映,要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将标准化管理的理念植入其脑海中,帮助其澄清认识,与项目管理者达成共识;第二,强化领导,各部门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协助项目管理者在项目工程中有序、持久的开展标准化管理,建立起职能部门责任制,尽可能做到部门职权内的事务按标准自主处理,无需请示上级,最终实现标准化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主导地位;第三,突出重点,虽然标准化管理所涉及到的面比较宽,而且内容比较宽泛,但是其中仍有重点可循,在实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在兼顾全面管理的同时突出重点,将对项目整体产生重大影响、相对薄弱环节的管理标准定为管理重点。分列条目,将项目管理的主要要素包含其中;第四,以典型推行标准化的深入,将一些执行标准化管理效果比较突出的部门作为典型先进,在召开项目现场会时可以将其作为样板,树立典型,请先进部门介绍经验,与其它部门共同交流,取长补短,从而推动工程项目整体落实标准化管理。

3.2.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标准化管理并非项目管理者语出一言就会得到彻底执行的,在实际的推行实施中,只在提高标准化管理的强制力,才能保证各项指标准效能的充分发挥。各个项目均需制定出贯彻标准化管理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将标准化管理的落实、效果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提高其推行标准化管理的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遵循奖惩分明、按标准办事的原则,鼓励主动、自觉贯彻标准者,触动标准贯彻不力者,从而在整个工程组织中形成一个互相督促、互相监督、共同运行的良性机制,保证项目各生产力要素的配置保持良好的状态。

4.加强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把公司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负责合同成本目标的总控制。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二级单位作业层负责执行管理层制定下达的目标成本分解指标,严格按照内部核算单价控制成本消耗,自负盈亏。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人员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技术措施,鼓励能工巧匠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为有效实施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总经济师以合同为依据,组织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确定项目目标成本,并负责层层分解和监督成本执行情况。总会计师对项目成本运行及实际消耗状况,对项目施工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计算和反映项目盈亏,检查成本控制目标是否实现,并总结成本控制的经验教训。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要对职工进行质量重要性教育,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开展质量宣誓活动,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建立质量管理的重奖重罚制度,用铁的手腕,铁面精神和铁的纪律来确保施工质量。在对质量事故责任者进行严厉处罚的同时,设立高额奖金,用以奖励工质量好的单价和个人。

【参考文献】

[1]周汝贝.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之探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1(3).

[2]吴俊.简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J].建筑工程,2010(3).

[3]古道葵.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探讨[J].管理科学,2010(4).

[4]黄理文.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探讨[J].工程技术,2011(5).

第3篇:合同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控制;成效

监理受业主的委托以合同为依据,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控制是监理任务的核心,从根本上讲没有控制就没有监理,控制是建设监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其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使监理控制有成效,就必须坚持控制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1 坚持控制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前提

监理程序是从监理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工作次序。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础上形成的,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就能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只有在受控状态下才能把握住施工过程中活动脉搏,适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监理程序可归纳为三大类,其一,为运行管理程序,主要为业主、监理、承包商二者之间联系及管理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其二,为监理内部质量体系运行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及其传递途径;会议协调;各种监理业务处理程序;资料的分类、整编、归档、各层次人员岗位职责;建设各方的关系及其处理。其三,就是围绕监理任务落实制定的外在控制程序,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进度控制程序、支付结算控制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索赔、工程变更、施工分包队伍审批、竣工验收等程序,这些程序是O理控制程序的核心与关键。

2 坚持标准化管理是做好控制工作的基础

监理项目标准化管理一般归纳为“形象”标准化管理、“现场”标准化管理和“文档”标准化管理三大标准化管理内容。

“形象”标准化管理就是把监理组织机构、监理工作宗旨、监理人员职责、监理工作程序、监理人员值班制、承包商质量体系等都要以一定的形象形式展示出来,以利从形象上就一目了然了解监理工作运行的概貌。“现场”标准化管理,就是预控、过程监控,复验和签认等都有规定程序、统一的内容要求,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相关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图表,做到每天有监理日记、每周有协调会议纪要,每月有监理月报,同时这些日记、纪要、月报都有统一的标准规格、规定的项目内容。“文档”标准化管理,包括文件归类按照统一规格,统一标准分门别类归盒归柜,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

3 坚持控制科学化才能提高监理控制水平和成效

控制科学化包括控制依据的科学化、控制程序的科学化、标准管理的科学化、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及合同管理与协调的科学性。

3.1 监理依据的科学性

监理控制成效直观表现在施工承包合同目标的实现,而合同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监理控制水平,同时取决于合同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施工承建单位完成合同目标综合素质,涉及建设各方的相互配合。监理控制的依据是监理合同和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主要反映业主给监理的授权范围、授权程度以及监理的物质基础,授权范围和授权程度直接决定能否充分发挥监理潜在水平和能力;物质基础决定了监理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投入,投人多少与高低,直接决定监理的控制水平与成效。施工承包合同是监理控制的主要依据,合同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直接决定监理控制的科学性。

3.2 监理程序的科学化

控制程序化虽然能控制相应的系统的行动,但并不能保证行动内容的科学化,只有当控制程序科学化才能更好促进合同目标的实现。监理程序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按照这些程序去控制,能否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能否把各自相应系统控制起来);其二,能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同时程序所涵盖的内容要满足相关要求并具科学性;其三,是否有利于化解和转化各种矛盾促使合同双方维护合同的严肃性,认真覆行合同中的权力与义务。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一系列程序化的监控使其各项程序中控制内容满足合同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规定,使其更具科学化。

3.3 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监理的方式方法要讲究科学化。监理方法科学化包含监理工作方法和控制方法科学化。其一,监理工作方法的科学化首先表现在监理思想方法的科学性,就是要在监理实践中坚持“两点论”,用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和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用公平、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处理施工合同中发生的矛盾。工作方法的科学化就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控制中分清主次,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即可迎刃而解(如制定工程质量目标控制点就是抓主要矛盾的典型);坚持严格监控与热情帮助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理方法。其二,监理控制方法科学化,主要指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强调监理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目标管理及科学化的统计资料分析,这些都构成控制方法科学化。

控制手段包括旁站监理,指令性文件,各种会议,支付手段,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工程测量,检测试验,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手段,运用这些手段时要得当,有度、合理、有效、技术先进等构成控制手段的科学化。

3.4 合同管理科学化

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进度目标和工程投资目标构成了施工承包合同目标,合同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监理在合同管理中决不能孤立偏面地追求某一方面,而忽视另外两方面,在控制中要合理、科学地统筹考虑目标的整体利益。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佳的项目目标控制方案,这是合同管理中最具科学化的一项工作。

合同管理科学化处理表现在:一是对合同必须融会贯通全面理解合同文件精神,在实践中及时提醒合同双方切实覆行合同;二是坚持监理决策要科学、严谨,一切依合同为依据,避免因监理决策失误引起合同索赔;三是合同索赔发生后坚持公平、公正,用客观的科学态度去处理索赔事件,既要维护业主的利益又要维护施工单位权益;四是审查索赔依据要严谨、科学、有理有据,保证索赔立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追溯性。

综上所述,控制科学化是做好控制工作的核心,只有坚持控制科学化才能不断提高监理控制成效和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合同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管理研究

一、律师事务所实施财务标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中提出:提升质量,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大纲中将提高服务标准化水平作为服务业高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总体要求中提出: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律师事务所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法律服务的产业化,达成奉献社会的目标。为了适应律师业发展的需要,丰富现代服务业的服务体系,律师事务所应着力于推进标准化建设。律师事务所的标准化除了可以防范律师执业风险外,对行业的发展也会起到助推作用。作为律师事务所标准化的重要支撑,财务标准化建设不仅是监管部门提出的要求,而且也是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财务工作必须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下开展,在业内现有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形下,实施财务标准化管理,必将提升律师事务所的核心能力。

二、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的概念及关注内容

根据标准化工作指南中的定义,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在标准化体系里,标准按层级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现有标准为律师事务所的标准化制定提供了框架,具有指导性和借鉴性。律师事务所标准化是基于服务社会和大众的目的,为了保证律师的规范执业,围绕业务设计一系列标准制度及条款的活动。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是从服务保障的层面制定的财务制度和实施活动,是律师事务所标准化战略的一部分,为律师事务所的业务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持。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管理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财务标准化是律师事务所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律师事务所应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根据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顺应各方法律服务的需求,服务于大局,通过标准化的实施,达到法律服务的专业化、降低风险,实现客户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双赢。财务标准化作为律师事务所标准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站在战略角度对财务标准化的制度和内容展开研究,只有在律师事务所的总体战略目标下实施的财务标准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

2、财务标准化对律师事务所特殊财务管理模式的考虑

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要借鉴标准领先者的有益经验,对行之有效的某些标准,要采用拿来主义,与此同时,要结合律师事务所财务管理的特点,创造适合自身的财务标准化模式。律师事务所的财务核算有别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其他行业也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律师薪酬、分配制度等方面。因此在进行财务标准化管理时,要综合考虑这些特殊方面。

3、财务标准化针对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设计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我国现阶段律师事务所的运作模式多样,以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为例,法律法规规定合伙人通过认缴出资,依法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但在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上,体现的多为“人合”性质,组织中的成员聚合在一起,业务的拓展除了借助律师事务所的品牌影响外,同时律师的自身能力也是业务拓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财务标准化基于现有的财务制度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会对原有的财务沟通模式造成冲击,在标准化实施的过程中,部分律师会因标准的改变,产生对财务标准化的抵触情绪,因此财务标准化管理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4、财务标准化对标准适用性的考虑

现代财务会计的职能不应仅局限于记账和做账,在遵循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财务人员应积极主动的研究财会业务,适时的进行创新。财务人员应对财务标准的适用性展开研究,只有适宜律师事务所发展的财务规则和制度,才是财务标准化所需要的。对财务标准化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应作为财务标准化管理考量的重要方面。

5、财务标准化与律师事务所其他标准的关系

财务标准化是实现特定目标的工具和方式,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待财务标准化,必须要同律师事务所的其他标准相结合。如果将财务标准同其他标准分离开来,那么这样的标准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财务标准化连同其他标准的实施,是否能提高业务效率,降低业务执行过程中的风险,达到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这应成为财务标准化管理的最佳目标。

三、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管理的要点

1、梳理规范财务制度,实施制度标准化

律师事务所财务部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在国家标准化体系下,结合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律师事务所特点的财务制度。对现有的财务制度进行梳理规范,是财务标准化设计的基本要求。由于律师事务所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因此制度的设计就要做到因事制宜。律师事务所的财务管理制度除了要从财务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会计科目的设置、资产的管理、财务报表的编报、财务档案的管理等方面展开外,还要考虑律师薪酬财务结算、合伙人盈余分配、发展基金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设计。

2、建立标准财务流程,确保流程标准化

律师事务所的财务事项大多都是每月重复发生的,对于这些事项可以建立标准的财务流程。通过印制财务流程手册等形式,形成规范的操作标准。财务流程手册的设计可以避免因财务人员流动造成的断档,新入职或轮岗财务人员可以按照流程手册的要求执行业务。通过建立标准的财务流程体系,事先对流程的合规性进行设计,从而保证律师事务所各类财务业务的有序进行。为了更好服务于律师的业务开展,财务流程的设计要结合法律业务的特点,应从业务的立案、审批、收费、归档等方面展开设计。具体财务流程应包括:接受业务委托时,向委托人出具明确的服务收费标准,委托合同的签订要事先进行利益冲突审查,获得审批人对业务的批准,委托双方合同订立后,方可到财务部门申请开具发票,财务人员要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查询案件信息,同时审核委托合同,核对无误后,才可开具相关发票,案件办理完结后,要及时进行归档。为了对每月的财务工作展开自查,可以通过设计财务结账清单的方式,通过对结账清单上所列内容的勾选,来检查每月财务工作是否已办理完结。

3、加强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标准化

制度设计的再好,如果不对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价,那么制度就行同虚设。通过财务标准化评价体系,对财务标准化进行有效的评价,才能完善财务标准化管理。各级财务人员是财务标准化的实际操作者,除了主管财务人员加强日常监督外,对财务人员采用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能推动财务标准化的实施,并能提高财务人员对标准化的执行力。财务评价的标准化,应通过具体考核指标的设计来实施,评价指标应同时采用量化指标和描述性评价指标,依据设定的考核指标,定期对主管人员和财务人员展开交叉测评,考评结果将被应用于人员的薪资变动、绩效福利等方面。通过评价的标准化,增强财务人员实施财务标准化的信心和责任心。

4、完善财务监督机制,保证监督的标准化

在现有环境下,任何制度的实施都必须进行监督,如果少了监督环节,制度的执行就会大打折扣。合理的监督反馈体系将能促进财务标准化管理,推动财务标准化的完善和改进,保障财务标准化的持续实施。以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为例,对其财务标准化的监督,可以通过监事会、合伙人大会及外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独立审计的方式进行。通过标准财务监督模式可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动财务标准化管理的持续改进。

5、适时改进标准流程,跟进业务发展

为了保证财务标准的可操作性,财务标准化应跟进律师事务所的业务发展,对耗时低效及不适宜的标准,应及时进行改进。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法律服务要求不断涌现,律师事务所应跟进经济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动向,拓展新的业务渠道。财务标准化管理应适应这种趋势,针对新出现的业务,不断更新和改进标准的实施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发挥财务会计的能动性,支持律师事务所更深层次的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律师事务所实行财务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操作的风险,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并为业务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是采用事先设定好的财务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财务人员的创造性。出于对更优财务标准的追求和自身能力的提升,财务及相关人员应对财务标准化的持续改进献计献策。律师事务所的财务标准化管理水平还需要逐步提升,希望日后能融入更多行业相关标准,各方提供更为合理的建议。只有凝心聚力,才能为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管理贡献一份力量,财务标准化管理也必将为律师事务所服务民生、服务大众,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S].2002.

[2]傅钧彪、周鑫泽:标准化:深化会计师事务所全面质量建设的新工具[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4).

第5篇:合同标准化管理范文

控制就是指“制约一个系统的行动,用最少的信息,实现最优的调控,使之适应于环境的变化,以取得最大的预期效果”。控制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保证目标,决策、部署安排得以实现的手段。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一个系统目标的实现。

工程项目控制就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地进行投资目标值、进度目标值,质量目标值与实际投资支出资、实际进度值、实际质量值进行比较,若发现偏离目标,则采取纠偏措施,以确保项目总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工程项目动态控制。

监理受业主的委托以合同为依据,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控制是监理任务的核心,从根本上讲没有控制就没有监理,控制是建设监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其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使监理控制有成效,就必须坚持控制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2坚持控制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前提

监理程序是从监理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工作次序。

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础上形成的,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就能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只有在受控状态下才能把握住施工过程中活动脉搏,适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例如,工程开工前须按监理规定程序报送开工申请书及相关施工技术文件,经监理批准后才能开工。这个程序无疑强化了施工承建单位充分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保证监理的正确意见被采纳吸收,实现了事前控制。施工过程中坚持单元(工序)质量检查验收程序,即上道工序没经监理检查验收,下道工序不能施工。这个程序保证单元(工序)质量在受控状态,实现了事中单元质量控制。工程出现质量事故,事故处理程序保证监理事后控制。从这个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程序可以看出,它反映了施工规律、顺序,它制约了质量系统的行动,保证工程质量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再如,工程款支付程序,它保证了支付这个系统按照一定顺序、一定的审批权限及相关的支付标准和要求高效有序运行,有效地控制住支付系统;其中没有监理工程师付款签证,承包商就得不到付款,这就实现了监理质量一票否决权,从而保证监理工程师在现场中心地位,故坚持监理工作程序化是做好监理控制的前提与保证。

监理程序可归纳为三大类,其一,为运行管理程序,主要为业主、监理、承包商二者之间联系及管理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其二,为监理内部质量体系运行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及其传递途径;会议协调;各种监理业务处理程序;资料的分类、整编、归档、各层次人员岗位职责;建设各方的关系及其处理。这些程序运转直接影响监理工作质量,它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内在因素,内在的根本保证。凡是成功的项目管理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质量组织体系,质量体系的优劣除反映在人员素质、专业配套、组织结构运转、效果可衡量性外,重要一条就是组织可控性,可控性依赖信息传递畅通,信息传递、反馈的途径就是程序。内部可控程序无疑来自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体现命令源,责任与权限控制;横向保证职能部门配合协调和信息流程。其三,就是围绕监理任务落实制定的外在控制程序,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进度控制程序、支付结算控制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索赔、工程变更、施工分包队伍审批、竣工验收等程序,这些程序是监理控制程序的核心与关键,它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保证先后开展顺序和衔接,保证监理监控不漏监,同时这些控制程序都在相应的系统中制约了系统的行动,保证各个系统在受控状态。监理工程师只有严格执行这些基本控制程序才能做好控制工作。

3坚持标准化管理是做好控制工作的基础

监理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把“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三方面监理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转化为标准化管理和控制,使每一项每一步工作都有统一规定、统一要求,都有标准依据,都有定性、定量的衡量标准。标准就是对随意性的限制,因此它是控制的基础。

监理项目标准化管理一般归纳为“形象”标准化管理、“现场”标准化管理和“文档”标准化管理三大标准化管理内容。

“形象”标准化管理就是把监理组织机构、监理工作宗旨、监理人员职责、监理工作程序、监理人员值班制、承包商质量体系等都要以一定的形象形式展示出来,以利从形象上就一目了然了解监理工作运行的概貌。“现场”标准化管理,就是预控、过程监控,复验和签认等都有规定程序、统一的内容要求,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相关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图表,做到每天有监理日记、每周有协调会议纪要,每月有监理月报,同时这些日记、纪要、月报都有统一的标准规格、规定的项目内容。“文档”标准化管理,包括文件归类按照统一规格,统一标准分门别类归盒归柜,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

监理标准化管理内容从内涵上可分为监理内部管理标准化和外部控制标准化两个方面。其一,内部管理标准化是监理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是规范监理内部组织运行行为和个人行为,使监理内部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好劣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具有可衡量性,以建立起奖优惩劣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是做好监理控制的内在保证和基础。其二,外部控制标准化主要是将工程质量、进度、支付结算、信息与合同管理转化成标准化控制与管理,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规定的标准化控制要求进行工程实施方案策划、实施、检查、纠偏、支付与竣工。诸如,施工过程中施工承建单位必须按照监理要求的内容标准、表报形式,报送各种工程项目签证、认证、检测、评定、支付等标准图表及标准化的各种验收资料。标准化控制一方面规范了监理服务行为,有利于监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限制承建单位在管理方面的随意性,推动他们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是外控标准化的主要目的,也是外在基础。例如,监理工程师要把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三结合的图表制定出来,需有相当的理论和工程经验才能做出,这样就强化监理对合同的全面理解,迫使监理工程师去钻研业务与监理理论;与此同时也要求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制定的标准化管理内容要求去做,推动他们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同时,若这些标准化管理得到业主的认可,只要监理都按照标准化去做,工程出现了偏差或没有达到合同要求,监理工作质量优劣也有衡量标准以利鉴别是非,客观评价监理工作,所以它是做好控制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4坚持控制科学化才能提高监理控制水平和成效

科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坚持控制科学化就是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中找出各自的内在客观规律和三者之间矛盾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监理工程师遵循这些客观规律去运作,以促进合同目标最佳实现,从而体现监理工程师的控制水平和控制成效。

控制科学化包括控制依据的科学化、控制程序的科学化、标准管理的科学化、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及合同管理与协调的科学性。

4.1监理依据的科学性

监理控制成效直观表现在施工承包合同目标的实现,而合同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监理控制水平,同时取决于合同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施工承建单位完成合同目标综合素质,涉及建设各方的相互配合。监理控制的依据是监理合同和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主要反映业主给监理的授权范围、授权程度以及监理的物质基础,授权范围和授权程度直接决定能否充分发挥监理潜在水平和能力;物质基础决定了监理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投入,投人多少与高低,直接决定监理的控制水平与成效。施工承包合同是监理控制的主要依据,合同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直接决定监理控制的科学性。

施工承建单位的综合素质是决定能否全面覆行合同义务,实现合同目标的根本保证。选准一个守信用、重合同,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是保证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一个与承包工程的规模、技术不相适应的不合格施工承包单位,监理是难以通过控制来实现合同目标的,能做到的仅仅是通过监控把合同风险减少到一定程度。因为社会监理性质属于技术服务和咨询而不是承包,不是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它的责任是通过科学的控制促进合同目标实现,而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监理工程师是否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通过科学的控制与管理转化矛盾,化解矛盾,把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对工程项目建设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减少合同风险。因此,衡量监理控制成败不仅仅直接地表现在合同目标是否实现,在建筑市场未完全规范的条件下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监理控制水平和水平的发挥,即衡量监理控制成效,一方面看所承建的项目合同目标是否实现,另一方面当合同目标没有实现时要分析产生的原因,考察监理的控制水平和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价监理对工程建设所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那么怎样考察监理的控制水平呢?那就是考察监控的科学化程度。

监理依据的科学性包括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令、法规,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质量标准、设计文件、监理合同、工程承包合同等。这些都是监理工作之本,都是从长期工程建设与社会实践中总结提炼的科学结晶,控制是否科学化的根本就在于是否按照这些依据去控制,守“理”者不问,违“理”者必究,执法要严明,做到铁面无私,一丝不苟,既要当好工程建设中的执法官,又要做好工程质量卫道士,对监理依据要全面理解融会贯通。科学的精髓是动态的,又是不断创新的,一方面严格按照科学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监控,另一方面提高大胆创新,积极慎重引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加以科学利用。对于合同的某些条款和设计文件中的不妥之处,积极通过一定程序一定审批权限加以完善、修正和优化使其更具科学性。

4.2监理程序的科学化

控制程序化虽然能控制相应的系统的行动,但并不能保证行动内容的科学化,只有当控制程序科学化才能更好促进合同目标的实现。监理程序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按照这些程序去控制,能否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能否把各自相应系统控制起来);其二,能制约相应系统的行动,同时程序所涵盖的内容要满足相关要求并具科学性;其三,是否有利于化解和转化各种矛盾促使合同双方维护合同的严肃性,认真覆行合同中的权力与义务。

例如,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坚持这个质量控制程序就可以把质量系统的行动制约起来,但并不等于控制内容就合理就科学,要使其具有科学化还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科学化监控,它包括预控(事前),施工过程监控(事中)和后期监控(事后),其中事前控制内容为:施工队伍技术资质能否满足合同要求;质量保证体系及监控系统设立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原材料、半成品及构件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鉴定与试验的科学性可用性;设计文件的会审与技术交底的科学性;测绘系统布设及精度能否满足要求。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审查内容包括①编制依据的科学性⑦施工程序安排是否科学③劳动力和资源供应是否相适应④施工的主要方法是否科学⑤技术组织措施是否科学。事中的控制内容为:工序质量监控科学化;质量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合理性;施工作业的规范性和检查科学性;单元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和各项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合理性;原材料、半成品试验与抽检的科学化;组织质量信息反馈的先进性。事后科学化监控内容为:工程验收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竣工验收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化。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一系列程序化的监控使其各项程序中控制内容满足合同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规定,使其更具科学化。

4.3监理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监理的方式方法要讲究科学化。监理方法科学化包含监理工作方法和控制方法科学化。其一,监理工作方法的科学化首先表现在监理思想方法的科学性,就是要在监理实践中坚持“两点论”,用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和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用公平、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处理施工合同中发生的矛盾。工作方法的科学化就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控制中分清主次,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即可迎刃而解(如制定工程质量目标控制点就是抓主要矛盾的典型);坚持严格监控与热情帮助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理方法。其二,监理控制方法科学化,主要指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强调监理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目标管理及科学化的统计资料分析,这些都构成控制方法科学化。超级秘书网

控制手段包括旁站监理,指令性文件,各种会议,支付手段,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工程测量,检测试验,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手段,运用这些手段时要得当,有度、合理、有效、技术先进等构成控制手段的科学化。

4.4合同管理科学化

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进度目标和工程投资目标构成了施工承包合同目标,合同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存在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监理在合同管理中决不能孤立偏面地追求某一方面,而忽视另外两方面,在控制中要合理、科学地统筹考虑目标的整体利益。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矛盾中求得目标的统一,寻求最佳的项目目标控制方案,这是合同管理中最具科学化的一项工作。

第6篇:合同标准化管理范文

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如下:

一、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建全监理标准化工作体系

我监理站进场伊始,就开始了监理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在监理站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严格依照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监理标准化管理文件》的要求,并结合新白广城际建设特点,制定和完善细化了我监理站监理工作各项管理制度。构建出结构清晰、职责分明、内容稳定、体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的监理工作管理制度。

我监理站《标准化管理文件》管理制度标准化内容涵盖了综合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投资管理、进度管理、财务管理、环水保及文物管理、物资设备管理、设备监造管理、建管物资设备管理、甲控物资设备管理、自购物资设备管理、物资设备档案管理、物资供应单位考核管理、廉政建设管理、内部管理等方面。

为了使制定的管理制度能更好的贯彻落实,有效规范监理管理工作,实施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我监理站对管理制度进行了细化、分解,形成了有效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例如:综合管理制度分解为:监理和施工用表制度、信息化及现场信息化反馈管理制度、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监理技术文件编制、记录制度、监理工作报告制度、工地例会制度、监理站宣传管理制度、“三集体”制度、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核管理制度、开工报告审批管理制度、日常检查、巡视制度、文档管理制度、工程验收制度、施工图管理和审阅核对制度、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设备检验、复验制度、工程旁站监理制度、工程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分包单位资质审查制度、架子队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即维护稳定工作管理制度等20项细化管理制度。

二、架构明确,职责清晰,提升监理组织机构执行力

(一)组织机构标准化

进场伊始,我监理站就按照合同要求完善了现场监理组织机构,并进行了科学分工,监理站按照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协调运转的原则,确保了现场监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施工全过程,为标准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根据本工程标段划分特点,为了高效开展现场监理工作,我监理站现场设置了三部一室(工程部、安质部、综合部、中心试验室),六个驻地监理组的组织架构。

我监理站现场配备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能独立解决现场问题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及其他监理人员。

    (二)岗位职责标准化

结合新白广城际监理工作实际,我监理站明确了监理各个工作岗位职责的责权划分,确定了岗位职责范围及各个岗位间的相互关系,制定了包括总监岗位职责在内的23个监理专业岗位职责,形成了自上而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参与的管理环节。岗位职责合理有效的分工,促使监理人员明确了自己的岗位职责,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岗位职责任务。

(三)监理工作行为标准化

在开展现场监理工作过程中,为了确保现场监理工作行为标准化、统一化,严肃工作纪律,遵守监理执业准则,维护企业信誉,“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执业,我监理站以监理工作行为标准化为抓手,全面开展了现场监理工作。

1、树立监理人员良好形象。我监理站为现场监理人员统一配备了工装、工具包、安全帽、胸牌等物品,要求现场监理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统一着装、佩戴安全帽、身背工具包、挂牌上岗。

2、严肃监理人员工作纪律。要求监理人员开展现场监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监理合同所承诺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坚持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公正的立场,公平地处理有关各方的争议;严格管理施工单位,实事求是地向建设单位反映现场建设的实际情况,绝不袒护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经常向监理人员进行廉洁教育,绝不能向施工单位吃拿卡要,杜绝一切受贿行为。不泄露所监理工程需保密的事项;不在任何承建商或材料设备供应商中兼职;不擅自接受业主的额外津贴,也不接受被监理单位的任何津贴,不接受可能导致判断不公的报酬。

    (四)监理人员考核标准化

全面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是监理工作标准化的主要部分,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标准化工作就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标准化也就成了一纸空文。为了把标准化落实到实处,我监理站制定了监理站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成立了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把绩效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评。考评重点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德: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十德)、工作作风(十风)、廉洁自律;能: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执行力、组织协调能力、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和疑难问题的能力;勤:吃苦耐劳、工作效率、奉献精神、出勤情况;绩: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获奖情况、突出业绩、受批评处分情况、交办任务完成情况。

绩效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考核低于60分的为不称职,60-69分为基本称职,70-89分为称职,90分及以上为优秀。连续两次考核为基本称职,定为不称职。

考评结果应用。(1)根据考核结果核定绩效工资数额(绩效工资基数*本人绩效工资系数*考核得分/%=绩效工资);(2)对考核优秀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连续两年优秀的加倍奖励,连续三年优秀的给予晋级,连续四年优秀的,给予晋职;(3)作为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4)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5)对基本称职的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考核基本称职的给予降低一级岗位工资或给予一定处罚,连续三年考核基本称职的给予降职或调整工作岗位;(6)对考核不称职的,给予6个月的整改期。整改期间不发绩效工资,整改合格的可继续留用,但要降低一级工资;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给予降职或调整工作岗位;连续三年考核不称职的,给予清退处理并解除劳动合同,报集团公司备案。集团公司根据考评结果通知各子、分公司禁用连续三年考核不称职的员工。

(五)教育培训常态化

为了提高监理人员思想认识、从业操守、业务技术水平,我监理站在开展现场监理工作过程中,对监理人员陆续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

1、标准化宣传教育

我监理站利用监理工作月度会组织监理人员学习上级有关“推进标准化管理”的文件,学习标准化管理有关办法,学习监理站的监理标准化管理文件、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学习过程中,要求每一个监理人员结合监理工作实际,查找自身在落实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下步解决措施及方法。确保在现场监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得到实效。

2、常抓日常安全质量教育

    监理站每月组织召开一次监理工作月度会,召开一次工地例会,召开一次安全质量分析会,利用会议传达上级最新文件精神及相关规定;通报监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要求施工单位确定责任单位、整改责任人,制定相应解决措施;通报相关的安全质量事故、施工监理不良行为。认真学习,反推管段是否存在相应问题及安全质量隐患,做到有问题及时整改,有隐患及时整治,杜绝因管理漏洞、意识淡薄、违规作业引发的安全质量事故。

3、新进场监理人员岗前教育培训

我监理站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实时组织对新进场的监理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执业道德教育、工作纪律教育、对应专业培训、监理规范学习、标准化文件宣贯、岗位职责交底、监理程序交底、监理细则交底、监理标准用表交底等方面进行全面教育培训,培训完后进行考试,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4、外派教育培训。

    做好监理人员的教育工作也是监理工作人员配备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之一,监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建设需要。

        5、现场培训

        考虑到不同工区在施工过程中各有特点,为了加强监督管理,有效开展监理工作,使工程安全质量落到实处。监理站不定期组织现场监理工程师、各工区管理人员进行跨工区现场培训。做的好的方面进行观摩学习,做的差的方面进行警示教育,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有效全面的把控工程安全质量。通过现场培训,提高了现场监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提高了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建立监理人员多形式学习通道、平台

为了不断提升监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强化综合素质,我监理站鼓励监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鼓励参加国家、各部委及培训机构组织的工程管理、技术教育培训。监理站建立了监理工作沟通平台(群),及时最新文件、管理办法、新标准、新工艺、视频影像、安全质量信息、专业课件、好的办法做法视频,实现平台共享,展开自学提高,学习平台开通以来,我监理站监理人员现场管理、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有效推动了监理工作的开展。

       三、强化监控,动态控制,实现过程控制标准化

过程控制标准化是将现场标准化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是监理人员采取各种检查、检测手段,对建设项目从开工到竣工进行全程监控,将过程控制具体化、定量化、系统化,形成过程管理工作标准。

    (一)内业资料标准化

    为完善监理、施工基础资料,保证资料的规范性、完整性。针对基础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我监理站对各类文件、通知、通报、监理指令、旁站记录、工序报验、纪要、台帐、报表、规程、措施等资料统一了标准和格式,做到了内容齐全,数据准确,统一归口,全部建档管理。

联合施工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基础性施工用表格式、检查项目、检验项目、验收内容、验收标准、评定用语进行了详细分解固化。形成路基工程施工用表、桥梁结构及涵洞施工用表、隧道工程施工用表、车站工程施工用表(分地上、地下、地面车站)、轨道工程用表和相应工程施工内控记录表。整体装订成册,下发施工单位各工区,要求施工过程严格按照的检验批等施工用表形成相应过程管控验收资料。

(二)审核验收标准化

对监理合同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等过程控制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到各个监理工作阶段、各个监理环节,按照持续改进和闭环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实现监理工作、监理程序的标准化。审核开工报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及验工计价工程数量;注重加强作业标准制定、原材料质量管控、工序工艺控制、作业标准,以及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标准的执行等具体工作,以标准化作业落实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监督和检查施工单位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对施工行为进行监控、督导和评价,对工程实体质量实施监控,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参加单位工程质量检查验收,使施工行为符合规程规范,工程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三)报验程序标准化

按照珠三角公司关于严格工序报验的要求,我监理站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工序报验程序自检合格后,申请工序报验,要求现场监理认真履行监理职责,对报验项目逐一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并将工序报验单存放在现场监理处,随时备查,报验资料不得滞后。

工序报验工作开展以来,有效的防止了上道工序验收不合格转入下道工序施工,使工序转换更加明确,工程质量把控更有保障,检验批资料整理完整、及时。

(四)工序质量样板验收标准化

为有效控制项目的工程施工质量,预防质量通病,消除重大质量事故和质量隐患,提高工程质量,落实标准化建设工作,执行工程施工样板引路,工序质量样板验收的原则,我监理站自开工以来,组织进行了已开工单位工程工序的质量样板验收。

工序质量样板验收程序标准分为内业验收和外业验收。验收前施工单位需提交工序质量样板验收自评报告,现场监理工程师对验收工序质量管控情况、内业资料形成情况逐一进行检查验收,并形成相关验收记录。验收组统一对样板工序施工质量进行实测、实量,并审核相关质量保证资料和原材料质量检测资料。验收组对样板工序给出明确的合格或不合格结论。

工序质量样板验收通过后,要求施工单位要依照样板工序施工质量标准进行施工,驻地监理要以样板工序质量标准进行验收,不得降低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通过全面推行工序质量样板验收,以样板示范,引领后续同类工程的标准化施工,以提高项目的施工工艺水平和技术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工效,确保质量,创造更多精品工程。

四、强化管理,求真务实,实现现场管理标准化

建设项目现场是各种建设要素的集合,是监理单位实施标准化的载体。监理现场管理标准化是将监理的现场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定量化,实现施工现场文明、规范施工。

(一)监理依据管理标准化

我监理站根据“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将现场控制工作具体化、定量化,形成现场监理管理工作标准,按照工作标准实施管理。根据批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作业指导书,按监理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将监理工作进行分解,对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程序进行细化,并纳入监理人员工作手册。

我监理站目前编制完成了《桥梁工程监理工作电子手册》,后续将陆续进行隧道、路基、车站工程监理工作电子手册的编制工作。监理工作电子手册的实施使现场监理有章可依、科学严谨、程序规范;使现场监理工作有了尺子、标准;使现场监理工作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监理工作电子手册体现了标准明确、程序细化、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二)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

为了确保管段工程质量达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全面落实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的质量控制目标,全面推行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我监理站严格落实质量控制程序化,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现行的建设标准、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合同文件及技术标准进行组织施工,落实工序质量样板验收规定。组织现场监理对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理。对施工测量放线成果进行复验和确认;对工程材料、成品、半成品进行试验检测,严禁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实体。

(二)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

为了有效遏制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杜绝发生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安全目标,完善安全控制系统化建设,实现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我监理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安全措施是否与工程施工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检查施工单位在高风险工点施工过程中是否按照已批准的安全专项方案组织施工,检查现场大型机械设备安装、脚手架搭设、起重吊装作业、深基坑开挖、临边防护、临时用电、防洪、防汛、防台风等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积极预防、整治隐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标准化管理,使管段施工工点施工安全处于平稳可控状态。

(四)工地管理标准化

为了实现文明施工、作业标准、人员履职、管理到位、防护齐备、设备可靠的标准化工地管理目标,我监理站督促施工单位遵循因地制宜地原则,合理进行平面布置,生产、生活用房分开建筑,保障安全,逐项落实防寒、防暑、防火、防洪、防台风等相关措施。施工现场统一规划管理,设置六牌一图,统一设置各类公告、标志牌。设备、机具和材料存放在固定位置,摆放整齐,保持工作面宽敞,提供良好工作环境。施工现场坚持工完料清,垃圾杂物集中堆放,及时处理。施工废水、严禁乱排,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泥浆采取了三级沉淀,集中外运处理。目前,管段工地整体局面良好,基本实现了工地管理标准化。

(五)风险工程管理标准化

为了实现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通过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将其定量化,进行分析和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措施,以避免风险发生;或在风险发生时,使损失量减低到最低限度。我监理站在监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根据本工程特点,认真查找存在的风险源,识别风险概率,提出监理意见,协助业主完成工程风险分析,配合完善风险对策,并遵照执行。

五、监理标准化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我监理站自严格贯彻落实标准化管理以来,监理标准化管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具体表现在工序报验、安全隐患、试验检测、内部管理培训等方面。

(一)工序报验

    工序报验工作开展至今,管段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工程质量,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显著上升,由工序报验开展前的93.1%,上升到目前的98.5%。

(二)安全隐患

    自严格执行标准化管理以来,施工驻地、现场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不安全因素逐步消除,安全隐患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高达75%。

(三)试验检测

试验检测在标准化管理开展后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进场原材料合格率、试验平台报警率、拌合站平台报警率在标准化管理开展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比较执行标准化管理之前原材料合格率由之前的96%,上升到了98%;试验平台报警率由之前的6.12%,下降到了0.58%,下降百分比高达90.5%;拌合站平台报警率由之前的1.45%,下降到了0.07%,下降百分比高达95.2%。

(四)内部管理培训

第7篇:合同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管理创新 工程项目管理 管理方法

(一)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中的组织机构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我国建筑业在施工管理体制中移植和创新的一种即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管理方式。施工项目组织机构管理与企业组织机构管理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组织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功能,提高项目整体水平,以达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企业在推行项目管理中合理设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首先要做好组织准备,建立一个能完成管理任务,令项目经理指挥灵便‘运转自如、工作高效的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供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组织保证,一个好的组织机构,可以有效的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有效的应付各种环境的变化,形成组织力,使组织系统正常运行,产生集体思想和集体意识,完成项目部管理任务。推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的必然要求纵观以往传统施工管理方法的弊端,无一不与管理无标准、不规范相关联。实施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即是倡导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推动项目管理趋向规范,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强化企业管理基础建设的必然要求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些工程项目亏损的重要原因,是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所致。因此,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施工企业扭亏增盈的有效途径。

(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框架和特征

1. 基本框架依据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面活动要素,构筑出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工程技术标准三大系列标准框架,以每个系列的每项具体工作、每件具体事务、每种技术要求、每道施工工序为一个小单元,结合本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出具体标准。

其中,工作标准主要包括项目部各级各类组织机构工作标准、各项职能业务工作标准及全员的岗位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主要针对项目的管理客体,分项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主要依据所担负工程的施工项目范围,分项分工序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操作技术规范。三类标准之间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一个较为严密完整的项目管理标准体系,使项目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始终处于标准的控制和调节之下。

2. 基本特征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创新性:

(1)创新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对以往传统管理方式的一种扬弃和创新,突出制度标准管理,较好地克服了人治管理的随意性弊端。

(2)科学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制定标准,而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而形成的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3)系统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根据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将项目管理规章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类,形成一套与项目管理相适应的标准体系,从而使工程项目全过程各项工作的开展、各种管理的实施、各种技术规范的执行,全面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范畴。

(4)实用性。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依据项目实际制定各项标准,每项标准既有总体要求,又有细化要求,既有原则性规定,又有具体性规定,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这样制定的标准,不仅针对性强,且具可操作性强,又便于考核。因而能使职工在执行中既知道坚持什么样的标准,又懂得如何去落实标准,从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三)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质量管理

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为全面系统的把质量工作落实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师目标,使之更具备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2. 人、材料、施工机械的控制

(1)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2)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显然在施工项目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举足轻重的。

(3)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

3. 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

在施工项目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实施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效果

实践证明,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适应施工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它的实施对于确保工期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都显示出较好的效用。

1. 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一是改善了管理状况。由于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把项目的各项管理要素组成更加严密的有机整体,改变了以往项目部领导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使项目部领导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想全局、抓重点,争取了工作的超前性和主动权。同时,业务职能部门因有了明确的职责和标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了工作效。二是增强了管理实效。由于标准化管理将项目的工作、管理、技术要求,制定出定性、定量的规范,可操作性强,加之奖惩严明,改变了以往工作无章可循的弊端,使职工逐步养成了按标准办事的作风,增强了管理的力度和效果。三是提高了管理素质。健全的管理标准,为大批新走上管理岗位的人员提供了管理依据,为施展才干创造了条件。为企业发展生产经营锻造了大批的经营管理人才。

2. 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确立了更高的起点和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全公司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和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自年初推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以来,全公司工程质量合格率均保持在,优良率以上,实现了“大工程创名牌,小工程出精品”的创优目标。

3. 加快了施工生产任务的完成 工程项目实行标准化管理,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促进了项目管理的整体优化,提高了合同履约水平,年完成工程任务总额逐年提高,一年完成工程任务总额亿元。

4.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明晰了项目的责权利关系,促使职工在施工生产中加强责任成本核算,树立勤俭节约、增收节支的意识,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有效促进了全局经济效益的提高。

5. 强化了施工队伍的全面建设 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重在标准化,突出全面性,有效地克服了以往工程项目管理中只顾眼前生产、不顾队伍长远建设的问题,尤其是把“三线建设”文化线、生活线和卫生保健线纳入标准化体系,有效改善了一线职工的生活环境。同时,由于规定了职工的日常行为准则,职工的行为得以规范,日常工作井然有序,工余活动丰富多彩,从而使职工队伍呈现和保持了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

结语:综上所述,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 是推进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以此为切人点,可以带动施工企业整体素质的优化和管理进步。创新、改进是永无止境的,企业的管理体系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保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才能推动公司运作的规范化,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管理平台,更好地拓展业务,参与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王组合等著。现代工程项目管理,2007,01.

第8篇:合同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has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is advantageou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is analyzed,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工程施工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施工的项目也逐渐增多,当中的质量、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目前各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来分析,基本建设的期是必须要重视工程的标准,要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的同时,提高效率。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推行标准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标准化管理的提出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搞标准的最佳途径。

一、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重要性

(一)规章制度的标准化

针对施工项目管理以及施工技术标准进行细化,构建全面的质量、技术、安全、设施、物质、成本、财务等管理制度,构建成细化指导书、施工作业细节卡片,构建实施考核的标准,从而形成操作有序、实施有规范、过程能控制、结果有考核的工程施工管理制度体系,从而让每一项工作都有制度可行。

(二)人员配置标准化

工程施工企业根据投标承诺、客户要求与工程的实际情况,严格坚持精干高效的施工原则来设置项目部,配置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才。以架子队模式为出发点构建作业团队,力求每一个岗位都能满足管理要求,人员素质能满足岗位的要求。

(三)现场管理标准化

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以现场为基础,将现场布置、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设施管理、技术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等等工作,从而实现规范管理与文明施工。

(四)过程控制标准化

工程施工过程标准化,首先确定建设单位,从而将其纳入合同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等过程控制目标,将之实施细化,最终形成过程控制的标准,并严格根据相关工作准则来实施每一环节的工作与管理每一个施工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标准化管理的推行是为了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过程建设标准化体系,坚持以科技成就与优秀经验的综合为出发点,严格按照国家工程施工的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建设环节制定并执行统一的质量、进度、安全、环保与廉政风险的等控制标准,而且可以在一个项目中一直使用标准化管理的准则。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谐共处的“多赢”局面。

二、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将施工企业一直以来积累的管理手段与经验进行一个总结,从而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出优势,最终制定出工程施工管理标准、施工标准、岗位工作收藏等项目制度管理体系,构建出以架子队为目标的项目施工组织体系,而且有助于形成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机械化的支持体系,最终提升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

(二)有助于保障施工的质量、安全

在工程施工中使用标准化管理,其本质是为了构建以质量安全为中心的项目管理体系。要切实抓好跟质量安全有关的制度建设、人员配置、细节控制与现场管理等环节,长期坚持“两不一键”的优秀管理精神与工作态度,有助于保障工程施工在运行中都能严格遵循标准与准则来开展,实现有效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目标。

(三)有助于防范施工企业经营的风险

在工程施工中推行标准化管理,特别需要重视架子队施工模式后,施工企业中架子队属于自身队伍,因此,在经营目标与利益追求上的取向应该与企业保持绝对的一致,有助于企业开展直接并且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避免劳务经济上的纠纷,控制企业效益流失的程度,逐步减轻施工企业经营上的风险。

(四)有助于树立施工企业的良好形象

大力实施标准化管理,有助于加强施工队伍的建设,能更好的将施工程序进行规范,对施工细节进行严格规范与控制,最大限度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提升工程施工的效率。而且有助于对台帐与基础资料的完善,将基础工作做得更加规范。有助于加强标准化工地建设,加强项目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对驻地建设与现场有形化宣传进行规范,最终帮助施工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施工人员标准化管理意识差

工程施工过程中大部分职工是民工,即使是一些管理人才也是从一线职工中提的,虽然曾经接受标准化管理的相关培训,但是针对学历素质方面来说有很多的问题,从而让职工在标准化管理内容的掌握上比较缺乏。其中体现在:没有清楚的理解到标准化管理的内容,特别是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较差,施工过程中只是疲于应付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而不是积极的去完成对应的标准化管理任务,这些现象必然为工程埋下各种隐患。

(二)标准化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大部分工程施工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当中都有一定的奖励制度,但是这些奖励机制还存在不够完善、不够全面、不够力度等等问题,并没有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实行与考核坚持实行“以质论价”,还是以传统的方式,将贯彻转化为硬性指标,这些必然会限制施工人员遵从标准化管理的积极性。实际上在标准化管理体系过程中,很多工序都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因此,没有针对标准化管理作出明确的规定。面对这些情况如果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往往为了节约时间,质量上是得不到保证的,这些都是因为激励机制的不够完善而引发的。

(三)标准化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跟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创新。施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受到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施工设备上出现变化,虽然操作区别不大,但是操作要求与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区别。另外,标准化管理体系中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还以传统的记分标准实在过于太被动,而且很容易造成施工安全隐患。

四、加强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实施标准化管理,工程质量控制是基础

工程的生命就是质量,更是项目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工程施工的质量。一是,设立专职质量。环保、安全、监督小组。人员应该有筹建处、总监办、施工单位的抽调的项目工程师组成的,对施工过程进行不断的检查。并坚持实施“一岗四责”的制度,管质量就必须管安全,也必须管环保、管廉政。

(二)实行质量抵押金制度与工程质量责任人追究制度

不断探讨建立健全质量抵押金、工程质量责任人追究制度。

(三)重视隐蔽工程的质量

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隐蔽工程验收评定标准进行是定,要落实项目监理师的相关岗位责任,针对难点、重点部位进行全控监理。

(四)建立工程进度的日报、周报、月报制度,加强对施工进度的控制与检查

构建地方工作日报制度,要及时发现、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将矛盾顺利化解,杜绝出现群体上访而影响工期的情况出现。积极推广成熟的标准化管理方法,确保施工过程中工序无缝衔接。严格根据工程建设中每一个过程的特点,要有针对性的组织与开展相关竞赛活动,形成合力开展工作的局面。

(五)标准化管理要落实工程安全的控制

严格按照“分工负责,层层落实”的工作原则,实施每层鉴定安全责任状,逐渐构建安全生产责任的整体体系。构建并完善隐患排查制度或者现场处置的方案等等。针对关键工序与重要部位要严格实施监理全过程的制度。整个旁站建立的部分都要坚持实施昼夜建立。严格把好每一个施工技术的关卡,严格把握材料关与质量验收关。

总之,关于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真正认识到标准管理化的作用,并且落实全面开展,必定了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第9篇:合同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标准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标准化体系构建依据

(1)与企业管理技术事项对应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所必须贯彻的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如标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计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设备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等;

(2)有关企业管理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标准部门及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不少管理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价值工程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等等。对于“贯标”企业而言,还有贯标体系内的标准;

(3)企业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实践经验。每个企业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企业管理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都形成和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和生产经营中的管理技术,这些也是企业制定管理标准的基础和依据;

(4)现代化和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国内外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实践中,总结和创新了不少现代化管理方法或先进的科学的企业管理法。如:目标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网络技术等等。

二、化工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原则

结合企业管理特点,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管理标准体系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执行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

(2)管理标准体系应有利于改善经营管理,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

(3)管理标准体系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如 ISO 系列标准等;

(4)管理标准体系应与企业的其他管理体系相互协调一致;

(5)管理标准体系具有公司管理体制改革和项目管理的特点,适应公司中、近期工程建设业务发展的客观要求,按照企业管理职能制定标准,不能按照现行的管理机构制定标准;

(6)企业应充分吸收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结合实际,将其应用在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

三、 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两张皮”。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已经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ISO14001环境保护、SA8000社会责任等体系认证。与此同时企业也建立健全了数量众多、内容齐全的与标准化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与标准化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有的并没有真正“落实到管理上,体现在实践中”,只是每年在汇报总结或者外部审核时才抛头露面,平时基本束之高阁。

二是“夹生饭”。有些企业在标准化管理推行过程中,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遵循客观规律,没有从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管理标准定得太高、太空、太远,缺乏科学性、实践性、可操作性;有的没有企业的文化体系相结合,就是没有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即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和发展战略等不能紧密结合;有的照抄照搬别的企业先进的管理标准,抛弃了企业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放弃了企业优良的文化传统,使企业的管理层、操作层难以认同,无所适从。

三是“靠边站”。一些企业在标准化管理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上热中温下凉”的现象,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通病。由于主客观的因素,一些施工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往往在“工期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的借口下靠边站,为施工生产让路,放到从属和次要的位置,有的甚至会因“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理由而被忽视和违背,阻碍了企业标准化管理推行和实施。

四、当前做好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建议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时时事事体现公正、公平、公开,让被管理者清楚自己的权益和职责,让员工明晰标准,遵守标准,尊崇标准。做到标准化管理中的每一个决策都要有法可依、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章可循、每一项考核都有依据,每一项工作都有标准,真正做到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尽量淡化人为因素,防止企业领导的指示凌驾于标准之上。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提高员工的高度自觉性。让标准化管理真正深入人心,成为每一名员工都自觉遵守的行为,自觉按照标准化的管理理念开展工作,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让结果达到标准,就会实现事事有标准、人人讲标准、处处达标准的工作目标。真正地让标准化管理成为企业的工作模式、成为员工日常的工作习惯,这样就可以防止“两层皮”、“靠边站”问题的出现。

2 健全组织结构,完善标准化体系

企业要推行标准化管理工作,就必须根据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发展战略和管理目标,健全完善标准化体系。首先,要成立有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参与的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和企业愿景、发展规划相适应的标准化任务,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标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队伍,负责并推行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全面工作。要遵循GB/T 15496《企业标准体系 和要求》、GB/T 15497《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GB/T 15498《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和GB/T 19273《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的要求,建立健全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个子体系。要体现全面系统、层次分明、科学先进、简便易懂、实用有效的原则。只有夯实标准化体系的基石,增强标准实施的能力,加大落实标准力度,提高标准的执行力,才能真正解决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夹生饭”的问题。

3 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标准化工作人员素质

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企业的学习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全体员工进行有关理论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特别要加强工作人员标准化内容的学习,要及时学习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不断充实标准化相关的新知识,学习新技能。通过学习培训,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充分调动员工贯彻、推行和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企业员工的标准化观念和意识,充分发挥标准化综合效应。同时要加大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要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标准化是企业的灵魂”的观念深入人心。

因此:企业标准化管理是现代化企业卓有成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 石油化工有害物质防护手册[TQ].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10.01

[4] 智恒平.化工安全与环保[J].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03.01

[3] 刘畅,宋文华,舒宜.安全标准化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实施研究[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