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源网络范文

资源网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源网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资源网络

第1篇:资源网络范文

1.1资源的重复开发且不重视应用

在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上,多数院校都非常重视资源的研发,获得奖项的资源十分多,但是对资源的利用却鲜有人重视,同时过度的重复研发成为导致资源共享不利的源头。

1.2太过“自我”

很多高校注重自我资源的研发,甚至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同样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一所两所院校有这样的想法还可以,但是每一所院校都持这种想法的话就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开发。每一所学校都想在有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成为兼容并包的综合性学校,这样就使得资源大量地被浪费,如果每所院校都能在资源共享上多下工夫就可以避免大量资金的投入,同时取得更好的效果。

1.3重视专家评价

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上很少有学校重视学生对资源的评价,这就造成教学资源虽然满身“荣誉”,却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综上可知,影响我国网络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根本原因就是“面子工程”。没有人关心网络教育的实际应用,只要资金投入了,建起来了就算完成任务。

1.4网络教育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地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受到的限制,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个性化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则是慢慢吸收理解,学生无法一次性地全部接受,产生厌倦的情趣。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教师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由知识灌输者转变成知识引导者,同时还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形式,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开展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国外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状况

国外的网络教育不仅起步早,教育理念也比我们先进许多,通过对国外网络教育的调研,可以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认识我们的不足。

2.1美国的网络教育

美国的网络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第一梯队国家之一。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丰富是因为除美国政府之外,很多高校和民间组织都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上,美国人会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同时在建成之后保证资源的高度共享。这就保证不会出现大面积重复的网络教学资源。在美国通过政府建设的大型信息中心有以下几个: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由教育部、教育科学院和国家图书馆建设,其中建设计划周密、功能强大、文献丰富,同时配有简单的搜索引擎和专家咨询服务等;联邦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全美的学生和教师共同提供学习资料。另外还包括麻省理工和俄亥俄州图书馆建立的教学系统,在这里很少有资源重复建设的地方,充分享受资源共享带来的快捷和资金的节省。

2.2加拿大的网络教育

加拿大也是通过政府发起项目,建立面向所有加拿大人开发的网络教学资源。

2.3澳大利亚的网络教育

由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的特点,必须大力发展远程网络化教育,所以早在1995年,澳大利亚就已经开始网络教学的开发,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综上可以看出,国外在网络教学上的重视以及避免资源重复建设造成浪费方面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3国外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经验总结

3.1主体多元化

在国外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上多以政府为主体,但是不排除其他机构和群体建设的教学资源。这说明在建设的态度上外国一般采取的是兼容并包的态度。具体主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政府机构为主体,包括ERIC、FREE等等;第二是各类名校或者高校联合建立,包括MIT、NTU等;第三以专业的学术协会为建立者,包括EdNA和FLAG等等。

3.2政府提供主要经费

在对国外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调研过程中可以发现,以上这些网络教学机构的建立经费都是由各国政府出资。事实上,网络教学资源关系到的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未来,由政府出资名正言顺、合情合理。

3.3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在国外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许多世界知名的IT企业或通过软件或通过硬件进行支持,因为这些企业能够看到教育对于国家及民族的重要性。同时由于企业的技术力量相对雄厚,并且管理方面也足够灵活,这可以不限制学术的交流和借鉴,并且提供稳定的服务。

3.4资源共享

在资源共享上分为免费和付费服务两种,在学术上的资源共享一般都是免费的,只有用于商业利益的共享才需要付费,一方面保证了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也为人们提供了最大化的便利。并且无论免费还是付费资源,都由政府机构保证资源的权威性,不会出现信息错误以及质量低劣的服务。

3.5学生评价系统

每年都会有专家和学生共同对反馈的意见进行处理,这就保证以上的教学资源不是仅仅为了应付专家的考核,更多的是面向学生寻找应用上的不足。通过这样一个系统,可以保证网络教学资源的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4国内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反思

4.1政策指导

针对国内网络教育缺乏资源共享这一情况,教育部通过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把建立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作为网络教育重点发展对象。

4.2陈旧的观念

很多国内学校都被“要有自己的办学特点”这样的传统观念所束缚,所以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上也力图保证自己的办学特色,但是这样的观念与网络资源共享是格格不入的,考虑到网络教学的其他要求,就必须要有切实的改变。首先就是改变传统的观念,认识到网络教学的意义。

4.3成立区域联合机构

国内67所高校组成的教学协作组打响了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第一枪,之后在农林和师范院校同样成立了协作组,众多的网络教育队伍开始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网络教育平台。

4.4制定技术规范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成立之后,已经开始着手根据世界先进技术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相关的远程教育技术标准。有了此规范之后,网络教育技术设计结束了无规可循的局面,同时不同院校重复设计这一情况也会有明显的改善。

4.5建立试点

任何项目的上马都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功的,针对我国以往网络教育存在的弊病,在试点阶段一定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解决掉,绝不可以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况,要在试点阶段就呈现出最好的一面。

4.6正确认识评价的意义

要知道网络教学不是为了应付专家们的检查和评价,评价是要由学生提出,并且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改变。这需要我们认识到网络教学系统是为谁服务的,是向谁负责的。网络教学系统是为学生服务,向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的。

5形成良好的共享机制的诸多因素

要形成良好的共享机制,并不是很简单的事,人类出于自私的天性,都希望事物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人人都这么想就很难把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所以针对这一个问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变化。

5.1改变陈旧的理念

基于网络教育的特点做出相应的改变是网络教育发展的基础。网络教育具有什么特点呢?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网络教育是集协作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教育平台,是符合终身教育这一理念的教育平台。针对这些特点就要在各院校间建立开放协作的观念。首先是要在教学资源建设上实现共享,这样在不同院校之间的协作之中同样可以提高水平相对不足的院校的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与资源的互动,在学生能力提高的同时可以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让学生作为教学资源的受益者的同时也成为教学资源的创造者,这样才能为网络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不要搞重复建设,重复建设是财力和人力的最大浪费,在资源使用上以资源共享为除教学质量外的第一目标,同时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能让作者寒了心,才能保证资源的开发上能够有后续力量。

5.2以政策为导向

这里所说的以政策为导向不是被动地接受国家的政策,而是需要为国家政策的方向提供自己的建议,发挥个体的力量和优势,看国家看不到的地方,从而为网络教育的提升尽自己的责任。

5.3有组织有发展

从建立小范围的学习组织出发,逐步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教育组织,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整合所有教育资源,做到完全的无冗余的网络教育系统,整合所有优势资源,让网络教育成为现代乃至未来教育的主流,成为教育这块蛋糕的重要部分,而不是奶油上的点缀性质的水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网络教育的全部优势。

5.4充分考虑共享的有偿性

由于要实现完全开放的共享机制,这里就不得不考虑到共享的有偿性。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完全放弃利益的贡献自己的资源,毕竟人活着是要吃饭的,所以有些人以此为生存手段也在所难免,这样就需要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有偿共享资源提供空间。

6总结

第2篇:资源网络范文

关键词:农村档案 网络平台 共享

中图分类号:D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281-02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数字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档案管理部门只要抓住这一机遇,学习掌握和运用当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快农村档案工作融入信息社会的步伐,就一定能够推动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就可以使全国档案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1.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加快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构建现代档案管理体系的客观需要。2010年10月27日至28日,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会上指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基础工程,是反映广大农民迫切愿望的一项民心工程,是反映农村档案工作新方向的一项带动性工程,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十二五”期间把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作为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就是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和完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应用机制,推进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步伐。“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档案信息化共享工作要以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载体,做好农村各级档案馆(室)信息资源联合目录服务、数据同步接口服务、资源定期发送服务、数据适时更新服务,不断提升农村档案资源配置与管理水平,丰富完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利用网站上传开放档案目录或开放档案全文,实现档案远程利用。

2.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转变档案服务方式,加强农村政务公开、密切农村基层党委政府与农民群众关系的有效措施。我国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各级档案信息部门存在于相应各级政府机关内部,农民群众查询档案极不方便。建立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各级农村档案部门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把贴近农民实际需求的农村政策文件、政府公开信息、馆藏档案资料等上传到网上,农民通过互联网在家就可以查阅所需档案信息。建立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与政府电子政务系统无缝链接,对电子政务系统中已有的文件资料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涉农电子文件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提供利用,为农民群众和社会公众提供统一有序、权威全面、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务,真正实现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搭建起政府和农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树立起政府良好的形象。

二、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可行性

1.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为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了美好前景,海量存贮技术的不断成熟为人们集中管理电子文件提供了可能;大容量硬盘和磁盘阵列等为电子文件的生成、归档提供了基础;磁带与光盘备份技术的推陈出新为电子文件的脱机备份与物理归档打开了方便之门;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广泛使用以及应用软件对于数据兼容性的发展取向,为电子文件在不同平台上的创建、读写与传递创造了条件;网络互联及带宽的高增长为电子文件的广泛利用提供了舞台。全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搭建了平台。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建立了党政办公内外专网,联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覆盖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依托各级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利用现成的网络资源,成为电子政务系统的配套项目来实施。这样既可以节约投资,又可以缩短工程的建设周期。

2.国家档案局开展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2008年,国家档案局提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并把它作为农村农业档案工作一项新任务。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指出,“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2010年10月,国家档案局在山东青岛召开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会上确定,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档案局将把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作作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也作为全国档案工作的一个亮点来抓,争取在“十二五”期间,使这项工作取得突破性和实质性进展。具体地说,就是要争取在全国90%左右的农村实现各种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其中,确保东部地区省份有80%左右、中部地区省份有60%左右、西部地区省份有40%左右的乡镇和村,要实现网络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

3.农村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目前,全国已经全面启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各级档案部门也都提高了对农村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认识,狠抓农村档案资源建设,从农民群众身边产生的,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入手,在采集整合档案馆、乡镇、行政村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同时,积极与民政、农业、林业、水利、社保、公安、卫生等部门联合,实现有关涉农、涉民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和资源共享,构建尽可能覆盖农村各方面和广大农民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库。同时,全国正在推进涉农档案专题目录的数字化和上网工作,推进各级政府公开信息在农村的网上查询工作,推进农村档案信息服务利用共享平台建设,为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三、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原则

1.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国各地根据农村档案信息化的现状,可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建设,逐步使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趋于完善。

2.坚持业务驱动、发展导向原则。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包括档案数据库建设、信息查询系统建设、网站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电子邮件系统建设、数据交换系统建设等基础应用系统建设,集中整合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软、硬件资源,统筹全网安全保密设施建设,实现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在各级档案部门之间共享,全国农村群众和社会公众都可以通过信息中心平台实现共享。

3.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在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既能满足目前需求、又能兼顾长期发展和扩展的需要,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选择业界性价比高、性能稳定的产品。

四、建设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几点建议

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通过3~5年建设,建成面向为全国农业发展、农村管理、农民生活服务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根据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总体进度,可采取分为筹备、全面建设和完善提高三个阶段,各阶段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

1.筹备阶段主要任务。

一要示范带动,夯实基层农村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基础。各省按照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下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办法》(档发[2010]3号)文件精神,加大农村档案建设人、财、物、政策投入力度,切实抓好农村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经济条件好、档案管理基础好的县,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标准》要求进行验收,实现农村档案示范县建设目标。加强和督促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建设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狠抓人才储备,强化县、乡、村三级档案人员培训机制。“加强档案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不断为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省级档案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县级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乡级档案部门也要定期对农村基层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熟悉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和系统软件,能管理与维护系统,排除一般故障,进行日常维护,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要科学论证,争取项目,将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纳入全国农村信息化工程、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项目。在《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大力发展农业农村公共服务”部分指出,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推广和应用,稳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力争使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实现覆盖最大化、政务网络化、应用平民化、效果最优化,切实解决农业农村信息服务问题。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在《关于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办函〔2011〕99号)提出,在全国选择10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用一年左右时间,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因此,各省县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对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论证,争取多方面支持,力争将其纳入全国农村信息化工程、电子政务系统重点项目建设中。

2.全面建设阶段主要任务。

一要全面改革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传统的公文、档案管理对象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接收、处理、传递信息方式的不断变化,而由物质实体变成信息产品。”根据地方农村档案需求进行部署,各省档案主管部门要统一购买或开发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无偿提供给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所有涉农部门要统一采用主流的xml数据格式、Web service传递方式,完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集成,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网上自动、实时归档。

二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数字档案资源体系。加强主要涉农部门档案工作,帮助并督促他们把大量涉及民生的档案及时归档并尽快予以数字化,及时提供数字化信息。各省、县要加强乡镇档案室的建设,赋予其档案信息整合的管理权限,成立乡镇档案数字加工点,及时提供数字化信息。同时要积极推进村级建档工作,确保村村建档。条件较好的村可以设立基层数字加工点,条件较差的村可以实行“村档乡镇数字加工”。

三要初步建立全方位的数字化信息中心安全体系。信息安全是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信息中心安全体系分为三部分,包括电子数据链接及网络访问安全体系、数据存储安全体系和信息中心基础设施安全体系。

四要建立完备的基础设施及支撑保障体系。各省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规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实用,满足档案利用工作实际需要。选择能够满足大型网络环境的数据交换、存储、安全防御需求的交换机、服务器配置、防火墙、磁盘阵列系统、数据备份系统、UPS、病毒软件,采用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自动消防与气体灭火系统和智能密集架控制系统,规范布线局域网络,合理配置计算机、高速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电话等现代办公设备。

3.完善提升阶段主要任务。

一是构建覆盖档案收集、管理、利用全流程的农村综合档案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全面实施农村档案业务优化与重组,实现农村基层档案管理集成化、信息化,实现档案收集和服务利用网络化、自动化,全面提升农村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形成与信息中心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管理运行模式。

二是构建丰富、完善、优化的农村数字档案资源体系。“农村档案数字化工作要突出重点,优先数字化那些与农民群众利益最直接、关系最密切的档案,比如婚姻、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安全饮水、农村低保、林权档案等。”形成覆盖全国农业发展、农村管理、农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村数字档案资源数据库,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发展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保障。

三是构建多元化的农村档案开发、服务利用体系。加强农村档案资源的编研开发,深度挖掘农村档案史料为现实服务的巨大潜在价值。转变以人工服务为主为以自动服务为主,转变以各地分散服务为主为以远程服务为主的多元化服务模式,为农村基层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为我国农村建设提供支撑服务。

四是构建全方位的信息中心档案资源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数字档案保管、存储管理基地和数据备份、恢复中心建设,加强改善数字档案资源的安全管理利用手段,形成涵盖网络、资源、机房、库房的安全保障体系。

注:[本文为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河南省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2011-X-40]

参考文献:

1.沈耀东.浅谈“参公”管理后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J].中国档案,2010(4)

2.王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传统档案管理方法的矛盾[J].北京档案,1997(12)

3.王红娟,代国辉.关于加强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思考[J].山东档案,2011(1)

第3篇:资源网络范文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招聘信息;信息资源;网络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3-0053-04

当前就业制度下,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通常均以信息交换起步。用人单位需要了解毕业生基本状况、受教育经历和实践经历等,而毕业生需要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职位、薪资待遇、学历专业要求等。信息交换主要通过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两种方式。有形市场即传统模式的招聘会、宣讲会、需求对接会等。无形市场主要依赖网络。如公共服务机构的就业网站、专业就业服务机构的招聘网站、高校就业网站。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无形市场凭借就业成本低、信息互动快等优势蓬勃发展。本文主要从服务毕业生的视角,分析在无形市场中,如何突破市场和技术壁垒,合理开发利用用人单位就业需求信息资源。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

为方便后文展开讨论。避免对相关中文词汇存在模糊性认识,本段对相关词汇进行定义;而后对本文研究所涉及理论进行阐述。

1.相关概念

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用人单位通过网络或传播的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和招聘需求信息。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包括用人单位的行业、性质、规模等;招聘需求信息则包括招聘职位、数量、要求和薪资待遇等。

就业信息源: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的网络平台。

就业信息传播渠道:转载就业信息源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的网络平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单纯意义上的就业信息源和就业信息传播渠道很少,大部分就业网站均为就业信息源和就业信息传播渠道的混合体。

2.相关理论

不完全竞争: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提出,只有在完全竞争的环境中,市场中的资源才能得到最优化最合理的配置。完全充分竞争的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出于各种原因,有意或无意制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致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无法进行信息交互。

信息不对称:经济学角度的信息不对称指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比买方掌握更多信息时,低质量产品将驱逐高质量产品,从而使得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下降。反之应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由于用人单位缺乏对高校人才培养状况的了解、不能准确评估就业信息源的影响范围等原因,选择不合适的就业信息源致使相关毕业生无法及时乃至不能获取信息。从而降低用人单位人才招聘质量。

二、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资源网络分布状况

要想开发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的网络资源首先必须了解这些资源的分布状况,即要了解就业信息源和就业信息传播渠道的分布状况。

1.就业信息源的类型及特点

就业信息源根据其主办机构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高校的就业网站;二是依托政府背景资源的公共服务机构的就业网站:三是社会专业就业服务机构的就业网站,其主办机构通常是具有很强专业服务能力的上市企业;四是用人单位自己的网站:五是中小型民营职介就业网站。

不同的就业信息源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服务能力的差异等原因呈现不同的特点。高校的就业网站通常免费信息,直接面对高校毕业生,985、211等重点高校的就业网站是知名用人单位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的重要就业信息源,专业特色明显的高校就业网站也是相关行业系统招聘信息的主要平台。公共服务机构的就业网站大都免费信息,招聘功能完善,是不少中小型企业的就业信息源,但是对成熟人才和对毕业生的需求混杂,不易区分;另一方面,受政策指令影响,机关事业单位的招考信息也会第一时间在该类网站。专业就业服务机构的就业网站拥有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能够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定制招聘广告和招聘系统,招聘网站本身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对招聘单位形象宣传推广起到促进作用,并且线下能够提供高附加值的人才外包服务,因此受到部分大型国有、外资企业的青睐,但并不以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为主。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用人单位会选择自己单位的网站作为就业信息源。中小型民营职介就业网站一般提供有偿网络招聘服务。主要定位于社会成熟人才招聘信息。

2.省略)等,搜索结果针对性显著提高,且覆盖大量知名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

三、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资源网络分布存在问题

在就业双选的无形市场中。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对自己进行评估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就业信息源和传播渠道的信息交换。追求所能追寻的最优资源。从毕业生角度看来,在完全竞争的理想环境下,每一个有求职意向的毕业生应该能够通过就业信息源和传播渠道检索查询一定时间内所有适合自己的就业需求信息:但在实际中,由于就业信息源和传播渠道非常分散,毕业生只能检索到有限的就业需求信息,而丧失一部分求职竞争机会。不可否认。就业信息源和传播渠道的分散状况是政策、市场和历史多重作用的结果,但是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优质信息的偏向性集中,不少就业信息源设置信息壁垒以及以下三个因素的累积效应阻碍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1.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就业市场中的供需双方信息交互是不充分的。近年来,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进行调整革新,而用人单位并不准确了解各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等,用人单位依靠往常招聘经验或仅凭对专业分布人数、学校概况的了解,选择就业信息源,致使招聘信息被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充分使用,而其他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无法及时获取,信息不能被充分利用,影响招聘效果。

2.优质信息的偏向性分布

优质信息资源偏向集中在重点高校就业网站和专业就业服务机构网站。用人单位追寻素质高、能力强的毕业

生资源,往往对985、211高校毕业生有所偏爱,因此,用人单位会优先选择名校的就业网站招聘信息,却与一般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失之交臂;实力雄厚的用人单位通过外包的方式,委托社会专业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招聘,优质的招聘信息只能在专业就业服务机构的网站。

3.就业信息源的壁垒

并非所有就业信息源都是完全信息共享的。部分高校出于信息仅为本校毕业生所用的考虑。通过相关技术手段限制外校毕业生查看本校就业网站的招聘信息;部分专业就业服务机构的网站出于抢占市场的目的。从技术上限制应聘方式,并作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的申明,从而防止被其他就业信息源或传播渠道转载。

上述三个因素单个看来影响不大,但各个因素之间存在连锁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呈现乘法放大的结果。

四、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资源网络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网络挖掘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资源的目的是建立不受就业信息源分布影响、凡是对毕业生有需求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都能被广大有求职意向的毕业生充分使用的机制和平台。针对当前就业信息源分布的特点,结合考虑就业信息源分布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分布是分散的,但是优质资源却是相对集中分布的。虽然某些政策、市场和技术限制无法突破,但是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和技术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就业信息传播渠道,建立一个能够采集、整理并海量的、有效的、针对不同群体毕业生的招聘需求信息平台。

1.采集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

采集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是信息资源网络挖掘的基础。该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一是从哪里采集有针对性的毕业生需求信息;二是如何采集信息。解决这两个问题即在于确定采集数据的技术手段和就业信息源。

采集数据要使用网络技术。采集就业需求数据可以通过人工逐个查阅就业信息源。手动转至信息集中的平台,每条信息经过人工干预,信息质量会得到一定保证,但是由于就业信息源众多,就业需求数据海量,无法完全人工处理,所以必须借助一定的网络技术;目前比较常用的是通过爬虫(crawler)技术,一种能够高效抓取网络资源的程序。利用最少的资源。尽可能快而准确地抓取相关就业信息源的就业需求数据,但是程序不能准确读懂每条就业信息里的文字内容,需要人工跟进加工处理。

就业信息源要按照质量和效率分类。不同就业信息源提供信息的质量和效率是不一样的,所以充分利用爬虫技术,节省资源。对拟抓取数据的就业信息源应该有分类、有次序。不同类型就业信息源的分布如图1所示。图中Y坐标“质量”指所提供招聘信息受求职毕业生的关注度,质量越高,所提供招聘信息的被关注度越高,X坐标“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提供针对毕业生招聘信息的数量,效率越高,单位时间内提供信息越多。根据前文用人单位选择就业信息源的原因,知名高校就业网站(包括校内相关论坛)不仅能够提供专门针对毕业生高质量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而且全年除6至8月份外,每月提供信息数量不在少数;专业就业服务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的就业网站由于市场竞争、政策指令的影响,在某一时间段内能够提供部分高质量的用人单位信息。而平时能够提供大量的中小型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知名用人单位网站仅在特定时间提供本单位招聘信息,而大部分时间处于无信息状态:而大量中小型民营职介就业网站由于其本身影响力较小、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很少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所以考虑对抓取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应该采集的就业信息源及其先后等次应该是:知名高校就业网站、知名用人单位就业网站、专业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的就业网站。中小型民营职介就业网站可以忽略。

2.整理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

整理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是信息资源网络挖掘的关键。面对海量的从不同就业信息源通过爬虫技术采集的就业需求数据,由于采集数据格式、文字表述方式以及其他计算机本身不能识别的因素影响,因此必须进行人工干预处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采集的海量信息是否都需要加工处理;二是重复的信息如何识别并处理;三是采集的信息经过如何处理才能被求职毕业生查询检索使用。解决这个三个问题即在于做好采集毕业生就需求信息的评估,用人单位数据库的建立和需求信息的同构化标注。

采集就业需求数据要进行评估处理。由于每一条就业需求信息均有一定的时效性,在有限人工干预的状况下,为最终得到高质量就业需求信息,必须对拟进行处理的信息进行先后排序。评估每一个收集的就业需求信息的质量,是否能被毕业生关注,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模型,对每一个收集的信息进行评分。公式如下:

Y=W1*X1+W2*X2+W3*X3+W4*X4+……+Wn*Xn

其中,Y表示应变量评分结果;W表示权重;X表示自变量因素,如就业信息源、工作地区、用人单位以往评价、时间等毕业生关注因素。自变量和权值均需要根据对毕业生关注因素的了解状况进行赋值。所赋值是经验值,也是假定值,而最终确定值必须通过一定时间测试。根据输出结果的可操作性和实际被关注度来确定。

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要依“据”建立。由于用人单位选择不同的就业网站同时作为就业信息源。即意味着不同的就业信息源可能会采集到同一家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信息;不同的就业信息源之间还可能由于对同一单位名称称谓不规范导致采集同一家用人单位的信息被当作两家用人单位处理,这两种情况均会造成数据重复、冗余。同一就业信息源不同时段内会提供同一用人单位的不同招聘信息,如果不能识别两次信息的用人单位为同一单位,两次的招聘信息则会被当做两条不同的信息处理,其中同样的用人单位信息被重复处理两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有标准依据的用人单位数据库,其中核心内容即在于要通过一种编码能够区分用人单位,建议使用国家质检部门制定的组织机构代码。不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事业法人还是机关法人等均具有唯一的组织机构代码与之对应;该数据库也可以包含其他诸如单位性质、行业分类、通信地址、所属地区等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当同一单位信息被重复采集时。可以此库作为区分依据。

采集就业需求数据要同构化处理。将不同就业信息源的信息通过一种信息传播渠道进行展现。难点在于信息的融合。信息的融合即同构有两种方案:一是构建就业信息传播渠道的数据格式必须能够尽可能兼容各就业信息源的数据格式。但是完全兼容各种格式肯定无法实现,必须要人工参与处理,且处理工作量较大,从而决定在有限的有效时间内能够处理信息总量有限,其优点在于信息后可以按照就业信息传播渠道的数据格式标准进行检索,相关信息可以按照数据项设置进行统

计;另一种方案是就业信息传播渠道以纯文本格式作为信息格式,无论不同就业信息源的信息格式如何复杂,最后都会以纯文本的形式在就业信息传播渠道体现,该方案人工处理工作量相对第一种方案较小。但是为了让每条招聘信息能够被检索到,必须给每条招聘信息文本加注标签或者关键字,由于收集的信息均为文本,所以对于某些特定的指标统计存在难度。总而言之,第一种方案就业需求数据是以各种数据项形式存在。易检索、易统计,但是人工处理工作量大;第二种方案就业需求数据以文本形式存在,可检索、不易统计,人工处理工作量小。

3.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

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是信息资源网络挖掘的验证。采集的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经过整理、加工即可以各种渠道进行,过程直接面向用户,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信息平台是信息的供给方,毕业生用户是信息的需求方,没有了用户,信息就失去了意义,使得前功尽弃。因此就业需求信息这一过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利用已有资源进行个性化服务,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用户充分利用被挖掘资源。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深度了解分析毕业生用户的需求、已挖掘掌控资源及可拓展派生资源,并一一建立资源与需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需求递级延伸。在最初的需求层级中,在面对的海量的就业需求信息中,大多数毕业生都会理想地追求优质的就业信息,如大型国有、外资企业的管理、研发岗位,机关事业单位的专业、管理岗位等,这些用人单位大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职位薪资较高或稳定、福利待遇好;在第二个需求层级中。在经过比对发现某些优质信息与自己条件不符后,毕业生会逐步回归理性。根据自身条件检索适合自己的优质信息和一般信息;在第三个需求层级中,毕业生在锁定目标就业信息后,在掌握目标用人单位的单位信息、岗位信息的基础上,会试图了解该单位的招聘模式、他人对该单位的评价,前人应聘该单位的经历有无可借鉴之处等等。

已掌控资源、可拓展资源与需求对应,如图2所示。经过采集、整理的毕业就业需求信息,特别是其中经过采集过程中评估为高分的优质信息均是已掌控资源。为满足前两个层次毕业生的需求,建议在信息平台的首页显著位置或者宣传渠道中优先优质信息。以满足大多数毕业生追求优质就业信息的需求;通过设置模糊检索、标准检索、短信定制、页面定制等方式,帮助理性的毕业生从海量的就业信息需求中查询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建立毕业生与就业信息的交互机制,如毕业生可对信息进行评价,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督,把时效性较高的信息主动推送给相关毕业生:建立毕业生与毕业生用户的交互机制,如通过BBS、微博的技术手段帮助相关毕业生相互交流。增进对用人单位,特别是知名用人单位及其招聘方式的了解。信息评价的结果、交流的历史纪录均可作为可拓展资源进行分类纪录。以便与其他有意应聘的毕业生分享经验。

参考文献:

[1](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豪斯.经济学(第16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

[2]王磊.高校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60.

[3]许尔湘.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4):71.

[4]何雪梅.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与利用[J].科技信息,2010(22):65.

第4篇:资源网络范文

关键词:网络平台;有效;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0-7417-02

Special Course Teaching Resources Network Platform Construction

JIANG Chao-bing, SHI Wen-quan

(Yancheng Health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Yancheng 224005,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at by the special course system effective tube, teaches, to study the network platform the construction mentality. Through the special course network platform teaching resources storehouse construction and the basis teaching plan organization course content, realizes under the network platform the course content dynamic management and the network platform may use in the teaching truly. Has realized the student by “the solid famous system” the way independent study and the independent test, achieves the unification which the network platform the tube, teaches, to study, the promotion institute manages the level.

Key words: network platform; effective; resources

1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目标

1)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准,形成专业课程体系主干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程改革要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要求,对教学资源的质量进行统一规范,形成为专业服务统一标准、共享、共用的资源库。

2)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网络平台的有效建设,提升学院教学工作管理水平,提升学院教学层次,实现的教学资源的师生共享和教学资源质量的提高,达到教学资源管理、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统一于网络平台当中。

3)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网络平台建设,教师和学生都按“实名制”进行管理,提升了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网络平台的有效学习,为学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到专业课程知识,随时通过留言与教师沟通,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的灵活性。

5)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网络平台建设,便于及时了解教与学的真实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的研究提供了信息资源和有针对性实施方案。

2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规划和设计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必须可以使不同级别的用户可以进行不同的业务活动,实现教学业务动态管理,从功能上可以将整个系统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网络教学平台层次规划

根据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服务的需要,应将教学平台划分为四个管理层次,一是系统管理员,负责整个系统的基本信息和整个系统的管理;二是系部管理员,管理本系部各专业的基础信息、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组织和查询等;三是教师,使用教学资源进行授课,阶段测试信息,安排所任班级阶段测试内容、所任班级学生留言回复、所任班级学生测试情况查询等;四是学生,通过平成阶段测试,自学复习本程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网络其它课程教学内容,自主进行测试,留言给任课教师等。

2.2 建构教学资源信息基础模块

教学资源信息模块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不仅仅是在系统中输入信息,更多的是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有效规划,根据课程章节知识点(或项目任务案例)组织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信息库由知识点文档、实验操作视频片断、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章实验项目、教学PPT课件、教学录像、专业能力结构图、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内容。

2.3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实现基础信息的后台动态管理,由系统管理员和系部管理员按权限分别操作,系统管理员可实现全方位信息管理,一是对系部、专业、年级、学年度、系部教师、系部管理员等基础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二是对各专业课程、章、节、知识点、单选题、多选题、课件等情况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三是信息,在系统管理员可直接在网站上教学管理信息和通知。

系部管理员可对本系部的基础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包括对本系部的专业、班级、学生信息、课程、章、节、知识点、单选题、多选题等基础信息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2.4 授课内容组织模块

2.4.1 授课内容的组织

授课内容的组织是由系部管理员负责的,而不是每位教师可以随意修改的。首先是教学资源的有效组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集中全教研室大家的智慧,形成课程的知识点体系,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形成专业课程的授课计划,根据授课计划确定每次授课的知识点内容、实验视频、课件内容、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项目等内容。其次由系部管理员将授课计划和根据授课计划形成的每次课的知识点、实验项目、实验视频片断、课件、单选题和多选题等内容添加到网络平台中来。形成课程授课内容体系。

2.4.2 授课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改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有时效的,随着专业的发展,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可能会发生变化,因而对课程添加的内容可随时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因而在系统设计中,实现数据库的动态管理,系部管理登录后,对授课计划、教学内容等可以重新组织,形成网络平台下按授课计划组织的教学内容单元。

2.4.3 教学任务分配

由系部管理员根据学年度、学期教学安排情况表,将教师任教班级、课程等情况添加到系统中,从而让上课教师登录平台后,直接利用网络平台对任课班级进行授课。

2.5 教学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任课教学老师,通过该平台进行网络教学。

2.5.1 多种资源共存,教学内容互补

在网络教学平台下,仅仅有课件还是不够的,还有知识点WORD文档、知识点实验视频、实验项目、单选题、多选题。其中,知识点实验视频是截取与知识点实验内容,避免了学生必须看长篇录像,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5.2 网络测试明细化,师生交流实名制

通过网络平台,任课老师定期给任课班级安排阶段测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通过确定单、多选测试试题数及分值,安排给任课班级的学生,给每位学生都生成试题的明细记录,确保学生在答题后及时得出成绩和学生差错信息,供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通过教学管理模块,教师能及时得到学生留言,留言采用实名制,教师可及时回复学生留言。

2.6 学生学习模块

2.6.1 教学从课堂延伸以课后,教学资源得到共享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几个方面巩固和丰富学习内容,一是将学生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后,通过反复学习教师教学课件、知识点文档、实验视频资源,巩固教学内容;二是完成教师安排的阶段测试,检查阶段学习效果;三是可以有选择地学习平台上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自己专业知识。四是逐步添加的课堂教学实录材料,实现自主学习。

2.6.2 自主测试个性化,以人为本可行化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实现网络自主学习,根据学习情况,学生可以自主测试阶段学习效果,检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利学生个性化学和个性化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自测选择题界面如图1。

2.7 查询统计模块

系统管理员可以了解各方面基础信息,各专业学期课程安排情况,教师上课情况,阶段测试安排情况,学生完成测试情况,学生学习效果的统计等全方位内容;系部管理员可以了解本专业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完成教学安排测试情况,测试成绩,学生自主测试效果信息;任课教师查看任课班级完成阶段测试情况,测试成绩,出错题信息统计等内容,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有效教学;学生查看个人阶段测试结果,自查自主测试成绩,查询出错试题信息,及时与教师沟通,开展有针对性学习。

3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要求

3.1 领导重视,成立开发小组

一个好的网络平台开发和教学资源的有效组织是一件工作量非常大的工程,不是仅仅依靠个别老师就能完成,必须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的情况下,成立软件课题开发小组,教学资源建设小组。统一组织,合理规划,齐心协力,协同作战才能完成。

3.2 较好的硬件资源保障

目前,许多高校都建成新校区,网络环境比较先进,校内到桌面达到100MB,这样的环境完全可以实现网络化教、学,但网络教学环境对服务器要求非常,授课期间信息并发量大,阶段测试和学生自主测试的信息记载量非常大,要求配备档次较高、存储容量较大的服务器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第5篇:资源网络范文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网络信息资源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保持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特别是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我们政府特此制定了由“知识成产系统,技术生产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只是应用系统”4个良性循环的子系统所形成的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传播系统,已经被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当中。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信息管理的过程已经经历了传统管理时期,技术管理时期,信息资源管理时期,现在正逐渐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阶段演进。这种演进和发展对信息管理工作模式和服务模式势必造成巨大的变化,产生新的社会需求,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正式这种新需求下的产物。

1.网络信息资源含义

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之前,我们首先应明确对信息资源(IR)概念的理解。目前关于信息资源的含义有很多中不同的解释,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侠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者数据资源,或者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这都是限于信息本的身。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这既包含恶劣信息本身,也包含了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与传统的细细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的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赋予了网络信息资源新的内涵。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网络信息资源也称虚拟信息资源,它是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的。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信息内容的集合。简言之,网络信息资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以因特网信息资源为主,同时也包括其他没有;连入因特网的信息资源。

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2.1存储数字化

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查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储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地信息,既可以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远距离传送

2.2表现形式多样化

传统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文字活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而网络信息资源则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的,涉及领域从经济,科研,教育,艺术,到具体的行业和个体,包含的文献类型从电子报刊,电子工具书,商业信息,新闻报道,书目数据库,文献信息索引到统计数据,图表,电子地图等

2.3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传统的信息存储载体为纸张,磁带,磁盘,而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在是以网络为载体,以虚拟化的姿势状态展示的,人们得到的是网络上的信息,而不必过问信息是存储在磁盘上还是磁带上的。体系那了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

2.4数量巨大,增长迅速

CNNIC一年两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面反映和分析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以其权威性著称。从本次报告中可以看出,截至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量为2083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量达到17.9万个;网站数量达到了37.1万个;国际出口带宽总量为9380M。

2.5传播方式的动态性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速灵敏,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等特点。信息在网络种的流动性非常迅速,电子流取代恶劣纸张和邮政的物流,加上无线电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充分运用,上传到网上的任何信息资源,都只需要短短的数秒钟就能传递到世界各地的没一个角落。

2.6信息源复杂

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所取和存放信息,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良莠不齐,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给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障碍。

.

3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核心是数据库建设

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数据库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它是实现资源共享,节省开支,提供系统的反映能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证。世界提供的大型数据库有万余个,总记录数几十亿,这些数据库通过发达的网络向机关,团体,学校,公司以及个人提供各类科技信息,金融信息,商业信息,文化信息等。从目前的状况堪,我国可供服务的信息资源显的比较匮乏,我国现在有可读的信息资源还是很少,占世界数据库总量和总记录数的百分之几。

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数据库建设还不太令人满意,但是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也有相当的成就。如:国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重庆维普资讯公司出版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集团公司推出的“万方数据库”等,特别是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开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数据库”等更是将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4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核心是“三维结构论”

20世纪90年代初,卢泰宏教授提出,IRM是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即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和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即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三个的集成构成IRM的三维构架。

从技术角度来看,人们除了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研究解决大系统的稳定性,网络结构的有序性和高速率传输中的各种问题外,主要是用情报学的理论方法研究高速信息网络特点的信息系统,信息媒介和利用方式。即对应于网络技术的技术管理模式,其研究内容是新的网络信息系统,新的信息媒介和网络信息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分布,采集,组织,存储,检索,传播与服务。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速信息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经济系统,这个系统将计算机,通讯网,信息资源网,信息生产者(提供者),信息消费者(用户)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信息生产,分配,流通和利用模式。引起整个信息产业革命,以高速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活动具有与经济活动相同的特征,过程和媒介。存在着供求关系,投入产出关系和费用效益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用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原则和方法研究网上的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有必要按照经济规律,遵循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杠杆,对网络信息活动进行经济管理,使网络信息资源的实现最优配置,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发挥最佳效益。对应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模式,其研究方向是网络修年西服务业引发的经济问题,研究内容是internet产业结构与管理,网络环境中的资源的合理配置,网络市场的运行与管理等。

从人文角度来看,人们试图通过政策,法规,伦理道德的相互协调,将行政手段,法制手段,和精神文明的力量结合起来,实现高速信息网络资源的规范化和有序化管理,形成有机体系和健康的网络文化,以保证高速信息网络有序运行。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改变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形成的单依靠技术的单一模式,解决了许多技术手段无力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客服网络迅速膨胀和无序扩张引发的种种弊端,创造和谐,均衡,有序的信息环境,并使技术发挥更大的效能,因此对应于信息网络文化的人文管理模式,其方向使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实践中,这三大模式相辅相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网络信息资源在我们地社会发展中将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它的合理利用,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网络信息环境变为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优化。

参考文献:

1.钟守真,李月琳。《信息资源含义探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1 

第6篇:资源网络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原生数字数字资源信息资源

[分类号]G203

互联网以其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沟通手段成为当今人们充分开放、自由地发表意见及传播信息的平台,使人们不必再借助传统的媒体发表观点和言论,从而使信息的生产和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和简单。在这种环境下,基于互联网活动而直接产生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得到迅速增长。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ohn Pal―frey和瑞士圣加伦大学教授Urs Gasser在他们通过E―mail合著的Born Digital:Understanding the First C-ca―eratlon of Digital Natives一书中所说,Born Digital(数字原居民)开始出现,人类社会已经步入网络原生时代。这些“数字原居民”(主要指生于80、90后的青少年网民)在学习、工作、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与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生活在互联网中,同时也生产了大量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据CNNIC2008-2009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统计: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中国的青少年网民达到1.67亿人,占到全国网民的55.9%。可见,网络原生时代已经开始悄悄来临。网络原生数字信息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数字信息的主流,并为人类的学术科研、经验分享、教育教学、文化传播等做出重大的贡献。本文对我国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研究现状进行简要述评,旨在引起学界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关注。

1 数据统计、分析

1.1 宏观方面

以CNKI为数据源,以“题名:原生数字”为检索式,对检索结果全文下载,剔除重复的和主题不合的论文,得到6篇学术论文。根据我国学界对原生数字资源的理解,这6篇学术论文所研究的对象存在两种意义:一是具有原生态特征的传统文献数字化后的转化型数字资源,这是对原生数字涵义的误解;二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定义的除了数字形式再没有其他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这是目前国内外较权威的一种理解。根据这两种理解,这6篇文章中有2篇文章的研究对象为转化型数字资源,另外4篇研究对象为真正的原生数字资源(见表1)。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到2006年,我国理论界才真正从宏观层面来研究“原生数字资源”,其中常娥、袁曦临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管理问题探析》一文专门以网络原生数字资源为研究对象,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评价、组织、长期保存进行了简要阐述。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Born Digital”(原生数字)的定义,国外在原生数字资源理解上不存在误区,并且"Born Digital”这一术语来源于互联网,从一开始就具有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意思。以读秀外文期刊知识库为检索源,以“题名=Born Digital”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剔除重复的和主题不合的论文得到3l篇以“Bom digital”为研究对象的外文学术论文。国外学者早在2000年就开始对“Born DiotM'’进行研究。由此可见,国外在“Born DigitM”宏观研究方面比我们起步早,理论成果比国内多,但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

1.2 微观方面

在“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称谓提出以前,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就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某一具体内容进行大量的研究。目前,互联网中常见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包括博客(Blog)资源、网络论坛(BBS)资源、播客(Podeast)资源、维基(WIKIS)资源等。现以博客资源、网络论坛资源、播客资源和维基资源为例,同样以CNKI为数据源,分别以检索式为:题名=博客+或者Blog,题名=网络论坛+或者BBS+或者电子公告板,题名=维基+或者WIKIS+或者维客,进行检索,剔除重复的和主题不合的论文,如表2所示:

以时间为轴,以研究以上四项内容的学术论文为例,在CNKI中统计2002年至2008年的论文数量,可以发现,研究博客和播客的学术论文在2007年达到顶峰,网络论坛和维基的研究论文在2007、2008年也已

近年来,国外网络原生资源的微观研究逐渐减少,已经转向开发、应用的实践阶段。我国学者从微观方面研究这些具体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时,许多是研究和总结国外的实践经验,这对我国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国内的这些研究还缺乏对国外实践成果的科学分析和系统归纳,难以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

2 从不同的研究内容来分析

2.1 关于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定义

国内有关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研究目前多集中在博客、网络论坛、BBS等某一具体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开发以及保存上,而系统研究整个网络原生数宁资源的很少。所以,究竟何为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李宝强、孙建军从数字资源产生的技术手段出发,把原生数字资源定义为:直接由文字处理软件、CAD、数字摄像设备等数字信息系统产生的数字资源;常娥、袁曦临从原生态的角度出发把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定义为:网上最初始的信息资源,指那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创造、生成、存储及传播的数字资源,并且没有经费支持,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或者商业公司加以管理,由网络用户自发创作的,原汁原味的信息资源。

我国对原生数字资源的定义强调原生数字资源的数字原创性,并没有明确指出数字形式是其唯一的表现形式,因此不能很好地定义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揭示其外延和内涵。笔者认为,要定义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应把握好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两个本质特性:一是网络原创性;二是数字形式唯一性。只有从这两个特性出发才能较好地定义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概念。

2.2 关于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规划

在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规划方面,马海群、周丽霞认为应该从技术、经济、法律、人文方面对网络数字资源进行综合性调控。孙建军等人在分析PEST方法在数字信息资源战略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与改进后,构建了基于系统观的国家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模式,将数字信息资源战略规划过程分为战略环境分析、战略功能定位及战略形成三个阶段。李宝强和孙建军在研究网络数字资源建设时,把网络数字资源分为转换型网络数字资源和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认为根据网络数字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性质,对转换型数字信息资源的配置宜采用政府调控模式,对网络原生数字信息资源的配置宜采用市场驱动模式;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应当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介入其中。

我国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规划研究仍然沿袭对网络信息资源规划的政策方法,主要侧重于宏观规划的研究,强调国家应该从资源整合的角度进行统一规划,分工协作,联合进行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建设,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微观层面的规划,也可以说是忽视了基础规划,使得宏观规划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微观规划方面的研究,即对每个信息服务机构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规划的研究,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加强。

2.3 关于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评价和采选

我国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评价和采选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某一具体方面的研究。例如:栗久珍针对网络论坛(BBS)中的情报收集,提出FAQ生成的方法,并依此概念模式研发出网络论坛情报收集系统;邱均平等基于Page Rank算法提出Blog Rank算法,应用于对图书馆博客的搜索和评价;刘莉等提出基于RSS技术的博客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蒋凡等设计了BBS主题发现原型系统,通过计算词语在回帖传播链上的影响力,采用对有影响力词语进行聚类的方法,发现BBS论坛中具有影响力的主题。只有常娥、袁曦临专门针对整个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评价和采选进行过研究。她们认为:首先按照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对网站进行分级处理,收录较高等级网站上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然后根据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进行评价应考虑从其内部和外部特征人手,形成一套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评价和采选方面的研究,微观研究多,宏观研究少;个性化研究多,标准化研究少。虽然,微观方面的具体研究可以对某一种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评价和采选进行深入研究,其评价和采选系统易于实现,但是从宏观方面来看,由于各种评价和采选方案标准不统一,一方面会造成微观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范围狭窄,难以推广,不利于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会使得网络原生数字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开发利用。

2.4 关于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组织

我国学者专门针对某一具体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提出过一些组织方法,特别是针对网络博客资源。曹锦丹针对网络Blog的原生数字资源提出Web2,O―Blog的他组织与自组织模式。陈志新对博客中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组织模式进行研究,讨论文章时序组织、形式分类法、形式主题法以及关键词聚类组织,提出博客数字资源的自我组织、博客网站的公共组织方法以及博客资源网络分类目录。常娥、袁曦临则针对整个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组织进行研究,认为原生数字资源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应采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处理:首先,利用网络蜘蛛程序,自动将经过严格评价和采选后锁定的、稳定的、质量可靠的原生数字资源下载到本地服务器;然后,根据系统构建的分类体系进行自动分类,使资源序化;最后,将自动分类后的原生数字资源,按照系统确立的元数据字段进行自动标引入库,形成原生数字资源数据库。

由此可见,我国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组织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方面,特别是对博客资源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如自组织和他组织,传统组织方法在博客资源中的应用等,新技术在博客资源组织方面的应用,这些都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组织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是,一方面组织模式多样,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资源的集成整合和共享利用;另一方面过于依赖现代化科学技术,许多研究都是基于新技术在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组织中的应用,而忽视用户需求。

2.5 关于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

近年来,网络数字资源保存经历从基础理论研究到个体实验再到最佳实践的发展过程,研讨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入,吸引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学者关注;但专门针对网络原生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却寥寥可数。

常娥、袁曦临提出原生数字资源的保存可以借鉴网络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技术,如数据的更新、迁移和仿真等,但是除了利用网络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技术外,还有必要建立多个副本的分布式长期保存体系;刘钊、陈以敏、贺晶晶认为在生产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时候,生产者应该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和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将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原生数字信息都保存下来,让使用者来决定哪些是有价值、哪些是没有价值的。但是,这些研究都摆脱不了在网络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研究中形成的固有思想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只是网络数字资源建设研究的扩展和延续。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原创性决定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其数字形式唯一性决定其存在形式的单一,因此在保存标准、保存期限、保存方法等方面都有别于一般的非原生网络数字资源,在保存技术上也更加复杂和棘手。

3 两个突出问题

3.1 没有进行较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网络原生数字资源是网络信息系统、网络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其研究应该在系统论的前提下把其内涵、规划、评价、采选、组织、开发利用、长期保存等一系列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系统化研究。

不管是从数据上分析还是从内容上分析,我国的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研究显得过于散乱、单薄。从宏观研究来看,明确以“原生数字资源”或“网络原生数字资源”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太少,还没有较系统的研究网络原生数字资源及其建设等情况,没有将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看成是系统中的有机整体;从微观研究来看,以某一具体网络原生数字资源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论文虽然数量多,甚至出现繁荣迹象,但是却没有理论研究将其串联和归类系统化,还没有任何理论研究将其囊括于“网络原生数字资源”之下,只有量的突破,而没有质的飞跃。

因此,有关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的研究不但研究范围单一,没有全面地对其各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而且大多数研究也只是浅尝辄止,很难形成较深的理论体系。这也是我国目前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研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的重要表现。

3.2 寄生于网络数字资源研究

第7篇:资源网络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高等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6)02-0139-0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高等教育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将对我国高等甲鱼的信息化健身进行阐述,对我国网络教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对于高等教育的意义,希望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帮助。

1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概述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是世界第三大的学术研究网。中国高等教育的文献保障系统在我国的高等学府中有了广泛的应用,国家对相关项目的投资也逐年加大。高等学府中的信息化人才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软件学院大量的吸收国内外的优质人才和教育资源,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

2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现状

我国网络教育资源也得到了不错的发展,在网络上,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相关的网站建设越来越完善,通过一定的搜索技巧,可以在网上较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现在我国的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还有着一些问题。

2.1网络教育资源的秩序化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网络教育资源机构整体比较混乱,在一些教育网站中,商业信息较多,对正常的教育信息获取有所妨碍。随着现在人们对教育资源需求程度的不断加大,一些企业看到了其中所蕴藏的巨大商机,也纷纷投入到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中。但由于专业水平有限,一些教育网站的开发比较混乱,教育资源经常出现重复和无序的状态,一些垃圾信息和广告信息频繁出现,检索机制不够完善,这些都造成了目前网络教育资源的无序化状态[2]。

2.2教育信息的开发管理工作有待提高

我国高素质信息人才的缺口还比较大,从而造成目前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比较混乱,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少统一的标准。

2.3网络教育资源的基础比较薄弱

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基础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网络教育资源比较稀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于受到一些技术条件的限制,教育资源的数量很难得到保证;②网络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够均衡,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大部分的网络教育资源信息主要集中在一些较大型的信息机构中,而人们从这些机构中获取信息相对困难;③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程度有待加强,缺乏统一的专业信息人才培养标准。

3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网络教育资源的完整性和较高的利用效率对于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工作:

3.1充分利用科技信息化技术

加强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要充分利用科技信息化技术。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软硬件条件。相关的教育部门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专一的教育信息搜索引擎,成立专业的教育网站的管理机构,从而加强专业教育网站的建设。

3.2引入电子商务中的有利因素

在教育资源的管理上可以引入电子商务的手段,例如可以在教育网站中加入网上订阅、网上支付等方式;在资源的检索方面,不仅要通过关键词进行搜索,还要加入更细化更高级的搜索模式,可以通过作者、内容、时间等进行模糊搜索。通过电子商务中的一些手段还可以有效加强对知识版权的保护[3]。

3.3加快中文教育资源网站的建设

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资源网站对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帮助。中国特色的教育网站可以由权威的教育部门、高等学校联合建设,可以由相关的商业公司进行开发也可以由个人进行建设。其中,由国家权威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建立的教育网站要确保其权威性、全面性和普及性,这一类的教育网站的宗旨主要是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服务,是面向广大群众的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的综合类网站。通过网站的建设可以有效避免教育信息不均衡性的出现。而公司和个人建立的教育资源网站要注重资源的丰富性和管理的有序性,避免出现知识版权的纠纷。

4结束语

网络教育资源的全面性、普及性对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的教育机构和高等学府要对目前我国教育网络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引起重视,充分利用科技信息化技术,引入电子商务中的有利因素,加快中文教育资源网站的建设,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奇,秦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9:48~49.

[2]高云,方志刚,樊增广.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模式与教学形态演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8:18~21.

第8篇:资源网络范文

一、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在线化

目前,一些教育信息网站的资源内容,虽然相对较多,但大多数是以各种压缩包的形式存在,没有在线功能,用户不能在线直接打开,使用时要先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使用网络在线功能时,又要用户把相关内容制作成网页,再到网(或博客)上,使用起来不太不方便。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在线化,就是要求把各种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以网页的形式直接到网上。

教育信息资源的在线化,方便了网络的各种在线工具的使用,体现了网络教学的简便性。例如“纯文学网站”的各种文学书就是直接以网页的形式到网络上的,使用时无需下载,可直接在线打开,直接在线阅读,阅读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网络的各种在线工具直接查询。

在制作电子化文本教育信息资源时,最好不要使用pdf等图片格式或各种压缩形式,因为这些格式不利于文本信息的在线查询、编辑与转化。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在线化,能极大地提高网络教育的便捷性。

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丰富多彩,给我们的查找带来了一些不便,比如我们要查找与《木兰诗》有关的教学资源,从搜索栏中输入“木兰诗”三个字,便会显示相关资源约2230000个。在如此众多的资源中查找正好是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假如能把与《木兰诗》有关的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的归纳与整理,并制作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网页,这样,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就是要把相关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围绕一定的中心,进行有机的归纳与整理。

其实,百度百科中很多词条的构建就是一种很好的关于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例子。例如《木兰诗》百度百科词条的构建,就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编辑了《木兰诗》原文(生字词还带注音)、译文、注释、字词句、编者简介、创作背景(木兰生世、背景、影响)、乐府诗简介、诗词赏析(整体把握、古人评论、今人赏析)、文章修辞、教学指导、相关问题解答、相关成语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整理,涉及《木兰诗》教学的方方面面,该词条就是一个学习《木兰诗》的系统而全面的教学资源,最重要的是该词条还是一个开放的内容,任何人都可以对该词条进行不断地补充与完善。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几乎都可以利用已有的百度词条中的内容进行相对系统的网络教学。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使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不再繁杂,极大地提高了网络教学的条理性和系统性。

三、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平台

网络化教学的发展不仅要求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在线化,还需要一个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平台。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平台,就是要利用网络硬件和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堂。

例如,网上已有的“在线英语听力室”就是一个类别齐全、内容丰富、方式新颖的学习语言的网络化平台。打开“在线英语听力室”网站中的“英语教材”栏目中的“初中英语――河北教育出版社(初中起点)”网页时,该页内容不仅有整齐的电子版(Word版)英语课文原文,还在每一句英语原文的后面,配有相应的汉语译文,打开电子版课文上方的“FlashPlayer”播放器,可以播放音质清晰的英语课文朗读音频,更为人性的平台设计是双击或拖选课文中的某个单词,还可以在该页面即刻显现该单词的翻译及例句和用法,并配有该单词及例句的朗读音频等。利用这个网络化平台,学习者学习语言极为方便,而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平台,使教师备课变得极为简便,使学生上课变得极为轻松,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规范

目前,很多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都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开发者往往各自为政,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常常参差不齐,甚至有些网站的教育信息资源还有一定的错误。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规范就是要求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一定要正确,不能有错误。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如果没有国家级专家的参与――没有专家的审稿、编辑与校正,很难保证其科学性与规范性。现有的一些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网站的建设(如“语文课文朗读”网),若能有国家级专家的参与,保证其资源的规范性,则该网站上的资源完全可以直接作为信息化标准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教师备课的繁琐性,而且能极大地提高网络教学的准确性。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规范,可极大地提高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准确性、科学性与权威性。

五、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应免费开放

目前,网络资源异常庞大,但真正与网络教育教学信息相关的资源并不是太多,而是相对稀缺,而已有的较大的也较为专业的教育信息资源网站的资源又大多是收费的。比如“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旗下的收录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中国知网”就是一个收费的教育信息资源网站,每页0.5元的下载收费标准令大多数读者望而却步。时下,就连一些个人博客上收集的优秀教师上课的视频文件,虽在网络上能搜索得到,但是要打开它时,却显示“仅对好友开放”――要你充值缴费。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免费开放,就是要求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无条件地对所有人免费开放。

第9篇:资源网络范文

一、建设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的背景

(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物质基础

“大学生始终是新生事物的促进派,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在网络大潮汹涌而来的网络时代,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自然扮演着互联网忠实追随者的角色。”互联网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和丰富的学习情境,为资源贡献和探索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为大学生协作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条件。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传统思政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已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知识需求和兴趣需求。传统的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重复单调,严重影响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教学实效性不明显。在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在校生中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情况抽样调查显示,“79.7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思政课应采用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92.75%的学生希望采用多媒体、现代网络的教学手段进行思政理论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与现代网络共同成长的大学生更愿意接受现代网络的教学手段,只有采取大学生喜欢接受的教学方式,才能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课堂实效,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建设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地替学生举一反三,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和琢磨,对于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孟子曾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帮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在他看来,一个人获得高深的造诣,要靠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经过积极主动地学习,所学的知识就能牢固地掌握,在运用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左右皆宜。孔子和孟子都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与知识快速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终身学习成为时代的特征和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是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思想政治资源库的建设,有利于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由以往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在师生关系上,教师由以往的教学中心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有助于帮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真正掌握知识。

(二)有利于提高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师生的交流与合作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的交流碰撞能够产生新奇的火花。如果课堂只是教师灌输,这样的课堂就没有生命力;如果只是学生讨论,教师置身事外,那么教师就脱离了教学。只有师生同时参与教学,教学中的质疑、释疑才能更加流畅。同时,师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帮助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对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教学意义。思政理论课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和对独立能力、思维模式的培养。而大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交流与合作。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和利用,弥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的遗憾,打破了师生原来在时间、空间交流与合作的限制,为师生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三)有利于推动思政理论课改革

网络作为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层面。教育部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指出,“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设立相应课题,重点加强教学内容深化拓展研究、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开展精彩系列评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网站建设等,推动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运用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介入,加快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建设,不断推动落后的思政理论课教学结构改革,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意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目前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

三、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建设基本理念

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建设在资料收集、内容设置上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作为资源收集整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学生由单项被动型学习向双向互动性转化,即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由“要我学”向“我要学”;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把网络信息技术与思政理论课整体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让资源库从单一的、简单的辅助教学转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式,从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改革;把思想理论课网络资源库构建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良好的讨论交流互动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平台把学习过程中不懂得问题与教师或同学在线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交流,获取到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紧密合作,不断提高思想理论课的教学水平。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建设模块组建

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作为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是先进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水平的体现,更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政理论课本身的特殊性。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在内容设置上包含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每门课程按照章节设置专题,每个专题设置相应的学习要点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每个专题下设置本专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在线学习的课件、教学案例与分析、练习、文献参考资料、在线辅导与讨论等;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在功能设置上总体包含在线学习、单元测验、在线考试、在线讨论与交流等模块;搭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平台,提高学生思考、实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紧紧围绕思政理论课教学和学生实际,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建设的应用

(一)充分运用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开展开放式教学

通过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的开放式平台,使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参考资料等形成长期、清晰的认识;通过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中的学习课件、教学案例与分析、参考资料等助学工具对规定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入习题库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了解自己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利用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中的考试题库对学生进行单元测验或学期考核,实行无纸化考试,突破传统考试在时间、空间和方式上的限制;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是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平台,突破学生在空间上的学习限制,学生不管在校内校外还是课内课外,学生随时可以上网查阅当天乃至于整个课程中的所有信息并通过在线练习、测验和讨论对当天课程内容进行完善,使课堂教学有效地由课内向课外、校内向校外延伸,突破传统课堂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二)充分运用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加强学习讨论与交流

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设置在线交流工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完成人机、师生、生生交流。教师通过学生在在线讨论的发言,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状况,同时学生也可以随时在线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个别”、“小组”、“全班”等多交流模式展开探讨。通过多维度的互动学习,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稳定的知识体系,以便开拓思维,进行有效自主学习。

(三)充分运用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构建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提倡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库平台开展学习活动时,对专题学习内容情境进行研究,观察、思考并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根据网络资源库中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要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库里设置的丰富学习资源,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当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利用讨论交流工具,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给予启发,或与同学开展讨论与交流,在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

(四)运用思政理论课网络资源库开展合作学习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