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范文

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

第1篇: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范文

中学生清明扫墓活动方案1

一、活动主题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争做高素质的当代中学生”

二、活动目的

1、告诫新时代的学生勿忘国耻,在和平时期仍应弘扬和继承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们舍己为国的精神;

2、增强同学们爱祖国,爱人民,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信念与决心,同时使同学们融入到集体中,培养互相协作的能力,共同进步;

三、活动地点:西海烈士陵园

四、活动时间:20XX年4月1日下午3:15

五、参加人员:

①初一、初二级学生代表;(每班选派2名学生代表)

②行政及教师名单:xxxxx

六、活动准备:

校旗、团旗、花圈

七、活动程序

xxx烈士陵园纪念杯前活动安排:

主持人宣布:xxx中学清明祭扫活动现在开始

第一项:全体立正(主持人宣读缅怀烈士相关文字稿)

第二项:向烈士们敬献花圈,然后全体肃立,默哀半分钟

第三项:参观烈士纪念馆,学习革命先烈光辉事迹。

第四项:参观完毕,集队返回学校。

八、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1、按时集合(下午3:15时在大堂前集中乘车出发);

2、集体活动,安全第一;活动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队伍;

3、要求学生穿全套校服,配戴校卡,行为大方;

4、不准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嬉戏打闹;

5、要以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了解烈士事迹;

6、要求学生带笔记录英雄事迹,回来后将感想形成文字。

中学生清明扫墓活动方案2

活动目的: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缅怀祖先、纪念先人的重要节日,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日子。开展此次活动,旨在缅怀先人、纪念先人,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学生进一步感受家乡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受到熏陶。学校拟开展下列主题活动:

第一主题:植树踏青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具体要求:

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报告用A4纸打印,题目自拟,自我设计形式,必须包括下列内容:姓名、班级、活动对象、时间、地点、过程、家长反馈意见,可后附A4纸张贴活动照片。

第二主题:寻根问祖

清明节,既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寻根问祖的重要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重视。

具体要求:

清明节回老家扫墓的同时,收集、整理家谱,绘制自己家族的谱系图;或者考察、记录家族居住地的村志(迁徙过程及原因);或者请父母讲述或亲自采访家族中受人尊敬的长者,叙述他(她)的人生故事,在A4纸上完成,自行设计版面。

第三主题:祭奠先烈

在威海这片繁荣而肥沃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众多英雄人物,他们为了这片土地的独立、繁荣和富强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理应得到后人的敬仰和学习。我们作为青少年,不仅要穿越时空的隧道收集和整理我们家乡先烈的动人事迹,还要把他们的名字和事迹牢记心中,学习和继承他们的优秀品质,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具体要求:

请父母带领或与其他同学一起相约去烈士陵园祭扫先烈,真实描述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心路历程,A4纸打印完成,自行设计版面。或者搜集、整理一位威海本土英雄人物的事迹,A4纸打印完成,自行设计版面。

班级总体要求:

1、初二、初三全体学生参加此次活动。班主任老师假前认真布置,申明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2、初二、初三学生自由选择任一主题活动参加(不要与去年的选择重复),按照每一活动的具体要求来完成。

第2篇: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范文

1、依托教材,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现与单元学习有机整合,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所设计的综合性学习项目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具有很强的典范性。在研究中我首先把教材当作“蓝本”,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在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第九册安排的《遨游汉字王国》这一中实践活动时,我先指导学生分组、起个性组名,制定计划、分工。分别从以下方面搜集①汉字的起源,②有关体现谐音特点的古诗,③歇后语,④对联,⑤笑话,⑥字谜,⑧因写错汉字、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或造成的不良后果的事例,⑨优秀书法作品,⑩策划一次社会用字(广告牌、书籍报刊、电视字幕、服装商店用字)调查活动。通过两周实践,在成果汇报课上学生有的是实地拍照,有的是搜集了视频(相声),有的是拿了物件,有的是写倡议书,有的是自己写了书法作品,有的制作了自己的个性签名,形式多样,尤其听了他们信心十足的介绍,更让人耳目一新。看到孩子们个个露出的灿烂笑容,我感到很欣慰。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体会到汉字的神奇、有趣,欣赏到汉字的优美,感受汉字的魅力。从而形成了规范书写的共识,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推动社会用字规范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不难看出他们不光语文,其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他们探究汉字兴趣依然继续,甚至有些学生也探究了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进而增加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可以说收益超出了我的想象。又如在教了《只有一个地球》后,结合第八册第三单元中的《大自然的启示》一课,开展了《家乡环境调查》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对彭阳生态园、茹河流域治理方面和一些河流被污染的情形进行观察、采访、拍照、录音、制作幻灯片、办手抄小报、向社会写倡议书,写心得体会,给有关部门写建议书等形式,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但了解家乡环境现状也提出了解决这种现状的办法,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他们对家庭的宣传,促进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2、链接生活节日,挖掘民风民俗,搭建沟通语文与生活的桥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就是说,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培养语文素养的机会,甚至可以说,学生生活的天地就是他们语文综合性学习最宽广、最灵动、最具活力的课堂,这种学习应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全过程。有一位哲人曾说过:“对文化的崇拜实际上就是崇拜人自己,崇拜人留下的痕迹。”关注地方文化就能培育学生对当地、对家乡的感情,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责任心。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有情趣、有爱心、有底蕴的人,引导学生对地方人文特色的关注至关重要。为此,研究中我注重开发学生的生活课程。首先从本地寻找资源,挖掘最富有地方特色的东西,如在过春节、清明节(去彭阳任山河烈士陵园扫墓)、端午节、彭阳的山花节、中秋节、寒食节(送寒衣)、腊月八等节时让学生搜集节日的起源、过节习俗。通过搜集整理他们不仅了解了节日的由来,还知道了家乡过节的习俗,如春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孩子收压岁钱;山花节赏花,端午节插柳条、手腕脚腕戴花绳、戴香包、吃燕麦酒;中秋吃月饼、腊月八吃腊八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获得对地方文化比较全面的认识。

3、挖掘文本,巧借地域文化,设计综合性学习,提高人文素养。

文本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便利的凭借,研究中,我凭借文本的特点,巧借地域文化语文综合性学习,如学习了第十册第四单元的走近名人后,让学生收集家乡名人故事,本地名人成长足迹。在教了《沉香救母》后,让学生搜集本地的民间故事。学生收集到的民间故事有(《牛郎织女》、《红河川的传说》等)。在学了《我的家乡》,我设计了《走进家乡――彭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家乡特产、家乡旅游、家乡矿产、家乡饮食等方面搜集,了解。学生收集到了家乡旅游景点有璎珞宝塔、人山河烈士陵园、古城皇甫谧广场、城阳故居、五峰山等。家乡矿产有李寨煤矿、彭阳矿泉水、彭阳烤烟等,家乡饮食有烩羊杂碎、荞面、麻辣烫、搅团、荞面鱼鱼、大盘鸡,家乡特产有彭阳果脯、土豆、杏子、粉条等。学生收集的面很广,范围很大。

在活动过程中有些是学生自己查找,有的是家长介绍或亲自领孩子现场参观。展示课上,学生介绍的头头是道,绘声绘色,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

4、结合学校安排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

这学年学校安排两次大型活动,即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六一汇演。为此我设计了《我为班级添精彩》语文实践活动,为了自己班级的荣誉,他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出谋划策设计、排练、表演解说都是学生亲自全程参与完成。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主人翁的责任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欣喜的发现,乡土资源挖掘不尽,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和人文精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充分挖掘多方面的乡土资源,我们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

5、追踪社会热点,点缀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3篇: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范文

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始终牢牢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认真抓好前期筹备。成立了教育实践活动领导机构,落实了阵地、人员和工作经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召开好动员大会,营造出浓厚的氛围。二是有序开展学习教育。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3次、干部职工集中学习6次、党组书记上党课1次,专题讨论5次,组织职工参观烈士陵园、群众工作陈列馆1次、参观石牛广场1次、开展法制培训1次、邀请县纪委领导进行警示教育1次、观看警示教育片1次、观看“焦裕禄”典型事迹1次,干部职工撰写心得体会33篇、专题讨论发言稿80余篇,人均完成学习笔记1万字左右,印发、上报简报2期,县门户网站采用18期,日报刊发2期。三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局党组采取“干部下访、问卷查访、座谈面访、交心约访”等形式,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和服务对象对我局领导班子和个人在“”方面存在问题的意见建议,找准找实领导班子和个人在“”方面存在的问题。四是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建立整改台帐,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局党组班子进行改进作风公开承诺,领导班子成员“约法三章”,局“三公”经费情况及局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等事项全部在党务公开栏予以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五是扎实开展走基层活动。解决企业实际困难6件,化解群众诉求4件,到联系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2次,为困难群众送去了3000元慰问金和价值1万余元的大米、菜油和春耕物质。六是认真撰写好对照检查材料。组织干部职工进行“”表现大讨论,梳理形成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表现材料;深刻剖析“”问题存在的根源,领导班子及成员严格按照要求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并报县委实践办审核,为下一步召开民主生活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规划编制,构建规划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宜居宜业,充分满足人的需要和发展,推进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坚持塑造特色,绿色发展,培育城市文化,保护山水生态,新区展示品质,旧城完善功能,防止建设同质化,坚持协调统一,各项规划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建设必须符合规划要求,防止建设盲目无序。待上县规委会审议;工业园区控规正在进行方案深化设计。完成综合交通规划、消防规划、给排水规划和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规划;电力规划、燃气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城”核心区风貌规划及片区修建详规有序推进。

三、加强规划管理,提升建设品质

(一)健全制度,理顺规划管理机制。印发了《重大审批事项(业务部分)审批职权和程序规定》,修编了《县城市管理技术导则》、《县建筑工程方案设计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批流程》、《用地红线图和规划条件书核定流程》、《行政审批事项工作流程》等程序流程,进一步优化了办事流程和缩短了行政审批时限,严格依法依规实施行政权力。建立重大项目和公共服务事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快推进城镇建设。

(二)严把“五关”,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严格执行《县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严把红线和规划条件核定、建筑方案审批、规划许可、定桩验线、规划核实关,杜绝违反规划审批项目,杜绝违反规划条件增大密度、增大容量和降低公共公用设施标准,杜绝施工图设计“走样变调”。2014年上半年共组织2次县规委会,审议规划12个。核发项目选址意见32宗用地913亩;用地规划许可36宗49.7万平方米;核定建设项目用地红线63宗,规划条件60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31.6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85.09万平方米;召开专家组会议9次,审查项目建筑设计方案11件,规划总用地面积24.9万平方米;工程规划许可414建228.3万平方米,其中城区32件194.2万平方米,乡镇382件34.1万平方米,行政审批违规、错案为零。

(三)治理“三违”,保障规划有效实施。深入开展“三违”治理行动,加强规划监察常态巡查,对违法建设实行露头就打,重罚强拆,坚决维护规划刚性。半年来,除诺水河镇、涪阳镇、铁佛镇外的45个乡镇,共清理违法建设1281宗114万平方米,其中,经认定为“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1270宗110.5万平方米,经认定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11宗3.5万平方米。我局直接查办的典型案件29宗,已结案24宗,其中:处罚款18宗,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罚款165.9万元;作出拆除决定5宗,建筑面积3755.92平方米,已拆除3宗、面积320平方米,移交1宗。

第4篇:参观烈士陵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大学生能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身体力行。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机构,必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路径。

1要加强思想理论“灌输”

意识形态的认同需要理论的“灌输”,而且在灌输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象的直接感受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1.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责任,其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就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换,必须做到更新观念、优化内容和创新方法,主要表现在:要树立教学平等观,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两者在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参与教学,达成共识;要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基点,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重大事件为要素,构建若干内容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主题突出、鲜明的教学模块;要进行教学方法、技术创新,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注重师生之间的交互启发,激发大学生对于此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性。

1.2发挥学科、专业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但也不能忽略专业课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功能。

1.3丰富第二课堂

高校要定期邀请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积极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中;通过成立青年者研究会、举办学生论坛、各种形势报告会、座谈会,搭建大学生理论学习与思想交流的平台等,使大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实质。

2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教育场”功能

先进文化的陶冶、滋养将有助于大学生吸纳、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坚守“道德围墙”,引导学生身体力行“大学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环境中生根、发芽,真正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1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无形的价值观念直观化、具体化,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引导同学们形成高雅、高尚的文化品位,向同学们传递正能量。

2.2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园自然环境,文化和生活设施、建筑设计、人文景观等物质条件,是校园文化重要物质元素和外在表现,也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为此,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努力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努力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2.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高校精神风貌与个性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风、教风和学风,发挥着文化育人的作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能使大学生在精神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中,就会持久地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并且通过师生的行为不断得到加强。同时还可帮助大学生远离低俗、陈腐、颓废的文化垃圾,为他们创造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文化环境。

3要牢固占据新媒体阵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正逐渐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高校必须细心观察新媒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化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掘新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价值,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深度传播。

3.1要立足校园科技平台

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BBS等大学生日常接触多、参与广的传播平台,采取多样的宣传方式,将校园科技平台打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坚实阵地。

3.2要灵活运用新媒体。

高校教师要灵活运用微信、微博、飞信等形式与大学生平等交流,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丰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表现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从静态抽象转化为动态具体,从枯燥乏味到妙趣横生。

3.3要加强对校园舆情监测和引导

建立安全有效的网络巡视员制度,加强社会科技平台传播内容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引导,时刻关注容易对大学生思想造成深刻影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制定传播预案,及时介入舆论引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用,实现校内科技平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合。

4要促进实践活动常态化

一个价值观的形成一般是在“知中行、行中觉、觉中悟、悟中从”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中形成的,主体的价值实践和体验是其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现实依据,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必须坚持教育和实践一起抓,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实践教学形式。为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好社会实践这个载体的作用,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安排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相应学时学分,提供必要经费支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找出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增强社会实践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道德意识,强化大学生对核心价值的认同并以实际行动践行。

4.1要做好送理论下基层服务

利用假期,有序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到基层、企业、街道、村镇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宣讲,通过宣传教育等形式,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的深入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对广大人民的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教育。

4.2要充分发挥当地教育资源

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到城市、农村、厂矿企业参观,亲身体验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大学生对基本国情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4.3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

积极组织大学开展科技、文化、卫生等“三下乡”、大学生西部服务计划、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组织大学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通过搜集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社会调查心得体会等,让大学生在亲身所见所闻中加深对国情民意的了解,认清社会主流,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朝着内化于大学生的心灵、外化为大学生的行为方向发展。

当西方社会思潮不断向中国渗透,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正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争夺的重要对象时,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 宋志强,范红雨.近五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8).

[2] 张艺兵,李俏.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调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