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乳腺纤维瘤手术范文

乳腺纤维瘤手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乳腺纤维瘤手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乳腺纤维瘤手术

第1篇:乳腺纤维瘤手术范文

【关键词】 乳腺纤维瘤;手术;护理

乳腺纤维瘤在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都可发生,乳腺疾病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以 20 岁 ~30 岁的青年女性多发,多为单发,少部分为多发,其发生与雌激素刺激有关,手术切除是乳腺纤维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对乳腺纤维瘤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9例乳腺纤维瘤手术病例资料。女性187例,男性2例;病灶直径0.6~2.1cm;多发7例,单发182例;17~25岁103岁,26~35岁71岁,36~55岁15岁,平均25岁;既往手术史患者33例;绝经期患者6例;哺乳期患者22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门诊手术室局麻下行手术摘除。术区常规消毒、 铺巾, 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行乳腺纤维瘤摘除术,术后常规留取标本送病理。对术中怀疑恶性或者年龄在35岁以上患者加做术中冰冻切片。

2 结果

189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都是一次全部切除;术中放置引流条34例(19.99%),引流条术后拔除时间:最长38个小时,最短17个小时,平均26.7小时;术后切口一期愈合185例,愈合率为97.88%,4例拆线后换药1~3次愈合,愈合率达100%;肿瘤癌变8例,癌变率4.23%;因创内血肿致感染3例,感染率1.59%。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检查

测定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心电图检查、排除麻醉的禁忌症等;如有心脏起搏器、 心肝肾功能不全、 凝血功能障碍者属禁忌症;吸烟患者戒烟,防止麻醉时呼吸抑制;手术当天做清洁肠道准备。

3.1.2 心理护理

很多患者对手术都有恐惧心理,特别是女性,担忧身体的暴露程度以及术后切口疤痕大小。护士要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后疤痕处理等注意事项,提供手术成功案例,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及对手术区暴露的害羞心理,同时指导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安慰,使患者能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配合手术。189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中152例存在顾虑,其中118例术后疤痕影响美观,经过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干预,消除了心理恐惧感,均能较好的配合医护施行手术。

3.1.3 术前准备

主要是做好患者营养的改善和常规检查:要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术前做好肾、肝、肺、心重要脏器功能检查。根据手术部位做好皮肤准备,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手术前告知患者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摄入,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并保证充足睡眠。

3.1.4 术前指导

向患者介绍门诊麻醉方式、手术者的资历、设施以及手术室的环境等,让患者了解手术的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使其安全感得到增强。告知患者要尽可能使用腹式呼吸。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是否正常。患者往往活动不便,护士应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并嘱其回家后避免患侧肢体过大运动,防止敷料脱落或牵拉切口,若发现敷料渗血应及时来院检查。术后如疼痛可遵医嘱口服止痛药物,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2.2 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由于担心伤口疼痛或者病理结果而产生焦虑,要进行心理安慰和疏导,使其保持心情舒畅,解除心理忧虑。

3.2.3 饮食护理

为保证术后患者营养补给,增强机体免疫力,患者术后饮食以高蛋白质食物为主,如瘦肉、鸡蛋等,禁食辛辣食物,以防发生炎症。

3.2.4 切口护理

组织较软,需要加压止血,但要检查绷带松紧度,避免出现胸闷、憋气的情况,一般患者术后24h后才可松开绷带换药。为避免切口感染,要时常保持切口干燥,最好3d后进行洗澡等事宜,日常活动牵拉会导致疤痕增大,建议患者术后3个月内穿戴向上托起运动胸罩。

3.2.5 病理学检查

护理人员耐心详细的向患者解释病理检查的必要性及肿瘤恶变后的严重性,使患者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

4 讨论

乳腺纤维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临床上常见的多发于青年女性。由于该病好发于青年女性,考虑到年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月经周期、疤痕承受能力及对该病的认识等方面,术前、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本研究通过对189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每位患者的心理表现、承受力及对该病的了解不同。正确的健康指导及护理措施能使患者正确认识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从心理上战胜疾病,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早日康复及预防疾病的复发。189例患者通过术前、术后的护理,一期愈合率为97.88%,术后感染率1.59%,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在患者术前、术后做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手术的顺利开展、术后的病情康复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及临床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患者术前、术后处理操作,讲解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在了解疾病的基础上,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温李花,邓八妹,张惠珍.乳腺纤维瘤手术护理体会[J].安徽医药,2011,15(6).

第2篇:乳腺纤维瘤手术范文

【关键词】乳腺纤维瘤;手术;围术期;术后感染

乳腺纤维瘤为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出现的混合性肿瘤,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约为良性肿瘤的75%[1]。研究显示其发生与雌激素作用有关,好发人群为性功能旺盛时期女性,同时也可在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中出现。

本文选择172例患者进行研究,先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的选择选择2008年4月到2010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患者172例进行研究,其中1例为男性,171例为女性;年龄分布为36.5±15.7岁,最大年龄为53岁,最小年龄为18岁;存在既往手术史患者为24例,占14.0%。

1.2研究人群乳腺纤维瘤的诊断

1.2.1通过患者的疾病史、超声检查和体检可以对乳腺纤维瘤做出初步的诊断。体检显示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表现最常见为乳房肿块,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乳房肿块是乳腺纤维瘤唯一临床症状。乳房肿块常发部位为乳房外上象限,一般情况下为单个肿块,但少数出现二个或更多肿块,肿块类型多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其边界清晰、表面圆滑,质地坚硬,一般与乳房组织不粘连,可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常被无意间发现,触摸和挤压一般没有疼痛感,也没有月经周期而发生增大或缩小的变化。少部分患者会有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增生病共同一起存在,但此种类型可有经前乳房胀痛。

1.2.2通过病理学诊断进行确诊。病理学诊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肉眼观察和显微镜诊断[2]。其中肉眼观察可见患者肿瘤周围出现完整纤维包膜,部分病例由于纤维包膜尚未发展成熟,呈现部分完整包围肿瘤部位。包膜特征质地坚硬,肿瘤坚韧,切开呈现边缘外翻状表现。纤维包膜成分不同其特性也不同。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乳房纤维组织和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依照患者增生的不同比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腺病、腺纤维瘤和纤维腺瘤。

1.3研究人群乳腺纤维瘤的治疗与感染的预防

1.3.1乳腺纤维瘤的治疗方案唯一的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乳房纤维腺瘤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其存在癌变的可能性,故在临床上一旦发现确诊,需及时的进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一般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通过手术显露纤维瘤体后,将瘤体和包膜整块切除。且必须进行肿块病理检查,排除癌变的可能性[3]。由于目前乳腺纤维瘤手术切除难度较小,手术过程较为简单,在一般医院就可以进行。

1.3.2手术感染的预防由于手术要求较为简单,易出现手术过程中不注意规范操作等,造成部分患者出现术后感染。对此我们应注意手术感染情况的发生。首先手术过程应尽量仔细认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手术过程中注意尽量不使用大力挤压和牵引等方式,以免造成患者出现脂肪液化和坏死的情况。其次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及时防止引流,进行抗生素的局部封闭治疗和冲洗。同时注意手术后及时包扎,防止出现包扎不正确引发的乳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最后注意勤换药,保持伤口清洁,预防再次感染。

2结果

2.1研究人群一般资料分析

对研究人群一般资料分析表明,172例研究人群中171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分布为36.5±15.7岁,既往存在手术史患者为24例,占14.0%,见表1。

表1研究人群一般资料分析

2.2 研究人群及手术效果分析

对172例研究人群手术后进行病理学诊断均为良性肿瘤,手术均成功进行。手术后有18例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感染,其感染率为10.5%。

3讨论

研究显示,乳腺纤维瘤的病因较为复杂,西医研究显示其发病与先天性因素和雌激素刺激有关[4],先天性因素即为患者乳腺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敏感性较高于正常人群,分析原因为此类人群其乳腺纤维细胞中雌激素受体的数量较多和功能发达等;同时雌激素过度刺激也为乳腺纤维瘤的常见病因,分析原因为患者卵巢功能旺盛、分泌雌激素较多,同时与机体和乳房部分组织对雌激素过度刺激的敏感性有关。乳腺纤维瘤虽然为良性肿瘤,但存在癌变的可能性,因此手术切除为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最主要手段,并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对172例研究人群手术后进行病理学诊断均为良性肿瘤,手术均成功进行。

手术是治疗乳腺纤维瘤唯一有效的方法,正确地处理可降低围术期切口感染率,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

4结论

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效果好,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感染切口的治愈时间,临床效果满意。由于乳房作为显示女性美的重要组织,其手术要求尽量选择开口小且手术后瘢痕小的手术方案。但由于乳腺组织较为复杂,且纤维瘤分布部位较深等原因,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预防感染,同时防止出现手术后乳房凹陷和扭曲现象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的经济和精神压力[5]。

参考文献

[1]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34-337.

[2]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18-1620.

[3]吴文溪.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5-160.

第3篇:乳腺纤维瘤手术范文

论文关键词:丙泊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乳腺纤维瘤手术

 

方法

麻醉前常规禁食12h,禁水4h,术前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麻醉前面罩吸氧,开放静脉通道,监测BP、RR、P、SPO2,准备好急救器械及药品。麻醉诱导先用舒芬太尼5μg,1min后给予丙泊酚2mg/kg,静脉注射,速度5ml/10秒,手术切皮前再给舒芬太尼10μg。术中如果出现皱眉,手指活动等反应时,可追加丙泊酚30mg~60mg,舒芬太尼5μg~10μg。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为意识消失的指标,术毕呼之睁眼作为意识恢复的标准,能按指令准确执行指鼻动作作为定向力恢复的指标。

临床资料

选60例女性,年龄18~45岁,体重45~60kg,ASAⅠ~Ⅱ级,术前均无明显心脏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麻醉禁忌症。

结果

见表1

 

注射丙泊酚神志消失时间

14±5s

手术时间

20~45min(平均30±7.5min)

停止注药至意识恢复时间

30±5min

停药至定向力恢复时间

32±4min

丙泊酚用量

140mg±20mg

第4篇:乳腺纤维瘤手术范文

【关键词】 乳腺纤维瘤;微创手术;子宫切割器

乳腺纤维腺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 是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1-4]。在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中, 手术切除是首要选择。伴随着微创手术时代的到来, 以及女性对功能和美的要求提高, 如何在取得满意疗效的同时又保持良好的外观和功能, 成为目前手术治疗发展的方向。回顾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于2010 年1 月~2011年12 月收治的乳腺纤维腺瘤例中, 运用子宫切割器辅助下行小切口乳腺纤维腺瘤切除42例, 手术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微创美容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42 例均为女性, 年龄15~32 岁, 平均23岁。已生育并哺乳8例, 未生育的34例。肿物大小为2. 5~7.2 cm, 平均4.1 cm。肿块发生在右侧21例, 左侧17例, 双侧4例。手术切口长度为1.5~2. 5 cm, 平均1.65 cm, 分别为绕乳晕切口28例, 外侧缘及下侧缘切口8例, 其他部位切口6例;术前体检肿物规则、活动度良好, B超提示为纤维腺瘤且界限清楚、有包膜;对于可疑病例经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本病方予应用本方法。

1. 2 方法 术前标划肿瘤轮廓并拟定切口, 用1%利多卡因或1.5%氯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对能推挤肿瘤接近乳晕或乳腺边缘的病例, 尽量在上述部位取切口;对于活动度较差或距离上述部位较远的则直接在肿物表面作切口, 切口长度以肿瘤大小及显露路径而定。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放射状切开肿物表面的腺体, 用小儿疝气拉钩拉开上述组织协助显露肿块, 贴近肿物被膜用血管钳沿着周围间隙分离。由浅入深逐渐最大限度游离肿物。如肿后侧无法完全游离则不强求。助手在暴露肿物表面的同时固定肿物, 小抓钳夹住肿物顶部, 用10mm口径的旋切器对肿物实施旋切, 从中央往四周分次旋切肿物, 依肿物大小决定旋切次数, 使肿物中央成为空心, 四周薄层肿瘤组织及包膜能向中央靠拢经切口提出, 最后完整切除肿物。瘤床冲洗、电凝止血, 4-0可吸收线缝合腺体切缘及皮下组织, 间断皮内缝合皮肤切口, 外加压包扎。标本(见图)送冰冻病理检查, 确认为纤维腺瘤。

2 结果

手术时间:15~35 min, 平均26 min, 出血5~30ml。术后处理:5 例术后在3~6d 发现残腔处有较明显积液, 经穿刺抽液1~3 次, 局部加压包扎后消失。无明显切口出血病例。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诊15~36月, 平均18个月, 观察切口瘢痕不明显, 乳晕感觉正常, 外形自然, 无局部肿瘤复发。8例术后生育并哺乳, 无局部乳汁不畅现象。

3 讨论

本组运用子宫切割器辅助切除乳腺纤维腺瘤, 经乳晕弧形及边缘做小切口36例(85.7%), 充分利用乳晕色素及边缘皮肤皱褶等特点, 术后伤口小且隐蔽, 瘢痕线不易察觉;由于贴近肿瘤包膜分离, 采用子宫切割器辅助从肿瘤中央切空, 使大肿物能够经较小的切口完整切除。最大限度缩小了手术切口, 不但美观上能满足患者要求, 对乳腺组织的损伤极小。与以往传统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手术相比, 本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治疗疾病, 而且改进、简化手术操作, 减少创伤, 同时保护了的功能和美观, 后者对占本病大多数的年轻患者尤为重要[5, 6]。在手术中, 作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选择切口。②分离过程中要保持肿瘤包膜的完整性。③旋切过程坚持从中间往四周进行直到中午残部可经切口提出即可。④熟练使用子宫旋切器。⑤拉钩要选用小拉钩。⑥对于后方的大的纤维腺瘤切除后, 可以直视下用可吸收线环形缝合薄层组织1~3针, 保持乳晕不因加压包扎后内陷粘连固定而影响美观[7]。

在有开展腔镜手术的医院一般都配有子宫切割器, 该方法手术操作简便、安全, 符合现代微创理念。对于较大的乳腺纤维腺瘤的手术治疗, 与麦默通辅助的旋切术相比, 操作简便, 切除彻底, 创伤及出血更少, 费用也小;与传统手术及腔镜辅助下手术相比, 创伤更小, 更加美观, 较好地保护了的功能。尤其适用于年轻未哺乳女性, 肿瘤越大其优势越明显值, 值得在合适的病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姣.乳腺纤维瘤手术的必要性及围术期治疗.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2):192-192.

[2]郭琼, 王泽强.乳腺纤维瘤手术的必要性及围术期治疗分析.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08, 2(5):607-609.

[3]Tavassoli F A, Devilee P.World Heah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s:tumomor of the breast and female genital organs. Lyon:IARC Press, 2003:89-98.

[4]Rudan l, Rudan N, Skoric T, et a1.Fibromatosis of male breast .Acta Med Cmatica, 1996, 50(3):157-9.

[5]喻晓芬, 王琛琛. Mammotone 微创与单纯手术治疗肿块对患者心身影响调查分. 浙江临床医学, 2007, 9(8):1066.

第5篇:乳腺纤维瘤手术范文

【关键词】 内镜; 垂体腺瘤; 经鼻碟入路; 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resect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procedure of endoscopy approaching pituitary adenomas through transsphenoidal.Method:The experience of 230 patients’ resect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endoscopy approaching pituitary adenomas through transsphenoida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from Feb 13, 2009 to Dec 13, 2013 were summed up.Result:230 cases had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during perioperative nursing.Conclusion:Adequate preparation before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care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ituitary adenoma patients undergoing 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Endoscopy; Pituitary adenomas; Endoscopy approaching through transsphenoidal; Nursing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人群发生率一般为十万分之七,其发病率在颅内肿瘤中约占10%的比率,是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以外常见的颅内肿瘤,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其主要症状是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垂体激素异常分泌引起的代谢紊乱如停经、泌乳等[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其发现率不断提高,因而对治疗和护理的要求更为严格。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这项新技术是近年来在内镜外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手术方式与传统经蝶垂体腺手术相比较,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平均住院时间短、手术简便、省时的优势,因此成为微创神经外科发展的趋势[3]。由于垂体瘤位于鞍底,手术有一定难度,术后并发症较多,易危及患者生命。因此, 术后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4]。本科(中国医大附属一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2月13日-2013年12月13日在全麻下实施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30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集患者230例,其中男96例,女134例;年龄22~72岁,平均48岁;复发21例,其余为原发患者。功能型垂体腺瘤104例,其中PRL分泌型腺瘤50例,GH分泌型腺瘤35例,ACTH分泌型腺瘤13例,ASH分泌型腺瘤3例。71例头痛,120例视力障碍。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在全麻状态下插管(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按出血多少),头下垂30°。术中在中鼻甲、鼻道及蝶筛隐窝黏膜的血管收缩情况下,在内镜下沿鼻道填塞至蝶筛隐窝用1∶1000肾上腺素盐水棉条。在内镜下寻找蝶窦开口,用磨钻触破或磨开鞍底,至骨窗直径1~1.5 cm,用镰状刀十字切开硬膜电灼,清除肿瘤在内镜照明下。明胶海绵填塞,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术后3~5 d拔除。

1.3 护理

1.3.1 术前护理

1.3.1.1 心理护理 由于该疾病患者病程长,且伴有头痛、视力及视野改变,以及闭经、溢乳、肢端肥大等身体功能及形象的改变,从而对患者造成身体的损害以及心理负担,患者易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体验。同时由于来自手术本身的巨大心理压力,患者对手术治疗一知半解,容易出现恐惧心理,患者心理状态会对手术效果产生消极影响。而且大多数患者对内镜经鼻碟这一狭小通道能够切除颅内肿瘤(尤其在肿瘤直径远超过鼻腔所能显露的直径)这项技术难以理解。因此,护士应仔细了解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诊断及一般情况等,了解患者家庭社会背景,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解除患者思想顾虑,讲解疾病的简单知识,使患者心理有一定了解和认知,消除紧张心理,更好的配合治疗。同时可以请疾病术后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教,讨论手术成功的例子,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克服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1.3.1.2 激素测定 由于功能型垂体腺瘤激素水平可评价患者预后。功能型垂体腺瘤可分泌PRL、GH、ACTH、ASH等,需术前进行相应基础和刺激状态下连续激素水平测定,以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遵医嘱采取标本,及时送检。

1.3.1.3 术前检查患者视力视野,做好记录,为术前术后对比提供客观依据。为了患者安全,应把患者使用物品放置在患者视力较好的一侧的伸手可及之处,并告知患者。嘱患者在床活动时,应家属或护士陪伴,预防患者跌倒的发生。

1.3.1.4 术前适应性锻炼 嘱咐患者预防感冒,以免鼻腔充血影响手术操作及术后伤口愈合。术前3 d嘱咐患者配合训练单鼻孔或经口呼吸,以适应术后凡士林纱布填塞鼻孔带来的呼吸不畅。具体方法为:让患者将双侧鼻腔捏紧,使用口腔呼吸,坚持每天练习2~3次。嘱患者避免咳嗽、便秘、打喷嚏,以避免增加颅内压,因此术前嘱患者多食润肠通便的食物并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减少或控制打喷嚏。

1.3.1.5 鼻腔、口腔准备 经鼻腔进行手术难免引起鼻腔黏膜的损伤,术前对口、鼻腔做准备,预防术后感染。术前3 d开始3次/d用氯霉素滴鼻液滴鼻,餐后用朵贝氏液漱口3次/d,术前1 d剔除胡须并剪鼻毛,注意观察鼻腔有无充血或狭窄。

1.3.2 术后监护

1.3.2.1 生命体征监测 按照全麻术后患者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大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识别瘤床出血症兆。全麻未醒时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后可以取头高15°半卧位;协助患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禁食水6 h后即可饮水进食清淡软食,随病情恢复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

1.3.2.2 视力情况 与术前比较患者视力情况及视野,若术后24 h内视力急剧下降者,最可能原因是瘤床出血直接压迫视神经所致。若术后1周才缓慢出现视力下降,一般与肿瘤切除后视神经水肿有关。本组术前120例有视力下降者,116例术后不同程度改善,2例术后1周开始变差,肿瘤切除后产生视神经水肿有关,经营养视神经治疗,视力在2个月有所改善。

1.3.2.3 鼻腔分泌物观察及护理 术侧鼻腔填塞有凡士林纱条,因无法判断有无脑脊液鼻漏,应经常询问是否有液体经鼻后壁流入口腔,并观察鼻腔分泌物的颜色、性状、量,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术后3~5 d,如出现以上情况,提示有脑脊液鼻漏的可能。由于手术器械刺激和术后鼻腔填塞及黏膜水肿引起患者疼痛和不适感,因此抽出纱条后需每天局部用药,起到消炎、收敛、止痛的作用,溃疡面会在3~5 d愈合。严禁擤鼻、剧烈咳嗽、用力排便、

打喷嚏等增加颅内压的因素。鼻腔填塞物不能过早拔除,一般于术后5~7 d可部分拔除。在已干燥的鼻腔纱条拔除前,应先使用生理盐水将纱条湿润并与鼻腔组织脱离后,应左右旋转,缓慢拔出。拔除纱条后应经常询问患者咽部是否有液体留下,若鼻腔有清水样分泌物流出,及时留取标本送检,判断分泌物的性质。

1.3.2.4 脑脊液鼻漏的护理 术后嘱患者抬高床头30°,以利于贴附愈合;多与患者沟通稳定患者情绪,避免患者情绪激动,若患者烦躁不安可适当使用镇静剂;避免增加颅内压,做好口腔鼻腔清洁卫生,口腔护理每日四次,以防感染发生。护士应避免从鼻腔吸痰,经鼻腔下胃管,以免脑脊液倒流,引起颅内感染。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及降颅压药物[4]。

1.3.2.5 尿量的观察 尿崩症是垂体腺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仍之一。患者常有多饮,多尿和口渴的表现,术后监测每小时尿量及尿色,若尿量>250 mL/h,24 h>4000 mL,即可诊断为尿崩症[5]。本组有43例出现尿崩症,多在术后1~2 d发生,嘱患者口服弥凝片将尿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密切观察尿量变化,防止少尿及无尿的发生。护士应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 h尿液总量,保持出入量平衡,一旦出现尿崩症征象,及时通知医生予以正确处理。遵医嘱定期检测电解质,防止发生低钠血症,指导合理治疗。

1.3.3 出院指导 患者多在术后7~10 d出院,嘱患者日常生活中避免用力剔鼻、咳嗽,预防感冒,保持二便通畅等增加颅内压的因素,若患者自觉有清亮脑脊液自鼻腔流出,应及时来医院就诊,为避免引起感染,不可用卫生纸棉花球填塞。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应定期复查血清垂体激素,以确定有无复发或是否行辅助治疗。术后3个月应复查鞍区磁共振,以判断术区情况决定是否行放射治疗。

2 结果

手术后视力视野缺损,头痛等症状得以改善。手术前71例头痛,手术后64例在6个月内均缓解,剩下7例术后1年内恢复。术前120例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症状,术后116例有明显改善。4例患者术后第5天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经卧床、制动1周后停止。术后所有患者无鼻腔通气障碍、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等鼻腔并发症及血管、视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发生。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垂体瘤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其中,选择内镜下和显微镜下的经鼻蝶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较为显著[6]。相关统计表明,行该手术后,约 90% 的患者预后良好,因此它是目前临床中治疗垂体瘤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经蝶入路的手术中,手术器械的选择主要有内镜、显微镜或者两者相结合等方式。实践表明,采用经蝶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治愈为 90% 左右[7]。直接内镜下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创伤小,切除肿瘤彻底,暴露更充分,术中操作简捷、术后恢复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手术[8]。总之,随着内镜技术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必然成为垂体瘤外科治疗[9]。由于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一种崭新的微创新术式,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当患者的肿瘤过大或者过质地偏硬时,就会出现手术切除不完全。且其手术视野较小,易发生一些相关的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脑脊液漏和尿崩症等[10]。因此其手术的实施和围手术期护理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笔者通过本组23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到,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密切的观察,对预防手术并发症确保手术疗效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治疗方式,精心的护理模式对有效防止相关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 提高术后成功率是关键。护士对患者病情要细致认真,并综合分析、正确判断、及时妥善处理, 对患者的治疗、愈合及生存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1]。

参考文献

[1]杜函泽.垂体肿瘤的长期随访治疗及人文关怀[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33(2):116-119.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89.

[3]王秋莹.经鼻碟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178-179.

[4]胡小萍,邹钦.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0,3(7):108-109.

[5]方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围手术期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11(30):1631-1632.

[6]刘朝典.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90例垂体瘤的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6):51-52.

[7]崔凯,王洪.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 36例 [J].中外医疗,2010,3(7):26-27.

[8]张亚卓, 张宏伟. 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手术的进展[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4, 20(2):105-108.

[9]肖玉强,付振宇.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附17 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9):534-535.

[10]蔡梅钦,陈海燕,秦峰,等.内镜经鼻蝶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94 例分析 [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5):20-21.

第6篇:乳腺纤维瘤手术范文

垂体瘤、颅咽管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其它还有鞍结节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和下丘脑胶质瘤等,翼点入路因其路径短、视角大,视为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经典入路。我们回顾性分析17例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探讨经翼点入路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我科共收治鞍区肿瘤患者17例。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12~68岁;垂体瘤8例,垂体卒中1例,颅咽管瘤5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胆脂瘤1例。大多数患者以头痛和视力、视野改变及内分泌障碍为主,少数有颅内压增高症状,严重者昏迷。

1.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均在全麻插管下取平卧位,头位偏向对侧。Mayfield头架固定,按Yarsargil翼点入路方法,经右侧开颅,开颅后,弧形或Y形切开额下部和颞部硬脑膜,将其悬挂于蝶骨嵴附近的骨膜上,贴近额叶开放侧裂池,分离、电凝和切断注入蝶顶窦的静脉,抬高颞叶、额叶即可见视神经、颈内动脉及视交叉和下方的肿瘤,充分解剖鞍区4个解剖间隙,根据肿瘤的大小及部位选择相应的解剖间隙。大的肿瘤须分块切除,有囊性结构的可先抽出部分囊液,减少占位效应,增加手术操作空间。本组病例较多利用间隙I和间隙II来切除肿瘤,对于小的鞍内型和鞍上型肿瘤经间隙I即能完成全切,对于部分向鞍旁生长的需经间隙II配合完成。当肿瘤向鞍旁、鞍后生长时,需经间隙III操作,此种情况要与间隙II配合来完成手术;当肿瘤向鞍上发展,突入到三脑室前部或三脑室内时,需打开终板,经间隙IV来完成切除手术。切除每个间隙的瘤体时均应调整好手术显微镜的方向,使之暴露清楚,对肿瘤不可钝性分离或盲目用力牵拉。

2 结 果

本组17例全切11例,3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部分切除,无死亡,重残1例。术后随访,其中视力、视野明显好转9例,无变化3例,恶化1例。

3 讨 论

结合本组17例鞍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和结果,我们体会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手术入路选择:本组病例均采用右侧翼点入路,该入路提供在视神经、视束与颈内动脉之间的操作空间,也可在视交叉前、下及后方探查,路径短、视角大,充分利用了脑的自然解剖间隙,显露鞍区、鞍旁、鞍后和脚间窝内的病变及结构。对鞍区周围重要结构如垂体柄、下丘脑、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以及各穿通动脉可在直视下加以保护。在垂体瘤中,对肿瘤向鞍上生长,呈哑铃状,肿瘤长入第三脑室伴脑积水及颅内压升高,肿瘤向鞍外生长至颅前、中或后窝者及有鼻炎或副鼻窦炎、蝶窦气化不良和肿瘤出血伴颅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均以经翼点入路为首选,而此入路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主要路径,它充分利用4个解剖间隙切除肿瘤,不易发生残留。

第7篇:乳腺纤维瘤手术范文

【摘要】目的 观察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女性乳腺纤维瘤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术后通过体检及B超等复查,对其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复况及美容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观察组乳腺纤维瘤患者术后疗满意度高,瘢痕小且不明显,美容效果良好,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女性乳腺纤维瘤疗效好、安全美观、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瘤;疗效观察

乳腺纤维瘤(Mammary fibroma)多发于年轻女性乳腺上皮和乳腺小叶纤维组织,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传统治疗为放射状切口去除瘤体,手术切口选在肿瘤表面,术后在皮肤上留下瘢痕,且易造成两侧的不对称,不易被患者接受。随着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提高,微创手术越来越受到女性患者的青睐。我科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女性患者28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9月~2011年7月,我科收入乳腺纤维瘤女性患者56例,年龄15~41岁(26±5.3岁),触诊可触及肿块,经乳腺钼靶摄片、乳腺B超、CT三维成像及肿物细胞学穿刺等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均确诊为乳腺纤维瘤,瘤体直径0.9~4.6cm。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两组在年龄、肿瘤数量及直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B超检查(定位且划线标记),两组患者均在局麻下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用15#手术刀以弧形手术方法沿乳晕边缘切开,以电凝将皮下层切开,然后再用甲状腺拉钩将切口拉开。顺着管的走向,分离表皮与乳腺腺体,将瘤体固定,再确认位置,采用楔形方式将瘤体及其周围的乳腺组织切除。之后进行止血,当不再有血液流出后用3-0带圆针可吸收缝合线间断将少量残存腺体的边缘缝合,采用水平褥式内翻将皮下层缝合,再以6-0带三角针可吸收缝合线将皮内缝合。手术后将标本送病理检查,于手术后4天进行首次换药,手术后10天降皮内缝合线拆除,之后进行随访,时间为1年。对照组的切口为传统放射状切口,其余与治疗组相同。

1.3 疗效评价:术后经过体检、电话咨询及B超复查,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乳晕感觉情况、切口瘢痕情况、双侧对称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肿物复发率等情况,对手术效果加以综合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病理证实均为乳腺纤维瘤。术后随诊两组并发症与复发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双乳基本对称情况与瘢痕可接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乳腺纤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数)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是女性乳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外上象限,多数患者为单发,约占75%,少数患者为多发[1]。临床上可分为普通类型纤维瘤、特殊类型纤维瘤及乳腺巨纤维瘤。乳腺纤维瘤触诊可及圆形或椭圆形瘤体,除肿物外,患者常无明显症状。肿块表面光滑,增长较缓慢,质硬且有弹性感,可以推动,轮廓清晰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腋窝淋巴结无肿大,表面皮肤无明显变化[2]。传统纤维瘤切除术选在肿瘤表面做放射状切口,术后在表面留下明显的瘢痕,多发性患者会留下多处瘢痕[3]。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审美观的提高,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越来越受到女性患者的重视。乳晕处皮肤较薄,弹性高,韧性好,采用环乳晕切口可以切除任何象限的肿块[4],且乳晕具有丰富的血供,术后不影响乳晕的血供。我院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28例,切口设计简单,部位隐蔽,术后无明显瘢痕,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效果良好,安全方便、复发率低,具有明显的美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蓝林.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疗效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11,18(3):406-407.

[2] 牛正宣.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748-1749.

[3] 孙芸,沈加君.环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意义[J].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7):789.

第8篇:乳腺纤维瘤手术范文

关键词:乳晕切口;纤维瘤;美容

发生在腺上皮和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的混合性肿瘤称之为乳腺纤维腺瘤,属于良性肿瘤[1]。乳腺纤维腺瘤是由于内分泌激素中雌激素相对或绝对升高而引发,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常见病发人群为18~25岁的青年女性。临床上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方法是进行手术,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纤维瘤唯一有效的方法 [2]。传统的切除方法会遗留瘢痕,导致两端不对称,女性形体美受到破坏,对未婚和未育妇女的心理造成阴影。我院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子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4.23±10.05)岁;病程为3个月~6年,平均病程(4.10±3.11)年。对照组28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5.05±9.63)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4.32±1.73)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乳腺触诊体格检查,术前评估检查配合彩超、钼靶片、穿刺细胞学检查初步排除乳癌,确定乳腺纤维腺瘤的位置。进行常规消毒、铺巾等步骤,患者采用仰卧。为患者注射麻醉剂,我院常规使用1%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两小滴作局部浸润麻醉注意麻药不要注射到肿块上,使患者接受手术时处于局部麻醉状态。给予观察组环乳晕切口的治疗,首先根据肿块位置,在乳晕边缘切开患者皮肤,再切开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将表面皮肤和腺体潜行剥离,切开腺体到达肿块,如肿块位置深用组织钳夹住肿块提起用剪刀对瘤体进行切除,为防止复发应将肿瘤连同其包膜整块切除,以周围包裹少量正常乳腺组织为宜。患者经过缝扎止血处理后,缝合伤口时使用吸收线对腺体和皮下组织进行缝合。术后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根据肿块大小和切口深度可放皮片引流24h,标本常规送病检。给予对照组传统的放射状切口的治疗,以患者为中心,放射状切开乳腺纤维腺瘤表面腺体,对瘤体进行切除。

1.3疗效判定 患者切口处的瘢痕直径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 x±s表示,用t检验,用P

2结果

2.1临床疗效 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且P

注: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美观满意度 分析对切口美观的满意度,其中观察组:非常满意11例,满意15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非常满意8例,满意16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85.71%。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患有乳腺纤维瘤 [3]。乳腺纤维瘤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部位出现轻微胀痛和钝痛感,但是大部分好发于外上象限单发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并不明显。如果长时间放任乳腺纤维瘤生长,其有可能会使肿瘤由良性转向恶性。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为乳腺纤维瘤的彻底治愈创造了可能[4]。

目前,手术切除治疗是治愈乳腺纤维瘤的唯一方法,其方法具有多样性。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传统的放射状切口和环乳晕切口。传统的传统的放射状切口可以使肿瘤充分暴露,并对其进行切除,治疗效果显著。但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切口处遗留瘢痕,两端不对称,影响女性形体美观。而环乳晕切口治疗方法能够能够对乳腺纤维瘤部位进行精确定位,增加了切除手术的准确性,避免了二次手术,使复发症减少。此外,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切口小且隐蔽,极大的满足了女性对形体美的要求。对较大或较远位于深处的肿块不能单纯为了美观而采用乳晕切口应使用其他手术方法。两种方法比较,环乳晕切口治疗方法准确性高,复发症状少,切口小且隐蔽,美容效果好。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美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潘艳霞,徐峰,张志红.观察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3(10):98-99.

[2]江玉娟.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61例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2,25(31):56-57.

第9篇:乳腺纤维瘤手术范文

关键词:乳晕边缘小切口;乳腺纤维瘤;瘢痕;乳腺小叶

乳腺良性肿瘤好发于女性乳腺乳腺小叶、腺上皮间质等位置,以乳腺纤维瘤为主。目前,乳腺纤维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是传统手术方法需要作明显的切口,术后瘢痕明显。为此,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于2009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46例乳腺纤维瘤作为研究对象,对乳晕边缘小切口术式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乳腺肿瘤术式选择提供一些启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09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46例乳腺纤维瘤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乳腺彩超、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纤维腺瘤,且均为女性,符合乳腺手术指征[1]。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43.24±12.35)岁,平均病程(2.75±1.69)年,肿瘤平均枚数(3.28±2.14)各,瘤体平均直径(60.36±41.25)mm。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4.39±11.69)岁,平均病程(2.84±1.52)年,肿瘤平均枚数(3.49±2.57)各,瘤体平均直径(62.69±40.15)mm。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已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精神系统异常者等。两组患者在肿瘤情况、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术前检查 两组患者术前进行详细乳腺彩超检查,明确病灶位置、范围、个数及血流情况等信息。通过摄乳腺钼靶片排除恶性肿瘤者[2]。术前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浸润,利用亚甲蓝标记肿瘤位置。

1.2.2手术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术式,在肿瘤位置的表面作切口,然后对切口进行延长,满足直视切除需求,然后切除肿瘤,清理乳腺组织,作皮内缝合(可吸收线),加压包扎,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乳晕边缘小切口术式,术前通过彩超检查,在表面画出肿瘤轮廓,分析手术切口位置,肿瘤在上象限者,在乳晕上缘作弧形切口,同理下象限者作乳晕下缘弧形切口,注意切口避开乳晕外缘。作切口后,分离皮下组织与乳腺腺体表面,腺体与脂肪游离过程中,采用血管钳牵拉腺体(方向),操作者用手术摸到肿块后,使用三角针(双4号丝线),缝线牵引肿块,直至切口位置,随后可切除肿瘤和部分腺体。肿瘤全部切除后,无需缝合,只用电刀止血,彻底清理创面后,皮内缝合,加压包扎,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术后每月对患者随访1次,连续随访6个月。

1.3观察指标 术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采用表面美观评分标准对术后6个月美观程度进行评价,评价项目为:形状、切口瘢痕、色素沉着、乳晕感觉,共四项;每项分为0~3分,3分为完全正常,0分为显著异常。四项分数相加为总分,分数越高表明美观程度越好[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均彻底清除;观察组发生1例并发症,为切口愈合不良,对照组发生6例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3例,皮下血肿3例,并发症患者均在本院治愈后离院。

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无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

3 讨论

常规手术方法为肿瘤表面作切口,扩大至肿块完全暴露,然后切除,虽然常规手术切除治疗较为彻底,但是术后将在表面留下较为明显的瘢痕。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显示,乳晕边缘小切口术式逐渐成熟[4]。本次研究中应用了乳晕边缘小切口术式,研究结果显示,较传统术式,该术式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提高了患者的恢复效果。

乳腺良性肿瘤手术中,既要保证肿瘤彻底切除,同时也要减少手术对乳腺组织的损伤,控制手术创伤性,因而如何确定暴露肿瘤范围、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操作方法成为乳腺良性肿瘤研究的难题。乳晕边缘本身为弧线,切口在此位置,可掩饰切口的存在,且便于操作者向各个方面伸展切除肿瘤。

在乳晕边缘小切口术中,应注意若肿瘤位置较深,可对腺体层进行纵向切开,然后切除肿瘤。瘤体(椭圆形)较大者,可牵拉使切口与肿瘤的最大径垂直,便于顺利切除肿瘤。

综上所述,乳腺肿瘤手术中应用乳晕边缘小切口术式,手术效果良好,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提升术后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凤姣,刘玉献.乳晕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1(S3):48-49.

[2]高祖巨.乳晕边缘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2,8(29):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