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差生转化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了消除差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应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善意,使他们能把教师当成知心人,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因此教师应像园丁爱护、培育每一株花木那样关爱呵护每一位学生。
教师对差生应当有信心。差生落后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极少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遇到挫折,这些挫折使他们的心理产生障碍,失去了自信心和进取心。教师必须明白:“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个体,尤其对于差生来说,他们的身上也有许多优点,只是我们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善于捕捉他们优点的眼光而已。”回顾我们自己身边以及成为过去的差生,我们就会发现好多差生走出校门成功发展的案例。难到这些案例还不值得我们对差生问题引起反思吗?所以我认为差生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长期忽略、甚至是我们的偏见和错误的教法之下产生的群体,是教育过程中的失败的一笔。为此,我们只有正确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们的教育才会减少差生的产出,从而扩大优等生的产出,进一步做到教育最优化。要知道好多所谓的差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其实是很优秀的。比如说:“我有一位名叫杨某的差生在家里是一位勤劳、尊敬长辈的孩子,由于他喜欢小动物他们家中的养殖业就是在他的经营下发展成功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差生身上存在很大的潜力,只是我们的教育方法的不当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造就了他们。作为教师这是我们的败笔,也是差生们的不幸。所以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让他们觉得在老师的心目中,他们并不是弃儿,希望之火一旦点燃,就会产生自信心,就会推动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向良性方面转化。对待差生,我们应该多多鼓励他,要跟差生多多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因为,学习可以从他们的兴趣开始。这样,他们才喜欢学习。
当今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是关注每一个人发展的教育。为了减少差生的产出更多的产出优等生,作为教育事业的支撑者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差生问题上多点理解、换位思考,多点耐心和科学的方法,少些指责和抱怨。遇事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打骂和指责,要认真调查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阶梯式引导和管理转化方法。对待他们更不能急于求成,追求立竿见影的做法,这样只会挫伤和误导差生的积极心。另外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调查他们在家中的表现,以及家长通常采取的家庭教育方式,结合他们的表现给予他们发展的希望,指导家长采取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通过家校共同的努力教育转化差生。给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慢慢从失败中找到自我发展的希望,并成为支撑他们今后加倍努力的动力。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优等生与差生结成学习小组,让优等生在方发生给予指导,在习惯上给予指正和督促,教师及时深入小组调查了解,鼓励差生。教师表扬就是学生发展的催化剂。适度的表扬是差生增强信心,找回自我发展动力的源泉。面对差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就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避免直截了当的方式和当众指责的现象。总之,要转化差生,教师首先要正确对待差生。不能受教学成绩的束缚,应该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教师要有水一样的精神,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和流动性格、具有穿透的力量对待差生,让自己对差生的理解、宽容、耐心支撑和促进他们发展。
关键词:后进生;提高;师爱
人们常用“六月的天,娃娃的脸”来形容孩子,因为小孩子的心地是十分纯真的,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都会写在他们的小脸上。而后进生由于在学习上比别人起点低了些、学得慢了些,所以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势必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我们对他们多一些爱心,以理解的心态去接近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呵护,扬其长,救其失,才能促其变。
在我担任四(1)班语文时,某女同学的语文成绩总是在60分左右,该生上课能听听写写,不积极思考,作业基本能按时上交,但错的非常多,她是后进生的一个典型代表。下面谈谈我是如何转化该生的。
一、找其谈话,分析原因
经过谈话发现该生还是很希望自己获得进步的,学习态度还好,但其学习方法有待提高。她上课只管忙着记笔记,不能积极思考,不能很好的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巩固的作业只求表面的完成,不管对错,对做错的习题也不消化、理解,只是消极地抄一下正确的答案,日复一日,造成了一名语文差生。
二、传授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要求其课前认真做好预习,我每次侯课时会向其询问,了解其准备情况。
2.课上时不时会向其询问比较简单的语文问题,让其养成善思的习惯。
3.下课后问她还有哪些没有内容掌握,简单叙述后,嘱咐其回去一定要认真复习。
4.第二天上交的作业,我会第一时间看她的完成情况,及时批改,并与之交流、指导,她的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及时鼓励。在探究过程中一次次的失败可能会获得成功,但对于培养自信心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三、找优生与其结对,开展一帮一结对活动
学生与老师还是有距离的,有些想法不愿意与老师交流,我给她安排了一位语文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要求她去问问题,我要求成绩优秀的同学记录问了哪些问题,我每隔一两天检查一次。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该生的语文成绩渐渐的进步了,在期中考试中,语文考了85的好成绩,她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有时下课后能与我主动交流一些问题,由于课间时间很短,她有时能主动要求放晚学后留下请教一些语文问题,看着这位同学由一名后进生转化为中等生,我心里由衷地替她高兴,希望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想正是因为这一份关爱和呵护,才使她有转化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吴重光.差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J].徐特立研究,1996(04).
一、教师要利用学生的亮点改变自己的不足
通过了解知道白同学是一个聪明爱贪玩的孩子,几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了家长的批评。从此孩子就认为自己是一名学习不好的学生,于是就学着开始带领班级的学生淘气。几次家访后效果都不明显。今天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这门学科后,让我懂得了再差的学生他的身上也有亮点,教师要细心地发现差生身上的优点,发现差生的"闪光之处",表扬其优点,使之振奋精神,以此做好他们转化的起点。如果教师只看到学生的缺点,看不到优点,把他们说的一无是处,甚至认为"朽木不可雕也",这根本不可能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是一分为二的,差生虽然缺点较多,但也有优点,在他们身上也蕴藏着积极因素,这是他们能够转化的依据。我会利用其身上的亮点创设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而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反复的失败,使之产生灰心丧气、消极自卑等心理障碍。这些严重削弱了他们的自信心,降低了学习兴趣。因此,在班级中要尽量减少后进生的挫折感,为后进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努力也能获的一定的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表现欲。针对上面阐述内容我知道白同学身上的亮点,就是这位同学特别擅长运动,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百米赛跑中,他取得了六年部第1名的好成绩。利用这个亮点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时间让他去展现自我,我将与本校的体育老师商量让他任本班的体育课代表,帮助增强自信心。从而得到同学们对他的认可,促使他进一步的融入集体。
二、用教师的爱感染差生
通过了解知道吕同学是位留守儿童,三岁以后父母就在外地打工,吕同学长期居住在奶奶家,由于奶奶常年多病且年岁已大无能力管教他,才使他落到了今天这步田地。学习了"微型师德案例"这门学科使我懂得教师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是至高无上的。大家都知道我们大人在工作中都喜欢听好话,让领导来认可我们的工作能力。更何况谈到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了,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这样说到: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吕同学他是因为缺少了父母的关爱才会这样的,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像妈妈对孩子一样去关心吕同学,把吕同学缺少的母爱再还给他。
三、要做不缺少人格魅力让差生喜欢的老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还提到教师的人格风范问题,教师的人格风范对自身教育工作的影响非常大,一个是影响自己,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在学生中有没有魅力。还有一个就是影响工作的成就。是否能将差生转化过来。那么怎样才能做差生喜欢并且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呢?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其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为了差生喜欢我这位老师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自己。
1、立身、敬业、爱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因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阴暗面和不平事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怀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尊重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真切关爱、尊重与信任是其人格魅力最容易为学生认知和感受的,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使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2、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现今人们对现代教师的师能期望值很高,学生更是带头挑剔的眼光衡量着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师高超的学术水平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渊博的学识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 作为一名刚刚进入教育行业的年轻教师,我将这句话紧记在心。在真正进入学校之前,我早已想好了自己的工作方案,但是,当开学第一天我同时面对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学生,似乎有些束手无策了。我发现班上的很多小朋友都有共同的嗜好,那就是极其好动,一节课下来,光是纪律都顾不过来,又何谈学知识了,经过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才知道自己的教育也有很多问题,一年级的学生不同于其他年级,他们都是刚从幼儿园转来的,除了年纪小不明白常规以外,适应也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的细心教育,开导,让学生喜欢上学,喜欢学习,为以后的学生做好铺垫工作。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学生,一年级的孩子也是如此的,虽然他们只有6周岁,但是在很多方面却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就需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环境等等。
经过2个月的教育学习,现在我们班已经基本进入正轨,但还有个别学生实在是让我很头疼。苏小蓓就是我们班的头号人物,从开学至今,她从没有融入这个班级,平时上课下课一个样子,每次上课我都要点好几次她的名字,说了和多鼓励的话也无用,我想这是我遇见的最调皮的学生,我想一年级的学生不同于高年级的大学生,他们的情感表达都是短暂的,健忘性较强。正当我烦恼之际的一节语文课,让我顿觉眼前一热,语文课上讲到《比尾巴》这一课,这一课需要和学生互动,整节课气愤都很好,苏小蓓也表现的很积极,我灵机一动,让她下来表演,不负所望,在讲台上的苏小蓓马上精神起来,表现极佳,得到了同学的认可,我也趁机大大地鼓励她。从那以后,苏小蓓特别喜欢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在纪律方面也有很多改变,同时,这也让我在班级管理上增加了很多信心。虽然我在教育的道路上只走了短短的两个月,但我明白了要做一个怎样的老师才酸是称职的:
1.要充满爱心和信任要想了解和研究学生,首先就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这也是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做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差生,当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
一、 平等对待优生和差生。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
总是高看一眼,平时的态度和评价也是较为积极的,而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看不上认为他们根本不是念书的材料,将来也不会有大出息,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是消极的。这是认识上的偏见。当前,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一提到差生,似乎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差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差生,就不愿接受。对于我自己在这件事中,也因带了有色眼镜对待优生和差生,才导致引起学生的私语的;也影响了自己的教师形象。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
二、 应尽量发掘差生的闪光点。和中等生或“优生”一样,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如果经常深入班级,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班主任要努力寻找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案例中的差生梁荣,他的闪光点很明显:热爱老师,关心集体,爱护同学,有责任感。如果今后我能充分利用他的闪光点,给以重任,深信梁荣同学定能发挥所长,为班集体作出贡献,也定能转差为优的;也达到了我们要红花盛开,也要绿叶郁葱的教育效果。
三、 应尊重爱护差生。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因此,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差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爱,每个人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促差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案例中,我就疏忽大意没有做到尊重梁荣同学的一片苦心,及时给以表扬;让其他学生误认为“差生无论做什么有益于集体的事,都是不会得到老师的赞赏的。”从而更自步自弃了。这是我需要补救的工作。
四、 应加强老师的自身修养。
关键词:教育;师生关系;热爱;关心;倾听
当我翻开袁振国教授编撰的《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之后,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这本书通俗易懂,和我们的教学息息相关,书里有很多关于教育教学的案例,我们可以作为平时工作的参考。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地明白,我们这些普通教师要成为一位合格、优秀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不一定要做多么高深的学问,但是教师一定要心里想着大事,把身边的一些小事做好。
我印象最深的是本书第四章内容“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强调教育的人文主义,要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教学是一个内容丰富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种种关系,其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石,也是学生成长中有益的助力。新课程的实施,必定带来新的师生关系的变化,所以,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也就成了我们实行新课程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
在人格上师生是完全平等的,作为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热爱、关心学生,处处维护学生的尊严。学生是未成年人,在教育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应显示其主动性,从学习、生活等不同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冰心老人在单独会见北大附小的教师时殷切地说:“我一般不讲尊师爱生,我只讲师生是最好的朋友。”这句话真实真知灼见,启发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管孩子,而是爱孩子,做学生最好的朋友。
对于教师来说应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不辱骂、不冷落、不嘲笑学生,尤其要尊重所谓“差生”的人格。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善待这些所谓的“差生”,多给他们一些耐心和关爱,大家会发现,其实这些所谓的“差生”都很聪明,很可爱。我校单招艺术专业的学生因文化分数较低,组班时总是其他专业分数不够而被分到艺术专业来参加单招高考,因此,学生在学习基础方面总被多数人认为是“差生”。我认为,在教学中使优生更优的“锦上添花”容易,给“差生”补差的“雪中送炭”就困难多了。这几年在艺术班的教学训练实践向我们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艺术班“差生”真的“差”吗?而正是我校中这样的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在每年的对口高考中却考出了不差的成绩。今年11名学生参加对口高考,有8人被南京艺术学院本科录取;在今年第一届省技能大赛中也发挥出色,一名学生参加省级比赛荣获一个省二等奖;6名学生参加大市比赛全部获奖,其中有两个大市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艺术班的所有学生用实践证明:“差生”不差。希望所有教师对这些被当成“差生”的学生不要失望,他们一定也会有成功的一天。因此,教师应该广泛地公平地热爱、关心每个学生,尤其是学习落后的学生,使他们成为“可教育的人”。细想想,优秀的学生不管遇到的是什么样的老师,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达到优秀,而我们能以教师自己的力量,去转化这些所谓的“差生”,对孩子的一生、社会的贡献,想必更可贵吧。
总之,我们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慈善的心态关心、爱护学生,用良好的风范陶冶学生,用精湛的技艺培养学生。
二、教师要主动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学相长
每次上完课我都会问学生:“你们懂了吗?不懂要问哦!”这时,课堂要是表现得极为“安静”,我倒反而担心了。作为教师的我,真希望学生懂了,但又害怕学生过分的“安静”,因为这种鸦雀无声的状况下往往会掩盖许多问题。不信,去单独问问学生,你一定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很多!应对课堂过分的“安静”,我首先自己来问学生,逐渐引导学生来“问老师”,以通过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放开来“问”的办法来解决课堂的不足之处。
学生走进教室,脑子里往往充满了形形的问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以自我为主、以教参为主、以标准答案为主,在“自己的课堂”模式中,看不到学生,抓不住学生应知与应会的实质,当然也就不能及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显然,要发现学生是否真的掌握知识,我们教师就必须“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对话、互动,运用叙述的技巧,在课堂中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每一个对话空间里都能学会倾听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回答。通过“问”,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问题”得以发现了,师生之间体验到由“问”所带来的交流之乐,才能真正把问题转化成知识与能力的纽带。
在这里,教师不是一个灌输者,而是一个善于把球传给学生,并充分调动学生内在潜能的人。适当的时候,教师要退到幕后,而把学生推到进入学习的“前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很满意、很感兴趣,当学生有了兴趣,课堂就活跃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也就有了一种想上课的欲望。我们的专业课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关键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学生有一种终身学习的愿望。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教育新理念》让我知道: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吸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8.
一、本学期工作计划的总体思路围绕县教育工作实施进行,确实做好:落实一个目标——质量提升,抓好一条主线——课程改革,瞄准两个中心——常规教学和校本教研。
工作要点措施:
一、继续开展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稳步推进课程改革。
1、组织数学教师进一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其精神实质,以新课程标准指导数学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努力使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
2、结合新课程的成功经验,组织进行新课程教材教法研讨会,交流课程实施经验,探讨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和问题确保新旧教材与教法的过度与融合。
二、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职员工师专业成长。
1、本学期继续把校本教研放在工作首位,继续按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形式,开展一条龙教研活动。本学期将侧重于教师说课能力的提高,要突出设计意图和自己独特的教学环节,不必拘泥于形式的面面俱到。
2、开展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确立课程意识,设计意识和学生发展意识。实行主讲人主讲,同组人质疑,商讨共同研究,有所突破,进而完善,形成共赏制度。
3、积极开展互相听课,评课,专题研究活动,把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帮助每位老师每学期整理出至少2篇高水平的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
三、切实做好数学常规教研工作。
1、切实做好五认真工作(备课、上课、批改、考试、辅导)。在教学设计中,制定出合理的可以度量或检验的学习目标,科学严谨地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环节和最佳方法。
2、组织学生写数学日记(三至五年级)。
3、任课老师本学期要求制作1——2个有质量的教学课件,搜集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资料,完成2篇教学论文。
4、重视教学反思。要求每节课后有反思,每一阶段内容结束后有阶段反思,反思 要认真记载课堂的真情实感,典型体会特别是对一些课堂上突发事件的思考,质疑以及因此而引发出来的灵感,所采取的策略。
四、加强数学组教学评价研究,客观评价数学教学质量。
1、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命脉,加强教学评价研究,一是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为了激励、肯定教师的工作。对数学的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度切实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
数学教研工作安排
九月份
第一周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提升教学理念。
第二周 学习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各年级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第三周 校本教研进行定期课程理念数学研讨。
第四周 参加教研室举办的校本教研与综合实践活动及有关讲座 。
十月份
第二周 听课评课说课分析研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第三周 同上周安排。
第四周 做好常规生教学检查,校本教研教研组活动检查, 毕业班质量提升测评。
十一月份
第一周 开展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效率的评比活动。
第二周 组织复习,进行其中考试,每班定额5——10名学生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第三周 积极准备参加县组织的常规教学现场会。
第四周 进一步学习课程改革纲要,各科课程标准,并参加教师过关达标活动。
第五周 毕业班月考。
十二月份
第一至二周 开展学科示范课,公开课,说课评课活动优化课堂模式,总结交流课改经验。
第三至四周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看名师光碟。对照自己的教学环节与教学理念,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月份
八年级(10)班有六位同学学习成绩极差,各门学科成绩都在全年级倒数行列。因此,在班级及在任课教师眼里他们被公认为差生,上课时座位被安排在班级后排及墙角边。我在接任该班物理教学时先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情况,首先改变了自己的上课习惯,上课时不主要站在讲台上,大多数时间站在他们的身边,这样减少了他们在上课时走神和做小动作的机会,并尽量将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完后及时地给予评价鼓励,或者给予肯定的眼神,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在物理学习上逐步步入正常轨道,让他们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使她们体会到物理老师在学习上没有放弃他们,所以在物理学习中,这六位同学都非常努力,经常围在老师身边主动提出各种问题。
教师只有对学生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讲课换位置”看来是不经意的动作,但对一个经常得不到老师关注的学生来说,他会感动,他会因感动而喜欢关注他的老师,也从而激发他学这门学科的热情。
二、语言激励――案例二:夸奖使课堂思维活力激发
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授课过程中,我提出第一个设问:“浮力的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凭着生活经验,第一位同学说与进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因为游泳时感觉到的。我马上肯定这同学的回答并且表扬他是个观察能力强且能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问题连接起来,非常有生活经验,善于观察生活,很棒。这一评价带动了很多同学有创意的思考,有的同学说与液体密度有关,因为他发现奶奶腌鸡蛋的现象,鸡蛋放到清水中洗时容易下沉而放到盐水腌时却浮在水面上;还有的同学说与物体密度有关,因为铁块会沉入水中,木块是浮起来的等等。学生的思考热情非常高,他们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励评价使课堂思维活力得到激发。奖励学生最好的办法应是真诚的评价语。学生在教师真诚的赞美下,从从容容地学习,踏踏实实地探究,真真切切地对话,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也就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快乐的源泉。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能区分有价值的夸奖和无价值的夸奖,如果他没做成啥就夸奖他,他的情感不会有任何触动,因为他觉得没有价值,因为这个夸奖不是他真正的价值体现。所以我们的语言激励应该是在学生得到成功之后给予,但这个成功可以是不同层次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竞争激励――案例三:一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课
在学习“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我将每个实验台划分为一个小组(6人),规定每个小探究活动后得出的结论,哪个小组先上台展示将会获得加星奖励,并奖励一次利用电子白板亲自体验动画演示的机会。所以每个小组都集中精力认真探究每个细节,每组同学都针对本小组成员的特点,一方面好同学要把过程做出来,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同组的有困难的成员,达成集体共同的意见后总结结论。课堂上的反映是,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上讲台来展示,气氛很热烈。令人惊讶的是,班上最差的一名女同学竟然主动跑上讲台并大声说:我先占个位子再说。平时由于成绩极差而被人忽略的她,由于这节实验课动手能力是她的强项,老师给予了她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她也体会到了被人重视的愉悦。
初中生,无论是资优生还是学困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欲望。这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如果不能从正面表现,他们就会调皮捣蛋,扰乱课堂。在不同课中运用适当的形式给予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能够有效转化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榜样激励――案例四:在一次发奖仪式上
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每学期都进行一次进步奖发奖仪式。随着得奖人的名字被宣布出来,一张张惊讶又兴奋的笑脸从班级中冒了出来,接着,响起了同学们的掌声。在读到得奖人的名字“小A同学”时,在短暂的沉寂之后,台下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原来小A同学是班中一个成绩比较后进的学生,本学期由于其自身的努力、同学的帮助以及老师的呵护,不断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学习成绩一路上升。当小A同学捧起奖状时,老师对小A说道:“这个学期,你真的表现非常出色,不仅全体老师也都看到了你的进步,我们全班的学生也都看到了你的进步,这里我对你再多的赞美也是多余,因为同学们如此热烈的掌声就说明了一切,是吗?”接着台下又一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学生小新父母离异,随父亲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患有小儿多动症,是出了名的调皮大王,因此同学们都不愿与他交往。而他对此不以为然,对老师的教育也无动于衷,我行我素,屡教不改。家访中我了解到,他的爷爷、奶奶十分宠爱这个孙子,事事满足他;孩子的父亲则要么不管,要么拳打脚踢一通了事,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不少坏习惯。
有一天,小新不小心摔了一跤,左手腕骨折了。这对这个多动症孩子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没法再“多动”了,且平时把同学都得罪光了,碰到要动手做的事谁愿意帮助他呢?为了观察他,我特意没有另作安排。下课后,他走到饮水机前,试图用一只手打开瓶盖,却没成功,只好垂头丧气地准备走回座位。小雅见状,说:“小新,是不是想喝水?我帮你吧!”小新一听,有点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待小雅把满满一瓶水装回来后,小新很是惭愧地低声说了句谢谢。
看到这一幕,我暗自高兴,感觉教育的时机到了。于是,放学后,我悄悄把小新叫到身旁,问:“手受伤了,感觉怎样?”“手痛,不能动,做事不方便。想喝口水都不行。”“那你喝水了吗?”他高兴地说:“喝啦!是小雅帮我装的。小娟还帮我打早餐呢!”我故作惊讶地说:“不会吧?两个星期前你才把小雅的书包摔烂了。她还会帮你吗?”小新的脸刷地红了,低下头喃喃说:“真是她帮我的。”我摸摸他的头,说:“同学们是把你当成朋友看待,原谅你的过失,宽容你,在你有困难时给你帮助。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我想说声谢谢。”“知道平时大家为什么都不愿理你吗?”他又低下了头,说:“没想过。”“老师帮你想了想,你愿意听听吗?”我用商量的口吻对他说。他小声说:“愿意。”“因为平常你总爱捉弄同学,对待同学太不友善了,不是打就是骂,太不讲文明了,所以大家都不愿与你交朋友。看,没有朋友多孤独呀!”
此时,小新似乎领悟到了些什么,不好意思地说:“那我该怎么办呢?”“改呀!对待同学多谦让些,多宽容些,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就行了吗?只要你肯改,老师和同学们都愿意给你机会,到时大家都会喜欢你,愿意跟你交朋友的。”他使劲地点了点头,似乎在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最后我鼓励说:“老师相信你能管好自己。”这件事后,小新果然变了,纪律进步,学习自觉,书写整洁,成绩大有提高。
【案例反思】
小新的转变引发了我对行为偏差生的思考。诚然,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对于行为偏差的学生,仅仅给予爱是不够的。爱与信任,是引导他们转化的心理基础,而在此基础上的对自我的管束与教育,才是他们最终实现转变的根本力量。
一、情感上接纳,引导行为
学生出现行为偏差,往往都是由于缺失某种心理需求所致,因此更渴望从老师那里获得关爱。对于小新,我就是以“爱心”为媒介,在情感上接纳他,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由于孩子缺少母爱,我便给予他更多的关心、爱护。当同学排斥他时,我努力维护他,事后再对他进行个别教育,这样在保护了他的自尊的同时,也让他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渐渐地从抗拒、漠视老师的教育,到愿意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与此同时,平时我还多留心观察他的行为,以便找到教育的突破口。例如发现小新劳动积极,不怕脏累,我就及时表扬他,还让他当劳动组长,可把他高兴坏了。渐渐地,小新从改变自己行为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肯定与鼓励,体验到进步所带来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又促使他主动修正自身行为,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帮助小新发生巨大转变。此后,对于他有意、无意“复发”的毛病或暴露出的缺点,我也仅是以建议或提醒的方式指出来,让他能更为愉快地接受并改正。
可见,在情感上接纳行为偏差生,给他们以基本的师爱,是帮助他们转变的基础。
二、行为上肯定,因材施教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必然不一样。这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因材施教。案例中,我了解到小新的家庭背景是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个从小缺少母爱,极度渴望关爱、理解与尊重的孩子。他之所以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或违反纪律,都是源于其希望引起老师和同学注意的心理需求。因此,对于他在课堂上故意违反纪律的行为,我就用眼神或明确指令提醒他;对于不影响同学上课的小问题,就忽略它。这样让他在心里明白,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同时,我常常创造机会让他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让他读读词语、句子,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等,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渐渐明白,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才是获取关注的正确途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老师能以“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时,就会激起其潜藏的勇气和能量,鼓舞其大i向前。
案例中小新手腕骨折后仍得到同学帮助这件事,让我对小新的转变充满了信心,因此我才能肯定地对小新说:“老师相信你能管好自己。”而小新也没辜负我的期望,开始变得热情友好,关心集体。这是老师的信任给予学生的力量。可见,只有深刻认识教育的本质,认可甚至欣赏学生的“不一样”,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行为,并给予其宝贵的心理认同。这种信任其实也是一种爱,相信学生其实就是去爱学生。因此,我尊重小新的个性特点,充分相信他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只要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就不断地给他鼓劲,而发现了问题也及时地指出。正如罗杰斯所言,一旦教师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建立起来,“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离开被束缚走向创造性”。小新正是从我身上感受到关爱、信任,感受到肯定、褒奖,因而才慢慢地获得了成长。
三、时机上把握,抓住契机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日常行为,及时发现日常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适时引导,并依据即时即景调整教育策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发挥教育效能。
案例中我正是把握住了施教的r机,巧借“东风”拨动了小新的心弦,让他发生了转变。我抓住他手腕骨折做事不便,却得到同学不计前嫌的帮助这个教育契机,进行适时的引导,实现了教育的目的。这告诉我们,教育要获得成功,必须借助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科学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并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捕捉事件瞬间的变化,让突发事件成为学生转变的有效时点,从而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后进生我们应该具有不抛弃,不放弃精神。既使是特顽固的后进生,也会被我们的这种精神给融化。
关键词:教师;后进生;转化
对于任何一个班级一门学科的教师,只要你问他:“在你所带的班级里,你会叫哪些同学的名字?”他马上就会给你答案:优生(成绩和言行都表现好的优等生)和差生(成绩差但行为习惯又不好的学生)。对于我,也许更关注后进生,尤其是真正意义上的差生,即成绩不好而又非常调皮的那类学生。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地探索一条转化后进生的方法。以前,对于这一类学生,我也骂过他们,批评过他们,甚至有时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责过,但收获甚微。后来我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也就是说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受到老师的关注与表扬的特性,慢慢地尝试让后进生通过自己与优生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学习优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从而在思想上慢慢地转化他们。
记得某一届的初一新生彭凯,刚开始上初一时,我还看不出他是一位对学习没兴趣,但又想继续上学的一个矛盾体。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不交作业,上课也不认真听,甚至有时就趴在桌上睡觉。我也不止一次地找他交谈过。而他仍然一如既往,有时就是态度上有点好转,但还是坚持不了多久时间。眼看着就要放弃的一位同学,我最后决定还是再“劝劝”他,就是让他自己去观察优生在课上,课后及平时的各种考试成绩,看看对他是否有一些感化。
首先,要求他在课堂上认真观察优生们的课堂学习表现,并要求他课后告诉我优生们在课上的一言一行。一方面我边讲课边注意优生们的表现,以便课后检测他是否在认真观察;另一方面,看他是否在用心的观察。课后,我让他来办公室告诉我。通过他的讲述,我发现他观察的很仔细。如我问他:“你看到他们在课上是怎么表现的吗?”“在认真地做笔记”他说到。“在课上,你有看到他们走神吗?如头趴在桌上,或头有时朝向窗外?”他说“没有”……最后,我还问他:“成绩好是不是一节课就能实现这个目标?”他开始深思。我告诉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好成绩不是一节两节课、一天两天认真听认真记就能办到的,需要天天坚持。同时我又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自己去验证学习是不是也符合这条规律。
其次,课后让他把自己的作业与优生的作业进行对比。以此来告诉他学习好并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它需要课上课后都认真。在一天中午,我给他看他们班的作业,首先我把作业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优秀,另一类为质量差的。最后再让他看自己的。看后,我问他:“假设你是老师,你最愿意看哪些作业?最不愿意看哪些作业?”当然,谁又愿意去改那些明明是错的而又不得不去睁大眼睛去看的作业?然后我对他说:“希望老师今后也喜欢批改你的作业。”他当既点了点头。当然,要让如此的一名学生一下变好那是不可能的。滴水才能穿石,正如这个道理。同时我还一边鼓励他说:慢慢来,老师一直会关注你的,我也相信你一定会比你现在做得更好的。”这时,他用自信的眼神朝我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