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舍本逐末的故事范文

舍本逐末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舍本逐末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舍本逐末的故事

第1篇:舍本逐末的故事范文

释义: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出自:《孟子》中“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示例:把这民间事业整顿得件件整齐,桩桩发达,这岂不是事倍功半吗?

近义词:举措失当、得不偿失、舍本逐末、劳民伤财。

反义词:一无所成、一本万利、一举两得、一劳永逸、事半功倍。

2、事半功倍:

释义: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出自:《孟子》中“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示例:如能善用他的特长和经验,比较地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义词:一石两鸟、渔人之利、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一本万利。

第2篇:舍本逐末的故事范文

一、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拓展无度

文本的拓展是为了达到扩展教学内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含义,多比少好,无比有好。因此对文本拓展存在着一哄而上、拓展无度的现象,而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只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二、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舍本逐末

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和利用其他教育资源,但必须以用好文本为基础。在用好文本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相关资源,以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时空。教师在确定拓展阅读材料时,很少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一位老师在执教三年级《荷花》时,拓展了初中的《爱莲说》一文,使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受到了影响。

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盲目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于是乎,数学、社会、品德、美术蜂拥而至。一位老师在执教《九寨沟》时安排学生写一首小诗、作一首曲、画一幅画来赞美九寨沟,却将语言的品味搁置一旁。我们提倡语文与艺术“结合”,以什么方式呈现,仍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切不可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气氛而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

我们要拓展文本资源,不需要去舍本逐末,我们需要的是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一定的语文积累、语文实践,真正有效的课堂拓展应把握学科性质,融入知识内容,符合学生特点的,我们对文本的拓展必须掌握好一个“度”。

一、斗夜鸟啼霜正满,一帆斜月过枫桥——讲究时度

1.课前拓展性阅读。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课前拓展性阅读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

2.课中拓展性阅读。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情境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释疑解惑。

3.课后拓展性阅读。“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开端。在课文的结尾处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广阔的空间。

二、君家正在深树处,满地绿荫山鹧啼——讲究标度

1.在文本留白间拓展。法国作家梅里美曾说作诗只能做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去补充,写文章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老师在文本的空白处或作者表达的简约处作适度拓展。这样既开阔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也有助于感情的升华,情感的迭起。

2.存疑处适度“拓展”。课堂学生的存疑之处,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瓶颈之处,也往往是一堂课最容易亮点生成的火山口,虽然险境环生,如果适度拓展,引导得法,便可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3.在语言品味处拓展。在课堂教学的语言品味中进行有效拓展,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表达与作者情感的深层理解,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对语言的精妙处,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引导学生反复口诵心惟。在《泊船瓜洲》的教学中拓展王安石改“绿”的故事,既明白了其内涵,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人的严谨。

三、缘已逝而情难止,生有崖而思无尽——讲究深度

第3篇:舍本逐末的故事范文

1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不可否认,传统语文教学在启蒙学生语文意识、打好学生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功不可没。但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如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性,学生感到无聊单调、枯燥无趣。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这一局面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为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它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交互简便等特点。毋庸置疑,多媒体进入教学领域,就像荒芜的沙漠中出现绿洲,久旱的田地沐浴甘霖,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1.1 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此所谓“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片、录像资料,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感官刺激,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主体地位。

笔者在讲《荷塘月色》时,就用图片、录像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月下荷塘、荷塘月色: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融融,像朦胧的幻梦,像飘渺的歌声;参差斑驳树木的黑影,弯弯杨柳稀疏的倩影,光影交错,浓淡相间。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尽情地欣赏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绿叶衬托下,花朵忽明忽暗。“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些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生活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荷塘月色的高雅、朦胧、幽静之美。采莲姑娘的出现,使课堂气氛达到。美丽的脸庞,悠然的神态,娴熟的动作,婉转的歌声,仿佛仙女下凡,美不胜收……

英国诗人济慈认为:“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通过图片、录像再现课文,让学生感到美景即在眼前,并进入其景可观、其物可赏、其声可闻的境地,获得欣赏美的喜悦。

1.2 化无声为有声,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困难是人尽皆知的。首先,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的经历、思想,与当今有一定的距离。其次,诗歌思想感情复杂,意境丰富,无固定套路可言,难以捉摸。而运用音响渲染情境,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配以色彩鲜明而生动的画面,同时辅助于丰富的语言描绘,不仅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沉浸于诗人所描绘的诗境之中,而且能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笔者在讲李叔同的《长亭送别》一诗时,配以委婉的同名歌曲,一种凄凉沧桑的情调把诗人在送友人离去时那种依依不舍、愁肠百结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受到感染,脑海中仿佛呈现出孤寂的长亭、苍凉的古道、枯萎的衰草,仿佛看到夕阳弱柳,听到笛声箫残。

创造学之父奥斯本说:“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3 化单一为丰富,扩大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量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囚绿记》一文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寻绿、关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作者将文章命名为“囚绿记”,又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国家的命运。这是在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作者表面上讲述自己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实则表现出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学生自己体会出作者的爱国思想是贯穿全文的红线,这样也就能把记叙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解得比较透彻了。多媒体手段这种密集型的信息提供,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1.4 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人无分身之术。语文教学中有一些文章题材特殊,如小说、戏剧,若单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尽管使尽混身解数,也难以完全将复杂的情境再现出来,将多面的情感表达出来。学生上课时总是觉得课文干巴,毫无兴趣可言。

笔者在讲鲁迅的《阿Q正传》时,放了由著名表演艺术家严顺开主演的同名电影片段,专业演员演技精湛、效果逼真、语气恰当,枯燥的平面人物鲜活丰满,将学生的情感细胞完全调动起来,学生随着故事情节时而紧张、严肃,时而拍手、大笑。他们的喜怒哀乐得到尽情的宣泄后,进而领悟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创作意图。这样,多媒体语文教学深入浅出,用最直观的手段讲解最深刻的道理,学生在享受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一箭双雕。

2 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

为了让多媒体高效服务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应掀起它的“盖头”,仔细认知,深入了解。古人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十全十美,多媒体语文教学也同样存在不足。

2.1 舍本逐末,华而不实

韩非子说:“华而不实,虚而无用。”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势必舍本逐末,丢西瓜捡芝麻。课文的背景材料,诸如作者的生平与思想、作品创作与发表的时代特征、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的社会影响与人们的评价等,是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的。但是,凡事皆有“度”。著名作家张贤亮感慨:“能够白首偕老的夫妻,大概就是能够掌握适度感情的夫妻。”同样的道理,要想让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要适“度”。

只有适“度”,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过“度”则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如果少了学生静下来思考的环节,就和传统的“满堂灌”毫无差别。只顾现象、不想道理,只顾热闹、无视效果,学生对重要的知识点就会表面化、浅显化,那么,课堂教学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2 角色退化,投机取巧

现在流行的教案型教学软件,使教师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的教学机制退化。若教师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脑操作员,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荡然无存。有些教师为了上课方便,直接下载课件,不做修改,盲目使用,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变授课为应付,变教学为投机,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初衷置于脑后。

3 趋利避害,优化多媒体语文教学

第4篇:舍本逐末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境;重要性;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31

1 语境教学适应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教学中的英语教学中恰当应用语境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了解英语国家人语言习惯、风土人情,因此语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1.1初中英语语境教学在英语学习中有基础巩固作用

在我国的英语教育体制中,小学英语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初中英语的主要任务则是掌握基本的词汇、语法、句型以知识,为日后的英语学习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常规的教学模式中,由于脱离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往往使学生过目即忘或张冠李戴,久而久之使学生成绩偏低甚至失去学习兴趣。语境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将基本的语言知识、语言要素融入特定上下文或特定背景中。在段落中熟记词汇、语法、句型等基本要素。在日常的场景练习中掌握听说读写能力。“根深才能树大,居高方可临下。”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进一步掌握英语知识、锻炼语用能力。

1.2 初中语境英语是语用能力塑造养成的关键性

英语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语用能力,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能力,即听、说、读、写。良好的语用能力不仅仅提升一个人的工作学习质量。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中,语用能力常通过知识点的灌输、练习题的训练逐渐锻炼,语用能力的目的也是在这些考试中取得更好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可取之处。但是,我们的目光不能仅停留在试卷上,锻炼语用能力的目的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英语知识。而基于这种教学目的下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语境教学。在模拟甚至真实的场景下进行练习,可以使学生早期接触英语的专业语用技能,这样在平时遇到突发需要运用英语知识的场景(如路遇外国人问路、机场听到英语通知等)时就不会手忙脚乱。

2 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设置良好语境方法分析

语境教学对于改革初中阶段英语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我认为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则更为重要。不合适的方法可能会舍本逐末、事倍功半。下面主要对一些较为合理的语境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是否成功还有待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验证和实践。

2.1将基础词汇语法的教学任务融入简短情景的练习语境

英语和我们的母语一样,同样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许多词汇和语法存在使用它的特定环境,但是在某些需要运用这些环境的情况时,往往会想不起来该用什么。这就是因为在日常学习中,缺乏语境训练的结果。适当利用短情景的练习语境学习词汇、语法等,可提高基础知识运用技能。如:“hard”一词有严冬(hard winter)、严峻的纪律(hard discipline)、沉重的一击(hard blow)等多个意思。但当我们需要用到“严冬”一词时,往往忘记了“hard”这个单词。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由教师设置一个严冬中两人描述天气的对话,由学生进行简短的互动,可在其中多次谈论到hard winter、hard work、hard heard等。这样,即便忘了词义,想到或遇到这样的场景就会记忆起来。

2.2模拟语言运用的具体情景的及时语境

针对语用能力的培养与语境教学关系更为密切,可以适当设置符合具体情景的及时语境来锻炼语用能力.比如,“问路”至少有其中句型,如:Can you tell me where is the way to …? /Whould you tell me how I can get to …? 等等。为了训炼这些句型,特别是问路或指路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在课堂上模拟这样的“偶遇场景”。 必要时还可在课后作业中加入此内容。比如学习书信的写作格式,就可以让每一位同学给英语老师书写一封书信,既能锻炼书信写作能力和基础知识,又能沟通师生感情。

2.3 广泛普及文化背景,如传统习惯,风土人情等社会语境

在英语教学中也要广发普及英语文化背景,教师可在一个月专门利用一堂课的开设英语文化课,学校也可专门设置此类第二课堂。介绍西方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交际方式。授课方式可以采取阅读名著故事、播放美剧等。这样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讲到西方人“泛泛之交”的交际方式时,可以给学生阅读英国作家理查德·科克的《超级人脉》等,进而对中西方文化的区别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3 总结

初中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初中生此后的英语学习、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改革初中英语教学方式、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始终是英语教育工作者所致力之事。语境教学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并利用各种方法提升学生基础知识与语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但是,语境教学千好万好,其方法毕竟仍是处于探索之中。我们不能不能过分依赖于语境教学,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否则就是舍本逐末的表现。而在改革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浪潮中必须循序渐进、扬长避短,这样才是对学生和家长们负责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Hadley A.O. 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2] 陆巧玲.词汇教学中的语境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32-34.

第5篇:舍本逐末的故事范文

定律产生的原因:定律——发现庞杂、无序的事物背后的简单事实。牛顿发现运动定律的故事,给我们很大启示, “分类、归纳、总结”,简单的三步走就是策略发想的核心步骤。真实、简单的东西,都是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定律发想的起点:在品牌终端建设的课题上,更多的应该是考究消费者的心智,简单而实效的终端整合规划,就是通过对消费者心智空间的深入探索,发现人性规律,洞察消费者者真正购买的动机和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探究、读懂过程中的消费心理变化而“因地制宜”的对应措施。

六力定律:终端建设强化和提升,启止于以下六个力的改善、提升——品牌力、科技力、产品力、促销力、公信力和执行力。六力相辅相成,构成终端建设系统。

(1)品牌力:线上、线下品牌形象、品牌调性、广告传播内容高度统一。通过线上对品牌力的打造,卖场发挥着通过终端现场包装的提示,积累、唤醒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提升产品终端形象的作用。

举例:

·伊利的“与梦想只有一杯之距”的广告运动与终端的配合(大型超市,06年3月至今);

·SONY(05年至今,BRAVIA“博大晶深”的推广运动);

·TCL笔记本T31“你的梦想呢”(06年3月至今,张靓影,形象代言人的用法与终端的配合)。

(2)科技力:向消费者传播本品牌的技术点或主张,以显示企业在品类科技研发方面的能力和地位,以保证产品的技术含量,给消费者以购买的信心。

举例:

·皇明太阳能终端科技可视化(广州天河苏宁,太阳能暖气原理简化演示);

·创维的六基色、V12(对比图板、V12引擎实物展示);

·SONY第七代液晶面板生产基地展板和“极速8毫秒”的展板;

·三星DLP显示技术的可视化。

(3)产品力:指终端产品阵容(系列的多样化)、大型机型的展示(家电领域技术能力的表现)等产品本身综合竞争实力的体现(在终端,需要用一些技巧来提升产品力)。

举例:

·宝洁产品阵容、安利产品阵容的展示;

·电视领域的分屏演示(采用某项技术和普通没有这项技术的对比);

·SONY、海信等超大65英寸彩电展示;

·各品牌系列产品的终端展示。

(4)促销力:促销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促销,指卖场通过促销活动的宣传、赠送礼品的展示、渠道返现等手段营造活跃的促销氛围,以此来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二是软促销:促销员的导购能力。

举例:

·宝洁新品上市惯用的销售策略(彩条舒肤佳上市,06年3月,买三赠一,为鼓励首次使用的消费者尝试)

·各品牌促销活动的卖场整体包装;

·国美、苏宁等渠道运营商的返现优惠;

·现场摆放实物、功能演示与促销员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

(5)公信力:在同质现象比较严重(牙膏)的商品,或高卷入度商品(大型家电)购买过程中,消费者购买时前期收集资料通常会进行理性的对比。权威证明、销售量排名、行业内评比、企业实力会成为左右购买的因素,称之为终端的公信力建设。

举例: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牙防组的认证、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应用;

·海信CCTV高清频道唯一指定中国彩电品牌、海信连续15个月销量第一;

·长虹、海尔在终端都有标示“销量第一”的物料;

·SONY《南方日报》06年2月份评选出消费者心目中首选的平板电视,SONY排名第一;

·TCL(天河国美店)05年9月中怡康评选出全国销量第一。

(6)执行力:指终端对以上五力的执行。执行力不仅取决于终端对以上五力执行的力度、速度,还取决于导购员的素质和能力培训,以及终端导购员的讲解和物料之间的配合。

举例:

·各品牌促销季执行规范、执行手册、执行监督;

第6篇:舍本逐末的故事范文

“玉蜀黍的缨子刚刚才茁芽,就各色不同,好比女人绣花的丝线夹子打开了,红的绿的,深的浅的,干净得过分了,简直不知道它为什么那样干净,不知怎样它才那样干净的,不知怎样才做到那样的,或者说它是刚刚用水洗过,或者说它是用膏油涂过。但是又都不像,那简直是干净得连手都没有上过……”

这样在大自然中跟着蝴蝶,伴着庄稼的成长,成长是自然的,童年是不加渲染的。在已成为母亲的你我,是不是再一次被萧红笔下的童年乐园拨动了心弦?在急骤变化后的当下,我们对孩子的快乐童年又该做些什么呢?

《母子健康》:王老师,您好!六一儿童节,我们为此策划了“快乐童年!孩子的童年都去哪儿了”。我们小时候的童年学习没有像现在这么多,和我们同事也聊,小时候与自然接触得比较多,在大自然中体验的快乐也多一些。在当下孩子学习比较多的时候,怎样把握一个原则来平衡。给我们的家长们一些建议。

王威:这个呢,实际上,我们所有的人都在一个体系当中。今天我还在看一个微信,他说不是教育出了问题,而是教育的评价系统出了问题。在一个评价系统中,所有的制作或者维护评价系统的人都告诉孩子,你必须得变成方的来塞到这个盒子里,你才有可能被人接受,或者是才有可能生存,才有可能成功。

没有一个人能够很有信心地去跟自己的孩子说:“我相信你,做你自己,你足够认真地做你自己,以自己的方式生存,你一定能够很好地在这个世界上。”

所以说,我觉得是恐惧或者是焦虑,围绕着这种评价系统,产生在于学校当中,产生在于教师当中,产生在于家长当中,自然它就会传递到孩子当中。孩子是在最弱势的一个群体当中。他的空间一旦被挤压就会很委屈。他的委屈是无法掩盖的,他委屈家长就会觉得很委屈,然后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就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原来大家是想在这个评价体系中获得成长,慢慢地变成了想要在这个评价系统中拔尖儿。获得成长和拔尖儿它是两件事,就像我们讨论戏剧的时候,戏剧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训练孩子的表演技巧,让他们展示在舞台上,娱乐观众,是以观众为主的。另外一个呢,它不一定是展示好的表演技巧。他身临其境,他相信这个故事,他真正地把自己放置在了剧目中那个人物的角色当中,去思考、去行为、去反思这件事情还能怎么做。那它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一种是为了成长,一种是为了展示。

第7篇:舍本逐末的故事范文

一、应用课堂导入的方法

1.情境导入,引发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动听的故事、美丽的图画等,都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创设情境是课堂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采用“孙悟空分桃”的故事导入:“孙悟空在花果山准备给小猴子分桃,悟空对其中一只小猴子说:‘我有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可以吗?’小猴子摆摆手说:‘不好,分得太少了。’悟空又说:‘不然,我拿出18个桃子,平均分给9只小猴,这样总可以了吧?’小猴子听了手舞足蹈,大声说好。这时,悟空在一旁也哈哈大笑了起来。你们说,谁更聪明呢?”在这一故事情境的引领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又能自然地引入分数特征的教学。

2.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师要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才能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获得发展。例如,教学“两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复习之前有关乘法的知识,对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的几个要点也和学生做了全面的回顾。通过练习反馈,学生的原有知识被唤醒,新知乘法算式“114×21”的学习便水到渠成了。短短的复习导入,却如此精彩充实,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课堂导入的魅力所在。

3.问题导入,启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一课,教师出示题目后问:“谁来说说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注:题中长度单位为分米)有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也有学生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教师在肯定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学生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教师连续三个发问,使学生产生了思维冲突,引发心中的疑问,明白要进行面积比较,应先探讨如何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才能解决国家土地面积怎么求的问题。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设问导入,既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又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所学知识。

4.悬念导入,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诱惑力,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达到情知交融的最佳状态。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教师设计“你问我答”式的课堂导入,即先出示一个数“456”,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经过计算后方能回答。接着教师与学生变换角色,学生说出数后,教师很快便答了出来,学生觉得不可思议,验证后都纷纷问老师用什么办法能快速知道结果。这样巧设悬念,激发了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活动中去。

当然,课堂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这些,关键是要掌握因人、因时、因地而变的法则。如果课堂教学中只是为导入而导入,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明确课堂导入的原则

1.言简意赅

课堂导入是引子,教师不能夸夸其谈占用大量时间,重点是导入后的教学。所以,上课时教师要力求做到简单,以适合的情境、故事、游戏、问题等方式导入课堂教学。

2.趣味新颖

小学生天玩,对新颖有趣的事物心中充满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再者,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乐学、爱学。因此,课堂导入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3.有的放矢

第8篇:舍本逐末的故事范文

一个教授在做一个试验。面前有一盆沙子、一盆石子、一盆清水,还有一个空的玻璃罐。首先把水倒入玻璃罐中,再把沙子倒进去,沙子还没倒完,水就溢出来了。回归原状后,这时教授先把石子放入玻璃罐里,再把沙子小心地倒入,问学生:还可以倒水吗?学生答不可以。可是教授小心地将水成功地全部倒入了罐内。再问:这个试验可以给你什么启发?一场沸腾之后,教授说:人的生命就像这个大的玻璃罐,你先要把你生命中的大石头放入,才能再装你所需要的生命的沙子和水。如果顺序颠倒了,你只能在你生命中获得很少的东西,一些本该属于你的东西,由于你在人生开始时的失误而永远无法获得。那么,你生命中的大石头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爱心、勇气、毅力……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生命中的大石头》。大石头的比喻确实形象。使人联想到厚重、沉稳的基石;联想到一个人的文化底蕴;联想到一切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因为职业的习惯,自然而然地也联想到了写作教学。我们不禁自问:在刚开始学写作时,我们在学生的头脑中放入写作素养的大石头了吗?而且,什么才是学生写作素养的大石头呢?

按一般的说法,写作素养由写作能力和写作知识组成。就写作能力而言,包括了观察积累能力、审题构思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四种能力分别是写作能力的基础、核心、关键和标志。而写作的知识,自然包括了在语法修辞逻辑基础上的有关作文文体选择、内容剪裁、结构安排、语言润色、思想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知识。说起来,这些也都是学生学写作必须要了解并掌握的基础。正如上面这个故事所说的,基础的东西,它们都重要,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但有的是生命中的大石头,有的仅是水或沙子。在把它们放置到学生的生命写作的容器中时,不可不注意放置的顺序。就个人经验而言,笔者认为有一个大石头是必须先放置到学生的写作容器里去的。这就是结构。

第9篇:舍本逐末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简约;高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常常看到一些老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观摩课而劳神费心。追求环节的齐全,板书设计的精妙,教学方法的新颖。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其实是舍本逐末,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合理的取舍,追求教学目标的简明,教学环节的简化,教学方法的简单,走简约化的语文教学之路,才是成功之道。

一、简明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中,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要人为地割裂开来,它的达成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一定熟读教材,科学把握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明白课堂将要教给学生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目标。不要照搬教学参考资料,要有选择地放弃一些目标,一节课集中解决一两个教学目标,才能教得轻松,有实效。比如教九年级上册的《谈读书》一文,我只重点设计了比喻论证及其作用。又如教余光中的《乡愁》一文,在预设目标时,我把重点放在了诗的主旨句探究上,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动笔归纳,各抒己见,学生参与度高,课堂讨论热烈。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语文教学量大面广,很难毕其功于一课。所以,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暂时放弃一些目标,这个暂时是吃不完的等待,不是真正永久的放弃。课上把该教的教深、教透。这样的课目标简洁,学生会记得牢,印象深,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简约的教学内容

在一堂课上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要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保留能突出中心的重点内容。最有效的方法是巧设一问,以点带面,在拓展延伸中去解决其他的教学问题。如:教学《范进中举》一课,我只设置了一个问题:范进中举后本应是高兴的事,他为什么会发疯呢?以此引出范进中举前后生活状况、社会地位的比较,胡屠户等乡邻对待他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等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形时,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找出相关内容和故事情节,给学生留足思考归纳的时间,顺利地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实现了教学目标。所以,课堂教学不要追求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必然导致面面都不到。要抓住一两点深入挖掘,才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样,课才教得实在、实用、高效。

三简化的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不追求环节齐全,要抓住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直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盲点,向制约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要害处发起进攻,才是制胜法宝。一堂课的时间很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要走弯路,先入为主,直击重点,解决难点。我教《变色龙》时,先设计了一个表格,理清了情节,用时不过五分钟。之后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有关奥楚蔑洛夫的动作、神态及细节描写的句子,体会它的好处。留出五分钟让每个学生动笔做题,然后让每个学生都发言,师生讨论探究的时间长达25分钟。教师及时归纳、补充、提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上,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语言训练,课堂上有收获。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