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小学生搞笑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搞笑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搞笑作文

第1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当高校学生管理者依法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日常行为进行管理时,高校与学生的关系属于行政上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因此,高校可依据法律及高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处罚。

二、依法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依法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推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而依法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只有依法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才能保障高校学生管理高效有序地进行,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并,使高校工作走上法治化的轨道,更好地贯彻我国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并逐步与国外高校管理接轨。

2、依法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新时期深化高校改革的必然要求。新时期,高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部分普通高校向职业技能型高校转变,高校内部学科合并或增减以实现优势互补,去行政化的实施大量减少了行政管理人员,从而使学生管理人员的数量减少,职能必须进行转变。因此,要适应高校的种种改革,就必须依法进行高校学生管理。

三、如何依法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1、客观方面要建立健全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在高校管理方面,我国已经制定了《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但是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具体操作层面未作出明确规定。因此,要想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要制定适合本校学生具体情况的学生管理细则。

2、主观方面要提高学生管理人员、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法律意识。依法推进高校学生管理,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要进行依法管理,对学生管理人员及家长的法律意识也要进行相应的提高。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在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熟知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学校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才能保障高校学生管理的有序进行。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及生活中,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自动地用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

3、在依法推进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程序正当。建立了健全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在学生管理的实践中还要严格地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做到有法必依。而在依法管理的过程中,在遵循实体正义的情况下,程序正当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程序正当是学生维护自己权利的基本保障,这包括学校各项管理规定应公开并被学生所熟知,对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各项评比、表彰、处分、处分的撤销等要有明确的规定及固定的流程,不得随意剥夺学生的合法权益或随意赋予学生其不应承担的义务。

第2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作文;科学评定;提高;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6-0151-02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语文素养的综合呈现。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文评价又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作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改进作文,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稳步提高。其实,作文教学评价不仅仅为了学生某次或某个阶段的习作给出终结性的结论,而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欲望,促使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它是作文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也可看做下一次习作的新起点。在作文评价过程中,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小学作文教学评价耗时、费力、低效的现状,科学评定小学作文,建立恰当的教学评价体系是相当关键的。只有如此,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启迪思维,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在传统的作文评价中,评价主体是教师,作文教学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对学生已成型的习作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或成绩,学生作为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如何科学评定小学作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可采取多元化评价,坚持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激励学生自主发展。

一、在尊重与关爱中进行教师评价

教师在开展作文评价时,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采取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扬长避短,因材施评。小学生的向师性比较强,教师的很多话都会被他们牢记,甚至会影响其态度和行为。笔者发现,好多学生把老师说过的话当做口头禅时时挂在嘴边。面对年幼的小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必不可少。不仅能促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使用鼓励性语言时不要吝啬,而且要鼓励得恰当,鼓励得有层次,抓住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来鼓励。对优秀的学生要鼓励,对中等生也要借鼓励来促进其进步,对学困生更要加倍鼓励。如此,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既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达到乐学的目的。

2.以事实为依据,让学生感受教师评价的真诚。鼓励性语言是教育的最佳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有着无穷的诱惑力,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满生机与活力。但是,过分的表扬反而会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因此,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习作的志趣。避免廉价的表扬,不能毫无根据地大加表扬,这样只能让鼓励失去应有的作用。

3.慎用批评式的批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面对批评常常感受委屈。处理不当,会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在使用批评式的批语时要尤为注意。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提出批评是为了帮助自己改正习作中的错误,语气要尽量委婉,并真诚地指出正确的方式和努力方向。

二、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促进自主发展

学生能够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才是作文评改训练的最终目的。关乎自己,才会情动而辞发。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多读,作文写完后可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然后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便读边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让学生自己寻找亮点。小学生习作次数少,平平实实的居多,但也会出现得意之笔,词句的运用、段落的安排,吸引人的开头或是巧妙的结尾……这些都是可以发掘的。作文写完后,让他们把最满意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声情并茂地读一读。

1.自评。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表现在没有把学生当作主体,只把写出文章作为作文练习的终点,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自评时要教给学生方法,使之有据可改,有章可循,具体说来有以下方面:帮助学生学会使用修改符号,检查语言基本功是否存在字、词、句、标点、段落、层次等问题,检查审题、立意、构思、选材。

2.互评。有时学完作文就沉浸在兴奋中,很难发现自身的不足。老师即使细致批改,也不能面面俱到。而通过互评互改就可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促进自身发展。让优等生当“小老师”,中等生既可以学习,也能对后进生提供必要“援助”,通过互改得到大家的帮助和鼓励。此时,教师可巡回辅导,就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开展讨论。既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师生互相启发,互为补充。

三、让家长参与评价,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家长的素质普遍提高,且越来越注重子女的教育,给家长参与作文评价打下基础。相比教师评价而言,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了解最深,参与评价、辅导更有针对性。有人不禁会问:家长如何参与呢?笔者认为,可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方式,事先对其进行培训,统一认识,指导评价方法。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其一,兼顾赏识和批评。家长常常看到别人孩子的优点,却放大自己子女的不足之处,这是评价小学生作文最为忌讳的。因此,要正确看待每个孩子的优势和不足,评价作文时,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子女,不如用心发现他的优点,并以此鼓励、赏识。可以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如此才能让子女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一味地批评、指责只会使孩子不知所措,无法取得理想的评价效果;其二,注重批改和导读。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或优秀作文选,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在父母的陪伴下可以实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题,也能起到督促作用。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3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一、高效的生态作文课堂是追求本真的生活课堂

卢梭说: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展开,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习作与生活脱节,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学生的作文真实反映了学生的生活,体现了学生的生命,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应还生命以本色,让学生写小事、谈生活,记录真人真事,体现童真童趣,表达真情实感。我在上作文课前一段时间,就把关于近期作文的话题告诉学生,布置学生观察、采访、调查,或让学生亲手做一做,如种一种植物,饲养一种小动物,观察自然现象或身边的人,并抓住每一次节日活动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还经常鼓励高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活动要求一小时以上,有的学生去父母便利店里当小营业员,有的去姐姐的幼儿园当小老师,有的到亲戚工厂里打工……回来后,有的学生写了《我当营业员了》,写出他付出的努力,以及获得成功的喜悦;有的写了《幼儿园老师真难当》,深深地体会到当幼儿园老师的辛苦;从《钱来得不容易》里学生体会到了父母创业的艰辛,挣钱的辛苦,要珍惜父母的血汗钱……

二、高效的生态作文课堂是激情涌动爱的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为课程目标之一,可见“情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基点,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因此,负载着人类精神使命的作文教学,更饱含着生命的激情。

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外界的刺激会直接影响儿童的情感。“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有时教师简单的招手,竖起的大拇指,真诚的微笑,或其他一些放松的动作,都可以将接纳、承认和关爱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教师应蹲下来与学生沟通,用爱去关注学生每一个生命体的存在,用心去聆听学生的生命告白,以情淡化指导痕迹,用激情去感染、打动学生的心灵,接纳、宽容和赏识每个学生的习作,让学生在爱中寻味,在情感的交互作用下,带来心灵的激荡,思维的碰撞以及生命过程的体验。每当遇到学生还没组织好语言时,我常会说:“你先试试,小声说给自己听听。”“说得好,你真的挺棒的!”……在每一节习作课上,我都尽量利用优美的插图、课件去触动学生的视觉,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去触动学生的听觉,用由衷的赞赏、真诚的肯定去激活学生的心智。教师的激情投入换来的是学生的真情流露,这就使得课堂热情洋溢、激情四射。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三、高效的生态作文课堂是个性张扬的创新课堂

叶圣陶老先生还强调:“作文贵有新意。”小学生态作文课堂要敏锐地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或有意导引,或直接点明,或言语暗示,去触动学生思维的灵感,让思维“飞”起来,从而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这样,学生流泻出来的文字,不仅饱含着心灵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还成为学生袒露心灵、激扬文字、放飞想象、张扬生命的途径和方式。只有张扬个性,成为自己的主人,具有强烈的“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主意识,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见物思主,触景生情,此时此刻的想法、感受才是最真实、最富个人色彩的。

四、高效的生态作文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课堂

生态和谐的高效作文课堂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电台,也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生态和谐的高效作文课堂为师生共同成长而教,为师生共同成长而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责任心,造就学生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生态和谐的高效作文课堂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理想田园。教师在钻研教材,引领学生的同时,应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多地考虑怎样激励、唤醒和互动,指导学生触类旁通,教出自己的风格。这样做虽然教师累点,但学生能快乐、轻松地掌握写作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效率。教师智慧的耕耘,在学生的成长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升华了事业情感,促进了专业化发展,既成就了学生的精彩,也收获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第4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050―0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要想取得成功,团队合作是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记》中也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心理学家明确指出:不会合作就没有成功。那么,如何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创设互动情境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中互动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它通常分为两类:一是由教材引发的情境;二是属于学习者的心理情境。心理情境,主要指竞争心理和合作心理。心理情境大体属于非智力因素,在互动教学中主要包括“三感三心”,即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及群体合作心理。它们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形成学习动力。通过情境作用于认知,形成“情境――认知――情境――认知”的纵向互动;情境间还产生横向互动,即教材情境与心理情境互动,增加互动错综性,就是互动教学特色所在,它的交错互动提高了情境的能量释放程度。

师生间产生感情的共鸣与特定的情境、心境有关。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情境尤为重要。语文教师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精神状态。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昂奋的精神状态,从而刺激学生的兴奋神经,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提供广阔的思维场所。要在每节课开始一二分钟内,诱发学生的兴奋点,吸引住学生。因为,这犹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又如下棋,第一着棋出动,就直接关系全盘的输赢。只有通过学生的参与创设“可乐”的课堂心理氛围,才会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促进课堂互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1. 捕捉互动时机,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学习离不开动机、愿望和需求。对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互动式语文教学要在“趣”上做文章,创设情境,以情激趣,并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师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课堂互动的最佳时机,充分发挥课堂互动的优势。

如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导入时,先展示鲁迅旧时读书的“三味书屋”的图片,以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想象;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也参与其中。为切入主题做好铺垫。同时,为学生积极想象、敢于表达创造了条件,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愉快情绪,营造了一种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

2. 突出学生主体互动意识。在课堂上落实和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在课堂的互动中,通过感知、理解、体验、参与、合作、表达来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感受成功的愉快,拓宽知识面,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通过课堂互动刺激学生的情感,自由组合的小组交流和自由交谈式的活动增添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我的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发言和积极思维。独特的课堂文化由此形成――民主、自由、轻松、愉快。

第5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 作文教学 有效性 提高 行为 高效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选定作文题目,进行写作指导,要求学生独立作文,然后对学生提交上来的作文详细批改,完了以后还要进行作文讲评甚至是张贴范文,可谓是用心良苦。然而经过一个阶段的作文教学过后,我们还是会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表现出参差不齐的态势:有的学生作文能力强,有的作文能力弱。同一个班级,同样的教学,学生作文能力表现不一,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深入探究之后,我们往往会发现作文能力强的学生其实原来的写作兴趣就较浓、写作基础较好;而作文能力弱的学生原来的写作兴趣就较低下、写作基础较差。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其实正是说明了小学语文教师不愿意相信却又是不争的一个现实: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低效的,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无多大帮助的。

小学作文教学如果是高效的话,表现出来的应该是学生作文水平的相对平衡。这中间虽然有学生作文基础的差异,但是在同样的作文训练目的下,教师进行了有效的作文教学,他们表现出来的作文能力应该是相差无几的。小学作文有效教学当然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追求的目标,但是,如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引导观察 达成高效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观察生活。那么,面对作文题,学生就会面临没有写作素材的困境。为了应付写作任务,他们就只能胡乱编造、敷衍了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只有学生的观察充分、细致了,写出来的作文才有可能真实、生动。

大自然与社会是生动、精彩的,其中,值得学生去观赏的景物、场景比比皆是。从四时更迭到晨昏交错,从山川河流到广场公园,从花鸟虫鱼到众生百态……凡此种种,尽可摄于我们的笔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绝大部分要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但是学生观察事物的指向、观察事物的技巧各不相同,教师很难加以掌控。所以,必要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向学生亲自示范观察事物的技巧。当然了,坐在教室里观察事物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在报请学校同意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做有针对性地观察。这样,学生自然就能学会观察,在观察基础上写出来的作文也就丰满、生动了。比如说在布置学生进行《校园的秋天》习作的时候,我就带领全班学生走遍了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使他们对校园里的景物有了全面甚至是全“新”的了解。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令人满意了。

二、阅读积累 达成高效

一个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他的作文能力的高低。学生的阅读面广,阅读水平高,他相应的写作水平就高;反之亦然。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也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无论古往今来都是强调学生的广泛阅读的。

阅读积累是很有必要的,关于阅读积累的意义也无需多加阐述。小学语文教师都知道引导学生阅读积累的重要性。问题的关键是该如何引导小学生去积累。其实,阶段性地为学生开列阅读推荐书目的做法是可取的。这种做法的好处有不少,首先,教师很容易就对阅读的方向加以掌控,避免了阅读的无序;其次,教师对阅读读物的质量有了保证,避免了阅读的无效;再次,便于教师组织阅读后的交流探讨,巩固阅读成果。至于开列什么书目,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选择:一是课本里所涉及的或是提到的优秀作品;二是根据阶段的写作主题而作的补充阅读。

三、写法点拨 达成高效

引导观察和阅读积累做得好了,学生在写作时就有了相应的写作素材,有了相应的写作素材就是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学生写好作文有了前提和基础。但是,仅是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还是写不出文质兼美的作文的,还需要的是学生写作技巧的掌握。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解决学生“言之有物”的问题之外,还要侧重解决学生“言之有文”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小学生作文技巧的指导呢?

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很善于把课内外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文章是写作技巧高超的典范,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把这些写作技巧列举出来加以分析,让学生对这些技巧先有个初步了解。然后再选择些使用了这些写作技巧的范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分析的话,学生们就能够对这些技巧先有个进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要求学生模仿这些技巧去作文,相信学生就能较好地完成写作任务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的分析和学生的理解都是很重要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理解,因为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技巧,他们才有可能很好地运用这些技巧。所以,学生分析范文的深入程度如何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榜样示范 达成高效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求胜欲望是很强烈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每一次的作文训练之后,教师把优秀的范文在班上宣读或是张贴在学习园地,那些被表扬到的学生总是会感到身上似乎被注入了无穷的力量,在接下来的写作过程中也就往往能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了。另一方面,那些没有被表扬到的学生往往也会憋了一口气,他们入往往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争取下一次被老师表扬到。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好范文宣传的工作,做好榜样示范的工作。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这项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能够完成的,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够成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想达成高效靠的是教师和学生的通力合作;靠的是不断观察、阅读;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学习。所以,只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积极转变学习方式,讲究学习方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高效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德伦.小学作文教学要实现四个转变.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

[2]刘绍玲.关于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作文教学研究,2007.

[3]柯孔标.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三点思考.人教网,2009.

[4]武利聪.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作文教学.教育教学研究,2011.

第6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这与对作文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够明确有一定的关系。我觉得,作文教学是受应试教育影响最深的区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写,都是围绕考试得高分打转,严重偏离了正常的教学要求。这种偏向必须纠正。

一、正确理解大纲,根据实际开展教学

我认为,小学生作文是习作练笔,而不是作家创造,扎扎实实锤炼学生的基本功,提高写作能力和素质才是重点。这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

(一)降低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生要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还能写常用的应用文。还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要正确把握大纲,适当降低要求,减缓坡度,以退为进。要让学生怎样想的,怎样说的就怎样写,这样就打破学生的常规思维定势,还应该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认识事物,创造性地发现,想象事物的未知领域,想象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不拘形式地写出来,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轻松地完成习作,逐步形成作文能力的目的。

(二)提前起步

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我觉得作文教学提前起步是符合学生语言发展实际的,有利于小学生写大胆子,写顺笔头,写活思路。我们借助“直呼音节,提前读写”的做法,要求一年级学生练习写句,用简单的语言去反映周围生活的真实情形,去编写自己的“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去幻想,去“异想天开”。低年级学生的习作篇幅短小,文字简单,有助于提高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例如:《小学生周报》里面的《幻想大王》栏目,就很受小朋友的喜爱。同学们看到环境被污染,就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想发明一种“全自动过滤器”,有的想发明一种“会吃垃圾的鞋”,仿效这种做法,我们可以经常引导低年级学生用一句或几句话写出发生在哪里,家里或校外的事,向别人讲述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这样既培养了小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

(三)加强常规训练

作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写作常规训练是最基础的环节。这几年来,我们在强化智力训练的同时,也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在反复中求常规养成。要求学生作文时书写端正,行款规范,讲究时效,一气呵成,学会复读和修改的一般方法,允许学生在上交的作文簿上出现规范的添、删、改、换等符号和内容。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介绍他的写作窍门时曾经说过:他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每次作文之后认真念一念,发现不妥之处认真改一改,改过之后再念、再改。

(四)丰富学生的生活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常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何故?生曰:无话可写。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我们去丰富学生的生活,去引导学生捕捉写作的素材。例如:观看优秀爱国主义影片、电视剧,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访问老教师、英雄模范等,让他们在充实的生活与活动中,去捕捉生活的瞬间,获取真、善、美的信息,使学生有物可言,再者是为学生订阅各种报刊,让学生多了解一点外面的世界,通过阅读吸收信息,间接积累生活素材。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如果仍是墨守成规,那么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将是一纸空文。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指出:现代中小学教学方法的极其重要因素,就是有目的培养儿童对学习的需要,即激起求知欲和对知识本身的浓厚兴趣。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翅膀,只有激起儿童有效的学习动机和渴望,他们才能有积极性。为此,我们从作文教学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全面考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创设写作氛围,让学生主动去“创作”。

(一)组建写作兴趣小组

兴趣是入门的老师,我们把对作文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写作兴趣小组。通过多样化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比如:采用即兴“说文”,也就是随时随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看到一个人,能如实地说出人的外貌特征,看到一个物,能如实的说出它的形状、颜色等特点。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积极主动性。除了口头作文,还可以有意识地就某事物某专题组织兴趣小组写作,并把其中优秀作品组刊在班上出版,从而影响并带动其他学生。

(二)评改作文要以激励为主

老师要及时批改作文,让学生及时知道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有时哪怕小小的肯定,几个重点符号都能使学生兴奋,产生对作文的热情。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做有心人,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7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关键词: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合作兴趣 反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5-0041-02

作者简介:张希凤(1973―),女,江苏连云港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连云港东海县白塔初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合作,团结合作也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如何培养人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但是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中都会过分地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殊不知,合作学习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让语文课堂产生高效?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合作学习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

新课程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在师生对话中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学生思维的空间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也会自由释放。在教学《柳叶儿》一文时,教师提问:“柳叶儿有什么特点?文中围绕柳叶儿讲了几件事?在这几件事中‘我’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大声读课文。读完后学生在文中划出有关答案或写下自己的思考。这样过了大约三分钟,小组成员在一起交流、讨论,所有成员都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由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师生共同明确答案。所有学生都融入到问题的讨论中,课堂气氛很是活跃,同时也实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时才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这样的一节语文课,学生带着问题大声地读书,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性,学生的思维获得了自由,但不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而是“有的放矢”。

二、提供有价值的任务,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现在许多教师都注重合作学习,但有时过分地追求合作学习,反而使它成了摆设。合作学习这一方式,需要教师合理利用,提出有价值的合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使语文课堂达到高效。常见的合作学习形式有:

1.问答型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问、解答,或者抢答,既答疑解难,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型合作学习。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让学生对某一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3.表演型合作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小组合作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4.活动型合作学习。例如学生学完了“亲近文学”这一单元后,小组完成“我爱文学”综合性实践活动,各学习小组围绕文学搜集有关资料,利用手抄报、讲故事等形式交流学习的感受,从而达到亲近文学的目的。

三、培养合作学习技能,彰显学生的个性

如果学生对问题没有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就急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其对问题的研究讨论也就难以深化。另外,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少数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或者缺乏疑问能力,往往只愿做“看客”。长期下来,容易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不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消极影响。有时小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所以教师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注那些不爱发言、在组内受冷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重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创造机会让他们大胆表现,同时也要善于捕捉、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

教师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从这几方面进行培养:

1.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小组内进行合理分工,人人有任务。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人人都有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人人都积极思考问题,找到自己的答案。

2.教师要教会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学生知道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3.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诚相待,在合作中互利互惠。每个学生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赏,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称赞的手势,都会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温暖、快乐,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更高。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懂得“受人玫瑰手留余香”。

四、及时反馈评价,提高合作效率

课堂缺乏反馈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消极情绪。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持久地保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热情,必须建立可作为动力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合作情况及时反馈与评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交往合作能力。新课标也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的反馈与评价。教师可根据需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尽可能采取积极、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可利用小组评价和组内评价,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享受被评,还可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如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必然导制小组之间的竞争,同时也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当然,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避免小组之间的排斥、不服行为,引导他们开展积极、良性的竞争。例如,在教学中,笔者制定小组排行榜,每一节课下来,根据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给他们打分,哪组得分高就获得一面红旗。一周总结一次,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嘉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效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恰当地运用合作学习,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让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焕发熠彩!

参考文献:

[1]钟培言.正确把握新课标语文课程的理念[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12).

第8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后进生 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53-01

俗话说“山中树木分长短,池里莲藕长不齐”。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中深刻意识到转化后进生对于促进班集体共同进步的意义非常重要,笔者以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必须要先了解其成因,再探究方法。

1 深入分析班级里涌现后进生的原由

其实班级里出现后进生是比较正常的,因为“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个体与个体之间势必会存在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来自主观和客观等因素,语文教师如果想要改善后进生的情况,首先就要深入分析后进生的成因。

1.1 自身原因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较强的学习意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者在面对挫折时,意志力薄弱,自暴自弃,不思进取,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好动爱玩,频繁讲话,不守纪律等,也由于课上不认真听讲,语文知识不能自主掌握,课后作业只能抄袭他人,敷衍应付,所有这些主观的原因都会使学生成绩一落千丈。

1.2 客观原因

除了自身情况外,来自家庭的因素也是后M生形成的主要原因,父母为了给学生争取更加良好的生活物质条件,都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辅导课后作业。还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和谐,学生经常处在紧张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学校方面也影响着学生,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指引下,学校过于谋求升学率,单方面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道德品格的形成,而且大部分的教师只偏爱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对差生采取忽视,任其发展的态度,学生因而逐渐演变成后进生。

2 将心比心,一视同仁

教师对其忽视是后进生形成的最大原因之一,一开始学生只是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成绩略微落后,但是由于教师只偏爱优等生,忽视成绩较差的学生,使得他们跟不上教学节奏,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从而沦为后进生。因此如果想要科学有效地转化班级后进生,语文教师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其实后进生更想得到教师的关注,他们因为年龄小会采用极端叛逆的方法博得教师关注,因此但凡语文教师能够摆正教学态度,在后进生教学工作中必然会取得不错的效果!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后的时候约访后进生,与他们谈话交心,探析他们的真正需求,从而对症下药。

3 协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学生的自卑心会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生由于自身较为懦弱胆小,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不敢请教老师,一拖再拖使得学习成绩跟不上,最终一步步成为后进生。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自卑的特点,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闪光点进行夸大赞赏,而对他们某一落后点不能过度批评。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如果教师经常对学生说“你是我见过最差的学生!”“你怎么那么笨!”等这种消极评价,学生就会主观否定自己,使他们心理产生一定病理障碍,只得随波逐流,再不积极进取!所以想要将后进生进行转化,语文教师必须要结合科学的点评与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有的后进生学生成绩虽然差,但是他体育成绩非常优异,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直接点名表扬他跑步比较快,希望他在文化课上也能取得优异成绩,成为一个发展全面的学生。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都非常渴望得到教师认可,只要教师表扬了他们,他们都会欢呼雀跃,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 增强后进生的参与性

后进生的学习意识都较为浅薄,课堂参与性不高,想要真正转化语文后进生,就必须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性,增强课堂参与性的方法有很多,其一是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将后进生的学习情况考虑进去,将课时科学地分配,在讲解基础知识时,可以刻意向后进生提问一些稍简单的题目。其二课后作业分层次布置,给后进生布置一些较为基础的题目,一方面加强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另一方面课后作业内容不同也从根本上杜绝了后进生抄袭优等生作业的现象,通过该种模式,可以强制后进生参与学习。除此之外,小组教学模式,也是增强后进生自主参与性的途径之一,在语文课上,语文教师可以将本班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参差组合,将需要研讨地课题下发给每个小组,给定时间进行讨论,最后尽量让后进生代表全组回答问题,并且评选出回答最正确,表现最优异的小组,这样一来,通过竞争机制,集体荣誉感带动下后进生就会全身心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5 与家长紧密联系

第9篇:小学生搞笑作文范文

1.什么是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文化的定义有至少二百多种。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少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甚至是人类学家,哲学家都曾试图给它下定义,但是,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能够让人满意的、公认的界定概念。维基百科中,对文化一词是这样描述的:“文化是(拉丁语:cultura;英语:culture;德语:Kultur)指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经验,是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环境的体现,是其认识自身与其它生物的体现。”[1]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能够看到,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使个人行为能力能够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它并不是遗传得来或者天生具有的,而是要通过学结得来的。2014年5月,张敏学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讲话的时候指出,文化的作用,一是可以“救”人;二是可以树“敌”;三是可以“化敌为友”。

2.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古代,比如,古代私塾中曾经提倡的“苟不教父之过”、“君子之交淡如水”等,这些儒家思想其实就是最早的中国校园文化的体现。后人则是在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完善,逐步形成了当今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第一次提出“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是在198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第12届学代会上,之后这就慢慢发展成为一股浪潮,以高校为代表的教育界高度认同了这一概念,从此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大都是依据文化的界定提出来的。其中,于晓阳提出“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微观组织文化”。[2]杜庆峰认为:“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更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白同平的观点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结构要素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校园规章制度、校园精神、校园价值取向等”。[3]王绑虎则依据文化的分类,将高校校园文化划分为三个层面,即称为“器”浅层面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层面文化,和深层的校园精神文化面文化。百度百科中,对它的定义是“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亦策善能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校园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作用

1.氛围影响

校园文化在学校里到处可见,它是每所高校独一无二的文化。从主体来看,它既包括教工,又包括学生;从形式来看,它既包括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也包括教书育人的第一课堂;从内容来看,它既包括了高校的物质文化,也包括了它特有的制度和精神文化。可以说,校园文化范围广泛,涵盖了高校的方方面面。而对于高校来说,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形式的活动中都体现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个过程本身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个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这个作用是持久的,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比拟的。

2.引导作用

校园文化又是一种环境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高校来说,它的校容校貌,是非常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它可以展现出一所大学整体的价值取向。德国教育学家贝尔提出的“名副其实的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美国课程专家杰克逊支出,校园文化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社会化“隐性课程”。高校可以通过引导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意识”从而把办学目标分别内化为他们的教育目标和成长目标,把办学导向分别升华为他们的发展导向和成才导向,从而使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对学校、对校园文化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约束作用

校园文化中本身就包括有制度文化,它是对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行为表现的一种要求,具有一定得约束作用。符合规范的会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支持,不符合规范的将会受到谴责甚至是惩罚。相对于高校制度文化的强硬性和规范性来说,学校的精神文化则属于非强制性的一种手段,它更多地是通过熏陶、引导、暗示的方式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而去指导他们的行为,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表现符合学校整体的发展要求。

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忽视文化建设

在大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人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大学里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教学在做,只有把教学质量搞上去了,才可以谈其他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们都只关注自己的科研水平、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对学生第二课堂的指导。的确,在大学发展中,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否则,将有悖于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标,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2.忽视精神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一般来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建设,二是精神建设。而物质建设包括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和教学科研活动、师生生活活动相关的具体设施。在当今的高校建设中,物质建设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校园文化中更为重要的精神文化建设都是要通过大量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才能够慢慢培养出来,比如理想信念、习惯传统、团队精神、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相对于物质建设来说,这部分的建设成果不太容易显现。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更重视校园的规划、实验室建造、标志物的设计等等,尤其是高校在面临教育部评估之时,更是把几乎所有的财力、物力用于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自然景观规划方面,他们认为只有硬件齐全了才称得上“大学”,而忽视了隐性的精神文化建设,更没有意识到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

3.忽视与社会文化的结合

校园文化的小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文化的大气候的影响。如果想要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好思想教育的功能,保证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就需要持续优化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对于高校来说,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要紧密结合社会文化,要借助于社会力量经常开展一些校外的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现实情况是,高校往往重视校内的文化建设,各种活动搞得风风火火,但是却忽视了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社会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趋于应付。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无法进一步提高,而很多新生由于受到老生的熏陶,无法再创新。

四、对策

1.建设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之大,乃学生之大。学生是一所学校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来说,应该首先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收益者,如果没有广大学生的参与和认同,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残缺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知识面也逐步拓宽,因此对于校园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一定要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品位,追求优质化,把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作为建设重点,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参与,从而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引导。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要想让学生参与,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成为组织者,让学生成为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力量,也就是高校常说的,体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满足他们本身的需求,让他们收益。

2.建设校园文化要切实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培养良好的教风学风,高校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新生入校开始,在入学教育中就应该加入校园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对学校的办学历程、优良传统、文化传承有所了解,对学生在校期间需要遵守的纪律提出明确要求,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还要经常性的有目的性的组织校风学风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特殊时间节点等,或者通过网络、广播等多种媒介,对不规范不文明的行为进行通报,对先进的学生予以表彰,在广大师生中寻找典型,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重视榜样的力量,以在全校师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师生为建设良好校风学风做出贡献。

3.建设校园文化要紧密结合地方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