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想飞的孩子范文

想飞的孩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想飞的孩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想飞的孩子范文

为此,作为新世纪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丰富想象材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在游戏中激发想象

幻想是能抓住学生想象力的游戏,而游戏又能直接激发学生的想象。在学校里,我经常带学生一起做与众不同的游戏,以此 激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回答:“它像什么?”经过学生的观察与想象,答案五花八门,不可计数。诸如此类的游戏还可以把圆形换成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同样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再如:做透明鱼的游戏,拿一个透明的盛满清水的玻璃缸放在学生面前,告诉学生水中有条透明鱼,让他们自己边观察边想象鱼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也可以让学生联系所学课文想象美丽的海底世界、茂密的原始森林、无边无际的沙漠,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此外像词语接龙、连词成句等许多游戏都特别能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了。

二、在故事中启发想象

小学生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如果作为教师能够绘声绘色地讲述贴近童心、富于童趣的故事,那么他的学生一定会对听故事、讲故事充满了兴趣,从而启发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我在这方面有三点比较成功的经验:一是老师讲故事,让学生先听,听懂后重复讲;二是老师讲故事的开头,让学生自己续编故事的结尾;三是由老师出示一些有趣的题目(如眼睛、鼻子、嘴、耳朵吵架了,小刀、铅笔、橡皮和好了等等)让学生编故事。通过讲故事、编故事的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在生活中引发想象

天空中的云,小溪里的水,春天里的一株小草,秋天里的一片落叶都是极为常见的东西,但是如果老师把他们立为话题,并设计几句富有引发性的谈话(如天空中的云像什么,它们在做什么。小溪里的水因为什么事高兴的唱起歌来?),那么,学生就会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 任凭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自由驰骋。不言而喻,这种活动不仅引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更能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东西产生兴趣,从而多观察,多思考,积极的发现和探索生活。

四、在创造中发挥想象

第2篇:想飞的孩子范文

一、爱心来于心动

现代的小学生已不同于以前的小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孩子们的心理比以前的孩子成熟偏早,现在上幼儿园的小孩子都要求得到尊重。当老师或家长误会他们时,他们或是觉得不公而反驳,或是觉得受了委屈而哭泣,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虽小,但一样有自尊心,一样需要尊重。

二、注重爱心教育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满爱心,这种深厚的爱主要是通过教育工作者长年累月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来实现的。结合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爱是无私公正的,决不能存在丝毫的偏见,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能个人的好恶而偏爱优等生,嫌弃“差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这是进行爱心教育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谈不上爱心教育。

2、关爱后进生

“后进生”狭义的理解就是“差生”。每个领域只要有竞争,就有优劣之分,学习也是如此。学习起点一样,由于自身和外界的影响,导致学习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习成绩必然有优秀和落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这种差距,我不习惯用“差生”来给学习不好的学生定义,我认为“后进生”比较恰当。用“差生”来定义他们,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很差的,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对他们心理造成伤害。“后进生”只说明他们在学习成绩或思想认识某方面落后于一般的同龄人,经过努力会赶上来的。

对待“后进生”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要排斥他们,嫌弃他们。考试成绩不能作为衡量学生知识、能力及智力的唯一标准,它只是检验学生对这一学期所学知识的学习程度如何,不要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错误的认为“朽木不可雕也”而放弃教育。“后进生”也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是受社会、学校、家庭诸多因素影响在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学习成绩某方面表现出比一般同龄人较差,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其树立进去的信心和勇气。我班有个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课堂上不昕讲乱说话,或在前面同学的被上乱画,但我发现他对画画确有天赋,于是我把教师出板报的任务交给他,给他展示才华的机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感觉老师没有嫌弃他,对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肯定。从此他在学习上像对待画画一样,有了信心,现在成绩提高很快。正确对待“后进生”,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耐心引导和教育,“后进生”会转变成优等生的。这需要教师有可宽容关爱之心去对待,要进行爱心教育。

3、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老师,不只是“传道受业解惑也”,还要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去关爱他们的身心发展。在学习上,作为译名老师去帮助他们,在生活中,作为一名知心朋友去关爱他们,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去和他们共同感受内心世界。平时,要和学生多沟通,可以直接沟通,也可以间接沟通。多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一一帮他们解决。

4、与家长多沟通

学校是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家庭也是不容忽视的校外课堂。家庭被称为人生的第一课堂,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与分母多沟通也是爱心教育的重要环节。作到与家长多沟通,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坚持做到的,只要有一可真正关爱学生的心,就不会怕麻烦,经常家访是最好的途径。

三、未来教育――爱心教育

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严师出高徒”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社会,而应推行“爱心教育”。未来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

第3篇:想飞的孩子范文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合理期望”,有时我们会在站在成人的角度给孩子提要求,有时我们的家长会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更出色,更能干,甚至希望孩子帮自己实现未能实现的梦想,却忘记了,孩子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也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而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等待。对照《指南》,如何给孩子合理的期望,耐心等待,给他们一个宽松、自主的成长空间,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孩子,你自己来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成人应减少包办和代替。作为幼儿教师,应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我们都知道“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说明了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但让孩子“自己来”并不是让教师完全松手,而是“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玩中学”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幼儿最有意义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完全自主、自发、全身心的投入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能体验与经历许多现实生活中难以做到的事,他们通过摆弄、操作许多材料或工具,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获得经验。我们平时的角色游戏、自选游戏都能让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并学到十分重要的而成人难以直接教会的知识。“做中学”即动手操作、直接体验、在做的过程中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好奇、好动、爱探索的天性,对于缺乏直接经验,语言、思维等发展程度还不适合进行以书本为主的学习的学龄前儿童来说,这不但是让他们获得经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还是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力量并促进其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动手做”、“做中学”对幼儿的意义,为幼儿创设能充分动手动脑的机会与条件。

二、孩子,你慢慢来

让孩子“慢慢来”,这其间有我自己两方面的体会和思考。一是当孩子自己动手操作遇到困难时,成人切不可操之过急,催促甚至包办、代替。另一个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成人切不可采取“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

1.尊重个别差异,耐心的等待孩子

在一次讲座中曾听顾荣芳教授讲某幼儿园的“刨山芋”的事例,一位教师见到其他孩子已经基本刨完了山芋,而其中一个孩子似乎一直找不到要领,怎么也刨不起来,于是她对孩子说:我教你吧!结果将山芋拿过来三下两除二刨的干干净净了,留孩子目瞪口呆的看着刨干净的山芋,看了这个事例我们都觉得好笑,这能算得上是“教”吗?她想过孩子真的学会了吗?我想这个孩子下一次仍然不会刨东西。正是因为教师的急于求成,剥夺了孩子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至少对于这个孩子,这次活动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笑完后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其实我们在平时活动中也经常会这样:不肯给能力稍弱的孩子一些时间,不能耐心的等待他们。孩子的发展本身就存在个体差异性,我们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2.给孩子时间,让他们主动学习

《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特级教师马建宁老师曾在一次讲座中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她从教几十年来生动的案例,她也主张尽量给予幼儿多一点的时间,培养孩子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绘本活动《为什么我不能?》中,她向幼儿展示封面,长时间什么也不问,什么也不说,让幼儿观察,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纷纷向老师表达自己发现了什么,这就是在给孩子时间,等待孩子观察、发现,让孩子慢慢观察、寻找并体会;再比如当图中出现胡萝卜,她让小朋友“猜猜哪个小动物会来”,当幼儿回答出正确答案“小兔子”时,她并没有因为孩子的正确回答而立刻收住话题,而是继续发散孩子的思维:“只有小兔子喜欢吃胡萝卜吗?”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不能急于活动效果,而过多的给孩子现成的“东西”。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遵循孩子成长中的发展规律,适应教育中的自然性。总有家长有这样的困惑:“你们公办幼儿园都不教孩子汉语拼音、英语什么的,人家私立幼儿园小班就开始教了,这样我们的孩子以后上小学怎么赶得上人家啊?”此时,我会向他们讲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会告诉他们3~6岁是幼儿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我们应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会告诉我们应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等等,我想,新《指南》的颁布对家长转变教育思想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4篇:想飞的孩子范文

一、抓住画面,激发想象

如在阅读《好饿的毛毛虫》时,我将画面定格在了故事开始的那一页文字上:“太阳升起来,从卵里爬出来一条又瘦又饿的毛毛虫,它开始去找吃的。”旁边的画面中出现了一个苹果、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个草莓,然后是五个橘子,而且每一个水果上都挖了一个小圆洞。这样的画面有太多的秘密,孩子情不自禁地展开想象去讲述,随着孩子的想象,故事也逐渐展开了。读了星期一到星期五毛毛虫的活动后,我让孩子们看着毛毛虫胃痛的图,大胆猜测星期六毛毛虫吃了什么,胃痛以后它会怎么想,怎么说。孩子们放飞想象,将故事的情节进一步推向。

二、巧用白色,引发想象

绘本中的白色有“留白”和“空白”两种。留白是绘画技巧,空白是设计手段。留白和空白都是图画书常用的表现方式,它们为孩子提供了想象的余地,具有无中生有和无中胜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故事进行中预留一个“空白”,激发孩子想象,还可以引导孩子想象故事的结尾。

如在《小猪变形记》一书中就有很多的留白,给人一种干净、简约的感觉,也给了孩子丰富故事的机会。故事中小猪经过一番装扮后变成了长颈鹿,它向斑马炫耀时摔倒了,此时我抓住故事中的留白,引导孩子们想象摔倒在地的小猪会怎么说,怎么想呢?孩子们的话语和动作让人忍俊不禁。

“真倒霉,做长颈鹿太不爽了,走路都能摔跟头。”(边说边拍自己的头)

“不行,我得把这该死的高跷拿掉。嘿,还是自己的脚站在地上舒服。”(边说边做解开高跷的动作)

“呜呜,疼死我了!看来做长颈鹿一点儿也不好玩。咦,做斑马应该不错哦!”(擦擦眼泪,摸摸屁股,一骨碌站起来)

……

孩子们看着图片中小猪摔疼的画面,开动脑筋,把小猪的心理、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走进了故事,更好地理解了故事内容。

正如一位绘本书的作者所言:“一旦所有的一切都清楚地呈现在作品里,故事也就结束了,就没有必要去多想了,而且如果被灌输过多的信息,孩子们就会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

三、发现细节,激活想象

如《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故事中一直出现另一个快乐生活的家庭――老鼠一家。随着小男孩约瑟的毯子的一次次变化,老鼠一家的布料也在不断增多。小老鼠一家的故事没有文字说明,却一直紧跟着这个故事演绎着。于是我引导孩子猜一猜:神奇的蓝色布料到哪里去了?原来这么多布料都成了老鼠家的装饰品,看那颗纽扣被小老鼠们当作什么了?从“毯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神奇的蓝色布料越来越小,意味着老鼠家里的布料……小老鼠们还会把这些布料做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小老鼠把纽扣当成了吃饭的桌子,小老鼠真聪明。”“小老鼠把神奇的蓝色布料做成了漂亮的窗帘。”“小老鼠的家有了这些布料,就变得更温馨更美丽了。”……孩子们凭着新奇的想象把小老鼠一家生活的景象说得头头是道,在这个基础上再画一画,一个个新的故事也随之诞生了。

图画所透露的细节给予孩子更多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使得他们在图文与故事中自由驰骋。无拘无束地想象,不亦乐乎地表达,用五彩的画笔稚嫩有趣地再现故事,我们的绘本教学才得以完满。

四、链接生活,丰富想象

如安东尼?布朗的《我妈妈》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既强壮又温柔,样样事情都在行,又能给孩子带来无限快乐、充满爱心的妈妈,感受到了孩子与妈妈之间的爱。夸张鲜艳的图画、精练有趣的文字,引得孩子们乐此不疲。在欣赏完画面后,我引导孩子说说自己什么时候会难过,妈妈又是如何让你变得很开心的;说说妈妈什么时候会唱歌,唱得如何;妈妈什么时候会发怒,样子有多可怕,那又是为了什么事……孩子们积极地诉说着自己在生活中与妈妈之间发生的事情,不由得感悟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不由得重拾起了小时候的记忆,是那么温暖有趣。

五、多种活动,展现想象

1.表演故事

表演是孩子运用一定的言语、动作和手势等再现故事内容的最好手段之一。孩子通过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加上自己的肢体语言,一方面模仿绘本上的动作,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更深层地挖掘绘本,展现想象力。在《小猪变形记》这个故事中,小猪第四次变成了袋鼠,我请孩子们先读文,再同桌分别扮演小猪和大象,把这一部分演一演。孩子们不仅注意了语言的通顺流畅,还注意了动作表情,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不少掌声。

2.自制图画书

自制绘本就是对图画书中的画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进行创作,做一本自己的图画书。比如,读了《我爸爸》《我妈妈》后,可以指导孩子做一本自己的《我爸爸》《我妈妈》或者《我爷爷》《我奶奶》等。也可以引导孩子自编图画故事,指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创编一个有简单情节的故事,并由孩子自己绘制彩图,自己记录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手脑并用,充分做到了听、说、读、写的结合。

3.改编或续编故事

第5篇:想飞的孩子范文

关键词:教育走向生本;音乐课;合作创编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生本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强调由传统的“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的教育模式,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音乐课堂中实施生本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音乐的习惯,有效地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和能力。

一、“生本”让孩子们更喜爱上音乐课

当今,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生活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属音乐最为突出。在课余时间,他们喜欢边唱边跳《江南style》《倍儿爽》,和老师一起讨论《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的选手表现;在音乐课上的律动表演,孩子们喜欢的当下最流行的音乐元素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极大地增加了学习兴趣,老师也被孩子们新鲜活泼的音乐动力所感染。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陶冶小学生的情操,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壮丽山河,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其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喜欢音乐课上演唱欢快优美的歌曲,欣赏悦耳动人的乐曲,表演展现创新的律动,但一提到枯燥的专业音乐知识,他们就会觉得枯燥无趣,甚至厌烦,因此,我认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音乐教学,而不是专业性的教学,作为音乐教师更应该创造性地通过各种新鲜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孩子,引导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例如:在教授《春天举行音乐会》一课导入环节,可以用声音做对比来进行训练:首先,通过抖动一张白纸发出“沙沙”的响声来表示天空下起小雨时发出的声音,表示弱(P);然后,播放一段雷声响起的“轰隆隆”的响声,表示强(f),学生个个竖起小耳朵认真听,对这些声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堂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小雨和雷声两种声音弱与强的训练的环节上来。接着,我又提出当远处传来的歌声离我们越来越近时,声音是如何变化的?(渐强,相反则渐弱。)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歌曲教学。整堂课设计巧妙,由音的强弱到歌曲的学习衔接自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变枯燥的双基训练为愉快的双基体验,淡化了双基的学习,效果非常好。由此可见,生本教育理念并不是要把音乐课堂丢弃而是要淡化双基教学,是要通过教学环节把双基内容融合在听、唱、动中,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它,运用它,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可以说,生本教育下的音乐课堂带给了孩子们更多的欢乐,更多美的音乐享受,让孩子们更喜爱上音乐课。

二、“生本”让孩子们更喜欢合作创编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因此,孩子们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在合作创编活动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明确的创编要求和合作内容,充分保证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老师自己也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才能在孩子们不明白该如何开展合作创编活动时,及时地给予启发和示范。例如,在《小雨沙沙》一课教学中,我请一年级的小朋友进行合作创编表演,结果孩子们创编的动作既简单,又没有美感。于是我就给出了例子:在出现“沙沙沙”“哎呀呀”时,可以自选一种打击乐器进行创编,也可以想象出符合歌曲内容的故事情节,老师先示范一两个乐句,孩子观察,最后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还可以引导用板凳、纸张、可乐瓶,甚至是舌头、手脚等肢体乐器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非常生动。又如:在三年级《四季童趣》这课教学之后,孩子们自由合作,发挥想象力,并认真地制作了精美的道具,如:雪橇、苹果、绘画等,在《只怕不抵抗》一课中,则进行了队列队形的变化,充分表现了进行曲的风格和孩子们天真活泼的个性。通过生本教育在音乐课堂的实践,孩子们的音乐合作创编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从合作的创编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创编成功的喜悦,更加从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生本”让孩子们更喜欢合作创编。

第6篇:想飞的孩子范文

学校发展,有一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永远是学校的核心事件,那就是把研究课程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都应紧紧围绕课程建设和开发来运转,因为课程改变了,学校肯定会改变,课堂肯定会改变,学生也就肯定会

改变。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根本目的

《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育人目标可归纳为五个特点,一是强化“德育为先”,二是突出能力培养,三是创新课程内容,四是回归传统,五是培养创新。三级课程不是并列和递进关系,而是包含关系。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都是为了更优化的实施国家课程。由此可见,学校做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依据教情、学情、校情,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而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

二、对课程建设的师生“双主体”原则及其作用的理解

学校的发展实际就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总和,再好的教育都比不上人内心力量的觉醒。校长就是要通过课程建设这一载体,充分凝聚和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积极性,领导组织实施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促进学校师生的发展,进而彰显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层对课程建设的推动流程,我觉得首先是解决教师对为什么要做课程建设,做到什么程度的理解问题,然后是和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一起解决具体怎么做课程建设的问题。

三、“一育三课”,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体系

满树的花朵,只源于冰雪中的一粒种子。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可以理解为学校的课程范畴,通过学校大课程观的理念,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来统领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校大课程观的内涵,包括德育、课堂、课程、课题四个方面。我们称之为“一育三课”,即以大课程观为指引,实施“德育增效、课堂提质、课程优化、课题驱动”四大行动计划,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潜质学生的多元发展需要,全面落实学校“有内涵的高质量”的发展诉求,为孩子实现梦想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1.德育增效:德育课程化,培养未来公民

在德育增效方面,我们提出了“五化”要求,即“养成教育规范化、劳动教育生活化、主题教育系列化、德育活动体验化、德育课程校本化”,在德育课程化探索和实践中增强德育实效性。

根据德育“五化”要求和德育课程化建设思路,学校围绕“行为习惯”和“清洁卫生”两大根本,实施“礼仪道德”和“劳动服务”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培养雅言雅行的素养,在劳动服务中习得技能,学会自律和合作,在志愿服务中展示风采。利用“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和“AFS(国际文化交流组织)项目学校”两大平台,编撰了《国际理解教育礼仪读本》校本教材,并以该读本为教材,每周在全校各班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以社会性活动为契机,开发了《学生自主管理》课程,实施自主育人,让孩子在自主管理中实现社会性成长。同时,优化学生评价,实施“棕北之星”评价体系,多元化地评价学生发展。

2.课堂提质:深入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课堂建设

课堂,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近年来,我们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教方式变革”研究主课题,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少讲多练”的课堂教学原则,构建“一三三大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3.课程优化: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

有选择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如何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如何满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发展方向学生的需要,我们是这样做的,一是做强基础性课程,二是做实拓展性课程,三是做优特色课程。

关于对加强基础性课程的理解,我觉得学校教育重在让基础课程体现出高质量的育人功能。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要坚持给学生经营自信与希望。

另一方面,在做实拓展性课程,做优特色课程方面,棕北中学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组建了40多个学生社团,学生参与对社团实施学分制管理。为解决师资问题,我们整合家长资源,聘请了100多名家长导师,成立了学生社团家长导师团,以此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和发展。

4.课题驱动:推进教师课程建设能力持续发展

处于研究状态是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最好的保鲜剂。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学校以“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教方式变革”龙头课题带动各学科微型课题研究模式,以此来带动教师的现代课程观念、对课程标准的执行能力、对课程内容的建设能力、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对课程建设未来发展的一点思考

在信息化和走向云端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孩子面对未来的三项必备技能,已悄然转变为:阅读、搜索、辨别真伪。新时代、新技术、新趋势使未来教育的学习资源极为丰富,以视频为载体,学生不再以年龄划分,不受空间时间限制,而是按需学习、终身学习,微课教学、翻转课堂将成为常态。

第7篇:想飞的孩子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课堂;快乐教学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讲,语文这门课既容易又存在有一定的难度,为什么呢?其实在孩子开始掌握语言的时候,对语文就有了一个大概的接触,只是还没有系统地掌握。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讲,使孩子们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并能学得到有用的东西,在生活当中又能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把握提前量,调控教学

美国心理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了影响教学的三个变量:认知前提能力,情感前提特征和教学的质。他认为,这三个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别占到50%、25%和25%。前提测评的目的在于对学习新课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诊断性检测。检测学生学习新课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情感基础,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学习,使学生学习新课进入最佳的状态。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训练机制,使得小学教学的过程比较复杂。例如数学,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比较单一,要么集中于一个知识点,要么是互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前一个知识点是后一个点的准备,而后一个知识点是前一个的延伸,其前提测评集中进行比较好。而小学语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好几个,涉及的训练点多、面广,既有词句段篇的训练,还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训练过程是以课文中心为中心的环形训练内容的推进,而在各个阶段又各有所侧重。这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前提测评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不可能集中进行。因此,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前提测评,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集中的就集中进行,不能集中的就按教学进程分散安排,做到集中测评与随机测评相结合,及时进行补偿矫正。

二、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说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因为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课贯穿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语文课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责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还是工具,其他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但怎样才能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呢?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能力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良好的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听、说、读、写习惯。

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塑造“中国心”,就是说,要具有中国人的灵魂。比如:中华民族崇德重义的风尚、要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礼仪之邦的伦理原则等,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学国语言时,理应接受、培养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具有两个文明素质的中国人。

三、个性教育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语文学科实施个性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尊重,热爱及择优承传的心理意识具有独到的作用。富有个性的作家写出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必将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我们相当多的学生偏爱某种风格的文学作品实质上也是这种影响打下的烙印,这个烙印甚至可以影响其生活情趣的取向及个性的形成,所谓潜移默化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再有,语文教师本身的个性色彩,也更直观地给学生以直接的影响。

四、在游戏中学习,激活思维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一节课四十分钟不可能都处在学习状态。而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开发其创造思维,当然就少不了引入游戏这个教学环节。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把学习当成乐事,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会有很大提高。比如课前品尝“游戏点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预习课文,用知识得到巩固和积累,同时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进行识字卡片的传递,既是对字的认识与巩固,又是对词语的积累。学生在课堂中畅游游戏世界,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这样的游戏多运用于生字的认、写学习中。又如猜字谜、拼装部件成字等游戏,让孩子乐于学习,让孩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8篇:想飞的孩子范文

【关键词】自然灾害 农民 消费能力

一、自然灾害对农民的影响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占中国人口大半的农民开始逐渐富裕起来。随着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的消费能力开始凸显。与此同时,近些年来,全国范围内的自然灾害突发率、破坏性与日俱增。地震、洪水、干旱、雨雪冰冻等灾害时有发生,造成的经济破坏、自然损害、人员伤亡的直接损失以及公民收入与消费能力的下降的间接损失。在这些受到自然灾害袭击扰乱的人口之中,农民占有绝对的分量。长期以农业为工作内容使得他们与自然关系密切,因此遭受的损失也就尤为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直接会导致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及附着在土地上的经济作物收到损失,破坏基础农田水利设施,甚至夺取人民的生命,此类影响的危害是巨大的。还需考虑的是自然灾害危害的深远性,如农田被破坏,在短时间内不能够恢复生产,将会导致一定时间内农田的主人得不到任何经济来源,对其日常生活影响巨大。因灾害返贫、致贫现象时有发生。

二、自然灾害对农民消费能力影响的几个因素分析

(一)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使得农民收入降低

自然灾害不断发生,使得以土地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广大农民收入急剧减少。农业作物的减产、绝收,一方面影响到第一产业的经济规模,另一方面直接造成次年农民在农业投入资金上的缩减。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受到自然灾害后,对CPI的直接影响将会持续到灾后的6个月到12个月。新千年以来,受灾较为严重的2003年、2007年以后随后两年,对应时段的国际粮食价格明显上涨。由此可见,对于经济尚不十分发达的来说,第一产业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大多数的农民仍然处在靠天吃饭的阶段,对于因灾难造成的粮食产量降低,必然会导致农民收入的降低。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的经济来源无外乎农田和畜牧两个大的途径,副业收入相对较少,特别是广大的西部地区靠农牧业很多农民只能解决日常生活,一旦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农民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本来薄弱的消费能力将更加微弱。

(二)自然灾害损害农民家庭财产安全

农村家庭最重要的财富莫过于居住的房屋和从事农业生产的相关工具,这些物质财富在自然灾害面前极易受到损失。山洪暴发、六级以上的地震、泥石流、滑坡、台风、大暴雨等自然灾害破坏力巨大。例如,山洪暴发时强大的动力会把一些老旧的房屋一次性冲垮,地势较低的房屋经过长时间的浸泡,抵御能力骤然降低。山区较为常见的泥石流灾害,具有爆发性强、时间短、破坏力大、砂石堵塞力度大等特点对建筑物、基础农田设施具有致命性的打击。发生在东南沿海的台风往往具有灾害发生季节性强、登陆时间难以预料、造成影响巨大、伴随性灾难频发等特点。台风来临时,往往使得不太牢固的海面建筑物、沿岸经济作物、渔船、养殖网箱受到巨大破坏。在云贵山区,雨季伴随着泥石流灾害的频发,大多数土木建筑将会受到致命的打击,房屋的损毁也就更加剧了屋内财产的不稳定性。灾害过后,恢复住房、重新添置生活必需品都是一笔巨大的开资,这也就使得部分家庭在短时间内无法拥有较强的购买力。

(三)自然灾害对家庭成员的伤害使得农民增加医疗费用

家庭成员受到自然灾害伤害对家庭消费能力的影响可以从两个因素考虑。家庭成员一旦遭受身体的伤害,在短期内不能恢复身体,作为一个重要劳动力来说,其带来的农业收入必然减少。与此同时,患者在医疗期将要使用大量的本该用于教育投资、改善家庭生活投资、农业生产再投资的资金。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使得受到伤害的农户重新返贫。在灾难面前,受到伤害的家庭成员不论是青壮年劳动力还是妇女儿童、耄耋老人,对于家庭来说不仅是来至医疗费的经济压力,往往在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影响。长期陷入悲伤,使得劳动积极性不高,经济状况不好,自然消费能力逐渐减弱。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体系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受伤农民的医疗费用多为自筹,巨大的开销对于遭受自然灾害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四)自然灾害对农民心理造成影响使得消费欲望减弱

在中国农村,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农村,很多农民不同程度迷信。在遭受连续的自然灾害之后,他们往往把正常的灾难看作是天神的处罚,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精神情况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灾难过后,很多农民表现出思维迟纯、判断力下降、神情恍惚、社交减少,认为自己有错,对不起死者之类的现象。这种状况往往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恢复。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农民在灾害过来,产生消极厌世的思想,鼓不起生活的勇气。这样的不良心理影响,反作用于农民的经济生活就会造成他们对于消费欲望的减退。

三、自然灾害对农民消费能力的影响

在目前的中国有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以粗放生产为主,加之农田基本水利设施不完善、农业机械化普及率不高等诸多因素,使得很大一部分农民所从事的农业生产依然存在“靠天吃饭”的状况。这就使得自然灾害对农民的经济收入影响巨大,主要体现在农作物减产、家庭财产损失、对农民自身安全的损害以及对农民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等方面。经济收入的减少,自然使得农民群众的消费能力减弱。从以上因素分析可以得出,自然灾害与农民的消费能力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罗文映.自然灾害因素对中国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王敏. 不确定性预期对西部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

[3]王海生. 临沂市农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第9篇:想飞的孩子范文

1 妈妈是购物狂 孩子谈钱豪气

【出场人物】

郑女士,全职妈妈

儿子毛毛,2岁半

郑女士的老公是生意人,家底比较殷实。自从怀上儿子毛毛后,她就辞了工作,做起了全职妈妈。“在花钱这方面,我必须得承认,我就是购物狂,喜欢给宝宝花钱,给他花钱我就开心。我不能接受给自己买套裙子一两千元,给宝宝穿50元的衣服,至少也得买几百元的吧?”她告诉记者,“双十一”她“败”了两三万元,其中孩子的衣服就花了四五千元。“毛毛的衣服都是名牌童装,时尚意识培养从娃娃抓起,让他们明白质感、设计。”

在郑女士家里,记者看到,毛毛的玩具非常多,专门有一个房间堆放,房间里甚至还摆着秋千和滑梯等大型游乐设备。房间的一个角落里,有不少没有拆封的儿童用品,其中儿童床就有两张。平日带孩子逛街,郑女士出手自然也不会吝啬,“他想吃什么、玩什么,都随他意。”不过,如此下来,郑女士也意识到:“这造成毛毛完全没有金钱概念。” 家长的日常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会影响孩子的“金钱观”。

【孩子语录】

今年6月份,郑女士带毛毛到美国迪士尼乐园玩,毛毛很喜欢,跟妈妈说:“你把迪士尼买下来,帮我搬到家门口吧。”近日,母子俩过马路,经过一个停工工地,毛毛就问为什么停工,郑女士随口敷衍:“可能资金不够吧。”“妈妈,我们给他们点钱,让他们赶紧修好吧。”“每次他说这些特豪气的话,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教了个二百五啊,真以为自家是开银行的吗?”她无奈地说。

【专家提示】

“家长对宝宝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亲子关系,多花些时间陪宝宝玩游戏、亲子阅读,比穿几千元一件的T恤都管用。”幼教专家戴冬梅建议家长,夏天买5件款式简单的T恤就够了,一天一件换着穿。那些款式特别、很能显示家长品位的衣服,家长就得克制,因为时尚意识不是几岁的宝宝最需要灌输的。

2 奶奶斤斤计较 孩子砍价俗气

【出场人物】

谢女士,职场白领

女儿悦悦,5岁

悦悦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妈妈谢女士说:“家婆一辈子节俭惯了,每天一上饭桌,她就指着每个菜,告诉我们它多少钱,排骨15元,萝卜两元、豆腐两元五角。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吃菜,是在吃钱,特别影响我吃饭的心情。而悦悦年纪小,每次奶奶报价钱的时候,她都会点评一下,‘这个菜好贵哦’、‘快吃不起了’等等。”

谢女士表示:“其实我挺困惑的,到底要不要早点告诉宝宝关于金钱的观念?有时候我会担心,孩子如果很早就知道‘贵’、‘便宜’、‘买不起’这些概念,会不会变得比较俗气?”

【孩子语录】

最近,谢女士带悦悦逛街,“在大商场里,我看上一件四五千元的风衣,正美滋滋地在试衣间里上下打量。”悦悦突然提醒,跟导购说:“阿姨,这衣服太贵了,够我们家吃两个月了,能不能便宜些?”谢女士说:“没想到她竟替我砍价。而且每次掏钱买东西,她都说贵,听着真俗气,跟个小大妈一样。”

【专家提示】

广西社会心理学会儿童心理咨询师赵勇军认为,不必避讳跟小孩谈钱。家长可以列一个每月开支计划(哪怕是比较粗略的),帮助孩子清楚地明白愿望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别,这比用“买不起”来搪塞更有说服力。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善于察言观色,通过父母的解释后会进行选择。

平时,全家人可以坐在一起,把最想要的东西列出来,排除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愿望。然后每月划出一笔钱,轮流帮助大家实现愿望。这样的好处在于,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实现愿望的机会,而节约和等待将会增添得到心仪礼物时的兴奋。

3 花钱节制有计划 孩子能控制欲望

【出场人物】

何先生,金融理财师

儿子点点,9岁

出于职业思维,何先生在孩子面前不避讳谈钱。他说:“从孩子5岁起,我就给他单独设立了银行账户,让他自己理财。一个孩子没有零用钱,什么东西都是父母买的,他肯定不会理财。理财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从5岁开始,我就给他零用钱,每周30元,并教会他制订合理计划用好这笔钱。他可以把支出类别分为储蓄、投资、聚会、零食……如果我发现孩子花钱比例不合理,会及时纠正。”

【孩子语录】

“爸爸,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我和妈妈给你挑的围巾。”何先生了解到,点点送给他的围巾标价288元,攒了快半年。“平时同学买玩具、吃零食,我都在一边忍着,终于买到了这个礼物。”点点开心地说。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