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幼儿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学习计划

第1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一、自我现状分析

1、优势:在幼儿园一线工作9年,大本学历,幼教高级职称。工作期间,曾担任大、中、小班教师。工作认真、踏实。了解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特点,能尊重幼儿的原有水平和个性发展,科学有效地实施五大领域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协助园内开展各项科研课题,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研究的有效策略,有多篇论文在国家、市、区级获奖,有多项教育活动在市、区级获奖。

2、不足:理论学习的意识不强,理论基础还需要进一步扎实。指导教师活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个人发展目标

1、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师德修养,树立科学的幼教理念,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

2、提高专业水平。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能驾轻就熟地掌控教学,灵活应变,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风格。

3、提高教科研能力。通过《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的专题研究,积累做科研课题的实践研究经验,掌握一些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提高自身教科研能力。

4、提高指导教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姐妹园的骨干教师多加沟通,学习其他园所和教师的先进经验。

三、实施措施

1、自主学习:阅读幼教专业理论书籍。认真撰写读书笔记、教育活动随笔,积极与他人交流感想,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更新教育理念。

备选书目如下:

*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学前游戏论》、《中国教育改造》、《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等。

*幼教文集:《爬上豆蔓看自己》、《窗边的小豆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给教师的建议》、《成长在路上》、《教师的20项修炼》、《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优秀幼儿教师教育艺术99例》、《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等。

*幼教杂志:《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

*各领域优秀教案、教育活动录像。

2、参与式学习:珍惜每一次参与式学习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研讨。多于姐妹园所沟通交流,学习其他园所和教师的先进经验。

3、小组研修:结合小组研究课题《绘本教学的指导策略研究》的专题研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多种科研方法,为科研提供理论依据,开展课题《关于绘本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评价标准的实践操作与研究。提高团队意识和与人合作能力。

4、向专家、指导教师学习:学习专家、指导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并不断反思,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不断改进、提升。

第2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年龄小,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受着兴趣、情感的支配。计算机教学它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保持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引发他们主动学习和求知的愿望。如大班的综合活动《我们的民族》,小朋友们收集了许多图片和视频资料,当我将鼠标轻轻一点,屏幕上展示出了各种少数民族的服装以及生活背景,幼儿的注意力马上被那些奇特的服装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睛盯着屏幕,完全沉浸于那些奇特的景观中去了,紧接着我给他们观看了藏族、维吾尔族、傣族等一些典型的少数民族的舞蹈视频,当观看这些视频后,孩子们已是兴趣盎然,我也倍感轻松,在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思维十分活跃,大多数幼儿能用他们稚嫩的童语表达自己对祖国少数民族的热爱。运用计算机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和动人魅力,把幼儿的兴趣,激励到如此程度,使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利用信息技术,满足不同幼儿自主学习的需求

信息化教学都是以图文的形式提供信息,具有联想性和非线性,符合认识规律,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图片的动态性也使幼儿可能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信息,以不同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偏向于使用传统媒体与电教媒体,以集体教学为主,学习形式较为单一,学习内容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教学以教师讲解、操作为主。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已经注意到了个体差异,并尽量地去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但受许多条件的制约,这也只能是“杯水车薪”,依然存在着有的幼儿“吃得饱”,有的却“饿肚子”的现象。学习不是幼儿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幼儿被动接受的过程。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不管幼儿能力差异大小,我们的教学内容、进度都是一样的,操作材料虽然也注意了个体差异,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很难做到让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信息技术的闯入,使我们走出了这种窘境。我们制作相关内容的课件,活动过程中,幼儿依据自身能力与发展水平随时调整学习的进度,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益,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比起集体活动明显高涨,他们愿意主动去操作,学习成了幼儿主动“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教”的过程。幼儿将这股学习的热情变成了内在的求知欲望,成了他们自己的自觉行为,从而让他们在知识、技能、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学习的“因材而施、因需而设”,满足了各个层面孩子的需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幼儿自主选择的能力,培养了幼儿专注、认真的学习态度,增强了幼儿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个幼儿感受到了成功以及成功所带来的愉悦与欢欣。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幼儿期的孩子具有十分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渴望通过自己的发现去认识周遭的一切。但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和自身能力水平的制约,他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汲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信息化教学都是以图文的形式提供信息,具有联想性和非线性,符合认识规律,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图片的动态性也使幼儿可能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信息,以不同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

在主题《动物王国》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很多相关的图书,孩子们被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图书吸引着,但由于他们不识字,因此这给他们自由地看书造成了障碍。幼儿经常会拿着书询问老师:“这个是什么动物?”“那个又讲了什么动物?”而我们却苦于分身乏术,无法在同一时间内满足所有的孩子。望着他们求知的目光,我们深深感到作为教师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虚弱”。信息技术让我们开始逐渐变得“强壮”,利用计算机,我们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将部分动物的介绍制作成配套的有声读物,这就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予了他们一个主动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拓宽了幼儿自主学习的途径。在活动中,幼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或看图书、或边听录音边看配套图书、或操作教学软件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了解了“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它喜欢吃花粉。”,“巨嘴鸟的嘴比自己的身体还要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嘴。”……他们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拓宽了许多,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再次受到强化,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进步。

第3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一、教师“游戏化的教”的专业素养

游戏性的教与学,追求“教”的游戏化和“学”的游戏化的共同实现。“学” 的游戏化是“教”的游戏化的结果,“教”的游戏化是“学”的游戏化的前提。

(一)教师形成游戏化教育理念

观念形成思想,思想决定行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以计划者、观察者、促进者好评估者的身份存在于幼儿发展的整体过程中。通过与幼儿的平等交流,共同生成着开放式、主题化的教育内容;通过个别化、小组化的指导,维持着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发展性的评估,促进着幼儿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然而在这些方面幼儿园教师还有待提高。

(二)教师正确认识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在游戏中向幼儿展现,儿童创造才能也是在游戏中显示的,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规程》中又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须千方百计、精心设计教案,使教育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用游戏的手段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在游戏中融入教学。将两者融合渗透,发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在当代社会中,教育将成为贯穿人一生的活动,不是为儿童提供一生的知识储备,而是帮助儿童走向学习化的社会。因此教师有效教育行为应体现为幼儿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即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有效教育行为必须符合游戏化课程的特点

(一)整节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机整合,让课程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

运用生成策略将整节教学活动设计成完整的游戏,让课程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

例如,文学作品活动生成游戏。比如,幼儿学习《八只小狗抬花轿》后,根据民谣创编游戏,在整个过程中,幼儿自己确定文本内容,自己解决道具的缺乏,自己创编游戏,更好体验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境,同时充分感受了戏剧表演的乐趣。比如,文学作品《小兔乖乖》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大灰狼和小兔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创造性游戏让幼儿更深地理解故事中的角色特点,体会了真、善、美和假、恶、丑。

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目标,把教育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

(二)游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

我们都知道,幼儿被动地、注入式的学习不如幼儿在兴趣之中受自然教育效果好。因此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我们必须贯穿游戏环节,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兴趣之中自然受到教育,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三)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

为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提高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常常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

(1)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2)以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如10以内的《数与量的对应》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小动物找家,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三、结语

第4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小学生好奇心强,要想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题时,先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理清“组合图形”间相结与内含的关系,再由观察计算机网络展示的各种组合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提出:如果要计算这些实物图形的面积,该怎么想?学生回答,看该实物图近似于什么图形,就运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机将实物图变化为规则图形后再提问:现在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发现尽管变化成规则图形,但因为没有学习过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故还是无法计算。此时我就追问: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这一问题引起学生议论纷纷,有些说我们先要把这个图形分割成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并利用相加或相减来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最终师生共同归纳出“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课题的提出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展示出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后,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跃跃欲试地想去努力解决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最高点,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的准备。这种学生的思维,完全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少的。

二、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案例:《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让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非常重要。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场景,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老师的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就是把几和几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由于制作的CAI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估话说:“力气要用在刀刃上”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重点、难点处,如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动画:有两辆汽车,由动画显示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果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一个小小的Flas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的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多媒体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使学生的知、情、意、行都保持了良好的状态,打破了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模式。使知识面不断扩大与更新,有效激发了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四、利用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促激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地处理教材,把生活情境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学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熙熙攘攘的水产市场。此时鼠标一点,出现两位青年人来到卖螃蟹的老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元一斤,老大爷说:60元一斤。一位青年说:我喜欢吃螃蟹的身子,而螃蟹的身子只有螃蟹的一半,应按30元一斤算;另一位青年说:我喜欢吃螃蟹的爪子,也应按30元一斤算。于是,老大爷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他们,回家的路上,老大爷仔细一算,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大家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老大爷为什么上当?学生被这一情境引起了好奇心,因好奇心引发了需要,因而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这样就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好了数学的重要性。

第5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1 “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分析

1.1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应试教育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它的主要特征就是一切以考试为中心,考试成绩是学生、老师以及家长的目标和期望。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造成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人的个性发展。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普遍追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过分强调孩子的知识学习而忽视孩子的综合素质,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不惜拔苗助长,渴望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江苏省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到幼儿园“多学些知识”,最终导致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

1.2当前幼小衔接制度的缺陷

当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明确规定小学入学不许考试,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教学质量高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而进行了入学测试或入学面试,并按考试成绩分班,并且这些学校把一年级的课程设置得比较难。家长为了使孩子顺利进入高质量小学,就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的知识,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产生和升温。在小学入学压力下,幼儿园不得不配合家长的要求,而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

1.3幼儿教育市场化

伴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入,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逐渐被剥离,纷纷精简机构,使得大量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公益性质的幼儿园被迫关闭或改制,在公办幼儿园逐步减少的同时,民办幼儿园却在迅速增多。许多以营利为基本目的的民办园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削减办园投入,导致民办幼儿园硬性基础设施简陋, 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很多民办幼儿园为吸引生源,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噱头,提前教授幼儿小学化的知识,藉以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一些有规模的、办园条件较好的公办幼儿园为了应对不利局面,也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要,在正常教育活动之外,增加了知识性的教育内容,将幼儿教育拖向小学化的泥潭。

2 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建议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由来已久,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协作。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面对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之风,首先,家长要克服焦躁的心态,不要因为爱面子、随大流甚至想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而把孩子推向拔苗助长式教育的泥潭。幼儿的成长、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幼儿做游戏不是浪费时间,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获得的不仅是智力发展,更有良好的性格、良好人际关系以及健康心理的养成。同时,在游戏的轻松氛围中,幼儿的潜能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掘。而幼儿园正是帮助幼儿更好游戏、更好学习的场所。因此, 家长应该理性地看待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为子女选择坚持游戏化教学的幼儿园,支持幼儿园的正确决策,共同抵制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现象。其次,全社会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宣传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那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忽视儿童自身发展的错误思想,逐步淡化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想基础。

2.2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方面,幼儿园的学习与小学、中学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幼儿园的教育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启蒙性,又要重视幼儿学习的科学性。幼儿园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组织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另一方面,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又具有密切联系,幼儿园也需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如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亲社会行为,为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做好准备。

2.3 政府要加强监督管理

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长期以来,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直接导致了幼儿园错误的办学倾向。为了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使学前教育具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保障。具体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同时,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进而使幼儿园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努力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的自觉抵制行为,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3 总结

第6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幼儿美术活动不仅仅是为培养小艺术家技能技巧的训练,它完全超出本学科的领域,成为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拓性人才的基础工程之一。早在18世纪,法国启蒙学家卢梭就竭力主张教育要保持人的“本性”,要培养“自然人”,并提出“适应自然”的教育方法。适应自然,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他作为一个人基本的内在主体性。“适应自然”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幼儿美术教育,它可诱发幼儿自我表现意识,激活幼儿的创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以下笔者就幼儿学习绘画谈一点体会。

一、重视兴趣培养,激发幼儿绘画的积极主动性

绘画活动是幼儿意愿和已有经验的主动表现,而不应该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技法训练。首先应该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进一步创造,尤其是刚入园的幼儿,大多数还处于涂鸦阶段的后期。从教育的角度讲,在幼儿尚未达到一定成熟年龄时,要求其进行较高水平的小肌肉协调活动,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幼儿会因为训练的的单调枯燥而丧失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会因为训练的固定模式化而损害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激发幼儿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动机,要把对幼儿兴趣的培养,贯穿于他们注意、观察、想象、创造的全过程中,帮助幼儿在自我表现与所表现的事物之间建立起关系。

如:幼儿学画直线活动时,讲一个凶猛的老虎和小动物的故事,让幼儿用直线“变”成铁笼子把老虎“关”起来。有的幼儿画的直线变成了斜线,或画得太稀,就提醒他:“铁笼子”这儿有个大洞,老虎要从这里逃出来了,快补上。幼儿“补”好铁笼,教师以小动物的口气感谢大家:“谢谢小朋友,帮我们捉到了凶猛的老虎,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地玩游戏了”。这样一来使学习过程不致于枯燥乏味而成为负担,刺激了幼儿的表现欲望,而不是停留在训练技能技巧上。幼儿对活动感兴趣,主动地拿起笔非常投入地把心中最想表达的东西表现出来,因此最容易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从而提高了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为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创造了机会。

二、带动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挖掘幼儿艺术潜能

自信心是人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一种心理品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于深入挖掘幼儿的潜力,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幼儿会以很快的速度临摹出线条图案,而进行意愿画时就面露难色,犹豫不决,甚至急得哭起来,这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幼儿期自我评价能力差,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的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在上述情况下,千万不能妄加训斥、泼冷水,说一些诸如“笨!”、“没有灵气!”之类的话。而应该在活动中信任、尊重幼儿,经常以肯定的口气对孩子说:“你肯定行!”、“相信你能画好!”幼儿从成人肯定与信任中获得强大的动力,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对于幼儿创造性的火花,教师更应当鼓励,让幼儿张开想像的翅膀,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一次绘画活动中,一名幼儿的作品上出现许多看上去“乱糟糟”的“毛线团”,太阳也被“挂”在“地”底下。教师问:“太阳是挂在天上的,怎么到地底下来了呢?”孩子指着画面的“毛线团”说:“爸爸吸烟,太阳公公下山不敢上来了。”孩子的话语和作品很稚嫩,却寓意深刻,于是教师把她的作品挂在展览栏里,当别的小朋友来看她的画时,她总是很高兴,非常自信地向别人介绍她的作品。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就要放手让幼儿大胆想象和进行创造。

三、创造力培养在前,技能训练在后

往往有些成人看到一幅幼儿画就简单的用“像”或“不像”作为标准来衡量他的好坏,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幼儿绘画就应当是对客观对象的视觉描绘,将幼儿局限在成年人的概念之中。模仿和创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模仿单纯靠视觉处理事物,表达的往往是一种对简单物象的摹写。成人的偏见忽略了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感情流露,并意味着让幼儿放弃自我的创造意识,压抑了幼儿自我表现的进取精神。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教师不在黑板上示范,也不给他们看范例,而是让幼儿互相观察,让他们想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的人有什么不同,然后让他们画一个最喜欢的人。

个别幼儿迟迟不动笔,他们自由创作的精神被成人所谓的“像”与“不像”的压力所破坏。“我知道你能画”教师摸着孩子的头肯定地说,并耐心地讲述各种人的特征等等,鼓励他拿起笔。任何孩子只要拿起笔,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纸上画出第一笔时,他的创造思维就开始启动了,不管他画得怎么样,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不久后,孩子们的“一个人”画好了,有的把嘴巴画得很夸张,身体却很小;有的衣服口袋画得比脸大;还有的则把手和脚画成了鸡爪。

作业虽然稚嫩、拙朴,但每一个形象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创造。孩子们对于自己的随意创造很满意,有个小朋友骄傲地指着画面上的两根长线告诉教师:“这是妈妈的腿,我的妈妈很漂亮,跳芭蕾舞的,我以后也要学跳芭蕾舞。”面对这样的“作品”教师也很满意。不管是原始意象的遗存,还是儿童表象的再或者是别的,只要能表达幼儿的思想和情感,就是好的幼儿画,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而且,作画的过程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情,并增加了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是非辨别能力。

第7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一、认真履行好班组长职责,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工作。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组长,对于班组长的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与学习。

首先,我将继续本着理解、关心、支持的态度与班级各位老师合作,统一工作思想、教育的一致,发挥教育的合力。

其次,作为班组长对幼儿的发展充满信心,更要以此来感染班组没一位老师,并以巨大的热情投身于幼教事业,运用内在的激励方式凝聚人心,以成就感、事业感去驱使班组成员在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都有自尊与自信。

再次,善于接受每个人提供的最好方法,并在工作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计划、行为,以适应新的需要与新发展。

再次,定时召开班务会,商讨、交流班级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寻求集体智慧的最大化。

最后,深入学习开展家长工作。有针对性的做好家长工作,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配合;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的需要,指导家庭教育和家庭亲子游戏活动。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首先,在理论学习中成长:

1、主动关心国内外学前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

2、通过多种途径:幼教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等,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3、自学有关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托班教育内容。

4、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进行教育学函授学习。

5、进一步学习课题研究方法,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

其次,在实践中成长:

1、积极参加专业学习培训和教研活动。

2、尊重孩子、走进孩子,用一百中语言去诠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想法和做法。

3、探索适合托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4、学习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每周记录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反思。

6、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及对事物的反应、行为态度、学习状况,并进行一些记录,提高教师的观察、记录技能。

7、认真做好教养和阅读笔记,积累自己一些学习或工作上的经验。

三、重视师德修养

首先,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点滴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树立起“一切为孩子”的崇高思想。

其次,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做表率。

第8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3+3”模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学使得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园的游戏有了全新的认识,但在课程游戏化的具体实践实施环节之中,仍有众多问题存在,一方面,学前教育工作者可能对游戏的定位不准确,这将会拉低课程游戏化的构建水平;另一方面,学前教育工作者可能对游戏的认识不够深入,这将会拉低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水平。我园刚申请了“课程游戏化实验园”,正积极的进行对幼儿教学课程游戏化的研究以及实施,打算采用“3+3”的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构建工作的三个基本点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分为三个方面加以构建,完善的构建这三个方面就可以做到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生活、学习、游戏有机结合,使得学前教育的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的成长[1]。

(一)构建活泼、分享的游戏区

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游戏区可以划分成功能游戏区、班级游戏区以及户外游戏区三个部分。

1.班级游戏区的构建

班级游戏区域是幼儿园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积木区、图书区等。我园针对游戏区的互动性、教育性等问题,深入研究了班级游戏区域的设计工作,使得班级环境可以体现很多优质的特点。游戏区域与教育主题有机结合,使得所建设的区域深受幼儿的关注与喜爱,同时也有利于幼儿主动参与到班级环境的设置中来。

2.功能游戏区的构建

公共功能区可以设置在综合楼中,每个功能游戏室都涵盖了不同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材料材料。学前教育工作者通过设置不同的内容以及游戏材料,可以诱导幼儿进行自主的探索。比如,孩子可以在木工功能游戏区、制衣功能游戏区、陶艺功能游戏区中锻炼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可以在“科学l现室”感受科学的乐趣,为孩子种下探索的种子;孩子可以在“宝贝厨房”模拟厨房的劳作,体验生活,学会感恩[2]。

(二)构建主动、积极的学习区

我园构建的学习区本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进行日常教育活动的开展,学习小组以幼儿自由选择加上老师指导的模式进行划分,更注重幼儿自主选择。经过深入研究以及对其他“3+3”模式幼儿园的借鉴,我园的小组学习活动的基本策略如下所示。①做好加减法的教学工作。学前教育工作者在讲授加减法课程的时候,要注重幼儿自主的动手操作,不能生硬的照搬小学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引导与鼓励[3]。②强化对幼儿的关注与指导。学前教育工作者要观察幼儿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可以适当的调整学习内容的难易度。③鼓励幼儿进行学习小组间交流与合作,比如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等。

(三)构建自理、互助的生活区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引下,生活区也要体现孩子的自主性,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尽量的减少干涉,给孩子更多的自理独立的机会。例如,可以在生活区设置特别的餐厅,对于日常的水果餐,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准备水果和餐具、自取自用、自助清理,学前教育教师要敢于放手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得孩子们可以对活动的前后顺序以及时机有一定的决策能力。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三个支撑

(一)学前教育的教师要更加的专业化

幼儿园的教育摆脱小学教育的桎梏,学前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更加得专业,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去。我园通过“促、写、讲、做”四个方面来优化学前教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

(二)时间、空间的科学合理规划是课程游戏化的保障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保证游戏时间的充分与合理。最大化地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取消固定的时间模式,真正赋予幼儿游戏的自由,幼儿常常由于受活动区规则的限制而固定地在某一区域中玩耍,从而容易导致固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表面上看似乎有秩序的游戏活动安排,实际上却妨碍了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权力。我园为了让活动区域尽可能地“活起来”,取消了区域游戏的各种限制规定,并且一改以往的游戏活动区的材料摆放形式。通过这样的调整,学前教育教师组织的时间减少了,孩子们游戏时间延长了,并且孩子们对游戏更加地主动,同时幼儿园老师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

(三)资源材料的开发利用是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关键

在幼儿园材料的开发利用中我园做到了如下几点,①材料贴近幼儿生活的,使幼儿非常感兴趣;②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选择;③材料的更换频率结合幼儿的需求决定,让幼儿除了对新材料进行探索意外,也对熟悉的材料进行创造探索。

参考文献:

第9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我班孩子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尊敬老师,爱护同伴,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规则,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一定的自信心。但是由于我班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合作意识不强,不能相互谦让,相互分享,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培养。

二、目标

1、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异同,初步学会同情和关心他人。

2、了解周围的的环境,并初步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发幼儿最初步热爱家乡的感情。

3、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成爱劳动、爱劳动成果的习惯。

4、大胆表达自己想法,学会克服困难;初步学会评价自己与同伴,懂得与他人合作,学会分享和谦让。

5、了解祖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初步了解奥运知识,初步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具体措施

1、幼儿在玩玩具中经常会发生争吵或打闹,我们将和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让孩子们懂得解决矛盾的方法及一起游戏的规则和作用,学会交往,同时教育幼儿懂礼貌,并创造机会训练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2、每月开展一次“大帮小”的活动,鼓励幼儿帮助小班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得到的快乐。

3、以讲故事、看图片等形式引导学会幼儿相互合作、相互谦让。

4、以轮流当小小升旗手的形式,在每次升旗仪式后讲讲最近的国家大事,介绍简单的奥运知识,帮助幼儿尊重国旗,以及培养幼儿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