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幼儿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学习计划

第1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一、自我现状分析

1、优势:在幼儿园一线工作9年,大本学历,幼教高级职称。工作期间,曾担任大、中、小班教师。工作认真、踏实。了解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特点,能尊重幼儿的原有水平和个性发展,科学有效地实施五大领域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协助园内开展各项科研课题,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研究的有效策略,有多篇论文在国家、市、区级获奖,有多项教育活动在市、区级获奖。

2、不足:理论学习的意识不强,理论基础还需要进一步扎实。指导教师活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个人发展目标

1、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师德修养,树立科学的幼教理念,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

2、提高专业水平。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能驾轻就熟地掌控教学,灵活应变,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风格。

3、提高教科研能力。通过《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的专题研究,积累做科研课题的实践研究经验,掌握一些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提高自身教科研能力。

4、提高指导教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姐妹园的骨干教师多加沟通,学习其他园所和教师的先进经验。

三、实施措施

1、自主学习:阅读幼教专业理论书籍。认真撰写读书笔记、教育活动随笔,积极与他人交流感想,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更新教育理念。

备选书目如下:

*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学前游戏论》、《中国教育改造》、《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等。

*幼教文集:《爬上豆蔓看自己》、《窗边的小豆豆》、《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给教师的建议》、《成长在路上》、《教师的20项修炼》、《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优秀幼儿教师教育艺术99例》、《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等。

*幼教杂志:《学前教育研究》、《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

*各领域优秀教案、教育活动录像。

2、参与式学习:珍惜每一次参与式学习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研讨。多于姐妹园所沟通交流,学习其他园所和教师的先进经验。

3、小组研修:结合小组研究课题《绘本教学的指导策略研究》的专题研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多种科研方法,为科研提供理论依据,开展课题《关于绘本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评价标准的实践操作与研究。提高团队意识和与人合作能力。

4、向专家、指导教师学习:学习专家、指导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并不断反思,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不断改进、提升。

第2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年龄小,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受着兴趣、情感的支配。计算机教学它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保持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引发他们主动学习和求知的愿望。如大班的综合活动《我们的民族》,小朋友们收集了许多图片和视频资料,当我将鼠标轻轻一点,屏幕上展示出了各种少数民族的服装以及生活背景,幼儿的注意力马上被那些奇特的服装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睛盯着屏幕,完全沉浸于那些奇特的景观中去了,紧接着我给他们观看了藏族、维吾尔族、傣族等一些典型的少数民族的舞蹈视频,当观看这些视频后,孩子们已是兴趣盎然,我也倍感轻松,在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思维十分活跃,大多数幼儿能用他们稚嫩的童语表达自己对祖国少数民族的热爱。运用计算机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和动人魅力,把幼儿的兴趣,激励到如此程度,使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利用信息技术,满足不同幼儿自主学习的需求

信息化教学都是以图文的形式提供信息,具有联想性和非线性,符合认识规律,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图片的动态性也使幼儿可能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信息,以不同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偏向于使用传统媒体与电教媒体,以集体教学为主,学习形式较为单一,学习内容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教学以教师讲解、操作为主。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已经注意到了个体差异,并尽量地去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但受许多条件的制约,这也只能是“杯水车薪”,依然存在着有的幼儿“吃得饱”,有的却“饿肚子”的现象。学习不是幼儿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幼儿被动接受的过程。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不管幼儿能力差异大小,我们的教学内容、进度都是一样的,操作材料虽然也注意了个体差异,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很难做到让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信息技术的闯入,使我们走出了这种窘境。我们制作相关内容的课件,活动过程中,幼儿依据自身能力与发展水平随时调整学习的进度,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益,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比起集体活动明显高涨,他们愿意主动去操作,学习成了幼儿主动“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教”的过程。幼儿将这股学习的热情变成了内在的求知欲望,成了他们自己的自觉行为,从而让他们在知识、技能、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学习的“因材而施、因需而设”,满足了各个层面孩子的需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幼儿自主选择的能力,培养了幼儿专注、认真的学习态度,增强了幼儿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个幼儿感受到了成功以及成功所带来的愉悦与欢欣。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幼儿期的孩子具有十分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渴望通过自己的发现去认识周遭的一切。但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和自身能力水平的制约,他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汲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信息化教学都是以图文的形式提供信息,具有联想性和非线性,符合认识规律,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图片的动态性也使幼儿可能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信息,以不同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

在主题《动物王国》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很多相关的图书,孩子们被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图书吸引着,但由于他们不识字,因此这给他们自由地看书造成了障碍。幼儿经常会拿着书询问老师:“这个是什么动物?”“那个又讲了什么动物?”而我们却苦于分身乏术,无法在同一时间内满足所有的孩子。望着他们求知的目光,我们深深感到作为教师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虚弱”。信息技术让我们开始逐渐变得“强壮”,利用计算机,我们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将部分动物的介绍制作成配套的有声读物,这就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予了他们一个主动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拓宽了幼儿自主学习的途径。在活动中,幼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或看图书、或边听录音边看配套图书、或操作教学软件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了解了“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它喜欢吃花粉。”,“巨嘴鸟的嘴比自己的身体还要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嘴。”……他们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拓宽了许多,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再次受到强化,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进步。

第3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一、教师“游戏化的教”的专业素养

游戏性的教与学,追求“教”的游戏化和“学”的游戏化的共同实现。“学” 的游戏化是“教”的游戏化的结果,“教”的游戏化是“学”的游戏化的前提。

(一)教师形成游戏化教育理念

观念形成思想,思想决定行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以计划者、观察者、促进者好评估者的身份存在于幼儿发展的整体过程中。通过与幼儿的平等交流,共同生成着开放式、主题化的教育内容;通过个别化、小组化的指导,维持着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发展性的评估,促进着幼儿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然而在这些方面幼儿园教师还有待提高。

(二)教师正确认识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在游戏中向幼儿展现,儿童创造才能也是在游戏中显示的,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火花,它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规程》中又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须千方百计、精心设计教案,使教育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用游戏的手段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在游戏中融入教学。将两者融合渗透,发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在当代社会中,教育将成为贯穿人一生的活动,不是为儿童提供一生的知识储备,而是帮助儿童走向学习化的社会。因此教师有效教育行为应体现为幼儿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即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有效教育行为必须符合游戏化课程的特点

(一)整节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机整合,让课程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

运用生成策略将整节教学活动设计成完整的游戏,让课程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

例如,文学作品活动生成游戏。比如,幼儿学习《八只小狗抬花轿》后,根据民谣创编游戏,在整个过程中,幼儿自己确定文本内容,自己解决道具的缺乏,自己创编游戏,更好体验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境,同时充分感受了戏剧表演的乐趣。比如,文学作品《小兔乖乖》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大灰狼和小兔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创造性游戏让幼儿更深地理解故事中的角色特点,体会了真、善、美和假、恶、丑。

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目标,把教育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

(二)游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

我们都知道,幼儿被动地、注入式的学习不如幼儿在兴趣之中受自然教育效果好。因此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我们必须贯穿游戏环节,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兴趣之中自然受到教育,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三)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

为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提高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常常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

(1)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2)以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如10以内的《数与量的对应》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小动物找家,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三、结语

第4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小学生好奇心强,要想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题时,先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理清“组合图形”间相结与内含的关系,再由观察计算机网络展示的各种组合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提出:如果要计算这些实物图形的面积,该怎么想?学生回答,看该实物图近似于什么图形,就运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机将实物图变化为规则图形后再提问:现在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发现尽管变化成规则图形,但因为没有学习过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故还是无法计算。此时我就追问: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这一问题引起学生议论纷纷,有些说我们先要把这个图形分割成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并利用相加或相减来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最终师生共同归纳出“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课题的提出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展示出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后,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跃跃欲试地想去努力解决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最高点,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的准备。这种学生的思维,完全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少的。

二、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案例:《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让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非常重要。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场景,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老师的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就是把几和几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由于制作的CAI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估话说:“力气要用在刀刃上”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重点、难点处,如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动画:有两辆汽车,由动画显示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果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一个小小的Flas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的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多媒体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使学生的知、情、意、行都保持了良好的状态,打破了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模式。使知识面不断扩大与更新,有效激发了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四、利用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促激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地处理教材,把生活情境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学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熙熙攘攘的水产市场。此时鼠标一点,出现两位青年人来到卖螃蟹的老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元一斤,老大爷说:60元一斤。一位青年说:我喜欢吃螃蟹的身子,而螃蟹的身子只有螃蟹的一半,应按30元一斤算;另一位青年说:我喜欢吃螃蟹的爪子,也应按30元一斤算。于是,老大爷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他们,回家的路上,老大爷仔细一算,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大家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老大爷为什么上当?学生被这一情境引起了好奇心,因好奇心引发了需要,因而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这样就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好了数学的重要性。

第5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教育是成人的,是成人之美的,是形成人的本质的一种合理性存在方式,即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存在方式。但是现在许多的幼儿园因为利益的原因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性而使幼儿教育偏离了原先的轨道。众所周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也受到了冲击。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抑或是为了圆自己的各种梦,把自己没有实现的东西全数压到了孩子身上。一部分幼儿教育机构也趁机迎合市场的需求,在本该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里公然开设小学课程,把本该轻松自在的幼儿生活变成了课业负担繁重到只剩学习的童年。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传统的教育理念作怪

自古以来,老祖宗传下来的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学而优则仕”。在当代,许多家长的观点依然如此,甚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表现得更为执着,觉得读书是成才的唯一出路。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在起点上掉队,就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也会过多地考察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是否与小学衔接。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从父母开始,就有了急功近利的想法。觉得读写算学得越多越好,于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就不可避免地有了产生的社会根基了。

2.政府的监督和管理缺乏

长久以来,幼儿教育一直没有纳入国家教育体系。这就导致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更多地把关注的目光投给了中小学和大学教育。这样就造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不到位。幼小衔接的缺乏也是监管不力造成的结果,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入学不得考试,但是由于监管不到位导致幼小衔接机制不健全。因此考试现象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园为了配合小学的考试,为了招生的宣传,为了生源,就不得不让孩子提前进行小学内容的学习。

3.幼儿园办园宗旨的不端正

3~6岁的幼儿时期,爱玩爱游戏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应是活动,各种各样的活动,各个领域的活动。但现实中有些幼儿园却为了追求“以最短的时间让幼儿学会更多的东西”,逐渐省略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原本的活动导入、游戏或操作、各领域的相互渗透等丰富多彩的环节,直接变成和小学一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这些现象没有顾及学前教育的本真价值及其本质,没有对幼儿进行人文关怀,使幼儿负担繁重,早早地迫使幼儿产生厌学的情绪,对其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二、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有效策略

1.从立法与政策上入手,规范监管体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形成也绝非成于一日或一人。针对上述的原因,要逐条解决。就立法与政策这一块来说,政府有必要通过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手段来规范学前教育机构的形式和内容。日前我国教育部部长在“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已经提出“要防止小学化倾向”,各省政府也已陆续开始制定政策来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像陕西省政府日前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幼儿园要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办园行为,不断提高办园质量,坚决纠正和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大连市“六不准”遏制幼儿园小学化:“不准搬用小学教材;不准教拼音、汉字书写、奥数、珠心算等;不准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和考试;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学前班;不准在正常的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内举办兴趣特长班。”

2.发挥政府学前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

有了立法和政策的依据之后,教育行政部门就要重视自己的导向功能了。首先要做的是不能厚此薄彼,要给学前教育应有的重视地位。其次就是要加大政策激励力度。比如那些认真落实国家学前教育政策的幼儿园或者是教育机构,政府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一来有两个效果,一是可以激励其他的学前教育机构向之学习;二是可以让更多的家长了解真正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学前教育模式,还能给这些模范的机构带来一定的知名度。最重要的是,政府的评价导向产生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不止能对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作用,还会对家长的心理形成影响,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念。

3.培训园长与教师,形成去小学化观念

无论政策有多么完善,教育主管部门有多么重视,如果工作在学前教育第一线的园长和教师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那是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所以要从这一部分人的教育理念入手,进而影响他们的教育行为。因为作为学前教育的执行者,他们的行为是正在进行时。所以在对园长和幼儿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时,要特别注重去小学化理念的教育,以期引导他们重新认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要,重新定位学前教育的价值和地位。从而可以规范他们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让他们的理念和行为复归学前教育的本质,从而为学前教育去小学化扫清执行上的障碍。

4.树立广大家长的去小学化理念

第6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化学课堂;信息技术;学生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笔者尝试将信息化技术与中学化学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使信息化技术与化学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运用信息化技术将静态事物动态化;抽象问题形象化;跨越时空的、不易实现的实验在屏幕上微观放大,宏观缩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仅仅在课堂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授课模式会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枯燥无味,并且很容易促使学生大脑疲劳,导致教师在讲台声嘶力竭的讲课,学生在下面呼呼大睡的现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极低,课堂效果不明显,学习过程难以达标,同时更容易导致学生上课不是交头接耳就是发呆。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丧失,学习成绩快速下滑。新课堂改革目标是提升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教室从旁辅导,因此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最为关键的。信息技术由于海量的信息、信息的实时性、丰富性正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好手段,通过在教学中合理的引入信息技术才能化抽象为简单。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由于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分子和原子多么小的概念,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GIF动画模式,通过分子和原子的直径与现实物体中的数据比对,在GIF动画中显示出来,同时我们可以采用ppt的形式,来让学生看到从原子外部一直延伸到原子核内部的结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四十五分钟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五分钟实验展示。但是,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危险性较大;②耗时较长;③反应装置规模大小不适合;④反应现象不易控制其渐近过程。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实验课件,将其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老师讲解错误原因,以及错误原因可能造成危害,而不能直接进行错误的操作进行演示,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制好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呢还是先熄灭酒精灯,顺序不能颠倒,用flash演示先熄灭酒精灯的错误操作,由于热胀冷缩水被倒吸入试管中,然后试管“嘭”的一声破裂了,学生印象深刻,也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增强实验的安全性

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的操作要要求准确,规范稍有差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课堂演示实验毕竟是教师的当堂操作,很可能造成实验的偏差和失败,导致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制成课件就能克服这些不足之处,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些实验是不安全的,操作不好,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以及把水放进浓硫酸中的实验等。这些实验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利用多媒体制成课件,就避免了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直接接触这样的实验,增强了实验的安全感,也使学生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拓展训练,增强化学素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践技能,化学教师要经常组织初中生进行课外拓展训练,一方面让学生应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实力。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在组织拓展活动的时候要注重他们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化学教学的目标,让化学学科更好地为初中生的生活提供帮助。比如我利用多媒体视听技术给学生播放了某地化肥厂和造纸厂的污水处理情况,他们没有按照环保的标准进行处理,而是随意排放,对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污染。然后,我让学生去上网查找资料,自制简易过滤净水器,掌握净化水的原理。验需要准确空塑料瓶、剪刀、胶塞、纱布、棉花、膨松棉、玻璃管、沙子、小石子、污水等。学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制作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正。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比较过滤前后水的颜色、气味、浑浊程度等,从而提出“绿色化学”和“保护环境”的理念。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佳理想的教育教学环境,也可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应避免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使信息技术与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为学生健康的成长,快速的接受并掌握教学内容而努力,也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提供并开创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一、认真履行好班组长职责,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工作。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组长,对于班组长的工作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与学习。

首先,我将继续本着理解、关心、支持的态度与班级各位老师合作,统一工作思想、教育的一致,发挥教育的合力。

其次,作为班组长对幼儿的发展充满信心,更要以此来感染班组没一位老师,并以巨大的热情投身于幼教事业,运用内在的激励方式凝聚人心,以成就感、事业感去驱使班组成员在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都有自尊与自信。

再次,善于接受每个人提供的最好方法,并在工作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计划、行为,以适应新的需要与新发展。

再次,定时召开班务会,商讨、交流班级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寻求集体智慧的最大化。

最后,深入学习开展家长工作。有针对性的做好家长工作,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配合;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的需要,指导家庭教育和家庭亲子游戏活动。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首先,在理论学习中成长:

1、主动关心国内外学前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

2、通过多种途径:幼教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等,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3、自学有关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托班教育内容。

4、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进行教育学函授学习。

5、进一步学习课题研究方法,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

其次,在实践中成长:

1、积极参加专业学习培训和教研活动。

2、尊重孩子、走进孩子,用一百中语言去诠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想法和做法。

3、探索适合托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4、学习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每周记录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反思。

6、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及对事物的反应、行为态度、学习状况,并进行一些记录,提高教师的观察、记录技能。

7、认真做好教养和阅读笔记,积累自己一些学习或工作上的经验。

三、重视师德修养

首先,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点滴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树立起“一切为孩子”的崇高思想。

其次,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做表率。

第8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3+3”模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学使得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园的游戏有了全新的认识,但在课程游戏化的具体实践实施环节之中,仍有众多问题存在,一方面,学前教育工作者可能对游戏的定位不准确,这将会拉低课程游戏化的构建水平;另一方面,学前教育工作者可能对游戏的认识不够深入,这将会拉低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水平。我园刚申请了“课程游戏化实验园”,正积极的进行对幼儿教学课程游戏化的研究以及实施,打算采用“3+3”的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构建工作的三个基本点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分为三个方面加以构建,完善的构建这三个方面就可以做到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生活、学习、游戏有机结合,使得学前教育的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的成长[1]。

(一)构建活泼、分享的游戏区

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游戏区可以划分成功能游戏区、班级游戏区以及户外游戏区三个部分。

1.班级游戏区的构建

班级游戏区域是幼儿园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积木区、图书区等。我园针对游戏区的互动性、教育性等问题,深入研究了班级游戏区域的设计工作,使得班级环境可以体现很多优质的特点。游戏区域与教育主题有机结合,使得所建设的区域深受幼儿的关注与喜爱,同时也有利于幼儿主动参与到班级环境的设置中来。

2.功能游戏区的构建

公共功能区可以设置在综合楼中,每个功能游戏室都涵盖了不同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材料材料。学前教育工作者通过设置不同的内容以及游戏材料,可以诱导幼儿进行自主的探索。比如,孩子可以在木工功能游戏区、制衣功能游戏区、陶艺功能游戏区中锻炼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可以在“科学l现室”感受科学的乐趣,为孩子种下探索的种子;孩子可以在“宝贝厨房”模拟厨房的劳作,体验生活,学会感恩[2]。

(二)构建主动、积极的学习区

我园构建的学习区本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进行日常教育活动的开展,学习小组以幼儿自由选择加上老师指导的模式进行划分,更注重幼儿自主选择。经过深入研究以及对其他“3+3”模式幼儿园的借鉴,我园的小组学习活动的基本策略如下所示。①做好加减法的教学工作。学前教育工作者在讲授加减法课程的时候,要注重幼儿自主的动手操作,不能生硬的照搬小学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引导与鼓励[3]。②强化对幼儿的关注与指导。学前教育工作者要观察幼儿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可以适当的调整学习内容的难易度。③鼓励幼儿进行学习小组间交流与合作,比如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等。

(三)构建自理、互助的生活区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引下,生活区也要体现孩子的自主性,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尽量的减少干涉,给孩子更多的自理独立的机会。例如,可以在生活区设置特别的餐厅,对于日常的水果餐,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准备水果和餐具、自取自用、自助清理,学前教育教师要敢于放手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得孩子们可以对活动的前后顺序以及时机有一定的决策能力。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三个支撑

(一)学前教育的教师要更加的专业化

幼儿园的教育摆脱小学教育的桎梏,学前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更加得专业,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去。我园通过“促、写、讲、做”四个方面来优化学前教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

(二)时间、空间的科学合理规划是课程游戏化的保障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保证游戏时间的充分与合理。最大化地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取消固定的时间模式,真正赋予幼儿游戏的自由,幼儿常常由于受活动区规则的限制而固定地在某一区域中玩耍,从而容易导致固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表面上看似乎有秩序的游戏活动安排,实际上却妨碍了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权力。我园为了让活动区域尽可能地“活起来”,取消了区域游戏的各种限制规定,并且一改以往的游戏活动区的材料摆放形式。通过这样的调整,学前教育教师组织的时间减少了,孩子们游戏时间延长了,并且孩子们对游戏更加地主动,同时幼儿园老师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

(三)资源材料的开发利用是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关键

在幼儿园材料的开发利用中我园做到了如下几点,①材料贴近幼儿生活的,使幼儿非常感兴趣;②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选择;③材料的更换频率结合幼儿的需求决定,让幼儿除了对新材料进行探索意外,也对熟悉的材料进行创造探索。

参考文献:

第9篇:幼儿学习计划范文

我班孩子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尊敬老师,爱护同伴,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规则,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一定的自信心。但是由于我班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合作意识不强,不能相互谦让,相互分享,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培养。

二、目标

1、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异同,初步学会同情和关心他人。

2、了解周围的的环境,并初步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发幼儿最初步热爱家乡的感情。

3、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成爱劳动、爱劳动成果的习惯。

4、大胆表达自己想法,学会克服困难;初步学会评价自己与同伴,懂得与他人合作,学会分享和谦让。

5、了解祖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初步了解奥运知识,初步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具体措施

1、幼儿在玩玩具中经常会发生争吵或打闹,我们将和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让孩子们懂得解决矛盾的方法及一起游戏的规则和作用,学会交往,同时教育幼儿懂礼貌,并创造机会训练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2、每月开展一次“大帮小”的活动,鼓励幼儿帮助小班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得到的快乐。

3、以讲故事、看图片等形式引导学会幼儿相互合作、相互谦让。

4、以轮流当小小升旗手的形式,在每次升旗仪式后讲讲最近的国家大事,介绍简单的奥运知识,帮助幼儿尊重国旗,以及培养幼儿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