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林业技术创新范文

林业技术创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业技术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林业技术创新

第1篇:林业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林业发展;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显著发展,社会生产力也日益增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人们对环保工作也愈发重视。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危害,比如大量砍伐、滥用林木资源,导致我国林业资源匮乏问题日益严峻。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在环境保护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林木资源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我国林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林业技术水平不高,依旧采取传统的林业种植方式,林木成活率低且繁衍期长,品种也比较单一,对林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外,由于林业技术不高,导致一些林木只能用于房屋建造,缺乏其他延伸价值,严重阻碍了林业产业的长远发展。由此可见,加强林业技术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需加大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发展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来优化科研技术,从而为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1林业技术创新可促进林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目前,森林资源危机是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这就导致无法获得理想的林业经济效益,经济增长方式也表现为粗放型,并且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依旧采取传统的林产品生产及制造方式。现阶段,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如果林产品缺乏高科技力量的支持,就会大大降低林业的核心竞争力,导致林业产业无法充分满足人们及社会的发展需求。而通过加强林业技术创新,可为新产品的研发及林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最终实现产品质量与竞争力的提高[1]。经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林业近年来的发展中,对新产品的更新力度不足,导致林业产业无法获得明显的突破与进步。在水、空气等资源的质量不断下降,以及林业多种品种生命力不断减退的背景下,通过开展林业技术创新,可为林业新品种研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在促进林业品种繁殖的基础上,实现林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2林业技术创新可减少整体投入,提升林业经济效益

现阶段,我国林业产业出现了投入与产出不均衡的情况,这对林业今后的发展造成了制约。实际上,在林业资源开发及利用方面,我国投入了不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依旧存在品种的产量、质量不高等情况,致使林业呈高投入、低效益的发展现状,并且也对林业系统的绿色、良性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通过加强林业技术创新,除了能够借助多种高科技技术促进林业品种产量、质量的提高,还可将整体投入有效减少,从而促进林业朝着低投入、高效益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为其今后的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

3林业技术创新实现林业数控化管理

近年来,生态环境被不断破坏,导致生态圈出现各种异变现象,比如病虫害发生率不断升高。在此种环境的影响下,林业品种的产量及质量普遍不高,林业经济也呈粗放型增长。因此,为促进林业的长远发展,需要有效掌握影响林木生长的相关因素(包括水分、光照、温度等)。通过实施林业技术创新,可促使林业经济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化增长。

4林业技术创新可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一项基础资源,林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可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并且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而开展林业技术创新,可积极推动我国林业的生态发展,这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除此之外,林业技术创新可促进林业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确保合理开发林业资源,最终促进林业经济的健康、稳步增长[3]。

5林业技术创新可有效改善林业就业现状

第2篇:林业技术创新范文

一、目前我国林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不但要利用技术创新对林业产业结构和林业经营环境进行优化,还要对林业新品种进行增加,满足市场的需要,使得林业生产效益得到提高,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林业技术创新不仅能够正确的处理林业生态保护和生产之间的关系,使林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加强管理工作的可控性,还能够加快我国林业从粗放式管理模式向集约式管理模式转变的进度,使得林业管理向着高效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现代林业发展较为缓慢,使得我国林业技术创新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缺乏林业技术创新资金

目前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林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较高,主要是由于中西部地区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林业技术创新资金缺乏较为严重。政府投入是我国林业技术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由于资金来源渠道较为狭窄,导致科研人才和科研设备无法针对性的引进,严重滞后林业生产和研发等工作的开展,在林业发展上形成了恶性循环,对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较低的优秀林业科研成功转化率

有相关研究显示,欧美国家的农业科技获奖成果转化率在70%左右,而我国的农业科技获奖成果转化率只有50%,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此外,我国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农业而言更低,只有35%左右,并且我国不仅严重缺乏优秀的林业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在林业技术储备上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对我国优秀林业科研成果的市场推广造成较大程度的制约,对我国林业高新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薄弱的林业技术创新意识

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林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林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林业发展得到了较大的改变。然而随着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逐渐的暴露出我国林业技术创新意识薄弱这一问题,特别是在相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因为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对林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够重视。

4.缺少林业技术创新能力

因为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存在滞后现象,人才储备和新技术引进等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缺乏创新的主动性,林业技术创新体系没有得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建立,无法完善产业结构,对我国的林业技术创新能力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制约。

二、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1.增加多元化资金投入

技术研发资金的持续投入是林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支柱和基础,增加林业技术创新资源的来源是我国林业技术创新的首要解决问题。因此,我国林业部门应在适当和稳定的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基础上采取不断的自身投入措施,如风险投资、银行贷款、企业融资等,充分有效的解决缺乏林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困难。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针对于林业技术创新产业应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责,给予更多的政策性帮助,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各部门加强林业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调动。

2.增加科研成果转化率

造成我国林业技术创新优秀成果转化低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我国没有建立完善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林业创新技术体系,对林业技术创新资源的整合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国应对现代林业装备技术的研发进行加强,对技术创新资源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良性竞争、开放、合作、动态的创新体系,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得到提高。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合作对可持续经营技术、生态系统恢复技术、树种改良技术等进行林业创新技术的研发,加快我国现代林业可持续、健康的前进。

3.提高林业技术创新意识

林业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应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以林业服务为主导,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技术推广主体的建设进行加强,使用有效的方案,保障技术推广的有效性,根据市场的需要提高林业技术创新服务管理水平。

4.提高林业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林业部门应对林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进行加强,将林业教育作为林业产业产业发展的首要内容,对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使劳动力的个人素质和知识技能得到不断的加强,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

三、总结

在目前我国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的发展具有十分直接、重要的作用,我国各级林业部门应对其进行重视,发展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整合技术创新资源,提高成果转化率,提高林业技术创新意识,加强培养专业人才力度,确保现代林业可持续、健康的前进。

作者:刘路 单位:五常市五常镇林业局

参考文献:

[1]程永亮.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广东科技,2013,22(2):99-100.

[2]李金龙.试论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7):15-16.

第3篇:林业技术创新范文

在新世纪环境中,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各项技术领域都有了重要的突破和发展,林业发展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重点已从传统的木材生产转型为以生态建设为主要,木材生产为次要的模式,而且产业结构还在不断的优化之中,各种种植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升级。科技带动林业的创新和发展,体现了我国林业资源结构在优化管理、病虫害预防治理以及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上的成功,其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严格来讲林业技术的发展并没有达到科学发展的要求,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使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归纳来讲,>!

1.1林业技术的意识较薄弱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加入了WTO之后,我国林业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了重要的地位,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进步也都相应带动了林业的发展,但仍有部分地区对于林业技术的意识非常淡薄,不少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不注重新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使得该地区的林业发展出现严重滞后的现象。也有的地区尽管意识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技术实力和资金支持,新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反而不如传统的经验有效,其盈利也大不如以前,这样造成了对新技术的质疑并放弃。

1.2创新发展资金不充足我国林业工作从整体上来讲,科技带动林业的创新和发展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大部分地区用于开发新技术,林业创新发展的资金都存在着严重不足的现象,这样也造成了林业发展上的恶性循环,缺少高端技术人才和资金,没有创新和发展,林业生产效益上不去,企业更加缺少资金来对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因此,资金问题是目前各地林业技术创新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1.3林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我国林业在科学技术支持下,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客观条件上的底子薄、缺乏创新的主动性等问题,使得新技术以及人才储备上都有不足的缺点。我国在新技术的创新和研制方面,目前多数都是靠单纯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缺少自主研发以及新技术的二次创新能力,因而在国家市场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并且对于有些国外引进的新技术,缺乏系统而完整的认识,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应用效率不高,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一味的拾人牙慧终究不能满足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2促进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策略

2.1转变传统林业观念,加强技术创新意识思想意识决定着行动,只有从意识上根本扭转了对于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渴望,才能付诸于实践。鉴于此,各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于林业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如结合当地重点的林业工程,在各基层组织中开展相关的实用技术培训班,使人们提高对于技术创新的认识。同时,政府可以在当地建立林业示范园,在园内推广一些见效快、效率高、市场前景好,适合农场地区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成果,以此作为正面的样本工程,来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并且使农民认识到提高技术、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林业技术创新与林业素质教育针对于我国目前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林业经验模式,林业产品高科技含量低的现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首先形成林业产业技术的创新机制,从而为技术发展提供驱动力。遵循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原则,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是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的基础。同时,还要调整林业科技的布局,发挥市场机制对于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加强国家对于林业队伍建设整体上的控制,并且可以在各地区设置相应的林业技术专业或者技术院校等,为林业技术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2.3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率和效果提高技术推广的效率,需要建立起一套高效的林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该体系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林业社会化服务为主导进行技术推广,同时也要不断强化技术推广的主体建设,即林农和林企的建设,通过它们在各地方的林区建立形成林业科技站,并加强在技术推广时相关的监督管理,对任何形式的错误都要及时的发现并坚决予以纠正。

2.4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可持续发展林业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在促进林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于环境资源的保护,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技术创新。因此,目前林业发展中的一些技术创新,如可持续经营技术、生态系统恢复、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森林生态系统等林业创新技术,都是为了将自然环境与林业从相互影响的局面转变为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状态,从而达到生态系统、林业系统、动植物多样性系统等多元化和谐共存的局面。

第4篇:林业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技术创新;路径

同志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的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国力日益提升,但是仍然面对较为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力发展林业不仅是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更重要的是要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设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因此,剖析新时期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妥善加以解决十分有必要。

1当前我国林业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1技术意识不强,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我国林业发展地区的人民仍然在使用传统的经营方式,没有认识到在新时期需要采用科学技术来养护和管理林地,甚至较为偏远地区的人民对新技术持有怀疑的态度。政府部门更多关注的是当地工业发展的现状,很少采取宣传手段扭转群众的思想。同时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一方面体现在资金投入上,对于新技术的引进和更新不及时,导致传统林业发展模式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乱砍滥伐行为的监督和惩罚方面,政府对待这种行为多是进行批评教育,实质性的制裁手段还是不够到位[1]。1.2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我国林业发展采用的新技术大多从国外引进,经常是处于被动接受和效仿的阶段。因此,林业在大学中也属于冷门学科,很少会有学生真正喜欢,并且大多数院校学生在毕业后不会从事林业生产和技术创新行业,更多从事收入高社会需求量大的行业。这就导致我国林业在发展中后备人才相当匮乏,吸收外国先进技术之后不能有效运用,二次创新更是难上加难。林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林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3发展水平较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脱节。在林业经济中引入科技创新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实际发展中。我国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脱节,主要表现在林业产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产出的经济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并且是进一步进行林业投资动力不足。

2新时期林业技术创新的路径

2.1转变创新发展思想,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新时期实现林业技术创新,首先要转变创新发展思路,要认识到林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比如说适当提高林业发展预算,这部分资金可以作为基金,用来奖励那些为林业技术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2]。再比如说,政府可以制定更加严密的制度,约束那些破坏林业发展的不法分子。只有这样,才能在制度和资金上保障林业的发展和进步。2.2重视林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培养林业技术创新人才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努力:第一,作为林业发展行业来说,在能力范围内为技术性人才提供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免除他们进行技术创新的后顾之忧。这也是吸引高校毕业生从事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二,高校加大教育培养力度,在教学中注意转变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认识到进行林业技术研究是一项为国为民的大事和好事。第三,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培训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2.3大力推广林业新技术,转变林业增收体制。[3]在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后,要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创新,要充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利用。在进行技术推广时,要多多和同行业的先进企业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林业发展理念,创新林业发展技术。在进行林业发展和创新时,要研究如何增加林业产品的附加值,只有不断生产绿色健康的林业产品,发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够提高林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理念,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新时期实现林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很长的一段路,需要林业相关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林业投入者的发展理念,同时增加资金预算,给林业行业更多的资金支持。林业企业也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同时对新技术进行二次开发,争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赵群.新时期林业技术创新的发展与战略[J].赤子(上中旬),2015(4)

2杨媛媛,张刚.新时期林业发展技术创新问题研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7(3)

第5篇:林业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市场;资金;政策

1 林业技术创新应瞄准市场

新产品的出现,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满足一定的科学原理,另外,还要有一些基础原料用来加工的机械设备以及辅助其它工具。尤其对于那些牵涉到创新科技的企业项目,由于企业利益至上本质的限制,投入了资金必定要求要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创新的科技只有应用到实际的产品,并且通过经济市场的考验,这项创新才能成功。经过类似专家鉴定、公众展览评比等审核的创新产品或科技,虽然有专家认证,但是不能等同于经济市场对它的认定,如果不能应用于市场,理论上再好也不能算是成功。创新产品只有其使用价值大于它的市场价,才能受到市场的接纳。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指导建设林业科技创新的体系,而林业产业则应该紧紧追随市场要求,找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创新发展道路。林业技术创新包含了科技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

2 要加强吸引投资,获取更多的资金渠道

招商引资非常关键,如果没有做好引资工作,技术创新就无法得到充裕的资金保证,反之,引入雄厚的资金能够为林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各种投资渠道中,政府部门的投资应起引导作用,而林业企业自己的投资是主要部分。其次,努力获取风险及银行等投资机构的投资,努力将投资渠道多元化、多层次化,同时,加以拓宽。通过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创新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3 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争取得到相应的税收减免

林业产业不单单有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所以,据此向政府部门申请一些税收减免是合情合理的。对于林业企业自身而言,要引导员工创新发明,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精神或者物质奖励,从而在研发及销售等各个方面增加林业科技的创新。

4 吸引国外资金的注入

林业产业作为具有社会影响以及生态影响的产业,可以以生态改善,林业技术创新等主题与国外其它相应的企业和机构进行合作,并争取他们的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积极撮合、引导,促使国际相关金融机构投资。积极地向世界金融相关机构进行贷款是我国林业产业引进外资,进行创新合作的主要方式。这些投资项目一般都是处于中国政府的积极引导之下,其支持团队则是由各个相关科研教育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金融方面的专家学者构成,林业相关的企业充当为项目实现者的角色。有了国外资金的投入,企业就能购买更多更先进的机械设备,建立更多的生产流水线,从而加快创新的研发脚步。而且,国外投资机构一般还会投入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以及一些培训工作。经过如此多先进技术的使用和传播,能够很大程度地增加创新科技的含量,促进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5 加强林业产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训练出具有高素质专业的林业相关研发及管理人才是推动林业技术创新必不可少的因素。首先,在招聘林业相关管理人员时,要选择文化学历高、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人才。人才队伍中的职称结构必须做到平衡、科学、合理,这样的综合性队伍才能正真发挥出科研及管理的能力。拓宽人才引入的通道,达到建设一支有着较高科学技术水准队伍,建设同时具备林业和农业的相关技术人才科研及管理队伍的目标。为此,第一步要在目前的林业从业人员中将那些有一定经验和知识技术的人重点培养。其次,要很好地使用高等学校以及社会上的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等资源为人才队伍进行相关培训,努力打造成高水平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队伍。最后,对于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要制定相对应的培训计划。基于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有限,对他们主要培训农业以及林业方面较为实用的知识和技术,减少抽象的理论培训。要对他们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的退耕还林等政策和技术,让他们摆脱过去低效的技术,获得高效正确的林业技术。

6 结语

据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不仅需要加强吸引投资,获取更多的资金渠道,而且还要瞄准市场对林木的需要,充分运用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尽可能获得相关的税收减免优惠。与此同时,还要净化投资环境,努力吸引国外资金,最后还要强化和提升加强林业产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第6篇:林业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09-1

1 林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含义

创新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文,究其本质来说,创新是推动一个民族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著名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层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到关于技术上的创新的具体定义。技术创新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方面,如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也包括将这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在市场上得到实现。依此,林业技术创新就是要实现林业科研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并体现出规模效益。林业的建设要实现公益性、社会性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因此林业技术的创新必须要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实现环境的生态保护,保证国土安全,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妨碍林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

2.1 对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观念中,林业的经营一直被当做“靠天吃饭”的产业,这种消极观念严重的阻碍着林业技术的创新,技术的运用可以推进林业的发展,有无技术、技术水平高低不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普遍忽视林业科技投入、研究开发与应用。

2.2 林业科技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科技经费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林业科技创新一直依靠与科研机构或者高等院校,然而这种方法不能使技术的创新与企业的需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以后的林业科技创新上,应当以企业作为主体,使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生产的需要保持一致,推进林业技术的不断前进。

2.3 优秀林业科研成果少,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据有关研究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获奖成果的转化率仅有50%左右,大大低于欧美国家70%的水平,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低于农业,只有34%;林业技术储备不足,优秀林业科技人才缺乏,尤其是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和高层次经营管理的人才奇缺,直接影响了高新技术成果的研究及转化。

3 林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对策

3.1 要调整林业科技的布局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林业科研机构相对力量分布较散,主要以行政区域设置,个数多,力量薄弱,科研课题少,经济也相对困难,发挥不到林业科研机构应有作用,对其发展调整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对于林业科技力量来说,应将其划分成总体与局部的发展关系,总体是指加强我国林业队伍的建设实力和林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其成为林业科技发展的龙头,而局部就是在国内各省、各省区域内设立专业的林业科技研究所。

3.2 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

在林业技术的发展改革中,须对林业科技的体制进行大幅改革。在改革中,本着“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善精神,对于一些非盈利性和公益性的科研机构改革则需遵循分类指导的改善原则。在改革中,切实做到科技攻关,稳定一部分专业的科研人员来重点从事相关生态环境建设技术有关的科学研究;再对于一些具有开发能力的部分组建科技开发公司,将其直接面向市场,加快科研成果的转换,从而实现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来开发带动科研的新机制。

3.3 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在林业科技推广中,由于推广工作人员工作的面对面性,其在工作中都与当地农户直接交流,因此,科技推广员的工作业务素养是林业科技进步的过渡和转折,科技推广员工作的效率直接关系到林业建设的发展。作为最受地方农户欢迎和尊敬的推广员,在面对机构的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对工作的认识,要把深切的认识统一到国家对于农村农业的意见、政策上来。

3.4 努力抓好各类林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在对于如何发展林业技术创新问题的长效机制中,培养一只高素质和适应能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也是必不可缺的。在对于管理人才的选拔上,本着造就一支高学历、专业性强、职称结构合理的综合型技术队伍,形成一支具有一定的文化技术水平和以林、农技术专业人才为骨干的林、农队伍。若想实现此目标,则需拓宽人才的培养渠道。首先,在现有的队伍中以现有的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培养对象,充分利用当前社会各种培养教育学校来通过学习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和产业人才。最后,是在对于农民技术人才的培训上,对其重点培训农、林业实用技术以及退耕还林等相关技术的培训上,使其树立起正确的林业技术意识和了解正确的林业技术知识。

4 总结

综上所述,林业的良性发展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盛世兴林,科教为先进,只要我们本着扎实工作、积极进取的向上工作精神,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创新之路,为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晓光.浅析现代林业生态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

第7篇:林业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 林业;生态技术;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8-0001-02

科技、生产、商业和组织等一系列活动都包含在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发展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对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而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林业的建设发展,我国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先破坏后弥补保护的措施,这条先破坏后治理的“剧幕”不能重复上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唯有通过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发展来改变这一社会现状,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顺利进行。

1 科学认识林业和生态创新

林业为我国社会的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首先,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木材,继而林产品被广泛应用,满足了社会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上的需求。除了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还能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因此对林业的建设工作尤为重要。

林业生态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生态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所有社会成员都会从中获益,所以,对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政府,政府起着关键性作用。以往,政府片面追求技术的创新,却没有重视林业均衡发展的问题,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现在的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发展具备两种特性,一种是必须具备技术的创新性,要打破传统技术创新,在创新的同时将生态平衡考虑在内;另一种是林业生态环保性,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坚持减少对能源的耗费、对环境的破坏的原则。以创新技术达到提高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与资源合理配置的统一。

2 影响林业发展的原因

2.1 环境恶劣

近年来,我国土地荒漠化总体面积随着植树造林活动的不断深入而减少,但是林业面积的增长速度仍旧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森林的自身繁衍在原本已经贫瘠的土地上可能性不大,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土地荒漠化进行植树造林的活动能够有效改善林地分布不均、绿地面积小的状况,不过,通常在需要植树造林的地方种植林木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树木成活率会因为没有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而降低。

2.2 人为破坏

人类活动与大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人们在没有计划的前提下,由于一时的利益等方面的需求而一次性砍伐大量的树木且没有及时补植,造成林地大面积消失。林业的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建设过程,投入成本高且见效慢是其发展特点。目前只有以木料等为主的林产品市场,没有建立起林业生态市场,生产者的生态产品并没有改善他们的经济收益,所以林农就会大量砍伐林木,只图眼前利益,不顾生态平衡,对森林资源产生了极大威胁。

2.3 体制落后

林业的管理体制始终没有改革,致使人们缺乏建设林业的积极性,对于体制的改革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没有受到高度重视,很多林场的植被破坏也没有引起关注,没有明确的管理思路和目标,也没有贯彻落实相关的奖惩制度,管理的低下水平给林业发展带来严重阻碍。

3 林业生态技术创新发展的措施

通过对林业发展的相关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从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以促进林业健康、科学地发展。

3.1 建立林业生态技术创新体系

在当下,只有建立健全的创新体系才能让林业生态技术创新取得成效。要把林业企业作为主要对象,辅以林业科技研发和教育培训机构对人才的培养,再将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和基础设施等力量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具备学习、研究、改革和创造等功能的林业生态技术创新体系。因为林业生态技术创新需要经历整体构想、研发、工程化和进入市场的商业化这一过程,所以这些过程中涉及到的机构必须相辅相成,保证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发展的顺利进行,将先进技术广泛推广从而提高整个林业的科技水平。

3.2 营造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环境

环境的创新对生态技术的创新起着决定性作用。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影响,前者包含政策、科技、生态环境等因素,后者包括林业内部的生产目标、自身的研究能力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所以林业企业应该积极向国家申请帮助,以财政、金融和税收等为主要方式让林业企业良好发展,在林业生态创新技术的创新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林业企业要以生态技术创新为发展目标,从根本上改善落后的管理方式,积极培养和招纳技术人才,并且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为自身创新发展提供具备显著优势的内部环境。而政府除了要在技术的研发上为林业企业提供帮助,还要为其提供制度保障,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为整个市场营造透明、公正且有序的环境,促进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发展。林业企业更要注重树立法治观念,建立全面的制度并贯彻落实,有利于让林业形成良好的生态法制环境。

3.3 创新林业生态技术创新机制

我国相关规定中指出,要为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等领域的林业生态技术创新发展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基金,这些基金要用在各种生态防护林和林木的种植、栽培、养育、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上。这一法律政策的颁布能够作为建立生态资源林的有偿制度的法律依据,也是保障建立林业生态技术创新机制的法律制度。

3.4 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

以当下的基础为起点,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辅助管理手段,通过调整林业的管理结构,保证林业生态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建立新型的以社会发展为核心,以网络为辅助管理方式、以与国际相联通为创新机制的林业生态技术的管理模式。增强以大中型林业企业的生态技术的创新能力,革新技术,将引进和吸收的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学习并创新,以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另外,除了依靠外部先进技术的改革和创新,还要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利用林业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好技术研究开发的工作,避免研发上不论是人力、财力还是物力上的资源浪费,将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到新的高度。

3.5 健全社会配套服务体系

万事开头难,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在前期会遇到诸如观念落后、资金不足、管理不善、实行力低等问题,经济效益也不大乐观,但是林业企业一定不能因为这些原因而放弃向前进一大步的林业生态技术创新发展活动的开展。利用技术来推动其在市场上的发展速度会很慢,因此要建立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首先,要方便人们咨询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发展情况;其次,要将技术的创新服务落实到位,让人们真正获益,并且还要将中介机构的连接功能进行利用,拉近与市场的距离;最后,对风险的投资也不能忽视,要有始有终,为林业生态技术的创新提供根本保障。总之,这一社会服务体系可以大大降低林业企业的后顾之忧,达到林业生态技术创新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上的效益共赢。

3.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要对国有林的占有权进行改革,以集体林权为立足点,逐渐过渡到家庭个人承包制,最后渐渐改革为林权大户承包和股份制承包的制度以实现林业现代化。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还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效益的问题,既是林业发展的一大步,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

2)要加强对林地、林木的评估,可以通过建立林业银行来实现。建立林业银行可以达到林业抵押制发放贷款的目的,能够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林业进行投资的积极性,掀起全民参与林业投资、保护和建设林业的热潮。把林地、林权作为抵押资产,让林业和林地的资产评估面向全社会,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向资产所有者发放贷款资金,可以快速提升林业收获效益的时长,更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资源。

4 总结

我国林业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其作为我国基础性建设产业之一,如果要取得长远发展,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生态技术创新来解决问题,引领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总之,林业生态技术作为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能够帮助我国林业实现现代化的转变,要正确认识林业的重要性,从改善外部条件做起,在内部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引进外来先进技术,加强自身研发实力,有效地解决我国林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效益的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师维克.浅谈如何发展现代林业[J].吉林农业,2010(08).

[2]张美云.我国生态技术创新问题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04).

[3]孔密.生态技术创新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沈阳大学学报,2007(05).

第8篇:林业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 农业技术 创新 吉林省

一、吉林省农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经营风险大,农业保险未成体系。农业生产周期长,自然灾害风险是农业经营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同时,由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加大,特别是鲜活农产品数量的大量涌入,带来大量异源有害生物的侵入,给农业生产造成潜在危害。加入WTO后,由于消除了农产品进出口非关税壁垒和下调关税,国外优质农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使原已过剩的农业剩余加剧。在良好的市场体系中,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分散风险。但农户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来分散风险。现阶段农户对风险的防范主要还是通过家庭内部及农户之间的各种手段来应付,而且这些手段主要集中在应付意外事故。对农户生产和消费可能遭遇到的风险还缺乏有效的机制与手段来防范。

2.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户的技术行为最终取决于他的经济行为。改革以来,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就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农业收入己经不再是农民收入的唯一来源。缺乏利益激励是农业技术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农业比较利益偏低是长期以来政府、科研单位、农民不愿意对农业进行投资,不愿意花更多的钱去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原因所在。

3.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技术创新在新的思想形成后直至在市场中产生利润的全过程都需要大量投入。在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必然要求政府追加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但是,吉林省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并没有随经济的增长而迅速增长。吉林省政府对农林水利部门的支出占GDP的比例相当低;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也偏低。因为农业财政很大一部分用于农业基本建设上,而用于农业科研与开发的投入就相对低。而吉林省近些年的GDP增长速度较快。这说明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并非因为经济力量不够,而是因为农业投资效益较低而不愿投资农业,从而对农村、农业的资金投入总量不足。

4.农业科研成果与市场需要相脱节。农民最讲实际,敢冒风险的不多。各种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无论多么先进都必须符合当地农民实际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经济水平,符合市场需要才有可能得到农民的认可。如果一项技术符合上述条件,不用劝说农民,农民也会自愿地采用该项技术,否则无论如何先进的技术也很难在广大农民中推广普及,科技成果很难转化成现实。但是,一直以来研究开发立项主要由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或研究人员决策,过多的考虑政治因素和学术价值,较少考虑市场需求及农民实际接收能力。而且大多数科研集中在产中阶段的研究,忽视产后农产品多用途开发及加工增值等方面的技术,造成了创新资源的浪费,制约了农产品的市场经济效益。

5.农业技术创新中介渠道不畅。随着农业经济的深化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农业的利润主要来自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环节,产量再高如果不注重加工、包装也卖不到好价,只能以初级农产品出售获取微薄利润。而目前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仍然以产中服务为主,多数只是推销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忽视产前、产后服务。因此,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有待突破。

二、加强吉林省农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1.发展农业保险,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吉林省农业保险还处于试点时期,2004年12月30日成立的安华农业保险公司是吉林省第一家农业保险公司,也是国内第三家农保公司,是国内七大试点之一。公司实行股份制商业性运做,树立大农险经营理念,开办“一揽子”农村保险业务,以险养险。主要承担农村财产保险、园艺设施及园艺作物保险、肉食鸡养殖和生猪养殖保险等险种,加大了对种植业保险力度,财政也加强了对农业保险的支持。政府也在加大对农业、农村资金投入。由于农业技术创新活动不仅受经济规律支配,还要受到自然规律和生物规律的支配,因此存在较大的风险,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势在必行。

2.改革农业科研体制中的成果激励机制。要尽快改革现行农业科研体制中的成果激励机制,改善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推动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改革农业科研体制中的成果激励机制的关键在于把农业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挂钩,把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实践结合。加强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鼓励建立以教授、专家为指导的,为企业提供咨询的服务措施。

3.完善吉林省农业技术中介体系。为了改善吉林省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薄弱局面,加强农业技术供给与需求关系,进行农业科技中介建设迫在眉睫。完善吉林省农业科技中介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9篇:林业技术创新范文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患者,将其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为75.55%;且两组患者在心电图比较方面同样具有显著差异(P

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辛伐他汀疏血通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53-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疾病和多发病,该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且近些年来发病率逐渐提升[1]。AMI是心血管疾病非常危重的急性时间,需要准确及时的进行抢救,降脂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恢复心肌血液血供是治疗的重要措施。本次试验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患者,其中男性为56例,女性为34例;年龄范围在29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4±3.4)岁;90例患者发病24小时后心收缩功能不低于3级,且经过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符合溶栓指征,没有进行溶栓。将90例患者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辛伐他汀,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排除严重的肝肾疾病及出血倾向,在一般资料比较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心肌营养药、硝酸酯类、镇静止痛、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的治疗,同时给予患者辛伐他汀20mg进行治疗,一天一次。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6ml疏血通注射液+5%葡萄糖250ml进行静脉滴注治疗,一天一次。两组患者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比心电图前后变化: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ST段下降时间。

1.4疗效判定。显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地缓解,且速度较快,无心肺方面并发症,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检查ST段明下落0.1mV-0.3mV,T波倒置变浅达50%以上;有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几天内得到一定缓解,无并发症,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检查ST段下落0.05mV-0.1mV,T波倒置变浅达到50%以上下30%以上;无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在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检查ST段及T波无变化[2]。

1.5统计学分析。本次试验中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X±S)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详情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本次试验中使用的疏血通注射液是由两种动物类中药精致而成,分别为地龙和水蛭,注射液中含有蚓激酶、水蛭素多种抗血栓,如蚓激酶属于蛋白水解酶,其可直接讲解凝血因子I,激活纤维蛋白酶溶液,抑制血小板聚集;水蛭素属于一种较强的凝血酶天然选择性特异抑制剂,可抑制凝血因子V、VII的活化、凝血酶与血小板结合,解离血小板和凝血酶,控制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加组织器官的供血。相关学者对动物进行试验研究发现,水蛭可降低实验性动脉粥硬化家兔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从而提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坚强主动脉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内膜增厚、泡沫细胞聚集和平滑肌细胞增值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降低家兔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液流血指标[3]。

总而言之,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抗栓、溶栓、抗凝、保护皮内功能、改善患者血循环。本次研究充分证明了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疗效确切,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