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外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国外土木工程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外土木工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外土木工程论文

第1篇:国外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土木工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H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039-05

一、从“学”到“用”的硕士生专业英语内涵

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特指与某种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联的英语[1]。根据学习者的语言使用目的和语言环境,专业英语又分为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简称 EOP)和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简称EAP)[2]两大分支。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术英语,学习目的一般可归纳为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及加强学术交流(发表学术论文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下文章中所提专业英语皆为学术类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作为通用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简称EGP) 的变体,有两个基本特点:(1)专业英语具有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简要地说, 科技文体正式、客观,词汇以中性的技术与半技术词为多,语法以被动语态与名词化为主[3]。(2)专业英语具有明显的专业内涵,需采用与学习者关系最密切的语言素材来进行授课。对学习者而言,学习专业英语是为了了解专业英语的特

点,掌握相关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就开始积累和扩充专业知识,实际上这也是学习专业英语的最终目的。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基本要求,以教育部颁发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4],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制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学生除了完成基础英语课程外,还必须修满36学时的专业英语课程(2学分)。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将专业英语定位为现代信息社会中土木工程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语言工具,通过应用这门语言工具可及时获取专业信息、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发表科研成果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质量需要通过选择恰当的课程教学内容和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得到保证,而这一切必须符合专业英语的教学规律。学以致用不是一步完成的,从“学”到“用”英语是逐渐过度的[5],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即学习专业知识应当如何用英语表达。这里的专业知识涉及的内容应当是学生已熟悉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生积累专业词汇,熟悉专业文体。第二阶段“用”,即学生通过以英语为载体的书籍、期刊学习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发表英语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

文章结合学校环境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进行专业英语学以致用的探索。

二、“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方法

“学”阶段学的是英语,“专业英语”一词中“专业”和“英语”的关系是学生通过已经习得的专业知识更快更好地学习英语在专业领域的表达方式,包括词汇、语句及语言风格。由于专业英语素材多、词汇多、语句晦涩难懂,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必须专业对口、难易适中,且为学生在本科阶段已基本掌握的专业知识。这是因为相关的背景知识是决定专业英语理解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学习了“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因此可以快速理解在“concrete(意为混凝土)”前加上“reinforced-”可以获得“钢筋混凝土”的英文,或在前面加上“pre-stressed”可以获得“预应力混凝土”的英文。又如,“workability of fresh concrete”对于无土木工程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可能意味着“新鲜混凝土的可使用性”,但对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来说,它的含义显而易见,“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由此可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对于理解、掌握专业英语是非常有帮助。

在“学”阶段的教学中使用的专业英语教学资料取自多本国际知名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英语教材,例如结构力学方面有R. C. Hibbeler编著的《Structural Analysis》经典教材,岩土力学方面有B. M. Das编著的《Principle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K. Terzaghi等编著的《Soil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等著作。

鉴于专业英语安排的学时相对较少(2学时/周×18周,共36学时),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做到突出重点、挈领提纲。对于选定的典型材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相关背景的知识回顾,使学生快速进入语境,应用专业知识进行预测性阅读,然后才进行关键段落、关键句、关键词的剖析及讲解。

“学”阶段的授课以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并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通常对于一个典型材料,教师首先通过朗读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英语发音,然后通过原文翻译,讲解专业概念及语句结构。在目前的英语教育测试系统中,为了更好地达到公平公正,大量运用了客观选择题,导致学生缺失基本的语法、句法和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对内容理解不准确、更有甚者理解错误,因此教师在开始阶段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接下来是学生参与部分,训练学生的英文朗读与正确翻译原文的能力,从纠正词汇发音、纠正翻译错误着手,通过一定量的段落朗读及翻译练习来提高阅读英文经典教材及准确理解其含义的能力。

三、“用”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方法

“用”阶段用的是英语,“专业英语”一词中“专业”和“英语”的关系是:(1)学生通过以英语为载体的学术论文、讲座、国际会议等形式获得本专业的先进科学知识及技术成果;(2)并且能够自己撰写英语论文、作演讲、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通过“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基本的专业英语单词、语句及表达方式,在“用”阶段的教学内容上可以提升词汇、句式结构的难度,并且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期刊论文作为专业英语教学资料。与土木工程英语教材相比,期刊论文对写作体例有更严格的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和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e)等国际或国家组织都对科技论文的写作体例做了规定,基本内容一般包括:Title标题;Abstract 摘要;Keywords关键词;Introduction引言;Material and method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al procedure 材料与方法,设备与实验过程;Results结果;Conclusions结论;Acknowledgments致谢;References参考文献),有时还包括Discussion 讨论及Appendix附录。期刊论文与经典教材相比的另一个不同点在于教材上的专业内容多数已为学生熟知,学生通过专业知识背景来学英语;而期刊论文上登载的大多是最新的科学技术,部分为综述类文献,学生通过阅读期刊论文可以及时地掌握专业动态、获取专业知识。

为学校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选择的学术论文均取自土木工程方面的国际主流学术期刊,有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简称ASCE)出版的杂志期刊,以及联邦德国的施普林格出版公司(Springer-Verlag GmbH & Co. KG)、荷兰的埃尔塞维尔科学出版公司(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美国约翰・威利父子公司(John Wiley & Son, Inc.)等著名国际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这些期刊覆盖了土木工程的方方面面,包括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等。对于每本用于专业英语素材选取的期刊,都会介绍其主要涉及的学术领域及期刊的出版偏好,例如偏向基础实验、理论推导或工程实例分析等,使学生在今后选择期刊发表科研成果时可以有的放矢。

由上所述可知,专业英语在“用”阶段的课程内容安排上有两条主线:(1)第一条主线是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文献各部分的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包括摘要、引言、正文(分为试验研究型、理论研究型及试验研究结合理论研究型)、结论、致谢及参考文献等;(2)第二条主线是土木工程专业涉及的专业内容,包括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结构、道路及桥梁等。在课程安排上,这两条主线并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如表1所示。表1学校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安排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从中可以看出,在专业英语课程的“用”阶段,每一个专业知识板块和文献写作体例所包含的内容是一一对应,相辅相成的。例如在讲解知识板块“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时,会挑选这方面的正文作为教学材料,又或在讲解知识板块“混凝土结构”时,会挑选这方面的引言作为教学材料,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习专业英语词汇及写作技巧,还能及时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最新科研动态。又例如

以某一期刊为例,从官网主页进入作者投稿须知界面(Guide for Authors),讲解该期刊对论文各部分写作格式的特殊要求,然后进入投稿界面,详细介绍投稿步骤直至投稿完成。

从表1还可看出,各个知识板块的学时并非均匀分配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灵活性,这主要是考虑到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任课教师本人最熟悉、背景知识功底最深厚的部分,作者在之前的学习工作中基本从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和“混凝土结构”这两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因此对该部分内容比较熟悉,授课时可以更生动、讲解可以更清晰。

在专业英语“用”阶段的教学实践中安排了内容1和内容2。内容1对应的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以英语为载体的学术论文、讲座、国际会议等形式获得本专业的先进科学知识及技术成果”;内容2对应的培养目标是“并且能够自己撰写英语论文、作演讲、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内容2的教学安排是由学生自由组合、选取适合的演讲题目、进行英语小组演讲,这部分内容主要训练学生在阅读理解专业英语文献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专业表达,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周奇和朱林菲[6]调查研究发现学生普遍希望增设听说环节。依据自身教学实践,要让小组演讲不流于形式应做到以下几点。

(1)演讲内容。必须取自近5年国际主流土木工程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强调“近5年”期限是因为科技文献的宝贵之处在于登载的专业理论及技术都是最新的,学生通过阅读近期文献可以了解符合时展、科技发展的专业学科方向。由于刚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对本专业的国际学术期刊不熟悉,一般会指定一些,例如岩土力学方面有《Géotechnique》《Computers and Geotechniques》《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等,岩石力学方面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等,结构、材料方面有《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等。

(2)演讲形式。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4~5人为单位的演讲小组,对所选择的演讲题目按照内容简介(Outline)、引言(Introduction)、内容主体(main body)、结论(conclusions)进行解说,每位组员都必须上台演讲,总用时控制在13~15分钟。

(3)提问环节。在每组演讲完毕后,其余小组进行提问,演讲组可指派任何组员进行回答。

(4)评分标准。演讲得分由教师打分(权重40%)和学生打分(权重60%)共同决定。学生打分成绩由除演讲小组外的其余小组给出,取平均值,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a)演讲长度直接关系到组员是否对演讲内容熟悉、组员之间是否有排练及配合;(b)PPT应尽量避免大段文字,要以标题、图、表为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不是机械性地重复PPT上内容;(c)演讲内容必须符合国际发展动向的土木工程学科最新科研成果;(d)演讲者需使用专业、流畅的语言进行演讲;(e)回答问题环节考核学生是否真实掌握演讲内容,以及是否查阅相关参考文献获取相关专业知识。

在专业英语课程的“用”阶段,学生进行专业演讲,提高专业听、说能力是难点。为了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除了精心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采用合理教学方法以外,还进行了课外拓展。学院土木工程学科一直与国外知名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有紧密交流合作,仅2015年就有两位上海市教委“海外名师”项目入选外籍专家来到学院作短期访问交流(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研究所所长Rafig Azzam教授和澳大利亚卧龙岗环境、土木与采矿学院的Cholachat Rujikiatkamjorn教授)。在此期间,专家们给研究生做了若干次专题报告,都是目前国际上土木工程的热点问题。学生通过听报告及提问,既获得了专业知识,又学到了作演讲报告的技巧,提高了听说能力,有助于较好地完成小组演讲。

四、考核方式

进行一定方式的考核是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手段之一,同时也为任课教师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供依据。在学院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课程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10%),该部分成绩参考出勤率和课堂参与程度。

(2)小组演讲(30%),由教师和学生的权重打分决定(参见上一节内容)。

(3)期末考试(60%),包括翻译(Part 1 Translation)和写作(Part 2 Writing)两部分。其中翻译包括中译英、英译中的词汇及段落翻译,要求译文忠于原文、语句通顺流畅、表达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写作部分要求学生对所给图片或表格进行专业性英语描述,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准确,符合专业文献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

综上所述,对考核方式进行了优化设计,避免了专业英语测试中经常会遇到的尴尬问题,即专业英语考试等同于翻译考试。从考核结果和评教系统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这样考核方式较为合理,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同时也达到了全面测试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效果。

五、结语

科学技术创新离不开科技信息的及时获取与利用,因此专业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在现如今信息国际化的时代越来越突出。文章从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着手,对从“学”到“用”英语的两阶段教学进行了探索。经过专业英语课程的训练学习,硕士研究生初步具备了利用专业英语及时获取专业信息、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发表科研成果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能章. 从专业课教师的视角探讨专业英语教学[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8(2): 17 - 22, 27.

[2] 李亚东.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3] 林秋华. “科技英语”教学方法初探[J]. 高等教育研究, 1995, (1): 29 - 30, 36.

[4] 蔡坤宝, 谢红, 许可. 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3): 95 - 98.

第2篇:国外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25-02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参与国际化工程与事务不断扩大,英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如何培养既懂专业又会英语同时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时代对高等院校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为适应时代要求,笔者就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之路做了有益尝试。

一、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在专业英语教学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2-3]。然而,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4]。比如仍然采用传统教学内容、方

法,教学手段缺乏创新;专业英语课程不受重视;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基础相对较弱,学习兴趣与动机不一;学生不会自主学习,应用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等。

二、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多角度与多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目标的学生,向他们介绍专业英语课所能起到的多重作用:其一,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激发学生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兴趣,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专业英语对其入学英语考试及考研面试有极大的帮助。其二,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尤其是遇到专业英语句子翻译不通顺和不理解时,激发学生钻研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其三,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顺利通过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其四,提高英语知识的应用水平,不仅掌握专业方面的英语表达方式、翻译以及写作技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交流能力。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络,从文字、动画、图片、视频、声音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信息量,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新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应用基于工程实践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中,除重点讲授与专业相关的词汇、句法、语义以及语篇分析外,更注重提高与土木工程实践有关的应用能力培养。例如,介绍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内大型商业仿真软件ANSYS、FLAC、ADINA、ABAQUS等的英文说明书,在学习专业英语的同时,也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原理。把本专业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例如美国的探索频道,国家地理伟大工程巡礼等节目,对马来西亚精明隧道做了较专业的专题介绍,课堂上边观看录像边讲解,直观生动,不仅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听力水平。

鼓励学生网上收集和学习土木工程领域专家的英语讲座,使他们更应珍惜校内的英文学术讲座,这一过程不仅能使他们了解本专业的科技前沿,又能提高自身英语听说的交流能力。在教学中引入工程实例,阅读工程实践的专业资料,如英文学术论文、英文图纸、英文合同等,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英语于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专业英语应把教学的重点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的能力上[5-6],基于

CBI教学理念,专业英语教学中变以教为主为以导和练为主,课前自学,课堂上进行讲授与讨论,课后探究。从教学的全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训练(如图1)。

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三人一组,充分利用图书馆与互联网检索查找与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制作ppt课件准备进行课堂汇报。

课堂教学中,精讲内容限于教材重难点或新进展。鼓励学生上讲台对课下准备的ppt进行英文汇报和讲解,在汇报(实践)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和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汇报后,就讲解或汇报内容展开交流与讨论,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课堂上就学生ppt汇报和讨论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再进行讲解,鼓励新思想、新改进、新发现。由于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通过讨论与交流,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ppt课件制作,上讲台讲解,为学生大四毕业设计及答辩和将来的工作汇报打下基础。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知识,培养了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撰写英文论文,通过此练习活动,不仅掌握英文论文的撰写格式,也将其创新思想表达出来,为学生将来撰写论文和进行专业领域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形成性考核,考核方式灵活

总结性考核评价注重期末最终的考试结果,忽略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这样造成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只在学期末几周突击各门课程,而且往往能够顺利过关。为改变这种现象,采用了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从学生平时课堂出勤、课堂口语表达、翻译情况、ppt汇报、小组讨论以及撰写英文小论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样,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教材上的知识外,课后还需要自主学习更多的专业和英语知识。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了展示其个性特征、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索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创新的设想

(一)提升专业英语师资力量

加强本校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对于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献身教育的专业英语教师应把他们派往名校甚至让其出国培训。积极引进国外智力资源进课堂。不仅对英语专业的任课教师引入外籍教师,更应该在各个专业领域引入专业课教师,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也为校内专业英语教师创新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加强专业英语教材建设与更新

研究型高校专业英语教材不适于普通本科高校专业英语教学,需要有相应的教材,然而现有的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专业英语教材质量却不是很高,与之相应的教辅书更是少而又少,远不如公共英语课的听、说、读、写、译教程来得全面系统,所以精心打造高质量的重在应用的专业英语教材与教辅书并不断更新是目前应当着力建设的。

(三)增加专业英语课时,建立专业英语等级制度

由于我国英语学习起步阶段已经提前至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大学阶段学生的英语知识已经较为系统和扎实,因此,可适当缩短大学英语的课时,而把结余的这部分课时补到专业英语上。同时,可仿照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建立各专业英语等级证书制度,这样一方面引起学生、学校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真正将英语教学引入重在专业应用的正确轨道。

(四)营造专业英语学习环境

校园内可开办校园专业英语角、播放专业动态的校园英语广播、专业英语演讲赛、辩论赛、专业英语板报等。实验室设备操作等附带英文说明,中英文的专业教材甚至采用原版的英文专业教材,鼓励和激励专业课教师进行英文教学,比如在课时量计算时给予适当提高,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给予倾斜等,以激励专业课教师采用英文教学。鼓励和激励学生毕业设计成果采用英文,毕业答辩采用英文汇报等。同时,扩大对外交流,让校内教师和优秀学生到国外学习,引进国外师生来校任教和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断探索适应本校的基于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逐步开发人机对话学习和考核辅助系统,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具有难度区分的自主式学习和客观、公正的考评结果。

专业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应当转变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习过程由“被动适应型”变为“自主学习式”,让学生由“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参与者”,从英语口语表达、翻译、英文论文写作、ppt课件制作、互联网检索与利用等多方面拓展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形成性考核方式,探索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创新之路,不断培养出能够走出国门,适应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清标,宋燕,李庆学等.土木工程国际化背景下的土木

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4).

[2]王海燕,赵莉萍,赵鸣等.工科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

实践与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1,(5).

[3]施肖菁,郑崇伟,李晗等.高校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

[4]李小红.高校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高等教育研究,2011,(2).

[5]苏文平.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J].北

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第3篇:国外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掌握好专业英语是获取专业信息、掌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等的必备前提。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解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看法和认识,笔者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参与调查的为土木工程专业的8个班级,人数238人,共收回有效问卷230份。然后对问卷调查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在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淡薄,认为专业英语没有什么用处

在问卷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用处的调查中,有45.45%的学生认为现在说不上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有什么用;16.69%的学生认为没有太大用处,但也不能说没用;3.03%的学生认为没什么用处;34.85%的学生认为有比较大的用处。同时,还对学生选择的理由做了调查,其中认为现在说不上有什么用处的学生的理由大致是:①就目前的水平及现实情况还用不上专业英语知识;②如果只在国内工作,基本用不上;③对专业还没有深入地学习,现在接触不到外国专业方面的文献,所以没觉得有用。认为没有太大用处,但也不能说没用的学生的理由大致是:①自己的英语太差了;②现在并没有用上什么专业英语,阅读外国期刊比较少,感觉以后工作接触英语的机会不是很多;③对学习普通英语有一定的帮助。认为没有用处的学生的理由大致是:①以后工作可能用不上,至少在本科层次上是这样;②不打算继续考研。认为有比较大用处的学生的理由大致是:①能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及外国科技的最新动态;②社会需要多元的人才,要和世界接轨英语就更加重要,并且对专业技术有较大的指导作用;③继续读研究生的话,专业英语非常有用。

(二)学生在课余时间基本上不阅读英文的科技文章

在课余时间,对英文专业文献的阅读的调查中,71.21%的学生从来没有阅读过英文专业文献,27.27%的学生只是偶尔阅读英文专业文献,仅有1.52%的学生大量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是不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

(三)对专业英语的重视不够

在对“专业英语在你所学的专业课课程体系中重要吗”的调查中,69.7%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不重要,有30.3%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比较重要。有的同学甚至认为可以不开设这门课程。

(四)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不正确

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不够正确。有很多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就是翻译,多懂些专业词汇就差不多了。虽然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应该能够达到熟练阅读和翻译的水平,但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字和语言的学术交流能力和一定的英文科技文献的检索能力等。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技术信息,而并不仅限于翻译那么简单。学生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误解,一是因为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重点多放在学生阅读和翻译能力的训练上,而对于比较实用的专业英语口头交际能力以及土木工程领域内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十分薄弱;二是因为基础英语阶段的应试教育忽视了素质的提高,长期以来学生学习英语是以阅读为主,可以说学生学得是“哑巴英语”[1-3]。

(五)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中碰到的难点较多

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调查中,65.15%的学生认为主要困难是专业词汇太多,单词不认识;39.39%的学生认为对相关专业知识不够了解;33.33%的学生认为长句较多,较难理解;19.7%的学生认为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学习的困难;43.94%的学生认为不能准确、通顺地翻译英文文献。

二、教师在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专业英语的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课上往往因此出现一片尴尬的沉默,因此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发现:仅有6.06%的学生选择了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而有81.82%的学生选择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学习,而教师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学方式。

(二)教材的选择不当

有些教材内容陈旧单一,仅仅是专业技术文献的阅读与翻译,这不符合专业英语教学形势的需要,并且教学内容陈旧,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没有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是注重传授知识,没有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前面提到大部分学生认为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不重要,而教师又没有正确引导他们改变这种看法,这样很多学生上课就会漫不经心,课堂气氛沉闷,这样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

三、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而且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感受和经历,从相关国际土木工程发展的前沿知识介绍,从今后工作可能要接触专业英语的情况,从我国大型工程如奥运会的场馆设计、招投标建设等按国际惯例操作来积极的引导学生。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土木工程的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国外还有许多先进的理论和技术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而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学好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只有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学生才有可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教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发现:81.82%的学生选择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学方式。笔者在教学中,每堂课都让学生自己把一小段文章翻译在作业本上,在学生翻译的过程中,笔者及时地发现问题,然后进行讲解。对于这种方式在问卷调查中,有75.48%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比较好,通过自己练习再结合教师讲解印象比较深刻。另外,在对专业词汇、常用句型、科技英语写作特点及翻译要领进行讲解后,文章的阅读和翻译都是由学生自己讨论,教师引导和纠正完成的。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选择恰当的教材

为了避免学生因为教材陈旧、单一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尽量选择阅读文献为最新的前沿文章,而且除了文献阅读与翻译外,还应包括土木工程领域内涉外业务应用文的写作和听力与会话的内容,配合音频、视频资料,方便学生课外自学。另外,还应包括专业文献的检索内容,让学生至少了解如何进行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等的检索。

四、结语

如何开展好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在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文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把对专业英语的兴趣与今后的工作结合起来,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参考文献:

[1]芦玉敏.专业英语教学思路探究[J].高教研究,2005,(10).

[2]史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

第4篇:国外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36-01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大部分高校忽视了成人函授教育的质量管理,导致普遍存在教育观念落后、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与学脱节、教师辅导环节不到位、考核制度不合理等问题,[1]使得成人函授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发展相对滞后,竞争力和影响力急剧下降。国外对成人教育比较重视,这是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产品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和所需产业工人素质的不断提高,这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土木工程是一门非常注重工程实践的学科,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生源正好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特别是施工实践经历。如果能在成人教育函授的过程中培养这些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这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很有帮助,而且对土木工程这门学科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一、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为了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普通教育学科优势以及在降低教育投入成本的情况下,成人教育师资力量主要为兼职教师。他们的专业水平毋庸置疑,但其时间和精力有限。甚至有部分院校临时聘请离退休教师或在读研究生代课。这些因素的存在使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2.教学内容滞后,结构不合理。

成人教育一般借用普通教育本、专科教材,套用普通本、专科的教学计划、培养模式,理论的东西较多,实际操作、可行性的东西少,极不符合成人教育应变能力强、灵活性强的特点要求。[1]

3.教学手段陈旧,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多是分为自学、集中授课和考试三个阶段来实施的。成人教育的学生平时都要上班,自学的时间少;集中授课时,短时间内要给学生灌输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学生接受起来较困难,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施教”;考试时仍然是采用“教考合一”的闭卷笔试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在面向学习目的性和主动性更强的在职成人学生存在诸多弊端,学生为应付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深刻,学得快,忘得快。

二、构建土木工程专业成人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体系

1.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充分挖掘创新能力。

发达国家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虽然在表述上存在差异,但大都将其特色定位在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上。他们都是通过受训有工作经验的成人,提高其职业技能、自我发展能力和适应社会的技能来满足国家的需要。[2] 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目标应定位于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上,让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培养制度灵活

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制度应灵活多样。培养制度可以像研究生的培养那样采用导师制,重视导师和学生沟通,要求导师负责成人学生的入学指导、课程学习计划的修订和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导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工作内容,推荐其阅读一些与其工作相关的文献,并指点学生按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写一些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较特殊的施工方式或技术手段,如果学生写的内容很有意义又具有创新性,导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投稿发表,为日后学生的职称评审提供良好的条件。这种方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和老师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工作和就业技能的提升。

3.教学考核方式多样化

土木工程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方向很多,有工程造价、施工、监理,还有房产开发等。理论课和基础课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而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里,应该设计一些具有很强职业针对性的课程设计,考核方式也可以多样化,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工作经历写一些工作中的体会或一些较特殊的工程案例,并上台给其他学生讲解,这个过程学生会查阅大量的资料,并把它们搞清楚,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同时也向其他的同学传授了知识,这种互相学习的效率很高。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建立针对土木专业的面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新型课程体系,对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国外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安全文化;安全体系

土木工程和建筑行业的区别十分容易混淆,这是由于它们同样是作用于建筑的事实造成的,但土木工程更具有专业性,而建筑行业则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内容更多。

简单地说,土木工程主要关注的是建筑的结构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督等内容。在建筑修建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土木工程知识来保障坚固性和稳定性,所以大部分时间所接触的是内部构造框架,利用水泥、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合理配置,增加自然界地震、狂风、暴雨等侵害下的安全性;而从一般建筑行业施工本身所关注的内容来看,工作重点是建筑体的风格化、功能性要求,即该建筑体在外观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色,在居住中所达到的人文要求。

一、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理论概论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世界范围内安全文化的起源;199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交的评审报告中,定义了“安全文化”的概念;1993年,我国学者把核安全文化应用到了一般安全生产和生活领域,从而在我国形成了一般意义上的安全文化,其中土木工程作为安全生产的最大需求行业,成为民用安全文化的建设标杆。

但从事实角度出发,我国对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方面的系统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对建筑安全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文化的评价和安全文化的建设上。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快速发展、持续繁荣和建筑安全事故的频发,这一领域的研究也逐渐有了较大的发展。

以下通过安全理念、安全环境和安全行为三个维度进行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1.1 安全理念

安全理念是指个劳动者在心理层面的价值观、信仰、观念和对安全的认知。安全理念对是关系到生产过程中安全的基本信念问题,劳动者会分辨在土木工程进行中是否对自己造成伤害,内心形成对事物的本能警觉,它包括了通过个人看法、学习和经验来感知、识别和控制危害的水平。

1.2 安全环境

安全环境是指组织为确保安全操作所提供的硬件和软件。构成安全环境的要素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所提供的安全承诺,其次是安全组织的架构是否有效,能否被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价,再次是安全规程与规则,是指组织制定和实施所有与安全相关的法规、规则和标准的状态。

1.3 安全行为

安全行为是指个人和组织在安全实践中的行为。它包括了安全管理行为、安全操作行为、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信息交流、安全奖励与惩罚等内容,是在组织中建立相应的制度约束机制。

二、土木工程安全文化模型建设

要建立基于土木工程的安全文化模型,首先要选定一种适合我国现状的安全文化定义,事实上,由于各国在建筑行业方面的管理方式、内容和体制存在差别,土木工程的安全文化定义也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中结合了ACSNI给出的定义:安全文化是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它决定了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

通过该定义可以看出,安全文化兼具了心理因素与行为因素,其作用的主体是个体和组织,并通过个体和组织表现出来。同时,安全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价值观、态度、认知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有行为模式和胜任力。

按照这一定义的要求,论文中将土木工程的安全文化模型构建成三部分,分别是:劳动者、组织结构和土木工程环境。

2.1 劳动者层面

所谓安全文化,可以直观上理解为基于安全建设的工作态度产物。在这个体系中包括了行动和处理行动的因素,例如, 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直接的原因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了态度、性格、感知、学习以及动机等心理因素。在整个体系中有很多是安全文化的负面因素,其中安全态度差是导致事故的最重要的原因,许多工人、管理人员和监理只是做到了表面上的注重安全,但本质上对这种文化的理念认识是很少的,劳动者层面的教育需要特别加强。

2.2 组织结构层面

组织结构是联系劳动者和工作对象的平台,也是主要的安全文化集中地。一个优秀的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组织应该具备以下的特点。

首先,组织内要形成一种坚定的信念与价值观“事故与伤亡是可以避免的,并且是不可被接受的”;其次,管理者的承诺是建立一个组织安全文化的基础,只有管理者对安全文化重视并且向员工传达了自己的安全价值观,才能在组织内推行安全文化;再次,组织内应建立一个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汇报、审查及回顾安全表现,并且及时的更新通讯与程序;第四,组织内建立了清晰的受权制和安全问责制。

2.3 土木工程环境层面

土木工程环境层面的建设有两个部分,即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特殊环境层面会产生组织相关联的环境,如处于其供应链上的其他组织或者是其利益相关者,对于施工项目而言,包括了参与施工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及项目所处环境。一般环境即普遍的环境,对土木工程安全文化而言包括了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环境因素。

三、土木工程安全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一,施工单位应健全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确保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建立由项目经理或总工牵头,由安全员、施工员、技术员能组成多级教育和管理体系,根据不同人员的职责,制定有专业知识教育计划和安全施工、安全常识教育计划,并作为常规管理手段,加以落实和监督。同时,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融入风险管理的原理,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价、应对和日常监测。

第二,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对施工单位有负面的影响,针对此现象,施工单位应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比如与业主达成对安全事故后果的认识,与设计单位加强对图纸及现场地质问题的沟通,不对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督产生抵触情绪。各单位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协作可以减少不对称信息造成的安全事故,并且能及时发现和改善安全隐患。

第三,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对项目情况及自己工作认识不清晰,施工单位应加强对管理人员及工人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专业知识及安全知识。通过培训,教育管理人员和工人正确面对安全问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及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并确立安全事故可预防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和工人对于安全绩效的信念、价值、态度,以及工伤是可预防并不可接受的理念。

第四,监理人员的专业

安全知识不足,需要提高。监理单位应培养监理人员的安全管理业务素质,以增强监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使监理人员能够很好的履行自己的安全监督的职责,及时的发现并阻断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李宏男,高东伟,伊廷华.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状况与进展[J]. 力学进展,2008,02:151-166.

[2]赵挺生,应玲丽,葛莉,仲景冰. 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8:58-61.

第6篇:国外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根据国外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内外跨国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而目前我国许多高等工科院校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很少,学生几乎没有机会进行国际的交流和合作。

2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和要求,在充分总结我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提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2.1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注重授课艺术,进行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改革,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更具感染力。对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投影、录像等,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改变“一张考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引进课程论文、平时测试,期中测试、大作业等注重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培养的成绩评定方法。通过考试改革,强调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引导学生自觉增强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2.2更新教学内容

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加强多学科交叉综合性课程建设,同时特别强化面向工程实际的案例教学。在教学内容改革时,应该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兼顾学科前沿动态,重视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最有效的方式将一些基本原理、方法及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

2.3强化实践环节

按照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制定培养方案时要统筹考虑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平台的良好条件,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育,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打下基础。积极组织和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科技活动、创新实验课、实验室科研项目等,进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2.4加强与企业、行业合作

拓宽办学途径,保证专业进一步发展。积极开拓产学研联合办学的新途径,加强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科研院所、企业的密切联系,与更多的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明确双方在卓越计划中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建立若干实践基地。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建立联合实验室,聘请有学术成就、科研成果、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研究、管理高级人才,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

2.5开展国际工程教育交流与合作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内外跨国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

3结论

第7篇:国外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1.1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接受和消化知识产生困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自我的控制能力差。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更看重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于数学和力学基础的要求较高,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工程力学课程时,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浓,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存在困难。

1.2学习过程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由于工程力学课程所包含的理论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部分所涉及到的内容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也包含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而且工程力学课程一般开设在第2、第3学期,这个阶段学生很少接触具体的工程问题,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中往往无法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出现似乎能听懂,但不知道怎么去用、用到何处的问题,这与学生所感兴趣的实际工程向去甚远,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增加了学习难度。此外工程力学课程的概念多,理论性、逻辑性强。理论力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多样;材料力学内容庞杂,实践性强。如果教师不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则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3高校教师一职多能,教学过程无法形成有效的PDCA循环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完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测量、教学评价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使用PDCA循环:P-确定教学目标;D-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C-教学效果评价;A-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每个部分的完成都离不开教师,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教师一职多能的特点,导致无法有效对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在PDCA循环中缺失环节,导致无法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2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研究

工程力学课程的定位,决定了课程的重要性,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来说需要熟练掌握。所以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以供参考。

2.1教学内容的改革工程力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是连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与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砌体结构设计等课程的桥梁,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教学由基础教育向工程实践教育的重要转折点,其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力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力学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工程力学的任务是学会如何对力学问题建模、如何将模糊的问题和想法用数学来描述,并培养提出、分析、设计以及解决科学和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运用力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应从教学内容上加以优化。一是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更新,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如工程力学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新概念、新实验以及国内外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实际问题。二是为了使学生对力学课程产生兴趣,在绪论课程中应引入经典力学的发展史。目前,在教材编写中,由于“少而精”的要求,绪论中更多的是介绍课程的研究内容、研究任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的,而弱化了力学发展史的介绍。从古代墨子“力,形之所以奋也”到牛顿力学《自然哲学原理》的编写,再到哈密顿《一个动力学普遍方程》的发表,经典力学的发展经历的漫长的时间,期间出现了很多促使力学发展的科学家,如牛顿、麦克斯韦、达朗伯、拉格朗日、哈密顿等等。这些历史及历史人物的介绍,可以达到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目的。三是强调概念性和实践性内容的重要性,适当减少计算性内容。工程力学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安排中,一方面弱化理论推导过程,另一方面应适量增加一些具有实践性或趣味性的教学素材;例题中,应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力学模型建立过程的描述,在课后习题中引入基于力学分析的工程实践的综合运用实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用力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教学方法的改革工程力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现有的课件和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板书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将原来用在黑板上推导完成的公式,放到了多媒体课件中加以展示。这样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达不到吸引学生的目的,自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考虑到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会用到大量的力学简图和实验结论,如果可以将这些力学简图和试验项目(如在理论力学课程运动学篇中出现的连杆机构,材料力学课程中杆件的各种变形等等)用类似flas的直观方式表现出来,就可以丰富课件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引入课堂试验。力学课程中的基本原理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但目前力学的教学中,由于条件所限,工程力学课程中的实验部分主要集中在材料力学的一些验证试验中,如金属材料的拉伸压缩试验、梁的弯曲正应力试验、扭转试验等等。这些试验的开设,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要达到力学教学的目的,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借鉴一些国外大学经典力学的教学方法,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中会会通过随堂实验的方式,验证本堂课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和原理,尽管这些实验的结果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此外还可以采用离开教室的现场教学。土木工程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应该在在学期中,安排2-4个学时将教学从教室搬到现场,通过利用现场的工程实物,教会学生如何对实际工程问题模型化,并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3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起主导作用。由于高校教师一职多能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稍显不足。鉴于这种情况,应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应以班级为基础建立4-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进行研讨式教学。研讨课教学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教学相长,师生互动,通过专题研讨使学生主动建构和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针对课程重难点问题,设置相关专题讨论课。教师通过引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通过互动交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也可以设置一些与学科前沿相关的内容及热点,学生通过课后查阅文献,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板书、图片、多媒体、实物模型等灵活的形式展示,并由教师与其他同学进行提问、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此外,在作业形式中也应该改变传统以课后习题为主的作业模式,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布置一些研究型的题目,通过查阅文献,以论文的形式的完成。比如通过材料力学课程中梁的合理设计问题,可以提出钢筋混凝土梁的合理设计问题、钢梁的合理设计问题等等,然后将这些题目布置下去,让学生查阅资料,并完成相关论文。总之,要以这种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3结论和总结

第8篇:国外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先前的桥梁工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内涵就是着力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训练,特别是重视强化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精神,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同时高等教育要在培养过程中和行业企业深化合作,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卓越人才的机制,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机制。针对这一要求,现行的桥梁工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于桥梁发展现状。目前,各专业在总的课程学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大幅度精简课程学时,来增加课程的数量。由于授课学时有限,桥梁工程课程的授课内容仍然重点讲授简支梁桥和拱桥的构造与计算,对于其它桥型只作简要介绍。根据对学生的调查访问,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桥梁建设技术水平的认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对最新的科研方向和技术水平知之甚少。

2.对桥梁施工与养护技术不够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修建更多的大跨度桥梁以跨越江河海峡等。桥梁跨度越大,其施工难度也越大。另外,我国既有桥梁坍塌事故频频发生,桥梁病害问题令人堪忧,种种现象表明,建国后第一个桥梁养护高峰已经来临,而养护管理是解决养护工作的灵魂。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对这两方面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3.师生互动交流不足。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背景下,各大学纷纷扩招,专业人数大幅增加。很多学校往往把同一专业的学生们集中在一个大教室中,集体授课。由于在上课时,老师要面对更多的学生授课,从而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师生之间就专业问题也会缺乏充分的交流。

4.实习内容繁杂,缺乏针对性。为了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被安排很多的实习内容。然而,由于教学实践环节总学时保持不变,从而使每个实践活动安排的时间减少,这就使得学生对所参加的实践项目缺乏充分的准备,往往草草了事。

针对创新型卓越桥梁工程师培养而进行的课程改革

1.调整桥梁工程课群方向的专业课设置。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针对当前社会需求以及桥梁工程学科发展的需求进行透彻分析,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本科生培养计划做适当调整,对本科生教学的课程进行完善,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在2009年2月20日、26日和3月3日分别召开讨论会和教授沙龙专题讨论土木工程专业(桥梁课群方向)专业课设置调整。经过再三讨论决定,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任选课部分增加“桥梁施工与养护”、“桥梁工程发展与展望”和“轨道交通桥梁”三项内容,相应取消了“桥梁抗震与抗风”“、桥梁电算”和“箱梁分析”三项可选内容;在实践环节将“简支梁桥课程设计”、“连续梁桥课程设计”、“拱桥课程设计”和“墩台与基础大作业”四项内容穿插在“大跨度混凝土桥梁课程设计”和“钢与组合结构桥梁课程设计”中。

2.所有课程开设小班教学。在专业课总学分和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鉴于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桥梁课群方向)学生人数已达80人左右,满足开设两个平行班的基本条件,因此,拟将所有专业课限选课由原来的一个班,修订为平行开设两个班。

3.创新教学评价方法。创新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综合素质综合了知识、能力及人格的培养要求,在教学评价上不仅要重视书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评价,也要考查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要实现能力的培养就要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重视对学生获取能力的考核与评价,为不同类型的能力制定相应的操作标准和评价方法,明确能力考核目标。通过建立兴趣团队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工程实践或研究项目,学习团队建设以及团队成员间的分工合作,讨论、答辩以提高运行效率。专业知识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训练、习题练习、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进行教与学,具体内容根据课程大纲要求,结合专业课程要求确定实施;专业知识的评价方法可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能力及人格的表现能力,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专题论文、课程设计、平时训练、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课题等进行单独或综合评价。

第9篇:国外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Abstra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s the key teaching link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and is the important way and specific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students majored in project management specialty. According to training go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specialty and developing demand of regional econom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teaching,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measures 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关键词: 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practice teaching;reform and stud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237-03

0 引言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社会生产越来越精细,专业隔离越来越明显,隔行如隔山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却越来越要求复合型的人才,即常说的T型人才。单纯的具有管理技能,或者是单纯的具有工程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同学,正是T型人才的典范,他们懂技术,又懂得管理,恰好适合社会所需。工程管理专业业务培养目标,是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近年来,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复杂、参与单位多、合同关系复杂、管理难度大。因此,工程管理专业业务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然而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早期的、单一的项目管理教学方法已经很难以适应现在工程管理教育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工程管理专业需要探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课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必经途径。

1 工程管理专业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程管理专业传统的实践教育方法,就是在实践教学上,仅从动手上来讲还算可以。但是,对于新技术、新的工艺、现代新型的实践教学方式基本上都没有用上。另外,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到位,缺乏专业模拟实验室和专业实习基地,实践教育直接影响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育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传统实践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

1.1 实践教学计划与社会需求脱节 目前,我国拥有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较多,按照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的要求,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总课时的40%~50%,有的院校甚至比这个比例还大。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实践方面来看,国外工程管理专业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习学分比重很大,在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美国高校中,实践总课时9.84%~36.17%;可见我国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方面实践学分不少。但是,我国目前大多院校的实践仅为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而且这些实践环节,一方面有很多都只是形式,走马观花,没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去控制和要求,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另一面,没有管理方面的实践实训。这就造成了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具有综T型人才具有很大的差距。

1.2 实践课程设置不太合理 实践课程设置是培养T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工程管理专业涉及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大主干知识,课程体系涉及范围甚广,因此,要求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必须突出专业特色。然而,现在许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一方面,专业课学时不足,如项目管理、项目评估、工程造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施工等这类课程的理论学时安排太少,教师只能在极短的课时内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学生既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缺少综合性的模拟训练;另一方面,课程排列前后顺序颠倒,知识逻辑较混乱;其三,课程重点不突出,如实践教学学时很多就用注册师考试的习题练习所代替。

1.3 工程管理传统实践教学手段落后 工程管理专业传统实践教学手段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实践教学形式上仍局限于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等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没有适合工程管理专业需要的现代实践教育方法――仿真工程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实战式、体验式、参与式等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方式。如,项目管理模拟仿真、施工过程模拟仿真、工程招投标模拟系统等;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部分企业虽接收学生实习,但没有把学生分派到实际工程中去参与实际工作,更没有给学生指派现场指导教师,学生每天去工也只是形式而也,因为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实际工程中能做什么,无从下手,反倒度日如年;③工程管理专业各实践环节安排各自孤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

1.4 缺少工程管理专业所需的特色实验室和专业的实习基地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主要分为技术类、管理类和综合类。技术类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岩土工程等一些相关技术类基础课程实验构成。这些可以在土木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完成。但工程技术集成展示、招投标模拟、工程项目管理模拟等管理类和综合类实验教学,需要在专业实验室完成。这类实验室,如今高校急几乎都没有。

工程实习基地,一般高校都与施工企业联系,主要为学生在施工现场实习打下基础。而工程管理专业,除了在工地上进行施工实习外,还需要参与到管理现场。如:项目现场管理、招投标管理、造价咨询管理等基地去实习,但学校没有提供出这些实习基地。

2 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与措施

针对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主要在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引进先进的实践教学手段,建立起完善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和建设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完善考核制度等几个方面的大力改革,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方法,真正体现实践教学对专业教育和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制定实践课程教学方案时,应重视工程管理T型人才能力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充实、改造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按照“从易到难,逐步接近工程实际”的原则,设立工程管理模拟训练、工程教育、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社会实践等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融合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2.1 完善实践课程设置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必须突出专业特色――培养的人才是既懂专业又懂管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尤其是实践课程设置上必须满足工程管理上所需要的人才,有目标地培养对口的专业岗位人才,实现学校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为学生的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动力。

工程管理专业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中包括工程项目施工预算、进度、合同、采购、材料、设备、质量、安全等全面综合管理软件;纵向贯穿招标、分包、采购、施工、竣工全过程软件,横向涉及公司――项目部的各个岗位,是一套全方位、集成的项目管理平台。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些目前最先进的管理软件,图形算量软件、钢筋抽样软件、清单计价软件、标书制作软件等。这些软件既可应用于工程管理类专业,以了解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和全过程造价管理;也可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以深入了解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工作方法和流程;还可应用于技术经济专业,为可行性研究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在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时,必须增设软件培训类课程的学习,并采用课堂教学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2 实践师资的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普遍缺少专业实验室,更缺乏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实践教学工作往往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对于专业任课教师来说,虽然对课程内容比较熟悉,但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往往不能够很好的把握,而且对新型实践课程教学需要使用的软件也不够熟悉。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实践教学专业教师队伍。委派专门的教师负责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软件教学和实训教学工作,可以使专业任课教师将有更好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使实践教学术业有专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 改善落后实践教学手段 工程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改善目前落后的实践教学手段,可以在采用多媒体动画、现场、仿真模拟等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趣味性、生动性。如,施工技术,教师只讲授施工工艺,学生很难有深刻直观的印象,甚至可能听不懂;若采用播放施工录像或将施工工艺制作成配有解说的多媒体课件,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对施工技术工艺的直观认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对于管理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应积极开展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发散思维教学、仿真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硬件条件还比较差,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范围较窄。建立起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培养高素质既懂工程技术又懂工程管理的工程人。

实验室、实习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托和物质保障。当前,很多高校都是通过与施工、房地产开发等企业合作,已经初步建成了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基地,但实习基地范围较小,内容狭窄,无论是规模、形式都不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要求。因此,需要探索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的工程管理过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仿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在数字模拟实验室环境下进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仿真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性质和环境的感性认识,体会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过程之间的关系,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体验课堂与一线现场教学等主要教学模式,使学习过程变成学习应用知识的过程,形成丰富、统一、完整的知识体系。

3 结束语

总之,工程管理专业涉及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大主干知识,知识面广,专业性强。针对目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新一代工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丁克伟.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教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2]程颢.土木工程类高职实践性教学模式探讨[J].陕西: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3.

[3]杨松林.测量学实验实习教程/土木工程实验系列教材[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1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