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泥行业报告范文

水泥行业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泥行业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泥行业报告

第1篇:水泥行业报告范文

公司凭借科学精细的企业管理,卓越的产品质量,诚实规范的经营管理,先后荣获“2014广东上市公司综合实力10强”、“2014广东上市公司最具盈利能力10强”、“2014年度全国‘安康杯’竞赛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节能先进集体”等多项国家和省、市级荣誉,实现了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和谐共赢。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与践行“环境优先、综合利用、清洁低碳、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管理理念,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国家环境政策、法律、法规,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为目标,重视与强化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机制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工艺、装备,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与推进循环经济,强化科学管理,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促进水泥行业节约、清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公司坚持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对新、改、扩建项目都经过严密论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执行环保设计方案,建设项目均按国家相关法规做到了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报告期内,公司各成员企业涉及的“新、改、扩建”项目均开展了环评并获得相应环保部门的批复,环评执行率100%。

强化领导和管理机制,狠抓节能减排工作

为切实履行企业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与制度等要求,建立与健全了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成立了由集团公司总经理挂帅的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由集团生产技术副总经理任主任的安全环保办公室,负责检查监督集团公司属下各企业环保管理落实工作。集团公司及各成员企业根据各企业情况制定了环保管理制度和内控标准,确立了环保目标责任制,将环境保护考核指标纳入各公司、各分厂的目标责任书内,做到了环保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严格考核,薪酬挂钩。

公司加强企业污染预防与控制,主动接受当地环保管理部门及群众等外部监督,及时排查治理企业生产经营运行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环境隐患,并采取定期、定责任人、定整改措施予以限期整改完成,切实做到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科学治理污染

公司积极开展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用于水泥生产。公司技术中心及各企业试验室积极研究开发与实施矿山废石用于生产机制砂石及混凝土矿物掺合料技术、低品位无烟煤用于水泥窑煅烧技术、脱硫石膏与陶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钢铁厂钢渣与铁渣、化肥厂氟石膏与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以及绿色水泥助磨剂开发利用技术,每年综合利用各类工业废渣200多万吨,矿山开采基本实现废石零剥离、零排放。公司水泥工业窑炉使用的耐火砖主要为尖晶石砖、高铝砖,每次更换并经破碎后作为水泥混合材使用;生产过程中各收尘器收集的粉尘全部返回生产系统作为水泥生产材料使用,一般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公司各企业的生产流程设备设施均配套有先进的收尘器和消声器;旋窑企业生产线在窑头和窑尾安装有烟气在线监测系统;配套有纯低温余热发电和SNCR脱硝系统,投入运行以来一直保持安全稳定高效。

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2014年度公司全面完成了新型干法旋窑生产降氮脱硝SNCR+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并保持稳定运行,取得较好的成效。水泥窑烟气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由原平均600—800mg/Nm3降至目前的250—320mg/Nm3,脱硝效率达60%以上,氨逃逸率小于10ppm。公司完成了下属企业窑尾高温风机、立磨循环风机等大风机的高压变频技术改造,实现年节电约468.66万千瓦时。同时还完成福建区域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MFA自动控制系统改造,保持生产线整体稳定,降低煤耗与电耗值,并为系统的优化运行建立了便捷灵活的调整平台,使水泥熟料烧成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提高了燃烧效率,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通过优化公司6条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余热发电的操作管理,提高转窑烟气余热综合利用效率,实现余热发电系统供电29869.2225万千瓦时,比2013年度多供电1859.25万千瓦时,实现节约标煤2285吨。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节约能源和环境治理保护意识

为加强企业节约型文化建设,提高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公司通过企业报刊、黑板报及召开会议等方式开展节能与环境保护意识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学习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标准与技术规范、环境管理体系及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文件,开展环保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进而提高相关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时还聘请国内专家和高等院校的教授到公司授课并到工厂生产现场结合理论进行实践和工作指导。通过宣传培训,营造人人参与节约能源,做好环境治理保护的舆论氛围。

第2篇:水泥行业报告范文

保障房建设受益股点评

云南城投(600239):背靠大树 与昆明齐飞

公司未来发展将依托两大雄厚的背景:一是未来新昆明建设,二是云南城投集团在云南省快速发展中的突出地位。未来新昆明定位于面向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未来将建成面向东南亚与南亚的商贸、物流、信息、金融、旅游休闲等8大区域性国际中心。制约昆明发展的交通网络干线已经或即将开工建设,如昆明-老挝-曼谷-吉隆坡-新加坡高铁将于4月25日开工建设;沪昆高铁已经于2010年3月开工,预计2015年完工等等。凭借与东盟地区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央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等,2010年昆明GDP增速达到14%,明显超过全国整体水平,未来发展的潜力不可小觑。上市公司大股东云南城投集团为省国资委直属,在昆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高校迁建、空港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集团依托其在昆明,甚至是云南省的地位,在获取资源、融资渠道等方面,具备突出的优势。上市公司有望立足昆明发展前景、借力集团,必将获得广阔的发展机遇。

截止2010年3季度,公司已经完成官渡区1、3期范围内4793亩土地的收储,可拍地数量约为2400亩,拍卖底价300万元,我们预期由于昆明别墅价格的快速上扬,实际出让价格超出300万元的概率很大。目前公司一级开发集中于呈贡片区(2/4期所在地),2010年中期,公司取得了呈贡片区4330亩土地指标,我们预期2011年底前有望完成收储。土地出让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在2010年三季报中披露土地出让需等待《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草案)》正式出台后,因该条例将决定土地开发的具体规划。截止目前,该条例尚未进入审议程序。我们认为,2011年公司完成首批土地出让的概率很大:一是昆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昆明财政存在非常大的压力;二是《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草案)》有望于2011年出台,因2009、2010年省人大两次将该条例列入立法计划一档,并于2010年初举行了听证会,2011年提请审议并通过的可能性很大;三是滇池东岸配套趋于完善,昆明市行政中心已于年前迁至呈贡,公司修建的环路东路已基本通车,目前处于绿化阶段,土地出让的自然条件已经具备。

旧改项目储备约800万平米,未来拓展空间大。目前公司公布的旧改项目储备建筑面积约有800万平米,权益建筑面积约有55075平米。根据实地考察,位处市中心区的吹箫巷项目(建筑面积17.6万平米)和关坡村旧改项目(建筑面积约110万平米)土地平整已经近尾声,预计2013年将有部分进入结算。公司旧改项目一般先由集团做好前期工作,较为成熟或论证可行时再交与上市公司。根据公开资料,集团在昆明各区签约了60多个旧改项目,占地2万多亩,目前上市公司获取的仅为很小一部分。

同业竞争明显,集团资产注入势在必行。目前集团开展的业务中部分与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同业竞争关系。根据公开信息,这些业务包括:玛御谷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度假区规划控制范围约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000亩,集团和深圳华隆集团联合投资);大理海东新城(与TCL集团联合开发);西山旅游度假区(景前区500多亩已确定,待确定范围60多平方公里);云南华侨城(占地1万亩,建筑面积116万平米,30%股权);西双版纳项目(占地4000亩)等等。依托自身在云南省内的地位和实力,集团仍有望继续获取相关资源,其在2月初收购的中建穗丰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其影响力的体现。集团这些业务与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同业竞争关系,实行资产注入将只是时间问题。除房地产业务外,集团开展的业务或拥有的资产还包括富滇银行2000万股股权、医药和医疗资产、水务公司等,未来不排除整体上市的可能。

祁连山(600720):甘肃市场需求依然景气

目前,公司公告拟建的三条生产线预计将在2012年中期投产。约增加水泥产能564万吨。从近年的产能投放情况来看,甘青市场的整合在加速,特别是甘肃市场。公司2010年新增产能约645万吨(包括收购宏达建材和张掖巨龙),总产能达到1400万吨。今年预计新增产能584万吨,总产能将达到2000万吨。我们判断到明年年底,达到原本的整合目标3000万吨产能问题不大。届时,公司在甘青地区的产能占比将达到约60%,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甘东南可能出现供给压力,新设三线主要增强甘西北市场控制力。从生产线的分布来看,公司在青海的生产线主要是西宁附近,在甘肃的生产线主要是集中在东南部的兰州、天水、甘谷一带,地处多省交界地带,是省内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区域。从2010年分省市的产量情况来看,前10省份中甘东南六市产量占比达到71.13%,企业的集中度也较高。受益于该地区的需求高景气,盈利能力较高,不过随着产能投放的加快以及区域竞争的加剧,盈利能力将逐步下滑。去年下半年公司通过收购宏达建材和张掖巨龙将市场控制力向西北部延伸,同时也与在新疆的同门师兄弟天山股份联接起来。从甘西北目前的情况来看,除金昌外,张掖、武威等地集中度较低,产能也较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投资建设力度较小。我们认为此次拟建的3条线是公司在甘西北地区的提前布局,配合之前的两条线将形成对整个甘西北地区的控制,同时由于其狭长的地形,也有利于销往周边省份市场。我们测算3条线于2012年中期投产,产能利用率80%/吨净利50元,则产生净利润约1.1亿元,折合EPS约0.2元。

定西布点,混凝土业务走出兰州。公司承担混凝土业务的三家公司均集中在兰州地区,主要面向兰州市区及周边县区。此次,在定西投建年产6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及配套水泥粉磨系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兰州、平凉、天水三大需求市场的中心),将大大拓展公司混凝土业务的辐射范围。

甘肃市场未来需求依然处于高景气状态。甘肃城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人均水泥消费量处在西北5省最低水平,同时作为新疆连接到中部的通道,其重要性又不言而喻。因此,未来基建仍将是甘肃发展的主线,水泥市场需求巨大。根据甘肃省政府制定

的《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1年甘肃将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而公司的主要目标市场正是重大工程项目。

江西水泥(000789):江西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

公司近日收购锦溪水泥的盈利能力较强。锦溪水泥位于江西省乐平市,公司于2009年7月通过南方万年青收购其50%股权,间接持股比例25%,拥有日产2500和3000吨生产线各一条,水泥总产能为422.37万吨,权益产能仅105万吨。锦溪水泥2009和2010年前三季度的利润率分别为7%和7.7%,均高于同期的公司1%和6.04%。本次是母公司直接收购其余50%股权,持股比例上升到75%,权益产能增加到316.5万吨,使公司权益产能上升到1204.28万吨,增加21.25%。

配备余热发电,公司的煤电成本进一步降低。此余热发电项目是为去年10月投产的生产线配备,自发电量可以满足该生产线近三分之一的用量,节约电力成本近3000万元。另外,公司去年已对部分生产线实施技改,技改后公司可以采购当地的无烟煤,降低吨水泥用煤成本15~18元,煤、电成本的降低为公司获得较高毛利率水平提供保证。

进军混凝土,稳固已有市场份额。公司水泥市场主要面向农村领域,新农村建设和建材下乡等将释放巨大的农村市场空间。从国外经验来看,向下游混凝土布局是水泥行业的发展方向。此次募投的万年和兴国2个混凝土搅拌站,将继续稳固已有市场份额。

2010年江西省新增水泥产能1159万吨,2009年新增产能仅90万吨,公司的瑞金二线(5000T/D)和万年(5000T/D)2条新线于去年投产,占到新增产能的30%,另外,江西省人均熟料产能已超过900公斤,去年是产能释放的最后一年。而在需求侧,根据江西省出台的“十二五”规划草案,省内重点工程众多,新增产能压力问题不大。

区域市场集中度呈三足鼎立。从江西省内水泥企业的竞争格局来看,省内水泥市场正在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2010年,南方水泥、江西水泥和海螺水泥三家企业的水泥产能占整个江西省全部产能约三分之二。公司是江西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在省内拥有玉山、万年、瑞金、赣州、乐平五大熟料生产基地,总产能达到1700万吨,占全省20%以上市场份额,而在赣南和赣东北区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

新兴铸管(000778):受益于保障性住房的巨额投资

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376.21亿元,同比上升29.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3.51亿元,同比上涨51.75%。公司基本每股收益0.70元,去年第四季度单季EPS为0.17元,略超出我们之前预期。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仍然是公司收购芜湖新兴40%、河北新兴25%、新疆金特38%股权以及自身产量增长所致。

生产情况总结和2011年计划:全年销售铸管及配套管件152.02万吨、钢材419.41万吨、钢格板5.61万吨。公司2011年调整后计划实现营业收入501.52亿元,主要产品产量为铸管及管件158万吨,钢材494万吨。

2010年分析和2011年展望:铸管吨毛利588元,毛利率13.45%,较中期的12.33%已经有所改善,未来我们认为将受益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趋势以及保障性住房的巨额投资。2011年公司的双金属管产品将正式投入生产,中期试生产,年底将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公司已经在细分品种技术上取得突破,高含硫油气田用双金属复合管已经研制成功,国际首创,未来应用前景广阔。我们对公司2011年的看法仍然不变:行业内成长性最好的公司之一;未来看点:受益城市化进程+高端管材产品+新疆资源。

海螺型材(000619):塑料型材龙头企业

受益于保障房建设,公司今年销量略有增长。公司去年新疆和成都产能释放后目前型材产能达到66万吨。保障房领域预计今年建设面积5亿平米,换算成门窗面积约一亿平米,若塑钢市场占一半,则大约消耗40多万吨。去年塑钢行业消费量大约200多万吨,但考虑到今年商品房市场开工面积降低,预计行业需求量比去年略有增长。就保障房建设而言塑钢相对于隔热断桥铝合金门窗市场更为受益。公司去年销量49万吨,计划今年销量55万吨。

受上游PVC挤压,毛利率恐继续下降。公司塑钢产品的成本结构中PVC占到70%以上,预计今年PVC价格均价到8500元/吨,公司和主要PCV企业一月一签,因此对成本价格变动控制力弱。短期塑钢市场仍然供过于求,公司向下游转嫁成本能力偏弱。预计今年毛利率比去年略低,恐不到10%。公司应对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增加彩色塑钢比重和开发新产品(木覆型材,铝覆型材)。

未来发展思路在继续扩大型材产能的同时增加品种。后续公司战略上会考虑继续发展型材,计划2015年达到100万吨,扩大彩塑比重到20%。除现有6个基地以外还会考虑建设东北基地。此外还将开拓相关产品和上下游产业,如板材、管材、稳定剂和模具。

康力电梯(002367):电梯第一民族品牌

公司主要从事电梯、扶梯整机产品和零部件产品的生产,公司生产的“康力”牌电梯产品销量自2005年起连续四年荣获全国市场同类产品内资品牌第一名;根据中国电梯协会行业报告和公司统计分析,2007年公司整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72%,扶梯主要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3.63%。

电梯整机增长迅速,零部件产能平稳增长。公司2010年垂直电梯、扶梯、零部件业务收入分别为5.4、2.5、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5%、67.1%、10.4%。受公司上市品牌效应带动以及二、三线房地产深入发展和保障房建设的刺激,电梯整机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扶梯业务收入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2009年中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在2010年实现收入确认较多。零部件业务受到公司产能瓶颈限制,我们预计未来中山项目将逐步打破这一局面,估算2011年实现3亿元左右销售。

公司盈利能力保持平稳,预计2011年稳中有升。公司2010年毛利率27%,扶梯、零部件和维保毛利率略有下降所致,占收入50%的垂直电梯业务继续保持毛利率上升态势。我们预计2011年公司盈利能力将稳步上升:一方面由于产品结构优化,高毛利率的垂直电梯收入占比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华南地区零部件业务将由于中山项目达产带来的规模化效应而出现回升。

公司新增订单稳步上升,未来收入增长有保障。公司2010年新增销售订单18.4亿元,同比增长15%。

其中电梯整机订单13.2亿元,零部件订单5.2亿元。公司预收账款5.26亿元,存货中产成品3.6亿元,我们估计多数为在工地等待收入确认的发出商品,未来收入增长有保障。

公司销售网络布局稳步推行,“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和产品性价比优势将在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建设和保障房发展带动下显现。公司2010年斥资1.5亿元计划未来3年在全国建立30个销售分公司,其中,2010年完成7家,2011年完成11家,我们预计此举将为公司持续成长增添砝码。

兔宝宝(002043):家具硬装连锁经营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为中高档装饰贴面板、胶合板,是国内装饰贴面板行业生产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多的企业。公司生产能力为年产装饰贴面板1300万张、胶合板1700万张、单板4000万张。其中,环保型薄木装饰贴面板产量和销售收入居国内第一。

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利润总额4472万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26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16%、82.65%、47.62%。每股收益0.18元,略超出市场的预期。

加速专卖店网络建设,强化终端市场控制力。公司将由传统建材(胶合板、贴面板)加工逐步转型为家具硬装连锁经营企业。2005年公司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截至2010年11月底,已有500余家专卖店,增发将新增门店601家,未来五年规划为2000家,持续的专卖店网络建设保证公司未来几年的高速发展。

公司从品牌管理+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三方面着手,整体提升公司竞争力。

(1)品牌管理: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形成板材、地板、门窗、集成橱柜等五大装饰装修产品系列和科技木、木皮、功能木系列等相互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同时积极加大宣传力度,2011年1月3日登陆CCTV8高频次、长周期播放。

(2)渠道管理:专卖店网络建设提升了形象、起到很好的销售带动作用,加快了解市场信息,在保证生产的同时加快了反应速度。

(3)供应链管理:物流(7个区域物流配送中心)、营销辅助(信息系统+仓储中心)提升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配送效率,从而为公司带来收益。

海信电器(600060):国内LED市场份额位列第一

彩电行业年初至今需求增长15%左右,走出了2010年的低谷并有望呈现加快趋势,毛利率提升更加明显,受成本上升和房地产影响较小,因此在此轮家电股上涨中不应被忽略。海信电器是在2010年行业低谷时期表现最优秀的、业绩有支撑、估值最低的彩电公司。

彩电行业年初至今需求增长低于白电和小家电,但毛利率回升明显,趋势有望持续。1)LED销售占比提升,驱动毛利率回升超预期。LED毛利率25%,大幅高于CCFL;1月LED销售占比已超过40%。2)外资价格战趋稳,2010年3、4季度盈利能力降至历史低点。3)面板产能持续过剩,价格反弹屡次低于预期。

全年需求存在超预期可能性,渠道库存正常,看好农村市场需求。1)今年春节后渠道库存正常。去年1月是出货高点,2月后渠道库存高企,3~9月出货受阻、基数降低。2)农村LED销售占比逐步提升,拉动整体销售稳健增长。今年1月家电下乡彩电销售金额最高,达90.9亿元,相当于去年1季度的80%。

海信LED市场份额第一,技术储备保障持续领先。1)海信LED比例达56%,市场份额第一;2)3D电视方兴未艾,海信市场份额依然领先国内其他品牌,市场份额达12%。

海信家电下乡市场份额第一,受益农村市场持续增长。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1~10月家电下乡销量市场份额海信为22%,超过创维的21%,位居第一。

格力电器(000651):空调霸主地位十分稳固

内销和出口均实现了较好的增长。预计公司2010年全年空调销量有望超过2700万台,超过公司全年销量目标,较2009年同比大幅增长45.94%;其中出口和内销将分别达到740和1970万台左右,同比增长分别高达88.18%和34.59%左右。

农村市场空调普及加速。2009年,我国农村地区空调普及率是历史上上升最快的一年,我们认为这种趋势在今后几年会延续;公司空调内销总量中有40%来自于三、四级市场,目前公司销售网络已经遍布全国乡镇,其品牌影响力和渠道反映速度也是其他厂商难以相比的。

第3篇:水泥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安徽省 碳交易 启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于近期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运行。目前,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或筹建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其中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全球最大、最活跃,也相对完备,借鉴欧盟做法,对安徽省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促进节能减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概述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下简称EU―ETS)于2005年正式启动,是世界上第一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最大的温室气体交易市场,交易额占全球总交易额的27%。欧盟28个成员国以及冰岛、列支敦士登和挪威等31个国家参与交易。

(一)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原理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核心原理是“排放上限和排放配额交易”。排放上限是指为体系内受管制企业设置一定温室气体排放配额量。每个配额相当于一吨二氧化碳排放权限。体系内企业必须保证其排放量在配额限定范围内,否则将受到惩罚(试验阶段为40欧元/吨,实施阶段为100欧元/吨)。企业若通过技术手段降低碳排放量,可选择保留多余配额供将来使用或将配额出售给配额紧缺的公司,即排放配额交易。

(二)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发展过程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经过第一阶段的试运行和第二阶段的深化,目前已进入了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2005―2007年),为试验阶段,目的是“在行动中学习”,为下一阶段积累经验。交易涵盖的温室气体只有二氧化碳,覆盖的工业设备仅限于火力发电、炼油、钢铁、矿物加工和造纸等少数行业。该阶段每年碳排放配额总量均为22.99亿吨,各工业设备的碳排放配额按历史法计算,单个设备三年的总配额一次性发放,全部为免费配额。第一阶段结束后,剩余配额不能转到第二阶段继续使用。

第二阶段(2008―2012年),在第一阶段所有行业的基础上,将经营欧盟境内航空企业纳入交易范围,碳排放配额总量年均为20.81亿吨。该阶段大部分行业排放设备的碳排放配额仍然采用历史法计算分配,同时在部分行业和地区开始试点拍卖,单个设备三年的总配额一次发放,期末剩余配额可以结转到第三阶段。同时,该阶段引入了《京都议定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CDM ) ”和“联合履约机制(JI) ”。

第三阶段(2013―2020年),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石化、有色金属、石膏、氨、铝制品等行业纳入交易范围,同时纳入更多种类的温室气体,比如生产硝酸、己二酸、乙醛酸排放的氧化亚氮、铝制品生产过程排放的全氟化碳等。起始年度配额为19.74亿吨,以后每年减少3600万吨。该阶段电力行业配额全部须通过拍卖获得,其他行业设备排放配额采用基准线法计算免费获得,且免费配额占比逐年减少。

(三)配额分配机制

碳排放权交易配额首先由各成员国提交申请,由欧盟委员会审核确定后再反馈落实到每个设施,各成员国的分配总量必须和欧盟委员会的分配总量一致。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对新进者预留并免费分配排放配额,对停工的设施没收原先分配的排放配额。分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历史法分配。主要应用于第一、二阶段,即选择过去一段时间的实际排放量作为分配排放配额的标准,通常是历史活动和产能的指标,乘以一个统一的排放率,来确定分配给各个设施的配额。二是基准线法分配。该方法由行业内前10%温室气体排放效率最优的设备平均值确定,且不受生产技术、燃料混合、规模、老化程度、气候条件、原材料质量等因素影响。截至目前,欧盟共制定了涉及21个部门的52条基准线,囊括了EU-ETS约80%的免费配额发放。

(四)监测、报告与核查(MRV)制度

欧盟于2004年通过了《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报告指南》,指导第一阶段的温室气体监测和报告活动,2007年和2011年对该指南进行了修订,用于第二、第三阶段。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和报告是实施排放交易的基本条件和工具,是衡量排放源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也是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其他国家或国际贸易机制接轨的必备基础。为保证企业报告的真实性,避免企业通过低估排放量而获益,所有纳入排放交易体系的排放活动都要接受核查,通过核查后的排放报告于每年3月31日前提交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机构审核。企业逾期如未履约将被处罚,处以罚款、关闭设备、禁止转让配额等惩罚,情节严重追究刑事责任。

(五)碳交易登记注册系统

碳排放配额量作为EU―ETS的核心交易产品,统一存放在登记注册系统账户中。登记注册系统负责跟踪碳交易配额的流转情况,并管理交易帐户。参与EU―ETS的任何机构和个人都要在登记注册系统中开设账户,登记其拥有的配额和交易记录。2013年欧盟通过了新的登记系统法令,规定第三阶段使用欧盟统一的登记注册系统,各成员国现有的登记注册系统仅负责管理本国的账户。配额的签发、转移和注销将记录在欧盟独立交易日志中,交易日志由统一的欧盟管理机构来维护。欧盟统一登记注册系统通过交易日志网站公布可公开的信息,包括账户名单、国家配额分配表、运营商经核查后的排放量、上缴配额量、遵约状态、交易量、交易类型等。

(六)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作

根据欧盟法律规定,EU―ETS产生的碳排放权可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交易产品除了发放的配额外,还可使用一定比例的CER(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和VER(自愿减排项目的核证减排量)来抵减其排放量,从而实现了EU-ETS与CDM、JI等机制的系统对接。目前,欧洲碳交易活动主要是在伦敦和莱比锡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可以在市场里直接交易,也可通过经纪人、委托交易所或其他市场中介开展场外交易。碳排放权交易有现货支付、期货支付和混合支付(现货加期货)三种支付方式。排放配额通常采取现货支付。减排信用额度由于项目期长、预期风险大,往往采取混合支付。碳排放权交易所通过制定规则,规范买卖双方支付的进度、条件和比例等详细规则,确保期货和现货可以成功交割,整个EU―ETS实现稳定运行。

二、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经验与启示

经过近十年的运行,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不仅成功实现欧盟范围内整体的节能减碳,而且为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实施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对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碳减排,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一)制定统一的法律与制度是前提

欧盟经过三个阶段的反复实践,通过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制定了统一的法律框架和实施细则,建立了统一的登记注册系统、碳排放监测和第三方核查机构及人员认证标准,设定了欧盟统一的碳排放权配额分配计划,确保了欧盟碳排放权交易的有序开展。

(二)科学设定交易总量是基础

欧盟制定第二阶段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时,由于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过于乐观,对企业生产开工率估计过高,导致第二阶段ETS系统内投放的碳排放权过多,特别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第二阶段末碳排放权结余高达20亿吨,造成碳价一路下跌至6欧元以下,整个市场长期陷入交易萎缩状态。为解决这一问题,欧盟研究提出了折量拍卖、市场稳定储备等方案,但这些溢出碳权的消化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三)成熟的碳金融服务市场是关键

为解决中小型公司和单个排放设备所有者缺乏资金和专业知识的问题,欧盟积极推动中介机构参与,促进了财务、咨询等服务业的发展。广泛的参与性增强了碳排放权交易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并催生出碳期货、期权以及掉期交易等衍生产品,有助于形成更合理的碳市场价格,促进整个碳市场的持续繁荣。同时,参与的中介机构能够对未来减排单位提供担保,也满足了碳排放权最终使用者的风险管理需要,增强了投资者交易的信心。

(四)严格的监测、报告与核查制度是保障

精准的碳排放数据对于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和排放总量至关重要。因此,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常运作需要健全的碳排放量监测、报告及核查(MRV)制度作为保障。欧盟MRV包括监测、报告、核查三个阶段共14个环节,涉及政府主管部门、参与企业、核查机构等多个利益相关方,是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基础环节。在欧盟MRV制度中,对核查者的监管十分严格。核查由获得认证的核查者独立、合理和专业地进行,企业报告和核查报告都要公开,接受监督,如发现弄虚作假,核查者与企业一并受罚。

三、对安徽省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几点建议

2011年10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计划到2016年底建立全国范围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安徽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还处于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阶段,与欧盟发达国家和我国试点省份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探索建立安徽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既要认真吸收欧盟好的经验和做法,更要立足实际,开展符合省情的制度设计,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一)准确把握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功能定位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有市场化手段节能减碳、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以及促进碳金融服务发展等功能。安徽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今后较长时间内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将继续上升,加快工业发展与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矛盾将更加突出,经济结构调整面临较大压力。因此,安徽省碳排放权交易要立足市场化减碳功能,充分发挥碳交易市场在碳排放稀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环境污染成本内部化,以最低成本实现减排目标,并达到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双赢目的。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安徽省电力、水泥、化工、钢铁等行业企业规模较大、碳排放量较多,减排目标容易实现,建议将这些行业首批纳入碳交易市场的范围。

(二)加快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制度设计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是庞大的系统性工作,对安徽省来说是一项崭新任务。建议抓紧组织专家队伍,研究制定安徽省碳排放权交易总体框架,对企业历史排放水平、配额分配方法、核证制度、登记结算平台、交易市场和监管制度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部署,尽快研究制定细化的操作规则和流程,确保安徽省在碳排放权交易中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三)科学制定配额总量及分配方式

安徽省在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总量和配额分配方案时,要根据未来经济增长预期,充分考虑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趋势和结构调整方向,适当控制配额总量,完善配额发放的弹性设计,以保证配额的稀缺性,保持市场交易活跃和碳价的相对稳定。同时要设计合理的碳市场稳定储备方案,以降低经济增长波动对碳市场运行的影响。当前,安徽省要加快建立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报告、监测与核查制度,加强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管控,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提供数据支持,为安徽省2016年底加入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好准备。

(四)健全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建议设立碳交易能力建设专项工作经费,保障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及相关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待安徽省纳入国家碳交易市场后,参照EU―ETS做法,从整个交易总量中拿出一定比例配额进行拍卖,所得资金再设立低碳发展专项基金,用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优先支持碳减排履约企业申报国家、省节能减排等相关政策支持项目;对不履约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各级发改部门不接受其申报国家和省相关财政支持项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履约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与企业负责人的考核挂钩。三是加强能力建设。针对相关部门和重点排放单位,加快开展报送流程管理、核算指南、监测报告、第三方机构核查认证以及第三方管理等内容培训。

参考文献:

[1]贾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运行及启示与借鉴[J].吉林大学学报,2012(4)

[2]邱玮,刘桂荣.借鉴欧盟模式建立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2(5)

[3]公衍照,吴宗杰.欧盟碳交易机制及其启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3(1)

[4]陈惠珍.减排目标与总量设定: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经验及启示[J].江苏大学学报,2013(4)

[5]温岩.借鉴国际经验构建中国碳交易体系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3(6)

[6]王文涛,陈跃,张九天,仲平.欧盟碳排放交易发展最新趋势及其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t望,2013(8)

[7]周伟,高岚.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及其对广东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3(12)

第4篇:水泥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减排目标;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

中图分类号:F1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1-0113-05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1992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一些国家签订《京都议定书》,设立了“碳排放贸易”(ET)、“联合履行”(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三个履约机制,催生了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特殊商品进行交易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由于碳排放交易体系将市场机制和成本最小化等原理引入气候保护的国际合作中,因此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2004年,世界上第一个排放交易体系——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成立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碳交易额从2005年的1 10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400多亿美元。受欧债危机影响,2011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低迷,但新西兰碳交易体系(New Zealand Emissions TradingScheme,缩写NZ ETS)的交易却逆势而上,市值由2010年的910万欧元增长至1.06亿欧元。虽然NZ ETS市值与欧盟无法相比,但作为亚太地区第一个启动ETS的国家,经过近4年的发展,不但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取得了明显的减排效果。

一、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概况

1990年,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9 797.2千吨二氧化碳当量(carbon dioxide equiv-alenee,简写CO2-e),2010年,增加到71657.2千吨CO2-e,增长19.8%,平均每年增长0.9%。其中,二氧化碳是新西兰主要排放的温室气体,增长最快,达到34%。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是农业和能源部门。虽然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总排量的0.2%~0.3%,但人均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9年达7.80吨/人,是西欧国家平均水平的2倍、中国的1.6倍(2008年中国为4.91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上升对新西兰的气候影响越来越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全球气候评估报告中指出,1950年以来,澳大利亚——新西兰地区气温上升0.3~0.7摄氏度。气候的变化使新西兰西部雨季泛滥,东北部少雨、干旱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近年来,新西兰大部分地区遭遇严重干旱,导致农牧业产量及产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农业是新西兰经济的基础,其农牧产品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50%,鹿茸、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而农牧业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产业,因此尽早采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实施节能减排,对新西兰而言刻不容缓。

NZ ETS自2008年运作至今,已将林业部门、液化化石燃料、固定能源和工业加工部门纳入NZETS中。同时,企业按照政府的要求将气候变化的影响纳入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参与气候变化的研究与开发,设立气候变化科研基金,积极承担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社会责任。NZETS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实现了低成本节能减排的目标。1990年以来,新西兰的总排放量逐年上升,但从2008年开始连续3年出现下降。新西兰通过NZ ETS成功实现了低成本减排、促进清洁能源投资的目标。可见,NZ ETS发挥了应有的减排作用。

(一)明确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新西兰政府一直致力于制定一个长期减排的气候变化政策,不断提出更高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目前,新西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短期目标是实现《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的要求,即到2010年碳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中期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将本国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lO%~20%。2011年3月,新西兰又提出长期减排目标,即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50%。为实现减排目标,新西兰采取了碳税、奖励、补贴、直接监管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二)加强立法

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新西兰加强了立法工作。2001年11月通过了《2002年应对气候变化法》(CCRA),并在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间,就碳排放权交易、碳税、奖励、补贴、直接监管措施等五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广泛征询意见,最后确定建立NZ ETS作为低成本实现新西兰碳减排的首选方法。2008年9月15日,新西兰对该法案进行修订,明确NZ ETS是新西兰以低成本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给所有经济部门限定了二氧化碳排放限额,超额排放需购买额外指标。并确定了加入的行业部门和时间表、温室气体类型、排放单位的配额分配、碳价格等内容,同时制定措施以降低NZ ETS对企业、家庭和就业的影响。2011年5月17日,新西兰针对2050年的长期减排目标,对该法案再次进行修订,针对有关的机构和人员做出了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NZ ETS。2012年8月,在欧洲债务危机恶化、全球碳交易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新西兰再一次提出修订草案。此次修订的主要目的是在新西兰经济持续复苏的基础上,确保NZ ETS的推行不会使国内企业、家庭面临额外经济成本的增加,同时进一步提高NZ ETS系统的运作效率,确保NZ ETS在新西兰减排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制定各部门减排时间表

NZ ETS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2008年1月1日,林业部门成为首批进入碳交易体系的产业部门;2010年7月1日,扩展到液化化石燃料、固定能源和工业加工部门;2013年1月1日,废弃物排放和合成气体行业进入Nz ETS。农业部门原定2013年加入,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推迟到2015年。到2015年,NZ ETS将覆盖新西兰的所有行业及由《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全部六种温室气体。同时,在2010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过渡期,采取两项重要措施:一是免费发放较大比例排放许可配额,其他部分通过NZ ETS以25新西兰元(约等于127元人民币)的固定价格购买一单位新西兰排放单位(New Zealand Units,NZUs)。二是液化化石燃料、固定能源和工业加工部门的企业,只需要履行50%的减排责任义务,每排放两吨CO2-e温室气体上缴一个NZUs配额,相当于12.5新西兰元/吨二氧化碳当量。

(四)合理分配碳排放配额和规范碳交易价格

为使新西兰企业不因NZ ETS竞争力受损,NZ ETS允许本国企业只对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半承担减排义务,并在过渡期对一些企业免费发放排放许可配额。以2005年排放合格的企业排放水平为基准,对碳排放中、高密集型企业按照基准的60%或90%进行免费发放。此外,出口企业按排放基准的90%进行免费发放;农业则在2015~2018年享有2005年排放基准的90%的免费排放额度,从2019年才开始逐年核减免费排放额度。免费发放碳排放配额的措施不仅消除NZETS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也有利于各行业逐渐接受、熟悉进而加入NZ ETS。

超过额定排放的企业通过NZ ETS购买NZUs,或通过海外交易购买国际碳信用额度,为自己的额外排放支付更多的费用,体现了“污染者付费”原则。同时,节能减排有盈余的企业,也可在碳交易市场出售自己的排放单位获利。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企业会根据市场交易中排放单位价格的不同而相应地调整自己的经济活动,从而实现减排的目的。在过去几年里,NZUs的市场交易主要集中在一级市场,交易稳中有升,而二级市场交易规模很小,只有少量的补偿项目交易,二级市场价格在17新西兰元/吨二氧化碳当量和22新西兰元/吨二氧化碳当量之间。

(五)建立完善的登记、核证、监管和惩罚制度

新西兰将碳排放量的监测、报告及核查制度作为整个交易体系运行的核心,对检测和计算排放的方法进行详细规定,并建立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了新西兰减排单位登记系统(the New Zealand Emission Unit Registry,NZ EUR),为新西兰碳减排单位提供登记、报告、核查、监测等服务。要求NZ ETS参加方自我评估排放量,采取月报、季报、年报的方式提交排放报告,政府再通过审计部门核查其是否合规。新西兰还不断收集、修正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建立企业碳排放数据库。此外,对于故意不履行减排义务,即不能提交符合要求的排放单位的主体,既要以1:2的比例提交高一倍的补偿额和每吨二氧化碳当量60美元的罚金,还要面临被定罪的可能性。

二、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特点

(一)将农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

将农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是新西兰最大的特色。一般碳排放交易参与方是能源、交通高排放行业的重点企业。农业是新西兰的支柱产业,占GDP的10%、出口额的50%以上,为12%的就业人口提供工作机会。同时,2010年,新西兰农业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占总排放量的47.1%。因此,要实现减排目标,将农业纳入NZ ETS就成为必然之举。2008年9月,新西兰《2002年应对气候变化法》修正法案正式将农业纳入NZ ETS,同时,考虑到碳排放价格化将提高农产品的成本,导致新西兰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农业是最后一个纳入NZ ETS的行业,并在2015~2018年过渡期内,享有2005年排放基准90%的免费排放配额,从2019年开始逐年核减免费排放额度,到2030年核减完毕,从2031年开始农场主承担完全排放责任。在将农业纳入NZ ETS之前,新西兰农业实施了5年的“无碳计划”,凡经认证获得无碳合格证书的天然低碳农业,均取得经济效益和减排效果的双丰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无化肥、无农药的天然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新西兰通过NZ ETS推动农业节能减排、发展有机农业,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二)企业既可通过国内市场也可通过京都市场进行碳交易

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不仅创建了NZUs作为国内的排放单位,用于国内各企业间减排量的交易,而且规范了《京都议定书》下确定的国际排放单位在新西兰的交易规则,国内企业可进行海外交易,使用国际碳信用额度。如,《京都议定书》中基于配额交易下的分配数量单位(AAUs)、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核证减排量(CERs)和联合履行(JI)项目减排单位(ERUs)及长期土地补偿的清除单位(RMUs),以实现最低的成本减排温室气体。不过新西兰碳交易的价格主要还是取决于国内NZUs的需求和供给。

(三)强制减排和灵活参与相结合

2001年,新西兰通过《2002年气候变化应对责任法案》,并在2008、2009、2011、2012年进行修订,从2008年开始逐步将林业、液化化石燃料、固定能源、工业加工部门和农业强制纳入NZ ETS,最终在2015年,通过NZ ETS实现新西兰所有部门、企业和六种温室气体的减排。因此,NZ ETS可以说是双强制性碳交易体系——强制加入、强制减排。但NZ ETS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企业参与NZ ETS的方式上。已强制纳入NZ ETS的一些企业,可从政府获得一定的免费NZUs,企业可用于抵消自己的减排义务,多余的可选择在碳交易市场出售;尚未纳入NZ ETS的企业可选择是否进入NZ ETS。这时,企业可根据自己所处行业性质及规模与政府协商,获得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通过与政府签订碳排放合同的方式来确定本企业的减排责任,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激励企业加人NZ ETS。

(四)预留了与其他国家、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接轨的相应条款

NZ ETS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与其他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协调和衔接,并对未来使用其他国家、区域的排放配额预留条款。目前,NZ ETS主要是通过京都市场与其他国家或区域性的碳排放交易系统进行衔接。该体系建立伊始,就允许本国企业不但可在国内碳排放市场进行交易,也可进行海外交易,使用国际碳信用额度。不过,2012年3月,新西兰政府一度建议限制AAUs、CEils、ERUs的使用,主要是因为国际碳信用额严重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使新西兰国内碳交易价格由2011年的20新西兰元跌至7新西兰元。为确保NZ ETS与国际碳市场进行对接,国内企业有机会以最低的价格来进行碳减排,新西兰政府2012年7月宣布继续允许国内企业无限制地购买国际碳信用额度。同时,在2015年,新西兰、澳大利亚两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实现互联。

三、对我国的启示

在《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2012年之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需要承担国际减排义务。但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上,中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并从2008年在北京、上海、天津成立环境交易平台开始,尝试引入碳交易市场机制,实现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减排和低碳技术的提升。新西兰自2008年建立NZ ETS,低成本减排效果明显,对我国有一定启示。

(一)以渐进式方式逐步建立我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新西兰根据本国各部门实际情况,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渐进式NZ ETS,逐步将林业、液化化石燃料、固定能源、工业加工部门和农业部门纳入NZ ETS。而目前我国企业碳减排能力和意识还比较薄弱,法制、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因此可借鉴新西兰的做法,根据我国国情,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分阶段地构建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2011年,我国明确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等七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计划于2013年各自建成碳市场,通过设立七个地区性碳排放交易市场,积累通过市场机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经验,到2015年逐步拓展到全国范围。鉴于我国国情,我国应先发展自愿减排市场,通过减免税收等奖励措施调动企业减排积极性。随着企业减排意识与能力的不断增强,选择碳排放比较大的行业,如水泥、钢铁,电力等,根据我国的强制减排目标发放碳排放配额。我国在分配碳排放配额时首先应采取免费发放形式,然后再逐渐降低免费配额比例、增加拍卖比例,最终实现全部行业碳排放额的完全拍卖。

(二)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国碳排放交易法律体系

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立需要有法律基础,无论减排目标的确定、排放总量的限定、MRV(可测量、可报告、可监管)体系的建立等都需要有法律的约束。否则,碳排放交易市场将成为缺少约束力的市场,很难运转起来。2010年,中国虽然把明确的减排目标和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计划写进了“十二五”规划,但与之相匹配的细则、奖惩措施、MRV体系建立方法等都并未“法律化”。而新西兰通过多次修订法案,从法律角度确定了NZ ETS的具体操作细节和管理流程。这种渐进式立法模式,不仅有利于新西兰政府赢得国内企业、环保团体等各利益方的支持,同时也通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不断进行立法修订,使该机制日益完善。因此,我国可借鉴新西兰立法模式,先制定一个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基本法案,为目前正实施的七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立通行的法律规则,再根据试点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不断修订法案,使我国碳排放交易法律体系日益完善。2012年9月,欧盟商会的《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2-2013》就指出,若无一个统一的规则,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可能会各自为政、缺乏联系,未来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级别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三)形成我国的碳排放定价机制

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目前中国不需要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自愿减排的中国企业主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参与碳交易。通过CDM市场,我国将碳排放指标卖给发达国家,换取资金和清洁技术,但作为卖方的中国企业没有定价权,完全处于劣势,这促使我国积极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2012年9月11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启动,省内四家水泥企业以60元/吨的价格,花费6799万元认购了130万吨碳排放权配额,成为我国国内首例配额交易。但这个碳排放价格并非由市场形成。新西兰的经验显示,碳交易价格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企业如果不采取减排措施或降低产量,则需要承担更多的减排成本。因此,任何一个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立最重要的是形成合理“碳价”。我国可在试点过程中发现碳减排的边际成本,初期可像新西兰那样规定一个过渡期,但考虑到我国减排情况的复杂性,可制定一个有上下限的可浮动的固定碳价模式,实际碳价格通过碳排放交易市场形成,但不超出浮动范围,这样的“碳价”既有利于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稳定性,又能发挥市场的灵活性。

第5篇:水泥行业报告范文

摘要:低碳发展;规划;工业;能源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4.01.007

了解每项政策或行动的成本效益或相对成本是很重要的。加州的“全球变暖应对法案”对成本效益的定义是“应对潜在的全球变暖效应的单位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 。

节能潜力和成本的估计是根据“常规情景”下预测的2020年排放量与与各项节能措施可带来的节能量,所以,不同地点采用不同分析方法,会造成相互比较上的困难。在中国,各个省份首先要建立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基准线,并评估各个节能行动的实施潜力,才能确定政策和行动的成本效益。因此本文提供的成本数据仅供参考,不宜被直接使用。

政策制定者应考虑将可对企业和社会创造许多机会的节能目标和其他措施相结合。目前欧盟的能效政策是基于2006年所采用的能效行动计划。这个从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六年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在2020年以前达到减少20%的能源消耗。它包括了许多为改善产品、建筑、服务的能源绩效,增加能源生产和配送的产量,减少运输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促进对能效的投融资,鼓励和加强合理的能源使用方式,以及促进能效的国际活动而提出的措施。 及在2020年以前达到减少20%的能源消耗是与其他由欧盟所制定的目标并行的:减少20%的温室气体(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较)和达到2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两者都要在2020年以前实现。(应该注意的是这些最新的目标是有法律约束力的,但能效目标则没有)。

预期由于实施2006年行动计划而取得最多节能的是在商业和居住建筑方面,估计的节能潜力分别在30%和27% 。其它估算的节能潜力其次是:运输 (26%)和制造业(25%)。实现这些潜力预计到2020年整体上年节约3亿9千万吨油当量,相当于每年节能1000亿欧元。这意味着每年减少7亿8千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1 制定目标

政策描述

制定能效或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是一种普遍的做法;一个最近的调查显示在全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中有23个此类计划,包括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中国台北 (台湾) (Price,2005)。这些目标一般是自愿承诺或经协商达成的协议,但也可能是政府下达的强制性目标, 例如在中国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计划。目标可以征得各企业或通过行业组织如行业协会的同意。

完整的目标制定方案中的关键组分是制定目标的过程、明确节能技术和措施、制定节能行动方案、开发和实施能源管理规程、开展财政鼓励和支持政策、监测实现目标的进展和对计划的评价。这里先讨论目标的制定过程;过程中的其他组分将会在以后的部分谈及。

制定能效或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过程涉及到为每个工业设施做一个能效或温室气体减幅潜力的初步评估,包括将经济上可行并有可能实施的措施列出清单。这些由公司或由独立的第三方所做的评估将会提供给政府,作为政府和行业间进行有关制定目标的讨论和协商的依据。

自愿的承诺经常由企业单独地(并且通过网站或年结报告来宣布)或通过政府计划作出。美国联邦环保署(EPA)的“气候领导者”计划中的大约200家公司承诺编制全公司范围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制定有力度的减排目标,并且每年将他们的进展向环保署汇报。所制定的目标必须是在公司级 (至少包括所有在美国的实体),将拥有可用数据的最近年份定为基准年,将在4-6年后达到的指标定为绝对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公司使用“目标提案范本”将他们提出的目标呈交给环保署。环保局通过与同行业预期的温室气体减排幅度进行比较,并考虑到公司目前的排放强度,对每个提出的目标进行评估(U.S. EPA, 2010a) 。

中国的第一个自愿承诺是在2003年由参加山东省能效协议试点项目的两家钢铁企业作出的。承诺以2002年作为基准年来制定在2005年的绩效目标(Price et al., 2003)。济南钢铁厂在这期间节约了29万2千吨标准煤 (tce) (8千6百万亿焦耳,PJ)并且将每吨钢的能耗减少了9.5%。而莱芜钢铁公司则节约了13万吨标准煤 (tce) (3千8百万亿焦耳,PJ)并且将它的能源强度减少了9% (Wang 2007)。山东政府至2009年已与大约400家作出节能减排承诺的企业签署了协议。政府到2010年的目标是增加到 500家企业。另外在江苏、江西和广东省也都有企业作出了承诺;迄今总共有534家企业作出了这样的自愿承诺(Jiang Yun, 2010)。

在2000年建立的英国气候变化计划是为了实现国家对《京都议定书》中2008-2012年减少12.5%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对于1990年)的承诺,以及至2010年减少20%二氧化碳排放(相对于1990年)的国内目标(DEFRA, 2006)。气候变化计划的一个关键组分是气候变化税,一种向工业、商业、农业、公共部门征收的使用能源(天然气、煤炭、液化石油气和电)的税。通过参加气候变化协议(CCAs),高能耗的工业部门通过与政府协商改善能效的目标。所有实现了协商目标的公司可得到80%的气候变化税收优惠。

在英国,制定气候变化协议目标的过程是从政府负责的资料收集开始。政府从各种来源得到有关高耗能行业节能潜力的资料(良好的实践指南和案例分析、新的实践案例分析、关于未来实践的资讯、一个关于按照“常规情景”之下预期的工业部门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和两种包括所有经济有效而且技术上可行的技术情况的报告) (Shock, 2000; ETSU, 1999)。然后,在十个能耗最高的部门中的各家公司根据对他们的潜力的评估作出可行的改善能效估计,并将这些资料提供给他们的行业协会。这项评估包括对按照“常规情景”之下的预期结果和如果采取了所有经济有效的措施后所预期的结果(根据近期的能效措施、技术的吸纳率、预期的增长率、投资计划)。收集了这些资料以后就要与每个部门进行协商。工业部门向政府提出一个部门的整体目标。政府经常会根据同行业经济有效的工艺流程和能源管理的常规标准资料要求工业部门将他们提出的目标修改到更富有挑战性的水平(Price et al., 2005a)。

在荷兰的长期协议(LTAs)中,为了支持实现在1989年至2000年之间降低能源强度20%的全国能效改善整体目标,荷兰政府部门与每年消耗超过0.034 Mtce (1千万亿焦耳 (PJ))的工业部门达成了协议。将这个目标在各个工业部门之间进行划分,大多数行业采纳了减低20%,但也有根据本身的能效潜力评估制定了不同的目标。例如,炼油工业的整体目标是减低10%,而飞利浦照明是减低 25%。

建立工业部门目标的过程是从按工业对该部门进行初步能效潜力评估开始的。然后根据研究的结果为该部门制定一个定量的改善能效目标。用一个长期计划(LTP)来介绍该部门计划如何去实现它的目标。长期协议包括了各家公司的承诺,例如准备节能规划 (ECP)和每年监测能效的进展,利用能效指标(EEI)来表达。荷兰的能源和环境机构NOVEM 再将每个工业部门的公司可能实施的、在经济上可行的措施列出清单,根据该清单为每个部门设立改善能效的目标(Nuijen and Booij, 2002)。长期协议在1989-2000年期间以平均改善能效22.3%超额实现了它的目标。

在日本的 Keidanren自愿环境行动计划中,Keidanren的成员致力于在201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的排放稳定在1990年的水平,在1997年有38个工业部门自愿设立了以部门为基础的节能目标。部门的数量后来增至58个, 包括35个来自工业和能源转换部门。各家企业承担他们所属的工业组织的目标,但并没有法律约束力。根据对节能技术和潜力的技术和经济分析建立各自的目标。企业可选择绝对目标、强度目标、改善产品能效目标。在35个工业部门中,有12个承担了绝对二氧化碳减排目标,9个是降低二氧化碳强度的目标,5个是减少绝对能源使用的目标,15个是能源强度目标(Wakabayashi and Sugiyama, 2007)。

在“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中,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 为每个企业制定了目标,以支持省级目标和达到“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节能1亿吨标准煤 (Mtce)的整体目标。最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每个企业制定初步目标时已考虑到他们的大致情况(如果已知),例如所属的工业部门(由于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节能潜力),以及企业的一般技术水平。这些目标并不是基于对每个企业或每个工业部门的详细节能潜力评估。之所以采取这种方法是由于时间的限制。

在荷兰的长期协议计划中,平均目标是至2000年将能效从1989年的水平提高20%。长期协议计划在2000年结束时,整个计划期间平均改善了22.3%(Nuijen, 1998; Kerssemeeckers, 2002; MEA, 2001)。估计所有行业在整个计划期间节约了150千万亿焦耳(PJ)(Nuijen and Booij, 2002),其中大约一半是由长期协议促成的 (Blok et al., 2004)。因此,所有在计划中的工业总共减少了大约1千1百万吨二氧化碳(MtCO2),其中 5百5十万吨二氧化碳(MtCO2)归功于该计划,而其余的即使没有该计划也能取得。

“英国气候变化协议”取得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减排。表10显示了在第一个目标阶段(2001-2002年)总共实现的减排几乎高于该阶段所定目标的三倍(Future Energy Solutions, 2004)。各部门做得比预期的更好是因为工业低估了通过能效所能达到的成果。当协商目标时,多数公司相信他们已有很高能效,但因为实施“气候变化协议”的目标使他们真正管理了用能,特别是通过更优化的能源管理,公司节省了比原先想象的要多 (Pender, 2004)。在第二个目标阶段工业实现了超过政府所制定的目标两倍多的总体减排,并在第三个和第四个目标阶段达到将近两倍(AEA Energy & Environment, 2009; DEFRA, 2005; DEFRA, 2007; Future Energy Solutions, 2005)。

有大约9000个设施参加了这个计划。如果在2007年和 2008年达到每年减排2千30万吨二氧化碳(MtCO2)在这9000家工厂之中均匀分配,则平均减排是2255 吨二氧化碳(tCO2)/工厂/年。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9年11月宣布“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节能超过了1亿吨标煤 (Mtce)的目标,至2009年底共节约了1.06亿吨标准煤 (NDRC 2009)。将它分为5年并在大约1000家参与企业中平分得到了约2万吨标准煤 ( tce)/工厂/年。使用2.5吨二氧化碳(tCO2)/吨标准煤(tce)的转换系数估计出平均每家企业每年减排了5万吨二氧化碳(tCO2)。

成本效益

通过对长期协议1(LTA1)计划的评估发现该协议能帮助行业集中关注能效并找出符合常用的投资标准的经济有效的选择 (Korevaar et al., 1997)。从这个计划所取得的节能是在工业中通过消除或减少障碍以增加实施和发展能效方法和技术的全面努力成果。它突出了提供包括财政、技术、资讯协助的整套措施而不是某一项单独措施的重要性。在对长期协议的回顾中注意到除了节能之外,至少是同等重要的是协议“将节能问题放入了公司的议程”(MEA, 2001)。

在2002年对长期协议1的评估发现在计划期间有30%到40%所取得节能“很大程度或完全”可能是由于签署了长期协议所促成的。这些节能成果由更换现有设备(32%)的投资、改造措施的投资(18%)、热电联产(CHP)的投资(22%)、良好的内部管理(9%)、及其他未经分类的措施(22%)所组成 (Kerssemeeckers, 2002)。一个更近期的评估得出,假设节能可维持10年并使用5%的社会折现率,长期协议1的二氧化碳减排的成本约为每吨10美元 (Blok et al., 2004)。

随着从2004年开始实行电力税,瑞典建立了高能源强度工业的“能效改善计划”(PFE)。截至PFE的第二年底(2006年),代表瑞典约五分之一总用电量的117家公司参加了该计划。现在几乎所有的公司都递交了他们首个有关开展改善能效活动的报告,包括能源审计和对他们的能源使用的分析以及采用了认证的能源管理系统。2006年,有98家公司递交了他们的两年报告并且概述了他们计划在2009年以前开展的将近900 项能效改善措施。这些措施将花费公司大约1.1亿欧元, 每年能减少用电量 1 万亿瓦小时(TWh),从而每年为公司节省5千5百万欧元。另外,公司通过参加该计划能得到 1千7百万的减税额(SEA, 2005; SEA, 2006; SEA, 2007)。

英国的国家审计局在2007年回顾了“气候变化税”和“气候变化协议”(CCA)时发现了那些协议和监测计划共同提高了参与行业对挖掘能效潜力的意识。回顾发现,一般来说CCA的收益超过了计划的管理成本(NAO, 2007)。英国钢铁协会表示“这些协议比其他的政府计划在增加全行业的能效意识上起了更多的作用”(UK Steel, 2007)。食品和饮料联盟表示“以我们的观点来看CCA带来了很好的‘软硬兼施’平衡方法来改善能效及减排……很重要的是, CCA也通过降低能源成本加强了业务和竞争上的收益” (Food and Drink Federation, 2007)。

对英国“气候变化协议”(CCA)计划的一个独立评估发现除了减少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以外,该计划也带来了“经济学术语上的正面宏观经济效应,即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的少量增加及在总体通货膨胀上可忽略的变化”(Barker et al., 2007)。作者的结论是:

“我们的评估支持了这种论据:在给予激励的情况下,工业部门能克服市场失灵和障碍来成本有效地改善能效。这种鼓励政策是气候变化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在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然而,国家的决策和管理者经常不愿迫使工业部门去实现重大的能效改善,因为担心会带来更高的成本和在国际竞争上的消极影响。正如英国的CCA所展示的,一项经过协商的能效改善目标并策划得好的计划实际上可能会超过它的目标,因为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有效的改善潜力上的结果会形成“意识效应”。我们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强有力的能效改善目标不仅很有可能带来显著减少对最终能源的需求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也将给整体国民经济带来经济上的利益,一部分是通过改善国际竞争力”。

最后,英国下议院的环境审计委员会在2008年的一个报告发现签署了 CCA的企业相信 实施CCA 比征税更有效。报告指出,由于在许多协议中使用不同的基准年,因此要评估CCA的结果是极端困难的。报告还指出,“数据统计显示,遵守CCA的工艺过程刺激了对寻求节能的商业兴趣,关键是由于他们所提供的税务抵扣”。最后,报告表明如下,(House of Commons, Environmental Audit Committee, 2008):

“根据经济理论,企业应该采取合理的行动通过提高能效来寻求降低他们的成本。实际上看来他们需要额外的刺激来改变他们使用能源的方法。这对气候变化政策有更广泛的深刻涵义。如果连大公司也要求额外的政策来促使行为上的改变,对小型企业、公共团体和个人家庭一定更是这样”。

估计由于实现英国CCA目标而使工业在不再需要购买的能源上每年节省了8亿3千2百万美元 (Pender, 2005)。将该数值分摊到大约 9000个参与机构得到平均每年节省超过9万美元。另一分析估计CCAs在2010年节约每吨碳的净收益净将是38美元/吨二氧化碳(tCO2)(DEFRA, 2006)。

2 标准

2.1 产品标准

政策描述

产品标准,即规定具体产品最大能耗的特定要求,常用于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中,但对于工业设备则不常用,但电机、工业锅炉、变压器等例外。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台北、哥斯达里加、以色列、墨西哥、新西兰、中国、韩国、及美国对于三相磁感应电动机的最低能效标准有强制性的规定;欧盟、印度、马来西亚对同样的电机则采用自愿的标准 。加拿大、中国台北、欧盟对燃油锅炉的最低绩效标准有强制性的规定 。荷兰的一个对能效标准的评估发现工业企业优选能源税和碳税而不是标准,但特别偏向补贴和自愿协议。工业能效标准迄今的经验“并不令人鼓舞” (Blok et al., 2004)。

2.2 系统评估标准

对81个在美国的工业设施中根据工厂或具体系统的工业能效策略所实施的项目的评估中,发现了在81个项目中有54 个(66.7%)所节约的辅助开支和生产收益可归功于使用系统评估。评估发现归功于系统评估的合计年度开支节约占所实现的项目总节省的31%。这些节省将投资简单回收期从1.43年缩短到略少于一年(Lung et al, 2005)。

2.3 工艺流程或基于绩效的标准

政策描述

在欧盟的工业设施必须获得达到综合污染预防与控制局(IPPC)指令要求的营运许可证,目的是要达到综合预防与控制来自欧洲大多数工业设施的污染 (EU, 1996)。在该指令下,欧盟成员国必须依靠BREF文件,该文件为有潜在产生显著程度污染的设施的营运许可证的要求建立了基于绩效的标准。BREF文件为各种工业部门规定了最佳现有技术(BATs)。最佳现有技术概括了达到经济有效地保护环境的最有效手段。目前有31种工业的BREFs,对每一个包括在指令中的领域的最佳现有技术都有表述(EC, 2008)。

欧盟委员会在2005年通过了一个对耗能产品的环保设计指令 (指令2005/32/EC),要求耗能产品的制造商在设计产品时将其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该指令提供了进入市场的准则,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标准或节能指标。该准则包括了40个产品,但只有电机和泵的标准与工业部门有关(Eichhammer, W., 2009)。

中国最近了包括22种工业的基于工艺流程或绩效的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厅, 2008)。每个标准提供了现有工厂的最低能耗绩效水平,新建工厂的最低能耗绩效水平以及先进的最低能耗绩效水平(见表11)。

爱尔兰能源协议计划(EAP)的参加者需要取得新的爱尔兰能源管理系统IS393的证书并实施该标准以取得最大的能效收益。至2008年,有28家公司认证了在其设施实施了IS393 (1 家在2006年、9家在2008年、18家在 2007年)。EAP的成员公司报告在2007年的能效增加了8%,而 2008年增加了6% (SEI & LIEN, 2009)。

成本效益

美国两个企业实施能源管理标准的经验表明其节能的成本效益分别达到了5%和14%。使用能源管理标准估计在15年期间每年能取得大约10%具成本效益的节能成果(McKane, 2010)。

3 财政激励

鼓励投资能效设备和流程的的税收和财政政策不是通过增加与用能有关的费用来刺激能效,就是通过减少与能效投资有关的费用来实行。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许多国家尝试了各式各样的方法。另外,在数个国家中也可找到全国性减少能源或温室气体排放计划将各种财政鼓励结合起来的综合政策。这样的综合政策经常是将若干税收和财政政策组合并与其他节能机制相结合,如自愿协议等全国性能源或温室气体计划。

鼓励向能效技术和措施的投资包括有目标的拔款或补贴、减免税收、对能效的贷款。拔款或补贴是将公共资金直接给予实施能效项目的一方。由公共资金补贴的贷款以及提供比市场利率低的贷款可以用于能效投资。创新的贷款机制包括通过能源服务公司(ESCO)股权投资、风险保证资金、周转基金、风险创业资本等。对购买能效技术的税收优惠可以通过免税、减税和加速折旧来提供。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提供一个列有特别税收待遇的技术的清单。取决于具体的计划,这种税收待遇可能是:1) 加速折旧:购买符合条件的设备者可以比标准设备更快地将设备费用折旧;2) 减税:购买者可从年赢利中扣除一部分与设备有关的投资成本;3) 免税:购买者可免交进口能效设备的关税。

表15提供了欧盟自2000年以来采用的财政激励计划的清单。财政激励经常与其他政策结合作为增加他们的效率的综合能源计划的一部分 (Eichhammer, 2009)。

3.1 能源或二氧化碳税

政策描述

有几个国家利用能源或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CO2)税,通过在行为上的改变和在能效设备上的投资,向在他们的设施改善能源管理的工业提供鼓励。有几个北欧国家在90年代初率先采取向能源或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征税。在奥地利、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瑞典、瑞士、英国现在都有这类税。在涉及利用能源税的目标制定计划中,例如在英国的“气候变化协议”和丹麦的能效协议中,是以减少所规定的能源税的形式提供对达到事先同意的目标的奖励(DEFRA, 2004; Togeby et al., 1999)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现“排放税在成本效益和环境效益上都很有成效”(Metz et al., 2008)。

丹麦政府在1990年制定了在2005年减少20%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与1988年的水平相比)。另外,据《京都议定书》和欧盟责任分担协议,丹麦有责任在2008-2012减少21%的温室气体排放(与1990年的排放水平相比)。为了支持全国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丹麦在1992年5月15日起向家庭,并在1993年1月1日起向工业征收二氧化碳税。该税的目的是要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以及填补财政缺口,并通过将税款重新导向经济来支持国家经济的增长。所有燃烧化石燃料的家庭对每吨二氧化碳需要支付13.4欧元(18.8美元/吨二氧化碳) 。然而,为了解决对国际竞争和国内就业的影响,登记了增值税(VAT) 的企业对每吨二氧化碳只需支付6.7欧元(9.4 美元/吨二氧化碳) (Svenden, 1997)。丹麦政府在1996年建立了一整套的“绿色税”,包括一个额外的二氧化碳税,新增的二氧化硫税和新的空间供暖能源税。当标准的二氧化碳税率保持不变,正规的能源税的征税基础延伸到包括定义为企业“空间供暖”的用途,重新调整和收紧了二氧化碳税的退税计划(Price, et al., 2005)。重型工艺流程的定义是耗能量大的流程。轻型工艺流程包括除了重型工艺流程和采暖以外的能耗。丹麦的二氧化碳税系统有五个等级,如表16所示。

瑞典在1991年引入了碳税。各工业部门只需支付50%的税以维持其竞争性,某些高能耗的行业如商业园艺、采矿、制造业、纸浆和造纸行业可以完全豁免。欧盟2004的指令导致电费增加了0.5欧元/兆瓦小时(MWh),影响了瑞典大多数的工业公司。

英国在2000年建立了气候变化计划以达到国家对《京都议定书》中2008-2012减少12.5%的温室气体排放(与1990年相比)的国际承诺和到2010年减少20%的二氧化碳排放(与1990年相比)的国内目标(DEFRA, 2006)。气候变化计划的一个关键组分是气候变化税,它是对使用能源所征收的税 (天然气、煤炭、液化石油气、电),适用于工业、商业、农业、国有部门。税收收入将通过减少雇主所交的国家保险金费率的形式返回给被征税的部门。这些收入用于资助那些为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财政激励的项目 (DEFRA, 2004)。

衡量标准

衡量标准是与税的实施有关的能源使用或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程度。

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将欧洲国家的能源或二氧化碳税作比较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般能达到显著地减少碳的排放,并同时能减少氮化物、硫化物和其他空气污染物质的排放”。在53个不同的评价分析中,以碳的减少占排放基准线的比率而言,幅度从减少了25%到增加了10%。百分之八十的评价分析显示了排放的减少。排放的增加是由于该税刺激了显著的经济增长而增长超过了投资能效带来的节能抵消。能源或二氧化碳税计划的规划是极其重要的;大多数计划通过降低其他税项如社会保险、个人收入或者增值税等将税收回馈到经济中 (Hoener and Bosquet, 2001)。

对英国气候变化税的一个最近评估估计它与“常规情景”的情况相比将在201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千3 百60万吨(MtCO2)(DEFRA, 2006)。

成本效益

在欧洲国家对能源或二氧化碳税进行的比较发现“一套政策中包括使用部分的环境税收入来资助能效或可再生能源改善是很可能对就业和国民生产总值产生正面的影响”(Hoener and Bosquet, 2001)。

估计英国气候变化税的成本效益(定义是节省每吨碳除成本后的净收益)为42.35美元/减排每吨二氧化碳(tCO2) (Cambridge Econometrics, 2005; DEFRA, 2006)。

3.2 拔款和补贴

政策描述

从70年代开始,对能效的拔款或补贴是所实施的第一批政策措施之一,而且依然是当今最普遍使用的财政激励。最近的一次调查发现有28个国家为工业能效项目提供某种拔款或补贴(WEC, 2004)。拔款或补贴是将公共资金直接地给予实施能效项目的一方。提供拔款或补贴的一般是公共部门,它们不会以投资回报的形式寻求直接的财政收益。由于“共搭便车”的问题、高额的办理费用或处理表格的复杂和漫长程序,国际最佳实践对除了某些类型的项目外是限制这类拔款或补贴的,不限制的项目包括一些有选择的投资回收期长但节能效果好的设备或者达到一定规模或成本效益好到一定程度的项目。

投资市场环境有较高风险的发展中国家可能发现以拔款或补贴的形式的直接公共资助是一个鼓励向能效投资的可行选择。与较传统的投资项目竞争时也可能需要公共资金,例如基础设施扩展取得了大多数可利用的资金,以非资产为基础的能效投资比起有资产的项目被视为风险更高,由于能效项目太小而不能得到足够的注意,能源价格不能反映真正的能源成本并且由于太低而使能效项目不能为各公司产生足够的财政收益。

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减低计划(GGAP)是针对经济中的所有部门,但着重于大规模的减排项目,特别是那些每年减少超过2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 。在前两轮的应用中,提供了15个项目和将近1.45亿美元,以减少2千7百万吨的温室气体为目标(Kemp and Macfarlane, 2003)。丹麦在它的补贴计划中,对能源消耗量大的行业以及参加自愿协议的公司优先分配拔款和补贴 (DEA, 2000)。

其他的补贴计划多集中于中小型企业,可能因除此之外它们不能负担开展大型能效项目。荷兰的BSET计划注重于中小型企业,为具体的技术例如热回收、热泵和吸收冷却等支付了高达25%的费用 (Kr用重于中小型t al., 1997)。 苏格兰的清洁能源示范计划(SCEDS)也着重于中小型企业。 SCEDS为在苏格兰开发、示范、应用、复制能效措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项目可提供高达8万GBP (在2005年相当于15万美元)的拔款 。

有些计划将拔款与成本效益标准相联系。泰国的“节能项目基金”(ECF),是在1995年作为“推广节能法案”(ENCON)的一部分而设立并由汽油税资助。“节能项目基金”向公共和私人部门提供补贴,对于高达50万泰铢(1万2千美元)的设施支付高达50%的费用。为了使设施能符合泰国的成本效益标准,泰国的计划要求每项节能措施达到9%以上的内部收益率 (Brulez and Rauch, 1999) 。

挪威的IEEN计划向任何投资在能源管理或能源监测的部门提供高达20%的拔款。象泰国一样,挪威在这个从1990-1993年的计划中也将拔款与成本效益标准相联系,但挪威设定了从7%到30%的最低和最高回报率的限度 (MURE II,n.d.)。从487个得到拔款的项目中,以共计12亿NOK的总投资(在2005年相当于1.88亿美元)带来每年共计1050百万千瓦时(GWh)的节电量。这些费用中仅16.5%是由IEEN补贴的 (1.98亿NOK或在2005年相当于3千1百万美元)。

奥地利的2009热电联产法将提供5千5百万欧元来补贴热电联产(CHP)项目,其中30%分配给工业热电联产厂。对新厂的补贴范围从对100兆瓦(MW)以下的100 欧元/千瓦(kW)到对400兆瓦(MW)以上的40 欧元/千瓦(kW) (IEA, 2010)。

自2004年以来,比利时的Wallonia向符合规定的最低标准的能效设备的投资提供了补贴,包括用于冷却的变速电机、空气压缩机、通风、泵(对于最少节能10%的项目,补贴100欧元/千瓦(kW),每个项目不超过5千欧元);热回收器(补贴50欧元/千瓦(kW), 每个项目不超过7500欧元);燃烧器 (每千瓦补贴3.75-12.75欧元,每个项目不超过7500欧元);冷凝燃气锅炉(高达12500欧元,取决于装机容量);以及微型发电厂和高效热电联产(补贴 20%的成本,最高15000欧元) (IEA,2010)。

土耳其在2008年实行的新立法对工业能效项目提供支付20%的项目费用的支持,最高达TRY 50万。这个计划的第一年期间挑选了17个项目。对这些项目的财政支持共计有1 百万TRY,项目的总投资成本是5百10万TRY。这些项目估计可节约6百30万TRY

的能源开支和节能6600 吨油当量(toe) (276 万亿焦耳,TJ)。另外,土耳其对中小企业使用的能效培训、研究、咨询服务费用提供高达70%的补贴(IEA, 2010)。

衡量标准

提供每个单位资助所取得的能源节约和/或二氧化碳减排。

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对工业的补贴可能导致节能和有关的温室气体减排并显示出增加了能效技术的市场(De Beer et al., 2000b; WEC, 2001)。在荷兰的一项最近的研究发现补贴刺激了其他一些如果没有补贴是不可能做到的有关能源投资和研究开发活动 (Blok et al., 2004)。

3.3 能效贷款和创新的资助机制

政策描述

公共贷款(或软贷款)是由公共补贴并以低于市场利率的利率向能效项目所提供的贷款。补贴贷款的目的是促进能效措施,直到他们达到能被市场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自筹资金。根据世界能源理事会,在被调查的国家中,公共贷款与直接补贴相比是较不普遍的(WEC, 2004)。

在一些国家使用的创新的资助机制注重增加银行和私有资本对能效投资的介入。在努力减少公共赤字时,有趋势显示正转向这类私人资金,而不是公共资金。通过寻求从贷款营利的私人部门的介入,这些国家希望开发一个长远的自立市场,同时在短期内从投资中获得好的回报。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的市场环境存在着较高的风险,使其很难从投资上比较保守且不熟悉借能效项目赚钱的银行取得资金。发展中国家也会面对来自较传统的投资如扩大生产或建发电厂等的竞争。另外,没有大资本投资的能效项目经常被视为较危险和/或规模太小而无法吸引多边金融机构的资金。

创新的资助机制包括通过能源服务公司(ESCO) 参与股权、担保基金、周转基金、创业资本。能源服务公司是提供项目筛选、工程、设计、安装、后续服务和维护、节能的监测和核证、和/或资助能源和能效项目的私人公司。作为支持能效的私有资金之一,能源服务公司的角色是帮助在资金之内取得和管理项目。世界能源理事会认为,如果可以筹集或提供最初的资助,转型经济体可能会特别受益于能源服务公司,虽然这种经验是相当新的。

但也有几个例外,例如工业购买蒸汽或热电联产,能源服务公司对发展涉及到工业系统的能效项目的作用就很少。对此有许多原因,包括:确认节能机会和完成交易的费用很高,每个设施现场的重复性是有限的,以及缺乏在特定工业上的专业经验等。能源服务公司一般是带着商业部门的经验进入工业市场并且倾向于集中在商业建筑中的常见措施如照明和暖通空调等,缺失大多工业场所的节能经验。近年来,工业系统设备的供应商开始提供“增值”服务,它可能包括一切从提供更广泛的产品范围(完整的控制、驱动、阀门、处理设备、过滤器、排泄装置等)到作为一个外部供应者来完成工业系统的管理。他们的成功看来要归功于他们在系统技能的专业水平和熟悉他们的工业客户的工厂营运和需要(Elliott, 2002)。

担保基金向发放中长期贷款的银行提供了一个担保。许多国家都有担保基金,但这些国家的基金一般不能充分地支持能效项目的资助,而且大多数对所担保的金额有上限。在这些情况下,为了保障与资助能效有关的信用风险,除了国家的基金以外还提供了特别用于能效的担保基金。要取得他们的最高效益,关键是对潜在的收益很好地进行评估。法国、匈牙利和巴西都为能效建立了担保基金 (Ademe, n.d.; WEC, 2004) 。

周转基金将贷款的支付返还到基金中以支持新的项目。这些基金一般要求公共或国家的干预,通过补贴利率 (低或零利率)或通过补贴投资本金来支持他们。他们可以在地方或全国实施,并且可以应用到任何部门。泰国的“推广节能法案”(ENCON) 帮助建立了ENCON基金。在 2003年与六个财政机构签署以共计20亿泰铢(相当于2005年5月的5千万美元)开设基金的协议。基金是固定三年并预期到时该计划应该能够自立,不再需要公共的支持。这种趋势已经开始,并有更多银行申请成为该计划的一部分(Energy Futures Australia Pty Ltd. and Danish Management Group (DMG) Thailand Co Ltd., 2005; WEC, 2004)。

正如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所概括的,英国的碳信托(Carbon Trust)是政府资助的独立非盈利组织以协助企业和国营部门到2050年减少60%的碳排放(UK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2003)。碳信托提供无息贷款给中小型企业,范围从GBP 5000到GBP 20万不等 (在北爱尔兰则可达GBP 40万)。另外,碳信托资助地方政府的能源财务计划,推广政府的“强化资金补贴计划”,并且有一个创业资本小组作为少数持股人参与私人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每宗交易的投资范围从25万英镑到1百50万 英镑(相当于2005年的美元$28万4千美元到2百80万美元)。创业资本的投资包括先期的减碳技术以及能实施低碳技术的管理团队(Carbon Trust, 2005a)。

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英国的碳信托向中小型企业提供了800项贷款共计3千万GBP,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8千吨(tCO2)(Carbon Trust, 2010; IEA, 2010)。

3.4 税收优惠

政策描述

对购买能效技术的税务优惠可以通过免税、减税和加速折旧来提供。在22个国家中都有这样的计划(WEC, 2004)。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提供可获得特别税收待遇的技术的清单。取决于具体的计划,这些税收待遇可能是: 1) 加速折旧是购买符合条件的设备可以比标准设备更快地将设备费用折旧;2) 减税是购买者可从年赢利中抵除一部分与设备有关的投资成本;3) 免税是节能设备购买者可豁免进口能效设备的关税。

加速折旧。在加拿大、爱尔兰、日本、荷兰、新加坡都有加速折旧计划。在加拿大,加速资产成本减免额类别43.1让纳税人能以30%的折旧率将规定的能效和可再生能源设备加速折旧,而不是以标准的每年在4%-20%之间 (Canada, Department of Finance, 2004)。另外,该折旧计划还包括预可行性和可行性研究的费用、项目谈判费用、场地获批费用等开销 (Government of Canada, 1998)。 (G爱尔兰在2008年通过加速资本减免 (ACA)计划引入了新的税务鼓励,意图鼓励工业公司采购能效最高的设备。公司可以从他们的赢利中扣除在该年购买合格的能效设备的全部费用。目前该计划有一个广泛的产品范围(大约5000个)( SEI & LIEN, 2009; DCENR, 2009a)。在ACA计划的第一阶段,五个类别的产品包括了:照明、照明控制、电机、变速驱动、建筑能源管理系统(S.I. ,2008)。 2009年,清单增加了另外 24个技术/产品,包括电动和部分电动的车辆以及相关的充电设备,替代能源车辆的改装,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硬件和相关的冷却设备,发电设备(工厂自用,例如太阳光伏板、风力发电机、热电联产(CHP)和厌氧分解设备) 、锅炉设备及控制和回收系统、暖通空调系统、先进的液体和气体处理设备(S.I., 2009)。详细的技术清单可以在“爱尔兰可持续能源”的网站上找到(SEI, 2009)。爱尔兰政府估计扩展后的ACA计划包括了“承担爱尔兰60%的工业能源使用的技术”(DCENR,2009b)。该计划使企业能“减免该年购买能效设备的全部费用”, 因而鼓励企业更多在能效技术和产品上的投资。

在日本1993年的节能和再循环协助法之下,加速折旧减免相等于30%的购买成本可用于投资在热泵、地板加热器、热电联产系统、分区供暖和冷却系统、高效率电气列车、低排放车辆、高能效的纺织厂设备、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小型水力发电机和生产再循环的纸和塑料的设备 (Anderson, 2002)。

荷兰也提供了“环境投资计划的加速折旧计划”(VAMIL),允许投资者更迅速地将投资于环保的机器设备折旧,以减少运营成本和税赋。这个计划实际上自1991年以来已经实行并且包括减少用水、土壤和空气污染、噪音传播、垃圾的产生和能源使用的设备。要符合资格,设备必须对环境有相对良好的作用,在本国还没有被广泛接受,没有不良的副作用,并且在本国有可观的市场潜力。合格设备的清单是定期更新的。获取购买设备的相关咨询费用也可作加速折旧(IISD, 1994; SenterNovem 2005a)。

在新加坡的所得税法之下,公司投资合格的能效设备能在一年勾销资本支出而不是三年。但是与加拿大和荷兰的计划不同,用于确认和分析设备购买的有关信息获取或咨询费用并没有包括在这个计划中。更换设备,例如新的空调系统、锅炉和水泵、和节能设备如高效率电机,变速驱动电机或者计算机化的能源管理系统等一起都满足条件 (NEEC 2005)。

退税。在日本、韩国、荷兰、英国的计划允许公司从他们的年赢利中扣除能效设备的费用。日本的节能和再循环协助法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一个能效设备购买价格的7%的公司税退税(WEC, 2001)。在韩国,向能效投资是可以有5%的所得税抵免,例如更换旧工业窑炉、锅炉和熔炉的替换;安装节能设施、热电联产设施、热供应设施或者节能设备;可使用替代燃料的设施和其他可以减少能源10%的设施(UNESCAP 2000)。

税收减免。在荷兰的能源投资扣除(Energie Investeringsaftrek, EIA)计划之下,最初是40% 和目前是55%的年度节能设备的投资成本可以从购入设备的年赢利中扣除,最多达1.07亿欧元。合格的设备在“能源清单”中提供,而且为购买设备而获取建议的费用也包括其中。由隶属荷兰经济事务部的机构senterNovem给予批准。2005年为这个计划的预算是1.37亿欧元 (Aalbers, et al., 2004; SenterNovem 2005b)。

英国的“强化的资金补贴计划”允许企业在申报收入或公司税时将他们在“能源清单”中指定的合格能效技术上的花费申明100%的第一年税收优惠。企业可以从年度应课税利润中勾销他们同年投资在节能技术的全部资本成本(HM Revenue & Customs, n.d)。在2004年的能源技术清单上出现的技术是:空气能量回收、自动监测和定位、锅炉、热电联产(CHP)、紧凑式热交换器、空气压缩机、采暖提供的热泵、暖通空调的分区控制、照明、电机、管道工程绝缘、冷藏设备、太阳能供热系统、隔热屏幕、变速驱动、暖风、辐射加热器(Carbon Trust, 2005b)。

中国于2008年1月实行了公司所得税的新法律,对节能和环保的项目和设备的投资给予税收优惠 (NDRC,2008)。合格的投资从项目首获营运收入的年份开始得到3年免税并在第4 至第6年减少60%的公司税 (KPMG 2008)。另外,投资额的10%可以用来抵偿企业的所得税义务。

免税。德国给予每月或每年利用效率达到70%以上的高效率供热和发电联合设施(CHP或热电联产) 豁免全部石油税 (German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2004)。罗马尼亚的一个计划豁免能效技术的进口关税,并且豁免公司收入中用于能效投资的部分的所得税 (Alliance to Save Energy et al., n.d.)。罗马尼亚的议会在2000年11月通过了“能源效率法”。该法包括了所有领域的有效利用能源。法律中的一个组分是“对用于提高能效的装置、机械工具、设备和技术豁免关税”(CEEBICNet Market Research, 2004)。

加入瑞典的PFE计划并且依照它的要求对他们的设施进行能源审计和分析,引进和应用能源管理系统,建立和应用采购和规划的规程,并实行能效措施的公司将得到豁免0.5欧元/兆瓦小时(MWh)的电税。根据98家瑞典公司计划至2009年实施的改善,他们通过参与这个计划而将达到的免税额大约是1千7百万欧元(Swedish Energy Agency, 2007)。

3.5 差别电价

政策描述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在2004年6月建立了一项政策允许对高耗能工业实行差别电价,即根据企业的能源强度水平制定电价,包括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在这项政策之下,根据企业的能源效率水平将他们分成四类:鼓励、允许、限制和淘汰类。电价按照不同的类别变化的目的是逐步淘汰效率低的企业和鼓励高效率的企业(Moskovitz et al., 2007)。企业在“鼓励”和“允许”的类别支付他们所在地区的正常电价。企业在“限制”和“淘汰”类别分别要额外支付每度(kWh)0.05元 和 0.20 元 (2006年美元汇价$0.0060/kWh和2006年美元汇价$0.0242/kWh)的附加价。到2006年,有30个省实施了这项政策,覆盖了大约2500家企业。2004年到2006年间,大约有900家在“淘汰”类别的企业和380家在“限制”类别的企业已经关闭、向能效投资或改变了生产流程(Moskovitz, et al,. 2007)。

2007年调整后的政策允许地方政府保留通过实施差别电价所得到的收入,更有力地激励省政府去执行该项政策(Moskovitz, 2008)。然而,差别电价制度还没有被完全落实。在一些地区仍然擅自向一些高耗能的工业提供优惠(减低)电价。这造成了这些工业迅猛和无计划的发展。2006年9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禁止或制止优惠电价并且扩展差别电价所覆盖的工业领域,包括磷和锌冶炼工业。重要的是,在此后3年内,将淘汰类企业电价提高到比当时高耗能行业平均电价高50%左右的水平;并立刻增加“淘汰”类别企业的差价系数到4倍于每度(kWh)0.20 元(2006年美元汇价$0.0252/kWh)和“限制”类别企业的差价系数到2.5倍于每度(kWh)0.05 元 (2006年美元汇价$0.0063/kWh) (NDRC, 2006)。

作为EKO Energi协议的一部分,瑞典国家能源管理署 (STEM)对企业的生产和场地用能提供了完整的统计和分析,并且包括一个可以采取的行动的清单。STEM也提供全面的材料流动分析以及基于EMAS或ISO 14001标准的公司环境意识和管理及指南的介绍和比较(Uggla and Avasoo, 2001).

成本效益

能源审计可以是一个寻找节能机会的经济有效方式。在美国,对中小型的工业设施进行能源审计所发现的能效机会,如果被实施的话将会平均节省$230000 美元。对于更大型的工厂,通过由“节能从现在开始”计划所提供的能源审计,每次审计找出了平均USD$1.4百万的节能潜力 。

位于美国各地26所大学中的美国能源部工业评估中心,执行对中型工业设施的详细评估包括对能效改善节约潜力的详细评估、减少废弃物和预防污染、提高生产力。评估组对工厂进行勘测并且作工程测量以作为详细分析相关的成本、绩效、回收期预估的依据。评估组将能效评估结果做成一个带有分析和建议的安全机密性高的报告交给受评估企业 。2001年,这些大学工业评估中心对590个工业设施进行了评估并作出了3350个平均简单回报期为0.9 年的能效建议。当然,设施实施了其中的1550个建议(占46%),而所实施的建议的简单回报期平均为0.5年(Muller, M.R., 2001)。

美国能源部的工业技术计划在2006年发起了“节能从现在开始”项目,为美国耗能最高的制造业设施提供经过训练的能源专家进行节能评估。评估的目的是识别节能和减少成本的直接机会,主要集中在能耗大的系统如工艺过程加热、蒸汽、压缩空气、风机和泵 。 加节能从现在开始”项目在2006年完成了200个对大型制造工厂的评估并发现典型的大型工厂可减少每个企业的能源费用平均超过$2百50万,发现的能源开支节约共计$5亿并能减排4百万公吨的二氧化碳。评估针对耗能最大的制造企业,每年消耗高于0.036 Mtce (1万亿Btu),以及六个工业(超过80%的评估都在这些工业):化工制造业、造纸业、初级金属、食品、非金属矿产品、金属加工产品。6个月后的跟进调查显示大约7%的建议已被实施,估计每年可节省$3千万, 并有超过70% 的建议已做实施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或已被实施(Wright et al., 2007)。包括近期,有关中期和长期节能机会的评估报告提交给被调查企业,并且放在能源部的“节能从现在开始”网站上 。

5 对标

政策描述

对标是用来评估企业的衡量标准以确定其与其他公司相比所处的位置或与已建立的指标、目标或上限的距离的一个方法。用于评估企业的衡量标准有很多种,例如财务、生产能力、生产安全、环境等指标。对标于80年代首先由Xerox和Kaiser Associates(一家国际战略咨询公司)等公司所采用 (ICMR, 2002; Kaiser Associates, 1988)。Kaiser Associates制定的七步对标过程如下:

1.确定用哪些功能和/或工艺流程作对标

2.明确主要衡量标准和绩效的驱动因素

3.筛选接受对标的企业

4.衡量接受对标的公司的绩效

5.衡量企业自身的绩效

6.制定以“达到和超过”为目标的策略和行动以

7.实施和监测结果

尽管对标有许多类型,有两个特别与对能效活动的分析有关的是绩效对标和最佳实践对标。2008年一项对超过40个国家的450 个机构的调查发现将近50% 使用了绩效对标,而将近40%使用了最佳实践对标 (GBN, 2008)。

名为“全球对标网络”的机构为绩效和最佳实践对标提供了以下定义:

绩效对标描述从分析相似的工艺流程或活动所得到的绩效数据的对比。绩效的对比可以在两个公司之间或在机构的内部进行。它可用于了解强项和改善的机会。

最佳实践对标描述从分析相似的工艺流程或活动所得到的绩效数据的对比并识别、采用和实施产生最佳绩效成果的实践。最佳实践对标是最强有力的对标类型。它可用于“学习他人的经验”并达到突破性的绩效改善。

有关能效对标的项目和工具已被开发出来供世界各地的工业能效计划使用。可以从各种能效对标中找到实例,包括同行与同行比较、自身不同时期绩效比较、自身与全国或地区的平均和最佳实践比较、以及自身与国际最佳实践的比较。每一个类型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

挪威的工业能效网络(IEEN)在90年代制定了一个大规模的对标计划。IEEN对通过对标开展能源管理活动和评估能效潜力的公司提供技术和财政支持。 IEEN开发了一个网上对标系统使成员能提取关于他们自身的能源绩效与同行业中的其他工厂作比较。工业网络的成员每年通过互联网提供数据。参与的行业包括:铝、烘焙业、啤酒厂、渔业、肉类加工、奶制品、谷物干燥、鱼产品加工、铸造、纸浆和造纸、木材和木制品、及洗衣和干洗业(Institute for Energy Technology, 1998)。

欧盟委员会的“工业自愿协议中公司的能源对标”项目开发了一个自动化的计算机系统,允许公司在能效上与同行业中的最佳企业做对比 。该项目集中在三个工业部门:烘焙、啤酒和奶制品(EVA, 2001a, b, c)。每个部门中的各个工厂以生产、收入、具体能源消耗 (生产每个单位实体所用的能源)和其他几个指标进行对标。

在荷兰,对标是“对标协议”中的关键组分,参与的大型高耗能企业同意要成为世界上最高效率的地区之一(地区的定义是生产能力与荷兰类似的地理区域)或置身于世界上前10%能效最高的工厂中 。工业企业每年至少消耗能源0.5 千万亿焦耳(PJ)才能参加该协议。企业承诺最迟在2012年以前成为世界能效的领先者之一。政府保证参与的企业不受制于政府其他控制二氧化碳减排或节能的政策和不会向他们征收新的能源税。参与的企业需建立一个能效计划来介绍将如何实现他们的目标。

对标值按以下建立:

1) 最高效率的地区。为了与世界上其中一个效率最高的地区中类似的工厂作比较,需识别在荷兰以外的在工厂的规模和数量上与荷兰相似并达到国际最佳标准的地区。然后明确在这些地区中类似工厂的平均能效。对标标杆就是最高平均值的地区中的平均能效。

2) 前10%。为了成为世界上能效最高的工厂中的前10%,必须确定荷兰以外的类似工厂的能效。将它们根据能效水平排列。对标标杆就是前10%工厂的能源强度。

如果不可能使用以上介绍的两种分析方法,则需确定荷兰以外的最佳工厂的能效,并且将对标标杆定在比该工厂的能效低10%。公司可以提供关于他们的特殊情况的资料来支持使用不同的百分比。对标委员会在接受独立机构的建议后再确定该要求是否有充足的支持。在设定对标值时,也要考虑到2012年所预期的能效改善。而且每隔四年必须重新确定世界领先者。每个个案都要做到这样是不可能的。例如,如果涉及一个独特的工艺流程或如果外国的工厂不想参加对标,那只有采用最佳实践的方法来确定世界领先者。有六家发电企业和97家工业公司共232个设施签署了对标协议。这些设施的总计能耗是1060 千万亿焦耳 (PJ)并且代表了全国94%的工业部门能耗和100%的电力部门能耗(Commissie Benchmarking, 2002)。

美国的工业“能源之星”计划是美国政府实施的一项自愿项目,旨在帮助制造企业通过优越的能效来保护环境。该项目有将近600个来自各行业的企业参加。这些参与企业可以享受能源管理的资源、交流的机会和包括具体工艺流程和实用的能效措施的具体行业能效指南。除了这些资源之外,工业能源之星计划还发展了一种对标工具用来测量一个制造厂的用能效率与其他在美国的同行业工厂相比较的状况。这种具体行业的能源衡量标准指数(EPI)工具根据企业的能源利用情况排列顺序,并考虑到同行业工厂之间的区别将影响能源使用的活动和因素统一化。工厂和公司的能源管理人员输入工厂的关键运行状况就可得到他们的能源绩效或效率的百分数得分。输入的包括了各种类型能源的用能量和设施的年产量。当数据上许可时, EPI有可能将能源与工厂的产量相联系以单位产品来计量。得分按1到100,代表了工厂相对于在美国同行业中类似的营运的排位。 EPI帮助企业评估他们的设施的目前效率,使他们明确需优先调拨资源进行改善之处并追踪进展情况。目前EPI的对标工具可使用在汽车制造、水泥、容器玻璃制造、平面玻璃制造、冰冻炸薯条加工、果汁加工、炼油、制药和玉米加工等企业 。迄今有71个工业设施使用EPI工具取得了能源之星标识 。这些设施在美国的分布如图9所示。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的节能办公室(OEE)提供了两个指南,《能源绩效对标》-公司与本行业的平均值比较它的实际能源强度;《最佳实践对标》-公司与同级中的最佳相比较 。OEE开发了能源计算器以协助公司明确他们的设施中各类燃料的能源利用情况 。一旦计算出能源强度,设施可以与OEE出版的设施能效标杆比较,包括水泥、鱼和龙虾处理、液体牛奶、采矿(露天矿和地下混合矿)、炼油、钾盐、纸浆和造纸行业 。

衡量标准

工业能效对标的衡量标准是开展绩效对标或最佳实践对标企业的数量。企业因对标而取得的能效改善也可作为绩效衡量标准。

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温室气体的减排潜力可以通过自我绩效对标来确认,或者通过同行与同行的对比。有巨大节约潜力的部门或工艺流程可以通过有效的能效措施和技术来解决。以下五个案例分析进一步提供了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细节。

挪威的工业节能网络的乳制品业参加者的节电潜力如图10所示,它为乳制品业提供了对标的结果,对几家公司(由5位数字编码识别)在1996年, 1997年和1998年生产每公升牛奶所用的电量(度)进行比较。使用这种对标,公司能将目前年份的用电与他们以前年份的用电相比较,并且可以将自己与其他牛奶生产商相比较。

荷兰“对标协议”计划期望在2012年的节能达到95千万亿焦耳(PJ),可减排大约5 百80万吨二氧化碳(MtCO2) (Commissie Benchmarking, 2004)。

要取得EPA的能源之星标识资格,工业设施用能表现必须达到在所有美国工厂的前25%水平。前17个取得EPA能源之星标识资格的设施的实际用能与如果设施处在美国的平均(50%)水平的区别相当于每年1百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Boyd et al., 2008)。

6 信息传播

政策描述

有强有力的工业节能计划的国家通过各种技术信息资源包括能效数据库、软件工具和专门的工业或技术节能报告来提供能效机会的信息(Galitsky et al., 2004)。

第6篇:水泥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碳关税;低碳产业;贸易壁垒

[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0-0034-03

作者简介:殷贵林(1980-),男,重庆人,池州学院经贸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

一、碳关税的含义

碳关税(Carbon Tariffs)是指以欧美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某些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业产品,如钢铁、水泥、焦炭等,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自然环境,拟对相应进口产品的生产国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其中规定,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具体措施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目前除美国外,法国、加拿大等国也正在酝酿开征碳关税,其中法国只针对国内产品征收。基于世界经济衰退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双重危机下,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以此为契机,着力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试图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早日摆脱经济衰退带来的困扰;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征收碳关税,设置新的贸易壁垒,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因此,各国拟实行的碳税政策将给我国出口带来深远影响。

二、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征收碳关税的原因

(一)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在纺织品、机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相对于发达国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些产品大量出口到发达国家后,给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为早日摆脱经济衰退的困扰,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对进口的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征收碳关税借此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张建平(2009)认为征收碳关税不仅可以获得高额财政收入,减少贸易赤字,同时可使该类产品进口量减少,并迫使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降价,美国将能以更低的价格进口,获得更大收益。刘方斌(2009)认为一些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凭借先进的环保技术,利用国际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通过刻意提高碳关税等贸易关税和环境标准等非关税手段,阻碍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保护本国市场,这实际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李静云(2009)认为奥巴马政府推行碳关税,也是为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形成制衡。黄应来、黄颖川(2010)认为碳关税一旦实施,将成为某些国家狙击“中国制造”的利器。

(二)打造新型环保产业,重塑全球经济领导地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欧美等国均陷入经济衰退,为早日摆脱危机,欧美等国都在积极寻找新的产业支撑点。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诸如新能源、节能、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等新型环保产业无疑将成为全球未来的主导产业,美、欧借此积极打造新型环保产业,以重塑全球经济领导地位。

黄应来、黄颖川(2010)认为欧美经济体为了加速从危机中恢复,难以依赖传统行业加以推动,因而需要打造新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绿色能源产业集群正是最佳选择,而碳关税无疑是推动其发展的有利手段之一。秦毅(2009)认为美国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借碳关税之名,一方面,可以完成美国国内碳排放产业革命,成为全球这一产业的规则缔造者和定价权控制者。陈晓晨(2009)认为从中长期角度看,奥巴马政府试图以绿色产业带动经济复苏,在危机过后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碳关税可以说是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备选手段。

三、碳关税的本质

对于碳关税的本质众说纷纭,普遍认为该举措是美、欧借环境保护之名,设置的新型贸易壁垒,违背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张建平(2009)认为碳关税本质上是绿色贸易壁垒新的表现形式,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延伸。李北陵(2009)认为碳关税不仅不可能真正抑制碳排放,反而会在事实上增加贸易壁垒,与WTO现行规则产生直接冲突。苏南(2009)认为从本质上讲,碳关税是一种贸易壁垒。崔凡(2009)认为各种“隐性”的贸易保护措施已被悄无声息地推到前台,其中就包括征收碳关税。碳关税的征收逻辑是认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由于在本国生产时排放了二氧化碳,因此发达国家认为其产品生产过程“牺牲”了共同环境,因此要向其征收补偿税款。白明(2010)认为许多国家特别是近年来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达国家,以限制碳排放为名征收碳关税有可能成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借口。王海宁(2009)认为部分发达国家提出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做法,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吴力波(2009)认为碳关税纷争的核心在于,美国认为这是利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采取的措施,而中国则认为碳关税是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也违背了WTO关于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

四、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严重阻碍我国对外出口

美国、欧盟是我国产品出口的两个最大市场,2009年我国对美出口额为2208.2亿美元,对欧盟出口2362.8亿美元,美、欧市场出口额占我国全年总出口额12016.6亿美元的35.4%,可见我国的出口产品对欧美市场的依赖非常严重。一旦美国和欧盟对我国相关产品开征碳关税,将无疑会增加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其在欧美国家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导致相关产品出口量的大幅下降。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美国和欧盟国家全面征收碳关税,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量可能下滑21%,这对我国来说将无疑是一巨大打击。

张业军、吕勇(2009)认为目前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产业占据了我国出口市场一半以上的比重。作为“高耗能产品”品类之一,2008年我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1528.6亿美元,约占我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61.%。如果开征碳关税,短期内必然会对上述行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二)相关产业将受沉重打击

一国的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即重化工业阶段,此阶段是一国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阶段。而美、欧等发达国家已经跨越了这一阶段,随着近年来美、欧不断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欧征收碳关税无疑将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沉重打击。

张业军、王海宁等(2009)认为美国对进口企业的碳排量征税将会对我国的制造类出口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新的挤压和倒逼机制。由于我国制造业起步较晚,科技含量不高,征收碳关税将导致成本增加,市场空间会进一步变窄。刘方斌(2009)认为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各产业的发展而言,总体的效果是弊大于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由于我国包括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内的高含碳产业受到冲击较大,从短期看碳关税必然导致这些行业困境加剧。

(三)严重影响国内就业

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随之就业压力变大,如果我国的制造业产品出口遭受打击,将造成制造产业工人的大量失业。

张业军、吕勇(2009)认为由于征收碳税,能源成为一种更昂贵的生产要素,这将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将会相应减少生产。按照10美元/吨的标准征收碳税,征税后国内生产总值短期将下降0.9%。假设资本要素价格不变,就业率将下降0.8%,大约为460万失业工人。黄应来、黄颖川(2009)认为碳关税的征收除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外,还将对我国就业、劳动报酬以及居民福利造成负面效应。碳关税的征收无疑将极大地增加我国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削弱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国内就业。这一点可以从欧美对我国的太阳能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导致我国光伏企业大面积倒闭,大量产业工人失业中得到印证。

五、应对碳关税的具体措施

(一)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长期以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依靠高能耗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必然没有出路。无论是出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还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沈晓悦(2009)认为我国要顺应国际潮流,以碳关税为契机,加速转变长期以来沿袭的以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为代价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加速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这也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政治、经济、环境、外交全方位制高点,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步骤和措施。

李伟(2009)认为为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必须在反对霸权行径的同时,把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作为应对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关键。所以,为了把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就必须未雨绸缪,积极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二)积极参与国际相关规则的讨论和制定

应对碳关税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利用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讨论与制定,取得主动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沈晓悦(2009)认为我国应尽早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利弊分析,参与国际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争取主动。李佳鹏(2009)认为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研究,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适时提出有利于自己的新主张,通过国际协调机制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张建平(2009)认为要通过国际谈判、协商和协调,将气候变化和征收进口碳关税作为不同领域的问题分别通过谈判加以解决,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为有利的发展时机与发展空间。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应该利用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加强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中,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权益。

(三)结成反碳关税联盟争取国际舆论

从一国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一国的产业发展需要经历农业、轻工业、重化工业、服务业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其中的重化工业阶段就是以生产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产品为主要特征。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也曾经历过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业时代,与之相对应的是广大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由于工业发展起步晚,刚刚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也就是说广大发展中国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处于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

李静云(2009)认为国际社会必须认清国家间“发展不同代”的事实,以发达国家现有的低碳经济水平作为标尺,衡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碳减排的实际成效是极不公平的。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我国有必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结成“反碳关税联盟”以争取国际舆论,共同反对欧美国家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企图。

六、结语

总之,随着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发达国家为了应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产品的竞争,欲以环保之名设置多种贸易壁垒,碳关税即是其中之一。虽然碳关税尚未尘埃落定,2020年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是否实际征收,征收的幅度和范围究竟有多大均不可知,但是这已经给我国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一旦实际征收,对我国经济无疑将带来沉重打击,届时会连带出现诸如经济衰退、失业率升高、部分高能耗产业严重亏损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诸如碳关税等各种新的贸易壁垒形式,我国应提前谋划、提前应对,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到国际贸易谈判,各方面的措施一定要制定详细,避免仓促应战。

[参考文献]

[1]陈晓晨.碳关税:中国如何应对?[N].第一财经日报,2009-06-15(A13).

[2]沈晓悦.怎样应对碳关税?[N].中国环境报,2009-08-27(2).

[3]张建平.撕开碳关税华丽的外衣[N].中国能源报,2009-07-13(A01).

[4]李北陵.从贸易保护看碳关税征收[N].中国工业报,2009-07-13(A02).

[5]张业军,吕勇.碳关税传导效应或冲击中国制造业[N].中国经营报,2009-07-13(B06).

[6]刘丽娜.征收碳关税背后的玄机[N].中国国门时报,2010-01-04(6).

第7篇:水泥行业报告范文

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报告范文5000字【1】

一.实习目的意义:

认识实习是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基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通过实地参观,使我们通过实践对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和施工体系进行考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的基本知识,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以老师帮我们找的建筑工地为主,我们对工地进行了参观,了解了工程施工和管理的主要流程,认识建筑材料,建筑机械,施工技术并且熟悉工程管理制度,更为将来从事工程施工和管理打下实践基础。

二.实习内容

1. 认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机械。

2. 了解某些结构的施工工艺。

3. 观看建筑施工过程。

4. 辅导老师讲解理论知识。

5. 了解鸟瞰图的表达内容,初步掌握阅读鸟瞰图的方法。

三.实习时间

20xx年6月

四.实习地点:

山东省临沂市青岛理工大学(临沂)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县城颜真卿公园

五.实习成果:

现将实习成果汇报如下:

星期五下午上完课,老师组织全体同学分为三组进行认识实习。地点是本校区新建图书馆及正在建设中的宿舍楼和学生餐厅。老师首先为同学们讲解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并要求同学们在进入施工现场后要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实习项目1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图书馆

1)工程概况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位于山东费县红色革命老区。学校为了满足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追求,决定建造一座多功能图书馆,包括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等现代化设施。目前已竣工,内部正在装修,该图书馆由华通路桥建筑公司承建,为七层框架结构。

2)相关知识 知识点1:框架结构

内部间隔墙很少,间隔的主要方式以透明玻璃为主,显示出空间的开阔,也从中可以看出框架结构的一些特点。主要的特点有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知识点2:防水材料

在楼顶我们看到了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冷底子油,之前曾看过有关做防水的视频,老师也讲过用火烘烤卷材可以使卷材与楼面紧密结合,防止卷材鼓胀影响防水效果。在铺贴防水卷材时还需上翻250mm或300mm,这样可以使雨水顺着天沟排到排水管道中,防止雨水顺着接缝回流到卷材下面。这也就是我们在《房屋建筑学》中学的泛水。在课堂讲解屋面防水时老师还提到过后浇带的概念。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倒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实习项目2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宿舍楼

1)工程概况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学生逐年增多,为满足在校学生住宿情况,学校将在12号楼西建宿舍楼,该宿舍楼属于砖混结构,由华通路桥建筑公司承建。

2)相关知识

知识点1:煤渣环保砖

所用的砖属于煤渣环保砖,是以煤渣为主要原料,掺入适量石灰、石膏,经混合、压制成型、蒸养或蒸压而成的实心煤渣砖。在砖缝中我看到有几个很小的木楔,老实说这是在安装木门框时固定门框用的。因为木头的拔钉性比水泥和砖石的好,有利于门框的稳定,所以在这用来保护砖因外力碰撞而导致整体的稳定性。实习中我们看到的墙体一部分都是用空心砌块砌成的,推行使用空心砖是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是工程中的需要,空心砖有隔热、隔声、质量轻、可以节省材料等优点。

知识点2:梁的分类

梁按其在结构中的位置可分为主梁、次梁、连梁、圈梁、过梁等。门窗洞口上的横梁,支撑洞口上部砌体传来的荷载;传递荷载的窗间墙。常用形式:砖砌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圈梁: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设置圈梁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示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在地震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有:增强纵、横墙的连结,提高房屋整体性;作为楼盖的边缘构件,提高楼盖的水平刚度;减小墙的自由长度,提高墙体的稳定性;限制墙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

实习项目3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学生餐厅

1)工程概况

学校不断壮大,人数逐渐增加,为了考虑学生用餐情况,学校决定将学生西苑餐厅扩建为两层框架式结构,由华通路桥建筑公司承建。

2)相关知识

知识点1: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

关于钢筋混泥土结构裂缝原因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则低得多, 钢筋混凝土结构往往是带裂缝工作的。裂缝就其开裂深度分为表面的、贯穿的;就其在结构物表面形状可分为网状裂缝、爆裂状裂缝、不规则短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斜裂缝等;裂缝按其发展情况可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能愈合的和不能愈合的;裂缝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荷载裂缝和变形裂缝。荷载裂缝是指因动、静荷载的直接作用引起的裂缝。变形裂缝是指因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湿度变异、膨胀、收缩、徐变等变形因素引起的裂缝。

知识点2:钢管脚手架的分类

中国现在使用的用钢管材料制作的脚手架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承插式钢管脚手架、门式脚手架,还有各式各样的里脚手架、挂挑脚手架以及其它钢管材料脚手架。从其材料和构造情况来着手,并可将其大致划分如下: 按杆件的材料分类,可分为

1)单一规格钢管的脚手架。它只使用一种规格的钢管,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只使用Ф483.5的电焊钢管。

2)多种规格钢管组合的脚手架。它由两种以上的不同规格的钢管构成,如门式脚手架。

3)以钢管为主的脚手架。即以钢管为主,并辅以其它型钢杆件所构成的

脚手架,如设有槽钢顶托或底座的里脚手架,有连接钢板的挑脚手架等。

实习项目4

费县县城颜真卿公园

1)工程概况

颜真卿公园古建部分是费县第一批仿古建筑群,分为鲁公阁、颜真卿纪念馆、颜真卿会馆等建筑内容,此建筑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湖北古建园林公司承建,建成后将成为广大市民品味真卿文化的好去处。

2)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1:仿古建筑的特征

对于何谓仿古建筑,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仿古建筑指在建筑形式上较忠实地模仿传统建筑,并保证建筑外观基本,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其结构、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均反映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近现代的建筑作品。仿古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取一定的措施达到本质效果。目前,很多人觉得有些传统建筑的形象表现在新建筑上,就认为是仿古建筑。到底怎样的建筑才算是仿古建筑,我们有必要对其作一个定性说明。

1)建筑单体须存在传统三段式构图,即台基、屋身、屋顶,并且主体建筑的屋顶为传统形式。

2)三段式立面比例须接近传统建筑比例。

3)立面外观上不同程度地体现传统建筑结构及装饰风格,或有木隔扇门窗、或有斗棋挑檐、或有雀替挂落、或有彩画灰塑等。

以上三条缺一不可,我们不可将带有一点传统色彩的新建筑,或在传统建筑风格上创新的建筑称为仿古建筑。

六.报告总结:

我们所学的专业属于土建施工类,相近专业是基础工程技术,拓展专业有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实际工作技能,熟悉现场施工、资料整理保管,适应建筑施工现代化生产所需的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设计等方面的管理型人才。培养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建筑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从事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这正是我们所要了解的。

整个实习过程虽然时间少,但收获是不少的,自己的所学和今后的工作实际还是有差距的。这次实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接触到了许多之前不曾了解的东西。许多知识都是以前在书本上所学不到的,同时课本与现实也是有差距的,课本中所写的各种规范,规则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都被埋没了。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我增强了实践能力,离开了书本,切身来到工地才真正感受到实习的必要性,也使我认识到基础知识的不扎实。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我们这个专业很有探索发展的余地。实习中我看到了建筑材料的不必要浪费,这一方面与工人的节约意识有关,一方面也与监管人员的统筹管理有关,如果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那么或许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利益。另外,施工现场内外堆放着一些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堆放既不美观又污染环境,能否将这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也是我们可研究的一个问题。总之,目前,我认为很多工程在施工管理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探索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工作后将其运用进去,至少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应该具有秉承严谨的工作作风,今后必将能够做出优良的工程。

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报告范文5000字【2】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对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有较深刻的了解;

2、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入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

3、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4、通过工作和劳动,了解房屋施工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生产技术技能;

5、认真按时完成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布置的实习和调研工作;

6、对组织的专业参观、专业报告都要详细记录并加以整理;

二、实习概况

1、建筑行业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施工作业中,人际关系极为重要。人际关系良好,才能处理好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问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在施工单位,几乎所有的人都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尽管如此,大多数都不知道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甚至相当多的人错误的认为拍马屁、讲奉承话、请客送礼,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报告。其实,处理人际关系的决窍在于你必须有开放的人格,能真正的去欣赏他人和尊重他人。从人际关系谈论施工队伍的选择。

施工队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影响项目经理经济利益的多寡。一个好的施工团队可以相互协调好各项工程,同样一个不好的施工团队却能将一个完美的工程弄得一踢糊涂。据我观察思考,对我们实习的工地初步了解,该施工团队协作方面非常良好,从现场的施工可以明显的看得出,各施工班组,各位工人相互协调的很多,遇到问题,群策群力,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解决。因此,在现场施工中,人际关系极为重要,这也是我这次实习完的思考。

2、施工经验的重要性。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报告。

实习之后,我学懂了一句话:如果一起做一件事,一个是做了十年这件事而比较愚钝的人,另一个则是在这个领域毫无经验的极为聪明的人,毫无疑问的是前者肯定会优胜。其实每个人是否聪明,并非看那个人第一次做一件事是否做得好,而是看他经过第一次之后得到了经验,改变的是什么。始终都是那一句,人一定会跌倒,然后,必须总结到为什么会跌倒,然后下次拒绝再次犯同样的错误。经验是每个人做完一件事之后都会得到的东西。问题是,如何去利用得到的经验,而获得更好的结果。

我自问,本人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和掌握一般,但优点是,能够在经验中获得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改进。相反,一位和我比较熟的人兄最大的缺点就是不懂得总结,拒绝承认跌倒是因为自己的问题,从而没得到任何有利于自己的经验,然后下次继续跌倒。在施工作业中,这种现场经验极为重要,从我实习分析认为,一名土建工作人员,做一个工程能否做得好,能否成功,其中的成因会很多,包括有本身个人的iq,对事情的专注等,更重要就是对事情的熟练程度,其实也就是施工现场经验。

三、施工现场的实习收获

整个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了钢筋工程、模板工程。以下将分别总结我在实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我参加的工程。

1、认识钢筋工程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骨架,依靠握裹力与混凝土结合成整体。钢筋工程乃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三大工程之一。

钢筋的分类一般可以按生产工艺的不同,直径大小,钢筋的强度进行分类。生产工艺与一般可分为热扎钢筋,冷扎钢筋,冷拉钢筋,冷拔钢筋。按不同的直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钢筋: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5mm等。在强度上钢筋可分为hpb235、hpb335、hpb400、rrb400级钢筋。其中hpb235、hpb335为最常用的两种钢筋。

工程中钢筋往往因长度不足或因施工工艺的要求等必须连接。所以钢筋的连接在钢筋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2、认识模板工程。

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成型施工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所说的模板其实包含了两部分,其一是形成混凝土构件形状和设计尺寸的模板:其二是保证模板形状,尺寸及其空间位置的支撑系统。模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混凝土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侧压力作用下不破坏,不变形。

支撑系统既要保证模板的空间位置的准确性,又要承受模板、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因此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在上荷花载的作用下不沉陷,不变形,不破坏。模板在材料与种类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一般可分为本模板、钢模板、胶合板,本工程多数使用钢模板,这样比较不容易变形。

模板的作用便是在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刚从搅拌机中拌和出来的混凝土呈液态,需要浇筑在与构件形状尺寸相同的模型号内,这样砼凝结硬化之后,才能形成所需要的结构构件,模板就是使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成型的模型。

模板的支撑系统是保证模板面板的形状和位置,并承受模板、钢筋、新浇筑混凝土自重以及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模板的垂直支撑主要有散拼装的管支架,可独立使用并带有高度可调装置的钢支柱,及门型架。模板在安装之前,还需进行模板的设计计算。常用定型模板在其适用范围内一般无需进行设计或验算,一般比较有经验的包工头和工人都懂得怎么安装。但对一些特殊结构,新型体系的模板或超出适用范围的一般模板,则应进行设计或验算。例如大的承台,塔吊基础等,否则很容易胀模。

四、生产实结

在公司实习四周的期间里,对我来讲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工地现场施工员、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之下,以及自已的努力积极参与工作,让自己对整个基础的做法,标准层的施工有了深入的了解与掌握。而且对整个土木工程的各个方面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从实际施工中丰富自已的理论知识。整个实习的过程时间 虽短,但让自己知道了如何当一名好的技术员。整个实习的过程也让自己发现了自己理论知识上的不足,也让自己为以后的学习充满了动力。工地虽说是苦了点,但也让自己明白了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短短三天的实习生活中,让我学会了不少东西,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当我摆正自己的心态,从初涉社会工作的被动状态转变到开始适应社会的主动状态,以放松的心情,充沛的精力重新回到紧张的学习工作当中时,我忽然有种这样的感受:短短一个月,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固然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途径,但是多一些实践,畅徉于实事当中,触摸一下社会的脉搏,给自己定个位,也是一种绝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选择。

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报告范文5000字【3】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淮安市青浦区,工程名称为河畔花城广场,承建单位是泰州华夏集团,设计单位是上海大境设计院,房开公司是xx金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总面积是45600平方米,规划面积1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楼盘5栋,其中包括中高层、小高层几种类型的建筑群体。

实习内容:

1.熟悉有关设计图纸,学习施工企业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管理文件,掌握其实际实施情况。

2.参加主要工程如基础工程、钢筋工程、模版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工作,掌握其施工方法。下面对各项内容作简要的总结。

一:基础工程

工程的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方便,占用施工场地小,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可全面展开施工,缩短工期,造价低等优点。人工挖孔灌注桩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黏土、亚黏土、含少量砂卵石的黏土层。可用于高层建筑、公用建筑、水工建筑做桩基,作支承、抗滑、挡土之用。对软土、流砂、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大的土层不宜采用。

我们到工地的时候,已经开始人工挖孔。我们先在资料室里看了关于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和必要的水位地质资料,以及桩基础的结构施工图、地下管线地布置、桩基础所用建材资料和施工桩基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然后才到工地上观看孔桩的施工。

孔内设应急爬梯,供人员上下井;施工人员进入孔内必须戴安全帽;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足够的安全措施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孔桩护壁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圈,每挖下一米九浇筑一段护圈。采用直径为6mm的钢筋作骨架。修筑钢筋砼井圈护壁应保证:护壁的厚度、配筋、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每节护壁在当日施工完毕;护壁模板在24h后拆除;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以防造成事故。挖至设计标高时,孔底不应积水,终孔后应清理好护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残渣、积水,然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封底和灌注桩身砼。

挖孔桩的同时,就制作钢筋笼并验收。接着就吊装钢筋龙进入已经挖好的孔桩进行安装。钢筋笼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前需再检查孔内的情况,以确定孔内无塌方和沉渣;安放要对准孔位,扶稳、缓慢、顺直,避免碰撞孔壁,严禁墩笼、扭笼。应该特别注意钢筋笼的标高,到达设计位置后应采用工艺筋(吊筋、抗浮筋)固定,避免钢筋笼下沉或受混凝土上浮力的影响而上浮。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为无护壁时70mm、砼护壁时35mm。保护层用水泥砂浆块制作,当无砼护壁时严禁用粘土砖或短钢筋头代替(砖吸水、短钢筋头锈蚀后会引起钢筋笼锈蚀的连锁反应)。垫块每1.5-2m一组,每组3个,每组之间呈梅花形布置。保护层的允许偏差为10mm。在灌注砼前,应进行清孔工作,要求孔壁、孔底必须清理干净,孔底无浮渣,孔壁无松动。

接下来就是混凝土的浇注与养护。

二:钢筋工程

各种钢筋在运进场地之前要验收,要有质保单,并要求作力学性能试验和焊接试验,合格后才能启用。各种钢筋加工机器如钢筋冷拉机、调直机、切断机、弯曲机、电弧焊机、电渣压力焊机等都必须运到工地上。

钢筋制作之前必须通过施工图纸得出钢筋加工表,以便以后进行钢筋的各种加工。

我们首先看熟施工图纸,结合《建筑施工》课中的理论知识,了解钢筋的下料。改用直径为多大的钢筋,在什么地方截断等等。钢筋切断时,应根据钢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钢筋的配料长度按1㎝中心线计算,180度的末端弯钩按设计长度加3.5d加平直长度。箍筋的下料尺寸按箍筋内口尺寸计算,另加二个弯钩及直段尺寸。钢筋在加工之前必须进行除锈工作。

钢筋笼制作严格按设计加工,主筋位置用钢筋定位支架控制等分距离。主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箍筋或螺旋筋螺距允许偏差20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mm;钢筋笼长度允许偏差50mm。

加颈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以加强对钢筋笼的箍子作用,且不会增加施工难度,主筋一般不设弯钩。钢筋的绑扎,底层基础钢筋的绑扎首先要放样,每一跨度里钢筋的接头数只有25%,即4根钢筋里只有一个接头,另外,接头要尽量放在受压区内。

钢筋笼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前需再检查孔内的情况,以确定孔内无塌方和沉渣;安放要对准孔位,扶稳、缓慢、顺直,避免碰撞孔壁,严禁墩笼、扭笼。

注意钢筋笼的标高,到达设计位置后应采用工艺筋(吊筋、抗浮筋)固定,避免钢筋笼下沉或受混凝土上浮力的影响而上浮。

在钢筋的吊装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以免钢筋笼变形,而给以后的工作带来麻烦。

三:模版工程

本工程模板采用木模,木模应保证下料尺寸准确、拼缝严密,保证砼不漏浆。木模底部加固可采用在埋木条的方法,底部挡木用铁钉固定,采用此方法简单可靠,容易保证砼不跑模。

模板安装时,要保证其平整度和垂直度,模板支撑系统必须有足够的稳定性。模版的支撑采用钢管支撑。

砼浇筑前24小时应对模板淋水,并用海绵条及三夹板堵缝,以免漏浆。

模板的拆除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并在砼施工时,留置试块,标准养护,作为拆模的依据。砼若未达到强度要求,不得提前拆模。

模板安装前的基本工作:

放线: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墙轴线,平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各条轴线。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中心线和边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用水准仪把建筑水平标高根据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模板垫底部位应预先找平,杂物清理干净,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或混泥土成形后烂根。

工长事先确定模板的组装设计方案,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

模板应图刷脱模剂。还有好多注意事项,我在这就不列举了。

支模与拆模:

支撑底端地面应平整坚实,使用木楔调整高度时,调整高底的木楔要钉牢,木楔不宜垫得过高。支模承重架应严格检查,发现严重变形,螺栓松动等应及时修复。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传送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用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扔。脚手架的操作层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超载的材料。交通过道应有适当高度。工作前应检查脚手架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拆除模板应经施工技术人员同意。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停工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

拆模前,作业区周边及进出口应设围栏并加设明显标志和警告牌,重要通道应设专人看管,严禁非作业人员进人作业区。垂直运输模板和其它材料时,应有统一指挥、统一信号。拆模的顺序应按自上而下,从里到外,先拆掉支撑的水平和斜支撑,后拆模板支撑,梁应先拆侧模后拆底模,拆模人应站一侧,不得站在拆模下方,几人同时拆模应注意相互间安全距离,保证安全操作。

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运到指定的地点集中堆放或清理归垛,防止钉子扎脚伤人。

四:混凝土工程

在钢筋工程和模板工程做完之后就是混凝土工程了。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通过计算算出混凝土的水灰比,及各种成分的配比关系。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

2.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泥凝土的标准差。

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 (3)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 (4)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我们以28天强度为准,为施工简便和质量保证,我们一般做7天试块等,以对混凝土强度尽量根据其龄期测定其发展,以明确确定其质量。

混凝土制作出来的同时就开始做混凝土试块,养护28天送到相关单位进行试验,以测定按计算出来的配比生产的混凝土是否合格。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送到浇注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水泥流失及初凝等现象,混凝土运道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

混凝土的浇筑要分层浇筑,浇筑层厚度不大于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的有效作用长度,浇筑墙,柱混凝土是利用控制杆来控制浇筑厚度。

混凝土浇筑后要在初凝前振捣,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时要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不得有漏点。每一插点的振捣时间待混凝土表面返出浆,不在显著下沉,不在出现气泡来终止此次振捣。

混凝土浇筑时尽可能的连续浇筑,否则须留置施工缝,一般情况下,柱的施工缝宜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梁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板的施工缝当为单向板时宜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当有主次梁时板的施工缝宜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特殊情况按设计进行,但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柱子混凝土浇筑前底部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柱子混凝土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45cm,振动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梁、板混凝土浇筑时边浇筑边振捣,振捣完毕,用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抹子抹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动棒铺摊在混凝土上。

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可随意挪动钢筋,要经常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预埋件的牢固程度和位置的准确性。例外,浇筑梁柱混凝土时,应搭设临时脚手架,并设防护拦,不得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使用振捣棒应穿胶鞋,湿手不得触动电器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现象,夜间施工应设置足够的场地照明和低压手把灯照明设备,混凝土浇筑时使用的溜槽或串筒节间必须连接牢固。混凝土浇筑以后,就进入了养护阶段。不能让混凝土处于爆晒状态。要使常给混凝土浇水,保证它的水化硬化反应。

小结:

在这短暂而紧张的20多天月里,生活、工作上我们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技术员和各位技术工人请教,认真完成技术员交给我们的任务,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及会议。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充分认识到了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不过是理论,与实际相差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让我明白了不能盲目地只看书本,要结合实际地工作来学习,否则的话那么就不会真正地学到东西。

课堂上学习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但是我们更需要了解现场施工的发展现状,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而这次的生产实习课程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最好的机会,我们可以把所学进行实践,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综合运在学习过程中,成功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懂得了在工作中要讲求实际效率,与别人要协调配合的工作态度,使自己真正参与其中,发展和提高了自己的工作和交际能力,这将为我们以后从事建筑工程专业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施工现场的管理远不像我们课本上学得那么简单,它不仅要求管理者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还应具备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以保证工程的进度。例外,在进入工地前,我们接受了安全教育,并在实习过程中,树立了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

在外面实习的这些日子里,通过亲身经历,对于将来我的实际的设计工作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毕业设计提供了现实资料。从而避免了在设计过程中出现设计与实际施工相脱节的现象。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时间经验对我将终身受益,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要把我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

在大学里我的专业是主攻建筑工程方面的,也就是在将来毕业之后,我会走进工地,对各种工程建设进行指挥。图纸绘画以及工程设计这些方面我在学校一直在学,可是这些方面对我来说,都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正的实践过,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是可以做的更好的,只要给我一次实习的机会。

这个暑假即将来临之时,我便开始谋划这个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想到大学已经过去了四年,而自己对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仍是一知半解,于是我便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结合自身条件,来到了一家监理单位开始了我的暑期实习活动。

初到时,我以一个初学者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所见所闻。带领自己实习的是一位花甲老人,退休后被返聘,在这家公司有很高的威望。接过他递过来的安全帽,便开始了我一天的实践活动。监理的工作就是在施工期间监督施工方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监理每天巡视工地的过程就是我学习的机会。在学校的学多是围绕书本,很难接触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以及具体的操作规范。虽然学校也曾组织大家去施工现场进行感观的认识实习,但由于人数较多,很难像现在这样一对一地讲解,将每个人的问题都解释清楚,所以我更加珍惜这次实践的机会。

此次我所实践的工地是民用住宅,对我并不完全陌生。而本次实践从基础的开挖到屋面防水,从建筑结构到施工过程,都有和以往不同的认识。在跟随监理巡视工地的过程中,我大致了解了各部分的施工过程,如构造柱圈梁楼板的浇注,抹灰工程等,而在巡视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我学习的机会。例如,在查看抹灰时,发现了表面有较多的砂眼,阴角阳角不平整等问题,这便要求施工人员注意水灰比或加强施工的工艺。从这些问题中,我便可以从起因以及解决方式中了解实际施工中的操作方式,这也弥补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空白。

施工方的施工依据是图纸,而监理监督施工质量的依据也是图纸。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接触到了两种图纸,即建筑图纸及结构图纸。建筑图纸是上大学后接触最多也是最早的图纸,因此较为熟悉,而结构图纸则从未接触过,仅有的有关表示方法的知识是课堂上老师用两个课时讲解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地学习,于是,每天在结束工地的巡视后,我都要熟悉结构图的表示方法。从图中的标注我了解了工程中我从未接触到的结构和设计。

例如,从梁下皮为板下皮这段标注中,我第一次知道了上反梁;圈梁遇过梁用圈梁代替这一设计等等。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都会虚心请教。但是图纸的表示毕竟过于抽象,如果想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就必须到工地上进行感观的认识。于是,在第二天巡视工地的过程中,我都会带着问题去看建筑的结构,以求印象深刻。渐渐的,我也能够大胆地提出一些自己的问题了。

在本次实践中我第一次直接接触到了各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如不同型号的钢筋,苯板,挤塑板除了认识材料的外观,还了解了各种材料的功能,虽然是基本浅显的了解,但为我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次的实践过程中我还了解了所学专业的就业信息。据介绍,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情况一直良好,虽然目前金融危机尚未结束,但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一直未有改变,对工民建专业人才一直保持着旺盛地需求。

造价专业人才随着国家建设的进行也一直处于较好的就业形势。但大学生就业仍有许多困难,最主要的便是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而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是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不到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刚毕业时找工作不能有过高要求,主要还是以积累经验为主。而一个富有经验的造价员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