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放射源的危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放射源的危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然而,放射源要是一旦发生意外,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不良的社会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既要利用其有利的一面为经济、为大众服务;同时也必须加强安全监管,坚决杜绝出现辐射事故,防止或者减少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人体造成伤害;现主要有以下三种防护手段,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和时间防护,我们一般会将此三种防护手段组合起来进行使用。

一、淄川区放射源的应用现状

现我区共有放射源使用单位6家,共计20枚放射源(包括IV类放射源5枚和V类放射源15枚)。其中,工业企业用源有5家单位,19枚放射源;医疗单位用源有1家医院,1枚放射源。在这6家用源单位中,除山东天健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外,其余5家单位的放射源均正常使用;山东天健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有4枚V类源Kr-85,已停产,放射源已停用。

二、放射源可能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行性分析

已与放射源使用单位签订了《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书》;且有关人员参加环保人员在岗培训,这有利于加强对辐射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和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可进一步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及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而放射源发生意外事故无外乎丢失和被盗,现存安全隐患的是山东天健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已停产,4枚V类源Kr-85已停用。要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就必须要更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的力度和频次,督促企业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各项制度管理以及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三、对确保放射源安全运行的进一步探讨

要制定例行的年度检查计划,严格规范监督检查程序,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检查辐射工作单位法规标准执行情况、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运行管理情况、规章制度制定及落实情况、辐射事件或事故应急响应和处理情况。听取被检单位情况汇报、查阅相关资料、检查辐射工作现场、填写检查表格、提出整改措施;具体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书面听取汇报。辐射工作单位进行书面汇报,内容包括:辐射工作单位历史用源情况,是否存在废旧放射源,是否有历史遗留、掩埋在地下等未经处置的废旧放射源;在用放射源情况;辐射项目环评审批及“三同时”环保验收制度落实情况;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情况;辐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

2、查阅档案。检查辐射工作单位辐射项目环评审批及“三同时”环保验收情况、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情况、辐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情况、辐射档案建立和管理情况;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的建立及完善情况等。

3、实地核查。辐射工作单位在用放射源情况;辐射监测和防护设备配置使用情况;工作场所的防护及安全设施落实情况等。

4、做好检查记录。对辐射工作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时,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要持证上岗,同时填写现场执法检查表,分别由被检单位及市、区环保部门进行存档。

四、关于下一步放射源辐射环境管理的目标及其方向

1、增加巡查频次,加大执法力度。督促辖区各涉源单位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工作,促进放射源规范、安全使用,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要进一步完善核技术应用项目的环保手续审批程序,规范辐射安全许可证发放及“三同时”验收工作,加强对辐射监管人员的法律法规、辐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3、每年组织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辐射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保障辐射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安全快速发展。

4、强化宣传教育。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强化,扩大覆盖面,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认真做好辐射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第2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放射源属于采用放射性物质制作的小型的紧凑的辐射源通称。自然或者人工活动后一些元素的自然衰变后产生了不可见射线。放射性物质即这些元素。可是在人类的活动日益丰富后,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性污染增加。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矿石、大气等之中。目前,大红山铜矿放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尽量避免放射性污染对员工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针对现阶段大红山铜矿放射源的安全管理现状,总结安全管理的经验,期望对放射源的管理工作有所借鉴,从而减少放射源事故的发生,增强群众的安全性。

一、铜矿安全管理情况

管理层放射源管理工作到位,时效性高。公司认真制定了《大红山铜矿放射性同位素管理办法》,不断加强放射性同位素的防护和管理工作,保证了其使用的安全性,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办证过程进一步规范化,有效避免了辐射事件发生;严格按照放射源的管理台帐不断健全管理,公司的管理制度具有严谨性、有效性,责任基本能够落实。

管理责任分明。大红山铜矿不断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放射源管理的各环节比如使用、保存等要求各不相同,统一开展规划化管理。根据制定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将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任务、目标进一步明细分化,使矿上所有员工都参与到放射源安全体系建设中来,更加有利于监管的实施,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针对放射性同位素辐射的安全管理职责划分,大红山铜矿设立辐射安全管理小组来进行管理。由矿长负责,设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部、设备能源部、人力资源部、充填工区、物资采购供应站负责人构成管理组组员。所有员工都能够按照制度和自身责任认真工作。

管理辐射工作人员,对其要求是首先必须进行环境保护部门组织的辐射相关内容培训,在持有上岗证后才可正式上班。工作过程中,员工必须按照制度和要求提前带好个人辐射计量仪。对仪器3个月检查一次。此外,矿上还要求员工能够对放射源的构成、原理、使用、性质等熟练掌握,并且坚持一月进行一次放射源安全检查,认真记录检查结果,并上报有关异常,进行及时处理。对于放射性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工作认真负责度高,根据制度标准安装等,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

对于放射源装置和设备的管理工作,其申购要求必须在公司生产设备能源部登记备案;需要使用时也要和设备能源部进行书面交流;首先必须在持有放射性工作许可证,而且将有关设备进行验收标准后才可从事放射性工作;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检查、维修,保证其正常运行;设备的使用要严格依照规章和规范执行,做好记录的填写和交接;与此同时,加强了放射源的安全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增强了实际的保卫工作,避免了放射源的丢失、被盗、误照,避免了辐射事故的发生。放射源处于工作状态时,尽量不要接近放射源,并准确操作,规定要求不能随意对放射源和照射方位移动,若移动后造成事故则依法严惩;若在更换放射性装备时,要求将射线源关闭,更换后再打开放射源封闭块。

场所管理。将放射性标志做出并警示员工,比如在存储场所设立“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工作区域”、电离辐射等标志,并且在场所的进入区设置了有效的保护设施,设立安全防护距离,并要求必要时安装联锁,设立报警器等;在射线设备场地,要求避免不正确行为以及危险隐患发生;放射剂量要准确把握好用量;由于放射源具有潜在的危害,公司加强了多种的防护,定期将可移动的放射源给予盘存处理,保证其处于制定的位置,安全性增加;对于场所的放射源监测工作,要严谨、认真,使得检测数据信息准确、实用;每天的安全监测工作也要坚持进行,尽量将安全隐患从细小处给予消灭,检测的设施要完整、准确率高,从而能够促进放射源场所的安全;放射性工作的场地要坚持清扫,设备要干净,最大限度降低粉尘的污染;放射源被存放于专门的仓库中,装箱采用专用的铅罐。

职业健康的管理工作方面,岗前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首先要求其进行体检、职业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检查的时间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公司对离岗的要求是员工不适合从事放射工作。人力资源部还负责对辐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发现异常及时的组织核实、调查,并上报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个人剂量的监测由某个固定人员负责,监测同时做好剂量档案建立和保存工作。此外,作为人力资源部,矿还要求其必须负责辐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辐射防护法规的培训,做好取换证的工作,同时建立了培训档案,将培训资料进行保存。

放射源管理者工作。日常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资料、统计、设备、档案等,及时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做好设备登记和档案管理。在辐射检测单位来检查时,积极给予配合。同时监督员工的计量仪等安全设施佩蒂情况等,及时将个人剂量片送检并进行登记,努力做好检测管理工作。此外,还要做到账目清楚,保证帐物相符。对于放射性物品的入库管理,主要是检查包装、铅封、说明书、码放等情况。出库管理主要是放射性物品的领用,须有相关领导签字;若有借出归还的放射性物品要进行检验,保证验收合格后销账;对于维护人员要开展业务培训、学习,坚持持证上岗,监督其做好设备维护工作。

加强了安全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让安全工作真正扎根员工心中。避免丢失事件的出现,保证员工将安全使用的理念深入心中,增强其放射性污染防治防治意识,自我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增强,防止放射源的丢失产生的不良后果,避免不应发生的财产损失、健康危害等;铜矿管理者模范带头认真学习了安全管理细则,并且积极贯彻落实铜矿安全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管理档案,积极采取安全保护策略,将安全的意识牢固树立心中并能够实际应用;此外,安全管理工作还体现在安全月的丰富的活动中,比如开展了安全知识答题等,活动异彩纷呈,提高了全体职员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综合管理能力、事故隐患的识别以及整改能力、完善现场综合管理知识,大红山铜矿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部还定期组织承包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开展类似应知应会的培训项目,及时发现了承包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全体职员将安全理念深入心中,能够带头维护安全管理工作,认真操作每个环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认真履行职责,落实自身责任,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制度操作,纠正违章行为,参与一项安全事故演练,将安全生产的弦绷紧,将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筑牢安全的防线。

第3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放射源;γ射线;料位测量;输送物料称重测量;密度测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中为应对各种复杂工况,实现高温、高压、高粘度、强腐蚀、多粉尘等恶劣环境下重要参数的精确测量和自动控制,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煤炭矿山、制浆造纸等行业中广泛使用放射源仪表。作为一类非接触式仪表,放射源仪表不受环境温度、压力、物料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且兼有检测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可靠等特点,这是其它测量仪表无可比拟的。制浆造纸企业中对放射源仪表的典型应用有料位测量、密度测量、输送物料测量、纸张定量测量等。

1 料位测量

在化学机械浆生产线上,将用碱液浸渍处理过的纤维物料(木片、蔗渣、芦苇等)送入磨浆机磨解成浆是非常重要的生产步骤,而使用物料缓冲仓(图1)配合仓底部的喂料螺旋就可将这些物料均匀平稳的送入磨浆机进行连续生产。由于对缓冲仓内部的料位需要进行精确及连续的测量以实现自动控制,需要选择一种响应速度快且性能稳定可靠的测量仪表。备选仪表有称重式物位计、雷达物位计及放射源物位计等。由于仓底安装有搅拌器及喂料输送螺旋,振动较为剧烈,则称重仪不适用,而物料加入方式为从缓冲仓顶部加入,形成较多蒸汽及粉尘的混合物,将使雷达波受到严重干扰,雷达物位计也无法稳定测量。而使用放射源物位计则是较好的解决方案。

放射源物位计基于γ射线穿过物料时强度减弱的物理规律实现料位测量,当一束γ射线穿过物料,其减弱规律为:I=I0e(-uρd),式中:

I-穿过物料后的射线强度;I0-穿过物料之前射线强度;μ-被测物料对所穿过的γ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ρ-物料密度;d-γ射线通过的物料厚度。

对于一定的几何位置,经过物料的射线基本上被吸收,物料越高,闪烁晶体探棒接收到的射线越少(图1)。物料高度LH与闪烁晶体探棒输出的计数率n之间成线性关系:LH=Hmax(n0-n)/(n0-n1),式中:

n0-零点计数率,n1-满度计数率,Hmax-量程

其中n0及n1、Hmax为常量,当闪烁晶体探棒输出的计数率n值变化时即得到实时物料高度。

闪烁晶体探棒将接受的γ射线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并输送至信号处理机,而信号处理机将来自探棒的脉冲信号转换为料位显示并将4-20mA模拟信号输送至DCS控制系统,从而完成了整个测量过程。在实际使用中,放射源物位计基本上不受此工况下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很好的完成了连续料位测量的工作。

2 输送物料称重测量

在制浆工厂中,用输送皮带输送各种物料较为常见,如动力厂运送煤粉,化机浆车间运送木片等,而作为新型的物料传输计量装置,核子秤可以用于对皮带输送机物料进行动态计量累计。如图2为核子秤结构示意图,它是基于γ射线穿过被测物质时,其强度的衰减与被测介质的组分、密度及射线方向上的厚度成指数函数关系这一原理来测量单位荷重的。根据公式I=I0e(-uρd)及公式ρds=q,可得

I=I0e(-uq/s),

式中s-皮带上的物料宽度;q-皮带单位长度上的物料重量。

通过测速机构测出皮带速度v,将两个信号相乘得到瞬时流量Q,再经积分运算或累加运算得到一段时间内输送物料的累积流量W,用公式可表示为:

Q=q×v,W=∫q v dt

除用于皮带输送机外,核子秤还可以用于履带式、链斗式、螺旋式等输送机。由于其不受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物料厚度磨损等因素的影响,可在潮湿、粉尘污染环境下可靠运行。且核子皮带秤的秤体小巧,搬运及安装工作量小,其对维护工作的要求也比较少。

3 密度测量

在制浆工厂的碱回收车间,需对管道内的绿液、浓白液等介质密度进行严格控制,目前大多数仪器,介质仍要与传感器接触,造成仪器精度下降及故障率偏高,而利用放射源密度测量系统则可实现非接触及较高精度的连续测量,可以方便的安装在现有管道上且不需停工。该密度计基于伽玛射线穿过被测介质吸收后按指数衰减规律I=I0e(-uρd),式中I0、I分别为未穿及穿过介质射线强度,u为吸收系数,d、ρ分别为介质厚度和密度,只要精确测出I,I0,u,d即可测出被测介质密度。如图3为密度计结构示意图,由闪烁晶体计数器接收穿过管道的射线并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并输送至信号处理机,经运算后直接显示被测管道内的介质密度。基于以上原理,由于测量仪表与所测物料的非接触性,使得这些高腐蚀性及高粘度的介质对测量不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保证了测量的高可靠性和较低的维护率。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密度测量时,被测介质的温度变化对介质的密度有直接的影响,为追求更高的测量精度,在温度变化较剧烈时,应使用变送器内置的温度补偿功能。

4 放射源仪表合理选用

虽然放射源仪表具有非常多的优点,但如何安全合理的使用放射源仪表,使其发挥最大功效则需要从放射源仪表的选型做起。

4.1 放射源核素选择

在工业应用中,60Co、137Cs、85Kr等都是常用的放射源核素,根据不同的工况来选择适用的核素。如针对不同壁厚的容器或管道,灵敏度较高的137Cs适用于4mm以下厚的容器或管道场合,而由于60Co其γ射线能量较高则可用于厚壁容器。而从放射源核素使用寿命来说,137Cs半衰期较长(30年),而60Co半衰期仅有5.27年,在初始同等活度下,相对来说选用137Cs能够使用得更久。

4.2 放射源活度选择

众所周知,放射源所发出的射线对人体有危害,放射源活度越大对人体潜在伤害会越大,但如果放射源活度不够,也无法保证射线在穿过容器壁和物料后还保持一定的强度让检测器接收到,因此,放射源活度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所测物料的形态、密度等性质和该物料容器或管道的直径、材质厚度及探测器侧的安全防护标准等参数。如在料位计和密度计使用时,使用60Co或137Cs,活度在10mCi-1Ci不等。

4.3 探测器选择

探测器即为接收放射源射线并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根据其对射线的接收原理可分为两类:气体电离室和闪烁晶体。

气体电离室的工作原理是:惰性气体被射线照射后电离形成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变为标准信号送至主机。

气体电离室主要特点为:信号稳定,抗震性强,使用相对寿命较长,但其要求放射源活度大,且体积较大不利于安装,信号灵敏度也较差。

闪烁晶体的工作原理为:闪烁晶体被电离形成光信号,经由光电倍增管变为电信号,再经过处理后形成标准信号送至主机。

闪烁晶体的主要特点为:信号灵敏度较高,要求放射源的活度小,甚至比气体电离室要低十几倍,从而使安全性大大提高,且其体积小易于安装,不过由于晶体易碎,所以抗震性能较差。

对不同的使用工况可以根据两种探测器的特点进行灵活选择,在用于料位计和密度计时均应选择体积小、信号灵敏的闪烁晶体类探测器,用于核子秤时由于环境震动较大,选择气体电离室为佳。

第4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放疗; 调强适形放疗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妇科恶性肿瘤是危害妇女健康的重要疾患之一,其中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疾患中,放射治疗在综合治疗手段里占据重要地位,甚至是首要位置。虽然放射治疗控制或治愈了肿瘤,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并发症。多数妇科肿瘤医生只关注肿瘤的治疗效果 - 若干时间内的生存率,而对于放疗的各种并发症关注的较少。放疗并发症有时比肿瘤疾病本身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改进放疗技术是减少放疗并发症的根本办法。现将近年放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放射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放射治疗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放疗可以作为根治性手段,也可以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①子宫颈癌。放疗最早应用于此疾患,虽然早期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肯定,但是要求患者身体条件苛刻,根治性手术后一些并发症影响生存质量。放射治疗子宫颈癌适合各期患者,疗效肯定。②子宫内膜癌。强调综合治疗,主要是手术和放疗,对于禁忌手术者,放疗效果明显。③阴道癌。综合治疗中,手术治疗破坏力大,并发症严重。放射治疗要强调施源器形状,大小要个体化。④外阴癌。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前放疗用以固缩肿瘤体积,术后腹股沟区放疗可以代替高龄患者区域淋巴结清扫术。⑤卵巢癌。个别肿瘤如卵巢无性细胞瘤对放疗高度敏感,放疗或手术后放疗甚至可以治愈此症。中晚期卵巢癌,由于肿瘤累及组织广泛,放疗作为综合治疗方法之一,或作为姑息治疗方法。

2 传统的放射治疗方法

2.1 体内照射 。体内照射也称近距离照射、腔内照射。将放射源放置于肿瘤组织内或肿瘤附近实施治疗。传统方法是人工将管状施源器放在子宫腔,板状施源器置于阴道穹隆部,针状施源器插入肿瘤体内。早期多应用辐射源镭226,晚期已改进为远距离机器控制的后装放疗,操作人员使用电脑控制的多功能仪器先将无放射源的施源器比较准确地放置到位后,再将放射源通过管道送到腔内或肿瘤体内,可以使用高低不同剂量的放射能量。采用的放射源有铱192等。

2.2 体外照射 。体外照射又称远距离照射,照射野涉及子宫旁组织,髂总、髂内、髂外、闭孔、骶前等淋巴结。照射方式包括全盆照射,盆腔四野,膀胱野,腹主动脉旁等。放射源有钴60等。

3 新近的放疗技术

3.1 改进腔内照射方法减少并发症 。部分分期的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腔内放疗不是可以用任何先进的外照射所能替代的。

3.1.1 改进施源器。根据患者的解剖和肿瘤的形状选择大小、形状相适应的施源器,使射线的等剂量曲线覆盖整个肿瘤体积。每次放疗后肿瘤的大小、形状是改变的,下次插置前要重新调整施源器的大小和类型以适应各型肿瘤。阴道内的施源器以多通道柱状和充气施源器法使重点的阴道顶端剂量高于阴道黏膜,膀胱和直肠的受照剂量大为减少,放疗效果好。

3.1.2 中子后装技术。放射源为锎252,发出的快中子射线属于高传能线密度,直接作用肿瘤细胞 DNA 造成致死性损伤,该射线相对生物效应高,所需剂量射线较传统方法为低,可以对不同增殖周期的细胞同样进行杀灭。文献报道锎252Ⅲ期宫颈癌 5 a 的生存率为 70. 9%,明显高于137镢和60钴,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更显著,Ⅱ期和Ⅲ期的生存率分别为 86.2%,82.3%。

3.1.3 间断剂量率后装技术 放射源是铱192,用计算机控制高活度具有步进特点的放射源,其在腔内存留时间可以调节,达到理想剂量分布。当患者不适时能够随时移走放射源,减少了放射线暴露的危险。

3.1.4 一体化后装技术 放射源多用铱192,此技术将模拟定位机、影像传输系统、治疗计划系统、后装机治疗系统有机结合起来,连续完成肿瘤定位、数据处理、制订计划、施源器插置、后装放射治疗等操作。提高了放疗的准确性,使治疗时间缩短,正常组织器官受照剂量少,并发症减少。

3.2 改进外照射方法减少并发症 应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3.2.1 调强适形放疗原理 应用不同强度的放射线束多点交叉照射靶区体积,模拟断层扫描(CT) ,调强适形放疗产生空间不均匀的射线束,在靶位置上有一个均匀的高剂量分布。

3.2.2 调强适形放疗的设备 利用计算机网络把电子直线加速器、多叶准直器系统、CT 模拟定位系统、逆向治疗计划系统、验证记录系统、射野影响系统、活体剂量测量系统等连成一起,达到靶区和器官准确的三维定位,精确的射线剂量计算,高精确度的放疗,正常组织器官高度的减少照射。具体操作时,CT 照像与放疗时一致。靶区影像进入三维逆向治疗计划系统,利用人体模型验证治疗剂量、患者摆位、设备摆位等。如果符合治疗要求则录入磁盘,等到放疗时按计划系统执行。

3.2.3 调强适形放疗临床效果 调强适形放疗的高剂量分布区和肿瘤靶区三维形状的吻合度比常规放疗大大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提高,同时也降低了远处转移率。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受照射的体积大大减少,放疗后并发症一定减少,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比较好。用于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的治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放疗并发症。

3.2.4 调强适形放疗的不足之处 这也是放疗中的不足之处,目前影像技术还不能精确描绘出肿瘤的客观范围,由于患者不自主的内脏运动每时每刻都导致肿瘤位移,治疗时的肿瘤位置和成像时的肿瘤位置有变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杀瘤疗效的同时,也稍增加了对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其次成像和治疗时病床、患者、放射源的支架、光栅等调校都可能有误差等,都是有待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力. 外阴癌的放射治疗[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8) : 571 - 573

第5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核辐射;环境安全;探讨

中图分类号:O43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核与辐射安全干系重大

核与辐射安全事关重大,关系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实现我国核能的利用和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关注核与辐射安全的重要性,并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1.1 关系国家发展

核与辐射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核与辐射的安全也越来越重要。核与辐射事故不仅会对核设施本身造成巨大破坏,而且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关系环境保护核设施和辐射设施一旦因意外或人为蓄意破坏发生事故,将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放射性物质可能随空气流动和水体流动转移扩散,造成核设施周边大范围的放射性污染,带来极其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

1.2 关系社会稳定

由于公众对核与辐射的科学知识不甚了解,存在盲目恐惧的心理,因而事故一旦发生,恐慌、抑郁、绝望等情绪极易蔓延,可能导致自发流窜而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广泛开展相关知识普及教育、使全社会科学认识核与辐射至关重要。

1.3 核辐射的风险

核设施、核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因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引起的事故难以完全避免。一旦使用机构对放射源管理不善,会造成放射源丢失。由于核辐射不易检测,如被不知情的公众接触和使用,将造成十分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给核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带来了很大风险,蒙上了阴影。

1.4 核事故与辐射事故

核设施和辐射设施在正常运行时,人为失误和设施故障等原因引起事故的可能性虽然很小,却是客观存在的。广为人知的美国三哩岛核事故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就是由设备失效和操作失误引发的。此外,放射性废料的不当处理,医用、科研、工业企业中放射源的失控及天然放射性物质富集的矿产开发都可能对人体造成放射性损伤,形成严重的辐射事故。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闲置的核放射源中,约1/3处于失控状态。这无疑给辐射安全伏下了极大隐患。

1.5 恐怖活动的威胁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核恐怖事件的潜在风险不断增大,核材料失窃、走私,放射源丢

失、废弃都可能成为恐怖组织实现核恐怖活动的物质资源。涉及放射性物质的恐怖事件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核恐怖袭击事件更是备受重视。恐怖组织可能会直接使用其掌握的核材料、核爆炸装置蓄意破坏核设施,袭击核材料装运工具,造成较严重的核毁伤或核辐射危害,以期破坏重要目标及设施,危及人民生命安全或引起公众恐慌。当前,国内极端主义分子与国际恐怖势力都有可能制造这类恐怖事件。与核电站、反应堆、核燃料厂等相比,工业、农业、医药等行业部门对放射源与核设施的防护会薄弱得多,而且近年我国放射源事故发生也确实呈上升趋势,放射源遗失、被盗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一旦核材料和放射源被获得,社会公共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

1.6 战争风险

现代战争中,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核设施极有可能成为敌人精确打击的战略目标。在战争条件下,我国及邻近国家的核设施可能遭受打击,造成放射性物质大面积的泄漏。核物质在空气和水中的扩散极可能造成跨国界污染。另外,贫铀弹的使用也会形成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美国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使用的贫铀弹已经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局部战争将是对核与辐射安全的严重威胁。

2 提高核与辐射安全水平的措施

核科学技术获得发展和应用的前提是拥有一个高水平的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环境。由于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危害性极大,因此引起了世人高度关注。关于核安全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是时展的需要,建议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我国核安全与辐射安全水平。

2.1 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健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明确职责,提高自制指挥快速反应能力,是有效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前提。建立国家核应急组织、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应急组织和地方单位应急组织的三级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责,对全国范围内的核安全实施组织领导和管理。组织机构的落实使得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和后果管理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

2.2 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提高专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加强对核与辐射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从业人员责任心是降低核辐射风险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定期对涉核人员进行科学的技术培训与考核,使其得到充分的培训和知识更新。在此领域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完善应急专家库的管理;针对应急监测救援工作的需要,对有关专家的资料进行备案、存档和管理,以备使用。

2.3 对现有核资源进行调查,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

掌握核资源分布和现状,建立信息网络及信息系统,把握设施及辐射源的动态安全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核设施和辐射设施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数据库、应急物资存贮数据库;对我国核设施和放射源进行全面的、细致的调查,摸清在役的放射源、闲置的放射源、拟退役的放射源核素种类、活度、保存地点及其实体保护措施;建立起核资源管理信息数据库,实现计算机动态化管理。

2.4 开发和建立完善的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要预报、预控核与辐射源的突发事件,就必须建立我国自己的核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可以在发生核事故的情况下,借助于评价模型和有关的环境监测信息,将放射性事故对环境和公众的风险作出分析和预测,为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防护行动提供技术支持。以便在事故的各个时间段内,在距事故地点的所有距离范围内,对事故的后果以及各种可选择的应急干预措施作出预测和评价。

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进行前瞻性研究,建立各种突发事件模型,对现有放射源及核设施的使用和管理以及实体保护措施进行安全性评价,分析发现薄弱环节,预测可能发生的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建立相应的模型是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目的所在。

2.5 提高核与辐射安全水平

核科学技术获得发展和应用的前提是拥有一个高水平的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环境。由于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危害性极大,因此引起世人关注,关于核安全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是时展的需要。建议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我国核安全与辐射安全水平。

2.6 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健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明确职责,提高自制指挥快速反应能力,是有效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前提。建立国家级核应急组织、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核应急组织和地方单位应急组织的三级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责,使得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和后果管理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

3 结束语

随着核能与核技术的广泛利用,核与辐射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核设施与核材料在运行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失误等原因引起事故的可能性有所增大,世界范围内核恐怖事件的潜在危险也在不断增加,核与辐射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针对核安全和辐射安全存在的隐患,采取有效对策,进一步提高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的保障水平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第6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消防部队;核与辐射;辐射防护;核突发事故;放射突发事故;核恐怖事件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146-02

随着核技术的发展,我国核电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放射性物质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截止到2011年,我国已经有6个投入运营的核电站、12个在建的核电站、25个筹建中的核电站;辐射与同位素技术在食品加工、消毒灭菌、无损探伤、物件在线检测、医学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形成较大市场规模;医用加速器及医用影像设备已经形成标准化系列产品;医用微型反应堆技术已经成熟并即将投放市场;等离子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环保、化工及加工制造业;核电发展除直接带动核燃料产业链外,还带动了相关的原材料工业、加工制造业、仪器仪表业等。如此大规模的核技术应用,必然导致核辐射事故发生几率逐渐增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面对如此严峻的核与辐射形势,作为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主力军的公安消防队伍如何面对这种挑战,如何提升自身的应急处突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课题。

1 核与辐射事故的特点

1.1 危害性大

人体组织吸收辐射后,除了与组织烧伤有关的并发症外,白细胞的破坏会使受到辐射的人失去免疫力;辐射会对遗传密码造成影响,突变的生殖细胞有可能把畸形染色体遗传给后代;如果在怀孕期间受到辐射,胎儿某些细胞的染色体就会受到伤害,有产生畸形胎儿的危险。

1.2 隐蔽性强

核事故的危害主要是由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的辐射照射引起的,而辐射无色、无嗅、无味,听不见、摸不着,这些放射性物质只有借助专门的仪器才能够检测得到,直接影响到人们采取防护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放射性伤害后果可能在受照几小时、几天、几星期,甚至几年后表现出来,所以它的破坏作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1.3 社会影响大

通过国外发生的几次重大核事故对公众的社会心理影响及其所致后果的综合分析,充分证明核事故对人群的社会心理影响很大,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可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由它造成的公众社会心理影响所引起的健康危害和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损失,远比核辐射所致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要大。核与辐射事故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破坏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造成社会混乱,对政治方面及国家政权造成严重的冲击和破坏,造成重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2 核与辐射事故的类型

2.1 核突发事故

核突发事故是指核电站或其他核设施(如铀富集设施,铀、钚加工厂与燃料制造设施、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厂,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等)发生的意外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工作人员、公众受到超过或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亦即为核泄漏事故。

2.2 放射突发事故

放射突发事故包括,由于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使放射源丧失屏障,导致工作人员或公众受到意外照射;放射性物质的意外泄漏、外溢或释放,使人员和环境受到污染及人员受照;放射源或放射性同位素被误放、丢失或被盗,捡拾或盗窃放射源者将装源容器拆卸,使放射源失去屏障,造成其本人和他人受照。

2.3 核恐怖事件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跌宕起伏,我国在谋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各种矛盾亦纷至沓来,接踵出现。因此,在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下,我国近年来各种恐怖事件也明显增加,有可能通过制造放射性扩散装置、袭击核设施、制造核武器的方式制造恐怖事件,可以说这些事件一旦发生其危害和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我们应当做好防范和处置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准备。

3 核与辐射事故处置中的防护

3.1 辐射防护的目的

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救援人员及公众的健康。辐射防护的出发点是,确定性效应是有阈的,应避免发生,而随机性效应是无阈的,要限制到可接受的水平。因此可以说,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3.2 辐射防护的原则

3.2.1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原则。在进行涉及辐射的任何实践活动之前,必须先权衡其利弊得失,只有当这一实践活动对人群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远远小于个人和社会从中获得的利益时,才能认为具有值得进行的正当理由;反之,不应该采取这种实践。

3.2.2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也称可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原则,即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所有辐射照射都应该保持在可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但是过于要求低的辐射,必将提高防护费用,而带来好处的只不过把已经很低的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再降低一点,这样不能认为是合理的。从最优化原则出发,应该这样选择,首先把辐射降低到一点水平以下,然后在有可能做到的情况下把必须的照射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一直到为降低单位集体剂量当量所花费的代价抵不上因减少危害所带来的好处为止。

3.3 辐射防护方法

辐射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外照射是体外的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主要是γ射线的照射。内照射是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而造成的照射,主要是食入、吸入或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内的α核素和β核素。照射方式不同,其防护方法也不同。

3.4 辐射防护装备

核辐射的危害巨大,因此在处置此类事故时我们应进行严格的防护。对于处于安全区域的救援人员以及疏散出来的群众,可以佩戴防尘口罩防止吸入放射性粉尘;对于处于轻危区的救援人员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口罩、护目镜、轻型防化服、铅服等,防止放射性粉尘从呼吸道、眼睛、皮肤进入人体内;对于处于重危区参与事故处置的人员应着空气呼吸器、铅服、全套防核服、核生化防护服等防护装备。

4 核与辐射的监测

消防部队到场处置核与辐射事故时,首先要进行侦察,通过询问知情人员,了解放射源的性质、用途、事故原因以及现场周围单位情况等,成立侦察小组,做好充分的个人防护,携带相应的仪器,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深入现场侦察情况。

5 结语

面对日趋繁重的应急救援任务,作为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消防部队,需制订核与辐射事故有效的应对处置程序,加强核与辐射应急救援专业人才的培养,强化核辐射救援装备的配备,完善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处置预案,开展相应的专业训练及演练,提高处置核生化恐怖事件的组织指挥水平和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 潘自强,陈竹舟,叶长青.核和辐射恐怖事件后果的防护及其防范[J].核科学与工程,2005,25(1):1-13.

[2] 王善强.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及其应对策略[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4,24(1):97-103.

[3] 陈,聂岁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J].军事医学,2011,35(3):161-164.

第7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电离辐射在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等直接施用于人,引起公众对“辐射防护安全”的高度关注。目前,医疗照射在公众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照射中居于首位,医学辐射的安全防护已成为辐射防护领域影响面最广的重要课题。只有掌握有关射线对人体作用的知识和防护措施,才能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1 医疗照射的概念

医疗照射是指在医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被检者或病人受到电离辐射的内、外照射。施行这种诊断或治疗的医生应加强对受检者或病人的放射防护。医疗照射从所获得的利益来衡量必须具有正常理由,既达到诊断或治疗的目的,又要把照射限制到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2 核医学辐射的特点

对病人主要是内辐射(即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产生的照射),对医务人员主要是外照射(即放射性核素从人体外发射的射线对人体的照射),但管理不当也可产生内照射,在防护中也存在重视外照射,而轻视内照射的问题。

由于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特殊分布,病人全身受照剂量小,个别器官、组织受照剂量高。

3 产生核医学辐射的危害的因素

3.1 医学辐射安全文化教育不足大多医生不会忽视与医学辐射暴露相关的危险,有些医生非常清楚放射安全的内容,在成像时考虑到了相关情况;但有些医生则不会这样,同时未接受过相关的辐射暴露训练,在为病人进行成像检查时并不常规考虑这些因素。如医生在给病人进行放射性检查或治疗时,未能满足病人“辐射有害”的知情权。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意识薄弱,对检查部位之外的正常器官未作防护措施。

3.2 患者对辐射危害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病人在成像检查时不知道辐射剂量和长期的危险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病人进行普通心脏成像检查其中有明显的辐射暴露时,他们对相应的危险性所知甚少。因此,医生对病人的辐射安全负有责任,需对病人进行辐射知识教育,使病人对自身的健康有更多的知晓。

3.3 核医学也存在一些辐射防护问题许多年来,已经有了关于公众或家庭成员照射的标准(限值或约束值)。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疗患者在离开医院时,这是特别重要的。在许多国家,有关规定和提出的限值差异大得惊人。一些欧洲国家要求患者住几天院,但是在其他欧洲国家不要求患者住院。这就导致了有些人所称的“核治疗旅游”,患者到限制少的国家进行治疗。在美国,大多数不愿合作的患者根本不住院。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很明显,并不缺乏明确的标准,而是使用了极度保守的模式以及社会对辐射效应的误解,还不如使用实际测量表明与标准的一致。辐射肿瘤学也有同样的问题,尽管有足够多的标准,但是仍有辐射治疗事故继续发生,而导致患者死亡。

4 核医学辐射的防护

4.1 内照射的防护

4.1.1 病区环境的防护核素治疗由于剂量大,病人在医院停留时间长,明显增加了病房周围外照射剂量率,为了减少来自核素治疗后患者的照射,需在隔离病房留观48 h并在床边设置屏蔽,同时嘱病人多饮水多排尿,减少膀胱及其周围器官、性腺的吸收剂量;病人有专用候诊室,注射药物后禁止在高活性区逗留,造成不必要的辐射。

4.1.2 治疗中的安全防护治疗所给予的放射性剂量在满足医疗要求的同时减少到最低限度;在进行一系列检查时应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次序,检查时不过分强调低放射性活度而造成重复检查。

4.2 外照射的防护

第8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如何做好;核辐射;安全工作

中图分类号:O43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核与辐射安全的重要性

核与辐射安全事关重大,关系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实现我国核能利用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关注核与辐射安全的重要性,并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1.1 核与辐射安全关系国家发展

核技术与辐射技术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核安全与辐射安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核与辐射事故的发生,不仅对核设施本身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因此,必须认清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的重要性,采取积极的防护对策,消除核与辐射意外事故的发生。

1.2 核与辐射安全关系环境保护

核设施和辐射设施一旦因意外或人为蓄意破坏发生事故,将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放射性物质随风漂移扩散,造成核设施及周边广大范围放射性污染,给环境带来极其严重的灾难性后果。核与辐射安全直接关系到民众生活环境的安全。

1.3 核与辐射安全关系社会稳定

由于人们普遍缺乏核科学知识,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们心理恐慌、抑郁、绝望,导致自发流窜,引起社会混乱,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因此,需要广泛地开展核安全及辐射安全的知识普及与教育,使全民、全社会充分地认识到,核与辐的安全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2 提高核安全与辐射安全水平的相关措施

核科学技术获得发展和应用的前提是拥有一个高水平的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环境。由于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危害性极大,因此,需引起世人关注。关于核安全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是时展的需要。建议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我国核安全与辐射安全水平。

2.1 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健全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明确职责,提高自制指挥快速反应能力,是有效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前提。建立国家级核应急组织、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核应急组织和地方单位应急组织的三级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责,使得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和后果管理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

2.2 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提高专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加强核与辐射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从业人员责任心是降低核辐射风险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定期对涉核人员进行科学和技术培训与考核,使其得到充分的培训和知识更新。在此领域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完善应急专家库的管理;针对应急监测救援工作的需要,对有关专家的资料进行备案、存档和管理,以备使用。

2.3 对现有核资源进行调查,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

掌握核资源分布和现状,建立信息网络及信息系统,把握设施及辐射源的动态安全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核设施和辐射设施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数据库、应急物资存贮数据库;对我国核设施和放射源进行全面的、细致的调查,摸清在役的放射源、闲置的放射源、拟退役的放射源核素种类、活度、保存地点及其实体保护措施;建立起核资源管理信息数据库,实现计算机动态化管理。

2.4 开发和建立完善的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要预报、预控核与辐射源的突发事件,就必须建立我国自己的核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可以在发生核事故的情况下,借助于评价模型和有关的环境监测信息,将放射性事故对环境和公众的风险作出分析和预测,为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防护行动提供技术支持。以便在事故的各个时间段内,在距事故地点的所有距离范围内,对事故的后果以及各种可选择的应急干预措施作出预测和评价。

2.5 对核和辐射突发事件进行前瞻性研究,建立各种突发事件模型

对现有放射源及核设施的使用和管理以及实体保护措施进行安全性评价,分析发现薄弱环节,预测可能发生的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建立相应的模型是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目的所在,针对可能发生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周密的应急计划和方案,是预防突发核及辐射事故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对策预案对于减轻和消除核和辐射突发事件的后果是十分有益的。

2.6 重新确立现有辐射设施及核设施设计基准威胁

对放射性物质施加保安控制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多年来一直要求根据放射性物质的类型和数量采取通常意义的保安措施,诸如给贮存设施上锁和设置保安警卫等。但过去的重点一直放在安全危害和防止意外照射方面。随着安全形式的变化,现在可能存在的人为的蓄意盗窃,甚至武装夺取核材料和破坏核设施已经成为影响核安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设计基准威胁是实体保护系统设计的重要技术依据。为了防止个人或集团盗窃或擅自转用核材料和破坏核设施,保证核设施的安全运行,保护环境以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有必要深入开展小型民用核设施和辐射源的实体保护方面的科研工作,其中设计基准威胁的重新确立是重要课题。

2.7 建立全国性核辐射监测网

建设和完善一个覆盖全国自动预警的辐射监测网络是动态监控核及辐射事故的根本途径。常规和应急监测相互兼容的全国辐射监测网络,在辐射事故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做出响应,就必须有一个和监测网络互联的中心数据库。可从辐射监测网络自动获取、存储、验证数据,并可获取气象数据、地形数据等,监测网络能对污染源排放的放射性核素进行监测,并建立起全国性的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库。在事故发生时,能跟踪事故的发展变化,迅速及时做出应急响应,将处理结果提交给决策部门。

2.8 继续加强国际间的核安全合作

维护核安全和辐射安全不是某一个国家的职责,而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长期以来各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达成核安全和辐射安全协调一致的方法。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协调制定的《核安全公约》就是一个旨在提高核电厂安全,保护人类环境免受或减轻核事故危害的国际公约,其目的是在于通过加强缔约国自身的措施和国际合作,在世界范围内提高核安全水平。

我国积极参与核安全和辐射安全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也是《核安全公约》的缔约国,目前,已与美、法、日、俄、加拿大等国家签署了核安全协议,并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的核安全与辐射安全及防护水平的提高。

2.9 制定核事故、辐射事故的社会心理干预预案

建立发展社会心理监测和预警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对普通公众提供心理支持,稳定社会情绪,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核事故的社会心理危害。根据事故级别,快速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个体和群体心理评估和干预,促进事故后心理健康重建,保障公众心理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向政府提供有关分析报告和处理建议。

2.10 宣传核安全常识

核科学属于前沿科学,内容抽象,加之核武器威力的巨大,辐射损伤后果严重,往往使公众谈核色变。核能、环境与健康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公众普及一些核科学知识,让人们懂得如何正确合理评价核事故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宣传、普及辐射防护等方面的科学常识,消除人们的核恐慌。从而避免由于过度核恐惧带来的不良后果。加强核安全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及社会公众的核安全意识。

3 结束语

随着核资源广泛利用,核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在新的安全形势下,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我国核和辐射安全现状,特别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核恐怖事件的潜在危险不断增加,核设施和辐射设施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失误等原因引起事故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核设施极有可能成为敌人精确打击的战略目标,因此,核安全和辐射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9篇:放射源的危害范文

Abstract: In the rational use of nuclear energy,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adiation effects generated by α-ray, β-ray, γ-ray and neutron radiation of radioactive material.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adiation hazards, in addition to away from the radiation source and reducing the radiation time, the choice of appropriate shielding for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mmon shield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explores their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compar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shielding forms.

关键词:放射性物质;辐射防护;屏蔽;材料;乏燃料

Key words: radioactive material;radiation protection;shielding;material;spent fuel

中图分类号:X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160-04

0 引言

原子能科学成果与技术应用在人类发展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3],在医疗应用、国家安全、工业探伤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并展现出来广阔的美好前景。技术的两面性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原子能也不例外。人类在享有原子能技术带来的美好成果的同时,辐射作用也会带来某些直接或者间接的危害[4,5]。

原子核从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者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释放出来微观粒子流[6-8]。这种能自然的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称为放射性物质,一般都是相对原子质量较高的金属,如钚,铀等。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可分为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9]。射线对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应努力避免和减少其危害。辐射防护作为原子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理利用原子能的同时,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辐照防护的三原则有[10,11]:

①时间防护:累计剂量的大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受辐射时间越短,危害越小。

②距离防护:由辐射引起的剂量率水平与该处到放射源距离的平方近似成反比。距离越远,该处的剂量率越低,危害越小。

③屏蔽防护:在人与放射源之间增加一道或几道防护屏障。屏蔽设计应根据辐射水平的高低、辐射分区的要求、操作的性质以及对空间大小的要求等,选择适宜的屏蔽材料和屏蔽w设置的形式,通过计算分析并考虑合理的裕量来确定屏蔽体的厚度。

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金属、混凝土等,如表1所示。

1 常见屏蔽方案

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对屏蔽的定义为:屏蔽是任何能吸收辐射的材料或屏障,有助于保护人员或材料不受电离辐射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屏蔽材料,确定屏蔽的结构形式和参数,有助于妥善处理放射性问题。

1.1 水

在核电站乏燃料的后处理中,从反应堆卸出的乏燃料组件,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必须贮存一段时间后才能运输。依据GB 11806-2004的规定[15],正常运输条件下,在运输容器外距表面2m处任意一点的剂量率值不得超过0.1mSv/h。为使其放射性和衰变热降低,必须在反应堆的贮存水池中存放并冷却一段时间。同时,一定厚度的水可以保障人员在水池上方的观测安全和环境安全。如图美国核能协会给出了水池的三个关键液位[16]。

使用水作为屏蔽材料,缺点也比较明显,乏燃料水池冷却系统需要持续工作[17,18],废液属于二次污染物,运行和维护成本较高。水池贮存周期一般为5~10年,随着我国核电站运行时间的增加,水池的贮存能力趋于饱和,有待于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最终处置或处理。

1.2 钢-铅

大多数的辐射屏蔽采用金属铅,辅以钢结构支撑。铅的优点为成本低、容易成型、屏蔽性能好。铅属于重金属,缺点是对人体有害,操作时需要注意防护,处置方式也会受限制。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GY-40型运输容器[19],是运输工业用钴60放射源而设计的铅屏不锈钢容器,主要屏蔽材料为铅,外层采用不锈钢支撑,主体外形示意见图2。辐射屏蔽采用不锈钢-铅-不锈钢结构,通过严格的试验验证,容器的各项功能均满足国家法规标准的要求。这样的屏蔽结构能保证在放射源运输途中,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作为铅屏容器,灌铅质量直接关系到乏燃料的屏蔽能力[20,21],因而制造过程中的灌铅工艺是关键。

1.3 球墨铸铁

20世纪八十年代,原西德Siempelkanmp铸造公司研发了一种100t重的球墨铸铁容器,并根据核燃料容器可能遇到的事故工况,进行了9m跌落,800℃火烧以及大型飞射物撞击等试验,在充分考虑密封和屏蔽性能的条件下,该球墨铸铁容器满足了安全贮存核反应堆乏燃料的严格要求,开创了球墨铸铁容器的先河[22]。

西德核服务公司(GNS)开发了一套MOSAIK铸铁容器,根据内容物的比活度,有适当厚度的铅内衬,制造成本比钢-铅容器降低很多[23]。

球墨铸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在制成容器时不同于不锈钢需要焊接。球铁容器通过铸造直接成型,可保证容器本体的完整和可靠密封,以及良好屏蔽作用,铸铁的缺点是制造工艺复杂,需要考虑厚壁浇铸可能出现的缺陷,并采用恰当的冷却系统,保证良好的金相组织。

1.4 贫铀

贫铀中的U235含量低于天然铀,是一种密度大,中子俘获截面大[24,25],屏蔽作用强的物质。同时具有辐照稳定性良好,熔点高,导热性好,机加工性能好等优点,贫铀对γ及X射线的吸收能力很强,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屏蔽材料。采用贫铀作为屏蔽材料的缺点是,贫铀本身具有一定的放射性,需要为其再次设置屏蔽材料,国内能加工贫铀的厂家也较少。相对于铅,贫铀的价格较高[26],比较适合局部需要屏蔽作用较强的屏蔽容器。

用于D运秦山三期重水反应堆生产的钴调节棒转运容器,采用了贫铀作为屏蔽材料。容器从内到外的主要屏蔽结构包括:内筒体,贫铀屏蔽层、铅屏蔽层以及外筒体。容器底部设有屏蔽门,材料也是贫铀。该型容器主要是考虑了空间大小限制,在较小的空间形成较好的屏蔽作用,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

1.5 混凝土

虽然金属材料的屏蔽能力较好,但对于核电厂等大型屏蔽体,需要考虑工程造价和实用性。最常用的辐射屏蔽材料是混凝土,主要包括重混凝土、蛇纹石混凝土等[27,28]。

重混凝土的骨料一般选取赤铁矿或重晶石,蛇纹石混凝土容重大,化学结合水含量高,应用于高温条件下的生物屏蔽。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考虑容重和化学结合水率以及现场施工要求[29]。

混凝土以其成本较低,制作方便,耐腐蚀等优点,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可开发混凝土贮存容器。典型代表有美国Holtec公司研制的HI-STORM容器和法国AREVA TN公司的NUHOMS混凝土贮存模块。混凝土容器一般位于地面之上[30],如图5所示。混凝土容器可以垂直或水平方向贮存。

混凝土是良好的结构材料和辐射屏蔽材料,但导热性能不佳。为了及时排出热量排出的要求,设计上大多采用通气式结构。通过专用管道可以排出混凝土容器中的热量。

1.6 复合材料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形成复合材料,其整体性能优于单一基体,目前已有复合材料应用于中子屏蔽的研究成果。

韩仲武等人[31,32]研究了钨镍组合及合金,建立了三种材料组合模型――镍前钨后、钨前镍后及钨镍合金,使用MCNP程序模拟透射率和透射能谱,获得了三种模型的屏蔽性能,对屏蔽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晓玲等[33]研究了一种铅硼聚乙烯新型复合屏蔽材料,对其成分配比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完成了样品试制并通过相关考核。

柴浩等人[34]设置基体为SEBS热塑性弹性体,功能填料为碳化硼,研发了新型柔性复合材料――B4C/SEBS,经过受力分析和传热计算及中子屏蔽试验,发现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和中子屏蔽性能。

2 小结

本文介绍了常见的放射性物质屏蔽用结构形式和材料。混凝土主要用于核电厂的大型屏蔽体,以及乏燃料贮存领域。乏燃料水池主要用于在堆短期贮存,为后处理创造条件。铅、贫铀,球墨铸铁等金属大多用于放射源和乏燃料的运输和贮存。复合材料现也逐步进入放射性物质的屏蔽领域,特别是中子屏蔽。选择并确定屏蔽材料和布置,同时要充分结合使用空间位置关系、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等条件。

参考文献:

[1]宋嘉颖.核能安全发展的伦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2]周海林.放射性物质运输规范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3]赵慧.秦山第三核电厂厂址建造乏燃料干式中间贮存设施的初步可行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

[4]张瑞萍.放射性辐射的危害及安全防护[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1(06):51-53.

[5]张亚丽.环氧树脂基辐射防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6]杨裔,剑侠.α、β粒子辐射检测技术的研究与系统实现[D].中北大学,2014.

[7]杨新兴,李世莲,等.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及其危害[J].前沿科学,2015(01):4-15.

[8]沈才卿.宝石矿物与放射性的若干问题[J].中国宝玉石,2015(05):142-154.

[9]封章林.工业辐射防护[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5.

[10]赵妮.砾石填充砂体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

[11]陈文.综合医院建筑防辐射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

[12]朱迪.航空γ能谱测量仪器谱蒙特卡罗模拟[D].成都理工大学,2009.

[13]郑向华,陈文捷,等.(60)Co辐照装置增源后剂量场分布及剂量测定[J].中国农学通报,2005(11):392-394.

[14]于洪波,李炯栋.放射性物质海上运输监管[J].世界海运,2012(02):33-36.

[15]GB11806-2004,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S].

[16]焦峰,赵丹妮,等.福岛核事故后提高乏燃料水池仪表可靠性的经验反馈[J].核安全,2015(12):17-24.

[17]刘华,国外乏燃料后处理概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11):122-126.

[18]王.乏燃料水池自然循环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19]刘慧芳,张鑫.GY-20和GY-40型大容量钴-60运输容器关键技术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S1):749-752.

[20]汪海,孙胜,等.核电站主泵水力部件运输容器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03):183-187.

[21]周玉清,游美英,等.RY-Ⅰ型乏燃料运输容器研究试验[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3.

[22]罗上庚,张传智,等.低、中放固体废物包装容器[J].原子能科学与技术,1988(11):692-701.

[23]郭文菁.压力容器用球墨铸铁材料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

[24]葛鹏.贫铀材料的工业应用[J].稀有金属快报,2004(02):36-37.

[25]冷言冰.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

[26]王文学.贫铀弹及其危害[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1(01):61-62.

[27]伍崇明.核工程抗强辐射屏蔽混凝土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

[28]杨帆.防辐射混凝土应用与施工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

[29]潘智生,赵晖,等.防辐射混凝土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01):45-51.

[30]刘彦章,王鑫,等.压水堆乏燃料中间贮存技术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15,35(1):44-49.

[31]韩仲武,栾伟玲,等.钨、镍组合及钨镍合金的辐射屏蔽性能模拟[J].核技术,2013,38(1).

[32]韩仲武.核电救灾机器人辐射屏蔽材料性能模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