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二、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⑥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P.17)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的应该是生产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的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三、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的使用
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4)练习(5)收镜装箱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
4、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二、植物细胞
1、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作用(P.45)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3、植物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4、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细胞质里叶绿体和线粒体。
三、动物细胞
1、动物细胞的结构(P.47—P.48)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制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生理盐水0.9%)刮涂盖染吸)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恩格斯将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四、细胞的生活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细胞中的物质分为两大类: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不燃烧):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分子比较小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细胞生活中产生的一些不需要或
有害的物质通过细胞膜排出。
3、植物叶片细胞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线粒体可以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4、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5、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6、细胞核是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3)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脱氧核糖核酸),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3、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
2、细胞分裂的过程:(P.57)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①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③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分裂为两个细胞
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溢裂为两个新细胞④
3、细胞中那些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作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形态不同。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分裂后的两个新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二、动物体结构层次
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多细胞生物体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经过细胞生长和分化形成了生物体内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组织。
动物和人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作用和分布P.60)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形成器管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9、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三、植物体结构层次
1、植物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P.63)
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3、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4、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宏观到微观可以这样描述: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
5、植物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四、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
或湿润的环境中。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变形虫、大肠杆菌、眼虫P.66页
2、草履虫的结构(P.70图Ⅱ-24)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也有害
益处:①鱼类的天然饵料;②净化污水(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害处:①引发疾病;②形成赤潮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2、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根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它的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萌发和生长。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子叶和胚乳里有营养物质,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是裸露着的称为裸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4页)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
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注意: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P.93.94页)
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
二、植株的生长
1、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2、根尖的结构(从上到下):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4、幼根的生长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成熟区的表皮上有根毛,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植株的芽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芽组成的。
年轮反映了茎加粗生长的过程,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6、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并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
植物生长需要做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缺乏症P.99页)。
缺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7、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有很大差异
三、开花和结果
1、花的结构:(P.104页)
2、一朵花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
3、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
里面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
4、传粉和受精(P.104105页)
传粉:发育、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
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植物传粉的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5、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叫做自花传粉。如小麦水稻
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叫做异花传粉。传粉的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
6、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7、人工辅助授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意义:成熟区大量的根毛,使得根尖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因而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2、在根、茎、叶脉中有导管,它属于输导组织。所有的导管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运输的管网,根吸收的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通过这个管网被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
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
散失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4、叶片的结构: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叶脉组成。
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
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
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5、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②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运输,保证各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
(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只要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都能制造有机物。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3、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4、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5、植物运输物质的途径:导管:从下往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从上往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到植物体各处的细胞,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细胞核中的DNA也是有机物。
7、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生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2、了解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得经典实验(P.122页)
4、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示意图是重点P.124页)
5、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
①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
②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来检验种子萌发时是否放出了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原料)(场所)(产物)
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4、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将产生的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①适时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保持干燥和低温、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部位叶绿体线粒体
条件光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产物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能量变化储存能量释放能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植被覆盖率低;②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乱砍滥伐;③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
3、我国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 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2+O2====2H2O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2 + CuO === Cu + H2O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2、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Zn + 2HCl = ZnCl2 +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
4、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三、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 (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
3、含义 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一、 看拼音,写词句。要写楷书,并做到整齐清洁。
⒈ 词语。
jǜn qiào mènɡ huàn xīn jiānɡ yōu yǎ xiǎo xīn yì yì
xià hu mò shēnɡ jǐn ɡuǎn yǐ lài niǎo yǔ huā xiānɡ
yí huò liú huánɡ qí jì ɡǔ ɡé dà yǔ qīnɡ pén
zhènɡ fǔ cānɡ yínɡ pénɡ pài huī huánɡ dà zhì dà yǒnɡ
bào zi lánɡ bèi jiè shào bó wù ɡuǎn fá diǎn qiú
nónɡ mín ɡōnɡ zhuǎn bài wéi shènɡ zhèn ěr yù lónɡ
xìnɡ zhì bó bó bù yán ér yù wǎnɡ shànɡ bào mínɡ
⒉ 句子。
yǒu rén wèi le pāi diàn yǐnɡ 《 wū jí 》,pò huài le yī ɡè fēnɡ jǐnɡ qū de shēnɡ tài huán jìnɡ , shòu dào le wǎnɡ mín jī liè pī pínɡ .
二、 检查下面各组词语,找出含有别字的组别,全都画上“∨”,其余的都画上“×”。
⒈ 模仿 琴键 启发 疑惑 联合国 松脂球 篮天碧水 ( )
⒉ 推测 塑料 辨认 情绪 一瞬间 渡假村 调兵遣将 ( )
⒊ 寄居 音符 蜡烛 敬佩 救生圈 天鹅绒 抑制不住 ( )
⒋ 清晰 尊称 海鸥 椭圆 自豪感 钢琴家 义务献血 ( )
⒌ 增援 腊烛 锻炼 眺望 母亲河 追星族 明月春风 ( )
三、 給带电的字选择适当的解释。(在括号里填上序号表示)
对:① 回答 ②对待,对付 ③朝向,向着 ④ 二者相对,彼此相向
⑤对面的,敌对的 ⑥ 投合,适合
⒈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这首抗日歌曲:“枪口对外,瞄准敌人,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我们是抗日的队伍,我们是铁的军......” ( )
⒉ 尽管所提的问题都很刁钻,这位小院士却始终面带笑容,对答如流。( )
⒊ 这房子虽然不很大,然而临江而立,再加上南北对流,还是不错的! ( )
3.下面的句子有个标点使用不当:我爷爷是《中国汽车形象大使选拔赛》的评委,也是《全国房地产模特大赛》的评委,还是...... ( )
4.以下这个句子运用了 “比喻”和“对比”两种修辞方法:对战友好像春天一般的温暖,对敌人好像严冬那样的无情。 ( )
时
、分
、秒
考前读一读
熟练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及进率60。
会比较三者的大小关系。参考课本中的所有比较大小的题型。
会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要求理解并背诵)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一)秒的认识
1、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2、眨一下眼是1(
),钟表滴答一声是1(
)。
3、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
一、【练一练】
1、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了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了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了
2、一节课是40(
),课间休息10(
),再加上(
)分钟就是一小时。
3、分针走一小格,秒针正好走(
)小格,是(
)秒。
4、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字。
(1)小明早晨刷牙大约要3(
)。(2)做一次深呼吸要4(
)。
(3)蒸一锅米饭大约要25(
)。
(4)你每天在学校大约6(
)。
(5)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是90(
)。
(6)小红50米赛跑的成绩是10(
)。
(7)刘翔110米跨栏大约13(
)。
(8)系红领巾大约需要20(
)
二、转换单位
1、3分=(
)秒
135分=(
)时(
)分
240秒=(
)分
540分=(
)时
1分40秒=(
)秒
5时=(
)分
2、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
160秒3分
1分15秒
65秒
3分300秒
30分5时
2分100秒
3、50米赛跑,小明、小军、小强的成绩分别是15秒、12秒、9秒,(
)跑得最快。
三、学会看表的时间
1、我们先观察时钟,时钟在2-3之间代表(
)点多
分钟在6代表(
)分
2、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时是(
)时整
(二)计算经过的时间
1、在方框时写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在括号里算出中间经过的时间。
∶
∶
∶
∶
(
)
(
)
(
)
2、经过12时的时间采取分段计时
成成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他一天待在学校多长时间
(1)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
)时
(2)中午12点到下午6点(
)时
(3)那么一天在学校待了(
)+(
)=(
)时、
3、时间的计算
2时30分
–
2时12分=
4时12分
–
3时50分=
7时40分
–
6时50分=
8时48分
–
8时30分=
7时45分
+
30分=
6时45分+35分=
【练一练】
1、学校下午1时30分上第一节课,每节课35分,第一节下课是___时
分,课间休息15分,第二节是
时
分上课,
时
分下课。
2、小花7:30起床7:45吃早餐,她起床到吃早餐花了多长时间?
3、从北京——兰州的列车经过A城市的时间是早晨6∶40。现在要晚点15分,它什么时候到达?列车到达时,离7∶00还差多少分钟?
4、美宜佳超市早上9:00开门,晚上8:00关门,超市每天工作时间多长?小明早上8:40来到超市,她还要等几分钟超市才开门?
5、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要坐45分钟的车,他们8:30分准时到达,请问他们是什么时候出发的?
6、三(2)班同学参加植树,从早上7:15开始,10:15结束,如果平均每小时植树8棵,他们一共植树多少棵?
7、妈妈上午9:00上班,下午5:10回家,妈妈一天工作(
)。
第三单元
测量
考前读一读
1、比较大小时一定要转化到单位相同。
2、注意超载、够不够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
3、解决问题认真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
一、长度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
1、桌子高度为80(
)
粉笔长75(
)
牙刷长约16(
)
床长约20(
)
蚂蚁身长约6(
)
儿童漫画书宽约2(
)
学校操场长90(
)
一根跳绳长2(
)
小华身高130(
)
一本字典厚4(
)
小指甲宽度约6(
)
一幢楼高12(
)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
)
过街天桥长约100(
)
黄瓜长约20(
)
小明立定跳远跳了15(
)
北京到上海相距约1440(
)
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50(
)
手指甲10天约长1(
)
磁浮列车时速超过350(
)
一步长5(
)
2、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
)。
A.2克
B.2毫米
C.2厘米
3、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①
毫米
②
厘米
③
分米
4、厚度最接近1毫米的物体是以下的哪几项(
)。①
一分硬币
②
身份证
③
数学书
考点二、比较大小
【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1、简单的比较大小:在里填上“>””
4分米40毫米
10分米100厘米
1000千米1千米
4分米39厘米
101毫米1分米
8毫米2厘米
6厘米60毫米
11分米1米
2、计算后比较大小
1米—3分米7厘米
5米3分米53米
7厘米+23厘米3米
1米-2分米8分米
1米2分米30厘米
考点三、计算
87毫米-37毫米=(
)厘米
1米=(
)毫米
1米-70厘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2千米=(
)米
3千米—2千米=(
)米
700米+300米=(
)千米
36分米—16分米=(
)米
4厘米的5倍长是(
)分米
785厘米=(
)米+(
)分米+(
)厘米
1米8分米=(
)分米=(
)厘米
300分米=(
)米
3千米-500米=(
)米
3000毫米=(
)米
考点四、解决问题
1、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75米,小东沿着足球场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
2、王老师每天从家步行20分钟到学校,他每分钟大约走100米。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
3、一本字典厚50毫米,2本厚多少厘米?
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
5、小红家、小明家与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学校在小红和小明家之间。小红家离学校200米,小明家离学校500米,小红家和小明家相距多少米?
6、一辆客车平均每小时行驶50千米,小红早上8:00乘坐这辆客车去外婆家,中午11:00到,小红家到奶奶家有多少千米?
7、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望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上午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二、质量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重10(
)
高8(
)
一个西红柿约重220(
)
一头牛约重300(
)
出租车每天大约行驶300(
)
冰箱高15(
)
老奶奶重65(
)
书包重5(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吨=(
)千克
60毫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4000米=(
)千米
5000千克=(
)吨
7分米=(
)厘米
6吨=(
)千克
7621克=(
)千克(
)克
1600千克-600千克=(
)吨
1吨-400千克=(
)千克
3、一袋大米重10千克。(
)袋这样的大米重是1吨。
一头奶牛重500千克。(
)头这样的奶牛重是1吨
一袋水泥重50千克。(
)袋这样的水泥重是1吨
一只老虎重250千克。(
)头这样的老虎重是1吨
4、一盒牛奶重400克,(
)盒牛奶重2千克。
5、2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1、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①
毫米
②
厘米
③
分米
2、一枝钢笔长大约14(
)。
【①
分米
②
厘米
③
毫米】
3、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
【①
文具盒
②
电视机
③
数学书】
4、自行车每分钟行300(
)。
【①
分米
②
米
③
千米】
5、4千克(
)4千米。
【①
>
②
=
③
不能比较】
三、比一比,然后在里填上“>”“<”或“=”。
1千克铁
1千克棉花
999千克1吨
2千克
980克
4吨
400千克
6千克6000吨
5千米4980米
4吨7000千克
2000千克2吨
900克1千克
1吨-900千克1千克
四、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
1吨
2500千克
1500克
五、解决问题
1.食堂买来萝卜250千克,买来的白菜是萝卜的3倍,买来萝卜和白菜共多少千克?
2.菜市场运来4车油菜,每车装500千克,又运来3000千克菠菜,菜市场一共运来油菜和菠菜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3、超市把22千克水果糖和20千克酥糖平均放在6个袋子里,每袋装几千克?
4、小船限坐4人,大船限坐6人,三甲班一共有28人。
(1)如果每条船都坐满,可以怎样租船?
(2)如果租一条大船10元,租一条小船8元,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
5、超载问题
载重问题:首先要统一应用题中的单位
其次进行计算
最后比较大小方可得出结论(超重还是不超重)
1、苹果786千克,梨892千克,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一次能运完吗?
2、有8箱货物,每箱300千克,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一次能运完吗?
3、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现在有20名乘客,平均每人重60千克,他们能同时乘坐电梯吗?
第2、4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考前读一读
①竖式格式(相同数位要对齐)②进位和退位(进位1和退位点要标好)③看准符号
④记得写横式得数⑤注意验算⑥估算时注意估算到整十或整百数,先估后算。
复习内容:
两位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几十几百加减几十几百;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三位数退位减法、中间含有的零的退位减法、中间和末尾同时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加减法的验算;估算
基础知识过关
1、笔算万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
从个位算起
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加法)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减法)
2、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3、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一、口算两位数加减法
39+44=
65-48=
54+28=
76+23=
14+73=
86-37=
35-26=
74+16=
56-18=
62-17=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80+550=
550-380=
800-150=
630+290=
970-480=
三、三位数加减法
1、笔算
271+122=
365+865=
368+349=
353+747=
431+579=
903-536=
612-483=
342-184=
402-358=
501-157=
420-358=
500-157=
2、把下列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
298+154
392+78
256+176
173+137
(
)>(
)>(
)>(
)
3、当回小医生
找出下列各题错误的原因并改正。
5
7
6
3
2
7
6
5
6
+
2
8
4
+
7
9
+
3
2
4
7
6
1
1
1
7
3
3
2
4、竖式的数字谜
1.
5
7
-
3
7
+
4
8
3
2
1
9
5
7
3
6
+
7
-
8
6
4
3
2
四、加减法验算
(一)加法验算
方法一、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次
1、计算并验算
146+678=
568+274=
方法二、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得到另一个加数
1
3
5
验算
1
8
3
1
8
3
+
4
8
-
1
3
5
或
-
4
8
1
8
3
1、我来验算(用两种方法验算)
167+156=
543+269=
(二)减法的验算 :用差与减数相加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2
验算
1
8
3
-
1
8
3
+
1
7
1
7
1、我来验算
167-156=
264-193=
练习
一、列式计算
630比250多多少?
700比一个数少70,这个数是多少?
比430多160的数是多少?
差和减数都是457,被减数是多少?
286比354少多少?
一个加数是403,和是780,另一个加数是多少?
二、解决问题
1、妈妈有400元,买电风扇要245元,买电饭煲要187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2、一本故事书一共有237页,已经读了143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有读?
3、科技园内上午有游客892人,中午有265人离开。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位游客?园内全天来了多少位游客?
4、空调扇558元,学习机225元,护眼灯166元,小明的爸爸要买这三件商品,大约准备多少钱才够?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5、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小鸡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2)这一天共孵出多少只小鸡?
(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6、一列火车上有乘客578人,到某站后,上车的有97人,下车的有124人,这时火车上还有乘客多少人?
7、希望小学图书馆有连环画547本,连环画比科普书多189本,科普书有多少本?
8、植树节这天,三年级种树342棵,比四年级多种83棵,四年级种树多少棵?两个年级一共种树多少棵?
第5单元
倍的认识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考前读一读
1、口算乘法(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
2、估算(先估后算)、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因数×因数=积
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基础知识过关
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知识点一、提出乘法问题
(一)求几个几用乘法
1、9元/个
8元/个
2元/个
5元/把
(1)买4个西瓜要用多少元?
(2)买5个菠萝和一把香蕉要用多少元?
(3)1个菠萝的价钱是1个苹果价钱的几倍?
(二)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1、小轿车说:“我车上有3位乘客。”吉普车说:“我车上的人是小轿车的2倍。”大客车说:“我车上的人数是小轿车的7倍。”
(1)吉普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2)大客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2、9是3的(
)倍,9的3倍是(
)
知识点二、整百整时乘一位数的乘法
(一)整十整百的计算技巧
计算的时候先不看零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算完后两个因数一共有多少个零均写到积后面,切记为因数零的个数和
40×3=
2×400=
20×6=
2×7=
50×3
=
4×600=
7×30=
20×7=
100×7
=
30×2
=
20×9=
2000×7=
知识点三、笔算乘法
一、两位数乘一位数
41×3=
23×4=
25×6=
62×7=
82×9
=
72×5=
33×2=
23×7=
二、三位数乘一位数
1、笔算
69×7=
436×3=
507×8=
24×9=
640×3=
987×4=
2、脱式计算。
49÷7×34
12+4×6
(189-144)÷9
3、比大小:
11×0
11+0
14×5
15×4
305×7
305+7
4、估算:
801×7≈
698×4≈
232×8≈
590×3≈
384×8≈
187×5≈
579×3≈
408×2≈
246×4≈
305×8≈
503×7≈
129×3≈
5、写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积是240的算式:
6、列式计算。
(1)443的5倍是多少?
(2)6个125相加的和是多少?
(3)一个因数是420,另一个因数是7,他们的积是多少?
(4)
(5)比4与168的积多198的数是多少?
24元
?元
三、带零的乘法
(1)因数为0乘法【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
1、比较大小
9+0(
)9×0
24×5240+0
160×0160-0
0+2323×1
252×6×00×1×365
708×3780×3
2、最大的三位数是(
),它与最大的一位数的和是(
),差是(
),积是(
)。
3.1×2×3×4×5×6×7×8×9×0=(
)。
4、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
);203×5×0的积是(
)。
(2)中间含0的乘法
1、每只燕子每天可以消灭504只蚊子,8只燕子一周能消灭多少只蚊子?
3、480×5的积末尾有(
)个0;405×5的积中间有(
)个0。
四、在框中填合适的数
1、要使“345×”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
);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填(
)。
五、解决问题
1.小熊猫长到35千克时,大熊猫的体重比小熊猫的2倍多4千克,大熊猫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
3、小丽说:我今年6岁。爸爸说:我的年龄是你的6倍。爸爸今年多少岁?去年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多少倍?
4、400名学生乘7辆汽车去郊游。前6辆车各坐57名学生,第7辆车要坐多少名学生?
5、豆腐坊用5千克黄豆做出2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用75千克黄豆可以做出多少千克豆腐?
6、同学们大扫除,3名同学擦12块玻璃。
(1)照这样计算,6名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
(2)教室里共有36块玻璃,一共需要几名同学?
7、明明用40元正好买到了5个皮球。芳芳买8个同样的皮球,需要多少钱?
8、一批电脑捐给希望小学。如果每班3台,正好可以分给15个班,如果每班5台,可以分给几个班?
9.超市运来一怕运动服,卖了6天,平均每天卖了108件,还剩112件,这批运动服一共有多少件?
10.一台录音机售价415元,一台电视的售价是一台录音机的4倍。买一台录音机和一台电视一共用多少元?
11、一台录音机229元,一辆自行车236元,1000元够买3辆自行车和1台录音机吗?
第7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考前读一读:应用题中提及到将图形的一周用花边、篱笆、栏杆围的话,那么求花边的长、篱笆的长、栏杆的长等等都是求的图形的周长
基础知识过关
1、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2、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3、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
4、在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是以短边为正方形的边长。
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6、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考点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画出几个周长为12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考点二、周长的拼接
1、已知每张正方形卡片的周长是32厘米,将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
2、如果是四张这样的正方形卡片,随你怎样拼,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图形来呢?它们的周长是不是一样呢?(每个正方形周长为32厘米)
(1)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
(2)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它的周长是
(3)也可以是这样拼的……
周长
3、用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A、6
B、7
C、8
4、两个图形拼成一个图形周长计算:
4cm
4cm
8cm
8cm
4cm
4cm
8cm
8cm
考点三、灵活求周长与长度
1、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6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2、一根铁丝刚好围成一个长4米,宽2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操场,长80米,比宽多20米,小明沿着操场四周跑了2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4、用90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边长是14厘米的正方形后,还剩多少厘米的铁丝?
5、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10厘米,周长是36厘米,它的宽应是多少厘米?
6、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与一个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相等。若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那么它的宽是多少厘米?
考点四、靠墙问题
1.一个正方形的鸡舍,一面靠墙,三面用篱笆围起来。(如图)
需要准备多长的篱笆?
2、王大妈用篱笆围一个长25米,宽10米的长方形菜地,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最少需要准备多长的篱笆?
3、在一个围墙边上,围了一个周长相同的正方形的篱笆和长方形的篱笆,正方形的篱笆的边长是6米,长方形的篱笆的长是8米,那么长方形篱笆宽为多少?
考点五、在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1.一张长为15厘米,宽为10厘米的长方形卡片,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一张长为25厘米,宽为10厘米的长方形,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余下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
(1)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2)剩下的图形是一个长方形,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3)在剩下的图形里再画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考点六、小正方形拼图形
1、用16张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2、用9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拼法?请画一画。哪种拼法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哪种拼法能使拼成的图形最长?
3、把15盒右面这样的牙膏盒捆在一起,
至少需要多少厘米胶带?
6厘米
牙膏盒
6厘米
第9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1、我们班有35人订了数学王国,有18人订了作文天地,其中有9人两种杂志都订了,没有人没订其中任何一种。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到动物园游玩,参观熊猫馆的有27人,参观大象馆的有34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16人。去动物园的一共有多少人?
3、甲乙丙3个小朋友参加礼仪知识竞赛,甲答对了21题,乙答对了28题,丙答对了35题。甲答对的21题丙都答对了,乙答对的题中有12题丙也都答对了。甲丙一共答对了多少道题?乙丙一共答对了多少道题?
第8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考前读一读
1、读作时要大写
2、分数比较大小要看看是同分母还是同分子
3、分数应用题一定要看问题有几个,不要漏解。
基础知识过关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一、分数的意义
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几。
2、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练习:
1、下列图形是平均分的画“√”
2.里面有(
)个,里面有(
)个,
里面有(
)个。
3、5个是,15个是,6个是。
4、里面有7个,里面有10个。
5、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分之(
),写作(
)。
6、一块蛋糕,明明吃了
,还剩。
二、分数的理解
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
2、看分数涂颜色。
3、三(1)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三、分数比较大小
①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份就越小。(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取的份数越多,分数就越大。(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1、把下列分数从大到小排列
2.填一填。
+(
)=1
+=
-(
)=
1-=
3、判断
一袋糖的一定比另一袋糖的大
(
)
因为6>5,所以
>
(
)
1个
加上2个
是3个
,就是。
(
)
四、分数的简单计算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
+
1、2、
+
=
(
)
-
=
2、+=
+=
+=
1-=
1-=
1—=
+=
1—=
4、有几种填法
+=+
+=+=+=+=1
五、分数解决问题
2.同学们折纸鹤。小英折的占总数的,小莉折的占总数的,小英比小莉多折几分之几?
3、两盘同样数量的鱼,白猫吃了这盘鱼的,黑猫吃了这盘鱼的,谁吃得多些?谁剩下的多些?
4、图书馆有48本图书,其中是故事书,故事书有多少本?
5.妈妈买了24个馅饼,小红吃了,妈妈吃了,两人一共吃了几分之几?爸爸回来后,把剩下的馅饼吃完了,爸爸吃了多少个?
6、小明将零花钱的捐给灾区,他的零花钱还剩多少?若这个月的零花钱有70元,他还剩多少钱?
7、一堆苹果,有18个
(1)把这堆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
),有(
)个。
(1)把这堆苹果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是这堆苹果的(
),有(
)个。
(1)把这堆苹果平均分成6份,其中4份是这堆苹果的(
),有(
)个。
(1)把这堆苹果平均分成9份,其中8份是这堆苹果的(
一、做好知识回顾与整理
在初三语文复习课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对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对学生阅读古诗文与现代文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等应进行综合性的全面回顾。
(一)掌握学生实际情况,做好针对性复习设计
在进行复习教学时,教师应先对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再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其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一种对文本素材的“语感”。这种以熟悉的课文入手,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新旧知识衔接能力的复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与应用能力。
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这一课的复习课教学时,笔者重点把作者所写的紫藤萝花枝绽放,再把文中插叙十多年前的这紫藤萝枯零落魄,濒临生死边缘的写法挑选出来,问学生,这样的写作重点是在突出花朵的生命力么?学生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是作者在借花进行比喻,以达到托物寓意,借花喻人的效果。接下来,笔者又把作者写的“花和人各有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句点出来,问学生,当你遇到种种困难时,想到这句话,会给你怎么样想法呢?特别是刚刚由于背诵未过关而一直情绪低落的同学,看到这句话,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看到这句话,对于困难,我会选择坦然面对,因为一切终究都会过去的,而我总会活得好好的。学生这样的回答让班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而这些回答正是语文中考阅读题目的思维方法。此时教师再点明,这样的想法正是本文作者最终想让学生自己悟出来的道理,读文章正在于此,要读到文章中作者的未尽之言,要有自己的感情与想法在里面,而这些都是复习课文内容的目标与意义所在。
(二)强调自主思考,师生合作,巩固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独立复习能力。教师通过研究中考复习资料,将每课的重点字词音形义、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进行归纳,特别是非常经典隽永的文章,应对其要点与未尽之言进行提炼,放入教学内容中去。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中的现代文,笔者选择了《社戏》和《安塞腰鼓》两文,而文言文《口技》则作为次重点。在《社戏》教学中,笔者以全文脉络为主,通过时间顺序进行串联,并提出一个问题:这文章里写了如此多的趣事,却为何取名叫《社戏》呢?这个问题暗含了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与关键点,也是复习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联系《春》(朱自清)一课来比对两篇文章间对于景物描写方法的差异,并重点要求学生对《社戏》第1至3段景物描写进行圈点。这一要求是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同时还加入了同形不同式的景物描写训练。而在文言文《口技》教学中,可提问学生,作者是如何凸显口技者“善”口技的?而对于文言文所涉及到的古诗词知识,教学重点是对实词虚词进行筛选,并应用到课堂回顾上。
二、强调知识的反馈与提升
(一)专题向模拟卷过渡,把握重点
从专题向模拟卷的过渡正是把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综合性的整体训练,逐渐适应了中考考试环境。这意味着,教师可以在模拟卷的评测中,验收学生复习成效,把知识转变为综合应试能力。一方面,其考卷形式相当于平时的检测卷,但其卷子的出题则完全不同。一般来说,模考试题是选择些与中考题型具有最大共通点的试题。学生通过做模考试题,可以提升做中考题的习惯感,提高其做题速度。同时,教师应着力于培养学生适应模考的环境与时间要求,这样可以有效调整学生做题时的生物钟,让学生得以迅速进入状态。另一方面,对于模考内容,其评价与反馈的要求也相应更高,教师在批改之后,都要让学生对照模考卷进行纠正与改错,且对于学生犯错的共性与个性应进行总结,重模考质量,而非数量。但目前还是有大部分教师把模考当成了检测练题,把大量的训练内容放在对基础性知识的查漏补缺方面。在笔者看来,模考是完全不同的设计,对中考而言,模考是一种对中考的提前演习,其重点在于让学生慢慢摸清出题人的意图与考查的重点,应告知学生不能图快、图多,而应先想清楚,此题的出题意图和考点。
(二)点拨为重,强调作文的应试能力
考虑到中考作文的占分比重,对于作文的复习也非常重要。但作文是一项长期积累的项目,教师应把中考作文复习教学重点放在点拨上,提高学生的作文应试能力。首先笔者通过研究近年来的作文出题趋势,归纳出几个主题进行作文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如笔者在一次以理想未来为主题的复习课上,先让学生把其手头有的作文资料进行通读,以自身写作能力为基础,让学生来注意文中的关键句,看是否符合主题、素材新颖与否、有否细节描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作文与一般作文的区别,并自己去反思自己习作中的缺点与亮点。接下来,笔者规定一个时间段,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方式对笔者所提供的范文进行读与记忆。要求学生把学习范文的思路、结构,积累素材等进行重点阅读。然后让学生脱离范文,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还原范文。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更是一个理解与再记忆的过程。最后,定下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去构思,落笔,做好评价与反馈,达到提升学生作文应试能力的目标。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的复习课应重视学生实际情况,强调应试能力,不断研究与探讨中考出题题型与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才能不断提升初三语文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参 考 文 献]
[1]钱理群,孙绍振,王福仁著.解读语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2、学习地理的学习地理具备的四个基本理念。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③综合的分析问题。
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 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3、葡萄牙航海学家麦哲伦环球航行: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4、地球是球形的例子:月食现象、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观察月食的阴影区,其边缘呈 圆弧 (圆弧、直线),由此可推知地球的形状可能为 圆形。
二、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作用:①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②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 颜色、符号和文字 来表示 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①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表示地理事物的颜色、符号和文字等)
②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③地球仪比地球大大缩小了。
5、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地轴。
6、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底座、固定架、球、地轴。
三、经纬线
1、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①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②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③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②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纬线。
3、地轴:地球的自转轴。(与经纬线一样,在地球表面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4、经、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为经纬线标明了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
①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相同纬度的纬线用南S、北N来区分)
②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③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国际日期变更线)
④经、纬度在地球上的分布:
纬度:以赤道为中心,往南北两极逐渐增大,值90度,在南北极。
经度: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值180度。
5、国际上习惯把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度;30-60度;60-90度。
四、经纬网
1、定义: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即一天。
3、产生的现象:①时差(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 ②昼夜更替
4、时差: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东早西迟,东加西减)
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6、地球上产生昼夜有两个基本条件:①太阳照射地球;②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的产生与地球是否运动没有关系,但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没有昼夜的更替现象。
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叫昼半球;没有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叫夜半球。
二、地球的公转及四季变化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的公转。
2、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自西向东。
3、时间:一年。
4、产生现象:①昼夜长短;②四季变化
5、公转轨道面:椭圆的
6、公转示意图: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7、地球在公转时,有两个突出特点:①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与公转轨道面相交成66.5度的夹角;②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8、15、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 相反。
三、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
2、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3、7月份有节气:小署和大署,最热;1月份有是小寒和大寒,最冷。
4、春季:12、1、2月;夏季:3、4、5月;秋季:6、7、8月;冬季:12、1、2月。这种四季是以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相结合来划分的。
5、同一时间,纬度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会有差别。
6、极圈:66.5度; 回归线:23.5度。
7、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分别位于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8、北半球一年之中,夏季 太阳高度 ,白昼时间最长;冬季 太阳高度最低,黑夜时间最长。
9、热带 终年炎热,温带 四季分明,寒带 终年寒冷。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
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3、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
二、地图上的方向:①经纬网定方向;②指向标定方向;③一般定向法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读图:面对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三、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叫 图例,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学符号叫 注记。
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规定。
四、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3、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4、从等高线或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坡度的大小。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五、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地图的种类很多,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2、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也不一样。
其他知识点:
1、“世界屋脊”指的是 青藏高原。
2、
1)从哪边上山最省力,为什么?
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稀疏——缓坡。从B处上山省力。
2)总结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并写在书上。 山顶用 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鞍部:两关闭合曲线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特征:世界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
2、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为29%。
71% + 29% = 5.1亿平方千米
3、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地。
4、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5、哥伦布(意大利探险家)——发现美洲大陆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原苏联)。
七大洲
1、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 大洲: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棱兰岛、台湾岛、海南岛)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突出的部分(山东半岛、印度半岛)
3、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的岛屿:格棱兰岛(丹麦)
4、七大洲的形状都是三角形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5、观察地图可知,北半球的陆地比南半球的面积 大。
四大洋
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海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大洋边缘临近大陆的部分。(黄海、东海、阿拉伯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的水道。(马六甲海峡、渤海海峡)
其他问题:
1、东西半球包括的大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北美洲;
2、南北半球包括的大洲:
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的是: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
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的是: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4、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 纬度的洲:南极洲
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即跨东西又跨南北的大州:亚洲、大洋洲
5、临三大洋的大洲:
亚洲: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
欧洲临两个大洋:北冰洋、大西洋
北冰洋临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地球表面海陆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沧海桑田)
① 喜马拉雅山:几千万年前是一片海洋,后来受到强大的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才成为今天的雄伟山脉。 这就是地壳运动。
② 东海海域海底:地壳下沉,人类活动遗迹被淹没。
2、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
① 是由大陆漂移学说发展而来的。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的漂移。
② 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③ 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④ 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4、板块相对运动,发生碰撞挤压,撞击成山脉(喜马拉雅山)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形成海洋。
5、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6、魏格纳在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中,发扬了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不畏牺牲的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7、地球内部分成三部分:地壳、地幔、地核,板块指的是地壳和上地幔,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岩石圈被分成一块一块的区域。
8、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板块运动 引起的。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 缩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 红海 在 不断扩张。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三、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
2、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3、7月份有节气:小署和大署,最热;1月份有是小寒和大寒,最冷。
4、春季:12、1、2月;夏季:3、4、5月;秋季:6、7、8月;冬季:12、1、2月。这种四季是以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相结合来划分的。
5、同一时间,纬度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会有差别。
6、极圈:66.5度; 回归线:23.5度。
7、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分别位于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8、北半球一年之中,夏季 太阳高度 ,白昼时间最长;冬季 太阳高度最低,黑夜时间最长。
9、热带 终年炎热,温带 四季分明,寒带 终年寒冷。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
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3、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
二、地图上的方向:①经纬网定方向;②指向标定方向;③一般定向法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读图:面对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三、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叫 图例,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学符号叫 注记。
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规定。
四、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3、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4、从等高线或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坡度的大小。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五、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地图的种类很多,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2、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也不一样。
其他知识点:
1、“世界屋脊”指的是 青藏高原。
2、
1)从哪边上山最省力,为什么?
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稀疏——缓坡。从B处上山省力。
2)总结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并写在书上。 山顶用 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鞍部:两关闭合曲线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特征:世界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
2、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为29%。
71% + 29% = 5.1亿平方千米
3、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地。
4、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5、哥伦布(意大利探险家)——发现美洲大陆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原苏联)。
七大洲
1、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 大洲: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棱兰岛、台湾岛、海南岛)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突出的部分(山东半岛、印度半岛)
3、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的岛屿:格棱兰岛(丹麦)
4、七大洲的形状都是三角形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5、观察地图可知,北半球的陆地比南半球的面积 大。
四大洋
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海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大洋边缘临近大陆的部分。(黄海、东海、阿拉伯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的水道。(马六甲海峡、渤海海峡)
其他问题:
1、东西半球包括的大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北美洲;
2、南北半球包括的大洲:
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的是: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
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的是: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4、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 纬度的洲:南极洲
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即跨东西又跨南北的大州:亚洲、大洋洲
5、临三大洋的大洲:
亚洲: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
欧洲临两个大洋:北冰洋、大西洋
北冰洋临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地球表面海陆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沧海桑田)
① 喜马拉雅山:几千万年前是一片海洋,后来受到强大的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才成为今天的雄伟山脉。 这就是地壳运动。
② 东海海域海底:地壳下沉,人类活动遗迹被淹没。
2、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
① 是由大陆漂移学说发展而来的。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的漂移。
② 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③ 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④ 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4、板块相对运动,发生碰撞挤压,撞击成山脉(喜马拉雅山)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形成海洋。
5、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6、魏格纳在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中,发扬了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不畏牺牲的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7、地球内部分成三部分:地壳、地幔、地核,板块指的是地壳和上地幔,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岩石圈被分成一块一块的区域。
8、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板块运动 引起的。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 缩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 红海 在 不断扩张。
13、填图: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或大洋的名称、大洲间的界线。P29
14、填出地球公转各位置的太阳直射的纬线、时间、节气、昼夜长短等情况。P11
15、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所处半球、温度带。
16、判断经纬网图中,A、B、C三点的相对方向;判断有指向标的图中,公路的延伸方向,养鸡场在村庄的什么方向。
17、填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并说明日本多火山地震、红海扩大、地中海缩小、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并不断升高的原因。P39
18、在图中填出五带的名称、分界线的名称和纬度, 热带、寒带有什么特殊现象。P12
19、判断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小河流水方向;甲、乙两山顶的海拔和相对高度、E点海拔、那条小河流速快、E、F两条上山路线哪个更省力。
20、读图识地图。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大。P19
加:
1、自西向东拨动 地球仪,观擦分析,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 逆时针 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 顺时针 方向转动
2、中国东西大约是 5000 千米,南北大约是5500千米;北京的经纬度是 北纬40度,东经116度 。
中国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排前三位的是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
3、180度经线无东西之分,无“W”、“E”。
4、经纬网定位:先纬度,后经度。 指向标一般指北方。
5、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地图册P17)。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由于中国板块和印度板块相互碰撞,岩层急剧隆起,沧海消失,形成了今日的喜马拉雅山脉。随着板块的不断运动,喜玛拉雅山脉还在继续升高。
6、坡度相同的地方,等高线间距相等。
7、地图种类:城市图、地形图、公路交通地图、世界政治地图
8、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9、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四节变化明显,既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