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年志愿者工作经验范文

青年志愿者工作经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年志愿者工作经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青年志愿者工作经验范文

近年来,人行河北邯郸中支党委注重对青年工作的支持,发挥广大青年建功立业的生力军作用,充分调动了广大青年的积极性。中支先后涌现出一批国家级、总分行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和青年岗位能手,有十余名同志分别被总分行授予“优秀团干部”“优秀青年”“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中支团委连续六次被评为天津分行“五四红旗团委”。为进一步推进青年志愿者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从2007年初开始,人行邯郸中支团委在辖区各级团组织中实施了青年志愿者“爱心奉献积分”活动。通过记录青年志愿者爱心奉献历程,使奉献精神内化为青年志愿者的思想准则和自觉行动,实现爱心奉献的自我激励和组织激励的无缝衔接,有力地助推了和谐中支的创建。

为增强“爱心奉献积分”活动的公平、公正和可操作性,人行邯郸中支团委建立了“一卡、两表、三上网”的积分运行机制。“一卡”就是《青年志愿者爱心奉献积分卡》,由各团支部向40周岁以下的青年志愿者发放。爱心奉献积分卡详细登记志愿者的姓名、爱心项目、受益人、分值等内容。“两表”,一是《爱心奉献个人积分动态登记表》,由所在支部详细登记志愿者姓名、爱心项目、受益人、分值等,与爱心积分卡一一对应,由专人负责统一管理;二是《爱心奉献集体积分动态登记表》,由各团支部详细记录爱心奉献、工作创新、参加人数、完成情况等内容,定期汇集成表,上报中支团委,作为评先的依据。“三上网”,一是爱心奉献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上网,为爱心奉献积分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两表”上网,激发单位和个人的竞争意识;三是青年志愿者个人及其所在单位、科室年终考核评比情况上网,增加此项工作的透明度。

为确保这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中支团委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健全组织。成立了由主管行长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团委书记为办公室主任的“爱心奉献积分”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安排、年终考核评比等工作。二是制定方案。制定了青年志愿者“爱心奉献积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此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等,确保此项活动有序推进。三是严格考核。按照制定出的双百分考核评比标准,以爱心志愿者个人及其所在单位、科室为考核对象,对照组织领导、爱心捐助、节能降耗、创新创效等方面进行考核,年终评选出“十佳”明星集体和个人。通过“双十佳”的示范效应,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四是强化监督。由全行干部职工推选出 25名义务监督员,负责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活动过程公开,考核结果公平、公正。

“爱心奉献积分”活动的开展,在广大青年中产生强烈共鸣,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推进了爱心奉献活动向深层次发展。青年志愿者自发成立了基金会,先后捐款15万余元,帮扶贫困残疾家庭120余户,救助贫困失学儿童100余名,帮助贫困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80余人。二是推进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在人行邯郸中支认定的创新工作项目中,由青年志愿者提出并承担的项目占到 70%以上,其中得到总行肯定的有17项,如国家级“青年文明号”人行成安县支行会计国库股制定的《国库会计岗位轮岗替岗管理办法》被总行国库局推广。三是推进了和谐中支创建。“爱心奉献积分”活动增强了广大青年志愿者的荣誉感、成就感、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发挥了广大青年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邯郸中支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开展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一滴油活动中,中支先后收集建议 33条,其中12条被采用。中支节能型机关建设经验得到总行的认可,并作为唯一一家地市级中支,参加了人民银行系统节能工作会议,介绍节能降耗工作经验,被总行确定为节能降耗工作试点单位。(作者单位:人民银行河北邯郸市中心支行)

第2篇:青年志愿者工作经验范文

一、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在志愿者的来源上,缺乏有效的选拔和确认程序

随着志愿者活动受大学校团委的重视,要求各级院校要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导致在招收志愿者人员时候的盲目性,在组织活动的时候的任意性,缺乏了整体考虑,且有对青年志愿者进行特长或专业化区分,存在一次服务中不论需要多少人或哪些人比较适合而让所有人都参加的现象,导致青年志愿者资源使用不当。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多数人参加,少数人实干的显现。这就反应了志愿者队伍管理的不稳定性。

(二)青年志愿者活动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指导

目前,高校内有很多形式的志愿者组织存在,但是个组织都是各自成为体系,按照各自的想法开展各自的活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了很多活动存在盲目性、重复性。虽然服务内容很多,但是都没做到精细,经常会出现整个学期没事,有活动一窝蜂,要么是植树种草,或者就是打扫卫生,这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过于简单,缺乏了教育内涵。甚至出现学校内部都搞一种服务,而校园内学生和老师急需的某些活动无人去做。另外结合自身专业开展各个与专业相关的活动较少。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只建立在表面,不能发挥真实的功能。

(三)青年志愿者活动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虽然是志愿参加,但是对学生层面来说,经费没有保障就是个问题,经费问题的存在也经常导致了许多有益的活动只能开展几次,不能长久坚持,给人以走形式的印象。在高校志愿者队伍只有经费的保障,青年志愿者行动要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另一方面一个志愿者的活动服务的效果没有考量标准,干好干坏是一个样,导致了活动的意义和质量的下降,造成了组织松散、服务不力的现象。同时团队中的个体的奖励机制也没有实施,使得不会所有的志愿者发挥百分之百的力量来服务于组织。

二、高等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改进的对策

(一)加强对志愿者身份的管理,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高校志愿者队伍只有吸收那些真正想服务他人、回报社会的志愿者作为骨干才能使志愿者队伍更加稳定。所以要加强管理,在队伍招募成员的时候要进行有效的遴选,并且组织各部门有效的吸收成员,使个人条件与部门要求匹配,以至于能最大程度发挥志愿者的优势,同时也会使得学生在该部门找到归属感。在严格挑选的同时,做好注册登记工作,建立个人服务档案。通过志愿者身份的管理和选拔,建立一支充满爱心和责任感,同时具有专业服务水平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

(二)加强对青年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提高服务的技能

一方面学校团委要加强对青年志愿者的技能培训。首先,根据不同的社团,社团成员的所学专业来确定该组织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每一个志愿者组织掌握一至两门专业服务,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其次开展相应的培训,使志愿者懂得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除此之外,组织机构组织的活动也要有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认真的挑选,活动要密切和志愿者所学专业相结合,结合了专业就结合了学生的特长,这样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建工学院开展的公益活动就可以与建筑领域相匹配,如道桥专业就可以给旧城区的道路进行规划,市政专业的的学生就可以对城区市政管道的现状进行调查,设计专业的就可以对老城区的楼房进行调查规划,给政府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第3篇:青年志愿者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青年志愿者 国际合作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和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参与下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在这次长达184天、全球瞩目的盛会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见证和分享了各国的多元文化、独特智慧、文明传统及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参观人数和场馆规模都创了历次世博之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场馆建设者、世博局各级工作人员以及各参展国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然而另有一个在背后默默奉献的群体不可忽视,那就是经过层层选拔、承担在世博期间服务工作的200多万名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无私奉献的真谛,并荣膺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使志愿服务精神得到了广泛的发扬和普及。

世博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它涉及不同国家、地区、肤色、人种、信仰,相应地在世博会筹办、举行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和摩擦。一届世博会要取得成功,也必然少不了各类群体的共同参与和多元文化的交汇绽放。

自2009年5月以来,上海世博会受到上海高校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报名人数扶摇直上,其中也包括一定数量的在华留学生,他们不但享有针对固定目标人群的语言优势,而且理解世博会的内涵,拥有为世博服务和奉献的精神。在本届的世博会上,中国青年大学生和这些国际学生共同合作,汇聚成一股生机勃勃的动力之泉,开创了志愿者国际合作的新局面。

在上海世博会筹办、举行过程中,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作为世博园区志愿者和中国的大学生志愿者们通力合作,担任场馆解说咨询等各类工作,与中国志愿者同学一道为成就一届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大规模长时间的大型国际活动中的的志愿者工作经验相对还不够丰富和成熟。尤其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如何使中国大学生志愿者和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志愿者之间实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如何针对中国学生和留学生的不同特点实现有效管理,如何避免文化冲突和交流障碍的发生,使志愿服务工作得以在国际合作的氛围下顺利开展等,都是有待于我们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目前都缺乏相对完善的系统梳理和研究。

为此,我们于上海世博会顺利落幕后的2011年5月,设计完成了《“世博后青年志愿者国际合作经验探析”调查问卷》,并分为中国学生版和外国学生版,分别面向曾经参加过世博志愿者工作的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发放。截至2011年7月,共回收有效问卷252份,其中中国学生226份,外国留学生26份,留学生以韩国、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为主。调研对象中,本科生为174人,占总人数的69%,研究生78人,占总人数的31%。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部分外国留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以期深入完备地了解他们的想法。

一、对世博志愿者国际合作模式的回顾与分析

在通过实际工作总体把握了2010上海世博会中外志愿者合作过程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调研对参加世博志愿者工作的中外学生的服务动机、具体原因、服务感受、合作体会等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力求为将来进一步开展志愿者国际合作提供借鉴。

在招募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过程中,不少中国大学生踊跃报名,而一些在华留学生也热情高涨。追根溯源,他们当初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动机和原因不尽相同。我们通过问卷调研和个别访谈发现。锻炼自身综合能力、增长见识是志愿者参加世博会活动的最主要动机,分别占到中国学生总人数的97.3%、留学生总人数的92.3%。拓展人际关系是次重要因素,分别有30.4%的中国志愿者和38.5%的留学生志愿者是出于这一目的。而为了免费看世博、想要获得世博纪念品、为了获得学校和学院的奖励等功利性目的鲜有人选择。由此可见,自身能够获得能力上的锻炼,并借此机会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志愿者们最为看重的,他们的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功利性、从众性较不明显。在这一点上,中外志愿者没有显著的差异。

而当我们更进一步详尽了解中外大学生参加世博志愿者工作的主观原因时,我们发现培育社会责任感、增加社会见识、使自己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中外留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三个主要的原因,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学生更加看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将其排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外国留学生更加注重社会见识的增长和自身成就感的满足,他们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则排在第三重要的位置。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服务期间,中国志愿者和外国志愿者们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克服种种困难,顺利而光荣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并获得了游客和世博会主办方的广泛好评。那么志愿者在服务完成后的内心体验如何呢?我们通过调查统计发现,有21.2%的中国志愿者和46.2%的外国志愿者表示在志愿服务期间总是非常快乐,另有76.1%的中国志愿者和53.8%的外国志愿者表示大多数时间很快乐。可见,总体而言,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服务给总计97.3%的中国大学生和100%的外国留学生都留下了快乐美好的印象,而且留学生更容易体验和享受极致的快乐感受。

对于世博志愿者服务的经历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中国志愿者和外国志愿者的评价均以积极影响为主,分别占到总人数的82.3%和79.2%,没有人认为产生了负面和消极影响,在这一方面,中外志愿者的体验也很相似。

在世博志愿者服务期间,中外大学生在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履行各自的职责之外,还常常需要在同一岗位上精诚合作,共同来面对和处理各类问题甚至突况。面对着语言交流、文化差异等方面的障碍,中外志愿者在此类平时较少遇到的国际合作过程中的感受又如何呢?

从中国志愿者的评价来看,外国志愿者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58.0%的中国志愿者认为外国志愿者与本国志愿者不同,而只有30.8%的外国志愿者认为中国大学生与他们不同。有30.8%的外国志愿者认为,中国志愿者比他们本国的志愿者更加负责,更具有服务和奉献精神,而只有6.3%的中国志愿者认为,外国志愿者更富有责任心。

在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有85.1%的中国志愿者认为外国志愿者与自己相处非常融洽,没有遇到问题。从外国志愿者的视角来看,对于中国志愿者的评价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结果,有23.1%的外国志愿者曾经与中国志愿者发生分歧,其中较多的是由于和文化差异,占15.4%,其次是由于服务理念的不同而引发了矛盾,占7.7%。而论及宗教问题和文化差异,中国志愿者几乎没有在志愿者国际合作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只有1.1%的中国志愿者认为自己在合作中遇到过此类问题。

一旦在国际合作过程中发现或遇到了问题,中外志愿者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95.0%的中国志愿者会尝试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对方的立场上和情况中来重新考虑问题,通过双方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来求得相互理解,他们不会想到寻求第三方的帮助,更有少数学生表示会坚持己见,互不相让。而外国大学生中除了有61.5%的志愿者会采用这种方式外,另有38.5%的志愿者会寻求第三方的支持,通过他人来和中国学生沟通和协调,在这点上中外志愿者处理问题的方式显示出了显著的差异。

二、对志愿者国际合作模式的展望和建议

我们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程的筹办和组织工作中可以看到,任何一项国际性的大型会议或活动,都必然将面对多元文化的参与和融合,才能体现出其国际性、跨文化的特点,才能使国际性的会议或活动取得真正的成功、获得各国参与者的认可。因此不同国籍的志愿者的共同参与、中外青年志愿者的通力合作将是今后类似大型国际活动志愿者工作的发展趋势。面对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有必要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国际合作模式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以便为今后同类或类似活动中的志愿者国际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1.推动志愿者国际合作模式常规化、日常化发展,拓宽合作途径

我们通过调研、访谈发现,在担任世博志愿者的这些学衡中,只有9.7%的中国学生没有参加过其他日常的志愿者活动,而外国留学生的这一比例高达46.2%没有参加过任何其他志愿者活动,经常在中国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留学生只有15.4%。由于平时缺乏志愿者活动的锻炼,也缺乏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和中国学生的合作与交流,部分外国留学生在世博会之类大型国际活动中首次与中国大学生合作,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在教育国际合作日益推进的今天,在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的中国大城市中,中外学生均普遍希望能在志愿者工作中增加合作的机会、更多地学习和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和语言。不少留学生也充满爱心,希望能将所学用于社会服务工作。因此,建议相关的负责部门和机构能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基础上,更多地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开辟国际合作的途径、搭建跨文化合作的舞台,以便让中外学生通过多次的实践、逐步积累国际交流的经验。高校负责志愿者组织工作的部门,也须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将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合作问题作为培训中不可或缺的重点内容,尤其注重培养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在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外语沟通能力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丰富和充实关于各国文化、习俗的知识,从而使志愿者国际合作得以顺利愉快地开展。

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国志愿者以参加所在学校中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为主,占82.5%,而留学生志愿者则以参加政府和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志愿服务为主,占62.5%。留学生志愿者日常志愿服务的内容更为宽泛,在艾滋病、吸毒等特定人员的引导服务、环境保护与美化服务等领域,外国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大大高于中国志愿者。组织方性质以及服务内容的差异,使中外志愿者的的日常服务较难能出现交集。在这一情况下,更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精诚合作、打破壁垒、互通有无,尽量搭建更多的中外合作的平台,使中外志愿者各展所长、相互学习、学以致用。

2.完善志愿者工作机制,使其在国际合作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

“志愿者”本身就是一个外来词,是随着改革开放、打开国门而引入的身份概念。“志愿者最早起源于西方19世纪,义务扶贫救困,是志愿者最早的雏形。而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概念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到中国的,并以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立为标志性事件。”近年来,中国的志愿者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壮大,但与国外相比,仍然处于起步和初步发展阶段。

外国留学生从其祖国来到中国,有些在成长过程中早已见证或体验了本国的志愿者服务机制,因此对中国的志愿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问题,在作为文化旁观者的留学生眼中,显现得更为鲜明。例如,有40%的外国志愿者感到在中国,人们对志愿者服务不够了解,其比例大大高于中国志愿者。另有28%的外国志愿者认为,志愿者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也大大高于中国志愿者16.8%的比例。同时,还有部分外国志愿者和中国志愿者一样感到,志愿者组织尚缺乏有效的管理。

志愿者工作的相关组织部门,在大型国际活动的志愿者工作结束之后,应及时了解反馈、总结经验,注意到外国留学生具体的需求和要求,通过留学生志愿者了解到志愿者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历史更为悠久的国家的具体做法和运行机制,去粗取精地加以借鉴和学习,以不断改进我国的志愿者工作机制,使其在凸显中国特色的同时,在水平上、规模上、宣传力度、保障机制上,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的中国和外国志愿者,都十分看好中国志愿者工作的未来发展,认为这一领域的工作,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中外志愿者跨文化合作的机会,也将日益增多。在这一片普遍乐观的期待中,中国的志愿者工作更应在交流和学习中勇敢前行,通过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来实现中国志愿者工作真正成熟稳健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其中志愿者国际合作的成功实施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借鉴经验,也为“世博后”志愿者国际合作的推行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提醒,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为进一步开展好中国青年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高校留学生人才培养工作而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第4篇:青年志愿者工作经验范文

近几年来,我校的青年志愿者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共建、互助、共享”为主题,围绕扶贫帮困、社会服务、文化教育、美化环境等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一、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为青年志愿者行动持久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几年来,坚持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因人制宜的组织设置原则,合理设置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努力形成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正规化、多元化的新格局。一方面,依托团支部和团总支层层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组,志愿者的组织培训和日常活动的开展由各团支部和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统一负责管理,面向校内外广泛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和组织各团支部的志愿者队伍立足校内,面向社会开展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各团支部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间的交流和合作,扩大了志愿服务的效果和影响,加大了参与社区服务的力度,保证了各项服务活动有的放矢,不走过场。

二、逐步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人员保障。我们通过实施“注册志愿者制度”,严把“两关一统一”,进一步壮大了志愿者队伍。“两关”:一是,青年志愿者关。在青年志愿者招募中严格执行青年志愿者章程,以志愿为前提,确保每一个青年志愿者都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从事技术服务的青年志愿者还必须执技术资格证明和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二是组织管理者关。在志愿服务活动管理人的任用上,重点选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精力充沛的团干部或志愿者担任。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服务队负责人的任用上,还必须是精通相关行业的青年团员。把严“两关”,确保了志愿人员具有较高素质,增强了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战斗力,志愿服务的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一统一”是指队伍管理的统一。我们严格执行“四有”标准,即志愿服务队和学校团委有志愿者的档案,有专门负责人,每次活动有明确的主题,活动有详细的活动记录,制订了活动后给予团支部及志愿者个人加分标准。这一标准的执行对于加强队伍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以及进行工作考核和评选表彰提供了保障和依据。目前,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小组达70多个,青年志愿者达1500多人。

三、立足校园开展服务。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从学生的安全着想,青年志愿者活动主要立足于校内,1、长期性地开展校园卫生维持和督导工作,我校由团委统一安排,每天由四个班的青年志愿者同学佩戴志愿者标志利用下课时间进行校园卫生维持和督导工作,使我校的校园卫生天天、时时保持干净和整洁;2、每周五由团委统一安排对教学楼和宿舍楼的走廊和楼梯进行冲洗,3、结合节假日安排青年志愿者开展服务,如教师节前安排志愿者到老教师家进行清洁卫生和扶家人到校园逛逛等活动,感恩节组织05新大陆同学到新大陆公司清洁卫生等,06机电1、2班同学到省军区第九干休所搞卫生等,4、建立校内“一助一”送温暖工程制度,学校把“一助一”的内涵拓展,建立一所学校帮助一个学生:如今年9月份我校学生江信杰同学得了重病,我校组织全校师生员工举行爱心捐助,共捐助3XX元帮助度过难关,目前江信杰已出院在家休息。建立一个支部帮助一个学生、建立老生支部帮助一个新生支部:帮助新生尽快度过“想家关、生活自理关、学习方法关”,各班分别从生活上、学习上、经济上建立一助一制度,除了从经济上一助一外,更多从精神上、心理上开展一助一活动。5、学生自我服务中心长期在校内开展服务,配合总务部门维修学校宿舍和教室的灯、帮助学校师生维修家电等活动深受全校师生欢迎。

第5篇:青年志愿者工作经验范文

一、 调查发现上海市民办高校志愿者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在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涌现。很多时候,我们过高地把志愿者行动定位在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地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上, 认为报名来参加活动的志愿者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义务服务行为。 使得大学生和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与活动变成纯粹地为了完成任务或者只是为了社会实践的量化考核。 这些误解和错误的指导严重的影响了高校的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志愿者活动的有序健康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和热情。笔者通过调查分析, 在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 总结出上海市民办高校志愿者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校领导层重视不够 ,缺乏专业的志愿者队伍管理和指导教师。 高校的青年志愿者活动都是在各高校团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高校的志愿者队伍隶属于团委学生会。但是笔者通过走访上海市的部分民办高校发现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一般只有 1 到 2 名专兼职干部。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体制和学校运行经费来源的特殊性, 有些团委老师还要兼任辅导员的工作, 除了要完成各类团学联的工作之外还要带有一定数量的班级, 完成辅导员的工作。 这导致在志愿者队伍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指导教师, 志愿者活动疏于有效的指导和策划, 这不利于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2.志 愿者活动形式单一 ,教育实践意义不强,创新不够。人们普遍认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高层次的社会组织性教育活动, 青年志愿者行动具有社会的现实性, 青年志愿者行动具有广发的先进性。 但是现实中志愿者活动却是活动形式单一, 不能体现志愿服务的真正价值。 据笔者走访了解到,上海市民办高校的志愿者活动大体包括志愿献血、 校外公共交通场所维持秩序、 参与科技馆图书馆等事业性场馆服务、 看望敬老院养老中心的老人、陪伴孤儿院的儿童、与幼儿园小朋友玩耍等,多数都是短期和非固定性的活动。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应有的水准不能通过一个有效的平台很好的体现出来, 使得大学生难以找到自我认同, 导致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通过问卷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大学对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形式单一并且没有连续性的志愿者活动是存在一定的异议的。 无论是参与其中的大学生, 团委负责志愿者工作的老师还是社会单位个人, 对于志愿者的理解不应该仅仅的停留在做好事的层面上。 尤其是作为志愿者队伍的管理者各民办高校共青团的负责教师尤其应该思考志愿者活动的真正含义, 以及志愿活动可以大学生带来的成长和帮助。

3.志愿服务缺乏稳定的活动阵地 ,志愿者项目缺乏系统性的规范。 笔者从在大学里参与志愿者服务到参加工作后成为一名老师, 深刻的体会到很多时候高校的志愿者和指导老师都很被动,经常是打游击战,来任务了接受任务。 每年逢学雷锋日植树节志愿者活动日等节日,几乎所有的志愿者组织和共建单位都会开展志愿者活动, 活动主要集中于社区敬老、环境保护、文化娱乐等。 但是这些节日一过, 志愿者活动开展次数就会减少。 高校校内的志愿者活动项目毕竟有限,校外的共建单位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又缺乏系统性的长效机制, 这也非常的不利于高校志愿者队伍的长效发展。

4.志愿者活动缺乏应有的经费支持 。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在《章程》中认为,志愿者是不为报酬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笔者认为尽管志愿服务本身不需要支付报酬, 但志愿者活动是必然会产生管理成以及志愿者的饮食、交通、通讯等必需费用。 资金经费成为当前民办高校志愿者队伍发展中的一大瓶颈。 就我国目前的志愿服务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和共青团的支付,有少部分的社会募集和商业赞助。 由于民办高校没有国家拨款, 迫于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压力, 学校在资金的内部使用上是一紧再紧。 笔者发现,很多时候,在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指导教师、 志愿者队伍的学生干部以及志愿者本人自掏腰包的现象比比皆是。

5.志愿者队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 大学是学生走上社会的最后一站, 大学生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年龄阶段, 开始在意和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与看法, 希望得到认可和支持。 虽然志愿者活动在民办高校中受到大学生的广泛喜爱,但是招募多,流失快的现象一直存在。 在笔者的走访和调查中同样也发现, 各大民办高校都有对本校区内评选优秀志愿者。 但是奖项涉及的学生非常有限,奖项的公众认可度也不高,这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 以笔者所在的上海某民办高校为例,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 的荣誉称号可以参评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但是优秀志愿者就没有这样的优先权。 在与大学生志愿者交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作为 90 后社会普遍认为是 娇生惯样的一代, 但是值得称道的是他们并不在乎参与的活动有多辛苦多累, 他们中很多人更在乎的是志愿活动能否给他们带来能力的提升、眼界的开阔、 朋友圈的扩展以及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感。

6. 志愿者活动与学生专业结合度不够 ,与志愿活动相关的培训严重缺乏。 志愿服务按照服务过程和内容可分为非专业化服务和专业化服务两种, 非专业化服务是指技术含量较低的一般活动, 如大型活动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专业化服务是指具有某项专业知识技能或获取专业资格的人士提供的服务,如心理健康、翻译、义诊、法律援助、维修等。 高等院校是知识和人才最密集的地方,但是在现实志愿者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很难或者说很少有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开展服务活动结合起来的。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导致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规划(2014-2018)》中就有指出要建立科学的志愿者培训体系, 加强志愿者培训课程、教材的开发,整合各地优秀课程和教材资源,形成较为科学的课程、教材体系。 创新培训方式, 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培训的质量和成效。 到 2018 年,每名注册志愿者至少参加一次团组织举办的系统培训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 志愿者队伍的长期发展是缺少不了有效的志愿者培训, 这一问题必须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二、 上海市民办高校志愿者队伍建设若干对策

大学生志愿服务倡导团结友爱、 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品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大学生志愿服务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指导思想,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力拓展。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涵盖支援贫困地区、社会公益、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大型赛会、抢险救灾、灾区建设等,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有效实践尝试。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缺失。 青年志愿者行动正是立足于实践并在充分发挥青年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它尊重青年的自身特点,激起青年的热情, 为当代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辟了现实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裂痕。笔者作为民办高校的辅导员,3 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 通过志愿者活动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是一个非常实用并且有效的方法。 针对目前上海市民办高校志愿者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可以从以下的对策来建设民办高校的志愿者队伍, 促进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 把思政教师纳入民办高校志愿者队伍的管理中。党和政府所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却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转化为更多的利益和价值,这给我们的大学造成了社会主义价值无用的假象。这种假象一旦长期滋生下去将会是非常可怕。 因此,对大学生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笔者认为这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任课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的课题教学,也需要辅导员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平台和抓手。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原本说教、灌输教学方式,增加课外实践环节,学生开展生动的志愿者服务能较好地实现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思想与服务社会的理念。生动活泼的志愿活动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自我、 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而且也赋予了校园文化内容与形式的丰富。以笔者所在的上海市某民办高校为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一共 54 个学时,18 周的授课除了每周 2 学时的课题正常授课安排以外还有 18 个学时的学生课外实践要求。在民办高校志愿者队伍缺乏专业指导老师情况下, 把思政教师归入志愿者队伍管理中来,既可以为思政课程中的实践课时提供很好的平台也可以缓解民办高校团学联老师在志愿管理中的工作压力,笔者认为这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2.拓展高校志愿者服务平台,加强与非盈利组织的合作, 高校之间建立志愿者合作联盟。 随着现代交通、通信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这为高校志愿者平台的拓展提供了便利。 首先,民办高校领导要加强对志愿者工作的重视,在顶层设计上就要加大力度支持,更多的联系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 建立志愿者服务共建合作单位,为志愿者建立校外的服务基地。 其次,与非盈利组织合作, 充分利用非盈利组织资源优势,增强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最后充分发挥各高校的自身优势,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3.加强民办高校志愿活动的文化宣传。 由于缺乏固定的建设大学生志愿者文化的方式与途径,所以在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的前期、中期、后期都缺乏有计划、有思路、有模式的培养与发展, 无法从志愿者文化建设层面的具体要求有重点、 有目标的锻炼大学生志愿者, 不注重志愿服务本身精神文化层面内涵的推广与打造, 因此这也造成了大学生志愿者始终缺乏一种精神层面的价值引领, 失去了对志愿者文化价值本身的认识与认同,无法带给他们志愿服务的归属感与满足感。首先, 民办高校团学联可以通过校园的广播站、校园网、校刊校报、校园 BBS、志愿者官方微博、 微信、QQ 群以及上海高校中主推的易班网络平台, 有组织有策划的宣传志愿者服务精神和优秀感人的志愿者个人事迹,使志愿服务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道新风尚。 同时网络平台也能很好地促进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鼓励和信息的互通。其次,可以设计统一的志愿者徽章服装以及大学生志愿者专属的时尚符号,以提升志愿者的归属感。 在北京奥运会后的鸟巢一代,上海世博会的小白菜,以及南京青奥会的小青柠,都成为志愿者的一个专属的称号, 得到了青年志愿者的广泛喜爱和认可。 再次可以组织拍摄志愿者微电影,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宣传。 以笔者所在的上海某民办高校为例,在基础部校区每年 5 到 7 月份,学院团委都会组织拍摄一部视频介绍团学联的活动其中就包括志愿者的活动。 在每个新学期基础部校区迎接新生的入学教育上团委都会组织新生观看。 视频微电影对新同学的影响和启发非常是非常深刻和直接。

4.更加注重民办高校的志愿者培训 。 志愿者通过培训提升个人的技能不仅可以满足志愿者本身个人的成长成才需要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让被服务对象享受更高质量的服务,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学校应该把志愿者培训和具体的志愿服务紧密的联系起来。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专业的老师或者经验丰富的社会义工开授与志愿者自我保护有关主题的课程, 进行志愿项目相关的专业讲座,模拟服务场景服务流程。 工作中,笔者发现在志愿者培训上还可以发动学生社团的作用。 很多大学生既参加了志愿者又参加了社团, 在社团中尤其是社团负责的学生干部,大多有很多的特长和较强的组织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朋辈教育和帮助, 学生之间可以达到很好的分享和学习的作用。

5.通过科研项目资金来支援志愿者活动。一般来说志愿者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有:政府资助、项目经费、企业公民捐赠。 作为民办高校,来自政府和企业的捐赠相当于公办学校来说是少之又少。针对民办高校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学校高层领导在制定每年的财政预算时应该设定志愿者服务专项基金或者资金。再者高校团委在对外联系的时候要努力建立校外志愿服务更加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以及与企事业单位的项目赞助体系。最后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应鼓励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申请实践性较强的科研项目,利用项目里的调研经费来支持一部分的志愿者队伍活动必须支出。

第6篇:青年志愿者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志愿者 激励管理 志愿者管理

志愿者(volunteer)一词原意是指古代战争中的义勇军、志愿军。《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对志愿者的定义则是: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①据新华网报道我国目前已有3.82亿多人次的青年和社会公众为社会提供了超过78亿小时的志愿服务。截止到2008年12月5日第23个国际志愿者日止,中国注册志愿者人数更是达到2946万名。②

随着志愿者规模的扩大,如何对志愿者进行有效管理成为研究的热点。激励更是管理的重要环节。因为志愿者的特点之一即自愿性,他们选择参加志愿活动的自由度,相对来说是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调动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就需要依靠各种激励措施。本文从有关的激励过程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外经验,对完善志愿者激励管理进行研究与探讨。

1 激励的过程

在管理心理学中,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热情和积极性的意思。③激励的作用是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更主动、自觉地完成工作,取得理想的绩效。关于激励的理论研究非常丰富,以下的行为周期模型是一种从激励过程的角度来研究的激励模式。见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的需要是激励的起点,激励形成动机,动机进一步激发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具有目标导向性的。当目标实现后,人会产生满足的感受,并产生新的需要;若目标没有实现,则产生不满足的感受,在外界刺激下,这种需要可能再次形成动机。为了能够对志愿者进行有效的激励,首先要了解他们需要和动机,其次将志愿者的需要和志愿服务的目标结合,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促使他们做出导向目标的行为,再通过适当的奖惩,使志愿者的需要得到满足,而活动的总体目标也得到实现。

2 国外志愿者激励的成功经验

志愿者的激励是志愿者保持高度工作热情的必要条件,也是吸引各阶层人士广泛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志愿者激励管理,可以参考一下志愿服务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的成功做法。这些国家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组织共同对志愿者进行激励,形成一套全社会共同执行的完整的志愿者激励措施。

2.1 美国:从小开始培养志愿服务意识

1831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美国民主》一书中所说的:“美国,一个充满义工的国家”。④在美国,当志愿者已成为普遍现象。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都采取了很多措施,鼓励年轻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从小培养公众的志愿服务意识。如1993年当时的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全国与社区服务法案”,鼓励青年学生进入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法案规定,服务满1400个小时的青年,政府将提供4725美元的奖学金。另外,许多学校规定高中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当义工,为社会服务满一定时间,才能获得义工学分,这也是得到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报考大学时,义工活动情况也成为大学考察申请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得力的措施使美国人从小就了解和重视志愿服务,也使年轻人愿意积极地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

2.2 新加坡:完善的激励配套措施

新加坡的志愿服务有完善的配套管理措施,在志愿者激励上也是如此。每年新加坡的国庆日,得到最高的等级奖励的志愿者将由总统亲自颁发公共服务勋章(pbm)和公共服务星条勋章(bbm, bbml)。这是一荣誉是全体新加坡公民都十分想往的。除了精神上的奖励外,新加坡还为这些杰出的志愿者们提供了物质上的奖励。如这些志愿者在其所服务的选区内享有免费停车的权力,其子女可获得进入最好学校的优先选择权,其在政府部门或机构中的职务还可得到提升。这些措施覆盖面广、方式丰富,对志愿者给予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奖励,吸引了大量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

2.3 英国:引导全社会的重视与参与

英国的志愿服务开展十分活跃,据统计,英国约半数国民参与过志愿服务,尤以50岁以上人士和16至24岁青少年为最大志愿者服务群体。⑤英国的志愿者管理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机制。在志愿者的激励上,英国为确立志愿服务的广泛的群众基础,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公民的成才就业、公司的利益等方面挂起钩来,如规定企业的公益捐款部分可免税等等。这些措施使志愿服务活动得到社会公众的全面响应。甚至许多企业也鼓励员工定期当志愿者,因为这样既可以加强员工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其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社会形象。

3 完善我国志愿者激励的措施

依照激励的过程理论可知,要有效进行志愿者激励应找到志愿者的动机和需要,再采取针对性的方式来满足志愿者的需要,促使其行为符合志愿服务的目标。因此完善志愿者激励,在吸收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了解志愿者多样化的动机

在采取激励措施前,必须了解志愿者们的动机。志愿者是不计报酬、为社会无偿提供服务的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在无报酬的前提下参加公益活动呢?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参与志愿活动的是否都只是为了“学雷锋”呢?可以参考以下这份调查的数据。

根据四川大学所做的《“西部志愿者生存状况”研究报告——基于对200名西部志愿者的调查分析》一文中,对志愿的动机调查中发现,64.4%的志愿者认为参加西部计划是为了锻炼能力,增加工作经验;有59.4%的认为参加西部计划是为了自我发展和实现;47.5%的认为参加西部计划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38.6%的认为参加西部计划是为了体验农村生活,丰富阅历;有23.8%的志愿者认为选择西部计划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也有志愿者是为了以后能享受到公务员加到分政策及其他优惠政策而参加西部计划。⑥

这组调查数据表明,志愿者的动机是多样化的。虽然志愿者们不在意物质上的回报,但他们也不仅只是为了“学雷锋”。每个志愿者来自不同的环境,其个体所受教育、所具有的经历不同,他们的需求不可能是单一的。要实现有效的激励,就要正视志愿者们的多样化的需要和动机。否则志愿者在组织中不能感受到需要得到满足,可能会渐渐失去工作热情,甚至终止进行志愿活动。

3.2 建立规范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在了解志愿者的需要和动机后,在正式施行激励措施之前,应该建立完善的机制,从制度上来规范激励过程的运作。包括对激励的对象、激励的标准、激励的内容、不同激励方式的搭配、执行的时间等等进行详细的安排与规定。

3.3 丰富激励的方式

按照激励的媒介物的不同,可以将激励的方式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在志愿者激励中较常使用。如政府和一些社会组织给予志愿者的各种荣誉和表扬。这些荣誉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除了对受表彰的志愿者是一种鼓舞外,也起到宣传志愿精神、吸引公众参与志愿活动的作用。

其次,对志愿者的激励还可包括为志愿者提供物质上的保障。不要因为志愿活动的公益性,对志愿者的激励就仅限于精神奖励。志愿者是不以物质利益为目的的。但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志愿服务同样需要消耗一定的成本,包括志愿活动中的组织宣传费用、志愿者的路费、餐费等基本生活费用、志愿者放弃工作和休息的机会成本等等,甚至志愿者在活动中可能遭受的精神和身体上的伤害。若能为志愿者提供这些方面的保障,使志愿者承担的成本和风险能够降低,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将会更好地促进志愿者的服务热情。

另外,志愿者激励还可从志愿服务本身入手。1959年美国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首次提出了著名的 “激励——保健”理论,该理论认为使员工真正感到满意的因素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称为“激励因素”,而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的因素是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保健因素。⑦由此可见,要有效地激励一个人应该注重激励因素,也就是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对志愿者来说,让他们感到志愿服务所带来的成就感、个人的自我成长、工作能力的提高都能够满足他们参加活动的需要,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情。

3.4 完善的法律保障也是激励

从法律上确定志愿者的地位,保障志愿者的合法利益和志愿服务的有序进行,也是倡导和激励公众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中的必要条件。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全国性的相关法律,只有部分省市出台了地区性法规。为了我国公益事业的顺利发展,必须加快志愿者的相关立法的进度,通过相关立法来保护志愿者和志愿服务。

另外,在相关立法未颁布的情况下,若有条件,活动组织者可考虑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以确保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发生意外,导致财物损失及人身伤害时,可获一定的赔偿。

3.5 注意奖励与惩罚的运用

严格来说,激励是包括奖励与惩罚的,但对于不求回报的志愿者进行惩罚、批评,似乎在情理上不易被接受。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要求管理者需注意结合活动的具体情况设计激励措施,如果有惩罚性的措施也应从帮助志愿者自我改进和成长的角度出发,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3.6 引导志愿者进行自我激励

除了外在的激励,也要重视引导志愿者自我激励。活动管理者可通过引导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体会个体自我成长、获取经验、提高能力、认识新朋友、获得成就感等方面的收获,以取得满足感。并使这些在活动中取得的收获成为志愿者内在的自愿参加各种活动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黄维德,董临萍.人力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378-379.

[4] 江泽全.英国志愿服务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3).

[5] 李顺碧.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服务性学习[j].教育探,2005,(3).

[6] 宋晓玲.非营利组织人事管理模式的转变[d].厦门大学,2002-10.

注解

①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eb/ol]..cn.2006-11-28

②李亚杰.中国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2946万[eb/ol]..,2008-12-05

③黄维德、董临萍.人力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④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78-379.

第7篇:青年志愿者工作经验范文

一、围绕党政中心。努力做好团的各项工作

重培训,抓队伍。夯实农村团建基础。年上半年结合我乡实际,加强对新任团支部书记的管理与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不时提高新任团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班4期,召开团的各种会议7次。

活跃农村团的工作。紧紧围绕我乡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抓载体。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了以大学生村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为主的青少年小红帽服务队,深化志愿服务内容,开展了以卫生清扫、扶老助残、农技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活动。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号召中小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维护环境做起,抓好学习的同时,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协助家里搞好家庭卫生,协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维护校园和街道的卫生清洁。

强服务,抓资源。促进青年就业守业。不时整合社会资源,围绕农村青年需求,采取多种形式促进青年就业守业。乡劳动保证事务所建立“青年就业守业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以协助大中专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守业能力,也为企业用人、选人搭建了平台,以此延伸了团组织的工作手臂。

二、立足于服务大局。为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作出新贡献。

隆重举办“青春助力新民居,五四青年节乡党委政府。城乡统筹谋发展”活动启动仪式,乡团委有幸作为典型代表发言,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活动后我加强组织动员,将此项活动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宣传。深入宣传新民居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议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激发青少年参与“青春助力新民居,城乡统筹谋发展”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浓厚氛围。

第8篇:青年志愿者工作经验范文

四月份是院里的心理健康月,为了积极四月份的活动主题,秉承 “爱心助人、公益务实”的系训,我部门特此联系了长沙市孟妈妈青护园,并在青护园园长的孟阿姨以及青护园的工作人员,我们与长沙市流浪儿童站建立了一定的联系。

流浪儿童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高度关注、重点保护的一群儿童,为了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生活,国家曾一度提出对他们进行教育、给予帮助等一系列方针。

有了以上的基础,有孟妈妈青护园的鼎力支持,再结合本月的活动主题,我部门特此策划了本次以“心连心、共同走向明天”为活动主题,并以长沙市流浪儿童站的孩子们为服务对象的一次志愿心理辅导。这个活动也正是我系学子展现爱心的最佳时节,心连心的互动交流既帮助了许多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我们自身的素养。收益匪浅!

二、活动预期目标

1、可以帮助长沙市流浪儿童救助站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归属感,远离孤独与寂寞;

2、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及时的发现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并加以合适的方法进行辅导;

4、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们大学生的德行素质的发展,培养自己的爱心;

5、更进一步的深化自己的“助人自助”的理念

三、活动主题

“心连心-----共同走向明天”志愿心理辅导

四、主办单位

长沙市孟妈妈青护园

长沙市流浪儿童站

五、承办单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学生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六、活动对象

长沙市流浪儿童站的孩子们

七、活动指导老师

长沙市孟妈妈青护园孟繁英阿姨

社会工作系心理专干张春华老师

社会工作系心理顾问吴志勇老师

八、活动时间

二〇一〇年四月六日——四月二十八日

九、活动内容

我部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需申请邀请我系心理专干张春华老师和吴志勇老师来协助本次活动,也将号召学心理咨询的同学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本次活动中。相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配合下,一定会给流浪站的儿童们以最大的心灵抚慰。

十、活动过程

(一)宣传与准备阶段

1、请宣传部帮忙打板宣传本次活动;

2、召开各班班长会议,并请各班班长帮忙在本班级内部的宣传;

3、下班级宣传,晚自习在各班级由我部门成员分组进行宣传与讲解,重点在于心咨班的学生;

4、将心理辅导老师与同学们在必要时进行分组以方便为那里的孩子们授课;

5、先联系孟妈妈青护园以及长沙市流浪儿童救助站,并与他们商量好此次活动的大致过程;

(二)活动实施过程

1、将长沙市流浪儿童站的孩子们安排好,等待老师们的到来;

2、破冰游戏:由志愿者带领儿童站的孩子们做破冰游戏,活跃整个场地气氛,使整个活动在一个活跃又轻松地氛围中展开,让孩子们与老师和同学们尽快熟悉;

3、请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兼顾问,针对儿童站的孩子们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做一些指导(也可以是讲座的形式)

4、中场休息环节:中场游戏,活跃气氛,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5、互动环节: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老师和志愿者提出一些问题,并请老师给予指导;

6、自由活动环节: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和老师和志愿者们聊天,也可以咨询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三)活动结束总结阶段: 分享

1、请老师为我们讲述此次活动的一些心得;

2、请部分愿意分享自己经验的同学可以一起和我们做个交流会;

3、全系师生对此次活动做一个评价和总结。

十一、活动注意事项

1、部分流浪儿童们由于长时期的孤独,不愿接受此次活动;

2、有些儿童可能会产生胆怯、害羞心理,有问题也不敢提;

3、在辅导流浪儿童的过程中部分同学或许会解决不了孩子们的问题;

4、系里心咨班的同学或许积极心不高、参与程度不高;

5、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会有一些消损,应注意好经费预算。

十二、备注

1、应急小组,协助的工作部门,负责活动现场的各种突况;

2、尽量别浪费,合理的利用每一样物品,无需购买的就不买,各部门可以相互借用东西达到节省的目的;

3、到会时间要及时,各个干事各司其职,在工作期间切忌把私事公办,影响工作效率。

十三、活动预期效果

1、可以帮助孩子们解决困惑自己内心的问题,为孩子们以后的发展作出努力;

2、希望可以通过此次活动能够与孟妈妈青护园和长沙市流浪儿童站建立一个长期的良好的关系,定期的为他们提供志愿服务;

3、更进一步的践行“爱众亲仁、博学笃行”的校训,秉承“爱心助人、公益务实”的系训,同时可以更好更多的服务有需要的人群;

4、希望可以通过此次活动,能更加深化同学们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进自己更好的学习;

第9篇:青年志愿者工作经验范文

一、围绕党政中心,发挥团组织优势,努力做好团的各项工作

抓队伍,重培训,夯实农村团建基础。2011年上半年结合我乡实际,加强对新任团支部书记的管理与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新任团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班4期,召开团的各种会议7次。

抓载体,活跃农村团的工作。我们紧紧围绕我乡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了以大学生村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为主的青少年小红帽服务队,深化志愿服务内容,开展了以卫生清扫、扶老助残、农技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活动。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号召中小学生从自身做起,从保护环境做起,在抓好学习的同时,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帮助家里搞好家庭卫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维护校园和街道的卫生清洁。

抓资源,强服务,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我们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围绕农村青年需求,采取多种形式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在我乡劳动保障事务所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以帮助大中专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也为企业用人、选人搭建了平台,以此延伸了团组织的工作手臂。

二、立足于服务大局,引导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主战场,为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作出新贡献。

五四青年节乡党委政府,隆重举办“青春助力新民居,城乡统筹谋发展”活动启动仪式,我乡团委有幸作为典型代表发言,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活动后我们加强组织动员,将此项活动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通过村内大喇叭、板报、发放宣传材料、“小手拉大手”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新民居建设的重要意义,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激发青少年参与“青春助力新民居,城乡统筹谋发展”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浓厚氛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