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群众文化范文

群众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群众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群众文化

第1篇:群众文化范文

长春市一家人休闲俱乐部堪称群众文化的典范。

虚拟的世界真情不虚,长春市一帮网友通过网络组织起来,成立了一家人休闲俱乐部。“一家人休闲俱乐部”主席“在水一方”带领大家建设群众文娱活动,共同关注慈善事业。建立网络群的宗旨是:举办各种健康集会活动,资助贫困学生,帮助群成员重拾生活信心,传递爱心。群成员多半是朋友介绍来的,以朋友介绍朋友的形式,给俱乐部注入了更多新鲜活力,俱乐部的成员来自社会各阶层,有公务员、商人,也有普通市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大家聚集在一起举办各种活动,不但丰富了日常的娱乐生活,还让一些人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一家人休闲俱乐部”将要迎来四周年群庆,总部聊歌先生写了致全体群友的一封信,令人欢欣鼓舞。摘录如下:我们伴着岁月的脚步,走过春夏、走过秋冬。一家人休闲俱乐部这朵绽放的网络之花盛开在美丽的春城,他是一朵美丽的人间之花,友谊之花。

这个和谐的群体为我们用真诚托起了欢歌笑语,朋友们欢聚一堂,置身于歌的海洋,花的世界里。我们用歌声驱逐身心的疲劳,用鲜花迎接心灵的春天。

我们迎风踏浪,以感知的默契,缔造心灵的快乐;我们风雨同舟,以灵魂的相知,走过难忘的四季。

一家人休闲俱乐部. 成了我们心灵的桃园,精神的乐园,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一块净土。在这里,朋友淡淡而来,浅浅一笑,却把真情撒播,浪漫的夏日芳芬,淡淡的芳草气息,伴随我们度过每一个简单而平凡的日子.

网络像诗里的意境,从深邃处散发出弥漫的浓香,醉人的芬芳使岁月的年轮隐退在键盘的身后,焕发出对生命美好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就在这小小的方寸之间,融入了我们海一样的友情。

相逢是今天的歌,相知是明天的缘,电波传情是你我心灵的风帆,友谊的纽带是朋友永远的情结,让今夜晚会的欢乐放飞你的情思.

在这温馨空间,在这美丽动人的时刻,让我们敲起欢乐的鼓点,舒展亮丽的歌喉,放飞美丽的梦想,挥洒如火的热情,共同祝福一家人俱乐部辉煌灿烂群星闪耀!

端起用祝福酿成的美酒,轻轻撒上一把温情的微笑,再添上我们的问候,共同度过这个美丽的夜晚,祝一家人休闲俱乐部生日快乐。

请让我们铭记那四年来曾经震撼过我们心灵的声音,以一颗宁静之心去回味那些声音里久远的故事和沧桑,感知文字的另一种美,一家人和谐盛世。

第2篇:群众文化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群众性;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20-01

一、丰富和发展群众文化必须以普及群众为前提

首先,要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善于从群众中发现各种反映人民群众最熟悉的生活,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善于提取加工和再创造,将适合于大众、内容健康新颖、富有教育意义、积极向上的优秀活动推广普及到广大群众中。

其次,群众文艺工作者要热心投身于文艺普及工作。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精心加工创造出反映和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及情感,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并通过重大节庆活动、文化下乡、文化扶贫等方式,把精神食粮送到基层群众中去,送到人民大众中去,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其三,要不断把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好经验,好作品加以总结提高,推广普及。通过普及,使群众活动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普及的基础上,从一大批优秀创作节目中发现好苗子,再精雕细琢成为精品,不断培养人才,提高群众的审美品味,努力做到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使群众文化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内容一天天丰富,质量一天天提高。

二、丰富和发展群众文化必须以全民参与为基础

首先,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必须有群众的广泛参与。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选择必然会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来进行,群众文化活动只有坚持多样性原则,力求形式的丰富多彩,才能使群众文化活动蓬勃持久地开展起来。

其次,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必须依托各种活动载体。除了要加强各级文化机构的建设外,还要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同时要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的多元化格局。

其三,群众文化活动必须建立群众文化工作骨干队伍。要建立一支群众文艺活动的业余骨干队伍,并加强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进而使群众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素质。

三、丰富和发展群众文化必须以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为目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目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群众文化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必须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为根本宗旨,在科技水平、价值观念、经济管理、人才竞争、劳动者群体素质等方面进行新的建设,使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成为整个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

群众文化活动在活跃人民生活,提高全民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群众文化活动必须以满足人民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愿望为目的,通过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比贡献等活动,不断对群众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使他们在文化娱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进而促进全社会文明道德新风尚的形成和弘扬。

四、深圳市群众文化“四招鲜”模式的启示

深圳市改革开放以来,重视群众文艺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四招鲜”模式,即基层文化设施与技术领先全国;社区群众性文艺社团建设领先全国;外来劳务工享受均等化文化服务领先全国;“购买+资助”的社区文化运作模式领先全国,使该市基层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深圳之路”,正如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副司长李宏所说:“深圳的社区文化建设,不仅在充分保障市民文化权利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全国的群众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鲜活的样板。”

结论:综上所述,开展群众文艺艺术活动要容科学性、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要紧密结合群众的愿望和需求,用团结互助、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等内容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教育人民,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培养群众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育文明道德的社会新风尚。

第3篇:群众文化范文

关键词 广场文化 群众文化 特点 作用 组织形式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顾名思义,广场文化就是在室外、露天场所举办的最广泛、最普遍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追溯其历史渊源,最早的广场文化是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狩猎成功、共享果实时集结在一起,以歌舞形式欢庆的一种活动。后来发展到农作物丰收、战争胜利的庆祝盛典、朝廷的节庆、加冕、宗教、游艺活动、婚典等。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代的广场文化已经溶人了许多新的内容。

1广场文化的特点

(1)群众自发性。其特点表现为:P松散性,从各自的兴趣、爱好、需求出发,自发组成松散群体;Q随意性,无固定人员和时间,广大群众可以自愿参加。R休闲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业余生活,在休闲中自得其乐、自我表现的心理越来越强烈,广场文化兼顾了各个阶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多种表现形式,以休闲为目的,自娱自乐,寓教于乐,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2)形式灵活性。广场文化除自发的文体活动外,从我区目前情况看主要有三种形式:P为配合重大节日、庆典和政府特定主题开展的特大型的广场文化活动。Q以地方业余团队、各类艺术学校为主,由我馆组织承办的系列广场文化活动。R以社区为单位,以活跃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开展小型、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

(3)内容多样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地方的发展,人们对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广场文化也越来越展示出其海纳百川的容量,包括了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人文文化、环境文化等,广场文化已成为我区文化的缩影.无论早晚,漫步文化广场,随处可见舞扇子的、打太极拳的、扭秧歌的、放风筝的、跳交谊舞的、唱秦腔的……男女老少,三五成群,他们来到广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广场文化已成为我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4)广泛参与性。由于广场的公益性、开放性特点,广场文化的参与面之广、观众之多,是任何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无法比拟的。同时,广场文化既有体育健身、又有艺术表演、艺术展示,既有高雅文化、又有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量,吸引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众参与。

2广场文化对繁荣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作用

(1)广场文化是检验群众文化成效的重要手段。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如何,一是看群众自娱自乐文化活动的普及程度,二是看大型广场文化活动艺术水准的高低和规模大小。大型广场文化活动以其开放性、大众参与性为特色,赋予群众文化崭新的形式,组织者必须周密考虑、精心安排,稍有疏忽,就会影响整个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可见,圆满组织大型广场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工作的成功展示。

(2)场文化对繁荣群众文化起着促进作用。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缩影,群众文化的特点和内容在广场文化上都可得到体现。高水准的广场文化活动必须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作为基础,同时广场文化也促进群众文化的不断深入,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广场文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广场上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广大群众走出家门,增加接触提供了机会,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同时广场文化有其公益性的特点,它承载着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的重任。广场文化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文明、高尚、和谐的追求。全面培养人们的政治热情、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素质涵养,促使人民群众形成稳定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价值取向,为我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环境,努力建设和谐、文明、富裕的美好家园。

3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

(1)加强领导,发挥好基层单位文化的主导作用。文化馆要发挥群众文化的龙头作用,成为推进广场文化建设的桥梁和枢纽;成为组织群众、鼓舞群众的得力助手,要扮演好“领头羊”角色。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举办大型活动中成为具体组织执行者,在日常活动中成为引导者、辅导员,引导不同层次的群众参与广场活动。以新颖、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作用,使广场文化场地日日充满生机活力。

(2)组建队伍,保持广场活动的持久生命力。要以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培训活动。要根据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进行分类辅导培训,组建各类专业队伍,带动整个广场的日常活动,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活动,使广场文化活动普及提高。

(3)确定主题,提高广场文化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定期举办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有感召力的文体活动,既是保证广场活动的持久活动形式,又是提高广场文化活动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举办活动时要有一个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相和谐统一的主题,让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产生出强烈的参与欲望。

(4)提高品位,适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广场文化品位。首先要使广场文化由分散转为集中,由无序变为有序、由小型化趋于规模化和系列化,只有这样,广场文化活动才会形成良性循环。

第4篇:群众文化范文

群众文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各级领导的认识水平、决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乡村群众文化建设方面,各领导干部绝不能仅仅将职责局限在为村民办几件好事,要把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精心策划,倾力组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交流沟通平台,充分发挥文艺队伍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这就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须要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文化工作摆在战略的高度予以充分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享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

(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样式,提升吸引力

要想顺利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各乡村一定要把功夫花在经常性工作上,督促各文艺活动队利用好劳动的空余时间,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各项活动的吸引力。首先,更新活动内容,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如文艺表演、送图书下乡和各地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等,这些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且贴近农民生活的文化活动,可以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其次,利用各重大节假日积极开展庆祝活动和各种文体比赛。如正月里的舞龙、端午节的包粽子比赛等,这些活动对于人民群众来说难度并不高,并且还能促使人民群众在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相互提高,既增进了邻里关系,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多元投入,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为提升群众文化活动质量,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必须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村文化人才的培训,把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建设与农村的休闲旅游文化结合起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如每年必须投入一定的经费购置适合农民提高自身素质需求的书籍和杂志,以充实文化站、农家书屋的内容,真正发挥乡村文化阵地的作用。除此之外,各级相关部门还要给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提供一定的免息贷款,为赞助、支持群众文化活动的企业提供适当的减税优惠,提升赞助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以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举办高水准的文化活动项目,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加强农村文化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加强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水平,各级部门应将文化馆、文化站队伍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切实落实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相关政策,保障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以此调动其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特别要重视培养年轻的专业文化人才,形成农村老、中、轻相结合的良性专业人才队伍梯队,防止出现人才断层和老龄化现象,通过对其实施系统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五)结语

第5篇:群众文化范文

一、改变思路,多方筹措资金,搞好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

搞好群众文化建设的前提是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因为基层文化设施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必要场所,过去以馆、站组织开展活动逐渐被现在的主个性化所取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逐渐转变为群众依靠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活动。

基础文化设施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导致基层文化设施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投入,不仅要投入必要的物质支持,更应该投入精神支撑。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搞好文化馆、文化宫、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同时,各地还应采取吸引企业投资、社企共建等多种方式加强相关文化设施的建设,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水平

实施“政团合一”改革,培养现有文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在文化建设中,各地主管部门与艺术团体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不断提升文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与实施。具体而言,各地主管部门与艺术团体应联合起来,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培训,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文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内部人力管理,完善专业文化队伍建设。各地主管部门应严格把关文化单位从业人员的综合情况,配齐、配足相关的工作人员。同时,各部门还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对相关的从业人员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有优化文化队伍,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民间文化活动团队的广泛参与。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应充分发专业文艺团体退休人员、民间艺人的龙头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建立更多的业余文化团队。同时,还应对业绩突出的民间文艺团队及个人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不断激发他们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群众文化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明确职责和义务,采取各种措施接纳更多的活动参与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强化馆、站办的影响力。此外,对于那些在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各地主管部门还应采取多种鼓励方式,进而不断壮大民g文化活动团队。

三、拓展群众文化的主阵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通常情况下,阵地活动对于群众文化生活管理部门来说就是其主阵地,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性窗口,对群众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性作用。当前的阵地活动对于大多数馆站来说,设施和管理都是比较陈旧和单一的,形式枯燥乏味,没有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群众文化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采取各种措施接纳更多的活动参与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强化馆、站办阵地活动的影响力。

要想更好地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多种空间,拓展群众文化的主阵地。如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活动空间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如广场文化,广场和开放式公园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精神活动场所,要充分利用广场开展文化活动,减轻人们因日常生活而产生的疲劳和压力,使人民群众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种文化空间的建设,而应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有效空间,加大对群众文化产业资金和人力投入,使其成为弘扬时代主旋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四、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的职能,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壮大

文化馆可以向人民群众传达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还可以充分运用文化艺术手段,进一步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因此,各地区的文化馆应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具体而言,文化馆可以开展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如音乐、舞蹈、小品、摄影、曲艺等方面,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同时,文化馆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职能,搜集、整理一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建立、健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这些都将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真正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第6篇:群众文化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事业;创新;“新姿态”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234-02

当下中国,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进入了创新引领发展的“新常态”。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基础性部分的群众文化事业,也站到了紧紧围绕这一时代主题,除旧布新,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历史节点上,同时也迎来了通过内在驱动、创新思维促成自身大发展大繁荣的千载良机。除此之外,随着我国确立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一个群众文化事业大发展的新契机应运而生,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的陕西的群文工作者,尤其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创新来进一步驱动群众文化事业焕发新的活力,实现自己的发展蓝图,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从群众文化事业的受众---群众的角度来说,群众文化事业也到了加大自我创新力度的重要时刻,这是由当下群众对文化需求的多样选择和兴趣转移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这就倒逼广大群文工作者, 这种由受众所主导的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群众文化,决定了他们必须不断地“刷新”自己的工作,以新促变,以变求新,方能牢牢把握群文事业的发展方向,才能塑造出真正贴近广大受众心灵、为其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新姿态”。

要搞好群众文化建设,开辟出群众文化事业的新天地,首要的是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必须打造一支具有创新开拓意识、责任心强、文化素质高的群众文化工作队伍。新型群众文化队伍的建立,对转变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引导群众进行文化创新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构建创新型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在政府主导的原则下,可以开辟多种途径。文化主管部门要常态化地对群众文化工作者进行有针对性有新意的培训,这些培训要有“富含营养”的“干货”,要真正达到使受训者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的目的;这种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群众文化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提高,使其成为新形势下群众文化事业的骨干人才和专业人才,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对群众文化工作者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激励,通过他们去发现、吸收、培养那些对群众文化工作有兴趣的业余爱好者,让这些散落民间的热忱之士也参与到构建新型群众文化的伟大事业中来。在当下的社会中,存在一些业余的群众性文化团体,当中不乏热心群众文化事业、积极参与组织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且又具有一定文化资源的热心人士,他们会经常性地自发地组织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但这类组织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活动的质量,使良好的愿望和现实的能力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落差,制约了自发性群众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空间。故而,文化主管部门对这类组织和人员要给予高度重视,进行认真而又充分的辅导,从中筛选出骨干人才进行培训,组织专业人士对业余群众文化团体的作品进行修改等等。另外,还要善于在普通群众中发现各类群众文化事业的可造之材、可用之才,筑成最坚实的群众文化基础,以此为依托,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有力的举措,能将蕴藏在民间的方方面面的社会文化人才集中统一起来,打造一支合格的、接地气而又具有创新意识的群众文化建设队伍,以及浩浩荡荡的业余群众文化大军,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群众积极快乐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中来,真正实现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与创新。

群众文化要开拓创未来,创新求发展,其根基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群众文化之“新”,须从传统文化的“旧”中脱胎而来,须在对传统文化扬弃的基础上,汲取精华而滋养自身。这样,群众文化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在传统文化丰厚的沃土上塑造“新姿态”。

欲让群众文化“老树发新枝”,必须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高度融合,一方面大力发展优秀传统风俗民俗文化,另一方面大力引入外来优秀现代文化。我国历史悠久,有光辉灿烂不曾中断的文明传承,有数千年的丰富多彩厚重绵长的文化积淀,有众多代表不同区域人民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的各种传统文化。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善于发掘这种文化“富矿”,并在去芜存菁、除旧布新后大力加以利用和开发,为发展新时期的群众文化事业打牢“桩脚”。当然,要在“扬弃”的基础上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不能照单全收,要下一番“沙里淘金”的功夫,有原则地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加以选择,然后根据群众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和改革创新,创造出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的、群众所喜爱的且来源于群众的群众文化产品。这就要求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时刻关注群众文化动态,制作的群众文化产品要通俗明了,使人一目了然,入脑入心。

要做到这些,亟需广大群文工作者来一场“辞旧迎新”的“头脑风暴”,探索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新途径。深入研究你就会发现,这些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依托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当然前提是要注意其方式和内容要与节日的内涵相统一。春节喜气洋洋,舞龙舞狮、拜祭祖先、吃年夜饭;元宵节张灯结彩,猜灯谜、吃汤圆、闹元宵;清明节祈福避邪,拜祭先祖、植树、踏青;端午节健体养生,赛龙舟、戴香包、吃粽子;中秋节团团圆圆,赏月、赏桂花、吃月饼。若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单一,因循守旧,了无新意,就会降低群众文化活动对人民大众的吸引力,不利于群众文化事业的构建与发展。因此,要让群众文化事业从根本上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便只有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丰富其内容,以多内涵、多形式、多功能的多元群众文化取代单一式、低层次简略型的群众文化,紧贴时代,紧跟群众,不断开拓群众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比如说,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多多采用多媒体、数字化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在形式上多多借鉴现代艺术、现代文化的有益的表现手法和展示方式,在活动内容上以现代意识、现代视野和精品意识为引领,开动脑筋,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人民的基本原则下,打造出传播正能量、激发新活力且为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新范式。

群众文化事业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具有必不可少的、坚实的物质保障,这就要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基础文化设施是人民群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是群众文化事业创新谋发展的平台,它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亦决定着群众文化事业的兴衰。当前,我国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总体仍然滞后,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级财政投入偏少,资金短缺,设施薄弱,保障不全等,已成为影响群众文化建设的较为突出的制约因素。群众文化建设是基础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要从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在观念形态上与时俱进,认清群众文化的发展态势和重要性,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大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以更好地促进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同时,各级政府应鼓励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参与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共同为人民大众营造一片属于人民群众自己的文化沃土,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宫、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对人民群众免费开放,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要根据人们对文化的鉴赏力和消费力进行分类,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水平都存在差异,现在群众文化内涵日渐丰富,文化本身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所以,群众文化工作必须契合这种发展方向,依托文化基础设施,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另外,设施建成后,要规范使用,悉心养护。可以聘请专人负责,维护基础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转,合理使用,优化配置,以促进群众文化事业更好地发展,进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群众文化事业要开辟出一方“风景独好”的新天地,就不能抱残守缺,必须要大力拓展、拓宽群众文化发展的渠道。由于群众文化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也不能钻“牛角尖”,保守僵化,而是要因地制宜,利用各种渠道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可参照“政府搭台、媒介推广、群众唱戏”的模式,像各种文化惠民工程,政府要大力引导与支持,不能对群众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热情,认为群众文化工作不能出政绩而不加以关注,而是要努力为人民群众搭建文化活动的平台,加上媒介的推广作用,定能使让人们在物质生活日渐丰盈的同时,在精神上也不陷入贫穷。

第7篇:群众文化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 概念及特性 发展境况 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338-01

群众文化已成为当代文化的几种主要形态之一,它是我国文化中一种独具特性的新兴文化形态。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突破已经成为本世纪初的一大文化景观,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群众文化的概念及特性

1.广泛性

这是由群众文化的文化主体决定的,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实践者,是全民性的。它的文化内容和价值取向通过通俗的丰富的活动形式,在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得到传播。

2.民主性

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专业文化在文化参与和享受上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文化享有的民主性。在专业文化和大众文化那里,人民群众在文化实践过程中,主要处于文化受众的地位,文化参与显得十分被动。这正是大众文化和专业文化的文化专制意味的展现,群众文化由于对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的双重强调,人们群众能通过自身参与文化活动来实现文化接受和文化创造的双向转换,充分体现人们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

3.传递性

从群众文化的当代文化格局来看,它处于中间位置,即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主流文化的传播需要一种合适的渠道,把其价值观念和内涵直接传递给人们群众,由于具备主流文化潜质和人们群众的“亲民性”,正好使群众文化成为了主流文化意识与人们群众互动的中介。这一特殊地位使其文化传递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即实现了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群众文化的发展境况

首先,群众文化满足了人们减压的需要,其次,群众文化不仅让老人找到了精神的寄托,也锻炼了身体。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目前我国的群众文化活动很多也很受群众欢迎。

三、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1.文化价值

领导型文化在当代中国不仅仅是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形式,也是中国社会的中心价值体系。为了达到稳固和保护社会的稳定性的目标,我们要充分的利用文化多元的方式让社会主义的中心价值体制得到人们的支持。就目前而言,我国民族的关键就是中国社会主义中心价值体系,是由我国全体人民来掌握的。由于有很多人都参加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活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而且人们在活动中都感到很快乐很放松,所以领导型文化要完全发挥出群众文化的价值,另外,群众文化的价值理念能够更好地锻炼群众,让群众文化能够为领导型文化建设更好的服务。

在我国,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建设共同构成了文化的建设。在将公共利益视为目标的文化事业中,很多是由国家供给的;但是文化产业在社会上却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产业依靠着文化市场而产生并不断发展进步着,但是文化市场的发展又是依据着众多的人民群众。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对艺术文化的花费都会有相应的提升,然而,群众的欣赏水平以及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将跟随艺术文化教导的深入而得以提高和增强。因此,只要我们持续提升群众文化,我们相信文化产业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2.社会价值

让人类生活的一切需要都能得到满足的一个国家或一种风俗就是文化。文化因素必须是活动的,并且是产生了有益作用的,那么我们才会认定这种文化是对的,而文化因素的动态则规定了我们一定要对文化的能力不断探究。群众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群众文化活动。它生动的展示了群众文化的游戏和艺术等等。为了减少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压力,人们发明了一些艺术活动以及游戏,并把它们当作排遣、解闷。在这类活动和游戏中,人们能够振奋精神,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到另外的一些文化活动中。不过,群众文化的价值比我们想的还要大的多。群众文化的社会价值,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2.1娱乐和沟通。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构成随着社会的稳固和不断发展而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升,渐渐摆脱了经济匮乏的年代。可是,伴随着不断提升的社会竞争力而来的,还有人们日益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供他们自由利用的时间也不断减少。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将国家规定的节日和周末假期运用在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各类技术能力的学习上,从而减少了娱乐和休闲活动时间,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人们变得心力交瘁,变得不幸福了。因此,要想得到真正的幸福,对物质生活的满足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得到精神生活的满足,比如,多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加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因为群众文化中的大多数活动都是集体参与的,不需要很强的艺术水平,所以不论人们的兴趣和爱好是否相同,都能够参与到其中来,并从活动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无论什么时代,我们都要积极主动的去参加群众活动,因为群众活动以及文化活动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娱乐的平台。

2.2团结协作。在社会中,人们总是会参加各类不同的艺术活动,而这些活动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群众文化活动也会包含在这些艺术活动内,这样能够让活动的内容变得更加充实、多姿多彩,让参与到活动中的人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与幸福。另外,由于这类活动都是以村、社区、社团为单位参与的,因此也能够让他们之间的友情和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提升。

2.3标志和代表。一个地区的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力与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关乎着当地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在社会上,要想让自己的城市文化给人正面的影响力,那么群众文化这个关键的“标志”就是必不可少的。群众文化是各城市文化形态的主要代表,一个城市的日常生活氛围都是通过群众文化的优良和发展境况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应该从群众文化着手,增强对群众文化的建设,在继承优秀的传统群众文化的前提下,让其不断发展革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城市和社区的不断进步发展,才能让城市带给社会更多正面的形象和影响力。

第8篇:群众文化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方式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83-01

人类文化滥觞于原始社会,起源于生产劳动。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坚实基础。

遍布神州大地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标志。它直接体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和文化创造性,是他们完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群众文化,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社会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普通老百姓通过他们喜欢的文化活动获得人生幸福感,乃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国泰民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满腔热情求真务实地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是党政部门、专业文化部门、尤其是群众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崇高职责。

群众文化,顾名思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因此,群众文化工作,首先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尽可能普及到社各阶层各领域。群众文化活动,应以农村文化活动、城镇社区文化活动、军营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家庭文化活动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覆盖全社会。同时活动内容也要具有普及性,要尽可能通俗易懂,便于把握,易于操作,避免过高的专业化要求。群众文化,重在参与。当然,群众文化也不能永远停留在小儿科的水平上,要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向专业化水平发展,甚至可以为相关专业队伍输送人才。总之,群众文化活动,在规模上要追求遍地开花,在内容上要易知易行。

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办好群众文化这件事也是如此。主动性,即哲学所说的“主观能动性”是至关重要的。有了主动性,才会有积极性,进而才会有创造性。创造性最终体现活动及其成果的成效,但创造性源于主动性。凡事贵在主动。对于群文活动参与者来说,要我活动和我要活动,其活动状况不啻霄壤。群众文化活动,贵在自主参与,自由活动,自娱自乐,自我陶醉。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地域、具体部门、具体人员等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尤其是个人的爱好与兴趣,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活动,切忌强赶鸭子上架。一旦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群众文化工作就一定会事半功倍,开展得有声有色。以爱好和兴趣为基础,主动参与,积极活动,是群众文化活动成功的秘诀。

第9篇:群众文化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40-01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使文化创新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再次突显出来,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已成为时代的意识和潮流。群众文化工作根在百姓,旨在服务,重在建设,生命力在创新。在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发展的今天,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群众业余生活自娱自乐意识的增强,群众文化工作者在观念意识方面必须与时俱进,在工作内容与方法上有突破性的更新,使之成为人民群众需要的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具有时代感的新型文化形式。

一、创新理论,科学发展群众文化

构建群众文化的理论研究体系,在体制机制、人才发展、服务方式、科学管理、政策法规等各方面加以研究,以理论创新统领和带动群众文化事业的改革和整体发展。

首先,应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对精神文化服务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创新理念。在群众文化理念创新中,应围绕多元化与社会化、科学化与制度化、专业化与规范化、系统化与品牌化等主导理念,加强理论研究,实现群众文化的科学发展。

其次,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探索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新发展。在基础领域方面,应区分公共文化、大众文化、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等文化形态与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群众文化的特征和规律,加快建立群众文化学科体系,在应用理论方面,应在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实践中研究新课题,以新理论指导新实践。

第三,以理论研究体系指导实践,统领群众文化事业的科学发展。通过理论研究推动群众文化工作创新;通过群众文化的制度设计,制定规章,加强标准化建设,用理论指导实践,乃至推动国家立法,增强理论成果的权威性;通过立法推动群 众文化事业走向成熟。

二、树立创新意识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文化生活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广泛,期望也越来越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说说唱唱和翻来覆去的老剧目,老面孔,老调重弹。因而,迫切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在文艺创作上从实施文化精品的战略角度出发,进一步拓展创作思路,为社会不断创作出文艺精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追求文化创新要扎根与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社会的闪光点,揭示人们行为的美和丑,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入情入理地表现时代的气息,反应社会风貌和群众的喜怒哀乐。我们的创作还要广泛吸纳当地文化精髓,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体现先进文化,使之既要有民族的风格特征,又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让我们的作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以先进的文化去鼓舞人、教育人、激励人。

三、建设多元的创新活动机制

群众文化工作运行机制创新的基本思路应当是,以优质的文化资源为龙头,以集约化、一体化运作为主要形式,坚持政府主导、共建共享、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整合资源、打响品牌、创造优势,努力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随着群众文化的深入开展,对应群众的文化高需求,应建立多元的创新活动机制,其主要包括指导、引领和培育群众自发创新的两大方面。其一,指导、引领是对政府的各级文化部门及组织者提出的要求。各级群众文化的组织和指导机构,须在充分掌握区域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组织力量不断创新和引进新的文化样式,文化活动模式、文化的新产品来引领、辅导、吸引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并依靠政府提供适量的财力予以保证;创新、组织、安排个人和家庭无力从事的文化活动,举办能代表区和社区的文化活动项目和产品。其次,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和项目,主要是指群众自发学习、编排组织的文化项目,如公园、小区,由个人发起,多人参与的各类活动项目,以及依靠个人集资并排练组织和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取决于热情的组织者和热心的参与者,他们自己掏钱,自己学习,自己排练,并参与公益性文化活动。这几年,各区涌现出不少合唱队、晨练队、舞蹈队、戏曲队等,一些节目在中老年音乐、舞蹈大赛和市级的各类比赛中连获多个奖项,这些群众性自发的文艺团队大大活跃基层社区的文化建设,成为市民欢迎的文化项目。

四、创新内容,加强管理

群众文化工作的应当紧紧围绕“文化惠民”的宗旨,以让更多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为工作中心,在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上进行了创新。首先在努力研究不同层面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对各部门工作进行细分,使之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如培训部主要承担辅导、培训工作;活动部主要负责组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其次,主动研究群众文化发展新动向,适应群众新需求,不断拓展群文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使在现有的资源条件状况下,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尽最大的可能让不同层面群众需求得到满足。

在开展文体活动时,要注重加强对活动队的管理,对活动队的组织形式、参加人员、活动内容和活动质量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逐步使其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各文化活动队的活动场地又是一块极具开发潜力的宣传阵地,只要注重引导和开发,就可以把它建成一块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的宣传阵地,使广大群众在娱乐和健身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不断增强法制意识,这对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在群众工作方法上做到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当前,首先要加强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并努力通过协商对话消解社会紧张与断裂。有人说“人民内部矛盾要靠人民币解决”,这有一定道理,如果侵害了群众利益,不能光靠思想工作,必须适时调整利益关系,但这不是普遍真理。如果脱离了公正、依法的原则,花钱再多也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在社会多元化以后,要改变过于依赖组织和行政资源做群众工作的传统套路;人员流动加速,也要求我们的群众工作,不能在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之间划分“分内”“分外”。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