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安全管理范文

生物安全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安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安全管理

第1篇:生物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问题;要点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公共卫生的发展需求日益增加,为保障人们的健康,我国加大了预防和控制烈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相关研究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尤其是2003年SARS疫情的暴发,新建了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该实验室不仅符合国际标准,还能安全、有效的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动物实验,是集研究、检测和诊断为一体的安全技术平台。目前,实验室研究人员感染病原体事件相继发生,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并造成了一定的财产和经济损失[1]。因此,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并将预防和控制实验室感染作为促进公共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 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概析

动物安全实验室是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具有物理防护能力,能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有效避免或控制因研究致病微生物感染灵长类动物实验所产生的危害,并达到生物安全要求[2]。在动物安全实验室中,导致动物实验生物危害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即动物性气溶胶、共患病及实验室获得性疾病感染,根据这些因素的传播途径、危害程度及是否能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可将研究感染动物的动物实验室分为ABSL-1~4级。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指的是ABSL-3、ABSL-4实验室,该类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要求高于ABSL-1、ABSL-2实验室,而且必须严格设计实验室,并配备高技术设施和设备,以及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感染动物研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详细规定,ABSL-3实验室的功能主要是研究因呼吸感染导致严重或致死疾病,但可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的致病微生物感染动物实验;ABSL-4实验室的功能主要是研究因气溶胶传播或不明原因传播导致,且尚无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的高致病性微生物感染动物实验。

2 目前我国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 近年来,我国明确要求了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该管理涉及多个学科与领域知识,如病原微生物、动物学、管理学等[3]。由于我国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起步晚、规模小、条件差,使得该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且缺乏专业培训,以致难以有效、有序、顺利的研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动物。导致实验室科研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的主要原因有:生物安全意识和自觉性薄弱;未系统培训专业操作规程和技能;未系统学习生物安全管理、安全防护方面知识;未加强学习基础理论

知识。

2.2 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制度尚未完善 2003年SARS疫情的暴发,体现了我国缺乏具有权威性的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管理法规制度,而且各实验室也尚未完善具体的管理制度。近年来,虽然我国根据国际形势出台了系列法规制度,利用法律在一定程度的事规范了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设备配置、管理等,使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逐渐法制化,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完善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以利于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并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和生物安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切实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

3 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点

3.1 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加强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科研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系统培训,可提高其专业素质,深入了解实验室感染的危害,自觉遵守生物安全规范制度,有效预防和控制实验室感染的发生,具体的专业系统培训为:(1)根据实验室感染动物实验研究和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特性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各种形式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国家相关法规制度、技术规范,如讲座、交流会等,以及时掌握最新知识。(2)定期组织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系统规范的进行心理、感染预防、防护装备使用、事故预防处理等专业培训,为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实验室感染,必须重点培训如何使用安全防护装备[4]。

3.2 严格管理实验室设备设施 设备设施等硬件是确保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顺利开展实验活动的关键,所以应加强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具体为:按照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规范要求,并以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原则,制定具体的设备设施管理、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有效的控制实验室饲养设施、研究设备设施等的使用;建立并实时更新设备设施档案,详细记录设备设施的使用情况;安排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专业人人员定期检测、维护实验室设备设施,有效控制设备设施状态,使其能正常运行,以免危害相关工作人员、周围环境,并在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同时,实现实验室作用的最大发挥。

3.3 建立完善生物风险评估体系 参照国家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评估病原微生物感染动物实验研究时可能产生的危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以及建立完善生物风险评估体系。生物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包括:(1)根据实验室研究活动相关动物的特点,如感染、饲养,注重消毒处理相关设备设施、仪器。(2)检测验证相关研究活动的生物和物理性质,合理分类收集、处理即排放实验产生的“三废”(即废气、废液、固废),尽可能避免或减小危害

环境。

3.4 建立完善实验室后勤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后勤保障体系的措施主要有:(1)建立包含人员、物资、安全保卫等在内的后期保障机构,合理招聘、培训及管理实验室所需人员,使其能进行动物实验研究,且具备符合实验室要求的生物安全管理知识。(2)集中管理实验室活动记录,严格按照档案要求收集、整理、立卷、归档这些记录,以保障实验室记录的科学性、完整性、有效性。(3)合理采购和管理实验室防护、消毒用品等物质,切实保障实验研究所需设备设施、仪器等用品。(4)建立完善实验室安全保卫、消防安全管理、控制管治等制度。

4 小结

综上所述,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顺利开展研究活动的关键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但目前我国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存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制度尚未完善等问题。为保障实验室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安全管理高级别动物安全实验室,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严格管理实验室设备设施,建立完善生物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完善实验室后勤保障体系,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的发生,保障相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生命

安全。

参考文献

[1] 陆兵,李京京,程洪亮,黄培堂.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现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01):192-196.

[2] 范萍,邓桂超,梁炎,陈松.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管理与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12):1049-1050.

第2篇:生物安全管理范文

积极采取措施,出台转基因产品安全管理办法

目前我国转基因食品法规主要有:1,《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1年5月9日实施。2《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2002年3月20日起实施,按照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危险程度,第一次将农业转基因生物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3《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2002年3月20日起实施。4,《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2002年3月20日起实施,规定对转基因产品实施标识制度。5,《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2002年4月8日颁布,7月1日起实施(已于2007年12月1日废止)。6,《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2004年6月12日颁布。以上管理办法主要体现了转基因安全管理的三个方面:(1)安全评价制度;(2)进出口安全管理;(3)安全标识管理。

安全评价制度,始终是转基因安全管理的核心

实施安全评价制度,安全评价是转基因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严格的安全评价制度,由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工作,最后由农业部审批。安全评价工作按照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三个类别,以科学为依据,以个案审查为原则,实行分级分阶段管理。按照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危险程度,分为尚不存在危险,具有低度、中度、高度危险四个等级。

对转基因水稻等重要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一般从五方面、分五个阶段进行。一要考虑受体生物的安全性:二要考虑基因操作的安全性,如基因来源、结构、功能、转基因方法等是否安全;三要评价转基因生物的安全;四要将转基因产品与常规产品相比较,综合考察其安全性:五要联系转基因生物的用途、规模、应用环境及控制措施等进行综合安全评价。安全评价重点考察其遗传稳定性、环境安全性和食用安全性。包括转基因作物生存竞争能力、基因漂移的生态风险、营养学评价,过敏性评价,毒理学评价等多方面。转基因大豆或油料作物有相应安全评价标准。

进口安全管理,规范转基因农产品进出口秩序

对境外公司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生物,在中国境内进行两年多的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检测验证,并经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安全评价合格后,由农业部共发放转基因大豆、油菜、棉花等18个品种的进口加工原料用安全证书。

标识管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的规定,凡在我国境内销售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当进行标识;未标识和不按规定标识的,不得进口或销售。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番茄等5类17种产品。生产、销售和分装单位必须按规定进行标识,以便消费者知情和选择。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与工商、消协等部门紧密配合,加强执法检查,并使消费者了解相关法规。2002年以来,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工商部门与消费者协会,连续四年对转基因农产品标识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查处了多起违规案件。目前列入标识目录的转基因农产品基本实现了标识,有效保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第3篇:生物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疾控机构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控质量职业安全

1疾控中心及微生物实验室制度

1.1由于微生物实验室接触危险标本次数较多,因此建立并完善生物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及必要的,这就需要疾控中心以及微生物实验室建立并完善各种制度,不仅能够满足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及管理需求,对于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涵盖微生物实验室,还包括其他实验室,以及不同实验室间协作制度。

1.2微生物实验室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地点,因此加强并完善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有助于规避实验室工作人员受到生物危害风险,目前多建议从以下角度完善制度:①建立并划分实验室污染区、过渡区及洁净区,严格控制不同区域人员、项目及样本的准入制度。②规定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③规定污染样本、未污染样本需分别通过不同渠道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同时针对不同污染等级的区域划分问题,制定严格的检测及废弃物收集、处理制度,并且规定了奖惩制度。④严格规定了监督、反馈、紧急事件上报制度及检查制度[3]。

2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流程及实验室清洁消毒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流程主要从以下方面完成生物安全管理:①严格规定不同微生物样本检测流程,并规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及奖惩制度。②工作人员需定期注射疫苗,从而保证个人安全。③进入实验室前换好工作服、鞋套或平跟鞋,戴好一次性手套,如有必要需佩戴防护眼镜;禁止在工作场所穿任何漏脚趾的鞋、拖鞋、凉鞋以及其他能露出表面织物的鞋。④进出实验室,需在感应水龙头下使用肥皂洗手,避免将外界污染带入实验室内,或减少外界对实验室环境的影响。⑤在采集生物标本时,应做好生物防护工作,加强自身及被采集标本者的生物安全,比如穿戴好防护服,避免出现个人侥幸心理,采集生物标本后应进行完全封闭,减少实验室工作人员与采集样本接触次数及风险,使用生物安全柜,降低感染风险[4]。微生物实验室应遵守以下几点保证清洁及消毒效果:①建立安全防护意识,避免侥幸心理。②对不同物表消毒方法、执行标准也有所不同,而且建议通过紫外线或臭氧等方式消毒微生物实验室室内空气、公共区域物表;消毒物品或物表要彻底消毒,尽量不留死角。③在微生物实验室内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如锐器伤、标本污染工作人员体表或血液,应立即停止工作,并立即用肥皂清洗后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伤口,挤压局部伤口确认流控制结核病,最关键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及早发现并彻出鲜血后,再次清洁伤口,并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并保证其来自正规厂家,从而确保医疗器械质量。④实验室需储备足够多的消毒剂,以备不时之需[5]。

3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

应积极开展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全方面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建立微生物安全防护观念,能够自觉严格遵守微生物实验室相关制度,同时保障相关文件、信息登记详细、完备。实验室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能够熟悉并了解生物安全管理概念、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暴露防控措施、应急处理方法及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方法,并了解传染性疾病相关医学知识,以及实验室内诸多器械、仪器及试剂的操作方法、工作原理及定期保养维护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晓能,邓育芳.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9):3683-3684.

[2]陈卫国,张双凤,方春福,等.浙江省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2):90-91、94.

[3]李建琼.浅谈县级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2):90-91、94.

第4篇:生物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 临床实验室 生物安全

临床实验室的设计

临床实验室的设计是要建立高效率,功能完善和考虑周到的实验室,必须考虑到附属设施对实验室电力、供水、废液排泄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等的影响。一般说来,临床实验室(如检验科)应在医院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避免病人及其他人员与临床实验室接触,防止病人及其他人员相互感染。临床实验室的用火,用电设计应符合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实验室的工作台面及地面应使用耐腐蚀材料。实验室环境的稳定性、安全性、舒适性也应在考虑范围内。

人员操作和培训

人员培训内容应始终包括如何采用安全的方法来进行实验室人员都会遇到的高危操作:①吸入危险(气溶胶产物),如使用接种环、移液操作、涂片、采集血液标本、离心等。②食入危险,如处理标本、涂片及培养物。③在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刺伤皮肤的危险。④处理动物时被抓伤或咬伤。⑤处理血液及其他有潜在病理学危险的材料。⑥感染性材料的清楚污染和处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建立三级管理制度:①实验室主任负责制订生物安全计划以及安全或操作手册,负责组织和安排生物安全事故处理及协调、上报。②主管人员负责实验室一般人员的安全培训及监督,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及上报。③一般实验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及时对实验室环境监测,清洁和消毒,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并上报主管人员。

医院内临床实验室人员防护应当依据二级生物安全管理规定执行[1],具体规定如下:①在实验室工作,任何时候都应穿连体衣、隔离衣或工作服。②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及其他潜在感染性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先消毒再摘除,随后洗手。③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或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④为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上安全眼镜,面罩或其他防护设备。⑤严禁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⑥不能在实验室穿露脚趾的鞋子。⑦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进食,吸烟,饮水或化妆等。⑧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物和饮料。⑨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能与日常衣服放在同一柜内。

健康和监测

医院有责任通过临床实验室主任来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接受适当的健康监测,其目的是为了监测工作人员获得性疾病,根据需要提供主动或被动免疫,禁止高度易感人群(如孕妇和免疫损伤人员)在高危险实验室工作,提供有效的个体防护装备及方法。

如定期监测环境噪音,放射性物质及有害微生物的存在,并认真做好记录。及时清除环境污染,如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喷洒消毒液,用消毒液清洁实验室工作台面等,并认真做好记录。

此外,应建立健全的意外事故应对方案。高危险等级微生物的鉴定;高危险区域的地点(如实验室、动物室、储存室等);明确处于危险的个体和人群;明确责任人员及其责任;列出能接受暴露或感染人员进行治疗和隔离的单位;暴露或感染人员的转移;列出免疫血清、疫苗、药品、特殊仪器和物资的来源;应急装备的供应(如防护服,消毒液等)。

废弃物的处理

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污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用以处理潜在的感染性微生物或动物组织的所有的实验室物品,在被丢弃前应考虑的问题主要有:是否按规定程序对这些物品进行有效地清除污染或消毒;如没有,则是否以规定的方式包裹,以便就地焚烧或运送到其他焚烧设施的地方处理;丢弃以清除污染的物品使时,是否会对直接参与丢弃的人员,或在设施外可能接触到丢弃物的人员造成任何潜在的生物学或其他方面危害。

第5篇:生物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 实验室 安全管理 生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生物化学是生命类专业如生物工程、生物教育、科教教育等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是一门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学科。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数俱增,必然加大了生物化学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使用率及废气废液废渣的产生。一直以来各院校实验室安全隐患众多,①②③安全事故频发,④⑤如何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师生生命和财务的安全,成为生物化学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

现基于本人多年的生物化学实验准备和教学经验,就如何预防生化实验室安全事故提出以下四点看法。

1 提高师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规章制度的建设,每个实验室都很重视,而且已经趋于成熟,但是规章制度的实际效用却很少,更多时候是形同虚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前若未对实验室进行彻底的安全隐患排查,或者未对学生进行实验室仪器、药品等使用的安全教育,就会造成安全事故。师生对于实验室规章制度了解甚少,有些师生虽然知道但是对于具体条列却不清楚。因此,提高学生对实验安全意识必先提高任课教师的实验安全意识。只有教师自身安全意识足够高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引导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把好安全关,规范实验操作,特别是发现学生仪器操作不规范的时候,要注意多次演示并时常提醒。如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相互嬉闹时,应及时阻止,进行安全教育,分析此类行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只有在不安全行为发生时进行教育,学生才能有深刻体会,这比单一地组织学生集体学习规章制度和实验规范操作要有效得多。

2 加强仪器设备的安全检查,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

仪器设备是生物化学实验中涉及比较多的,这也是引发生化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环境因素。对于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来说,仪器设备隐患排查更直观,也是最容易预防的。但容易的事情,往往又是最易被人忽视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维护。对于冰箱、培养箱这类常年开机的设备,若仪器比较老旧的,要做好仪器报废和重新申购工作。学院也应加快仪器的报废和重新采购的工作,对于实验项目利用率高易损耗的仪器如电炉、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等应多备几套,以防因仪器问题而影响实验教学。

3 确保试剂的安全使用

生物化学实验涉及很多危险试剂。如丙烯酰胺等神经毒素类试剂;浓硫酸、浓盐酸、硝酸、氢氧化钠等有腐蚀性易发生灼烧、烫伤的强酸强碱类试剂;乙醇、乙醚等易发生火灾、爆炸类试剂。如使用和后期废物处理不当都会危及到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及周围的环境。制定化学试剂的保管和使用制度并严格执行。危险试剂的配制和使用要在通风橱里进行,操作人员要带上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学生对于危险试剂的概念比较模糊,任课教师要跟学生说明本次实验用到的是哪类危险试剂及其防护措施。为学生准备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

4 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从而尽可能的降低火灾发生时的财产损失。对于火灾,各院校都很重视,一般每个实验室都配备了二氧化碳灭火器,但单一的消防设施无法达到真正有效的消防效果。如果条件许可,应在实验室配备更多的消防设备,如喷洒、烟感、温感、手爆按钮等。另外,要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在实验室配备一般治疗伤害的药品,并对相关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急救训练,以便在实验室发生突发事故时能够及时、合理地处置。

5 结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对于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学校和师生都应重视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去思考,考虑实验室现实因素,采用适合本实验室的方法来预防、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生物化学实验室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注释

① 冷圣伟.谈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卫生管理,2011.22(18):134,142.

② 林荣锋,文惠玲,陈秀娟,谢路凤,张景佳.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30):429-431;15-217.

③ 杨威.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析.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30):215-217.

第6篇:生物安全管理范文

2002年11月我国发现第1例SARS患者后到2003年SARS流行期间,医护人员高比例的感染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恐慌和不安定因素,同时,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检验科是医院患者各类标本高度集中的区域,是引起医院交叉感染的发源地。为提高检验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事件发生、防止实验室人员感染、防止感染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保护操作者及公众健康安全,临床实验室必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来预防医院感染事件发生、保障人员和环境安全。

1建立、运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卫生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国务院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和条例要求从管理上落实有关生物安全,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将生物安全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融入到具体实验室工作中,做到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1.2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先后发生了多例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事件和泄露事故,生物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是一个重要原因。实验室布局设置不合理,生物安全防护设备不到位,病原体分级管理混乱,临床标本管理存在潜在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隐患,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不健全,相关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是我国医院检验科共同存在的问题。只有建立并运行了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减少或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也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应急反应并将其事故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因此建立并实施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2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指实施生物安全及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职责、过程和资源。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人员行为及相应的实验室活动,预防感染事故的发生,防止病原微生物外泄,从而保证人员及环境的安全健康。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基本点就是做好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工作。

2.1实验室布局与安全装备

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因接触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标本,要达到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要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适合于对人和环境有中度潜在危险的病源,通过实施两级隔离使其达到相应的技术指标。一级隔离通过生物安全柜、防护服、手套、口罩等实现;二级隔离通过实验室的建筑、空调净化和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

实验室建筑装饰、通风净化、排水排气、供电通讯等要满足二级生物实验室要求。同时,根据实验对象和工作性质要求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区域划分符合实验室的工作流程。特殊实验室标准要求进行设计与布局。

2.2 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一整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的系统化文件,是开展各种生物安全活动的依据,具有法规性、唯一性和适用性。形式上与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样,包括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各种记录、表格、标识等。

2.2.1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它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一层次文件,为政策性文件。主要依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制定,包括批准页、修订页、目录、前言、方针和目标、术语和定义、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方针和目标反映生物安全管理上总的原则及重点,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明确规定检验科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和权利,为生物安全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组织保证。

2.2.2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第2层次文件,为支持性文件,描述各项活动的途径,是管理手册各要素的细化,是管理手册的支持,为各层次人员提供有效的指导。内容包括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工作程序、支持性文件和各类记录。

2.2.3 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第3层次文件,为支持性文件,围绕安全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的要求,描述具体的工作现场如何完成某项实验操作,主要供具体操作人员使用,包括各项管理制度及规定、生物安全相关活动的操作。

2.2.4 各种记录、表格和标识 各种记录、表格和标识是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第4层次文件,为证据性文件,是对实验室活动和管理全过程的详细记录。标识系统用于标示危险区、警示、指示等的图文标识,也包括用于特殊情况下的临时标识。记录、表格统一编号分类、统一管理,定期发放回收。

3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

3.1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生物安全工作;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三级组织,负责咨询、指导、监督和评估检验科生物安全相关事宜。

第7篇:生物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科学管理;管理制度;器材药品管理

生物实验室是开展生物学科必备的有别于其他教室的教学场所。实验室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个管理有效的实验室不仅是学科顺利进行的保障,更是学生安全学习的保障。下面谈谈我在生物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一点认识:

一、科学有效的管理日常工作

1.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制定实验教学计划

每学期期末清点库存器材理清各年级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所需器材列出所需补充的器材上报主管领导审批请学校采购将购回器材登记造册保证开学之前所需实验器材到位。

2.制定好本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好学生分组实验,按照计划准备好实验材料,确定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做好准备实验工作

根据实验通知单准备实验器材,配置好实验药品。着手培养实验材料或采集、购买实验材料。

4.协助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在分组实验时进入课堂协助任课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例如:学生初学显微镜的使用时,操作难度大,我就和任课教师一起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帮助学生掌握显微镜操作要领。这样就解决了任课教师在分组实验中忙不过来,指导不全面的问题。

5.实验后做好善后工作

每次分组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打扫卫生,做到地面、桌面、水池内整洁,无杂物,桌凳摆放整齐,使实验室保持整洁。对使用过的仪器进行检查和保养后入橱,放置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可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1.实验室是进行各种实验教学必备的场所,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实验室安全,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等。凡进入实验室的任何人员都要严格遵守该制度。

2.为了确保实验室安全,在遵守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要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详述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如:七年级实验“测量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在使用酒精灯时,首先要仔细检查酒精灯是否完好无损,如果发现酒精灯灯座玻璃破损,就要及时更换,以免事故发生;确认酒精灯完好后,还要检查酒精灯里的酒精是否存放太久,因为存放太久无法点燃,以免耽误课程顺利进行;此外点火时,要求学生眼睛不能正对酒精灯,以防酒精灯喷火。

3.加强安全教育。“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自古以来无数血的事实给予我们的教训。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对学生做好安全教育,贯彻执行安全教育方针政策,避免流于形式。学生只有经过安全教育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如:七年级“观察植物细胞”实验,需要用到刀片、解剖刀、载玻片、盖玻片等具有危险性物品。若不对学生事先进行安全教育,极易发生衣物、手指破伤等事件。所以加强安全教育是避免可预见事故发生的良药,尤其面对未成年人群体,更是不容忽视。

三、加强实验室器材药品管理

实验室器材药品是学生进行实验的物质基础,是不可缺少的硬件,这些硬件的质量、完整度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因器材药品质量不达标、配备不齐全而导致的危害事件时有发生,所以要从以下几点严把器材药品的管理。

1.器材药品的采购

我校实验室器材药品的采购实行终身责任制,该制度使采购人员真正做到货比三家,采购到经济实用的实验物品,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投资效益。

2.严把器材质量关

对于采购的器材药品要求各实验室教师统一验货,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所进器材要严格与计划表中的型号、规格、数量及厂家相符,产品包装应完好无损,有明确的品名、生产批号,且要特别注意易耗材料的失效期。整个验货过程,在学校设备管理科监督下,与具体主管的实验教师共同验收,最后登记造册。

3.注重实验室器材的维修保养

我校自实行ISO9000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以来,建立了多种实验室管理方面的文件,如《实验员职责》、《仪器维护与保养记录》、《物品消耗记录表》等,实验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掌握所管理的仪器的维修保养知识。

四、充分认识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生物学习若离开了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纸上谈兵,课堂教学显得尤为空洞,理论知识枯燥无味,使教师教学难度增加,学生学习理解太过于抽象。而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在考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加强实验教学,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程计划的必要途径。这些问题的实施都离不开实验室,没有实验室这一平台一切都是空谈,同时实验室也是不安全因素多发的场所。所以,认识实验室的重要性、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是保证学生能够愉悦学习、安全学习的前提。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认识、觉悟,才能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用前进的思想解决问题,为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8篇:生物安全管理范文

一、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五要素”之首。安全文化最基本的内涵就是人的安全意识。要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必须抓住以人为本和大力开展安全文化活动这两个要点。

以人为本是要求企业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时刻把员工生命健康和企业财产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重视安全、处处关注安全、事事做到安全的安全工作氛围。大力开展安全文化活动,要使员工不仅对安全理念熟读、熟记,而且要内化到心灵深处,转化为安全行为,升华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员工 “看、听、写、感”。

“看”就是在企业内悬挂安全横幅、张贴标语、宣传画、制作宣传墙报、在车间和班组张贴安全职责、操作规程,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片、让职工一走进企业就能感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安全思想观念。

“听”就是利用企业各种会议和班组的学班学习,宣传、讲解、讨论安全方面制度和规定,使员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安全规定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最大的保障。

“写”就是让员工多学习事故通报和案例,在学习讨论之后,要让员工要写认识和体会,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和考试。通过学习、思考、写认识、培训考试,从而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意识。

“感”就是严格管理,对违章行为绝不姑息,企业和所属车间都应建立违章公告栏,对违章违纪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罚。使员工感受到违反制度必会受到处罚,克服侥幸心理。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体现素质,素质决定命运”。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最终达到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

二、安全法制

安全法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利器。保障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需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电力行业有着一套完整的、运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如操作票制度、工作票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对保证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但在实际生产工作中,有些员工认为严格按制度进行操作很麻烦,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在工作中就不按规定操作,或简化步骤和程序,使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比较常见现象是企业发生事故,事故调查组一查,基本上有违章,许多环节都不符合安全规定。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企业的安全制度是否符合自身实际情况,是否既能保证安全生产,又能保证正常的工作效率,这值得我们制定制度的部门和人员深思。

电力企业在制定安全生产制度时应按照国家的法律、行业的规定、上级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调查研究、分析、讨论,审视企业的过去、现在和今后的发展,根据整个行业的情况,国家的发展水平,还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来制定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拟定制度时,必须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以确保制度能够得到认可与执行。真正做到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纠,使安全法制成为保障电力企安全生产的最有力武器。

三、安全责任

安全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制度。安全责任制的实质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不论是企业的领导和普通员工,企业的安全制度都规定了相应的安全责任,但要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必须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责任追究。

再完善的制度不去执行和落实就是一张废纸,企业的安全责任制度出台后,必须严格按制度执行,对于企业如何执行制度,管理学中的“火炉”法则做了很好的阐释,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火炉”法则:大家都知道火炉是会烫人的,但火炉烫人是很有原则的,这与安全管理中的制度执行有非常一致的地方。

火热炉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这是警告性原则。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

每当你碰到火炉,肯定会被火灼伤,这是一致性原则。“说”和“做”是一致的,说到就会做到。也就是说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

当你碰到火炉时,立即就会被灼伤,这是及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能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使犯错人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不管是谁碰到火炉,都会被灼伤,这是公平性原则。不论是管理者还是下属,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处,在单位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企业在执行安全责任制度时,若能严格遵守了“火炉”法则,将会有效增强员工安全责任意识,促进员工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安全职责,站好自己的岗,把关自己的安全关,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四、安全科技

“科技兴安”是现代社会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最基本手段。电力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在电力企业率先使用。电力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安全是企业管理、科技进步的综合反映,安全需要科技的支撑,以科技兴安、科技保安是电力企业管理者应有的共识。

随着电力行业不断投运大容量、高参数的发电机组,火电厂脱硫、脱硝等环保技术的应用,电网超高压输电线路的使用,这些都需要科学技术提供支撑。电力企业要积极采用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推行现代的安全技术,选用高标准的安全装备,追求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新技术,引进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科技。

加大安全科技投入,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监控安全生产全过程。如使用安全生产信息综合管理平台、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消防自动喷淋系统、烟气CEMS在线监督系统、卫星定位(GPS)行车记录仪等,把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应用到安全生产管理中。

五、安全投入

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投入保障作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安全的成本既是代价,更是效益。安全投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投入,二是资金投入。

发生事故有很多原因,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追求降低成本,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不严格落实安全措施。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真正认清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安全生产效益隐含于企业稳定、信誉和发展的全过程,隐含于生产现场的每个环节,它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消除或减少人身伤亡事故,避免设备的损坏或者其它方面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从发生事故的反面教训去分析投入与效益关系,这就是安全投入和效益最好的辩证计算方法。

要确保安全投入费用及时到位,需要电力企业的管理者正确认识企业安全和效益的辩证关系,真正认识到安全才是企业最大的效益,从而在制度上、人员上、物力上和财力上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这样才能确保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六、结束语

第9篇:生物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 安全; 生产; 经济; 服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40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3- 0074- 02

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物质和文化保障。

目前我国的各个行业涉及安全问题,本文从安全生产入手,探讨安全生产管理为经济服务的课题。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国务院财贸小组、国家农委、公安部、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等10个部门共同作出决定,于1980年6月在全国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并确定此后每年6月都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关于安全生产事故经济损失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GBT/6721-1986),该标准将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分为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部分。2001年《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组对我国962家工业企业的事故经济损失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事故损失的直间比多在1/3 ~ 1/2的范围内;20世纪90年代平均年度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0.97%,考虑间接损失,我国事故损失总值每年为1 500亿 ~ 2 500亿元。

从以上具体数据我们能看到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安全生产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同时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期预防措施之一。我国设立开展了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以此为发端,开始了安全生产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历史进程。

2013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为: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本文认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思想认识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严密有效、技术支撑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严肃认真。面对近期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各类行业部门及其具体经济组织应该始终站在“安全第一”的思想高度,以对国家、职工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1) 各行业部门要把安全生产作为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事来抓,定期研究,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督促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各行业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把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同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相结合,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严厉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消除重特大事故隐患,以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维护安全生产秩序。

(2) 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业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安全、负总责,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每个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还应亲自带队,组织精干力量和人员深入一线,对一切可能出现危险的重点区域及安全管理整体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并召开专门会议及时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各类行业部门负责人应充分交流安全管理工作经验,有力地保障本行业部门安全生产的良好开展,使安全生产真正为经济服务。

(3) 切实加大奖惩力度。对安全隐患进行专项整治,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个人给予奖励,对日常工作中不重视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负责人,重点岗位出现的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人给予惩罚。

(4)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全员参与制度。切实抓好安全现状评估、评价工作,督促各行业部门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及时整改消除事故隐患,所有高危一线岗位都严格执行全员参与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行业部门针对安全工作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认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重点的安全设施、易燃材料、消防安全、车辆运行和其他重点部位进行全面安检和专项整治,极力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5) 加强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技能。依法进行全行业的全员安全培训,规范安全生产的标准。特殊岗位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新招工人必须经过安全培训才能上岗。

(6) 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动员全员共同参与,自觉支持和维护安全生产管理。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宣传安全生产的典型事例,增强广大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行业部门还应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好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各部门依法管理安全生产的业务素质,做到奖罚分明,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

(7) 紧紧围绕“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的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张贴安全宣传标语,悬挂安全宣传横幅,向广大职工散发各类安全手册、传单,播放安全生产视频,层层做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特别要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区域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宣传和监督作用,做好舆论引导和监督。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各行业部门要相对集中地开展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各项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对生命、财产的关注和重视,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强化职工的安全观念,规范人们的安全行为。应该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通过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责任、查隐患,不断推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各经济部门也要采取措施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切实提高各行业部门规避事故的能力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