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素养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设施;养护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具有指引、传递信息和安全防护的功能,对行车起着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对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工作需要结合路段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段,探索新的管理和保护方法,特别是要借鉴其他路段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工作思路,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切实、有效的做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确保道路畅通。
一、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在设计方面的不足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在设计时,必须根据道路的具体情况和道路所在位置的具体环境、气候、人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但是,中国的技术在设计方面还不够成熟,没有相关软件支持,在进行方案的设计时,细节考虑得不全面。还有政府喜欢面子工程,在进行设计时,过于追求美观,反而忽略了安全因素,设计时人为的因素影响很大。而且我国的高速公路设计理念与国外有很大的区别,国内高速公路设计的侧重点是事故发生时,把对高速公路的损坏降到最低。所以一般情况下选择刚性、半刚性的护栏设计,事故发生后,高速公路的损坏程度不大,但是驾驶员却会受到致命的伤害。国外的设计理念与国内截然不同,他们采用更人性化的设计,事故发生时侧重于保护驾驶员的生命。
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
1、交通标志标牌
高速公路常见的标志标牌有:警告标志、指路标志及道路施工安全标志等。其要求主要包括:(1)内容要准确、及时和完整,以满足司机在驾驶情况下从看到标志、做出判断,到采取行动所需的反应时间和前置距离;不然,可能会诱发事故,如出口标志缺失,司机犹豫时易被追尾。(2)设置要简洁明了,沿线主要城市、县城或服务区的距离,可以多次预告提醒,地名按由近及远的顺序从上而下排列。(3)板面安装要与道路中线垂直或顺时针前倾一定角度,以尽量减少眩光对司机的影响。在标志标牌的养护工作中,要加强日常的检查。
2、对防撞护栏的养护与维修
波形梁护栏是我国高速公路采用最普遍的一种护栏,这种护栏主要是对土基、立柱以及横梁的变形加以利用来对能量进行吸收,通过这一能量强迫出现失控现象的车辆对方向进行改变,直到该车辆恢复正常的行驶情况。这种防护栏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对车辆冲出路面或穿越中央分隔带进行一定程度的阻止,尽最大可能地保护车辆和乘客,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失。波形护栏的损坏是高速公路上常见问题,也是高速公路最常进行的设施维修项目,通常是由于车祸等原因造成的。为了避免在同一地方出现二次事故,波形护栏的及时修复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事。24小时内抢修完善波形护栏的要求是必然的,故有一支24小时待命进行抢修任务的施工队伍必不可少。当然,常备波形护栏原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注意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包括原材料的厚度、镀锌;立柱基础的大小尺寸及强度要符合要求。
3、标志及标线
交通标志的控制性参数是底板材料、光度性能、色度性能、逆反射系数、发光强度系数以及防腐处理,核心在于构件质量,但在施工时,只要保证其稳定性即可。在标志施工时,最核心的是要控制好标志的里程位置和净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位置进行放样,保证里程位置的准确性;其次,要严格控制标志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几何尺寸,确保基础的稳定性,确保在受风力等作用时能为上部结构提供足够的支撑。同时,基础混凝土强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才能安装,否则会影响标志的净高。
交通标线的控制性参数是反光性能和附着性,其作用在于渠化交通,引导车流分道行驶。标线的施工过程对其质量影响最大,标线涂划时必须按照线形要求和规定几何尺寸,严格按照规定的工序进行涂划,否则,就无法保证耐久性,发挥不了作用。
4、防眩设施
道路交通中央的分割带要依照要求设置防眩设施,依据遮光相关原理设置遮光角及设施的指标,减少夜间行车因前照灯影响产生眩光。防眩设施根据高速路的不同有防眩板、防眩网和植物带的不同形式,绿色植物带是最常见的形式,植物带的设置要注意直径高度等,遮光角要进过严密计算,按照规范设置,树高一般在1.70m左右能够满足各种车型包括大型汽车需要的防眩要求。
坡度和车照灯的射程是防眩设施设计高度时需要注意的内容,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及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以最大化减少眩光的干扰。防眩设施的高度要按照直线和纵坡的实际要求分别设计,因其高度与道路纵断面的高程相适宜。直线与纵坡的防眩高度因其自身各自不同的特点,达到防眩的程度也有所不同,直线较为容易,而纵坡路段由于坡度使得在设计防眩高度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设计防眩高度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坡度和下坡车照距离,即使不算陡的路段也不能够不予设计,小坡度往往也能够对眩晕造成重大的影响,因其车辆安全问题,也直接会对防眩设计造成影响。针对纵坡相关防眩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坡度的实际情况,切实设计适宜有效的防眩高度。另外,防眩设施需要定期养护,在日常检查中要注意其是否完好,包括歪倒、变形和缺失等情况,针对防眩板的情况做好相应措施;针对植物带的养护要进行修剪、施肥除虫等工作。
5、隔离栅
公路沿边的外缘要设置隔离栅,通常是外缘1m处进行设置,注意路界用地不能随意侵占,防止非法占用。采用隔离栅具有隔离保证交通行车顺畅的功能,阻止外来牲畜或是行人横穿公路造成交通隐患。隔离栅的制作材质从施工角度和经济方面考虑,根据防护的不同一般采用刺钢丝网和金属网相结合的形式,根据不同地段选用不同的织网。隔离栅设置好后要定期进行检查,因隔离栅具有沿线布局的特点较为容易遭到破坏,针对沿线隔离栅的特点要注意边坡草的长势,通常茂密的边坡草对隔离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受损程度会小一些。此外,路边若有行人出没则隔离栅可能出现松动脱落或者歪倒等现象,此时要及时进行仔细检查,针对损坏的情况作出加固、修补或者更换的相应措施。
三、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与维修的质量控制
1、建议建立完善相关的制度
完善的制度给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与维修提供一定的制度保证基础,以便能够更好地保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在管理工作上的实效性。比如:要建立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管理台账和巡查制度,指定巡查频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与维修单位需要每天都对设施进行至少一次的巡查,特殊天气要加大巡查力度,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2、工序流程中的质量控制
虽然原材料质量对交通安全设施的安全性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交通安全设施的安全性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不按规范工序安装,安全设施也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甚至发挥不了作用。如波形梁护栏的安装,施工工序分为四个步骤(放样、钻孔打桩、护栏板安装和护栏线形调整),如果跳过放样工序直接进行钻孔工序,易导致桩位不准,稳定性不足,护栏的防撞性能就会下降。
3、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该项目的养护与维修工作
此外,养护与维修单位还要加强与高速公路收费、路政、交警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采取多种管理手段同时并举,这样才能确保交通设施的完整性,给高速公路交通提供最安全的行车环境。重点要加大对偷盗交通安全设施行为的打击力度,保证高速公路设施的完整;加强夜间巡查频率,确保高速公路反光交通设施的完好。
4、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控制
专业技术人员是现场施工安装的控制性因素,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高低决定着施工工序的规范与否。必须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和能力的审核把关,资质不合格者或者能力不过关者不得上岗。在把好资质和能力关口的同时,要抓好对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的教育引导,常敲警示之钟,常讲贪欲之害,通过观看警示教育录像、组织参观见学等形式,教导专业技术人员认清肩负的责任,认清岗位职责对自身的要求,从而使他们认真自觉地履行工作程序,践行岗位职责。
结束语
合理的交通安全设施在对交通环境进行美化的同时,还能对各种景观进行协调,起到活跃行驶人员视觉的作用,给司乘人员提供最舒适、安全和快捷的服务。所以,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工作必须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全面做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养护与维修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实验素养;安全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6.24.288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由此可见,实验是人类文化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同时,也应看到高职教育由于过分强调“就业导向”,一定程度上已经背离了“STS”教育理念,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泛职业化”倾向。[1]根据调查统计发现,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技能上有专业性及实用性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备认真负责、敬业诚信、团结合作、适应能力、遵纪守法、开拓诚信等素养。[2]然而这些素养不会自然形成,必须通过学校的教育,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培养。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明确指出:“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因此,在逐渐重视高职教育,提升实训教学比重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日益注重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职业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此,高职院校方可培养出符合“客户”(即企业)需求的“产品”(即人才),不至于失去客户、失去市场、失去生存发展的空间。[3]
我院是以培养环保、节能、低碳及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特色的高职院校,基础化学作为环境监测、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其学习者占我院人数总数的41.4%(以2015级学生为例:总数3532人,其中1463人开设基础化学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我院在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将结合我院实际做法,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素养内涵及其培养方法。
1 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素养内涵
“素养”概念原意指“人们参与读写交流所应具备的读写技能的最低水平”,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展为“人必须具备的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的最低水平”。[4]而对于“实验素养”,鲜有人给予定义和发展。范志鹏2004年指出,实验素养是学生在实验室这个特殊公共环境下的学养,为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应有一定的思想行为准则。[5]随后,他又指出化学实验素养是化学实验活动中个人修养所达到的专业程度及其表现,并将其内涵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含实验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格、安全、纪律与环保4个维度。[6]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实训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院基础化学教学团队经过五年来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发展与沉淀,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验素养主要包括安全素养、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三个方面,现将我院基于基础化学课程培养学生实验素养的方法和途径总结如下。
2 安全素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实验室的数量、规模、使用人数和使用频率在不断增加,因此保障实验室以及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安全是高职院校正常开展教学和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实验室安全也关系到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事实证明,自2009年以来,实验室火灾、爆炸等事故频发,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如2009年7月浙江大学女博士一氧化碳中毒事件、2009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厌氧培养箱爆炸事件、2012年2月南京大学甲醛泄漏事件等。以上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给予我们深刻教训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和重视。尤其是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由于使用人数之多、使用频率之大,如何保障实验室安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健全实验教学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监督监察激励机制之外,还应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以及环保意识。
2.1 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
我院每年在大一新生刚步入校园后,即以基础化学课程学习者为对象强制要求报名,其他大一新生自愿报名参加由实训中心举办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具体包括化学类实验室安全知识讲座、化学类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以及化学类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三项活动。我院实践证明,“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不仅从整体上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还通过具体活动的开展,促进我院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在进入校园后即开始培养其实验室安全素养,为日后安全学习、安全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日常实训教学
安全意识的提高及安全素养的培养不能仅靠一朝一夕的努力,而应该是一项持续积累的工作。因此,除去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月活动”外,我院在日常教学和实训过程中都会注重对学生安全素养的培养。除此之外,我院尤其注重在基础化学实训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在第一次实训课程中即对全班进行分组,并且每个小组对应一个固定的工位号,实训课结束后,教师在检查卫生和清点玻璃仪器时即可对应相应的同学,以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爱护仪器的实验习惯;实训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液需分类回收等。
2.3 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的培养
根据日本和我国香港高职院校的经验表明,环境保护与实训室安全工作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培养学生实验素养的过程中,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显得尤其重要。我院是以“环境保护”命名及为主要特色的高职院校,在所有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都尤其注重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的培养。其培养方法和途径不局限于相关专业上的课程开设、社团活动以及教师理论课堂上的言传身教,还延伸至基础化学实训教学过程中。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von Laue M.)曾经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的东西。然而,环境保护教育,所培养的环保意识将根深于学生的头脑中,其环保习惯也将伴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保障实验室安全,还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3 科学素养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素养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科学素养主要由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以及科学能力四方面组成。一方面,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前提,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基础,科学能力是科学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和核心体现;另一方面,根据调查发现,正规科学教育是提高科学素养最基本的渠道和最主要的手段。因此,如何在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1 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基础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如下两方面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教会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拓宽学生视野,传授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如何运用化学的眼光去思考身边的事物,进而可以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知识解读常规性的热点问题,如能源开发、新型材料、环境污染、温室效应、PM2.5(可入肺颗粒)的检测与控制。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探索精神。据调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规则意识不够强,例如自觉学习实验规则的动力不足以及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自律观念淡薄。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教师采取强硬的教育方法对待学生,例如,不是“必须遵守”“一定”等命令式的语气,而是应该给学生解释实验室为什么制定规章制度,如果不遵守这些制度会造成哪些后果,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强对学生的亲和力,使学生不仅能够自愿遵守规则,还能积极带动其他同学加入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行列。
3.2 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
基于基础化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首先,化学知识是基础,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和载体。其次,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例如,在分光光度计测定高锰酸钾浓度――标准曲线法实训项目中,要求学生用坐标纸绘图、Excel以及计算器(卡西欧fx-82ES型号以及卡西欧fx-82MS型号)三种方法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及其a值、b值和r值。最后,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推荐其参加教师的科研教改课题、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到我院分析测试中心(第三方检测公司)兼职、重金属实验室兼职或者以实验助理的身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准备工作,以上都是通过直接和实验室接触,通过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或者是实验准备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实验报告撰写能力以及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4 文化素养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专业技能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直接导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教育应该培养‘人’,而不是制造‘机器’。”因此,在培养学生安全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同时,还应注重文化素养的提升。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4.1 课外书籍的阅读
美国化学会主编的《社会中的化学》和《环境中的化学》以及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学和生活》(章福平主编)、《化学实验与社会生活》(徐培珍主编)都可作为课外书籍推荐给有兴趣的学生,帮助其提高文化素养。除此之外,学院图书馆也应同时配备各种图书、期刊、电子书籍等资料,以便供学生课余时间自由学习。
4.2 化学知识的运用
学生在对专业及课外的化学知识进行学习之后,要逐步培养其运用能力。如,节约使用化学试剂、试剂分类回收、节约用电、减少或杜绝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垃圾自觉进行分类、旧衣服进行回收等。越是细微处,越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4.3 相关选修课的学习
除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外,我院还开设了多种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如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生活中的经济学、功夫茶艺与鉴赏、动物哲理电影赏析等。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可以补充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 结 论
根据I/N(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的观点,实验技能等属于智力因素,而实验素养属于非智力因素。研究证明在现代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不仅是科学教学的要求,也是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的必然趋势,是时展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是实验素养可为学生进入社会后职业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问题与深层次发展问题。我院基于基础化学课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主要从安全素养、科学素养以及文化素养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学院历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学生职业素养较高,企业满意度达80%以上;除此之外,在国内外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2015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中,我院取得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天煌杯”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大赛中,我院勇夺团体一等奖第一名;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大赛中,我院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等。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实验素养以及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有待于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继续实践与总结。
参考文献:
[1]杨伟群,柯中炉.高职院校开设化学与社会公选课――基于去“泛职业化视角”[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155-159.
[2]何理瑞.在工程实训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214-216.
[3]江艳华,贾梦姗.试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J].职教论坛,2014(32):27-30.
[4]方丽梅,刘根旺.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中科学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0):134-135,141.
关键词:SEQ教育;HSE;GMP;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职业素养
随着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能满足医药行业需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在“双高计划”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产业急需和产业高端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根据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医药原料制造、绿色制药技术、药品制造与质量控制、医药流通与医药健康服务等职业岗位,我校梳理现有专业,打造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核心,包括应用化工技术、环境工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支撑的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撑。SEQ教育是指安全意识(Safety)、环保意识(Environment)和质量意识(Quality)教育。在新时期《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背景下,培养具备SEQ意识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尤其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坐标下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通行于国内外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发展成一系列成熟的管理系统和方法。GMP(GoodManufacturePractice)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制药行业准入的强制性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基于HSE和GMP管理有机融合的SEQ理念培养,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和SEQ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产业急需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就在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进行HSE/GMP管理体系结合SEQ教育机制内涵研究开展探索。
1SEQ教育研究现状
1.1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研究现状
新时期,随着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和面临政策监管下的安全生产、环境压力的严峻形势,企业也对未来员工职业素养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安全、环保、质量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工业体系、制度发展及职业理念较为完善。除了企业本身开展专业培训,教育部门和高校也在教学或管理中建立健康安全和环保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环保、安全理念教育,包括引入各类EHS体系、QHSE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等[1-2]。
1.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中,也有许多学者尝试开展实施相关安全、环保、质量教育模式。阳富强等[3]提出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构建QHSE管理体系,以来源于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安全氛围来开展高等教育。刘军军[4]提出将EHS文化融入高校机械实验室管理中的策略,探讨了EHS文化的构建意义。菊[5]通过对接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改革,将HSE理念融合渗透进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刘朝阳等[6]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开展“双高计划”,创新学校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特色项目,南通职业大学于2019年启动专业群SEQ教育试点工作,开展了包括SEQ文化建设、SEQ素养提升等方面的研究[7-8]。
2SEQ教育研究必要性
2.1社会层面
近年来,国内发生多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环保事件。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每年都有两起以上重特大事故,如2019年3月江苏响水化工安全生产事件。而这些安全、环保有关的重特大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各方面影响极大。通过事故调查,表明大多数生产事故为责任事故,生产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素养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见当前安全生产、环保问题的确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2.2行业层面
制药、化工生产制造业是化学药物危害、工业中毒、环境污染、人身伤害等重大生产事故高频发生的行业。制药、化工产品生产不同于其他商品,有其特殊性,生产工作人员独特的工作环境和频繁接触各类化学品、设备决定了其职业安全的重要性和对环境的影响。目前,医药、化工生产环节普遍重视产品质量,但从业者对行业安全、环保意识不强,知识欠缺。虽然也要求上岗人员进行安全和环保教育等岗前培训,但培训效果不佳,防护依从性差,往往在生产中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
2.3企业层面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上,构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当今企业迫切的需求。目前在企业内运行的管理体系,以(环境管理体系IS014000)、(质量管理体系IS09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l8000)为现代企业组织中并行运行的三大主流管理体系标准。但是,三大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重复点、交叉点,如何把(质量Q)、(环境E),(健康H)、(安全S)整合,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组织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是许多学者着力研究的热点。
2.4教育层面
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下,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必备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所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在当前国家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中,大多数职业学校和专业教育,虽也在随着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调整,但对学生或者未来岗位员工的职业素养培育的力度仍然不够。目前,在制药、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中虽也涉及到一定的安全等职业素养教育,但普遍不系统、不全面,有的脱离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与医药行业的专业性不契合,对直面未来一线药品生产岗位的工作人员———制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仍较薄弱,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3SEQ教育内涵研究可行性
基于上述背景,开展SEQ教育,尤其是专业性契合度高的安全、环保、质量等相关的职业素养教育,具有现实要求。而基于HSE和GMP管理体系结合的SEQ教育,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3.1SEQ教育的坚实基础
HSE管理开展事前风险分析,确定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以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身伤害、财产安全和环境污染。GMP作为药品生产强制性的准入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从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质量要求,形成可操作的作业规范,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符合法规要求。HSE和GMP两种管理体系有机结合,是制药相关行业的迫切要求。作为成熟的现代管理体系,两者均为企业生产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的建立提供了有利基础。因此,基于HSE和GMP的管理体系,开展SEQ教育,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3.2SEQ教育的内涵体现
对HSE和GMP两者内涵价值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是构建特色SEQ教育和实施的关键。HSE强调安全、健康和环保的管理,但未纳入质量控制;GMP作为制药行业质量控制规范,虽也包含质量风险管理的内容,但未强化生产安全、环保等管理范畴。HSE和GMP两种管理体系有机结合,不仅是制药相关行业的迫切要求,也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开展SEQ教育的内涵体现。工业生产归根到底是人的意志和活动的体现,只有生产者具备了相关SEQ的工作理念,相关工作行为才能高效地开展和有效地实施。因此,在工科教育中,进行SEQ教育,培养未来岗位人员的SEQ理念和素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的应有之意。
3.3SEQ教育的重要支持
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打造符合HSE和GMP规范的真实情境是SEQ教育成功开展的重要保证。比如,实训基地中建设药物制剂GMP实训中心,完全还原真实药品生产情境,安全文化氛围浓郁,管理制度健全,作风严谨、运行规范和环境整洁,具备了培养完全与真实岗位对接的技能人才的条件。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执行真实的HSE分析任务和GMP规范情境下的生产实践,完成全生产链条中的HSE和GMP实践任务,能有效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的教育内容融入到育人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中,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照相关职业要求,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较快地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从而提高其就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3.4SEQ教育的实际载体
除了建立真实生产情境氛围外,与行业内、区域内地方的优秀企业校企合作,以企业真实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规范或者生产产品为模板,基于全面安全、环保管理和质量管理理念,开发面向企业的真实的实践工作项目。比如,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HSE安全管理,GMP生产质量管理的管理模式、方法、设备和工具等,以工作项目和工作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执行工作任务的实训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企业实际生产中所融入的安全、环保和质量理念和规范。而通常企业与SEQ有关的工作项目包括针对特定职业岗位的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安全作业、风险排查与治理的培训,制定符合企业标准的安全操作文件和应急救护措施等。通过一系列工作项目的训练,逐步让SEQ理念渗透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中。
4结束语
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和智能制药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针对产业对未来员工职业素养的全面要求,开展SEQ教育研究,培养学生SEQ理念,是一项必须且复杂的工作,涉及管理体系、教育场所、师资水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目前,在制药、化工制造业,暂未看到有效整合的案例,相关职业教育领域的安全、环保或质量的培训或教育探索研究普遍不系统、不全面。探索SEQ教育的机制与内涵,开展SEQ理念教育,培养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具有优秀全面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提高人力资本的附加价值,让学生以更好的姿态进入社会,体现了高职教育与时代潮流的契合。
参考文献:
[1]余涛,杨忠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7):248-252.
[2]刘迎辉,黄开胜,江轶,等.国外一流高校BSL-2病毒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3):1-8.
[3]阳富强,毛亚军,陶菁.QHSE管理体系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2):273-276,92.
[4]刘军军,葛阳,马家欣,等.高校机械实验室管理中EHS文化的构建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377-378.
[5]菊,林洁,胡鑫鑫,等.融合HSE理念高职《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改革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8):353-355,48.
[6]刘朝阳,徐仲玉,马小思,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3):6-9,76.
[7]万志敏,王婷,吴炜,等.SEQ文化建设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践[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5):40-42,52.
【关键词】职业素养;培养;渗透;6S管理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在招聘时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既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是企业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需求,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
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培养重要性
1.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而高职生职业素养就是高职毕业生从事某项工作必备的综合素养,主要由职业道德、职业品行、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等要素构成。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具体要素及表现见图1。
在职业素养体系中职业道德是根基,职业品行和职业知识是支撑,职业能力是目的。前三者属隐性内容,好比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代表高职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方面。职业能力属显性内容,易为他人所发现,并且能通过后天的培养与学习来养成。
1.2 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1.2.1 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素养越来越被用人单位看重。企业在招聘时看重敬业精神并强调工作经验,是因为一个人的工作经验可以证明他具有一定的工作技能,还可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根据一个人以往工作情况,基本了解一个人的本质,企业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做出招聘决定。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企业在用人标准上的权重分别为:职业态度78%,职业素质57%,专业技能/业务能力38%。
1.2.2 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形成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拥有一定职业素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摆正心态,工作中能吃苦耐劳,同时,还能够主动学习,逐步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这对于企业,无疑是一笔宝贵的人力财富。
1.2.3 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能推进学院的发展
大众对高职教育的热情,主要是对学生就业期望值比较高,社会对高职学校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综合表现来体现。如果学校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在企业中能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表现出色、得到企业认可,这可以提升学校的对外影响力。
2 将职业素养培养渗透于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途径
高职教育目标的“应用性”、教育内容的“职业性”、教育实质的“就业性”等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1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活动中
目前的就业市场越来越看重应聘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若高职院校忽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会导致学生到了工作岗位显得很稚嫩,在学校没有完成社会化任务,求职受到挫折,进而打击求职的信心。将基本的道德教育目标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进行巧妙的融合,使我们在完成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做很好的道德储备。
2.2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中
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体现在学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和教育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秩序意识。而秩序意识的培养是获得良好职业素养的前提。学生工作者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2.3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育人环境,间接承担着实现教育目的的任务。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可将企业文化精髓多渠道、多途径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环境;通过举办“与企业家面对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社会精英或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宣传企业文化,把行业要求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2.4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社团活动之中
学生社团历来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而且更是他们自身成长的平台。因此,利用社团组织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成为高校学生工作需要面对的新课题。一是,要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围绕职业素养的能力培养项目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二是,构建校、院、学生三级参与的职业素养类社团组织,由学校给予大力扶持,打造品牌社团。三是,在社团活动中要主动渗入与职业素养培养有关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5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社会实践中
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内涵丰富、主题突出、形式活泼、规范有序、扎实有效的社会实践体系,让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落实到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具体地说,就是以校园周围的社区为依托,让大学生到企业、农村挂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就业创业基地为依托,学生在就业创业基地定岗实习锻炼,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德育基地为依托,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假期“三下乡”为依托,号召学生用专业知识服务“三农”,开展社会调研,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2.6 寓职业素养培养于职业生涯规划中
按照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此阶段,许多学生需要就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作出关键性的决策。因此,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它对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抓住时机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3 案例分析――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开展学生公寓“6S”管理对培养职业素养的影响
3.1 活动简介
3.1.1 “6S管理”的内涵
6S管理起源于日本,即日文的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这六个单词,又被称为“六常法则”或“六常法”。是企业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技能,不断自我改进的一个重要方法。企业6S管理的具体内容:
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目的: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清扫: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目的: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
清洁:经常保持环境外在美观的状态。目的:创造明朗现场,维持上面3S成果。
素养: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也称习惯性)。目的:培养有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营造团队精神。
安全:重视成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3.1.2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开展学生公寓“6S”管理简介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从2010年10月开始在学生公寓里分阶段推行和实施“6S”活动,并制定了《经济管理学院寝室“6S”管理方案(试行)》等活动制度。具体实施过程分三阶段:
(1)注重宣传,加强培训
学院首先成立了“6S”推行办公室,拟定了“6S”管理推行计划。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宣传发动,加强培训,让班主任老师、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明白什么是“6S”管理,为什么要推行“6S”管理。并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义务,掌握活动开展的方法和技巧。
(2)循序渐进,逐步推动
一个好的方案没有实施就成了一纸空文,执行是关键的一步。“6S”管理注重细节和规范,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原有生活习惯而盲目全面推动会促使较大学生群体的反感。为此,结合实际制定的实施方案,把“6S”管理模式推行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分步实施,逐项落实。首先建立了样板区。各班确定男女寝室各一个,由此作为试点。其次推广样板区经验。通过参观学习、男女生互动、文明寝室标准制定等方式推广先进经验,并把6S活动具体化、标准化、细则化。
(3)加强监控,重在落实
为了把“6S”管理模式在公寓管理中产生实效,我院除了将把在宿舍卫生考核要求纳入综合测评等相关评奖评优考核项目以外,也把“6S”管理要求纳入班主任考核中,并采取平时抽查和期中、期末检查相结合的手段来评定宿舍文明卫生工作以及相应的班主任工作。
3.2 公寓“6S”管理的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
3.2.1 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形成
模仿企业管理,在公寓管理中推行“6S”管理模式,营造清洁的个人生活环境。首先,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杜绝不良行为,从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比如可以减少带餐进宿舍、进教室;上课穿背心、拖鞋。其次,有助于培养职业工作中“安全”意识。在“6S”管理中第六个“S”就是“安全”,要求学生消除隐患,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把安全教育有机融入平时生活中,让学生形成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把社会、他人及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意识,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3.2.2 有利于进入职场后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的宿舍基本都是集体宿舍,且一个房间基本上都有4~6人,我们学校都是六人间,不但个人的生活物品不能进行良好管理,不利于学生本人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在一个公共的领域,不能以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与个人荣誉和利益相联系,也不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文明卫生宿舍的创造必定基于融洽的宿舍成员关系,6S管理的施行有效的提高了宿舍成员间团队意识,有利于今后走进职场对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3.2.3 有利于职业素养的的形成
6S管理模式对我院学生来说理论源于课本,应用在于身边。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给予学生学以致用的启发,树立管理知识不是空洞,无为的观念。另一方面,一大部分学生干部、寝室长和普通学生都参与进来,大家各司其职,通过区域责任制的形式,培养了他们的工作实践能力,他们会尝试着如何去跟思想比较顽固的同学进行沟通,如何去调动他人的积极性等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磨练自己。以此为更好的适应职场生活做好意识和技能上的准备。
4 结束语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淡薄;二是,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重点更多集中于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隐性素养的培养。这往往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相背离。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很好的找到了职业素养培养与日常管理教育工作的结合点之后,就会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并且形成一种长效的工作机制。日常的学生工作不仅仅是校园的维稳阵地,也不仅仅是常规教学活动的补充,新时代下的高职教育学生工作,我们应赋予其更多的教育职能。要实现其角色的转变,我们不仅要改变传统观念,敢于创新,同时更要实现各项教育机能的有机结合,脚踏实地,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经管学院的公寓管理6S活动,既是学以致用的表现,也是工作机制创新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张丽萍.论6S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10,42(9):206-207.
[2]刘溟.论6S管理在高职院校的适应性[J].科技信息,2008(5):150-151.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 whole, involves many aspec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lear the goal of education, grasp its content, explore the correct way of edu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so that the education should play a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joint effort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grow up.
关键词: 思想教育;目标;实施路径
Key words: ideological education;goal;implementation path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226-02
0 引言
高校院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整体,涉及形势政策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安全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目的方法教育等多个方面,因此必须明确教育的目标,把握其内容,探索教育的正确方法和实施路径,使各项教育发挥应有作用,形成教育的合力,实现高职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的目标。(如图1所示)
1 形势政策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思想指挥行为,因此形成正确的三观非常重要。大学阶段是帮助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三观的重要阶段,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要有一些强有力的正确的信息来引导大学生们思考分析,来帮助大学生们抵制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让大学生们认清当今的国内外形势,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白我们国家发展的主旋律,尤为重要。只有正确客观地认识国家发展的现状,了解历史发展规律,理解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推进改革和发展的举措,才能正确地、理性地分析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辨证地对待各种各样的思潮,才能迈出正确的步伐,走上正确的道路。
形势政策教育的实施路径如下:第一,课程教学。“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是最基本的途径。在课程教学上要以丰富生动的内容和学生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形势,真正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二,专题讲座。聘请专人作关于“形势与政策”的专题讲座,分析国内外各种形势,宣讲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或者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第三,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社会、相关单位进行实地考查,了解形势,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第四,网络论坛。创建网络论坛,让学生通过便捷的互联网进行讨论,交流。由专人负责管理网络论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第五,媒介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二级学院网站、电子显示屏等,向学生宣传国内外形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2 安全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基础保障作用
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提升学生遇到安全问题时的应对能力,确保学生人身、财产安全。遵守规章制度纪律,是确保安全的途径之一。遵守纪律和确保安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加强安全纪律教育是必须的,是学生更好发展的保障。安全纪律纪律教育的实施途径多样,但应以班主任为主,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为主,渗透到每一次班会,班级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骨髓中。
安全纪律教育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实施途径:①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或班级活动的方式开展;②二级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参加安全纪律讲座,由他们影响带动身边的普通同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安全事故应对能力;③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二级学院网站、电子显示屏等进行安全纪律问题的宣传;④每个班级设立一名安全员,每个宿舍再设立一名安全员,负责向本班,本宿舍同学传递安全信息,并及时将班级、宿舍的安全隐患汇报给老师。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实施路径开展:第一,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生入学后,学校会统一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二级学院可以根据此次测试结果,建立起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由班主任负责跟踪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保持和学生沟通渠道顺畅,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并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第二,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宏观负责整个二级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班主任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能更好地把握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第三,建立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有一个专门的场所来倾吐心理问题,寻求帮助。第四,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利用平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间可以进行自由的交流讨论,也可以找到专门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第五,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舒缓学生的心理压力,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 学习目的方法教育,是学生思想指导的重点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但是大学的学习和中小学是不同的。面对学习环境的改变,学生们会出现一时难以适应的情况,此时就要引导学生明确他们自己的学习目的,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学生思想指导的重点。学习目的方法教育主要依托教研室展开,由班主任、辅导员配合完成。
学习目的方法教育,其实施路径如下:①入学初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此工作由教研室负责开展,让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一时间就对自己的专业有个清晰的认识,对自己三年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有个总体的概念,对大学的学习有个初步的认识。②召开主题班会。此工作由班主任负责,在正式上课前完成。由班主任通过班会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目的,帮助每一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升学或是就业。明确了学习目的,就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就不会虚度光阴。学习目的不同,学习方法也就不同,由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目的所对应的学习方法。③组织学习方法交流会。这个可以由班主任在班级内部组织,也可以由辅导员依托学生会平台、分团委平台组织。在交流会上可以请一些学习好的,顺利考上本科的,或在就业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来介绍他们的经验,让学生借助巨人的肩膀跳得更高。
4 道德素养和礼仪教育,是学生思想指导的经常性工作
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礼仪,是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在职场上建立独特的个人魅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为职业发展增添成功的筹码。
道德素养和礼仪教育可以采取如下实施路径:①课程教学。学校统一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二级学院内部开设了相关的礼仪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道德修养和礼仪。道德素养和礼仪教育也应该贯穿于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②教师示范。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礼仪修养,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③活动强化。可以在班级内部,或者依托学生会、分团委平台,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强化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及礼仪观念。④热点事件借力。可以借助每一个热点事件,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礼仪。⑤媒体宣传。可以借助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qq群等媒介手段,持续地经常性地宣称良好的道德素养及礼仪的相关知识,榜样形象等,让学生逐步被感化,追求良好的道德素养及礼仪。
5 学生毕业就业的思想指导和教育,是必须把握的关键环节
毕业就业是学生在校三年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阶段,学生面临着角色的转换,大部分学生会走上社会成为社会人,从学生转变为工作人员,小部分学生会升入高等学府继续学业,由高职学生转变为本科学生。在这个阶段,学生心理上会有一些波动,一些障碍,一些迷茫,所以这个阶段的思想指导和教育工作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角色转换。做好毕业就业的思想指导和教育工作,主要通过以下实施路径:①课程教学。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②班主任、任课老师潜移默化教育。毕业就业教育应贯穿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中,任课老师的课程教学中,从大一到大三,循序渐进地进行,逐步加深对毕业就业的认识。③实习动员大会强化教育。在学生离开学习,踏上实习岗位之前,召开一次全院实习动员大会,强化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及职业道德教育。④指导教师跟踪指导教育。给每个学生安排一个实习指导老师,跟踪指导整个实习过程,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⑤媒介宣传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沟通媒体,向学生介绍成才典型,宣传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及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6 结论
为实现高职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的目标,高校教育工作者从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到每一位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需要认识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整体,必须从整体和大局出发,切实做好形势政策教育、安全纪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目的和方法教育、道德礼仪教育及毕业就业教育,并努力探索教育的正确方法和实施路径,使各项教育发挥应有作用,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钦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状与改进的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08).
[2]王燕.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现状调查以及策略分析[J].科教导报,2016(01).
目前关于专门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研究不多。从文献分析可见,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于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信息检索能力及信息素养标准体系上,即重在描述高职大学生应具备何种能力、如何评价等,但在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上的研究不多。下面,就以笔者所在学院的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为例,对这些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内容分析,理清这些课程在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的优势及不足。目前学院开设的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主要有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检索与利用及多媒体课件制作。
1.信息技术基础以培养学生基础的信息知识与能力为主
从该课程的课程大纲可知,该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主要以计算机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以及网络知识为主。从其学时的安排可知,教学的重点在办公软件的使用上。因此,该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基础的信息知识与能力为主。
2.信息检索与利用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主
从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可知,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检索及利用。因此,该课程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主。
3.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培养师范生课件制作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为主
从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可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理论、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Flash)的教学为主。因此,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师范生课件制作方面的信息知识与能力。从以上分析可知,现有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均从不同的侧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知识与技能,但在信息意识、信息安全及信息道德等方面涉及不多;在信息知识及技能方面亦缺乏与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急需的内容。同时,课程内容设计的理论依据仍然是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面授教学为主,难以满足当代高职大学生日益增长学习需求。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的设计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念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它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中,学生首先对所学职业(专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典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学习领域。每一个学习领域是一个学习课题,每个学习领域又可由若干个学习任务组成。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某一职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所有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
2.课程学习领域及网络自主学习任务的设计
笔者与同事在分析现有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高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相关“工作过程”,参考张基温的研究,依据职业教育中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设计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的学习领域及学习任务,并依此进行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的开发,以弥补目前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的不足。(1)信息意识学习领域网络自主学习任务设计。讨论:①信息有价值吗,信息是如何给人们带来价值的?②你还知道哪些先进的获取信息的技术?③什么是“信息爆炸”,面对“信息爆炸”,应该如何学习?④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信息素养,为什么?(2)信息知识与技能学习领域网络自主学习任务设计。讨论:①你还知道哪些获取网络学习资源的途径?②欢迎大家交流各种网络交流与资源共享的经验。作业:A.请将pdf、caj、tif格式的文字内容文件转成普通的在Word中可编辑格式的文本文件。B.自定义主题,制作一张含“背景透明”图片的幻灯片。C.假设你要为一个晚会的节目制作配乐,该配乐至少由三首音乐组成,请使用GoldWave将其制作出来。D.自定主题,下载一个swf格式的flas,并在PPT中使用。E.使用会声会影,制作一个图文声并茂的视频相册,并输出成wmv格式。F.自定主题,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3)信息安全学习领域网络自主学习任务设计。讨论:欢迎大家交流自己遇到过的网络信息安全的经验?在线测试:信息安全知识测验。(4)信息伦理道德学习领域网络自主学习任务设计在线测试:信息伦理道德知识测验。讨论:①请你列举一个信息伦理的案例并评析。②在Internet上,有哪些行为是违法的?设计了三类基于网络教学平成的学习任务。讨论:指利用论坛的功能,要求学生在课程平台上参与相关论题的讨论。作业:指利用课程平台作业的功能,在平台上布置作业、提交作业及批改作业。在线测试:指利用课程平台的测试功能,教师在平台上出题,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该课程的实施采取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即没有面授,所有学习均基于网络课程平成。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均围绕着我们设计的网络自主学习任务。课程的评价通过设置任务的方式将考核融入每个章节中,利用平台学习轨迹记录的功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以课程积分及作业成绩、测试成绩的形式进行表示,经过权重分配,系统可自动计算出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从而实现过程性评价。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利用网络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信息素养提高的过程。
三、小结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互联网;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23-01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触网”的比例远高于社会其他群体。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其海量的信息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负面的影响也接踵而来。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首先,网络使用的知识技能及运用能力不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大学生机不离手,使用率非常高,但这并不代表其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运用能力。有调查表明,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聊天和购物等,对于利用网络学习及制作媒体作品的能力还较差,甚至有的大学生连基本的office软件都不能很好地使用。其次,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思维能力不足。网络信息最大的特点在于开放性,大学生处在心智并不成熟的时期,有时不能很好地对网络信息进行客观评价,甚至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曾有资料显示,部分大学生遇事更信微博,信任度高于新闻联播。再次,网络沟通交往中的法理与伦理道德修养的缺失。网络的虚拟性,使网络内容较少受到约束,容易陷入“反正没人认识我”的无主体虚拟状态,造成传统道德观念与修养的缺失。微博、微信的出现,使得一些重大事件得以快速传播。大学生对于一些热点事件敢于质疑、表达,但因阅历较浅,法律意识淡,有时可能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提高网络素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使得网络素养成为当今社会评价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知识和运用能力,是时代对人们的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高素质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网络素养是必修之课。其次,提高网络素养是大学生自身发展必然要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大学生必须成为“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网络社会的发展,不仅只是需要人们利用网络改变自己的生活,如网购、娱乐、通讯,同时还需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终身学习。同时,具备各类信息的辨别和分析能力,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分清事实,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不在五光十色的虚拟世界迷失自己。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对策
21世纪被称为网络时代,是人与网络共生共存的时代,网络素养是这个时代的人所必备的一种素养。首先,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搞好校园网络建设。一是网络素质教育走进课堂。作为高校,要重视网络素质教育,将网络基础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中的网络素质和安全教育融为一体,构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不能停留在以往的技术运用和单纯的思想教育层面,而要根据网络技术发展状况及随时出现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及时调整,合理增减,有重点地围绕网络素养教育目标进行教学。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利用竞技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做好校园网络建设。校园网不仅是学校网上办公的场所,更应该成为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的基地。校园网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应满足大学生交流的心理需求。可在校园网上建立一些论坛,教师和学生可以成为不同板块的版主,这样教师既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导向的主动权,传播正能量,也可以使学生参与其中,提高思想认识,不至于在网络中迷失方向、迷失自我。三是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大学生一般都住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化,为大学生网络素质的提升提供了舞台,如可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网络设计大赛甚至竞技游戏大赛,将沉迷于网吧网游的学生拉回到校园。其次,大学生要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多彩的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诱惑力,甚至出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在看手机”的怪象。一些学生在虚拟世界无法自拔,甚至对现实中交往产生恐惧,对网络形成一种依赖心理,产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养成良好的使用网络习惯,对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网络信息批判能力和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自觉抵制外来低俗、不良文化影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其网络素养的养成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面对新的形势,高校要因势利导,以正能量驱散网络负能量,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修敏.网络素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1.培养岗位敬业精神。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应对自己所学专业表现出热爱之情,只有这样才会有拼搏的动力,才会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只有具备科学理想与信念,喜欢探索和不畏艰难的人,才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事业心。所以,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想及其为职业尽心尽力的奉献精神。
2.培养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要想顺利完成事业目标,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和他人积极交流与协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高校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科学定位,有拼搏竞争精神,积极与人交往。高校体育教学中,有不少体育项目都是要在人和人的共同配合下完成,所以,教育者应加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并不断增强学生对集体的热爱和关心度,培养学生学会相处之道,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只有生活在良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有效提高成绩水平。
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在人的素质中,较强的责任感是不可或缺的。这不仅是人必须有的品质,而且是职业道德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成就与成长均与责任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高校体育教育者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4.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所有获得成功的事业背后均有劳动与艰辛。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一帆风顺,从未受过苦难,更有甚者在家里连基本的家务都不做,生活与学习中常常存在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心态。所以,体育教育者实际教学时,应教育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做事风格,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面对挫折有足够的承受力,树立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二、通过体育教育培养职业素养的途径
1.增强教育者的职业素养。高校应切实从以下几点来促进教育者职业素养的提升:第一,促进教育者与外界的交流。高校应对学校的体育发展予以一定的重视,安排体育教育工作者参加一些教研与教学活动。积极鼓励中青年体育教育者继续深造,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第二,加强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高校应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体育教育者专业素质,要求体育教育者对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学习,除了熟知自己工作范围内的理论与知识外,还必须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全面地传授给学生。第三,培养体育教育者的安全教育意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也是不可少的。由于体育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育者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运动中要时刻做好安全防护,保证教学的安全性。第四,体育教育者应具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大部分课程教学中均运用了先进的媒介,体育教育者也应紧跟这一大好形势,将先进技术融入体育教学中。比如,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像资料给学生看,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补充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这在教学质量增强的同时还节省了课时。
2.创新高校体育教育课程。首先,创新体育教学内容。高校体育教育应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及专业设置特点,明确相匹配的教学内容,编制能供学生自行选择的体育课程。按照大学生的实际特征、职业体能以及职业素养的需求,确立相应的运动项目开展训练和教学,从而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今后职业需求相融的目标。教育者教学中应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可进行运动计算接力赛活动;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进行装机、维修定时赛等。这不仅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的培养,还促进了职业素养的形成,可谓是“双赢”。其次,创新教学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进行体育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在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良好的专业相近性;
(2)较高的健身性;
(3)健身的娱乐性;
(4)形式上要呈现出多样性与趣味性;
(5)有较高的激励性。从这些原则角度出发,教育者在创新教学方法时,可以选择具有健身性的循环练习法、娱乐趣味性的游戏法、情景教学法以及表演评比法等,以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另外,重编教学大纲及体育教材。大学生在校期间应通过诸多渠道不断强化生理与心理素质,但现阶段不少高校所进行的体育课教材内容单一,专业特色不明显,对于学生的体育需求无法满足。所以,重编教学大纲,将竞技运动技能作为主要教材内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创新教材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不断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时要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安排相应的运动技术与技巧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从而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6S管理理念的内涵
6S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简称,最早出现在日本的企业。其最初的简称是5S,由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词的日语罗马拼音首字母得名。我国在引进这一管理模式时,另加上了英文的“安全”,因而称为6S现场管理法。近年来,这种管理法在各类企业中应用广泛。6S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现场管理的先进管理方法,有助于改善物质环境、提高职工素质,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6S现场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能创造和谐的学习生活情境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与安全,主要是确保现场无杂物,保障安全,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自己使用的物品要自己清扫,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技工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直接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教学设计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是技工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实践证明,一个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拼搏和竞争的意识,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6S现场管理的核心和精髓是修身,即个人素养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修身即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这是6S 现场管理的核心。所以,6S现场管理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平时的管理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养成现代化大生产所要求的遵章守纪、严格要求的习惯。
3.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现代企业快速发展,对员工间的协作能力要求更高。对照6S现场管理,学校要加强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在群体活动中提高认知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其内在的潜能得以挖掘,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协作、创新和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前提,否则将被激烈竞争的社会淘汰。
三、6S管理理念指导实训教学经验
学生第一次进入实训车间,首次直接面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因此,“首因效应”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根据6S管理理论,笔者对实训教学做出要求:把每次实训课都看作是一个工作现场,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并达到6S 企业标准。
1.安全文明生产教育
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应将安全教育融于每次课中,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的观念。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必须统一着工作服,戴工作帽。每个学生必须将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牢牢记到心里,考核通过方可进行设备操作。
2.准备物品
在每次实训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只将必用的物品留下来,其他都消除掉,以达到整理的目标。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空间,为实训教学营造一个清爽的场所。
3.摆放物品
进入实训车间后,学生将必要的工具和材料按照一定规则摆放好,方便取用。这样,有助于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打造整齐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实训项目的运行流畅度,给学生节省更多的时间。
4.清扫场地
在实训课结束时,学生要将实训车间清扫干净,创造一个清洁的环境。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随时检讨和确认自己的实践区域内有无不良现象。通过对实训区域的清扫,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提高。
5.遵章守纪
每个学生都应该自觉养成遵守规章制度、工作纪律的习惯,师生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氛围良好的实践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