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会发展规划范文

学生会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会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会发展规划

第1篇:学生会发展规划范文

首先,我们秘书处对我们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各项的资料(手稿、电子稿)进行妥善的保管和整理,安排每次会议的内容、时间、地点、考勤;在接到主席团的任务和会议任务提前通知各部门负责人准时到会!做好每次会议、集体活动大的记录和工作总结!负责本部门的各项工作有秩序的开展,接受主席团的工作考核和成绩的评审!以及加强对学生会各部门的工作咨询和新成员的注册管理选拔!收集和整理主席团、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作为我们选拔优秀干部的前提和基础;每个星期作一次秘书处座谈会,交流工作情况和思想交流、总结经验!每月对秘书处的工作进行汇总,并收集主席团、各部门的工作记录;对于秘书处的工作我们定期向主席团汇报!

其次:秘书处五层次管理方法:

第一:通过对学院各学生组织的联系以及了解他们的发展状况,从实际出发研究分析,取长补短,制定适合我们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方法,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并加强人员的思想交流和文化学习;

第二:加强秘书处内部管理,增强与各部门的凝聚力(内部信息的团结、外界的影响力);

第三:秘书处发展的中期战略规划(学生会的发展的方向问题);

第四:制定学生会每期工作计划和各部门的目标要求,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强学生会的运作能力(组织性和纪律性)和具体落实责任制度和工作业绩考核;

第五:评审各部门工作的执行力度和工作考评向主席团汇报;

三、干部培养建设方案:

1、合作制度:加强对内、对外的合作联系,提升本身的实力和影响力;

2、决策制度:分工协作、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3、激励制度:严格执行工作目标和奖励制度;

4、自律制度: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

第2篇:学生会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32-02

大学生涯规划,即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阶段通过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了解,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特别是学习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立的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2012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之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被逐渐纳入高校必修课行列。本文以观念引导作为该课程讲授的出发点,研究该课程教学的理论要素、实践方法、目标反馈,旨在为高校教师更好的将课程的实践性、科学性、系统性融会贯通提供一点新思路。

一、教学前提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旨在让其有计划的提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对自己的价值重新定位并持续增值,进而驱动其目标行为,实现人生理想。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前提,即引导学生坚定提早培养并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价值:

(一)激发追求高层次的人生需求,形成积极奋进的人生观

大学生存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倍感未来似乎很遥远”的问题,大部分人对自己想要什么并无概念,临近毕业仍会茫然。针对这种现象,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让学生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激发其通过追求职业与事业的成功而实现高层次的人生需求,保持积极奋进的人生观。

(二)提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打发时间的方式和做出的决定会影响其日后遇到的各种选择,较早进行个人发展规划可以思考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想从事怎样的工作和想成为怎样的人,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保证其学习过程中做出较好的决策、制定具体的步骤、走上正确的道路,这个过程会让其大受裨益。早意识就早计划,早实践就早实现。

(三)帮助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促进目标行为的自主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其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和发展订立的心理契约,是其对未来的个人承诺。基于规划,学生会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的差距,调整目标,增加行动执行力度,变被动为主动,实现职业素质的拓展。

(四)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为未来职业的成功做好准备

学习期间的目标会发生变化。在职业规划意识的基础上,学生结构化的个人发展规划可以让其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表现,明确需要的技巧、素质、态度,从而在求学期间高效利用时间,管理好个人发展,科学制定职业规划并有效实施,进入向上的学习循环,不断增强就业与职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职业理想。

二、教学理论要辅助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

(一)职业生涯规划要素的基本内容

包括5大基本要素: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知己,即要了解自己,明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个性特征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对自己的影响等;知彼,即要探索外在世界,分析职业特点、能力要求、择业就业渠道、行业发展背景等;抉择,即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对可能的备选项进行权衡、比较、分析优劣势、阻助力等因素后做出合理的选择;目标,即做出决策之后明确了大目标,并把其分解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小目标而形成的目标系统;行动,即按照计划采取的实现目标的积极行动。5大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继承,知己知彼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抉择和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行动是生涯发展路线最终实现的关键。

(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要素的因子

生涯决定了个人的生活目标,笔者认为实现生活目标需要分析三方面内容:自我、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教育与职业的资讯。职业生涯规划的5大基本要素,因各部分涉及因子不同,产生的影响因人而异。自我,涉及兴趣与需求、价值观、能力等;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涉及家庭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助阻力因素等;教育与职业资讯,涉及文书资料、演讲座谈、参观访问等,大学生可以此框架结构作为指导,培养、提高或修正自己的行为与目标,按照个人侧重点和各部分比重的不同呈现自己的独特性。

三、教学实践要提供大学生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一)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的常规法

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包括5个内容:

1.自我评估:客观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提供可以打分的项目表(如我是有主见的人、擅长从自己做起等问题),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通过客观的自我打分明确自己是否需要个人发展规划及规划的重点在哪里。2.外部环境评估:评估职业机会,确定目标,使规划具有实际意义。根据教师用心设计的项目表来评估自身的特质和实现特定目标需要的特质,清楚二者之间是否一致并思考需要培养和提高的方面,继而建立长(短)期目标。3.确定目标: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会用SWOT法分析个人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及最适合的路径,提醒学生考虑支持的来源与风险指数。4.实施策略:制定行动策略,终生学习,高效行动。主要区分轻重缓急,学会时间管理和应对干扰。教师提供自行设计的评估时间管理项目表让学生从罗列的个人特点了解自己的时间管理做的如何,清楚时间管理中的因素而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可建议学生建立“日/周/月规划表”有效管理时间并应对干扰。5.反馈评估:与时俱进,灵活调整。对照个人的行动计划,监督和评论自己的进展,研究正在追求的具体目标是否会让自己实现最终目标,反思如何让行动更符合实际、让自己更有动力等。

(二)职业生涯愿景模型法

愿景是个人的承诺,职业生涯的愿景模型法就是要使大学生的思路更集中,想清楚并搞清楚自己以后想要怎样的经历和怎样的生活,从而为达成目标做正确的选择。理清个人愿景是建立愿景的关键:

1.想象并罗列5年、10年甚至是20年之后的自己看到自己有哪些愿景的内容,如住在哪里、住在怎样的地方、工作上的压力水平(高中低)、自己当老板或打工(大小公司)、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如何安排、生活的主要成就的可能、针对愿景主要的影响与激励及价值观的来源等。2.形容并写出自己在每个愿景中的具体内容。3.思考并追问自己:每方面对自己的重要性。4.分析并审视写出来的愿景清单,找出最接近内心深处的层面。5.评估条件与愿景的差距,记录具备与不具备的自我成功特质。6.回归并检验愿景,反馈诸如愿景实现能否真正接受、接受之后的个人感受、愿景能给个人带来什么等问题,进一步巩固并清楚规划的结果。

四、教学后期要监管大学生反馈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达成

可以以时间维度做全程化的评估,建立学生档案。可以从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上职业规划课,建立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实践档案,对学生四年来的实践经历等形成资料,将评估、社会评价、就业(创业)过程、实践效果等进行记录。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有必要和学生建立和保持目标达成反馈联系,关注学生行为良性、正向的改变,监管其想法、行动的一致性,使能量汇聚于一个方向,尽可能让多因素的相适性较高。后期追踪调查,是进一步让学生挖掘个人优势、强化发展自己的信心,修正及完善目标并制定补短的发展措施,自觉反馈个人目标的完成节奏等。目标达成反馈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学生产生“目标惰性”现象,即学生做的努力和想做的事情之间失去了相适性,导致完成目标比受罪更痛苦,出现意愿消减、行动拖沓、半途而废。

高校学生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亟待提高。笔者认为,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一定是可以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反馈职业生涯目标实现的效果。职业生涯规划课,本质在于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想改变到改变再到认识到个人变化的过程,继而更好的改善表现,最终实现个人人生职业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陆升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法制与经济.2009,(5)

[2]廖志丹.“体验式教学”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探索【J】思想工作探索.2009,(4)

[3]郭海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24)

[4]章兢,李红霞.实践教学创新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大学教育科学.2006,(1)

[5]斯特拉・科特雷尔著.凌永华译.人发展手册( the 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handbook)【英】【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

第3篇:学生会发展规划范文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创新力量,同时也是我国科学研究队伍的有生力量。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前景,理清“教”与“研”的关系,协调好教育与科研工作,对于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职业发展;高校教师;教研并重;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16—02

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进行规划是教师实现职业价值的基础,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计划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决策。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不仅是教师实现职业价值的基础,更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成长的历程中,为自己规划未来,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1]随着我国科学研究活动的不断扩展、深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涌现出来,而高校青年教师也逐步成为我国科学研究队伍的有生力量。[2]因此,随着大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将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成为一个成功的研究者作为自己的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

一、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教学是每个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当走上讲台之日起,教师就担负起了国家、社会赋予你的神圣使命。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捕鱼的方法。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只能找到唯一标准答案的学者,更应是具有启发思维、创新能力,能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能者。教师除了教授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以外,更应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学做人,学做好人。因为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往往会使学生迷失方向,无形的学习、生活压力也可能会让某些学生内心变得脆弱,承受能力差的同学甚至心理会变得扭曲、畸形,因此,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因为教师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会无形地影响着学生。[3]

教师,之所以被认为是伟大的职业,就因为教师是无私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的职业准则要求我们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才的培养,奉献一切。既然选择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就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和学习真正完整地还给学生,努力向专家、名师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更加完善,努力改变平庸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4]

在保证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我们也应鼓励开展无碍教学的科研工作。因为教师开展适当的科研工作,是对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一种手段,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必将会对其教学工作带来有益的影响。此外,高校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时,应以人才培养作为出发点,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开展科研工作,协调好教育与科研的关系,这是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科研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

教师的科研素质,是一种本质上的自我创新能力,是指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学术品格和思维方式等的总和。培养创新人才任务的具体承担者是教师,师资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创新意识和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际能力。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科研素质,才能通过言传身教,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才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思维方式等,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必然会促进教师不断获取新知识,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使自己处于科学发展的前沿。其次,科技创新必然会促使教师具有“扬弃”的批判学术品格,因为科技创新是在对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发展和丰富教师科学的思维方法,因为科技创新的过程是根据表象的材料、数据和实验等,进行思维加工,凝练出一般理论和普遍原则,进而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新观点的过程。教师进行科技创新,就是集聚从事科研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并对已存在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凝聚、升华,再从自己研究的思维方式出发,提出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这是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因此,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而高校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写道: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可见,高校教师自身科研素养的提升能够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撑,为其科研实践搭建更高的平台。[5]

高校教师之所以能够承担科学研究工作,是因为高校教师自身掌握了较多的专业知识,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已经具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因此,可以开展科研工作。[6]但高校教师与其他全职科研工作者不同,科研并不是教师工作的全部内容,教学工作才是教师的本职。如果青年教师一味重视自身科研能力的发展,而将教学工作放在第二位,甚至是忽略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亵渎了教师的职业,没有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意识,以教育为宗旨。试想,如果当初我们的老师把科研放在第一位,不重视教学工作,那么,我们怎么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今天,如果我们不向我们的老师学习,忽略了教学工作,忽略了我们的本职工作,忽略了人才的培养,那么,我们的学生会怎么样?缺少了传承,未来谁能承担起科研的重任?

三、总结

我们既要成为合格的教育者,也要成为合格的研究者,两者相辅相成,综合地发展“教”与“研”。教师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必定能对创新性科技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能促进高校教师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应加大投入,提高认识,强化服务,着力构建有利于教师创新和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制度。

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是教师实现职业价值的基础,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计划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决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功名,沈云慈.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15).

[2]崔雨,周建平.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探索思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兰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4]陈娟娟.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培养探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1).

第4篇:学生会发展规划范文

一、“做中学、学中导”模式的构建:四步骤、七阶段

“做中学、学中导”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对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学习教学内容,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通过课堂引导,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的知识连贯起来,解决学生并未懂得的问题,其操作步骤主要分为四步:准备做中学学中导展评。

1.准备

准备环节并不是简单地备一个教案,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总体规划和详细计划,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1)总体规划:教研组和各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市、区教研员的具体要求对本学科进行总体规划。

2)创设环境:通过Moodle平台整合现有网络多媒体电脑教室、互联网络资源和教学活动,我们构筑了“Moodle平台+多媒体电脑教室+互联网络”三维立体化的、有助于师生及生生间交流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使完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可调、可控,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这三个软硬件平台各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我们要把它们有机地整合起来,充分发挥每一个平台的优势,为教师教学服务。

2.做中学

“做中学”环节是整个导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此环节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做”,进行实践探索,“做”中有所悟,发现问题。它包含两个阶段,即实践探索阶段和发现问题阶段。

1)实践探索

虽然我们主张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索,但学生对新知识是生疏的,如果盲目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他们往往是无从下手、摸不着头绪。此时,我们会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操作任务,善用导学秘诀资源。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Moodle学习平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和所需的导学资源。例如,“自选图形的应用”一课,教师可以在Moodle学习平台里设计好学习目标和导学秘诀资源,在学生动手期间,进行适时的引导,不断地巡回查看,以“小狗的成长故事”为任务情境,适时地作出以下引导,如耳朵、尾巴和前脚没了,怎么办?这时可以插入、绘制自选图形;当小狗渐渐长大,体型会如何变化?这时就要改变自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小狗渐渐长大,越来越贪玩,玩了一天的狗狗太脏,我们需要给它美容,这时会选择“设置自选图形的颜色”;当给小狗命名时,会选择“添加文本”。通过以上引导,学生会很快地完成“小狗的成长故事”的创作设计任务,在创作设计过程中学会自选图形的应用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2)发现问题

通过课堂实践,我们会发现光有教师的引导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会在导学秘诀中找答案,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例如,有的学生在进行小狗的耳朵、尾巴和前脚绘制时,会发现尾巴长在前面,怎么办?在移动图形时,有的学生会发现很难选定所有图形对象,怎么办?这时,他们可以发挥组内相互帮助的作用,既减轻教师的压力,又能锻炼小助手的能力,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在全班进行操作演示,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3.学中导

“学中导”和“做中学”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虽然通过导学秘诀资源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还有一些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就此打住的话,学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会是一盘散沙,不够系统,不能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概括疏导、巩固运用就显得很有必要,是“做中学”的补充、概括和升华。

1)概括疏导

当学生基本完成实践操作后,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汇报,激发思维碰撞,排解、疏导疑惑,突破重点、难点,引导概括总结。当学生基本完成“小狗的成长故事”的创作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组间汇报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教师机上集中展示本组探索出的操作技巧,就会发现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些想法甚至教师都没有想到。例如,狗狗长大后,体型会发生变化,如何改变自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的学生会通过编辑自选图形的顶点来实现,有的学生会通过更改形状来实现,有的学生会通过自由曲线工具绘图来实现,还有的学生会通过任意多边形绘制后再修改顶点来实现等。在汇报交流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知识系统,这样就会很好地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即自选图形的选择、修改和组合以及任意多边形的绘制。Moodle可以及时地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及时反馈。

2)巩固运用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基本上会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但由于所有的情境和任务都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而设定,学生缺少真正的实战锻炼,没有机会展示个人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所学的知识及技能缺少系统的巩固和应用。为此,教师要在交流汇报、引导概括总结之后,留足时间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让每个小组充分利用Moodle里的“团队作业”平台进行作业的汇总与交流,来一次“狗狗大聚会”,看哪一组设计得好、汇聚得快。

通过以上的引导与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团队凝聚力得到很好的体现,会创作出很多优秀的集体作品。教师可以借助反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入化,从而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

4.展评

评价的重心要放在相对应的“做”与“学”的联系结合点上,分析所有项目任务达标状况、问题解析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这一阶段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促进“做”与“学”活动的开展。教师针对学生的每个学习行为进行评价与反馈,促进他们学习与分享。通过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要让他们懂得:漫长的学习经历有失败、有挫折、有经验、有教训、有成功,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人生历程中的宝贵财富,意义重大。

二、“做中学、学中导”实施策略

“做中学、学中导”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实施。通过2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为“做中学、学中导”模式的成功实施提供保障。

1.把好开放学习环境的可调控关,为“做中学”提供保障

学生学习环境越来越开放,学生变得越来越难控制。如果我们对开放性学习环境不加以调控的话,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做中学”,因此把好开放学习环境的可调控关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构筑的“Moodle平台+多媒体电脑教室+互联网络”三维立体化的、有助于师生及生生交流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能使完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可调、可控,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会通过网络行为管理,减少外界的干扰,杜绝诱惑。此外,我们会注重规范细节,正确引导课堂行为。在每堂课上,我们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登记,学生也能随时随地地看到自己的行为表现。我们利用学生的课堂行为考勤,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为“做中学”提供保障。

2.把好互动导学秘诀资源制作关,为“学中导”提供学法

浙江省现行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高度浓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让学生在看书中实现“做中学”,难度会很大,甚至无法进行。因此,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制作互动导学秘诀课件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课前充分收集、创新要让学生“做”的资料,制作学习活动任务,同时,在课中,教师也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气氛。

第二,教师要利用Storyline把书中介绍性的知识内容制作成互动导学课件,引导学生边看书边完成在线测试内容,通过互动导学,使学生清楚书中所讲的重点内容,印象深刻。

第三,对软件操作性的学习内容,我们会用Storyline录制屏幕,把操作过程制作成视频演示课件和软件模拟操作课件,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在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学习,直到学会为止。虽然课堂上只有一位教师在教,但对学生而言是一对一的指导学习,他们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会大大提高。

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操作,确实可以促进学生“做”与“学”的效率,也会提升教师“导”的效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方法的运用比以往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把好互动导学秘诀资源制作关,是为“学中导”提供学法的保障。

3.把好学习过程调控评价展示关,为“学中导”提供方向

新课程改革理念比较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三维立体开放环境下的“先学后教”除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外,更注重教师的引导、调控与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与评价,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和展示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Moodle平台设计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记录学生的每一步学习过程,可以随时了解每位学生、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他们学习的进度和方向。

三、实践成效

1.学生养成高效自主的学习习惯

几年来,学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出现明显的变化:学生在走进机房开机的同时,就会打开课本看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2~3分钟后会登录到Moodle学习平台了解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开始“做中学”,无须等待教师特意布置任务,学生就会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养成高效自主的学习习惯。

2.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做中学、学中导”教学,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整体把握规划及合作等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设计创作电脑作品。此外,我们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届电脑制作活动,在整个区里的获奖比例也很大。两年来,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中全方位解放学生的学习压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设计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他们的设计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3.构建互动导学体系

我们结合导学思想,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制作互动导学课件资源,把需要演示操作的内容制作成演示视频和操作模拟,做到“演导”结合。学生在课堂上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选择地学习互动多媒体导学课件内容,不必教师在课堂上多次广播演示。基于Moodle平台,我们构建了互动导学体系,含有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导学秘诀(资源)、学习活动、评价反馈等环节。事实证明,设计导学资源、构建互动导学体系很有必要,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问题和展望

第5篇:学生会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西安;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现状

一、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理论界定

随着高校的出现,高校校园文化应运而生,它是校园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社会文化在高校校园的集中体现。由于高校的高知识型,处于校园文化的高级阶段,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当前,对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内涵阐释和外延界定尚没有统一的定论,主要有两种主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用文化进行高校管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管理”。

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主体、客体、内容、手段等把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界定为:以党政工团为主体的学校管理部门,为强化校园风气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以及服务品质,运用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方法对社会大环境下包括学校校风、学风、教风在内的校园物质条件和学校管理制度,教学、科研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综合。

二、西安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主要问题

作为高校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动态性特征,使得校园文化在管理中仍存在某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校园文化的长效、健康发展。西安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制度上存在口号化倾向

1.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学性与前瞻性。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部门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往往以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制度为依据,很少深入基层了解本校校园文化管理工作的实际,造成制定管理制度时存在口号化倾向而缺乏科学性;同时,在校园文化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对校园文化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的预判存在缺失,导致校园文化管理制度与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不协调问题,进而引发因管理制度落后而造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滞后这一问题。

2.管理制度的实施存在走过场现象。当前,尽管西安各大高校在校园文化管理方面均或多或少地出台了校园文化管理的相关制度,但是在实际管理中的落地实施效果却大打折扣,管理制度走过场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三本、专科类院校中表现的十分明显。以高校开展的各类活动为例,常常存在应付了事、得过且过的行为。如每年的学雷锋日、学雷锋月活动,本意是鼓励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在某些高校却演变为管理工作的一项考核指标,其实际成效仅仅通过量化数量来表现。

(二)管理内容上轻视精神类文化

当前,在西安各大高校中,均或多或少地存在重物质文化管理、轻精神文化管理的现象。具体来看,西安部分高校特别是一本类高校大部分都是多所学校合并而来,加之自高校扩招以来,不少高校都通过着力扩大学校规模、提升教学设备和基础环境等方式吸引学生报考,在这一过程中无法避免地存在重视物质形态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形态文化建设的倾向,不仅导致高校校园文化流于形式,甚至导致不少高校在合并、扩大学校,片面加快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出现精神文化缺失和文化传承断层现象,导致高校失去本校特有文化气质。

(三)管理模式上趋向行政化特征

所谓管理行政化,即在文化管理中,其管理理念、组织建构、运作机制等方面均存在与行政机构相似的特征,一言以蔽之,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正逐步趋向官僚化。在高校中,管理校园文化的除了校、院、班等不同等级的正式的管理机构以外,还存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非正式的管理机构。这些非正式管理机构在高校不断行政化的影响下,其行政化和官僚化气息也日益明显。也导致高校学术资源分配不均、学术腐败时而发生的现象,制约了高校学术领域的发展,进而影响高校理论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学术研究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甚至遏制了高校在学术领域的创新。

三、完善西安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高校应在“以人为本”理念的贯穿下,从校园文化管理观念的完善入手,在高校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领域进行管理的优化和完善。

(一)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管理观念

1.正确认识校园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任何优秀校园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因此,我们要从认知层面提升对高校校园文化管理重要性的问题,改变以往“重学生教育,轻文化建设”的观念。同时,还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尤其是要提高高校管理层对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认同和支持,而且还要在师生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氛围。

2.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价值取向。高校校园文化正在面临着校内外多元文化的影响,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时,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价值取向,把握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从而保证校园文化的符合社会主义道路,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而间接的保证学生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其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管理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培育完善的人格,实现健康发展。

3.将校园文化管理纳入高校的发展规划之中。一方面可以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提升到高校发展的战略层面,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争取更多的物力和人力支持,另一方面其可以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与高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相挂钩,实现两者的同步发展,协同发展和相互促进。此外,高校还要针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科学规划和宏观统筹,制定校园文化发展规划或者战略,以引导高校校园文化的有序发展。

(二)提升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管理

1.优化校园文化硬件设施。任何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活动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硬件设施来开展,首先,要在校园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硬件基础的建设与完善,包括教学楼、行政楼、宿舍楼、实验室、体院馆、餐厅等各种设施的建设和装修以及其附属设施的配套等,当然要在实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升场馆的建筑文化底蕴。其次,要进行校园环境的美化,在进行校址选择时,尽量选择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同时,在校园建成以后要持续对周边环境进行美化;另一方面,要进行校内环境的美化,主要是进行校内绿化,建设公园式的校园,但是在绿化时要注意营造“建筑与绿化相协调的园林氛围”。

2.打造个性校园物质文化标识。高校校园物质文化标识是其物质文化的浓缩体现和经典代表,也是构建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领域,更是校园文化精神的代表和对外象征。首先,要打造校园建筑文化,要将校园精神、办学特色、人文关怀等融入建筑的设计之中,实现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其次,要打造校园雕塑文化,雕塑是高校校园常见的艺术装饰,但很多雕塑往往平淡无奇,不仅不能体现高校特色,而且也难以成为高校的标志性象征;最后,要进行高校纪念品、出版物等其他物质文化的标识化设计,与高校校园建设标识和雕塑标识一起共同打造高校的物质文化标识系统。

(三)强化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管理

培育“因校制宜”的校园精神。应该在契合学校特色、传递人文精神、弘扬传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首先,优化办学理念,在充分考虑高校自身发展规划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和历史传统;其次,强化校风和学风建设,校风和学风是高校校园精神的关键构成,因此鼓励高校全员参与校风和学风建设,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教师的师德建设;最后,要建设个性化的高校校训和口号,目前西安乃至全国的高校校训和口号大都雷同,难以体现高校自身的特色,因此要优化高校校训和宣传口号,以彰显高校特色和优势,从而促进独特校园精神的培育。

(四)完善高校校园制度文化管理

1.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体系。在高校校园管理制度的构建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完善人性化的制度体系。首先,要增加校园管理制度构建的力度,提升对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高校应该在管理实践中不断补充,不断完善已有的管理的制度,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其次,就是在制度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主线,而这种以人为本体现在高校管理中就是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尤其是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本;最后,要提高高校管理层的人文关怀意识,就必须提高管理层的人文关怀意识,使其在制度制定和日常管理中,时刻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

第6篇:学生会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职业意识;职业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岗位和部门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蓝领和灰领,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其素质和内涵的要求已经不同于过去,它不仅要求技工具备相关的技术技能、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他们具备相应的职业操守、终身不懈的学习能力和爱岗敬业的创造力以及勇于拼搏的干劲。

中国的职业教育担负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任务,如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是我们教学过程中要探讨和实施的内容。

笔者认为,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情况,将相应的职业观和职业意识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校就建立一定的职业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道德观,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和竞争力,使学生具备受益终生的观念和品质。

从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情况看,他们可以说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职业学校的,多多少少存在着心态上的自卑和自暴自弃,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动力上都存在着欠缺,许多学生是本着不得不来的想法进来的,对自己所学专业根本不了解,因此也谈不上喜欢自己的专业。有文章做过统计,中职学校的学生大致有以下特点:

第一,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调查,42%的学生出口说脏话,28%的学生有吸烟的习惯。

第二,法律意识淡漠,讲义气,头脑容易发热。15%的学生在遇到事情时不知怎样处理,20%的学生有从众心理。

第三,逆反心理极强,不易接受老师的批评。4%的学生与老师顶撞,不愿接受老师的批评。

第四,缺乏自信心,从未找到成功的感觉。32%的学生没有生活目标,95%的学生从未做过班干部。

第五,没有职业概念,不知道将来将来参加工作需要那些技能和素质。

这种情况说明中职学生离国家对职业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学生的头脑中根本就没有“职业”这个概念。许多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职业”?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他们对职业的认识是模糊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这个特点,我们在教学模块设计中,让学生有“进入职业门,就是职业人”的意识,并在德、才、能,也就是从事职业所具备的德行品质、技能才干和观念意识方面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培训和培养,是他们初步具备一顶职业意识。

根据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有的放矢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分析意识

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理念和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力的培养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协助,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和积极的评价。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的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即人的智能是由八种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的,是由无优劣之分的智能组合而成的,通过智能组合发挥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都有未被挖掘的潜能,有自己的特有优势领域。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自我分析、判断的意识,不能不说是进行职业规划的前提条件,也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的中职生,92%的学生对自己缺乏分析,认为自己来到职业学校就是一种失败,自己没有优势了。所谓的知己,就是让学生对自身条件进行分析,学生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于使自己的个性与职业相匹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人职匹配,这既是求职者择业时应予考虑的,也是将来用人单位甄选人才时十分重视的。作为旁观者的老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让学生能够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能树立起“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自信心。一位专家说过,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会扬长补短,择业阶段要学会扬长避短,就业阶段要以长带短。可见学生在校期间的自我剖析是很有必要的。

二、责任感、规则意识、协作力等方面的培养

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不可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如何对他人负责,如何对家庭负责,如何对社会负责,甚至如何对自己负责。通过调查,中职学校的学生30%都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30%的学生不愿意做值日,40%的学生对老师交给的任务不愿意完成,20%的学生在家不帮助父母做家务。而职业学校的学生走出校园就要承担社会责任,如果在学校就没有职业责任,相信社会交给他们的任务也不能完成。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过:“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责任意识的机会很多。我们做了如下努力和尝试:

(一) 从爱护环境开始,让学生主动将校园里的垃圾捡起

这可以从学生的值周抓起。值周时,学生会面对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对任何一项工作,教师都要严格要求,对学生的付出要给予肯定。再次可以让学生参加学校的各个社团,在社团活动中认识工作的重要性。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拖地都不会,这是因为教师未对他们提出明确的劳动目标。在提目标时,教师要注意因人而异,目标有高有低。另外,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还要进行监督,直至看他把任务完成并完成好为止。

(二)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一国有规一国兴旺,一校有规一校兴旺,一家有规一家兴旺,没有规则意识的人将无法在社会立足。我们首先让学生与学校一起制定校规和班规,其次是行为跟进,要与学生说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次是开展相关的活动,以使规则深入人心。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要让学生服从这种管理模式,并形成一种自然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一定的服从和协作的意识

学生在校期间只有培养了良好的服从和协作意识,到了社会才能更好地执行上级交给的任务。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企业要任用会执行和协作精神的人,如果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不能认真执行学校交给的任务,不能团结协作,到了企业就不能完成企业交给他的任务,随之而来的就是被企业的淘汰。

(四)实地体验,培养学生的技能意识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消息,企业老板到人才市场招聘汽车修理工,却是空手而归,原因是没有适合自己企业的技能人才。企业实际是需要一个具有高级技能证的汽车修理的人才,而面试的人中都是简单的汽车修理工。因此来到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必须要掌握几种技能才能被社会接纳。我们组织学生去各种类型的招聘会进行体验,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技能学习。

三、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经历和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设计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发展需要,结合外部环境和本人实际,制定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设计有分析发展条件、确定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四个环节组成,均着眼于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发展。

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是从业者在市场就业体制下生存、发展应具备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参加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把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求融为一体,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的过程,是学生恢复自信,树立理想、形成动力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职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调整自我,提高自我、适应职业岗位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觉性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社会、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做准备的过程。

以上所说的职业意识只是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具备的职业意识,这些意识是学生走上社会的必要条件。实际上只具备这几种意识还是很不够的,像尊重意识、主动意识、挫折意识、合作意识、忠诚意识等等,学生也应该具备。也就是说,学生具备的意识越多,他接受的挑战也就越多,学生到了单位之后,单位还会依据工作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我这里只是从最基础的意识谈起的。

第7篇:学生会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商务英语专业;培养途径

2011年1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则是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集聚发展金融、物流等生产业,提升发展旅游、商贸流通等生活业。青岛市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发展,需要大量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商务外语人才。

一、职业核心能力概述

职业核心能力又称“关键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是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变换、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它主要应包括个体具备的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七种职业核心能力。其中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三项能力为方法能力,其他五项能力为社会能力。教育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二、我院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

商务英语专业是我院的优势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山东省和青岛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较高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具备国际贸易职业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能够从事外贸业务操作、跟单操作、单证操作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英语人才。培养具有较高的语言水平和较强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发展均衡的高技能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才能密切契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和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分析,目前我院商务英语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弱,沟通与合作能力欠缺,独立解决问题和应变能力不强,信息处理和分析判断能力欠佳,组织协调和创新能力缺乏训练,自律和耐挫能力不足等问题。2012年10月9号-2012年11月20日,商务外语系面向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校友以及相关专业校友开展问卷调查。校友认为目前的工作岗位要求的主要能力有;外语能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计算机能力、数字能力、协调能力、文字能力、决策能力。普遍校友认为在学校学习期间,学校缺乏对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交际能力、创新等能力培养。这些能力正是职业核心能力。

三、我院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特点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职业主要是面向进出口企业和贸易的公司,工作中几乎一直处于与人沟通交流的状态, 对话语的理解能力,自我的表达能力等因素影响着职业专业能力的发挥,外贸行业,对数字信息的敏感及收集、分析、判断的能力决定着业务的拓展甚至成败;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外贸行业的外贸业务、跟单、报关都需要员工间的协调配合,与人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关系工作的顺畅和效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作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职业能力。据商务英语专业的现实情况,现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核心能力描述为: 运用英语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运用英语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四、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

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问题上,经过研讨和实证,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作为实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1.对第一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设计,注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在学期间,一半时间在课堂中学习,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活动注重能力培养。通过第一课堂开展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活动,根据能力模块和课型,选择相应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探索和实践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2.第二课堂、社团活动、技能大赛和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第二课堂英语角、各种讲座等开展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商外Broadway社团、英语协会等团体,举办竞赛活动,便于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活动。学生会为学生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

3. 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进行校内外联合实训加强校内外实训力度。丰富校内实训模式,开展多种技能竞赛、模拟国际贸易交易会等商务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敏锐的市场竞争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等综合职业能力。实训基地的实习, 可把学校所学专业与企业对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企业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给学生一些专业方面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到企业的运作方法。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平台。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关键。高职院校应组织教师进行定期专业培训,讲授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方法; 组织到企业实习,增加教师的专业实践机会,深入理解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和培养方式。

五、结语。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涉及多方面、多环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完善。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核心能力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使学生不仅能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而且还具备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学生会发展规划范文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优化结构、创建品牌、突出特色、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先后制定了《芜湖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通过调整、联合、撤并、新建、扶持等方式,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使学校形成规模效益,不断加强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激发活力,提升服务能力,为芜湖承接产业转移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安徽省职教工作会议也于去年年底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基于作为安徽次中心城市的芜湖在职业教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本刊记者走进芜湖,走进校园,听这些职业学校的掌门人谈管理经验,谈所遇困惑,谈发展愿景,并把这些经验和做法记录下来,以期在安徽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

芜湖电缆工业学校校长孙泉来: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学校坚持以德立校,践行“做人为本”的育人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形成了“德育工作大家做、学生管理人人抓”,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多年来,学校师生无一例严重违纪或违法事件,学校先后被评为“无为县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无为县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和“安徽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转变观念,坚持德育工作处于首要地位。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学校紧抓师德教育,引导教职工转变观念,围绕升学、就业“二元制”开展素质教育,改变“抓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是班主任的事”的想法,改变抓智育硬、抓德育软的做法,解决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出了问题大喊大叫”的问题,树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学生“先成人再成才”的思想,做到德育工作“全员化”,保证每一项德育工作内容都能落到实处。

整合资源,构建德育工作网络系统。为了顺利开展德育工作,学校施行“多元化”管理模式,构建德育工作网络系统。以党支部、工会、校团委为一个系统,主管教职工政治学习、师德建设、学生品质和行为规范教育,建立起“自尊、自强、自信”的氛围;以学校行管人员、年级组、学生会为一个系统,负责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确保校纪、校规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以分管德育副校长、政教处、校外法制辅导员、班主任、家长委员会为一个系统,建立家访和家长接待日制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加强德育工作内涵;以分管教学副校长、教研组、学科教师为个系统,挖掘学科课程育人因素,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将德育工作构建成一个合理的网络系统。

以人为本,明确德育工作主体性质。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和引导人作为德育工作准则,真正将“管、卡、压、罚”转变为“疏、导、育、帮”,明确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从1750名在校生中选拔出102名优秀学生,组建了新一届学生会和团委会,目的是让更多的优秀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教育、锻炼成长,进而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学生会和团委会开展的“我的样子”“学生的时尚”征文以及“校园之声广播比赛”等活动在校园内引起强烈反响,集聚了正能量,学生干部在学校和班级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参谋和助手作用。

重视过程,提高德育工作实际成效。根据全国和安徽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芜湖市、无为县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在提升德育工作内涵上狠下工夫,淡化结果,重视过程,切实加强学生养成教育。职校生文化课基础整体较差,言行上还存在诸多不良习惯,如乱扔乱丢垃圾、诚信度不高、文明用语不够、守时守纪不强等问题,这些看似是行为习惯问题,其实是学生内在素质的外化。为此,学校德育工作采取“由表及里”的思路,促成学生“形式的改变”。学校把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工作重点放在新生养成教育上,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从能看得到、做得到的小事做起,如开展“不乱扔纸屑”“我不说假话”“班级每周德育报告”等活动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通过学生会各个部门所开展的检查和值日来培养锻炼学生,影响感化学生;尽可能多设立勤工俭学岗位,让学生通过竞争上岗,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通过系列“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学会感恩。

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朱贤忠:而今迈步从头越

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直属于芜湖市教育局,是一所国家级重点综合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目前已通过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验收。

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我校根据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制定措施,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2014年11月,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我省现代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目标和任务。芜湖市委市政府在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产业高端化、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加快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全市中职教育的排头兵,我校紧抓机遇、迎接挑战,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主动适应芜湖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全面实施学校“181”提升战略,以招生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做好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的提升工作。力求五年内把学校办成中高职相融合、就业与升学相衔接,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现代化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我校以招生工作统领全局,着力推进以下八项重点工作:立德树人,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职业教育始终。利用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

服务经济,提升专业建设品质。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抓手,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顺应市场变化,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使课程与专业更加契合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转变思路,构建教学新模式。积极调整办学思路,打破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隔膜的藩篱,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构建“工学交替”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推进理实一体化、分层次教学,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结构,打造优质教师队伍。从学校发展规模和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师德建设为抓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国培、省培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专业突出,适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引领优秀教师的快速成长。多元合作,架构中高职相衔接的“立交桥”。统筹培养中高职一体化人才,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工作,完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与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多方面的衔接。逐步增加五年制、“3+2”合作招生专业,探索 “3+4”合作新模式。校企融合,共建共享实训基地。优化资源配置,与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避免重复建设,有效节约办学成本,实现学校在企业中、企业在校园里的构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实习和就业平台。拓展渠道,加大社会培训力度。依托良好的软硬件资源,为企事业职工培训、技能鉴定及社会培训提供服务。继续加强学校函授站教学及管理工作,为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再教育提供平台。

搭建数字平台,促进学校精细管理。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管理效能,为学校数字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实现制度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

芜湖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邬余俊:在逆境之中奋力前行

芜湖信息工程学校为省级中职示范校,是“芜湖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全国中职校动漫联盟副会长单位。自隶属于全国首批、安徽首所国家示范性高职——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以来,充分发挥高校办中职的优势,实现了与学院在师资、专业设置、实验实训多方面的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学校现有五年制高职、普通中专、职业中专和高中后对口升学班三个层次四种办学形式,其“中高职衔接”省级课题研究荣获“2014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围绕201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学校明确了“转变观念、推进治理、巩固成果、重点突破”的工作新思路。围绕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专业特色。我校的办学主体是五年制高职,这也是学校作为芜湖市唯一的高职院校附中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挥学院拥有的特色专业和国家示范专业的强势,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办学特色。

加强理实一体向工学结合转变,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基于学分制下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课题的试点,通过试点企业——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试点专业——电气技术应用,在前期“德豪”班的基础上做好工学结合、产教深度融合的探索。我校此项试点改革,在满足总学时和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学制和教学计划,突破教学时空限制,实行在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徒弟的现代学徒制,使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有机对接,实现学生、家长、学校和企业“四方共赢”。

加强招生工作及其制度改革,实现规模有效增加。拥有一定数量、素质的生源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目前严峻的招生形势下,如何全方位宣传学校的招生专业、就业优势、教学特点,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选择学校,除了我们必须提高自身内在的办学内涵,增强自身的办学实力和吸引力外,还必须加强招生工作及其制度改革。鼓励、引导中职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我们通过邀请学院创业中心领导、专家和高校学生中自主创业的典型,来校进行创业启蒙教育、培训和引导,鼓励中职生心存高远,进行自主创业尝试,客观上有利于调动在校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将来人生出彩的途径和桥梁。积极开展校内外培训。学校充分发挥技能鉴定站的功效,加强学生技能培训和考级鉴定工作,并积极依托学院不断拓展校外各类培训工作。

加强教学督导和教学科研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聘请学院资深专家“推门”深入课堂进行教学、“听、评、议、查(教案、备课笔记)”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责任心。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省市级课题研究和读书活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通过开展各级教科研活动,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接地气”。在教学管理中始终强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培养一流的学生”,教师应当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结构,选择最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强调学校“第一课堂”教育教学重要性的同时,积极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我们以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比赛为突破口,以社团为抓手,以兴趣为引导,组织各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有效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第9篇:学生会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英语;高效教学

自从1996年我国第八次教育改革开始以来,已经过去了20载。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一些新的教育模式不断涌现,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源自于西方,英文名称是“Flipped Class Model”,一般翻译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将授课内容中的重难点部分制作成教学视频或PPT的形式,学生则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教师录制的教学资源,理解授课内容,并通过互联网对授课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拓展,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讲授自己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并说明存在的疑惑与问题,通过师生讨论、交流与合作,实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与熟练掌握。

二、翻转课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1.改变传统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地位

翻转课堂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最重大的意义就在于转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居于高高在上的中心地位,而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有什么疑问不能及时提出,很少与教师有充分的交流。这样一来,学生觉得课堂枯燥,学习积极性下降,逃课现象大量出现。而翻转课堂则彻底改变了这一不合理的状态。它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师生在共同探究中不断合作,不断进步,这样的课堂既高效又和谐。

2.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性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当学生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当教师更多地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教师就有机会观察到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翻转课堂的效率。

三、翻转课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对教学的启示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地位退而居其次,但教师发挥的作用加强了。

首先,课前教师要更全面地备课,对授课内容做到烂熟于心。如果教师不能对授课内容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就难以做出实用的教学视频与PPT。此外,自主学习的学生会在课堂上提出更多的疑问,如果教师不认真备课便难以为学生解惑。

其次,课上教师要注意把握好学生讨论的方向。翻转课堂的交流与讨论并不是漫无目的地“跑火车”,而是有秩序地分享知识与经验。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解答疑问,更要把控好课堂讨论的方向。否则翻转课堂就不是在提高效率,而是在浪费时间。

2.对学习的启示

高中的学习是机械死板的,而大学学习则是灵活自主的。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启示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和创新方面。21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时代。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必须懂得自主学习。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生更应该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不断的探索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开拓创新。

3.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阶段。面对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急需大量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培养出来的大部分人才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则正好弥补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缺点与不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与路径。

大学中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好与大学学习方式相适应。推广这一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宗旨,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乐趣。翻转课堂是一种新时代的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必将在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王斌宏.“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1):9-12.

[2]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