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早教课程范文

早教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早教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早教课程

第1篇:早教课程范文

关键词:早教过渡课程;亲子教育;指导活动

一、研究背景

在社会需求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0~3岁婴幼儿的教养问题如今已成为社会、家庭关注的教育焦点之一。如何实现0~6岁托幼一体化的办园机制,使婴幼儿从0~3岁的亲子教育向3~6岁的幼儿园教育顺利过渡,成为我园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利用园中园的优势开发一种帮助幼儿由早教亲子园向幼儿园过渡的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实施

1.指导思想

根据对0~3岁婴幼儿年龄特点的理解及早教课程内涵的定位,在《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指导下,在皮亚杰的建构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等理论的指引下,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生活活动和体能活动,帮助准备上幼儿园的宝宝及其家长进行运动、认知、言语、情感与社会品质的培养及指导,为入园做准备。

2.遵循的原则

(1)贴近生活,顺应发展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因而教育应当与幼儿的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和扩展婴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早教过渡课程中着重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对幼儿有意义的、能帮助幼儿与周围的人文环境和生活实际建立联系的教育内容。

(2)双向指导,有的放矢

亲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它强调父母与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向互动。早教亲子课程不仅要对婴幼儿的发展起引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提高看护人的教养水平,因而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3)多方互动,有效促进

婴幼儿是在通过自身与环境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随着过渡课程的深入,逐渐由原先单一的亲子互动、师幼互动发展到婴幼儿与婴幼儿、婴幼儿与小班教师、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活动。对于即将走进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同伴间的交往显得尤为重要。

(4)开放创新,资源共享

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师、幼、家长三者应成为课程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着眼于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依托幼儿园的优势使组织形式适时调整,内容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完善。如开设“亲子网站”“活动留言板”等。

3.具体的组织实施

(1)以婴幼儿生活习惯养成为目标,开设“能干的宝宝”游戏活动

有调查显示,两岁半到三岁的孩子中有近50%的幼儿存在需家长喂饭、边吃边玩、吃饭时间长、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这就导致幼儿入园后生活适应期大大延长。据此情况,我园指导开展了以下活动:

亲子指导活动: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引导婴幼儿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自理能力。如宝宝叠衣服、扣扣子能力的养成就是在生动的儿歌和有趣的亲子比赛中获得的。“衣服放平整,关上两扇门,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弯弯腰、点点头,衣服叠好了。”

家庭指导活动:在“能干的宝宝”活动中,教师通过定期发放宣传单、指导观看早教书籍等帮助家长了解本年龄段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并结合《宝宝入托前必学的6大生活技能》的宣传内容,引导家长有针对性地在家庭中逐步培养宝宝自己喝水吃饭、自己解决大小便等自理能力。

(2)以社会性情感沟通交流为脉络,开设“快乐宝宝”游戏活动

当幼儿离开亲人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幼儿园环境时,他会突然失去原有的安全感而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因此,消除和减少幼儿的恐惧心理和分离焦虑,以快乐、主动的心情进入幼儿园小班是早教过渡课程的核心内容。

亲子指导活动:以亲子共同活动向亲子分离活动过渡。旨在创造一种安全的环境,推崇亲子分离的教学模式,锻炼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第一阶段:亲子教师通过亲子活动与幼儿及家长建立亲密关系。

第二阶段:在信任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幼儿游戏活动,家长作为旁观者不参与活动。

第三阶段:逐步进行分离直至完全分离。

第四阶段:亲子教师及小班教师与即将入托的宝宝共同活动,建立感情。

第五阶段:小班教师与亲子教师带领宝宝熟悉小班活动室,进行喜爱的区域活动。

家长指导活动:

①安排家长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以正面引导的方式让宝宝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对亲子早教园及幼儿园小班的生活充满向往和期待。

②指导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表达能力。告诉宝宝,当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就要大声向老师说出来,特别是当身体不舒服时一定要说出,来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如头痛、肚子痛等),利于成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对课程实施的观察跟踪评价

在实施早教过渡课程中,我们强调入托前的生活准备和心理准备,注重婴幼儿社会的培养,注重幼儿入园前家长的心理疏导。我们对未参加早教活动及参加过早教活动的幼儿进入幼儿园后的表现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参加过早教过渡活动的幼儿在入园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大大强于未参加活动的幼儿,在感、知觉和运动能力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家长及幼儿的入园焦虑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第2篇:早教课程范文

关键词:绿色制造;绿色环保;绿色设计

绿色制造是21世纪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的推广与进步,最有效的办法是从高等院校培养方案入手,针对高等院校的机械、机电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绿色制造》课程,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制造理念,为绿色制造领域提供人才保障。然而,教学实践发现,《绿色制造》课程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尚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绿色制造》课程面临的问题

1.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意识淡薄

目前,只有少数高等院校开设《绿色制造》课程,导致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即使开设的院校也安排较少的课时,难以讲授与绿色制造技术相关的全部内容。而且,由于有关绿色制造技术的课程门类还比较少,还处于零星的离散状态,尚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而且几乎没有围绕该课程的实验仪器,这都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内容覆盖面广,更新太快

绿色制造技术涉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生产管理到产品的回收等方面,因此《绿色制造》课程的内容十分庞杂,涉及管理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不仅如此,绿色制造技术是一种动态技术,它不断吸收各种最新的技术成果,因而《绿色制造》课程也是一门动态的课程,随着新科技、新理念的不断出现而不断更新、充实和发展,这都给《绿色制造》课程的开设增添了难度。

3.教材种类较少,教学方法死板

绿色制造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综合叉学科,但目前与绿色制造技术相关的教材很少,且内容冗长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如此,绿色制造技术是一种综合性、复合型技术,它要求培养的是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代技术的实用性人才。而目前《绿色制造》课程教学模式多以课堂讲授、灌输理论为主,缺乏结合实际的案例式教学、综合性教学,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

二、《绿色制造》课程改进措施

1.引入绿色环保理念

目前,教师、学生以及机械类教材的编写者都还未真正意识到绿色制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仍旧注重传统知识点的掌握,忽视绿色制造理念的引入。为此,教师首先应自身重视起绿色制造理念,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关注绿色制造技术的发展,增强环保意识。如开设专业讲座、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强调绿色制造理念、选取有环保理念的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实习等。

2.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绿色制造是与市场需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动态体系,它是一门不断发展、永不间断的技术,形成教材的内容大多是已经成熟或即将成熟的知识,与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相比存在一定的时间距离,因此需要授课教师紧密关注绿色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更新绿色制造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绿色制造技术的最新知识,不断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不详细讲解深奥难懂的绿色制造理论,而着重讲解生动易懂的绿色制造案例。在教学实践环节上,采取实验教学、实际应用及应用实例介绍、教学基地工程实训等多种形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联系社会上已实行绿色制造的生产厂家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通过实践实习,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回收技术等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增加学习兴趣,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积极改善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颠覆了一门课对应一本教材的传统教材模式,向学生推荐大量较新的教学参考书,鼓励学生从网络和各种参考文献中获取知识,并结合实践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其次,上课时教师采取提问等交互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某一绿色制造技术的观点,积极调动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再次,搜集制作多媒体素材,然后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CAI课件。

5.改革考核方法

随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相应的考核方法也应改变。过去是靠期末一张理论卷来定成绩,这种做法明显不适用于《绿色制造》这种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除了考勤与考试之外,还可以通过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设计一款绿色产品,鼓励学生将绿色制造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实践证明,采用课堂考勤、课程设计、期末考试三者结合的考核办法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绿色制造技术是我国制造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制造》课程教学应及时革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为社会培养具备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的人才,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慧琴,王栋.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6):153,155.

[2]谢世坤,桂国庆,夏翔,等.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的渗透[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1):122-123.

第3篇:早教课程范文

关键词:观念革新;思路创新;结构变革;高效课堂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转变教师观念,主动适应课改

第一,教师角色、行为要转变。以前上课,教师为学术权威,现在与学生一起探究,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收获。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课堂上“不怕学生胡说,就怕学生不说。”教师千万不要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过程的探究。课堂上教师不是演员,而是导演,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师生关系要转变。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以前师道尊严,教师神圣不可侵犯。而现在新课改要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们知道,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

二、创新备课思路,激发教师教学活力

第一,紧盯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第二,紧盯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教师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

第四,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首先,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扬顿挫,要风趣幽默。这需要教师自己的感情投入,要进入角色,眼睛有神,动作有力。其次,课堂要像相声演员那样设计些“包袱”,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学习。如果仅用某一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听觉、视觉上的疲劳,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课堂效率。

第五,精练的教学语言设计。精心设计的语言,能把模糊的事情讲得清晰、有条理,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生动、活泼,启发学生去追问、去探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构建新型课堂结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第一,以学为主导。就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去体味学习带来的乐趣,最终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第二,以练习为主线: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第4篇:早教课程范文

关键词:园林工程造价;课程改革;教育方法

一、园林工程造价在于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对课程关键性的认识

建设园林工程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了一定的年限以后,能够参加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与工程造价有关的部分都存在于这些考试中。我国的许多农林类大学都把园林专业划分为农学中的一级学科,关于其专业课程方面,对培养运用和设计植物的能力相对重视,学生们很少知道与园林土建有关的知识,而且因为没有工程计划施行,有些艺术学生和文科学生不太了解该课程的重要程度,难以有学习的兴趣。

(二)课程牵涉的知识面宽泛,内容庞杂,学时不多

园林工程造价课程的内容不仅包括设计建造园林景观和给园林排水,还有绿化种植和安装照明设备等,学时有限的情况下,不仅要学习完全部课程,而且让他们可以单独完成园林工程造价的计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置后的教材内容,难以完成地区差异的教学

园林工程造价有一个特点是其行业标准变化快,从前的教材中难以及时使得新标准的专业性地域性得到体现。园林工程造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一味地教导学生完成教材学习,并不能独自完成对园林工程造价。

(四)教学没有和实践相结合

园林专业的同学不够重视园林工程造价的课程,他们完成课堂教学后缺乏对园林工程造价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尽管学生学完了该课程,其实践能力也很差,难以独自完成整个园林工程的造价,更不用说管理园林工程造价了。

二、对园林工程造价课程教学革新的办法

(一)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安排适当有效的课程,给学生学习带来兴趣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我们深入到园林类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与企业技术骨干一起,分析课程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对园林工程项目进行招标标底编制、工程预算、投标报价、工程结算、造价审核等。由于园林专业的学生对园林工程造价不是十分了解,所以要与大家最关注的就业相结合,一边教授专业知识,一边联系实际情况,把园林工程造价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介绍给大家,并强调其核心是工程造价以及其开阔的发展前景,从而给学生学习带来兴趣。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顺应造价行业发展要求,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素养目标相结合

1、知识目标是关键园林工程造价课程教学革新的方法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作为第一要素。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对园林工程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实践能力,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园林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中,也需要对施工图进行预算,通过学生多次的动手操作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从事工程造价的人需要学会识图、准确列项和定额组价以及对市场信息价格的了解,还要熟悉工程的施工工艺、了解造价行业的新颁布的政策等。把知识目标放在首位,在园林工程造价课程中应该通过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施工图的预算、编制施工图、掌握正确的编制能力等。通过学习可以使同学们可以初步掌握施工图预算编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为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2、能力目标是重点能力目标是对知识目标的考核,能力目标需要考核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的具体内容。在实施过程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采用现场观摩、体验式教学活动;采用交互式、开放式自主学习,逐步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以工程造价的形成过程为导向,确定行动领域为:收集编制依据工程量清单项目划分定额的套用项目综合单价的计算费用计取编造说明确定最终造价。园林工程造价课程对能力目标的考核也需要从课程的实际出发,教师在设置考核目标和内容的过程中应该既考察学生的知识内容,又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能力目标的考核,帮助学生提高。3、职业素养目标是要求在园林工程造价课程教学革新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目标当作基本要求,具体的讲,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实是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合作意识;二是培养学生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三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素养目标的培养,是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负责的表现,通过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职业中利用园林工程造价课学到的知识作为求职过程中重要的工具。在实施过程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4、多媒体信息技术课堂运用教学过程中,要多运用多媒体、微课、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等教学资源,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课前先布置网络课程让学生自行学习,把相关问题带到课堂当中来,大家一起讨论,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5、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模拟操作教学应以典型的园林工程施工图为实例,创设教学情境,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每个实际项目中,通过学习情境的合理设置,让学生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例如一般采用两个项目,项目一重点是教师讲解、示范;项目二是学生独立操作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让教与学齐头并进,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得掌握园林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结束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法,采用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园林工程造价课程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兴趣和目标的培养,在目标培养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素养目标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园林工程造价知识,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烨,许勇,张衡锋.园林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

第5篇:早教课程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问题;应对对策

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图形算量软件与钢筋抽样软件建立模型,对工程量进行计算,然后通过计价软件编制工程造价文件,以便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然而从我国当前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在进行工程造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导致课程教学效率不尽人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运用有效方法解决教学问题,进行相应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软件算量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当前我国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的问题

1.1学习软件不足,学生学习时间紧迫

工程造价软件价格高达万元,要想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手持一套软件进行联系是不切实际的。即使学生人手一台电脑,但是除了上课时间,其他时间无法进行练习,加上工程造价软件具有较强操作性,学生在学习工程造价软件前,没有接触与软件有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并且软件操作需要多加练习,才能学会灵活运用。但是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紧迫,学生需要花费时间复习上一节课教学知识同时,还要提前预习新课,长时间发展下去,极易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就此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

1.2现行教材更新跟不上工程造价软件更新的速度

与软件更新的速度相比,学生现行使用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落后。具体表现为在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使用的教学素材过于陈旧,没有将新规范、新图集和新法律等内容纳入到教学素材中,详细介绍软件的具体操作和功能,对整个项目的软件算量与计价过程描述的案例不足,加上在使用工程造价软件的过程中,软件版本升级过于频繁,教材内容无法详细介绍各个造价软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给授课教师带来严峻挑战。1.3课程安排不合理从课程教学安排来看,在进行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课程安排不合理。具体表现为工程造价软件中钢筋算量软件与图形算量软件主要安排在第一学期,由于钢筋手算的时间相对较早,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钢筋算量、钢筋平法表示方法和钢筋手算方法时,钢筋算量、钢筋平法表示方法、钢筋手算方法与钢筋算量软件、图形算量软件的学习无法融会贯通,学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重新进行复习,导致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2完善我国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的应对对策

2.1加大软件的资金投入

在进行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习软件不足,学生训练时间紧迫的问题,学校应按照自身具体情况与教学内容,适当投入相应资金购买工程造价软件,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在进行练习时,教师也可通过软件公司提供的免费软件——“体验版”、“学习版”为学生提供小规模施工图纸,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进行课后练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软件学习不足、学习时间紧迫的问题,还可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软件操作中,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2.2关注软件的升级换代,编制专业性教材

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培养学生的能力落实到位,让学生掌握且灵活运用工程造价软件对工程实际造价进行计算。这就要求教师应关注软件的升级换代,了解软件升级信息与内容,通过“视频教程”、软件公司编制的教材,并结合新规范、新图集和新法律进行教学,以满足社会与企业岗位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例如在进行工程造价课程价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将近年来颁布的《新清单计价规范》、《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11G101平法图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纳入到教学活动中,然后通过软件公司编制的专业教程——《广联达图形算量教程》、《广联达钢筋抽样教程》、《清华斯维尔三维建模教程》以及实体工程的视频教程进行教学,同时教师也可建立微信群,将一些本地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软件视频教程上传到微信群中,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

2.3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

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细分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前置、同步教学课程。所谓合理安排前置、同步教学课程是指在教师在教学时,调整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顺序,将钢筋算量软件的学习时间排在钢筋手算教学结束后,或者是将钢筋算量软件与图形算量软件分开教学,待到课程教学内容结束后,再将钢筋算量软件与钢筋手算等两个软件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详细讲解,实现教与学衔接的无痕化。例如在进行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在第二学期主要学习《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第三、四学期学习工程造价软件,鉴于教学内容学习时间间隔较长,部分学生很快忘记前面学习的知识内容。为方便新旧知识的衔接无痕化,让学生快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可通过现场体验式教学法建立一个建筑模型,借助多媒体制作PPT课件,通过动画形式将梁、板、柱的整个钢筋骨架完整呈现出来进行详细讲解,并适当融入背景音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创设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学习看图知识与技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必须从科学多方面出发,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加大软件的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条件。此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需关注软件的升级换代,了解软件升级的有关信息,为教育教学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郝丽,刘梅芳,覃民武等.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6(02):79-80.

第6篇:早教课程范文

关键词:教师;品德与社会课程;创造者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21-02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该课程具备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活动作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该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各种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课程目标。因此,如何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课程回归生活,是提高课程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时下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面热热闹闹,但更多的是形式上的点缀,没有真正地触动学生的心灵。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生活。我的多年的教学与实践证明,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的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内容才会有特色;因时制宜,活动才会有创新;因生制宜,教学才会有实效。

一、因地制宜有特色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建议的:教师应把握“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这里所说的第二套大纲就是指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自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的区域特色、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底蕴、社会发展成就等是天然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贴近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例如,在落实品德与社会“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这一课程目标时,我向学生推荐阅读海峡二十七城市历史文化系列《菁华漳平》一书。学生们通过阅读、调查,了解了家乡地处闽西南,是九龙江北溪源流汇聚的地方,闽南文化、闽西客家文化以及畲族文化在这里融会贯通,形成了八面来风、四方汇水的多元文化形态。这里的山水间涌现了航海先驱王景弘、理学名流刘棠与曾汝檀、书法家朱阳等本地先贤,传承了漳平水仙茶、永福花卉、新桥板凳龙和农民画等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和乡风民俗。而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则让漳平从远古走向世界。漳平从遥远的九龙乡走到今天的漳平市,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行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足以令每一个漳平后人为之动容和骄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主题实践活动,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进行适当地拓展、开发和利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人文、地理、物产、环保等方面的情况,学生在阅读、调查、访问的过程中还可以和家乡社会各界人士直接接触和交流。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远离说教,感受生活的“真实”和“真诚”,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油然而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因时制宜创新意

节日中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在节日活动中进行道德学习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种文化财富,如传统风俗、民间传说、历史典故、民俗节日、文化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公益等……”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这一工作。通过一些重要的或传统的节日活动因时制宜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符合当今品德教育的发展趋势。正确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活动,既可以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紧密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又有助于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实现生活化、大众化、行动化,体现时代精神。

节日文化中的小学生道德教育就是利用特定的节日(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际节日:妇女节、儿童节;国定节日:教师节、国庆节),开发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时代教育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研究,我们开发了节日文化中适合对当代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资源;构建了节日文化中学生德育探索学习的相互联系、又一脉相承的“十字”主题活动,这“十字”节日主题分别是春节——俭,元宵节——勤,“三八”节——孝,清明节——礼,端午节——信,“六一”节——爱,中秋节——亲,国庆节——忠,重阳节——敬,教师节——尊。这十个字的节日文化活动包含节日名称、活动主题、活动口号、活动目标、活动形式等方面。即根据社会对小学生道德规范要求,结合小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以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目标为导向,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节日文化活动为载体,使学生过上有道德的节日生活,发展了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学生的道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提升了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实效。

三、因生制宜重实效

第7篇:早教课程范文

论文摘 要 分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该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改革方法,以期促进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高等本科教育中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讲述有关机械产品制造过程的综合性技术课程。在本校的相关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两大部分构成: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部分讲述现代工业常用材料(金属、高聚物、陶瓷、复合材料等)和热加工工艺基础(铸造、锻造、焊接、粉末冶金、热处理等)的相关知识;机械制造技术部分讲述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的相关知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总体地了解和把握机械制造活动,掌握金属切削过程基本规律和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合理选择材料、毛坯制备、机械加工方法,具有产品质量、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解决生产现场工艺问题,决策制造模式方面的能力。

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现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传统的课程,多年来人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但由于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且涉及实际生产经验等特点,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教学手段的不正确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如幻灯片、投影仪、语音设备、多媒体等。最初将这些手段引入教学的目的是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提高教学速度和质量。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有些教师,特别是经验较少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设备当做减轻备课任务的一种工具,如把所有内容都打进PPT,上课过分依赖PPT,以此减少备课时间;另一种是有些教师对这些教学手段过于排斥,认为他们的应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讲授+板书,这样一来教学过程显得过分呆板,课堂气氛不活跃,很多抽象的东西如机床的结构、加工过程等使学生难以理解,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

1.2 实验与金工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不足以理论联系实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各种特性、设备的各种结构、工艺的各种优缺点及在生产中可能会造成的后果等,学生必须结合大量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很多操作步骤和原理听起来很费解,但只要到车间或现场看一眼就不难明白。已有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在时空上分离,先将理论全部学完再实践,或先实践完再进行理论学习。缺少工程实践的理论教学,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变得十分难解,处于云里雾里的迷糊状态;没有理论支撑的工程实践必然只能停滞在获得一些感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较低的层次上[1]。

1.3 考核方式欠合理

目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绝大多数仍然以书面答卷的方式进行,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纯地追求卷面分数,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就重视,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就不重视。有的甚至平时根本不听课,连书本都不翻,凭考前“临时抱佛脚”来死记硬背书中的一些概念、术语和简单理论来达到修完这门课程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考完这门课后,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没得到。

1.4 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传统知识的介绍,缺乏先进性和时代感,导致一些学生主观上认为该课程无用而对它产生排斥思想[2]。尽管有些负责任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各种不同挂图、实物模型、动画等方法以适应不同章节的教学需要,仍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转贴于

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改革方案

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教改措施。

2.1 有效地选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宜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讲解一些机床结构、刀具夹具结构等知识时,仅靠教师的理论讲述无法使学生完全理解,通过采用直观教学、现场教学和电化教学等手段,利用实验室的机械装备,可在短时间解决黑板上难讲透的问题[3]。此外,还可以通过交互式、讨论式、研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4]。

2.2 充分发挥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不同于纯粹的理论课,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践效果对教学质量的好坏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学校已有或周边生产工厂的条件,将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与学习相互穿插的方式,或者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并行的方式,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工程能力大为增强,不仅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采用合理考核方式

高等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卷面考试成绩的好坏很难全面说明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宜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单纯为了通过考试而功利地受迫学习,而是自觉、勤奋、紧张地学习,真正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为此可以对学生在实践环节、设计环节、课堂环节、答辩环节、操作环节等分别进行考核,从而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

2.4 强化教学内容和专业发展的动态结合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机械制造方法不断涌现。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备课时教师宜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及时收集学科最新的发展态势,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最新的材料、成形、制造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感受到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理解学习传统知识的重要性,增加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收集感兴趣的前沿科技,培养自学能力。

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课程性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论与生产结合的综合能力。许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生产经验不足,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欠缺,呈现出“纸上谈兵”的局面。因此,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参加项目开发等方式,加强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5]。

3 结束语

提高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质量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应围绕教学目的,针对教学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努力实施改革,才能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满足社会对他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建中,汤宁荷.面向学生职业生涯的《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197.

[2]罗小林,包家福.《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93-97.

[3]王书元,王克明.《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171.

第8篇:早教课程范文

关键词:动漫造型设计;想象力;结构;卡通雕塑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数字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近几年我国大力扶持动画产业的发展,各地区兴建动漫产业园增加的动漫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开设动漫设计专业,同时也给我们的课程建设带来了挑战,如何设置合理的课程教学案例,本文从动漫造型设计课程的设计出发,探讨动漫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研究。

高职类院校注重知识的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的实际应用的培养。我国的高职类院校学制为三年,相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在课程安排上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课程设计要求更加紧密。这就要求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动漫造型设计课程多为入学后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同时也是一门“衔接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我们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研究,分别包含了,“想、练、做”的能力。

首先,研究的是一个过渡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过渡到今后所学的专业领域之中。在参加考学之前同学们大多采取集中学习包含学习素描、色彩、速写等课程,以更好地提高绘画能力。大多是临摹的阶段,这里所说的临摹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照着原作画,一是照着原物画,归根结底要求学生达到一个“像”字的训练,重点是给学生们打下一个过硬的基本功。而在专业设计中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不仅仅是停留在“像”字上,而是要在增加“想”的成分提高想象力的训练,想象力对于动画创作者来讲是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同时其也是建立在造型的基础之上。想象力的训练能够很好的开拓学生的思维借助,借助素描的技法与动漫设计相结合展开想象力的培养。

课程设计上借助身边的物体的基础形象展开充分的想象发挥,对其进行观察和提炼,进行再创造的表现。通过由浅入深的训练让学生减少对现成形的依赖,从而提高想象的能力。动画角色设计的要素包含变形与夸张的表现,如我们看到的动画片《海绵宝宝》中各角色的形象设计也正是借助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形象进行拟人化的想象。每个形象鲜活的人物通过画家的超想象的表现矗立在银幕之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动画造型设计过程中,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学生应拥有自主想象的能力,教师应主动调动课堂情绪,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快递的提升。在课程的安排上我们随意选取一些物品,例如在教学中,让同学们以一个苹果、一支笔、一张纸等为原型进行设计,编写简单的故事情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角色形象。通过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的过渡。

其次,是对结构的研究,动画作品主要研究的“动”的问题。复杂多变的形可以有不同的几何形体概括出来。简单的几何形是我们理解复杂形最好的方式,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当处理复杂多变的形态是可以通过他们来快速获取信息。如何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形的构造这也是我们训练的重要课题。角色的设计主要是由不同的元素组合,认清每一个元素的关系为后期设计制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好奇心”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出发,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

在课堂设计中安排学生进行物体的拆分和组合。首先,认清看到的物体的各元素基本几何形态。其次将元素的形进行简化,提炼,夸张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形象。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概括表现能力,将我们身边固态的物体转换为新鲜的、生动的形象。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造型规律和构形方法,同时帮助他们打开思维的“枷锁”,激发求知、求新的欲望,使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最后是“启下”的作用的训练,在课程的上设计卡通雕塑制作环节,为后续的课程如三维动画设计奠定专业基础。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形”的认知,提高三维造型的认知能力,运用立体语言表现动画角色的特点。

卡通雕塑有别于传统的雕塑,传统雕塑要求主要研究人物的动态、结构,讲究雕塑的技巧、动作方法和材料的运用。而卡通则是为后期设计服务,不要求学生有过多的技法上的应用,是为后期的设计起到更好的辅助功能,能够更好地认知造型的整体关系,更注重比例动态的表现,同时使学生有空间上的认识和感受。

在制作中我们就要掌握基本的几何形的概括能力,了解角色构造的简单体,比例关系和重心问题,加深学生对造型形体比例的理解,加深对空间的认识。如我们看到粘土动画《僵尸新娘》当中主人公艾米丽的造型基本保持了人的面貌,身体比例修长,四肢如牙签状,在造型上准确的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制作卡通雕塑关键点在于体会雕塑的造型语言特点和方法更加注重角色形象的感受表现。

设计卡通雕塑制作的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三维造型认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从角色设计前期的准备收集资料,到中期的构思、定稿,再到后期的制作的全过程。可以认知动漫衍生品形成的链条关系更好的为我们的后续课程进行辅助作用。

动漫造型设计课程作为动漫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动画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为同学们今后的动画创作解决一系列基本问题。课程的设计重点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基本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天慈.对动漫专业造型基础教学的认识[J].大众文艺.

[2] 贪书晴,苟劲松.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6).

[3] 熊瑛子.融合几何形态的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探讨[J].齐鲁艺苑,2013(1).

第9篇:早教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造价类软件课程 教学方式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崛起,让其在众多行业领域中发挥出极大的优势,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越来越多,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水平变得十分关键,为此,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广大高职院校,开设了大量的工程造价课程,而造价类软件课程教学的开展,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有效结合起来,无论对于工程造价类人才的培养,还是促进建筑工程人员总体造价管理能力的提高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造价类软件课程教学方式的研究价值分析

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促使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流行与广泛应用,更是对建筑行业领域极具推动作用,为了培养更多的建筑工程造价类人才,广大高职院校,开设了很多建筑专业的工程造价课程,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应用成果,引入了造价类软件课程教学。实际上,造价类软件课程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造价类软件课程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任何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真正掌握的最佳证明途径便是合理、有效地将其运用到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让理论充分结合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工程造价类软件课程教学的开设正好完成了该项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中,利用造价类软件来作为最重要的辅助工具,解决建筑工程项目造价问题的实例,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第二,造价类软件课程教学有助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进一步完善

造价类软件课程教学对于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效率、简化工程造价管理流程、增强计算科学准确性、完成自动化、信息化的工程造价管理转变具有极大的帮助,比如:建筑工程项目中,传统的手工造价管理繁琐、复杂、准确性低、效率不高等不利因素通过全面造价软件的推行和应用,完美地被解决,有效利用了资源,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高职院校工程造价类软件课程的教学方式

1.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针对学生掌握软件程度的不同,分别给出不同的任务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操作能力上,学生的掌握程度会有所不同,部分学生能超前完成基本工作任务,而部分同学则表现为进度落后。分层目的是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针对少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则进一步提升其操作技能!教师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部分同学学习中的急躁情绪、自甘堕落等问题的产生,多采用鼓励式教学,培养其自信心和对专业课程的热情。

2.小组讨论教学法

分组教学,是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一定方式分为不同学习小组,进行分组学习“讨论”共同协作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分组过程中,通常以4~6人为一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采取讨论学习的方式方法共同完成相应的任务!该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讨论学习过程中积极发表意见,扩展思路,加强未来工作任务中的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

使用软件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利用软件完成建筑工程的造价计算,案例教学法可以作为首选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时,首先结合一套较为简单的小型工程图纸进行课堂教学。该小型典型工程的选取,其工程规模难度无需太大,该工程能够涵盖常用结构件类型,尽量包含常用构件的操作即可,为学生首次接触软件,初步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所用!在完成了前述小型工程图纸的工程造价计算过程后,随后推出较之稍复杂的工程图纸,由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独立完成工程造价的计算。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答疑及提供计算正确结果给学生进行对量。

4.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工程造价类软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可采用以下步骤:选用一套典型工程图纸。创设任务情境,本步骤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该课程的任务情境可以按照各分部工程的划分作为工作任务情境,也可以假定施工过程中,每一结算周期的已完的工程施工进度划分工作任务情景。教师确定工作任务。在前一步骤所创设的情境下,教师根据任务情景,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教师提出工作任务后,就完全交予学生完成工程计价过程。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在该步骤中,应该由学生作为任务完成主体。教师在该步骤中主要是提供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信息和思路,如何搜集资料,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可加强学生对软件的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工程造价类软件的学习兴趣。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教师则对学生在软件操作过程中的精确度和速度进行评价,教与学的双方均可明确该知识的掌握情况。任务驱动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较为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总结

总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化,建筑工程造价势必需要对自身管理进行调整与改革,高职院校的造价软件类课程的开设,无疑成为学生尽快熟悉造价工程管理流程和业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利途径,对促进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江丽丽.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改革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