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教学诊断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一、在教学设计中经常多问自己为什么
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怎么办?”“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怎么办?”“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的有效策略与措施?”等。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例如,“垂直”与“平行”这节课数学知识概念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衔接准备。
2.关注新知的生长点,体现新知动态的生成过程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把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
3.精心设计练习,把握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
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几何图形中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引导学生用三根小棒摆一摆,使两根小棒都与第三根平行或垂直。通过这些练习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
实践下来,我觉得课堂使用激励语言还远远不够,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学习气氛不浓。同时给我一个很好的启示:不管教案设计得多好,还需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教师减少教学遗憾
教师不妨从教学时出现的问题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对症下药”。
1.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在解题后反思、归类方法、揣摩技巧,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为6,求周长。(原例题)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前两题相比,需要改变思维对策)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4。请先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画出二者的图象。(与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
2.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出错后反思,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理数的计算是初一代数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便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小结:
(1)计算常出现哪些方面的错误?
(2)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哪些?
(3)怎样克服这些错误呢?
学生各抒己见,针对各种“病因”开出了有效的“方子”。实践证明,这样的例题教学是成功的,学生在计算的准确率、计算的速度两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
3.在情感体验处反思
整个的教学过程或解题过程并非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运用、技能训练的过程,而是一个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和喜、怒、哀、乐的综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参与。其间他既品尝了失败的苦涩,又收获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他可能是独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过合作协同解决,既体现了个人努力的价值,又无不折射出集体智慧的光芒。在此处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和意志品格。
【关键词】教学反思 ;设计;方法;学法;表现;发挥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的成长公式,可见,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呢?
一、从教学总体设计上进行反思
教学设计合理性的判断主要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际效果进行,也可以通过听课进行对比反思。首先,反思教学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教师不仅要完成所教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时合理安排时间。其次,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是一节课安排的整体理念,一般而言,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只有在教学实践后才可发现。当发现设计不合理时,如果想纠正,只能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在的甚至要等到再教相同的内容时才可实现。为了反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听课活动进行,在听课过程中与自己的教学加以对比反思。
二、从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备课阶段是对教学方法选择的反思,教学过程后则是对教学方法使用效果的反思,比如是否避免了"满堂灌",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否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是否注重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本节课使用效果最优的方法和效果不良的方法,哪些方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三、从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首先,反思教学内容繁简处理是否具有合理性,教学内容繁简的设计不仅受制于教学的重点、难点,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其次,反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对教材内容的反思,能帮助教师突破教材的局限,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再次,反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教师所设定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就要看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从学法指导进行反思
课堂学法指导,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学习内容的安排与提示,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准备等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与改进,而且要重视学法的研究与改进。教师应在预习、听课、复习和练习等方面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并且要做到因材施教。
五、从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反思
如果说课后的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效果的总体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课堂气氛就是老师反思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反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总结成功之处,改进失败之处。学生的课堂反应主要看成学生的参与度,包括参与程度、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现代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反思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再次考验,教师如果仍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那就应该深刻地反省自己,尽快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成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
六、教学功能的发挥程度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课堂教学不仅具有智育功能、德育功能、美育功能,而且具有超统摄作用的观念、意识等层次的文化教育功能和养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心理教育功能,人与任何物体一样,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只有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获得有差异成功,才能真正完善教学功能,让课堂成为每个学生发展的空间,在教学中推动学生个性发展。
总而言之,进行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陈冬梅.新课程教学研究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1.6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教学理念反思
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化学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化学教学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得到全面发展,要让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考,使之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学问题,而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从根本上说就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例如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课教学中,老教材中非常重视SO的化学性质,而新教材中更重视SO的污染及其导致的酸雨的后续处理。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限制,没有很好地重视SO的这个问题,而新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和实际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虽然这节课也做了演示实验,但是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联系实际能力等化学素养方面的培养方面是很不到位的。这是因为这堂课从一开始在理念上就发生了偏差。课后我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然后在化学组内就反思意见进行了讨论,作了如下设计改进。
首先用多媒体播放“酸雨”污染的录像引入新课,这和教材相吻合,教材上也有两张酸雨危害的图片。录像立即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思维火花一触即发。二氧化硫到底是怎样一种物质呢?它具有怎样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如此的危害?让学生根据所看录像总结酸雨的危害。然后通过三个探究实验来了解二氧化硫的危害,在探究中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1:虫子为什么会死呢?
探究实验2: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探究实验3:花儿为什么会变白?最后在学生理解了SO性质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减少酸雨的产生及怎么治理酸雨,首尾呼应。
二、课堂模式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相关的技能,这样才有可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学过程的课堂效果才更有可预见性。
反思课堂设计模式就成为教学行为记录反思策略的主要线索。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对象分析:学生预备材料的掌握情况和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2)教材分析:应删减、调换、补充哪些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是否有差异?(3)教学顺序:包括环节、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三、教学方式上反思
常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无一变动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法基本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鲜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新课标”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基于上述要求,我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大胆采用先讲授化学理论知识即原子结构、电解质、化学平衡、氧化还原等内容、然后在已有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内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了学习主体,都得到了充分发展。
三、课后反思
每节课结束后,其实有许多值得教师回味的地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常常从课堂的亮点和败笔两个角度去加以反思。
1.亮点反思
总结精彩发扬光大,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精彩之处。如:有时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有时教师信手拈来,成功地运用了某种十分称心的教学方法;有时教师灵机一动,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想;有时教学效果超越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了学生异乎寻常的共鸣;有时课堂教学中的某一应变措施特别得当;有时开展“双边”活动取得意外的成功;有时某些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渗透;有时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闪现出灵感的火花,等等。这些都是应该及时总结的内容。
下面是我上了高三《水》专题复习课后进行的反思。
反思一:教师没有说过多的话,没有用多媒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率高。学生不仅复习了水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整理归纳知识,学会了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
反思二:把时间让给学生。觉得以上这些方面的成功落实,充分体现了把课堂时间多给学生,老师只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设计怎样的活动方式是以后课堂活动应积极采用和遵循的原则。
2.失误反思
由于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可能凭以往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合乎实际的理念和目标,加上学生层次差异及对学生分析不到位等,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达不成预期目标的环节。
当出现失误时,教师应从一下方面进行反思:(1)预设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情况?(2)内容的安排是否妥当?(3)教学重点是否突出?(4)教学手段和形成与内容是否配套?(5)学生为什么没有兴趣,是内容本身还是教学组织的形式有偏差?(6)学生是否积极思维?
如果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对课堂教学失败的原因认真地剖析,多积累“病例”,同时对症下药寻找“疗法”,就会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在化学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关键词:教师;反思;实践;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78-01
美国心理学家博茨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是不够的。新课程要求教师致力于通过创新教学的实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创造出素质教育的课堂文化。转变教师角色的关键就是反思,使自己成为反思型教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使自己成为反思型教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主动跟随教育观念的改变更新教学方法
教师进行反思型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技能性的教学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反思性教学理论,了解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一般步骤等,为实施反思性教学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要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标准,掌握课标的基本原则及主要特征,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新课程理念,应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优先目标;“过程与方法”为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为前两个目标服务。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我认为意识到教学目标从“知识为本”转变“育人为本”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的关键。只有转变课程价值观,才能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的自由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自尊、自信、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全面发展的儿童。
二、教师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学习他人的长处
应用摄像、录音等设备随堂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教师观看自己的课堂录像剖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进行充分的挖掘,对不足之处进行剖析,提出改进措施。让同科教研组教师进行集体的点评,针对多媒体的使用、课堂活动、教师点拨、重点突破、难点解析、练习设置等环节在共同的交流中,在集体的智慧中,寻找闪光点,解决困惑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积极听评同行的公开课、示范课、录像课等教学活动,寻找别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为自己的教学提供视角和启示,博采众长,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教师要善于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没有一种是绝对好或坏的。良好的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单一的讲授法或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而应是多种具体方法的优化组合,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不拘一格的,是最适合学生的。例如创设情景法。联系生活,利用多媒体教学将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引入课堂或讲故事、演小品等方式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需求出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会心、专一地去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我在讲写景文章《九寨沟》时,播放录像,用情境深深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再如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思考能力。给学生提出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问,使学生感到自己去解决问题,变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必须认真地去设计各种问题,以使学生达到有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去思考和参与讨论等的目的。例如在讲战胜挫折方法时,让学生评《西游记》的九九八十一难,自己提问,自己总结战胜挫折方法。这样可引起学生自动的学习兴趣或好奇心,可激发与集中学生的思考,增加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加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
赞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等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知识在传递,更注重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师要善于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撰写教学反思笔记,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思考或感触记录下来,如把一节课中最精彩或最糟糕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分析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帮助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日积月累,逐步形成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促进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成长,真正成为反思型教师。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师不断成长,进而成为出色的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使他们尽快投入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学实践者,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掌握科学理论的人。而反思性学习,是教师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创造性学习,经过积累大量的知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创新知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小红,邓友超.教师反思何以可能――以学校组织文化为视角[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03).
关键词:英语教学;反思;教师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主体实践活动已成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可见,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育家”。那么,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究竟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如何反思才能起到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的真正作用呢?教师应如何做才能将理论层面的“反思”付诸实践,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呢?
一、课前反思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前做好教学的准备,可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学设计的反思主要集中在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因其有较强的预见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能提前预见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2)提前想出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因而,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对象分析。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教师要全方位地了解学生,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我反思,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和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方法及教学开始和教学深度与教学的广度。
2.教材分析。第一要做到浏览全教材,俯视全局,做到胸有成竹;第二,熟读资料教材,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三,广泛阅读资料和书籍,对教学内容“去除糟粕,保留精华”。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地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
3.制订计划。要教好、学好,首先要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教学。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计划就有了目标责任制,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教师不仅要制订教学计划,还要指导学生制订出一个长远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
4.教学组织。教学组织包括教师的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学生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等学习策略。
5.总体评价。总体评价指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提出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
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英语知识的学习要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在课中应及时反思该节课重点在哪方面的教学,该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及交际等方面的会话能力的培养。
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教师要用强烈的情感语言创设情境,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在英语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1.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地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
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这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3.记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现,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这也可作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总之,在高中英语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真正做到在“思”中学,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和创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武继红.英语教师反思型教学实践初探[J].外语界,2003,(01).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过程;青年教师;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27-03
目前,各高等院校正在对所授课程进行深化改革,推动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所有高等院校面对的首要问题。作为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提升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已经备受高校青年教师的推崇。然而,青年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反思,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将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并对其进行深入而全面地回顾、思考、判断、总结的思维过程,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与问题进行积极而深入的探究,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教师探索新的知识与方法的自觉意识,进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可见,教学反思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推动教师不断自主思考,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催化剂。它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教学反思是一种主动的、理性的思维活动。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对教学中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案例进行重复的思考,并从中总结出有利于今后教学的经验与教训。
2.教学反思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它具有特定的方法。
3.教学反思的对象非常明确,即教学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等。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与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由此可见,波斯纳将教师的教学经验与对教学的反思结合起来作为教师的成长标志。所以,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需要对教学经验有一个量的积累,更需要主动地对已经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思考与研究,并取得一个质的飞跃。可见,教学反思在青年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教程中通过反思会思考“教学内容是否符合目前的社会需求,学生怎么样能学好这些内容;学生出现了哪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学习效果怎么样;课堂效果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回顾与思考,并对整体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总结教学经验教训,推动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探索与研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将所用的教材与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情况等各种因素进行整合,完善、修改已有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设计,从而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主动思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疑点,并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相应地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种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教学过程不断进行思考与研究的行为,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自身能力与专业素质的成长。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存在多种教学反思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反思的方法。
1.自我提问法。自我提问法在教学反思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方法,它适用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上课前需要设计教学方案,此时可以对自己提问“这些知识对学生是全新的吗”,“在授课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什么样的案例有助于知识的讲解”,“怎么样设计课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特殊情况,教师要对自己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状况”,“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等。下课后,教师应该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可以这样提问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教学案例是否合适并达到了应有的效果”,“与学生互动如何”,“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吗”,“我从中学到了什么”等。
2.对话交流法。教学反思并不是自己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它应该是集思广益的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与其他教师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可以通过交流获得各种信息,对于教师的成长大有好处。例如,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选择集体备课,大家互相提问交流、分析教材、探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讨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每位教师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案例研究法。案例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使用一个好的案例贯穿教学过程,可以使用教学内容形象生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案例的研究进行反思。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选择恰当的、典型的、优秀的案例。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案例与教学内容完美结合,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4.观摩分析法。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应该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所以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并与他们进行经验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在观摩教学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应该观察并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如果要我上这节课,我应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我的课堂环节的设计与他们相比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分别在哪;我的课堂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会更好吗;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通过这样的观摩课,反思并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从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5.总结记录法。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经常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所以,当课堂的教学任务完成以后,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今天的教学完成得如何;课堂教学整体设计是否合理,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充实,是否符合教学对象的认知规律;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明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得是否得当;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否得到训练;今天的课堂教学生有没有积极参与;教学案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课堂行是否正常,有哪些异常现象,为什么;这堂课我上得开心吗,学生学习得开心吗;有哪些问题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我是怎么解决的;今天的教学中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完善,还需要调整、改进等。当这些内容思考清楚了,便可以一一记录下来,作为今天教学工作的总结,这样每天甚至每节课的总结都记录清楚,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第一手资料。
四、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学反思已经被国内外很多教育者进行研究,在此,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教学反思的框架,即教学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假设验证假设。
1.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对教学过程的深入思考,分析课堂教学的现象,从而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询问调查,询问教学难度如何,掌握情况如何等,从而发现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中是否存在问题;教研室的教师相互观摩,然后进行集体教研、相互讨论,及时、准确地发现某个教师或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分析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后就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首先,回顾教学过程,将教学活动再现,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研讨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有利于寻找问题的答案。
3.确立假设。在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后,我们已经明确了问题所在,接下来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问题教师应该尽量转换思想,寻求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4.验证假设。验证假设就是将教学反思所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新一轮的教学实践中,并对其进行有目的地验证。在验证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会遇到新问题、新的经验教训,教师还会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教师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教学反思的循环。
上海教育研究所顾泠沅老师曾说过:“反思三年成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可以帮助青年教师从中学会教学和学习,它在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与教学水平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映学,赵兴奎.教学反思:概念、意义及其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
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反思只是一种手段,反思才会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它是一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其实施的基本路径以发现问题为基点,以提出解说为起点,以制订计划为中介,最终以形成反思性日记或论文为目的。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指导和完善新一轮的教学,以此丰润师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本文谨以个人点滴体会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点反思:有位学者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天性,”教学中很多环节我都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学生在表演中学会生字,懂了课文。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新课改在各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创新与突破,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更有学者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呢?地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本人尝试做些初步探讨。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教学反思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向更合理的方向努力。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它既有教学内容的反思,如“怎样理解可持续发展?”“如何看待我国高能耗下的经济增长及环境问题?”也有教学方法的反思,如,教学中如何处理多媒体资讯及互联网与课堂讲述的关系。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如,在组织学生开展《家乡土地利用现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我反思:为什么学生只着眼于农业用地中的种植业分布状况及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而没有学生对建筑用地挤占耕地及不合理的垦殖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我们所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生到底学到多少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有教师通过自我感受进行的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睛”来质疑自己教学的行为,如在教学“等高线地形图”一节后,有学生给我提意见认为这一节课内容本来很简单,但让我这么一讲反而复杂了(因为受条件的限制,我们没有橡皮泥,但是为了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我讲得特别多),他说我们没有橡皮泥老师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用泥巴代替橡皮泥开展小组活动来完成。他的话让我震惊、惭愧,这说明这节课我上的很失败,他让我反思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地理教师应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认真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思教学内容
教材只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无论是何版本的教材,其内容的安排顺序是已确定的,但它不一定适合所有学校所有学生。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时要反复斟酌、适当调整、大胆取舍。如,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我本打算按教材的编排顺序先讲地球与地球运动,众所周知,这部分内容对于成年人来说理解起来都比较困难,何况是十来岁的孩子呢,于是我大胆地调整了教学顺序,把“地图”一节调到前面来讲,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反思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各环节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从导语的设计到教学目标的逐步实施及巩固练习设计,各个环节都要仔细推敲。课堂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地理教师应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作为一线教师,在案例研究方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我们既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案例,还可以研究他人的案例,笔者曾听过一节地理课堂讨论课:
某教师执教“地球的运动”一课,安排了14个讨论题,每个小题又小又简单,诸如“自转的方向是什么”、“自转的周期是多少”等等。问题一宣布,学生便匆忙行动,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可仔细一听,这热闹的课堂讨论的背后是只“议”不“思”、只“说”不“听”,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学生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默,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教师时而不知所措地在讲台边等待,时而在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学。下课后,我询问了七八个同学在课堂上是否参与了讨论。这些学生都说来不及讨论,人家怎么说我就怎么答。
后来,我仔细地分析了这节课:这是一堂讨论课,课堂讨论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以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为先决条件,学生只有自己先有了想法,才能有与小组成员交流与讨论的源泉。学生没经过思考、体会和感悟,又怎能讨论什么呢?正是由于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观点,讨论时要么冷场,要么东拉西扯,课堂讨论形同虚设,往往成了空热闹、假正经,看似热闹实则混乱。所以,课堂讨论一定要注意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此外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讨论学习习惯。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设计了14个问题,按每节课45分钟计算,那么,每个问题讨论的时间也就仅3―4分钟,这样的讨论能深刻吗?
因而通过反思,我最后给那一节课下了这样的结论:一、操作不当,讨论“流于形式”;二、时间过短,讨论“速战速决”;三、缺少协调指导,讨论“失控”“失度”。
三、课后小结与反思札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札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过去,人们重视课前的备课,对于课后小结与反思则较少关注。
以地理学科来说,其实,平时地理教学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比如,“表演”是新课程提倡的多样化教学形式之一,这种教学形式真的对促进学生理解地理有帮助吗?在教学“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一节时,我提前布置让学生学唱少数民族的歌曲,学跳少数民族的舞蹈。一周后,同学们在课堂上演出,结果印证了这种教学形式的积极作用。事后,我在反思札记中写到:
这节课学生兴奋而高涨的情绪也影响着我,不过,我在观看前想的最多的还是老问题:“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他们表演前每人还做了一个简短的说明,如:我表演的是xx族的舞蹈,这个民族的人们一般穿xx服装,有xx生活习惯等,他们甚至或多或少解释了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不正是对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初步认识吗。
一、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积累经验
经验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捕捉到这种信息。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的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总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加以总结,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才会对后续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素养,培养教师的思维能力
通过反思可以训练教师的自觉意识,养成课后思考的习惯,通过反复的思考,能大大提高教师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
三、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反思会让教师不断地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活动,也可以随时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使教和学能够最好的结合,同时也使教师感悟到新的、内在的东西,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提高教学的质量,那么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包括教学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教学重、难点是否处理得恰当,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练习的难度是否恰当,是否兼顾了优等生与后进生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反思,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要反思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反思,是对课前备课的深化和发展。包括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流程和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反思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存在什么问题、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与改进。
3.反思个人的经验
这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的持续性的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使之成为经验,把点滴的经验加以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教学研究的材料,在积累和反思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
4.反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