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师顶岗实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自1997年全国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度以来,广东省只剩下几所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幼师每年也只有几千人,与广东珠三角13000多所幼儿园的需求可谓冰山一角,广东的幼教人才服务机构每年都从外省引进近15000名幼儿教师来填补幼儿园的用人需求,但还有许多幼儿园人才告急。我校通过幼儿教师的顶岗实习带动了就业,也通过就业促进学校招生的发展。
2. 2013年6月15日我校2011级幼师264名学生顺利安排到珠三角各大城市的幼儿园顶岗实习,试用期工资1800元/月以上,占总人数的30%,1500元/月~1800元/月的占总人数的40%,1200元/月~1500元/月占总人数的30%,相对前几届幼师顶岗实习工资有大幅提高,特别一些有特长的同学收入更高。我校的潘美英同学,她学习努力,工作刻苦,表现也很出色,现在带幼儿园舞蹈兴趣班深受学校好评,颜顺荣、陈梦兰等同学带美术、舞蹈兴趣班也深受学生欢迎,当然她们的收入自然比其他同学高很多。
在过去的4个月的实习中我校幼师的实习情况是较为稳定的,每位实习同学在实习期间都给本班的幼儿上课,同时也对珠三角的特色教学(黄金识字、清华英语、奥尔夫音乐等)有所掌握。同学们开始来到广东这边对幼儿园很不适应,忽然面对孩子有点惧怕,但通过老师的课堂讲解和示范,尤其都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就及时沟通解决,所以实习学生进步很快。但也有少部分实习学生因为胆子小,放不开,不愿上台练习,导致对公开课不熟练,课堂上的一些细节问题处理得不是很到位,还得多加练习。通过4个月学习后,学生的精神面貌、工作技能、上课方法都得到大幅提升,特别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幼儿园领导对我校幼师顶岗实习的反馈信息
优点是:
1. 农村的孩子较能吃苦,工作也踏实肯干,就是分配到小小班也乐意接受工作。
2. 大部分都能跟同事和睦相处,也能适应广东的气候条件及饮食习惯。
3. 大部分学生自理能力较强,也能积极进取、认真工作。
4. 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写教案及相关教学计划、准备相关教具。
存在问题:
1. 少数同学礼仪礼貌有待提高。
2. 来自农村的孩子胆小怕事、缺乏自信、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3. 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过于娇气、任性、适应能力较差。
4. 自我保护意识缺乏,个别学生实习期间常外出上网玩游戏或聊QQ等。
三、教育教学管理改进办法
为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干、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幼教人才,对教育教学作如下建议:
1. 增加德育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教师礼仪的教学内容,配以仪表、形体训练,培养幼师心灵美、仪态美。
2. 增设安全防范,自我保护和生理卫生健康课题,培养幼师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分辨是非能力。
3. 严抓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和各课教学法。
4. 主抓文化基础教学,适当调整相关教学内容,以基础性、实用性的课题为主导,如:语文基础课题开设(汉语拼音、声母韵母、笔画笔顺)辅以实用性的行政公文写作如:通知、申请、教案、教学计划、教学随感等。
5.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水平,加强综合能力的培训。琴法:督促学生勤学苦练(钢琴弹法),纠正指法,鼓励边弹边唱。音乐:要求掌握通俗唱法,了解民俗唱法、美声唱法,把好音乐基础知识关, 如五线谱、简谱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舞蹈:授以舞蹈基本理论,加强舞蹈三要素(姿态、节奏、表情),幼儿舞蹈动作和部分民族舞蹈成品舞,鼓励学生自编舞蹈和体操。美术:重点抓好简笔画、手工制作、教具制作和书法(三笔字)为主要教学容。讲:能用国语和英语讲故事,故事中要注意肢体语言和夸张表情。英语:授以标准的口语(幼儿园)日常用语,幼儿英文歌,以自然、实物、人体为主要教学内容。
1.乡镇中心幼儿园缺乏专任教师,师资薄弱。
乡镇中心幼儿园大多设在小学,没有固定的办园场所,大部分幼儿园仍然是小学附属的“幼儿班”。幼儿园没有教师编制,所以教师多数是小学教师转岗或外聘教师,几乎每年都要交换教师或有教师转行。由于不是幼儿园正式在编教师,所以积极性较差,责任心不强,部分幼儿园也不愿在教师培训上进行投入,担心有了工作经验和教学水平之后教师就会跳槽。教师的频繁流动,经常换岗,也给乡镇幼儿园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教师素质是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幼儿接受不到优质的学前教育,甚至享受不到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这有悖于我国当前强调的教育均衡与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
2.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不规范,难留人才。
虽然现阶段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现阶段条件限制,大部分乡镇幼儿园虽然是国办园,但办园极其不规范,幼儿园没有独立建制,大部分幼儿园仍然是小学附属的“幼儿班”。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受过专业学前教育的教师由于基层幼儿园条件差、幼儿多、教师少,所以工作繁重,难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另一方面,乡镇中心幼儿园又很难招到新的专任教师。由于大城市幼儿园教师有巨大缺口,每年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专任教师大部分都流向了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其次选择二、三线城市,最差选择在县级幼儿园,乡镇幼儿园则是无人问津。由于招不到新任教师,得不到“新鲜血液”补充,也就不可能将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根植到乡镇幼儿园,同时也丧失了与外界接触、吸收新理念的机会。
3.教师没有提升渠道,缺乏工作热情。
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低,专业化程度不高,而乡镇幼儿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提升幼儿教师个人专业化的程度,对现有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但是,对幼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面临重重困难:首先是经费短缺。目前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只能保证部分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和办公经费,外聘教师及雇佣的勤杂人员需幼儿园自筹。很多地方根本没有继续教育的经费,能得到的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则更少。资金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的短板。其次,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培训工作。2008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一半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既没有幼教专门管理机构也没有幼教管理的专职人员,一些地区的学前教育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教师培训处于无人管理,无人组织的无序局面。
二、幼师生“顶岗实习支教”模式内涵及培训思路
顶岗实习是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学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河北师范大学开创了“顶岗实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主题是强化师范类学生的从教技能,同时为河北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引入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以期促进河北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幼儿师范学院毕业学生现在的实习模式大多采用“基地式实习”,由幼儿师范院校教师统一带队,在同一时间将学生分配到实习点实习。这种实习模式的优点是计划性强,便于组织和管理。但是随着扩招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出现了现有的实习岗位与不断增长的实习生数量不相符合,僧多粥少达不到实习目的情况。“十二五”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众多高校提出自己的发展思路,教育信息化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幼师生“顶岗支教模式”的基本内涵
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生“顶岗支教模式”是在大专学生完成两年半的在校学习,系统掌握了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课知识后,通过学生报名,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对学生进行岗前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到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为期半年的支教活动。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按照所在幼儿园对在岗教师的规定要求履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置换回部分乡镇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为期3~4个月的培训。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幼儿师范毕业生真实的参与到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又为乡镇幼儿教育的发展培养、保留优秀师资,同时又有利于乡镇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幼师生和一线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这种“顶岗支教模式”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实现双赢。离开了双方的参与,“顶岗支教,置换培训”工作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对于双方而言,这一模式可以在短期内提升自己教学水平,进一步适应幼儿园教学工作,促进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发展。
(二)“顶实习支教”置换幼儿教师的培训思路
受到各地区经济条件、教学安排和实际情况的限制,“顶岗支教”置换教师培训模式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出既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又可以使广大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受益的新模式,才能不断促进基层幼儿园的发展。
1.分散实习改为集中实习,教师带队送教下乡。
幼儿师范院校学生的实习工作不可能完全替代幼儿园的全部工作,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应在幼儿园主班教师的引领下逐渐熟悉和摸索教学过程。因此,组织学生实习只可以将部分幼儿教师置换到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学习,剩下的部分教师一方面要完成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带队的幼儿师范院校的教师将本园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现场指导。学生实习活动顶替了部分幼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但是他们也必须完成听课、评课、见习等实习任务,以及帮助幼儿园进行环境布置,制作教具,在规范化办园等方面进行见习。带队教师肩负双重使命:既要管理好、指导好所带学生,又要帮助所在乡镇幼儿园教师在业务水平、规范化教学方面进行指导提升,进而带动所在乡镇幼儿园的发展。
2.置换教师改为集中培训,加强专业与理论修养。
幼儿师范院校将学生顶岗置换出的教师集中到院校进行集中封闭培训,学员可以充分利用学院的各种公共资源和图书馆、琴房、实训室等专业设施。还可以聘请教育专家和一线优秀幼儿教师对这部分教师进行理论培训,系统讲授教育学、心理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乡镇幼儿教师的理论修养。学科专题培训将作为培训的重点,提高学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尽快弥补乡镇幼儿园教师在教育理论上的“短板”。
3.实习培训成果由不了了之改为跟踪指导。
关键词:幼师毕业生;侵权行为;应对就业侵权行为
中图分类号:D922.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321-04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行,各地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学前教育的硬件设施也得到巨大发展,但幼儿教师的素质依然让人堪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济收入和权益保障状况不佳。幼师毕业生是未来从事幼儿教育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就业权益保障的好坏直接影响其职业理想和信念,影响他们的职业行为和表现。调查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态度、行为,了解他们对就业权益知识和依法维权途径的认知,分析他们应对就业侵权态度和行为的形成原因,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意识和能力,也是强化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调查情况情况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河南省有十余所专门的幼专或幼师学校本研究在郑州、驻马店汝阳、焦作沁阳和南阳邓县四地展开问卷调查,所在园所涵盖了省会、地级市、县级市和乡村四个层次,调查对象以幼师学校毕业年级的顶岗实习生或就业一至三年的青年幼儿园教师为主(占到被调查者的73.6%),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普遍代表性。本次研究以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的形式同时发放,计划回收350份,实际回收297份,回收率84.86%,其中有效问卷295份,有效回收率为84.29%。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鉴于目前对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研究尚有欠缺,没有成熟的调查问卷可以直接借用,本次调查采用自编问卷,通过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方式发放、回收调查问卷。对于回收的问卷通过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量的角度对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行为进行宏观的分析。
为弥补调查问卷设计统一、刻板的不足,本研究还运用访谈法进行辅助研究,对于调查问卷没有涉及的问题进行个别访谈,以便深入了解幼师毕业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的整体状况分析
1.对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的整体看法。调查显示,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不是普遍现象,只有32.5%的人明确表示在就业中遇到过侵权现象,高达51.5%的被试者表示没有遇到过。与此相印证的是对于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现象的认知,当被问及“当前侵犯幼师毕业生合法就业权益的现象”时,只有19%的人认为“非常普遍”,认为“有,但不是主流”和“偶尔有”的比率高达64.4%。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个问题都存在较高的“不清楚”选项比例,分别为15.3%和16.9%。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可能是调查对象中实习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没有大范围参与签约就业活动,也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幼师毕业生对自身享有的就业权益不了解,对于侵权行为不敏感或者不关注。
2.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的具体表现。本次问卷调查拟通过“你在就业过程中遇到过的侵权行为”“你所知道的侵犯幼师毕业生的就业权益”“ 你所了解的幼师毕业生遭遇最多的就业侵权行为”和“你所了解的用人单位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的行为”四个问题了解当前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的具体表现。
调查显示,幼师毕业生认为被侵犯就业权益的权重,从高到低分别为获取合理报酬权、节假日休息权、平等就业权、知情权、自主择业权、接受就业指导权和隐私权,其中获取合理报酬权和节假日休息权居于前列,分别有62.3%和57.2%的被调查者选择。对于自己所了解的幼师毕业生遭遇最多的就业侵权行为分别是获取合理报酬权节假日休息权,所占比例高达接受调查者的57.6%和46.2%。
对于用人单位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的行为,幼师生普遍认为集中在 “经常安排免费加班”,比例高达56.8%,其次是“违法规定较长的试用期”和“收取押金或扣押毕业证等证件”等行为,这一点在幼师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过程中得到了印证,针对个人就业中遇到的侵权行为,选择频次从高到低分别是“试用期过长”、“收取押金或扣押毕业证等证件”、“虚假信息”等。对个人求职择业过程中遭遇的侵权行为,有高达37.7%的个案选择“其他”,通过访谈发现多为报酬的不合理。
由此可见,幼师毕业生认为自己就业权益被侵犯的现象,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过低,获得合理报酬的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二是经常被安排免费加班,节假日的休息权得不到保障;三是试用期过长超出国家法定期限;四是经常被扣押证等相关证件,严重侵犯个人的自由择业权等。
(二)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总体分析
1.对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情况的整体看法。相对于幼师毕业生对侵犯毕业生合法权益状况整体比较乐观的认知(只有19%的人选择“非常普遍”),幼师毕业生对社会上应对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状况的认知明显消极,认为“非常好”和“十分不好”的分别有20人,都占到6.8%,认为“不太好”的有50.2%,另有35.9%的人表示对河南省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状况不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前面的分析:研究对象多为实习生,还没有亲历过求职、签约等环节,对被侵权或者应对侵权都没有切身体会;很多幼师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权益并不了解,很多时候被侵权而不自知,缺乏对就业权益的关注。
2.对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行为的态度。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态度整体是积极的,绝大多数人认为积极应对就业侵权“有必要”或“很有必要”,比例高达91.5%。但对现实中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状况的认知并不理想,只有52.7%的人选择“坚决维护个人合法权益”,14.6%的人屈从于现实,选择“忍了吧,胳膊拧不过大腿”,25.9%的被调查者认为幼师毕业生随大流,选择“视情况而定,有人站出来就参与”。值得关注的是10.9%的人选择“其他”,通过访谈发现这部分学生并没有自己的认知,不知道选哪个,于是选择“其他”。这表明幼师毕业生理论上认为积极应对就业侵权非常必要,但现实社会中幼师生应对就业侵权的行为选择不容乐观。
3.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行为选择。根据调查,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首选方式为“协商解决”,占到被试者的51.4%,其次是“辞职不干”,有32.5%的被调查者选择,选择“运用法律武器”的有26.4%(见表1),这说明整个幼师毕业生群体在应对就业侵权上,理性思维占主导地位,积极应对者占绝大多数,比例高达77.8%。但是,采取消极措施选择“辞职不干”的人超过三成,从侧面反映了幼师毕业生依然是就业维权路途上的沉默者和弱势群体。
(三)影响幼师毕业生积极应对就业侵权的原因
针对影响幼师生应对就业侵权的主要因素,51.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法律知识的多寡”,47.4%选择了“社会风气的影响”,归因于个人个性的占到30.8%,只有19%的个案选择“学校教育的效果”,还有8%的人归因于“家庭的影响”,9%选择“其他”的被调查者,通过访谈了解是个人经验的不足、维权意识不高等。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渠道。调查中69.2%的人反映学校开设有相关法律课程,另有4.7%的个案选择“有法律报告或讲座”(见下页表2),但是只有1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应对就业侵权的行为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一方面说明社会风气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校在法律知识传授和法律意识培养方面的实效性不强。
如果仅从统计数据来看,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行为的影响因素中,选择“相关法律知识的多寡”的比例并不大,只占总人数的51.9%。但是,综合分析调查数据,就会发现学生对这一点的认识并不充分。例如,当被问到“了解的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法律途径”时,绝大多数被试者不能再认“调解、行政复议、仲裁和诉讼”这四大法律途径,清晰知道这四大法律途径的只有1人;而对于侵犯就业权益的主体,大部分学生只知道用人单位(响应率86.9%,但依然有13.1%的个案没有选择),只有12.5%和10.4%的个案选择了“毕业院校”和“行政管理部门”。可见,相关法律知识的严重匮乏是影响幼师毕业生辨别侵权行为、有效分析原因并及时做出有效应对的根源所在。
社会环境深深影响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行为选择,这在幼师毕业生对于“影响自身法律知识多寡的主要原因”的认知中也得到印证(见表3),被调查者中有高达49%选择了“社会法律宣传力度”,同时还有45.2%的个案选择了“依法维权的氛围和信念”。
综上可知,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态度和行为既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更受幼师毕业生自身法律知识匮乏的制约,同时还有家庭和个人个性的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在当前影响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行为的作用是广泛而深远的。
三、调查结论
(一)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意识整体较高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当前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态度整体较为积极,超过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幼师毕业生依法维权非常重要,90%以上的受试者认为“非常必要”或“有必要”,只有0.7%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必要”;同时他们对当前社会上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状况认可度不高,只有6.8%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好”,50.2%则认为“不太好”。
(二)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知识和能力亟待提升
影响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行为的原因,一半以上的人选择“相关法律知识的多寡”,居于所有因素中的第一位。结合对“幼师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法律途径”、“侵犯幼师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主体”等问题的数据分析,也明显暴露出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知识的不足,可见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知识和能力亟待提高。
(三)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意识和能力与学校教育有关
通过齐性方差检验,我们得到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意识与学校是否开设相关法律课程具有关联性,学校开展相关法律教育的被试者其积极应对就业侵权的意识较高,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较之空缺者差异性明显。可见,学校是否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对幼师生应对就业侵权的意识和能力影响显著。
(四)幼师毕业生应对就业侵权的行为受社会法治氛围影响明显
一、“园校合作”办学模式的特点
(一)系统性
所有的高校教学模式都是需要长期进行的,“园校合作”的模式也不例外,它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进行,是以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学前教育人才为目标的,因此高校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必须是长期的和连续的。所以说,这样的合作方式是有目标和计划性的系统互动方式。
(二)互利性
一方面,这种办学模式可以让高校将社会资源充分调配起来为自己所用,可以为本校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实习机会;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对幼儿园的现有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样就能有效解决在学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学校与幼儿园双方都有着极大的益处。
(三)渗透性
“园校合作”是要渗透到合作的每一环节之中的,并不是单指的某一环节,是一种双向的渗透,学校与幼儿园中都有发生。学校方面,在大一开始学校就会对学生实施健全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会将“园校合作”模式渗透到该专业课程体系中,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切实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水平,为日后的工作就职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幼儿园方面,这一模式会在园中的幼儿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家园合作等方面逐步渗透,这就为园内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帮助。
二、“园校合作”办学模式的价值
使用“园校合作”的办学模式对于高校与幼儿园两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高校方面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是要承担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责任的,因此高校需要培养的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所谓的应用型人才,是要具备通用能力(思想品质、人际交流以及修身理论等方面的能力)、专业基础技术能力以及专业核心技术能力的人才。采用“园校合作”的办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将学校的理论教学与幼儿园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达到应用型人才的标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幼儿园的实习过程,不仅可以加深自身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积累教学经验,帮助其形成自己的教学形式基调。
(二)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想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面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就需要对本园的教学理论进行不断的更新,想要达到这一点单凭幼儿园很难实现。而使用“园校合作”的方式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对其教师进行培训,并对幼师的工作改革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三、“园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对策
(一)确立教学合作目标
学校与幼儿园之间进行合作,既要强化双方教学与管理方面的写作,又要增加双方合作进行科研研究的机会。要以此为目标,确立合作的发展方向。首先,高校的教师要进入幼儿园对园内教师进行培训,并要在高校内部为其提供培训平台,帮助他们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次,幼儿园要为高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并挑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其进行教学指导,帮助学生熟悉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使其能够在毕业之后尽快的适应工作方式。除此之外,双方还应建立教师交流平台,让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并且还能共同申报、研究课题。
(二)双方共同设计教学课程系统
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培养时,需要以幼师的从业要求为依据,进行教学体系的设计,要加强对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教学,要突出与幼儿园合作的优势,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明确该专业的教学课程部分:第一部分,对学生进行通用能力教学。学前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极为广泛,因此,在教学时不仅要对其专业知识的教学,还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和体育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学。第二部分,要加入和学科与专业基础教学,像学前卫生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以及幼儿游戏理论和儿童保育学等专业知识的教学。第三部分,专业基本技能部分的教学。很多幼师在实际教学中,他们需要身兼数职对幼儿进行教学,因此,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必须要对其进行乐理和琴法以及舞蹈基础等方面的能力培养。第四部分,专业重点能力的教学,例如幼儿歌曲弹唱和幼儿舞蹈以及幼儿园环境创设等等。无论在对专业学生进行那一部分的教学时,要始终以培养合格的专业教师为教学主线,并以此为依据对整体的教学系统进行合理的取舍与设计。
四、结语
关键词:县域学前教育;学前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
高师院校担负着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功能;同时也为行业、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在资源整合视角下,依托高师院校网络平台,借力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积极构建“WTPTP”县域学前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互动学习共同体”培养新途径。
一、依托高师院校网络平台的县域学前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特点
“WTPTP”学前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互动学习共同体”培训新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
1.在网络平台的环境下,师生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以高师院校网络为平台的学前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互动学习共同体”,为知识的流动、转化、创新和应用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氛围。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将教师内隐的、个人的、实践的知识逐渐显性化,成为可以与职前、入职、职后学员分享和交流的知识。而学前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使得自身专业知识逐渐积累并结构化,逐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个人回顾、反思,使其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快速地自我成长。
2.以网络为平台,以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为目标,努力抓好连续的三个环节:职前培养反思、入职适应反思、职后发展培训反思。
职前培养反思是教师和学生在对日常的教学和学习经验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当代基础教育理念,为强化学生专业意识和未来职业发展意识做准备。在职前培养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针对教与学过程本身进行的反思,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互为主体和专业自我发展的主体。
二、网络教学(W)―网上平台构建专业成长长效保障
以Web-based learning为平台,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互动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取消了诸如年龄、职业、地区、时间等种种因素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实现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观念转变,并积极将理念模型转化成诸如高师院校的实习实训网、学前教师教育网等实践载体。
三、教师指导(T)―“国培计划”与“在校实习实训”携手共创职前职后一体化“互动学习共同体”
根据国家关于幼儿教师国培计划,依托高师院校网络平台,采用“置换交流”,开辟“漂流瓶专栏”或“从教话吧”等形式,组织参加国培计划的一线学前教师与在校学生开展参与式、体验式的辅导、评价等互动交流活动,把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职后培训与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职前培养整合起来,携手共创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互动学习共同体”,使县域学前师资职前教育和职后进修培训有机结合,实现高师院校县域学前师资人才培养整体目标。
四、教授、行业专家引领(P)―系统全面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全天候”示范与指导
教授、行业专家引领是指由专业教授、学者、行业专家(学前校长、骨干教师)、高师院校专任教师、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共同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指导体系,针对各个环节系统而全面的开展专业成长一体化的“互动学习共同体”工作。教授、学者、行业专家(学前校长、骨干教师)示范,着重培养在校师范生和在岗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
五、团队共进(T)―团队间的同伴互助与小组学习(Teams)为主体
团队共进是指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工作中,高师院校与校外实习基地成立“幼师技能同伴训练队”,以在校学生之间、在校学生与在岗教师之间、在岗教师之间互动小组为学习单位,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建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网站、开通个人博客、学校博客、高校论坛等,使学前师资主体职前职后的互动交流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和发展。
六、“入职与发展档案”(Career Entry and Development Profile, 简称CEDP)
英国2003年推出“入职与发展档案”( Career Entry and Development Profile,简称CEDP) 制度。这一制度细致入微地记录了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经历与发展方向。我们在积极探索县域学前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幼儿教师专业综合素质职前阶段更要重视入职后的专业化成长,通过与母校网络平台的联络,把行动中取得的研究与反思成果进行分享,促进其专业发展。
借力国培计划,依托高师院校,探究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和信息社会背景下,远程网络和现场教学及其核心要素(Teachers、Professors、Teams)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与终身学习记录的“入职与发展档案”(Career Entry and Development Profile)的互动“联姻”,给力打造县域学前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互动学习共同体”培养新模式,促进了幼儿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化发展以及县域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高师院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邱婧玲,王太昌.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师资培训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4).
2.徐英俊.发达国家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主要特点[J].职教论坛,2010(9).
幼儿园工作计划中,家长工作计划已是重要内容。共同教育好幼儿,使幼儿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这不只是幼儿老师的责任。想要达到家园互动,共同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我鉴定幼师实习生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幼师实习自我鉴定1实习是我们师范生即将踏上漫漫人生征途的标志,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对我们的生涯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这次顶岗实习对我们来说又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怀着一半欣喜一半忐忑的心境来到实习学校——林口县幼教中心。
短短的4个月实习生活转瞬即逝,在这播种的季节里,我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当然,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实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本次实习工作鉴定如下:
我于3月5号来到幼教中心报到,正式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由于我顶替的教师担任八年中二班的课程。在4个月的实习生活中,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要以一名正式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以高度的职责心、进取的态度投入到课堂教学及辅导中。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上好课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实习前也有过一些试教活动,但真正的幼儿教学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从学生转变为教师,这中间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在教学上,我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课后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经常地旁听其他教师的课,虚心请教其它教师的经验,以及教法。在听课的时候,尽可能地记录下其教学过程,并在课后对该教师提出自我的观点和看法,建设方案。在经过多次地与别的教师沟通后,我发觉自我在教态、教师语言,语速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将所学的东西教给学生,这是我们支教的重要资料——授课。从两个月的支教中我了解到,那里的孩子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能够很好的每一堂课,异常异常累。而大多数时间都亚欧在组织纪律上了。一名人民教师太难当了,要讲授一堂课它必须备课——写教案,上课,理解家长反馈信息,自我写反思,讲评,巩固学生知识这样的环节,看起来很简单,可是每个环节都有很多小细节,不仅仅要你认真,还要发挥创造性思维,尤其是“上课”,也就是我们一向在探讨学习的课堂教学。
首先,我要了解中二班孩子年龄的班基本情景,然后根据孩子的基本情景来安排教学。其次,在写教案前,我必须通看整本课本的脉络,然后认真地研究该上的这个单元,认真地分析教材重点与难点。因为设有指导教师,于是我向指导教师征求意见,并加以修改和调整。然后自我先试教,之后再修改,最终才正式上课。在每上一节课前,我都会把所要讲的资料反复练习,直到记住为止。并且在课后经常和学生交谈,让他们指出在课上教师的不足,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事实证明,这套方法挺受孩子欢迎的,同时也拉近了我和学生间的关系。除此以外,经过不断地反思,交流。
我了解了一些适合农村学生基础差的方法。这对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应对基础差的孩子时,时刻提醒自我,不能操之过急,在板书方面,我也提醒自我,给孩子呈现的东西,必须是正确的,不允许存在着任何的错误。否则,这些错误将会给他们造成及其深远的影响。批改作业,纠正学生的错误是十分重要的。我在纠正学生每个错误的时候,写上激励的评语,并在评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景加以勉励之,开导之。对那些在我要求订正之后依然不订正的学生,我在作业上写明。我的指导思想是不断给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直至认识了错误并改正为止。对于个别情景的学生,我会辅导他们,直到他们主动改正错误。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有这样的耐心,才能把学生的缺点纠正过来。
期间,在辅助学生工作时,给我的收获就是教师不仅仅只是授业,解惑之人,更应当是一位有着天秤心灵的朋友。仅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主角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灵的,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查,自我选择。
四个月以来,我在生活方面也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是在书本里找不到的,对我以后的生活很有帮忙。在感情方面,学校领导在生活上也我们供给了很大的帮忙,教师们也很热情,和各位教师的关系处的很好,尤其是住在学校的教师,感情更没的说,常常以兄弟相称。,他们的热情让我忘了生活上的苦,觉得很开心,虽然生活有点苦,可是他们让我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和孩子的感情真的很深,和孩子建立了很好的朋友关系,他们很喜欢我,我也是,他们期望我留下来,可是这不可能,。当我们才渐渐进入主角,发现自我有一群可爱的学生、开始觉得教书也是件挺趣味的事时,实习已经结束了。
经过这次实习,我了解了教师的酸甜苦辣,也让我了解了教师的伟大,我也从实习中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应对这样的问题,我不得不反思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改善问题:如:增加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环节,让学生多练,多反思;多带领学生去正规的幼儿园见习,学习成功幼儿教师的先进经验:多让学生去接触幼儿,了解幼儿发展的水平和需要。四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获益匪浅,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教师的乐趣,并使我爱上了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实习,不仅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做的很好。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我将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时刻为成为一个好教师而努力着。
幼师实习自我鉴定2带着对完美未来的憧憬和期望,我来到了广州__幼儿园,随着时间的关系,实习生活的结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幼师的不易。这次实习也让我受益颇丰。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进园实习初期,我感到了很大困难,毫无工作经验的我,应对新工作,应对性格各异的孩子,我觉得毫无头绪,不明白到底该从哪里下手,看着老教师们轻简便松的带着宝宝们开展各种活动,做着一个一个游戏,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兴奋,热情高涨的小脸,我深深地被感染着,我努力地去学习,尝试独立带孩子,经过几次之后,我的紧张心理才逐步退去。
在实习过程中,让我懂得了,应对不一样的幼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我的差异,有自我独立的内心世界,而作为他们教师,要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用心去发现蒱他们的闪光点是不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爱之处及不足之处,要想帮忙他们改正缺点,不仅仅要关心和照顾幼儿,和幼儿家长的沟通也很重要,在实习期间我试着与家长打交道,与他们交流幼儿在园及在家的表现,
在实习让获得了很宝贵的东西。
在__幼儿园的每个教室里都有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时间表及主班配班教师的工作分工,在实习期间我严格按照时间表,配合所在班教师认真做好一日生活常规工作。
首先,保教工作。我虚心请教老教师,进取配合他们工作。户外活动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热时,提醒幼儿减衣服喝水时不拥挤,不说话,以免被水呛到。吃饭时细心被烫,安静进餐,不挑食。睡觉时盖好被子,不能说话,尽自我的最大努力照顾好每个幼儿的生活,让孩子在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充满爱心与童趣的气氛,在玩玩乐乐中不断增长知识。
其次:教育工作。应对上课,作为实习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也不明白该怎样对幼儿讲,生怕上不好影响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及对上课的兴趣,尽管我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准备充分,
但在第一次应对幼儿上课时,还是那么的手足无措,由于对幼儿的了解太少,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又没有整顿好课堂纪律,第一次正式上课没有成功,可是在又一次的讲课中,我鉴定经验,吸取教训,就比第一次提高很多,经过多次实战后,我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教训。
另外,家长工作。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工作也十分地重要,我们要虚心听取家长的合理化提议,同时对于家长的无理要求,要妥善的处理,友善的拒绝,幼儿在园表现要及时通告家长,取得家长的充分信任。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教学经验外,最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像母亲一样关心和爱护她们,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真正感悟到作为教师我们要吃苦,忍耐,拼搏,合作的精神去照顾好每个幼儿,经过这次实习,让我真正了解了幼儿教师是那么的不容易,半年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幼儿教师的酸甜苦辣。
幼教工作是一个繁琐而又辛苦的事情,需要幼教工作者耐心,细心,爱心,职责心更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
总之,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要当一名好幼教不容易,在此次实习中,我也看到自我不足之处,社会的不断提高使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实习间,让我增长了见识,做教师难,做幼儿教师更难,明白了自我的不足,摸索出异段不寻常的路,全身心的投入到未来的幼儿教育事业。
幼师实习自我鉴定3带着对完美未来的憧憬和期望,我来到了广州__幼儿园,随着时间的关系,实习生活的结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幼师的不易。这次实习也让我受益颇丰。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进园实习初期,我感到了很大困难,毫无工作经验的我,应对新工作,应对性格各异的孩子,我觉得毫无头绪,不明白到底该从哪里下手,看着老教师们轻简便松的带着宝宝们开展各种活动,做着一个一个游戏,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兴奋,热情高涨的小脸,我深深地被感染着,我努力地去学习,尝试独立带孩子,经过几次之后,我的紧张心理才逐步退去。
在实习过程中,让我懂得了,应对不一样的幼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我的差异,有自我独立的内心世界,而作为他们教师,要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用心去发现h他们的闪光点是不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爱之处及不足之处,要想帮忙他们改正缺点,不仅仅要关心和照顾幼儿,和幼儿家长的沟通也很重要,在实习期间我试着与家长打交道,与他们交流幼儿在园及在家的表现,
在实习让获得了很宝贵的东西。
在__幼儿园的每个教室里都有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时间表及主班配班教师的工作分工,在实习期间我严格按照时间表,配合所在班教师认真做好一日生活常规工作。
首先,保教工作。我虚心请教老教师,进取配合他们工作。户外活动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热时,提醒幼儿减衣服喝水时不拥挤,不说话,以免被水呛到。吃饭时细心被烫,安静进餐,不挑食。睡觉时盖好被子,不能说话,尽自我的最大努力照顾好每个幼儿的生活,让孩子在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充满爱心与童趣的气氛,在玩玩乐乐中不断增长知识。
其次:教育工作。应对上课,作为实习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也不明白该怎样对幼儿讲,生怕上不好影响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及对上课的兴趣,尽管我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准备充分,但在第一次应对幼儿上课时,还是那么的手足无措,由于对幼儿的了解太少,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又没有整顿好课堂纪律,第一次正式上课没有成功,可是在又一次的讲课中,我鉴定经验,吸取教训,就比第一次提高很多,经过多次实战后,我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教训。
另外,家长工作。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工作也十分地重要,我们要虚心听取家长的合理化提议,同时对于家长的无理要求,要妥善的处理,友善的拒绝,幼儿在园表现要及时通告家长,取得家长的充分信任。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教学经验外,最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像母亲一样关心和爱护她们,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真正感悟到作为教师我们要吃苦,忍耐,拼搏,合作的精神去照顾好每个幼儿,经过这次实习,让我真正了解了幼儿教师是那么的不容易,半年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幼儿教师的酸甜苦辣。
幼教工作是一个繁琐而又辛苦的事情,需要幼教工作者耐心,细心,爱心,职责心更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
总之,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要当一名好幼教不容易,在此次实习中,我也看到自我不足之处,社会的不断提高使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实习间,让我增长了见识,做教师难,做幼儿教师更难,明白了自我的不足,摸索出异段不寻常的路,全身心的投入到未来的幼儿教育事业。
幼师实习自我鉴定4转眼一瞬,幼儿园的实习即将结束,回顾这些日子,我学到了许多幼儿园的实际操作经验,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珍视的宝贵财富。在这段时间里,我尝试了许多人生的不一样际遇,它教会了我执着,坚持,奋斗,理解和珍惜。这是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这几周的实习生活,是苦中有甜,累中有乐,回味无穷。
在准备实习的前几周,我很矛盾。矛盾在于,很想去实习,因为很想去感受一下幼儿园的生活和幼儿教师的生活;但又害怕去实习,因为觉得自我还没有本事去做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此刻是大三,专业学习了两年,可是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好所学的知识,何况理论与实践根本是两回事,怕自我胜任不了。怀着这样矛盾的心境去实习了,走进了泉州市第三幼儿园,走进了中(1)班!刚见到两位指导教师时,那时的感觉是她们年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可看上去比我们成熟多了,我们还像个小孩,这都源于社会磨练。我们这些一向在学校待着的人缺乏的就是这样的机会。说他们比我们成熟,不仅仅是外貌,更多的在于思想,在于社会交往方面。经过这次实习,我们在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刚刚进入幼儿园,才明白原先自我所担忧的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一些理论的东西,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来到了幼儿园后,应对新的环境,遇到新的挑战,只能慢慢地将自我的所学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
每一天我都会早早的来到学校等在教室门口等待孩子们的到来,虽然我想用最快的速度记住全班孩子的名字,但显然没有那么容易,但我也尽我最大的努力去记住他们。每一天早上亲切的问候成了我和孩子们第一座友谊的桥梁,在区域活动时我会以玩伴的主角与孩子玩耍;玩游戏时还会像孩子一样的耍赖;做错事情了我也会道歉;与孩子们平起平坐,我利用一切时间与孩子相处,聊天,尽可能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渐渐地孩子们记住了我的名字;跟前跟后地缠着我问东问西;放学时他们记得和我道一声再见。我的努力有了收获,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我会心的笑了。但开始,教师就跟我们说过说不要跟孩子玩得太疯,否则上课时就没人会听你的。这也在接下去我的课上得到了应验……
幼儿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当他们理解了你就会真心的喜欢你、崇拜你、信任你。孩子的爱是最真实、最纯真的。当我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幸福,我愿意弯下腰走进孩子、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孩子,关心孩子。
在实习中,使我更深刻的了解到了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更深刻了解和掌握了中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在保教工作方面与大班、小班幼儿的区别,也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外,如何做好与保育员、其他教师及家长的合作、协调工作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以前我比较注重于对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的理论学习,常常忽略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关注。这次在幼儿园实习,第一次完整的观察了幼儿园一日的生活,发现其实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本事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彭教师很会利用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有计划的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如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玩玩具时总把玩具弄坏,有一次甚至把别班的玩具也弄坏了,彭教师就立刻跟小朋友说要爱护玩具,不管是不是自我的。并教他们换位思考:如果是你自我的玩具,别人把它弄坏了,你会不会生气啊并要求她带新玩具回来作为赔偿。这些日常生活突发的事件都成为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我在实习初期的时候,看到小朋友的椅子放得不整,我就会帮他们放好,他们告诉我饭菜吃不完,我就叫他们不要再吃了,他们要上厕所,不管当时在做什么活动,我都以为
应当让他们去上厕所。他们不会脱衣服的时候,我会主动帮他们脱等等。我以为我是在帮忙他们,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经过彭教师的提示后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的后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能学会自我的事情要自我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后我就改过来了。
在给小朋友上课时,觉得自我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语言活动、音乐活动、美术活动、数学活动、英语活动、体育活动、科学活动中,自我在社会活动和数学活动方面比较薄弱,在音乐活动和体育活动中,也感觉说孩子没怎样在听,美术活动和英语活动我自我比较顺手些。在组织这些活动时,我看到了自我的一些不足,如:1、我们语言不够优美,不够吸引小朋友,表情、动作不丰富,不够感染小朋友,可能是因为自我放不开,没有做到适度的夸张。2、鉴定语言过少,太宽泛,不丰富,不具有针对性。3、没有照顾到每个孩子,由于不太了解班上的幼儿,因而没有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4、对于幼儿的意外答案和突发行为和语言,不能迅速地灵活地应答和处理。以上4点是我自我反思后鉴定才出来的,在组织活动时做得不够的地方。
我们同学之间在一齐交流的时候,他们说自我也有这些不足,我也问过教师,得出结论是大部分都是因为我们是新手教师造成的。慢慢的磨练会让我们这些不足得到改善。我做的好的方面或者是说基本令自我满意的方面在于:1对于教学活动态度认真,备课和准备充分。2虚心地请教和理解指导教师的提议与指导。3每个活动都能完整地完成,没有出现没有组织完的活动。4组织活动时教态比较自然,语言清楚,声音和语速适度。5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尽量做到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在设计和准备教案、教具时,也以这个为出发点。6大部分活动都能到达活动目标,让幼儿有所收获和提高。这几点也是自我反思后鉴定的,效度和信度较高。
在保育方面,这几周我做了很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也学会不少。比如说:给幼儿穿裤子、喂饭、哄他们睡觉,给她们梳头发等等。我们同学聊天时说到,我们是提前体验做妈妈的生活,为以后做准备。像这些琐碎的生活常规事情,每一天都要做,我觉得能够训练一个人的耐心、忍耐性、恒心、细心等等,对于人的性格培养确实有帮忙。头几天觉得很新鲜,做事情很有兴趣,很卖力,时间一长,就需要其它方面的东西来支撑自我了,也就是我上头所说的。保育工作上,经过自我的认真思考和鉴定,我觉得自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在于:能够很快地适应这些工作,基本上能够做好。不足在于:还不够细心,没有完全做到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保育,最主要的原因是是与幼儿相处时间短,对幼儿了解不够。
幼师实习自我鉴定5虽然仅有一个月的时间,但却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不易,然而这次实习让我也受益颇丰。万事开头难,刚进园实习初期,让我感到了很大的困难。毫无工作经验的我,应对新工作,应对性格各异的孩子,我觉得毫无头绪。不明白到底该从哪里入手,看着指导教师(班主任)轻简便松的带着宝宝们开展各种活动,做着一个个游戏。看着孩子们一张纸兴奋,热情高涨的小脸,我深深地被感染着。我努力地去学习,尝试独立带孩子。经过几次失败的打击之后,我的紧张心理才逐渐退去。在实习过程中,让我懂得了应对不一样的幼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我独特的内心世界。而作为他们的教师,要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用心去发现他,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是不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爱之处及不足之处,要想帮忙他们改正缺点,不仅仅要关心照顾幼儿,还要与幼儿家长沟通交流。在实习期间,我学着,试着与家长打交道,与他们交流幼儿在园及在家表现。这些,都是饿哦在幼儿园夫人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
在机关幼儿园的每个教师里都有幼儿一日,一周活动的生活常规时间表。在实习期间,由于机关幼儿园缺少配班教师,我都是在做配班教师的工作。但我严格按照时间表,配合所在班主班教师认真做好一日常规工作。
首先,保教工作。在保育工作中,使我第一次亲密接触了幼儿的方方面面。我虚心请教保育员,进取配合保育阿姨的工作。户外活动,我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追逐打闹。进餐时,帮忙保育员为幼儿盛菜盛饭,提醒幼儿安静进餐,不挑食。睡觉时为年龄小还不能自理·的幼儿脱衣物,给幼儿盖好被子,小声告诉他们安静入睡,不能说话。尽自我最大的努力照顾好每个幼儿的生活。让孩子在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充满爱心与童趣的气氛,在游戏中不断增长知识。
其次,教育工作。应对上课,作为实现教师。心里真的有些恐慌,生怕自我讲不好影响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及对上课的兴趣。我从熟悉教材开始,因为仅有一个月的时间,指导教师给我布置了七八节可得资料。我从教案到教具,一步一步的去准备,直到得到直到教师的认可,我才走上了“讲台”。但当应对幼儿上课时,还是那么的手足无措、由于对幼儿的不了解太少,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又没有整顿好课堂纪律。第一次正式上课没有成功。可是又一次的讲课中,我鉴定经验教训,就比第一次提高很多。随后慢慢的进入了教师的较色。
再次,家长工作。作为教师,每一天都要与家长打交道。家长工作也是幼儿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资料。我们要虚心听取家长的合理化得的提议,同时对于家长的无理要求,妥善处理,友善的拒绝。幼儿在园表现要告知家长,取得家长信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0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高等院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趋势。专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落实在课程上,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任何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或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1]然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体系呈现出的重学术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窄,职业技能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在幼教改革中,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才能培养出适应新课改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幼儿教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对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以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性课程体系。
1关于实践性课程体系
1.1“实践”是指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本文中,实践主要指的是在高师教育中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建构实践知识,增强实践智慧,从而更快地适应教师职业这一角色并为其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术语。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南宋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这里的课程即指功课及其进程。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跑道”。据此,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提出,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2]我国有学者认为:“课程是一定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这个进程有质和量的要求,它也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某级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安排。”[3]
1.3“实践性课程”是指将理论知识科学地运用于教育实践,旨在增长高职高专学生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发展实践智慧、形成实践能力,促进高师学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的综合。教育实践性课程是体现高师师范特色的课程之一,是实现高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实践性课程包括各门学科的课程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观察、社会实践、毕业顶岗实习、课外教学技能训练、各种社会活动等等,它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
2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探讨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当前一线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体,然而学前教育专科发展时间短,课程设置处于转型阶段和探索时期,课程设置经常在幼师和高师本科的之间摇摆,缺乏统整性和独特性,没有形成符合该培养层次的特有实践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的存在重学术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而且至今未形成适合该培养层次需要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不系统、不深入,课程设置在结构上,内容上都在调整和不断完善之中[4]。
为适应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应对整个学前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围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理论必需,技能求实”[5],在专业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的指导原则下,应重新诠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根据学前教育这一行业人才的需求,建构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实践课程创新体系,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落实在实践课程体系中,在实践课程建构设计过程中,既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及逻辑严密性,又摆脱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即如何通过实践课程的改革培养合格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幼儿师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体现高职“全程实践”和“全方位实践”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所有的职业技能训练环节必须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对学前教育实践性课程进行了一些实践性改革。
2.1课程实践:结合具体课程,有不定期的教育见习。学生从一年级开始通过教育实践课程,让学生直接参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积累职业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2见习实习:在我们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每个学期组织1周集中见习,教育见习课程从一年级就开始安排,第一学年是保育实习和教育见习,安排学生到幼儿园感受教学环境,主要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可分以下几个阶段完成:第二学年有两周的教育见习;上下学期各一次,一二年级主要是到见习基地幼儿园见习。三年级第二学期全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同时,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和三年级第一学期均安排校内实训,观摩优秀课堂教学录像,另外,每个假期安排幼儿园的调查和实践,完成实践报告。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幼教事业保持“零距离”接触,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投入到职业角色或准职业角色的历练中。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改革的趋势是逐步增加实践课时量,形成以后期实习和顶岗为主,集中与分散并行的模式。当然,各种实践环节应依据学科的序列与专业其他课程的有机结合,科学安排并贯穿始终。
2.3课外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中校内实践主要有:a.统一组织舞蹈基本功晨练; b.专题晚自习(练——书写、手工、绘画等;讲——讲故事、诗歌朗诵等;唱——视唱、歌唱;舞——舞蹈基本功练习、节目排演等)。c.课外练琴,包括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器乐练习。d.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团小组活动。包括舞蹈队、器乐队、礼仪队、声乐队等。e.专业技能竞赛。包括 艺术竞赛(弹琴、唱歌、跳舞、形体服装、画画等)、讲故事竞赛、诗歌朗诵竞赛、游戏设计比赛、课件制作竞赛、幼儿玩教具制作竞赛、童装设计竞赛、宿舍环境创设竞赛等。f.专题演出活动。每学年上学期组织“庆国庆,迎新生”演出、“毕业班汇报”演出、 “辞旧迎新”演出;下学期与幼儿园合作开展“庆六·一”活动和“欢送毕业生”演出。
校内实践主要有:a.参与幼儿园各种活动。包括节庆日活动、环境创设活动、玩教具制作活动、科技活动、游戏活动、保育活动、小课题研究活动等;b.义务到孤儿院、养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和监区帮教演出; c.积极配合参与社区各项文艺活动。
2.4市场需求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依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构首先要考虑与区域行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度,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符合度,以此提高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切实做到以市场化促进课程体系建设的标准化,以信息化带动课程体系建设的现代化。其次要进行规范化的人才素质需求分析,准确把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短、中、长期需求态势和现代幼教职业的发展趋势,认真分析校本专业建设的优势与劣势,市场需求不多、对就业作用不大的课程应坚决取消。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遵循“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学生在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实行“按需分流,方向选择”。前期趋同为学生的就业和继续学习及深造打下基础,后期分化为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2.5技能目标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构的着眼点: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幼儿园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和地域性,根据当地幼教的具体情况进行职业技能分析,开设特色专业技能课程,使培养的人才更具有个性。根据我们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90%的来自山区农村50%左右的学生是少数民族,为此我们提出并实施了学生专业技能突出“三能八会”
“三能”:
(1)“能设计组织幼儿活动”。即能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幼儿园的办学实际组织幼儿的文艺、体育、游戏、科技、故事会等教育教学活动。
(2)“能创编幼儿舞蹈”。即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舞蹈特点,结合不同民族的风格创编幼儿舞蹈。
(3)“能创设幼儿园环境”。即能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幼儿园实际,结合地方文化和美学要求,对幼儿活动的环境进行局部或全面创设。
“八会”:
(1)“会朗诵儿歌”。即能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儿歌,并能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及恰当表情给予朗诵。我们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90%的来自山区农村50%左右的学生是少数民族,说普通话时地方音很重,为此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小皮球”“城门城门有多高”等儿歌让学生练习。
(2)“会讲儿童故事”。即能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幼儿故事,并能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恰当的表情、生动活泼地讲述故事。
(3)“会唱幼儿歌曲”。即能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幼儿歌曲,并能准确、优美地演唱幼儿歌曲。
(4)“会跳儿童舞蹈”。 即能选择并创编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儿童舞蹈,能进行示范并指导幼儿表演舞蹈。
(5)“会制作幼儿玩教具”。即根据幼儿教学和游戏的需要,制作相关的玩具和教具。
(6)“会弹一手好琴”。即会用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伴奏和弹奏幼儿歌曲。
(7)“会画一手好画”。即会用颜料、油画棒等材料进行绘画、教学绘图和手工制品、环境的美化。
(8)“会写一笔好字”。即会用毛笔、硬笔、粉笔等书写工具规范地写好汉字。
实践证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基本依据,使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得到有效落实,才能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才能更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合编. 教育学基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第2版88页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8第一版第207页
[3]吴杰.《教学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第一版第5-6页
笔者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广西河池市区的多所幼儿园进行调查,了解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总体素质良好,专业理论知识及各项基本功都比较扎实,但在实践能力方面有欠缺,如还不能有效应对幼儿活动中的突发问题,还不能高效灵活地组织幼儿教育各领域的活动等。对此,可引进和推行“全实践”理念,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针对幼儿园实际需要,更强调应用教育,在“实用和够用”上下工夫。所谓“全实践”,是指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彰显教育的实践特性。这种理念将学前教育的实践性课程扩展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素质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的技能操作,各学期的见习实习,短期的社会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前的综合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所有教学环节中,重视实践中的反思和反思中的知识重组重构,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逐渐成长为反思型和智慧型的现代幼儿教师。
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足的体现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须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规定,幼儿教师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有: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然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职业价值观缺失。对于所从事的职业意义、地位认识不足。表现为在工作中自我期望值过高,进而产生失落情绪,失去职业热情和兴趣,甚至还表露出消极的懈怠心理,对幼师专业内涵理解不透,对幼儿失去奉献和关爱的精神,更有粗暴训斥打骂幼儿的现象。第二,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较缺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录取时不考察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技能,导致有些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艺术教育技能的先天不足。在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主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的愿望较差。第三,管理和保育能力欠佳。很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能灵活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缺乏独立带班的能力,面对幼儿的突发状况手足无措,对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不够重视,缺乏对幼儿行为习惯的细致关注、对幼儿爱心不够,存在怕苦怕脏怕累的“三怕”思想,不愿接触幼儿盥洗、排泄、饮食等比较繁烦的事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在一线从事幼教工作,工作的对象是幼稚活泼的幼儿,学前儿童特有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幼儿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扮演好这样的角色,离不开基于实践的反思和领悟,实地经验在幼儿教师成长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决定了有必要在“全实践”理念指导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系统的职业能力结构。
三、“全实践”理念下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一)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真正产生乐于从教的意愿,并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产生幼儿教师情感最持久的原动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不甚理想,离职率高,针对这种情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培养,从单纯的关注工资待遇转到关注职业的发展,把幼儿教师当作事业来经营,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可利用一些优秀的社会资源,比如邀请优秀的学前教育专家、教坛新秀、师德楷模等来做报告、座谈等,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其次,通过良好的专业教育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学前教育专业的角色定位,懂得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激发内在的职业认同感。还可以组织丰富的活动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一个施展的平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般多才多艺,能歌善舞,通过一些能力展示的比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构建模块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课堂教学。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需要通过课堂渗透实践学习,要依据高职生的实际水平来开展教学,将各类教学法和教育技能融为一体,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大力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在一些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比如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游戏、幼儿园家长工作等中,可融入蒙台梭利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加重实践教学分量,以利于学生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形成职业能力。
2.顶岗实习与见习。顶岗实习与见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充分认识专业的绝好机会。可依托实践基地,按学习进程开展不同主题项目活动,通过学科课程实践、专题见习、毕业实习等多层次的实践模式,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中检验所学的知识,提高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3.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应贯穿在课外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成立各种社团组织、才艺特长协会,组建一些与专业关系密切的手工艺品协会、音乐协会、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戏剧表演等兴趣小组,强化学生职业技能。
4.技能训练与竞赛。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开展各项竞技类比赛与技能训练。比如讲故事大赛、朗诵诗词大赛、歌手比赛、专业技能考证等多元化训练,在竞赛的活动类型、对象、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做到形式多样、出奇制胜,全面落实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设计、表演、竞赛和考核活动,全方位检验和激发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实现“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
5.社会实践。让学生提前接触幼教机构,了解幼教发展状况,更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把知识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获得职业认同和理解,为未来幼教职业生涯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三)建立科学、健全、规范的职业能力考核的长效机制
根据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结构要素确定考核内容和项目,采取技能抽查的模式来检验学生职业能力的水平。每学期针对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技能,由专业老师设计出技能抽查标准和题库,标准要反映幼儿教育的最新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并参照近年来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初次就业岗位的核心基本技能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情景考试题目,现场操作测试。如语言活动设计、班会活动设计、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家园共育栏的策划等。这种方式以一种常态的教学结果检测,促使学生职业习惯、职业素质的养成。
同时,将学生职业能力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功能作用,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相关工作,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学生考取育婴师、保育员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将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在制度上进行规定,如在校期间要取得英语国家A级证书,普通话取得二级乙等以上证书,还有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各项课程培训及竞赛的等级证书,如亲子课程培训、感觉统合训练、蒙台梭利教育培训、奥尔夫音乐培训等课程的合格证书。参加舞蹈、歌唱、美术等技能比赛的获奖证书也可以作为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指标。
【关键词】幼师转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4-0017-06
1997年9月,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华东师范大学,组建成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拉开了我国师范教育结构调整和幼儿师范学校转型的序幕。十多年来,我国幼儿师范学校的转型经历了艰苦摸索、痛苦磨合、稳步发展等阶段。目前,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在继续,但总体而言,已进入相对平稳的内涵建设时期。
一、全球视野下的我国幼师转型
我国大规模的幼儿师范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四五十年来,中等幼儿师范学校不仅造就了一支热爱幼教事业、多才多艺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以“三学六法”①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也为培养中专学历的幼儿教育师资和培训在职幼儿园教师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实践对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层次、培养规格和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整幼儿师范学校的布局和办学模式、理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体制、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一调整既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也符合世界各国师范教育发展的趋势。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学校的大量设立、教育的普及,师范教育在西方各国迅速发展。师范教育初兴时期,幼儿园师资主要来源于中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世界大多数国家(美国、俄罗斯、日本、瑞典、德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希腊、芬兰、卢森堡等)的学前教育专业入学要求是必须修完高中课程(即12年基础教育课程,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获得毕业证书,通过国家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
目前在世界大部分国家,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年限和层次都已达到了高等教育的水平,芬兰、法国、希腊、爱尔兰、西班牙、瑞典等国都是在大学中进行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比利时、丹麦、卢森堡、荷兰、葡萄牙等国的师资培养机构主要是教育学院。就培养年限而言,最短也需要三年,即相当于高等职业教育。年限最长的是法国,学前教育师资必须高中毕业择优录取并修完三年大学(通识)课程,再接受两年专业培养。
在办学模式上,发达国家有独立和整合两种模式。独立模式以3岁为分水岭,包含保育和教育两个阶段,并涉及归属社会福利系统还是教育系统的问题。在小年龄段,对幼儿的医疗和社会保育性更强,对师资的要求较低;在学龄前两到三年,对幼儿的教育性更强,对师资的要求较高。比如,希腊就有两套平行的培养系统:半日制幼儿园(3~5岁)的教师要接受四年大学本科教育,而全日制日托中心(6个月~5岁)的教师只需接受三年半的高等职业教育。但大多数国家,如美国、奥地利、芬兰、西班牙、瑞典、意大利、葡萄牙、爱尔兰、俄罗斯等都实行整合的模式,只是不同的机构培养目标侧重点不同而已,这种不同往往通过课程设置体现出来。美国幼教师资的职前培养采用非师范型的培养方式。美国大学中的研究生院或研究所招收已获学士学位的学生或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作者攻读学前教育硕士、博士学位,以培养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或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的高层次学前教育师资。大学的早期教育系或教育学院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师。美国一些社区学院早期教育系学生经两年学习获得幼儿园教师工作证书,毕业后可直接就业,也可进大学再学习两年获学士学位,成为培养5岁以下儿童的日托中心教师。此外,美国还有许多学术团体或私人机构承担培训幼儿园教师的任务,这些部门培训的人经政府部门考核后发给从事幼教工作的资格证书。可以看出,美国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是多层次、多渠道的,层次也是较高的。
对我国师范教育曾有过重大影响的苏联师范教育,存在培养目标单一、专业划分过细、修业时间过长、课程比例不协调等弊端,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和竞争性,严重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992年,俄罗斯联邦对师范教育进行了结构改革,推出了多层次的师范教育,同时强调教育的人性化,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改革后的俄罗斯师范教育有三个特点:一是培养目标多层化,既能培养中等人才,也能培养高等人才;二是使学生得到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三是使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国台湾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培养两年制专科学历的幼教师资。自90年代初开始,全省13所高等师范学院的幼教系相继承担起培养本科学历幼教师资的任务,加上近年来一些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幼教师资队伍,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台湾省学前教育的发展。
放眼全球,对学前教育培养目标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学历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此相应,对幼儿师范学校进行结构调整也是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内地各省(市、区)60多所幼儿师范学校都面临着结构调整的任务,这些学校的大致情况可分四类:第一类,并入型。并入高等院校(包括高等师范院校或综合性高校),成为高校中的一个学院、一个系或一个专业。第二类,独立升格型。在原校建制和结构不变或与其他中专合并的情况下,由中专性质的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为大专性质的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学校。第三类,改建型。改建为师资培训中心,承担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有些幼儿师范学校则改办普通中学。第四类,维持型。保留原中等师范的定位和幼师的培养目标,同时开办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
并入型和升格型的学校都将培养目标从中等学历的幼教师资提升到大专甚至本科学历的幼教师资,这将是我国学前师范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培养目标的调整、培养规格的提升反映了我国学前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反映了幼儿师范教育为社会发展在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将有条件的幼儿师范学校并入相关高等院校,部分高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是实现调整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提高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资职前培养的质量。少数条件较好的幼师,也可以经过一定的调整、充实,升格为高等幼专,但要控制总量,严格审评,确保规模和质量。
在幼师转型的进程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首先,要充分认识我国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大国办教育、穷国办教育。如果脱离这一点,不顾实际,一味地提高培养规格,不仅为学校的人力、物力所不及,还可能造成人才浪费。因此,学前师范教育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改革一定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学校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做到统筹兼顾,还要允许专业人才的多层次发展,承认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例如,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努力实现学前教育师资学历大专化和本科化,而在中、西部地区,要努力实现学前教育师资学历中专化和大专化。在我国相当多的地区,中等学历的幼教师资仍有需求,因此应允许部分地区的幼儿师范学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培养中专学历的幼教师资。就全国范围而言,学前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存在多样性是客观现实,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需求多样化的实际情况的,应允许各学校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办学质量和规格。
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我国的师范教育结构调整被认定为政府行为,在调整过程中,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作认真、全面、客观的调查和预测,在此基础上作出决策。师范教育结构的调整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不能根据主观臆测或为调整而调整,一哄而散或一哄而上。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作出决策时要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自,充分尊重学校和师生的意见,充分尊重幼教师资培养的固有规律。同时,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努力突破现行条块管理体制对幼师结构改革的制约。我国现有的幼儿师范学校一部分属省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一部分归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管辖,也有的属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双重领导。在结构调整中,很多市属幼师难以与省属高校联合。有些校长感慨地说,幼师“含在嘴里是块骨头,吐出来是块肉”。某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跨条块的联合办学或合并舍不得放行。有些地方则过分强调结构调整中的政府权力而无视学校办学的自,为合并而合并,既增加管理成本,又不利于发挥大学的资源优势,达不到结构调整的真正目的。为了避免不恰当的合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全局为重,以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为重,支持幼师跨条块择优联合。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属上海市教委管辖,在上海市师范教育结构调整中成功并入部属重点高校华东师范大学,为跨条块合并提供了一个范例。
第三,要爱护幼儿师范系统的原有师资队伍。学校合并或培养规格提升后,原幼师的专业师资队伍必然会面临提升自身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考验。学校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按岗位、年龄、需要和本人意愿有针对性地进行计划培养,防止师资队伍人心涣散。学校领导要关心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心理建设,帮助他们顺应变革,振奋精神,继续追求。
二、幼师转型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我国师范教育结构调整、幼儿师范学校转型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它全面推进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层次和规格的提升,推动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最终提高我国幼儿园办园质量和学前教育整体水平,促进我国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转型后的学前教育专业首先面临的是专业建设的任务。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既具有师范性,也具有职业性。这两个特性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以往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在中等师范学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师以及教育科研和管理人员上,如今这样的培养目标已不复存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把培养幼儿园师资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幼儿教育对师资有特殊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必须在师范性与职业性之间寻找平衡点。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也是最终落实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
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以“三学六法”和艺术教育为主体。除“六法”具有明显的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之外,其他课程主要从邻近专业延伸(或衍生)而来。例如,从学校教育专业延伸过来的课程主要有教育学、教育史、比较教育等,并衍生出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史、学前比较教育学等;从心理学专业延伸过来的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并衍生出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从医学专业延伸过来的有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卫生学等,并衍生出幼儿营养学等;从艺术专业延伸过来的钢琴、声乐、舞蹈、美术课程,不仅保留着艺术专业的基本教学内容,也沿用着艺术专业的培养方法和教学风格。
这样的课程集合,形式上好像合乎逻辑,实际上并没有整合成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特点和真实需要的课程体系,不仅内容庞杂,体系混乱,而且消耗了大量的课程资源,没有很好地将师范性与职业性有机结合。
我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应包括以下四类。〔1〕
第一类: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心理学概论(含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综合体系)、教育学概论(是一个含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社会学的综合体系)以及幼儿教育思想史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等史论课。
基础教育课程承担着立论的功能。一名教师必须理解这些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和观点,并能运用这些理念和观点指导自己的专业行为。基础教育课程要少而精。这些课程必须高度概括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既要反映学科的精华,又要紧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我们先以幼儿教育思想史为例来说明此类课程的重要性。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中外教育史或中外幼儿教育史。由于教育史涉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实践的沿革和变迁,内容过于庞杂,而事实上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不同历史时期有关幼儿教育的认识及其理论形态的形成,以及这些理论形态对当今的影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创建一门幼儿教育思想史的课程,显然要比泛泛而谈的教育史更有指导意义。事实上,今天涌现在幼教领域中的众多课程模式和理念,与幼儿教育思想史有着不可切割的内在渊源关系。了解了幼儿教育思想史,就能更深刻地把握现实,把握实质,有效地提高未来幼儿园教师的文化自觉性。
再以儿童心理发展理论这一课程为例,我们同样也能体会到该课程的理性价值。以往的儿童心理学(包括婴幼儿心理学)较多地介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有它的合理性,但这些学科所反映的内容受到研究方法的局限,很难全面反映儿童的整体面貌,而且具体数据会随着研究方法的改变而改变。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这些知识是必要的,但还不够。他们需要在了解具体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发展理论,以便从更高层面上把握儿童发展的趋势和全过程,能够运用发展理论解释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能够运用理论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增强自身的专业自觉性。更重要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理论能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精神,增进他们对科学理论的价值和科学研究的局限性的了解,促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自觉贯彻科学精神,不轻易迷失学术方向。在实际生活中,幼儿教育中的方案太多,理论太少;随意性大,实际效果小;重教学成果,轻发展成果;重即时效应,轻长期效应。这类现象说到底都与学前教育界理性思维能力偏低有关。如果我们不去从根本上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科学精神,这类怪圈就会无限制地延续下去。
目前,《幼儿教育思想史》(杜成宪、单中惠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版)、《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王振宇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已经被很多院校作为教育类课程的教材,这对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类:专业性课程,包括学前儿童发展与评估、学前儿童健康营养与安全、幼儿园课程论、学前儿童游戏与组织、幼儿园与班级管理、家庭与社区教育学、幼儿手工艺制作与幼儿园环境设计、幼儿音乐舞蹈创编、幼儿文学创作、0~3岁婴儿保教以及各科教学活动设计等。
专业性课程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幼儿园教师必备的知识和能力。这里重点说明两个问题。首先是各科教学活动设计,其次是关于艺术教育问题。
各科教学活动设计由传统的六科教学法(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体育教学法)演变而来。我们知道,传统的“三学六法”是我国幼师的课程主干。自从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可以相应划分为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后,六科教学摇身变成“五大领域教育”,但无论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还是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基本内容和方法还是沿用了“六法”。“六法”的主要问题是在分科教学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知识体系,过于偏重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法,这一点需要改进,但我们也应看到,“六法”蕴含的元素是幼儿园的任何教育活动都不可缺少的,不能简单地抛弃。我们应该对传统的“六法”加以改进,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学会有效地组织、安排幼儿园教育活动,并通过见实习学会融会贯通、综合使用。因此,各科教学活动设计既是传统“六法”的延续,又是“六法”的升华。这要比按五大领域教育分类更容易教学和被学生掌握运用。至于各科教学活动设计具体开设哪几门课程,还要进一步研究。有些课程名称需要改动,如“计算教学法”改为“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常识教学法”改为“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等等。
艺术类课程的改革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强化艺术类(包括体育)课程的教学,是我国幼师普遍的教学传统。这对于提高幼师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技巧有一定作用。但学前教育专业中艺术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与艺术专业的教学目标有所区别。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课程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通过教授艺术类课程,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在学前教育中迫切需要的弹唱、伴奏和幼儿歌舞创编以及儿童画、幼儿园环境布置等方面的技能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对幼儿艺术的美感感知能力。调整艺术类课程的教学目标,绝不是单纯削减艺术类课目或课时的问题,其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育智慧,研究学前师范教育中艺术教育的目标和规律,研究新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思路。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在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中尝试制定了合理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的钢琴教学成为上海市高校的精品课程,在探索让学生尽早进入伴奏、弹唱方面取得了初步经验,值得继续探索。
第三类:工具性课程,包括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行为指导、信息技术教育、学前教育课件制作、教育统计与教育评估应用、教育科研方法等。
一名称职的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会读懂孩子。要读懂孩子,就必须会观察孩子,懂得他们的言谈举止和面部表情,了解他们情绪变化中蕴含的需要。〔2〕这些应该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功,是最重要的“技能技巧”。开设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行为指导这门课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爱儿童、懂儿童、帮儿童的教师素质,从而更好地接近、了解和帮助儿童。这门课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如何制表、如何记录,也不是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变成心理医生,而是通过大量案例分析,让学生把握幼儿的行为特点和内部需要,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将观察儿童和对儿童进行行为指导列入工具性课程,是对传统幼儿园教师“技能技巧”的拓展。
第四类:实践性课程,包括专业思想教育、当地幼教改革现状和动态、见习与实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目前,国内有一些学前教育专业设在高等职业学校内。高职教育强调工学结合、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这为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与职业性的结合,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高职学校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到有条件的幼儿园及其他早教机构去顶岗。
以上四类课程构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主体部分。实际上,这个课程体系蕴含着一根“培养人―培养教师―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主线。如果以此为目标进行课程建设,相信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建设的质量,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也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大面积的课程和教材建设不是几个人、几个学校就能胜任的,或者说,大面积的课程和教材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科研项目,因此,需要通过有效途径组织专业理论工作者、高校教师、幼儿园教师、出版社编辑人员一起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构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和需要的课程体系,是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核心。这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布鲁纳说过:“一门课程对教师比对学生更有意义。如果这门课程不能改变、鼓励、困扰以及启发教师,那它对他们所教的学生将不会发生影响。供教师教学用的课程必须是第一流的。如果它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它势必凭借对教师已经产生的影响而表现出来。”〔3〕本文的构思并不是一张药方,只是呼吁同仁们一起来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需要的课程体系。这里最要提防的是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只追求经济效益、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把学前教育专业和课程建设好了,才不会错失师范教育结构调整和幼师转型提供的历史机遇。
参考文献:
〔1〕王振宇.面向21世纪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G〕//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师范司.师范教育研究项目结项报告.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师范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