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范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第1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范文

1思想先行,加大力度培育党建工作的信息化观念

将党建工作与企业信息化结合起来,就是要从过去传统的单一依靠人员的投入,转向依靠信息技术和管理创新上来,这必然会带来对党建工作者观念、认识和习惯上的冲击,从而促使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上的转变。所以一定要做到思想先行,做好自身的思想动员工作,深刻认识到将党建工作代入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准党建工作和信息化工作的“人本”实质,明确其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辩证关系,两件事可以当成一件事办。企业信息化为思想政治宣传等工作带来了手段和渠道上的便利,反之,党建工作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覆盖也可以反向推动企业职工加大对信息化平台的依赖程度,形成互相支撑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如今,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混合所有制加快发展,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角色表面上是处于尴尬阶段,实则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没有找到与新体制的最佳契合点,越是在这种时候,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必须要凝聚企业共识,统一发展转型思想,才能保证改革道路不偏不倚。

2在思想政治工作者中锻炼形成一批专业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目前,85%的企业已经设立信息化职能部门,但党群部门却鲜有设置信息化工作的专职岗位,党群工作中信息化工作多为传统工作的边角料,更多成为增加工作量的鸡肋,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助推作用。党建工作中对信息平台使用的技术含量相对其他职能部门较低,但也应当及时储备锻炼一批具有信息技术能力及背景的人才投身到党建工作中来。制定党群部门信息管理制度,加大对政工人员信息化培训力度,建立相对固定的内部学习机制,加深其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重视程度,努力使企业信息化建设深度介入党建管理工作之中。由于建筑施工行业具有其特殊性,很多职工往往在项目一线,党建工作重心下移,这就特别需要加强信息化同项目党建的融合,培养项目一线政工人员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学会运用信息思维来管理人才、使用人才,鼓励其充分应用甚至创意应用信息平台开展政工工作,使其在信息化工作中得到历练和成长,才能使党建工作在企业信息化的浪潮中不掉队、不落伍。

3加强交流,注重在党建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利用对标效应

对标管理在信息化中的应用实质上是为提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寻找、分析并研究优秀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实例的系统方法和过程,是与同行业先进信息化建设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标杆,通过改进自身管理和技术措施,达到标杆或更高水平的节能实践。目前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处于摸索阶段,仍没有深度普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施工企业已经建立了企业内部的网络平台系统,能利用信息平台进行项目管理工作,初步具备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能力,但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处理能力明显薄弱;而更多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基础信息平台搭建不健全甚至根本就没有信息平台,应用范围非常狭窄;部分建筑企业领导者对信息化建设、管理没有给予充分地重视,甚至认为企业配置了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就算完成了信息化建设,对党建工作的信息化介入更是相去甚远。所以,建筑企业更需要借鉴有限的先进案例,用典型试点带动经验推广,缩小信息化差距,积极展开党建工作信息化经验的专项交流,弥补自身不足,互相补充,在建立管理操作平台时注意建设好涉及党建信息及资源的共享平台,录入企业政工组织树,不能只重视经营信息平台而忽视党建信息平台。

4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在党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把党建工作信息化从顶层设计上就重视起来。信息化平台在建筑企业职工的日常工作中不仅仅是一个业务运作平台,还是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即是经营信息的共享平台,也是党建信息分享、思想政治交流的平台,应当充分认识并利用这一点。将信息化战略规划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依靠企业信息平台实时企业最新党建动向、基层党建经验、活动近况等,同时将党建业务流程合理化并固化于信息平台之中,实现文件、要求的审批修改和上传下达,进行无纸化办公。并鼓励政工人员通过信息平台沟通交流,利用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开放性、先进性,努力扩展信息延伸层次,扩大政工组织沟通范围。使信息化在党建工作中被充分应用起来,研究解决如何搭建应用模块方便基层录入工作信息,努力实现将党支部工作手册记录、党务会议记录、工作年度、季度计划等同步上网,使上级组织可以随时调阅,动态掌握基层工作情况,及时督导检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精细化管理。

5要从企业自身出发,探索形成务实科学的党建信息化道路

第2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范文

摘 要 供电企业一直要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随着业务的快速增长,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针对基层供电企业,如果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宣传平台、企业文化宣传信息系统,就很难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获胜。本文将针对供电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 供电企业 文化宣传 信息化建设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东西也需要宣传,不能坐等人们来闻其香,等得时间久了,只能延误时机,影响发展。在信息时代,供电企业必须学会用信息化的手段做好这项工作。作为国家电网系统的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加强对推进以“五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施,使企业文化在员工的心中落地生根,为推动供电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一、当前供电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现状

(一)基层供电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在现阶段,基层供电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是影响企业文化落地工作的首要因素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的电力企业都认为,其主要职责是对电力进行生产与输送,因此更加关注对电力生产与输送领域的运营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非常浅薄,这一问题在基层供电企业中更加突出,很多企业领导以及职工都认为只要按照国网公司的战略部署执行好就可以,但在实践中才发现文化落地工作无从下手,这使得基层供电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严重滞后,无法形成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基层团队,这对于当前我国国家电网施行“三集五大”战略的落实是一个不利的负面因素。

(二)基层供电企业人员素质不高影响文化落地

基层供电企业由于地处基层,面临的压力与困难都是非常艰巨的,其具育经营范围广、管理流程繁琐、经济效益不高以及面临的客户误解众多等问题,由于种种因素,基层供电企业的职工结构也多以技术型员工为主,主要是负责维护当地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营,而缺乏擅长于行政管理与企业文化构建的高层管理者,同时基层的技术型职工很多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只能够将日常的本职工作做好,甚至在平时的工作交流中也经常发生矛盾问题,这给供电企业的文化落地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供电企业文化与市场脱节导致缺乏竞争力

电力行业是我国的国家战略性行业,为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稳定,国家一直对电力企业实行垄断,正是由于这种垄断地位,导致我国的电力企业长期以来经济方式均是以产品为导向,而缺乏市场营销与服务品质,这种心态也使得供电企业的企业文化构建过于主观化,基本与市场脱轨这种问题在我们基层的供电企业中更加明显近几年随着我国电网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人,一些基层供电企业的服务工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对供电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一些服务措施已无法满足用电客户的现实需要。

二、供电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一)把握时代脉搏,着力整合资源

社会资源丰富,社会孕育了企业,企业发展促进着社会进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将有利于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有效促进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多元化,保持科学发展。企业要加强与各类媒体的交流和合作,通过社会舆论一方面使社会更加了解企业,另一方面也使企业不断学习到前沿的、先进的文化宣传信息化方式方法,使企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二)充分挖掘职工潜能,调动职工积极性

营造乐观向上、文明和谐的企业发展氛围。职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企业文化建设之本。将企业发展与时代进步相结合,将职工成长成才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是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以争创文明单位为契机,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扎实推进“只有企业得发展,职工才能得实惠”的指导方针,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

(三)完善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严格规范的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制度体系是保障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因此,企业应该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制度规范,从纵横两项,由技术层面到管理层面,由内到外,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制度。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与时俱进、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之路。此外,完善的制度体系还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方能显现出制度体系的效果。企业在制度规划化的同时,必须增强整个企业的执行力,严格按照规范制度不断提高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水平,做到规范管理。

三、结语

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基层供电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的重要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进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展现企业风采。

参考文献:

[1] 毛珊珊.网络信息化拓展思想文化宣传新思路[J].东方企业文化,2015.05.

第3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范文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建设 提升 企业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企业信息化的认知程度较低

目前普遍存在的状况是:一部分企业决策者的信息管理意识淡薄,对信息化重视不够。认为搞信息化投入大,见效慢,不合算;有的只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对采用信息技术带来的管理方式的变化极不适应。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在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上,企业领导者,特别是决策者的重视与否、认知程度高低是关键所在。

2.实施管理信息化工作缺乏总体规划

主要表现在:企业前期的系统咨询论证不充分,导致后期软件系统建设科类繁多、体系混乱、难以兼容,造成新的“信息孤岛”。既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也为企业内部业务管理信息化的升级换代带来困难。信息技术装备落后,社会网络化程度低,对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缺乏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技术只是提供可能,应用才会产生效果。企业信息化只有与企业的业务相结合才有实际价值。

3.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严重缺乏既熟悉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产业从业人员严重不足,人员素质远不能适应信息化的需要。企业员工文化程度的低现象,使企业人员的新知识、信息的输入、接收都存在巨大障碍,严重影响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较低,影响了管理的现代化。

4.信息流通不畅,使用率低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超区域的信息交流能力,难以超出地域限制与潜在的客户或经销商实现沟通,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交流不畅是困扰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信息不灵、情况不明仍是目前影响企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原因。

5.企业规模集中度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能力弱

我国企业结构的突出表现是独立分散,集中度低。各企业自成体系,规模经济性能差,专业水平低,缺少盈利和积累能力强的大企业,这些成为我国企业推进信息化的严重制约因素。

6.市场营销观念淡薄,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力不足

我国企业信息需求意识淡薄,普遍缺少市场信息系统这个驱动力,加上管理方式落后,从体制上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施科学管理的内在需求,这就使我国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信息手段,特别是高效利用各种信息载体攻占国际市场能力太弱,不仅在占领国际市场方面举步维艰,而且国内市场被外商挤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二、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对企业竞争力的负面影响

企业信息化的实质作用在于它将为企业建立起对外界变化多端的环境实现快速反应的机制,它的直接效果就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水平。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发展相互融合,使企业竞争战略不断创新,最终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直接制约和影响了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1.从企业基础实力来看,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抑制了企业基础实力的增强

我国信息化网络应用程度不完全,使其效益的发挥大打折扣。较低的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严重影响了决策成功率。企业信息技术装备落后,难以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程度低,抑制了企业基础实力的增强。

2.从企业产销能力来看,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产销的各个环节

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设施的大环境,企业普遍缺乏超区域信息交流能力,难以超出地域限制与潜在的客户或经销商实现沟通,严重影响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3.从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来看,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降低了资金运作水平

我国企业信息化所表现出的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不灵、情况不明的现象,势必使存货量加大,甚至造成大量产品积压。大量呆滞存货的存在使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都失去其真实含义,从而降低企业偿债能力。

4.从企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来看,企业信息化的滞后使新产品开发和扩大再生产能力都无法有效发挥

企业信息化水平低造成的市场信息不灵,则大大制约了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扩大再生产。我国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低,尤其是应用网络的比例表明信息化功能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企业信息化,而推进企业信息化必将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

1.转变观念、增强意识、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是推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得到企业领导层的重视、支持和参与,企业信息化才有可能顺利进行。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还涉及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已不是技术问题的处理,不仅仅单纯是增添设备、建设网络的问题,而是管理问题。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主要因素有三方面:一是领导、业务人员对信息化的重视;二是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三是规范的管理基础。企业管理者必须明确企业信息化的方针目标,转变观念,树立信息化意识,增强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效益挂钩,必须与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讲求实用和实效,坚持效益与务实的发展思路,通过信息化建设帮助企业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企业信息化要兼顾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扩充性。在坚持实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不断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广泛应用、提高企业的整体效能,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吸收和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成果来更新完善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保持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应着眼于建立共同的企业信息化推广网络体系,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性。因为分散的、独立的推广网络体系将不利于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3.有计划、分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的长期工作,需要保证资本运营的稳定性。要加大资金投入,把信息化资金列入到企业建设的投入计划;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所在,因企制宜地建设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必须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同步,以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相适应为依据,确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骤。

4.抓准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

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以及组织机构的合理化。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技术性的,但绝大多数是组织和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必须首先建立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程序和合理的组织机构。其次要加强管理工作,通过各种形式使企业全员接受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从而提高全员的危机意识、管理意识、信息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第三,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来,并能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尽职尽责。第四,要把企业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制定明确、量化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5.充分发挥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后发优势”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具有一个特殊的优势,即“后发优势”或称“落后的优势”。由于“后发”,我们可以不必走别人走过的弯路,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充分利用发挥先进的信息技术,发挥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借鉴发达国家长期积累下来的技术、管理方法及丰富的经验,加快发展步伐。

6.重视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4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范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前状况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国家经贸委近期的调查表明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50%以上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0%以上接人了因特网,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从总体上看,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0%基本实现信息化,中小企业中实现了信息化的比例则更低,可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平衡

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因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差异。从企业类型上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国际开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新近发展起来的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而中小企业、竞争性较差、效益较低、老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低。

(三)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

有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趋于增加。

二、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一)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信息时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非搞信息化不可。这不是企业主观上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客观互有联系和影响的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力量是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另一种力量是企业内部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动力。从企业外部看,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呈加速趋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科技竞争、营销竞争、市场和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这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从企业内部看,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都需不断调整、重组、变革,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可能性

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或者说可能性,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及其结合所起作用的结果。这种可能性表现在可能产生的经济性效应与非经济性效应上。

所谓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管理规模经济性效应。③范围经济性效应。④差异经济性效应。所谓非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促进创新。②优化决策。③树立信誉。④提高素质。

2.企业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是竞争力提高的现实保证

企业基于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种种可能性和能否或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现实,还取决于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①企业搞信息化首先要对搞信息化的预期费用同不搞信息化的机会成本、信息化可能带来的预期效益同没有进行信息化情况下的预期效益进行比较。②当企业决定对信息化进行投资时,则应根据投资的目的或动机,把握好投资的时机、方向、重点和结构。③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④企业决定搞信息化后还应对其实施条件进行系统分析。首先是需求分析,其次是对影响信息化进展的各种障碍包括数据基础、人员水平、技术条件等等因素进行分析。

   (三)企业信息化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更多地融入全球经济,走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电子商务将面对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品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各国的对话与合作。这一切都是构筑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没有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使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

1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2.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

3.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e-commence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企业信息化和e-commece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5.实施政策倾斜,如提供拨、贷款,税收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花大力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1.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参与。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

2.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包括软件、硬件、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系统维护等各方面的投资。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并使资金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企业信息化是应用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作为支撑。

第5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范文

【关键词】问题,对策,阶段,起步,融合,谈谈,信息化,建设,企业,发展

浙江省嘉兴市信息化建设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工业化建设处于转型升级浪潮之中,两化融合发展则刚刚起步,非常迫切,亟需各方力量不断努力、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步伐。

嘉兴市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近年来,嘉兴市努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重点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从政策指导到资金扶持,都做了一定的努力。但两化融合发展的进度仍很缓慢,企业信息化建设理念有待更新,政府扶持力度有待加大。

(一)嘉兴市两化融合发展的特征

1、两化融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向发展阶段过渡时期。从政府层面来看,虽然我市早在本世纪初就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但针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始于2006年,当时我市组织实施信息化试点企业认定管理工作,至今被认定和通过考核的嘉兴市信息化试点企业已有49家。今年我市又着手开展嘉兴市区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目前已有7个项目被列入2009年度嘉兴市区信息化项目计划。不论从时间进度还是工作深度来看,我市政府层面的企业信息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大力度、积极推进。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时至今日信息化企业仍寥寥无几。据一位从事管理软件行业多年的开发商透露,国内真正意义上称得上信息化的企业只占10%,而嘉兴这个比例则更低。绝大多数的企业只采用了一些信息化软件,却尚未形成符合企业发展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信息的功能。

2、两化融合发展主要出现在传统行业。首先,这与我市工业结构相一致。虽然我市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以玻纤为代表的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但是其规模仍然无法与纺织、服装、皮革、化纤等传统产业规模相提并论,传统产业在我市工业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其次,这与两化融合发展的需求动力相关。传统产业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由价值链低端到价值链中高端的蜕变。综合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与企业主动投入建设的因素,传统产业企业就成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据统计,在49家信息化试点企业中,服装、纺织、皮革制品和化纤制造四大传统产业共20家,占总数的41%。其中,服装行业8家,纺织行业6家,皮革制品行业3家,化纤制品行业3家。

3、两化融合发展集中表现在业务融合和产品融合。我市工业经济尚不发达,以零配件加工生产为主,难以在技术融合方面有所作为。又因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尚未全面普及,所以产业衍生尚未出现有效的市场需求,发展困难。而业务融合和产品融合相对发展较快,尤其产品融合,在政府投资引导和企业技术更新需求双重影响下,高端的信息化设备被应用于不少工业企业。根据对信息化试点企业的了解,产品融合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业务融合几乎成为公众普遍理解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部内容。只是这种理解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据专业人士表示,不少企业认为所谓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几套信息化软件。其实企业信息化建设涵盖广泛内容,并非是仅仅从事业务融合就能完成的,而且业务融合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简单地装上几套软件就能实现。

(二)嘉兴市两化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从政府层面来看,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方式单一。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培训宣传、示范带动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培训宣传,其具有明显的“蝴蝶效应”,可以帮助企业由被动化为主动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政府干预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市仅侧重于财政扶持,而财政资金用途广泛,信息化建设能够争取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因此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 转贴于

2、从企业层面来看,推进两化融合的形式单一。企业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本应引领各方力量积极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生产技术信息化、生产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信息化,藉此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我市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层尚未真正理解信息化的涵义,尚未真正明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专注信息化工作、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如前文所述,我市两化融合发展主要表现为产品融合和业务融合,真正的信息化企业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企业尚未树立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科学理念,制定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

3、从社会层面来看,推进两化融合的人才稀缺。据企业反映,由于我市信息化市场不成熟,很难招到真正懂得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换而言之,由于城市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企业发展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对信息化专业人才尚不具备吸引力。如果企业自己培训这些人才,则成本太高、周期太长,也不合适。因此,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短板。

综上所述,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三方动力均存在不足:政府助推方式单一导致政府引导动力不足;企业开展形式单一、成效不明显导致企业减弱对信息化的需求,工业化需求拉动力不足;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导致信息化先进技术的传播滞后,信息化技术驱动力不足。因此,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嘉兴市两化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两化融合内容与理论也会得到不断地充实和更新。通过认真回顾并总结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工作经验及存在的不足,下阶段我市应及时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尤其要注重思想指导,积极搭建信息化建设交流平台,普及基本知识,畅通沟通渠道;注重人才引进,带动技术创新,有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即,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需做好四个“注重”:

(一)注重政策引导,探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之路

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出台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的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及发展重点,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与此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各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之路,在探索中制订完善各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实施细则。

(二)注重思想指导,搭建企业信息化建设交流平台

第6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范文

当今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市场瞬息万变,企业面临众多机遇与挑战,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很多企业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引进信息技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生产经营中,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共同组成企业信息化,其目的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的效率有效提高,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度。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技术也蓬勃发展,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调动各部门之间的生产合作,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取得更高的效益。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企业信息化包括市场营销信息化,办公管理自动化、信息化,事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等内容,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管理经营方式的不同,选择自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市场营销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通讯设备为企业营销服务,市场营销信息化作为现在较为高效的营销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企业应用。企业如果想提高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的企业在当代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网络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企业信息网络系统是以企业局域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应用现代计算机科技将局域网改造成内联网和外联网,建好基础信息网络系统有利于企业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2、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有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我们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各种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现在大多数企业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信息化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自身服务质量,达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初目的。

4、对员工加强信息化水平教育,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应对员工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员工信息素质,普及员工信息知识储备等能力的培养。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我国,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着各种衔接断层问题,比如组织结构的断层、信息对接的断层和复合人才的断层等,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各方面的投入不均匀而造成内部信息分享流通不畅。

2、在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完全掌握甚至不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够或不完善,欠缺长远考虑,有些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上,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看不到长远利益,这使得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无法持续高速发展。

3、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不抓重点或脱离实际不知做什么,还有的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一些东西,对洋货迷信、系统功能求大求全,不适合本企业的实际,使所建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大相径庭,造成极大的浪费,实施后毫无成效。

三、企业信息化中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信息化应用衍生的产物,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这个系统能够利用以前的数据对未来做出预测,有利于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加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四部分:EDPS部分、分析部分、决策部分、数据库部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实质是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层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确定信息处理过程的标准化,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为主体是人,主要完成信息处理任务,数据信息成为系统运作的驱动力。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从我国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主要原因是管理企业管理人员的理念、人才、购买能力、基础条件等几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多方位的工程,而且不同企业要根据自身灵活调整,根据企业本身特点,对职工开展信息化教育,开发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集成化信息系统。主要加强以下几点:

1.增强企业决策者信息化意识,培养信息化人才。企业要了解信息化实质,并按照信息化要求对传统的模式进行调整,要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认识,首先提高企业领导的信息化意识,管理者带动员工。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将思想统一到信息化建设上来。

2.改革机构,保证资金投入。企业要想进行信息化改革,就要对机构进行改革,通过组织改革,保证信息数据等传输顺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环节。另外要保证资金投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很多领导只看到短期资金大量投入没有看到长远利益,所以中断资金投入,造成信息化建设断层,这种企业必将会被经济社会淘汰。

3.建立企业信息主管制度。信息化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来从事或分担这项工作。因此,企业应当设有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职位,把他当作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保证CIO有充分的行政权力,能负责信息技术机构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直接领导企业的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与信息化有关的部门。

五、结语

第7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化建设 油田企业

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从计算机在油田企业应用开始的。当前,在生产过程中,原始数据、第一手资料都做到了源头自动采集、现场处理、实时传输。在经营管理上,财务管理信息实现了财务报表的网上传输,基层生产单位实现了消耗材料的网上结算,信息化在计划统计、机动设备、节能改造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得到推广和应用。在办公自动化方面,二三级单位的通知收发实现了网上连通,电视会议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也得到普遍应用。可以说,油田企业信息化标准日趋规范、信息化管理组织日臻完善。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在管理运行、制度与机制建设,以及开发应用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引起企业高度重视,以从根本上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1提高对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1.1推进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油田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特别是低油价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下,油田企业要与国内外大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比高低、论伯仲,就必须实现生产经营的信息化。这是因为别人都在搞信息化,壮大自身的核心能力,而我们必须有与之竞争的平等的基础,才能有取胜的条件和把握。应当承认,目前油田企业与国外石油公司相比较,无论是在技术手段、装备水平方面,还是在人员素质方面,都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并不可怕,无非投入点资金便可解决问题。而管理上的差异是别人难以模仿和花钱买不到的,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管理中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必须掌握的,只有攀上信息建设的制高点,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商战中捕捉商机,出奇制胜。

1.2推进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油田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油田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储量、产量为主的结构调整后,已经进入一个稳定时期,用发展的眼光看,资源等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只是需要在“爬坡”的时候有一个持久的动力,这个动力就要来自管理,但是传统管理手段已不能解决“持久”的问题,而油田企业所欠的就是信息化的“东风”。当前,国家正在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中石化集团公司提出了“以信息化提升石油石化产业”,并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步骤。因此,切实推进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2明确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

2.1技术支持系统

要用信息技术解决勘探开发上寻找更多储量、生产更多油气的难点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对油田原有的勘探开发基础数据进行再分析、再综合和再挖掘,依靠信息技术提升资料解释的速度和准确度,把所取得的成果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三维可视化,全面提升勘探开发技术水平,最终实现延缓油田衰老的目标。

2.2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ERP在油田企业已全面建立,这符合油田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油田企业ERP建设,关键是要以信息为媒体,用计算机和网络把勘探、开发等各个领域及其职能集成,以达到效率最大化,以取得“1+1>2”的效果。

2.3管理决策系统。

有关资料显示,国际油公司每年约有15%-50%的勘探开发费用由于不正确的决策而被浪费。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应该是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之一。油田企业要建立储量、产量、成本、资金、人力资源等决策支持系统,做到对上述指标动态控制,适时做出适应国际石油市场变化的准确决策。例如,可以建立以国际油价为参照的油气产量确定模型,根据油价的变化,对比钻井生产成本,能够精确到钻哪些井、不钻哪些井,确保决策的高效率、高效益。

3推进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统筹规划

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做到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还要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平台、整体推进。要学习、借鉴海尔、斯达、中海油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针对油田二三级企业的实际情况,首先是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基础网络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其次,要进一步实现分专业的信息化,包括勘探、开发、投资、财务等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第三是,要加强对外研究宏观环境的影响,对内优化生产经营过程,实现各个层次和环节的信息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以勘探开发生产为主线,通过勘探开发过程信息化建设带动钻、测、录、地面等专业服务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从生产过程信息化入手逐步渗透到经营管理工作中,进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油田企业的核心科技水平与应用能力。在分步实施中,还要根据进展情况,选择适当时机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经营机制重建、流程再造,以确保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4推进油田企业信息化建

4加强企业员工的信息化培训

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对体制、机制、流程的打破,同时也是对企业员工知识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因此,信息化知识的培训要早作准备,使员工的素质提前到位。重点是对年龄比较大的同志进行培训,使其适应计算机应用。难点是工作紧张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先培训,既要培训信息化应用技能,更要培训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每个单位领导的应用程度决定了本单位的普及程度,必要时可进行强制培训。要充分利用油田企业的培训资源,同时要借助第三方培训,并要注意培养一些高层次专业人才。

在推进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成型成熟的技术,使信息化技术在应用上与国外石油公司在一个起跑线上。不论软件、硬件引进还是整体规划制定,都应借助一些咨询顾问公司,同时也不要盲目迷信品牌产品,要做到内外结合,以自我发展为主,借鉴外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建设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的信息化。同时,信息化建设投资的效益体现在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上,体现的是质量和效率。要有长远的预期,坚持稳定、持续的建设原则,协调、调动各个部门进行积极的配合,保持业务部门和技术人员的连续性,防止断层。

参考文献:

[1]彭常青.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03).

第8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环境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形成,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是,我国各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均衡,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因为自身与外界原因的影响,使其存在很多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因环境影响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为研究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有效对策提供基础。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受环境影响而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使用范围小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会计电算化以及办公自动化这两个方面。根据相关的调查,在我国各大中小企业中,虽然基本所有的企业均纷纷达到了办公自动化的水平,但是使用范围却非常小,仅仅使用在文件编辑和打印等基础工作上,但是企业的内部信息管理,比如说内部邮件、电子文件传递等业务管理系统还没有被使用。大约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已经达到部分会计电算化的水平,而全面达到电算化的企业仅仅只有8%,由此证明我国中小企业还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

2.信息化成效低

根据有关的调查发现,我国大约超过一半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效普通,三分之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非常成功,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将其效用完全发挥出来。造成该情况的原因包含多个方面,分别有:(1)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难以发挥。(2)企业缺乏资金投入,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3)大多数企业不重视开展信息化建设。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的环境原因分析

1.缺乏资金投入

我国政府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非常低,加上中小企业风险抵抗能力极其低,发展规模不大,由此造成信息化建设资金非常缺乏。另外,我国现阶段信息化软件市场上,大部分成熟的软件以高端产品为主,投入在中小企业信息管理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并且后期维修费用也不低,因此致使中小企业对其望而却步。

2.企业管理效果不佳

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依旧处于传统的管理状态中,时常会出现以下问题:职员工作效率不理想、财务管理规范性低以及管理标准化不高等,非常容易造成外国优秀管理理念以及技术被引入到企业管理过程中。另外,中小企业现存内部管理体制比较陈旧,非常容易拉低信息化建设水平。据统计,我国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构建起完整的现代管理体制,并且建设时极其容易忽略业务流程的再次建设。由此造成信息管理方法不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致使投资浪费现象的产生。

3.缺乏资金和政策扶持

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状态中,大部分信息化资金主要使用在硬件投资方面,但是相关的配套软件资金却非常有限,从而造成硬件设备效益不高。现阶段,市场上中小企业信息化出来方案成本很高,融资问题时常会出现,可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很大,尽管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乐观。

4.软件供应存在问题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管理变化快,由此对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范围产生限制作用。现阶段我国不少软件供应商给中小企业提供的软件在功能方面存在很多缺陷,软件使用在管理过程中,并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另外,外国管理软件不符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使用时难度不低且费用很高。另外,服务人员有限且流动性低,导致售后服务难以开展,因此致使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不低。

5.存在第三方咨询商现象

我国当前擅长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咨询机构很少,而主要对企业信息化工程进行监理的机构也非常少,由此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估认证由于没有形成标准以及监理制度而难以开展,项目质量难以评估[4]。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管理咨询公司只能够部分软件产品,至于软件在企业中的实施了解并不多,由此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纠纷非常多,从而难以给信息服务质量提供确切的保障。

三、优化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状态中,因此政府应该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并且积极构建一个宽松的环境,建立健全多元化配套对策。政府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充分发展其作用:(1)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同时实施试点示范政策,引进和应用成功的案例,同时在有关方面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创新,从而增强企业信息化使用效果。(2)政府应该拟定配套法律法规,确保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的优化举动可以得到法律上的支持,另外,政府需要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及工程做出合理的资金安排,并且大力扶持可以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的项目。(3)构建一个完善的服务机制,给满足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富含技术以及优势较大的中小企业应用软件开发项目提供各方面的扶持,同时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撤出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模式。

2.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地域不集中、技术低下以及缺乏资金这些问题长期存在,所以,政府应该尽可能调动一切相关社会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的作用,把软件提供商、管理咨询公司以及工程监理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集合为一体,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集合支持、服务以及保障的体系,从而可以保证中小企业获取大量先进的应用优秀软件和人才,为其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对数据环境进行构建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中,数据环境的建设属于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其基本内容所在。虽然企业信息化基础设备可以使用资金来获取,但是信息资源开发以及使用更多的金钱也不可以获取,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均能够合理地设计基础信息,做好交易数据采集以及储存工作,可是企业的管理效益并不高。对此,应该对数据环境进行构建,对交易数据进行加工、分析以及使用,同时按照数据分析信息对管理流程开展合理的调整,并且制定合理的策略,从而保证中小企业信息化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4.合理建设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在内容上主要指:对某组作业进行整合,对输入资源进行增值处理,然后提供给客户需要的资源,旨在构建科学且清晰的业务流程体系。业务流程重组属于一个缓慢优化的流程,其可以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业务流程重组进行合理的构建,从而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不仅正确且有效,为有效监控业务过程提供确切的保障。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生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以及政府应该详细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环境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环境,构建与之匹配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与机制,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策略模型,建立中长期发展实施战略,从而刺激我国中小企业健康良好发展,积极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娜.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07):112-113.

[2]吴思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环境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3(03):256-257.

[3]孙蕾.中小企业如何腾“云”驾“务”——中小企业云电子商务战略思索[J].中国商贸,2012,14(14):178-179.

[4]陆岷峰,李正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多尺度视角分析——基于创业板融资方式的探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02):259-260.

第9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范文

经过长时期深入探索和改革,我国各类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突破成就,不管是在汽车、食品、医药、建材等领域内,信息化应用模式都趋近于理性状态,同时更获得较为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快速降低库存数量、提升生产周期、扩大销售路径、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等。不过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中,仍旧遗留建设规模、层次和质量不高,发展态势不够均衡等隐患,所以针对该类建设手段进行全新思索,显得尤为必要。

1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遗留的弊端迹象研究

1.1 企业方面

首先,企业主管对于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知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支持条件不够丰厚等问题,使得该类建设事务长期遗留滞后危机,和企业可持续竞争发展诉求产生严重冲突。

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总体性有待提升。具体就是起点设置较低、建设方案实施期限过长、内部软件升级速率很慢、系统间集成兼容难度过大,如若长期放置不管,便会产生新的信息孤岛,直接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危机,令其信息化升级换代进程全面受限。

最后,专业信息化管制人才严重缺乏。实际上,我国大多数企业都面临严重的人才匮乏危机,特别是在同步掌握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操作技术规则的人才供应上,存在较大缺口,使得企业当下管制体制和运营模式,和企业信息化改建实际需求产生激烈碰撞,最终当然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

1.2 环境方面

第一,国家支持政策十分落后,无法投入充足的引导性资金。该类结果可以说和国家政府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支持性政策倾斜力度不够现象,有着直接性关联,包括技术、资金、通信设施、技能和综合素质兼备型人才供应等结构单元上,都不能提供合理的鼓励性政策手段。

第二,既有管理标准和法律规章制度存在深刻漏洞。包括相关法律标准不尽完善、信用资格认证体系紊乱、行业编码技术规范滞后等问题,经过长期交织化影响过后,使得企业无法针对内部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工作提供妥善的监管标准,致使企业和外界信息共享效率持续下降。再就是信息市场内部隐藏着无序化状态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使得企业信息化发展正常性遭受愈加深刻的质疑挑战。

2 日后强化我国企业整体信息化改革建设质量的措施内容解析

为了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改革进程,令企业能够快速步入创新型工业化路径之中,就必须结合最新信息技术逐层调试传统产业格局,使得企业今后经营和管理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顺势改善企业在市场核心中的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潜质。至于细化的改革措施将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集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加大行业突破效力

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始终是企业,因此日后在该类工程中要大力凸显企业主体地位,令相关主管工作积极性倍增,不断关注和学习最新信息化知识,为后续先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经验梳理和模式覆盖,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不过各类行业信息建设诉求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政府开展分类指导,并从中选出富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示范工程,力争在一些优势行业之中(汽车、医药等行业)处理好数字化设计、生产、装备、管理技术普及应用事务,使得企业既有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管理优势得以发挥完全,力求在信息化改革建设中寻求释放企业发展实力,突破潜力。

2.2 全方位创设妥善的环境,确保政府支持服务的人性化特征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基础还不是十分稳固,企业成熟度也在持续改进之中,面对该类状况,相关政府要不断强化有关法律、制度建设力度,至此令企业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工作得到系统化控制,进一步为日后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提供良好的适应环境。

第一,制定实施富有针对性的管理标准和法律规章制度。企业信息化建设十分注重标准、规范、系统和程序化特征,唯有如此,由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足够优秀。因此,政府需要结合各类企业实际要求,尽快构筑起健全、权威、规范化的信息技术管理标准体系,督促有关机构公布最新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标、信息资源类型划分标准、信息资源可持续化开发利用管理细则、信息市场管理条例等。

第二,修缮既有企业信息化人才团队培养供应机制。之所以存在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不足问题,主要就是相关领导对信息技术认知水平有限造成的,表现为不能明确信息化技术核心功用、无法熟练可靠地进行信息化改革建设。因此,必须在社会内部不断加强关于信息化技术和知识的推广普及力度。另外,一些企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遗留全面短缺隐患,和企业实际发展诉求产生强烈冲突迹象,无疑是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前景的主导因素,针对这部分人才进行长期培训教育,已经是势在必行。在此类背景影响下,希望有关企业主管能够尽快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建立长久化合作协议,同时选取不同类型机构作为试点,在其中布置拓展实效性较高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和企业管理主体信息知识、技能培训项目。再就是针对不同层级信息主管单位进行最新信息化操作应用理念普及,使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能够尽快被列入企业日常工作日程和考核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