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砌体结构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结构;课程模块;项目化教学;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TU;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76-04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建筑结构课程是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培养学生从事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掌握房屋结构构件的基本计算原理和初步设计方法,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结构概念及结构知识。针对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要,为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成员对建筑结构课程进行了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具体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一)总体目标(职业综合能力目标)
通过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胜任一般建筑工程的结构计算及设计能力;能运用电子计算机和结构设计软件从事较为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具备从事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
(二)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以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能力及一般结构的设计能力、较强的利用计算机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与计算能力、正确识读及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能力、正确查阅和利用设计参考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技术岗位的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2.核心能力目标
通过结构设计计算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结构严谨细密的思维方式;一丝不苟
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遵循设计规范和创新的能力,能用发展的观点来灵活运用设计规范,处理遵守与创新的矛盾;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无论工程设计还是工程施工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同一问题,往往有多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二、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一)教学改革思路
根据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和二级建造师、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等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会同企业技术人员设计教学实训项目和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1为职业综合能力形成进程示意图。
建筑结构课程由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建筑结构抗震等结构模块内容组成,讲授结构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结构设计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基本构件的受力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屋)盖,砌体结构的墙、柱及钢结构的连接,梁、柱的设计计算方法和一般结构的构造知识;同时掌握与施工和工程质量控制有关的结构基本知识;能进行一般民用房屋和单层工业厂房结构选型与结构计算,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并能绘制结构施工图。
(二)课程内容设计
将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规划为13个模块,设计70个单项训练项目,2个综合训练项目模块(含4个综合训练项目),加强工学结合教学,开设职业体验训练项目并进行考核。教学内容围绕训练项目组织,理论知识作为能力培养的补充,注重态度养成;将岗位资格考证的内容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优化教学与培训进程,增强学生上岗就业的竞争能力;学完该课程和相关课程后考取施工员岗位证书。课程整体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相对独立的综合训练内容设计如表2所示。
三、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
根据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教学实践。
(一)课程教学条件建设
1.实训场地建设
针对课程培养的岗位能力要求,校内建设制图中心、建筑设计工作室、建筑设计院和结构实验室、建筑模型制作实训室和建筑公司,打造真实的教学情景。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岗位体验,学校与企业建立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聘请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综合技能,并参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2.立体化教材建设
(1)结合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建筑结构教学经验,项目组编写模块及项目化教材《建筑结构》和配套助学教材《建筑结构学习指导与技能训练》,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使用。教材编写中突出能力训练,以能力训练为切入点,体现内容围绕训练项目组织、理论知识作为能力培养的补充的思想;突出用现行的结构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能力训练,与实际职业工作岗位接轨。
(2)开发建筑结构课程实验实训仿真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购买PKPM结构网络版设计软件进行实际工作训练。
(3)网络资源建设。搭建师生共享的网络环境,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将课程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任务以及考核资源上传,供学生随时查阅和自我检测;开通专业资料网站,教师备课时可以及时查阅,利用网络优势快捷获取有价值的学习和研究资料,提高教学水平;将现行的建筑工程相关规范上传,将其作为教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
(二)课程教学实施方法
(1)教学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将职业岗位证书考试要求与教学内容融合。
(2)探索以岗位所需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加强计算技能的训练,每一个单元的实施要采取实际案例教学,其中单项能力训练采用能力训练任务引入、操练、深化、训练巩固、总结归纳、课业布置与要求等为主要教学环节。
(3)职业体验训练采取集中讲解训练要求、下发职业体验指导书、职业体验完成后撰写职业体验报告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课程设计、结构软件应用训练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学生自已查找资料,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自主进行训练,教师跟踪指导,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和所提交的实训报告进行考核。
(5)教学实施过程充分体现能力训练、支撑知识学习、技能形成、态度养成能力整合;以每次上课两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教案编写。课程教学模式采取案例引入、任务驱动、实际项目训练、行业软件训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6)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中分析与提问的比例,增加课堂练习和课业训练;注意职业标准(涉及到的规范)的理解与运用。
(7)教学中注重现代化结构设计和施工手段的应用,多介绍当前的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
(8)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课业的设计与布置,督促学生及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强化计算机软件计算训练,严格遵守国家规范,培养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四、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效果
该课程自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课程组采用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结构分析能力,增强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实效性,有效提高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学生毕业后普遍反映适应岗位能力强,上手快;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工作作风严谨,实际分析结构安全能力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推进,课程组成员正在努力将该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一步引领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期在同类课程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参考文献:
[1]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陈翔.高职《建筑结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187.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building structure course based on module and project
XU Xiquan, SHEN Shurong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Rizhao Polytechnic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Rizhao 276826, P. R. China)
一、职业能力的科学内涵
我国在认识职业能力方面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较大,例如德国学者划分职业能力为三个部位,分别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与专业能力,前二者就是人们所说的职业关键能力,这是因为其职业可迁移性非常广泛。而我国则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一种综合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生活与生存,工作以及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不断学习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与知识。
二、建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
如今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并且越来越重视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一线专业人员,急需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对于建筑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在施工过程中其主要存在的现象有以下几点。首先,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差,不能够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其次就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低;再次,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实际工作,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第四,不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建筑工作多在户外进行,而学生在家中很少吃苦,通常不愿意下工地;最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总而言之,目前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普遍较差。
三、职业能力目标导向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针对职业能力导向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
组织与安排教学的依据就是教学计划,所以制定的教学计划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的良好整合,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基础,其课程开发思路就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在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前提下,在建筑专业中实施教学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大纲,同时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建筑专业职业能力目标导向的新课程体系包括: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建筑安全管理与工程质量实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施工组织实训;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训;建筑工程图识读实训;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2.针对职业能力导向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活动。
建筑行业中在建材选择、施工设计等方面有许多规定和标准,如果施工时没有重视这些标准,很容易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埋下安全隐患。教育人员需要以建筑行业的职业与就业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并且遵循理论实践一体化、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编写教材前,可以深入建筑单位或企业开展调查,了解工程施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专家沟通交流,共同分析总结建筑职业岗位与领域需要的素质要求、能力与知识。参考我国有关的技术标准及规范,根据岗位职业资格标准,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确保实际的教材具有实践和理论一体化的特点,有机结合实践及理论,使“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职业教育观念得到充分体现。处置之外,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还需要通过“课堂和工地一体化”与“任务驱动”等方式进行职业能力导向,并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教师要学会适应角色转变,要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与主题,通过安排学习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具体的步骤包括资讯、方案、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交替实施外业实训与内业学习,使“做、教、学”一体化的教育特点得到良好体现,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职业能力导向引导学生。
教师应当认识到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涵义和意义,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加以培养;其次,教师需要适应角色转换,在讲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组织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建议,并充当主持人;再次,教师并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第四,教师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学习形式,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元素,丰富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提高其工作能力;最后,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并且在教学中向学生反馈这种能力。建筑专业的各科课程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为确保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能力指导,学校可以挑选优秀专业教师在实训基地学习(挂职顶岗),除了进行课题研究外,还要深入实践,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参与施工管理,学习施工技术,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使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此外,学校可以制定激励制度,鼓励建筑专业教师进行有关的执业资格考试,对于持有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等证件的教师可给予额外工资或福利奖励。教师在工程监理、工程施工、工程设计等工作中深入接触企业和行业,行业背景更加丰富,提升了自身知名度,也能给学生更好的职业指导。
4.加强建设实训基地,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各个院校应当多与当地的建筑企业沟通交流,从而为学生争取校外实习的机会,使企业能够发展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在此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需遵循的原则为“共建共管共享”,并且制定合作方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确保二者之间的合作能够持续进行。校内实训工厂应包括主要的实训工种,例如抹灰工、砌筑工、模板工、混凝土工、钢筋工等。
四、结语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必要途径
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中初级建筑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建筑类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缺一不可。本人从事建筑职业教学十六年,经历了课堂理论教学的一书一笔,也经历了建筑工地的风霜雪雨,深刻体会到合格的建筑技术人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经过实践阶段才能运用自如,工作才能创新。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现状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建筑业迅速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的建筑技术人才,有许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建筑类专业,但那时教学状况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怎样?
这一阶段的教学状况可以说是封闭的、脱离实际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师备课―讲课―看作业,学生听课―做作业―考试。学校专业教师少,有的学校就没有合格的专业教师,多数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其它专业“转业”而来。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也不合理。有条件的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讲课,这些人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教学经验没有,所以他们难以将自己的知识准确传授给学生。要进行实验实训,学校又没有条件,因此他们也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加上学校投资不够,不注重实践教学,认为实验实训是工作以后的事情,使实践教学被荒弃。
那为什么说这一个阶段的教学又是脱离实际的呢?正因为以上的师资状况,教学投资观念,使得教材多年得不到更新,教材陈旧,规范过时,课堂上讲的和工程实际中用的知识差距越来越远。学非所用,也使得毕业生就业出现低谷的重要原因。
毕业生就业难了,不是没有市场需求,而是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这一方面,师资好的学校,教学观念转变快的学校保存了下来。没有转变教学观念的学校退出了。
二、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了实验实训平台
校企合作十分必要,校企合作实现双赢。理论教学需要雄厚的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不断更新实验实训设施。加上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不可重复性特点,要进行施工全过程的实验实训不可能。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资金短缺。投入实验实训的资金有限,只能购买部分必须的仪器、设施。建筑企业年复一年地进行建筑产品的生产,拥有广阔的生产场地。学校如果让学生适时介入企业生产场地,不仅可以使学校开阔视野,将课堂教学转移到生产现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素质,而且可以节约大量投资于设施的资金,企业也可以优先录用合作学校的毕业生,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利于学生就业,对学校十分有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日新月异。建筑企业人才流动性大,更新速度快,懂专业知识、懂组织管理的技能性人才市场需要很大。统计资料显示,从2003年起,职业技术院校每年培养的毕业生全部吸纳到建筑行业,只能占建筑市场年需求量的50%。虽然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但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了实验实训平台。企业需要人才,企业要发展,更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人才,人才需要教育。让企业自己培养人才,会使企业增加教育等方面的费用,而且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即使培养成功,人才也不一定留用到本企业。所以到建筑技术学校吸纳人才是条捷径,校企合作对双方有利,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企业发展,会取得双赢的效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学校自身也得到发展壮大。企业录用人才,不仅提高了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校企合作中加强实验实训有利于保持教育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校企合作,加强实验实训是培养提高技能型人才素质的关键。校企合作,搞好实验实训,理论联系实际地组织教学,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减小了理论与实际的偏差,减少或消除了学生就业过程中空谈理论、不切实际的“书呆子”,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对我校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后毕业生就业及转行状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前,(96年前)毕业生就业率不足40%,而且以后转行的达初始从业者的22%。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后(96年以后),毕业生就业率几乎是100%,而且几乎都在建筑业从业,许多学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项目经理,个别还独立经营当了老板,转行的极少。学生能在建筑企业单位留下来,一方面说明企业需要人才,另一方面说明学生掌握的技能可以发挥作用。如果用非所学,他们也很难在建筑业立足,更谈不上发展了。
校企合作,加强实验实训,有利于保持教育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以富平职中为例,在建立实验实训基地以前,教学内容多年一直陈旧,教师的知识面得不到拓宽,与实际脱节。企业要用的技术知识,教学计划中没有,也很少进行实践教学,难免造成毕业技能差,就业难,立足难的现象。在建立实验实训基地以后,每次实验实训,学生有收获,教师有收获,及时掌握企业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促进学校调整改进教学计划。例如建筑施工专业,《建筑识图与构造》课中未讲述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法,《建筑结构》课也只是提及了一部分,但不全面。与富平职中合作的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所以我们及时将《平法规则》作为补充教材进行教学,毕业生一就业,就能轻松地完成施工任务。
四、利用实验实训基地全面实施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计划
校企合作是建立实验实训基地、是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的必要途径。利用实验实训基地,通过教学点形式、全过程跟踪教学形式、自发组织形式,实施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计划。教学点形式是各校根据校本专业设置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的实验实训教学点。这些教学点应根据校本专业设置情况建立。比如以建筑施工为主的校本专业,根据开设的主干课程,与多个建筑施工企业合作,根据课程进度到适合进行教育教学的企业进行实训。与建材生产企业合作,如水泥厂,混凝土构件厂,钢构件制作安装公司等,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建筑材料及构配件的生产工艺、技术要求、产品性能等。掌握相关实验作法,懂得强制性指标的执行原因等;与质检部门合作,可以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做有关材料实验,掌握材料取样方法、试验方法、技术指标、检验方法等。与监理单位合作,可以使学生掌握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要求、工艺要求及控制质量、进度、投资的措施以及组织协调的方法。理论教学在课堂进行,讲述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注意事项等。教学往往是各科目独立地进行,缺少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了实验实训基地,理论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本学科有关的实验实训基地去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利于巩固教学效果,增强感性认识。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学校还可请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讲座,讲本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管理经验、实施各项控制(如投资,质量,进度)的措施等。根据我们的经验,每次到实验实训基地教学,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本次实训活动的讲解。企业技术人员讲解工程概况,技术组织管理措施,现场解答学生提问;指导教师讲解教学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在本工程中的应用。这样,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验实训基地工程进度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教学。全过程跟踪教学形式是教育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保持同步的实验实训形式。跟踪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实践教学方法,只是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经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在校学生。比如建筑施工专业的毕业生,当某实训基地施工的单位工程进行基础施工时,安排两到三次活动,实训基础工程的施工及组织管理方法,并参加基础工程预验收;当工程进行主体施工时,实训主体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及组织管理,掌握砌体的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及允许偏差项目检验、钢筋工程预验收等;对重出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案,锻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工程一般常见问题的能力;工程施工进行到装修部分,组织学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验收分项工程等。使学生对工程施工及验收过程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这样全过程跟踪实训,强化实践教学,使得学生毕业后经过较短时间(一般3个月到6个月)即能顶岗,进行基层管理工作,而且这些学生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吃苦精神强,有发展空间,企业乐于接受。
自发组织形式是学生自发组织,利用假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验实训。我们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下达实训任务书,学生填写实训记录,返校后召开假期实训座谈会进行总结。经调查,参加实训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5%,得到锻炼的学生占实训人数的50%以上,综合技能提高较大的学生占实训者的33%,这部分学生后来成为毕业生中的姣姣者,很快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企业骨干力量。
工程造价实习心得体会1500字【1】
经过将近两周的实习,我们共参观了六个工地和听了一个讲座,看了一个录象。从各个方面学习了好多书上没有的知识。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对建筑施工和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实践起了提示了向导的作用。现在我就对参观施工现场这部分内容作一个总结,和我对工程造价专业的一点认识。
第一天实习上午我们参观了一座十七层居民住宅楼。当我们到达集合地点时,我看到同学们头上都戴着工程帽;同时工地的生活区与施工区的门上也写着:不戴安全帽者不得进如施工现场;当然在楼结构主体外面的防护网上也写着标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当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过去由于生产企业不重视民工安全造成了很多工伤和死亡事故,这些事故给工人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和施工的安全,工地是要用砖墙围护起来的,只有建筑施工的各种车辆和内部人员才可以出入,我们实习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呢!
进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楼的结构主体,主体前面有个很大的场地,这个场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用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钢筋,没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这是因为现在已经都采用了成品混凝土来浇筑结构了。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施工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在钢筋堆放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型号的钢筋是分开放的,而且还在其前面标明钢筋的型号和进场时间等信息。
我们跟着老师上了楼,我们踏上用钢管和铁网搭接成的梯子,开始觉得很危险,四周都有伸出来的钢管或铁条。二三楼的模板和支架已经拆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大,大到使我们都觉得层高变小了。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一路上去,我们看到上面几层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除此之外,老师介绍了桩的类型、墙外的保温层、以及混凝土内各种管道的作用和每层的大体结构等。
以后的实习地点,分别是高层建筑西南花园,汾河蓄水美化工程,学校的综合楼,太原理工大学的留学生综合楼,及可口可乐生产车间。老师就是想通过不同工程不同作用下所采用的桩的具体运用而讲,比较全面。(桩的类型包括有碎石桩、粉喷桩、悬喷桩等)不光如此,通过这几天的实习,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内容包括楼的整体设计,内部硬件设施的安装,和不同材料的具体运用。学习了许多材料感性的认识,我想会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可口可乐生产车间的参观。虽然我是学工程造价的,但对轻工业的生产特别感兴趣,所以借这次机会,从他的分部我也看到了作为世界知名企业名不虚传的原因。这个从1896年注册到现在已有百年历史的企业长胜不衰,一流的生产流水线,一流的管理,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益。他们的宣传也很到位,通过对奥运会的年复一年的赞助,使可口可乐被98%的世界人民所记住。
对于工程造价,主要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本专业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新设专业。主要从培养既具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又具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学生理论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毕业后就业门路很广,能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工程预决算、工程咨询、工程监理等工作。
工程造价实习心得体会1500字【2】
建筑工程造价是建筑项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工程施工的重要成本依据,而实训则是让我们对工程造价有了广泛的兴趣,让我们对工程造价这门建筑学的必修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它让我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是我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坡道。减少自己将来踏入社会的一些盲目性,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道路中能够走的更平稳。
在这次造价实训中我主要做了看图纸、熟悉规范定额、计算工程量和做标书的实践。现在回头看,我还是做了很多工作。首先让我对计算规范、定额做了再次温故,详细的了解每一个规范的适应范围。为了能更明白的了解设计者的设计原理,我对图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争取把每处不明白的地方都弄明白。看不懂图就不能做出合理的造价,所以看图确非常重要。在实训期间,我学会了独立看图、识图。计算工程量时,分层分段、分施工顺序进行计算,既减轻了计算时的一些数据产生的压力,又加快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同样在这次工程造价实训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在计算工程量时,遇到一些细小的地方,为图省事就直接忽略了,结果出现了错误,在老师的指正下,我明白了除了规范规定的别的不管这个细节有多小都不能省略,而且还要认真的计算完成。通过实训我进一步了解了广联达软件,利用这个软件我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工程量和定额的计算。在实训中也把一些以前模糊的知识搞清楚了,如:在钢筋混凝土与混凝土中:梁,板套模板的时候如果层高超过3.6米时要另算支模超高费,按超高多少/米计算。雨蓬,楼梯模板是按其投影面积计算的。同时我也在计算中得到了一些教训:在计算中要想做万无一失那是不可能的。但我在实训中认识到在计算中,要避免重大事故出现必须在计算中认真仔细,反复核对。只有这样才能在计算中尽量避免出现错误。
俗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书本上学过的理论知识,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当自己亲自计算工程量、计算工程造价时,才会体会到难度有多大;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通过这次实训期间,我验证和巩固充实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接触课堂以外的实践知识,加深了解了对本专业的需要。培养了独立进行资料收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进行工程造价的不易,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实训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参加工作做准备。
这次的造价实训带给我不仅仅是一种实训经验,更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实训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对我来说这才是一个开始,一个我运用实践的开始,一个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开始。
工程造价实习心得体会1500字【3】
一、实习目的
一个礼拜,不长不短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但我却受益匪浅,实习过程中酸甜苦辣,点点滴滴,也让我学到了很多!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许多在课堂上不懂的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我对学习知识的灵活运用有了很大的提高,让我明白学习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这次概预算设计,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通过翻阅课本和资料让我迎刃而解,让我对在建工程和估价方面有了很深的了解,在未来的工程概预算方面有了基础,对未来我在工程概预算方面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在建工程的概念及其估价的特点:在建工程泛指处于建设过程中、尚未完工并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一般把是否进行了整体竣工验收作为界定的主要依据。作为房地产的一种类型,在建工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处于建设过程中的项目,也可以是已停工多年的烂尾楼。
学校为了使教学更好地与生产相结合,以理论联系实际,加深我们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生产实习必须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实际的锻炼。在实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检验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同时,在实际生产中学习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等方面的新知识。
实习内容
1、熟识图纸,收集资料(包括施工规范、设计文件、勘测资料和各种定额、验收规范等)。
2、在计算相应分部工程量时必须熟读定额,掌握相应定额工程量的计算内容及方法和调整系数的关系等。
3、掌握建筑面积的构成内容,准确地计算出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建筑面积。(掌握什么情况下不计建筑面积,什么情况下计建筑面积,什么情况下计一半,特别注意雨蓬、阳台、挑檐、站台、走廊、台阶、门厅、楼梯等特殊部分建筑面积计算)。
4、土石方量计算。(必须明白地坪平整、挖沟槽、挖地坑、挖土石方等挖方量区别,掌握他们对应的定额工程量和清单工程量计算方法。大型土石方工程量计算的横断面法和网格划分法的应用。填方量计算和一些特殊挖方的定额调整)
5、桩基工程量计算(包括打、压预制方桩、管桩及其接桩;打钢板桩及其安拆导向夹具;打或钻混凝土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深层搅拌桩等以及他们对应送桩、截桩等工程量计算)
5、砌筑工程量计算。(包括砖砌基础、砖砌墙、砖砌柱基和砖柱、砖砌烟囟;其他砌体所砌的墙、柱、基础等)
6、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包括现浇混凝土工程的柱、梁、板、及其他特殊部件的模板工程量计算、现浇混凝土制作量计算、现浇混凝土浇捣工程量计算;预制混凝土构件模板工程量计算、预制混凝土制作量、浇捣工程量、预制构件运输量、安装工程量计算;钢筋工程量计算(包括墙体加固筋)、及一些预埋件工程量计算等。
7、楼地面工程量计算。(包括整体楼地面、石砌块料楼地面、塑料和木质楼地面工程量计算。特别注意这三种楼地面计算范围的不同)。
8、屋面工程量计算(包括面层、基层、保温隔热层、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漠等计算)
9、装饰工程量计算(包括内、外墙、天棚、独立柱、阳台、楼梯、挑檐、雨蓬、零星工程、和各种装饰线条工程量的计算)
10、门窗工程量计算(包括木门窗、钢门窗、铝合金门窗、卷帘门、型钢门窗及其一些特种门窗的制作、安装工程量计算)
11、脚手架工程量计算(包括室外综合脚手架、里脚下手架、满堂脚下手架、满堂基础脚手架、外墙单排脚手架、独立柱、围墙、特殊雨蓬、吊装工程脚下手架、单独装饰工程脚手架、房屋加层脚手架、安全挡板、架空运输脚手架、独立筒仓脚手架、电梯井脚手架等工程量计算。)
三、实习成果与心得总结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
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一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马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迎刃而解。同时,在马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作为一个即将工作或刚迈入社会的新人,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吃苦的决心,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作为一个新人,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表现得好别人都看得到,当然表现得不好别人眼里也不会融进沙子.
2、工作中要多看,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要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3、除努力工作具有责任心外,要善于经常做工作总结.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每周做一次工作总结.主要是记录,计划,和总结错误.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
4、善于把握机会.如果上级把一件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工作范围的事情交给自己做,一定不要抱怨并努力完成,因为这也许是上级对自己的能力考验或是一次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
5、坚持学习.不要只学习和会计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内部的运作,还要靠外部的推动.要按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定办事.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当我们把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这里我把教育改成知识,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也许会被淘汰,但那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永远是我们掌握最新知识的法宝.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施工技术 教学改革
《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测量学、工程力学、建筑材料等诸多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对于帮助学生熟悉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形成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专业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现阶段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高职类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建设滞后,多数教师都未从事过建筑施工实务工作;各高职院校所采用的《建筑施工技术》教材或是沿用本科教材,或是无伤大雅的适当更改,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案例教学的失衡,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此外,理论教学内容呆板枯燥,实习实践教学环节走马观花,等等,都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如下几点构想,并进行了尝试。
1立足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搭建模块化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设置目标是定位于培养大批具备优秀实践操作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银领”。课程设计理念就必须切合3个基本点:①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教学大纲设计应切合工学结合的专业实习教学需求,在归纳行业企业发展及职业岗位所需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筛选、编制教学内容;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应以建筑分项工程施工为线索,将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分类将技术课程完整地建构于项目模块教学上;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要坚持校内实践操作教学、校外实习与案例教学相统一的办法,使学生实现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提高,更加适应于21世纪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立足于就业、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发展要求,《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开发突破了“学科完整”的教学体系束缚,将教学改革重心调整向“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构设。具体来说,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通过将依据“多项目、活模块”的学习情境及单元划分原则,整体课程被划分为5个学习领域,包括土方施工、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防水工程施工,以下就具体细分为20个学习情境。在课程内容的筛选、简化方面,以“必需”、“够用”作为基本的度量标尺,随着工作任务由简至繁、层次递进,课程重心也逐渐由理论知识性讲授内容转化为工作任务,使学习单元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更加具体化,更容易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工作技能。以“混凝土结构施工――混凝土柱、墙施工”的学习情境为例,就将该工作任务作为学习载体,继续细分为若干学习单元,如柱、墙模板设计,安、拆,质量检验等。
另外,为保证课程开发适应行业发展现状及新工艺、新标准的应用实际,在课程修订方案过程中,我们征询了相关行业技术专家的意见,力求专业教学内容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
2构建立体化知识体系,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统一
2.1课堂讲授与零距离现场教学相结合
根据教学进度,在《建筑施工技术》理论教学的间隙,教师应注意安排好现场教学计划,通过实地观察来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建筑施工现场,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同时,将理论教学与施工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
同时,鉴于建筑工程项目存在季节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影响,零距离现场教学的组织很难找到可使学生能从头至尾得到参与的工程。因此,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实训模块中,对核心职业能力的课标要求可分为三部分层次递进: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与行业管理能力。在无法联系到合适建筑场地时,就安排学生在校内的工程实训场地,通过师傅操作、学生观摩提问与教师讲解的互动流程,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到各项施工工艺的技术标准,对重点内容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作实践操作。此外,对于学习单元的工作任务,观摩前学生应填写好理论知识学习内容;操作后要加以总结归纳,使教材知识的学习由感性认知上升至理性认识,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2.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生产实习组织方式多元化
要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形成全面的感观认识,实地的观摩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保证这一主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可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习组织形式。
集中实习即组织专业学生由指导教师联系、分配至各实习工地。这里所提到的集中实习方式,包括两方面内容:对大跨度结构安装、大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等典型工程项目,应由教师作现场教学指导;请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就施工现场的工程案例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到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分散实习的做法是则是由校教务处发给实纲、联系公函,由学生自主联系接收单位,但施工企业资质、工地施工进程应由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公函才能正式批发这主要为解决集中实习的安排难度,同时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2.3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课程穿插教学
《建筑施工技术》的课程设计在很多内容上都涉及到施工环节与概预算、施工工期与成本间的关系,但课程的人为割裂,使得施工技术教学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由此,在理论教学穿插相应概预算教学内容的同时,在分散组织实习的过程中,应在实纲标注好人、材、机的消耗量计算,工期方案调整等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具体施工技术的同时,对施工组织设计形成初步的感知认识,并具备对应的经济分析能力。这对于学生就业所需面对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是相适应的。
3注重过程考核,完善学生应用能力考核标准
尽管多年来高职教育始终强调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但单一的考试形式却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就此,笔者认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强调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技能考核也应相应地提高到与期末考评相平齐的地位。在传统闭卷考试的形式之外,应当将过程考评划分为3个子项:素质考评10分,工单考评15分,实训操作考评45分,总分70分。笔试与过程考评分的比例为3:7。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地巩固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体而言,经过模块化教材的序化、整合,学生接受了理论知识学习与课程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素质结构大为完善,学以致用的满足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参与就业竞争的自信心与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建筑工程技术类课程的的教学改革中,我们仍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完善,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才能使高职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范臻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学习情境构建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思路浅析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教材开发探讨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和学生培养策略分析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研究和探索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浅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监控的薄弱点及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改革分析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析 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育人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农业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新途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一、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职业分析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要想开发满足岗位任职要求的课程,必须对工作要求和学习过程的关系进行分析,即进行所谓的“职业资格研究”。这是一个我国多数教师目前尚无足够经验的复杂研究领域。从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过程上看,三所院校在课程建设工作中都十分关注企业和岗位的需要,把职业(岗位)分析作为课程开发的起点。三所院校都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具有广泛的一致性,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施工员等。但在对施工员进行职业分析时所采取的方法差别却很大。如H学院和S学院是将“施工员职业”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分析施工员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资格要求,在这些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而N学院直接分析了“构成施工员能力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按知识与技能的特性将其分类和归并”,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这是一种对可测量的职业活动进行分析的行为主义分析方法。由于研究者只能分析可测量的操作活动,而无法深入分析行为活动中的智力因素(行为主义视野中的不可测因素),其分析结果多是一些操作活动或者无从把握的心理特征,如决策和合作等。按照现代知识理论,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那些不可测量的且难以表述的隐性知识,恰恰对高技能人才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种分析方法导致的隐性知识的缺失,有可能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2]。
(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在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工作中,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始终是大家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在示范院校建设工作中,H学院提出了以基础平台、技术平台和管理平台构成都“三平台”课程体系,强调理论课体系和实践课体系的并行,其核心词是“双体系”;N学院的课程分为“基础性学习领域”、“单项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和“综合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其核心词是“从单项到综合”;S学院课程体系分为“进行专业岗位群共同所需职业素质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阶段和分为施工员、质量员和安全员的“职业能力强化”阶段,其核心词是“施工过程系统化”。
从名称上看,三所院校的课程差别不大,课程的排序也基本一致,但是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处理方式却有很大不同。学院H强调理论与实践并行,“14门专业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内容构成了理论课程系统”,实践体系包括“14门专业课程中的实训教学内容、第二、三、四学期中的实训周教学内容以及毕业实践”。尽管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反复强调“理论与实践融合”,但同一门课程中将“基本知识”和“实训教学”分成两个体系以及为课程单独开设“实训周”的做法,事实上已经人为地将理论与实践剥离开来。在著名的《实践论》中就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3],如果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学生很难“自动地”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也是造成我国目前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原因。正缘于此,教育部教高[2006]14号文《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要求“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学院N对理论知识没有系统性和量的要求,也没有将理论知识单列为一个体系,但试图按照“从单项到综合”理念先学习一些零散不关联的单一知识和技能,然后在综合性的课程中将其“融会贯通”。事实上,这种“单项”知识点、技能点的学习方式,与认识论的“全面性”和“联系性”原则也是相违背的。对高职教育来说,它还忽视了真实工作世界中职业行动的复杂性、智力性、操作中判断力的重要性和工作经验的不可或缺性的要求。施工员是建筑企业施工一线全面的组织管理者,涉及业主、监理和施工等多方的协调,涉及人工、材料、机械的调配,其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只有在完成综合性的工作任务中才可能获得。“从单项到综合”的理念还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实施过程,如N学院《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2009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http:///eol/jpk/preface/1150/index.htm)一共划分了7个学习项目28个学习情境,如项目一“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施工”包括独立基础施工图识读、独立基础模板制作安装、独立基础钢筋的加工与绑扎、独立基础混凝土的浇筑等4个学习情境。将完整的混凝土浇筑割裂为若干关联度较低的步骤,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只需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最后肯定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它却让学生失去了对整个工作任务的整体把握,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关联能力”和发展整体性的思维,也无法提高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浇筑复杂构件时,“模板制作安装”与“混凝土的浇筑”必须相互联系地去学习。另外,这里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的问题。
学院S的课程体系框架较多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了可能。如课程《砌体结构工程施工》(2009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http:///Manage/main/main.aspx),在教学实施中,学生在各个学习情境的“资讯”环节中需完成大量与该情境有关的各种形式的题目。通过学生做题、老师辅导做题,替代传统的课堂讲授,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方式;在“计划”和“决策”阶段,引入了施工现场中工料机的配置、技术安全交底等内容;但在实施和评价阶段,却“链接”到了课程体系中没有出现的“XX施工综合训练”,这反映了学校理论课教学部门与实训管理部门在管理上的分割,造成了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的困难。该课程的介绍中提到“学习情境60%选择在校外实训基地教学”,但是在课程网页上可以看到,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参观工地实现的,并没有展示学生是如何在实施中控制质量、调整计划和评价成果的。由于工作过程中缺乏“实施”这一重要的环节,大量学习内容只有通过做习题的形式填充在“资讯”环节中,因此从整体上说,尽管课程的开发者称其为“完整的工作过程”的课程,但事实上的教学过程仍然是传统的“先讲后练”。由于学生前面进行的计划和决策没有在实施中得到检验,无法实现“反思性的调控”,而真正的学习,特别是隐性知识的获得,只能在经验性学习后,“在工作经验与理论反思间的特定关系中产生”[4],而这一环节的缺失,对职业教育的质量的影响来说,却是致命的。
(三)课程的排序
课程的排序也是当前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人们逐渐重视起课程排序与培养目标群体(这里是施工员)的职业发展历程的之间的关系,三所院校在课程体系构建中都提到了排序问题,其中S学院和H学院还详细调研了其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并分别归纳出“主办工长、安全总监、质量总监、项目经理”(S学院)和“基层施工员、技术负责人、专业工程师、项目经理”(H学院)。可以看出,尽管工作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施工员的生涯发展历程基本上反映了“从初学者到专家”的逻辑发展规律[5]。
三所院校的课程设置都面向施工员岗位,课程内容包含了一幢建筑物从开挖基槽、主体施工、屋面施工到最后竣工交验的全过程。有趣的是,尽管三所院校在前期调研和课程开发工作中都注意和强调要遵循人的职业成长规律,但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却都转而按照“施工过程的顺序”来排序,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施工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然而,一个施工员的职业成长的规律,与一幢楼房的施工过程是没有对应关系的,按照施工过程建构的课程体系,事实上很难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例如按照S学院的课程体系,处于前端的课程“任务承揽”和“图纸会审”等,通常由企业中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有经验者承担。按照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邀请施工一线实践专家列举的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完成的工作任务,在“从事初级技术管理工作阶段”所从事的工作是“施工现场旁站、巡视”、“填写施工日志”等任务,而“负责编制工程投标书”(任务承揽)、“参与图纸会审”出现在“从事高级技术管理阶段”[6]。处于入门阶段的低年级学生,在没有相应基础的情况下学习高级阶段的任务,无疑会有很多困难。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是按照从完成“了解职业轮廓”的“日常或周期性工作”到“建立学科知识与工作实践的联系”的“结果不可预见”任务,是从到核心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产品的生产流程、施工过程都没有必然的联系,与传统学科课程“三段式”的排序也恰好相反。
二、总结与反思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建设有两大问题:
(一)课程开发有新观点和理念,但缺乏科学的工具和技术手段
高质量的课程开发,不仅需要企业的参与,还需要科学的理论和合理的工具。当前职业院校在课程开发的理念、课程体系建设到课程实施中,大量的新词汇下包含的实际是多种理念的混杂,企业调研多表现在简单的走访和问卷调查,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在校老师的教学分析。如很多教师将工作任务分成一系列独立的能力点、知识点和技能点,却找不到方法,组合成“综合性”和“完整性”的工作任务,更不能与真实的工作过程建立起客观的联系。尽管一些院校拥有一批与企业联系紧密的双师型教师,其专业水准很高,对企业工作过程比较了解,但双师型教师终归不是完全的职业中人,其职业成长的历程不具备“职业实践共同体”的代表性也难以跳出老师在以往教学经验的角色,因此不能替代“实践专家”的作用。
(二)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困难更大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施工类课程开展“实施”环节的难点,在于不可能让学生在教学中真实地造一幢房子。即使有足够多的经费,也不可能在学校把一座房子盖了拆,拆了盖。这里还有一个学生培养定位的问题。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独特的劳动生产组织方式。高职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施工员。如果让学生亲自盖一幢房子,他们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体力完成本不是他们学习重点的建筑工人的任务,这无疑是本末倒置。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更需要合适的校企合作,学校不仅需要企业提供的真实项目,还需要企业提供农民工的简单劳动,这样学生才可能有技术指导、质量检测、安全管理的对象。建筑专业校企合作相比机械类专业有以下难点:建筑工地不可能搬到学校;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具有分散性和流动性,没有固定地点;建筑企业与工程项目之间的关系较为灵活多样,学校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合同,并不意味着能与这个企业的具体项目合作。然而建筑类院校普遍存在一个优势是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目前繁荣的建筑市场给老师们提供了大量在工程一线兼职的机会,这部分老师恰恰可以成为连结学校和建设项目的纽带。类似于研究生的导师制,如果一个双师型教师带若干名学生,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这样有可能走出校企合作停留在学生参观考察的现状。
工学结合课程在我国的实践还处于试验阶段,示范性院校无疑是率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社会普遍缺乏对工作过程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对于职业分析的方法也还没有完全掌握,建筑类专业在校企合作上的特殊困难,都使得建筑类专业工学结合课程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更多地将工学结合的基本理念与行业企业的特点相结合,走出一条有建筑专业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
参考文献:
[1]胡兴福.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及知识能力结构调查――以建工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8(24):42-43.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3]. 实践论(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6-287.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6.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课程改革;教学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该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小组工作法,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和合作能力,即在一种近似真实的社会职业交往中通过两个结合:一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二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意识,提倡学生注重新技术、新理念在生产与操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项目开发
根据建筑工程行业特点,各个项目取自工程实际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的建筑工程或部分项目工程。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实践,认为在设计教学项目时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首先选择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并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项目;
第二,选择能承载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的项目;
第三,结合工程实际,选择有明确活动内容和工作任务的项目;第四,结合我院院内实训条件及校外合作企业实际情况,选择能够实施的项目,避免设计理想化,实际操作无法进行的情况。
教学项目的设计应把握五个原则。
1、系统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构建在课程体系过程中,以三个层次来划分项目:
第一个层次,课程体系贯穿于项目。指从目前大量应用的建筑结构中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建筑(多层砖混结构、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为项目,贯穿于三年的教学过程中,从识图构造的掌握、结构构件力学分析、测量放线到预算、施工组织、项目承揽,每个教学过程都以该项目为载体进行。
第二个层次,是课程贯穿项目。指在讲授某门课程时,选一个项目贯穿这门课的始终。如在教授《建筑CAD》课程时,以一个完整的施工平面图为项目,从轴线、墙体、门窗、内部设置、标注、文字注释、立面图、坡面图等各项内容,都以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教师讲授完课程,学生也完成了一套完整施工平面图。
第三个层次,是学习情境贯穿项目。指每一个项目贯穿一个学习情境。如在讲授《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中,例如在砌块墙砌筑学习情境中,以带洞口的砌块隔墙为项目,将砌块主体的拉结、隔墙及材料性能,砌块墙砌筑方法及洞口的留设方法与质量验收等知识点贯穿其中,并完成检测墙体、砌块墙体的施工方案及检验验收报告单。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项目体系由这三个层次构成,课程体系贯穿项目是干,课程贯穿项目是枝,学习情境贯穿项目是叶,三者有机结合,承载着本专业教学目标所需的理论知识点、实践技能点及一些隐性知识,因此在每一个项目的选择上,要把握整体性和系统性,从实际出发去考虑问题,才能使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点全方位的不遗漏又不重复的进行讲解。
2、典型性。所有选择的项目都应来源于建筑行业、企业,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代表性。项目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对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否独立完成;是否能够举一反三,又能触类旁通,表现出对工程实际工作具有良好的适应力。
3、综合性。为更好的保障我们的培养目标,选择的每一个教学项目不仅具有真实性,还应不断的进行挖掘与拓展,并综合性地承载更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对每一个项目的学习,学生能系统的构建一定的理论体系、综合的训练所需实践技能。
4、开放性。项目任务的解决方法不是唯一的,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多角度考虑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对多层砖混结构施工方案的完成情况,可对企业进行调研,可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可参考教材,可到建筑书店参考最新资料,最后还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任务。对这一过程,锻炼并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项目教学实施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一般分为以下四个教学阶段:
第一阶段是项目任务的确定。先由教师提出任务设想(一个或多个项目),然后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最终对项目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确定。
第二阶段是制订计划。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制订项目工作计划,对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确定。
第三阶段是实施计划,也是实质性阶段。根据项目中的具体问题,确定小组中学生的具体分工及小组成员的合作形式, 对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开展工作。
第四阶段是评价和总结。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要适时地做相应的总结,项目完成后要有明确的评价方案,对学生所做的项目给予合理评价,评价方式有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做出的结果给予客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这种项目教学法,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可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三、项目教学法在本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1、分析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
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知识,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社会创业知识,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能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建筑行业手工和计算机绘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等。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从事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和其他技术工作。
2、项目教学法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1)该工作过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用于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内进行一定的容学习;(2)能将建筑工程技术某一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相结合起来;(3)能与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活动或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4)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进行组织,安排学习的范围,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5)有具体而明确的成果展示;(6)学生具有独立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7) 学生不仅注重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并运用新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8)学习结束时, 对所完成的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给予合理评价。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实施要求
(1)课程内容的分析:要求根据项目任务将原有课程内容重新进行取舍整合。
(2)教材的开发:项目课程的实施需要配套的最新教材,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进行教材开发,重点拓宽并挖掘课程内知识之间的关联、延伸和互动。
(3)教师的培训:系部经常组织专家对本专业的任课教师进行项目课程的培训,项目课程开发采取的策略是边开发边实施。
(4)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便于第一时间修正和完善项目课程体系。
四、结语
项目教学法以教学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教学过程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构建。项目教学法注重师生的双向互动,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热情参与及投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参考文献:
[1]严家宝.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J〕. 2002, (9): 20.
[2]胡志红.项目教学法在力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辽宁工学院报〔J〕. 2004, (10): 116.
建筑员工工作心得1
通过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选编》的学习,首次初步了解了建筑学专业相关法律知识,受益匪浅。其中让我体会最深刻的是懂法守法的必要性,建设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统称。它也在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它详细规定了哪些是必须所为的建设行为,哪些是禁止所为的建设行为;它保护符合法律规定的一切建设行为;它同时对那些违法建设行为作出适当的处罚。
近年来,由于市场的不规范和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建筑领域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严重危机:工程款拖欠现象十分严重,施工企业在建成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同时,往往因为建设单位拖欠奇绝工程款而深深困扰,从而给本来已经经济十分紧张的施工企业雪上加霜。最后使得民工受罪:“没有资金争着上,有点资金全面上,有了资金也不给,逼着企业先垫上”,层层经济压力最后转移到了民工身上,这是造成民工工钱被拖欠的一个重要原因。无序的挂靠,转包及承包也存在着好多不合法的现象,还有由于我国的监理制度起步比较晚,工程监理单位更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无疑都需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 纵观整部《建筑法规》,主要是围绕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为这些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全体公民切身利益。《建筑法规》的出台可以解决以上这些现象,从而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建筑员工工作心得2
20××年,在公司强有力的领导下,经过项目部各个部门同志们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以规范化的管理、明晰的工作思路、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完善体系,提高服务意识,严格过程控制,使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20××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家房价调控及欧洲经济危机影响,无不在考验着我们,同时也在磨砺着我们。20××年我们同样面临机遇和挑战。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将以更加坚韧的力量去面对。现对20××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20××年的工作思路和计划安排如下:
一、质量管理方面
根据20××年年初现状,项目部秉承公司宗旨,组织召开项目部管理人员和劳务分包单位及班组动员协调会议,针对工期紧、工序多、季节性天气变化影响大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质量控制措施,决不能因工期影响质量。质量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验收会签制度。在每个工序完成后,班组要自检,自检合格报工长检查验收,然后报由技术、监理和工程部共同验收,验收合格签署会签表,验收不合格要求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各方会签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上道工序施工完毕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前班组之间必须进行书面工序交接。这样,严格过程控制,确保了每道工序达到合格要求。
2、建立每周六质量安全大检查制度。每周六下午,召集工程部、监理、项目技术、质检、安全各个部门及各施工班组班组长参加,对整个工程正在进行的各个工序施工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检查后开会总结,对易出现质量通病制定防治措施,对存在的隐患及时纠正,避免了不合格品的产生,也提高了施工质量。
3、建立样板领路制度。对每道工序及每个施工队伍根据项目部要求做样板间,特别是装饰工程,工序多,要求比较精细,样板是非常重要的。样板间完成后,组织工程部、监理及项目部共同验收,把质量验收情况作为考核施工队技术力量的重要指标和质量控制的依据之一。
4、材料见证取样制度。每批材料进场后,项目部实验员及时组织监理共同取样,以确保材料合格。
5、树立管理人员及施工队的质量意识,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通过定期开会来宣传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观念。
6、各部门加强配合和协调,以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依照矩阵式管理体系,根据该业务分属哪个主管部门,各相关部门根据业务需要配合完成。
二、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方面
由于上半年建筑行业事故频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因此引起项目部至公司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加大了安全防护方面的物资和人力的投入,从多方面加强管理,规范现场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1、加大物资和人力方面投入,确保施工安全。对交叉作业的情况,为了避免高层坠物伤人,沿楼层高度设置两道安全防护平网,每道平网先挂一道大眼尼龙兜网,在铺一层密目安全网。制作了规范的施工电梯门、室内电梯井防护门,不但确保了施工安全,也满足了文明施工要求及再利用。同时,还购置了大量的标语牌和警示牌,在主要通道口和机械设备旁悬挂。另外,在主要出入口搭设安全通道,搭设规范、标志醒目、标语人性化,既确保了施工人员出入安全,也达到了现场文明施工要求。
2、加大检查力度,建立巡检和每周检查制度。每天对各楼号和各种设备进行检查维护,记录检查结果,对检查结果分析,重点检查出现问题频率高的部位和设备。每周六进行质量安全大检查。项目部要求每个劳务队设置专门的安全员,配合质量安全部进行安全检查,每周六下午组织劳务队、项目部、监理和工程部共同进行大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对防护不到位的队伍进行处罚,对防护及时到位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的队伍进行奖励。
3、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由于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为保证进场施工人员都能接受安全教育,项目部每月两次召开全体施工人员安全生产会,让安全防护深入人心,人人都重视安全。
4、组织观看学习安全事故案例录像,用生动的事例来教育施工人员,同时下发河南五建编制的《工地安全人员必读》一书,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用法律法规来指导安全管理工作。
5、建立三级安全教育卡,每个施工队伍人员进场,都要在质量安全部安全管理人员处登记,接受安全技术交底。
6、制订安全管理奖罚条例,让施工队伍及项目部管理人员与安全事故和违章作业奖罚挂钩,根据奖罚额度,在项目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之间按制定的比例分摊,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队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责任心。
7、安排专人对工地现场路面洒水及垃圾清理,安排专人对现场材料进行归类堆放,进场材料按项目部安排合理堆放,使整个工地现场整洁规范。河南新建苑和河南五建项目部均获得了郑州市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称号,我们将再接再厉,加大管理力度,争取达到省级安全文明工地目标。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实施,使施工现场的管理更加规范系统,更加细化,形成一个严密的安全管理网络,让安全管理成为一项人人参与人人管理的工作,确保了整个工程的施工安全,同时,改善了施工环境,达到文明施工要求。一年来,项目部圆满完成了节点施工任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与各部门各楼号管理人员的努力配合分不开。
三、工程进度方面
工程进度是工程建设的有效资源,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的生命。特别对房地产业来说,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客户,承诺就是信誉,有信誉才能有发展。工程进度是工程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工程进度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确保工程快速有序完成。
下半年项目部及时人员调整,明确分工又加强协调与配合。
全球范围内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着房地产业的发展,经济紧缩,考验着公司对于业主的承诺能否兑现,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压力。
为了能够本工程能够按计划、快速有效完成施工任务,项目部采取了多项措施:
第一,根据甲方工程部要求,项目部编制了总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和周报计划,每周四召开监理例会,总结上周完成情况及下周计划安排,查找未完成原因,查漏补缺,完善管理上的不足,使管理步入有序轨道。
第二,不同工种交叉作业,不同工序合理搭接。为保证工程有序开展,加快施工进度,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合理安排工序。例如,主体施工中,及时插入砌体、粉刷、室内地坪作业、卫生间防水、仿石砖、花岗岩等精装修工程和安装工程等工序。上步工序提供施工条件可以及时插入下道工序。有效合理的流水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
第三,确保劳务队施工人数。上半年由于春节、“三夏”夏收等原因,施工人员未能及时到位,人员流动也比较大,一定程度影响了施工进度。为保证足够的施工人数,项目部召开劳务队会议,对各劳务队定人数、定岗位,确保施工不间断。9月份以后,由于劳动力较为缺乏,督促各劳务队增加施工班组,加快进度。
第四,制定工期节点奖,完成节点工期予以奖励,未完成给予处罚。在主体施工阶段,工程部和项目部均制定了工期节点奖,对完成节点的项目部和劳务队给予奖励,未完成的楼号的管理人员和劳务队给予了处罚。不仅提高了管理人员和劳务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加快了施工进度。
第五,以技术保障工期。本工程设计变更多,图纸多有不符,高层群体工程施工难度比较大,通过加强技术确认,积极研究工序或工种特点,制定有效合理的技术措施,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第六,加班加点抢工期。各级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积极研究工序特点,制定或,互相配合,利用夜间施工环境比较安静、其他工种夜间停工的有利时段,合理调配班组,亲守现场指导,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其他班组提供了工作面,加快了施工进度。
从整个20××年施工过程来看,上半年的工作部署和工序安排是合理有效的,工作能够有序快速开展,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建筑员工工作心得3
5月11日下午2点,温州大学测绘协会部分会员在协会会长杜钦钦的带领下参观了现正在建设的.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和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建筑工地。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和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南校区新教学楼由浙江中宇建设集团施工建造。目前为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地下室部分工程已经结束,正在施工首层,而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现正在布置地下基础的防水措施。此次参观由协会会长亲自带队,在出发前,会长重新特别强调了安全问题,让参加参观的会员吗都带好安全帽再进入工地。
进人工地后,在建筑工地施工员的引导下,参观小组同施工员一起走向了正在施工建造的工地。边走边讲,施工员一面向组员们介绍施工状况,一面随时回答组员们提出的问题。走走停停,一组人的足迹踏遍了建筑工地的每个角落。
这次的参观活动是测绘协会为了让会员亲身体验建筑工地的特殊氛围,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的最前线而组织的一次现场活动。此次参观,让参加的会员们感受到了建筑工地的工作环境,了解了建筑工地的一些基本情况。这些活动成果让会员们受益匪浅。
建筑认识实习心得体会3 20xx年12月的建筑认识实训开始了,对于我当初选择土木工程这样的专业,说真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土木工程。现在我对土木工程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了,我想任何事的认识都是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我会坚持下去的,我会把我的专业知识学扎实的。
12月的第一周我们全专业的同学在徐州的各大建筑工地认识实习,我想这次认识实习应该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啊!我得抓住!
什么是剪力墙,什么是基坑,什么是框架结构等等都是我们在工地上能亲眼目睹的,这样我们的认识会更深刻的。
通过这次实际的工地实习,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具体环节,实习而且也巩固了我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被运用,但一些知识则不能掌握,也不便于记忆,更谈不上掌握运用了,因此,老师所传授的内容虽然多、广、博,但是我们学习到的只是其一部分,或者是一些皮毛的东西,要想真真正正的掌握所有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参观,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这次实习就达到了目的,我们不仅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也巩固了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前对一些施工技术要点,只是粗略地知道其施工要点,而其具体的施工环节,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何,却是知之甚少,但现在实习结束了,对我们这段时间所看到的那些施工技术,它们的具体环节及详细步骤,我们应该可以掌握了,这样就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增强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增强了自己对专业的热情,让自己更有兴趣将来能在建筑行业开创天地。以前听到就业不乐观时候就很茫然,学了三年的建筑却找不到好的工作,以致对自己的专业丧失了热情,没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专业知识。
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才觉得原来建筑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如果将来能在这个行业工作,对自己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为了以后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现在就必须踏踏实实的学好每一门功课。因此给了自己压力,让自己不再觉得无事可作,让自己安心去学习,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强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涉及人非常多的行业,你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对一个这样复杂的交际圈,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多西,去除自身的一些不好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接触对象,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实习结束了,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体会到更多的东西,也相信自己在下一次实习中将会更好。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