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础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基础化学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化学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础化学教学论文

第1篇:基础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 《计算机基础》教学 问题 对策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校为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且范围很广的课程。计算机是科技时代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把此门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专业课的前沿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应该对该课程的特点做详细研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掌握该门课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 教学现状及问题

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说,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材内容脱离实际

计算机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更新速度快,内容繁多,但涉及操作性、实践性的内容较少。并且随着社会发展以及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软硬件基础知识及高新技术等相继出现。这些都需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相应地对教材作修订,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计算机方面的前沿信息。

(二)教学模式有待提高

很多职业院校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模式都是照本宣科,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还停滞在基础课本的教授上。目前大多数院校仍以板书教学为主。很多教师在教学进度计划上没有考虑到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授课方式仍停留在理论为先的阶段,上机练习时间较少。传统的板书教学无法弥补这方面的缺憾,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不利于学生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

本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多,涉及面广泛,教师讲授时如果不细化知识点,不与实践结合,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枯燥。感受不到课堂内容的新颖,必然降低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的主动性。

二、教学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把计算机文化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教授,让学生通过对课本基础性的学习来解决专业中所遇到问题。把教学理论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们就会有很大的兴趣。同时,对计算机掌握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开布置上机作业,学生各自从自身的起点做起,既不会让学生觉得该门课程太简单是多余的,也不会让学生觉得太难而厌学。总之,教师应该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内容的新颖,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的主动性。另外,我们不能忽视首堂课的重要性,要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对该门课程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鼓励和增加学生们学好该课的信心。

(二)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过程中除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做不到这些的,因此,采用新的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所谓启发式互动教学,即在教学的主体学生与作为主导的教师之间建立一种互动关系,其主要目的是使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而产生思维上的共鸣。同时,教师也要时刻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反应,揣摩学生的思路和疑问,实时改变教学方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启发式互动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教师要精心备课,做好课堂设计,合理地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启发性地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共同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熟悉心理学,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最后,要注重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但不能拘泥于形式,达到真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利用

提高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应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主要包括:第一,应用多媒体能使教学信息更丰富、清晰,一些复杂的图表可以通过多媒体一目了然。而且还可以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图片等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二,多媒体可以利用视频或者动画来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学生也更易理解和掌握。这对计算机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多媒体能循环播放,便于学生温故。比如实际上机操作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形式一步步演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到屏幕上字形、颜色、图表以及设计的变化时,就会产生一种印象,自己上机时就能有针对性,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从学的过程中获取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就《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点而言,在教学中应做到多媒体教学应与板书相结合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

三、结论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基础知识教学,也是技能的教学。教学任务重,更新速度过快。教师应该关注计算机的发展信息,掌握前沿信息,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而且教学内容的选取也要跟其它课程相互贯通、相互渗透。这些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新的形势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新时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榕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探讨.2008

第2篇:基础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每次实验都是一座美丽的山峰,实验生动的再现了物质的性质,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阶梯,使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攀登,在分析、猜想、假设、讨论和设计方案中,体验思考探究所带来的乐趣,不断完善和修复自己的思维,以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时,在给学生演示硫酸铜的实验时,加的水过多或过少都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演示过多或多少水给实验带来的现象,组织学生建立小组讨论,对实验进行改进.经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在学生的层层的剖析下,逐渐的掌握了实验的要领:为了得到硫酸铜晶体,加入的水量要适中、要均匀.结合学生的讨论,学生对实验进行了改进,选择了一支干燥的Y形试管,在两侧分别装入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晶体和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对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晶体进行加热,就会分解得到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在水蒸气会在另一端冷却与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化合为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晶体,这样的反复实验、反复加热,使得实验的现象非常的明了,通过对实验原理的分析,学生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充分尝试到了创新带来的喜悦,使的学生收到了莫大的鼓舞,极大地高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学生探究的新思路、新方法,实现了对自身能力的提高.

二、合作互助,利用操作体验形成

合作是学生思维的交汇,促进学生思考的全面性、严密性,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修复和完善.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反思,努力的将自己最全面的思维展示出来,促进了学生对自身的努力.学生思维的不断碰撞,彻底暴露了思维上的遗漏,实现了对操作的修改、突破和创新.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就可以从原理指导,使学生了解制取氧气的三种不同的制法,从中选择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来制取氧气.教师对本班的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相互帮助,合作完成实验,亲自体验氧气的生成、收集和检验,通过学生的合作操作,学生之间就会相互的观察,指出相互之间的操作不同,讨论哪一种操作更为科学、更为严密,从而使课本的理论更具有说服力.有个学生认为在操作的过程中,没有必要非要在导管口塞上一团棉花,结合学生的这个想法,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分组操作,一组使用棉花、一组不使用棉花,其它的条件均相同,对比生成氧气的速率.在这两组实验的对比中,学生明显的看到没有加棉花的实验出现了堵塞现象,产生气泡的速率减慢.这样的实验有效验证了实验当中的小技巧,给理论的学习提供了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使得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再完全的依赖于课本,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三、强化迁移,利用延伸提高应用

初中化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和逻辑性,往往一种方法能够解决多种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使学生从课本顺利地走向生活、走向应用,领会探究物质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在学生对金属的性质有了一定的学习和认识后,教师就可以采用延伸性的问题以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镁、铜、锌的活泼性,一时间学生纷纷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建立了各种各样的验证方法:利用金属与酸的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利用金属与其盐溶液之间的置换来判断金属性;利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等等还有很多,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写在板书上,让学生讨论各种方法的可行性、具体的操作措施,哪一个更为简单、可行、高效?学生纷纷的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评价别人的观点,相互之间进行不断地完善、改进,最终设计了科学严谨的实验方案.通过延伸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调动,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了解了再比较中酸不能用硝酸、钾钙钠的盐溶液不能相互置换,从根本上理解了金属的通性和特性.通过这样的延伸实验探究,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和归纳总结,掌握了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

四、总结

第3篇:基础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238-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了,特别是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和操作已经是一种必备的能力了,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也就成为每个在校的学子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之一,但是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出现一些问题,使这门课程的教学没有得到完善。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在校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有差异

为了了解大一新生入学前计算机掌握水平,以便做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针对我所代课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本问卷共有4页、31个客观题、5个主观题。两个班级的人数为116人也就是说我的样本容量为116,实发116份收回116份,回收率为100%。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的收集与归类,发现一些问题:

1、通过分类发现城市、城镇、农村不同地区的学生最早接触计算机的阶段不同,在此数据当中城市人数为16人、城镇人数为32人、农村人数为68人。结果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学生在小学以前没人接触过计算机而大部分都在初中阶段;城镇学生有人在小学之前就接触过计算机并且在小学阶段接触过计算机人数比率和初中差不多;从这两幅图可以看出农村学生没有城镇学生接触计算机早。从第三幅图可以看出城市学生大部分都在小学就接触电脑,并且小学之前接触计算机的比率要比城镇大,而农村和城镇的学生有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才接触过。

2、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一新生在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着差距,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和学校、家庭、社会有关系,有的同学小学就开始学计算机而有的同学高中才学,由于接触计算机时间的早与晚都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息息相关;除此之外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还和他们的家庭背景、学习背景、社会背景有关以及和自己本身的兴趣、动手能力、学习风格有关,所以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由于生源所在地、学校、家庭背景的不同,导致大一新生在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时无论在计算机知识还是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问卷数据表明,学生在计算机起点水平、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学习态度、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基于学生的差异水平来进行课程的设计。

(二)学生对基础课程不重视,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由于当前电脑的普及程度比较高,使学生在中学或者小学都多少接触过这方面的学习,虽然不系统但是都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和原理。这就导致了在学生的意识当中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些基本东西,认为这门课程已经没必要在学了,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所以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就不好好听课,认为可学可不学,以至于最后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三)对学生管理程度不够,硬件设施跟不上

由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布置的操做训练完成的质量不尽人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老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想尽办法激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要如何做好学生的管理和监督,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外,随着各个高校规模的扩大和招生力度的加大,原来的教学设备就显得相对不足,这也是影响教学方面的一个原因。

二、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一)因材施教分组学习

由于学生前期的计算机水平不一样,采取统一的教课方式效果不明显。因此,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法”来因材施教。但是这种方法要求在老师讲课以前,采用测试,调查,问话等方法来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把学生分成“计算机基础水平优秀组,计算机基础水平一般组和计算机基础水平入门组”三个小组来对待。

在讲课的时候,不同组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对计算机基础水平优秀的学生设置一些高级的练习内容。对计算机基础水平一般的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内容一步一步的教使其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求精。对计算机水平入门阶段的学生,教一些初级知识使其操作水平更加熟练,让他努力练习赶上一般学员。这样的话就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利用“责任分工,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分工,协作学习”顾名思义是把学生分成小的团队,让他们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相互协作,但是在协作的同时划分清明确的责任。

在这种学习方法中有四点要素是必须把握的:一是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二是在共同目标的情况下相互帮助;三是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让小组共同把关,以及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四是相互信任自己的组员,做到有问题是相互及时沟通。

“责任分工,协作学习”还要求学生会倾听、会质疑、会组织。会倾听既是努力倾听别人的发言重点,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以便最后对小组成员的发言作出正确的评价;会质疑是指,在别人发言时有听不懂或者需要对方解释的问题,在对方发言后马上提出并解决。会组织是指,在每个小组都要轮流担任小组学习的主持和组织者,认真听取组员的意见最后正确的进行总结发言。这样的话,学生不但在相互交流中可以学到真正的知识,还可以产生新的想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并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共享知识等。

(三)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以此提高学习质量

为了全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针对“责任分工,协作学习”可以采取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两种方式。

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在自我认识和自己反思上养成良好习惯。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感受自己。从参与情况、交流合作、学习动机等方面对自己做出正确评价。

学生认识和了解同伴的过程可以采取“互评”形式。在相互评价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沟通和交流协作能力。学会客观公平的对自己的伙伴进行评价。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互相学习和帮助的良好氛围。

(四)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软件知识和版本使教学跟的上社会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理论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计算机行业的故事,甚至某一名称来历的掌故等,都能达到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如讲授Microsoft与IBM名词的时候,可讲授比尔盖茨的创业历程,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毕业后利用所学知识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而硬件、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是更新较快,尤其涉及硬件和网络运用时,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运用的需要,及时为学生补充最新的知识和一些使用技巧。

总之,计算机文化基础虽然是一门计算机的入门基础课,但要教好这么课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把握教学技巧。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有一个最扎实的计算机基本功。

参考文献:

[1]马晓丹,关海鸥.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09(3):95.

第4篇:基础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教师给学生进行口语辅导过程中,会发现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学生对文章进行读和背时,有很多错误出现。例如:学生的语音语调比较奇怪、单词发音不准,学生不会连读和断句等等。学生比较紧张,导致在读的过程中语速比较快,学生声音比较小,有颤音出现,学生读文章不够连贯,还出现语法错误、人称混乱等等问题。学生在上机考试时,难免会出现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避免有口误错误出现。

二、学生口语辅导策略

(一)要熟悉评分、明确重点知识

在口语考试过程中,电脑一般会综合四个方面因素给学生口语进行打分,这四个因素分别是准确性、完整性、韵律性以及流利性。在这四个因素中,完整性所占的比例是70%,准确率是20%,剩下的是5%。进行单词评估时,如果学生在单词重音、辅音以及元音都准确无误时,可以拿到比较高的分数。口语不太流利,主要是学生在词汇、短语停顿时,只注意到句子中的实词和虚词,没有注意到首词。因此,不能准确地进行停顿。一般而言,停顿主要有连词后停顿、代词停顿以及副词停顿等等。因此教师要在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流利性上下工夫。

(二)全面普查,分层要求

在学习初期,教师要对学生的口语部分进行全面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教师会有所发现,一些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他们自我感觉比较良好。在朗读短文以及话题时,一般都是课堂中临时进行,很多学生都缺乏流利性以及准确性,韵律性就很难达到了。这个时候,学生要使用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自我监控。想要实现监控应该满足两个前提:一、学生要重视语言的准确性,有避免语言错误出现的强烈欲望。二、学生要了解相关的语言规则。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给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教师明确提出教学要求。借助要求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自我的监控,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教师才会有更多时间去关注口语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从而推动班级教学水平提高。

(三)创设情境,加强训练

从口语考试题型中看出,很多都是情景问答类型的。教师对学生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针对性,这才可以弥补应试不足问题出现。深入研究发现,学生缺乏的不是材料的准备,而是在面对情境时,不能准确地做出回答。学生在进行回答时,不论是选择了完整回答还是简略回答,一般都会使用到语块。语块之所以会被大量使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基于它的省力原则。使用语块可以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的流畅性,如果只是简单的依靠语法规则是远远不够的,这还注重对语块的学习和使用。在情境问题中,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的使用灵活性。学生平时学习到的语块可以简单的被使用,而且还能够保障流畅性和准确性。语块的使用不仅是使用于简略的回答,完整回答也是需要的。举个例子,进行动作陈述时,在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李华看了场电影,名字是《音乐之声》。他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看。第一,When andwhere did LiHua see the film The Sound of Music第二,What did he think of it?学生在进行问题回答时,需要明确这两个过去式的问题使用的句式,第一问题可以回答为He saw it at the Red StarCinema last Sunday,对第二个问题回答时,只能回答“He thought itwas wonderfu1不能简短的回答成wonderfu1。

(四)当堂抽查,现场指导

进入了总复习阶段,一般学习时间都比较紧张,学习任务也比较繁重。但是教师不能忽略了当堂抽查,现场指导教学环节。上课时,教师可以随机抽查三位学生,要求学生朗读某一个短文,学生的语音语调要正确,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连读、停顿、注意爆破音等等。节奏要紧凑、语速要自然流利。最好全班要进行情境问题训练,要求全班同学在认真的听,教师随机叫一位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速度,看学生表达准确性。学生可以针对话题进行简述。进行朗读短文教学时,学生对文章背诵连贯性、完整性以及流利性都需要进行观察把握,从细节中查看变化。

三、使用图式理论方法推动阅读水平提高

阅读前要求学生要有充分的准备,要能够实现从上到下的内容图式激活。所谓激活就是对学生闹钟所学知识及结构的刺激。在实际阅读之前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插图或者关键词来进行预测。学生应该高度重视这些关键词,要仔细研读掌握这些关键词并结合这些关键词来探讨文章的主题。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要进行深入理解,通过深化理解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要求学生建立起相应的语篇图式。通过建立图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迅速地掌握教材脉络,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应该把新知识融入到学生原有的图式结构中,最终产生新的图式。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讨论范围,要允许学生进行争论,通过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讨论过程中要逐步扩充和应用新的图式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图式知识,在阅读完成后还可以进行图式复述以及图式协作。

结束语

第5篇:基础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教学;发展动态;问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压力的增强,人才的培养被提到了一个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人才的培养上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教学,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又是教学中必须要注重的一环。下面我将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为例进行探究。

一、高效教学的发展动态

(一)要进行高效教学,首先要使教学有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有没有效果,对学生有没有帮助,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去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以往的教学忽视了这一根本点,只一味地追求升学率等表面成就,以致使教学活动僵化,出现了很多问题。

(二)国外高效教学的发展。国外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高效性问题的研究,二十世纪六、七年代开始研究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高效性的关系,并提出了三方面的看法:一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国外的研究表明,高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前提。其中布鲁纳教授强调应该广泛应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二是关注师生关系。教学分为“教”与“学”,这是告诉我们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好坏不再只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被认为取决于师生双方,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高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就是彼此之间的交往与沟通,这种交往永远是教学的核心。三是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而言,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难以真正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高效性的,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当然,对于学生,也要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科学利用时间,要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三)国内高效教学的发展。当前,我国主要在研究“实施如何精”,教育工作者们也逐渐认识到进行高效教学的必要性,近些年来提出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我国在高效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随着对化学教学要求的提高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的高低,现在的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对于化学方面的涉猎明显不足,其掌握的知识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相对落后,对于初中化学内容的理解过于肤浅,甚至有部分老师采用边自学边教学的方式,对快速有效的教学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师资力量不足。研究发现,目前很多初中化学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农村初中,一名教师担任多个年级化学课和一名教师担任多个班级化学课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部分学校由于缺乏专业型的化学教师竟然随便地委派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任教,对实现良好的教学产生了很差的影响。化学教学的工作量很大,专业知识的要求很严格,要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改变这一现象。

(三)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主观作用,然而研究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不足。化学是一门知识点非常丰富的学科,彼此之间的衔接多样,需要学生全心地投入,很多知识比如分子公式、元素组成等比较难以记忆,因此造成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较低,甚至有许多中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了抵触情绪,越来越不想学习化学,恶性循环,最终放弃了化学,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三、高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城乡交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首先要提高化学教师数量,解决化学教师数量缺乏的问题,减少教师的工作量,降低教师的疲劳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安全度。

(二)改革实验教学。一是让学生走进实验。实验就要有人的参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得到直接接触化学实验的机会,不能因为怕出事故就束手束脚,锻炼出真知。二是敢于创新,实现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都是严格按照教材要求,缺乏灵活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比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就可以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又便于控制反应速度,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三是加强实验室建设。以往的好多实验事故都是因为实验室的相关设施不够完善造成的,如,防火措施不全、通风窗随意打开等。可见,为学生提供安全、良好的实验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制定明细的教学计划,改变教学评价模式。初中化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技能,作为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明细的教学计划,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及时注意学生对教学特别是重点知识的反馈。原有的靠成绩来评价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初中化学教学了,如果想要提高教学水平,就必须重新制定一个符合时展的教学评价模式。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方式、能力以及最后的效果。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更好的提升。

总之,要达到高效的教学还需要做出很多的工作,我们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要多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从对比中发现问题,虚心进行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成为高效教学探究的先行者,须知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文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26):157-158.

[2]张志超。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5):123-124.

第6篇:基础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一、前言

多年以来我国在实际的日语教学中,严重忽略了文化引入的问题,基本上都只是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国内与日本的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学生更加的了解日本文化,这样才能尽快的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文化引入在日语教学中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时教师需要调整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思路,在高级阶段的学习中适当的引入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这是当前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中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基础日语课程的主要特性

在基础日语课程的学习中,一方面涉及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最基本的知识,另一方面还涉及听、读以及译等语言运用的技能,这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学习。一般来说在大学本科课程的设计中,一、二年级的课程主要是学习基础日语知识,而三、四年级的课程主要是学习高级日语,这个阶段的课文选材具有很高的格调,文章表现力比初级以及中级阶段强,内容非常的丰富,题材的选择也非常广泛。课文中不仅有随笔以及小说等,而且还涵盖评论以及古代诗歌等,之所以选择了这么多类型的作品,主要是希望学生在学习不同类型的文章中,能够学会运用更多的日语表达方式,熟练的掌握各种类型的语言使用方法,此外还希望学生在学习具有不同深度的文学以及思想性文章后,能够更加熟练的使用日语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写作,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高级阶段的课程学习中,基础日语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时不需要再继续学习词汇以及语法等基础知识,而是学习更加复杂的语言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要求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因此在对日语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深入的了解日本文化,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文化引入的意义及原则

(一)文化引入在高级阶段教学中的意义

对于文化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统计相关资料后发现广义上的文化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一个是物质财富,另外一个是精神财富。而狭义上的文化所指的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是指精神财富。从以上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文化不仅凝结在物质之中,而且还涵盖物质之外,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承至今的宗教、信仰以及学术思想等都可称为文化。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离不开文化,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语言通常都是在当时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而文化则需要经由语言才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一般来说在日语的学习中,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机械的学习词语以及语法等相关的内容,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教师能够在日语的学习中适当的将文化引入课程中,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与本国不同的文化知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能够带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日语,使学生能够在语言的学习中更加了解日本文化,这样学生就会对基础日语课程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从另一方面来看在理解日本文化的情况下,可以更容易学会日语,因为了解日本文化后能够深入的体会语言现象,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基础日语课程中学到夏目漱石某篇小说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想学生介绍文章的作家以及流派,并向学生介绍文章当时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风格等,然后再向学生分析、讲解课文,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体会不同表达中词语的运用方法,深入的分析为什么文章此处需要用到这样的表达方式,感受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这样学生就能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使用日语思考不同的语言现象,从而熟练掌握纯正的日语。

(二)文化导入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将文化引入基础日语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的四个基本原则:首先是围绕文本展开。在文化导入过程中,引入的文化内容不能脱离课文。其次是准确把握好文化导入的“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日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引入适量的文化内容。然后是文化的导入的内容应当保证客观、真实。教师在高级阶段的教学中不能将带有个人色彩的文化内容随意的插入课程中,一定要引入真实、客观的文化内容。最后是尊重文化的差异。教师应当教导学生以开放、宽容的思想看待不同的文化。

四、将文化引入日语教学中的策略

(一)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基础日语课程变得更加的有趣,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以外的时间不断地积累与学习,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文学主要来自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这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学习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习的时候,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日本文化。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日本文学作品或文学评论,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不断的积累与学习,网络资源比较方便获取,而且内容也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关注有关日本的杂志以及新闻等相关的信息,逐步拓展眼界,了解更多的日本文化知识。

(二)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在课程学习中给学生播放有关日本文化的图片、视频信息等,这样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容易激发学生对基础日语课程的兴趣。当然在使用新型教学手段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传统的讲解法,教师应当在课前做好课件,筛选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资料,理清教学的思路。

(三)文化导入与引领学生思考并重

教师在课程中引入日本文化内容的时候,应当适当提出相关的课题,给予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对中日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要求学生自己去查找信息,并进行分析总结,此时教师只要点拨到即可,这样学生才具有神秘感,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寻找资料,思考中日文化的差异。

(四)在课余时间举办文化类活动

教师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举办文化类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日语文化知识,在主动学习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日本文化知识,了解中日文化存在差异。在举办文化类活动的时候,可以采用日语表演或者演讲比赛的形式,当然还可以采用日语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乐趣,在活动中学习,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化知识的印象,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7篇:基础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文化 基础课程 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日益发展和计算机知识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社会需要大量既熟悉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基础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难点。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高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在中学就已学过计算机相关课程或在家里就拥有电脑,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悉;有些学生对计算机不感兴趣,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较低,甚至有些同学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这些都造成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一节课讲的内容太多,接受不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又因为觉得内容简单,心不在焉。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使得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尺度。因此,可在开学初举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免修考试,让计算机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免修基础学习,选修其他应用性更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如Photoshop、VB、FoxPro等,而没有通过考试的同学,继续进行基础学习,这也使得同一个班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较平均,较容易把握教学尺度。

另外,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觉得这门课的实用性不大。而且课堂上对知识点的一步步讲解,也使学生觉得计算机知识太繁琐、枯燥、无聊,产生厌学情绪。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应该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突出这门课的实用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以典型案例划分教学内容,以案例引导课堂教学,以案例引导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以实际案例为剖析对象。教师指导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寻求实现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1.案例教学法从来自社会实践的案例中的问题出发,能够促使学生更懂得尊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强调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打破了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设计恰当而丰富的教学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案例教学法应该说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其可贵之处在于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验证、发展和深入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计算机文化基础”案例化教学实施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有助于培养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以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知识点为例,说明具体案例设计的内容。

(一)word案例:个人简历的制作。

个人简历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简介,是评价和认定学生的主要材料,在很多的场合需要使用,例如学校里社团的招新、学生会干部招募、甚至在以后的求职过程中。本案例制作的个人简历首先有一个封面,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专业、学校、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使用艺术字、图片、文本框、水印等技术进行制作。简历正文以项目符号进行分类划分,介绍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主干课程、爱好与特长、自我评价等。通过此简历的设计,把word文档中字体、段落的设置,项目标号、文本框、艺术字、图片的插入,背景、页面的设置、页面边框的添加、分栏等知识点融会其中,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非常实用,学得更加主动和用心。

(二)word案例:策划书的制作。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经常需要使用word制作长文档,如社团活动的策划书、论文等。这个案例以一个社团活动策划书作为素材,其中的活动安排以表格形式记录,让学生掌握表格的插入和设置,然后通过对整个文档进行格式设置,让学生学习排版的一般技巧,学会设置标题样式、段落的大纲级别,熟悉分隔符、页眉页脚的插入和设置,会使用文档结构图进行查看、创建目录等。

(三)Excel案例:学生成绩分析。

在日常的使用中,同学们会经常使用Excel表格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因此设置一个学生成绩分析的案例,让学生熟练掌握Excel的相关操作。首先通过简单的格式设置,了解Excel中字体格式、单元格数字类型、边框、对齐方式、行距、列宽等的设置,然后进行计算学生总分、平均分、排名、突出显示不及格人数等的操作,让学生学习Excel表格中函数的插入、条件格式的设置,然后进一步按某门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序、简单筛选或高级筛选,讲解Excel中的简单数据处理,最后根据学生的平均成绩画出相应的分析图表,让学生掌握图表的创建和修饰。

(四)PowerPoint案例:学校简介。

有时候,同学们需要针对某些主题进行演讲,例如学习交流、毕业答辩、产品介绍等,这都需要使用到PowerPoint这个工具。本案例通过制作一个学校简介的PPT,讲解在PowerPoint中如何新建幻灯片,选择幻灯片模板,设置配色方案、母板、备注内容等,并在不同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表格、艺术字、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重点介绍如何设置幻灯片的播放效果,如幻灯片的切换方式、自定义动画、幻灯片放映等。

经过一年的教学验证,使用案例进行教学,能使学生觉得学习的知识实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质量,也能让学生更灵活的掌握了office这些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在期末的上机考试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四、总结

教育的任务不是将信息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而是利用有效、使用的概念来充实学生的头脑,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融会贯通,随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案例的设计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新课程、新形势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冬梅,王爱继.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34-148.

[2]张积家.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394-407.

第8篇:基础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论文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我在《学会保护自己》一课教学论文中,首先出示一男孩衣服着火后飞奔的场景,接着设问:“请你们想办法解决?看谁想的办法又多又好?”学生在这一情境的感染下,都争先恐后地回答灭火的办法,教师则不失时机地表扬、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一下子高涨起来。由此可见,创设和谐的教学论文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是增强学生求知欲,促进其认识的有力办法。 

二、形象地展示教学论文内容,使“明理”过程生动而丰富 

明理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的道德认识总是以一定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经过分析,抽象建立起来的,如果局限于教材中一些相对独立的人物、事件、现象进行口头说教,硬贴标签很难奏效。而借助于计算机手段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间断为连续,将教学论文内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会在保证教学论文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明理的坡度,使学生准确地领悟掌握观点。在《学会保护自己》一课教学论文中,为了突破“他为什么不去扑火而大声呼救”这一教学论文难点,本人利用计算机手段表现出“我”从浓烟滚滚的失火现场爬出来大喊“救命”的场景,在视听效果的渲染下,学生们自己总结出不盲目救火的原因。老师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对照图象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随后让学生配乐演唱“热爱生命”的儿歌。这样,课堂气氛自然会活跃起来,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对主要观点领悟较深刻,使整个明理过程生动而丰富。 

第9篇:基础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婉君,女,一九六八年七月生。一九九0年七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本科学历,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南海市第一中学任教,有十三年教龄,八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担任化学备课组组长工作。现任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高一(8)班班主任及高一(6)到(10)班共五个教学班化学课。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经佛山市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具备“中学化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至今已任职七年。根据职务晋升条例,符合申报中学化学高级教师条件。

二、本人述职

任现职八年来,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正确的政治立场。遵守法规法纪,关心集体,团结同事,作风正派,从严治教,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能全心全意从事本学科的教学,力求精益求精;全心全意去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绝对服从上级和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任劳任怨,诚诚恳恳,从工作中去体味教育工作的崇高,从工作中去获取人生的奋斗意义,在工作中享受为人师表的乐趣,在工作中逐渐充实了自己。

(一)、探索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自我形象,展现教师风采

任职以来,能认真钻研教学理论,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尽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消化、吸收;课堂上多与其它学科如数学、物理、生物等紧密联系,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更宽,做到每一节课都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严肃中不乏幽默,幽默中透着严肃,而且教学质量要达标,要把每一节课都当成是优质示范课来上,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上化学课,渴望上化学课;课堂的形式多种多样,让学生上台自己动手做实验,体现实验的乐趣,培养动手的能力,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讲课、评习题、评试卷等,开展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开展课外家庭小实验设计比赛等。教学中还注意树立教师的个人形象,展现教师风采,多与学生接触和沟通,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到既受学生敬重,又能与之和谐共处,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能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身的教师魅力来做学生的表率,吸引学生。

(二)、精心准备,讲究方法,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在教学方面,我有多年的指导高考复习的教学经验,所以,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能充分做到以纲为本,以人为本,精心准备,讲究方法,针对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在95-96学年度,我担任高二(5)-(8)班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其中两个理科班、两个为文科班。在文科班的教学中,针对其只需通过“会考关”且对化学学习易“降温”的特点,立足于基础知识的传授,立足于会考考纲;对每一堂课,都力争做到:备课深入,讲课浅出,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听懂;做到既能稳定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完成化学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采取趣味教学,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中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在该学年度的化学会考中,两个理科班的同学全部通过会考,其中有76位学生优秀,优秀率达到68%;两个文科班只有4人不合格,会考合格率为97.3%,优秀率为45.2%。

在96-97学年度,我担任高三理科重点班307、308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在理科重点班中,我采取立足课本,紧靠高考考点的教学手段,有目的地提高知识的综合程度,加深练习题的训练强度,使学生树立化学科的高考意识。在授课过程中,我经常采用:“提出问题-自学-讨论-精练-评讲”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联系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提出一些有针对性,难度适中,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定向思维,带着问题边看书边独立思考,使他们自觉进入认识过程,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还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广泛进行讨论,再针对学生自学和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突出重点进行讲评。讲课时主要是讲知识结构系统,讲精华,讲关键,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最后适当补充深浅适宜,形式多样的典型习题,并控制课堂练习的时间和数量,讲究练的方法,不搞题海战术。评讲习题主要是讲解题方法、思路、规律和查漏补缺,强化记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在该年度的高考中,307、308班上省三线42人,其中307班的严华坚同学以683的成绩位居该年度南海一中的理科冠军,被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这是南海一中全面恢复普高后的零的突破。

99-20**学年度,我担任高三化学班的化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全班77位同学,获学校“十优”称号的有二人,南海市优秀学生干部一人,南海市“三好学生”一人,当年的高考中,共有54位同学上省线,其中化学单科平均成绩排名第二,本人也获得了教学成绩优异奖的奖励,其中,何志球同学、李碧环同学分别以730、721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南海一中的冠军和亚军殊荣,分别被华南理工大学和汕头医学院临床专业录取;关伦超同学以化学成绩730分一举夺得该年度南海一中的x科第一名;我班的刘永锦同学更以综合科882分的优异成绩一举夺下广东省第4名、佛山市第二名、南海市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南海一中的辉煌添上更精彩的一笔。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为此,我除了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外,还善于进行实验改革,把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学生实验,采用边讲、边议、边实验的方法,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指导学生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边做实验,边学习新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加深印象,记得牢,学得活,兴趣盎然。同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课外活动,撰写实验报告或小论文,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每年化学会考的实验操作考查中,学生通过率100%。

针对每年高考中实验题得分率最低的特点,我通过多年指导高考复习的体会,发现采取分三步的方法,收效显著。首先是安排阅读课,以近5年的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为蓝本,阅读分析试题,找关键词、关键句,找使用的仪器,找实验的操作的先后顺序,找问题与题干的联系等,目的是读通读懂题目;第二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就有关的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动手做实验,体会实验的意图和思路方法,巩固所学的知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实验题的意识。第三是实战阶段,动手做高考题或模拟题或专项训练题,并注意规范的操作顺序和清晰流畅的文字表达。通过三个阶段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都能得到相当大的提高。

(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在教育方面,能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表率。任教12年来,共担任七年的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每月均被评为“文明班”、“标兵班”,受到学校的多次表扬和奖励。1999-20**学年度,我担任的306班,不管在班风上和学风上,均为年级第一,每个月都被评为文明班、标兵班,何志球、李翠霞两位同学被评为学校“十佳”学生,陈德昌同学被评为南海市优秀团干,李碧环同学被评为南海市“三好学生”。92-93学年度,我担任环保班的班主任,针对本班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我首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同时狠抓班风和学风,以学风促班风,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本班的纪律表现和学习成绩均获表扬,吴月华、罗艳明两位同学获得了特等奖学金的奖励。

如果觉得申报中学化学高级教师述职报告 , 述职报告开头范文,述职报告模板这篇文章不错,可以推荐给朋友分享哦。

tags: 述职报告教师中学化学报告总结计划 - 述职报告,述职报告开头范文,述职报告模板申报中学化学高级教师述职报告  在学科教学上,也能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热爱大自然教育,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教学中,还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对差生的辅导采取四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实验动手优先,使差生逐步掌握知识技能、技巧,在心理上,使差生感觉处处受到重视,事事得到关心,借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原306班的麦伟汉同学,由于家庭变故等原因,致使成绩退步明显,而且一退而不可收拾,他本人也采取放弃。面对严峻的事实及该生的性格特点,我经常有意识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明确指出他的缺点和学习上的潜质,使他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产生赶上去的信心,最后,在化学会考中,获良好成绩,而在当年的高考中以658分的优异成绩被仲恺农业学院录取。

(五)、以老带新,共同提高

从93年开始至今,连续多年担任备课组长的工作。积极带领本备课组成员开展备课组活动,效果显著,得到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先进备课组”。94-95学年度,学校安排新教师吕翠芬老师为我的帮教对象;97-98学年度,学校安排新教师胡燕华老师为我的帮教对象;98-99年,新老师陈静华老师为我的帮教对象。在指导新教师的活动中,我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帮助新教师解决教学上的疑难问题,使新教师能早日成为教学骨干,同时也促进了自己的业务提高。新教师的缺点是理论知识丰富而实战经验不足,授课过程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容易超出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的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他们的优点是专业知识新颖、系统、全面,实验能力强,精力充沛。因此,在备课组活动中,我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与新教师进行教材的分析上,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学生的情况,决定各章节的授课时数,各章节的练习题等,对于课本中出现的一些演示实验,课前进行多次的演练,并能与新教师不断探讨,不断寻求改进,务必使实验效果更好,教学效果更佳。如关于氯化氢或氨气的喷泉实验,按照课本的演示,虽然实验现象明显,但能清楚观察到现象的学生只有前排的几位同学,而后排的同学只能看到最后的结果,喷泉却无法看到。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与胡燕华老师等进行了几个对比实验,发现用矿泉水瓶来代替课本的烧瓶,不但容易操作,现象明显,而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用手拿着在课室里任何一个地方操作,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喷泉的现象。在以帮带教的总结上,胡燕华老师说:“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在工作中,我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那就是,身边有一位老教师指导自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进步。”

(六)坚持学习,教研结合,提高理论水平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行,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使自己永远立于教育教学的最前沿,是对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所以教学之余,我坚持学习各种专业技术知识,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学习教学多媒体的应用技术等,现在已能自如地运用powerpoint、authorware、excel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充分利用internet网上资源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更显著,并已顺利通过南海市举办的中小学教师电脑初级班和中级班的考试;勇于承担公开课和示范课,与同行互相切搓学习,互相提高;也能坚持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参加由南海市举办的中学化学青年教师解题竞赛,获一等奖;能积极参加由广东教育学院主办的教学进修班的学习;还能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理论水平,其中教学论文《把好“三关”、精练精评、形成能力》获南海市20**年教学论文评比中学组三等奖;《化学知识的记忆方法浅谈》一文,被录入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培养兴趣,训练方法,提高质量》一文被录入《中国改革与发展丛书》;《守恒法解题探析》一文被编入《南海一中教育教学论文集》中;《化解知识层次,突破教学难点》在校内交流;教育论文《一身四心,分心有术――成功班主任必备》在校内交流。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多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积极参加跨校的高三备课组活动;坚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教学活动,积极参加由广东省教育学院组织的教师进修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