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

第1篇: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DMC5480;XY工作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192-02

一、案例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法源于哈佛大学,是指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从而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鼓励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案例教学运用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中,正是最大限度地模拟实际现场,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之间的相互脱节,有助于实现高级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分析

1.课程性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该课程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利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通过机电的有机结合,从而构造出最佳的机电系统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主要学习的是机械系统、传感检测系统、伺服系统、控制系统等的设计和选择方法,同时也有一些讨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接口、精度设计和可靠性等系统的总体技术。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机电产品一体化的设计思想,把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技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了解各项技术之间的接口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一定的分析或设计,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和改造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以基于DMC5480控制的XY工作台为例),完成从机械本体设计、装配、电控系统搭建、数控程序开发、加工程序编写等的全部过程,培养起学生设计、调试及研发的能力。

三、基于DMC5480控制的XY工作台的案例设置

1.案例分析。XY工作_是许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本部件,如数控车床的纵―横向进刀机构、数控铣床和数控钻床的XY工作台、激光加工设备的工作台、电子元件表面贴装设备等。目前,对于XY工作台的控制,可以采用单片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运动控制卡等。本案例以XY工作台为机械本体,结合DMC5480运动控制卡及PC机,搭建出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的、开放式的数控系统,可以为社会培养出从事数控机床相关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人才。

2.案例分解。本案例将PC机、DMC5480运动控制卡与XY工作台相结合,再通过设计XY工作台结构、搭建电气控制系统、编写基于VC++的运动控制程序,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数控系统硬件及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以便学生将来可在此基础上开发一些更为复杂的数控系统。根据任务要求,教师可以将案例分解为以下四部分:(1)XY工作台机械本体设计。XY工作台机械本体设计的具体要求为:X轴行程200mm,Y轴行程200mm,控制精度0.05mm,最高进给速度3m/min,工作台载重5kg。(2)电控系统设计。电控系统主要电气元件包括:DMC5480运动控制卡、PC机、步进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开关电源、急停、空开等。(3)运动控制程序开发。运动控制程序开发要求以VC6.0为开发平台,设计编程控制界面与运动控制程序,实现对XY工作台的单轴控制和两轴联动控制。(4)系统调试。上述四部分内容基本控制在每周完成一项内容,各项任务完成之后,总结并整理相关资料。

3.案例考核。由于该次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因此考核方式就可以分为笔试和案例作业两个部分。其中,笔试考核部分,本案例中理论知识考核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卷总分数的20%;案例作业则需要完成以下内容:(1)案例设计说明书1份;(2)机械结构三维模型图1张(电子版),二维设计装配图1张及主要零件图;(3)电气系统原理图1张;(4)程序框图及程序清单;(5)演示视频。其中,每项内容占20分,案例作业总分数为100分。

四、案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进行基于DMC5480控制的XY工作台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笔者调查,选择这一案例的学生当中,有一部分同学是基于这一案例较为简单的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们对XY工作台并不陌生,而且在《数控技术》这门课中也进行过相关的课程设计。因此,教师要敏锐地意识到部分学生的这种思想,在设计开始之前,要充分地介绍这一案例的目的和特点,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这次案例教学。

2.在案例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案例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自己查找答案,只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一定的指导。在整个案例实施的全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少地参与到其中的环节中去,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3.严格把关考核环节。在案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让学生演示等手段,了解到学生每个人的情况,并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教育,杜绝不劳而获现象的出现。教师严格把关考核环节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个选择这一案例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4.课后反思。教师在本次案例教学结束之后,要进行一定的教学反思,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每天的指导工作结束之后,要根据这一天的具体情况,针对当天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以便在以后的教学指导过程中,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第2篇: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货币资金管理 控制制度 案例

1、案例背景资料

中国烟草总公司福建省公司厦门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系经福建省烟草专卖局批准设立。业务范围主要为:①编制教育培训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②组织烟草农、工、贸理论研究;③对烟草专业各类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④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班、讲习班,对职工进行在职短期培训和离职定期培训;⑤是全省烟草商业系统的职工教育培训基地,负责职工教育培训的后勤保障工作。本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下设五个职能科室:财务部、行政部、经营管理部、安全保障部、会议培训部。

2、案例描述

培训中心自正式营业以来,由于业务范围相对单一,内部各方面的管理与规章制度都比较粗放。但是随着中心业务不断拓展,内部管理方面,特别是在资金、采购、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①资金管理计划性不强。培训中心没有制定资金收支计划,这样就造成了没有统一的资金管理,有时还会造成入不敷出的恶性循环;②对资金周转中的现金流量不重视。培训中心的领导主要以利润指标考核企业,导致培训中心重视利润的完成,不重视现金流入,造成应收账款上升,账面反映企业效益比较好,但财务状况不佳,培训中心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③资金使用审批制度不能适应培训中心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造成采购计划与生产计划不能顺利衔接;④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不严,现金出现差错的现象时有发生。接待员和收银员没分开,造成有时款项有误,分不清责任,财务又无法及时核对前台业务,有时就只好不了了之,或者其责任大家一起分担,这样处罚大家都不一定满意;⑤培训中心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培训中心现金库存量没有经过科学分析,有时会出现大量的货币资金余额,有时又得向银行借款,支付借款利息,相当于把存贷款利息差额的利润白白地让给了银行,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本人提议并经领导同意后,委托一家中介机构根据培训中心业务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烟草总公司福建省公司厦门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货币资金控制制度》。该制度共五节,其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为:第一节总则,主要对控制目标、定义与范围、关键控制点、职责分工、授权批准、监督检查等方面作了规范;第二节岗位职责,主要对货币资金控制相关的人员包括中心主任、财务部经理、会计人员、收银人员和出纳等的主要职责作了详细规定;第三节现金控制,主要对现金收入、现金支付、现金核对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第四节,银行存款控制,主要对银行存款收支、银行存款的核对、银行票据的管理、银行账户管理等几个方面作了规范;第五节备用金的管理,主要对备用金的范围、备用金借用与核销、备用金催收等方面作了规范。

3、案例分析的理论依据

本案例分析涉及到的理论依据主要有:

3.1、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与要素。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指针,包括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的要素归纳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5大方面。

3.2、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控制。企业层面控制包括组织架构控制、发展战略控制、人力资源控制、社会责任控制和企业文化控制。业务层面控制包括资金活动控制、采购业务控制、资产管理控制、销售业务控制、研究与开发控制、工程项目控制、担保业务控制、业务外包控制、财务报告控制、全面预算控制、合同管理控制、内部信息传递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

3.3、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3.4、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4、会计案例具体分析

4.1、内部控制目标明确

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有四个:①货币资金的安全性。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来确保培训中心货币资金的安全,预防被盗窃、诈骗和挪用;②货币资金的完整性。该制度要求培训中心收到的货币资金在内部控制的制约下全部及时入帐,预防“小金库”等侵占培训中心收入违法行为的出现;③货币资金的合法性。该制度对货币资金的取得、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手续是否齐备都作了明确的规定;④货币资金的效益性。该制度要求合理调度货币资金,使货币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些目标都有效地体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的目标。

4.2、内部控制的原则清晰

该货币资金控制制度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培训中心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了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体现了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的要求;该制度结合培训中心的业务特点,关注了培训中心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从而有效地体现了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制衡性原则要求培训中心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同时,还要求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或人员具有良好的独立性,该制度在岗位职责、现金控制、银行存款控制、备用金管理等几个方面都建立了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这些制度都很好地体现了内部制衡性原则。

4.3、充分考虑了内部控制五要素

《中国烟草总公司福建省公司厦门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充分考虑了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内在联系,整个货币资金内控制度都对五个要素作了充分考虑:

4.3.1、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内部环境规定单位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单位文化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本案例中从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对内部控制环境作了较好的考虑与安排。本案例中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在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充分结合培训中心的机构特点都作了规范与约束:从中心主任到普通员工的权责分配清晰明了,内部审计与复核流程规范到位,在与货币资金控制的关键点上的人员安排与考核都有涉及,从各个方面充分考虑了内部控制环境对货币资金控制制度的影响。

4.3.2、在风险评估方面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企业应当在分析相关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基础上,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本案例中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在合理分析、准确掌握中心主任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的程度上,采取了与培训中心相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培训中心经营带来重大损失的可能性。该制度对培训中心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都作了详细的分析,并规定了诸如风险规避、风险承受、风险降低、风险分担等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而且在整个货币资金控制制度中,风险应对策略是结合运用的。

4.3.3、在控制活动方面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常见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本案例中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有效地运用了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等常用的内部控制方式,而且控制方式与培训中心业务特点紧密结合。

4.4.4、在信息与沟通方面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本案例中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将货币资金收支手续,原始凭证传递、审核程序与要求表述得清清楚楚。从文字表述中可以勾画出一幅培训中心的货币资金收支及控制流程图,特别是制度对货币资金收支的原始凭证,以及相应表格的传递、保管做出清楚的规定。这样的制度便于阅读、理解,容易被员工所接受,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的传递与内部相关人员的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执行效果。

4.4.5、在内部监督方面

内部监督是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内部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本案例中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对监督检查的内容作了详细描述,这些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①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②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③银行账户的开立及使用情况;④印章保管情况;⑤票据保管情况。本案例中的内部监督主要起到了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发现内控缺陷,改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培训中心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第二,提高了培训中心内部控制施行的有效性。

5、分析结论与启示

5.1、中国烟草总公司福建省公司厦门职工教育培训中心推行《中国烟草总公司福建省公司厦门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货币资金控制制度》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在培训中心内部对货币资金的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内部控制。根据实际执行效果来看,自从培训中心执行了该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后,前述的一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5.2、预防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失职、犯错、犯罪,应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加强企业会计队伍建设两方面着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这是一些硬性的工作,如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制度、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建立企业会计系统控制制度、建立风险控制制度、建立信息技术控制制度等制度,这些制度谁都不能违反,这些都是硬标准,硬指标;另外加强企业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这个属于软工作,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业务技能和理论水平;培养会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将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本案例中就从制度建设和会计人员队伍建设两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范与要求。

5.3、注重内部环境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作用。内部环境中领导的参与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案例中可以看出,该制度能得到有效推行首先是培训中心领导的支持,否则该项制度很难得到推行;另一方面该制度的设计也很好地结合了培训中心的业务特点与机构设置情况,《中国烟草总公司福建省公司厦门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在设计过程中本人与设计单位都进行了多次的沟通与交流,整个制度充分结合了培训中心的业务特点、流程、机构、人员设置情况。

根据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启示一:培训中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是也是宏观环境的必然影响结果。

启示二:在加强培训中心内部控制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内审的功能。企业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规定的程序,有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不断地完善与规范内部控制制度。

启示三:在培训中心加强内部控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介的作用。中介机构或相关专业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评价都相对比较专业,通过他们的帮助培训中心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设计出来的制度更专业,执行效果更明显。另外也要聘请中介机构或相关专业人员对本单位的内部会计制度实施有效评价,对其中有重大缺陷的提出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郑东.刍议企业货币资金管理[J].企业管理,2003,(12):19.

[2]涂君.从货币资金案例浅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现代经济,2009,(5):96-97.

[3]李氟.货币资金必须实施内部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6,(3):10-11.

[4]张希超.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失控的表现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2005,(23):173-175.

[5]《高级会计实务》编委会.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265-396.

第3篇: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控制工程基础;卓越计划;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张段芹(1981-),女,河南浚县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王辉(1977-),男,河南信阳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轻工业学院项目(项目编号:00015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72-02

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迅速发展,“控制工程基础”作为机械类工科院系的专业基础课,其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面向“卓越计划”,“控制工程基础”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工科本科生掌握基础控制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本课程理论性和抽象性较高,并且涉及知识面广、可实践性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影响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极其不利。[2]

面向“卓越计划”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对这门课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方案,并分析教学改革的成效。

一、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课程安排通常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组成。理论教学的重点是将“控制工程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与工程应用思路等传授给学生。实践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工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围绕本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若干问题:

1.学生对预备基础知识掌握不足

“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的展开依赖高等数学、复变函数、大学物理、机械学与电工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目前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往往不容乐观,导致学生学习本课程的难度增大。

2.学生缺乏对本课程的基本认识,学习积极性不高

“控制工程基础”的理论体系是对机械工程中众多的实际动力学问题的高度概括与凝炼。控制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抽象度较高,部分学生会问“这门课这么难学,学了有什么用呢”。这个问题可能会贯穿整个理论教学中。学生没有对本课程形成应有的最基本感性认识,学习积极性不高。

3.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有待完善本课程作为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大都开设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有:

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脱节,主要体现在实践环节内容没有起到辅助理论教学的作用,没有体现对理论体系的综合应用;学生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

4.理论实践教学内容繁多与相对课时较少之间的矛盾

本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能够让学生系统性地学习并吸收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理论认识转变为实践能力。相对较少的课时与繁多的理论实践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突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是本课程艰巨的任务。

二、教学改革措施

1.课堂采用信息化教学

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方式为主,将理论教学环节信息化,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的“5化”处理,即抽象概念具体化、复杂原理简单化、数学计算仿真化、分析方法案例化与理论体系系统化,让学生主动成为课堂教学信息的加工处理者,由教师与学生共同作用,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3]

抽象概念具体化集中体现在第一章内容(控制工程基础绪论),如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反馈、稳定性等概念抽象性比较强,应结合工程实际案例,采用图示法或视频观摩法为学生讲解其中蕴含的共性问题,引出这些抽象概念。例如讲解控制论的研究对象时,多数教材以质量—阻尼—弹簧系统为例进行展开,但是此模型对于没有太多实践经验的本科生来说仍然显得抽象性与理论性太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从原始实际案例出发引出质量—阻尼—弹簧模型,如降落伞打开过程或汽车减震系统。

复杂原理简单化是指将原理的表述简化,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原理内容、原理的应用,而对复杂的原理推导点到为止,学习精力充沛的学生可以在课下慢慢吸收与体会。如讲解奈奎斯特(Nyquist)稳定判据时,首先指明此判据是用于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如何判断呢?根据其开环传递函数所对应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即Nyquist图逆时针包围点(-1,j0)的圈数N决定;如果N等于开环传递函数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的极点数P,那么相应的闭环系统稳定;反之,闭环不稳定。当学生了解此判据后,再向学生讲解如何利用辐角原理、开环与闭环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关系推导判据。这样讲解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即使不理解判据推导过程,仍可以形成对此稳定判据的基本认识和应用,不会对其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太大的伤害。

数学计算仿真化是指将MATLAB软件引入课堂,简化繁琐的数学推导过程,并提高教学效率。控制论中传递函数、时域分析与频率分析中涉及高等数学与复变函数等方面的内容,在讲解这些时,复习拉普拉斯变换与反变换的定义、相关定律与拉氏反变换的求法是必要的,但点到为止最好,讲得太多会增加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例如在分析系统的时间响应时,只要求学生了解采用拉氏变换能够求解系统时间响应,具体的时间响应结果采用MATLAB软件求解,通过图形绘制命令给出响应曲线。数学计算仿真化的优势是提高授课效率,促进学生了解MATLAB软件的各部分功能,为MATLAB用于控制系统仿真打基础。

分析方法案例化是指对于涉及的控制系统,尽可能以真实的控制系统为例,通过实际系统的真实照片的播放直观了解系统的组成部分与相互间的联系。例如在学习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时,以恒温箱控制系统为案例,介绍系统的组成(被控对象、执行器、传感器与控制器),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特性以及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

理论体系系统化是指在学习各章节时考虑全局,如本课程以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快、准”为主线,各章节均以此展开,整个课程有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完整理论体系。并且在课堂中,通过典型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MATLAB仿真响应特性,综合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与准确性。

2.实验教学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为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主动运用基本控制理论思考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内容与形式多样化的实验教学。[4]本课程实验采用观摩式实验、仿真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教学。观摩式实验针对真实的典型控制系统进行观摩,在了解系统的硬件组成基础上了解软件(或控制算法)的控制作用,对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性能进行分析。例如在实验室实地观摩电机调速控制系统与科研项目中涉及基于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控制系统。

观摩式实验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的感性认识,并且激发学生学习控制理论的激情。另外,对于典型的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与运行情况可以制作成录像,通过观看视频加速学生对实际控制系统的认识。观摩性实验费时较少,时间安排往往在学习第一章绪论时开始,在此后的学习中不间断进行。

仿真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侧重于MATLAB软件及其仿真工具箱Simulink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实验内容包括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系统的时域分析与频率分析;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数学建模、仿真与性能分析,以及经典PID的控制原理仿真。

设计性实验是综合性非常高的实验。[5]学生根据设计题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与信息,整理资料,提出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执行器、传感器与控制用硬件);再通过数学建模、系统性能仿真分析、控制算法的融入进行系统的校正,得到满足要求的详尽方案;通过搭建硬件与编写程序,进行实验与数据处理,对实际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通过设计性实验不仅将基本控制理论用于实际控制系统中,而且将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节约有限的实践教学课时,部分视频观摩式实验与部分仿真性实验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于设计性实验,课堂中给出设计题目,总体方案需要以作业的形式提交。

三、结论

“控制工程基础”是大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积极推进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在理论教学中实施教学内容的“5化”处理,通过引入实际工程案例、MATLAB软件与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降低本课程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对控制理论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的转变。实践教学的多样化不仅辅助理论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控制理论的感性认识,而且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控制工程基础”的教学改革面向“卓越计划”,对在工程技术领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卓越工程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杨叔子,杨克冲,吴波,等.机械工程控制基础[M].第六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刘贵富.大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58-61.

第4篇: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案例教学;课程改革;创新

电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能质量已经成为评估电力系统运行水平的重要内容,电能质量的改善对于电网和用户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促进电力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影响电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谐波、电压波动与闪变、频率波动、三相不平衡和过电压等。由于电力系统的发、供、用的实时性,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电能质量扰动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和广泛传播性,越来越多的用户成为保证电能质量的主体,对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非常困难,控制和管理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为了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上海电力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设“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研究生课程。

1课程简况与教学内容设置

“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课程属于电气工程专业的选修课,2个学分,32 个学时,面向硕士研究生开设。根据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这一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同时结合我校研究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县市级供电企业及相关规划设计单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 电能质量的数学分析方法

介绍功率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详细讲述瞬时无功功率理论以及基于该理论的pq谐波检测方法和ip-iq谐波检测方法,介绍基于傅里叶频域分析、小波分析的谐波检测方法。

(2) 传统电能质量的基本内容

介绍电压偏差、频率偏差、电压三相不平衡和供电可靠性、电压波动与闪变等传统电能质量问题现象、机理、原因及评估方法。

(3) 波形畸变和电力谐波

介绍电力系统谐波的来源、危害及相关治理措施,分析典型非线性电力电子装置的输入电流特性,例如典型整流器装置的输入侧谐波特性。

(4) 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介绍典型的串联型、并联型及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结构、数学模型、电流波形控制技术和电压控制策略、主电路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等。

(5) 电能质量评估指标和方法

介绍电力系统电能质量评估方式的分类、流程、方法及评估指标。

目前该课程采用的教材为文献[1-2],授课方式采用PPT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内安排2-3次大型作业,闭卷考试。由于电能质量这一领域的特殊性及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变化,加快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教改思路与方案设计

本次教改研究遵循系统性的思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入手开展方案设计。

(1)拓展教学内容、聚焦热点难点

由于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这一课程既涵盖经典的数学分析方法又有鲜活的行业动态,在有限的教学课程内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也不符合研究生教学重视能力培养的根本宗旨。基于此,本课程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拓展和聚焦:1)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引入国外经典教材[3],夯实学生对基本工具的掌握;2)聚焦最新的行业动态,精炼教学内容,将新能源相关电能质量问题、新型敏感负荷电能质量问题进行聚焦。

(2)以点带面、强化启发引导

教学中只对相关方法和问题进行提纲挈领式的宏观指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要求授课教师要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估该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关键的教学点,对学生进行点拨。

(3)着眼工程实际、丰富案例研究

结合学校科研课题和行业中出现的电能质量问题,建设电能质量分析案例库。以事实素材为基础,建立实际情境,以明确的目标来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潜能,体验成功过程。教学中采用分组,每组完成1个案例的问题原因分析、仿真重现、解决方法的完成,引导学生将工程问题提升为科学问题[4-5]。

3教学方法与实践

(1)经典理论的多媒体综合教学

电能质量分析相关的基础数学方法如傅里叶分析、小波理论、瞬时无功理论等对于学生深刻掌握该课程基础并进行相关研究至关重要。为学好数学基础理论,本部分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对高等数学等基础数学理论的学习,并利用国内外相关网络课堂(如斯坦福大学傅里叶变换视频教程)进行课前学习,课堂教学采用板书和PPT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带领学生推导经典理论,指导学生采用MATLAB仿真软件对相关理论的应用进行仿真,以达到精通经典理论和工具的目的。

(2)案例库建设

我校是全国三大电力院校之一,已有60多年的建校史,和电力行业存在血浓于水的天然联系,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基于此,将教师课题研究、供电企业各种电能质量事件进行汇总整理,形成课程案例库,案例库包括电能质量事件的现象、电网主要参数、事件过程、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内容主要包括:1)居民电能质量案例库,涵盖谐波、三相不平衡和过电压、雷击浪涌等方面,如2013年上海市电力公司发生了若干次日本制造虎牌电饭煲不能正常工作事件;2)工业电能质量案例库,涵盖谐波、电压波动与闪变等方面,如上海浦东日立集团谐波超标事件、浙江常山中频炉和纺织厂共线跳闸事件、轨道交通电能质量问题等;3)新能源并网电能质量案例库,涵盖不同规模的风电、光伏及储能系统并网电能质量问题等;4)交直流混合电网电能质量案例库,涵盖特高压直流系统、柔性直流系统等的电能质量事件;5)敏感性负荷的电能质量案例库,如上海音乐厅不明原因反复跳闸事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电能质量问题事件;6)电能质量控制技术案例库,如有源电力滤波器设计方案等。

(3)案例教学实施

在完成经典理论的教学后,对专业知识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方法,主要步骤如下:1)布置学生完成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论自学,如讲授电力系统谐波问题时布置学生完成谐波基础知识、分析方法的学习;2)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谐波测试,教学时安排学生利用实验室录波仪、电流钳、LABVIEW软件等工具分组测试不同谐波源的谐波发射水平,如我校实验室现有的光伏系统、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各种家用电器等的谐波发射数据,并在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验证,完成测试报告,每组一种或两种负荷,学生必然通过自学深刻理解谐波基础理论、傅里叶分析等基础理论,并完全掌握谐波测试方法和仿真方法;3)下达案例,每3-5个学生一组,将案例库中的该部分案例下达给学生,布置其按照电网参数搭建仿真模型,重现问题,如虎牌电饭煲不能正常工作事件,让学生将当时电网录波数据、电网结构、虎牌电饭煲电气模型进行构建,重现问题,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学习该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4)交流与共享,限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每个案例每个学生都能涉及,以课内讲座的形式实现共享,学生以PPT的形式图文并茂的介绍给其它同学,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操作中,案例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教师及时点拨,提供案例数据,指点方法。

(4)前沿跟踪

估计跟踪前沿和不断创新是研究生教学的重点,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案例学习的同时将该领域的前沿成果论文进行集体解读,形成综述报告,必要时形成英文版综述报告,并采用英语交流,达到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综合锻炼。

4结论

在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教学中,通过精炼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重点,采用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方法,教师由“说教者”变成“点拨者”,学生由听众变成身临其境的学习主体。通过这一教学实践,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得到夯实,文献阅读能力、外语应用水平、科研设计能力、综合写作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由于案例库尚在不断完善中,部分案例的基础数据和素材尚不够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肖湘宁.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程浩忠.电能质量监测与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Roger C.Dugan,Power Systems Quality,Second Edition[M].McGraw Hill.

[4]郝一川,苏小林.案例教学法在工科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75(24).

第5篇: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一、引言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可以使学生建立机电产品的一体化设计思想,把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分析或设计,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和改造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这门课程既涉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非常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案例及实训教学装置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析、理解案例中所包含的多学科问题和相关技术,采取即学即用、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的教学方法,掌握案例中的科学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形成一个为解决问题学习,带着任务探索实践的学习氛围,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导引小车案例,完成从机械本体设计、装配、电控系统搭建、程序框图及程序代码编写的全部过程,培养学生设计、调试及研发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自导引小车案例教学内容设置

1.理论教学内容。自导引小车是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典型车间自动设备,此系统从单片机控制系统硬件及运动轨迹算法、软件编程等方面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自导引小车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介绍自导引小车简介及应用场合;自导引小车的工作原理;导引方式分类;路径规划;单片机控制系统;直流电机脉宽调速知识及实现方法;轨迹识别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双电机驱动行驶系统策略分析;Keil C单片机软件编程及调试。讲授时与案例相关的内容重点讲解,将已经学过的分散知识融合到一个案例,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之间联系,对机电一体化的五大组成部分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掌握该实际工程应用中所涉及的内容和设计方法,实现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际工程的目的。

2.工程实训内容。自导引小车案例实际操作环节为4周时间。在这4周中,首先完成机械结构设计;利用Proteus进行自导引小车控制系统硬件原理图设计和软件仿真;进行自导引小车运动轨迹设计;在采购来的电子元件和自制的一些零部件的基础上,组装自制自导引小车模型和搭建电路板实物;利用Keil C编程软件进行控制系统软件程序开发;自导引小车设备循迹、调试、运行等主要环节。(1)自导引小车机械系统设计,包括传动系统、转向系统。要求:自导引小车模型载重50kg。(2)自导引小车控制系统设计。主要电气元件包括:AT89C系列单片机、直流电机、直流电机驱动器、循迹元件、避障元件等外围芯片。(3)控制系统软件程序开发。要求实现按照预设轨迹运动并能实现调速。(4)自导引小车系统调试。上述四部分内容基本控制在每周完成一项内容,各项任务完成之后,总结并整理相关资料。

三、案例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否实现,主要依赖两方面:(1)教师指导作用的实现;(2)学生自身重视程度。鉴于上述两点,笔者认为在进行自导引小车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充分了解学生的动向。这个案例学生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忽略控制知识要求较高,机械结构也要兼顾的特点。教师要了解并根据这情况,从内容设置上要强调机械部分的重要性,在控制电路原理上要多提高,不能只满足小车能跑起来的外在现象,对于深层次的理论知识也要掌握,这样才算真正学懂单片机控制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2.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带动作用。在案例实施过程中,教师每天到场进行指导。但是大部分时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方便,学生在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之间互相切磋问询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出现共性问题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学生还自发建立了QQ群,有问题都可以在群里商量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学生在整个案例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3.严格把关考核环节。这一案例教学是在本科生教育中应用的,学生人数较多,鉴于案例实训资源有限,学生分组进行,一组学生共用一套实训设备,共同完成整个设计任务。因此,教师要严把考核环节,在案例实施过程中,通过平时考勤、观察,最后,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动手情况,根据学生承担的任务内容进行答辩提问,以杜绝学生没有认真参与现象的出现。最终目的是要让选择这一案例的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四、自导引小车案例考核方法

由于教学分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内容,因此考核方式将分为笔试试卷和工程实训两个部分。其中,笔试考核部分,本案例理论知识考核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卷总分数的20%;工程实训部分分组完成,每组需要完成以下内容:(1)案例设计说明书1份;(2)机械结构三维模型图1张(电子版),二维设计装配图1张及主要零件图;(3)电气系统原理图1张;(4)程序框图及程序清单;(5)演示视频。每项内容占20分,工程实训总分数为100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以设备能够调试运行为通过主要指标,同时对每个人对设备的总体方案和主要内容进行陈述,对其负责的部分内容进行答辩询问,回答问题完整且正确才算通过。这个可以督促每个人认真训练,达到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案例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案例教学在机械2012级、2013级机电方向本科生中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共40学时理论教学,共讲述5个案例,该案例占6个学时。教师通过积极备课,完善自导引小车案例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多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实践效果看,效果比以往单纯文字讲述要好很多。自导引小车案例工程实训共有20名学生选择该案例。20名?W生分成4组,每一组都动手装配调试一套自导引小车设计和工程实训过程,每一组的设计方案要求和参数不一样,小车所行走的轨迹不一样,最后提交要求的全部资料。通过对本次工程实训教学实施过程的观察和思考,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情况和最后答辩考核情况,效果分析如下。

1.对于自导引小车机械系统设计任务,实训装置是小车模型,机械结构较简单,要求学生根据工厂使用的自导引小车,增加机械结构的强度进行结构设计计算,进行三维图、二维图、零件图的绘制。该环节主要训练学生机械结构设计、计算校核关键部件以及?C械制图能力。由于学生进行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对于机械图具有较好的基础,比较容易完成。主要是要学习三维软件的使用。同学们根据未来各自希望从事的专业,选取了不同的三维软件来进行制图。

2.对于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任务。学生们对实际电气控制系统和电气元件了解有限,前续课程缺乏电气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学生通过自学所用开发软件Proteus和编程软件Keil C,掌握了实际工程中电路原理图设计,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硬件电路图的实物实现环节训练了学生线路板的印刷、实物连线及硬件系统检测能力。从效果来看,学生们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了控制系统硬件原理图及其电气元件,了解了实际工程中的接线方法,加深了对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认识,培养了他们运用已学知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6篇: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工业工程(IE)是一门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的新兴综合学科,IE专业1911年产生于美国,1980年我国开端有6所院校招收本科生,由于IE学科在我国的开展时间较短,各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和各个环节的设置还不够完善,IE专业的教学变革与理论不断是各高校研讨的重点,《质量管理与牢靠性》是IE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讲述质量管理及牢靠性等方面的学问,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控制常用的统计质量控制及牢靠性设计办法,并能运用所学学问去剖析并处理消费和管理理论中呈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因而,课程教学目的既要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又要注重和专业相关技艺课程相衔接。

清华大学IE专业十分注重质量管理的理论教学,摒弃了传统的参观性实习,提出了新型的工业工程消费实习方式(现场操作实习);上海复旦大学不只注重质量管理理论前沿学问的传授,还布置2周的毕业设计,以加强学生的创新理论才能;西安交通大学的《质量管理学》不断是IE专业的精品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办法都表现了对质量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培育,目前,我校的质量管理与牢靠性教学,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其它重点高校相比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式仍以传统的教学办法为主,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

(2)理论环节较为单薄,理论与理论严重脱节。固然该课也注重课程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先进性,但缺乏分离实践的案例、综合性实验教学和录像教学;与课程有关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内容较少,学生对学问的了解不够精确,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才能不强。

(3)统计思想在该课中的位置不突出,系统性不强,没有使学生真正的领会到统计学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由于以上缘由,使质量管理与牢靠性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突出,为了调动同窗们积极性和发明性,进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育具有更高素质的富有发明力和开辟肉体的质量管理人才,该课题组仍需进一步的探究和变革。

二、课程教学变革的探究与理论

《质量管理与牢靠性》请求我们在传授学问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才能的培育,留意开辟学生的创新思想,发掘学生的潜力。那么如何培育学生的创新才能和理论才能,如何使学生成为普遍受企业欢送的人才呢?我们停止了进一步的探究和考虑:该课的教学主要从教学手腕变革、教学内容创新、理论环节、教材建立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停止变革。

1教学手腕变革

传统教学办法的关系主要采用课堂授课、发问、练习等方式的板书授课,信息量小,方式单一。为了调动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培育学生创新思想,进步学生剖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才能。课题组研讨了美国、欧洲等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分离我国的国情,并参考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盘绕“增强学生‘三基’”这个中心,最终肯定了“启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相分离,统计学与质量控制与牢靠性相整合,理论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交融”的变革道路。

(1)采用启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相分离的办法。启示式教学采用讨论启示和发问启示两种办法,让学生经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示学生学会剖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才能,到达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过程中可经过案例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启示学生对发作在某企业的质量问题停止考虑,诱导学生从问题动手,寻觅产生问题的本源,运用5M1E(人、机、料、法、环与丈量的英文首写简称)办法去寻觅问题产生的主要缘由,当然在寻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运用大量的相关学问和数据处置办法,主要缘由肯定后,针对主要缘由采取一系列的改良措施,然后对改良过程停止控制,最后检查改良后的结果。这种教学办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味,同时也能培育学生的创新思想。案例教学主要经过精选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典型案例。例如:海尔集团的质量管理和运营形式、6Sigma办法在厦门ABB集团的应用、“品管圈”QCC内人员应控制的质量管理技术与办法等,必要时增加录像教学,深化浅出解说,指导学生练习,以稳固和消化所学学问。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设计十分重要。

(2)传统教学手腕和现代教学技术相分离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网络化、数字化是一种趋向[1],充沛应用现有教育资源(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专题研讨、案例教学、网上答疑等方式),经过课堂展现、案例教学、情形教学、网络答疑等方式提供师生间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充沛发挥教学互动和教学相长的优点。目前,我们制造了优质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演示给同窗们耳目一新的觉得,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课堂上也增加了案例研讨和统计质量剖析软件Minitab的运用等内容,使学生控制现代化的数据处置手腕,在重要的章节给同窗们布置大作业,例如上面的典型案例剖析,课上应用局部时间停止剖析讨论,充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课堂展现、案例教学、网络答疑等方式提供师生间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充沛发挥了教学互动和教学相长的优点[2],经过变革,活泼了课堂氛围,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味,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创新

质量管理的内容丰厚、博大精深,要依据工业工程学科的特性,补充最新内容,坚持学科的先进性,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目的。该课主要包括四局部内容:质量管理理论根底、质量管理的统计技术与办法、设计、消费过程质量控制、牢靠性设计等内容,这些内容触及到大量企业常用的质量管理的技术、理论和办法,例如:设计过程质量功用展开QFD、6Sigma办法的业绩改良模型DMAIC、质量控制QC的“老七种工具”和“新七种工具”、过程才能剖析、抽样检验、牢靠性剖析等内容,这些都是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经常用到的技术和办法,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很有难度,而且工业工程的学生所学的课程都具有学时少、内容多的特性。所以在选择课程教学内容时更要重点突出、有方案、有选择的来讲授该课程的精华和在企业应用最广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时更新教学内容,严厉与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的修订和认证评审法规的调整同步;亲密关注国度杰出绩效体系(GB/T1958O一2004)的贯标和认证,适时引入有关内容或开设后续课程,以提升学生岗位顺应才能。依据状况为了顺应考研学生的需求,恰当增加质量经济性剖析、正交实验设计等内容,简化质量管理体系的树立、运转和监控等内容。

(2)不时丰厚主讲教员为企业咨询效劳的经历并调整充实到课程教学中来,使课程体系更具有现场作业的实务性,并争取从理论教学内容中抽绎出可在企业班组培训中施行的模块。

(3)统计学和质量管理与牢靠性相整合。强化统计思想在《质量管理与牢靠性》中的应用,加强学生对质量数据的处置剖析才能。各大高校与质量有关的实验与课程设计,都是盘绕“统计质量控制”展开,将统计学思想融入课程教学中。例如:统计学中的概率统计、参数估量、假定检验、方差剖析和实验设计在质量控制当中应用最为普遍,企业质量问题的处理来源于企业对质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剖析,从而找出质量问题的所在。而统计学就是一门对数据停止搜集、整理、显现和剖析的学科,所以要学好质量控制就要体会统计学的内涵。质量控制与牢靠性中的质量控制工具(直方图、排列图、控制图、正交实验设计、过程才能剖析、臭氧检验等内容)与牢靠性设计(牢靠性的特征量及其常用函数、牢靠性模型)局部内容都是统计学思想在质量管理应中的详细运用。因而,在讲授课程的同时,要提示同窗们课前要预习统计学的相关内容,这样也把单调无味的数学思想应用到理解决实践的质量问题当中,使同窗们领会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精华,以进步同窗们的学习兴味。与此同时,在请求学生在控制原理和应用的根底上,要能应用相关的统计剖析软件(SPSS、SAS、Minitab等)对统计质量数据停止剖析,以进步处理实践问题的才能和相应的软件运用技艺。

3增强理论教学环节

增强理论教学是培育创新型人才体系的重点,是进步学生的创新肉体和理论才能的重要途径。理论教学环节不断采用理论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交融的启示式教学形式,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同时,鼓舞学生参与经管学院开设的与质量管理相关的学术讲座,并努力约请中国质量协会、质量管理咨询机构和企业界质量管理专家举行课外讲座,积极组织学生参观唐山爱信齿轮集团、机车车辆厂(中国北车集团)、校内工程锻炼中心等典型企业,鼓舞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研项目的辅助研讨工作,以培育学生独立剖析实践问题、灵敏运用理论要点和创新处理问题的才能。理论环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停止增强:

(1)校内外专家资源的开发应用。质量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中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十分有必要延聘质量管理咨询机构或企业界质量管理专家来校讲课。例如:质量管理办法在企业的详细应用、工序质量控制以及质量认证的程序和步骤等内容,只要分离详细企业的施行来授课,才干使学生理解得愈加透彻,也可把笼统的内容变得愈加生动,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2)增设贯串该课整个教学过程的“小课程设计”,并积极引导才能较强的学生参与教员科研项目的研讨与开发,经过实践的开发与研讨活动,一方面加深学生了对单调、深奥的质量学问的了解,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进步了学生的实践应用才能,培育了学生科研创新的素质,为未来学生走向社会停止实践开发和科学研讨奠定良好的根底[3]。我校工业工程目前没有开设该课的课程设计,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论才能,能够在讲课过程中把教师的科研课题的一局部以“大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小课程设计”的涵盖面应普遍、内容应表现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只要综合运用所学学问才干完成设计,这种办法既能使学生了解、稳固和消化所学的学问,也便于今后应用于理论。

“小课程设计”标题如下:

设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功用展开QFD在电焊机研制过程中的应用及其牢靠性剖析(需提供电焊机零部件组成及其加工工艺、牢靠性数据);

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如何进步变速箱消费的一次合格品率(需提供细致的变速箱消费工艺流程和质量数据)。

如何进步唐山锯片厂硬质合金齿圆锯片的锯片质量(需提供细致的锯片消费工艺流程和质量数据)

三项“小课程设计”简直涵盖了该课程的一切学问点,贯串整个教学过程,可使学生将所学学问融会贯穿,增强质量管理理论、技术的应用才能。

(3)增设开放性、综合性实验(操作+上机)

目前,IE专业未开设质量控制与牢靠性方面的实验,该课程请求学生具有实践操作才能和对质量数据的处置才能。典型实验设置如下:

轴类零件的直方图绘制与剖析(请求学生实地丈量数据、剖析数据,并运用统计质量控制软件Minitab绘制直方图);

轴类零件加工的工序质量控制(请求学生实地丈量,并绘制控制图(图),并对工序才能停止剖析)。

(4)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应用

我校的实习基地有:潍坊柴油机厂、唐山钢铁集团、唐山爱信齿轮集团、唐山松下焊机产业有限公司、唐山冶金矿山等企业,在实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质量问题,并运用所学学问与技术去寻觅处理质量问题的办法。鼓舞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研项目的辅助研讨工作,以培育学生独立剖析问题、灵敏运用理论要点和处理实践问题的才能。

我校工程锻炼中心也为学生的理论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根底,经过组织参观实习和实地操作,学生可理解金属零件的加工工艺,控制各种机床及数控机床的加工特性,为学生处理产质量量问题打下了坚实的根底,也为以后学走上工作岗位做了充沛的准备。

4增强教材建立

该课曾运用过刘书庆主编的《质量管理学》,目前在运用苏秦主编的《质量管理与牢靠性》,该教材为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内容新颖,重点突出,合适工业工程教学的请求,独一的缺乏是短少典型案例,统计思想不够突出。

分离IE专业的特性和实践的授课经历,我们已联络好科学技术出版社,估计出版“十二五”国度级规划教材《质量管理学》。该教材将分离国内外质量管理学的最新研讨成果,吸收以往教材的精髓,强化统计思想,增加适用性和应用性的现代化教学内容,且每章配有典型案例剖析、考虑题和练习题。教材编写的主要构思与计划肯定如下:

•质量管理概论(第一章);

•质量管理体系及运转监控(第二章);

•质量管理统计技术与办法(第三章);

•设计过程质量控制(第四章);

•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第五章);

•质量检验(第六章);

•质量本钱与绩效度量(第七章);

•质量改良(第八章);

•牢靠性设计与剖析(第九章)。

5课程考核方式的变革

质量管理与牢靠性考试成果是平常成果和期末成果的加权均匀,传统的平常成果主要考核学生考勤和交作业的状况,平常占20%%,期末占70%~80%。在现行的平常成果考核中,依据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包括提交的作业和案例剖析报告、在课堂上所作的案例剖析演示、参与互动讨论等表现,综合小组评分与教员评分给出成果,占总成果的30%;在期末考试中,尽量减少融会贯通才干答复的标题,增加开放性辨析题和案例剖析题的比重和难度。经过评价方式的引导,促进学生注重平常的学习、分离实践停止主动和独立的考虑、并培育其团队协作认识与才能。

第7篇: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一机械控制工程课程改革思路

机械控制工程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而学生自身往往缺乏工程实战经验,如何上好这门核心专业基础课,课题组深入开展了课程改革,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改革

在掌握控制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和精简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体系。课题组精选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控制工程基础》[4]作为教学教材,将控制系统基本概念、数学模型、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PID控制及其应用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在PID控制部分,在新教学大纲里,课题组完全从应用角度出发,将以往偏理论的控制系统设计和校正内容,改为讲授PID控制器含义、模拟PID、位置式和增量式数字PID、PID各环节作用以及PID整定。从课堂反映来看,学生能比较清晰地掌握PID控制器知识点;从后期实践来看,学生也能熟练运用PID去设计系统,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

(二)教学方式改革

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分层次教学。即对于不打算考研,以学以致用为主的学生,在阐述清楚控制理论基本知识基础上,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点的应用。而对于想继续深造的同学,则以讲座形式进行内容补充,比如开设了根轨迹、非线性系统分析等,这样既不影响前者,又满足了后者的考研需求。

(三)教学手段改革

课题组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将多媒体图文并茂、音像丰富、信息量大的优点,与板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优点有机结合;其次利用中国数字大学城平台,建设了《自动控制基础》精品课程网站,完善了答疑、讨论和交流模块,方便了学生课后复习以及与主讲教师的交流等。针对控制工程课程中数学含量多,公式推导麻烦的问题,课题组还利用Matlab软件,针对数学模型、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PID控制等内容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将抽象理论更加具体化和直观化。

(四)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课程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再先进,方法不得当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为此课题组从知识结构以及应用角度出发,将教学与工程背景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工程案例,提出了基于工程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

二工程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

课题组所提出的案例驱动教学,其本质上是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工程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其主动去学,同时又借助工程案例来加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根据教学要求,课题组设计了若干工程案例,并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启发型、认知型和设计型。

(一)启发型案例教学模式

启发型案例主要是针对课程或章节,采用一些综合性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课程或章节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对后续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开篇之际,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了解控制本质。课题组提供了一段学院学生获奖的“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视频,先将学生思绪引入到赛车的速度激情中去,然后引出思考:如何在高速下让赛车(如图1)沿着黑线走但不冲出赛道?进而过渡到系统的控制本质:检测光电传感器中心点与黑线的距离偏差,并纠正偏差。通过比赛视频,学生们在掌握系统控制本质同时,也纷纷表示要加入到学院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从而给控制工程教学开了一个好头。除课程开篇之际,我们在其它章节也同样引入了工程案例,比如在讲述时域分析时,引入了高等级公路动态称重系统,在讲述频域分析时引入了上世纪沙俄部队齐步振跨桥梁的案例。

(二)认知型案例教学模式

认知型案例主要是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利用一些小型或局部性工程案例来诠释知识点。控制工程知识点多而抽象,难以理解,为此课题组针对知识点设计了认知型案例。比如:在系统组成知识点上,设计了温箱自动控制系统案例来诠释系统组成及其作用。在比例环节知识点上设计了齿轮传动副等等。认知型案例让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消化和掌握知识点。

(三)设计型案例教学模式

设计型案例主要是通过提供可供操作的工程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实现工程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实践向创新型和研究型转变。为此,课题组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实验项目。由于实验学时少,目前机械控制工程所开设实验,主要按图索骥地搭建电路图来模拟典型环节,或测试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和频率响应等。所有参数都参考实验指导书,大大弱化了学生的主动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课题组在实验前先提供一些机械平移系统和电气系统等,让学生先运用课堂知识建立微分方程,获得系统数学模型,然后再借助实验设备来模拟或测试系统时域响应和频率响应,这样在强化实验同时也融合了课堂知识。此外,针对志在考研的同学,课题组也根据补充讲座内容设置了1~2学分课外开放实验项目,满足他们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同学。

(2)大学生本科创新。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创新活动,同时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中“工程驱动”的思想,针对学校的大学生本科创新项目,课题组联合学有余力的同学积极申报了若干以控制为主的项目,比如校级重点本科创新项目:服务机器人导航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就是集合了控制工程中的数学建模、时域分析、PID控制等知识,通过该项目很好地将课程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了前后贯通,从而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大学生竞赛。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课题组每年还选拔一部分优秀学生,开发一些设计性项目去参加各类比赛。比如2010年设计了“四轴飞行器”参加了江苏省机械创新比赛,2010、2011年连续两年参加了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涉及到系统控制。学生在获得荣誉的同时,都一致认为参加比赛不仅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驱动式教学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主体性来主动学习、主动实践;另一方面也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有比较深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有工程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学。

三案例化教学设计及实践

为了进一步阐述如何进行案例化教学,本节以教学内容第五部分,即PID控制及其应用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及实践。近年来,虽然智能控制等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基于PID的工业现场控制仍占据主要地位。PID教学若直接从理论着手,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为此课题组首先设计了一个启发型案例———恒温箱控制,让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是否增加PID控制策略、以及PID控制器参数的优劣对系统的影响。图2为某恒温箱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5],其类似于带延迟的一阶惯性环节的响应曲线。为了体现出PID在恒温箱控制中的作用,以及控制器参数(kp、ki、kd)的影响。课题组首先将系统在无控制策略情况下的输出(图3)展现给学生,由图可以看出系统是发散的,不能实现恒温控制。然后对系统增加PID控制策略,从而获得图4的系统输出。对比图3和图4,让学生明白增加PID控制策略后,系统能基本上收敛于设定值35℃,由此看出给系统施加PID控制的重要性。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4,可以发现温度虽收敛但在设定值处出现振荡,这对于系统的稳定性来说不是很好。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可以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最终给出解释———那是因为PID控制器参数选择不当造成的。图4的控制器参数是通过常规的试凑法获得的,其值为:kp=20、ki=0.01、kd=90。最后给出经过遗传优化的结果(图5)。由图可以看出,系统响应速度更快、更平稳。此时的PID参数值分别为:kp=10.23、ki=0.03、kd=7.95。通过该启发型案例,可以向学生传递两个信息:一是PID控制策略对系统的控制很重要;二是参数的整定对系统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很重要。

第8篇: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液压系统 案例教学 PLC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40-02

在现代液压系统的控制领域,目前广泛应用PLC控制。在高校液压系统PLC控制教学中,主要侧重于梯形图、语句表的编程,忽略了液压系统PLC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不紧密,造成理论知识来不及消化等问题。PLC的学习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法,才能让学生彻底了解液压系统中PLC控制的全过程,真正学以致用。

一 液压系统PLC控制教学现状分析

1.理论与实践脱离

液压系统的PLC控制是液压与气压传动和PLC控制两门课结合的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过于理论化,表现在很多初学PLC控制的学生经常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应用指令功能,梯形图、顺序功能图怎样编制,学生感觉这门课就是死记硬背某些指令,而忽视了PLC程序是怎样融入整个液压系统的控制系统中的。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液压系统的PLC控制,不仅要掌握液压系统的控制要求,而且要学会把PLC的指令功能融汇贯穿到程序设计中。目前液压系统的PLC控制学习的现状就是学过的学生不少,真正会用的没有几个,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2.教材内容与企业实际脱节

传统的液压系统的PLC控制教学各部分知识之间是分开的,PLC和液压部分是分开的,教学内容以PLC控制为中心,大多数教材内容的安排都是PLC控制各种指令功能和使用方法的依次罗列,各部分知识之间缺少一个系统有机的整合,整个知识结构都是零散无序的,学生学习完后很难将各种知识综合起来去解决液压系统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PLC的产品种类较多,发展较快,液压系统的PLC控制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师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液压系统的PLC发展、设备和使用动态,了解企业对液压系统的控制技术人才的要求。根据液压系统的PLC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编写教材,理论与实践结合。

3.教师与学生

传统教学中教师充满激情地很努力讲述设计好的内容,而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上只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的教学设计缺少从学生思维出发的引导,缺少悬念和情境,学生无精打采地听讲,缺乏主动参与的动机和机会。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详细处理了所有问题,学生只是一味地听,没有真正地思考问题,严重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学习的成就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案例教学简介

案例教学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基本知识、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首先运用于法律教学中,后来逐渐运用于其他学科。它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有效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顺利实现由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经常转换教学形式,学生对此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学生始终维持最佳精神状态。最主要的是由于教学内容是工厂中的液压系统PLC控制的具体实例,在生产实习中学生已经见过一些系统,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唱独角戏,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调动学生集体动脑思考,更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液压系统PLC控制案例教学实例

1.选择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具有典型性的实例

根据学生理解知识的层次不同,采取逐步递进式增加课程难度。选择铁道轮对轴承压装机液压系统PLC控制,根据控制要求,总结机器动作顺序。教师给出液压系统控制原理图,将学生分成小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个人思考和组内及组间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此案例建立总体认识和基本了解,分析出液压系统的动作顺序及各电器在不同工作阶段的带电情况。在Festo Didactic-Fluidsim Hydraulics软件中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并配置液压元器件。

2.提出初步实施方案

完成电气继电器控制设计及仿真。要完成中间继电器控制线路设计和电磁阀输出控制线路设计任务,将学生按照接受能力的快慢进行均衡分组,积极讨论,互相帮助,分析任务。在这过程中,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编辑电气控制线路,通过Fluidsim软件编辑分析运行结果。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参与学生的讨论或探讨。通过电气继电器控制仿真的动画来验证学生自己的设计,学生可以看到第一阶段液压油液的走向。当仿真动作不符合设计要求时,教师对学生的初步方案及时调整,直到仿真正确。

3.PLC控制设计及仿真,在此阶段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理论教学中的硬件软件知识综合应用

分组讨论怎样选取硬件,进行软件编程和仿真。教师进行比较、评论、总结,学生从中得出结论,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4.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能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能力与智力。教师是学生的示范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品格因素远远胜过知识渊博。

教师要教给学生先进的技术知识,意味着教师本身应该具备获取前沿技术和信息的能力,要成为教学内容的先行者和实验者,而后才是传播者。因此,教师要十分熟悉本职业务,深入了解知识所蕴含的思维方法、内涵,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更新教学内容,背景材料推陈出新,将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融入教学中,还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以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

要努力钻研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观念先进化,避免照本宣科。古人云:“学启于思,思源于疑。”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在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从而激起他们讨论和思索的兴趣,培养其动脑、创新的能力。要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运用课堂演示,刺激学生感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媒体课件扩大信息量,用PPT显示复杂图形、表格、运动、变化等,使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并茂,还要避免照屏宣科,注重师生互动。坚持和鼓励创新理念,使教学观念更趋于互动式、开发式、启发式与个性化、实践化。

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强调学生的潜能的同时,也应着眼于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包括学生入学水平、经验世界以及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将教学的主体和中心都确定为学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和指明方向。

四 总结

教学实践证明:液压系统的PLC控制课程案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反响好。通过案例教学,多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浓厚,学习目标明确,对液压系统专业技能有很大的提高,增强了PLC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探讨和总结,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个液压系统的PLC设计的程序不是固定的、唯一的,学生可以自由探索、大胆提出质疑,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就应该予以肯定。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液压系统的PLC控制课程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法中的一种,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科学综合地采用多种教学法,更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伍蓉.PLC教学改革模式探析[J].科技信息,2010(27):471

[2]孙良.PLC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248

[3]张丽娟.新课改背景下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及其反思[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58~159

第9篇:内部控制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一、文献回顾

目前国外对操作风险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但通过量化方式研究与管理已成为发展的方面。为解决数据问题,一些大型国际银行组织开始建立自己的损失数据库,此外还出现了一些官方性质或商业性质的数据库,如英国开始了一个由BBA推动建立的机密的中央数据库GOLD,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已经完成了第二次损失数据收集活动。此外,还出现了其它如OpVar、ORX等商业性的损失事件数据库。

国内对于操作风险的模型化研究尚不成熟,研究主要仍停留在理论介绍、经验判断层面,对操作风险量化模型的研究仍停留在方法讨论和理论假设上(如刘家鹏,2007),具体的模型构建及数据分析基本处于空白阶段。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数据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大重视操作风险损失历史数据的积累,再加上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银行具有隐藏风险事件的动机,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历史数据较难收集(万杰,2005);还有学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外部数据的内生偏差(高丽君,2011)。在国内,有学者在研究中呼吁筹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并且尝试在各种媒体中收集操作风险的损失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樊欣、杨晓光,2003);有学者分析了贝叶斯网络和网络分析法应用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基本思路及其建模步骤等(扈倩倩,2010);有学者以我国银行的一个典型业务――远期结售汇为例,研究了实践中建立和运用贝叶斯网络来估计操作风险发生频率的具体方法(刘睿、巴曙松、刘家鹏,2011)。

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和工作,本文依据北大法意数据库中的中国司法案例数据库2.0版中1990―2015年间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按照操作风险分类,从3568个与银行相关的案例中筛选出了310个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尽管数据不够全面,但与以前的研究相比在数据的客观性和追溯性上有所改进。从公开性和可获取性角度来看,这些数据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商业操作风险的大致轮廓。以这些数据为基础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状况做初步定量分析,以期能认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各种属性。

二、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操作风险模型

(一)贝叶斯网络概述

贝叶斯网络(Bayesian Belief Network)为一个图形模型,用一组条件概率函数以及有向无环图对不确定性的因果推理关系建模,主要用于概率推理及决策,用它能有效的对风险进行建模并能清楚的表达风险之间的关系。其实,贝叶斯网络可以看做是Markov链的非线性扩展。这条特性的重要意义在于明确了贝叶斯网络可以方便计算联合概率分布。多变量非独立联合条件概率分布有如下求取公式:

(二)应用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操作风险管理模型

运用贝叶斯网络管理操作风险,首先要识别导致风险发生的风险源,确定网络的节点和相应的因果关系,建立业务模型,并依据根据业务模型建立贝叶斯网络结构。然后利用已有的数据或模拟数据来训练模型,得到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条件概率分布。最后,根据风险控制、度量和管理的需要,进行情景分析,风险评估以及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等。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分类,确定能反映风险程度的关键风险指标(key risk indicators)和引起风险的因素一般称作关键风险动因(key risk drivers),按照发生的频率和损失大小进行分类,从而通过控制关键风险动因来控制操作风险。见表1:

交易流程错误贝叶斯网络可以对关键风险指标设定预警水平,一旦风险超过这个水平,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风险实施控制。由于所有节点都是随机变量,当把某个关键风险指标作为目标节点时,在给定情境下,运用贝叶斯网络可以估计出关键风险指标的概率分布,并计算出方差、标准差和上限百分比等。例如,可以设定一个可接受的标准差数值,如果估算出的标准差超过这个数值,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控制措施的选择上,可以通过情景分析,对各风险关键动因进行评估比较。

对数据的分析发现,310个操作风险事件本文搜集了310个案例,由于大部分操作风险事件的影响因素都不是单一的,与以前的研究(樊欣,2003;张新杨,2004)相比,本文做了改进,对各操作风险事件重点统计主要的两种影响因素,?y计结果显示共有99个操作风险事件是由至少两种因素造成的,因此在按事件类型划分的操作风险案例总数为409个。共涉及5种类型操作风险,其中有99个事件涉及两种类型操作风险,包括内部欺诈因素与外部欺诈因素的结合,外部欺诈因素与系统出错因素结合,外部欺诈因素与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因素结合3种类型。从操作风险的来源看,内部欺诈、产品风险、交易管理可看作由内部因素引起的,外部欺诈、系统出错可看作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从操作风险发生的类型来看,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导致的操作风险所占的比重最大。无论从事件发生的数量,还是从所涉及的金额来看,内部欺诈都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外部欺诈,交易管理居第三。从已经收集到的案例显示,141件内部欺诈案例中有48件明显地结合了外部欺诈因素,内外勾结事件数量占全部事件的34%。操作风险损失案例中,一旦发生内外勾结,往往损失数额比较大,上述34%的案例所涉及的金额却占到85.9%。结合上述数据分析将操作风险损失分为3大类,即由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因素作用形成的内部损失,产品风险、交易管理、系统出错形成的其他损失,外部欺诈、交易管理、系统出错形成的外部损失,3类损失最终汇总为操作风险损失。5种类型操作风险分为发生和未发生两种状态,各种类型损失分为小于100万元(0

(三)模型实证和结果分析

对数据进行运算,结果如表2:

(四)情景分析

对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情景分析,通过设定一个阀值并改变各个因素的参数(即人为设定各个事件的发生状态,分析其对其它事件的影响进而找到诱因排序,从而采取相应手段排序中最重要的诱因来有效控制风险)。例如,理想状态是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最小化,即小于100万元,可以把操作风险损失(operational risk loss)小于100万元的概率设定为100%,其他两种状态的概率为0;同样也可以通过把大于1000万元的概率设定为100%来分析这些情景状态对其他因素的影响,运行结果结果如表3:

如果把操作风险损失控制在100万以下,则要求内部欺诈发生的概率由34.55%下降至33.88%,外部欺诈的概率由37.39%降至34.22%。如果大于1000万元的操作风险发生,内部欺诈发生的概率增至39.97%,外部风险发生的概率增至43.37%,这也进一步说明大额操作风险损失多是由银行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共同实施的,即防范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重点在于建立有效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内外勾结。此外,比较发生小于100万元损失时交易管理风险发生概率和发生大于1000万元损失时交易管理风险发生的概率由52.04%变到19.5%,可以看出由交易管理风险造成的损失与内外欺诈造成的损失相比较小,但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交易管理风险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重点。

三、应用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防范员工实施内部欺诈模型

(一)构建防范员工实施内部欺诈的贝叶斯网络模型

从上述涉及的关键风险点来看,内外部欺诈占主要部分,内部欺诈风险中人员因素居多。而内部员工在欺诈活动中有一定的优势,因其了解信息并熟识相关业务知识,知道如何规避系统监测。因此,内外勾结能造成更大的损失。然而,一些新的欺诈行为包括商业贿赂和收取回扣,更加复杂和隐蔽并难以发现和查处。与常见的欺诈不同,商业贿赂通常代价很大,涉及雇员和第三方之间的勾结,通常涉及接受回扣或?蚪穑?以此作为签订合同的回报。其最大隐患在于违规贷款给存在极大信用风险的客户。这种类型的欺诈,尤其难以发现,因为回扣是从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洗钱而间接支付给商业银行员工,不在账簿中体现。行贿者以支付咨询费名义将本应由银行收取的利差转而支付给管理咨询公司,然后再通过种种方式洗钱并支付到银行客户经理家属的账户,最后用于购房、消费等大额支出。这种洗钱行为往往不易被察觉,除非其他员工或第三方(如公安、检察等外部反腐败调查介入等)对此进行曝光。正因如此,预防措施对控制内外部欺诈风险至关重要。其基本模式如图2:图2内外部欺诈基本模式欺诈三要素,即:动机(压力/诱因);机会;借口(道德取向),三因素之间两两相互作用,形成舞弊三角形。动机是由于员工自身经济压力、生活方式改变或者感觉不公平,机会是员工的职位可以接触资源,借口是员工给自己寻找合理的借口(实质上是一种个人的道德价值判断)。当动机、机会和借口三个重要因素同时出现时,进行欺诈的倾向就会出现,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因素,都不会使一个人进行欺诈。针对上述三要素,可以分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建立合理的制度以防范员工实施内部欺诈。基于以上分析,构建防范员工实施内部欺诈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如图3:

动机、机会和借口都是导致最终损失的直接原因,而且动机和借口都属于内在因素,无法进行直接监管;而机会则是可以通过监管(案件或者异常行为排查)加以防范,进而通过对内部举报及时进行核查和反馈,进而进行相应措施调整,就像排雷一样事先把引信拆掉,尽可能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虽然排查不能完全阻止风险发生,但通过排查能及时发现风险,提前堵漏补缺。此外,动机和借口可以通过内部举报,由商业银行采取恰当而合适的反应(比如谈话或者心理干预等方式),将可能导致员工实施内部欺诈的内在因素及时化解。

(二)贝叶斯网络模型运算分析

本文采用对某商业银行分支机构1999年―2015年134起案件(包括及时进行内部处理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情况的分析,并将各因素细化分解,模拟运算结果如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举报及时、有效的反馈对于防范内外部欺诈至关重要。计算结果表明:导致最终损失的三个直接原因―动机/诱因、机会和合理化的借口,其中动机/诱因的决定因素中依此排名分别为经济压力、生活方式改变和感觉不公(34.79%、17.72%和47.50%),其中感觉不公相较其它更容易导致损失;借口中自我合理化程度越高,也越容易造成损失(72.97%);机会的决定因素中依此排名分别为员工职位、资源支配和受监管程度(59.49%、24.27%和16.24%),则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监管加以防范,其决定因素中依此排名分别为加强管理、岗位改进和强制换岗(54.88%、28.45%和16.68%),进而通过核查及对于举报的反馈进行及时调整,最终避免损失。然而,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对于举报是否反馈对于损失的形成至关重要,尤其是经过内部审计或者专项审计后只有17.87%形成结论报告,而45.75%未有结论,甚至于36.39%由于不能公正处理或者说被举报人员反过来打击报复举报人员。最终,如果不能采取恰当而合适的作为(比如戒勉谈话或者心理干预等方式),而其发生的概率高达73.80%,将可能导致员工实施内部欺诈的内在因素不能够及时发现、核查、监管并进行化解,最终形成损失。

(三)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于内部欺诈与采取恰当而合适的反应措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5:

即:无论内部欺诈是否严重,明明知道员工已经实施内部欺诈而不采取恰当而合适的反应去制止其不当行为(不作为)要比有所作为都将加大内部欺诈发生概率;反之,则可以减小内部欺诈发生概率。严重后果极端情况下,完全不采取恰当而合适的反应将造成监管完全失效,导致无法通过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将最终造成损失的严重后果。这是因为如果举报者认为内部举报机制并不能很好的解决举报的问题,那么没有人会愿意在这上面浪费精力。举报者积极性受打击,甚至被打击报复的后果就是或者不再内部举报,或者寻求外部渠道解决问题。换言之,绝大多数欺诈或是违法行为,都是靠内部员工的举报而被发现的。内部举报机制的真正作用在于当员工还愿意反映其所发现的问题时,意味着问题还有机会在商业银行内部得到解决。如果内部举报机制无法让举报者信任,结果将使相关信息泄露给其他渠道,包括媒体和监管机构,届时问题就有可能发展成商业银行无法控制的局面。

通过模拟运算,还可以发现如果完全不采取恰当而合适的反应措施,将造成几乎相当于原来四倍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防范内部欺诈操作风险的关键点在于通过加强核查并对举报及时、有效反馈及予以调整,才能降低损失。

四、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商业欺诈风险(内部欺诈与外部欺诈两方面结合)。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从加强内控建设、提高员工防范意识、职业素养以及加强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还可以采取购买商业犯罪保险等措施对于操作风险实施有效管理。

一是加强有效信息交流来防范内外部欺诈。目前,我国既没有收集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公共数据库,也没有相关组织机构推动损失数据的交换。因而,建议由人民银行、银监会或银行业协会,负责收集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并建立数据库,推动实现商业银行间及行业内的信息交流、损失数据交流和互换。欺诈行为实施者可能针对不同的商业银行,同时或连续进行欺诈活动。因此,应该共享彼此关于欺诈的信息,并借助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及时沟通信息来实现。其次,欺诈者也可能针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诈骗。因此,建议除了具体的欺诈信息交流,还应分享关于欺诈风险、趋势、制度方面、预防和识别等方面的认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