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生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所谓生存教育就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保护生命,如何在社会生存等相关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存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的讲授,不断提高学生生存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端正学生的生存态度,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和科学的生存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生存中实现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生存教育主要涉及的内容与人的非常态生存有关。通过对学生生存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在非常态生存状态下应对的能力,例如一些突发事故如地震、泥石流、雪崩以及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应对,也包括对一些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火灾或者恐怖事件等社会灾难的应对。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救灾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降低灾害损失的技巧,例如如何进行伤口的包扎,如何进行有效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面对火灾如何使用灭火器等等,不仅要会自救,还要学会救人。
二.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即通过生活来进行学习,来进行教育,通过教育而改进生活,使生活向前和向上,生活决定教育,而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激发出自身的力量并且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的内涵非常大,生活教育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正确理解生活教育的内涵就必须要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生活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开展可以使多种形式的,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同时中学生的生活教育还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解决问题,避免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与学生思想和生活不符合的内容和陈旧的内容进行教育。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选择课本以外的内容,例如请一些相关方面的专家或者学者对学生进行讲课,开座谈会,让学生也参与到其中,积极发现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上社会,去亲密的接触社会,让学生们明白只有了解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现状,才能学会如何去更好地生活。在学习方法上,要尽可能让学生去动手参与调查和实践,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认真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进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校教育就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激发、唤醒并且促进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最终成长的过程。因此,学校开展三生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本,通过教师的讲授培育和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让学生认识并且提升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在中学教育中,实施三生教育,一是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参予社会活动,以促成学生及早自主自立;二是注意培养学生自救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认识诸如“生存的意识、手段、方法,以及人为什么会死亡”等方面的系统科学知识,教给学生“如何救触电者”“怎样救溺水者”等具体行为方法;三是培养自我防范能力,教给学生“如何快速应变突发事件”、“怎样进行自我控制”等方面的具体知识和行为能力;四是时时注意给学生宣传自主自救的典型事例。
四、总结
“三生教育”最核心的教育就是要关爱生命,关爱他人。教师要做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带头人,应该把表扬当作是花,把批评当作是刺,要多栽花,少长刺,要与学生建立心与心的交融,要信任学生,教育者要告别对被教育者的轻蔑与漠视,在两者之间构筑起尊重与信任的情感基础。笔者认为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已经为我们找到了答案,在这个答案里,没有轻蔑与漠视,特别是对所谓的不听话学生的错误更是如此,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找出特长,让他们在关爱与成功中成长。
和学生见面时主动的一声问好、表示关爱的拍一拍肩膀、轻轻地摸一摸头,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长者、可信可依的朋友,教师的尊重与信任,置换到的也是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情感交融的双向活动,达到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使教育教学实现双赢。
二、宽容学生,期待学生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学生总会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教师在一次又一次的纠错过程中,由于教师本人的行为失当,自觉不自觉地挖掘了与被教育者的情感沟壑,就会拉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只有当教师放弃了对学生的指责而代用积极评价,给予宽容与期待的时候,当教师给后进生或他们的家长写表扬信的时候才是教师在填平自己挖掘的与学生的沟壑,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当教师要对受教育者惩罚或批评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宽容与情感的期待,要多关心,多呵护。
三、言传身教,张扬个性
所谓“国旗下讲话”就是指在升旗仪式后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相对于其它教育活动来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升国旗是一项极其庄严的仪式,其庄严性是其他任何一项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进行三生教育,更易激发学生来自内心的高尚情感,引起学生作深度的思考。而且“国旗下讲话”面对的是全校师生,受教育的面更广,产生的共鸣更强烈。此外,“国旗下讲话”较课堂来说,更有利于教师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学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进行三生教育,极大地加强了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和主动性。加之由于它是一次演讲,可利用语言艺术去感染学生,甚至可形成系列演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阵地。
由此可见,“国旗下讲话”作为“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非常可行的。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是注重收集事例,让“国旗下讲话”贴近学生生活。“三生教育”并不是一句空话,它离我们很近,同学们身边发生的许多事例,都可以成为“三生教育”的素材。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 “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鉴于此,笔者较注意观察学生的生活,如:在作《送上问候,让关爱永存》的讲话时,就引用了发生在同学身上的一件事:一名同学生病,另一名为她送去了自己泡的红糖水。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都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收效也较之生硬的说教好得多。
其次是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喜闻乐听”。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参加升旗仪式的师生很多,若讲话吸引不了大家,极易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效果。故“国旗下讲话”应尽量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起兴趣,认真聆听。如在作《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的讲话时,可以登泰山的点滴体会为线索吸引学生,最后总结出要取得成功有两种品质最重要:一是具有积极的心态,在最艰难的时候,不停地对自己说你能行;二是坚持不懈,虽然慢,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这比长篇的说教要好得多。
其三是结合时事,让学生从刚发生的事情中得到感悟。国旗下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结合国内外发生的时事,帮助学生学会从时事中寻找与自己相关的东西,自己产生感悟,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通过对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的讲述,可让学生感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其四是利用节日和各种纪念日,让学生从其来源中感知“三生”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元旦,可以给学生作《新的一年,新的起点》的讲话,激发学生把握现实,开创未来的决心;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可以给学生作《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地球永远不老》的讲话,让学生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珍爱我们生存的环境。总之,一年中有很多的纪念日,可以从一个个纪念日的来源中使学生受到启示。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为主的大国,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教育问题应该首先从农村教育着手,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国家建设和国民素质建设,能为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农村教育的成败也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当然也直接关乎到中国教育的成败。
农村教育资源匮乏,首先表现在硬件上,由于投入的资金和设备远远落后于城市,加上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向城市聚集,形成教育资源的“马太效应”,此外农村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导致农村集体性空巢现象的发生,社会生存压力大,加上计划生育的影响,农村孩子出生数量也逐渐减少,因此现在农村学校大量合并和倒闭,可供农村孩子选择的学校更少了。加上大多数农村学校处于信息比较闭塞的边远地区,导致信息化手段及技术的缺乏,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第二,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对优秀人才不具有吸引力,很难留住人才,更别说引进人才了。经常出现一个老师担任几门课程的现象,一方面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重,另一方面教学质量也很难保证,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平衡性是有影响的。
第三,农村教育层级结构有断层,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这方面。广大农村是没有幼儿园或者托儿所的,城乡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开发程度不同,无形当中拉开了城乡教育的距离,尤其城市里有早期教育、智力开发,有多门类、多学科的规范、科学的早教模式,而农村孩子也许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还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早已经在起跑线上就拉开了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差距了。
第四,农村家庭教育缺失,一方面是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余下的老年人根本没有能力辅导甚至管束孩子,孩子基本靠自己或者说靠天分。另一方面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缺失,对于孩子成长极为不利。第五,更重要的是农村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滞后。在现今中国经济发展尚不成熟的时期,研究中国农村教育的相关问题是教育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尤其是近几年来农村教育的一些常态化现象应引起教育相关部门和教育界的重视,将农村教育的理念和运作模式作具体化的探讨,寻找有可操作性的途径来进行实践,切实改善农村教育的意识和教育质量。其中理念的转变尤其重要,近两年云南省教育厅推广的“三生教育”对此具有指导意义和很强的示范性,引入到农村教育领域,可以改变农村教育单一化的现状,首先解决教育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二、“三生教育”的内涵
云南省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各类学校学生中实施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为内容的“三生教育”。遵循教育规律,云南省教育部门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三生教育”。“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组成的一个复合概念,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简称。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说,“三生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2]。
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广义的“三生教育”里,生命教育可以视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这也是我国当前教育实践领域一直所忽视,或者说一直没有引起重视的教育内容。这样的忽视,使教育实践脱离了人的生命成长,脱离了“尊重生命”这一永恒的教育精神追求。如果我们只是从知识的角度让学生受到教育,一旦他们轻视生命,所有过去的努力都是枉然。因此,通过生命教育可以使教育回归生命,同时也是对教育精神和教育实践的重新塑造,这对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生命认知教育、生命伦理教育和生命发展教育三个组成部分。生命认知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其中包括自然生命的起源与发展,了解生命的有关知识;生命伦理教育则主要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掌握基本的生命伦理规范;而生命发展教育主要帮助学生学会从身体、心理、意志情感等方面发展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层次,从而在不同的阶段从不同的角度解答生命的知识和意义,消除学生的困惑,进而确立更加清晰和坚定的目标,懂得生命的宝贵,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绝不轻易退缩和放弃。生存教育的基本内容[3]:生存教育是教育的主体。生存是人类生命的主要活动形式,是人类发展的根本,人类的大部分时间、精力和活动,都是以生存为主题展开的,所以,人为了生存下去以及为了更好地生存,必然要通过教育,开发生存智力,掌握科学完善的生存技能和生存知识。从而,人类的整个教育活动,主要就是帮助人类学会如何生存而开展的,当然这是“学会生存”为何被确定为未来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的原因。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以“应试教育”“应试知识学习”为中心,严重地背离了人的生存需要,使教育过程和人的成长过程相分离,不利于学生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生存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有智力教育、技能教育和知识教育三个部分。智力教育指智力开发或者是学生的潜能开发,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为核心,构建智力开发系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而技能教育包括的内容较广,主要指各种生存、生活技能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等各种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必须的技能;知识教育则主要指人的知识素质的培养,非当前“应试教育”中考试知识的培养,它的主要内容是以基础性、结构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为基础,挖掘并让学生理解内化知识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经验,从而通过知识学习形成学生的知识素质。
这些内容能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在生命存在和生存发展的基础上,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它构成了人生的重要目标和现实意义,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就是人的生活过程,追求美好的、幸福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基本愿望。因此,如何帮助人适应社会生活,规范人们的生活行为,形成人们的生活观念,追求高质量、高尚的生活方式,便成为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实践所忽视而又必需关注的重要内容。活着是一种状态,而“怎样活着”是一种态度,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是人们的目标,而除去它的物质外壳,更加需要却难以达成的是幸福感、成就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被世人所认同,其中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行为教育、生活规范教育和生活情感教育三个组成部份。生活行为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各种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生活观念,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生活规范教育主要从道德及社会规范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调节能力;生活情感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追求高尚生活的美好情感。
广义的“三生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教育内容结构,是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过程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人生教育理论,符合人的成长需要,也符合教育本质的内在规定和教育规律,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可以称得上是“现代人本教育理论”。
三、在农村教育中实施“三生教育”的意义
育人的根本就是要让学生有健康的心智,有生存、生活能力,创造能力,富有爱心和责任感。这些在农村教育中仍然很缺乏,对农村学生来说物质贫困固然可怕,但精神贫困更为可怕。物质贫困有政府资助,但精神贫困却是资助不了的。通过“三生教育”,使教育精神不流失,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提高他们的能力,健全他们的心智,这对于农村教育有很现实的意义,因此:首先,是改变农村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点教育的问题,让教育的多层次性和丰富的内涵展现出来。
从“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来看是大体一致的,其中“三生教育”知识涵盖面大,内容丰富,贴近学校、贴近家庭、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老师、贴近家长。而且它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也一致,务实性强,特别是和现在农村学生所需要的生命、生存、生活的知识及所要塑造的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高度统一,农村教育实施“三生教育”使孩子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孩子就会很好地为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幸福,甚至人类的幸福奋斗,给农村孩子灌输这方面的知识,让他形成这方面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样会给孩子人生目标的确立、未来的家庭幸福生活的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改变农村教育的问题,除了硬件设施投入等问题以外,在观念及方法上更应引起重视,知识容易灌输,但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人生态度、人生目标却很难确立。具体地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说,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往往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承担起他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有着积极意义。富士康的“十连跳”事件给我们以思索,很多人都在制度上、管理上去找原因,但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如果人们不能发现来自于自身的问题,即使不在富士康,仍然可能会选择轻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远比某些知识更重要,而农村学生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大多数的孩子都没有受到真正深入的引导和教育,“三生教育”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生命教育重点是使我们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让我们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
生存教育主要使我们认识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把握生存规律,强化生存意志。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使我们认识人生的价值,热爱生活等。
加强生命意识教育,让我们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守护生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生活观,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心和同情心,促进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人才培养上来说可以实现一个质的突破。
我们从“三生教育”认识到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的价值。通过教材,图片,游戏等的展示,使我们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生命过程,学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培养我们对于所有自然生物生命的一种敬畏和保护情感。老师还教我们一些应对自然的生存常识和应对社会生存的方法,鼓励我们勇于面对危机,培养我们危机处理能力。教会我们豁达的态度,从容的精神;从“生活教育”认识到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的一点一滴的灌输中让学生耳闻目睹,在自觉不自觉的环境中纠正自己的行为,培养我们基本的生活常识。逐步增加深度让我们建立良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心态,有正确的能力把握休闲与工作的平衡性。
“三生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认知以及实践让我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促使我们能够主动、积极、健康的提高生存价值,明确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关心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推而广之关心朋友、他人的生命安全;掌握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识,把握生存规律;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最终把我们塑造成一个比较有社会公德心,能应对生存压力,以及乐观心态的合格社会公民。
汶川地震由如一枚惊雷,震响了人类,震响了我们,它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让我们懂得要珍视生命、善待生命,也激起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三生教育
”重点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和成才,着力于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之心,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通过“三生教育”让我们学有所获,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提高生命的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学会从自己的生命本身出发来珍惜和利用自己的生命资源,不断地适应生存环境。让我们保持开放的思维,观念和心态,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
如今,许多学生的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生命是一个过程,一个悲喜交加的过程,它让我们尝到了酸、甜、苦、辣、咸的不同味道,有的人经受不了打击,承受不了它的负重,从而放弃了脆弱的生命。其实,面对生命,我们要不屈服、不放弃;面对灾害,要坚强勇敢,团结互助;在困难和挫折中,要磨砺生命的意志,展现生命的意识,展现生命的光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对待学习态度也不同了,家长和学生都不重视后天的教育,不懂如何生存。其实,学习就是为了生存,学无止境,这就诠释了世间的旧事物,总是不断的被新的被新事物所代替,因此要懂得后天的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大学生在毕业初期的就业和择业过程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有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方向比较模糊,职业目标不明确,在就业和择业的过程中显得比较盲目;有的大学生适应能力较弱,缺乏抗挫折能力,因不适应环境而频繁跳槽;还有的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没有奉献精神、不能吃苦、责任感缺失、自我中心意识过强,不愿意从底层工作做起,片面追求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复利报酬,而不过多考虑自己的长远发展。还有的在面试环节中就因不懂礼仪、不善交流等原因和就业机会失之交臂。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用人单位因难以招到合适的人选而感叹人才难求。另一边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低下,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究其原因,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欠缺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毕业生在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就业过程中,在道德意识、职业认同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独立意识、服务意识、吃苦意识、竞争意识、抗挫折意识,以及行为习惯、目标定位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而人才不仅仅是要知识丰富、能力超群,还必须拥有健全的人格,一个掌握知识却缺乏健全人格的人,不仅不会对社会有贡献,反而会有较强的破坏力。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高校教学在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必须以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整合高校教学工作。有的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容易沿袭中学时候的认识,把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提高上,而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教育应该根据社会进步和时展的新要求,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加快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适应新的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三生教育的提出
云南省自2008年2月起,提出并实施了“三生教育”,至目前为止,高等学校实践“三生教育”已有两年多了。高等学校“三生教育”,通过整合各种教育力量,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功能,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助较圆满地实现人生。高等学校“生命教育”促进大学生严肃认知生命的存在、生命存在的意义、价值,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生命观,努力提升生命存在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价值,有助于大学生学习构建个体、群体、自然之间的生命和谐意义。高等教育“生存教育”使学生把握社会个体与群体自然生存与社会生存的基本规律,理性应对自然生存与社会生存问题,提高生存的自然与社会适应能力,调整能力、发展能力及创新能力,妥善处理社会个体与群体、自然生存与社会生存的错综复杂的生存关系,构建个体、群体之间的生存和谐关系。高等教育“生活教育”促使大学生理性认知生活,了解生活的复杂性、现实性,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秉持自信、自爱、自尊、自立、自强的生活观念直面现实生活,促进大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来应对生活困境及压力。协助大学生学习妥善处理社会个体生活与群体生活、职业生活与公共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三、通过开展三生教育培养职业素养的初步构想
“三生教育”立足于云南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吸收借鉴了古今中外教育发展的精髓,通过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发展能力,更好地解决了当前环境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施“三生教育”是增强双柏县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基本保证。“三生教育”,立足于帮助个体成长,着眼于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着力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努力培养建设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全面实施“三生教育”,无疑对促进双柏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开展“三生教育”的基本情况
双柏县在推进“三生教育”工作中,准确把握“三生教育”的内涵和实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做到了“突出一个核心、落实两个标准、抓牢三个环节”,促进了“三生教育”的积极稳步推进。
1.突出“一个核心”。突出“一个核心”就是突出“三生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核心。县教育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的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明确了“三生教育”的任务、方法、途径及各自的职责。方案提出“三生教育”要站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高度,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关注学生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问题,从人生的角度逐步构建个体成长的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2.落实“两个标准”。落实“两个标准”就是要认真落实“三生教育”的课程和师资标准。一是认真组织落实“三生教育”的课程标准。按照省教育厅、州教育局的要求,在全县各学校(园)认真组织“三生教育”教材的征订,幼儿园在小班、中班、大班教学中要全面开设“三生教育”课;小学分别在学前班、三年级和五年级集中开设“三生教育”课程;初中七年级、普通高中和职业高级中学均在一年级集中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二是认真制定和落实“三生教育”教师标准。“三生教育”涵盖面广,涉及多领域学科,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整合知识的能力,良好的师德和教书育人的能力,还应具有实践与创新“三生教育”理论的能力。
3.抓牢“三个环节”。抓牢三个环节就是抓牢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三个环节。一是抓牢实践教育环节。各类学校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有机地通过课外主题活动、家长学校活动、法制副校长活动等形式,开展了渗透“三生教育”的多种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二是抓牢课堂教学环节。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各校(园)已将“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课,开全课程,保证学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大胆进行探索,积极进行教学实验,初步总结了“三生教育”课堂教育的基本方法。三是抓牢教育科研环节。在县教研室的统筹安排下,各校(园)都积极启动“三生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使“三生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到有层次、有重点。
三、推进“三生教育”初探
1.抓好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实施“三生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三生教育”。一是强化课堂教学。各校要以适当的方式开设“三生教育”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保证必要的学时,进行灵活的考核评价,给予一定的学分,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突出实践活动。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学真知、做真人、长真才;三是注重文化育人。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以塑造学校形象和提炼学校精神为重点,以特色优势和特色创新为核心,以培育优良的校风为目标,深入开展高品位、宽覆盖、多形式、主题鲜明、雅俗共赏、特色明显的校园文化活动。还要提升学校环境建设的文化内涵和层次,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实施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2.抓好家庭教育。教育部门要主动引导、帮助和协同家庭实施“三生教育”。要通过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信箱、家长热线电话、家校联系制度等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要帮助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内容与方法,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特别是要帮助家长提高综合素质,用积极、规范的行为给孩子作榜样和示范。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行家长交流会和个案分析会,召开家庭教育咨询会、研讨会,推介家庭教育书籍和影视片,开展家访、与家长交心谈心等方式,形成有利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围。
大家好!春华秋实,悠悠曲调,唱响着一种追寻!漫漫征途,花开花落,执着着一份坚韧!带着真诚的期望,纯真的热情,我站到这个演讲台上,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对“三生教育”的体会和感受。我叫***,来自***中学,我演讲的题目是《三生教育,导航美好人生的坐标》。
“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生。”
近年来,在德育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甚至违背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于是德育需贴近生活,需加强情感性、加强道德主体实践渐渐成为一种研究趋势。
“三生教育”是教育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对学生实施“三生教育”要靠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去落实,我们一定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人曾经说过:教育者应该首先接受教育。“三生教育”也是这样。对学生实施“三生教育”,主要靠学校和教师去落实。我认为,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对“三生教育”的学习,要做到自觉、内省、反思、调适、实践,这五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而且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循序渐进、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这是“三生教育”的内涵。其中有三层意思:第一,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三个方面的教育力量,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力量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三生教育”是主体认知和行为的表现,主体是学生,是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行为实践过程。因此,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发挥、引导好学生来认知、来实践,从而变成一种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以往被动的德育教育的缺陷。第三,“三生教育”是相互联系的有机过程。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没有了生命,何谈教育;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把生命和生活连接起来;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发展现代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民主为本,以教师为本,最终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三生教育”就是立足于帮助个体成长,着眼于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力于培养建设现代化社会需要的现代公民。实施“三生教育”以来,明显感觉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识更加客观,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三生教育卓有成效。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对学生正确的“三观”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与交流、沟通中发现学生思想中存在着许多对人生不正确的看法和误解。如对生活的态度过于消极,得过且过,对人生、对未来缺少美好的憧憬和理想;缺乏奋斗精神,个人自立、自强不足,对任何事情不以为然,自以为是,我行我素;还有的认为人生就是及时行乐,读好书不如有个“好爸爸”,比吃比穿比玩,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诲置若罔闻等。
通过“三生教育”,学生对生命、对生存有了新的理解,玩忽懈怠的少了,自以为是的、我行我素的开始懂得守序守纪了;思想偏执的也会主动找老师交流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对同学、对老师、对集体有了“热度”了,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还记得那是一节关于父母的课,或许学生从未真正留意过父母,当大屏幕上出现了自己父母的照片时,学生们先是一阵不好意思的嬉笑,但随着照片越来越多,学生们就越来越沉默了,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父母熟悉的样貌后或许有丝丝白发,或许有道道皱纹;那些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照片——周五校门口等待的双眸,隔着校门送水果的双手,做饭时的背影,叮咛时的表情……学生们开始楞住了,这些普通到可以套用在任何父母身上的画面居然就是生活最真实的样子,而每一幅画后都有一个名字,叫付出。离家来上学的学生们此时更是泪流满面。此时此刻,不需要言语,他们已经明白所谓的爱其实就是这些平淡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屏幕上出现了父母写来的信,信里父母道出了真心,或许,他们也从未对自己的孩子讲述过那些用心良苦背后的原因……课后,孩子们都没有离开教室,一个女生说,在他父亲的名字出现在大屏幕上的那一刻她就呆住了,她从来没有从这样的角度看过父亲,她一直觉得父亲就是那个只会说“多穿点”“上课别走神”“来分析下为什么没考好”的人,从没有想过父亲也会在内心里挣扎,也会如此动情,是她将一个原本潇洒内敛的人变成了一个温暖琐碎的父亲……这次轮到我愣住了。晚上,收到了很多家长的邮件,家长们说,坦白的去和孩子交流内心话,这是第一次,也是第一次将自己作为成人的烦恼倾诉给孩子,没想到孩子的体贴和懂事甚至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一)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三生教育具有实践性、运用性和灵活性强的特点,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一章节内容都让学生亲身实践,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就是引入案例教学。因为案例教学不是单纯去寻找正确答案,而是追求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学生将从中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锻炼,从而培养学生对问题敏锐的洞察力,形成一套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求知、做事、思考和创新。
(二)案例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把课堂比作一个舞台,教师就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无法真正地参与此教学过程,因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学生分析思考、小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启迪和帮助学生,类似于导演或教练,而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真正的表演者是学生,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这样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能够亲身参与分析和讨论,更具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作为三生教育教学的案例,但是教师进行案例收集和选择时,既要考虑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主题,又要斟酌案例难易程度,还要兼顾案例的典型、新颖、现实和理论价值,且在讲授案例课之前,教师还要预先分析案例,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三生教育案例教学的案例选择
三生教育案例教学重点在案例,而如何进行案例选择和选择什么样的案例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讲,三生教育案例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的目的性
三生教育案例是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相关内容、情景及过程进行的客观描述,尊重客观事实,不带个人偏见,是直接为三生教育教学服务的。在选择案例时,应结合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有的放矢地围绕一个或几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三生教育某一章节内容的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的经典性
三生教育教学案例,应选择那些既能较好体现生命、生存、生活的理论价值,又具有三生教育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生命、生存、生活的知识,使学生将三生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最终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三)案例的启发性
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而社会的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必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优秀的三生教育案例应具有启迪心智、激发创造力的作用,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内容新颖,具有首创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视角独特,独具慧眼,思常人之未思,见常人之未见,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意义重大。
(四)案例的系统性
教师应从系统观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案例,这对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十分重要。所谓系统观,就是把三生教育案例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有许多互相关联着的子系统组成,且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这意味着我们要全面地来分析案例,不要只看到某一个或几个局部的子系统,还要看到这个(或这些)子系统与同一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间的关联、牵制和影响。同时,这个系统又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与环境发生着交互作用。
三、三生教育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
案例教学在具体操作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应根据不同的案例,采取相应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个人练习
学生熟悉案例材料后,让他们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记录,然后在全班自由发言。学生在发言时不断交换彼此的看法,进行评论、修改、补充,与此同时,老师要不断地进行引导和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在讲授和谐生命这一课时,先应给出与和谐生命内容相关的一些材料,如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同学关系、人的身心健康等,然后让同学们结合问题讨论思考,一定时间后让同学们自由发言,同时进行不断的引导和总结,将内容横向扩展、纵向延深。最后同学们不仅知道了塑造和谐生命就是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也分析出了目前一些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如何避免同学之间的不必要摩擦和冲突,怎样克服心理健康问题等等,并对如何构建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讨论
此形式是以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这也是经常采用的方法。因为许多复杂案例,没有小组的集体努力,没有组内同学的相互启发、补充、分工协作、鼓励支持,单凭个人很难分析好。而且,有些学生在全班发言时顾虑甚多,但在小组发言中则比较活跃。此外,案例学习小组总是高度自治的,通常要选一位组长来组织讨论,小组本身的管理还能使学生学到很多生存、生活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全班辩论
学生们在对案例思考讨论后发表意见往往会一致,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辩论以求得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在学生进行争辩时,有的学生根据推理或考虑到别人所未见的情况向某位同学的论点提出异议或质疑,而由被质疑者或他人可用另一些不同的见解和分析去反驳或辩护。这种情况最能显示出集体分析与讨论的强大威力,鼓励这种建设性的对抗与合作,能取长补短,收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四)角色扮演
教师可根据三生教育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模拟实践,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模拟实践是由教师设计出实践的环境和条件,学生在这种模拟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这种模拟形式的演练给学生提供更多理论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其做法是让学生分别扮演案例中的不同人物,事先不准商量,只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和达到的目的,按案例要求活动,演出结束后,由扮演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教师进行最后总结。除上述四种形式外,还有座谈会式、逐个发言式、小组发言式、师生对话式等等,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案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分析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三生教育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不能替代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
在三生教育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法旨在建立系统的三生教育理论体系,而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强调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但是不能因此而弱化或忽视理论知识传授,因为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三生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案例分析。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案例讨论将难以展开,勉强为之也较为肤浅,因此知识传授还是主要的、先行的环节。要想上好三生教育课,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并举,坚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
(二)教师应注意转换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