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施工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实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学校组织一部分学生到施工工地开展实习工作;(2)学生自己去应聘或者联系而到相应的施工工地进行实习工作;(3)某些学习成绩优异,早已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则由该就业单位安排分配实习工作。高校在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比较呆板,只是通过一些生硬的程序和格式进行管理,如让学生交实习任务书、实习周报、实训报告、实训总结等,经过对学生上交的这些报告和总结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报告和总结的内容大多大同小异,毫无新意可言。而高校对于学生在施工工地上的管理很明显不到位,只是通过学生上交的实训周报、月报、实训报告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了解,高校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实训状况进行相应的指导,这就制约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发展。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
1.实施“多段式”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不可复制、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具有阶段性和随机性等特点,而学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且还需要保证教学过程的稳定,这样就导致了学校和施工单位二者在目的上很难达到一致。因此,学校的教学模式必须更加有弹性,我国高校在保证学校基础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具有的特点和建筑工程施工的目的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2.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具有露天作业多、工地流动性大、工作条件艰苦、环境差等工作特点。通过对毕业生的应聘情况调查可以发现,企业在聘任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时候,更加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然后再看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这就说明了现今社会中,企业更加看重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我国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1)高校可以通过校内理论实践课程和校外实习课程的开展来培养学生“安全至上、质量优先”的工作态度。
(2)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及时地请教,让学生形成善于沟通的工作协调能力。
【关键词】建筑专业 校企合作 切入点
引言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探索出来的一条新路,它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基本的合作模式有两种:校中厂和厂中校。做得比较好的有医学专业、电子专业及财会专业。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该项技术在屋子内是教不会、学不成的,它需要在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条件下,通过一到两个建设项目的锤炼,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院校与相关企业应该共同担负起培养国家事业继承人的艰巨任务。就建筑专业而言,建筑类院校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建筑类企业应重点做好专项专业技能的培养。做好校企合作,建筑类院校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识读建筑施工图
建筑施工图是建设项目建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文件资料。它是业界的通用语言,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信息传递的载体。建筑师们通过绘制施工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建造师则按图施工,将宏伟蓝图变成现实;造价师则根据施工图进行工程的计量与计价,以求达到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工程成本、降低投资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建筑工程竣工后,施工企业根据工程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文件,必须绘制竣工图纸并交给业主,作为后期使用与维修、改建、鉴定的重要依据,业主不得任意改变建筑的使用功能。当业主与施工单位因工程质量产生争议时,施工图又是技术仲裁或法律裁决的重要依据。因此,识读施工图是建筑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素质,是建筑类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第一基本专业技能,是建筑类专业学生迈进建筑行业的敲门砖,是开启未来事业之门的金钥匙。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提高学生识读建筑施工图的前提条件。围绕该项技能我们设置的课程有《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CAD》以及《地基与基础》等主干课程。学生读图技能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分三个阶段来完成这项教学任务:第一学年主要完成建筑施工图的识读;第二学年重点完成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在学生顶岗实习前,集中进行读图实训。集中训练是学生消化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它既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同时学生的读图技能在集训过程中发生质的飞跃,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成效很快,为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差,空间想象力不足,读图很吃力。我们的教师采用很直观的教学方法教学生怎样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手把手地教如何快速识图。为了让学生能尽快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技巧,我们编制了三套具有典型意义的施工图,从“看实例,学识图”这个实用的角度,来帮助学生学习并尽快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第一套图是五层砖混结构的公寓楼,第二套图是五层框架实验楼,第三套是高层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公寓楼和实验楼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建筑物,在读图过程中,他们可以看着实物对照着图纸去学习,遇见问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或请教老师。对照实物识读建筑施工图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方法,值得提倡、借鉴。同时对三套图中每一张图纸的不同的识读内容,都进行了导读讲解,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
正确的读图方法是提高识图能力的关键。—套完整的建筑工程图是按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的顺序进行编排装订的,读图通常也按基本顺序进行。即先阅读建施图再看结施图最后识读设备施工图。无论是哪一种施工图,读图时首先看施工总说明。施工总说明介绍了设计依据、设计条件,并对图纸中表达不清楚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详细阅读施工总说明将有助于你从全局的角度去把控建筑物的构造做法。读图应坚持“先粗后细,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先粗略地将一套施工图翻阅几遍,做到对整个工程概况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再按照基础、主体结构、装修的先后顺序认真、仔细看图,掌握工程细部做法及全部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讲,在读图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看不懂的地方,这时不要急躁,应暂时将问题放一放,继续读后面的内容。为什么呢?因为图纸之间是前后呼应的关系,在识读了后面的相关内容后,前面遗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读图的难点是结构施工图,如基础施工图、框架配筋图、剪力墙配筋图。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购买了一部分国家建筑标准图集,如11G101-1等,并且对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进行了详解。通过教师与学生合作将常见的构造做法制作成模型,使学生在“教、学、做”过程中掌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检验学生的读图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图纸纠错环节。图纸纠错等同于实际工作中的图纸会审,其目的是使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找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图纸的差错,提高图纸质量,进而提高读图技能。如平面图中有没有剖切符号,平、立、剖面图之间的投影关系是否正确;楼梯图中上下箭头标注对不对;详图中的材料符号画得对不对;卫生间、阳台以及走廊等处的标高正确与否等等。
2.房屋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就是根据图纸上的建筑物形状及实际尺寸按照1︰1的比例测设到地面上的过程。它是建筑工程很重要的一项技术工作,贯穿于施工过程的始终。从建筑物定位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都离不开测量放线,准确、周密的测量工作是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顺利按图施工的前提,同时也给后期施工质量提供技术保障。可以这样说:没有测量,施工将寸步难行,施工质量也无从谈起。
通过市场调查,测量员的待遇还可以,并且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就测量放线而言,该项技能比较单一,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可操作性强,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测量放线实训项目开展。在中央财政支持下,于2012年8月完成了测量实训馆的建设。现有DS3微倾式水准仪20台、自动安平水准仪20;DJ6型光学经纬仪23台、电子经纬仪10台、平板仪10套、全站仪10台、GPS定位系统5套、红外测距仪10台等。我们计划新增一批精密仪器(DS1),以提高测量工作的精度,同时考虑拓展业务范围。
针对测量放线,在第二学期我们开设有《建筑工程测量与实训指导》课程,配备一名理论课指导教师,3名实训课指导教师,由他们共同完成测量放线的实训指导教学任务。共分三个项目:基本测量与测设、典型工作任务及建筑施工测量。基本测量与测设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重点学习水准、角度、距离测量测设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重点编排了土方工程及基础施工测量、主体结构施工测量、装饰与设备安装施工测量等子目实训任务。校内实训的重点是基本测量与测设、典型工作任务两个版块,建筑施工测量则安排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完成。
教学计划编排的内容很实用,非常适合学生学习。但教学效果怎样?我认为一靠教师的导学,二靠学生的配合。因此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激励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在这一环节,重点是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学习与训练,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讲,他们爱动手,不喜欢动脑,教师应抓住学生的优点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经纬仪操作方法时,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学,先读使用说明书,然后再结合仪器练习。比一比,谁学得快,并且让优秀学生示范、指导,起模范带头作用,教学效果很好。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辅导教师也不要给予回答,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或上网百度一下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当寻找到正确答案时,他们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成就感,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七个典型任务我们采用的是集中教学,安排4周时间,室外作业,3~6人为一小组。教师先示范,然后学生试着学做,并根据技术资料的内容完成操作训练任务,要求组内成员每人完成整套操作至少一次。在长达一个月的集中教学过程中,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培养学生们的法制观念;鼓励他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使学生们的意志品格得到锤炼,责任心增强;树立起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理念,懂得了如何去处理与“同事”、与“队长”之间的关系,为将来到企业顶岗实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
基本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竣工交付使用,都要求有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全程参与工程的概算、预算、工程进度款的拨付以及工程竣工结算与决算等各项工作。随着建设工程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相关市场的不断扩大,社会各行业如房地产公司、工程安装企业、建设施工企业、咨询公司等相关行业对造价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使得工程造价人员变得相当抢手。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极大,就业范围广,就业机会多。我们是搞职业教育的,应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通过对建筑市场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复合型技术人才备受青睐。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努力把我们的学生造就成“精一门,通两门,懂三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在第四学期开设了《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它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针对造价员的岗位能力要求,我们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结合我国目前定额计价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并存的现状,确立了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并确定了三个技能项目: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建筑工程计价及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软件操作技能。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专业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有关建筑清单项目的工程量计量规则,根据施工图能进行清单工程量计算,并掌握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建筑工程计价技能项目要求学生能根据地区《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结合当时当地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市场价格信息,计算定额项目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能根据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清单项目所包含的定额项目,结合企业的管理费率、利润率标准确定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组价﹚;能根据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计价规定,结合地区《建筑工程费用定额》、国家的政策法规、招标文件和合同要求,计算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及税金,确定单位工程造价。随着发展,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应用越来越普及。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在掌握了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一种计量与计价软件。
实验实训条件是在校期间进行技能训练的关键。为开展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实训项目,我院与北京广联达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投入60余万元创建了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室和招投标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建筑面积约120m2,能容纳60名学生。我们采用集中指导和课余时间分散练习相结合的实训方式进行教学。软件操作安排60学时,其中教师指导20学时,练习40学时。课余时间分散练习主要利用晚上和星期天,并且安排有2名辅导老师跟踪指导。
为检验教学效果,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要求将自己的作业装订成册,形成造价文件,并以此为前提条件,在招投标实训室现场组织模拟建筑工程的招投标过程。通过评标分析“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错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真正体验招标与投标过程,在感受中去收获学习成果、收获自信。理解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标书是由招标单位负责拟定的;明白投标报价是有学问的,是有技巧的,仍需继续努力。
结束语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我认为学院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弄清楚自己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什么事情能做好,把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以上三点是我站在学生就业的角度提出来的,也是通过对建筑专业教学的可行性研究总结出来的。对于校企合作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与同行交流切磋,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我虚心接受。
【参考文献】
一、中职建筑专业实训课教学的目标
(一)职业意识培养
职业意识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生产意识。众所周知,建筑工程假设属于高危行业,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非常高,这就对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作为安全管理中的主要因素,人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要加强对人为因素的控制,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向学生不断灌输“安全第一”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具有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的自觉性以及识别安全风险的能力,以此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安全事故得以有效避免。2)文明施工意识。作为现代建筑工程建设,文明施工使现代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对环境保护提出了一定要求,需要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还强调减小施工中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与干扰。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文明施工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有效提高。
(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
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目标具体包括了一下几个方面:1)施工计划的制定。在实际施工管理中,必须要求施工员具备施工工作计划的制定能力,包括下料、分工、设备、施工等过程的计划制定,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流程予以明确,进而使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2)岗位操作技能。该项内容在实训课教学中非常重要,通过实践操作,学生的岗位基本操作能力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施工技能。3)产品质量评估能力。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实训课培训内容应包括产品质量控制,使学生掌握要点,为提高工程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4)施工组织、协调能力。现代建筑工程建设十分复杂,涉及到诸多环境,并且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与综合性,对建筑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使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以调动,使劳动生产率与施工质量得以提高,在实训课教学中就应加强学生组织与协调能力的培养。5)档案建立、整理与总结能力。实训课教学应培养学生档案意识,促使其具备对档案的建立、整理与总结能力。
(三)职业素质培养
众所周知,对于建筑从业人员而言,建筑工程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人员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工作环境相对恶劣,专业技术性较强,涉及到许多繁杂的环节,这就对建筑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能够与他人或团队进行合作,共同努力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实训课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现场教学资源
建筑专业的实训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同时对学生各方面意识的培养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在社会阅历、经验等方面肯定有所欠缺,与实际建筑行业的接触少之又少,因此单方面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是能以被学生所接受的,这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无法保障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展实训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场教学资源,并创建真实的情景,对学生予以积极的引导,帮助其完成知识的消化过程。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教学,带领学生参观工地,强化其对本专业的认识与了解。
(二)加强师生互动
在开展实训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具备教学内容关键点的把握能力,同时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硬件设施允许的情况下,使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高。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社会经历与实际生活经验有所欠缺,难以快速直接的理解建筑专业知识,对教学知识内容的全部消化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积极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并提供帮助与指导,为学生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的不足。
(三)利用模型开展实训教学
作为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实训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教学,带学生参观工地,使学生能够对建筑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与了解。但在建筑的内部结构以及材料类型的认识方面,学生是难以通过参观工地来实现的。而书本的知识是难以形象具体的表现这些内容的,因此教师应尝试制作三维立体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直观具体的认识到上述知识内容。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利用简单的材料进行三维立体模型的制作,例如纸、木头、陶土等等,模型制作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并结合模型对其构造与材料进行讲解。如此一来,学生的认知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同时其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得以提高。
(四)强化实践训练
在实训课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职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知识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此才能够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同时有提高了职业能力。
三、结语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施工技术 教学改革
《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测量学、工程力学、建筑材料等诸多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对于帮助学生熟悉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形成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专业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现阶段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高职类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建设滞后,多数教师都未从事过建筑施工实务工作;各高职院校所采用的《建筑施工技术》教材或是沿用本科教材,或是无伤大雅的适当更改,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案例教学的失衡,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此外,理论教学内容呆板枯燥,实习实践教学环节走马观花,等等,都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如下几点构想,并进行了尝试。
1立足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搭建模块化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设置目标是定位于培养大批具备优秀实践操作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银领”。课程设计理念就必须切合3个基本点:①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教学大纲设计应切合工学结合的专业实习教学需求,在归纳行业企业发展及职业岗位所需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筛选、编制教学内容;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应以建筑分项工程施工为线索,将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分类将技术课程完整地建构于项目模块教学上;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要坚持校内实践操作教学、校外实习与案例教学相统一的办法,使学生实现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提高,更加适应于21世纪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立足于就业、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发展要求,《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开发突破了“学科完整”的教学体系束缚,将教学改革重心调整向“工作过程完整”的学习过程构设。具体来说,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通过将依据“多项目、活模块”的学习情境及单元划分原则,整体课程被划分为5个学习领域,包括土方施工、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防水工程施工,以下就具体细分为20个学习情境。在课程内容的筛选、简化方面,以“必需”、“够用”作为基本的度量标尺,随着工作任务由简至繁、层次递进,课程重心也逐渐由理论知识性讲授内容转化为工作任务,使学习单元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更加具体化,更容易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工作技能。以“混凝土结构施工――混凝土柱、墙施工”的学习情境为例,就将该工作任务作为学习载体,继续细分为若干学习单元,如柱、墙模板设计,安、拆,质量检验等。
另外,为保证课程开发适应行业发展现状及新工艺、新标准的应用实际,在课程修订方案过程中,我们征询了相关行业技术专家的意见,力求专业教学内容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
2构建立体化知识体系,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统一
2.1课堂讲授与零距离现场教学相结合
根据教学进度,在《建筑施工技术》理论教学的间隙,教师应注意安排好现场教学计划,通过实地观察来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建筑施工现场,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同时,将理论教学与施工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
同时,鉴于建筑工程项目存在季节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影响,零距离现场教学的组织很难找到可使学生能从头至尾得到参与的工程。因此,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实训模块中,对核心职业能力的课标要求可分为三部分层次递进: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与行业管理能力。在无法联系到合适建筑场地时,就安排学生在校内的工程实训场地,通过师傅操作、学生观摩提问与教师讲解的互动流程,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到各项施工工艺的技术标准,对重点内容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作实践操作。此外,对于学习单元的工作任务,观摩前学生应填写好理论知识学习内容;操作后要加以总结归纳,使教材知识的学习由感性认知上升至理性认识,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2.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生产实习组织方式多元化
要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形成全面的感观认识,实地的观摩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保证这一主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可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习组织形式。
集中实习即组织专业学生由指导教师联系、分配至各实习工地。这里所提到的集中实习方式,包括两方面内容:对大跨度结构安装、大型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等典型工程项目,应由教师作现场教学指导;请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就施工现场的工程案例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到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分散实习的做法是则是由校教务处发给实纲、联系公函,由学生自主联系接收单位,但施工企业资质、工地施工进程应由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公函才能正式批发这主要为解决集中实习的安排难度,同时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2.3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课程穿插教学
《建筑施工技术》的课程设计在很多内容上都涉及到施工环节与概预算、施工工期与成本间的关系,但课程的人为割裂,使得施工技术教学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由此,在理论教学穿插相应概预算教学内容的同时,在分散组织实习的过程中,应在实纲标注好人、材、机的消耗量计算,工期方案调整等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具体施工技术的同时,对施工组织设计形成初步的感知认识,并具备对应的经济分析能力。这对于学生就业所需面对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是相适应的。
3注重过程考核,完善学生应用能力考核标准
尽管多年来高职教育始终强调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但单一的考试形式却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就此,笔者认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强调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技能考核也应相应地提高到与期末考评相平齐的地位。在传统闭卷考试的形式之外,应当将过程考评划分为3个子项:素质考评10分,工单考评15分,实训操作考评45分,总分70分。笔试与过程考评分的比例为3:7。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地巩固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体而言,经过模块化教材的序化、整合,学生接受了理论知识学习与课程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素质结构大为完善,学以致用的满足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参与就业竞争的自信心与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建筑工程技术类课程的的教学改革中,我们仍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完善,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才能使高职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范臻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1.目前在企业中普遍进行的材料检测项目
目前国内外材料市场发展越来越大,从事材料检测的机构越来越多,而且材料检测的项目也变得更加全面化、更加专业化、更加科学化,相关规范也在不断更新中。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相关检测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经过大量的调研工作,现将学生就业后可能接触的相关检测工作做以下总结。
1)常规建筑材料的检测。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砂、石常规检验;混凝土强度、抗渗、配合比检验;砂浆强度、配合比检验;干粉砂浆检验;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检验;水泥基结晶防水涂料检验;混凝土外加剂、粉煤灰、矿渣粉、硅粉检验;墙体材料检验,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混凝土多孔砖、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土工检测。
密度、无侧限抗压试验、液塑性试验、击实试验、沥青路面压实度(钻芯法)、路面回弹弯沉。
3)节能材料检测。
保温板(EPS板、XPS板、聚氨醋泡沫塑料、泡沫玻璃制品、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建筑绝热用玻璃棉制品等)检验;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检验;保温用粘贴剂、抹面胶浆、抗裂砂浆、面砖粘结砂浆等的检验;增强抗裂腻子、柔性耐水腻子等的检验;耐碱网格布的检验;电线电缆截面面积和单位长度电阻值检验;节能锚栓抗拉拔强度(现场拉拔)检验。
4)主体结构检测。
混凝土强度(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拉拔抗剪性能试验。
5)防水材料检测。
不透水性、耐热度、可溶物含量、拉力、最大拉力时延伸率、撕裂强度、低温柔度、拉伸强度、拉力断裂伸长率、热处理尺寸变化率、低温弯折性、不透水性、尺寸偏差等。
2.建筑材料检测实训教学的策划与设计
结合“建筑材料中、髙级试验工”职业资格标准和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要求,参照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规程,我们制定了一个实训教学计划,通过实训内容的训练,力争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地从学生转变为技术工人,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实训教学的关键是实训项目的确定,教学过程和内容都要通过实训项目来贯彻实施。为了使学生在实训课程中能够掌握专业的检测工作过程,在做实训策划时,我们力争做全,但是到不同的专业做教学计划时,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需要,课时量,有选择性的进行,要求尽可能选择有教学价值的实用项目。在制定具体的实训项目安排时,以基本涵盖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检测项目为前提,制定了上述的计划安排,共分为9个节点,其中每个节点任务分解为方便教学实施的若干个子任务。
3.实训教学的实施
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知识点讲解和任务布置。教师根据实训项目的需要,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点与操作规程,集中布置实训项目的任务与要求,进行短时间的讨论与答疑。
第二阶段是学生分组操作,具体模拟检测工作全过程进行实际操作。
第三阶段是评价总结阶段,根据实施过程与检测结果,检验报告等进行互评,自评,总评等环节,对学生的实训成绩进行评定。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方案。
从项目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通过组员的通力合作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检测实践提升了工作能力,在实训报告的编写过程中锻炼了规范性与专业性。
对于上述的检测项目,很少有学校同时具备检测全面的检测设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开拓校企合作单位,多种渠道与形式开展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与考核工作。
4.结语
通过教学上的合理设计和具体实施,同学们基本对建筑材料的相关检测工作有了清晰地认识,掌握了检测规范,熟悉了操作流程,并且能够独立从事检测工作。
关键词: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建设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必须走工学结合之路。加强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搞清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探索,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我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从校内建设实训基地和校外建立实践基地两个途径来实现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建筑企业的专业性人才为主要目标。校、内外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基本支撑条件。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场所。我校建筑工程技术学院校校内实践基地承担了较大部分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而校外实践基地的主要是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利用企业资源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校内、外一体的实训基地的教学的运行是实现学生知识、实践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最好途径。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应用
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应用型高职教育,一些基本的实践教学任务需要在学校里完成。在校内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为以后的实习及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包括三部分。一是校内实验室的建设。
我院以具备建材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土工实验室的建设,用来完成学生《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地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我院还建立了计算机仿真实验室,在仿真实验室里学生完成了建筑工程CAD、建筑预算软件、PM2软件的学习,并根据实际工程完成仿真实训。二是校内实训车间的建立。我院已建立基础与混凝土施工实训车间、砌筑工程和装饰工程施工实训车间、钢结构和屋面工程施工实训车间以及钢筋加工车间。我们在车间内建立了建筑物的各部分模型,例如基础模型配筋、框架结构配筋模型、楼梯、雨篷配筋模型等,还有钢屋架节点模型、砌体结构模型、屋面做法、施工缝做法模型等等。通过这些模型把课本的知识更加形象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车间能可完成《建筑施工》、《建筑结构》、《建筑识图与构造》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三是学院实训中心已经有先进的材料检测设备,能够进行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实训工作,目前我院已经与西南交大监理监理公司、黑龙江省建设集团现代建筑技术发展中心、龙航检测公司等几家企业达成共建校内实习基地的协议,共同利用学院的教学、科研力量强,和企业资金和技术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应用
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中如何寻找合作伙伴、如何运行是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问题,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培养工程素质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同时也是高校与建筑企业的纽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我校主要采取的是“2+1”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以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技能课程为主,最后一学年在企业顶岗实践,主要学习部分专业基础及基础技能及具体工程实际操作。在基地建设上,学院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通过他们建立和加强与建筑企业的联系,经多方的共同努力,逐步加强与有实力企业的联系,使之成为我院的校外实践基地。目前我校校外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经在中建总公司第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局、深圳中海监理公司、黑龙江省建设集团省等内外几十个知名企业建立了顶岗实训基地。并且通过实习过程,也是企业了解我们的学生,对于愿意长期接受我院实习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建立良好的长久的关系,以保证实践基地的相对稳定性,从而保证校外实训基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实践基地建设存在问题与改进
在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校内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校内年轻教师较多,缺少实践经验,对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监管不够,校外实践基地关系不够稳定等问题,针对这些切实存在的问题,我院提出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培养双师型教师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我院近几年陆续从施工企业和设计单位引进具有实践经验人员充实到师资队伍当中。同时也积极为校内毕业后直接从事高职教育,中间缺少实践环节的教师创造实践条件,让老师深入企业进行脱产学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教师参加工程实践,进一步提高了缺乏实践经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以上措施使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从结构上有了全面的提高。
2.校外实践基地的长期运行对于校外实践基地建立并能长期合作是校外实践基地的关键。所以我校总结了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比较成功的经验。例如,我们要寻找校企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能否达到互惠互利,学校通过提供能够为企业服务的学生来解决学校学生的校外实践问题,形成校企双赢的合作关系。其次通过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让校企合作长期进行下去。
3 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 校外实践基地建立后为了确保与企业的长期合作,我校的管理办法采用的是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并提供现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为期一年的企业实践。学校方面,每个学生都安排了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解决学生在实习当中遇到的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并且校内指导教师经常与企业指导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是学生顺利完成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学习。
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不断的完善。只有把实训基地建好,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实践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潘睿.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8):109-110.
[2] 危道军. 建筑技术全真模拟实训基地建设及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J].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 :7 -12.
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1.施工员岗位主要工作:现场施工管理及资源管理;现场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现场技术指导、施工过程控制;现场的施工准备,测量标志保护,进场材料检查;填写施工原始记录、隐蔽工程验收检查记录及施工日志。2.技术员岗位主要工作:参加施工调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督促班组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主持竣工技术文件的编制。3.测量员岗位主要工作:制定与施工同步的施工测量方案;测设建筑物的控制桩、水准点;实地校核红线桩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线投测及标高测定;测量控制线投测及标高检查;测量数据记录与整理。4.资料员岗位主要工作:工程项目资料收集与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的编制与管理;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工程计划、统计的管理;竣工资料报送;工程档案移交。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素质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建筑业的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等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
2.人才培养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结协作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2)知识文化素质学习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法学、历史和文学。学习数学、英语、写作、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为从事本专业必须的计算机基础、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一般房屋结构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土建工程预算编制的专业理论知识、建筑工程内业资料的编制知识、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基本知识、计算机工程绘图的基本知识。(3)专业技能素质具有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能力、编制测量方案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力、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力、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能力、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能力、编制测量方案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能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能力、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力、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能力、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能力、编制工程造价文件能力、编制工程技术档案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能力、建筑工程安全控制能力。(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积极的心态,健全的心志,良好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具备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度的行为反应,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气和快速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
为了迎合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采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教学、企业实践教学三者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同时,考虑东北地区冬季不宜施工的特点,采用“1.5+3个0.5”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为:第1~3学期(1.5),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在学校进行德育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基本应用技能的训练。第4学期(0.5),职业专项能力培养阶段:上半学期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职业技能实训,下半学期和暑假到建筑企业进行带薪的生产实习。第5学期(0.5),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1-6周在建筑企业进行带薪生产实习,其余时间返回学校,总结实习中的问题,补强学生欠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第6学期(0.5),职业个性能力培养阶段:1-6周进行按工作岗位的毕业设计,分为施工方案、测量方案、工程内业;其余时间在建筑企业进行带薪毕业实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个性能力,并实现预就业。
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本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广泛深入的一线施工企业调研,明确学生毕业之后从事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归纳相应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选择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以真实建筑工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岗位工作要求,参照建筑工程技术员、资料员、造价员、测量员及建造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资源,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五、教育改革的制度保障措施
为了深入全面的进行专业教育改革,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搭建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1.强化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机制
(1)建立组织机构1)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建立由专业建设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小组,负责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落实课程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2)建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建立由系主任、专业带头人、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等组成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商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大计,对学生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校企合作交流进行指导、咨询、协调和帮助。(2)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制度1)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例会制度,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协调学校与企业之间在合作过程中的问题,落实具体合作事项。2)校企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在产学研过程中工作量的计算和有关利益分配的办法,保证产学研工作顺利开展。3)校企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生产、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制定实训设备管理条例,制定实训设备操作规程,建立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安全公约,确保学生实习实训顺利完成。4)校企共同制定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解决兼职教师的职称评聘问题,保证企业兼职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均满足要求。
2.强化校企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
一、实施基于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在这些辉煌的背后,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有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发展相脱节,毕业生无法胜任工作,不懂得相关的职业标准。
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吻合,毕业生能否受到社会欢迎、为社会所接纳,是职业学校办学的生命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毕业生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是评价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根本要素。建立基于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使学校找到与社会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上的结合点,又可以使人才培养规范化、科学化。
从行业现状来看,与专业群相关的有《国家职业标准》和《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从科研现状来看,关于基于职业标准培养人才的系统性文章很少。随着近年来教育部和建设部“职业标准培养人才”理论的提出,相关的科研成果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专业群职业标准概述
酒店工程专业群包含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专业、酒店工程管理专业、物业管理专业五个专业。酒店工程专业群将各专业所针对的职业标准细化分解为两种职业标准,即近期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远期职业的职业标准。
近期职业的职业标准,指的是学生一毕业就能从事的职业的职业标准。五个专业近期职业的职业标准较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有房地产评估员职业标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有施工员、质量员职业标准,工程造价专业有预算员职业标准,酒店工程管理专业有机电设备维修工、维修电工职业标准,物业管理专业有物业管理员职业标准。其中施工员、质量员、预算员职业标准属于《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其余属于《国家职业标准》。
远期职业的职业标准,指的是学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后,所能从事工作的职业标准。五个专业远期职业的职业标准分别为注册房产估价师、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酒店工程部经理、注册物业管理师职业标准。
三、专业群基于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理论教学
高职教育是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校内理论教学要与职业要求吻合,在教学总体计划制定中,要以满足职业标准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设计中,要按照职业标准使学习任务项目化、学习目标能力化、学习情境真实职场化。
首先,酒店工程专业群以各专业远期职业的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各专业的教学总体计划。其次,以近期职业的职业标准确定相关专业课课程设计。最后,专业群自主开发了“酒店建设”方向的职业标准,包括将各专业均开设的“房屋建筑学”改为“酒店建筑学”;同时,将诸多酒店建设的标准(如凯悦酒店建设标准)融入到各专业职业标准中,形成了各专业的酒店建设类职业标准。
(二)实践教学
要以职业标准为导向进行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酒店工程专业群在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按照房地产评估员职业标准建设了房地产估价、开发报建等实训室,按照施工员、质量员、预算员职业标准建设了图纸会审、建筑实型、项目管理沙盘等实训室,按照机电设备维修工、维修电工职业标准建设了机电设备维修、强弱电工等实训室,按照物业管理员职业标准,建设了物业管理沙盘、房屋建筑与维修等实训室。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酒店工程专业群主要采取订单班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如工程造价专业与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鲁商置业、物业管理专业与均豪物业按照职业标准进行校企合作。
(三)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技能扎实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基于职业标准人才培养的前提,要以培养既具有职业资格又能教授职业标准的教师为目的进行教师队伍建设。酒店工程专业群采取挂职锻炼、参与职业标准培训、考察学习、编制校本教材等方式培养教师。要求所有教师每三年必须至少有半年挂职锻炼、对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进行奖励、安排专业骨干教师参与职业能力培训、编制多本以职业标准为特色的校本教材。以上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对职业能力的提升进行总结汇报,并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体现所掌握的职业标准内容。
(四)教学质量评价及保障
制定相应的标准与规章制度,对基于职业标准的教学进行评价和保障。首先,酒店工程专业群制定了《职业标准引入制度》,要求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等各环节引入并落实职业标准。其次,根据职业岗位典型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为所有专业课程设立职业标准质量监控点,确保教师按照职业标准授课。最后,建立导师制,对新进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职业标准教学培训,以保障基于职业标准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工作
基于职业标准进行人才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与职业标准相符的职业技能,也应有相应的职业素养。在职业道德培养方面,要求教师在专业课时必须教授职业标准中的职业道德规范。在校企文化融合方面,邀请优秀企业冠名支持课外活动、开展企业文化和学术交流、按照真实工作环境建设实训室。在就业创业教育方面,大二下学期开设2学分的“就业教育”课程,在其中引入用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职业道德-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强化职业素养。
四、结语
本文是我专业群“基于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酒店工程专业群为例”科研课题的成果之一。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促进高质量职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并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其他专业群的建设有着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