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站建设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网站管理 维护
一、网站管理与维护的必要性
1.1网站项目建设的特点
1)设计者与客户层次与认识存在差异,容易导致项目建设目标的不确定性。
2)网站项目涉及领域广,对参与项目的人员理解和研发项目提出高要求。
3)网站建设属智力密集、劳动密集型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大。
4)开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站项目的开发具有多模式的特征。
5)网站项目底层编程较为专业,要有友好界面对项目各参数进行配置。
1.2网站管理与维护的作用
结合网站项目建设特点,网站项目需要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业务员与客户接洽了解,确认立项,从客户代表那里获得需求后,形成需求报告;业务流程分析员分析需求报告,生成项目模型报告;界面工程师得到项目模型后设计制作相应的模板和用户界面原型,并最终由客户代表确认。可以看出,作为项目开端的需求分析直接保障了整个项目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对项目最终的检测性和简明性至关重要,也可以这么说,做好需求分析才能有的放矢,项目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二、网站项目建设需求分析策略
不同行业客户的特殊要求(比如开发税务相关网站项目,就需要设计人员有一定的税务知识)也对参与项目管理的人员和研发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接洽业务员要加强客户所在领域的知识积累,能够将客户的需求转化成实际的程序输出,也能够将项目中的个模块以客户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说明,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并最终明晰项目建设目的,完成必要的管理与维护。在项目组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我认为采集客户需求应该按照以下二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
目标:完成调查报告和业务流程报告,搞清供求关系。
采取方法:项目组采取主动“问答”方式,指定有经验的业务员和需求方进行沟通。
具体实施:项目中涉及的经理、页面设计员、程序设计员、测试员,文档起草等人员必须到场,通过访谈、调查表、填写意向表等方式从宏观上把握客户具体需求方向和趋势,了解现有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现有的运行系统等客观信息,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方式。建设团队经理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各参与人员就获取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归类分析,页面设计员制定大略的视觉模版;程序员就网站功能进行拆解分析,列出网站需要的程序模块并就各功能实现的可行性对照现有的软硬件环境进行评估;文档起草准备完成调查报告和业务流程报告,进一步明细项目思路。
2)第二阶段
目标:完成调研分析报告,完成业务流程设计,进一步确认客户需求。
采取方法:项目组采取“联想启发”方式,对第一阶段的调查进行完善和修改。
具体实施:项目涉及人员的要通过“联想启发”方式经一步与客户进行沟通,消除由网站项目建设的特点导致的众多不确定性。客户的需求往往是笼统的、分散的,第二阶段要对第一阶段的对网站项目的总体设计方向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可以通过展示企业以往开发的相似类别的产品实例、对网站项目的开发方法及运行方式和要求进一步说明,让客户等非专业人员对整站系统从前台到后台,从页面到代码,从架构到管理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是客户对自己的最终需求进行具体的描述。
三、网站管理与维护的注意事项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求不明确、业务流程不合理往往是项目面临的最大风险,直接导致项目的开发失败或是客户不接受,因此必须做到细致了解客户意愿,明晰客户需求,采用必要措施来强化需求调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深化沟通,强化需求分析
1)在实际项目建设中,客户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在分析阶段全面而准确的描述所有问题,项目实施者可以引导客户讲所有想到的需求全部阐述清楚,然后归纳整理后逐条筛选,将客户的模糊要求明晰化。得到初步项目目标后,由于客户与研发人员知识的不对等,有可能导致理解的不对称,项目业务员要了解客户所在行业的需求情况,采取多次协商的方式,逐步强化需求分析。
2)很多情况下客户并非专业人士,有的描述很难凸现重点和技术难关,有些客户甚至描述的需求软件实现难度极大,客户需求概念的模糊,导致项目目标笼统而且尺度难以控制,这就要求业务人员认真倾听客户说明,充分利用图表、结构图以及简单直白打比方的方式与客户沟通,让客户理解开发流程和开发注重的要点,对自己预期目标进行整理和分析,使得项目实施者可以发现客户在开发过程中的潜在需求。
3.2细致分析,增强功能扩展
通过与客户的深入沟通,将客户预期及反馈信息一条条的罗列出来,逐条归纳、分析,发掘用户最原始、最完整的要求,完成业务流程,划分各功能模块,充分考虑客户基本要求基础上的潜在需求,增强模块功能扩展,方便在开发过程中随时增加模块功能,满足客户多重需要。如政务系统在接收公文的同时,也许就需要为客户预留各公文接收单位沟通的通道;邮件系统设计的时候可能会需要考虑广告管理、超大附件、或许还要有邮件贺卡等应用;电子商务网站也许需要热卖排行榜、年终销售统计报表等等。限于各方面的因素,客户通常能够接受分阶段的开发过程,但是随着网站项目的逐步成形,客户就会不断提出很多改进需求,因此在需求分析时,承建放要提早为客户设想到今后的需求变更,增加模块功能的可扩展性,可以使项目开发更加顺利。
3.3强化管理,提高团队效率
一个好的团队,才有好的协作,才有好的效率,才能作出好的项目,这就体现了团队管理的重要性,在作为网站项目重中之重的需求分析阶段尤为重要。
1)要有清晰的需求目标。
需求分析阶段团队中的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开发经理、交互设计师、测试人员、文档人员包括客户代表都应参与需求调研,共同讨论客户反馈意见,根据团队分工不同,分项实施,达成一致意见。全体人员要对项目需求有统一清晰的认识,在开发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客户沟通修订,避免业务人员与开发人员、承建方和客户方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2)要有紧密的沟通协作。
加强团队成员的沟通协作,使项目信息通道畅通,建立健全反馈机制。项目进行中,项目的需求变更是无法避免的,在有类似情况发生时,各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可以以最短的时间作出反应,将变更信息转化为项目模块的修改加强,并能及时将变更信息传递给客户,便于下一步项目的研发。
参考文献:
【正文】
信息革命的浪潮席卷整个世界,在互联网上重新定位,对于每一个品牌期刊来说,可谓二次创业。在资本注入有限、没有网站营运经验、没有专业网络人才的情况下,如何将传统出版领域的品牌扩展到互联网上,如何利用网站推动纸质杂志的继续发展,以及如何协调网站与纸质杂志间的关系等,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
品牌期刊建立自己的网站刻不容缓
互联网与每个人的生活越来越紧密。截止2005年6月30日CNNIC统计,我国的上网用户已达到1.03亿人,居世界第二。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任何一种媒体形式都不可能忽视互联网的存在而获得持续发展。
从品牌杂志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建设自己的网站,首先会极大地方便编者与读者间的交流,有利于杂志质量的提高,增强在本领域的竞争能力。网络出版的互动性是其他媒体无法相比的。在传统媒体中读者只是受众,阅读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只能独自品味;而在网络出版中,读者真正活跃起来,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与他人分享。尽管纸质媒体有其独特优势,且不可能消失,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网络媒体强大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市场正在萎缩。据来自美国《连线》杂志2005年4月的一份报告,电视自1985年以来观众减少了1/3;广播听众数达到25年最低;而报纸则在1987年达到发行量最高后正逐年下降;杂志的发行量最高期为2000年,现在回落到1994年的发行水平。而网络媒体却以每年19%的增长率逐年上升,纸质媒体非主流化也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
品牌期刊拥有的最大两块资源就是杂志的内容和读者群,前者由杂志所掌握,而后者由于发行方式的限制,并不为杂志社所直接控制。在现代社会,客户资料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它既是自身发展的有力保障,又是吸引广告和进行其他经营活动的基础。正如大家所共知的,期刊具有二次“贩卖”的特点:首先把内容卖给读者,再把读者群“卖给”广告商。实际上,在多形态媒体中,客户群的多次利用是开发品牌价值链的重要手段,因此,媒体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客户群的争夺。从目前的情况看,新的网站层出不穷,都在为达到一定的点击率而使出浑身解数。许多互联网的品牌如新浪、搜狐、网易、百度都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网络神话,这些品牌的创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周期短。而品牌期刊最有利的因素就是已经拥有大量的读者,有成熟的内容,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直接以期刊命名的网站在短期内就会拥有大量的读者,可以获得较高的点击率,这个优势是其他新成立的网站所不能比的。已经形成稳定风格的品牌期刊,可以为网站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而好的内容是一个网站生存的基础。通过与网站配套建设的数据库功能,可以帮助期刊掌握自己的用户群,积累客户资料,而对这些资料的有效分析和管理可以为期刊带来巨大的利益。如果没有自己的网站,品牌期刊的这些资源根本不可能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品牌价值链就得不到有效的开发。
品牌期刊如何建设自己的网站
就我国目前的期刊市场来说,绝大多数期刊以传统的采编方式为主,对网站建设介入不多,并不具备直接建设、维护一个综合网站的能力。科技类期刊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电子化方面起步较早。如国内较早的有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等。这不仅是科技类期刊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互联网发展和普及的需要。它们与互联网接合的方式主要是与专业的服务商合作,为他们提供内容,构建大型的数据库以方便查阅。有一些权威期刊也有自己的网站,但因为人员素质和经费等问题,其网站功能只限于一般的宣传和介绍,与一个成熟的网站还有很大距离。
搭建网络平台。很显然,社科类品牌期刊的性质决定了它们不能沿袭这条老路。从利用自己品牌优势的角度出发,网站一定要自己建设。因为网站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不会造成品牌的流失;只有自己掌握品牌的所有权,才能将这笔无形资产转化为价值。这并不排斥和其他网络运营商的合作,因为期刊社的人员有限,很多具体的项目经验不足,必须与专门的运营商协作,才能在经营方式上多种多样,实现价值最大化。通俗地说,品牌在网络上的平台必须由自己搭建,但品牌的使用方式则可以灵活多样,这样既可以扩大影响,又能尽快赢利。
品牌期刊的网站可以凭借其在本领域内的知名度,根据读者群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商务活动,并积极吸引相关产品的合作商,对网站的发展是积极有利的。瑞丽女性网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瑞丽女性网()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女性专业垂直门户网站,成立于2001年,2004年开始实施的“同心圆发展战略”使网站广告与杂志广告进行充分整合。2004年《瑞丽》“四刊一网”(《瑞丽服饰美容》、《瑞丽伊人风尚》、《瑞丽时尚先锋》、《瑞丽家居》、“瑞丽女性网”)创造的广告收益为3亿元,其中网站首次赢利达500万元;日浏览量超过300万,拥有85万的有效注册用户。以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组织瑞丽女性参加各种线下活动,在聚会中以各种形式宣传商家的产品,在活动之后通过瑞丽女性网、《瑞丽》系列杂志及其他时尚媒体活动报道文章,从而最大化地扩展活动宣传影响,树立品牌形象;数据库资料详尽准确,使产品广告宣传可快速有效地到达目标人群。瑞丽女性网现有工作人员30多人,是媒体类经营较好的网站。
由此可以看出网站的作用举足轻重。现代的商务专业模式已经向越来越精确、越来越细化的方向发展,网站正在承担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网站的定位和目标。品牌期刊网站建设的定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美国位列前300名的杂志早就有了自己的网站,国内的一些知名期刊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如《知音》、《女友》、《家庭》等。但网络出版与传统的出版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它在表现形式、受众群体、传播方式、经营策略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
在表现形式方面,互联网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互动模式,包括在线游戏、小测验、在线投票、论坛、电子商务等,还可以在著作权法许可的范围内提供音乐下载、PDF文件下载、发送贺卡、电子期刊订阅、相关数据库的索引等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在受众群体方面,网站的读者不可能局限于原来的读者群,仅仅将纸质杂志的内容放到网站上是不可取的,必须有新的内容进行补充。网络的普及、搜索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会极大拓展杂志的生存空间。2005年5月,国际期刊联盟组织对国际71种著名的大众类期刊网站的调查报告进行统计:84%的杂志通过建网站吸引了大量新的在线读者;81%的网站同时又为纸质杂志吸引了新的读者;76%的网站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收入和利润;67%的网站目标是围绕品牌建立一个读者社区,为目标读者群建立一个便捷、通畅的交流环境。基于对网站读者上网行为、读者阅读行为、读者资料等数据库的分析和管理,会给杂志带来巨大的信息资源,这对决策者制定经营策略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个性化的网络性质决定了每个品牌期刊网站的定位都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只能根据自身品牌的特点,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网站建设的资金投入。网站建设的资金投入是杂志社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想建立一个网站有很多种方式,投入资金可以从几百到百万、千万元不等,这取决于杂志社建网站的定位和目的。但对于一个品牌期刊来说,如果只是为了省力、省钱而放弃搭建自己的平台,日后势必受人牵制或不能扩展而影响网站的发展,不但不会为期刊发展带来任何便利,而且还会成为期刊发展的瓶颈,对于品牌形象也是一种损害。“得渠道者得天下”,如果说在传统媒体的发行中大多数杂志社不占据优势,那么在互联网中不应再丢弃自己的平台。
实践证明,网站建设在硬件的投入方面对于发展速度考虑不足,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因此,品牌期刊在网站建设投入方面要有充分的估计,产出与投入是直接相关的。在现有的操作方式下,已有比较成熟的赢利模式,如合作开发各种短信服务等,所以在网站的定位和提供的服务上要有较高的标准,使网站有一个很好的起点,为将来的拓展留有余地。
网站的内容。品牌期刊网站的建设一定要有特点,既要保留期刊原有的风格,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设立网上投稿,可以极大地丰富稿源,同时也可以积累素材,在合适的时机出版网络版杂志;实行注册会员制度,组织各种活动,既可以聚集人气,也有广阔的商业前景;开辟论坛,就刊物内容、重点文章、社会热点等展开讨论,既吸引人气又活跃了网站气氛;网上订阅,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订阅到杂志,杂志社也掌握了读者详细的个人信息,为下一步个性化的服务和交流建立基础;电子订阅,省去传统媒体的印刷、发行等环节,以较低成本和较快时间让读者阅读到最新一期杂志的电子版。博客,是互联网的推动者,它不但让任何一个普通网民实现个人表达的网络出版,同时为纸质杂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此外,还可以考虑以杂志上刊登的图片和文字为内容与SP合作开发,专为手机用户量身订做手机杂志,开设手机论坛、手机交友社区,丰富与读者的交流方式,同时将品牌延伸至手机这一“第五媒体”。这些具体方式都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使网站建设得有声有色,同时为杂志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品牌期刊的网站建设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媒体,它本身拥有很大的优势,可以不用花费很长的时间,可以不用投入巨额的资金就能产生一般的网站要经营很长时间才能有的效果。但同时,如果定位不准,或实施不力,都会有损品牌的形象,为期刊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一个网站的成功离不开清晰的目标、充足的资金和人员的投入,互联网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兴行业,在这个行业中一切充满了变数,要敢于不断地去尝试,就像互联网上曾流行的一句话:去尝试有可能失败,但不去尝试则永远不会成功!
相关链接:
《家庭》期刊集团于2002年6月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初始定位于为期刊集团的所有杂志(《家庭》(上半月版、下半月版、月末版)、《孩子》、《风韵》、《私人理财》)服务,内容以家庭视点、在线调查、评刊、家庭动态、论坛、网络文学等为主,经常在网站上举办一些“网络文学大赛”、“名家面对面”等活动吸引读者。实践证明,纸介质的《家庭》读者群与网站的读者群大部分是不重合的。另外还提供《家庭》杂志过刊免费检索,方便了读者查询。
我国新兴媒体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14年前的1994年4月,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全世界第71个加入Internet大家庭的成员。从1997年起,人民日报等国家主要媒体陆续进入互联网,推出自己的网络版或网站,到今天也刚过10年。2000年以后,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网站等手机媒体的兴起,楼宇电视、交通工具电视、户外视频等生活圈视频媒体的应用,也成为影响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媒介。
这十多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从边缘到主流,成为构建我国新闻传播格局的一股极为重要的力量。新兴媒体对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在营造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兴媒体在聚集民意、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弘扬正义、彰显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已经可以和传统媒体相提并论,并表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
新兴媒体作为新的传播工具,本身是中性的,如何兴其利、避其害,在塑造良好舆论、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如何发挥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一、加强受众研究
增强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需要加强对受众的研究。分众化、对象化、个性化、主动化是当前媒体受众发展的趋势,对新兴媒体而言更是如此。随着新闻事业、传媒产业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人们使用媒介的行为和习惯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首先,大量的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向新兴媒体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截至2007年底,国内的网民规模达到2.1亿①,其中24岁以下的年轻人占50.9%,30岁以下的网民更是占到69%。从网络使用情况看,77.3%的网民通过网络阅读新闻;从上网时间看,网民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2.3小时。另外,手机作为下一代新兴媒体的代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截至2008年1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5.56亿户②。
其次,网民的网络使用习惯因为学历、年龄、职业和地域的不同呈现较大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分众化和对象化特征。以即时通讯工具为例,其使用率、不同产品的选用率在不同省区市、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和不同职业网民间呈现较大的差异,比如,大城市即时通讯工具的网民使用率一般比较低,学生群体更多使用QQ,而白领商务群体更多使用MSN。网民在网站偏好、网络新闻阅读习惯、交互方式等网络使用行为方面,也呈现与自身特征相应的特点和较大的群体差异。
最后,新兴媒体的使用者一般主动性较强,积极参与互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表明,65.7%的网民在网上主动上传过内容。而博客的使用更是在近两年得到相当的普及,截至2007年11月底,中国博客空间已达7282万个,博客作者人数达4700万,平均近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博客作者③。在网民的积极推动下,网络正在从网站提供内容的web1.0阶段向用户生产内容的web2.0阶段转变。
二、加强主流新闻网站建设
增强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主流新闻网站建设,不断扩大主流新闻网站在读者中的影响力。中央新闻单位、各省区市建立的主流新闻网站是我国网络媒体的主力军,中央和各级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人民网、新华网等为代表的主流新闻网站也不断开拓创新,成为有巨大影响的新闻网站,为我国新兴媒体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就目前新兴媒体的整体格局而言,主流新闻网站在某些方面还暂时落后于商业新闻网站。比如,从PV(页面浏览量)和UV(单一地址用户数)情况看,主流新闻网站在读者数量和用户影响力等指标上还不如商业新闻网站。在当前网络新闻传播结构中,还存在“主流新闻网站――商业新闻网站――网民”的二级传播现象,其中商业新闻网站主要扮演直接面对网民的终端媒体的角色。于是,网络新闻界就构成这种基本图景:主流新闻网站提供绝大部分的新闻,商业新闻网站的绝大部分新闻也是来自主流新闻网站,但绝大部分网民却到商业新闻网站浏览新闻。网络新闻业界“草-羊-狼”的比喻,就是对这个现象的生动描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表面上看,商业新闻网站更加贴近网民,更好地把握住了受众的需要,在页面设计、编辑加工、用户体验等方面走在前面,从而更好地适应了网民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主流新闻网站和商业新闻网站在运营机制、人员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才是深层原因。所以,主流新闻网站需要在机制和体制上不断创新,提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新闻采访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在终端市场中的份额,扩大自己在读者中的影响力。
三、利用新的网络应用形式
增强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利用好网络论坛等新的网络应用形式。网络论坛特别发达是我国独有的现象,这与我国新闻传播总体结构有一定关系。欧美发达国家的网络论坛没有我国繁荣,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也没有发达的论坛文化。而强国论坛、天涯社区等论坛和社区,在我国网民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网络论坛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的重要渠道,也是了解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6月20日,总书记还专门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网络论坛是网络舆论生成和演化的主要场所,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有自己独特的规律,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网络论坛的积极正面作用,避免消极负面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网络上已经出现人民网强国论坛等一大批有影响的论坛和社区,“在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方面,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总书记讲话精神指引下,会涌现出更多贴近人民群众,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网络论坛。
四、加强政府网站建设
增强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需要加强政府网站建设。一般观点认为,政府网站主要是电子政务平台,而不是新闻媒体。这种看法需要调整改变。在互联网时代,政府网站给政府及其部门提供了直接与民众沟通的低成本渠道。通过这条渠道,政府及其部门可以直接公共信息,了解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调查表明,网民使用政府网站的比例还偏低,不足30%,而值得注意的是,有77.5%的网民访问政府网站的目的是“浏览政府动态或新闻”,这说明网民更多地将政府网站当作了新闻媒体。
政府网站是一种新的社会沟通方式,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强化政府网站的媒体功能,将有效提高政府的舆论引导能力,有助于将政府议程转化为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
新兴媒体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社会信息交流系统,对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只要敏锐地把握受众的变化,不断加强主流新闻网站和政府网站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论坛,不断开拓创新,新兴媒体在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方面一定能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
注释:
①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文其他数据如无特别说明,都来自该统计报告。
② 据人民网报道,《信产部:手机用户增长创纪录 固网用户持续减少》。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德育;路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有50.7%的网民是属于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这个群体中大学生群体占主流,可见大学生群体是使用网络最为活跃的群体。因此,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探索大学网络德育建设,对促进大学生成长和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权威、丰富、优质的网络德育资源系统
(1)贯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权威的网上教育系统。中国先进文化,是指以为指导,以培育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和文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能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党我国人民历经多年积淀发展起来的,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网上教育系统建设,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助于建设权威的网上教育系统。(2)吸纳外来先进文化,丰富网上教育系统内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得以快速发展。人类古今中外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精华都可以汇集到网络上展现在全人类面前,供每个人去比较和选择。可以说,任何人只要进入互联网,都能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之旅。吸纳外来先进文化供受教者交流学习,不仅有效地避免了因不了解外来文化而产生的排斥现象或因片面了解而产生的崇外、等不良现象,而且也大大丰富了网上教育系统的内容。(3)挖掘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建设优质网上教育系统。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进民族优秀文化的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品味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的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我们可以挖潜民族优秀文化,例如让儒家文化精华进网络,利用网络这一文化宣传的制高点来进行宣传,扩大其影响力,使其成为大学生甚至社会的精神食粮,建设优质的网上教育系统。
二、加强监管,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高度自由开放的网络信息环境,必须要完善网络文化的管制立法工作,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当前,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法律法规来管理网络信息。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可见,加强网络文化管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07年同志关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五项要求”中就有涉及网络文化管理:“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营造共享共建的精神家园。要坚持依法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好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完善网络文化的管理体制,净化大学生上网环境,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加强政府引导的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条例和制度,对拥有优秀网络文化的网站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用先进文化和优秀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要加大力度让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信息在网络中传播,使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由于学习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会在网络上搜索相关信息,我们可以设想,当网络文化中先进文化和优秀文化占主流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从源头上避免负面信息对大学生德育带来的影响。(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来引导大学生的网上言行。近年各高校相继制定《学生宿舍网络管理条例》、《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修订《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这些条例和制度对学生上网的时间、场所进行了规范和限制,并制定出相应的处罚条例,如:学生不得因上网耽误上课和影响同宿舍同学的休息等。对于违反网络管理条例规定的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暂停上网资格、取消学生评优评先,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等等。建立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在源头上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使其在意识中形成一定的基本规范。(3)加强网络的技术支持,抵御不良信息的入侵。一些大学的校园网刚建设时,由于其网络漏洞较多,防护系统较为薄弱,很容易被黑客恶意攻破窃取相关数据和信息。同时,在对匿名用户缺乏有效管制的情况下,一些不宜宣传或不健康的内容也能通过网络进入了校园网。基于上述问题,学校可以通过系统内部的设置对境外不宜网站和带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进行屏蔽,这就需要加强网络的技术支持,提高网站管理人员和德育工作者的技术素养。
三、构建功能齐全的网站模式,服务于网络德育建设
(1)网站建设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都可以作为核心材料进入网站建设中。由于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群体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所以某些理论重点和难点还一时未能被所有大学生掌握,某些理论的热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或许意犹未尽,于是网站就为其提供了一个再学习,再讨论的交流平台。同时,课程学习完毕,在网站上也可以通过网络考试,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网上考试相对于传统的纸质考试,将显得更加快捷、直观和受众面广等特点,这都能服务于大学生德育的建设。网站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是在课内一个是在课外,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能对大学生教育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建设网站的时候注重与思政理论课教育相结合,把理论的重点、难点吸纳为网站建设的主体内容,把深受学生喜爱的理论热点作为讨论区重要主题,形成建设服务于学生理论学习的完善型网站模式。(2)网站建设与党团建设相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文化的繁荣,当代大学生呈现出“求知欲高、自律意识弱、价值观淡化”等特点。新时期党团建设显得非常重要,除了继续发挥其传统优势之外,还应与信息时代接轨,把党团建设与网站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高校党团建设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程,如何把网站建设与党团建设相结合。(3)网站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持久性、渗透性、暗示性等居多特点。校园文化正是以它形象直观的表达形式,把德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知的情境之中。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的。”网站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应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原则。
1.网站建设应发掘校园环境文化。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载体。每个高校都有其校园环境文化,我们发掘校园环境文化进网络,利用网站的技术,结合文字、照片、视频等立体表现形式,让刚入学的同学更直观的了解本校的环境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让在校的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本校的环境文化,在校园环境文化中成长成才。
2.网站建设与礼仪文化相结合。健康的、文明的交际方式和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如何处理好同学间、师生间以及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都需要礼仪文化的熏陶和教育,网站建设应与礼仪文化相结合,把礼仪文化纳入其中,通过讲述典故、解读典型案例、报道先进事迹等方式教育大学生。
3.网站建设要与校园活动文化相结合。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性文化,它体现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大学生正值青春活力年龄段,一味的追求书本知识不利于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这一认识,校园网站建立应建设专门活动专栏,像专家讲座、校内运动会、校园科技文化节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第一时间,可以通过网上报名,事后报道相关活动的面容及反响,为那些未能参加活动的同学提供再次学习的机会。网站是一个载体,它能服务于校园活动,同时校园活动文化也能促进网站的建设,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站新模式,已成为众多高校着手实施的德育方式之一了。
4.网站建设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从某些角度看,网络文化实际上是“当前社会环境在网络中的侧面反映和缩影,网络文化是来源于社会生活且又服务于社会的文化形态。”高校网站在建设时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建设服务于高校德育建设的功能性网站。我们在建设网站时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网站内容的客观性、实践活动的针对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
四、充分运用微博网络平台开展大学德育建设
微博作为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巨大。微博科技含量高、信息传输速度快、传播交互性强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高素质、年轻活跃、参与性强等特点相契合”,使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远超社会其他人群。作为当代大学德育工作者占领微博德育高地显得尤为必要。(1)高校可以以校园德育网站为依托,创建官方微博平台,促进学校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网上互动交流。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管力度,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工作。(2)高校可以以学生手机用户群为载体,建立手机微博平台,促进师生、生生点对点的信息互动交流。为广大学生、特别是部分没有电脑、上网不便的学生开辟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送渠道。通过网络微博信息正是运用微博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强等特征,相比较传统的信息传递渠道,微博更具有操作简单,传输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3)充分发挥微博的集聚效应,构建以“社会公众任务、知名学者、知名校友、典型学生”为主体的微博绿色社区。大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形,构建绿色社区显得尤为必要。引导大学生多关注学术明星、明星校友、明星同学,立足校园,放眼社会,既增强自豪感和凝聚力,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4)聚焦时政热点,生活热点,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网络微博的内容良莠不齐,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导致辨识能力缺陷,所以急需要正确的引导。例如:社会上类似于感动中国的真、善、美等案例的转载。
网络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于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作为德育工作者需要“润物细无声”,把网络德育工作融入到日常的学生工作中去。
参 考 文 献
[1].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1-19
[2]檀江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宋元林.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5)
摘要:旅游电子商务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但由于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现状;问题;对策
旅游电子商务突破了旅游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手段,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大旅游企业和游客的喜爱,但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还偏低,与国外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分析研究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和途径,对于促进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实现我国由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战略性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业与电子商务复合的产物,是电子商务在旅游业这一具体产业领域的应用。虽然我国电子商务运用于旅游业时间不长,但已具有蓬勃发展的势头。
(一)旅游网站发展迅速,在线旅游企业成长较快。
CNZZ行业报告称,截至2010年12月,全国共有各类旅游网站5.23万家,其中景点机构企业达4.48万家、商旅类1242家、旅游论坛社区6198家。在线旅游企业不断成长,形成了以携程、去哪儿、芒果、同程等为代表的品牌旅游电子商务企业。
(二)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推动旅游电子商务市场需求的高速膨胀。
CNNIC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目前,互联网已成为当前绝大部分居民出游前了解相关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我国庞大的互联网网民群,将进一步推动旅游电子商务市场需求的高速膨胀。
(三)在线旅游预订网民规模扩大,市场交易额增加
《2011年中国网民旅行及预订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6月,我国网民中有34.3%的人在过去半年内外出旅行或旅游过,这一群体规模达到1.66亿。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交易规模达1672.9亿元;2011年在线旅行预订市场第三方在线商营收规模为90.5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幅为33.9%,并在后续的四年里保持快速的增长。
尽管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无论从总量还是所占市场份额都还相当有限,与美国和欧洲等地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美国2008年旅游电子商务服务规模超过了800亿美元,旅行社通过在线预订份额占总预订量的比例从2006年的47%上升到2008年的61%,美国旅行社的境外收入超过80%都是通过电子商务完成。而我国,2006年旅游业有8935亿元的收入,通过旅游电子商务服务的B2C营收约在15―20亿元,所占的比例只有0.1%到0.2%左右。
二、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游客担心网上交易的安全性。
现在很多银行都提供网上银行、在线支付等服务功能,在安全性方面也采取了种种措施,但遭到黑客或其它犯罪行为攻击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调查公司曾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前景作过在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愿在线购物时,绝大多数人回答是担心遭到黑客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因此,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愿使用旅游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安全俨然成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障碍。
(二)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
中网董事长、中国可信电子商务推进中心常务副主任毛伟说:“网络失信或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应用持续发展的最大阻碍。”电子商务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诚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电子商务是虚拟交易,双方通常无法获取到更加直接和真实的资料,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对游客来讲,旅游企业网站是否有陷阱、广告是否有虚假、产品和服务是否属实等,都是面临的疑问;对于企业来说,旅游身份是否属实、是否是恶意订单、是否有不良信用记录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加之,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犯罪的取证、举证都比较困难。因此,构建旅游电子商务的信任机制日益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诚信缺失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旅游企业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
目前,仍有不少旅行企业领导缺乏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信息化意识不强,还过分依赖传统营销手段,对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理解较片面,认为只要企业用了电脑、上了网、建了网站就好了。一些在利用电子商务方面走在前列的旅游企业,由于受到电子商务宏观环境还不成熟的限制,其电子商务的功能也大多停留在低级阶段,基本上处于在线预订、离线确认的半手工作业状态,还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交易。
(四)网站建设水平较低。
旅游企业对网站建设重视不够,投入较少,网站信息匮乏,涉及面不广;服务项目单一,大多只有旅游线路、景点介绍、订房订票等模块,较少涉及旅游线路设计、自助旅游安排等项目,缺乏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网站搜索功能差,信息更新较慢,无法为游客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另外,网站定位太窄,网络工作者视野不够开阔,甚至还无法消除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不能针对不同客源提供不同版本的资料,如英文、韩文等。
(五)旅游业缺乏既熟悉电子商务,又精通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旅游电子商务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旅游专业知识以及金融、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然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还十分缺乏,制约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一)加强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交易安全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技术手段来防止信息被恶意黑客修改,如防火墙和病毒防范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字时间戳技术和认证技术等;二是制定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三是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客户网络安全意识。
(二)建立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
电子商务作为虚拟经济、非接触经济,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保证,个人和企业的交易风险都将提高,因此,要通过各种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建立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为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信用环境。首先,政府要加快电子商务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失信惩戒机制,规范企业和个人的网上交易行为。其次,要通过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网上客户档案管理及第三方支付等手段,控制网上交易风险。第三,要加强全民诚信教育和网络道德宣传,增强公民诚信观念,营造社会诚信大环境。
(三)旅游企业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抢占先机。
从某种意义上讲,观念是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旅游企业管理者要真正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必要性、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人才,及早参与,抢占先机。同时,要注意企业理念、文化和产品的差异性,不能用现成模式进行简单复制和套用。
(四)加强旅游企业网站建设和管理
网站是旅游电子商务展示其产品的橱窗,加强网站建设和管理尤为重要。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设备,加强网站维护,实时更新;要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和表现形式,增强吸引力,注重多语化建设;要深入了解旅游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五)旅游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
旅游院校要开放办学,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开设电子商务相关课程、开展校企人员互聘、强化学生顶岗实习等措施,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学校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服务功能,为旅游企业开展在职人员培训、技术咨询与项目开发,为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如果能够找到中国第一批阐述“企业信息化”的文献,恐怕它的书页已经发黄了。“企业信息化”在中国早已不是一个新鲜概念,从十几年前提出到现在,“企业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时至今日,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仍然无法让人乐观,它正在遭遇一个发展“疲惫期”。
2008年2月29日,在《2007年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会上,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赵小凡司长公布了最新的数据:中国80.4%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44.2%的企业已经将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但是只有16.7%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低于10%;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4.8%,只有9%的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
可见,对于当前的中国中小企业来说,其信息化发展仍处于被动无序状态,很多企业盲目跟风;不少中小企业已经在商贸平台上投放了自己的产品,但却没有自己的域名和自己的网站;有的企业已经购买了企业管理应用软件,但是当企业需要作出决策的时候,却没有办法将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
完整的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会计电算化、进销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办公自动化和电子商务等。其中电子商务建设又包括:企业局域网建设、网站建设、建立销售渠道和交易平台、对销售进行管理等。事实上,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论从管理能力上还是资源投入上,都无法做到也没有必要做到完全信息化。
目前企业信息化较为通行的做法是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第一个阶段是电子商务基础构建,例如域名注册和静态网站,在域名网站的基础上部署网络推广;第二个阶段是电子商务整合应用,例如上线CRM、OA、ERP等系统;第三个阶段是信息咨询应用整合,打通和整合各种信息化应用,构建综合互通的信息化综合平台。
可以看出,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只是完成了信息化的第一个阶段或者第二个阶段,建网站和推广只是初级应用,并不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整体改观,因此绝对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让信息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有效地流通起来,才可能构成信息化的完整单线。相比大中型企业夯实软硬件和管理基础,中小企业建立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更有现实意义,哪怕其相对单薄。
信息化与业务及管理的结合程度也揭示了中小企业面临信息化困境的另一个原因。《2007年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已经尝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中,“完全重复原有业务流程”、“完全遵循原有管理思想”的企业分别为62%和64%。信息化战略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信息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如果没有深度植入,信息化只能流于形式。
市场环境剧变,挑战与机遇并存
今年年初华洋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大胆提出:“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已经由过去对量的需求上升到了对质的需求,国家在战略部署上也倡导节能减排、做大做强大型企业,因此,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中小企业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会在竞争中死亡。”这一大胆论断为中国中小企业敲响了警钟。
2008年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不断升值以及CPI居高不下的多重压力下,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会更加艰难。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企业信息化无疑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思路。企业信息化可以让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发生转变,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虽然信息化不是企业的救命稻草,但可以为中小企业的破冰之路增加一道保险杠。
目前中国52.7%的中小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销售)方面的问题,网站也以信息为主,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这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解决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事实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日趋成熟,包括“支付宝”、“金银岛”在内的交易平台和支付工具经过市场的考验得以迅速推广,而这个领域,对于中小企业乃至大型企业,都是一块有待深耕的沃土。
信息化只是在市场剧变中增加企业博弈的力量,并不会使企业发生突变。尤其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信息化首先意味着资金和人力投入。从调查数据来看,与以往相比,虽然中国中小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预算和力度都在加大,但是从企业投入绝对额占总资产的比重来看,仅为0.75%,而国外大企业的投入占总资产的比重为8%~10%。一方面要承受市场压力,另一方面要拉动市场需求,信息化建设便成了企业不得不做但又必须量力而行的事情。
营销与管理,信息化服务全面升级
与此同时,近年来建站类产品、邮箱类产品、交易类产品、搜索类产品、管理类产品等信息化产品也在不断地被开发、升级、换代。一批数字化企业脱颖而出,推出了更为实用的产品,阿里巴巴和中企动力分别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了“旺铺”和“数商Z”数字营销平台,用友也不断推出新的管理软件,推动中国本土化电子商务步入繁荣期。
以中企动力推出的“数商Z”为例,其作为综合网络营销平台,旨在整合多项信息化应用,它是一个适合中小企业应用的开放式、模块化、可扩展的企业级综合平台,除了可以为企业提供域名注册、建站、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企业信息门户等应用外,还可以作为企业级沟通、移动商务、企业推广等集成化主动营销平台。
“数商Z”与其他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相比,变“建”为“用”,强调企业网络营销平台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而不仅仅是“建设”。它有效地整合了客户管理、网络推广、整合通信等企业有可能涉及的网络功能,并可直通知名搜索引擎入口,为企业提供多点智能访问统计分析,以便企业随时掌控自己的投入产出比,进而提升企业对业务与投入的掌控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中企动力副总裁陈鸣飞如此表述“数商Z”的特点:“把大型ERP小型化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我们重新发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发现其中的95%与市场需求有关。‘数商Z’是信息平台加上门户,加上即时通信,加上智能分析决策系统,把所有客户的行为跟踪下来,抓取客户资料,通过其他方式或者手段,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我们在满足企业今天的需求同时,为满足它们未来的需求做铺垫,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数商Z”还可以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对企业网站的产品描述、询价、留言、下载、调查、订购、网络营销、支付、短信、邮件等功能进行深度整合,为中小企业信息化运营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数商Z”的另一个特色是将“运营”理念成功地运用到企业的信息化实现上,这与当前方兴未艾的SaaS模式一脉相承。在大力推广“数商Z”信息化运营模式的同时,中企动力还率先在行业内推出SLA(服务级别协议),从而建立了业内首个成熟的、可量化的服务指标体系。在中企动力CEO陈丹看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是营销和管理,只有把营销和管理有效地整合到一起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对企业来说才是有效的和有价值的。
解决之道:从概念到应用,效果是唯一标准
企业信息化发展至今,炒作概念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企业所推出的产品也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技术革命,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企业推出的产品经过了不断的提炼和积淀,有了更加深厚的用户基础。以中企动力为例,其优势也在于其多年来积累、扩充的实体商务网络和技术产品。“目前龙头企业和社会服务平台是主要带动力量。34.7%的企业开展信息化采用挂靠本行业龙头企业信息平台的方式,29.6%的企业依靠社会服务信息平台。”事实上,“挂靠”方式更适合中小企业,因为借助于这一类型的商业信息平台,中小企业可以在更经济的前提下,从“被动的仓促上马”向“主动的网络营销”转变。而“数商Z”的前端表现是网站,后台则是一个网络营销管理平台,可以说,这种方式构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门户的雏形。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调查分析;微观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19-04
一、问题的提出
《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所有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自2003年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到2010年,共建设了《微观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并带动了一批校、省级精品课程的网上建设。
精品课程的突出特点在于利用网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十年过去了,《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的总体建设状况如何?应用与推广效果如何?有无后续建设?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2012年教育部了《关于开展2012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工作的通知》,决定在2012年和2013年分两批开展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遴选工作,进一步提高国家精品课程的影响力和示范性。这说明对网上精品课程的管理、监督及跟踪评估、后续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对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已有的《微观经济学》等精品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旨在为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提供借鉴。
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
2011年教育部没有开展国家精品课程评选。所以,研究内容为2003年至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能够检索到的所有《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网页建设情况,以此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制作各种相关类目表格。
每个精品课程的调查内容包括网站共享情况和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两方面,后者包括课程概要、教学单元、教学资源三个模块,主要涉及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试卷、案例、教学视频、参考教材等各项内容。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课程总体概况
目前,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检索到《微观经济学》及含微观部分的《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含本科、高职高专)共95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校级精品课程47门。这些课程由28所重点大学(985、211学校)、55所普通高校及10所高职高专建设(见表1),除宁夏、等自治区及港、澳特别行政区外,比较平均地分布于25个省级行政区。2003年第一批精品课程上网,其中省级3门,校级1门,从此,随着各高校对精品课程的认识和重视不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掀起了一轮。从2003年到2008年,精品课程建设数量逐年增加,2008年达到26门次,而2009年和2010年呈下降趋势(见图1)。
统计显示,通过九年建设,《微观经济学》已基本构建了国家、省和学校的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其各级别比例逐渐增加,形成了一个比较规则的金字塔形。
2.网站共享情况
(1)网页打开
本次调查浏览了全部95门《微观经济学》及含微观部分的《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有1门课程网页无法打开,占1.1%;连接每门课程网页的“学校链接”,有43门课程无法连通,占45.3%。共有44门课程建设了“教学录像”栏目,其中17门课程的“教学录像”可以较流畅地打开,8门课程打开较慢,而19门课程的“教学录像”栏目内容为空或无法显示,占43.2%。
(2)共享方式
目前,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要浏览每门课程的所有资源需要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否则在未登录状态时只能浏览文本资源的前两页、音视频资源的前一分钟。要下载资源文本内容需要扣除相应积分,教学录像类资源不提供下载服务,浏览完整教学录像同样需要扣除相应积分。获得积分有注册;登录;添加资源简介,被审核通过;纠错,被审核通过;上传资源;投稿被采用;积分购买、积分充值等11种途径。这显然违背了国家教育部要求精品课程向广大师生免费开放的初衷。
(3)传播媒介
据艾瑞咨询集团《中国搜索引擎行为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用户搜索引擎服务渗透比率为63.2%,其中19―24岁用户最多。我们调查了5大搜索引擎,输入“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搜索结果的第1页显示,百度、搜狗、雅虎都没有搜索到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只出现了几个其他学校的精品课程网页和相关文档;谷歌和腾讯搜索到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并出现了部分已建精品课程页面。
虽然精品课程意在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免费共享,但由于建设者的认识及网站建成后的维护等原因,部分网站链接不畅、访问权限、不易轻松搜索等问题仍然存在。
3.精品课程建设内容
(1)页面结构设计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网络课程主要通过功能模块的设计来体现总体架构。目前,大部分课程在网站上的内容已达到基本要求,但各模块及其具体内容差异较大,统计结果如下:
(2)教学资源内容
1)基本内容及呈现。目前,大部分课程(除1门未打开)在网站上的建设内容已达到基本要求,90%的课程按照教材章节组织内容,教学内容编排完整,并列出了重点、难点。80%的课程网站提供了多媒体资源,其中70门课程的课件是PPT课堂演示文稿形式,1门课程的课件和教案使用Flas制作,大部分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例题习题、参考教材等都以Word文档形式呈现。
2)学习与测试。19门课程的授课录像可以正常观看,占比20%,其余课程或是授课录像无法打开,或是打开后没有声音,或是没有该项教学资源。44门课程提供了试卷,占比46.3%,但都没有在线测试功能,少数课程提供了在线测试的本校访问地址链接,可以在线测试和查看结果。34门课程提供了实验实践资源,占比35.8%,少数课程提供了实践指导的本校访问地址链接,但多数没有实质性内容,不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3)课外拓展。89门课程提供了参考教材或相关教材,占比73.7%,40门课程提供了文献资料,占比36.8%,包括经济学专有名词解释、经济学家简介、经济现象解读等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
(3)师生互动环节
如表4所示,5门课程“交流互动”模块有30条以上留言,占比5.3%,且大部分课程的留言集中在2010年;56门课程没有留言,占比58.9%。
打开95门课程的学校链接,大部分课程只公布了教师的E-mail地址,不能在线提问、交流;少数课程设立了留言板、在线答疑等模块,但使用者甚少,其中个别论坛等模块校外学习者无法登录。
总体来说,“重建设、轻应用、疏管理”现象在许多网站存在。几乎所有网站在建设初期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但后期却缺乏管理与维护,导致网站影响面小、应用率低。许多网站访问量低,仅有的留言大多是学生的只言片语或“跑题”式发言。
四、进一步完善《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上述调查显示,虽然《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的数量、体系已达到国家要求,但每门课程的网上制作内容、管理机制、使用效率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完善《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宏观政策方面
(1)加大精品课程的引导和推广力度
要提高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必须扩大精品课程的知晓度和影响范围。首先,教育部和各院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精品课程,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它的内容及作用。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全国的、地方的甚至学校内的课程建设者和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如精品课程教学研讨会、教学名师经验交流会、面向学生的精品课程效果调查等。
(2)健全精品课程的全程支持机制
一方面,许多高校把精品课程上网作为提高知名度的指标,在建设初期,从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却忽视了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另一方面,相对于科研项目,教学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效果显现慢等特点。因此,国家要进一步补充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规范内容,主要包括:(1)建设期、推广期等各阶段资助办法;(2)网站内容评价、影响面评价、有效性评价等全方位评价体系;(3)日常更新、维护,使用者反馈,资助经费使用和奖励等全过程监督及激励机制等。可以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这项工作,也可以引入第三方如审计、评价等中介机构。
当然,由于时间、精力不足等原因,许多教师对网站进行更新和维护面临巨大困难。因此,各院校能否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在经费、工作量计算、年度考核、各种奖励评定等方面给予教师一定的配套支持,以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和使用的良性循环。
2.课程建设方面
(1)树立精品课程建设的服务意识
调查分析显示,许多问题源于课程建设者的理念落后,对精品课程的示范性作用和共享特征认识不足。网络教学资源并不是传统课堂上教学内容的简单搬家,而要充分认识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教学资源。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帮助、引导和服务。因此,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注重网站建设的实用性,使课程网站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
(2)不断完善课程网站的相关功能
在95门课程中,大部分网站采用了目录导航,少数课程在“学校链接”中提供在线测试功能,除此之外,其他学习支持工具、导航系统等功能普遍缺乏,而《微观经济学》等财经类课程需要的网站功能恰恰相对较多。因此,不断完善课程网站的相关功能,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是课程建设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首先,要做好课程的总体规划和各部分内容的布局,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对传统教学资源进行修改和补充,以引导学生制定可行的学习方案,增强对课程的整体认识。
第二,加强课程的系统设计,尤其是融入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进一步扩大教学资源的内涵和功能。如,(1)提供计算器、字典等学习支持工具;(2)重视利用师生交互环节,设置论坛及在线提问、测试、作业批改等模块;(3)增加地图导航、站内搜索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从而有效指导和监督其学习全过程。
第三,定期和同行及学生沟通、交流,或在网站开辟建议征集信箱,及时了解他们的反馈信息,以不断改进网站的内容和功能。
(3)积极推进网络资源创新
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主旨是推广优质教学资源的示范作用,而目前各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质量良莠不齐,许多资源形式雷同,内容陈旧,缺乏特色。建议教师要加强网站的后续管理,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内容。对于《微观经济学》这类的课程,其内容更要紧跟世界经济命脉,及时反映实时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另外,教师可以从内容呈现的形式,页面设计的特色,网络功能的整合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佑美.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5)84―85.
[2]秦丽娟.国家精品课程推广与应用调查报告[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0)57.
[3]陈健苇,宦成林.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调查研究――以2010年评选的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8)14―15.
[4]徐磊,崔健,张远峰.精品课程资源网站运行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技风,2010(13)17.
[5]梁好翠.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论坛,2009(5)20.
[6]陈国海.高校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初探[J].教育与现代化,2009(9)29.
[7]孙荣.余鲁.财经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以计量经济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27)242.
[8]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R].教高[2003]1号.
一、全国旅游网络营销现状
旅游电子商务由于无物流配送、便于网络营销的特点,理论上成为拓展企业产品销售新渠道、强化企业竞争力的新武器,因而备受青睐。
受国外发达国家旅游电子商务良好发展的鼓舞和国内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自20世纪90年代中华旅游网和华厦旅游网开通之后,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迅速,几乎所有企业不同深浅程度的“触网”。据业内人士估计,全国现有5000多家与旅游相关的网站。
我国旅游网站发展现状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已建有网站,并与后台企业管理系统相连,可以在线预订、网上支付;第二,已建有网站(网页),可以预订,但无法网上结算;第三,已建有网站(网页),但只能信息,无法进行信息交互、产品预订;第四,尚未建有网站(网页)。
从比例上看,第一、四种类型都是极端例子,前者以携程、E龙在线等极少数网站为代表,较接近理论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网站类型。而后者多为中小酒店、旅行社网站,但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费用的降低,这一类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少。第三、四种类型占绝大多数,两者合计应该占到我国旅游企业的80%以上,网上业务寥寥无几。
现阶段我国旅游网站的经营者,无不期望把网站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尤其是交易的窗口和平台作用,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网站对于企业来说,所起的作用仅限于信息和发电子邮件,多数网站信息匮乏,并且无法及时更新、实时预订。
二、现阶段大部分企业不具备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基础条件
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企业在业务处理由单模块信息化过度到内部系统整合——ERP(企业资源计划)运用基础上,建立外部网站,实现内部信息管理与外部商务网站平台两大系统的全面对接,支撑企业全面的电子商务运作。内部ERP为核心的整合称为内部E化。ERP既是技术,也是管理思想和方法。
一方面,内部E化的成功,从营销角度上看,可确保企业信息的共享,提升外部网站客服响应速度和交易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又可简化组织机构和提升运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大企业较为重视。但实施ERP也存在不足,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元人民币的投入,一般企业难以承受,况且ERP运作要求有相对完备的基础数据和运作规范,在我国旅游行业暗箱操作的业务模式下,英雄难有用武之地,即便运作起来,也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抵制,因而,如今我国旅游企业中成功运用的例子并不多见。
相对而言,表层E化就简单一些,且花费较少,但要使网站由静态变动态,满易功能,内部E化是前提。中小企业对此态度相对保守。
旅游行业进入门坎低,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中小企业经营者极易产生短期心理。内部E化又属于基础性工作,在未能带来短期利益的情况下,期望这些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做很多的投入,也是不现实的。基础工作的欠缺,使多数企业网站先天就缺乏电子商务运作中必要的后台系统支撑,我国旅游行业90%以上为中小旅行社、客栈、酒店招待所,信息化程度不高,从技术角度上看绝大多数的网站根本不具备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的技术条件。
三、在现阶段特殊的国情下旅游网站运营成本过大
网站的建立和运行,仅仅是企业电子商务运作的初始。网站的建立只是为企业产品营销构建了对外信息交流平台,网站要具备交易功能,其后台要具备相应的信息化基础。旅游是跨地域的活动,业务联系广,参与者众多,参与交易各方的信息、业务交易处理环节的衔接程度尤为重要。
由于信息化基础欠缺,我国绝大多数的旅游企业外部网站销售平台与内部生产、调度系统、交易第三方管理和交易平台脱节,一些基本的业务操作无法做到在线实时处理。以支付功能为例,据吴建民调查,在国内的网站中,只有1.2%有在线预订功能,能提供在线支付的仅占0.88%。旅游活动涉及面广,尤其是以组装包价线路、销售为业的网络公司、旅行社等中介网站,其产品中间环节多,信息变化快,这些网站如果不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则在实际运作中会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更新慢,交易各方无法实时交互,页面链接无法打开等。同时,在国内目前虚拟交易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监管尚存漏洞、信用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国内的消费者难以适应网络消费环境和产生消费信任。如我国民航计划实施的无票旅行,从技术上已无太大问题,但实际还是难以普遍推行,网上预订、网下人工送票与收款往往是旅行网站经营必不可少的环节。携程网在网站建立后即收购了北京海岸订房中心,在国内30个国内主要客源地有分支机构,实施网络与传统业务的融合。所有这些不仅要求网络经营者要有创新思想,还要有资金。
号称国内旅游业第一网站的携程网,从1999年5月在上海以注册资本200万元人民币成立,从注册成立到2004年6月,通过国外风险投资基金、纳斯达克股市上市、外资收购股权途径,获取了超过2亿美元的资金投入。
2006年成立的芒果网,在2007年的Alexa中国旅游网站排名中,由无名小卒一跃位居前三,连经营多年的业内网站已难望其项背,其中大部分原因在香港中旅游的背景和巨额的资金投入,在芒果网的10亿投资中,用于网站建设的前期投入也就3.5-4亿,其余投入主要在于后期的推广和实体机构建设。以上事例说明,网站运营开支主要还是在网络之外。如果成本上控制不好,则难免会亏损,这也是为国内数千家网站中,纯粹从销售中获利的网站凤毛麟角的原因。
因此,过去认为电子商务成本低,各类企业都在同一线上起跑的理论并不完全正确,持这一观点的人,可能仅看到建网站和维持网站运转的投入,而实际上如果把市场的拓展和品牌推广等后期费用计算在内,成本甚至比传统店铺也要高。
四、现阶段我国在线旅游市场空间有限
首先,现阶段我国有效消费网民比例偏低,市场空间有限。据艾瑞市场调查报告,本年度国内旅游产业市场规模达到7700亿元,然而网上旅行预定市场规模只有8.5亿元,占总值的0.1%,而同期美国为32%,欧洲为12%。数据表明,短期内我国旅游在线市场空间有限,网站要达到规模效益有较大难度。
我国旅游在线网站主要经营订房、订票、包价线路、出租车等业务,在销售比例中,订房为大头,约占比例70%,其次为机票,其余产品份额不到10%。
旅游产品无形,它主要是由一系列的服务组成,无论是产品推销、展示和预订、交割,实质上只是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传递和互动。传统市场所形成的自然区在网络虚拟空间得以打破,理论上网站的销售空间和市场都是无限的,并且边际成本很低,未来的网站会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格局,短期内众多网站的市场空间实在相当有限。旅游在线市场的这一状况,一方面是由旅游产品的特性所决定,另外一个原因也是由消费环境所决定的。消费习惯、信用、安全问题的解决成为决定性的外部因素。
虽然旅游交易可以在线进行,但电子商务毕竟是虚拟行为,如何规避风险成人们首先关注的话题,其成败取决于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银行等第三方担保、网络支付安全保障的有效实施。
全社会公民形成诚实守信的道德风气,属于制度建设问题,任重而道远;第三方支付担保方面,虽属于技术性问题,但尚有待完善。电子支付以银行或银联的电子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电子支付平台,企业内部自行建设的电子支付平台为主。
五、对现阶段旅游企业网络经营的建议
在当前环境下,电子商务建设要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
(一)以务实的态度来应对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对基础较好、财力尚可的企业可以先从内部做起,在完善内部信息化基础上,通过自建或是托管建网形式,进行电子商务运作。而其他企业,不应过多追求完全电子商务的实现。
(二)发展区域社会化的ASP服务
发展第三方ASP(服务提供商)服务支持平台,解决自建网站存在投入大,信息流量小的问题。利用ASP提供设施为企业客户提供应网站设计、托管、租赁、维护服务,以减少和回避中小企业资金、技术、人力等投入风险,解决实际应用等问题。
(三)建立区域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建立统一推销平台
依托当地基础较好的网站或与国家旅游局目的地营销系统进行合作,共同出资建设区域旅游产品营销平台。为游客全面了解目的地和集中展示推销区域目的地提供统一平台,便于客户的搜寻和了解信息,解决企业自建网站产品不够丰富、访问量有限的不足。减轻企业商务前台对外招揽宣传,动态信息更新等繁重的技术维护的负担,便于集中解决企业网络安全和交易便利性、支付、清算、信用等技术问题。
(四)网站引入诚信机制,解决支付安全问题
旅游企业在线交易量上不去,支付安全没能很好解决是主要原因。企业电子商务应从区域旅游营销平台开始,通过平台第三方对商家、用户交易信用互评展示形式,对交易行进行监督,通过第三方监督机制,尽可能确保买卖双方信息真实和诚信;同时,网站完全可以引进类似于阿里巴巴“支付宝”和eBay的“贝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硬信用”保障机制,方便各类银行卡支付,也解决安全问题。
目前可以先试行让机票商、酒店和旅行社分别与消费者实现订金部分的网上交易和支付,确保用户在享受到服务后再正式支付费用,减少大额交易风险。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到各个企业网站的网上交易,使个人和中小企业的网上支付和收款变得更加方便、安全,从而促进了网上交易开展和推进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化进程。
摘要:
构建项目化课程是高职院校广泛采用的一种课程建设方式。通过分析项目化课程改革初期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相关专业整体的角度进行课程一体化和实验室一体化建设,可以较好地解决课程开发中存在的模块交叉重叠或衔接不上的问题。以建立完整网站环境为切入点,可以将计算机相关专业综合考虑,通过多个可扩展的项目将其联成一体,既完成了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又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协作,对于项目化课程建设的继续推进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高职;课程一体化;实验室一体化
引言
我院从2010年开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建设,目前已立项94门课程,结项44门课程,建设的成果是显著的,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得到了根本的转变。在项目化课程的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系部的各个专业之间有些课程是有联系的,每个专业的课程都是一个体系,一门课程的项目化建设应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但在学校项目化课程建设的初期,这种做法很难实现,因为这需要全专业教师的共同参与,动员难度很大。所以每门课程的开发都是教师个人的行为,致使课程与课程之间联系的不够,存在衔接不上或重叠交叉的情况[1]。目前我院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已成常态,除已立项的课程外,其他大部分课程也按照项目化的课程进行教学,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认可项目化式的教学。因此,目前是从整个专业甚至是系部的角度考虑解决课程改革初期存在问题的最佳时期,部分系部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项目化课程强调理论、实践一体,课程的实训环境也必须从系部或专业的整体来考虑建立一体化实训课程体系。以我院信息工程系为例来说明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一、课程一体化建设
在我院信息工程系的专业中,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系统管理、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图形图像技术等专业联系非常紧密。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可以将这些专业综合考虑,通过多个可扩展的项目将他们联成一体。首先,以学生访问学校网站或Internet资源的整个过程为切入点将这些专业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上网的电脑涉及到单机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以及办公设备的使用等;数据的传输涉及到网络布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和无线等)和网络设备(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防火墙、交换机等);网站的构成涉及到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网络数据的来源涉及到网络涉及到网络操作系统和各种服务器。然后,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具体分析在这一网络资源访问的过程中,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做哪些工作(工作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行动领域->学习领域)[2],最后得到核心课程(学习领域)与上网过程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最后,设计三个以上可扩展的项目来完成课程一体化开发,比如由易到难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网上书店和产品销售三个网站来构建整个课程体系。每个项目在单机、网络、网站和服务器四个阶段对应相应的行动领域,项目包涵的技能由少到多、由易到难、逐步递进。
1.利用网站客户端(单机)的操作要求构建相关课程
利用网站客户端即个人电脑的操作要求所涉及到的计算机硬件组装与软件安装、文件及应用程序管理、文字录入等来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和维护以及办公设备等课程。以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课程的开发为例,学生要访问学生成绩管理网站首先要做好客户端的安装工作,包括认识计算机(知识点:认识常用的计算机和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购买计算机(知识点:认识和选购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显示器以及计算机其他设备等);组装计算机(知识点:安装机箱内部硬件、连接机箱内部各种线缆、连接外部设备以及设置BIOS和硬盘分区等);安装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知识点:安装操作系统、驱动程序以及常用软件等)。其次要做好客户端的维护工作,包括计算机系统备份与优化(知识点:利用Ghost备份和还原系统、注册表的备份与还原以及优化操作系统等);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知识点: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安全维护以及故障修复等)
2.利用网站对网络需求构建相关课程
利用网站对网络功能需求(涉及共享各种信息资料,内部及时消息、动态查询实时数据和档案信息,提供销售、生产、会计、统计等报表供相关人员查阅、分析等)、网络性能需求(涉及经济性、实用性、稳定性、安全性、易管理性和可扩展性等)、网络设备需求(涉及网络设备的选型选购、连接方案的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体系结构设计等)来开发局域网构建与维护、网络设备和网络综合布线等课程。以网络设备课程的开发为例,根据网站对校园网络需求和校园建筑布局,首先要做好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包括撰写需求调查报告,画网络具体拓扑图,模拟安排项目实施进程,确定项目实施人员分工以及设计设备调试方案等;其次要做好网络配置与管理,包括网络的硬件安装、交换机的安装与配置、Vlan的配置、路由器的安装与配置、网络服务的安装与配置、网络的安全管理以及网络的测试与故障排查等。
3.利用网站设计的需求构建相关课程
在网站建设中,利用对网站的网络平台、应用体系、数据库体系和安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等来开发界面设计、ASP、JSP和软件工程等课程。以界面设计课程的开发为例,根据学生成绩管理网站的页面设计要求,课程内容包括选择界面设计软件、界面色彩设计、界面图形图像设计、界面导航系统设计、界面中的广告设计以及界面中其他功能的设计等。
4.利用网络环境安全的需求构建相关课程
网络的安全涉及从单机、网络、网站到服务器的整个网络环境。利用维护和保障网络及应用平台的正常运行,保障系统、网络、数据和数据库安全的要求来开发数据安全与恢复、网络安全与管理等课程。以网络安全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为例,根据校园网络整体的网络安全要求,课程内容包括个人电脑安全、网络数据传输安全、网络操作系统安全、网站的数据库安全等。上述每一个项目各个模块可以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删除或增加技能点,比如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侧重在服务器的配置、网络设备、综合布线等等模块上,而软件技术专业侧重在网站的设计上,信管专业侧重在数据库的配置与管理上等。每个项目是一个整体,因此可以有效避免课程之间存在的衔接不上或重叠交叉等情况。一个项目的开发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是全方位的,需要系部教师的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完成。项目开发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过程,使参与的教师既能发挥个人长处,体会工作过程,又通过相互的合作,博采众长,提高教学和项目开发能力。
二、实验室一体化建设
我院信息工程系有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系统管理、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嵌入式技术及电子技术等专业。有网络管理与安全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和嵌入式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ERP实验室和物联网等实验室。目前实训课程的安排均是根据每门课程具体的软件或硬件要求来配置实验环境,没有统筹考虑课程之间的相关联性,实验室软件均是单机配置,即一般都是在一台电脑上安装该实验室开设课程的所有软件,然后克隆到其他电脑,实验室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的配置一般也是一个学生一套,设备之间也没有关联性。目前的这种实验室环境与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完全不兼容,因此需要建设一体化的实验室环境,即将各个独立的实验室设备重新组合分配,按照项目化的工作流程规划和调整。每个实验室可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站环境,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学生对应一个完整的网站环境。一个完整网站的环境搭建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客户端以及相关的软件等。打印机和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可以每个实验室配备一台,共同使用。在一体化的实验室环境下,可以开展所有的项目实验。例如,在客户端可以开展计算机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安装和应用软件安装与使用等实验;在布线时开展线槽的施工、线管的施工、配线架线缆的端接、光纤熔接机的使用、Fulke测试仪的使用以及网络测试分析仪的使用等实验;在网络设备配置时开展网络设备配置、广域网协议配置、DHCP服务配置、Vlan配置、链路聚合、路由协议、防火墙配置和地址转换技术等实验;在服务器配置时开展网络操作系统安装与管理、数据库安装与管理以及软件配置管理等实验。此外平面设计的相关实验均可在客户端实验,然后在服务器配置。这一实验环境下,学生分组但不分年级在一起分段实验,互不干扰又能互相帮助。例如,一年级进行单机相关实验;二年级进行网络相关实验,三年级进行网站建设相关实验,并搭建完整的网站环境。二年级的学生可以随时指导一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学习可以随时指导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指导本身也是一个技能再巩固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临毕业时,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学过,但是由于每门课程或模块学完以后缺乏反复的练习,毕业后什么专业技能都忘了,什么都做不来[3]。因为许多技能需要不断的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真正的掌握。而这种分段式实验环境有利于学生随时复习已做过的实验,巩固专业技能。同时教师可以建立一个或多个项目范本供学生直观的参考,更有利于分段式实验方式的实施。
三、结语
从相关专业整体考虑进行课程的一体化建设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课程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无论是课程一体化建设还是实验室一体化都是对现有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挑战,转变的过程是痛苦的,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学校领导采取奖励或惩罚等多种措施强力推进。
参考文献:
[1]戴月.高职院校网管专业课程一体化改革与建设的探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2011.6:90-92
[2]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