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脱贫攻坚标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推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充分展示十以来我县扶贫开发成就,总结交流脱贫攻坚经验,分享扶贫创新成果,拓展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新路径,进一步鼓舞士气,激发内生动力,为党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牢把握主旋律,大力凝聚正能量。
(二)坚持协同联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县级活动,乡(镇)、村结合实际组织区域性、专项性活动,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协同推动。
(三)坚持广泛参与。强化宣传发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强化贫困群众脱贫攻坚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四)坚持节俭实效。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坚持公开透明、节俭实效,接受监督。
三、活动内容
(一)召开社会扶贫经验交流座谈会
10月17日召开交流座谈会。总结2017年全县社会扶贫工作,展示党的十以来脱贫攻坚成就,交流社会扶贫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表彰社会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集体,部署下阶段社会扶贫工作。(县工商联、县扶贫办)
(二)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1.短信宣传。由中国移动安徽分公司、中国联通安徽分公司、中国电信安徽分公司等三家通信运营商,免费向全省手机用户发送扶贫日公益宣传短信。(县经信委牵头、县扶贫办配合)
2.媒体宣传。通过电视、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类媒体以多种形式公益信息、扶贫成效等。(县宣传部牵头,县文广新局、县扶贫办配合)
3、悬挂宣传标语。县扶贫办和全县8个镇要在“10·17”扶贫日到来之际,办好一期扶贫宣传专栏,在各行政村至少悬挂1副宣传“10·17”扶贫日相关标语。(县扶贫办、各乡镇)
4.举办十以来全县脱贫攻坚成就展。县扶贫办在“10.17”扶贫日在街心公园摆放扶贫宣传展板,集中展示十以来全县脱贫攻坚成就,激发社会各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各乡镇、各部门收集至少6张5年来展示我县脱贫攻坚成就的照片,要确保照片效果清晰,数据真实可靠,每张照片附带100字左右说明,注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照片与说明10月11日前报至县扶贫办。(县扶贫办牵头,各乡镇、县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牵头单位配合)
(三)开展扶贫项目认领和社会各界认捐活动。
1.扶贫项目认领。县扶贫办在xx党政网公布扶贫项目,供县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及个人认领,同时组织社会各界10月17日在全县社会扶贫交流座谈会上对扶贫项目认领启动仪式。县扶贫办负责项目认领对接工作,及时把实施情况向认领单位(认领人)反馈,并向社会公开。认领活动结束后,由县扶贫办将认领情况汇总上报。(县扶贫办负责,县工商联、县委组织部配合)
2.社会公众捐款。县扶贫办、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倡议社会公众自愿捐款,并在扶贫日当天全县社会扶贫交流座谈会举办社会公众捐款启动仪式。活动结束后,各乡镇及时将捐款情况汇总至县扶贫办,由县扶贫将捐款情况汇总上报。(县扶贫办、各乡镇负责,县工商联、各单位配合)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2017年扶贫日活动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开展,各乡镇、各成员单位要积极支持配合、主动参与,共同推进“扶贫日”各项活动的开展。
(二)协调各方联动。各乡镇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扶贫系列活动。各定点帮扶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发挥行业优势,在扶贫日活动期间到定点帮扶的乡(镇)村开展走访、慰问等活动。
1、全面落实到户帮扶政策,加快贫困群众致富步伐。
2、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事业
3、到户扶贫强基础,金融扶贫兴产业
4、加大到村到户扶持力度,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5、一份捐赠,一份爱心
6、瞄准扶贫对象,建成小康家庭
7、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扶贫攻坚致富幸福
8、弘扬中华美德,关爱贫困家庭
9、扶贫攻坚,当心所向,民心所依
10、坚持群众路线,推进民生工程
11、扶贫济困,积德行善
12、三到村三到户,帮民兴助民富
13、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竭诚服务贫困群众
14、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15、创新扶贫思路,助推民生工程
16、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开发促进发展。
17、我国将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18、扶贫开发是一项头号民生工程,必须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19、深入开展扶贫工作,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20、扶贫济困,践行友善
21、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22、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帮扶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建成小康
23、10 17,邀您一起
24、扶贫攻坚发展产业,精准到户引领脱贫
25、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合力推进扶贫开发民生工程
26、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
27、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产业脱贫
28、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
29、扶贫开发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30、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
31、情系困难群体,奉献诚挚爱心
32、金融扶贫兴产业,精准扶贫强基础
33、创新扶贫机制,助推产业发展
34、扶贫济困,你我同行
35、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良好氛围推动共同富裕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基本情况
乡现有精准扶贫村3个,精准扶贫户443户,一般贫困村7个,贫困户1116户。2015年脱贫解困贫困户70户贫困人口300人;2016年实现149户400人脱贫;2017年实现116户352人脱贫;2018年实现108户342人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3个精准扶贫村、7个一般贫困村根据村情实际制定了扶贫工作方案;经乡党委研究决定,每名干部联系2—3名贫困户,根据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和发展愿望,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制定了脱贫措施、发展规划;其中村、村、村三个精准扶贫村派驻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成效明显。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工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日常办公;根据我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了《乡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方案》并下发到各村。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召开村社干部会、群众会、院户会、办黑板报、大张旗鼓地采用张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标语,制作精准扶贫工作展板等方式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工作人人皆知,人人尽知,营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更加坚定了广大干群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3、严格管理,逗硬考核。根据巴委办〔2015〕64号文件要求,乡党委与“第一书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细化了“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及年度工作目标,每位“第一书记”都建立了工作档案;对“第一书记”在村工作时间、廉洁自律、工作实绩等方面组织专班专项督查,严格考核;同时,乡上力所能及地为“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三、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力度。充分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将此项工作作为乡党委、政府长期性重要性工作来抓,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突出工作成效,确保工作力度不变,做好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长期准备。
一、总体情况
(一)组织实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切实提高我行金融扶贫服务质效,制定了《银行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工作组,方案中对金融服务的宣传工作也做了明确要求,结合此次活动通知内容,工作组各司其职完成具体工作内容。
领导小组负责整体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三农金融业务部负责对工作的督查指导、完成情况的数据汇总上报。由支行行长担任组长,各支行信贷人员、委派会计组成的宣传工作小组。宣传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工作开展落实。
(二)宣传工作开展情况
1.精准对接贫困户,现场宣传。通过工作组逐户走访,入户宣传解读各项金融扶贫相关政策,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了解金融扶贫政策,同时介绍我行为贫困户开办的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网点宣传。通过我行各支行的金融服务网点的电子门楣、LED电子大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
3.媒体宣传。充分利用银行的微信公众号我行金融扶贫活动信息、我行金融扶贫开办的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
一、产业发展完成情况
在全县****个乡镇(街道)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89个,畜禽家庭牧场**9个,发展养殖大户64户,水产养殖面积**309公顷,推广稻田养鱼面积**384公顷,生产各种鱼苗鱼种****00万尾,种植牧草**00**4亩。现全县存栏:生猪3**.87万头,牛**0.07万头、羊30.47万只、家禽93.**0万只。出栏:生猪**9.88万头,牛**.9**万头、羊**4.**7万只、家禽**04.56万只。肉类、禽蛋、水产品总产量分别为**4997吨、**47**吨和**780吨,渔业产值0.88亿元、畜牧业产值8.38亿元,实现畜牧渔业产值达9.**6亿元。畜牧业产业化大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举措
1.产业选择。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孙志刚同志来德调时的指示精神,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我县出台了《关于印发**县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发〔**0**7〕**63号)、《关于印发全县发展壮大肉牛产业发助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发〔**0**7〕**87号)等文件。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肉牛产业作为全县“一县一业”重点培育,稳定发展生猪,积极发展家禽、羊、水产及特色养殖的工作思路。
2.加大技术培训。一是积极开展“万名农技专家下基层”活动,选派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提供畜牧养殖技术服务;二是选派**名具有高级职称资质的技术人员参加“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县级讲习员队伍和“雨露计划”培训;三是选派**名具有高级职称资质的技术人员参加县人社局组织的企业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培训;认真开展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加强产业扶贫指导,确保参与畜牧养殖发展的贫困户都得到技术服务,为增收致富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截止目前为止,全县各乡镇已召开****03场肉牛养殖群众会,涉及**09个村、**0**9个组、67**77人;发放宣传单、明白卡4**000份,张贴标语、公告45**份,出动宣传车**68台次,发放技术手册**300份,编辑短信、微信发送群众,营造起全县肉牛养殖发展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春风行动工作中,全县组建了肉牛技术服务团队**0个,参与市、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80人,举办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班**3期,参训人员**750人,开展肉牛养殖技术现场指导、培训**060人次,有力促进了肉牛产业发展,加快了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确保了脱贫攻坚春风行动肉牛产业工作任务的开展。
3.资金筹措。积极向上级争取肉牛产业发展子基金3.4亿元,新建肉牛规模养殖场84个,肉牛家庭牧场**9个。全县有肉牛养殖经营主体33**个,其中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93个,肉牛养殖企业(公司)38个。截止目前,全县投决的合作社有98个,投决金额8644万元,共管账户到账金额6589万元,专业合作社使用金额****63.7**万元,资金使用率3**%,通过乡级评审但还未上县投决的合作社有**06个,评审基金为8**76万元。专业合作社使用金额****63.7**万元。
为了彻底拔掉“穷根”,摘掉“穷帽”,近年来,原阳县围绕产业谋扶贫,带领贫困户走出了一条变“输血”为“造血”的产业扶贫路。
如今,一个个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扶贫产业,让这里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尝到了甜头。拔掉“穷根”走富路,摘掉“穷帽”换新颜,那些被生活所困的人们,正满怀信心阔步走在脱贫致富的“快车道”上。
激活产业扶贫一池活水
5月10日,来到原阳县采访脱贫攻坚有点见缝插针的感觉。刚刚立夏,天气还不算太热,但这里的脱贫攻坚工作早已进入了热火朝天的局面。
“产业扶贫基地建设是原阳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亮点,受到了省市督导组和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原阳县扶贫办主任郝娟开门见山地介绍说,原阳县根据盘活存量、建设增量的思路,建设好产业扶贫基地,形成了“扶贫政策+扶贫基地+贫困农户”的脱贫攻坚“原阳模式”,并且明确了特色农产品、畜牧养殖、优质粮食、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特色加工、智慧扶贫与电商流通、光伏扶贫等10项重点脱贫产业。
最引人注目的是,原阳着力打造了“中央厨房+互联网+三产融合+金融服务”、产业集聚区转移就业基地和乡村产业扶贫基地三大模式,由生产经营形势好的企业安置贫困群众就业,让市场前景好的各类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对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如今,按照“分类别、定基地、拿标准、出政策”的步骤,原阳在全县规范内完善、提升了115个产业扶贫基地和21个转移就业扶贫基地,并从中筛选出一批市场前景好、管理经营规范、安置贫困群众就业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效果好的基地进行重点支持和帮扶。
“我们充分发挥基地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抓好产业扶贫和基地建设的紧密结合,让产业扶贫基地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金钥匙。”郝娟说,预计这136个扶贫基地初步能够带动7500户贫困家庭实现产业脱贫。
为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充分落实扶贫政策和扶持扶贫企业发展,原阳县提出了入股分红、以奖代补、企业贴息、土地流转、金融信贷、政补贴等扶持政策,并搭建了融资、“互联网+”、营销、加工等服务平台。不仅如此,原阳还筹措扶贫产业项目资金,不惜投入真金白银。仅2016年,原阳县用于扶贫产业项目资金共计3253.9万元,其中本县统筹整合资金2050.5万元,涉及111个行政村,覆盖1812户贫困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项项得力有效的举措,激活了原阳产业扶贫的一池活水。
龙头带动,兼济桑梓
如今,原阳县产业扶贫基地和转移就业扶贫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涌现出一批“达则兼济桑梓”的优秀帮扶企业。
“俺母亲多病,父亲行动不便,俺和弟弟来厂里上班后,贫困户的帽子也要摘掉啦!”尚建厂现在是河南宏达集团的一名职工,由于先天发育不足,身材矮小,他告诉记者,自从自己来到工厂上班,再也不必为生计发愁了。
位于韩董庄镇的河南宏达集团,是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近年来,仅以直接安排就业的形式,公司就累计带动248个贫困户脱贫。同时,集团创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扶持周边贫困村建设种植基地和木材加工厂,带动600余名滩区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脱贫。
来到河南星光机械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口矗立着的硕大的脱贫攻坚宣传标牌。走进公司院内,悉心设计的有关脱贫攻坚的标语、政策以及相关知识,也都布列在最醒目的位置。从编号上看,这是福宁集镇第四个产业扶贫基地。
该公司是一家机械零部件加工企业,年销售额近亿元。刚从村里指导建档立卡工作赶来的镇人大主席张鹏威介绍说,全镇有9个贫困村,公司通过安置就业、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120户贫困户脱贫。
33岁的毛须良是其中的一员,因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病,他干不了重活,加上孩子小且家里人多地少,他去年在“精准扶贫回头看”时,被列入贫困户。毛须良感激地说:“公司把我安排在仓库干些轻活,每天有七八十元的收入,此外,每年还有1700元的股份分红。”
河南省顶好家居有限公司位于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年销售额七八千万元。公司总经理冯保钢性格直率,坦言公司一直热衷于产业扶贫,但由于经验不足,目前正在努力向河南宏达集团学习。他告诉记者,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侧重于入股分红和公益性岗位性质的扶贫模式。他特别介绍,“今年公司计划拿出25万元,提供70多个公益性扶贫岗位,让贫困户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帮助他们脱贫”。
“原阳县高度重视打造扶贫龙头企业,培树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带动。对经济效益好,扶贫成效好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为群众脱贫致富做出更大贡献。”郝娟介绍说。
兴盛产业,共奔小康
“在产业扶贫方面,原阳县根据贫困人口劳动力状况,采取不同的就业脱贫方式,继续加大对劳动密集型、科技成长型、辐射带动型和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扶贫转移就业基地的扶持力度,帮助和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原阳县发改委主任姬彦辉说,特别是中小企业,他们对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带动能力更强。
齐街镇的原阳县亮姿手工艺品有限公司,采用居家手工制作圣诞饰品、鞋盒、藤编、项链、手链等饰品的模式,辐射带动原阳、封丘周边150余村、2500多个贫困家庭实现累计增收500多万元,吸纳剩余劳动力3000余人。
太平镇的原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品牌”的产销模式,带领农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目前,合作社依法流转土地1万余亩,辐射带动周边15个村的贫困户就地脱贫。
葛埠口乡的麒翔食品有限公司,安置农村劳动力200余人,年增加群众收入600余万元。特别是巧媳妇产业扶贫基地,采取“有限集中,适度分散,缝制进农家,能人挑头,骨干组阁,跟单督导”的方式,帮助留守妇女谋划创业思路,提供上岗培训,带动就业,助力脱贫,目前已累计吸纳和帮扶贫困户30余户。
靳堂乡的雨润养殖有限公司,占地270余亩,总投资1500万元,是集生态养殖、有机蔬菜种植及休闲农业于一体的产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22户。
一、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
村积极配合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定期开展普法宣讲、提供涉法事项法律服务、参与产业合作洽谈等,从法律层面为贫困村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护航。通过法律顾问的参与,引导村提高自治管理法治化水平,逐步形成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村内公共事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格局。
二、法律明白人作用显著
村从村民中挑选一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接受能力和宣讲能力村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群众急需法律知识培训,利用农闲时段,向村民宣传法律知识、国家扶贫政策等。目前,村共培养法律明白人10人,有效带动了村民自觉用法,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依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村规民约完善
村通过院坝会、户长会等多种形式收集群众意见,按“易记、易懂、易行”原则,以“业兴、家和、人富、村美”为目标,引导组织村规民约修订和完善,并将新修订的村规民约通过村民会议、院坝会议、村务公开栏、“村村响”广播开展广泛宣传。用规章制度维护村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等,提升村级自治能力。通过坚持执行村规民约,开设道德讲堂,举办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婚丧事不大操大办,反对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之风等专题讲座,建立道德红蓝榜,公示先进典型事迹,积极引导群众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使全体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树立文明乡风。
四、发挥职能,助力群众维权
村依托“便民服务代办点”,接受群众咨询、、投诉、举报等,引导群众依法维权。通过支部会、党员会、群众会、院坝会,通过墙报、标语等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发放法制宣传资料2000份,重点宣讲党和政府“三农”、扶贫、社会保障等政策,宣讲农村生产生活中常用法律知识,把相关政策法律和扶贫措施讲清楚、讲明白、讲到位,使贫困村群众知晓自己的权利义务。
同时以创建阳光村务微权清单为抓手,明确村干部的权力和责任,固化权力的运行流程,厘清了基层的权力边界,规范了基层的用权流程,真正把权力的运行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创新村务公开手段,积极打造阳光村务,及时公开民政、社会事业、脱贫攻坚示范村项目建设、扶贫政策、环境保护等事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常态化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坚决做到阳光村务、权力规范,确保各项惠民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重要决策部署,将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任务,拿出与贫困重点县同样的力度,尽锐出战、持续攻坚,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解难点,高质量推进全区扶贫脱贫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可以用“34533”来概括:
第一个“3”,即突出“三项”举措,高站位部署推进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把2019年作为“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年”,将扶贫脱贫工作纳入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289”重点工程,出台了《区2019精准脱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11个专项行动,大力提升全区脱贫工作质量。二是周密部署推进。今年以来,先后通过三级干部大会、区委常委(扩大)会、扶贫领导小组会、政府常务会、政府办公会、约谈会、擂台赛、调度会、过堂会、现场观摩会和业务培训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多次对扶贫脱贫工作进行安排、指导、督促、调度和推进,扶贫脱贫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三是加强机构建设。完善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双组长”制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了年度脱贫攻坚计划,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切实强化了各级抓脱贫攻坚的责任意识。同时,结合全区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区扶贫部门的工作职责。投入170万元,给17个乡镇扶贫工作站安排办公场所、配齐办公设备,全面提升乡镇扶贫工作站的履职能力。
“4”,即打出“四张”特色牌,高标准抓实整改
为确保国家和省市扶贫考核、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等问题按时高标准整改到位,立足工作实际,打出了“四张”特色牌,即“一访二赛两查三行动”:
“一访”,即开展乡镇党委书记遍访贫困户活动。聚焦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区17个乡镇党委书记,集中一周时间,对363个村所有贫困户进行遍访,面对面了解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宣讲国家扶贫惠民政策,增进干群感情,使贫困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赛”,即每月举办政策落实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党委书记“擂台赛”。每月举办一次脱贫攻坚擂台赛,围绕中央和省市有关扶贫脱贫会议精神、“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就业扶贫、问题整改、贫困退出等内容,安排若干个政策落实部门主要负责人或乡镇党委书记进行擂台比武,通过公开亮相,形成了你追我赶、拼搏进取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夯实了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责任。
“两查”,即开展帮扶责任人之间和乡镇之间推磨互查活动。为确保帮扶活动实效,区通过召开动员会,制定并印发《关于在帮扶责任人之间开展推磨互查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在乡镇之间开展扶贫工作推磨互查的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帮扶责任人之间、乡镇之间推磨互查活动。一是帮扶责任人推磨互查。集中五天时间,由帮扶责任人派出单位带领本单位全体帮扶责任人,以推磨互查形式,深入被查单位和所帮扶村,按照每名帮扶责任人走访检查1-2户的形式,对全区1946个贫困户进行入户互查。重点围绕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帮扶情况、资料台帐和满意度等内容进行互查,并按照“谁查谁负责”的原则,分别填写《入户走访表》、《台帐资料检查清单》和《问题清单》并签字,对检查结果负责。二是乡镇之间推磨互查。由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带队组成检查组,带领本乡镇不少于6名熟悉扶贫业务干部,深入被查乡镇,采取“问、查、看、访”等方式(即:问乡村干部扶贫政策掌握情况、查扶贫站室建设和扶贫档案资料、看村“两室”建设和村庄环境卫生、访贫困群众对帮扶工作和帮扶责任人满意度),开展扶贫脱贫工作互查活动,做到村村到、户户到。
“三行动”,即:户容户貌整治行动。制定印发了《市区户容户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整治重点和实施步骤,组织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户容户貌整治行动,确保贫困户家中干净整洁、文明卫生。中秋节走访慰问集中行动。为加强结对帮扶工作,组织所有帮扶责任人于中秋节前,深入帮扶贫困户家中,宣讲政策、帮办实事、完善档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问题清零行动。以帮扶责任人所在部门为单位,针对上级考核、巡视、督查和审计等发现问题的整改清零情况,进行再次推磨互查,真正确保问题清零结果真实到位。
“5”,即坚持“五个突出”,高质量推进工作
(一)突出“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来源
一是抓好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总投资4200余万元谋划实施了37个农业产业和7个股份合作扶贫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使800余名贫困群众通过公益岗位和入股受益实现增收,人均年最低增收5200余元。二是抓好经营主体建设和服务培训。在全区17个乡镇建设了50多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带领贫困户创业和就业。组织农技人员入户发放产业扶贫政策明白纸,各农业区域站对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全部走访,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发展扶贫产业的积极性。累计开展集中培训22次,培训贫困户1789人次,发放资料6000余份。三是抓好惠农政策向产业扶贫倾斜。在刘营、刘汉2个乡镇实施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对所有农户免费进行植保防治和玉米旋耕作业。结合作为优质粮主产区的实际情况,继续利用节水小麦项目和绿色高产高效项目,打造优质小麦示范基地,带动贫困群众节本增收。目前,全区有1292户贫困户种植了强筋小麦或节水小麦,138户贫困户从事蔬菜产业,63户贫困户从事养殖业,22户贫困户从事林果业,21户从事手工业,12户从事光伏产业,以点带面推进扶贫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推进旅游扶贫。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有27户贫困户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惠及贫困人口110人,人均年增收1063元。五是加大电商扶贫。开展了10期电商知识培训,参加人员346人次。1人上岗魔豆妈妈物流“云客服”岗位,月增收1000元。11人在香环虎头鞋厂就业,月增收1600元。
(二)突出“就业扶贫”,让贫困群众有一技之长
一是扎实开展免费就业培训,提升就业技能。组织职中等3家定点培训机构深入全区各个乡镇,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引导性培训17期,共培训贫困劳动力531人次。二是积极组织劳务洽谈和走访跟踪服务,多途径帮扶就业。举办了“春风行动”大型劳务人才洽谈会和秋季招聘会等招聘活动,组织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70余人参加,发放企业用工手册和就业扶贫政策宣传资料3000余份。开展了进户“送岗位、送政策”行动,由乡村干部按月逐户走访贫困户,开展跟踪服务。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人社”、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形式,多渠道宣传就业扶贫政策和就业帮扶活动。三是夯实基础数据,动态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明确各乡镇人社服务所所长为本乡镇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责任人,定期入户开展跟踪服务,填报《省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全程跟踪服务卡》,按月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变化、就业需求、培训需求等情况录入省就业扶贫信息管理系统,落实“一人一卡”实名制管理台账数据库,动态掌握全区贫困劳动力的各项就业信息。四是积极推进“千企帮千户”志愿帮扶行动。通过制定方案、现场观摩、每月调度、督导检查等措施,全区共招募志愿帮扶企业1155家,帮助1153名贫困人员通过创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志愿企业通过修缮房屋、助学助医、慰问等形式,累计出资74.7万元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质量。
截至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有2427人实现了就业并稳定增收,其中,区内就业1550人,区外就业877人。
(三)突出“两不愁三保障”,让贫困群众应享尽享得实惠
1、在健康扶贫上。一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水平。全区17个乡镇卫生院均达到至少具备1名全科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标准,并配置X光机、生化分析仪、心电图等医疗设备;全区363个村卫生室均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同时,在乡镇卫生院建立“国医堂”6个,其余卫生院均有中医服务专区。二是提升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水平。由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机构联合组建363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平均每村一个,已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服务率达到100%,并按时履约续约,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宣传和指导。三是提升贫困患者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水平。对贫困人口罹患25种大病的,以区一院为定点医院,进行集中救治。截至目前,全区共集中救治贫困大病患者131人。四是提升贫困人口慢性病监测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对贫困人口中患有慢性病的,及时办理慢性病手册,让其在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享受门诊治疗和慢性病签约服务,共办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认定1631人。五是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所有公立医院全部设立了“一站式”即时结算窗口,报销比例均达到90%以上;累计有5895人次贫困群众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普惠率达100%。六是提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成效。组织各级医疗机构在显眼位置通过展牌展板、墙体标语、电子屏等载体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各乡镇卫生院每月进村入户宣讲健康扶贫政策;为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制作张贴了《健康扶贫政策一览表》,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
2、在教育扶贫上。一是聚焦控辍保学,建立劝返机制。把每年3月、9月作为重点监测时段,实行网格化管理,对未按期返校学生及时开展劝返工作。二是加快项目建设,促进均衡发展。投资4600余万元,对12所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投资约500万元,对5所农村小规模学校进行改造;投资470余万元,启动建设了3所公办幼儿园。三是实施营养改善,增强学生体质。制定了《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组织,通过会议调度和现场观摩,9月1日,全区245所农村小学的76000余名在校学生顺利吃上“营养餐”。四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水平。建立健全了教师补充长效机制。2019年9月份向农村薄弱地区中小学下派32名优秀支教教师,目前已全部到岗任教。五是加快特色发展,提升中职教育。对区实验中学进行了改建,加快其优质特色发展。依托职教中心,开展农民工创业就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目前,已培训1320人。六是严格落实政策,扎实开展资助。以“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结果全告知”为目标,确保学前教育(一年幼儿减免保教费和部分餐费)、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书本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小学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每人每年1250元)和普通高中阶段建档立卡学生“三免一助”(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科书费和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全覆盖。2019年春秋两季,全区共资助建档立卡学生2688名(学前201名、小学1117名、初中969名、高中271名、中职130名),发放资金159万余元;普通高中“三免”137人,免除资金37.94万元;中职“两免”152人,免除资金6.08万元。落实雨露计划政策157人、23.55万元。目前,各项资金已按时、足额、全部发放到了学生手中,有效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负担。
3、在安全住房上,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精准确定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二是强化住建、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对接,对申请危房改造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贫困身份进行确认。三是派出专业人员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其唯一住房危险程度达到C级的,对房屋进行修缮加固;危险程度达到D级的,对房屋进行原址翻建。四是严格执行农户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区级审批的补助对象认定程序,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截至目前,2019-2020年度全区危房改造任务117户全面完成,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C级7户、D级4户),并按照C级户均补助7000元、D级户均补助21000元的标准全部补助到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住房安全率达到100%。
4、在安全饮水上。一是水质检测。对全区17个乡镇363个行政村全部抽取水样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是全面落实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明确并公示运行管理责任人、供水服务电话。健全完善了区级运行管理办法,严格水质保障,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举办农村饮水安全评估培训,重点对饮水安全扶贫政策、评价方法等方面开展集中培训。同时,在每个行政村显眼位置张贴饮水安全公示牌,将负责人姓名电话和水利局监督电话信息公示于众,确保贫困群众饮用水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均达标。
(四)突出“帮扶扶持”,凝聚强大扶贫工作合力
一是扎实开展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坚持由区级领导牵头,全区1946名帮扶干部认真落实“一帮一”帮扶责任,坚持“三日一网”(每月一个走贫日、两个月一个交流日、每季度一个恳谈日,全区一个扶贫心愿网)机制,扎实开展入户帮扶活动。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组织召开了全区扶贫干部培训交流暨工作推进会,参训人员3000余名,各级扶贫干部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国家考核等问题整改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帮扶责任人之间、乡镇之间推磨互查活动和“扶贫月、户户行”、中秋贫困户慰问访谈等活动,使结对帮扶活动更加扎实有效。二是金融信贷扶持。通过成立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加强政策宣传,强化风险防控等措施,由区级财政拿出200万元,支持金融扶贫扎实开展,其中,195万元作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5万元作为贴息资金。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32万元,用于支持40个贫困户通过发展养殖、种植、手加工等产业实现增收。三是精准防贫救助。通过招投标,与太平洋财险签订协议,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由区财政拿出360万元作为防贫保险金,按每人每年50元保费标准为全区10%左右的农村人口购买保险(全区农村人口72万人)。针对“非高标准脱贫户”和“非贫低收入户”两类人员,动态监测、及时预警,开展精准防贫救助。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实施防贫救助258人,支付防贫保险金190.75万元,人均获取防贫救助资金达7300余元(其中,曲陌乡西旧寨村的非贫低收入户贾焱锴救助金额最多,其因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住院花费587515.31元,自费268010.1元,通过精准防贫救助,为其支付防贫保险金181209.09元),真正从源头筑起贫困发生的“截流闸”和“拦水坝”。同时,对已救助人员明确专人结对帮扶,落实后续帮扶措施,确保防贫效果巩固不反弹。四是低保兜底保障。按照《关于推进农村特困群体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民〔2019〕19号)要求,对全区分类施保,集中时间推进低保兜底保障工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开展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工作,全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享受低保政策2657人,人均每月领取低保金227元。享受特困供养政策32人,每人每年领取特困供养保障金6600元。
(五)突出“基础提升”,大力推进路网电网建设
1、提升公路建设质量。借助政府代建购买服务的历史机遇,实施了农村路网改造工程(一期工程)项目。共包括140条路段,总里程190.85公里,涉及16个乡镇,总投资约3亿元。相继完成洺李线、永河线、107国道、永峰线整修和赵辛线改建项目。总投资4.12亿元的旅发大会道路整修、绿化提升工程全面完工。目前,营运客车共284辆,行政建制村通车率达到100%。建成充电桩35个,候车亭、招呼牌58个,四级站、公交枢纽和客运站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19年底客运站投入使用。
2、开展农村电网建设攻坚。总投资9110.15万元,完成单体工程160个,涉及180余村;完成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22.82公里,0.4千伏线路191.81公里;新建配变284台,新增容量56.8兆伏安,实现了户均容量2.09千伏安。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生活用电问题,改善全区困难群众生活用电环境,实现了17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用电保障100%。
第二个“3”,即强化“三项”保障,高水平确保实效
1、资金保障。明确规定资金投入“两优先一增加”,今年全区总投入专项资金4535万元,其中多方筹集区级扶贫专项配套资金2300万元,比上年度增加6.7%,达到并超过2019年省定扶贫资金投入目标数额2260万元,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2、机制保障。一是调度机制。建立了调度过堂机制,区级领导干部到分包乡镇对帮扶干部和村支部书记进行调度“过堂”。坚持定期举行脱贫攻坚“擂台赛”,切实增强了各级干部扶贫工作责任感。二是帮扶机制。全区1946名帮扶干部每月走访慰问雷打不动,有事帮忙、无事慰问,解决问题,联络感情,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帮扶网络,凝聚了强大工作合力。三是督导机制。将扶贫脱贫作为全区重点工作大督查首要工作任务,区大督查办联合区纠“”办和区委政府督查室,不定期深入各乡镇、区直各部门进行跟踪问效,及时发现问题,交办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良性督查机制。
3、纪律保障。针对全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通过开展作风纪律大整顿大提升和乡村干部作风大整顿行动,进一步深化全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对在扶贫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该通报的通报、该调整的调整,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三个“3”,就是“三个效果”:
一是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区达到脱贫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1938户7515人,圆满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9.6%。中国农网、经济日报、长城网、《扶贫杂志》等媒体分别刊发《区产业扶贫新路径:“互联网+共享农业”》《区分类施策,精准扶贫》《多措并举吹响脱贫攻坚冲锋号》和《市区“四个突出”抓实脱贫攻坚》等信息,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报道。12月2日,省委副书记赵一德在调研指导工作时,对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干部“一帮一”、“千企帮千户”、产业扶贫、帮扶“连心牌”等给予高度赞赏。9月12日,市委副书记薛永纯对扶贫工作进行视察指导,给予充分肯定。
二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全区1946名干部每月至少两次深入帮扶贫困户家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与贫困户保持电话、微信等常态化联系,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信赖和对干部的信任,干部和群众真正成了“亲戚”。
一、党建工作
(一)脱贫攻坚工作。市博物馆根据市文广新局脱贫攻坚工作总部署要求,4、5月期间对长安镇苇子村4户帮扶对象进行走访调查,摸透民情,扎实推进我馆脱贫攻坚进程,开展“走基层、助春耕、促增收”工作,对帮扶对象入户走访调查,摸民情,解疾苦;6月多次深入到所包保的帮扶对象家中,与他们面对面交谈,耐心询问他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开展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以解燃眉之急。
(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刻理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总体要求,紧密联系博物馆工作实际,充分利用“金达莱故乡”、“e支部”手机应用软件,及时关注“江畔党旗红”微信平台,学习内容和优质党课,丰富党员的学习方式;坚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纳入“”等基本制度,作为基本内容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全面推行党支部主题党日,坚持把主题党日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途径。
(三)灾后重建,清淤救灾。7月中旬,市博物馆领导干部及党员参加文广新局志愿服务小组前往石岘镇开展灾后重建志愿帮扶活动,共帮助10余户受灾村民清理淤泥。以金星同志为代表的市博物馆党员队伍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救灾服务,表现突出,受到局领导高度赞扬。
二、文博工作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磨盘村山城相关工作。
1.《磨盘村山城遗址安全防范设计方案》于2月28日已获得吉林省文物批复(吉文物发[2017]48号)。
2.完成向新区办和州文物保护中心移交磨盘村山城记录档案、保护规划、历次各类工程档案、方案及相关审批文件等材料电子版与纸质版的工作。
3.完成磨盘村山城安全技术防范工程340万资金申报工作,等待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准。
4.市博物馆配合州文物保护中心对磨盘村山城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二)文博宣传工作。
(一)精心组织开展元旦、春节节前的活动。1月20日,市博物馆举行朝鲜族民俗文物展览开展暨“走进博物馆--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活动。通过参观展览及传统文化体验能够通俗、具体、真实的近距离了解朝鲜族传统文化和风俗。分享传统文化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二)协助“百年部落”设立民办博物馆申报工作。已完成对“百年部落”藏品清册和图录(包括登记号、名称、类别、年代、质地、实际数量、质量、尺寸、现状、来源、藏品图片)等6大项准备材料。
(三)协助州文物保护中心对长城遗址-延边边墙竖立保护界碑工作。此项工作已于3月份开展,已初步完成延边边墙部分段探测工作。
(四)今年5·18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我馆以 “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为主题,在江广场举行“含泪江--百年历史回顾”展览及宣传活动。悬挂的宣传标语,散发3000份宣传手册,通过展览及宣传活动强化全民保护文物的责任,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与互动的平台,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
(五)今年是第12个中国文化遗址日也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址日”。为了更好的多角度展示文物保护成果,提升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意识,我馆在市繁华地段举办《历史和文化交融的传统服饰--2017年文化遗产日专题展览》,并悬挂宣传条幅,散发宣传册3000本。通过60幅板展让驻足的行人和参观者感受传统服饰的源远流长,悠久历史,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六)遗址安全巡查工作。重点对我市7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安全巡查。
(七)由于近几年馆藏文物的增多和观众日益增长的文物意识,现在的展厅已经满足不了文物展出和参观的需求。因此市博物馆对民俗展厅进行展览提升,为了克服展览的刻板乏味效果,此次利用触摸式电脑显示屏和影像演示,吸引观众的兴趣,提高展览效果。
三、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市博物馆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1.配合州文物保护中心对长城遗址段保护标志牌的竖立
2.做好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及中国“文化遗产日”的宣传工作和临时展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