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感恩父母社会实践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实践地点:
学生:
班级:
主要内容:
通过实践调查和参与体验的方式对家乡的旅游产业,旅游文化及旅游景点进行调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详细内容:
大一生活的第一个学期结束了,学校放了寒假,同时也布置一个寒假实践调查的任务,大学的学习生活要比高中轻松得多,但我们却获得了更多的生活经验与实践经验,这个假期放了足足40多天,所以也打算在这些天里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顺便完成假期作业,于是就以调查为名进入了县文物旅游局开始了自己本次的实践调查活动。
由于是调查,自己又对这工作方面毫无经验,所以并未真正参与其中的工作,而是查阅了一些关于家乡旅游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客串了一下景点导游,顺便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旅游产业,也算是展示一下我的实践成果吧。
祁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晋商故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山西旅游业发展比较快的县之一。现已形成了乔家大院、昭馀古城、梨花菀、九沟四个核心景区,12个景点一日游格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体系。推出了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晋商社火节、梨花节,影响力不断提升。乔家大院为国家4A级景点,国家二级博物馆。先后荣获山西省十大优秀旅游景区、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景区、中国最美旅游胜地排行榜,同时被中国大学生推选为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100个旅游景区之一。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当导游的那几天,为了当好导游,把家乡的景点宣传给外来的游客,花了好长时间把景点的手册和内容牢记于心,甚至自己一个人在家自己联系,每天早早的就要坐上班车赶到景点,下午再坐回家,在解说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我及时的请教前辈,纠正了自己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实践所得的认识:
1.在社会实践的同时,一定要认真思考,认真总结经验。使自己在社会上的实践上升一个层次。不要为了实践而实践,而是要拓展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为以后自己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2.培养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加深对家乡的了解,热爱家乡,心怀感恩,以一个家乡人的身份做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活动 项目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087-02
学生活动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展现才华的平台,是校园文化展示的一种形式。在校园日常生活中,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能给学生积极的教育影响和成长经验的积累。然而,学生活动的吸引力有多大?学生活动对学生的个人素质提高起到了多大作用?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行调研与探讨。本文试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广西高职院校学生活动的项目化管理进行探索。
一、广西高职院校学生活动情况调查
课题组以广西高职在校师生为调研对象开展调查,根据调查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将调研对象分为三类人群,具体做法是:(1)普通人群:在广西某些高职院校随机抽取1000名普通在校学生发放调查表进行填写;(2)重点人群:在校级、系级学生组织中选择300名学生干部进行调研;(3)管理人群:在某些高职院校的团委老师、学工处老师、各系学生管理工作老师中随机选择50人进行调研。
调研形式是普通人群问卷采取自填问卷法收集资料,在重点人群和管理人群中采用自填问卷法和访问法收集资料,主要询问有关学生活动开展的现状,以及是否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开展学生活动等问题。实际发放问卷13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83份,有效回收率95%。
调查表主要内容有活动规模、影响力和活动数量、形式、参与人数这几个方面。侧重考评近几年来活动的发展状况。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传统大型活动中的文体类、学术类活动基本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性,学生的参与比例学术类有20.5%,文体类参与比例46%,而对于综合素质类和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活动,同学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实际参与度有着一定反差,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活动虽然符合大家兴趣所在(较感兴趣的为47%),但却没得到广泛的认可,参与比例为15.8%,同时传统大型活动的不足点:学生活动自身缺乏吸引力39.75%、广大同学参与学生活动的热情不高38%。而新兴的课余活动受欢迎比例:文体类55%、社会实践及志愿者类型47%、学术类25.75%,受欢迎原因:活动的娱乐性强44%、活动的参与性37.75%。
二、广西高职院校学生活动情况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看出: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学生活动开展的形式丰富,能够结合高职大学生的需求,开展相关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校园活动,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大学生的参与性、关注度比较高,能基本满足高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要求。高职学生参加各类型课外活动中,学术类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认可。文体类活动受欢迎度是55%,也能充分反映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度和兴趣性,学生成为文体类活动一员,乐在其中。社会实践及志愿者类活动,学生感兴趣度为47%,表现出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实际参与度高,学生在社会实践及志愿者类活动中感受活动内容和收获的快乐。在衡量一个学生活动成功与否的问题上,“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参与广泛”分别以47%和32.25%的概率被证明是同学心目中评价活动的重要标准,学生活动应该朝着这些方向和目标努力,才能做到学生活动开展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通过本次调查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广西高职院校学生活动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有:第一,学生活动由于没有系统的规划,有的活动针对性不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活动自身缺乏吸引力占39.75%。第二,学生活动与学生的日常教学也没有系统的联系,学生兴趣性不够。第三,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差,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广大同学参与学生活动的热情不高占38%。学生自我主动思考、参与策划、设计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较欠缺。第四,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弱,策划活动能力不强,本次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看到有平均25.05%的同学对活动情况不甚了解。
目前,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能力目标进行开发、策划与组织学生活动,已经引起高职院校的管理层领导的重视,通过调查表明,项目化管理模式的运用是近年来受到一些广西高职院校的关注,已经在思考对学生活动加以开发与管理,并着手研究相关的制度、方法,将这一管理模式与学生活动实践相结合,以改善目前学生活动的不足。
三、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案例和具体运作
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设定的需求和期望。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和能力,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策划项目活动,完成具体的学生活动项目方案、项目运作、项目评价、成果展示等步骤活动。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项目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的,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本文设计了“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学生活动项目,学生活动项目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时代的“感恩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醒悟,促成心中有“恩”,引导学生珍惜现有的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感。该主题活动项目交给建筑工程系学生会负责策划、组织实施。根据项目管理的要求,对“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学生活动项目实施项目选择、项目运作、项目评价、成果展示等几个具体步骤。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会的全体成员从项目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其一,让学生会成立多个项目小组,对项目进行前期调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需求分析和策划。要求在“感恩教育”这一大主题的范围内必须有确定的目标:(1)时间性目标,在规定的时段内或规定的时点之前完成;(2)成果性目标,项目成果展示的形式。必须有项目的完整系统设计及计划、项目进度等。
其二,由各班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点和能力范围,自主设计、策划具体的活动主题与实施方案进行申报。
其三,由审核组老师对各班学生设计、申报的活动项目进行审查、评比。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学生活动项目最终是“感恩父母・点亮亲情”活动方案胜出;学生自主设计其主题是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帮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培养学生有“孝心、爱心、责任心”。活动内容包括:第一,开展“五要五不要”感恩礼仪教育。一是主动向父母汇报学习、生活情况,认真听取父母教导,不要发脾气;二是外出要主动告知父母,保持联系,不要让父母担忧;三是父母有疾,要主动问候照顾,不要不闻不问;四是生活要朴素节俭,不要向父母提过高要求;五是回家度假要主动分担家务劳动,不要袖手旁观。此项活动学生回家度假时,由家长配合,以家长的“感恩父母”考核表为依据。第二,开展“两个一”感恩父母教育活动,即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为父母做一件感恩的事。此项活动学生回家度假时,由家长配合,以家长的“感恩父母”活动信息反馈表为依据,学生提交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和为父母做一件感恩的事的文字、图片材料。第三,召开“感恩父母・点亮亲情”主题班会。座谈交流在寒假期间“感恩父母”的事例,提升学生有“孝心、爱心、责任心”的内涵,主题班会后人人写心得体会。第四,评选优秀作品。每个班级分别评选出10句“最感动的话”、10件“最感人的事”、10张“最佳亲情摄影图片”。
在老师指导下,之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系全体学生在学生会项目组学生的组织下,以主题班会、心得体会、感恩父母一句话征集、亲情照片展示比赛等多种形式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得到了全系各班级的响应,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整个活动结束后,项目组师生召开总结座谈会,对项目活动进行总体评价和总结表彰,表扬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最终把活动开展过程中收集的材料以成果展的形式展出。
通过这一次的具体案例的实践证明,运用管理化管理模式对学生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由学生自己解决、处理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把以前活动由学生被动参与的角色转换成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完全调动了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煅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活动效果。
通过“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学生活动项目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学生干部及管理层的老师对运用项目化管理学生活动这一新兴的管理模式都有一定的认识,并普遍予以认可。调研中有67.75%的同学认为学生活动需要学生由被动参与的角色转换成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角色,调动学生们参与活动的主体作用和创新。各系学生管理工作的认为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要形成一定的制度对学生活动加以引导和管理,成为校内活动内涵提升的一种方法。运用项目化管理模式进行学生活动管理要提升到学校学生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规范;管理人群中平均90%以上的人都认为项目化管理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推动学生活动的发展能提供借鉴。
四、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的特点总结
由上可见,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以项目管理理论为依据,在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宏观引导下,学生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活动由学生被动参与的角色转换成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完全调动了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活动开始即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划各种学生活动。
第二,根据项目管理要求,在活动项目管理机构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策划项目活动,完成具体的学生活动项目方案、项目运作、项目评价、成果展示等步骤活动,激发了学生们参与的热情,为学生活动的方式开辟一种新的方式和方法。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文化知识,运用学生自有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去实践,去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社会人。
第三,教育者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让学校的教育脱离了生搬硬套的说教,激活了教育的生命力,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团体合作、角色扮演、任务分工、项目竞标、项目活动评价等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由项目组师生召开总结座谈会,对项目活动总体评价、进行总结表彰,最终把活动开展过程中收集的材料以成果展的形式展出,能做出一些真正的品牌活动,使项目化成为提升活动质量的平台,尽量真正使项目化与实际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保证项目化强大的生命力。
第五,制定项目化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项目化管理机构。在系部为试点,开展以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学生活动,加强监督,加强项目各部门、成员的职责、权限制定,使有限资源合理利用。项目化活动管理制度在操作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不断完善,各项目组之间的协调并组织项目培训工作,相信学生项目化管理模式将成为学生组织各级各类学生活动的有效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战崇玉.高职院校社团项目化管理的现状[J].调查与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9)
[2]卢少平.项目管理在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中的运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2(3)
[3]张超,杨军丽,李洪霞.高校学生活动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
【基金项目】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科研项目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51)
摘要: 伴随我国高教规模扩大,大学生不再被看做天之骄子。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也提高了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这些都导致当代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本文以为康复医院脑瘫患儿开展的“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深入阐述了活动开展过程和活动取得的成效,引发对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和探究,为如何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引导大学生勇于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培育感恩品质和社会责任心提供依据。
关键词 : 体验式;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159-02
作者简介:彭文(1974-),女,湖南长沙人,政工师,现任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2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等。
0 引言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他们有些自私、任性,又过分依赖、心灵易受伤害。而对高校大一学生的“我的大学目的”抽样调查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的结果令人惊诧,从图1、2数据分析看,他们还学习目标不明确,人生没有目标,不太懂得珍惜生活、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些都给他们的内心带来彷徨和挑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是精心呵护莘莘学子的心灵,改善他们个性弱点,培育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1 “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应意义深远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因此,为了使大学生能在实践参与中完全理解大学生活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并鼓励大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经过多方探讨,一致认同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深入XX康复医院为脑瘫患儿及患儿家庭开展“体验式”社会实践帮扶活动能实现我们的教育意义。
2 “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应层层深化
2.1 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走进XX康复医院。在学院心理中心的指导下,在心理健康老师的带领下,在XX康复医院的协助下,组织由28名心理健康志愿服务者组成的团队成功召开了42位患儿的家长会与专业知识讲座,向家长传递了专业的心理知识,开展了适合他们的团队心理辅导活动,播放了心理题材励志影片等。
2.2 “天生我才必有用”特长培养与展示。在前期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了患儿个性与特点,并根据患儿的兴趣,学院团委又组织了具有文艺特长的志愿服务团队为患儿定期进行特长训练,如画画、唱歌、益智游戏等。并通过开展画展、文娱联欢等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让患儿感受自我的价值,体验成长的乐趣,重塑他们的自信心。
2.3 “书香满屋”儿童课外陪读。本环节以“感恩月”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号召全院师生为患儿捐建一个适合患儿和家长阅读的图书屋。志愿服务团队定期开展陪读活动,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帮助孩子进行认知康复和心理世界康复。
2.4 “一路与你同行”生活帮扶志愿活动。为了引导教育全院学生,我们的志愿服务团队已经由当初的28名成员扩展到了全院五个系部,他们分阶段组织雷锋班级、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到“一路与你同行”生活帮扶志愿活动中。比如在特定的时候帮助家长看护和陪同患儿,协助家长做家务,为家长的生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通过生活的点滴,走进患儿的家庭,切身体验他们的艰难,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为其提供心理的支持和生活服务,缓解家长各方面的压力,也为患儿康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参与者的层层深化,“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对象由单个团队扩展到全院学生,服务对象由脑瘫患儿延伸到患儿家人,服务地点由医院辐射到每个患者家庭,活动的意义由单纯的锻炼志愿者自身升华到志愿者服务社会,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全院师生和社会的共鸣,吸引了不少老师加入到了志愿服务行列,更有社会人士也参与到捐助和志愿服务当中。这样的”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全院师生都受到了教育,既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更培育了他们的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3 “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各环节应全面评估
大学生参加这类“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由于专业性比较强,选择的服务对象相对比较特殊,开展的活动要具有针对性,因此应对活动开展的各环节进行深入评估,以便更有效的为活动受众者服务,激发活动实施者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活动成效和意义。
3.1 活动开始前期的可行性评估 在进行“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时应做好全面的市场调查,对活动的对象、活动的目标以及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进行可行性评估。例如以上开展的XX康复医院实践活动,我们前期就对医院的医疗情况、医生对脑瘫患儿康复的技术和疗程、众多患儿的年龄和家庭情况、患儿父母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做了全面的了解和评估,对学院志愿者团队成员的活动能力、知识水平等也进行评估,同时与院方进行多次协商,并得到患儿家庭的认可,最后在学院、医院、患儿家属、学生志愿者四方都乐意实施这项实践活动时,隆重的举行了活动启动仪式。
3.2 活动开始中期的必要性评估 由于是社会实践活动,要求与社会接轨,又要与实际需求相吻合,所以在“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各环节中都要适时总结,评估活动开展的成效,依据活动执行的反馈情况对下一步活动开展的方案进行调整,使之更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例如XX康复医院实践活动的第三阶段“书香满屋”儿童课外陪读活动原本没在活动计划中,因为在进行第二阶段活动时发现这些患儿家庭基本没有关注到孩子智力和知识的发展,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期待孩子早日康复。但康复的时间很长,治疗的闲暇时间患儿和家长都很茫然,因此就依据这一实际情况增加了“书香满屋”全院捐书和儿童课外陪读活动,收到了超预期的效果。
3.3 活动结束后的效果评估 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总结,深入挖掘活动亮点,对效果进行评估,并将成果进行推广。如以上“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阶段: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得到了XX康复医院和患儿家庭的一致认同和感谢;第二阶段:“天生我才必有用”特长培养与展示,志愿者们在患儿身上收获了希望和信心;第三阶段:“书香满屋”儿童课外陪读,患儿学到了知识,志愿者自身能力得到提升;第四阶段:“一路与你同行”生活帮扶志愿活动全院参与,患儿家庭收获了人间真情,志愿者收获了面对生活压力的勇气,面对社会的责任,学校达到了活动的教育目标。特别令人兴奋的是:“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后做的“大学生是否应该帮助弱势群体”调查数据与前期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数据对比,不难看出,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学生的爱心、同情心、社会责任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也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4 “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应有保障
4.1 院系两级活动平台要畅通 场地设施平台有保障。学生在开展“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必须在学校开展相对应的知识培训、活动训练或演练,在特殊情况时,还有可能要将服务对象请到学校进行更有效的服务或咨询测试等,如果场地不达标,设施设备不齐全,将极大地影响活动开展的成效和志愿者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学校声誉。
搭建多元网络服务平台。志愿者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他们不能提供24小时的周到服务,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QQ、E-Mail、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线上平台提供随时、方便、快捷的咨询服务,紧急状态下可以调动人员给予及时上门服务,同时还能通过网络的宣传强化活动效果和影响力。
4.2 与学校主题教育平台相结合 “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能独立于学校主题活动之外,应与学校主题教育平台相结合,集中优质资源做好工作。如以上博爱医院“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与学校“感恩”主题教育紧密结合,通过该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懂得珍爱生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总之,“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引导在迷茫、抱怨、空虚、无聊中虚度自己大学生活的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他人生活艰难的同时,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并将这种感受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更多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如何努力成长成才,懂得如何珍惜生活,更懂得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实现他们的大学梦想和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李可亭.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刘贵芹.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05).
[3]吴建龙,杜文东,沈永健.心理健康教育十八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
1.扭曲的家庭教育观念。
孩子在家庭中的启蒙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我国,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溺爱,只想毫无怨言地对儿女付出,不求养成美德对家长回报。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不让孩子参加社会活动,认为只要好好读书,考试取得好成绩,将来找份好工作,就是父母的心血没有白花,就是得到了最大的回报。这虽然体现出了父爱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但是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这种观念和行为,在一些独生子女的家庭当中体现的更加明显,他们会错误地认为,父母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2.中小学感恩教育淡薄。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大多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忽视和缺乏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校园里的学生对教师无私奉献地传授知识都很少心存感恩之心,又怎会把爱心奉献给社会。学生没有受到感恩的教育,缺少感恩的意识,自然不会有感恩的行为。
3.受当前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随着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越来越崇尚物质利益。在激发市场经济活跃和竞争的环境下,优胜劣汰、追求利润的竞争法则,使人们将功利和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冷漠和疏远,一些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一些想做善举和奉献的人们不知所措,甚至有的做了善事却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回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必然会受到不良的影响,他们虽然怀有感恩之心,却不知何时何事、用什么方式和行动去表达自己的感恩之举。
二、创新感恩教育方法,探求感恩教育途径
1.优化感恩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集中反映了学校的个性风格和精神面貌,因此,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丰富博大、充满爱心的精神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导向、熏陶、激励、辐射的特殊功能至关重要。精神文化环境有很多方面,其中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把感恩教育融入德育体系中,始终坚持感恩教育。掌握宣传舆论形成快、传播远、感染力大、方式灵活、聚焦力强、说理透彻和易于接受等特点,通过校园广播、电视、网络、标语、宣传栏等平台,广泛宣传感恩教育的意义,弘扬感恩模范,彰显优势作用。让学生在良好、浓烈的感恩环境中,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
2.加强情感引导和交流,做好表率。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高校的德育工作要靠所有的教师积极认真实施。在具体工作中,首先,应该把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让他们明确感恩社会、回报祖国和亲人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最后,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沟通情感,交流感恩教育的生活体验。这样就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和表率作用就得以发挥,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充满人文情怀,身怀感恩之心,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情人、激励人,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体谅和感情移入,增强感恩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率先垂范。
3.培养学生感恩品质,发挥社会实践作用。
我们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感恩品质,发挥实践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例如,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开展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等,加强引导,体验情感,学会感恩,在社会实践中体现自身的价值,明确感恩的责任。感恩教育不能空洞说教,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建立良好的思想品质,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贡献力量。
4.全面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发挥强大社会后盾作用。
社会文化环境是塑造大学生感恩人格主要渠道。这个主渠道功能全、覆盖面广,渗透作用强,具有加强感恩教育的强大优势和坚强的后盾。因此,要大力做好宣传鼓动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加强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树立当代的感恩楷模,从创造和谐的大环境着手,培养学生的感恩素养。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为大学生形成一个扶危济困、尊老爱幼、崇尚感恩的良好思想道德而努力。
三、总结
2019年寒假即将到来,为使同学们渡过一个文明,健康,安全,有意义的假期,根据市教育局,团市委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校团委向全体中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认真执行《规范》,达到自我完善.
寒假期间,全体同学要继续认真地学习和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尤其要加强:《规范》第四部分——勤劳俭朴,孝敬父母;第五部分——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的学习和训练.既要认真系统地整理好所学知识,又要完成好寒假作业,还要从事适当的家务劳动.
二,树立文明新风,做有修养的人.
1,珍爱生命,远离;崇尚文明,反对迷信,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
2,不参加xx组织,不参与传销活动;文明上网,上文明网,不进营业性网吧.
3,注意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自然灾害等,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尤其不要玩火,玩电,攀高弄险,防止烟花鞭炮伤人引发火灾;防止短信,网络等欺诈行为.
4,读好书,陶冶高尚的思想情操,反对看书刊,录像,影碟;做好事,反对做有损学校,个人声誉和违背道德的事.
三,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共建和谐社会.
1,全体同学应主动到所在社区(村组)报到,开展爱心义工活动(如照顾老,弱,病,残人,清扫街道,拣废护绿等),并认真填写《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开学后各支部统一收齐《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交校团委.校团委,学生处审阅后将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2,开展"孝心无价,学会感恩"家庭美德实践活动,全体同学要利用寒假休息时间为父母做一餐饭,洗一次衣服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多与父母沟通交流.
四,开展问卷调查活动,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每位同学要利用假期,开展一次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活动.问卷调查题目可参考下面提供选题,调查形式可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小组合作.提倡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开学后将撰写的调查报告交至各支部汇总,各支部遴选出优秀调查报告于开学后第一周交至校团委.校团委将联合学生处,教研室对调查报告进行集中审阅,评奖,并对获奖支部和个人进行总结表彰.
调查报告参考选题:
1,中学生压岁钱状况调查 2,中学生假期学习生活方式调查
3,老百姓过年方式调查 4,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调查
5,全球经济危机对家乡人民生活的影响调查 6,家乡人民娱乐生活调查
7,家乡"空巢"现象调查
五,开展社团特色活动,促进社团建设.
各学生社团根据自我特色,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至少一次(如:文学社可进行民间采风,感受自然气息,感受人文景观;小记者可随时记录真实生活,撰写身边趣事;合唱团,舞蹈队,民乐团和音乐社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练或观摩学习等),以此来增强团队凝聚力与活动能力,促进团队建设,并在开学后做好总结,报校团委.
一、活动主题:
宣传荣辱 共建和谐 崇尚科学 重视实践
深入企业 了解社会 体会亲情 完善自我
二、主要内容:
2011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我系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我系学生在家乡就近就便参加分组进行以下社会实践活动:,
(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全国各地农村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状况,进一步加强聊大东昌学院与地方的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开展聊大东昌学院2011寒假大学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实践活动,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并结合此次调研成果开展关于乡情调查的主题征文活动,并进行表彰。
(二)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我系学生可利用返乡机会,自主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广泛开展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活动。我系青年学生应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勇敢面对挑战,把服务地方作为每一位学子的义务和责任,充分发挥我系专业学科和创新人才优势,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掀起青年学生广泛开展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热潮。要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奋斗目标,立足山东,辐射全国,积极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言献策,要深入调查研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开展广泛深入我为家乡献力量的社会调查、主题征文活动,并进行表彰。
(四)以感恩伴我成长,孝心回馈父母为主题的体会亲情实践活动和真情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全系学生要合理安排寒期生活,为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开展家庭亲情教育、礼仪教育活动,学会一项家务小技能,为父母减一分辛劳,添一分惬意,送一分亲情,做快乐的、有责任的家庭成员。也可深入开展真情济困进万家活动。每位经法系学生在春节期间自行组队集中开展真情济困进万家活动,为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年,特别是下岗失业青年、贫困学生、农村贫困青年、残疾青年等有特殊困难的青年群体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办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办团组织的关心和帮助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要从困难群众的实际出发,积极深入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开展真情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
三、活动方式
2011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采取点面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就近就便。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我系学生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地开展活动。
2、重点组队。结合实际情况组队,在各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我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优势,深入基层形成示范带头作用。
四、实施步骤
2011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和动员阶段。
2011年1月中旬至2011年1月下旬,我系从整体上对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布置和安排,积极动员广大学生投身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对我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宣传教育。
2、具体实施阶段。
2011年2月上旬至2月下旬,各社会实践个人、团(队)要按照我系的要求,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务实创新,出成果出效益,同时加强实践活动的新闻报道,提高社会效应。
3、总结表彰阶段。
2011年3月初,我系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于下学期开学后3月10日前将调查报告和实践个人、团(队)总结材料报系团总支,对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团(队)、优秀个人和优秀成果进行表彰。
五、相关要求
2011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系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抓紧抓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我系团总支、学生会的领导下,切实把今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动员、有指导,有考评。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就近就便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保证活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
(三)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我系各地区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组织动员学生参与活动。
(一)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高校的学生可以来自天南地北,他们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也都大不相同。因此,学生的贫富差距就会造成相互攀比,从学习到吃穿。在物质经济方面,贫困生由于受到攀比
心理的影响,就会感到很自卑,久而久之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产生抑郁情绪。比如前几年出现的马加爵事件,就是由于产生了自卑情绪继而怒杀舍友。
(二)贫困大学生存在仇富心理
由于贫困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比较,会逐渐觉得贫富差距较大,并且他们缺乏对社会的认识,继而产生仇富心理,甚至开始仇视整个社会,心理感到失落,对生活没兴趣。如果任由这种情绪继续发展,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学生会失去奋斗目标而一蹶不振。
(三)贫困大学生感恩之心淡薄
部分贫困生以贫困为借口,只想依靠学校和社会对其资助,认为学校和社会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对于学习方面不够重视,学校的活动参与度也不高。还有些学生利用资助金满足自己的私欲,逐渐变得懒惰,缺乏独立创造的能力,感恩意识淡薄,不懂得知恩图报。对于父母和朋友的帮助认为是理所当然,进入学校后与家人的关系更加疏远。对于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也呈现出冷漠的态度,甚至认为是分内之事,不必感恩。最后,还有些毕业的贫困生不偿还贷款,给学校和国家社会都带来负面影响。
(四)贫困大学生缺乏对政治的了解
贫困学生一般成长的环境条件比较艰苦,因此接触到的媒介和信息平台也较为有限,而关于国家政策、政治的了解就更少了。在他们的眼中,国家大事比不上自家的小事,他们对此不感兴趣。这些情况都使得他们缺乏是非观念,影响他们对是非的评判标准,甚至淡化了爱国的热情。这些都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他们今后的工作表现。
二、高校辅导员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
贫困大学生在心理方面和思想方面多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辅导员应该加强对他们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首先,辅导员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和学生会活动,增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通过展现自我,能够提高个人的自信心。辅导员还应该与学生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对于他们的问题给与反馈。此外,辅导员应该提醒其他同学要关心和照顾贫困学生,多与他们交流,不要歧视和嘲笑他人,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在这种环境中,贫困生能够逐步消除心理自卑。其次,辅导员要让贫困生能够正确看待贫困差异,对社会抱有希望。辅导员可以在平时的交流过程中,灌输学生财富是靠自己劳动创造的理念。积极安排一些育人讲坛和成功人士的讲座,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最后,要注重贫困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辅导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班干部的竞选,努力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演讲、表演等,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培养贫困生的爱国情操和政治素养
通过学习政治知识,培养爱国情操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贫困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可能甚少使用先进的设备,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也比较缺乏,辅导员就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比如订阅相关杂志报刊,分发给贫困生,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家实事。利用开放网络教室,使贫困生能够通过网络,掌握到国家动态,了解政治知识。通过政治知识的有效传播,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组织贫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有些贫困生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为了培养他们能够自力更生,辅导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去老人院看望孤寡老人、照顾福利院的儿童、进行义务献血等。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别人的困难之处,从而产生帮助他人的心理,改变原来的态度,怀着对学校、社会的感恩之心学习和生活。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勤工俭学。学校提供了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可以让学生减轻家里的负担,还可以让学生尽早地融入社会,锻炼个人的工作能力。通过勤工俭学,学生培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还通过工作中感悟到劳动的辛苦,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让贫困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减少仇富心理,学会用勤劳创造财富。
(四)教育贫困生常怀感恩之心
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感恩诚信活动,使学生能够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让受国家资助的贫困生写一封感恩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还可以组织贫困生进行义务劳动,通过辛勤的劳动换取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表达他们对学校的感恩。通过感恩系列活动,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关心身边的人和环境,感恩社会对自己的关怀。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才可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未来通过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回报父母。
(五)辅导员自身的专业培训
很多辅导员不是心理专业或是思想政治专业的专家,因此在实际的教育中,总是凭着自己的经验辅导,有时效果不太满意,学生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使辅导员能够准确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辅导效果更加显著,学校可以安排一些专业的心理辅导课程或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过专业的培训可以提理论知识水平,为实践提供帮助。学校还可以安排辅导员参加一些经验交流会和其他学校的辅导员进行这方面知识的互相学习和交流。通过安排培训考核,对于心理和思想政治培训合格的辅导员办理合格证允许上岗,对于不合格的辅导员进行再培训。这样的培训不仅可以使辅导员自身素养得到提高,还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学生。
三、总结
原因不外乎有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应聘者能够更快的进入辅导员角色,并在校园文化活动等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服务,给予指导.“三生教育”作为一门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更是需要通过开展多种途径的实践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如“感恩教育”专题中,若辅导员能通过观看感恩公益广告、举办“感谢卡”书写邮寄活动、号召学生放假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小事等实践活动,能将学生对父母亲朋、对生命存在的感恩具体化、表象化,从而引导学生思索、体会,逐步实现对社会和他人的反哺,并最终完善自我、升华人格.有经验的辅导员总是能找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方式来完成教育意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育效果,并为下一次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辅导员开展“三生教育”实践活动的途径
2.1课堂教学
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三生教育”课,其中相当一部分授课教师由辅导员担任.由辅导员担任“三生教育”课的任课老师,主要从辅导员的专业出身、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考虑“.三生教育”课更为强调教授内容和目的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意义,尤其是教学内容的“有的放矢”.辅导员通过与学生的紧密接触,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知道学生面临的困惑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问题和困难进行强调和解释.如针对当前大学生冷漠、浪费、叛逆等情况,加强感恩教育,开展实践活动等.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并不是隔离于其他学科单独存在的,学科之间可能存在渗透、交叉、迁移等情况.所以,在其他课程的教授中实现“三生教育”的教育意图和目的是可以实现的.除“三生教育”课外,承担了其他课程教学任务的辅导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生命、生活、生存的知识和观念.如有的老师提出应该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的相关内容等.
2.2日常教育管理
日常接触是辅导员开展“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工作的点点滴滴都体现在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日常工作中,教育管理、监督考核、奖助评优、生活服务、宿舍走访———辅导员对于生命的感悟、生存的体会、生活的经验都能通过工作的方法、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学生的交流得以体现.
2.3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由学校统一组织,由教师指导的,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三生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对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完善和升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来看,辅导员可以开展以下形式的“三生教育”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利用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针对生命、生活、生存中的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学习和讨论,各抒己见.同时,可以配合使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学习效果.如开展感恩主题讨论时,可以播放感恩类型的公益广告、短片或MTV等,带领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通过组织比赛,一方面为有才能的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另一方面通过比赛促使学生对“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同时,还能通过争先评优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如云南省教育厅曾经举办多次的“三生教育”书画比赛、主题演讲比赛等.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生平展览、当地经济社会取得成果展示、人物事迹汇报等,通过参观让学生直观感受他人在面对生命、生活、生存问题时的抉择和心路历程,从而有所感悟.其他如组建社团、组织讲座讲坛、开展“三下乡”系列活动、实习实训等都是学生通过实践认识生命、生存、生活的有效途径,辅导员不仅可以利用活动本身实现“三生教育”的意图,更可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做好跟踪服务和教育引导.
2.4社会实践
除了由学校统一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学生自由参加勤工助学、社会公益等活动中实现教育目的.辅导员的教育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行参加社会实践前辅导员所做的安全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包括学生在参加过程中与辅导员的交流互动,甚至学生在实践结束后辅导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提炼的过程中.
3辅导员在“三生教育”实践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三生教育”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系统学、信息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论素养,才能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更科学的完成教学任务.
3.2辅导员自身的健康成长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当前,教师队伍中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存在.因此,辅导员自己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生命、生存、生活观念,首先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才能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3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三生教育”不是以“让人感动”为目的的“催泪教育课”,而是通过各种道具、文字材料、视频资料等相关材料的综合呈现来教育学生“感悟生命、体会生活、学会生存”.在这个意义上,丰富多彩的、经过优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既要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又要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
3.4处理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
关键词:感恩教育;重要性;德育工作
一、背景与现状
(一)时代背景
20世纪,科学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各方面带来了显著提高,使人的智力、体力获得巨大解放。但是片面强调发展科技而忽视了人文德育,同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社会问题的老无所依,生态环境问题的环境污染,科技犯罪和道德颓废。回顾过去,深刻反思。人们开始认识到单纯依靠科技的进步,并不能促使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才真正有利于人类走向解放。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对年青一代的人文教育,因此德育成了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同时也是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
(二)青少年素质现状及成因
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在他们只有索取,没有回报。父母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一旦有错误时,父母多说几句,他们就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有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原因,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予以反思,应该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多开展一些相关主题的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亲情,学会感恩。在报纸或电视上,我们看到一些关于学生缺乏感恩的行为越来越多,他们把父母给予的看作理所当然,把某些陌生人和机构的帮助看作理应如此,尤其是一些贫困生申请的“两免一补”,只知道拿钱,却不知道用功,只知道索取而不知付出,而更加让人担心的就是在社会利己思潮冲击下,不少大学生贷款上学毕业工作后迟迟不还欠贷,而他们这样的举动,也让不少银行对发放助学贷款持观望的态度,从而让社会陷入无底的恶性循环,这无一不反映了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也反映了学校在感恩教育上的缺失。这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学校德育的不足、家庭教育不完善等方面是不无关系的:社会中,首先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功利主义的盛行,经济上的急功近利,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社会责任感弱化,公德心淡漠,一部分人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过河拆桥,这给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再次是对不良社会现象处置不力而产生的暗示效应,例如,当今社会子女不孝顺父母、学生不尊重老师、受恩者对施恩者恩将仇报等种种现象。家庭中,许多家庭教育注重子女的智力发展、文化学习,却忽视了教育子女如何做人。
首先,父母的溺爱造成了子女缺乏自立精神。中国家庭的父母多有一种再穷不能穷孩子的理念,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从不让孩子感知自己付出的爱,感知自己生活的艰辛,也从不要求孩子回报,这种溺爱使孩子只拥有了被爱的权力,失去了爱的责任甚至是爱的能力,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献的单向车道。
其次,家庭对学生的期望。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学习成绩优异,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是次要的,对成绩的盲目追求,忽视了对孩子情感的重视,导致了他们成为不会感激、不会感动、不会感谢的冷漠一代。学校中,学校教育出现经济功利化的倾向。在教学中表现为强调学知识提高能力而忽视学做人的问题,出现了重视感恩知识、感恩经验的倾向,忽视学生在感恩教育中的情境体验,道德教育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倾向。道德本身就是实践的道德。然而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中,习惯把道德教育问题与政治问题紧密相连,导致道德教育过分政治化,而以情感教育为主的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学校教育范围。
感恩教育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必然缺乏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聚焦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其过程就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这种品德的过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砺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现实的主要特征。”“功利化”的倾向一度成为德育的趋势,总要求德育具有即时、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轻视德育的长期效益,总要求我们做到“大德”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小德”。学校教师向学生灌输爱国、爱家、爱社会的“大德”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小德”,很多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的时候,却不知道报得三春晖。
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教育,是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以灵魂唤醒灵魂的感性教育,是以德报德的感性教育。感恩是对社会冷漠症的最好矫正。尤其在各种思想文化碰撞激荡、道德价值标准逐渐趋向多元的社会转型期,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我们从以下几点说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一)感恩是中华传统美德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感恩思想一直占据主流地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动人诗句,显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感恩情怀与传统。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做人的支点。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使命,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懂得感恩,就不会懂得何为人间真情,没有感恩意识,个人的其他道德更是无法建立起来。缺少感恩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每一个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拒绝感恩,是道德的失落,是不文明的表现。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可以促进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调,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要想确切改变我们社会的感恩现状,从学生抓起,感恩教育尤为必要。使我们真正能做到让学生们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让社会有些人暂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诚地去体贴关心别人。
(二)感恩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感恩教育”的核心是“感”和“恩”,基础是“爱”。感恩,绝不是对父母恩情简单的回报,它是学生本身的一种责任、自立及自尊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人,离不开群体,唯有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师长,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和平与快乐。“百善孝为先”“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国之恩,才能弘扬中华民族“孝廉”之美德。感恩教育自古以来就被重视。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也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外国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现今社会也是一样,感恩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而在目前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感恩教育。实施感恩教育,就是要唤醒青少年的感恩情怀。就是要让青少年知足惜福,学会感恩,懂得爱与被爱。因此,要想做好德育工作,首先我们必须让感恩教育占据我国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我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才能真正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爱国情操。而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进,德育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简单朴素的感恩教育蕴涵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学会感恩是学会做人的前提,因此,更应将感恩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全面落实践行。
三、推进感恩教育的几点对策
作为教师,我们更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懂得感恩,才会有社会意识。一个人的责任感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古往今来,大凡是对国家、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物,都在孩童时就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呢?
(一)树立重视德育工作的观念,落实感恩教育
在中学校园实行感恩教育,首先要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不能认为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会浪费学时,无益教学成绩,这就要求所有教职员工转变观念,跟随素质教育推行的步伐,落实感恩教育,使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父母、感恩同学的思想习惯,学会尊重,要相信这种意识会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意识到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认清日常工作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在学生的心底播种善的种子,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责任,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二)营造充满爱的校园环境环境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感悟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丰富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值得感恩的世界显得尤为重要。校园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层面,它对同学们的成长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长期以来在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盲点,即缺少对教育对象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师生关系往往是不平等的,那是一种“管理与服从”“权威与听从”的关系,是“以上对下”“以强对弱”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表现为教师对同学们的“教训”“告诫”甚至是“塑造”。处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之中,同学们的心灵是封闭的、压抑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到了阻碍,同学们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之心当然难以养成。所以,只有在学校生活中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使精神相遇的对话关系成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态,才能让同学们在一种自由、变化、动态的对话关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开展感恩教育也才是教育环境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经常关心、鼓励学生,向学生倾注爱心,注意转变教师的多重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对自己的关怀,时时刻刻感觉老师在关注自己,使之“亲其师,信其道”,无论是对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后进生的态度,要特别慎重,要“动之以情”,切忌冷嘲热讽,而应多给一些赞扬、鼓励。同时在校园内宣传栏、楼道、走廊等地方张贴感恩教育海报,内容可以包括小故事以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诗词名句,课间播放《感恩的心》《听妈妈的话》《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歌曲,使学生耳濡目染,让感恩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引导学生感恩从小事做起
小习惯决定大品德,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因此,我们要注重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表达自己的感恩或接受对方的感恩,都需要练习,并且需要将它培养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让感恩成习惯,随时随地感恩陌生人给你的付出和帮助,感恩就会成为你的一种美德、一种态度、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在日常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中,注意抓住学生学习、生活的点滴,有意识地渗透感恩教育。教学生从身边小事中学会体察生活,知恩图报,学会回馈社会。开展感恩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到知恩图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回报可以从学会感谢做起,这包括通过语言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表达我们的谢意。学会知恩图报,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日常生活,感受生命中的各种恩惠,并挖掘出生活中那些小恩惠的价值。应该看到,日常生活小事是滋养感恩大树成长的养料,生活就如读一本书,你一字一行一页地读,在这过程中被感动了,就会知道报恩。学会知恩图报是要让学生知道,并非大恩大德的举动才是报恩,对别人点滴的行为的报答也是报恩。这里落实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可以是对父母的点滴孝心,对师长、同学、朋友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等。这样的心与行为会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创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使感恩教育真正融入校园。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从小抓起,从细节入手,引导学习“孝言孝举”。孝言有:“起床问声好、进门忙报到、出门打招呼、睡觉道晚安、分别说再见、感激表谢意”等。孝举有:“就餐要让座、父母生病懂得端水递药、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道德情感需要积累,规范行为需要培养。孝心教育就是要从这些细节入手,教育他们怎样孝敬父母长辈。只要我们从小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孝心感恩教育的引导,很多学生都是愿意按照家长和老师的指点去做的。久而久之,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就会在他们心中开花结果。生活中的孝心教育要从日常小事做起,给爸爸妈妈倒杯茶,敲敲背,捶捶腿。陪爷爷奶奶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情。爸爸妈妈生日时亲手为他们做件小礼物。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爱。养成写孝心日记的习惯,就是将平时所做的有关“孝心”的事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每个人所做的事不同,习作水平不同,我倡导让学生写真实的日记,不需要华丽的语言。这就是教育学生诚实的一面,也是孝心的真实行为。让学生努力总结自己所做的事情。
(四)开展主题班会
为了更加集中地引起全体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相互影响感染中得到情感上的升华,我精心组织了一次全班同学参加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学会感恩”。借此让同学们懂得珍惜,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珍惜他人的努力和付出,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下是班会记录:①以一首《感恩的心》将同学们的情绪带入,营造一个感性而温馨的氛围,歌声可以培养学生学感恩的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尤其是精炼的歌词传达出的思想内容是优秀的教育材料,再加上用优美的曲调,灵活巧妙地激活课堂,让学生感知人间真情的魅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②请同学上讲台诗朗诵《拥有一颗感恩的心》;③听了朗诵后,互动活动“说出最让你感动的事”(请几位学生讲述);④小型辩论赛。要学会感谢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而又应拿什么来报答父母所付出的无数艰辛呢?正方:给父母的报答是精神上大于物质上。反方:给父母的报答是物质上大于精神上。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应该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感恩父母,关心自己的至亲,父母的爱是那么的平凡,却又那么的动人,正如丁香花般的默默无闻,却沁人心脾。⑤观看“历史上最牛的励志感恩教育的‘一横老师’的演讲”,让学生身临其境,并通过谈感受,使学生从“一横老师”的演讲中能充分感悟感恩!⑥请同学们借此机会对在平常不敢说,或者是因为以前的时候有点小摩擦的,借此机会化解矛盾,感谢同学朋友。⑦班主任总结:这里班主任有意识的向同学们讲清楚感恩的作用,人生道路上有了感恩,生活的前景一片灿烂!那么,在怎样感恩的问题上,教师从学生个人的内涵发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立志成才,让学生能正确的培养自己人生观、价值观,最终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中学生。⑧布置课后作业:每个同学每周至少为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打扫卫生、洗碗、叠被、整理房间、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等,化感恩为行动;记住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在母亲节和父亲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在教师节时向老师说一声“祝老师节日快乐!”。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传递感恩之情!在这次“学会感恩”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积极参与,用心感悟,他们都在竭尽全力想用自己的行动去打动别人。他们的节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辩论会非常精彩,看到他们看视频时流下的眼泪,听他们讲述自己感恩的故事,作为老师的我心里也涌起一份真实的感动。我突然感觉学生们都是些善良纯洁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父母、老师、朋友,甚至生命中所有的人都拥有一颗诚挚、感恩的心,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对感恩的感受抒发出来,积极影响身边的人也常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或许我们平时都不会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我们并不是没有必要让身边的人了解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感激,所以这样体验感恩的活动是我们学生和老师所需要的,他们需要一个空间、一个舞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次活动也在我们班掀起了一阵孝敬长辈、尊敬师长的热潮,这说明感恩教育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真正地试着敞开心扉感恩这个美丽的世界了,而这只是起点,感恩教育是一场持久战,也是绵延不绝的希望之光。
(五)专题活动法,在实践中感恩
在特定的日子,如,中秋节、“三八”节、母亲节、教师节、元旦等节日来临之际,以班团会的形式组织感恩活动,如,学唱感恩歌曲,出感恩专题的黑板报,感恩征文、摄影比赛等。感恩教育要落到实处,就要从点滴实践做起。如,(1)倡议学生在家里主动为家庭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动。让学生们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2)要求学生离家到校后要及时向家长报平安,让家长放心;(3)利用中秋节的契机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或送一份小礼品;(4)五一劳动节时布置“为父母洗一次脚”活动;(5)提议学生给同桌、老师送上一份新年贺卡,感谢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具体有设定一个月(5月份)为“感恩月”,安排一系列专题活动:a.感恩父母养育对父母的”四个一”感恩活动:给父母、长辈洗一次脚、让父母满意的一次决定、给父母交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给父母写一封表达感恩的书信。b.感恩学校、老师的培育“对老师的五个一”感恩活动:为老师写一封信、和老师谈一次心、给老师做一张贺卡、给老师提一个合理的建议、写一首感恩老师的诗歌并进行诗朗诵比赛。c.感恩同学对同学的一帮一”感恩活动:对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学习上、生活上的帮助)。d.感恩祖国、感恩社会班级爱国诗歌朗诵会,“感恩”主题作文,国旗下献词:“热爱祖国,从我做起。”在活动之后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很多家长来电或者来信对学校的做法表示支持、肯定与感激,称自己的孩子明显懂事了,会更加体谅父母、孝顺父母了。举一个例子,某班张同学以前和家长的关系很不好,他的父母多次与我交流,对自己的孩子除了无奈,还是无奈。通过这次活动,高×同学的变化特别大,不但不再与父母吵架、作对,更重要的是,已经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也能主动与父母进行交流,谈心。他的父母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现在孩子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通过回馈社会,开展爱国、爱人民的教育。学校要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带领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把校园教育转变为社会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巩固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发现自身的价值,或者发现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帮助与施恩,不但能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升华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
(六)呼吁家长和社会一起努力坚持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仅靠老师和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都全方位启动,才能把感恩教育做得有声有色,鲜活生动。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换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人性换人性的人性教育,所以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巧妙的情境设置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处处体现人性的光辉。感恩观念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产生丝毫的动摇,都有可能半途而废。为此,可在短信、家长会中向家长传递相关信息,在家长会的一些环节可以安排孩子在父母身边一起做一些小互动,读写好的信,一起观看影片等;同时呼吁媒体多报道感恩示例,传播正能量,通过暗示效应使更多青少年效仿。在感恩教育的实践中,我也和学生共同成长,打造人生的新境界。这期间我领悟了“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也知晓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处世哲学;更深刻认识到了没有感恩的生活是苍白的,没有感恩的民族,他们的国家将危在旦夕!很荣幸我是一名教师,可以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一定影响,感恩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人生教育,“求真向善造美做好人”是我不变的教育理念,为此,我愿意继续学习,继续探索,不断积累,将感恩教育进行到底!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落实德育观念,践行感恩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推进迈下自己坚实的一步,也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翔.大学生感恩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J].文教资料,2007(11):180-181.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
[3]喻文德.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8).
[4]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5.
[5]高爱芳,高卫松.学校品德教育应首推感恩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