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学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刚开始接触锅炉自然有些生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锅炉的认识逐渐加深,从以前是锅炉的门外汉,到慢慢的尝试着把从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中去,这中间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有时候对不理解的地方硬是死记硬背下来,等后来慢慢的在时间中用到了,才猛然回想,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问题也豁然开朗。例如,刚开始听他们说点火用火把点,很好奇,也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大的锅炉要用火把去点?后来才知道,那只是开玩笑。真正的点火是不用火把的,用的是向长矛似的油枪,当油泵产生巨大的压力时,油便像一条长蛇一样喷到炉膛里,熊熊燃烧起来...
循环流化床锅炉,英文名称circulatingfluidizedbedboiler,它是通过将烟灰用旋风分离器从炉膛里不断分离出来再次进入炉膛燃烧,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节省了成本。我们电厂的锅炉有两台75t/h和一台130t/h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担负着几乎全厂的供汽,供热,可谓责任重大。记得崔总说过:荣誉与责任并存。虽然“烧锅炉”有些辛苦,但是因为拥有一份责任背后沉甸甸的荣誉,我们电厂的员工从来没有一句埋怨的话和丝毫懈怠的情绪。
李工是锅炉工段的工段长,也是我的工段长。从一开始我学习锅炉,李工就努力帮我尽快熟悉岗位,为了让我学的快,李工亲自带我将整个锅炉熟悉了一遍,从煤厂到给煤机,再到炉膛,汽包,凡是能看到的设备都一一指给我看,凡是看不到的设备都给我精心讲解。李工的眼睛从来都是红红的,这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逐渐明白了,李工是一个非常尽职尽责的好工段长,每次点炉都有他的身影,每一次维修都有他轮大椎的风景,每一次劳动班都有他忙前忙后...李工的说话也非常幽默,每次都能把人逗乐,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给人们带来欢乐的慰藉。
我跟李工学了不少的知识,经过这三个月的学习,基本上把锅炉的基本知识掌握。从锅炉一开始的安装完毕后的煮炉,到最后的正常运行,这中间经过的步骤,有了大体的了解。锅炉安装后要经过一次烘炉,就是利用高温烟气将里面的浇筑料烘干,蓓干,具体没有见过,听说开始的时候他们抱木头烘炉的故事。利用煮炉,通过往水里加入一定量的碱,将锅炉管道里面的铁锈或者杂质除去,再就是点炉升压并炉一系列过程,将炉子点起来,如果新安装的蒸汽灌倒还得吹管,也就是将管道里面的焊渣,铁屑什么之类的东西通过高压蒸汽吹走,以保证蒸汽的品质。
2015年 3月22日至2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莒县教研培训中心举办的国学经典教学观摩培训,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国学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简短精悍的文字,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
来自台湾的一线教师段心怡女士和庄姆遗士,就台湾的国学教育从政治层面和学校学生家长的普通层面,给我们做了讲座。段心怡女士报告的主题是《传统文化教材课程设计理念》《如何提点出论孟思想的现代意义》。庄姆遗士的报告主题是《台湾的语文教学与儒家经典教育》《论语·论学课程设计》。
我觉得,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经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每一个人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为此,我们也积极响应,广泛开展"读经典"活动。读经典能更好植根于民族传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感知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修身立人,明礼诚信,厚仁笃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会。
一、教师悟领经典修身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教师真切感悟经典之美,品味与书为友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经典让教师体会以德明志、博学多才的内涵,使教师们多一些文化积淀,写起文章来如行云流水,说起话来字字珠玑。教师们只有深刻认识到容纳下纵横千年的文化的国学,才会在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下淡定从容、高雅脱俗。国学,是最质朴的人生指南,是对世界的精辟认识,对为人处事的精准总结,日常行事的准则;学习国学,可以陶冶教师的情操,提升教师文化底蕴,实现教师的升华。
二、学生诵读经典促成长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诵读就是最好的货币,在学生时期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长大后定会受益终身。学生通过背诵和练字潜移默化地将历史地理,道德礼仪,生活知识和识字阅读能力结合在一起学习语文,使学生在读诵的过程中语言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从根基上自然生长获得语感语境。经典美文诵读可以破解当今学生"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走出一条快乐阅读之路。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举行首届“国学颂”诗文朗诵比赛,将首届“让读书成为习惯”读书节活动推向。由于各个班级在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精心培训和组织下,全体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每个班级精神抖数,斗志昂扬;语文组全体教师示范朗诵更是激情高昂,把最精彩的节目推出来,显示了一定的水平,整个校园飘溢出浓浓的书香味。对于今天获奖的班级,首先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继承和发扬。崇向“国学”就是崇向中华优秀文化,就是要与古典为友,与大师对话,做少年君子,做儒雅之人。
崇向“国学”,需要我们去经常品读书中精华,去品味人生真谛。国学中诗、词、曲、诸家散文、名家名篇等许多各个时期的文化精品一直流传,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作为老师和学生,我们要主动去品读,养成读国学的良好的习惯,通过读国学,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知识视野,提升自己的文化魅力。
崇向“国学”,需要与做人处事结合起来。国学中许多精华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许多道理,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作为励志的经典名言,鼓舞人们奋发向上。我们要在读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做理性人需要这些国学中的优秀文化浸润。
崇向“国学”需要我们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由于时代的不同,社会的进步,国学中有些内容由于受当时时代的局限,并不能代表先进的文化,一些内容消极,颓靡,封建色彩浓厚,这就需要我们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眼光对待国学文化。
首届国学颂比赛今天已经结束,但作为读书节一个系列,这也是开展崇向国学的开始,我倡议全体老师和同学们不断创新品读过学的方式方法,在以后的国学颂比赛中,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内容和形式展现在师生们面前。如要寓唱、跳、诵、演于一体,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诗歌表演、快板、主席诗词联诵、大合唱、成语对接相声、评书等等;内容可以创新,如可以改编三字经等。
最后,我赋一小诗作为今天最后的总结:
品读国学愈繁荣,
传承文明花正开,
与时俱进人更浓,
一、本学期工作要点
(一)深化少先队活动文化内涵,突出品德教育
倡导德育为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本学期将以“童眼寻陋习”、“周学一榜样,日行一善事”等活动为抓手,坚持道德教育,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建队日”、“道德讲堂”等活动深化爱国主义、国学经典等教育内涵,切实加强少先队员的理想信念和健全人格教育。
2.提升品味为显。继续改进升旗仪式的教育过程,将班队按主题展示与校领导专题讲话相结合,把“国旗下讲话”活动深入孩子心灵。继续开展“国歌、队歌唱起来,队旗飘起来,红领巾戴起来”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内组织比赛,用丰富的少先队活动吸引的少先队员参与到学校少先队文化的建设中。
3.以少先队课为眼。认真落实每一节少先队课,辅导员要帮助少先队员,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人翁意识。
(二)营造少先队工作良好格局,推进队伍建设
切实履行辅导员职责。重视辅导员素质的提升,组织各辅导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通过交流经验来提升自身修养,从而使少先队活动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2.引领少先队员养成良好习惯。通过每周每日的班级评比活动来督促队员养成好习惯。由校红领巾督察队每天进行纪律、卫生、两操检查、评比,并在每周一国旗下进行小结,颁发流动红旗,强化队员文明礼仪规范教育,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全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3.竞选带动小干部建设。结合校大队委和红领巾督察队员的竞选,选拔一批品行优良、能吃苦耐劳、工作认真负责和愿为同学服务的少先队员。通过培训使之成为少年儿童自我服务的重要力量,和学校教育的得力帮手。
二、具体工作安排
(一)九月份
组织高年级学生带领刚入学新生参观校园,并进行初步的校园礼仪教育。
2.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守则》、《规范》、《一日常规检查细则》,学校组织校大队委和红领巾督查队员的竞选,并开始培训小干部和进行各类检查与评比。
3. 少先队活动课: “童眼寻陋习”,各年级学生归纳总结校园内存在的本年级学生五大不文明习惯,以此为检点,制定检查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师生共同督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
4.主题黑板报:我是文明小学生。
(二)十月份
开展庆祝国庆活动。
2.开展建队日新生入队活动,举行“少先队队歌操”比赛。
3.开展“重阳节”尊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
4.主题黑板报:我向国旗敬个礼。
(三)十一月份
结合11.9消防日,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2.少先队活动课: “周学一榜样、日行一善事”。
3.道德讲堂活动。
4.主题黑板报:安全时刻记心中。
(四)十二月份
纪念12.4全国法制宣传日、12.9爱国学生运动,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
2.组织低年级学生“我是小能人”自理能力比赛。
3.少先队活动课:“童眼寻陋习”、“日行一善事”活动总结和“现代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文明礼仪”班级讨论。
4.主题黑板报:美德好少年。
(五)一月份
中图分类号:G89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75-01
2013年12月8日,由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举办的“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成立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原司长宋尽贤,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东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董奇,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光巨等出席会议,来自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际田联、各省市自治区兄弟院校的80多位专家到会。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毛振明教授主持。
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宣读了教育部体卫艺司“关于同意北京师范大学牵头成立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的决定,并强调指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要指示,必须在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进一步加强,北师大牵头的教学改革联盟将会起到汇聚成果、典型示范、引领创新的作用。
董奇校长用“祝贺和感谢”“需求和支持”“协同和任务”“行动和支持”等四组短语生动阐述了联盟成立的目标与意义,勾勒了联盟未来的发展前景,并表达了对联盟发展的殷切希望。他指出,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协同创新中心平台的支持下,在各成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力协助下,联盟的工作必将为中国的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我校本着“以人为本专业化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确立教师在学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树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
例如去年教师节,学校领导班子一大清早就站在学校门口迎接老师,给每位教师送上一束鲜花和一张贺卡。特别是这张贺卡,是我因人而异、花费了一番心思写成的,在送上祝福与问候的同时,结合他的工作情况或赞美其敬业精神,或肯定其教学创新,或称赞其教育智慧,让老师们感到付出的点滴汗水都被学校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再如,我校推出了“情绪假”,即教师身体不适导致心情烦躁或因家中有事情绪焦虑时,可申请调课,也可请半天假,以“给心情放个假”。“情绪假”让人放松心情,调节情绪,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从事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有利于融洽干群感情,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悄然生长。
建立一种机制――发展性评价管理机制
对教师的评价应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过程、关注发展、关注双向互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校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即“五项指标,三个结合,三个版块”。 “五项指标”包括职业理想、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学行为,这是评价内容;“三个结合”, 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这是评价方式;“三个版块”,即第一块是“现在在哪里?”,指教师在群体坐标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带有安置性或诊断性;第二块是“可到哪里去?”,即指出“最近发展区”,带有导向性或启发性;第三块是“怎样到达那里?”,即今后发展的步骤、条件和方法,带有发展性和激励性,这是评价结果。
通过评价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自己,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是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
搭建一个立体平台――多渠道多层次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一)加强各种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校本培训,增添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国学经典是我校校本培训的特色。为弘扬传统文化,营造书香校园,提升教师的文化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陶冶高雅的情操,“品读国学经典,提升自身素养”教师培训活动自2006年就正式启动了,规定了必读书目,并定期进行考核。
2.专家引领,关注教师成长的专业化程度
我校一直坚持“请进来”指导,“走出去”学习的做法。学校先后邀请了多位专家型教师来校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请市教研室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师的业务成长,请兄弟学校的同行们来校经验交流,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常常提供广大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的机会。
(二)教科研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这里所说的教科研一体化是指:站在教师既是教研者,又是科研者角度上,把教师的教研工作和科研工作融为一体,让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和在研究的目标上互补,在内容上一致,在方法上协调,在管理上统一,从而实现教研和科研的一体化,而课题就成为了教研和科研的一体化的纽带,成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载体。
(三)分层培养,教师成长引导精细化
我校在进行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实践中,始终将教师的分层培养作为一个研究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专业发展”的原则,根据处于不同发展时期教师的特点和需求,精心研究,对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实施了教师分层培养,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四)教学反思,承载教师专业化成长
为让教师学会反思、乐于反思,我校总结出教学反思的几个有效途径:①把自己作为学生设身处地来反思教学;②通过同行中的榜样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反思教学;③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回顾来反思教学;④通过学生的意见反馈来反思教学;⑤通过教学效果来反思教学。学校为教师反思性教学提供制度保障、理论引领与支持,建立反思性教学制度。
(五)个人成长档案,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足迹
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个人条件和特点,确定个人专业发展需求方向,制订个人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并以年级组、学科组为主,对教师个人发展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对教师个人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hugongyzy”为你整理了这篇“晓童年”云支教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不知不觉,2020年接近尾声,第二期“晓童年”云支教活动也圆满结束。在过去的3个月里,“晓童年”云支教公益实践团与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六小学再度合作,在志愿者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活动顺利开展,给2020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新一期活动开始之际,“晓童年”云支教公益实践团面向教师教育学院招募优秀志愿者49人。正式上课前,志愿者小先生们共同编写教案、制作课件、交流经验等等,为课程的有序开展做了精心的准备。开课期间,“晓童年”云支教公益实践团也邀请校内优秀教师以及第一期小先生代表对志愿者进们进行了授课培训,包括课件制作、教学方法等方面。经过专业的培训,志愿者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本期云支教活动共开设9门精彩课程,分别是国学、趣味语文、趣味数学、英语绘本阅读、英语国际音标、手工、书法、美术、葫芦丝,给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六小学的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大家都学有所得,收获满满。
一、“国学”的含义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作为学问一说,“国学”产生于西学东进、文化转型的晚清时期。当时,国学以学科分,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纳入国学的是《诗》、《书》、《礼》、《乐》、《春秋》、《易》汉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代六艺。今天,我们所指称的“国学”概念,不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而是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和“学术”。在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以经、史、子、集文献材料为研究主体、包括诸子百家的“国学”概念下,整个中华文明都是国学,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国学内涵,实际上还包括了书法、绘画、民间工艺、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民风民俗等。其最大特点,正如已故著名的社会学家所说,是“多元一体”的文化。
二、创新开展国学教育的策略
(一)打造国学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最能体现学校的品位和内涵,彰显传统文化并结合学校自身历史和传统,发掘自身优势,全校师生集思广益,出谋献策,身体力行营造出以人为本、国学见长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围墙说话,让墙壁育人”。比如围绕儒家经典“和合”思想,建立“和合壁”、“孝心墙”、“感恩墙”,文化长廊有中国思想史上的杰出人物及思想主张、中国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作,有效利用校园的主体墙、内操场墙壁,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师生们共同在侧墙上泼墨挥毫,体育场边墙上简练的运动剪影;休闲区墙上写意的山水国画;教室外后墙上经典的唐诗宋词;抽象的现代绘画,图文并茂、精彩纷呈,让生硬的围墙变得赏心悦目,静止不变的墙壁变成国学内容丰富的“立体图书”:一幅幅无声的图画以鲜艳的色泽、丰富的内涵形象阐释着中国文化的丰美流长、演绎校园的书香静幽。打造精品国学文化长廊,集中展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师生绘画、抒发书法、刺绣、剪纸等作品。这些作品展示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真正完美,更在于它的内涵,为师生全面发展、张扬个性搭建展示的舞台。那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既展示着迷人的艺术芳香、展示着对于生活的热爱与讴歌,同时也展示着学校国学教育成果。通过这些富有国学深刻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的价值、尊严、自由、创造、潜能在其中得以充分实现;在国学润物细无声的滋养里,生命的生动与韵律在这里得到最好的展现,环境育人在这里得到最精彩的诠释。
(二)开设特色国学课程,促进国学需求
国学是“多元一体”的文化,国学教育也就必须是非线性的简单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小学阶段将国学教育有机地纳入课程总体规划设置,将更有利于保障和促进国学教育系统性、纵深性、科学性。我校就小学阶段国学课程设置进行了有益且有效的探索。积极挖掘国学教育因素,结合实际,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外延拓展,形成了“刺绣为主、百花齐放”民族工艺特色课程以及民族工艺特色培训活动为载体的国学教育模式,将国学教育深入课堂,有效地提升教育品质、培育人文精神。
摘 要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对我国学校武术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回顾和分析,通过总结笔者发现,在我国学校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武术课程设置比例、师资队伍建设、武术教学内容等因素是阻碍武术在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研究方案,以期为武术在学校的发展与传承顺利进行。
关键词 武术教学 现状 探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掀起了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浪潮,因此武术学科、武术项目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武术在学校能否生存、能否得到应有地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想使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有立身之地,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就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为基准,坚决深入的贯彻执行。同时加大武术教师的师资队伍,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重新进行定位思考,这样武术才能在中学这片肥厚的沃土上真正发展壮大,成为增强学生体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尊心的实践重地。
一、目前学校武术教学开展现状
(一)武术占体育课的比例严重失衡
自1993年《中学体育教育大纲》颁布实施以来,先后修订过几次,但对于武术教学的课时要求从来没有减少过,而在中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武术课所占的比例却是严重失衡。王静等在对聊城市中学开设的体育课程调查中发现:在田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健身操、体育游戏等课程中,课程比例排在前三位的是田径、篮球、健身操,而武术课程所占的比例仅有8.73%[1]。由此看出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仍处于劣势地位,并没有真正受到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的重视。
(二)武术专业师资匮乏,武术教学堪忧
笔者发现,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师中,田径和球类项目的师资所占比重是最大的,武术师资就相对不足。李小果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洛阳市15所中学的88名体育教师中,武术专业的教师仅有6人,占6.8%,远远低于田径专业的39%、篮球专业的26%和足球专业的13%[2]。武术作为一项技术性强,且对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的运动,对教师的水平就要求更高,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没有受过专业学习或培训的情况下是无法直接进行武术教学的。学校武术专业教师的匮乏,也就进一步导致了学生上课缺少兴趣,无法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武术运动,使武术在中学教育中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三)武术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化太强
学校体育教材无论是何种版本,都有适量的武术内容,而且遵循由易到难,由基本功到基本动作再到基础套路这一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是科学合理的。但就其内容来说,都是五步拳、少年拳、初级三路长拳、24式简化太极拳、长拳类器械套路等内容。长期以来武术教学内容单一老套,且形式化太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法单一,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直接进入套路教学,武术教学的形式化太强,过分强调共性,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学生跟随老师依葫芦画瓢、老师教完学生忘光的窘境,武术教学质量难于保证。
二、学校武术教学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学校领导对武术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要求领导思想解放,必须抛弃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会产生负面影响的消极观念,自身也应了解武术有关知识,关心武术大事,充分认识到进行武术教学不仅是很好的身体练习,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在行动上应为体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解决教师在教学中所碰到的困难。另外也应对武术教学进行检查,督促他们保质保量完成武术教学。
(二)改革学校武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中学生这个教育群体,武术教学应当从生理和心理双重层次进行思考来进行教学。在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形态及结构不稳定,所以严格的、正规的武术教学模式对大多数学生不适用,同时受教学学时的制约,短期内使学生掌握一、二套武术套路近乎不可能。因此,可以遵循“一看就喜欢,一学就上手”的原则[3],抛弃一些华而不实的套路,加强各种较为适用又受中学生喜欢的攻防动作组合,让他们发自内心的、积极的主动来学习。从心理角度来看,中学生处于求知欲强、心理变化波动大等特点,填鸭式、理论式的课堂灌输则会导致学生对武术运动的逆反心理,从而产生抵制情绪。因此可采用形式多样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固定或拘泥于“口传身授”的传统方法,充分利用趣味、情感、互动、模仿等适合中学生年龄段的组织教学来进行动作传授,使学生在“快乐武术”中接受各种技能的学习。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武术教学水平
武术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比例是相对较少的,因此,加强武术师资力量,提高武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素养是迫在眉睫的,提高教师素养途径有:1.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训练、裁判和科研培训班,建立师资培训与考核制度,使其成为体育教师上岗的基本条件。2.配备更多的武术专业教师,让他们发挥武术专业的优势,使之成为推动学校武术发展的生力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