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戏曲艺术教育范文

戏曲艺术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戏曲艺术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戏曲艺术教育

第1篇:戏曲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戏曲艺术;中小学;素质教育;促进作用

一、戏曲艺术教育实施有助于民族精神振兴

中国戏曲艺术是独特的,它融表演和演唱于一体,同时加以唱、做、打、念等综合的表演形式,形成独特的艺术门类。包含中华各民族文化、音乐发展历程等等诸多元素。我们提倡学校要对戏曲艺术课程加以重视,首先是加强学生的民族民乐的认知,其次是进一步了解民族民乐发展,然后对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和音乐建立坚实基础。戏曲本身所包含的知识与信息就是巨大的,这对于中小学学生对于历史、民族、文化、音乐等等的学习都有着促进的作用,并且对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有很大帮助。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以歌唱声乐为主,形式比较单一,中外名曲学习较多,但是对于戏曲方面的却少之又少。导致了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对于中国戏曲杰作知之甚少,徽班进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等都不再那么脍炙人口。对于戏剧创作前辈、经典曲目都了解很少,这对于我国目前的音乐素质状态来说是极其不稳定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最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思想意识形态、精神环境的影响。目前从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为切入点,结合戏曲艺术来对教育形式进行创新与研究,通过戏曲艺术教学,使学生能够真真正正的了解我国艺术文化水平与形式,并且甚至戏曲的重要性,戏曲在音乐舞台中展现的独特地位。而戏曲的表现形式和元素多样,比如丰富的乐曲、动人的传说、民间的故事等等,这对于中小学生兴趣培养以及对文化的追求有着很深的帮助,并且能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使命传承。因此,对于中小学戏曲艺术教育的开展是对学生提高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促进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与演唱表演能力

中小学对于戏曲课程的开展是必然的,这对于学生鉴赏能力和演唱表演能力也是一中锻炼。戏曲艺术包括了诸多元素,在其服装服饰、形象化妆、舞蹈表演、歌唱曲调、杂技等等都有体现,是集表演和技巧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审美价值极高。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对戏曲艺术的学习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而戏曲的魅力还在于其曲目和唱段对学生的带入能力,如“穿林海跨雪原”“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等等,都把学生带入到优美的环境中,对学生想象力、艺术鉴赏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戏曲艺术教育从起初的了解和赏析,到逐渐的欣赏,进而对戏曲的分析和鉴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从戏曲的起源形成到发展过程以及历史的沿革方面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戏曲经典曲目、人物等一般知识开始,逐渐对戏曲名家的表演和演唱进行赏析,最后能够对戏曲的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以及人物典型等有进行分析和鉴赏的能力。在课堂是上要充分发挥多元化教学模式,除了讲述以外,还可以对录像资料、视频进行研究观赏。课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戏曲演出,并了解参观前的准备工作细节等等,更直接深入的对戏曲实际表演情况进行直观了解,主动的进行学习和观摩。并且要尽快的让学生进入学习唱功和学习表演的阶段,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在实践中提升。

三、戏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元素

素质教育提出由来已久,而戏曲艺术教学中对素质教育方面要求也很高,尤为突出的是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在现代戏曲中表现淋漓尽致,比如对于杨子荣、李铁梅等艺术形象的塑造,通过对其曲目的学习,弘扬精神传统,这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难以用普通政治课能达到的。而就传统戏曲曲目而言,对于品德做人教育方面比较突出,对于学生的正面影响也是比较有效果的。比如:《岳母刺字》、《杨门女将》、《红灯照》、《苏武牧羊》等等体现了民族英雄主义、仁人志士爱国主义精神;《赵氏孤儿》、《狸猫换太子》、《铡美案》等体现了惩恶扬善、舍己救人的精神;《将相和》、《打龙袍》、《霸王别姬》等等曲目则取材于历史名著等等;《打金枝》、《三节烈》等等戏曲曲目则对音乐艺术教育得以充实,对学生视野的拓宽有一定意义,对于学生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都有很大的提高。对于中小学教学中推广戏曲课程的普及,对于学习传统文化内涵、深刻感悟民族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也是目前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四、对戏曲艺术教育的一些建议

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戏曲教育对于中小学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戏曲教育并没有得以很好的普及和推广,需要做的还很多。首先对于各地区的调查研究是必须的,对于试点地区、学校、班级、生源都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对戏曲教育知识普及工作要先行开展,再从试点带动周边的学习进展,逐渐推广实际教学。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要进行实践学习。教师要对戏曲曲目的人物、背景、历史意义等思想内容对学生加以概述,使学生深刻的理解戏曲的深刻内涵,而不仅仅是学习技巧与表演形式。另外,可以举行相应的戏曲知识竞赛、中小学生戏曲大赛等等,营造对戏曲热爱的氛围,让更多的人重视起来参与其中。并且可以随时调查学生对于戏曲的接受程度和喜欢的曲目情况,针对性的对课程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使戏曲教育更好的普及、推广。

五、结束语

戏曲教育对我国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和多元文化元素组成对教育的正面影响是不可替代的,在此希望戏曲教育能够更快的推广和普及,更好的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兰青.戏曲艺术的素质教育价值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2]张静.传统戏曲艺术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音乐大观.2014(11).

第2篇:戏曲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戏曲艺术;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147-01

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形式形成不同的艺术特点,各具风彩。然而,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作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灿烂文化艺术代表的戏曲艺术更绚丽多姿。中国戏曲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近几十年的文化观念的影响,在一些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知识的传播。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陶冶学生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从戏曲艺术作品中了解中国民族精神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是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中学生学习戏曲艺术,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当今中学生对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所见甚少。特别是近些年中小学生以学习西洋乐器为主,都在接受西方音乐的教育,有些学生对西方音乐卓有兴趣,对贝多芬,莫扎特、施特劳斯,特别是对一些钢琴曲作家了解掌握较多,而对中国音乐杰作知之不多。尤其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徽班进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知之甚微;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创作大师、表演大师、戏剧大师。如世界著名的三大戏剧表演体系其中我国的梅兰芳大师被誉为梅派表演体系。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剧作《红楼梦》、《窦娥冤》、等等剧目缺乏了解。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历史在中国各地方的戏曲作品中深刻体现,民族英雄、仁人志士在不同时代戏曲代表作品都颂扬传唱。艺术形式与艺术追求和思想意识与精神风貌密切相关。不同的形式与追求其结果不尽相同。从中小学音乐教育找到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切入点异常重要。通过戏曲艺术教学,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乐曲,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中小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中小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让中国戏曲走进中学课堂

传承国粹、京剧进校园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开。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形成历史,行当中的生、旦、净、丑。特别是京剧服饰的考究及文化人文内涵。特有的京剧唱腔韵味,更有国剧之称的京剧脸谱都是中学生学习继承传统艺术之重要所在。由于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低的问题。京剧是国粹,纳入学校教育非常有必要。现在很多国家都把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纳入基础教育中,京剧进校园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不妨增设地方戏曲课,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优美的旋律和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饱含乡土气息的品性,都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而且很多戏曲都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对于陶冶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具有独特作用。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戏曲教育、熏陶,有利于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养成对祖国传统戏曲亲切、熟悉的情感。中国戏曲地域宽广,有着极强地方性,对于当地学生学习接受很方便,更为重要的是能通过学习地方戏曲更多的了解当地文化底蕴。

“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中国戏曲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戏曲艺术,发挥戏曲艺术的教育功能,让学生接触中国戏曲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戏曲与现代音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中国戏曲走进中学艺术课堂。

学习戏曲艺术是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戏曲是我国传统的综合性艺术,它涉及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艺术领域,结合在中学音乐课程中,促进学生多种艺术能力发展的方向相一致。戏曲有着非常强的表现力,它的表现形式中国人喜闻乐见,完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更让许多外国朋友赞口不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它通过唱腔、表演来感染观众、表现社会生活。在弘扬民族文化的今天,戏曲音乐引进中学课堂尤为重要。戏曲艺术进课堂首先给我们提出了教师的培养,在师范学校的音乐专业教学中要设立或建立戏曲课,才好配合中学的音乐教育。还有教材的编写要表演性、趣味性于一体,既使音乐教学增加活力,又使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了作用。通过听赏、演唱,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也使本土文化得到了发扬和传承。戏曲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出发,试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叶少兰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

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看录相、听录音、看演出,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阶段,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升华。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

京剧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走进中小学生课堂,是在教育界开展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大大丰富了中小学艺术课的内容。新课改提倡学生的学习应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过渡,京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它的唱念做打、它的舞台服装等就蕴涵了多学科的内容,又属于美术课的内容。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京剧接受品德教育、感受艺术之美,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寓教于乐,对传统文化回归的一种呼应。今天的中国国富民强。每位家长都怀揣着自己儿时的梦想,为培养孩子音乐能力可以倾其所有。但需要传承和学习的不只是现代音乐、舞蹈、钢琴,还有京剧,更多的地方戏曲更为重要。京剧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走进中小学生课堂,是在教育界开展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大大丰富了中小学艺术课的内容。一个民族,学艺术的人越多,这个民族就越有活力;一个国家,自愿从事艺术事业的人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富于创造精神。京剧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于西方的歌剧,它既是大雅的,也是大俗的。京剧进校园能了解中国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更要引以为荣的是我们国家戏曲艺术的博大。能陶冶终身,会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第3篇:戏曲艺术教育范文

这两方面的做法,固然在理论上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美学理论和艺术理论的抽象思维能力,丰富他们的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领悟的经验,增强他们对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是仅仅停留在对一般理论的抽象理解和具体概念的机械把握,对于个别的艺术作品只能有浮光掠影的碎片式的模糊印象,而难以有深刻的感悟和审美的共鸣。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研究人员与教学人员普遍地将艺术教育简单理解为对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对艺术教育理论的知识传授,在教育活动中,片面地以抽象的概念代替生活感受,以理论体系覆盖生命直觉,以逻辑推导遮蔽心灵反思,因此遗忘对学生进行审美感性的教育,没有开启主体的心性和灵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忽略培育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情。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艺术之树常青。歌德认为,培养良好的艺术感受必须从对大自然的审美感受开始,没有对于自然的观察体验和热情感受,一个人不可能培养对于艺术的热情和兴趣,当然更不用说美感和经验了。艺术教育离不开对于学生的自然和审美教育,离不开激发和调动他们对于大自然的审美观察、诗意体验和富有激情的想像。在当今历史语境中,艺术教育还必须承担教育学生培养对于自然的敬畏感情,建立他们关心自然,和大自然平等对话的意识,而不应单纯地树立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思想意识,而是应该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这样有助于建立生态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现代意识,更有利于美感的形成和艺术感觉的完善,可达到一石两鸟、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大学层面的艺术教育并非单纯局限于教科书上意义上的美学理论和艺术理论,换言之,艺术教育并不是那种满足于空谈艺术的本质、历史、特征、风格和表现的书本教育,也不限定于探讨文艺美学的种种概念,以及常识性的艺术知识。高校艺术教育事实上应该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精神工程,应当致力于借助于艺术教育的途径,培养大学生成为一个有完整健康的人格结构、具有一定审美修养和具有诗意内涵的生命存在个体,培养他们的艺术敏感和兴趣、良好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经验等等文化心理结构。或者说,从诗意生存和审美生存的美学意义上着眼于大学生的艺术教育,这样,使艺术教育获得一个较高的逻辑起点。因此,高校艺术教育的关键不是一般艺术理论和艺术类别的知识传授,不是让大学生从知识论形式上获得一般的艺术“道理”,而是通过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启发,让他们建立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对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尊重,开启心性,激发诗意情怀和审美眼界,结合具体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让大学生能够明“道”体“道”,进而与“道”一体,进入充满美感的艺术殿堂。

在理论体系和观念体系上,人们习惯于将艺术教育附属于美学理论的范畴,或者将它和艺术理论混为一谈。艺术教育和美学理论、艺术理论之间尽管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然而,它们毕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和区别。在存在形态上,艺术教育是将具体的美学理论、艺术理论应用于教学和教育的实践活动,它不仅仅是注重于理论体系和概念内涵的传统,也不是单向度地传授具有的艺术知识和审美经验,而是将生命体验和审美感受、诗意直觉等审美感性渗透到理论结构和知识形式之中,另外,它注重艺术的形式感和具有的艺术经验的启发,使观察力和想像力融入记忆力、推理力,让理论结合实践,良知渗透生活。而一般的美学理论和艺术理论是以知识论和认识论相结合,是以逻辑和思辨以特性的概念形态。因此,它们不能简单和直接地代替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与美学理论、艺术理论不仅有着存在方式上的差异性,而且有着社会预期和社会功能的差异性。艺术教育不是以单纯求知为特征的知识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它寻求建设青年学生的诗意的人生修养和审美的生命境界。故从美学理论和艺术理论的纯知识学角度来理解艺术教育,将遮蔽艺术教育的思想价值和精神意义,从而不能真正理解艺术教育的本质。换言之,艺术教育不是对知识理论问题的知识性解答,不是以回答“什么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等等类似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或者亚里士多德《诗学》中讨论和回答的知识命题。艺术教育是力求解决人生的审美感性、良知修养和诗意境界的问题,而这些内容是美学知识和艺术经验难以包括的,它们更多是生命的智慧形态。

第4篇:戏曲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培养;激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兴趣是指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个活动具有特殊的认识与倾向,一般来说,兴趣都会给人们带来快乐、欣喜或是满意等情感体验。兴趣可以对大脑皮层产生刺激,从而激发人们进行积极地思考,可以说,兴趣是一切行动的催化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1]。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其主要也是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未知欲望的主要动力,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变得主动从而想要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进而探索更为深入的真理,从而丰富其心理活动。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学会通过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提高教师修养,增强职业技能

传统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然而现代化教育理念讲究尊重学生主体性,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其引导能力及组织能力直接关系着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现代化教育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知识,而且还要有强大的组织及引导能力。因此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自身就应提高其修养,做到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其不但要将有关文化知识授予学生,而且更为重要提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做人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若教师自身修养不够高,又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呢?提高教师修养不仅仅是指教师需要提高其教学水平,包括对本学科的专业教学水平及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除了要研究并把握教材之外,还要有强大的语言功底,使课堂语言充满魅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全面掌握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另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所了解,分析其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及逻辑思维,这样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除此之外,据调查,很多学生某门学科成绩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喜爱教这门学科的教师,对于学科教师的喜爱也是激发其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2]。所以在课堂外,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做朋友,增强自身的亲切感,使学生能够吐露出自己的心声,从而让教师更加了解其心理想法,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为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打下课堂基础。但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以真心面对学生,只有自己的心扉敞开了,学生才能知无不谈。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语文求知欲

人类本身就存在与生俱来的未知欲,而学生也不例外,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其心理及生理发育尚处初始阶段,其对于外界的一切事物及活动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很多事件都会发问,甚至有些还要追根究底,然而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正是源于对于问题的思索及探究。教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为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进行自我思考,当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某个问题进行自我思考时,其自然就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采学会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要紧密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以及即将教授的语文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引导学生产生兴趣,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三、设置探究式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探究式学习活动是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自我实践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帮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掌握新的知识。实践操作不但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其创造性思维,而且还可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来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同时也可通过其实践操作来将其智力水平提高。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玩心理,其爱动、好奇心强,对于很多事件都想亲自尝试,而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多让学生动一动,以使其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乐趣的同时也获得相应语文知识。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语文课程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现教育行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学科教师也不断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投入教学当中,而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便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来对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新型计算机技术。在多媒体软件当中其有着丰富的图片、视频及音频,其集声、色、光、图为一体,对于知识的展示可通过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多种方式,因其与中小学生爱玩、好奇的心理有着极好的符合性,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及听觉,从而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也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以此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另外,多媒体还可将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通过刺激学生视觉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因此可利用多媒体的图片来将抽象的语文问题具体化[3]。

五、结语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是比较枯燥的,而这也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就目前而言,教师必须改变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法,不仅要提高自身修养,而且还要学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及现代化信息技术以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金泉.略谈小学语文中的兴趣培养[J].考试周刊.2009(18)

第5篇:戏曲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贫困山区;中小学

艺术教育是普通学校实施美育的手段和途径,在文化课学习之余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开展审美教育课程,其目的是建立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国家在九年制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实施艺术教育,旨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艺术素质。但是,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却因高考而“乱了脚步”。高考是教育过程中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用来招贤纳才的工具,“一考定终身”成为全面检验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如此思维模式下,分数为中心,智育为重心,文化成绩为一元核心,美育、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等内容势必“靠边站”,艺术教育的相关新课程难以推进。笔者调研发现,在应试教育最终指向高考,而高考又处于强势地位的前提下,许多中小学在实施艺术教育时出现功利化倾向。中小学不少教师甚至校长认为,实施艺术教育最佳途径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自费培训班,培训目的是特长加分,最佳成果是提高学校升学率。许多家长更是曲解艺术教育的本质,认为中小学艺术教育是一门需要花费财力物力的“多余课”,认为艺术教育是“有艺术天分的学生才需接受的专业教育”,这显然与国家在中小学实施艺术教育的初衷相背离。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不少关于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政策,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但由于这些文件是针对全国性的宏观指导,还没有具体到省市、乡镇的细则落实。至于贫困山区的中小学艺术教育需求,更是无法有效获得政策支持。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调研对贫困山区艺术教育提出以下对策。

一、探索“文化成绩+”模式,实现“智育+美育”人才选拔

随着艺术人才培养战略主题的确立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我国在美育建设方面加强了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精神形成文件贯彻落实。学校将艺术教育放在全新的课程设置中并制定相应政策、组织各类艺术活动,主流媒体将艺术教育放在历史新的起点上正面引导、大力宣传。艺术教育在如此氛围中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困山区因为地理位置的偏远和信息资源的不通畅等因素,其艺术教育无法与城市相比,以至于在实际工作落实过程中,贫困山区的艺术教育问题被“善意忽视”——很多山区中小学不重视艺术的教育教学,绝大多数的山区中小学不能够达到艺术教育改革所要达到的要求,甚至于有很多贫困山区的学校并不设立艺术教育教学。而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艺术教学也没有考核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贫困山区中小学生得不到符合要求的艺术教育成为常态。诚然,经济不平衡是客观原因,但是抛却客观因素,主观原因却更不容忽视,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高考分数至上),缺乏规范的管理(让步语数外主课),课程计划空洞模糊(只为应付上级检查)。这些问题在贫困山区中小学中普遍存在,阻碍了山区学生素质风貌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教育公平发展的步伐。贫困山区的艺术教育在中国整个基础教育中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阻碍了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根据调查问卷显示,贫困山区学校的艺术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政府教育资金不到位,学校解释政策模糊,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学生家长认知不足,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等。但是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个别重点帮扶的贫困山区中小学即使开展了艺术教育课程,却与艺术教育本质内涵南辕北辙:这些中小学将艺术教育改为应试教育“加分单元”,成为少数培训机构帮助学生择区、择校的跳板。这些机构打着发展地区艺术教育的政策招牌,培训学生具备某些特招生所需要的考试技能,极大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当下,我国教育部门对九年制中小学艺术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政策法规,但在高考及各类唯分数论的影响下,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技能技术与审美内涵背离、政策研究与教育实践错位失衡等问题。当下社会大环境对教育的唯一评价标准就是升学率,升学率直接决定学校的社会影响和办学质量,升学率成为家长选择学校的唯一标准。而所有的升学率的最终节点都指向了一个位置——高考。为此,笔者呼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更新教育认知观念,探索高考“文化成绩+”改革模式,实现“智育+美育”优质人才选拔途径。唯有如此,才能在根本上解决艺术教育功利化的问题。

二、均衡配置艺术教育师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受到经济文化影响,优秀的艺术教师队伍极易流向相对发达的城市,贫困山区中小学艺术师资明显落后。若想切实解决我国山区中小学艺术教师的来源问题,务必大力推行倾斜性政策,对山区中小学艺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优待;若想切实解决山区中小学艺术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问题,务必进一步完善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政策①。笔者结合实际调研发现,个别贫困山区实行的“轮岗制度”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实行“帮扶+进修”政策,凡在城、乡连续任教六年以上或者在艺术领域有突出成果的艺术教师均具有资格参加。具体做法是:城市艺术教师到定点山区支教,乡村(山区)艺术教师到定点城市进修,时间均在1至2年。同时,对轮岗的艺术教师给予一定薪级补贴和晋升渠道。轮岗制度保证了山区艺术教师艺术素养的提高,促进城乡间艺术教育的均衡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让城市中的艺术教育家、艺术教研员走进贫困山区,深入山区中小学基础教育第一线,及时了解基础艺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掌握基础艺术教育的新动向,展开积极的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前形势下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艺术教师队伍存在较大的问题。中小学必须进一步整合艺术教师的力量,对学校进行最大限度的调整,完全可以聘请著名的艺术家来学校给学生上艺术课,进一步改革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招生制度。面向最为基础的教育,培养出复合式的新型艺术教师,不断强化艺术教师对艺术课教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②。轮岗制度可以使优秀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发挥,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也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如何才能全面提升艺术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艺术教育问题,还要从提升山区艺术师资队伍素质入手。因此,为了使艺术教师尽快领悟新的课程理念、适应新的课程状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为长远的计划便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素养。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要切实解决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师资问题必须从资金角度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救援范畴的相关制度,进一步强化艺术教师的专业培训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大艺术教师培训的力度,运用不同的手段和途径提升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贫困山区中小学与当地大学建立起教学合作关系——定期把贫困山区中小学艺术教师送到大学接受培训,提升专业技能。贫困山区的中小学艺术教师培训结业后,管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教育部门要根据教育实际情况,为艺术教师交流研讨搭建平台,开展如培训教师互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形成良好的专业和竞争氛围,提高贫困山区中小学教师的自信心和艺术课堂驾驭能力。

三、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全面发挥“人”的价值

美国艺术理论家沃尔夫认为:“艺术惠泽于人,而对它我们会毫无隐瞒地展现真正的自我。我们生活的质量、价值观的深刻和理想的远大及其独特性,甚至作为一种文明我们生存的可能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取决于艺术在生活、爱和美等方面都给了我们什么。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艺术在人与人之间和我们本身这两方面教给了我们什么。”④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实现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全人”价值。鉴于艺术教育实现“全人”的特殊和重要功能,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教育法规保障艺术教育改革及新课程的地位。新课程在原来的音乐美术的基础上增加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内容,拓展了艺术教育的范围。同时增加艺术课程的课时量,可以保证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提升。贫困山区中小学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足、开好艺术课程。同时,也要根据贫困山区实际,因地制宜,促进课程与地方优秀艺术资源的融合。以云南金平县贫困山区调查为例,云南的民族舞蹈历史悠久,贫困山区少数民族更是通过舞蹈向世人传递着民族特色文化。但是,由于金平县山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和思想观念的陈旧,少数民族戏剧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始终未得到应有重视。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可将民族民间戏剧舞蹈结合到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中,由专业教师和相关机构进行统一的编辑并制定出相应的课时计划。并针对各民族不同的风格特点给予指导训练和发掘,让学生自编自演自导,多感官参与,将技术性与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而学生通过教师课堂丰富立体的知识讲授,深层次地认识民族戏剧舞蹈的内涵,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这种将地方优秀的艺术特色融入到艺术课程的实践,走山区艺术教育的特色之路,对学生、对地方艺术来说是“双赢”。

结语

山区在我国有极大的比重,加强贫困山区的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实现新发展的必然路径。而加强贫困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艺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笔者在此希望广大有识之士加入到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为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和繁荣出一份力。

注释:

①许中伟.缓解农村中小学艺术师资紧缺矛盾之我见[J].艺术教育,2007(2):36

②李大庆.对当前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6(1):89

③郭小利.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之忧思[J].中国教师,2005(2):66.

第6篇:戏曲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硕士;现状;问题

我国的西部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密集聚居的区域,也是一个极度贫困和落后的地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尽管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及科学发展观的逐渐深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确在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多处高寒或酷热的边缘地区,且地理位置不优越,加之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多重制约,就直接导致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我国历史上长期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切实改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弱局面,就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水平和教育水平。科技的发展与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教师的素质。因此要发展好少数民族的教育就必须把提高师资水平作为发展重点。

一、当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现状

1.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其掌握的相关教育理论信息十分有限,且往往在课堂教学时仍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与科学的教育理论和理念相距甚远。还有的教师由于所受的教育程度不高,对于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规律更是一知半解,有些年轻教师甚至只是简单地去模仿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的授课方法和知识经验,以至于教学效率十分低下。

2.教师进修和继续教育机会偏少

民族地区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再加上教师教学负担过重等实际现状,以至于教师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力去接受进修或继续教育。教师们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严重等现象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屡见不鲜。尽管近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对西部地区教师的培训力度,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能够得到进修机会的教师仍然偏少。在一项对民族地区教师的调查中显示:70.2%教师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要求参加进修,但仅有39.2%教师有机会参加进修培训。足可见民族地区教师参与培训的不易。

3.教师群体结构不合理

与我国其他教育发达地区相比,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教师群体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民族地区教师的学历水平明显较其他地区低,且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实际操作经念和示范能力,这也直接导致了民族地区教师在学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配备上严重地不合理。与此同时,在教师职称结构方面同样存在着不理想的情况,民族地区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尤其是拥有正高职称的教师比例仍然偏少且数量不足。

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硕士培养之意义

如果切实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依靠更为系统和更为专业的高水平的培训方式,而旨在提高学校教师学历层次的及专业化水平的,规范的、系统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无疑可以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良好途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不仅为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获取研究生学位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为能从根本上去提高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教师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是困扰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长期发展滞后的一个重大难题。在当今世界普遍重视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的今天,低层次的学历程度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从事基础教学的中小学教师中很多人仅仅只有中师文化水平,甚至是更低的初中、小学文化程度。这种低层次的文化程度就长远来说无疑会对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坏的恶性循环,同时也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快速发展的科技文化需要。输送西部民族地区教师去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为这些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为他们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知识素养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可以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发展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而要发展好它,就必须不断地去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对于落后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来说更是如此。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以培养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为目的的。它的开设极大地促进了基础教育领域内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育理论知识的完善及调整。针对西部民族地区高素质教师人才匮乏的局面,大力发展教育硕士,对于提升西部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优化教师的队伍结构,加快造就一批懂教学、知理论的专家型教师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第7篇:戏曲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综合艺术教育 西部社区 文化建构 郎瑞德艺术教育中心

西部社区艺术文化源远流长,是多民族的聚集地,悠久的历史使西北地区多年来形成了璀璨的民族文化。坡说过“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艺术之间是相通的,同样的文化,在不同的艺术种类下其形式是不同的。随着历史滚滚的车轮,各种各样的艺术逐渐滚成一个巨大的雪球,综合艺术教育的发展以成为必然趋势。众所周知,教育本身涵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社会教育新论》中,作者李建兴提出社会教育涵盖三种意思:第一,社会教育即教育全体,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是其理想;第二,社会教育即是学校教育以外的教育活动;第三,综合上述两种说法,社会教育具有广、狭二意。本文中所提到的社会教育则为第二种,学校教育以外的教育活动。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以提出综合艺术课程理念,在社会教育中,综合艺术教育的开发也势在必行。本文主要论述社会教育领域里的综合艺术教育。

一、社会综合艺术教育的概况

所谓综合艺术教育,就是一种全面的整体性的审美教育方式,其目的与艺术专业教育不同,重点在于通过艺术的综合教育实现现代社会的健全甚至理想人格。社会综合艺术教育,则是指除学校综合艺术教育以外的一切关于综合艺术的教育活动。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影响下,综合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学校教育范畴内,增加了综合艺术课程。社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综合艺术教育在社会教育领域里,也逐渐发展起来。综合教育不是讲各种学科拼凑、相加,不是单纯的要学会所有知识,而是要综合的看问题,掌握内核,掌握精神方法,建立世界观,有辨析能力。要力求通过综合艺术课程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平衡的发展。社会教育领域里的综合艺术教育可以有效的辅助学校综合艺术教育。

以来,中国的艺术教育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历程。通过引进西方艺术教育的方法来弥补传统艺术教育的不足,并且以此逐步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艺术方式。西方历来重视艺术教育,已经成为西方的文化传统传承的标志。在西方综合艺术教育是一门庞大的学科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有关于世界、社会和人类生活的知识。中国目前的综合艺术教育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别,表现出不少问题,如除了学校综合艺术教育之外,社会综合艺术教育明显不足;学校综合教育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普遍艺术教育,只在宏观上给学生一定的艺术教育的指导,忽视学生的差异性;中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师资有限;综合艺术教育缺乏中国特色等。

社会综合艺术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校综合艺术教育的不足。在内容上,社会综合艺术教育弥补了学校综合艺术教育在微观上的缺乏,较高程度地重视学生在艺术教育方面的差异性;在师资力量,社会综合艺术教育能聘请到更多的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艺术知识的优秀教师;在特色上,社会综合艺术教育通过优秀的师资力量,柔和各具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艺术教育。西安朗瑞德艺术教育中心是社会综合艺术教育的的代表,该教育中心是一所针对儿童艺术教育机构,它以全球公认的顶级教育理念为依托,借鉴北欧儿童教育模式,融合中西方教育核心元素,以艺术与综合实践教育为核心的社会综合艺术教育中心,是一所典型的社会综合艺术教育机构。

二、社会综合艺术教育的特征

艺术教育是改进社会文化的动力,综合艺术教育恰恰将艺术教育进行了升级,不再是单一的音乐课、美术课或是舞蹈课,而是将这三门课程以及科学、人文、地理等学科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社会综合艺术教育是学校综合艺术教育的延伸,社会综合艺术教育可以有效的为学生今后在学校综合艺术教育的学习中打下其教育内容、目的、模式都具有自己的特征。进阶段,笔者有幸接触到西安朗瑞德艺术教育中心,并参与其教学活动。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社会综合艺术教育具有以下四点特征:多元性、独特审美性、创新性和以学生为主体性。

多元化,是指在一个专业领域里,多元化意味着保持更多方面,应用于教育中,我们认为是有益处的。本文中的多元化则指的是社会综合艺术教育中保持更多层面的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同时要求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培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各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对学生是进步性的培养,对教师则是挑战性的考验。社会综合艺术教育概念,在国外已有范例,如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德国早在20世纪后半叶,就提出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提出了“美育”的课程理念。我国近年来也越来越多的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育体系,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念。

本文以西安朗瑞德艺术教育中心为例,笔者通过在该综合艺术教育中心的学习与实践,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教育中心的教师们结合奥尔夫、柯达伊和达尔克罗兹的教学法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课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回旋曲式课程:以《土耳其进行曲》为例,由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回旋曲式,引导学生以不同图画代表不同乐句,如用山来代表乐段,用不同树木、花朵代表不同乐段中的不同乐句,以此为元素形成画面,让学生对回旋曲式一目了然,更有利于孩子对回旋曲式的理解,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简单、更有趣。将音乐与美术结合,此课的授课对象为年仅五、六岁的学前儿童,这正体现了社会综合艺术教育理念中以少儿的兴趣取向为核心,变传统单一的艺术技能培训为综合艺术的全面培养的教学特色,为学生今后在学校综合艺术教育领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曹理教授的《音乐学科教育学》中提到,“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育包含于综合艺术教育之中,所以在社会综合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朗瑞德艺术教育中心设立的特色课程,即艺术亲子园课程,该课程以音乐为基准,充分体现出社会综合艺术教育的审美特征。其理念与国际接轨,为家长们提供了与孩子一起从事艺术家工作的机会,同时为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另外一个课例是“音阶体验”多元活动课,由教师播放乐曲,学生和家长们围成一个圈,手里撑开一个大的彩虹伞道具,然后根据乐曲进行行走动作,并进行音阶演唱,以彩虹伞道具的高低,直观的体现音节的变化。课堂中还让孩子钻到彩虹伞下跟着教师一起学习制作简单的“口杯乐器”,用自制的小乐器跟随音乐体会节奏,同时让家长继续撑着彩虹伞跟随乐曲行走转圈。钻在彩虹伞道具下进行学习,对幼儿来讲使学习过程更具有神秘色彩,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教育中心的教师们也是利用这一儿童心理设计了这门艺术亲子课程,不仅增强课堂的愉悦性,同时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的创新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保证。社会综合艺术教育也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特征。郎瑞德艺术教育中心的教师们结合三大教育理念(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念),通过专业培训与探究,为教学手段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更多的选择。在这里要举的例子也是一门节奏训练课程,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节奏卡片道具放在地上,在一定律动中让学生念出教师所指的节奏型,并不断进行变换,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随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节奏型,例如以《青春舞曲》为例,将学生分组,一组唱歌曲,一组拿奥尔夫打击乐器演奏之前学生自由组合出来的节奏型,另一组自由编创舞蹈动作,给大家一定的时间,然后各组合在一起演奏此乐曲。用这样的方式,一节课下来,其教学成果就是一个成型的、并且是由学生们自己创作出的作品。教师们结合国际先进教学法,根据孩子的年龄与心理特点,以孩子的兴趣需求为向导,精心整合装专业课程,使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也全方面的培养了孩子的综合素养。

在朗瑞德艺术教育中心,还设置了其他的专业课程,不仅仅有音乐表演综合课程,还有舞蹈艺术教育,结合国际领先的教学法,在舞蹈基本形体训练与技能技巧训练的基础上,将多舞种阶段性融会贯通,研创出融趣味、专业、全面为一体的综合教学体系;通过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全面认识和完美体现而激发其对舞蹈艺术的热爱。还有视觉艺术教育,根据少儿认知规律,同样结合国际领先教学法,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方法和艺术体现形式,将艺术技能、观念、主题充分结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综合艺术课程;让孩子随时沉浸在艺术创作的激情中。此外还有表演艺术教育课程,结合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将专业知识与孩子兴趣紧密结合;以主题、游戏的形式进行授课,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展示自我、塑造性格、造就表演天赋。

“任何教育都要依据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和特点来进行,只有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要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因此,确定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儿童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综合艺术教育中,要做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与需要,则要做到“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为目标。朗瑞德综合艺术教育中心根据此特征,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课程:

1.5岁至3岁的艺术亲自园课程;3岁至6岁的孩子,设置奥尔夫音乐课程;4岁至12岁的孩子,设置了come and play课程,这是朗瑞德少儿教育的一门特色课程,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将人格建立、智力开发、艺术理论与实践操作等元素相结合,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成为主导者,强调参与性、创造性、自主性、协作性。课程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文历史、科学探索、科普知识、物理现象等;对于4至12岁的孩子,同时还设置了多维艺术之旅课程以及专业艺术课程等。朗瑞德艺术教育中心根据孩子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根据婴幼儿、儿童、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养大纲精神以及生理发育特点,根据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艺术教学理论,通过亲子艺术课程,帮助孩子发展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情绪和社会行为五大能力,激发孩子的多元智能。使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也全方面的培养了孩子的综合素养。正体现出综合艺术教育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只是一个辅助者,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知识的状况,让孩子们在教室的引导下主动的去探索所要学习的知识,而不是一味的充当被灌输者。

三、实施社会综合艺术教育的意义及影响

文章开头部分分析了社会综合艺术教育的概念,即除学校综合艺术教育以外的一切关于综合艺术的教育活动。这就大大提高了对社会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要求,首先进行综合艺术教育,教师自身要具有各学科方面的知识储备;其次,教师要有能力将各学科知识融汇到课堂教学中,这对提高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能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笔者从朗瑞德教育中心看到了以音乐为基础的综合艺术教育的实施,有别于绘画、舞蹈等综合艺术教育,它从音乐的角度来扩展审美,通过这种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范围的扩大,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加强,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增强。

社会综合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综合艺术教育的延伸,打破了条块形式教育的规则,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更有趣的课堂,只有这样的综合教育才能为学生建造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社会综合艺术教育课程具有情感性、创造性、愉悦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也决定了社会综合艺术课程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恢复、拓展、发掘学生的感知力;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同时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注释】

1、综合艺术教育:是指一种全面的整体性的审美教育方式,其目的与艺术专业教育不同,重点在于通过艺术的综合教育实现现代社会的健全甚至理想人格。

2、西部社区:本文所提到的西部社区是以西安为中心的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它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为西部人民生活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

3、文化建构:在社会范围内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4、瑞德艺术教育中心:是一所大型高品质儿童艺术教育机构。致力于3-12岁少儿综合艺术教育,以全球公认的顶级教育理念为依托,借鉴北欧儿童教育模式,融合中西方教育核心元素,以艺术与综合实践教育为核心,以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教育家为核心教育团队的社会综合艺术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行进中的综合艺术课程改革》孟雅莉,西安社会科学,第27卷第5期

2、《透析基础综合艺术教育的本质规律》沈南强,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10期

3、《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郑莉,中国文联出版社

4、《西北地区学校艺术教育调查报告》高天康、王启民,西北地区学校艺术教育调查组

5、《音乐教育的哲学》贝内特.雷默,人民音乐出版社

6、《综合艺术教育的意义》黄宇明,《艺术教育》

7、《建构主义教育研究》高文、徐斌艳、吴刚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8、《幼儿教育综合性的实践研究》,高华,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8篇:戏曲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社区教育;新平台;移动信息技术;建议

前言

现在,我们正处于信息网络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转变,多元化的信息以及开放的交流沟通平台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也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面临这全新的改革,我们首先应该找到一个对新型社区教育平台的精准定位,不能盲目改变,要想清楚我们究竟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利用它我们可以实现怎样的目的需求,他是否能满足我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确定构建方向之后,再去根据实际中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要求寻找科学合理的构建方法,按部就班,实现新平台的建设。

1 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构建社区教育新平台的实质

1.1 社区教育与移动信息技术的结合

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构建的社区教育新平台是以信息为基础,将信息技术普遍运用于社区教育中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其根本是建立一个全面的、多样化的、开放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不仅涵盖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物理环境,而且包括社区内人与人之间的人文环境,通过紧密地联系信息与人文的关系,来满足社区内居民的需要。

1.2 信息技术是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提高社区居民的信息素养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目的。因此,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信息技术,通过向居民宣讲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帮助其学习进行信息查询搜索的简单操作,来普及信息技术的运用。

1.3 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提高社区教育的层次

信息技术具有开放、共享、虚拟等特点,而它的这些特点也正是它为新型社区教育提供的优势。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构建的新平台可以丰富社区教育的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并且辅以计算机的便利性和多彩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不同年龄、不同素养的教学内容,只要身边有一台计算机或移动终端设备,大家可以平等地学习,极大地提高教育质量,这体现了教育的高层次。

2 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构建社区教育新平台的必要性

2.1 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就不得不尽力去改变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否则将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学会查询搜索信息、从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中摘取正确的、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我们必备的技能。只有掌握这些,我们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构建的社区教育新平台正是通过由计算机网络搭建的平台来培养我们的这些技能,仅仅依靠传统的社区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2.2 终身教育的需要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只有贯彻“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精神才能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淘汰。我国教育的目标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化社会。而学习化社会的根本是终身教育,那么,如何实现终身教育呢?首先,要接受教育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教育平台;其次,这个教育平台必须能够涵盖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公民,而社区正是连接学校、家庭、社会的枢纽,因此,社区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最后,这个教育平台要实现学习上时间、空间的无缝对接,所以将移动信息技术渗透其中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总而言之,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是构建以移动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社区教育新平台。

2.3 全民教育的需要

首先,什么是全民教育?全民教育是要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基本的学习需要,是为了实现所有人均能学习最基础的知识和生活技能的目标,使大家都能保障基本的生存,改善自己的生活。其次,全民教育与社区教育又有什么联系呢?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素养作为一种基础的生存技能,是我们所要接受的重点教育内容。如何使用信息工具,利用信息资源,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都是信息素养的内容。而信息素养的提升很大方面源于社区教育的质量。因此,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和社区教育从而设立社区教育的新型模式是实现全民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使社区教育实现“全员化”和“信息化”,保证受教育的平等。

3 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构建社区教育新平台的构思

3.1 找准定位,明确目标

教育管理机制是社区教育的核心,它重在建立完整的教育网络体系和全面的信息化资源库,进而实现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培养,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完成评估,发展新型社会经济。

3.2 教育网络体系的建立

(1)组建一支高素养的教育队伍,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建立县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社区教育领导和运行机构,依托大学分别在县级、街道、居委会从高到低设立不同等级的教学机构,形成完整的管理机制。此外,招募专职教师或者兼职教师,并搭建电子档案进行专门管理。(2)搭建社区教育网站。社区教育的传播平台虽然不仅要有互联网络,空中传播媒介也包含其中,但是,网络在其中发挥更主要的作用。作为社区教育信息化的先导工程,网站建设是加速社区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基地。我们要搭建直观便捷、有吸引力的网站平台,使大家有在这里学习交流的意愿。(3)建设网上学习社区。人们大多都喜欢交流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针对这一特征,为社区学员建设一个网上的学习社区,供大家学习交流。这个社区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例如学习课堂、教师园地、学科论坛等,此外,还可以设立资料中心,聊天室。通过这种模式,来提升社区成员学习的性情,使学员在这里有更美好的感受,类似于现实中的家庭[1]。(4)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可以给学员更好的学习体验,使其顺利愉悦的完成学习。一个健全的体系应该包括如下各系统[2],具体为教学系统,网上考核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不同的模块,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3 教育资源的整合和管理

(1)基础性资源的整合。社区教育的信息化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得到了发展的空间。社区教育的基础性资源主要吸取了世界上各国近十几年的学习资源,大致涵盖了一下技术培训、学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2)网络数字化资源的整合。这些网络数字化资源中有很多是免费的,但是还有收费的资源。其中免费资源有一些网站资源,如人民网、腾讯网等,这些网站中有大量的新闻、时政、经济信息。还有图书资源中一些文学类网站也支持免费阅读。此外,国内一些期刊也是免费的。而收费资源包括了一些电子图书馆和收费网站等,还有知名的期刊、数据库都可以作为社区教育的网络数字化资源的来源[3]。

3.4 培养社区成员的信息素养

(1)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提供不同等级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只收取较低的培训费用,收回成本即可,提升大家参加培训的兴趣。(2)进行网络学习能力的培训。培训大家最基本的上网操作,帮助其掌握简单的搜索资料和摘取资料的方法。(3)组织信息技术的竞赛。提高大家的学习乐趣,给他们提供学习基本信息技术的动力。

4 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纪,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信息技术,它逐渐渗透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人们的信息素养刻不容缓,否则面临的将是被社会淘汰。而社区教育是提升大家的一个平台,将信息技术融合到社区教育中,构建一个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构建的社区教育新平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的为这种新型社区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吉先.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与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2(36):40-43.

[2]李小娟,梁中锋.基于sakai的社区教育信息化服务模式的构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9-61.

[3]沈志青,金新荣.加强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J].科教文汇,2012(17):69-70.

第9篇:戏曲艺术教育范文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的艺术教育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同样重要。可是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多数学校,艺术教育课程实施的不尽人意,没有使艺术教育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服务。

1.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实施手段,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而且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1.1艺术教育使学生的感性思维得到发展。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而唤醒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模式,就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叠加。"艺术教育本身就是注重对生活的观察,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素质教育时代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德、体、智、美全面培养,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非常重要。

1.2艺术教育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在艺术教育中蕴含着在实践中处理现实问题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是很难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获得的,智慧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个人的智商很高并不代表他的智慧就很高,智慧有时比智力还重要,智慧的增加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提高并不代表智慧会增高,甚至会压制智慧的成长。艺术教育恰恰就可以使人增长智慧,如:文学戏剧作品、美术书法写意作品和音乐舞蹈作品等作品都体现着深刻的智慧。

1.3艺术教育可促使学生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具有"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它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影响到学生心理活动的其他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在艺术教育中无处不蕴藏者生活的真、善、美。艺术教育能使中小学生懂得感恩,使人善良因善是艺术的品格之一,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欣赏中,艺术作品都能引起人的共鸣。通过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和文化艺术活动,寓教于乐,在美感中动之以情,在愉悦中晓之以理,让学生在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日寸陶冶情感,塑造个性,将会对他们排除心理障碍、保持稳定而腱康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分有益。

2.我国西部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为止好多老师和家长普遍都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应试教育形势下人们的共同观点,他们只要求孩子学好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文化课程,而对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要求则是"可学可不学",但学好文化课程这一点谁都不打折扣,目的是通过考试,考一所理想的学校。虽然通过近几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人们的认识有所转变,但是大多数老师和家长还是将只注重孩子文化课程的学习。只有少数家长让孩子在周末参加美术、钢琴、舞蹈等学习班,其目的也仅仅是为了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而已。同时,学校也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如有些学校每周只开设一节音乐、美术课程,甚至有时还让应试学科挤占。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而学校的实际操作则与规定有很大的差距。

2.2学校艺术教育教师严重不足。调查发现,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城乡平均每所学校只有0.69名音乐教师,0.59名美术教师。平均每568名学生才有1名音乐教师,平均每665.8名学生才有1名美术教师。音乐教师占全体在职教师比例仅为2.59%,美术教师占全体在职教师比例仅为2.21%。其中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平均每校只有0.59名音乐教师,0.49名音乐教师,城市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平均每校有0.86名音乐教师,0.78名美术教师。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平均每两所学校才能拥有1名音乐教师和1名美术教师,远远无法满足实际教育教学的需求。这些教师中,大部分还是非专业教师,这就严重制约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2.3落后的经济条件制约着艺术教育的发展。由于历史、政治、地理等诸多方面原因,中国西部农村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等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这种现实状况就给西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带来了重重困难,很难以跟上全国课程改革的步伐。艺术教育需要切身体验和感悟,而这种体悟就需要一定的情景和物质条件,这些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优劣。我们都知道,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有怎样的经济基础,就有怎样的教育规模和教育水平。现在要在外面找家教学习艺术的话,一个小时的学费就要几十元甚至是几百元,这对经济条件落后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经济条件不允许孩子学习艺术。有些孩子即便是有天赋,也被昂贵的学费挡在了门外,无法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3.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的对策

3.1转变观念,突出艺术教育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加教育大宣传力度,让学校领导、家长和教师都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使学校艺术教育逐步走向正规化,而不流于形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