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写作习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符玉琴.论企业文化和公共关系[J].理论前沿,2004(19):22-23
[2]邱凌.解析软实力与公共关系的关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2):145-146
[3]黄孟芳.美国当代公共关系理论发展研究[J].新闻界,2009(12):63-65
[4]陆新蕾.反思与开拓:2011年中国公共关系学研究回顾[J].新闻界,2012(4):18-22
[5]卢山冰.公共关系理论发展百年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2):168-173
[6]王梁.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J].现代传播,2012(7):165-166
[7]聂静虹.“第五媒体时代”的政府公共关系刍议[J].学术研究,2009(2):66-69
[8]刘梦琴.刘智勇,论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J].软科学,2012,26(1):59-61
[9]陈开和.论我国在多边外交活动中的国际公共关系策略[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6):68-74
[10]任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公共关系的创新[J].新闻界,2013(5):62-65
[11]徐刚,黄训美.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关系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4(5):14-16
[12]于朝晖,敖冬蕾.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型公共关系研究框架[J].现代管理科学,2010(9):36-38
[13]崔凤海.试论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公共关系问题[J].体育与科学,2003,24(6):22-23
[14]杜建国.关于高等院校公共关系宣传的若干问题与思考[J].中国高校研究,2000(2):75-76
[15]吴世家.传播学与公共关系学之比较——以中美高等教育为例[J].新闻大学,2008(2):106-112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杨桦,任海.我国体育发展新视野:整体思维下的跨界整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4(1):1-8.
[2]居延安.公共关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
[3]SCOTTBEEKMAN.NASCARnation:ahistoryofstockcarracingintheUnitedStates[M].USA:Praeger,2009:20.
[4]JOEMENZER.Thewildestride[M].USA:Touchstone,2001:101.
[5]GREGFIELDEN.NASCARchronicle[M].USA:PublicationsInternationalLtd,2005.
[6]向洪.淘金体育[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78.
[7]王永顺.美国全国赛车联合会(NASCAR)的公共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18.
[8]张晓立.美国文化变迁探索:从清教文化到消费文化的历史演变[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98.
[9]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7.
[10]齐超.制度变迁动力理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90.
[11]卢山冰.公共关系理论发展百年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2):168-173.
[12]蒋楠.中国公共关系三十年发展对传媒业的影响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8):1-7.
[13]万茹.行政管理型体育组织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策略——以“现代队罢赛”危机为例[J].体育学刊,2006,13(1):26-29.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周安华.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胡淑芳,周健.中小企业公共关系的运用及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
[3]李福纯.云南中小企业公共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6).
[4]陈劲甫,许金田.企业伦理:内外部管理观点与个案[M].财团法人信义文化基金会,2016:11.
[5]刘光明.中国公共关系二十年:理论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93.
[6]刘先红.关系范式下的公关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74-80.
[关键词]竞争协作非价格竞争
正确认识竞争与协作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相互关系、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对于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竞争与协作的关系
市场竞争是各种市场主体的当事人,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市场行为的优胜劣汰而展开的争斗和较量。市场协作是各种市场主体的当事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市场规则的基本要求,协同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以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或既定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协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竞争与协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1)这是竞争与协作的内在联系来决定的。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上讲,竞争与协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没有竞争的经济,不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自觉参与竞争。同时,市场经济也需要协作,协作是增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2)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决定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协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
(3)这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必然趋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基本途径一是改革,二是开放。不改革旧体制,难以建立新体制;不对外开放,难以形成统一大市场。
2.竞争是贯彻价值规体的客观要求,协作是生产杜会化的劳动形式。竞争与协作是一对矛盾,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加强了商品生产者彼此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协作的要求。
3.加强社会主义的竞争与协作,是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纵然它更强调协作,但不排斥、也排斥不了竞争。深化改革不仅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而且要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
二、竞争与协作有机结合的意识
竞争与协作是两种经济行为,是矛盾的统一体。二者可以通过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力实现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努力培养竞争与协作的意识。一方面,要从思想观念上更新竞争与协作意识。竞争不是排斥协作,协作也不是不搞竞争。另一方面,要从理论上弄懂竞争与协作的辨证关系,积极参与竞争与协作的实践。
三、广泛开辟竞争与协作的途径
我们要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走到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去,参与竞争。同时也要搞好协作。要搞好区域协作。长江流域以上海为龙头,以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为契机,以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为开放带,带动长江流域广阔腹地加速发展;东北三省取消一切封锁,实行跨省联合,迅速建立全东北地区的大流通、大市场,参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大循环;西南五省七市利用独特的地缘、人缘优势,发挥能源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特色,联合起来,走向南亚和东南亚;西北地区协力进行能源、交通建设,通过欧亚第二大陆桥,联合起来走西口。搞好集团协作,跨行业协作,跨所有制协作。五是国际协作。在竞争与协作中,各级各部门要有所作为,特别是经协部门,要名正言顺地走上整个经济活动的舞台。
四、在竞争与协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协作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获得最佳经济效果的。问题在于竞争的目标是否选准、竞争的手段是否正当以及联合的对象是否合适等。因此,对竞争和协作要加强引导,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1.竞争与协作必须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进行。我们的竞争,不是盲目的竞争,必须在国家宏观统一调控下进行。国家应该制订长远战略规划,运用经济杠杆,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统筹兼顾,促进经济平衡发展。
2.要有明确目标,避免企业在竞争与联合中的盲目性。当人们确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应当倡导竞争和加强横向经济联合时,各企业应根据中央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专长,综合拟定出在经营战略上具有相当水平、经过奋斗可以达到的目标。
3.要重视非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熟知的,非价格竞争是价格竞争的对称。它是指在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生产经营者通过商品的品种、款式、质量、包装、服务等方面所开展的竞争。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除价格竞争外,非价格竞争便成为更广泛更高层次的竞争。
4.要防止横向经济联合、特别是企业集团走向垄断。当前,在横向经济联合的基础上,出现了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企业集团。与常见的企业间的横向经济联合相比,已由单个的、分散的企业变为相对集中的企业。这种联合不仅是生产上的联合,而且还包括了销售、科研、服务等更广泛的内容,使资金、人才、物资、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最佳组合和合理配置,从而具有更高层次的竞争力,更大规模和更强的凝聚力。
5.要充分运用法禅手段,保护联合,维护企业正当竞争的合法权益。国家要制定出企业法、竞争法、联合法等有关法令,使企业在联合与竞争中有法可依,企业的行为受法律的监督、约束,企业的正当权益是受法律的保护,并依法调整好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北京:人民出版社,l995
[2]马洪主编: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l993.28
【关键词】高中;议论文;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生活热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欲望。”由于地区的基础教育教育理念与方式还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高中语文写作方面,很大程度上都是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议论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阅读、轻写作”,忽视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生活,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写作兴趣低,写作基础薄弱,文章理论性偏强,缺乏生活元素等。鉴于此,笔者将从生活教育理念角度出发,根据自身教育经验提出一系列改进地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育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笔者在长期调查中发现,在地区的高中学生中对议论文写作普遍存在不感兴趣现象,这样成为制约地区高中议论文写作低效的主要原因。因此,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目前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首要解决问题。
首先是关注学生写作状态,采用正确写作观念给予指导。传统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都是由教师来完成,学生只负责将文章写好就行了,这种现象显示出语文教师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写作的状态。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写作状态,尤其是在选题时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生活积累,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命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
其次放宽条件限制,让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教师在议论文写作练习时对立论、结构以及论证语言等都进行严格限制,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束缚太多而无从下手,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能够凸显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的创新性、个性与深度,教师需积极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自由地表达个人的观点[1];另外还可采取让学生进行自主拟题,最大限度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让学生的思想在自由环境中纵情飞扬,毫无顾忌的倾诉自己的情感,这样便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引”“导”议论文写作的源头活水
高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主要的两个源头就是:阅读、生活。若要学生写出好的议论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阅读、生活两个方面进行议论文写作,从而让学生的写作源泉更加丰富而不枯竭。
生活是议论文写作的源泉已经是人们的一种共识,但是在谈及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议论空洞”、“语音枯燥”、“缺乏真实情感”时,很多教师都认为是由于学生生活方式单一,循规蹈矩,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等。但是笔者认为,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也是非常丰富的,所有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学生缺乏鲜活的生活,而是缺乏关注生活的意识。因此,我们需要唤醒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让学生养成主动观察、认识、总结生活的习惯,并善于发现、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从课外练笔开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养成写随笔或者日记的习惯,将生活发生触动心灵的人或事记录下来,及时捕捉心灵的感受。只有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且在写作时可真实、完整地展现自己的内心生活。
三、“以读促写”积累议论文写作经验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项重要任务,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若能拥有广泛地阅读视野,可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从而对议论文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
在阅读中积累论据材料。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在于积累大量的写作论据。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高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时基本上都是应用陈旧、无新意、无说服力的论据。因此,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论据材料的习惯,这样在议论文写作所积累的历史事件、人物典故、诗词名句等等都可作为议论文写作的论据。在平时教学中,教学可以让学生写作短小的读后感,指导学生注重分析文本的结构、写法以及语音特点,这样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思考,从而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四、结语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同时文学创作与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更是如此。但是在地区高中语文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生活对议论文写作的意义,从而导致学生失去议论文写作兴趣和激情。生活教育理念积极倡导教育要与生活相互融合,并强调教育过程与生活过程保证一致性,运用生活教育理念来指导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议论文写作源泉,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一、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确立
议论文三要素之一“中心论点”经常会成为高中阶段大大小小的考试的重点考查对象。因此,知道一些切实可行的归纳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方法,既是考试的要求,也是进行点论结合的片段训练的第一步。在片段训练中,可根据以下方法给出议论文中心论点:①用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开头小故事引出中心论点。④在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提出中心论点。⑤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⑥片段可不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在进行片段写作时,要合理规划论点的分布情况,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区分开,避免出错。最好在片段的开头、结尾以及中间部分均对中心论点有所涉及,保持论点论据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进行点论结合片段训练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本段的核心内容,指明中心论点。判断这一句话是否是本段的核心内容,主要看本段的其他部分使用的例子、说明的道理、所打的比方是不是都围绕着这个问题来讲。
片段训练应培养学生“回头检查”的习惯,检查每一句话是否都符合下述原则,否则需修改:中心论点必须与试题的要求和原则保持一致;中心论点必须是完整的陈述句,避免出现歧义;中心论点必须有其他论据的支撑。
二、议论文写作语言的选择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议论文的写法被公式化和八股化,教师、考生、家长,都认可和习惯了这些铺天盖地的生硬的要求。机械式的接受和理解,导致了学生议论文“千人一面”的现象。许多学生认为只要把握好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即可,很少关注议论文的写作语言,也不能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这里说的“出彩”指的是语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采”。
应试议论文也是文章,不能因为它是应试的“框框文”就不需要语言的美感,一个道理说得生动形象,能有效缓解阅卷人的视觉疲劳。为了使学生的文章出彩,在片段训练中,我强调要提升议论文语言的美感和抒情性,让学生掌握驾驭语言的技巧,比如除了采用道理、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也可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技巧进行写作,即便是枯燥带有些紧张的议论,也要议论得生龙活虎、洋洋洒洒;生硬的议论,即便论点再正确、论据再充分,论证再有力,阅卷人看了也会昏昏欲睡,也不会得到高分。
三、实例分析点论结合的片段训练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是往年高考的一个材料作文,为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我没有交代材料内容,想观察学生在面对这样一个标题时,会选择怎样的角度立意,会怎样归纳中心论点。没有与众不同的写作思维,没有有效归纳中心论点,是很难写出一段优秀的文章的。
这篇作文的材料内容是:人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的存在是客观的,无法改变的。如果按照这段材料写议论文,考生可以围绕“困难压力不变,成功从自身改变开始”的中心论点展开写。由于学生并没有看到上述材料,结果有了新的视角,比如将山寓意为人生成功的巅峰,成功若不来,我用智慧和勇气走向成功。这个论点很新颖。立意准确,是我们进行片段训练的成效之一。
在进行片段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确定段落的写作思路和例子,然后使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我还鼓励学生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证明文中的事例。让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会让人印象深刻。例子属于事实论述,过多使用会使文章显得过于呆板,可鼓励学生综合运用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者穿插使用,提升文章的趣味性。理论论据包括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定理公式以及俗语、谚语等,用这些论据有力论证文章中的观点,会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论证的多元也会使得文章更加丰满充分。
写文章不易,对于文学基础较为薄弱的高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对于点论结合的片段训练,应引导学生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把握好中心论点,选择合适的写作语言,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参考资料:
1.翟良《议论文也能写成一杯“冰糖雪梨”》,搜狐教育。
提纲是论文的骨架,决定了论文的走势,我们开始写论文的时候,首先得搭建框架。先搜集足够多的参考文献,用学术论文观点对应这些材料,让这些文献有序、清晰的填充着论文的框架,然后用文字按照顺序将这些记录下来,整理出来的这份材料就是提纲的雏形了。
(二)提纲的作用
(1)有利于论文的谋篇布局。实际上,论文最初可能仅是零星的想法,或者仅有模糊、粗糙的轮廓,此时直接人手写作,一气呵成,往往可能因整体的结构问题造成返工,先拟提纲,提纲可以反复修改。
(2)有利于论文的整体进程。构思全而、布局合理的提纲无疑是论文写作“施工”中的蓝图,便于自行检查:是否围绕论点选择材料,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这样写作起来,胸有成竹思路畅通,得心应手。可以有效地杜绝“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当然在写作过程中发觉不妥之处,可以修改提纲。
(3)有利于论文写作安排。有了总的纲要之后可以灵活安排写作时间。既可以从头到尼按自然顺序来写,也可以先写本论部分,再写开头、结尾。还可以写全文的任一部分,再写其他部分,最后组合成篇。具体做法,因人面异,大家都可以试试,
有的同学没有拟定提纲的习惯,有的觉得拟定提纲浪费时间。经常写作的同志却深知“磨刀不误砍柴工”.初写论文若是能将自己的思路写成提纲,再去请教行家,人家也比较容易提出修改意见,这往往会得到卓有成效的指导。
二、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提要,加入材料,形成概要
读了书籍上的内容提要便可大体了解书的主要内容。毕业论文写作也要先写好论文提要,有了这个提纲的雏形,分别列出论文题目、大标题。小标题,尔后把选定的材料穿去就形成了毕业论文的概要。
(二)稿纸页数的总体大致分配
写作前对于文章篇幅的总体安排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有一位同学是这样估算的,他打算以6000字完成论文,大概使用20页300格稿纸,根据论文的各个部分大体的字数,总体可大致分配为:序论约1页,本论约17页,结论约2页。本论共有几项,每项页数多少可再作估算。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对于各部分的长短做到心中有个大数,避免论文篇幅结构上的盲目性。
三、编写提纲的常用方法
(一)提纲的类型
(1)简要提纲。有人称之为粗纲。简要地概括论文项目要点,排队列序,用粗线条描绘论文的总体轮廓。
(2)详细提纲。有人称之为细纲。将各级论点、主要论据、论证方法等结构项目开列出来,体现论文基本骨架和总体面貌。
(二)提纲的写法
(1)标题式。即以标题形式将该部分主要内容概括为标题式的短句或词语。此法的优点是:简洁、一目了然,提纲写作便捷。缺点是:内容过于简单,作者自己明白,别人不易看得懂,日久之后作者也容易遗忘。
如《高考模式改革研究)标题式提纲可写为:
(一)序论
(二)本论
1.高考改革的教育及社会背景
2.高考及高考模式改革的现实要求
3.高考改革多种模式分析
(三)结论
(2)句子式。即以能够表达完整主题的形式将该部分概括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此法的优点是:具体、明确。由于提纲为论文的各个段落层次提供了主题句,方便于起草成文。缺点是:文字量较大,写起来比较费时费力。
如《如何对高考模式进行改革》句子式提纲可写改为:
(一)前言
1.提炼中心观点
2.说清楚写作目的
(二)正论
1.高考改革的时代背景
(1)高考竞争日益增加
(2)过分追求升学率带来的弊端
(3)家庭环境对高考的副作用
(4)素质教育与高考旧模式
2.高考改革的前期准备
(1)高考背后是国家意志
(2)高考体现认知规律的进步
(3)高考应有引导作用
3.高考新变革可能带来的变化
(1)全国统考和省自命题考试
(2)考试两次,单独录取
(3)3+任选科的模式
(4)英语+文/理科
(5)高校组队命题统考
(6)考试由国家组织,科目学校来定
(三)总结
论文关键词:汉语思维,中式英语,文本分析,写作
一、引言
国外学者对英语写作的研究开展于近半个世纪以前,国内则于80年代末开始,90年代缓慢上升,大规模的写作研究工作起始于2000年。母语思维是英语写作中较为常见的现象(郭纯洁,刘芳,1997;王文宇,文秋芳,2002)。在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作文中,总是能看到既不是英语,也不是中文的英语。这些混合的语言,就形容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Pinkham,1998)。李文中则称之为“中式英语”,也就是中国学习者或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影响和干扰,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汉语思维,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1993)。很多学者分析了对中式英语在写作中词汇、句式、语篇的表现形式,并认为中式英语主要由汉语语言、文化及其思维干扰引起的错误(如,朱旬萍,2008)。本文以英语写作课程为例,浅谈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文本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二、研究思路
1.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全方位的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分析英语专业学生作文文本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写作教学,探索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2.研究对象和内容
本文以英语专业写作课程为例,以同一年级的两个班学生74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在英文写作中的经常出现的中式英语表现特征。此研究关键词汇、句法、语篇方面分别有哪些特征?
3.研究方法
由于写作文体的不确定性,写作文本也因人而异。为了对写作内容进行一定的限制,本研究提供了四份英语命题作文:记叙文(最高兴的一件事)、说明文(家乡)、议论文(上网利弊)、应用文(给朋友的一封信)。通过文本分析,对74人的作文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从而了解学生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文本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三、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文本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1.词汇方面
中式英语在词汇方面总是按照汉语直接字面翻译论文格式范文。如,
1)I like smile when I was a child. Like表示喜欢,而这里很明显是想表达,经常性的行为,应该是,I alwaysoften am fond of smile。
2)Sometimes I want to live home。Live表示住,学生按字面翻译住在家,其实应该是stayhome。
3)The price is very cheap。按汉语思维,价格很便宜,直接写成cheap,而真正英语表达是“The price is verylow”,or“The cloth isvery cheap”。
由于汉语影响,中式英语还会出现一些词语搭配不当现象。如,eat this medicine(应为:take this medicine)汉语思维,a kind people(应为:a kind man),see newspaper(应为:read newspaper)。同时还会出现一些用词重复累赘现象,如,red in color,a study room, a dance party,其实red, study, dance已经表达了意识。
在词汇方面,学生在词汇选择上没有出现很大的区别。其实,不同文体还是有不同的词汇特色。记叙文偏向于简单、轻松的词汇,说明文则运用动名词、复杂词,议论文词汇则表现出一定的力度,具有丰富多样化。
2.句法方面
中式英语在句法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句子词序不清。英语句子常表现为主语+动词+宾语+副词;而汉语句子则常为主语+副词+动词+宾语。时间地点状语在英文中常常出现于末尾,在汉语中则出现于句中。在学生作文中,常会出现下面一些句子,如:
1)When I was 9 years old, I often went fishing with myparents.
2)Yesterday, I played basketball with my classmates.
3)He very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很明显,时间状语提前,是汉语思维的影响,应该改为:I often went fishing with my parents when Iwas 9 years old;I played basketball with my classmates yesterday;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very much。
同时,中式英语句子还比较单一,多为主谓结构,主语为人。而英语具有多变性,会以非生命做为形式主语。如:
1)Someone tells us that they don’t like it.
2)My hometown has taken place lot of change.
两种句型都是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例1在英语中常表达为,It istold that…。例2很显然主语使用错误,应改为Alot of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my hometown。学生往往习惯性用Peoplebelieve that…,Someone said that…,Surfing online is a waste of time… 之类的句型,而忽视了It is believed that…,It is saidthat…,It is a waste of time to surf online等的用法。
除此之外汉语思维,受汉语影响,学生经常出现关联词使用错误。最典型的就是because和although。“因为…所以”和“虽然…但是”在汉语中式成组关联词,也可以单独使用“因为”和“因此”,而英语复句只有一个主句,只需用一个关联词相连即可,且不能单独成句。受汉语语关联词影响,学生经常性的用because…so…,although…but,或者because(so)单独成句,导致中式英语现象。
在句法方面,学生并未把握不同文体的风格。经常会出现以下句子,如:
1)The winds are gone. 应为:Gone are thewinds.
2)A rock was on the top of the desk. 应为:On the top of the desk stood a rock.
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运用倒装。其实,在英语表达过程中,不同文体还是有不同的句型特色论文格式范文。在说明文中,这是英语表达中常见的巨型。
3.语篇方面
通过对中西语篇思维模式进行调查,王墨希和李津(1993)发现中国学生属于“隐伏型思维模式”。中国人偏于螺旋思维,而西方人偏直线思维(Kaplan,1966)。英语语篇往往开头见山,先陈述中心意思,后分论点论证说明;辅导句紧扣中心句,主题句直接,观点清晰。汉语语篇往往不是开门见山,习惯性围绕问题做铺垫,委婉含蓄,不直接点明主题。如:
Dear Tom,
How are you? I’m very happyto receive your letter. It has been nearly a year since I came to University.Recently, I’m busy reviewing my lesson. So, I write to you late.
这封信学生实际上谢谢Tom一年来对他的帮助,但第一段根本看不出主题思想。学生在写作中习惯于进行铺垫,委婉含蓄,也就导致很多中心不明确的问题。
除此之外汉语思维,英语重形和,善于用各种连接手段,句子组织严密;而汉语重意和,句法功能有时不是很强烈,会通过省略关系词达到意的统一。中式英语语篇常常衔接性不够。如:
As a student, it is not goodto surf on internet. It influences your study. There are also some badmaterials on internet.
在这个例子里,存在着很严重的衔接性问题,加上on one hand,on theother hand则会更符合英语表达方式。
四、结语
从写作文本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写作时词、句、篇的选择都明显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对中国学习者来说,汉语思维习惯和文体意识常常会体现在英语词、句、篇等语言运用上,以致造成中式英语现象。英语写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对学生所出现的中式英语进行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表达能力,克服中式英语现象。由于文本的选择有限,本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扩大英语学生写作文本,结合问卷和访谈方式探讨中式英语的原因,以及其它一些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Kaplan, R.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Intercultural Educa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1966 2.
[2]Pinkham, J. The Translator’s Guideto Chinglis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8.
[3]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 翻译通讯,1993,2.
[4]郭纯洁,刘芳.外语写作中母语影响的动态研究[J]. 现代外语, 1997,4.
[5]王文宇,文秋芳.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
[6]王墨希,李津.中国学生英语语篇思维模式调查[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7]朱旬萍.“中式英语”写作成因及规避[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9.
摘要:论文标题是以最合理、最精炼的词语反映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逻辑组合,有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及写作规范。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以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为例,阐述了中文标题英译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方法,以此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
一、引言
毕业论文(thesis)是每个大学生在毕业之前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论文的撰写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也需遵循科研论文规范的写作方法及语言表达形式。学生在英译中文标题时应本着一条总的原则:准确反映文章实质,遵循英语表达习惯,贵在简洁,突出醒目,使之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具体原则及要求如下。
二、英译毕业论文中文标题的基本原则
2.1准确一致(Accuracy)论文标题应能准确反映文章主要内容,恰当体现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既不能过于宽泛,也不宜过于繁琐。中英文标题在内容上应保持一致,但不代表词语的完全对应。将中文标题译成英文时,要注意语序的调整,不能死套中文的词序,以免造成英文意思模糊不清。在多数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如果有些标题过于笼统、抽象,难于按字面意思直译,可以通过“意译”原标题或另拟新标题加以整理,以使“名”符其“实”。2.2规范得体(Standardization)标题中单词的大小写。标题单词字母的大小写通常有以下三种写作格式:全部字母大写;每个词的首字母大写,但三个或四个字母以下的冠词、连词、介词全部小写;标题第一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均小写。对于专有名词首字母、首字母缩略词、德语名词首字母、句点(.)后任何单词的首字母均应大写。标点符号、斜体的使用。英汉论文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不对应是由两种语言标点类别不同造成的。破折号、冒号、问号、引号、逗号、感叹号、斜线均可使用,顿号、书名号仅用于中文学术论文标题;分号、省略号只用于英语学术论文标题。如,为使标题精炼,英文标题常用冒号或破折号代替标题中的介词短语或判断陈述句标题中的tobe。另外,标题中的概念与次要成分应用符号分隔,从而突出中心概念。英文书名用斜体表示,中文书名置于书名号内。缩写词。除各国通用的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外,标题内不得使用缩写词和特殊符号。因此,论文标题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要出现数学公式和化学式。标题中应慎重使用缩略语,尤其对于有多个解释的缩略语应严加限制,必要时应在括号中注明全称,只有那些全称较长、缩写后不易引起歧义且已得到本专业领域公认的缩略语才可使用。
2.3简短精炼(Conciseness)字数。标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标题的用词应力求简短、精练,以最少的文字概括尽可能多的内容。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外语不超过10个实词(国际标准为8个),若能用一行文字表达则尽量不用2行。如果某些论文中的内容层次复杂或科学术语结构复杂,难用8个英文词概括全文的标题,建议采用主标题与副标题的相结合的办法解决标题过长问题,以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方法及内容等信息。此时应注意国际标准和英文规范,并用冒号将主、副标题分开,切忌按中文方式用破折号将之分开。赘词冗语。标题中尽量不用赘词冗语(如冠词a,an,the)及多余的说明性“废词”。另外,还要注意避免标题中词意上的重叠。随着期刊论文逐渐与国际接轨,学生需注意遵循英语表达习惯。许多论文作者在中文标题中常冠于“试论”、“初探”、“浅谈”、“试论”等谦辞。如果此类标题直接翻译成“Elementaryintroduc-tionof…”,“Simplestudyof…”等字样,在形式上谦词就成了中心词,反而使反映论文主题的中心词不够突出醒目,使英美人士望文生义,产生不信任感。至于标题中惯用的“AStudyof…”,“Re-searchon…”等一类词汇都属无效信息,英译时为做到言简意赅,往往省略不译。
2.4醒目突出(Prominence)科研论文的标题一般不刻意追求语言的生动或形象化。但是,为了使标题醒目或体现语言和谐动听,有时作者也在标题中运用修辞手段,以明确表明研究工作的独到之处,力求重点突出。为使表达直接、清楚以便引起读者的注意,作者应尽可能地将表达核心内容的主题词放在标题开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撰写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之际,学生应从论文标题的专指性入手,认真拟定毕业论文标题,以使其发挥出提纲挈领的作用。了解毕业论文中文标题英译的原则、常见结构及翻译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标题译文的准确性和灵活性,甚至论文的学术含量。学生在实际应用这些方法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增删以实现译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DayRA.HowtoWriteandPublishaScientificedi-tion)[M].Phoenix:TheOryxPress,1998.
[2]崔鲸涛.科技论文英文标题制作的技术规范[J].应用写作,2003(7).
[3]刘向红.科技论文标题和摘要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1).
一、频繁分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不易形成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点、圈、画的阅读习惯,随堂巩固、单元小结的复习习惯,及时完成、及时订正的作业习惯,观察、积累、思考的写作习惯等语文习惯都必须尽早养成。但是要养成习惯,谈何容易!英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一件事情大约坚持66天,才会让它“习惯成自然”。要养成这么多好习惯,它必然需要时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两年或三年的时间,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老师的不断指导和督促之下,或许能基本养成上述习惯。但频繁的分班,没有了原来老师的提醒督促,就极有可能让许多学生快养成的习惯半途而废,毕竟人是有惰性的,更何况这些孩子呢?对于只教半年或一年的老师而言,他之前的努力可谓前功尽弃,再接到手的班级又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一切又得从头再来。再者,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考核老师的重要指标,一年一度交班考试成绩始终是悬在老师头上的一把利剑,老师们往往急功近利,关注的不是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是见芝麻捡芝麻,见西瓜摘西瓜,抓住分数就行了。因为谁知道这班学生一年之后还在不在我的门下,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培养学习语文的习惯,见效往往不是几个月就能看到,这自然不会成为他们教学的重点,甚至会放弃对部分学生的习惯培养,只要他们没有太大的越格也就敷衍过去,更不要谈春雨润物而催开万朵花了。殊不知,知识可以不断更新,而习惯是终身受用的。
二、频繁分班,语文教师的教学难成体系,容易杂乱无序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就是一个大杂烩,语音、词汇、语法、语用、修辞、逻辑、写作、文学史、古汉语、美学等等,不一而足。内容纷繁复杂,而教材本身又不成体系,要想让学生在高中三年学有所用,还要赢得高考,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以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为例,学生对于议论文的写作基础几乎为零。我在高一时就让学生阅读典范的议论文,学习了解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然后学习论点的确立与表述;再学习最基本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以及议论文分析说理的三种方法———假设分析法、探因分析法、意义分析法。高二着重训练要点:帮助学生建立素材库,论证的思路和结构,喻证法、引申法,学习辩证分析讲道理,以及议论文语言的训练。高三着重训练要点则是侧重解决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三年,学生就可循序渐进地把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较快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而频繁分班,势必会打乱教师这一教学体系,破坏其连贯性与渐进性,让议论文教学无法有序进行。分班之后,一个教师面对的往往是来自全年级不下二十个班级的学生,而他们之前的语文教师教学议论文的思路、进度、侧重点肯定不会与自己完全相同。面对此种情形,一位教师在博客中写道“:为了发展,自己定下目标打下基础,但一分班一切努力都化为零,不知如何开始。”教师往往很茫然,更多时候就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教学效果又会如何呢?
三、频繁分班,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融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SCI论文;教学法
引言
SCI论文作为当今世界一流的科学论文收录检索条目,它的写作与发表已成为国内许多高校衡量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SCI论文写作过程作为了解与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手段及思路、了解国际最新科研动态的过程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的提高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极强的推动力。此外,伴随着我国医学研究领域不断加强的国际学术交流,以英语为工具语言的学术论文写作已成为众多医学研究者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学术成果的必备要素。但是对于一直在重教学轻科研的传统培养模式下成长的医学研究生们来说,他们所具备的写作知识远不能满足现阶段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需要,他们在英文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也仅仅是小学时学习的应用文写作知识,以及通过自己阅读文献的零星积累。因此,要完善医学研究生教育体制,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深厚学术素养、创新意识和能独立从事科研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针对于医学研究生的SCI论文的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是截至目前,针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SCI论文的英文写作能力的研究尚为数不多,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集中体现在:一、从研究对象来讲,多数研究停留在对SCI收录期刊的语篇结构及句法层面的语言特点的分析,旨在为学术写作提供方向导引但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导。二、从研究方法方面来看,主要有对体裁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的研究,但目前并无太多的实证研究证明其有效性,大部分研究只是在文本分析或学生问卷反馈的基础上给出进行体裁教学或探究式教学的建议,缺乏学生的写作的数据分析。三、在研究内容方面,据笔者的调研情况看,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郑家伟(郑家伟,杨秀娟,张善勇,2011),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杨植(杨植,2012)和第三军医大学的詹小青(詹小青,廖荣霞,陈敏,2010)的研究涉及到具体专业SCI论文的英语写作之外,其他研究均从广泛意义上探讨SCI科技论文的写作及课程建设问题,因而研究缺乏针对性,此外,就SCI科技论文本身来讲,几乎没有研究涉及到特定专业下的具体论文形式写作的探讨。
因此,笔者认为探讨不同教学法在医学研究生SCI论文写作中的影响程度,找到和发现不同教学法下学生SCI论文写作能力的最佳发展维度对于弥补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中的空白,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研究生SCI论文的写作能力发展具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具体来讲,本研究重点围绕写作教学常用的体裁法、成果法和过程法来展开,其研究结论如下:
一、体裁法
总体来讲,体裁法对学生语篇结构的影响最大。在教学中,教师分别选用了比较标准的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和临床总结的范文与学生品读,重点讲授了学术论文与学生较熟悉的说明文、记叙文以及一般性论说文的体裁区别。此外,对于学生影响较大的应用文体裁意识,教师也着重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使学生首先从文章样式上有了直观而形象的了解和掌握。反应在写作中,学生一般能基本遵循学术论文的篇章结构,做到不落要素,但是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文章各部分结构匹配合理、详略得当。
二、成果法
在学生SCI论文写作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成果法对其学术语言维度的影响功不可没。由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母语因素的干扰,并且长久以来缺乏学术语料的输入,因此,研究生们的写作水平体现在语言层面上则基本处于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水平,不但缺乏学术词汇的积累,而且在句式结构和表达形式上单一枯燥,不符合学术论文的表达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大量学术语料的输入,一方面通过精选真实语料中的高频词汇和表达法来强化记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评价纠正学生文本中的语言、语法问题和非常规表达现象。由此,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积累科学词汇和表达,并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应用到真实的写作任务当中。
三、过程法
在实际教学中,过程法一直以组合的形式应用于前两个教学法实施过程之中,通过学生的座谈和问卷反馈分析,过程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依据过程教学法的写前、写中和写后的学习阶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写前阶段应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在写中阶段,通过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和互评引导学生不断地修正文本并反思错误原因。在写后阶段,教师除给予建设性的点评之外还会进一步指出学生下一步的改进目标。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求学生对课堂的每一个学习步骤进行课下反思,从教和学两个角度对课堂教学给予评价和建议,反思自我学习的优势和劣势等。通过反复练习,学生逐渐在过程法中领悟到了批判性思维的实质和意义,掌握批判性思维的行为策略,并能自觉地把这种策略应用到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活动中。学生科研能力水平提高了,其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自然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家伟,杨秀娟,张善勇.如何撰写与发表口腔医学SCI论文[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9(5):420-429.
[2]杨植.SCI论文写作与中医药研究生医学英语写作课程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