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高校自主招生是中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重要补充,经过十余年的改革探索,试点高校自主招生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研究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衔接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破解高中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为高校自主招生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校自主招生;衔接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高校自主招生是高校招生多元录取的重要方式之一,自2003年该项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产生了新的影响。那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之间究竟存在哪些内在的关联性?二者在新形势下有无不适应的地方?回答这些问题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此项调点是针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目标相互适应的课程观、人才观、发展观、考试观等多项内容进行的问卷设计,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问题的建议,为积极引导高中教育培养出大量高校自主招生所需要的人才提供参考。
一、样本介绍
本次调研对象分为两部分:一是对2016年的高三在校学生做了问卷与访谈,回收有效问卷共计415份;二是对普通高中的学校领导、任科教师、职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40份。
二、分析维度与数据统计
问卷以高校自主招生考题与高中课程的相关度、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考查维度、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联度、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度作为重点。
1.高校自主招生考题与高中课程的相关度
高中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直接影响高校自主招生面试和笔试的效果。详见表1、表2、表3、表4、表5。
从表1可知,约半数学生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试题与初高中所学内容的相关度适中,说明目前的中学所学内容给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打下了一定基础,但也有近四成受访学生认为试题内容与所学内容相关度不大,说明中学所学内容与自主招生试题存在脱节现象。
表2表明,超过四成的学生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范围太广,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难度太大,这也许跟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目的有关,这一结果也显示了目前中学所学内容与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内容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
表3说明,一半的学生呈现出对高校自主招生试题不适应状况。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能完全适应高校自主招生试题。这表明,在同一群体中,学生对高校自主招生适应度差异很大。
从表4可知,对于学生对试题不适应的原因,学生大多认为有在校的学习过于重视高考考试科目、课程设置面太窄、缺少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这对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表5说明,如何应对高校自主招生,学生认为,在中小学阶段的成长主要靠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与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有一致性。同时,此表也说明课外的网络学习培训和学校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对应对高校自主招生有较大帮助。
2.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考查维度
在自主招生的考查中,对学生考查的重点、知识和个人能力方面有什么特点?这凸显了相应的人才观。详见表6和表7。
从表6可知,学生集中选择“综合素质”“阅历”,说明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仅凭学生在校的学习内容去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是远远不够的。
表7显示,从考查学生能力的维度上看,集中分布在逻辑分析能力、临场应变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口才与表达能力,说明高校自主招生非常强调对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阐释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3.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联度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也为高校自主招生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体现了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基本诉求。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和影响,表8、表9、表10给出了相关的信息。
表8说明,大多数学生和教育教学工作者认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高校自主招生有价值,但参考意义有限。说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表9得知,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衔接不适应性的原因调查中,学生选择“考试内容不适应”“素质教育评价为考试服务”“高中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占高校自主招生比重和分值不大”相对较多,说明学生对中学教学科目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对综合素质教育的功能的完善寄予了厚望。教育教学工作者选择“高中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占高校自主招生比重和分值不大”“评价标准不统一”相对较多,这更多地显示出教育教学工作者与学生群体所处立场的差异。
表10显示,对于高校自主招生将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影响,学生的选择相对均匀,而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选择却集中在“加强对评价标准的统一,建立更科学的评价制度”“加强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开展”,这反映出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诚信的监督机制和惩戒体系,各类学校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自主性较小,也缺少社会实践的实质内容。这一结果表达了人们希望通过高校自主招生,成为撬动高中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杠杆。
4.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度
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度,反映了学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认同程度,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考试观,见表11。
表11显示,很多学生没有做好是否参加自主招生的相应心理准备。毕竟,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对大多数考生来讲无疑是一道很高的门槛。
三、结论
从“高校自主招生考题与高中课程的相关度”上看,招生试题与高中课程基本成正相关,但也呈现一定的脱节现象。这说明,高中阶段课程的设置,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性选择,同时,高中学生在如何应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途径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从“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考查维度”来看,高校自主招生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阅历等方面的要求加大,ρ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临场应变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口才与表达能力要求提高,注重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对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方向。
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与反思 真实性 发展性 主体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14条明确要求: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我省制定出台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该《意见》指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要贯穿教育过程始终,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意见》规定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意见》颁布实施至今刚好完整三年,以下是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的具体做法及反思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真实性为基础
如何不折不扣地落实《意见》要求,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应有作用,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与成长,应是学校和教师考虑的重要问题。综合素质评价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思想道德评价的地位,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构建了“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模式。评价的六个维度中还充分地体现了学生身体、心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发展观的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的六个维度全面具体,但由于班主任事务繁重,每学期末既要忙着改卷,汇总成绩,又要进行学生操行评语鉴定,现在又要增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如果教师思想认识没有到位,评价表内容的全面、程序的繁杂反而容易使得具体评价过程出现敷衍了事,甚至出现造假现象。为防止这种情况的的发生,我校全文印发了《意见》,并组织全体班主任老师进行学习,同时发动班主任对评价的实施进行讨论和交流。在2007年3月,还专门召开班主任会议,让评价工作做得较好的班主任传授经验,交流心得,以此来推进评价各种的开展,确保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切实落实《意见》的要求。
由于学生参与到评价的具体过程(学生自评、小组意见等),如何让学生重视评价工作和评价结果,如何让小组评价客观公正?我们利用年段师生会议和主题班会,对《意见》进行宣读,对评价表进行讲解,努力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指标和维度的意义和内涵。同时,结合学习学校《学生评优评先细则》和《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将评价结果与学生奖惩结合起来,既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注重人的发展性
一线教师们普遍感叹:现在学生越来越“巧”了,也越来越“笨”,越来越难“管”了。“巧”指的是学生视野比以前开阔,知识比以前丰富,动手实践能力比以前强。“笨”指的是学习时间长,效果却大不如前;课外知识丰富,“双基”知识却贫乏;难“管” 指的是学生习惯意识差,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有待提高,特别令老师越来越头疼是“学困生”越来越多,许多学生缺乏一种精神,缺乏一种意志。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扬了人文性,注重人的发展性,关注学生成长过程,把学生切实作为一个精神的生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意见》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发展性原则,要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的,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这在“学习能力”指标的评价中更要加以注意。这时的学生评价工作,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又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辟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而是要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表》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与同学团结合作,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取得提高和进步。其它方面也是如此。
如果班主任充分意识到人的发展性,善于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个平台,帮助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评语,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进步,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变成才观念,树立信心,充分发挥评价的价值引导作用,将有利与培养合格的人才,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早日形成。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体现学生主体性
《综合素质评价表》的自评、小组评价等充分体现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人的主体精神。为此,我们也做了不少探索和努力。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表》的指标要求,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我校在每学期开学初,都专门组织师生大会宣传学习《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安排主题班会课让同学进行讨论,要求各班依此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和班训,有的班级还编写了班歌,营造浓厚班级文化氛围。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我们参照《意见》中“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二级指标中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和“文明习惯”,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规范,如学生着装与仪表的规定、食堂文明就餐的规定,寄宿生管理条例等等,囊括了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儿,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明确的要求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学生言有所依、行有所依。如宿舍管理,毛巾怎么叠、鞋子怎么放,凳子怎么摆,被子叠成什么形状,都有明确的标准。同时,学校经常组织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常规检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又经常组织常规抽查并及时通报,上下互动,表扬、宣传典型集体和个人,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还有赖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助。让学生就“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的各级指标进行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和处境,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真诚的态度,发展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的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就像三面镜子,照出了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日而久之,学生意识到了这些评价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心理素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明确现阶段的认识目标和任务并为之努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的不足与反思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参加综合素质评价的时间越长,文明意识越强,文明行为越普遍,大多数学生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像刚毕业的2009届高三学生,就是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一届。他们已能乐观积极,奋发向上,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文体活动,以自己的良好行为起到了“老大哥”带头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困惑。
1.评价工作容易泛化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大部分指标都无法量化,主观倾向强。由于指标较多及其它种种原因,评价没有与学生特定领域的学习和发展结合起来,使评价活动失去了其所依托的载体;同时,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往往时间安排紧张,尤其是小组评价环节,组长较难把握评价尺度,容易应付了事。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加强指导,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
关键词:综合测评;素质教育;系统化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入市场,企业在需要大量优秀人才的同时,对选用人才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用人的综合素质。如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合理性的、科学的评价,这是企业在用人评定中颇为关注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目前现状
目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各个阶段均为人为操作,包括原始数据的人为收集,活动登记卡的人为记录和数据的手工汇总,存在着可操纵性和不可避免的工作失误,不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最终的结果呈现也仅限于分数的大小显现,缺乏直观性的图表对比,使得学生及家长不能很便捷清晰地得出关于该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结论。
我们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网站针对现有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行了全新的系统化研究,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测评网站,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评价大学生的素质水平,才能真正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到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中,提高人才质量。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多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真正改变以学习成绩代表综合素质的现象。
二、建立体系作用
当前,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被各高校重视。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深化对构建学院级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作为学生教育管理一线的院,必须综合分析本校各职能部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项措施,结合学院实际,制订可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强的评价体系和实施办法,从而实现校院两级评价体系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激励大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从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角度,通过对现有的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改进,实现从数据采集到结果呈现的系统一体化,减轻学生干部的工作压力,克服获得数据不全面和人工操作失误性的弊端。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本院学生对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的培养。
三、建立监督与反馈的模块
本体系将从江西财经大学的角度,通过对现有的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修改,实现从数据采集到结果呈现的系统一体化。更为重要的是,它将会克服获得数据不全面和人工操作失误性的弊端。为了避免以往信息录入有误的现象,本体系也将设立监督与反馈的模块,通^此种方式,在确保信息正确的同时,也可使学生互相监督,更可培养其诚信的优良品质。
四、可行性分析
在支持政策上: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在经验方面上:结合江西某高校实际,在学校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自2014年8月21日起,会计学院已初步制定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价体系,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网站的建立,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评价体系框架且拥有一定的经验;在技术支持上:我们有往事易公司的技术支持;
五、特色与创新点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制网站体系的设计与建设能够给学生更为直观且贴心的数据反馈。课题所设计的综合测评体系系统将会在最大程度上把握好“互联网+”的时代特点,做好大数据分析。力求区别于传统测评方式,改变仅仅给出学生具体分数的局面,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一份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建议。在此建议中,秉着“客观、简便、价值”的原则,学生将会看到更为直观的相关图表,阶段性总结,自身成长,系统建议等内容。此外,借助这一测评系统,将达成学生、老师,社会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强化其学习外的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帮助学校更好得推进教育方面的改革,实现培养人才多元化培养的目标,更快完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联系与过渡。
六、项目意义
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评价大学生的素质水平,才能真正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到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中,提高人才质量。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多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真正改变以学习成绩代表综合素质的现象。
在实践价值方面,本项目具有实用性和启发性,通过一小方面的研究可以触发更多方面的想法,将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及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苏,史会丽,张可,张朋飞. 基于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2007(11).
一、指导思想
(一)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目标。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描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状况、社会公益活动和日常表现等真实、典型的内容,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为高等学校录取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并逐步成为高等学校招生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同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探索,稳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状况。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内容的全面性,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促进学生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实现有个性、有特长的发展。通过对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探索科学可行的评定方式方法,加强评价制度建设。根据我省普通高中教育的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评定方式、方法和规范,完善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加强公示、监督、申诉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各项工作的实效和公正。通过探索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形成素质教育实施与保障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高中教育正确的导向。
(二)操作性原则。方案实施要为普通高中学校、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理解并接受,要使普通高中教学组织、考试考查组织、高校录取等方面的操作简便、直观。方案的指标体系制定要合理,有较强的可评性,评价要有多元主体的参与,评价操作要实现信息化。
(三)公平性原则。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制度建设,提前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和有关规章制度,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保障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四)发展性原则。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适当收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实证材料。正确发辉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的全面指导。
(二)各市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学校评价工作的监督指导,咨询、投诉、复议等事宜的处理。各市的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报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三)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学校实施,校长是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综合素质工作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校的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和复议申请。
四、评价内容和方法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模块修习记录、基本素质评价、实验操作考查和信息技术等级等四个方面。模块修习记录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各科目学分获得情况和各科目各模块修习情况。基本素质反映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各方面情况。实验操作考查反映学生在科学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技术等级反映学生在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一)模块修习记录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根据学分管理的要求,学生修习课程的情况通过三年学分进行管理。学校通过学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学生学业状况通过学分记录予以量化反映,通过适当的描述反映学生成长发展过程。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粤教基[*]47号文“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要求,学生毕业的必修学分要求:每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内必须获得必修学分116分(包括综合实践活动23学分);学生毕业的选修学分要求:选修学分在28分以上,其中选修二至少获得6学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要将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和各学分对应修习的模块名称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二)基本素质评价
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基本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五个方面。
1.评价内容
具体维度、要素和评价内容见附件一。
2.评价方法
采用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写实性文字描述为主,提供实证材料等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根据基本素质的不同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
(1)道德素养
学生道德素养的评价,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成长记录、教师和同学的评价等,由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同学互评为辅。
(2)文化素养
学生文化素养的评价,根据学生学分管理档案,对学生所得学分的总量、学分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综合实践
学生综合实践的评价,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完成情况,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证材料等,客观反映学生在综合实践方面的表现。
(4)身心健康
学生身心健康的评价,根据学生在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客观反映学生身心健康状况。
(5)艺术素养
学生艺术素养的评价,根据学生在学校参加艺术活动的表现及作品,客观反映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评价结果呈现
基本素质评价由学生本人描述性记录和具体作品名称等呈现,学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学生的描述或记录予以确认或补充,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同时提供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典型材料。
(三)实验操作考查
1.考查内容
实验操作考查内容涉及科学领域和技术领域中通用技术科目的必修学分对应的模块内容。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由省制定《普通高中实验操作考查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在实验范围内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2.考查方法
各地级以上市统一命题,由各学校设立实验考查考场,负责实施考查。
3.考查结果呈现
实验操作考查成绩按以等级呈现,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将考查结果的等级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四)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1.考试内容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科目的必修和选修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由省制定《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大纲》,规定各个等级考试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具体目标要求,公布试卷结构和题型。
2.考试方法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由广东省考试中心负责提供统一的试题及考试系统,各地级市教育局的考试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学校负责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3.考试成绩呈现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成绩按以等级呈现,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五个等级。将考试结果的等级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
评价的结果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反映,学校将评价结果通知学生个人及其家长;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之一;评价结果作为高等学校录取或退档的依据之一。
六、保障措施
为确保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能公开、公正、公平、科学地进行,发挥评价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建立和完善评价工作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
(一)各市在评价工作开展前,将评价的内容、方法、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向学校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对学校进行评价工作实施的培训。对学校的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理,接受社会及学生家长对具体学校评价工作的投诉及情况核查。
(二)学校在评价工作开展前,将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具体程序、工作小组人员构成进行公示,对以班级为单位的评价小组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审定、公示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复议申请,对评价过程中行为不当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处理。
生综合素质的纵向性和发展性的工具夹,改变传统的单元性、单维化、终结性评价,吸引学生参与形成
性评价,增加了评价体系的激励性、多元性和灵活性,这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和长期发展区域都有着
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主体激励工具夹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如
果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不能做到这一点,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素质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同
以往相比,这次课程改革在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课程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转变。现代
教育要求我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倡导多元主体共同
参与,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差异和各面的发展潜能,实现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功能。这就
需要我们改变评价方式、内容和主体。因为传统的评价主体单一:只有教师进行评价,学生缺乏主动性
;评价的维度单一:只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学生的个体差异得不到重视,学生缺乏积极性;评
价方式单一:只进行终结性评价,忽略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学生缺乏能动性。这样的评价体系不利
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因此,我
们改变传统的单维的、单元的、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进行多维的、多元的、形成性评价
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评价,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会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异彩纷呈。
一、综合素质含义
"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
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
。"这是《辞海》关于素质的狭义解释。
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是广义的素质,"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
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过去对学生进行评价,只局限在成绩方面,现在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仅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更包括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评价,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方面
的评价。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
过去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目的是选拔和甄别,而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功能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
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
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体从过去单一的教师评价改进为学生、同伴、教师、家长多元评价。这样学生的积
极性被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加强,评价的激励也发挥出来了。
六、综合素质评价的形式
过去学生的评价以终结性单一评价为形式,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现在则是在兼顾形成性评价和终结
性评价同时,更突出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即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的评价,这样通过对学
生评价方式的改变,来研究、反思其过程,引领其健康成长,这样评价就能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作用。
七、综合素质评价工具
过去以学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所以评价工具局限在成绩单,后来发展到成绩单加上评语。所以设计一
种体现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多维、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工具夹就有了现实的意义。在评价
改革过程中,我们创建了如下的评价工具夹,旨在通过工具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改革,充分
发挥评价的激励: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本评价工具夹旨在通过一周一次的多元、多维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引导学生全面正确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如果我们教师把评价内容扩展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而且把评价的主题多元化, 引
导学生自评、互评,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就会被激活,评价的激励性作用就会充分发挥出来,学生个体差
异就会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健康发展,从而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有极高的战略和现实
意义。
参考文献
[1]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2001年6月14日, 国务院
[2]《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网 ,2007-5-11
一、“23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基本内涵
“2”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核心——仁爱之星和求真之星的评选。第一个“3”是指三个支撑:改革学业评价,科学设定学业成绩等级划分标准;落实过程评价,编写养成教育读本《播下仁爱求真的种子》;呈现评价结果,合理改造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第二个“3”是指三个优势:融合过程和结果;融合差异性与全面性;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
二、“23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背景
1.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评价制度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引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聚焦了家长的目光,引领全社会评判教育的价值导向。从这个角度看,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因此,这项改革实践旨在让更多的家长和社会群体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将目光聚焦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2.学校文化传承的需要
学校创办之初立下的校训——仁爱求真,走过了100多个春秋。它反映了我校办学宗旨和育人方向,即崇尚仁爱、倡导求真。随着时代的发展,校训还要被赋予哪些新的内涵?怎样在新一代育才学子的身上打上烙印?校训精神的传承需要一个载体,改革学生评价是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对传承与发扬校训精神有实际意义。
三、“23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举措
1.创新校本评价
作为研究主体的《育才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又称“仁爱之星”“求真之星”评选方案。该评选是对“三好生”评选和少先队“雏鹰争章”的发展和完善,保留了原有评价制度中的全面发展理念,削减了甄别与选拔功能,同时借鉴了“争章”这一有效的形式和载体。
“仁爱之星”涵盖五大素养:亲近自然、胸怀祖国、热爱校园、珍爱生命、关爱他人。“求真之星”也涵盖五大素养: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追求真知、遵守秩序、学会诚信。由此派生出十枚奖章,围绕这十枚章开展争章、评章活动,每一枚奖章都有具体的评比标准。最后,结合奖章获得的多少和学业成绩确定星级等次。第一学期评选“仁爱之星”,第二学期评选“求真之星”,两个学期均表现突出的当选为最高级别——“仁爱·求真之星”。设置三个级别星级标准,既照顾全体又尊重差异,激励每一个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方案还对自主申报争章公开评选统计获得奖章数参考学业成绩星级认定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做出了具体指导,有很强的操作性。
2.改革学业评价
2009年11月19号,江苏省教育厅下发了[2009]34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考试问题的通知》,其中第1条就要求各学校必须严格控制本校组织的考试次数:小学每学期统一考试不得超过1次,科目不超过3门,考试结果应以等级形式呈现。
传统的等级是依据(百分制)分数划分的,如表1所示。
分数值是绝对的,但划分的结果却是相对的。因为不同学科之间、同一学科前后之间试卷难度不均衡,从而造成等级划分的信度和效度偏低。
改变等级划分标准,把切分标准线改成百分比,按考试人数的百分比划分等级,如表2所示,解决了上述难题。
表2中“优秀”的百分比从90%—80%—70%、“不及格”的百分比上限从2%—6%—10%,正好保证年级间的稳定和质态的递升,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
等级制的实施,在行为操作上要具有可行性,在评价理念上要科学有效,等级划分的改变,使等级制更为科学,也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3.落实过程评价
《播下仁爱求真的种子》是学校自主编写的学生素质养成读本,是实施教育启发和过程评价的双重载体。读本分上、下两篇,上篇围绕“仁爱”主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与自然、祖国、生命、他人的关系;下篇围绕“求真”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求真知、做真人。每一个单元都分低、中、高三个级段,呈循环上升的态势,不断深化认识。读本有很强的人文色彩,一个个小故事触及心灵、启发思考,正如读本前言所说:“习惯无痕,并非简单地应该或禁止,要以文化浸润,用心灵滋养,在精神的沃土播种,从生命的深处唤醒。” 每个单元还有相应的辨析、操练和评价要求,教师在使用时,可以借此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并且通过适时的评价,为期末的综合评价提供一手资料。
4.呈现评价结果
《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苏扬出准字082号)第一版时间是1993年,后来每年修订,最近的一次修订是第十次修订,时间是2004年10月。审视《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发现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整体序列模糊。“品行表现”的教育要求没有整体规划,应按年级层次特点形成序列化。如关于“关心身边的先进模范”的教育要求就不适合三年级的学生。
二是儿童意识淡薄。素质报告书应从儿童立场出发,遵循儿童的生活心理和成长规律,不是从成人的视角规范儿童。如“遵纪守法”的表述之类。
三是设计操作繁琐。素质报告书的表格设计多处违背逻辑,有自相矛盾之处,也有对学科考核随意肢解之处,操作繁琐。如一般情况下平均每个学生要画300多个“”。
发现上述问题后,学校立即着手解决——改造《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改造后的《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在传承历史成果的基础上,矫正了实践中的偏差,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尊重、激励、扬个性。新版《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第一学期综合评价中设有“努力方向”栏目,而在第二学期该栏目被改为“教师寄语”。前者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欣赏发现,鼓励学生成长;后者从品行、身心健康、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角度帮助学生明晰努力方向,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办学思想。这两个栏目关注全面发展的同时尊重个性,不仅是对学生评价的真实记录,记录本身又发挥着评价激励的积极作用。
二是真切、细致、有层次。新版《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品行情况”中的教育达标要求不是假大空的描述,而是真实细致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切实要求。这些要求与《播下仁爱求真的种子》以及“仁爱之星”“求真之星”规定的各级段的评价标准是同标准的。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决定了评价行为的延续性、连贯性,强化了过程性。
三是简洁、全面、易操作。新版《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在“学习情况”栏目中增设了任课教师姓名一栏,“师恩难忘”是对任课教师劳动的尊重,也是在明晰一份责任。“实践情况”记录是在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在对报告书的内容进行改版的同时,学校还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评价结果的记录与呈现服务。有了这套素质发展操作系统,学业成绩再也不用人工誊写,可直接从管理学业成绩登记的部门一次性导入,减轻了教师负担,确保记录的真实性。数据库管理还便于信息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就是构成整个评价体系的关键部分,各部分看似独立,实际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播下仁爱求真的种子》侧重播种,是品行方面的过程载体;等级制改革是学业方面的过程载体;“仁爱之星”“求真之星”评选是对过程的强化,对教育成果的巩固;素质报告书是对阶段性发展状况的记录、汇报和展示。
四、“23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优势成效
1.融合了过程和结果
《播下仁爱求真的种子》素质养成读本,涉及小学生若干必修素养,“仁爱之星”“求真之星”的评选标准就是参照此读本而制定。这样,读本的使用为评价结果的产生提供依据,强化了过程性,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2.融合了差异性与全面性
“仁爱之星”“求真之星”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具体的标准为学生评价提供了依据,是组织评价过程的重要参考。而评价作为无形的指挥棒,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为防止模式化,倡导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格局,在实施办法中既有标准,又不唯标准,开辟了破格入选通道,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发展。当然,在兼顾差异的同时,也不能违背全面发展的要求,评选标准既有对品行方面的要求,也有对学业方面的要求,不再凸显语文、数学、外语主要学科的重要性,每一门学科,如美术、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等都有相应的要求。
3.融合了学校、家庭和社会
在“仁爱”“求真”的总命题下设若干分支,涉及学生素质发展的诸多方面,借以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找到努力的方向。同时,评价还兼顾多元主体。学生本人、同学、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最终的评价结果需要所有任课教师签名方可生效。多主体参与不仅是对公正性的监督,更重要的是,使评价行为更为客观,防止评价结果有失偏颇,产生负面影响。
“233”在我校全面推行已有3年,对约5000名学生实施评价,受到家长、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其核心价值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主动发展的原则,适应了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思考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高等教育作用与大学学习内化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与质量水平。其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德、智、体、美。所谓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科学知识、身心健康状况、审美观念和劳动技能水平等诸多方面在大学生身上体现的高低进行综合评论和判断的一种观念性活动。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起到评价、反馈、激励、导向等作用。对于高校而言,良好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素质拓展,而且能够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向前发展,实现教育改革,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然而,我国大部分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评价体系令人担忧,其不合理的引导已使教育回归传统教育或趋向应试教育。本文将从目前医学院校综合评价体系的现状、问题的成因、解决的策略进行阐述。
一 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为“学生学年综合素质测评分数=德育得分+智育得分+体育得分+奖励(惩罚)得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遭到质疑,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1.评价标准不够清晰
在每个新学年开始,各个专业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便陆续开始对过去一年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由于评价标准的不清晰,常常令辅导员陷入尴尬局面。例如,有一项对思想品德的评价项目为: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讲文明、讲礼貌,举止文雅,仪表端正,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者等加0.2学分。我们会发现此评价项目很难界定一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高与低。如果没有清晰的标准,很容易导致学生间功利性的钩心斗角,同时会对评价者的公平性进行质疑。
2.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人的综合素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组成的。目前大多数综合素质评价者都将学习成绩的权重设为70%以上。仅仅从专业学习的突出,就评价大学生素质的高低是非常不客观的。众所周知,中国学生不缺乏对智力因素的关注和培养。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过多的提高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往往被忽略。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的社会,也是一个变化速率日益加快的社会,需要大量的理解能力、处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当今社会更需要会处理人际关系,人格健全的个性化的复合型人才。
3.重结果考核轻过程考核
评价者往往注重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而对专业课学习过程的兴趣,创新能力不予评价,更何况医学院校的考试信度和效度有待于斟酌。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理论成绩的高低并不与临床专业素质成正比。平时实习、技能实践的考核尤为重要,而在执行过程中平时成绩考核占总成绩的比重却低于20%。
4.重理论基础考核轻实践技能考核
医学本科大多数为五年制,相比其他学科要多一年的学习时间,由于医学生服务的对象为患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就业和升学的原因,许多学生放弃临床科室的实习而忙于各种考试。比如,在每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前,许多考研的学生放弃临床实习埋头复习应考,以至于用人单位一直在评论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应试教育的指导,只注重理论的考核必然会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误导作用。
5.缺乏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
现有的评价方法不能够有效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又找不到科学的评价模型。所以在现实操作当中,评价者强调全面考核学生,但是评价体系对学生具体表现范围的界定缺乏标准,从而令学生干部和辅导员老师头痛。因为现阶段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有所加大,进而导致大学生对综合素质测评的关注度增高,评价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身利益。
6.教育观念改变滞后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有12年,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经常发生冲突。大学本应该是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场所。然而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已使老师、家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即一位同学是否优秀主要看他学习成绩。故而在综合测评中,专业课成绩给予很高的权重。学生的思维被考试束缚,因为优异的学习成绩是评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基本条件。
学生整天为考试而焦虑,经常忙于各种考试,而实际应用能力却不尽如人意。
7.大学生扩招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考评的难度
大学生扩招增加了各类学校的在校人数,这也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挑战。大学教学过程中,面对大规模的学生,老师无法对所有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这样就导致学生期末考试成为唯一可量化的评价指标。
8.缺乏配套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必须反映素质教育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宗旨。而目前高校仍然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专业课程掌握程度,始终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禁锢。每学期的期末校园变成学生演习朗诵的场所,到处书声朗朗。大学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基本知识的灌输。学生在奖学金的诱导下,考试目的更趋功利化,期末考试考察的知识更注重记忆,所以期末考试变成记忆能力的较量。考试方式过于单一,考卷参考答案设置过死,这与教育改革德育教育优先的目标背道而驰。对其他素质的评价却缺乏可遵循的规则,缺乏健全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二 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思考
大学教育是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德育为灵魂、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多元化的教育。理想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面向全体学生,对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具有导向作用;综合测评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情感、道德意志和智力智慧的发展潜质。为此,本文提出对现行的学生综合测评体系进行修改的几点思考:
1.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教育改革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前提,如果教育得不到改革,大学教学育仍然使用传统填鸭式教学,必将造就一批没有活力、创造力的高分低能大学生。教育改革必须进行教学课程改革,而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转变,现代教育更需要注重启发式、探索式、案例式的教学。如果教育得不到改革,仍用传统否认教育模式,即使使用科学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对大学生进行评价,也不能真实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考试方式的改革也同等重要,教育者可以改变传统单一考试模式为多元化的考试模式,因为多次考核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
2.实行动态考核与学生自评、他评相结合
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动态的过程,应该把平时的考核作为重点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可以对学生平时的科研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心理素质等进行测评。如果学生参与科研,那么我们可以对学生的情况、获奖情况、参加研讨交流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鼓励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体可考察学生的读书笔记,撰写的读后感及以此的情况,参加的音体美比赛结果,大学生宿舍文化交流情况,大学生论坛等大型交流活动的表现。平时的考核需要保密管理,要规范大学生考评资料的管理制度。
为了全面衡量学生的素质,必须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考核。学生参与考核的过程同样也是对学生素质提高的一种锻炼。
3.要将学校测评和社会测评密切联系起来
学生素质的考核目的是激励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快速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现代医疗对新一代的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观念,不要把那些“叛逆”的学生误认为是差学生,在学校不受老师欢迎而在社会迅速立足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社会应变能力的场所,而不是简单的文化知识灌输的场所。对于学生而言,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四 结语
完善大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测评出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优劣,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对大学生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促进大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实现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大,如果不会做人总将一事无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开拓能力、有志有为的德才兼备的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应该与社会价值取向一致,应更注重思想道德评价,同时还要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不断探索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测评体系,逐步修正现行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设置,使学生综合素质在评价体系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桂兰.浅谈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J].魅力中国,2010(14):196
关键词:综合素质培养;评价;校企合作教育;就业
Increas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investigation on graduate students of the pilot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 employer
Wang Xiaolu, Shi Xiuli, Du Shujun, Xie Dankun, Ma Ruiq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11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of pilot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 employer, it shows that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a key factor that related to graduate students’ employment. Employer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training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students who had inter-ship in enterprise can quickly adapt the work in enterprise after they graduate, and can involve in project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not only the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but also can benefit both school, enterprise, and students. The increasing of the comprehensive need the joint effort of university, government, enterprise, society, family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vestig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mployment
党的十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论述,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高校教育应该适应这种需要,把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作为首要任务。
大学生就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关注的主要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为了了解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对就业影响的认识,我们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挑选了48名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对工作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48名毕业生就职于3个用人单位: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裕兴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中元环试机电设备技术有限公司,他们为接收我院毕业生较多的单位,同时都为我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北京裕兴软件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图1为被调查的毕业生用人单位的类型及学生人数。
图1 被调查毕业生用人单位类型及学生人数
其中,在北京裕兴软件有限公司及北京中元环试机电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就业的毕业生,全部经历了从校内培训模拟课程、校内培训考核选拔、进入企业实习、完成企业项目、进入企业工作的过程。参加追踪调查的毕业生基本情况见表1。毕业生在就业单位任职的职位情况见表2。
表1 被调查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表2 毕业生在就业单位任职的职位情况
2 追踪调查情况分析
2.1 毕业生对个人综合素质与作用的评价
表3是被调查毕业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感受,对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素质对工作的重要性及大学教育对该因素的影响进行的评价。
表3
表3(续)
领导能力 5 14 27 2 15 18 10 5 9 12 22 5
创新能力 6 14 22 5 1 15 26 7 9 14 22 3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状况 评价研究策略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提出了几点大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的措施。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严重的偏离
在大学,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与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打交道,另外人与人之间的个性相差比较大。在处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大学生一般都比较注重的是自己的想法。在计提利益面前,更加看中的是个人的利益。特别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的世界,认为在网络里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被网络上的攀比、暴力等行为严重的抹杀了,有些学生利用网络欺骗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做损害他人的利益的事儿,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缺少真诚,具有不正确的动机,使大学的学风受到严重的损坏。
(二)学生的健康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
处于大学中的学生,年龄一般都是在二十岁左右,应该充满朝气,积极乐观,勇敢坚强,能够坦然的接受各种挑战以及失败的打击,但是很多大学生的思想往往比较的纠结,比较的矛盾,面临着新旧思想的不断冲击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矛盾,使他们的心理严重的不平衡,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这些心理上的变化会对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有负面的作用。
(三)重视知识的输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里,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一途径就是大学课堂,但是很多大学里,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呆板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占据着非常被动的地位,会大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很好的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的教育,没有及时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另外没有很好的与学生交流,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讲完课就走了,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没有办法及时的请教。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效率非常的低,甚至很多学生逃课。在课后学生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能也不够好。
(四)没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择业观
大学的管理一般比较宽松,大学生一般有很多自由的时间,但是很多大学生利用自由的时间打游戏、看泡沫电视剧。另外大学生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有很多学生严重的熬夜,身体素质很差,平时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很少的体育课,学生们普遍没有引起重视,很少去上,或者敷衍了事。在择业方面,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认为只要考取的证书越多对工作越有帮助,却不知道什么工作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没有明确的目标,盲目随众对于自己在学校学习的道路和以后的职业道路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转贴于
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一)优化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大学里的学生一般已经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定的认识。政治思想素质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态度和道德水准,是一个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应该抓住这一点,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培养严谨踏实的优良学风和文明进取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踏实做人。广大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
每个学校和家长的责任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学生也有责任努力地树立正确的观念。大学生处于社会和学校的分界点,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开展心理咨询课,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思想比较另类,或者是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世界,及时地纠正他们消极的观念,解开他们心理上的矛盾,使他们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不断的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和能力素质以及文化素养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能力素质和文化素养,能够熟练的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使用的技巧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去,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不断的创新,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积累经验,发现做事和学习的规律。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
总结
大学学校发展的要求就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都高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不断地锻炼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时地发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且因材施教,积极地帮助学生改善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有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远琳. 新形势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分析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2(5).
[2]王永吉.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培养[J]. 现代交际,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