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士季度总结范文

护士季度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士季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士季度总结

第1篇:护士季度总结范文

在急诊,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急诊是最容易忽略而最重要的东西。

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首先,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例如:有些患者家属对护士的行为百般挑剔,却对自己患者液体输完都浑然不知,像这样的家属我们就应该在每次更换液体时都耐心的提醒他液体输至什么地方时应该叫护士,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按时巡视病房,多观察液体的进展,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液体没有及时更换了与患者家属产生矛盾。

其次,要学会沟通,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对于来急诊就诊的病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询问,热情的为其引导。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可以予以搀扶或协助其用推车送至诊室,为其测量生命体征,交予诊室的护士;对于需要并可以去病房治疗的患者,我们可以为其细致的指明病房的位置,避免患者跑“冤枉路”。而对于患病时间长而并不危重的病人我们可以建议他去门诊就医,耐心而细致的告知其门诊的位置和就医的时间,便于患者的安排。

第2篇:护士季度总结范文

一、加强病区管理,确保安全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孕产妇就医安全。

2.孕产妇的环节监控:新入院、转入、急危重孕产妇、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孕产妇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注射、各种过敏试验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之重点。

5.从护理管理角度监控:不定期的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个人,追究相关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1)坚持医疗安全天天抓,坚持每月专业知识、急救知识、技术操作培训,强化责任意识,急救意识。确保患者就医安全、防患医疗纠纷的发生。

(2)强化科室注重抢救物品的管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率100%

(3)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主要是科室新进人员,责任心不强人员的管理要重点帮扶。

(4)加强危重孕产妇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认真落实产科各项护理常规,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5)培养护士经营意识,认真执行物价收费标准,善于进行成本效益核算,降低医疗成本,节约不必要的开支,保证资源有效合理配置。

(6)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考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感质量检查,进行原因分析,及时反馈并进行整改。

二、转变护理观念,配合市场部,做好科室的营销

加强服务就必须有考核,要宣传营销没有后续好的服务反而是浪费资源,所以明年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全体人员服务意识的教育,加强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配合市场部做好宣传工作,把科室的宣传资料及科室电话、科室骨干电话送到他们手中,让他们有机会联系我们,并取得孕产妇的信任。

1、继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增强工作责任心。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孕产妇为中心”的观念,把孕产妇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孕产妇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孕产妇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孕产妇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在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的基础上,提高护患沟通技能,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2、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通过与孕产妇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了解回访意见、获取孕产妇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作到真正的主动服务。把“用心服务,创造感动”的服务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三、加强护士在职教育,做好带教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1、继续保持临床带教小组,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定期组织护士授课,实行轮流主讲,分级针对性进行业务培训,每月组织业务学习、技能操作培训、急救演练,定期考核。如遇特殊疑难情况,可通过请医生授课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互相学习促进,并作记录。

2、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优化护理队伍,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

3、新上岗护士实行一对一带教,适应制教学,重点加强专科疾病的培训,将专科疾病的环节分解讲解,并定期召开带教工作总结会,听取带教教师及新上岗的护士的意见。

四、确保完成各项护理指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2、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3、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

4、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99%。

5、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合格率达100%。

6、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7、急救车管理合格率100%

8、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达100%。

五、附:产科XX年工作计划具体安排

第一季度工作重点:抽查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护理安全执行情况。

一月工作计划:制定护理工作计划、季重点、月安排;制定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召开护理人员会议,明确职责与分工;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一次护理安全教育培训。

二月工作计划:细化各项考核标准并落实到科室;组织一次护理业务大查房;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化培训。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三月工作计划:对第一季度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第二季度工作重点:组织护理操作技能培训(静脉输液法),安排“5.12”护士节活动及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内容。

四月工作计划:抽查健康宣教,护士节活动安排;科室培训护理操作。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五月工作计划:庆祝“5.12”护士节活动;护理操作技能(静脉输液法)考核;检查各科室急救药品和器械。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六月工作计划:对护理质控进行全面检查;抽查一级护理质量;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半年工作总结。

第三季度工作重点:加强护理文书书写及安全隐患排查,督促5s定位管理落实情况

七月工作计划:抽查30份护理病历,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加以整改;抽查患者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八月工作计划:对急救药品和器械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各科室院感管理情况。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九月工作计划:组织各组长对病房管理进行检查;检查5s定位管理落实情况,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第四季度工作重点:急救物品及院感工作督查,病房管理质量月抽查及做好准备迎接年终检查

十月工作计划:护理质量检查,急救药品及器械的清点督查;组织召开护理质控会议;分层次护士考核。

第3篇:护士季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PDCA循环 落实 护理质量 有效方法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理质量的重要性。护理服务的对象是病人,具有生物特点外,更具有社会和心理特点。在一切质量中,安全、健康和环境是全世界关心的三大质量。生命质量第一,人的安危第一、因此,护理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护理服务范围的拓宽,要求护理跟上时代的要求。护理服务的普遍性说明护理质量管理在提高医疗水平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治病与康复的关系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护理在医疗中的地位。 护理质量管理内涵的多样性和质量管理的复杂性,需要全面管理。病区管理、消毒隔离、安全管理等质量与患者的舒适、安全密切相关。由于临床护理人力长期配置不足,管理者弱化了护理质量的监控力度,致使临床护士逐渐忽略、淡化了护理质量所蕴涵的专业价值。为切实有效落实护理工作,持续改进护理质量,2009年我院护理部应用PDCA循环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编制床位205张,其中监护床位6张。设有7个护理单元。临床护理人员80名,均为女性,年龄(34.2±6.5)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2名,护师21名,护士31名,护理员5名。学历:本科21名,专科45名,中专14名。床位与护士比为1:0.39。

1.2 PDCA循环管理方法

1.2.1计划阶段(Plan)

1.2.1.1 现状调查

①对象,2008年4季度从每个病区随机抽查5个护理单元进行检查,结果内一科、内二科、外一科、外二科病区管理合格率分别为87%、89%、89%、88%,平均88.25%;消毒隔离合格率分别是92%、91%、93%、95%,平均92.75%;安全管理合格率为90%、90%、92%、93%,平均91.25%;基础护理合格率分别为85.9%、86.3%、84.4%、84.1%,平均85.18%;患者满意度89.5%。

②依据《山西省医院管理规范》要求自行设计病区管理质量评价标准100分(90分为合格)、消毒隔离质量评价标准100分(90分为合格)、安全管理质量评价标准100分(90分为合格)、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00分,(合格率≥90%为达标)。

1.2.1.2原因分析①护理质量意识淡漠。护理工作各个质量环节把关不严,质量控制组人员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者的管理力度不够。②部分护理人员制度掌握不好,导致工作不认真、护理质量滑坡。③部分临床护士、护士长对基础护理的职能、范畴界定不清,由家属、陪护倾倒引流液、记录尿量、翻身等均视平常,未意识到自身职责及其所蕴涵的专业技术。护理员岗位的设置,使相当多护理人员脱离晨晚间护理,甚至部分低年资护士对更换床单、卧床患者洗头等基础护理操作不熟练、不规范。部分高学历护士从事基础护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低,对临床重复性基础护理操作厌烦,重治疗,轻护理。②护理人力配置不足。举证倒置致使临床护理文书书写进一步增多,加之计价、收费等非护理工作,使护士从事基础护理时间、精力锐减。另外后勤支持系统薄弱,护理员大部分时间忙于领物、护送医技检查等外勤工作,落实基础护理的有效时数减少。③护士长日常质量监督以是否完成治疗措施、管道管理、压疮高危患者防护等保障安全方面的质量为主,降低基础护理、生活照护等软指标的要求。基础护理主要依靠督促检查及护士自觉性完成,管理被动、处罚无力、难以量化与计数,未认真列为常规工作监控。

1.2.2执行阶段(Do)

1.2.2.1强化质量意识,实行无情制度,有情疏导。组织院内护士以《知识竞赛》的形式,使护理人员掌握护理核心制度及日常工作标准,引导护士正确认识护理专业内涵,明确护理质量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根本,是取得患者信任的砝码,激发护理人员主动服务好患者的积极性。

1.2.2.2强化护理技能培训,对全院责任护士进行护理技能强化培训,并直接在患者床边真人实地示教基础护理操作,应用护理程序挖掘、展示基础护理操作的科学内涵。强化护士操作前的护理评估意识与能力,训练护士执行操作的评判性思维,依据基础护理理论选择因人、因病、因时、因地的操作方式,强调基础护理操作的个性化、人性化、灵活性与舒适性,淡化操作流程,注重效果,避免僵化、刻板、简单流水式作业。

1.2.2.3建立健全护理工作制度,修订、完善病区管理、消毒隔离、安全管理、基础护理等护理质量标准,改进后的评价标准,扣分力度加大,制定护理缺陷责任追究办法,狠抓落实管理常规化、制度化。实行量化管理,做到“四定”,即定人员、定班次,定内容、定指标。对不同工作年限、技术职称、工作岗位的护士确定月、季、年需要完成的各项基础护理指标,并建立《护士专科宣教手册》,人手1册,每月如实记录执行基础护理的患者姓名、项目、时间,设见证人(患者或同事)签名栏,护士长每月审核,并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其中,对患者最满意的护士优先定级评优。

1.2.2.4 科学合理排班,高效利用人力资源全面落实各项护理工作,首先从时间上量化,确保实施各项护理工作的有效时数。对护士、护理员均按工时计算出勤,采取弹性排班,化整为零,整合应用岗位护理人力,以相对解决护理人力短缺的矛盾,提高护理质量。如内一科将2名护士排为A、B 2班,A班工作时间7:00~10:00、12:00~17:00,B班7:30~10:00、17:00~20:30,以加强中午、夜间时段人力,保证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工作的落实及延续。

1.2.3检查阶段(Check) 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护理部对护理做到日、月、季4级监控,结合科室日、护理部月、季度患者满意度调查监督基础护理工作落实。评估均采用问(询问患者或家属核实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患者对宣教内容的知晓程度、护士对患者病情及心理需求的了解程度等)、查(护士长手册、医嘱、基础护理卡、巡视记录、护士专科宣教手册记录等)、看(病室环境、物品摆放是否规范,床边实地查看患者基础护理效果等)三结合法,并注意把握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考评要客观、真实反应护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1.2.4处理阶段(Action) 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总结、反馈。针对重复、普遍出现的不合格项目,组织责任科室讨论分析不合格原因,拟订纠正、持续改进策略,并作为下一循环护理质量的监控焦点,由护理部在平时随机检查中追踪验证措施落实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

1.3评价方法比较内一科、内二科、外一科、外二科4个病区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2008年第4季度、2009年第4季度)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满意率。4个病区床护比同前,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同1.2.1.1段的②。患者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

2 结果

4个病区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护理质量(病区管理、消毒隔离、安全管理、基础护理)总合格率及患者总满意率分别为88.25%、92.75%、91.25%、85.18%、89.5%,实施后分别为95.7%、99%、99%、96.8%、94.6%。实施前后比较。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统计学X2检验分析,2008年第四季度与2009年第四季度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05.32,P<0.005),可以认为2009年第四季度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较2008年有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在护理工作中逐步得以体现,护理人员在工作时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护理行为逐步规范,护理质量问题重复发生率明显减少,护理管理从经验型和控制服从型的管理转变成为积极参与和努力发挥创造力的管理模式,护理人员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加强,提高了护理质量,病人安全得到了保障。PDCA循环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实践,使护理管理有的放矢、有始有终,既有基于现状的科学调查,又有具体的改进措施,并强化措施的追踪落实与效果评价,真正实现护理质量“软指标”转变为“硬指标”,使临床护理质量监控更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环环相扣,层层落实,反复循环,促进了管理效能的快速提高。护士岗位护理质量管理贯穿PDCA小循环链,实现了护士分层管理,反映出护理质量是患者对护理工作评价的敏感点。基础护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1],切实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密切了护患关系,得到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质量缺陷只有15%的问题是个人不努力,而85%与组织管理不善有关,究其原因是缺乏监控及提升护理质量的科学管理。

参 考 文 献

[1]刘淑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3.

附:

设:H0:2008年四季度与2009年四季度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相同。

H1:2008年四季度与2009年四季度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不相同。

V=(5-1)(1-1)=4

α=0.005

X2=n(∑A2/nRnC-1)=P32.03[(88.252/183.95×446.93+95.72/183.95×485.1+92.752/191.75×446.93+992/191.75×485.1+91.252/190.25×446.95+992/190.25×485.1+85.182/181.98×446.93+96.82/181.98×485.1+89.52/184.1×446.93+94.62/184.1×485.1)-1]=105.31939≈105.32

查X2界值表得:P<0.005

第4篇:护士季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 护理质量; 绩效考核; 结果分析

手术室是医院所有手术患者进行关键性治疗的场所,手术室间护理工作是手术室业务活动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工作服务质量关系着整个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好坏[1]。本院手术室近几年来,从抓好护士整体素质及护理基础等方面切入,制定了一整系列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内容进行量化标准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得到增强,确保手术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累积了一定的管理心得,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肇庆市中医院手术室所有护理人员23名为调查观察对象。对实施绩效考核前,及实行绩效考核后每个季度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1.2 手术室建立护理绩效考核评分模块 由于手术室护理岗位在分工职能、知识技术、风险责任等方面存在差别,指标构成相对复杂,我们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量化成12模块:Ⅰ个人仪表、组织纪律;Ⅱ工作质量、职业态度;Ⅲ护理服务质量;Ⅳ沟通与协调、团队合作性;Ⅴ成本节约意识;Ⅵ工作知识、专业技能;Ⅶ手术室间管理;Ⅷ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Ⅸ手术司械及巡回配合落实情况;Ⅹ危急抢救措施实施;Ⅺ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Ⅻ器械消毒、物品管理。每个模块又分成若干小项,每个具体的小项有相应的具体分数,每项评分有据可依,总分共100分。然后由手术室所有护理人员通过该绩效指标的工作数量及质量的反应程度进行考评,结果所有护理人员皆完成该考核指标。

1.3 研究步骤 投票选出3人成立的骨外科护士护理评估小组,测评各人每一季度的总得分,进行分析发现的问题,寻求改进方法。

1.4 质量控制 严格统一方法、统一标准。对于收集的资料,两人录入并由考核组成员审核,保证数据的客观正确。

1.5 评价考核指标 对各项指标绩效考核前后变化情况及绩效考核前后秩和进行比较。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用t检验,以P

2.2 绩效考核前后秩和比较 四个季度的12项指标标准值编秩的RSR值能够反映被评价对象相对优劣程度,RSR值越大说明被评价的综合水平越高(所计算的RSR值在0-1,由优到劣编秩时,RSR值越大越好),数据结果显示,实施前RSR值为0.21,第1季度为0.35,第2季度为0.42,第3季度为0.57,第4季度为0.78,可见,随着绩效考核的展开,四个季度的考核结果是逐渐增加的。

3 讨论

护士长作为医院一线医护人员的直接领导,要发挥出科学务实的管理水平和领导才能,护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患者提供良好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让病人满意。近年卫生系统主导“要推进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同时又将护理质量管理提到日程上来,要求切实改变护理模式,改进管理模式”[2],不同的行业实践检验证明,绩效考核推行是比较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但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自身专业的护理实践,是每个护士首先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手术室作为辅助科室专门为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脑外科、心胸外科、耳鼻喉科等多个手术科室开展手术治疗,各个科室的手术护理及配合工作皆通过手术室人员协助完成。手术室是医院所有手术患者进行关键性治疗的场所,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工作有高强度、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其医疗护理质量不仅仅牵涉到医疗安全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关系着整个医院的声誉及长期发展。

护理管理评价是指对医疗改革的背景下,为了节省人力资源,优化护理模式,减少管理环节,节约医疗空间,推出了一个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经济上的独立,独立的独立性,人力资源管理。我们必须专注于改革,优化手术室护理管理路径,探索建立科学的,全面的,完整的,系统的和护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标准,根据结果的准确、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基于高临床护理人员,目标,提高士气和积极的护理[3-4]。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xamine)在战略方向工作队已定,特殊规格和标准的使用,计算和评价团队绩效的最后阶段和绩效考核结果,以及进一步的工作行为的人员使用后性能有积极的影响[5]。

护理绩效评价是指“护士长和护理人员反复双向通信顺序进程,在动态评价的整个过程中,护士长和护士同意工作的护士,教师,硕士生导师,护理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是护理工作与企业发展最大的平台”[6-7]。手术室护理绩效评价可根据绩效管理的客观标准,客观评价方案与实际护理人员的工作绩效,任务完成的实际情况,并将结果反馈到试验板的工作过程,用以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手术室综合素质[8],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潜力的护士,更好地实施护理平台的管理目标[9]。

在医疗和护理工作的护理绩效评估已被广泛应用于医护领域,也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但是由于现实中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不同测评小组的判断标准的差异等,使其略有不足[10-11]。本次观察分别从十二项考核模块,取肇庆市中医院手术室的全部护士为研究对象,每个季度对每位对象进行测评,总结手术护理中的优点及不足并进行持续改进,初步的探讨实行科学的绩效管理模式对护理管理的作用。本研究提供的结论可以看到,绩效管理能有效地改进科室护理的管理水平,改善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工作士气及热情,促进了手术室护理水平服务质量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 Noorein Inamdar.Apply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in healthcare procider organization[J].Journal of Healthcare Management,2002,47(3):179-195.

[2]周菊珍.新形势下病区护理管理理念及模式的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5):41-42.

[3]温肖玲.影响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5(1):144-145.

[4]刁秀莲,阳登位,陈艳玲.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患者的行为、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5(2):87-88.

[5]任益炯.国有医院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4):16.

[6]孙艳.护士绩效考核机制在护理垂直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91-92.

[7]杨秀娣.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0-91.

[8]翟树悦,吴健,陈恒年,范水平.国外医疗机构实施绩效管理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4):24-27.

[9]孙晶晶.优质护理服务在外科护理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6):81-82.

[10]黄霜霞,王艳,裴静,等.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研究概况[J].蛇志,2011,23(2):171-174.

第5篇:护士季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 层级责任制培训 护理操作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311

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是指根据医院护理管理体系和临床护理工作具体情况将护理人员分成不同管理层次,采取层层培训,责任层层落实的方法完成培训工作[1]。2011年1~12月,我院采用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对全院进行25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有临床护理人员370余人,其中副主任护师8人,主管护师70余人,护师90余人,护士190余人。本科学历45人,大专近240人,中专87人。各临床护理单元根据护理人力资源情况采取小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或扁平化排班模式完成护理工作。由于护理队伍庞大、护理人员工作不规律、培训标准不统一等原因,传统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式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方法:首先分层级形成培训小组,2011年1月护理部成立护理技术操作核心培训组。由一名科护士长担任组长,选出内、外、妇产、儿科等科室的护士长共计6人担任组员。核心培训组负责组织制定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评分标准及培训计划,督促检查计划的落实并进行全院护理技术的抽考,定期召开会议,根据培训情况不断调整、完善培训计划。设立秘书1名,负责组织、记录会议,收集资料。评选院操作培训师,核心培训组在全院范围内评选操作培训师6名。各科室评选护理技术操作骨干2名。培训方法分为3个步骤逐步达到全员、全院培训。将25项基础护理操作分解至季度,每季度根据全院工作量、护理技术操作复杂程度等培训5到6项。操作培训师的培训由医院操作培训考核组负责。通过学习操作流程、观看操作示范碟片等方式对季度操作培训项目进行统一、规范培训,并考核过关。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及护理骨干集中培训由医院操作培训师负责。将全院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由2名院操作培训师负责,2名护理技术操作核心培训组成员负责组织督促。操作培训师通过讲解、示范、现场指导等方式完成相应小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的培训考核工作。科室培训由护士长负责。各护理单元根据科室特点、人员结构及工作情况制定将科室人员分成两个小组。由护士长具体负责,两名护理骨干分别负责一个小组,通过护理骨干-高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层层负责对科内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考核方法及效果评价:护理技术操作核心培训组成员于每季度末对阶段培训项目进行抽考。每个科室抽考率为30%(按排班本随机点名,被考者到操作示教室进行考核),操作考核85分以上为合格。考核不合格者由科室护士长继续培训,全院抽考结束一周后进行补考;如补考仍不合格者,暂停科内工作,到操作示教室进行操作训练,直至考核合格为止。护理部及操作培训组每季度对培训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在护士长会上通报,对在培训及受训工作中表现优秀者给予表扬,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下季度的整改措施。

培训要求:既要达到操作流程的统一规范,又强调礼仪服务质量,同时灌输人文关怀理念;要求全院护理人员人人参与、人人考核过关。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X±S示,均经过方差齐性检验和正态性检验,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P

结 果

以前我院采用的操作培训多为科内培训方法,护理部每季度进行抽考。因各科护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标准、流程不规范统一,科室培训压力大,培训效果欠佳。2011年采用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后,通过层层培训、层层负责,全员参与,全院护理技术操作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临床操作小组全年抽考护理人员254人,初次抽考合格者244人(85分以上合格),合格率达96.06%;余者10人在再次考核中均达85分以上。2010年和2011年层级培训模式前后的25项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分)的比较,2010年为85.39±2.35,2011年为95.32±2.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8.45,P

讨 论

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有效地缩小了各级培训管理组织的培训范围,减轻了各级培训管理组织的培训压力和工作量,使他们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培训的薄弱环节上。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使护理人员既要参加上级培训,又要培训下级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激发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层层培训、层层负责,避免了操作培训中的疏漏之处,有利于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操作水平。此模式的护理培训全面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培训过程中除了专业培训,还突出强调人性化服务,规范护士礼仪和文明用语,努力让每位病人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感受到护理人员的贴心关怀,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通过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前后的对比观察,使用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后,护理人员操作考试成绩均有明显提高,统计学上具有明显意义。护理人员操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医院整个护理队伍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得到提升,全年护理部未收到由于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方面的投诉。

通过初步开展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的护理培训,我院护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我们会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规范层级培训模式,促进全院护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石群.护理人员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的探索[J].医学信息,2011,24(7):3068-3068.

第6篇:护士季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 责任包干制;优质护理;作用;地位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173-02

自2010年3月卫生部启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来[1],本院积极响应号召并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活动,从2010年的3个示范病区增加到2011年9个示范病区,重点在于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2012年本院在总结前两年的经验和进行效果评价后,在全院住院病区推广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进行护理工作模式的改革,落实责任包干制护理,实行护士和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一对一服务[2],并在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对工作流程、排班模式、护士绩效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县级行政区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1 000张,护理单元30 个,其中病房护理单元21个,年门诊35万人次,年住院30 000人次。全院现有护士491名,其中病房护士317名。2010年4月,本院开展优质护理试点工作,优质护理示范病区9个,重点夯实基础护理。2012年1月在全院住院病房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改革护理工作模式,落实责任包干制护理。

1.2 方法

1.2.1 改变护理工作模式 根据护士工作的对象不同,将护士分为前台护士和后台护士。前台护士即责任护士,按照护士的专科水平、工作能力和年资的不同分管不同的患者。主班责任护士负责分管疑难危重及大手术后的患者,平均3~5名。责任护士负责病情平稳的住院患者,平均8~10名。因区县级医院护士配备不足,有些护理工作量相对较轻的病区如眼科、耳鼻喉科、妇科等责任护士分管患者12~14名。后台护士即传统功能制护理中的办公、总务及治疗护士,负责为责任护士提供全面的后勤保障支持,使责任护士尽可能地留在病房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1.2.2 改变排班模式 根据各病房实际情况和采取护士选择的原则,提供12 h工作制和APN两种排班模式。白班护士和夜班护士分开,责任护士和后台护士分开,保证给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连续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新生儿病房、ICU病房、神经心胸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危重患者较多的病房实行双人或多人值夜班制度[3]。

1.2.3 护士岗位管理 按照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重新核定了护理工作岗位,包括主班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后台护士(办公护士、治疗护士)和夜班护士。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护理岗位竞争上岗,对现有的工作流程、护理流程进行再造,使护理流程更加优化,更加贴近患者的需求,减少患者住院的琐碎环节。

1.2.4 护理人员绩效管理 使护士薪酬向着高风险、高劳动强度、高技术含量和夜班等一线人员倾斜。

1.3 评价方法

将2011年1~3季度基础护理、病房管理,特、一级护理,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几项指标的综合评分与2012年同期作对比,患者调查表主要是对护理人员的入院宣教、服务态度、沟通交流、护理技术操作、各种操作前告知、病区环境、工作效率等2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 4 级评分(很满意5分,满意4分,基本满意3分,不满意1分),总分为100分,达到80分以上视为基本满意,达到90分以上视为满意。最后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统计。计算公式:满意率=(满意患者总数+基本满意患者总数)/抽查患者总数×100%;护士满意度主要围绕护理工作模式改变的认可程度、护士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自身工作价值感提高等内容进行调查;医生调查表主要内容有护士巡视观察病情的及时性,管床医生的放心、省时以及护士的主动沟通、汇报等进行评分。2011年每月在每个科室随机调查患者5名[4-5]。其中包括2名出院患者,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 26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 184份。2012年1~3季度每月对100名出院患者进行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891份。同时2011年和2012年分别对本院各科室护士56名及医生45名,了解他们对实行责任包干制前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1名医护工作者共回收有效问卷101份,计算公式与患者满意度计算公式相同。

2 结果

将责任包干制护理开展以前2011年1~3季度的护理工作与开展之后的2012年1~3季度优质护理工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等均有明显的提高。详见表1。

3 讨论

责任包干制护理开展以后,本院的优质护理活动从表面工程真正向纵深推进。排班模式的改变减少了交接班环节,责任护士能在上班时间内完成分管患者大部分的护理工作,做到了对患者的病情知晓、护理重点知晓和安全隐患知晓。

责任护士与分管的患者之间互相熟悉,增加了相互间的信任度和理解度,责任护士能根据对患者的了解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患者和家属因和责任护士的沟通增加,也能对护理工作更加理解和配合,减少了护患纠纷[6]。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的病情比较熟悉,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安全隐患,及时和主管医生沟通,医生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夜班双人值班制度,充实了薄弱环节的护理人力,减轻了夜班护士的压力,有效保证了护理安全。落实责任包干制护理后,责任护士的责任心大大加强,主动关心患者,查看患者,改变了以前上班做事、下班即忘、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不清楚病情、遇到检查就死记硬背等功能制护理带来的弊端。责任护士和后台护士的关系就像临床一线和后勤部门的关系,后台护士为责任护士提供为患者服务的一系列支持保障工作,使责任护士有了更多的时间呆在患者的身边,保证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相比之前的优质护理活动的开展,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的推行使每个患者都有了自己的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医疗护理能够同步推进,护士责任心加强,护理质量大大提高。责任护士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防范医疗安全隐患,有效降低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责任护士在患者身旁的时间增加了,护患之间、医护之间的沟通渠道通畅,信任度提高,做到了患者满意、医生满意、社会满意,使优质护理工作取得了根本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代后珍. 基础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51-152.

[2] 李松林. 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J]. 现代护理,2012, 11(4):262-263.

[3] 胡景平,商亚贞. 日本从功能制护理到责任制护理的变迁[J]. 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17(16):263.

[4] 刘学英,胡鸽,邓雪雁.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2012,9(8):60-63.

[5] 冯鹤媛,何剑,崔映娟. 情感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128-129,134.

第7篇:护士季度总结范文

1、考评方式抽查,组成考评专家组,每周1~2次深入病区根据考评内容进行跟踪、考评,总结考评结果;以科室或病区为单位,1月总评1次,1季度为1个考评周期。

2、奖励奖励内容包括经济与流动奖牌,流动奖牌只发给第1名的科室,前3名科室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2应用护理部组织人员每周1~2次深入病区进行严格考评,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缺陷与加分项进行评估,加减相应分值;并根据具体实际工作每季度对考评表的科学性及可行性进行适度的调整。每月在全院护士长大会上公布各病区考评结果及考评成绩。

二、结果

在实施了以奖代罚的考评过程中,广大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提高,特别是鼓励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并加分后,各病区不良事件呈逐月下降趋势;收到的表扬信、锦旗也有所增加;在全院医、护急救知识、技能训练考核中,护士独揽3项第一,也因此涌现一批护理人才;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水平、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主动,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大幅度提高,真正践行了优质护理。

三、讨论

1、精神科护理有自身的特殊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就有可能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引发护理纠纷,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承担法律责任。对于护理缺陷,在以往的护理管理中惯例都是直接扣罚津贴,护士已经疲于此管理方法,就是用扣钱的方式对护理工作的提高也不明显,增加了额外的工作压力。与其将护理缺陷在全院扩大,不如奖励做得好的科室和个人,推出榜样科室,让全院知道好的是什么,激发团队意识、增强凝聚力。

2、以奖代罚的考评方式既满足了护理人员的精神要求,在物质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使护士在上班时不再时时担心出错被扣罚津贴的压力,将压力变成了一种动力,使护士在工作中为了集体荣誉、得到认可而把工作做得更好。使护理工作状态从被动变成了主动,各护理小组、病区会主动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及时弥补、改正。护士对来自直接管理者的精神薪酬满意度能够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护士的精神薪酬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密切相关,管理者应注重提高人际管理技巧,在适当的时间给予护士合适的精神奖励,从而增强其组织承诺,凝聚人心,稳定护理队伍。

第8篇:护士季度总结范文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治疗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

2、坚持了查对制度:

(1)要求医嘱每周查对,每周一由治疗班护士和护理班护士总核对1次,并有记录。

(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八对,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二、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1、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进行精神科多发病种的健康教育。

2、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及专科知识的培训,并让有经验的护士做带教老师,让其更快的适应精神科的工作流程。

三、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每季度对在岗护理人员进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培训及技术操作考核,护理人员无菌观念较强,操作规范,仅有个别人员操作完成后消毒液杯盖忘记盖上,较上次有进步。业务理论考核成绩达到90%以上。

2、坚持了护理业务查房:每月一次护理查房,让所有护理人员在查房中学习精神科专业知识,以及各种疾病的护理注意事项。

3、本年度有1名护士参加护理本科函授教育,有1名护士参加护理专科函授教育,一名晋级护师,护理姐妹们的学习热情很高。

四、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了院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2、科室坚持每天对治疗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并记录,每周对紫外线灯管用无水酒精进行除尘处理,并记录。每季度对紫外线灯管进行一次强度监测。

3、一次性用品使用后集中处理。

4、治疗室能坚持每天用1000mg/ml含氯消毒液拖地,用500mg/m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治疗盘,治疗桌等。

五、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1、坚持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开展了精神科病人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护士的言传身教,让病人及其家属认识疾病的发生、治疗、康复、相关的医疗、护理及生活训练,康复指导等方面的知识。

2、对病区内设施,病人衣物,床铺定期检查,定期搜身。对病人的饮食进行观察。病人一日三餐除特殊情况外必需督促病人饮食,对不进食者及时汇报并作相应处理。

3、积极调整医疗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降低医疗费用,取得显著效果。

六、存在问题:

1、个别护士无菌观念不强。

2、由于病房条件有限,所致优质护理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3、护理书写欠规范,个别的交班报告书写字迹不清晰,有涂改。

4、由于护理人员较少,基础护理做的不是很尽人意。

第9篇:护士季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 PDCA 循环;核心制度;交接班制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5-0135-02

护士交接班是对所管患者病情的总结,对上一班治疗与护理工作进行概括与评价,为下一班治疗与护理工作提供依据的过程[1], 护理工作及患者病情变化的连续性以及护理人员经常倒班的工作模式,使得交接班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2]。交接班制度也是护理的核心制度之一,是患者接受安全、有效的护理的重要保障之一。严格按照交接班要求进行物品、床头病情交接,也确保了护理安全[3-5]。急诊科患者病情急、重,意外情况多,患者流动性大,护理工作量大,护理班次多,交接班频繁,更凸显出交接环节的重要性。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在提高临床护士的护理质量、急救物品、药品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6,7]。2012年急诊科把落实交接班制度作为2012年持续质量改进的一项内容,借助 PDCA 循环管理模式,进行集中讨论、动员、实施,以进一步规范护士的交接班,确保交接班制度的严格执行,通过一年的实施-改进-实施,急诊科交接班制度的执行情况较2011年有了较大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1 P(Plan)计划的引入

1.1 发现问题

急诊科根据护士在从事临床工作中,发现科室的床头交接班质量情况较差,2011年 1~12月对科室晨间床头交接班质量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发现主要问题如下:①床头交接班的患者达标率:35%。② 参加交接班护士的达标率:45%。③ 护士自我介绍的达标率:25%。④ 交班者交班内容达标率:50%。⑤ 接班者复核内容达标率:30%。

1.2 交接班差的原因分析

1.3 P(Plan)计划

根据发现的问题制订了护士交接班的工作流程,集中开会讨论,根据头套风暴法确定了交接班制度中既往主要存在的问题,借助以往的问题,重新制定交接班督查内容、交接班执行标准和交接班扣分标准。在2011年12月份业务学习上,全科所有护士参加交接班制度的学习,告知每位护士2012年急诊科持续质量改进的内容是交接班制度,同时建立了交班本,以便对各护士执行交接班制度的情况进行考核,每次考核的结果与护士季度考核挂钩。从2012 年1月份引入PDCA 循环管理模式,根据此管理方法科室设置每月1 次小的循环,4 个月为 1 次大的循环,科室的目标是通过 3次大循环后,急诊科护士能够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以及确保患者安全。针对以往交班存在的情况进行改进①找出案例分析交接班执行不规范引起的医疗纠纷,给当事人及科室带来的危害,同时组织认真学习《交接班制度》,从思想上认识到交接班制度的重要性。②科室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制订科室具体细化床头交接班患者的纳入标准,同时建立参加床头交接班护士要求的书面文件。③制订床头交接班患者的工作流程。④规范科室交接班制度质控小组的管理,督促落实职责。加强床头交接班质量。⑤时间:执行时间从2012年1月1日 ~2012年12月31日,执行时间为一年整。制定床头交班患者的要求:①病情危重、病重通知或病危通知的患者。②意识障碍、病情变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③正在抢救的患者。④带入压疮或高危压疮患者。⑤特殊用药及特殊治疗的患者。⑥刚进入急诊室未完全处理好的患者。

2 D(DO)执行

执行科室要求各护士参加科室学习交接班制度,护士要按照交接班制度的执行标准,进行每班的交接,每次交接班还要做好交接班的相关工作,上一班次确保下一班次的物品、药品补充完整,抢救仪器的正常运转,抢救室内每位患者、每个班次都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交班,护士交班本也要规范填写,具体的填写内容包括交接班记的日期、交接班的班次、患者床位号、患者的姓名、两班次主要的交接的内容、下一班需要的特殊检查、下一班护理需注意的问题、特殊的用药、特殊的管道、交接班护士签字等内容。接班护士先清点抢救药物、抢救仪器、抢救物品,保证一切正常,再进行床头交接班。床头交班原则:交接班前由上一班次负责,交接班后由下一班次负责,患者存在的问题由两班护士床头交接清楚,必要时请示护士长帮助判断,以确保责任的落实,更好为患者服务,交接班站立位置。

交班程序:交班护士介绍接班护士介绍交班护士介绍诊断、病情(意识、肌力、病情变化、管道、特殊治疗用药、皮肤等)接班护士复核病情(测意识、血压、肌力、病情变化、管道、特殊治疗用药、皮肤等) 建议从上到下的原则进行复核,不易遗漏接班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

3 C(Check)检查

即检查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主要承担交接班执行力度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交接班管理小组有科室工作20年以上同时具备主管护师职称以上的人员组成,其主要任务是监管护士交接班制度的执行,通过两方面监管: 一方面是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每日交接后对交班本的记录内容进行检查,每月3日之前把上一个月的交接内容进行汇总,对汇总的内容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反馈,以备整改;二方面是参加科室的交接班,护士长、副护士长周一至周日参加护士交班,查看交接班人员是否准被充分,交接班内容是否规范,医护交接班内容是否相符等。每次检查或交接班后,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或护士长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针对具体的问题予以相应整改。

4 A(Action)处理

把急诊科护士交接班制度执行、落实的情况进行汇总,根据汇总情况,集体讨论后纳入护士季度考核,对没有按照交班制度要求进行交接班,每次1项内容扣1 分,对每月扣分超过 5分的同一当事人,科室进行单个交流,必要时在科务会周会上进行通报,一季度同一当事人有两次扣分超5分的,取消年终优质评选资格,通过和考核挂钩来进一步促进护理质量的改进、提高[8]。通过3 轮PDCA大循环管理,急诊科室护士交接班的执行情况有所好转,交接的内容有所提升,交接班本记录的内容简明扼要:①床头交接班的患者达标率95%;②参加交班护士达标率100%;③护士自我介绍的达标率99%;④交班者交班内容达标率99%;⑤接班者复核内容达标率97%。

5 讨论

科室交接班差的原因见图一,利用鱼骨图进行分析2011年交接班差的原因归纳为思想方面、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医院制度方面、管理方面、带教方面、其他方面,利用鱼骨图一目了然,同时从每个方面细找原因,很容易使科室护士在科务会上认识到问题所在,每位护士根据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所在,以利于更好地改进和提高。鱼骨图打破了以往文字陈述的乏味无力,更能反映问题,利于解决问题。护士站立位置如图二,交接班站立位置的规定方便床头交接班,同时有利于主要接班者、护士长整体病情的把握以及辅助交接班者、同学对患者的了解,以利于主要上班人员对急诊室整体病情的把握。

通过规范的床边交接班模式,急诊科护士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整体的安排,工作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工作重点变得更突出,护理措施相应落实到位,患者也得到连续和有效的护理。规范的床头交接班,能督促护士熟悉所管患者的全面情况,从深层次上提高了护理水平,落实岗位职责,同时有利于护士的专业成长,一定程度上落实了护理查房制度,在床头交接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急诊科室护理专业小组会及时讨论,并从专业角度寻求解决方案,从而促进急诊科的发展。规范的床头交接班也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6 体会

科室多次在科务会上强调执行交接班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强调统一思想,根据2011年交接班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科室所有护士共同参与,一起探讨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PDCA 循环管理得以有效施行。科室成立了交接班监管小组,增强了科室骨干的责任感及其管理意识,也使科室每个人参与到护理管理中,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提高了科室的有效管理,同时将检查结果和护士的季度考核挂钩,有很大的监督、促进作用。急诊科通过引入 PDCA 循环管理模式来规范护士交接班制度的执行、实施,患者有问题可以及时被发现并予以解决,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杜绝和减少护理缺陷[9-10],减少医疗纠纷,突出专科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知情权, 提高患者满意度。规范了工作程序,减少了交接班过程中物品的缺漏,使交接班忙而不乱,提高了交接班质量和工作效率。 避免了物品丢失,减少了物品的损坏,保护了医院财产的安全[11]。提高了团队的整体效能[12],也提高了护士的地位和价值。同时管理者及时捕捉护理动态,全面落实持续改进,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隐患,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指引,进一步指导临床护理交接班[13-15],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蒙丽,陆霞燕,陈环月. 病区护理交接班质量控制及体会[J]. 中国临床护理,2011,3(2):160-161.

[2] 王映华,李涛. 新形势床头交接班的科学管理与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5A):70-71.

[3] 戚依萍. 护理交接班中的缺陷与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50-51.

[4] 赵凤霞,于世珍.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的交接班制度介绍[J]. 护理研究,2004,18(3):561.

[5] 戚依萍. 护理交接班中的缺陷与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0-51.

[6] 张彩云,温林香. 外科交接班存在的问题对策[J]. 护理研究,2006,20(12):3364-3365.

[7] 蒋红梅,李力,王贤华. 论如何提高医院护理队的团队精神[J]. 护理管理杂志,2005,5(7):39-41.

[8] 仇永贵. 我院医疗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8):544-545.

[9] 章芳芳. 晨会交接质量的探讨[J]. 护理杂志,2005,22(6):33 -34.

[10] 张平,赵倩倩,吕巍. 晨会交接班记录表的设计与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2008,8(3): 60.

[11] 李娟,张臻. 交接班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当代医学,2010,16(13):88.

[12] 蒋红梅,李力. 王贤华论如何提高医院护理队伍的团队精神[J]. 护理管理杂志,2008,5(7):39-41.

[13] 李正荣. 交接班制度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869-1870.

[14] 王元凤,曹建丽. 护理规章制度执行力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护理研究,2009,23(7):1852-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