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嵇康打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向秀研究《庄子》很有心得,他在乡下讲《庄子》时,山涛偶然间听到了,惊为天人,两人结为忘年交。后来,山涛将向秀介绍给了嵇康与阮籍。在长期的交往中,向秀逐渐被嵇康征服,成为他的好基友,此后就一直作为他的助手及小弟角色出现。嵇康酷爱打铁,当他光着膀子咣当咣当地打铁时,向秀就在那呼哧呼哧地拉风箱、添柴火,两人配合默契,旁若无人。尽管崇拜嵇康,但向秀对他并不盲从,而是很有自己的主见,这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
第一,不顾嵇康的反对,坚持注释《庄子》。当向秀向嵇康透露想注释《庄子》时,嵇康不以为然地说:“以前也有不少人试图注释《庄子》,但都是狗尾续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压根就是扭曲了庄子他老人家的本意,误导了读者不说,还不够丢人的呢。秀啊,听哥一句劝吧,咱就不秀了,可好?”向秀笑而不语,依然不改初衷。事实证明向秀是有真才实料的,当嵇康看到他注释的《庄子》,兴奋得击案叫绝。吕安看后也赞叹说:“庄周不死矣!”
第二,作《难嵇叔夜养生论》。嵇康《养生论》,向秀对其观点不敢苟同,丝毫不怯于嵇大哥养生专家的权威,果断发起诘难,以论文《难养生论》逐条反驳。嵇康再作《答难养生论》,对向秀的观点逐一反击。两人你来我往,辩论得不亦乐乎。
后来,嵇康因多次得罪司马氏集团,被杀。嵇康虽死,当局者又怎能忘记他的好友向秀呢?没过多久,在当局者的授意下,地方官员举荐向秀入朝做官。
此时,向秀会选择向哪里秀呢?是继续向野秀,如老大哥嵇康般拼命;还是掉头向朝秀,跟政府妥协合作?这是个无比艰难的抉择。在嵇康血淋淋的教训面前,面对非合作即死的高压,向秀选择了无奈的妥协。这无可厚非,毕竟在个人力量根本无法相抗的强权面前,要保全身家性命,除了俯首听从,向现实、政治暴力妥协,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在去首都洛阳的路上,向秀特意绕道到嵇康的旧居凭吊,看到嵇康的房舍依旧,而他的妻儿早已远走他乡避祸,不由悲愤万分,一腔愤怒无处发泄,便作了篇《思旧赋》寄托复杂的情绪。这赋极短,不足两百字。鲁迅先生曾说:“年青时读《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其实,向秀是限于当时的高压政治环境,无法直抒胸臆,只能闪烁其词,欲说还休,休又难止。
向秀服从当局意志,遵命入朝,算是通过了第一重考验,但那只是开始,考验还远没有结束。司马昭接见向秀时,挤兑他说:“听说你向先生很有箕山之志,不想当官,那你怎么跑我这来了呢?”这里的“箕山之志”,说的是尧帝想把帝位传给巢父、许由,后者拒绝,隐居在箕山,用来称誉宁愿隐居也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司马昭这是借着古人埋汰他。
人在矮檐下,如何不低头?为了保住自己的一条小命,向秀放下自尊,赔笑说:“像巢父和许由这样的狂徒,怎能明白尧帝求贤若渴的心思,未免太过于不识好歹了,我才不学他们呢!”向秀以这样斩钉截铁的回答,显示其与昨日决裂的态度。
对于向秀的识时务,司马昭表示非常满意,尽管曾跟嵇康那种人混过,但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小向同学的政治立场还是很正确的嘛!当即封官。向秀虽无奈妥协,却仍以自己的方式对司马氏进行无声的抗争,《晋书》载其“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说白了,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出工不出力,混日子领工资罢了。
门外,旧车轴和铁箍在生锈;
门内,被锤击的铁砧发出短促的鸣响,
还有火花,那不可预测的扇形尾巴
或者,一只新蹄铁在水中变硬,嘶嘶作声。
――摘自(爱尔兰)希尼《铁匠铺》
铁匠在今天越来越少了
“叮当、叮当……”一个健硕的汉子在打铁。通红铁条在铁锤重击下,由暗红而玄黑,汉子专注地凝望着慢慢变形的铁条,思考着什么。旁边,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拉着风箱,痴痴地望着熊熊炉火,也在思考着什么……这是我虚拟的一个场景,朝代应是魏晋,汉子就是“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的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书生就是向秀。
也许是我景仰的嵇康好打铁的缘故,多年来,我对乡村铁匠一直怀有特别的敬意,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他们的寻找。
可是这寻找,却越来越难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几乎所有乡场上都能看见铁匠铺。铁匠是乡村的魔法师,虽终日面对一座炉火,但一把把散发出铁味、经他们的手反复锻打出的农具,却亲证了每一个播种与丰收。取暖、照明、熟食之外,是铁匠发现了火的又一种伟大用途。但是上八十年代中期,由于市场对农具的需求日益减少,很多入不敷出的铁木社难以为继,濒临破产。时至今日,想找一家铁匠铺子拍摄采访,都费了我们好大力气。最后好不容易打听到,成都双流县黄龙溪有一家,至今仍在打铁。
古镇黄龙溪因古谚“黄龙渡青江,真龙内中藏”而得名,铁匠铺位于复兴街16号,对面并排着两家饭庄,一家叫“珍珠豆花”,一家叫“樊记肥肠粉”。复兴街为百年老街,虽古色古香,但商业味很浓,一家挨一家全是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商铺。铁匠铺蓝底白字的望子因为不协调,反而特别惹眼。
师傅王世旭,57岁人,打铁40年,先后带了八个徒弟,但已全部改行,大多当了建筑工地的小包工头。“既然你们来了,我就露一手铁匠的绝活。”人手不够,他便叫对面“樊记肥肠粉”的老板樊春明帮忙。樊老板看上去和王师傅年龄差不多,想不到的是他也曾打了几十年的铁,这些年黄龙溪大力发展旅游业,樊师傅与时俱进,改行当了饭庄的跷脚老板。毕竟在铁匠铺摸爬滚打几十年,闻惯了铁味,他爽快答应给王师傅当助手,不过就要午饭后才来。
铁匠的祖师爷是太上老君
王师傅的铁匠铺约二十来平方,比我见过的火井镇老庾师傅的铁匠铺和平乐镇王长寿师傅的铁匠铺都要大。炉灶、风箱、铁砧、铁锤、火钳、煤炭、需要锻打的铁器和已经锻打成型的铁器,是铁匠铺全部家当和摆设。跨进铺子,风箱旁边墙壁上贴的一张红纸吸引了我。略显陈旧的红纸上用毛笔写着:“太上老君神位开炉大吉”。
王师傅告诉我,就像木匠要供奉鲁班一样,凡铁匠都要供奉太上老君,过去每逢农历五月二十,铁匠们都要休假一天聚会祭祀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是我们铁匠的祖师爷!”这个传说王师傅是听师傅的师傅讲的。据说太上老君有一手打铁的好手艺,一天,一个人去讨教,见他不用铁砧,竟把烧红的铁块放在膝盖上锻打。来人吓坏了:“你这般打铁,不怕把皮肉烧焦吗?”太上老君哈哈一笑:“有什么可怕的?铁块烫去我一层皮,我就打去它一千层皮!”从此,不仅铁匠拜太上老君为祖师爷,那些铜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也跟着祭拜起来了。不知道是不是太上老君够有面子,拜他为祖师爷的铁匠从旧社会起就是颇有地位之人,比如四川著名的袍哥组织,是铁匠就可以加入,而理发师、洗脚工之流就不准加入。
到了新社会王师傅们当铁匠时,打铁的日子也很滋润。“当时我们的收入,比双流县委书记只少一元钱。书记每月工资七十元,我们每月收入可以达到六十九元!每生产销售一把锄头,政府还要补助我们八角钱。那时,猪肉价每斤六角八,大米每斤才八分二,每月收入近七十元,你说高不高?我们镇上的书记每月才二十多元哦!”王师傅边说边把左手伸向我:“你看这只‘英纳格’就是当时买的,都戴三十多年了,走时还相当准。花了我一百多块钱,当时黄龙溪还没有一个人戴!”王师傅感叹道,对当年的大款生活颇有些留恋。
可惜,王师傅大款般的铁匠生涯仅几年便烟消云散,风光不再。1975年夏天,因为营养严重不良,王师傅打铁时多次晕倒――打铁是个体力活,一个月才半斤肉,身体哪吃得消!
铁匠这口饭实在不好吃
打铁这种原始锻造工艺,虽然落后,但很实用;虽然简单,但不易学。王师傅16岁便进了黄龙溪铁木社,师从葛崇德师傅。刚开始,他只能站在旁边看或拉拉风箱,同时仔细观察师傅的每一个动作。外行人有所不知,千百年来,打铁时铁匠师傅是不讲话的,他们像铁一样刚毅沉默,双目圆睁,牙关紧闭,只通过不同的各自早已心领神会的手势传递要领,等徒弟们自己琢磨。
“王世旭,你小子想吃‘红烧肉’吗?给你一块尝尝!”每看到王师傅犯错误,葛师傅就会用火钳夹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伸到他的眼前。王师傅怕了,教训也就深刻了。在我等看来,葛师傅这种教育方式颇似禅宗式的棒喝。
铁匠铺只要打铁,屋里就很热,夏天更是要命。师傅在汗流浃背打铁时,徒弟就在一旁给师傅不停地扇扇子。天一亮就开始劳动,要一直干到黄昏……回忆起自己少年时代的学艺时光,王师傅分外感慨。
曾几何时,成为一个木匠、篾匠或弹花匠,是无数乡村孩子的梦想。但想做铁匠的却少之又少,因为打铁需要铁匠铺这个特定的场所,它画地为牢的劳作方式,超负荷的体力付出,比做一个在田间地里躬耕的农民还要辛苦、劳累。而且,一个乡村铁匠还得懂很多知识,首先是必须要熟悉的八道工序:捡料、烧料、锻打、定型、抛钢、淬火、回火、泽油。前七道工序是必须的,而泽油有的铁匠师傅会用,有的铁匠师傅则将它省去了。所谓泽油,即在锻好的铁器回火后,趁尚保有的高温迅速将一块猪肉或猪皮贴于器具反复摩擦,将渗出的油涂抹在器具上。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器具的光洁度,还能使器具即便闲置铁匠铺无人问津也不致生锈。
除了这些工序,铁匠还要懂得二十四个节气:“小满正栽秧”,这个季节你就该打镰刀、棍棍耙、刀刀耙了;“寒露秋分霜降麦”,点小麦、点胡豆的季节到来,你就该打锄头、杵子了……此外还要了解当地的土质,土质的不同,对锄头宽窄、大小、重量的要求也不同。
王师傅说,铁木社后期,铁匠铺已并非完全是手工打铁,但这些年黄龙溪发展旅游业,说是机械化打铁噪音太大,有损古镇形象,王师傅只好把机器设备卖了,重回手工打铁的原始状态。“2006年,镇上还有两家铁匠铺,如今就我这一家了,而且,手下的弟兄早已离去,只剩我一个人光杆司令。”说这话时,王师傅乐观的眼神流露出些许伤感。
传统铁匠手艺出路何在
午饭后,樊师傅笑眯眯来到铁匠铺。开炉的时刻终于盼来了。
王师傅走到炉前开始生火,樊师傅拉起了风箱。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仿佛一个舞者在尽情舞蹈。炉火熊熊燃烧,火光映红了王师傅的脸庞,也映红了樊师傅的。他们之间并无言语,但配合相当默契:王师傅把铁器放在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砧上,执掌主锤,樊师傅甘当下手,握大锤进行锻打。上手要求经验丰富,右手握小锤,左手握铁钳――小锤的轻重缓急起着无言的指挥作用,同时要凭目测不断地翻动铁料,使之将方铁打成圆铁棒,将粗铁棍打成细长铁棍,把坚硬的铁块、铁锭变方、变圆、变长、变扁、变尖……
面对烧红的铁块,王师傅和樊师傅迅速进入状态,大锤小锤你来我往,锤起锤落间,虽一言不发,仍有一种金戈铁马的气势。
看着看着,我的心里却泛起一丝酸楚――其实我和他俩都明白,这只是一场表演。打铁千年,如今只不过成了古镇为了发展旅游而刻意打造的文化景点和娱乐项目。
随着那千古雅音广陵散最后一次在他的手下激荡而出时。刑台之下,三千太学早已泣不成声。舆国之内,若多豪贤无不扼腕痛惜。随着这一曲的结束,一个不羁的灵魂逝去了。但当刑场上的寒光落下时,一种永为后世敬仰的风骨铸就了。
从此,他和他的朋友们被后人尊敬称为竹林七贤。以他的那种凌绝清迈的人品所代表的文化人格被后世拜服的叫做魏晋风骨。
而他,叫嵇康。
文人的绝世清音
史书中是这样写他的: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白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养性服食,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就是这区区几十字,康之身影,决然尘外已。
但塑造出他如此清高品格的时代,却是那么的黑暗,那么的沉沦。
从东汉灵献之世到曹魏景元年中,天下失道,已逾百年。期间,吏治崩颓,豪杰并起。九州鼎沸,四海纷争。百姓更是世间多是早天人,村闾难见皓首翁。
虽然期间倒是出过一批真豪杰大英雄。怎奈生不逢时,齐聚一代。任你有吞吐天下之气魄,参赞阴阳之智识。最后只闹得个三分天下,兵戈不断。
待到巨星陨落,天人归位。世间便也只剩一群宵小之辈,继续茶毒天下了人也难怪同为竹林七贤的阮籍,存登临广武间情通古今后,幽幽叹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就是那洋的一个时代。政治黑暗,派系倾扎,党同伐异。权力垄断,—人公卿,累代显贵。学术浮夸,以清谈玄论,不知所云唯尤高。世风荒,以娇弱柔媚为男子之新风。
但不知是为什么?就在那个扭曲的时代里,却拧合出了一种清洵不屈的高贵。就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却反衬出了一抹人格至性的光辉。
当时的世家子弟们全都腐朽逸,纸醉金迷。他们熏香施粉,峨冠博衣。以奇装异服为举世之尚。他们入则扶持,出则车乘。一个个全都是体虚气弱,赢不迎风。
但同为世家子弟的嵇康,却特立独行的有些决绝。他非但不自饰藻饰,反而是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而对那些涂脂抹粉的伪娘们,他却选择了在大树下打铁。我想_当炉火映照出他那英俊的而孔与健硕的身躯时,那龙章凤姿的赞誉,也许并不为过。大族门阀与士人的对抗
那时的政治资本全都在世家大族的手里、他们世世为官,代代相袭。
但贵为曹魏宗室外戚的嵇康,却对做官表现出了一种沉默的唾弃。旬日只是登山涉水、抚丝弦、断顽铁。
可当他的竹林好友山涛举荐他以自代时、这个与人居二十年而未尝见其喜愠之色的君子,却说了冰冷似刀的回绝:足下羞庖人之独剖,要引尸祝以自助。也想让我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您自己嗜臭腐,也要养鸳雏以死鼠也?
更有甚者。当时的名将钟会怒马鲜衣、广邀时俊往造。嵇康却只是目不转睛,锻而不止。以致良久之后,临退之时,稀康也只是冷冷地说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想那时钟会所答之: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应是多么的悻悻凄凄。
也正因如此,他遍罪显贵,招忌于妒。存日后,他为了证明挚友的清白,毅然为证:最后这个以养生保身称善的清士,却慨然舍身,昂扬就义。以一曲雅音鸿曲,演绎了自己的千古风度。
但当曲终人散之后,吾辈之士难道就只有崇拜与向往?难道我们就不该问一问,在那五浊乱世中,他和他的朋友们为何要这么倔强的活着?
是性格使然?是世风所向?还是命所天定?窃以为,此实乃文化人格的自觉批判。
姑且不论他们宗道宗儒,是空是玄。只看那些荒诞言行之内,却全都是凛凛铮铮,肃肃然然。
其虽言行不羁,只因胸柄大义看,似蔑视礼法,实则垒善纯仁。表虽放浪形骸,可哪一点又不是孝悌有节。这难道,不就是孔子所说自可纵心所欲而不逾矩不正是老子所称体道自然真人?
他们就是要用自己这一生不屈的执着,向后世诉说一种精神与典范。
当面对黑暗的政治我们也要手荐鸾刀,漫之腥膻?面对堕落的世风我们也要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
不,每一个有自觉意识的文化人格都应像他们一样,虽纵马负酒哭于途穷,却登临广武,向天长啸。宁冶顽铁于长林丰草,而决于浊污,自有痴痴笑笑。
“嵇康,我把琴带来了,你……你再为我弹奏一曲吧!”你颤抖地接过琴,当触到她冰凉的指尖时,一股悲凉的浪潮像水波一样传遍了你的全身。十五年前,就是这样的一双手,使你不顾一切地爱上她,哪怕要面对她身后那么沉重严肃的家族。
她是曹操的嫡亲孙女,是你向往而不敢窥探的英雄时代的遗留物。她有着她祖父桀骜潇洒的风骨,有着令人震撼的凄美面容。她清风般游走在琴弦上的手指,使你无法抗拒地想要冲破内心的封阻而将它们紧紧握住……于是,她就成了你的妻子,成了你与那英雄时代的唯一缥缈的联系。你渴望能这样凝视着她的脸,似乎想从中看到那几十年前的风云变幻、刀光剑影、英雄豪气和侠骨柔情。你确定看到了,可这也加剧了你作为后英雄时代人物的悲哀。于是,你选择了逃避。
你收拾好行李踏出门槛时,不敢回头正视她和孩子的眼神——那种如出一辙的庄严。
“你……要到哪里去?”
“洛阳城外。”
“干什么去?”
“打铁!”
寻路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陈芸海
在悲鸣着的风里捕一缕《广陵散》的余音,在哀啸着的竹林里捉一抹玉山般挺拔的背影,我想起了你,嵇叔夜。(《广陵散》、竹林,非嵇康莫属,以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和活动背景,自然引出其人其事。)
你的名字多与“狂傲不羁”四字相连,你醉酒,你打铁,你轻漫(“漫”应改为“慢”。)钟会,你与山巨源绝交。(连续四个短句形成排比,一气呵成,句句都是嵇康的经典事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足见作者的写作功底和对人物的了解。)我似乎能看见你英挺的脸庞上,那一腔宁折不弯的傲气。我更懂,你的狂放不羁实是你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挣扎。那个动荡的年代折辱了你的才气和高志,隐匿了你的雄心和抱负,(“黑暗现实”、“动荡的年代”合乎材料中“纸龙”腹腔的特点。)你只有服五石散,在片刻成为强者的虚幻里寻得一星半点的满足。(“只有”、“强者的虚幻”用字准确而有表现力。宁折不弯、狂放不羁而又无力摆脱困境的嵇康,与材料中拥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却最终闷死在纸龙腹内的蝗虫何其相似。)
在荒芜着的旷野里探一条歪斜的小路(“探”、“路”巧妙地呼应标题。),在寂静着的街巷里听一场撕心裂肺的痛哭,我想起了你,阮步兵。(格式上,呼应第一节的写法,使得两个人物的出场读来具有整体感。)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巧妙引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句子,与上一段衔接,再次表明自己的立场。)你肆意洒泪,为才女,为路绝,为你自己,你恃才自负,却生错了时代。你游戏长平,不过十日,已见你才智之高。只是,你为时所困。我懂,你的泪是对黑暗现实的控诉,你呕出的血,是你真情一片亦是无处疏(“疏”应改为“纾”。)解的愤恨。辚辚的牛车上,你痛哭,以泪妄想与时代抗争。(“肆意洒泪”、“游戏长平”同样高度概括了阮籍的真性情、高才智,一如材料中蝗虫的优势,“生错了时代”、“黑暗现实”也没有忘记点出类似纸龙腹腔的时代背景。)
嵇康,阮籍,我哀悼着你们至情至性的生命,哀叹着你们令人惊艳的才华,却哀痛着你们的不知冲破枷锁。(“哀悼”、“哀叹”、“哀痛”把感性的同情与理性的批判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同时以转折副词“却”强调了后者,写出了思考的力度,引出下一个层次的论证。)
魏晋不安,却人才辈出。谢安风流,淝水一战尽显其才智;王导稳健,朝中元老无人不服。就连篡政的王莽,那一股豪气都让人忍不住想叹一句:“奸雄!”他们没有被时局所困,而是用才智,用气吞天下的气魄驾驭(相当有气势的用词。)了时代,成其大志。(同是魏晋人物,处在同样的时代而能有完全不同的表现,与嵇阮形成对比,恰似同处纸龙腹腔中青虫和蝗虫的对比。)竹林里的酒醇美浓烈,却只能让人醉去,梦一个盛世。倒不若金戈铁马,高堂之上,用自己满腔热血浇铸一把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用如玉高才救天下苍生,换一个清白之世。(比喻精妙,多处暗含典故,文采斐然。)
也许时代是一间上了枷锁的牢笼,嵇阮刚烈,撞得头破血流却最终困死其中,他们没有用有力的武器去砸破牢笼,没有用高绝的心智去解开锁扣,于是他们变成牺牲品,只化作竹林里似泣的风声,未能高歌于时代巅峰。(比喻手法,处处讲嵇阮,讲魏晋时代,处处合乎材料中蝗虫、长龙腹腔的特点。)
写及此,我又想起穷途的阮籍,那一壁坚硬的墙,只需要他奋力的一凿,又或拐一个弯,就又是一条光明的路了。(“凿”、“拐”不同于上文的“撞”,自然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用词精准。“写及此”、“又想起”跳脱挥洒自如,呼应上文而又更进一步地进行分析,思维严密深透。)
不是无路,只是需破,需探。(篇末点题,语言干练,明确中心,收束全文。)
【总评】
该文评为一类卷,68分。
按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的等级要求,凡切题、选材有特色、语言有文采或思想深刻、结构严谨有特色的作文,即可判为二类以上等级,二类卷分值为57~63分,一类卷分值为64~70分。
本文准确把握了材料的核心立意――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写作过程中,虽没有对材料的直接分析和联系,却处处暗合,做到了“高水平”切题;选用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谢安等人的事例,摆脱了一般的应试作文选材陈旧或雷同的弊病;作者对那个年代的人物颇有研究,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巧用修辞,显示出很强的语言功底;结构上收放自如,前呼后应,看似随意却又匠心独具,或并列或对比,层层深入,细致剖析,体现了思维的深度。整体来看,可归为一类卷最高值。
原文有两个错别字,每个扣1分。
【升格作文】
智与力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刘里千寻
力量受人们的崇拜由来已久。从原始部落那些象征自然之力的猛兽图腾,到现代奥运会中人之力的展现,力的能量在每个人心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思维开阔,纵观古今,仅仅围绕关键词之一“力量”。)
为何尚力?(挖掘原因。)大抵是因为力可以征服。所谓力拔山兮气盖世,力能转移磐石,扫除前进途中的困难,这些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是空凭一身力真的能征服一切吗?(轻轻一转,提出质疑,引发思考。)不然。且看项羽何等英武有力,一路破关斩将,却让市井出身的刘邦绕了道,先占了咸阳。北魏苻坚恃八十万雄兵力勇,自认为破晋指日可待,却被谢玄八万北府兵杀了个落荒而逃。个中缘由不得不让人玩味。(继续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原因,思维层层深入。)
刀,剑,泛着冷冷的光,战马长嘶,勇士怒吼,号角长鸣,这样的力量不禁让人血脉奔涌。战场之上,看得见的是力的厮杀,隐藏背后的却是智的较量。(精彩!)苻坚不听劝阻,执意在北魏根基未稳时发动战争,这已是不智。再有见江边对峙之势,自以为退兵十里更突显自己的优势,却不料正中谢玄设下的圈套。结果自然是“投鞭断流”之师在风声鹤唳之下溃不成军。(单就淝水之战而言,这两段从“智”和“力”的角度出发,分析论证相当精彩。只是回归材料加以对比,如果说苻坚八十万雄兵相当于拥有铁钳般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的蝗虫,拥有的是“力量”,谢玄八万北府兵相当于柔弱却最终钻出长龙的青虫,拥有的是“智慧”,那么,从哪里体现出材料中“纸龙”的所指呢?谁被置于了“黑暗而令人窒息的纸龙的腹腔之内”呢?这里缺少的是对淝水之战中双方所处境遇的考虑。前文对刘邦、项羽的分析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作者:李军,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读《幸福铃声》
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李军读前思考:本文写了一位家境贫寒的女大学生,每个周末给父亲“打电话”报平安,父亲跑十里路去镇上的小商店听女儿的电话铃声,却从来不接电话的故事。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文章以“幸福铃声”为题,可文中的父亲却从未接听过女儿的电话。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幸福铃声”的理解。
幸福铃声
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我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好的;盖的被子,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棉花,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都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话。
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那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在那里。
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和笑声。
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
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我们寝室昨天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技法一,灵活运用词语,尤其是动词。古人作诗讲求炼字,力求一字传神,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不仅让人想到杏花开得热烈,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的景象,把盎然的春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写文章也要注意恰当地运用动词,把人、物写活。如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对康大叔的描写,“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 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连用几个动词,一个凶残、贪婪的刽子手形象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技法二,句式上注意整散结合。整句是指结构相似,形式整齐的句子,如对偶句、排比句,运用整句可以使文章节奏和谐,气势贯通。散句是指结构不同,形式错落的句子,运用散句可以使语句灵活自然,富有变化。作文中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可以使语言变化多姿,挥洒自如,节奏鲜明,能产生一种特殊的美。如学生习作《风景这边独好》的开头“有一种风景叫安宁闲适。如一湾清泉,汩汩而出,水光旖旎。那是王维在青青竹林间一声声古琴的高雅;那是嵇康在山野草庐中一下下打铁的铿然;那是陶翁于东篱悠然采菊的安适;那是陆羽静静地泡上那杯香茗的沉稳。他们用生活告诉我们‘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那份恬然、那份对名利的不屑,让我们铭记于心,不会忘怀,于是知道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风景这边独好”,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
技法三,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排比、拟人修辞。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运用排比,抒情淋漓尽致,说理透彻,增强气势;运用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富有感彩,便于表现人物的心情。
技法四,有意识地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哲理性的语句可以提升文章的品位,为文章增添亮点。许多哲理散文大多是先记叙事件,后揭示蕴涵的深刻哲理,如哲理散文《人生如茶》,先写用温水沏茶和用沸水沏茶的不同味道,然后揭示人生哲理:“人生就犹如一片茶叶,只有在艰难险阻中沉浮,在痛苦辛酸中磨砺,才能真真实实地体味到生活的原味与魅力。在那一次次的沉浮与磨砺中,生命便变得光彩照人芳香四溢”。同学们平时要抓住灵感,写些关于人生、追求、处世方面的哲理句,并灵活运用到考场作文中去,如一个学生写过这样几句凡人睿语:“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假如狂风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春还在;假如生活迷蒙了我们的双眼,请不要难过,因为阳光还在,道路还在,我们还在”,在一次考试时就把它作为作文的开头,贴切自然,为文章增色不少。
技法五,恰当地引用诗文语句、名言警句,为文章增辉。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恰当引用,会为文章增添文化底蕴;名言警句含义深远,恰当引用会使文章内容丰富、深刻。如文章《诗意地生活》开头写道:“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引用名言和诗句写出了有些人对“诗意地生活”的认识,使文章典雅,充满文化气息。
技法六,追求语言的幽默。辞藻华丽是一种语言风格,幽默也是一种语言风格,而且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语言幽默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更容易吸引读者。如学生习作作文《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考生写道:“话说三个和尚三身傲骨,谁也不愿再下山挑水,庙也破啦,扁担也腐啦,破坛子破摔啦,于是三个人就背对着背,一个和尚一本经地念”“一根直溜溜的水管就从山脚下的泉边一直伸到破庙里,这下可好了,什么扁担,什么水桶,一边凉快去吧,咱三个使用的可是高级的自来水,自来,自来,它自己就乖乖地来了”,语言幽默生动,既令人捧腹,又引人深思。
技法七,从散文和语言表达题中积累语言材料。语言的出彩不是一蹴而就的,平时要注意多阅读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如冰心在散文《谈生命》中写道:“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林清玄在散文《生命的化妆》中写道:“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这些语言平实,充满哲理,可以积累下来,运用到写作中去。还要注意从语言表达题中积累语言材料,语文试题中的一些仿写题、衔接题都是很好的语言材料,可以积累下来。